畜牧业论文(精选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23:27:07
畜牧业论文(精选17篇)
时间:2023-11-26 23:27:07     小编:文轩

考核结果的总结显示,我们需要在团队协作方面作出改善。利用具体的实例和案例,丰富总结的内容,增加说服力和可读性。以下是关于总结的一些经典范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畜牧业论文篇一

一、引言随着造船行业建造速度的日益加快,在很多情况下造船行业的建造周期都小于一年,这时由于企业在确认进度时存在较大的人为调节性,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也时常存在变更,受人为主观性影响较大,如果运用进度确认法(或称完工百分比法)反而可能造成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的真实有效性有所降低,不利于建造合同准则在造船行业得到切实有效的运用。本文拟以造船行业为例,全面分析建造合同准则尤其是完工百分比法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弊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以期对造船行业同行们的'工作有所裨益。

二、建造合同及其准则的涵义建造合同在会计准则中的定义是指企业为了建造一项或数项在功能、技术、设计及最终用途等方面具有密切关联的资产所订立的合同,有成本加成合同和固定造价合同两种。以造船行业为例,是由建造方与船东签订的合同。

合同收入、合同成本等是建造合同的主要要素。其中,合同收入包含合同初始约定价款(双方商定的合同总金额)和因合同索赔、变更、奖励等原因而增加的合同收入;合同成本包含自合同签订至合同实现的全过程中所产生的合同实施有关直接或间接费用。执行建造合同确认合同成本与合同收入的关键在于完工进度的有效确认。

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了《建造合同准则》,这为我国会计领域标准化提供了参照依据的同时,也为我国建造合同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准则规定,对于合同收入能够收回、合同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完工进度能够准确确定的建造合同,应依据建造合同实际能够收回的合同成本及合同成本确认当期合同费用;对于无法收回合同成本或合同收入收回的可能性不大的建造合同,不应确认收入,而应在实际收回成本时确认为合同费用。

畜牧业论文篇二

在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我国的许多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民族地区。然而,丰富的自然资源并未转化为经济优势,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往往是国家级贫困县、市成片集中的地区。

究其原因,这里面有历史和基础设施差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人才。人才是形成生产力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为了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每年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民族地区各种经济项目的开发建设,但由于相配套人才的缺位,往往是产品的质量上不去、成本降不下来,国家投入的巨资并未很好地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时,由于人才缺乏,在民族地区许多自然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一般是向外输出原材料或附加值低的初级产品,经济效益低下。

有些自然资源虽极具开发价值,但至今仍躺在深山中,没有开发利用的能力,出现“躺在聚宝盆上,却世世代代受穷”的不正常现象。现在,民族地区已基本上纳入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在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将逐步得到改善,那么人才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成为民族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瓶颈”因素。在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过程中,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以满足不同层次生产力水平的需要。因而,一个地区的人才结构必须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层次,否则不仅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还会造成人才的流失。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家为了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曾通过计划分配的形式使许多高学历人才来到民族地区工作。他们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由于民族地区生活环境艰苦,工作条件差,再加上东部沿海地区高经济收入的吸引,这些高学历人才绝对大部分已流失。就是在民族地区土生土长的高学历人才,也由于同样原因而“孔雀东南飞”。

高职教育与当地经济建设紧密联系,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着”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毕业生不仅掌握了一定的高新技术和设备的应用能力,还只有吃苦耐劳、扎根民族地区创业就业的思想准备,能很好地切合民族地区对人才的需求。因此,解决民族地区人才缺乏问题的最佳切入点是发展高职教育。

“发展经济就必须先发展高职教育!”不少民族地区的政府官员把高职院校亲切地称为“我们自己的大学”。正是这一原因,在《国家民委、教育部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中指出:“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是众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要顺利地进行西部大大开发开发,必须培养各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这也要求加快发展民族职业教育”。在《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中指出:“以多种方式支持西部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支持西部地区办好一批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把发展民族高职教育提高到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以作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先导。

二、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服务是构建良性互动关系的目标。

当前民族地区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高职教育理所当然要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积极主动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把教育的活动目标渗透到社会、企业、用人单位的需要中去。

(一)发展高职教育,为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服务。

在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布局中,传统的手工操作式农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在农业产业结构中,又以粮食种植业为主。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看,传统农业所占的比重越大,在市场竞争所处的地位就越不利,经济发展就越落后。面对这种情况,在民族地区尽快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就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引发人力资源新的需求和新的.分配格局,所以,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有相适应的人力资源作为支撑。民族地区高职教育为地方经济结构调整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为此应努力做好以几点:。

1优化专业设置,使人才培养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同步。

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应面向社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当地经济发展的走向,准确预测人才需求的变化,对产业结构调整中可能出现的新的人才需求做到心中有数,并据此开设新的专业。同时,还应科学制订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设置和编写符合当地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及教材,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努力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产业结构调整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2扩大高职教育的服务范围。

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必然会出现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向城镇及其他产业转移人员。在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占有绝对多数,因而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制过程中,下岗失业人数占有较大比重。同时,民族地区一般处在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退耕还林、还草的任务大,就必然导致大量农村富余人员向城镇和其他产业转移。这些在产业结构中出现的下岗人员和需要转移的其他人员,要求及时再就业,这不仅关系到民族地区社会的稳定,还关系到民族地区经济是否能持续、稳定发展。针对这些情况,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应扩大服务范围,采用多层次的教育形式,不仅要搞好全日制的学历教育,还要搞好短期实用技术、技能培训,促进下岗人员、农村转移人员的再就业,实现人员的顺利分流,为当地政府分忧,主动为产业结构调整服务。

(二)发展高职教育,为解决“三农”问题服务。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要在二十一世纪头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将面临诸多挑战,“三农”问题是其中最严峻的挑战。可以说,“三农”问题能否得到很好解决,就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在民族地区,由于农业所占比重大,农村贫困面广、农民生产技术水平低,“三农”问题较其他地区更为突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就更重。民族地区的高职教育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应发挥重要作用。

1为农村培养创新专业人才,使之成为当地致富的带头人。

这是民族地区高职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最基本途径。在民族地区,一方面由于农民素质低下,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一般是依靠传统的耕作方式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解决温饱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的恶化又使农民进一步贫困化,从而再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的破坏。如何使农村经济走出这一“怪圈”,是民族地区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中,科技和教育的作用将举足轻重。在农村,勤劳可以解决温饱问题,而致富则要依靠科技和教育。在这方面,高职教育具有巨大的潜在优势,可以大显身手。高职院校可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培养一大批只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在农村广开门路,发展新型农业。事实上,在民族地区一些受过高职教育的毕业生,回乡后通过艰苦创业,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生产经营中,创办加工和经营企业,开展特色养殖和种植,已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并带动一批产业链的发展,使之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2为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服务。

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最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这也是解决“三农”问题一系列深层次矛盾的根本途径。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可以不断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可以加大农村基础建设规模,形成经济持续发展的增长点;可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农民的就业门路,实现农民收入快速持续增长;可以促进农村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节约用地,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高职教育在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无论是办学目标,还是区位优势,都有利于为农村城镇化建设服务。因此,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应主动深入到当地的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去,做好规划,有针对性地培养各种急需人才,或直接提供技术支持。此外,针对目前农民素质低下,在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存在农民向第二、三产业转移难的问题,民族地区的高职教育还应挖掘内部资源潜力,通过举办短期培训班的形式,使农民学到一、二门实用技术,以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然后让其创业就业,或组织到经济发达地区打工就业。这种“短、平、快”式的职业培训,一方面有利于快速消化农村富余人员,还有利于农民快速脱贫致富。仅就农民外出打工来看,在民族地区的许多农村已形成支柱产业,有的甚至是当地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外出打工不仅为当地的经济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还为当地今后的经济建设锻炼了一大批创业人才。

3利用自身在科技上的优势和资源直接为“三农”服务。

高职院校拥有各种专业技术人才,有的教师本身就是来自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骨干,在民族地区是难得的宝贵资源。高职院校可根据农村的实际需要,委派本校有关专业的专家深入到乡镇企业、农户、田间地头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帮助解决生产中碰到的技术难题。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利用自己的实验基地的设备和技术,开发和推广优良品种,以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三)发展高职教育,为民族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服务。

民族地区在经济上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尽快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引进和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起点。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的采用,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否则,高新技术与先进设备就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以形成经济优势。目前,民族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小,高新技术应用型人才缺少是一个重要原因。如一些外地客商在民族地区投资办企业,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资金,但由于缺乏高素质的生产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影响了高新技术、设备的进入。针对这种情况,高职教育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服务,必须首先了解国内外有关高新牡术的发展动态,掌握具有前沿性的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使用知识,培养出适用的高新技术应用型人才,以促进民族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高职教育还应采用“订单式”的教育模式,定点为高新技术企业培养人才,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三、民族地区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构建良性互动关系的途径。

(一)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多层次联系,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高职教育与企业建立密切联系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构建校企双向服务机制。

即校企构建一种相互提供服务的平台,达到为我所用,共同提高的目标。在民族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一方面企业十分缺乏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缺乏实习基地,毕业生就业率低。构建校企双向服务机制,有利于较好解决这一问题。作为高职院校一方,能根据企业的要求,采用“订单式”的培养方式,及时为企业输送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使学校成为企业培养人才的可靠基地。作为企业一方,能为高职院校提供相关的实践实训设备、指导学生实习的人员,以及参与专业课教学的兼职教师,使企业成为学校进行实践实训教学的基地和毕业主就业的基地。这种双向服务机制,有利于校企双方长久保持良好的合作的关系,促进共同发展。

2成立校企联合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即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应主动争取企业界的支持,聘请企业有关人士共同组成专家团,对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活动等进行咨询和指导。在民族地区,由于观念落后,学校习惯于关门教学,与企业缺乏联系,使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职业教育方面的泰斗黄炎培先生指出:“学校设什么科,要看职业界的需要;定什么课、用什么教材,要问问职业界的意见;就是训练学生,也要体察职业界的习惯……所以只从教育界做功夫是不行的。”这说明学校的教学工作必须有企业界的参与指导,只有这样,学校教学工作才能更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从而有利于得到企业界的理解和支持,使民族地区的高职教育得以健康发展。

3校企科技合作开发。

民族地区的企业规模一般比较小,且科技开发能力较弱,高职院校在专业技术人才、科技信息资料和实验设备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自己在科技方面的优势,与企业联合起来进行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还有利于高职院校提高科研水平、壮大办学实力、提高社会形象和地位。

4校企合作办学。

这是高职教育吸纳社会资源、调动各方面力量办职教的一种重要形式。高职院校应走出校门,积极主动与企业联系,争取企业投资于高职教育,参与高职教育的办学工作。校企合作办学能使高职教育完全融入到当地的经济活动中,得到企业最充分的支持,从而促进高职教育和地方经济的共同发展。

(二)教产研结合,壮大办学实力。

在西部大开发中,国家在民族地区投资兴建了许多基础设施及其他经济开发项目,并形成了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一系列产业链。高职院校可挖掘教育资源潜力,针对产业链各个环节上出现的投资机会,利用自己的专业人才和设备兴办产业。这样不仅有利于高职教育直接参与地方经济建设,还有利于高职教育形成新的资金来源,壮大办学实力。

(三)积极主动争取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对发展高职教育的政策支持。

为了尽快促进民族地区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制订了许多扶持民族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要认真分析国家的民族政策,吃透精神,积极主动地与各级政府的有关部门联系,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得到支持,并把发展民族高职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到当地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使高职教育的发展得到政策层面上的长期保证。笔者所在的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积极努力,使学院的发展受到省、州政府部门的重视,把学院列为“省、州共建”的两所高等院校之一。通过政策扶持,不仅有利于民族地区高职教育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还有利于高职教育与民族地方经济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坚定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信念。

(四)突出民族区域办学特色,使高职教育的发展植根于民族经济社会的沃土之中。

在民族地区,由于在人文与自然资源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往往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区域经济。为了充分利用地域内的资源优势,民族地区政府提出了“打民族牌、唱特色戏”的快速发展经济的战略思路。高职教育应主动切合这一战略思路,围绕民族地区的特色支柱产业培养人才,为“打民族牌、唱特色戏”服务,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只有这样,高职教育才能有机地融入到民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促进自身的发展。

畜牧业论文篇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牛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奶制品公司的成立给奶牛养殖户带来了福音,农村奶牛也随之发展起来,从而得到了可观的收入,但是农村奶牛养殖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作者:顾冬花作者单位:青海省大通县西山兽医站,大通,810100刊名:新疆畜牧业英文刊名:xinjiangxumuye年,卷(期):“”(2)分类号:s8关键词:

畜牧业论文篇四

1.1首先是需要充足的资金和设施的投入,还有就是需要更多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而且对于其中的专业要求也更为严格,这些因素就对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机械中的运用造成了很大的困扰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

1.2我国农业的发展情况与国外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因为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例如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缓慢,没有实践性的作用,技术生产也比较落后,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阻碍了我国农业的生产效率。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不断调整政策来改变现在的形式,加强对农业的扶植力度,对于农业设备加强资金的投入,还是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付出和回报不相等,所以就会造成资金的大量投入,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有,我国在农业机械化方面还缺乏专业性的人才,没有坚实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和没有专业性的人才进行帮助,使得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发展的运用不太理想。

2我国农业技术中运用电子信息技术的研究分析。

2.1加强农业机械中的通信技术拖拉机是我国农业中最常见的使用工具,这也就要求其他的机器也要实现智能化的发展,当然还是需要统一的标准和良好的设计。就实际情况来看,在农业机械的设备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安装智能终端,利用光纤来连接其他的设备,所有的机器零件和电子零件都要和总线有准确的接口,这样才能保持数据的畅通和交换,能够第一时间拿到指令进行工作,完成数据和零件间的交换和传播,使得农业机械和电脑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对于彼此间的'通信和交流有很大的帮助。

2.2农业机械中电子设施的技术支持现在的农业设备渐渐的向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一些大型的拖拉机设备一般都装有电子产品,也就是有一个可以单独处理信息的电脑智能终端,通过不同的农业环境进行计算和设计,都有相应的标准接口。在国外的农业中在一些大型农业机械的操作和监控中都有电子装备技术的运用,每个零件都有独立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控制单元,通过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指令的传输和农业作业的运行,还可以与外部保持联系,对于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判断和更新内容。

2.3加强机械和人之间的技术交流现在的农业器械在进行工作的时候,是需要人从一旁进行监控操作,原来的驾驶室里是用的仪表盘,现在换成了电子监控技术,而且原来是数字来表示的,现在是智能化的显示终端,技术上的不断进步,使得人和农业机械间的交流更加的深入,智能终端的主要界面是采用液晶显示屏,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调控,也就是虚拟操作的方法,实施者可以根据需求的不同,进行不一样的选择,根据这些设备所反映出来的信息、图案和声音进行工作的调整和操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和很高的效率。

2.4对于机械进行调整和管理现在有的农业发达国家利用计算机和农业作业之间的机械,采用无线的信息化技术为传播媒介,进行数据的转换和传播,这种方式使得农场工作和管理有效的联系在一起,中心的那台计算机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每台机器的操作情况和数据情况,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此同时,在农场的计算机管理中还拥有大量的专业知识,建立相应的管理决策系统来对农场实行最佳的管理,通过计算机得出的数据资料,做出正确的决策,促进农场的进一步发展。当然无线通信也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从而更快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计算机所反映出来的数据,可以强化农场的管理,提高农场的生产效率,增加产量,实现农场的全面发展。

3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尤其是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应用,我国现在的国情是人口多、农业发展缓慢,因此急需要在现代的农业中加入科学的因素,让信息化融入到农业发展中去,实现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把电子信息技术运用到我国的农业机械中去是十分必要的,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有一定的作用。

畜牧业论文篇五

(一)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理念落后,景观单调呆板。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规划对于一座现代化城市城市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有了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才可以在规划内精心设计好每项园林工程。但是目前由于受城市建建设理念和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现代城市建设基本走的就是边改造边建设之路,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规模发展极为不同步,这种发展路径给现代化城市建设带来了极大难题,这也导致诸多现代城市的园林绿化始终处在低水平状态,景观单调呆板,缺少观赏价值。

(二)现代城市园林绿化所使用苗木规格混杂,植物检疫环节薄弱。现代城市在对工程进行绿化时,所使用的苗木规格的不同会使绿化效果出现明显差别。如果使用适当规格的苗木在施工结束后就能收到一定的绿化效果,但是在具体的现代城市绿化建设中经常会出现两个极端,一是部分资金短缺的单位绿化时通常所用的苗木规格较低,绿化效果不明显。二是部分资金雄厚的单位所使用的苗木规格较高,虽然可以呈现好的'绿化效果,但是死亡率较高,造成了资金和资源的浪费。另外,随着国际、国内植物的频繁交流,园林植物检疫没有能跟上,导致侵入型病虫害不断传入对我国城市绿化所使用的苗木植物造成了严重危害。

(三)现代城市园林种植与养护管理不到位,城市环境污染厉害,虫害严重,苗木生长不旺盛。在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中,经常看到工程责任期结束后的养护管理不到位现象,会出现持久天旱不及时浇水,病虫防护不到位现象,会直接树木生长非常不旺盛。另外,作为由人工建造起来的特殊生态系统的城市环境,地上部分城市空气和生活污水污染非常严重,而地下部分也是因为大量填埋的建筑垃圾,导致土质低劣,使植物生长空间狭窄,加上养护管理又长期跟不上,园林植物病虫害极为容易暴发成灾。

(四)城市绿化结构非常单调,没有能体现出植物多样性的特性。首先,一些城市在进行绿化时选用的树种也不少,但是经常是景观单调,缺乏生机活力,更不用说去体现园林艺术风格和展现艺术美。其次,绿化结构层次单调,存在树种单一,比例搭配不当现象。绿化树木基本都是单种成片,色彩极为单一,没有能正确利用植物多样性的特性,搭配使用不同种类植物造景,当然绿化美化效果也是达不到的。

二、现代城市园林建设对策分析。

(一)现代城市园林绿地建设要“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是现代城市的主体,而城市园林绿地是为城市里的人服务的,园林绿化追求美是一方面,但是它的真正意义在于为城市居民提供一种休闲、生活及工作的环境。

(二)现代城市园林绿化要立足本地资源,积极引进域外品种。由于各地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的不同,决定了园林植物资源的特有性,在进行园林绿化时要遵循植物的这种特有的分布规律和植物适应性规律,立足本地资源。另外,引进域外品种是丰富当地植物种类最直接的途径,普遍应用于全国各地。当然在引进时要首先考虑本地的特有生态要求,根据本地生态采取必要有效的驯化措施,以提高引进材料的地域适应性。

(三)城市绿化中应根据绿化材料的特性和绿化场地的实际情况来配置植物景观。在具体的城市绿化中,植物可以采用列植、群植、孤植,或充分考虑空间结构的合理利用来设计,也可以尽力使乔、灌、花、草搭配错落有致。另外因为同一材料采用的造型不同,收到的绿化效果也不同,所以应注重材料整形修剪的研究,通过设计各种造型增加景观效果。

(四)城市绿化中要统一苗木规格,控制来源,加强植物苗木检疫力度。苗木规格的高低是直接影响着园林绿化效果的,但是苗木规格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所以有关部门应组织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行业管理人员尽快编制园林绿化苗木标准和规格。另外,要严格控制苗木来源,如果确实需要从域外引进苗木,要尽量从生态条件相近的产地调运,同时凡是调运的苗木特别要加强对毁灭性病虫害检疫对象及容易造成危害的病虫害的检疫力度,发现病虫害时绝对不能调运,也要建立起责任追究制度,凡因苗木调运而造成检疫病虫害流行的,应追究其责任。

畜牧业论文篇六

摘要:本文从我国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推广畜牧业技术的手段,指出在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变化,抓住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共同推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畜牧业;现状;手段。

现代畜牧业是综合应用多种学科研究成果组合而成的产业,需要掌握大量技术含量很高又复杂的实用技术。由于农业全面进入市场经济,畜牧业技术推广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畜牧业技术,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积极作用,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总结生产实际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1.牧业管理重视不足、引导不力。

畜禽普遍处于亚健康或是病态、疫病防不胜防,稍有风吹草动便容易造成不可收拾的被动局面。这种结果的出现又蕴含着必然。因为长期以来,行业管理、技术研发往往不够重视,又放松了相应的防范、储备工作和警惕,没有形成根除后患的强有力防线。基层职能部门缺乏长效经济支持,导致急需开展的工作难以进行,造成工作者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疲于应付上级的行政命令。

2.行业政策和资金投入方面也存在后滞、偏差和不足。

对健康养殖的引导、指导和重防,但在防上过分强调疫苗的作用而忽视了防系统性运作的作用,重治疗轻预防,往往是疫病暴发后,才加大投资力度,研制疫苗兽药和应对措施。畜产品出现严重影响到人的健康安全问题时,如病死畜禽肉、抗生素残留超标等直至产生极大危害时,再采取各种“补救”行动。不仅时间迟、效果滞后,损失已经形成,造成投入则更大。为什么不是做在问题出现之前呢?提前预警的`事到底该谁来管?管得如何?谁来监督和过问?这都是我们职能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

3.生产者、管理者健康养殖思想意识薄弱。

在规模化生产中,健康养殖的思想意识缺乏。高密度规模养殖易使畜禽整体健康水平低,抗病力差,再加上偏重于依靠疫苗的保护,错误认为接种了疫苗便可高枕无忧了。所以在饲养管理上则比较粗放,如设施落后简陋,动物生存条件恶劣,卫生环境没有保障,饲料安全堪忧、营养不足或不合理,用药不规范、粪污处理不当,生物安全体系不健全等等对畜禽造成生存、生长威胁的应激因素随处存在,放松甚至忽略了精细化、标准化、生态化、人性化管理,对提高畜禽肌体健康和免疫力的根本性作用。至今中、大型企业大多尚不具备各种疫病抗体检测条件,防疫程序的制定和使用主要凭主观和经验实施,拿不出可靠的免疫依据,致使免疫失败或抑制无效,造成增加成本的浪费和对养殖环境的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从而发生不应有的惨重损失。

4.业自律性差,专业主管职能部门执法不严、监督无力。

我国在饲料添加剂、兽药、疫苗研发、使用过程的剂量、停药期、违禁药物等方面,国家早就颁布了各种规定、标准、操作规程以及相应处罚条例。受利益驱使相当部分饲料、兽药、养殖、肉类生产加工、销售企业,漠视法纪、行规,扰乱市场,使用违禁添加剂、药物和不按时停药,是造成耐药菌蔓延、畜禽抗药性增强、打破生物代谢平衡、造成产品不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出现今天的结果,毋庸置疑一定是畜牧业在重要而关键性的环节上,出现了极其失衡的问题了。面对畜牧业发出的长长的呻吟,产业如何发展,至此,政府、行业管理、技术研究、生产加工以及市场监督等关键性环节,应认真集体反省我们自己的工作了。

畜牧技术支撑体系积极推进改革,业主要主动配合行政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了大量扎实有效地工作。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推广基层农技体系改革,积极落实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保护畜禽遗传资源利用工作要使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2.强化措施,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

全国畜牧技术支撑体系要顺应形势、抢抓机遇、增加本领,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要继续推进基层畜牧业体系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三农本领;主动争取投入和支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发行职能,发挥好技术支撑作用、开阔视野、拓展发展空间。

3.进行科技兴牧,促进畜牧业增效。

实施科技兴牧战略,以科学技术为先导,推动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牧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要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实情的技术发展规程。规程要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操作技术规范;二是积极推行四统一科学技术管理模式。即:统一供应种苗、统一疫病防治、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组织营销的科学管理模式;三是加速品种改良和良种繁育技术开发和应用;四是合理布局,优化组合,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五是积极探索高效饲养管理技术及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模式技术研究;六是培育畜禽产品品牌,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产品档次;七是出台科技创新奖励的激励机制,提高畜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八是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生态畜禽养殖小区;九是加强科技教育培训建设,提高基层畜禽养殖技术水平。

推广畜牧业技术发展对于畜牧大国向畜牧业强国跨越具有战略意义,也是解决当前畜牧业滞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性措施。所以,推广畜牧业技术发展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了。当然,推广畜牧业技术发展并非行业本身就能全部担当和完成的,需要各级政府的政策与资金支持,从而共同建立起政府与科研领域、生产加工、市场监督、消费者放心,首尾相接的健康发展链条,以形成畜牧业优质安全高效的良性循环。

畜牧业论文篇七

1、畜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考察发现,上海、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市,对肉、蛋、奶等畜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畜产品市场空间巨大。而畜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环境有一定影响,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受资源条件、劳动力成本、环境要求及经济发展重心不同等的影响,畜牧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信阳与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距离较近,312国道和即将建成的宁西铁路直达南京、上海、宁波等城市,区位优势明显。这些都为加快信阳畜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同时,畜牧业作为入世后大农业中参与国际竞争的先锋产业和优势产业,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要把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面对有史以来畜牧业发展的最好机遇,信阳市委、市政府也不失时机地提出要把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使畜牧业真正成为振兴信阳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2、加强生态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是促进畜牧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加快畜牧业现代化步伐,就必须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山东等地就是通过企业集团、专业协会或合作社等“龙头”带动,建立了肉鸡、鸡蛋等畜禽产品出口基地,推动了畜牧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因此,要根据各地实际,因地制宜确立优势主导产业,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培育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实现规模化养殖、区域化生产,走产业化发展之路,使畜牧业尽早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3、培育、推广优良畜禽品种是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和适应市场需求的迫切需要。地方优良品种具有繁殖率高、抗病力强、耐粗饲、肉质鲜美等特点。但生长速度慢、产肉(蛋)率低。考察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畜产品由要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讲求风味和口感,地方优良畜禽品种倍受欢迎。江苏省对太湖猪的开发利用就是很好的经验。他们利用太湖猪的优良特性,培育出既保持太湖猪繁殖率高、肉质鲜美而又有较高瘦肉率和较快生长速度的国家级瘦肉型猪种―苏太猪,并向全国推广。我市有5个省级地方优良畜禽保护品种,对其进行大规模的选育、开发和利用,提高其生产性能,有利于加快信阳特色畜牧业的发展。4、树立品牌,是增强畜牧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成为一种无形资产,这是市场经济规律所决定的,畜牧业也不例外。在畜牧业生产和经营中,除了品种、质量、规模和价格优势外,还要树立品牌意识,取得消费者的认可,才能立足国内外市场。山东的得利斯、上海的大江、光明等企业集团正是凭借品牌优势,占领了国内外相应的'市场,形成了经济优势。

信阳是一个农业大市,畜牧业生产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培育出了信阳水牛、淮南猪、固始鸡、淮南麻鸭、固始白鹅等地方优良畜禽品种,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养殖基础。20xx年牧业产值达49.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5。但由于存在畜牧业结构不合理,基地建设缓慢,优质畜产品发展不快,精深加工滞后,个别地方对畜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认识不足等问题,制约着我市畜牧业向高水平发展。

根据信阳实际,借鉴外地经验,今后我市畜牧业发展的重点是:进一步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大力发展草食型及地方优势畜禽产品;加快生态畜牧业建设步伐,努力把信阳建成全省重要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加强改良育种,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争创知名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1、以筹备和申报《信阳市生态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项目为契机,进一步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加快优质生态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我市正在申报的《河南省信阳市生态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得到了省政府和省畜牧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我们先后对项目建设的内容、区域分布、投资规模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论证,确立了以淮南猪、固始鸡、固始白鹅、淮南麻鸭和奶业等为主的六大主导产业,进行区域化布局,建立生态生产加工基地。

2、发挥信阳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地方优良畜禽品种。重点是抓好已列入全省地方优良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的地方优良品种的发展,形成具有信阳特色的现代畜牧业。

畜牧业论文篇八

当庭认证是指审判法官在开庭审理中,基于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提供的和人民法院自行调查收集的经过当庭质证的所有证据,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审查、核实、判断、鉴别,在法庭上确定其证明力有无或大小,进而认定案件事实的审理活动。当庭认证是为了避免审判活动中“暗箱操作”、“先判后审”、提高庭审的透明度、公开化和增强司法公正而在全国各地审判方式改革中出现的一项措施,虽然其出台的初衷是好的,对案件快审快结,引导当事人有据举在庭上,有理说在庭上,让赢的赢得堂堂正正,让输的输得心服口服,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和良好的社会效果。但是在审判实践中仍然争议很大,很难操作,有的内容甚至与相关法律规定产生冲突。

第一,当庭认证难以具体操作。由于认证是审判活动中的一项具体内容,因此它应由独任庭审判员或合议庭成员合议后作出,合议的过程应由书记员记录在案。实践中,认证的过程独任庭审判员无须与谁商议,但合议庭在法庭上往往是简单交换意见或作出某种暗示后就作出认定其证明力的决定。在庭审中审判人员交头接耳进行商议,不仅使庭审活动显得不严肃,而且书记员也无法准确地记录合议过程,更重要的是当庭认证违反了秘密合议规则,让有的当事人听到会产生对审判人员的抵触情绪,影响了法官和法院的公正形象。此外,报请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若审判委员会与合议庭认证有不同看法,将会带来许多矛盾难以解决。

第二,当庭认证不利于庭审顺利进行。在法庭调查过程中,如果审判法官对证据的证明力当场确定,势必影响当事人在法庭辩论中的积极性,不利于当事人充分发表意见,间接地剥夺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甚至会出现当事人当场与审判人员就证据效力问题发生争辩,认为审判人员有偏见,甚至故意置法官一种尴尬局面,而影响庭审的质量及所产生的社会效果。

第三,当庭认证导致庭审效率不高。目前尽管不少法院都明确提出应当从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三性”来认证,但究竟是从形式上解决证据的可采性,还是从实质上解决证据的证明力(可信性)问题?或者是二者均包含?实际上很难说清楚,笔者认为,无论是指形式上的可采性,还是指实质上的证明力,都意味着当事人提供的全部证据材料都将进入法庭调查,都应在庭审过程中确认,从而导致庭审效率不高。

第四,当庭认证缺乏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三款规定:“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第七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陈述,应当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这些法律规定并没有要求证据必须当庭确认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第十二条规定:“经过庭审质证的.证据,能够当即认定的,应当当即认定;当即不能认定的,可以休庭合议后再予以认定;合议之后认为需要继续举证或者进行鉴定、勘验等工作的,可以在下次开庭质证后认定。……”而也没有要求证据必须当庭认证。因此,有关证据的确认,应视其情况具体分析。对当事人认可或者不予反驳的证据,可以当庭确认其证明力;对有的证据要通过分析整个案情、反复论证思考,才能确定其证明力,而在庭审过程中又无法做到,则不宜当庭认证。

第五,当庭认证很不科学。从调查目的和调查过程来看,法庭调查显然并不只是为了确认证据在形式上的可采性,还必须确认其对案件事实的证明力(可信性)。如果在全部证据没有调查核实完以前,或者虽调查完了但没有进行认真审查、思考、分析就当庭作出认定证据实质上的证明力,是很不科学的,而且操作上有难以克服的障碍。首先,当庭认证本身违反了证据的关联性,因为证据是一个完整的链条构成一个证明体系,不能孤立地一证一质一认;其次,当庭认证有违秘密合议规则;再次,当庭认证还有违现行的庭审程序,法庭辩论程序因此可能形同虚设。

[1][2]。

畜牧业论文篇九

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要在他们的生活和生活化的活动之中形成。在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注重了品德课的活动性,但在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活动过多,流于形式比如,有一位老师在上一个关于感受父母的爱的主题时,进行了下列活动:

首先让学生欣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然后让学生交流照片,回忆父母对自己的照顾;接着又进行了诗朗诵,故事会、小品扮演体验父母对自己的爱、讨论父母有哪些高兴、操心、生气的事?你为父母做过什么?然后进行才艺展示,通过歌曲、舞蹈表达对父母的爱的感激之情,最后还做了一个拓展,对其他亲人的爱也要知道感恩。整堂课的活动之多,让人目不暇接,学生在活动中根本没能思考体验,每项活动如蜻蜓点水,教育内涵未能最好地发挥,活动的教育意义不大。

二、活动组织不严密,为活动而活动。

1)活动之前不提要求如有的高年级老师安排学生自学,但不提任何要求,等学生读完教材之后,再铺天盖地地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回答。有的老师让学生小组讨论,也只出示讨论的问题,对学生如何合作讨论,讨论的过程不提任何要求;还有的老师组织学生讲故事,讲故事之前也不提任何要求。比如,六年级下学期有一个主题《同窗情谊深》,执教老师让同学们分组讲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的故事,便对怎么讲故事不提任何要求,也不要求学生选代表发言。学生分组讲完后,老师指名让同学讲,结果,故事讲行结结巴巴、干燥无味。如果老师之前提出要求:故事要尽量讲得生动、有感情,每个小组选个讲得最好的等会儿到前面来讲,小组长要安排好本组同学讲故事的顺序。那么,同学们的故事一定讲得十分感人,甚至有可能让人感动得流泪,教学效果肯定大不相同。教师只布置活动的方式,而对于具体的操作不提详细要求。由于要求不明确,学生就会出现各种情况,有按照自己的理解很快参与活动的,有四处张望的,还有同学交头接耳……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活动过程中不注意观察,缺乏必要地教学调整课堂观察是教师收集学生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做好教学调整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在活动中要注意教学观察,学会教学观察。通过教学观察,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调整。不但要调整自己的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也要调整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参与状态,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我们一部分教师课堂上只顾自己讲课,“一头钻进自己的思维中”(苏霍姆林斯基),根本不看学生,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也就视而不见,教学调整也就无从谈起,变成了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这样的结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就很难接受所教的东西,甚至听不懂教师在说什么。”

3)小组合作不讲实效。这主要表现在:

1、不需要讨论的地方讨论,浪费了时间,比如,有一次竞赛课中,有一位老师组织学生讨论教材写了一件什么事?这是没有任何讨论价值的问题,因为教材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一看就明白,根本就不需要讨论,这是做的无用功。

2、讨论刚开始就结束了,完全是形式。比如,一位老师在执教三年级下册《让我说声谢谢你》这一主题时,布置学生讨论“你感谢谁,为什么?”问题刚布置下去,听课的老师记笔记连一句话都还没写完,讨论就结束了。这些都是浪费时间,不讲实效、流于形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4)搞花架子,只追求活动形式新颖有趣,不求内容的扎实有效。比如,一位老师在上一年级下学期《我比以前做得好》这一主题时,老师采用了大活动套小活动的方式进行。大活动是将整个课堂作为一个比赛,分两大组,各组每回答一个问题,就由答问题的同学到前面投镖,投中数字几就给所在组加几分;小活动分别是看图回答问题、完成进步记录本、评选最佳小组。整堂课很热闹,同学们热情也很高。但投镖浪费了很多时间,活动内容单一,不充实,同学们的体验不深刻,对自己为什么能取得进步,取得进步对自己有什么好处等,几乎没有感受,因而不能达成教学目标。而且以投镖所中的数字来作为小组成绩,似乎是以游戏为目的了,真正的活动目的却抛向一边。又如,一位老师在执教五年级有关介绍孙中山的内容时,拿出一件中山装让几位学生分别试穿,然后问学生:“你穿上这件中山装有什么感受?”结果一名学生说:“扣子太多,不如夹克方便,领子太硬,很不舒服。”这项活动偏离了实际的教学目标,完全就只是一个形式,不仅没有任何效果,反而影响了课堂氛围。

教者的本意是要通过有趣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但没有想到形式只是手段,一定要为内容及目标服务,否则就成了花架子,没有实效。

三、活动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得不够。

1)活动方式单一。我们的很多课堂至今还是老样子,尤其是品德课,大多还是老师讲解学生听,或者是老师问,学生答,有些公开课、竞赛课也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问答,那就是播放课件式问答(前不久听了一节竞赛课,那位老师总是先放课件再提问,看他的教学设计几乎通篇都是课件展示、教师提问。)有的家常课甚至是不讲也不听,不问也不答,一上课,老师让学生拿出笔来在书上划几条杠杠,然后学生读了背。这样的教学方式太过单一,学生始终在被动地接受,没有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对于学生的发展可以说几乎起不到作用。用一句俗话来概括就是:顶着碓窝子唱戏,人又吃了亏,戏又不好看。

2)活动过程中不关注学生,“目中无人”。我们经常听课时发现有老师对学生表现出的明显的错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对学生表现出的精彩也没有多大反应。实际上并不是这个老师水平低,听不出,看不到学生的错误,感受不到学生表现的精彩,而是在课堂中,他的眼里、心里根本就没有学生,只有教学内容和既定的教学环节,学生在表现时,他在想着他的.教案,在想他下一步该做什么。因为不关注学生,不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不能对学生出色的表现予以及时地肯定和鼓励,对生成的新问题更不能机智地进行引导,更不能捕捉到学生的需求、感受学生的情感。久而久之,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当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3)不注重课前的预习、资料的搜集整理和课后的延伸与拓展。可以说,在我们现行的品德课教学中,课前预习这个环节基本上是没有的。课前调查、搜集整理资料也基本只有在公开课、竞赛课前才会进行,课后的延伸与拓展更是想都别想。而这些恰恰是最能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

4)组织活动未能面向全体学生。这是与我们的教学方式单一有关的。我们的品德课堂因为大多还是采取一问一答式来进行,所以在课堂上参与和表现的几乎每堂课都是那几个学习自觉主动爱发言的学生,参与面少得可怜,有些同学可能六年都没在品德课上回答过一个问题,参与过一个主题活动。有些课即使组织了活动,参与活动的也仍是少数人,大多数学生仍是旁观者。

5)不注重活动之间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教学缺乏层次。

我们经常说某个老师上课思路清晰,有水到渠成之感。其实就是这个老师的教学环节围绕教学目标,做到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且各环节自然过渡得好。但是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老师上课,显得杂乱无章、繁琐无序,条理不清晰。原因就是教学环节无层次,环节之间无过渡,这样的课往往上得人一头雾水,越上越糊涂,课堂效果很差。

畜牧业论文篇十

金融人才应该具备如下的职业素质,包括:(1)具备学习能力。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科学知识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太快。

金融人才必须具备学习能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2)具备创新能力。

金融业产品具有可复制性,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赢得市场先机。

(3)具备避险能力。

金融业本来就是高风险行业,受到多种法律法规和责任追究制约,金融人才应该学会规范操作避开风险。

(4)具备洞察能力。

金融人才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识别力,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捕捉商业机遇。

1.2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核心竞争能力。

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与发展,人们的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提高,彼此之间的差异与距离越来越小,因而用人单位开始逐步放宽对人才的选拔标准,学历之外的职业素养便开始成为用人单位关注的重点。

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更多是从企业自身需求出发,因岗取人,合理配置资源。

这就要求求职者在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端正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从而实现企业发展与个人需求的高度统一。

职业素质的养成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在金融人才的培养方面,实施融合式教学模式,对金融人才职业素质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优势。

2融合式教学的内涵。

融合式教学是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相对立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传统封闭式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融合式教学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授课方式的灵活多样、课程内容之间的交叉融合,进而充分发挥师生的共同智慧,寻找最佳的教学手段,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有专家学者认为,在融合式教学中尽可能地融合不同学科、不同形式、不同资源之间的共性,利用多学教学手段与模式,形成积极主动、和谐的学习氛围与情境,最终将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融于一体。

3金融人才职业素质培养与融合式教学的关系。

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

因而“培养什么人才”及“如何培养人才”便成为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亟须解决的两个问题。

目前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充分认识到职业素质在工作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多地把职业素质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标,而不仅仅只关注求职者的学历与技能,尤其是国内外知名的金融机构。

作为金融人才的培养基地,职业素质的培养已成为高等院校金融人才的培养标准之一。

要想成为这些领先企业所需要的人才,首先必须具备自身良好的职业素质。

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意识与行为,培养其团队合作能力与服务奉献精神,才会端正工作态度,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能力,最终才能在企业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共同发展。

因此,高等院校应从就业导向的社会需求和终身发展的个人需求出发,在教授大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其职业素质与能力,最终促进其人格的发展。

4职业素质在融合式教学中的构建。

职业素质与融合式教学相互依存,互动互助。

融合式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手段,而良好的职业素质则是推动融合式教学的有力臂膀。

在高校教育改革的今天,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已逐渐被淘汰,融合式教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从学生的实质性需求出发,着重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双重培养,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

围绕着金融人才的职业素质培养、能力提升,融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科融合式教学、课程融合式教学、授课方式融合式教学的方式来实现。

4.1学科之间的融合。

学科融合式教学意在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互补性。

16世纪-20世纪,学科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地被细化,形成各种不同的学科;20世纪中叶之后,学科之间则开始出现融合,具体体现在课堂之上的学科融合式教学,极大地促进了大学在科学研究、培养人才、社会服务方面的基本职能的发挥。

学科融合式教学让每个专业的学生接触各类不同的学科,而不仅仅局限本专业的课程,一方面开拓其视野,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有针对性地开设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的课程,如政治理论相关课程、艺术类相关课程等等,通过各项课程的优化组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对于应用性专业,大多数专业课程都融合了其他学科的内容,其目的便是培养复合型人才。

以金融学专业为例,其课程除了经济学原理、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学等相关专业学科之外,还包括高等数学、概率论、大学英语等共性学科,也包括会计基础、财务管理、金融法学等类学科,其目的便是要努力培养懂金融、法律、管理、英语等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运用学科融合式教学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学以致用。

4.2课程内容的融合。

课程内容的融合是指同一专业中的不同课程之间相关联的部分内容进行交叉融合,从而对不同课程的特色及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及针对性指导。

尤其是对于一些应用型较强的专业,其专业课程划分得非常详细,许多课程之间存在着重复的内容,如果老师在教学时对所有这些重复的内容都一一讲解的话,学生就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学生对这些知识内容的深入掌握。

因而,课程融合式教学便是把这些专业课程之间相互重复的内容进行融合,统一讲解,既突出每个课程各自的重点,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课程内容的融合,还体现在知识点的延伸方面。

如在“金融市场学”的课程教学当中,主讲教师在讲述在货币融通的条件下,各金融机构参与金融市场的具体表现的同时,结合金融主体在金融市场中受到市场规则、法律制度的约束。

金融机构主体必须遵循市场行为准则、履行市场契约,运用市场规则,维护自身权益,约束自身行为。

在教学过程中,主讲教师巧妙地将金融市场业务与金融法律法规知识相互融合,在学生学习过程构建起金融法律的价值规范,以强化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

4.3授课方式的融合。

授课方式的融合式教学是针对以往老师说、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而言的,要求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金融专业的特点,积极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把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起提章引契作用。

主讲教师所采取的授课方式灵活多样,通过各种活动如分组讨论、专题讲解、模拟情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责任意识,让其在实践中体验人与人、人与社会、做人与做事之间的关系,增强与人沟通的能力,提高其职业素质能力。

作者:姚军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畜牧业论文篇十一

摘要: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经济组织的进一步深化,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联系和融合变得更加紧密。和世界经济的结合,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以及促使国际贸易变得更加频繁,而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是需要我们思考的。文章针对国际贸易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的控制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控制措施;风险;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存在的风险。

(一)托收结算风险。

受托的结算方式,是国际贸易结算普遍采用的方式,针对我国受托结算的发展现状去存在着很多的风险。承兑交单方式及跟单分期付款交单方式是托收结算一般所采取的两种方式。在贸易结算之中,许多的企业采取的都是付款的方式,是因为承兑交单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风险系数。实际上,付款简单依然存在着相应的风险性,所导致的付款交单中收不到实际款项,是因为一些国家的商业银行,在贸易的过程中对习惯问题的强调,所以风险由此产生。

(二)票据结算风险。

一些国外的不法商人利用票据原始支票进行货物诈骗,且在国际贸易结算时伪造银行汇票潜在的风险,是国际贸易结算过程中票据结算所存在的风险。一些国外的不法商人,利用几天时间将账户中的存款取走,在我国银行通过确认的方式进行货物诈骗,还将其注销成为废票,促使在贸易结算之中我们国家银行遭受到风险;国内的居民因为长时间的居住在国外,在国际贸易结算中是难免和国外票据产生摩擦的,但是针对众多的国外货币接触不多,所以不法分子就会通过自身伪造的外国货币对国民进行诈骗,就带来了极大的经济风险损伤。

(三)信用证结算风险。

信用证方式,是当前我国常用的结算方式,所以信用证结算风险较多的存在于国际贸易结算之中。在国际贸易结算中,通过伪造信用证单据引发的风险,时常会有一些出口商在货物未发的情况之下,为了谋取国际商会的利益和银行进行相关协议,通过自身伪造的信用证单据,当取得货款后就会消失;除此之外,也存在着伪造信用证进行诈骗的风险,一些不法分子为了可以骗取相应的货物,会伪造信用证,所以就造成了银行和货物方承受了相应的经济风险。

二、国际贸易风险防范控制策略。

(一)合理应用贸易方法。

汇率的浮动会对产品的利润产生较大的影响,且在对外贸易之中,进行货币结算会出现货币汇率的变化和浮动,所以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核算业务是至关重要的。在通常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可以取得好的结算结果,就需要贸易双方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当前托收和汇付是国际上普遍使用的方法,甚至于还借用信用证支付的方式,可以很好的降低贸易双方在实际贸易中出现的风险,以及达到双方在核算中的共赢,是较好的规避风险的方法。

(二)对贸易对象的.慎重选择。

在进行国际贸易合作的时候,不可以盲目选择轻易的下决定,要按照实际的情况选择贸易对象。我们国家和国外贸易中所应当注意的问题,应当是在贸易之前做好信誉度及资产的调查,为了想要在国际贸易中将存在的风险最大程度的得到防范,需要进行详细的了解。企业信誉及资产最基本保证的方式,是其具体的情况,所以在考察的过程,必须尽可能多的了解到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更好的规避在贸易中存在的风险。

(三)合作需严格依据国际贸易习惯。

我们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仍然是处于劣势的,尽管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那是因为我们不懂得通过有效的办法,在贸易中保护自己,且没有将国际贸易的标准和规则真正的搞懂。因此在日后的国际贸易中,应当合理的利用其中的准则,加强利用国际标准,积极的调整好相关的国际贸易策略。不管是各种货物的交付,还是签订相关的协议,都需要依据国际惯例进行严格的操作,提升抵御贸易风险的能力,强化贸易风险的意识。

(四)技术转移风险。

为了减少因为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需要在国际贸易之中积极的应用技术策略。针对实际情况定下防范贸易风险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且技术规避的方法在国际经济形势的转变中是非常重要的。针对当下的情况,在采取技术措施的时候要按照我们国家的具体国情来定,因为我国经济形势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银行保函、货物运输保险等,在企业遇到国际贸易风险的时候会起到极大的价值作用,可以尽可能的减少风险对企业发展和运行的影响,以及保证企业在困难时期安全的转移风险。

三、结语。

现在的世界贸易社会是变化万千的,所以我们国家的国际贸易,需要不断的采取科学有效的风险控制策略,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保证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有利地形,尽可能的接近和国际社会的要求,占据话语权。因此关于国际贸易方面的企业和学者,为了尽最大的可能提升风险防控的能力,加大对这方面的研究力度。

参考文献:

[1]徐娜.国际贸易中的市场风险及其防范[j].品牌(下半月),2015,(12):187+189.

[4]杨楠,李铁岗.国际贸易中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j].经营管理者,2011,(18):110+109.

[5]石晶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0.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畜牧业论文篇十二

畜牧业发展局2005年工作总结畜牧经济作为我县传统的支柱产业,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的增收、生态环境的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无疑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按照中央1号文件要大幅度增强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培育发达的畜牧业的要求,我县畜牧业经历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发展,养殖总量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但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低,动物疫病防控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畜产品加工业相对滞后,成为制约畜牧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现阶段,我县畜牧业正经历从传统分散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转型过度期,许多新矛盾、新问题必须通过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畜牧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振兴农村经济的突破口,真抓实干,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畜牧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禽良种结构进一步优化,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养殖业整体效益进一步增长,畜牧经济呈现良性增长态势。一、2005年工作总结1、畜牧生产形势。全县大牲畜存栏11.5万头,其中黄牛存栏11.4万头,出栏16.5万头;生猪存栏34.3万头,出栏84.9万头;山羊存栏30.6万只,出栏78.7万只;家禽存栏147万只,出栏491万只;蛋产量1.8万吨;肉产量11.1万吨;牧业产值18亿元(现价),同比持平。今后几年是我县畜牧养殖业的转型期,生产形势将呈现分散养殖总量下降、规模养殖逐年递增、畜产品质量和养殖效益稳步提高的发展趋势。今年以来,各类畜禽养殖水平提高,养殖周期缩短,总体存栏量虽有下降,但出栏率、牧业产值仍然稳中有升,畜牧业结构更趋合理,为完成全年发展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2、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管理机制。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局强化管理,勇于实践,开创了人心思进,安定团结的新局面。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每周一、三、五下午全体工作人员集中学习,深入开展“我是畜牧人,我为畜牧多奉献”的主题大讨论活动,通过集中学习,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增进了团结,重塑了形象。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充分讨论,对内设股室负责人实行竞争上岗制,股室负责人选择其股室人员,将选兵,兵也可以选择,双向选择,末位淘汰人员进入待岗。通过竞争上岗制度,既选出了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高、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股室负责人,又达到了增进了解、稳定团结、优化组合的目的。3、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我局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因势利导,注重实效,促进了专业化生产区域的形成,上报了《关于加快推进生猪规模养殖,促进养猪业发展的意见》。目前,以*.*镇为重点的肉牛养殖基地黄牛饲养量达3.5万头;以*.*为重点的三元杂交猪生产基地规模养猪数量达10万头;以*.*为重点的黄淮白山羊养殖基地山羊饲养量10万只,大力推广黄淮白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促进了我县山羊远销沿海发达省市;以*.*及沿*.*河两岸为重点的优质家禽养殖基地年出栏万只以上的规模养禽达22个,专业养禽小区1个。我县规模养殖发展势头强劲,方兴未艾。全县畜牧业初步形成了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的发展格局。4、突出抓好动物防疫工作。今年春季动物防疫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乡镇精心组织、广泛宣传,工作进展顺利,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动物防疫任务,在全市春季动物防疫检查评比中位列第一。秋季动物防疫工作我局更是高度重视,今年我县秋季动物防疫的重点是集中精力、及早谋划,把秋季动物防疫工作做为一场硬仗来对付。为此,我局在全省第一个及时足额落实了w疫苗配套经费和动物防疫专项经费,第一个召开了秋防会议,第一个领购疫苗。在今年的秋防期间我县共购买w疫苗138万毫升,应免牲畜疫密度99%以上,耳标挂置率98%以上。为此,我县的秋季动物防疫工作,得到省防指和市防指的肯定和表扬。在积极防控w病的同时,我局对防控高效病性禽流感工作高度重视。2005年全县动物防疫共免疫家畜141万头(只),其中免疫牛20.4万头、猪73.8万头、羊46.8万只,家禽162万只,应免家畜免疫密度98%,耳标植挂率96%,是历年来最好的一次,有效缓解了我县重大动物疫情防控严峻形势。5、推广应用畜牧技术。今年以来,我局重点推广种草养畜技术、皖西白鹅高效养殖技术、奶牛胚胎移植技术、黄淮白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无公害畜禽生产技术、推广优质牧草新品种奇可利、大力士、苦卖菜,新增牧草种植面积1000余亩,目前全县牧草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主要分布在*.*等乡镇。新增规模养鹅场11个,皖西白鹅养殖规模迅速扩张。顺利实施奶牛胚胎移植31枚。举办各类畜牧技术讲座24次,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宣传月、各类养殖技术培训等活动,出动车辆100余次,印发科技宣传材料50000余份。充分发挥各类专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把小生产和大市场联合起来。*.*镇养猪协会、*.*县养兔分会、*.*县畜产品流通分会均运作顺畅,发挥了组织协调带动作用。6、加大执法力度,切实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深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安徽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理》。畜产品安全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引起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4月份以来,我局新组建的畜牧执法队伍不断加大对危及畜产品安全的案件查处力度,先后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严厉查处了一批畜产品加工、经营黑窝点、黑作坊。依法查处*.*病害肉加工经营窝点,没收并销毁病害肉品2000公斤,关闭冷库1座;清理取缔*.*病死畜禽交易黑窝点。我局为保障县城肉食品安全,从县站选派6名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专司负责城区肉品检疫,做到了有宰必检,严防未经检疫后检疫不合格的肉品进入市场,严把检疫关,清理取缔病害肉交易,使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在四川省资阳、内江等地发生了猪链球菌感染人致死事件后,畜产品安全话题再度升温,我局高度关注,为保障畜产品安全,进一步规范我县肉品市场检疫,从7月27日起组织全县检疫人员对辖区内所有屠宰场(点)和肉品交易场所进行拉网式检查,对上市肉品进行严格检疫,严防病害肉上市。通过整治,经营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的不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畜产品安全形式开始好转。城区的肉品检疫力度的加大和强化使我县的市场检疫工作步入了良性发展阶段。良好的监督氛围,严格的执法环境,强大的打击手段,净化了全县肉品市场,得到了群众的肯定和赞誉。7、强化培训,加大宣传力度。为提高动物检疫员业务水平,8月6日至9日,我局分两期举办动物检疫员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会,各乡镇动物防检服务中心主任和动物检疫员87人参加了培训。清晨5时许,参训人员在教员的指导下,分组到城区四个市场学习实践操作技能,纠正了不正确的检疫操作习惯,许多不会摘除“三腺”的检疫员也基本掌握了技能要领。上午8时,操作技能培训结束后,参训人员再集中到畜牧局会议室参加理论培训,首先由局负责人传达了全省兽医工作会议及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精神,要求各乡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守岗位,履行职责,认清形势,加强学习,切实做好市场检疫工作,做到有宰必检,坚决依法取缔病死畜禽交易窝点,保障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年终将对工作实绩突出者给予奖励。县人大副主任*.*到会并作重要讲话,要求与会同志要充分认识做好检疫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迎难而上,树立畜牧队伍的良好形象。随后,对检疫员进行了理论培训,授课人员从检疫方法和手段、病害肉鉴别和无害化处理、检疫员工作职责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讲解,参训人员会后普遍感到收获很大,培训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对严峻的禽流感防控形势,为切实提高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广大规模养禽户的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11月18日上午,全县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技术培训会在县宾馆二楼会议室召开,我局特邀省畜牧局禽病防治专家、研究员李东风前来授课。各乡镇分管乡镇长、动物防检中心主任、全体动物防疫员和检疫员、规模养禽场(户)负责人及县防指部成员单位业务人员共700余人参加了培训会。李东风研究员从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机理、传播方式、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并结合实例针对禽流感病例的临床症状、病理解剖特征、禽流感与鸡新城疫、禽霍乱等禽病的鉴别作了重点阐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通过培训,使与会人员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知识有了更加科学和全面的了解,提高了禽流感与新城疫等类似禽病的鉴别和现场诊断能力。讲课结束后,李东风还现场解答畜牧专业人员和养禽户提出的各种疑问,台上台下互动,参会人员普遍感到收获很大,培训会取得了圆满成功。为加大《动物防疫法》宣传力度,经县政府同意,今年9月定为我县《动物防疫法》宣传月,我局结合秋季动物防疫工作在全县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截止到目前,已在县电视台播出宣传字幕7天。我局还统一安排各乡镇动物防检中心制作了宣传标语,共发放2万份《动物防疫法》宣传材料。为配合畜产品安全工作,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畜产品安全和动物检疫工作的良好氛围,我局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手段宣传病害肉的危害性,提醒广大群众购买盖有“肉检验讫”印章的肉品,举报病害肉交易,并在集贸市场散发了大量宣传资料,使广大群众多了解肉品安全知识。8、迅速开展畜牧养殖业抗灾保畜工作。今年7月上旬,我县遭遇持续强降雨,北部乡镇降雨量高达400―500毫米,一些乡镇内涝较重,部分养殖场积水严重,存栏畜禽特别是幼畜、雏禽连续几天浸泡在水中,造成不同程度的死亡,养殖户受到一定的损失。我局从7月7日起开始实行24小时值班制,与全县规模养殖场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提出针对性的抗灾措施,并进行技术跟踪服务,同时加强动物防疫和疫情监测工作。7月10日,我局技术人员在局负责人的带领下迅速赶到*.*曙光养猪场,会同城关镇及时解决了猪场排水难题,并为该场制定了抗灾保畜措施鼓励他们积极开展生产自救。要求各乡镇动物防检服务中心立即行动起来,切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建议广大养殖户积极加强饲养管理,严格场所消毒,落实疫病防控措施,力争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把水灾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灾后生产自救、尽快恢复畜牧业生产的重要指示,我局党员技术服务小分队迅速行动,积极下乡开展畜禽养殖技术服务。分别到*.*等受灾较重的乡镇开展了义诊活动。局服务热线电话接到200余个养殖户咨询电话,均作了及时合理的答复,需要出诊的及时出诊。9、倾力启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化验室工作。我县是2000年中央农业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建设县,投资设备近百万元,其设备在国内是一流的,由于种种原因,加之内部管理不善,部分仪器设备损缺,致使该项目直至今年7月份始终没能开展工作。多次受到省、市业务部门领导的批评和通报。局领导班子调整后,为尽快开展化验室工作,提高我县畜禽疫病诊断和监测水平,保证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我局自力更生,采用集资等途径多方筹集资金2万余元,购置了必须设备和药品,对化验室和损毁设备进行了维修。为解决化验人员短缺的难题,想方设法招聘了安农大动物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化验室技术能力。我局还积极争取省畜牧局和省兽医工作总站的支持,为我局提供一批诊断试剂。目前,化验室工作已步入正轨,已为一部分养鸡户、养鹅场和养猪户等100多个养殖场(户)开展了疫病检测和药敏试验,并为其解决了难题,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特别是在这次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中,我县化验室承担了全县疫情诊断工作,截至目前,共排除疫情183起,最高峰时每天诊断17起,全部妥善处理。二、禽流感防控工作情况我县是养禽大县,自全省秋防工作会议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统一部署和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按照“高度重视,认识到位;加强领导,责任到位;强化措施,落实到位;联防联控,协调到位;发生疫情,处置到位”的工作要求,围绕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的工作目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沉着应对,层层发动,以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为重点,狠抓秋季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有序、有力、有效、扎实深入地推进综合防控工作的开展。截至目前,全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尚未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一)高度重视,及时贯彻落实各项防控措施1、及时召开会议,启动*.*县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坚持把防控禽流感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摆在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健全领导机构,完善领导体制,强化领导力量,落实领导责任,不断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9月10日我局在全省第一个到省兽医站领购禽流感疫苗10万毫升。11月8日下午,县政府又召开了由各乡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防检中心主任及县防指部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全县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关于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各项工作。坚持统筹兼顾抓好畜牧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一手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一手抓畜牧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会议下发了《关于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政[2005]68号)、《关于成立*.*县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的.通知》(*办[2005]75号)、《关于印发*.*县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的通知》(*防疫[2005]17号)三个文件。会议宣布县、乡两级应急指挥中心全面启动,并全面执行24小时值班和疫情零报告制度。我局在县电视台公布了24小时值班举报热线电话。2、抓落实,严格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认真落实政企、技企联系制度。为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切实把思想和行为统一到防控工作上来,明确各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建立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县、乡、村层层签订了动物防疫目标责任状,乡镇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分管负责人要具体抓,认真落实政企、技企联系制度,把任务落实到人。全县规模养禽场实行了县、乡两级政企、技企联系制度。各级帮扶和监管责任人坚持定期不定期地深入现场帮助,指导监督养殖场落实各各项防控措施。对因工作失职造成疫情扩散蔓延的,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3、完善应急预案,制定相关工作制度。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我局及时充实完善了应急预案,并在11月8日全县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会议上下发到各乡镇和县防指成员单位。县防指制定实施了疫情现场处置制度、疫情上报制度、零报告制度、县防指办工作机制等相关制度。我局制定实施了督查制度、24小时值班制度、活禽报检制度等相关制度,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4、密切协作,确保县防指部工作高效运转。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难度大,县防指部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防控工作合力。我局充分发挥了业务主管职能作用,扎实搞好禽流感防控工作的指导、监督和协调;财政部门保证禽流感防控工作的资金投入,把《应急预案》中确定的各项经费和防控基金落到实处;卫生部门加强了与我局的联系,互通禽流感疫情信息,加强技术合作,建立部门例会、联合督导等制度和同时到达现场、同时开展调查、同时处理疫情的“三同时”禽流感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工商部门加强了禽类产品的市场监管,维护好市场秩序;交通部门在协同搞好道路检查的同时,优先保证防疫物资的调运;广电部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协同我局大力宣传防控禽流感的基本知识,既形成了全社会防控禽流感的强大声势,又做到不过分渲染、炒作,消除社会恐慌和疑惑心理,引导科学生产和理性消费,维护了社会稳定大局。公安、商务、监察等部门也充分做好了应急工作准备。我局又抽调*.*等4名具有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办公室成员,人员配备精干,拥有专门办公室,开通了24小时值班热线电话*.*,两台传真机,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齐全,信息畅通,运转有序、高效。5、足量订购防控物资,搞好防控物资储备。从今年9月起,截至目前,我局共从省兽医站领购禽流感疫苗110.5万毫升,疫苗储备45万毫升,贮存于冰箱和冷藏室;消毒药品500公斤,消毒液20万毫升,生石灰50吨,机动喷雾器36台,分发至各乡镇和县城农贸市场34台,确定*.*和*.*为保管员,专房保存,制定了储备物资管理制度。6、科学监测,把握防疫主动权。一是建立起县、乡、村、场(户)四级动物疫情监测网络,有效提高了动物疫病监测预警能力,同时加强化验室建设,增加仪器设备,培训专业人员,提高诊断、检测能力,保证监测质量,为有效防疫和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二是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全县疫情动态,及时准确诊断疫病,科学排除禽流感疫情,把握防控工作的主动权,切实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置”。严格疫情报告纪律,严禁瞒报、漏报、缓报、谎报疫情。三是开展免疫效果监测。县动物疫病诊断中心严格按照抗体监测采样每乡镇不少于20份的要求,已随机抽查了7个乡镇的32个规模养殖场、50多个散养户的禽流感检测血样200余份,进行了抗体监测,掌握了第一手资料。7、依法推行强制免疫,确保防疫密度和质量。充分发挥动物防疫工作新体系的作用,扎实有效地开展秋冬季高致病性禽流感强制免疫工作。一是加强防疫人员培训。我局对各乡镇分管乡镇长、动物防检服务中心主任、动物防疫员和检疫员、规模养禽场(户)技术人员集中开展了业务培训,强化基层队伍建设,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诊断、鉴别能力。二是实行动物防疫承包制度。乡镇政府分别与基层防疫员签订了《动物防疫承包责任状》,明确村防疫员负责散养农户家禽的强制免疫。三是实行规模养禽场业主负责制。规定规模养禽场强制免疫由业主负责,乡镇动物防检服务中心和防疫员提供防疫物资,并做好监督检查和疫苗供应等服务工作。四是建立群防群控机制。充分发挥各级禽业协会带动作用,各级禽业协会在畜牧部门的组织领导下,带动协会会员和联养农户,采取强制免疫、减少存栏、消毒、保洁等综合防控措施,广泛开展群防群控。五是开展畜禽大普查、大清查活动。从11月18日起在全县范围内,对家禽饲养小区、种禽场、规模养禽场、养禽大户、散养户禽(包括鸽、鹌鹑等其它家禽)存栏量、免疫量以及猪、牛、羊存栏量、免疫量进行全面普查,开展地毯式、拉网式的“大普查、大消毒、大宣传”,做到“边普查、边登记、边免疫、边查疫情、边消毒”,这次普查时间短、范围广、内容多,工作量极大,普查工作已按时按质全面完成。(二)畜牧、工商等部门协同工作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根据《*.*县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规定,我局和工商局协同作战,在城关市场仅保留东城大市场的家禽交易点,要求凡在县城内经营家禽的单位或个人,一律到东城大市场指定的摊点经营。具体分工:新城农贸市场、西城大市场由工商局辖区工商所负责管理;城南农贸市场、东城大市场由工商局和城关镇共同管理。市场以外经营家禽的行为由市容局负责管理。我局负责家禽及其产品的检疫,对检疫合格家禽及其产品加盖检疫印章,发给检疫合格证,凡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家禽及其产品一律不得上市交易。对经营户按程序严格审核发放《动物防疫合格证》。各乡镇每个集市只保留1个家禽交易点。严禁在农贸市场宰杀活禽,我局在东城大市场设立禽流感监控办公室,24小时值班,需监测的及时送到县动物疫病诊断中心进行化验。在农贸市场设立宣传栏,张贴宣传画,发放明白纸,对粪便等污物进行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运输家禽的车辆严格消毒,经营场地每天消毒3―5次。(三)强化检疫监督,坚持以检促防,促进防控工作落实一是加强产地检疫。各乡镇动物防检服务中心设立报检点,公布报检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对重点种畜禽场、规模养殖场派驻检疫员进行检疫,对未经检疫和无检疫证明的一律不准运输。二是加强市场检疫监管。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实行家禽交易市场凭证入市制度,对从县外进入我县的活禽,全面实施报检制度,确定专人负责查验检疫证明和现场检疫,严禁无检疫证明和经现场检疫不合格的家禽及其产品进场交易,对市场和车辆进行清扫和消毒。城区每个交易市场确定1名疫情测报员,负责市场巡查,监督家禽交易活动,发现可疑疫情,及时报告,强化疫情监管。三是搞好运输检疫。对外运家禽按规程严格检疫,保证运输检疫不出问题。四是加强检疫执法。我局和工商局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强化监督,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市场监督检查,督促市场举办者履行查证验物义务。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100余人次,执法车辆20台次,检查各类家禽交易市场40多个,检查家禽经营户100余家。共检疫家禽20万余只,检出病死、病害家禽0.3万余只,对检出不合格的家禽及其产品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有效地防止了禽流感疫情的传播和对人的感染。(四)成立检疫监管组为搞好检疫监督工作,我局成立了检疫监管组,组长*.*,成员8人,实行24小时值班。认真落实监督、报告和值班制度。按照市农委通知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禽流感疫苗市场专项整治活动,严肃查处了*.*镇一蛋鸡养殖户从*.*购买使用内蒙古生物药品厂生产的假禽流感疫苗(h5亚型,n28株)事件,并采取了针对性的有效补救措施。(五)加大督查力度,推动防控工作我局组成4个防控工作督查组,对各乡镇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并开展了重点乡镇禽流感防控工作的调度。在督查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积极推动各项防控工作。为进一步加大督力度,督促乡镇政府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县防指又从成员单位抽调人员组成4个督查组,从11月26日起下到各乡镇督查防控措施落实情况,以领导组织、防控物资储备、政企技企联系、活禽交易市管理和农贸市场禁止宰杀活禽、散养户家禽圈养、大普查免疫密度等内容作重点督查,通过督查发现,各乡镇落实综合防控措施情况较好,工作较扎实,对在督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严肃处理,提出整改措施和要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存在的问题1、动物防疫工作开展不平衡,存在疫情隐患。今年的动物防疫工作,省、市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推动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但是仍有部分乡镇负责同志对动物防疫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动物防疫工作是畜牧局一家的事,防疫工作存在死角和空白,留下重大动物疫情隐患,突出表现在防疫密度低,无法保障防疫效果。在省、市督查中发现,春季防疫中有的乡镇防疫密度仅为57.2%,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有的乡镇防疫密度仅为67%,与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密度100%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动物防疫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2、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不健全。乡镇机构改革后,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线断网破,无法保障防疫工作的的正常开展。基层动物防疫人员收入低,财政不发工资,生活没有保障,造成许多防疫人员外出务工,流失严重。动物防疫工作存在“上热下凉”的现象。改革兽医管理体制,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把防疫人员务工补助纳入县财政预算,稳定防疫队伍已成为促进畜牧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3、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率低。我县畜牧养殖业仍处在以散养方式为主的传统养殖阶段,规模养殖比重低,资源浪费,污染严重,效益低下,无法适应现代畜牧业节能降耗的要求。加快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大范围推广普及,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加快畜牧业由传统的散养为主的生产方式向标准化规模养殖过渡,缩短转型期,实现畜牧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按照节能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引导和扶持养殖户发展标准化养殖。4、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亟待提高。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要有一批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技术人员来支撑。我县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相对较低,无法满足技术推广的需要,必须加大对现有技术人员的培训,引进高新技术人才,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增强技术指导力度。同时加大对乡镇畜牧兽医人员、农民养殖户的业务技术培训,全面提升畜牧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提高畜牧经济科技含量。

畜牧业论文篇十三

在不断调整的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作用下,有效发展了畜牧业。然而受畜牧疾病大规模爆发和不断出现的影响,使得畜牧业的发展受到阻碍,同时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对畜牧兽医队伍加强建设,从而对畜牧业安全有效保障,促进行业的食品安全不断提高。

主要体现在:首先政府拨出不合理的农业建设经费分配和使用,缺乏建设畜牧兽医队伍的支持度和重视度。其次,在经费使用过程中,畜牧兽医队伍只对政绩进行追求,但出现了资金浪费的情况,对资金不能合理使用,加重了资金不足的状况。同时,畜牧兽医队伍对引进经费这一问题考虑不周,从而出现严重的资金问题,导致出现恶性循环的情况。

现阶段,针对畜牧兽医行业,我国政府对相关管理规定未明确指出,行政部门不健全,使得管理不良。因此,按照实际状况,当地政府对各个队伍进行划分,导致无法直接领导畜牧兽医队伍。使得在队伍中出现一系列问题,例如,较低的工作效率、分配不均及责任不明等。同时,因缺乏一定的管理体制,使得畜牧兽医队伍存在较差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导致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对于畜牧兽医队伍的建设无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现阶段,对于畜牧獸医行业来说,其存在较少的专业院校,且毕业生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导致人才输出支撑不良。其次,对于社会招聘来说,在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方面,畜牧兽医人员存在较低的水准,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培训不正规,存在较慢的知识更迭速度,新知识的学习很难跟上,同时部分不良习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养成。因此,较为缺乏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使得在建设整个队伍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

因存在较多的工作地点、较低的待遇、较艰苦的工作条件,使得部分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出现离职的情况。导致整个基层队伍出现不稳定状况。甚至无法开展最基本的工作。一般来说,对于基层的工作人员来说,社区疫病防治工作需要积极进行,同时对畜牧科技兼职推广,若进行行政工作,则需要在借调外援的情况下开展正常的防疫工作。

医疗设备不健全的原因除包括不足的经费外,因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对疫苗实现生产到运输,然后再进行注射,此外对于村委会本身来说,其存在较差的基础条件,对疫苗不能妥善地保存。而接种存在较长的工作周期,在常温下,疫苗存放过长的时间,则极易出现实效的情况。

对于动物防疫工作来说,因其存在经济效益,因此,我们需要分开公益职能和经济服务,积极改革乡镇畜牧兽医站。总的来说,针对基层设立畜牧兽医站,县级需要统一管理相关经费和工作人员,畜牧兽医站实施防疫工作的同时,应当积极推广畜牧兽医知识,并负责动物检疫工作。

此外,沟通的桥梁也包括协管员,他们能够将畜牧兽医的工作强度有效减轻,使工作效率有效提高。由于协管员可以对基础的工作,例如疫苗注射等独立完成,在协管员的作用下,能够将防疫注射周期缩短,一般为低于两至三周,从而使疫苗的使用效率有效提高,促进畜牧防疫工作高效完成。

应从节约开支和政府提供两方面对经费问题进行解决,首先,使农业经费的支持不断提高,并在建设畜牧兽医队伍中,不断增大其比重。此外,队伍配置按照地区的具体情况决定,并进行有效的经费预算。

纳入的经费对基础设备问题首先解决,例如每个站均应配置疫苗冷藏设备等。在对基础设备解决完后,在其他设备置办和人力费用方面将剩余的经费分配。

为使人才流失的情况避免出现,应促进人才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使畜牧兽医的经济待遇有效提高,同时进行政策支持,对优秀的畜牧兽医人才积极吸引。此外,对畜牧兽医的教育体系不断加强建设,从而有效储备人才。同时,专业的职称培训、考核现有的畜牧兽医人才,从而使其业务水平有效提高。

在政府支持和社会资源合作的作用下,对于畜牧兽医学技术来说,应促进其高科技含量的不断开发。此外,将相应的兽医知识向畜牧兽医协管工作人员积极推广。其中,重点推广对象主要包括:种草养殖、沼气建设、喂养公益及青贮饲料的制作等技术,从而使基层畜牧养殖户的收益不断提高,促进农业财政收入显著增加。

现阶段,对于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来说,它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任务。因此,对畜牧兽医队伍的职业技能和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有效推进基层动物卫生工作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内容。此外,也能够使我国农业医疗安全和农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畜牧业论文篇十四

在全国经济发展当中,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农副产品在食品市场中占较大比重,肉、蛋、奶总产量约为821.5万t,并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其中,占较大比重的生猪出栏量也呈现翻倍增长;同时,外销肉鸡、猪肉也增长至600.0万t,使国内外市场得到了有效供给。

1.2产值增长,带动农民增收。

畜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不仅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农副产品,更使农户经济收人增长,开始占据农业总收人的半壁江山,成为农业增收的关键,很多畜牧业养殖户通过发展养殖过上了小康生活,对于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1.3质量提升,使农产品安全得到保证。

随着农产品整改力度的加强,动物产品质量得到提升,全国开展的屠宰场抽检次数增加,在生猪尿样抽检中,共检样出56批次的盐酸克伦特罗阳性,同比降低了0.09%,实现了抽检性率将低至0.30%的目标。很多城市都相继开展“痩肉精”抽检,存在零检出率,保障了全国农副产品质量安全。

2.1自然资源锐减。

当前,随着土地沙漠化、草原侵蚀的日益加剧,草原上的可利用资源相继减少,自然灾害频发。其中,人为破坏占较大比重,是造成草原面积的锐减的重要因素。此外,与人畜禽争资源的情况较常见,造成饲料短缺,养殖成功率降低。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饲料用粮仅占总粮食利用率的1/3。足以证明当前饲料短缺问题已经威胁到了畜牧业发展。

2.2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随着养殖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养殖户的增多,污水、污染物等的排放量在不断增加,其中隐藏着非常多的病原微生物,一旦流人河流、湖泊等地方将造成水资源污染,为周围的居民带来了严重危害,造成生物多样锐减。

2.3化肥、农家肥出现积压。

当前,化肥生产越来越便捷,产量也越来越多,很多化肥厂家可提供送货上门服务,为畜牧养殖户带来诸多便捷,由此,农业生产上使用化肥不断增多,造成农家肥大量积压,严重污染了周围环境,公害严重。

“个人理解,猪的基因工程核心技术之一就是体细胞转基因克隆,从他们做的情况来看,技术体系有了很大幅度的完善和改进,整个技术体系通过他们团队已经提高了一大步。”北京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教授郭勇表示。

扶持规模化养殖。规模化养殖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只有规模化养殖才能使疫病防治更为方便,产业化才能得以实现。因此,要因地制宜,将规模化养殖用地政策真正落实,降低散养比重,使规模化养殖成为固定发展模式。同时,要对畜牧业养殖结构进行调整,充分发掘山地草多的资源优势,使饲料短缺问题得以缓解。

3.2加强疫病防治力度。

免疫使防控工作的重点,要加强对禽流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的防治与免疫,强制实行免疫病种,坚持“应免尽免,不留死角”的免疫原则,及时做好免疫效果的检查与监督,适时开展监测工作,及时做好免疫记录,使强制免疫制度真正落实,这样才能降低疫病发生率,保证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3.3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生态型畜牧业。

针对当前众多的畜牧养殖户,要因地制宜,不断对饲养模式进行创新,发展综合饲养模式,实现“种、养、牧、沼气”四位一体的养殖模式,对畜禽废弃物开展无公害处理,提高综合利用效率,大力发展绿色养殖、节约能源与资源,提高畜牧业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畜牧业得到良性循环发展。

3.4使用环保型饲料,优化经济机构,提高畜牧养殖农户的素养。

畜牧养殖户要坚持高质量、健康、可持续和绿色的养殖经营观念,不将数量作为养殖重点,而是在养殖中注重质量。对饲料进行合理调配,多使用环保型与节约型的生物饲料,合理喂养,不随意乱用添加剂。畜牧养殖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要重视区域机构与环境标准的统一,不断对畜牧业发展格局进行优化,使土地资源、能源等得到充分利用,实现养殖地域的合理规划与布局。同时,不断提高畜牧养殖户的素养,加强健康教育与宣传,多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强化养殖管理,使之获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断强化其环保意识,加强对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教育,减少对周围环保、资源的破坏,从根本上抑制环境破坏行为,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该文主要介绍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分析了几点阻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环境保护、资源破坏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从而表现畜牧业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就要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免疫防治、发展生态养殖。

畜牧业论文篇十五

当今中国,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国内外的极大关注。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以及在高铁科研人员的攻坚克难下,我国的高速铁路取得了巨大的、里程碑式的发展。本文着重分析我国高速铁路的现状、优点以及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高速铁路经济发展。

2009年由我国国家铁路局出台的新规范明确规定:高速铁路是新建的设计最高时速达到250公里的铁路。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我国在铁路固定资产方面的投资额达到8238亿元,建设的新线有9531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306公里。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1万公里,比上年增长8.2%,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超过1.9万公里。高速铁路已经成为地面交通运输最快也最方便的工具。

(一)运输能力强。

运输能力强是高速铁路相较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而言的巨大优势,高速铁路的运能是大大超过其他交通方式的。

(二)发车密度大。

现在我国正逐步在某些有特殊需求的高铁线路推行公交式发车,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三)行驶速度快,花费时间短。

当今我国高速铁路开通运营的最高时速已经超过350km,在不久的将来,京沪高铁的运行时速将达到450km。迄今为止,它是在地面上运行最快、行驶距离最长的交通工具。

(四)乘坐安全。

高速铁路作为地面上最先进的交通运行方式,政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来保障它的行驶安全,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它是安全性能最高的运输工具。

(五)乘坐舒适。

高速铁路极快的行驶速度并不是以牺牲乘客的乘坐体验为代价的。这种良好的乘车感受是基于我国高速铁路在铁轨铺设方面采用的新技术。无砟轨道的技术核心主要利用混凝土和沥青,取代了之前的碎石,以此来减少列车行驶时的抖动。

(六)影响因素小。

高速铁路运行相对稳定,极少发生停运的情况。在我國,停运几乎都是因为地震或者强台风等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

(七)准时准点。

高速铁路正点率高是高速铁路受到旅客欢迎的原因之一。无论乘坐哪种交通工具,旅客都希望能够正点抵达以便接下来的行程能够按照计划进行。我国的飞机晚点率一直居高不下,公路运输又因为天气、路况等原因无法保证准点到达。在这种情况下,高速铁路成为大部分旅客的首选。

(八)最环保的交通工具。

高速铁路的动力不是其他交通工具所需要的燃油,而是采用比较清洁的能源——电力。以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为例,当它以时速300公里运行时,人均百公里能耗仅为3.64度电,相当于客运飞机的1/12,小轿车的1/8、中型客车的1/3。几相对比之下可以看出,高速铁路的确是现代社会最环保的交通工具。

作为一个能够快速缩短空间距离的交通工具,高速铁路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一)增加区域可达性,促进人口流动。

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使得沿线城市的人口迁移变得简单和方便起来,同时其线路走向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引导劳动力在不同城市间的分配。

(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我国现在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设施设备已在逐步完善,但是行车网络密度、轨道覆盖范围、技术水平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而高速铁路的发展就如同一道催化剂,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与完善。

(三)提升区域货运、客运能力。

原有客货混运的方式使得我国的铁路运输既无法满足高品质的客运要求,也无法满足伴随我国经济增长的货物运输量的不断增长。而高速铁路客货分线运输方式的出现,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客运和货运能力,同时也有利于铁路部门创新和优化铁路运输服务。

(四)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

随着我国“四纵四横”体系的形成,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逐渐加快。加大高速铁路的建设投资,不但可以完善现阶段我国高速铁路的网络图,并且可以综合协调其他不同优点的综合交通运输方式联合形成创新性综合交通体系,而且高速铁路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既有的交通运输方式某些空白领域,提升了资源的流动效率和价值,为城际区域化分工和城际区域化分工协作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五)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

高速铁路使用的能源类型使得它天然对环境友好。并且随着我国高铁技术的不断提升,其各方面性能进一步优化,高速铁路对环境的影响会越来越小。

(六)加快区域间的城市化进程。

高速铁路缩短了城市间的空间距离,使得来往便利起来,一些原本需要花费很多生产资料、劳动力等的运输能够轻松地往来传输。少数发展比较快的城市能够带动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

(七)提供相关产业的就业机会。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网络深入我们的生活中。高速铁路也不例外。现在的高铁可以提供网络预订餐业务。这种新的尝试,既便利了广大乘客,也提供了就业机会。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交通运输工具,其本身就拥有相对比较出众的特点和优势,再加上国家近几年在建设和研发等方面的大力投入,其发展势头越来越猛。但由于高速铁路的建设周期一般较长,并且花费巨大,回收周期相对更长,因此高铁沿线城市的政府一定要把握住机遇,抓紧时间在建设高铁的同时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并且在高铁开通以后,积极利用高速铁路对沿线区域经济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加快区域内城市化进程,带动区域内城市集群的发展,全方位、多角度地挖掘高速铁路的经济效益。

畜牧业论文篇十六

摘要:物业管理人员是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否具备健康完美的职业修养,不仅关系到个人、企业和行业的形象,而且直接影响着社会关系的和谐与安宁。物业管理人员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培育良好的品行修养,才能胜任本职工作。文章从物业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修养、职业资格以及可持续发展与物业管理的联系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物业管理是一个服务千家万户的行业,直接关联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物业管理人员是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否具备健康完美的职业修养,不仅关系到个人、企业和行业的形象,而且直接影响着社会关系的和谐与安宁。物业管理人员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培育良好的品行修养,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一、物业管理人员应当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

从行业规范要求角度,探讨物业管理职业道德主要应包括的几方面的内容:1.守法经营。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物业管理企业进行经营活动,除企业从业人员需遵守公民的各项义务外,还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关于企业经营的各项规定。要真正做到守法经营。首先,要增强法律意识,认真学习法律基础知识,深入理解并全面掌握物业管理的各项制度与政策;其次,要在工作实践中认真严肃遵守各项法律制度,彻底杜绝轻视法律的侥幸心理。

2.诚信经营。关于诚信经营,应首先从认真、细致、实事求是、诚实信用地签订合同开始,并加强合同观念,诚信履行合同。目前,由于我国物业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一部分物业实施了物业管理,还有一部分物业仍沿袭旧有行政管房状态,保留了多年来的行政管房作风和习惯,不同程度存在轻视合同、缺乏诚信的'现象,这是造成目前物业管理争议不断、投诉上升的主要原因;另外,有些物业管理企业轻视物业服务合同,不能做到质价相符,还有一些业主的合同意识也很差,只要求享受物业服务,不愿意承担付费义务。

3.尽职尽责胜任本职工作。物业管理人员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应当树立团队观念及服务理念。每个岗位从业人员都是企业的组成部分,都对企业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从业人员只有牢固树立服务信念,才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企业形象。

4.努力学习、掌握专业技能。物业管理服务的内容复杂,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从业人员应当掌握一些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房屋及设备设施管理、企业经营管理、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知识、社会关系学、心理学及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

5.团结互助、公平竞争。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应当具有团队精神,与其他员工友好相处,团结互助,相互配合,共同做好物业管理工作。在岗位竞争方面,能够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以公平竞争的职业道德,促进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物业管理企业之间应当相互学习、互相支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二、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应当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1.自信自强、积极向上。一个人只有相信自己,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充满热情和信心,工作才会有成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和品质,才有前途和希望。物业管理是个新兴行业,虽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但仍有许多有识之士投入这项事业中,就是因为人们认识到物业管理行业的光明前景,并将物业管理称为朝阳产业。

2.奋发努力、坚韧不拔。任何工作都存在困难和矛盾,关键是如何对待困难和矛盾。物业管理也存在许多困难,这就需要员工有勇气克服困难和解决矛盾。

3.诚恳待人、服务热情。这是对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要求,要“以人为本”,力争做到“人性化服务”,积极主动、满腔热情的提供服务,为业主排忧解难,努力建设和谐社区。

4.文明礼仪、着装整洁。这既是个人修养的外在表现,也是企业形象的外在表现。

三、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

当前,我国物业管理尚处在起步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物业管理市场行为不规范,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因此,国家“十五”计划纲要确立了“规范发展物业管理业“的重要任务。对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制度,是物业管理行业特殊性的需要,是发挥物业管理社会效益的需要,也是我国加入wto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现在物业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物业管理人员及时掌握新技术、新方法。对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有利于造就一支事业心强、懂经营、善管理、精业务的优秀人才队伍,推进物业管理行业的技术进步。

四、可持续发展与物业管理。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一个全球性的发展新概念,引起了整个社会各个行业的重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将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五个相互关联的方面放在一个大系统中,进行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物业管理是一个内涵深邃、外延广袤的概念,是人性化、生态型的系统工程,除了常规的物业管理内容外,还应融入:控制空气质量,提高大气的洁净度,加强雨水、污水的排放、处理和再利用,垃圾的分类处理,控制噪声,建立生态绿化系统,美化居住区环境,注重采用新型建材和自然能源,提高物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物业管理要实现大的发展,就必须大力推广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其中,信息系统应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物业管理企业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作为计算机系统使用者的操作人员是关键要素,管理人员应能熟练操作并定期参加培训,切实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实践证明,物业管理已在房地产业与其他服务业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与我国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与广大人民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一个新兴行业,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哲学家说,时间可以使人成长,成长中孕育成熟。我们的物业管理也一样,必将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刘洪玉.物业经营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张景伊.物业管理基本制度与政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畜牧业论文篇十七

随着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内蒙古畜牧业已由追求数量向质量、效率与生态并重的方向转变,畜牧业“三个比重”不断提高。牲畜养殖实现向科学健康养殖方式和规模养殖转变,牧畜出栏得到大幅度增加,牲畜繁殖成活率进一步提高。

2.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升。

目前,全区无公害农畜水产品达到900个,产品生产总量达到460万吨,产值达到65亿元;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达到424个,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912万亩;有机食品产品达到145个。全区动物防疫监测预警和应急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提升,重大动物疫病始终处于稳定控制状态。

3.农牧业科技达到新水平。

农牧业科技入户工程效果明显,辐射带动农牧户24万户。农牧业重大技术推广力度加大,特别是完成了1000万亩免费测土任务,实现节本增效4.32亿元。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牲畜改良比重、水产良种覆盖率预计分别为95%、93.2%和91.3%,同比分别提高了1个、2.5个和0.3个百分点。农村牧区沼气建设步伐加快,在全区15个旗县,143个村(嘎查)开展了沼气建设。

4.草原生态建设取得成效。

全区草原建设总体规模已达7112.57万亩,预计饲料总产量可达165万吨,同比增长10%,工业总产值可达50亿元。禁牧休牧草原面积达到6.5亿亩,实行划区轮牧的草原面积达到0.7亿亩。

1.草畜矛盾仍十分突出。

全区草地沙化、退化面积已由60年代的18%,发展到80年代的39%,目前沙化、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比例已经达到73%,而且每年还以1200万亩的速度蔓延。生态环境恶化、草畜矛盾的不断加剧便成为制约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强大阻力。

2.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不少农村牧区存在人和牲畜饮用水困难的问题;很多地方因电网质量差和电价太贵而无法保证最基本的生产用电。农村牧区道路交通条件差,畜牧业生产必然受到影响。

3.生态建设与畜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目前全区草地、草原的沙化、碱化、退化日益严重,不仅制约了畜牧业的持续发展,也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了威胁。

4.畜牧业内部生产结构和布局不合理。

长期以来,在传统畜牧业经营思想的束缚下,畜群、畜种结构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目前从总的方面看,母畜、大畜、良种畜比重仍然偏少。这种畜种结构,既不利于畜牧业自身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也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各种畜产品的需求。

5.防疫体系建设滞后。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依然严重。

目前,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基础设施薄弱已成为制约畜牧业优质高效发展的主要瓶颈,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刻不容缓。要建立一个动物防疫体系,现有的防疫体系如何改革,如何建立无规定疫病区等问题,都需要深入与仔细地研究。

6.畜牧业保险体系不完善,影响畜牧业经营者的收入稳定。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频度高、分布广,造成的损失大,而农牧业保险的`支持力不够,农牧业保险只免交营业税。大部分农牧民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认为买保险是加重“负担”,所以畜牧业保险体系不完害。

1.进一步认识畜牧业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和作用。

畜牧业是内蒙古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把畜牧业提到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保证畜牧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内蒙古是全国的畜牧业主要基地之一,尽快把畜牧业搞上去,是实现国、家经济发展区域布局的需要,对于进一步调整自治区产业结构,改善人民生活,繁荣市场,增强民族团结,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促进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畜牧业的质量和效益。

根据各种畜产品比较优势的变动情况,今后的畜牧业结构调整,必须以加快牛羊肉、禽肉生产,突出奶类和优质细毛羊生产为重点。畜产品加工业要大力增强产品加工能力,尽快改变加工业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国家要采取各种优惠政策,支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引进,增加产品技术含量,促进企业提高质量,争创名牌。各大学和研究机构也要对产品保鲜、加工储运等环节中的关键技术,组织联合攻关,不断提高加工业的科技水平。

3.加快科技改革步伐,努力提高畜牧业科学技术水平。

畜牧业的振兴,最终有赖于新一代农牧民的兴起,要改革教育体制,调整教育结构,加强社会培训,努力培养初中级畜牧科技人才。畜牧(农牧)大专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要扩大从农村牧区的招生比例,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也要为农牧民自费上大中专学校敞开大门。要开办职业中学,举办各种培训班,对回乡初高中毕业生、转复军人、家庭牧场、专业大户人员进行畜牧业技术培训,提高农牧民科学养畜水平。要搞好科技普及工作,大力推广畜牧业增产技术和增产措施,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提高畜牧业的劳动生产率。

4.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畜产品市场竞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消费者对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高档、无残留和拥有著名品牌的畜产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因此,畜产品加工企业要努力提高产品卫生质量,大力开发名、特、优新产品,改进加工和包装技术,加大新闻媒体宣传,尽快创出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高知名度的名优畜产品。

5.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要重点抓好法制建设,坚决禁止毁草开荒和其他人为破坏草地的行为,大力推进草地封育、围栏划区轮牧、草地治虫灭鼠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天然草地保护措施,积极推广补播、施肥、浅翻和灌溉等草地改良措施,加快发展飞播种草、人工种草、饲草料基地建设、节水灌溉等草地建设工程。

6.加强畜牧业宏观管理体制。

目前,虽然多次对畜牧业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但仍然存在畜牧管理部门只管畜牧生产,畜牧业科技、畜产品加工、畜产品流通和畜产品进出口检疫则由其他部门来管理,这大大影响了畜产品宏观管理的效率。大力提高畜牧业宏观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就显得十分重要和急迫。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44617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