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实自己,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编写一份清晰明了的总结需要有良好的逻辑和结构安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人生哲理,希望能引发大家对人生的思考与瞩目。
慢慢前行学生篇一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低年级的学习重点应以“识字”为主,其中1――2年级段的学生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800~1000个会写。试想: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两年之间要认识并且会写这么多字,谈何容易;而作为老师,如果不寻求一些识字教学的得力方法,只是一味地大讲特讲,或者只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么记忆的效果肯定不好。为了能让学生对识字产生兴趣,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即除了让他们自己去发现一些字的规律,寻求一些学习的方法外,我还不失时机地运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来加深他们记忆的效果。如在识字中让学生进行打牌游戏、小组合作互帮互助、猜字游戏、听笔画猜字以及根据字形编儿歌或故事等等;另外还想尽一些办法把难记的、抽象的字具体化、形象化,比如在上星期的期中复习中,发现大多孩子对“旗、旅、满、落、零、琴”等一些字记忆不牢固,每次听写总有一部分孩子写错。为了堵住这些错误,教学中,我除了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字各部分的组成外,还通过采用一些化难为易的方法,把抽象的汉字形象化,大大减低学生识字的难度。就下面的几个易错字,来说说我的教字方法:
“旗”:学生在书写的时候,很容易把“旗”字右边的“卧人”漏掉,因此,教学时,我启发学生想像,我说:“‘卧人’部分就好像是旗的旗面,而下面的“其”就像是旗杆,如果没有旗面,只有一根棍,那能不能叫做旗呢?”同学们一听,哈哈大笑。紧接着,我又加了一句:“现在都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个‘旗’字,看看谁的旗上没有旗面。”学生们笑得更厉害了。然而,经过这一说一笑一写,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就记住了“旗”的正确书写,在后面的听写时,“旗”字也就没有写错的了。
“满和落”:这两个字的笔画一般不容易错,错就错在结构上,有的学生不是把“满”写成上下结构,就是把“落”写成左右结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区别,我是这样告诉学生的:一提到“满“,我们就会想到水满,既然是水满,那就是水和水缸平了,所以“满”字的“三点水”要和右边的“草字头”写平,是左右结构。而一说“落”,就应该马上想到“三点水”落在了“草字头”的下面了,这样形象地一说,学生们就很容易记住这两个字的字形了。
再有“零和琴”两个字,下面加不加点?谁的下面该加点?学生的出错率更高。为了杜绝这种错误的发生,我问学生:谁知道“丁零零”指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上课铃的声音。”我说:“是啊!以前打铃,必须要用一个锤子去敲,否则就不会发出‘丁零零’的声音,所以‘零’这个字下面一定要加点。而‘琴’就不行了,谁舍得在自己家昂贵的钢琴上用锤子乱敲呢?所以‘琴’字下面是不能加点的。”经过我这么一分析,孩子们好像有种顿然醒悟的神情,接下来的正确书写也就水到渠成了。
由于平时教学生识字的方法不断更新,久而久之,孩子们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也都有了一套自己的记字方法。下面是《日记两则》中生字的学习方法:由于本课生字较多,我没有多讲,而是通过小组合作、汇报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去学习,在最后指导书写环节,我说:“哪位同学能把自己的记字方法说出来,让大家一听就会永久不忘。”我的话音刚落,孩子们纷纷举手说出了自己的方法,如:
“份”:一个学生说:“一个人右边有一分钱。”另一个学生马上又说:“八个人拿着一把刀。”在这两个同学说的时候我进行了板书,孩子们很轻松地记住了这个字。
对于“贵”这个字的记法,我觉得更有趣,那就是:贝壳上面有一只没眼睛的虫子。(这种记法,我猜想是源于我们以前所学的“兔”和“晚”两个字。为了加深学生记忆,记得当时我是这样告诉学生的:“兔”字的点不能忘写,如果谁忘了,他就养了一只没眼睛的瞎兔子。而“晚”上,外面一片漆黑,所以“晚”就不用写点了。)。
再如“娘”(女孩儿有良心);“读”(卖东西的人在说话);“则”(贝壳旁边立着一把刀);“粉”(分米;或一堆米里有一分钱);“妹”(女孩的未来);“晴”(青蛙晒太阳。不禁记住了晴,还记住青蛙的“青”不带“虫字旁”,一举两得。)。
由于是学生想到的记字方法,孩子们感兴趣,记起来就容易多了。所以,只要我们不断为孩子的学习创造条件,相信识字对孩子来说就会成为他们喜欢的事,我们的教学也将会事半功倍。
慢慢前行学生篇二
前行的路上,有很多的艰难,面对这样多的困难,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它呢?我虽然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没有太多的经验,但不管有多么困难,我都会面带微笑地战胜它。
带着微笑前行,波涛汹涌的大海也会顿时风平浪静;带着微笑前行,一片荒凉的大地也会顿时绿草如茵;带着微笑前行,乌云密布的天空也会顿时晴空万里。
学习中,我们遇到了难题,有的人望而生畏,有的人半途而废,还有一种人,带着微笑去解决它,一次不行,再来一次,还是不行,再来一次……每次失败后,都会微笑着说:“下一次一定行。”直至找到最佳答案才罢休。
听,他坐在钢琴房,吃力地咬着小木棍,将它顶在钢琴上,弹奏着心灵的乐章。他拥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命运却让他在二十六岁就失聪,听觉可是音乐家的生命啊!他被称为“乐圣”,却爱情不顺,终身未婚。可是,他面对前行的道路,总是微笑着,微笑给他带来了光明,让他继续献身于音乐。看,他在灯光的'陪伴下,伏在案上演算着式子,证明着难倒了无数数学家的“歌德巴赫猜想”。在他的草稿本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各种数字和符号。可想而知,他经历了多少次的失败,但是每次又面带微笑地重新开始,最终,他创造出的“1+2”证明法成为了“哥德巴赫猜想”上伟大的里程碑。
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数学家陈景润,都是面带着微笑前行,最终获得了成功。难道我们不应该带着微笑着前行吗?生活和学习中,固然有很多挫折,但只要坚强点,勇敢点,微笑着面对它,那么就一定会战胜它,最终取得成功。
慢慢前行学生篇三
我无聊的看着书,嘀咕着:“读书识字只能记住个人名,学剑只能和一个人对敌,要学就学万人敌啊……”那才是帝王的本领……宋义的血溅在我的脸上,我略有失神,外面将士忍饥挨饿,不就是为了亡秦复楚吗?而他,却与他国做起“交易”,楚怀王究竟怎么想的,信任这种人。
如我所愿,当上上将军。首先要有战绩,才会让那个因恐惧被杀的楚怀王认可我。我自信的想。破釜沉舟,发动巨鹿之战,楚军英勇善战,敌军节节败退,秦军来降。我名震天下,依然在斟酌如何处置二十万俘虏的性命。“我军粮草不足。”恍惚间听到。“把俘虏杀了。”我吩咐。侍卫惊恐地看了我一眼:“是。”我看见漫天火光瞬间吞噬了二十万生灵,我努力的让自己无动于衷,轻率地认为这便是长大。鸿门宴上,我宴请刘邦,刘邦真傻,明明是亚父的计谋,这种人,不足为惧。亚父朝我使眼色,我装作不理,我已能清楚感到他的愤怒。突然,项庄要舞剑助兴。这肯定是亚父干的,我想。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席间谈笑,都不自然了。鸿门宴的结局是以刘邦的仓皇逃跑收场。“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亚父恨铁不成钢。等敌人强大再搞定,不是很好吗。我无趣的想。我傲慢地认为,放敌人一马,这是长大。吴江岸边,四面楚歌。我泪流满面。多年征战沙场,忘了本质,忘了初衷,忘了兄弟们亡秦复楚的愿望。内心的骄傲终于败给了现实的残酷,用了三十年终于真正地长大,终于懂得统治的真谛,却代价如此昂贵――以生命的代价。
我,项羽,西楚霸王,以生命换取长大,自刎于乌江边。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慢慢前行学生篇四
天,昏沉沉的。我一个人缓缓的走在路上,向着远方前进。似乎,路没有尽头。
其实生命就是一次漫长的旅行,有停靠站点的休憩,但更多的,还是前行。
在以前,我总是喜欢在途中停下,去路边采些零星的.小花,或是在小塘里滚一身烂泥,然后心安理得的回家,迎接那必然的骂声。总之,就是很调皮。大人们叹气,说我比男孩子还要贪玩。我却不以为然,我想:天生性格这样,能怪我么?恩,很显然的,不怪我,肯定不怪我。
虽然,有那么一些人没有帮助我,但我知道,总有人,在背后默默的关心着我。所以,在前行的路上,不需要害怕。即便是走夜路,也不必担心呢。因为那个人一定会在我遇到困难时轻轻扶我一把,不会任由我跌倒在泥泞的小路上,然后继续回到原来的位置。仅仅是这样的帮助,便已足够。
这样怕困难的我,像那肥肥的不愿运动的小青虫那样,倘若没有一些爱我的人帮助我,几乎就不想继续向前走了。
天亮了,一个人走了那么远的路,好累了呢。幸好有他们的无声陪伴才没有跌下。现在,前行的路上不再是我一个人孤独的背影,前方的路一片光明。
慢慢前行学生篇五
今天是周一,要学习小数点的移动。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时较为吃力,尤其是对是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的难以掌握。
灵机一动,一上课,就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简单的图画,四个板凳并一排,小明站在板凳中间。
“你能按照要求给小明找到适合的位置吗?”问题一抛出,学生的眼睛就亮了起来,数学课,找位置?有意思。
“请把小明同学的位置左移两位,再右移一位……”学生在我的要求下,分别指定小明的`位置,内容很简单,学生觉得小儿科.
“请把小明的位置向左移动4位.”我再一次发出指令。
位置不够了,怎么办?有的学生开始饶头。
“添加板凳!”一个聪明的学生喊。
很好。目的达到了。有了挪板凳的生活经验,开始引入小数数点的移动。
随手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小数,“如果把小数点看做小明,把数字看做板凳,你能让小数点按照老师的指令挪来挪去吗?”
“那还不简单,能!”学生声音洪亮,眼睛发光。
指定一名差生到黑板上来,居然挪的全对!位置不够的时候,这个平时笨笨的学生也知道补零,知识迁移的还不错,看来这样的引课确实能够浅显易懂的让学生明白算理。
难点突破了,下面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理解挪动小数点位置后数大小的改变了。
“这部分知识老师不讲,你能自己发现吗?”脑子紧张的转着,放手试试吧。
书上给学生提供了几个算式,要求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然后观察算式的规律,从而得出结论。内容简洁清晰,适合学生自学。
有了前面的游戏,这部分内容对孩子来说就扫清了障碍。理解起来就很简单。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和同桌讲解,把发现和同学分享。
分享的过程是学生思维深入的过程,交流是为了避免学生的理解停留于面上,仅仅风从水面过是不行的,平静的水面下必须有波涛的汹涌才行.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一言,精辟地对教材意义做了准确的定位。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其知识、技能覆盖面是有限的,老师一定要蹲下来,看一看学生的具体的障碍点在什么地方?你主要需要学生有哪些发现?不要在一些不必要的知识点上纠集。
但是,理解距熟练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下面的巡视中,我发现学生挪动小数点的位置的时候,那种一年级学生数手指的感觉又出来了,翻来覆去,查来查去,真慢呀!不过,观察一会,只要给孩子时间,他们也能挪对。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余下的时间里,我不再追加新的知识点,只是出了几道练习题,和学生一起享受挪小数点的乐趣。
雨打芭蕉,风吹梧桐,心动方有情。挥洒点拨,趁势讲解,学会是真经。内容是少点,课程是慢了点,但是带着学生慢慢前行,也是一种另外的享受。
慢慢前行学生篇六
如今,在繁忙的都市生活、繁重的课业中,几乎所有人都咬紧牙关,拼着一条老命,拖着早已沉重的双腿,来去匆匆。而我却依旧慢慢地稳步前行。
“体育健康节,要报名的快来啊!”一下课,体育委员就扯开了大嗓门,但前去报名的`人仍然廖廖无几。是啊,马上要大考了,大家都忙着备考,谁还想在体育健康节上花心思呢。但这是最后一次参加这种活动的机会了吧,整个初中生活就这样留下遗憾?想到这,我大步流星走上前,给自已报了个项目。
忽然,我想起了我学小提琴时的样子。还有几周就考级了,可我连练习曲都拉不完整,令我十分苦恼。“哎呀,拉那么快,还断断续续!”老师让我放下琴,“你看啊,要这样,把速度放下来……”果真几天后,我就将练习曲完整地拉下来了。
想到这,我不禁兴奋起来,再套上呼拉圈。一步一步,慢慢地,假装我是宫廷里的贵妇,正在后花园里优雅地散步……练了几次后,我的动作娴熟多了,而且速度也加快了许多。终于,我带着呼拉圈跑了起来,引来旁边正练习的同学羡慕的眼光。
一连几天,我都这么练习,最后越来越快,越来越快……。
在比赛中,虽然我没得第一,但在练习中的感受让我受益匪浅。是啊,在人生中,我们不可能一开始就可以追上别人,总要一步步地练习。
慢慢前行学生篇七
有人说,能够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一是蜗牛。
我任教届高三数学,她读高二,在回教师公寓的路上,经常能遇到:朴实的容貌、瘦弱的身姿、普通的衣着、羞涩的表情、匆匆的步履,久了,每日擦肩而过的瞬间,我随便与她打招呼:吃饭了吗?到班上课啦!数学讲到哪里了?……她只是笑笑,抬起眼睛眨巴一下,算是回应,又似乎是并不理睬,接着又匆匆忙忙奔向班级,留给我的只是一道消瘦背影。我想,她一定知道我是教师,却从未料想到我会走进她的教室。当然,我也没有想到。
又是一个火热的季节,在经历了一年春华秋实的拼搏后,我又被安排任教届高三。那一天,在欢快的铃声中,我走进了喧闹未止的教室。踏上讲台,一抬头,一放眼,目光还未来得及在座位间逡巡,就绊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教室中间,在一个不太起眼的位置,依旧瘦弱的身姿、依旧羞涩的表情,只是没了校园相遇时的匆忙,却多了一点腼腆女生特有的惶惑。她稍稍抬起眼,我向她的方向微微一笑,她额头的刘海旋即又垂了下去。
真巧,她在我任教班级。
课堂上,我不由得用目光拨开人群,向她那个略显偏僻位置多看几眼;讲题时,不自觉间脚步向她的位置移动。多少次我哑然失笑,这,或许就是一个父亲的心思吧。我的女儿和她差不多的年龄,同样花季年华,同样心事重重,却不似她这般羞涩。我不由得怜爱起她来了。
我值班,校园内、校门口、校外的沥青路上,遇到,我笑着打招呼:吃了吗,上课了呀……她依然笑笑,依然不开口,依然低下头,依然匆匆进班,似乎从来就不知道与老师主动打招呼。
我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她的美术专业成绩211分,在班级里排在前10名,但是文化成绩在班里并不突出,数学成绩更是一般,而且极不稳定,好的时候九十多分,差的时候五十分左右。我找到她的数学试卷,发现每次检测卷面书写还是很工整规范,但答对的填空题寥寥无几,解答题有时候大面积抛荒,典型的基础不牢、训练不实。我开始刻意关注她,课堂提问、课后辅导、面批作业,更多的是在做题时悄悄地站在她的身后。而她,似乎除了做题有所变化,其余一切照旧。
日子在紧张繁忙中,像深秋的落叶匆匆划过。那一天,记得是新闻里刚刚公布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下午的第二节课,数学,我神差鬼使做了一个统计:班里凡是有弟弟妹妹的请举手。在三十多只举起的胳膊的缝隙里,唯独她被淹没了,学生们没有感觉什么,我却忽然觉得有点尴尬,立马转入了数学题。那节课,我有意无意又多关注了她几眼;而她,似乎和从前并无二致。
那天课后,我从侧面稍稍了解,才知她父亲生病去世,母亲一人带她,现就住在教师公寓。
接下来有一次数学课板演做题结束时,我对她说:都是我主动与你打招呼,你从来没有主动与我打招呼。她丢下一句“多会儿,没有啊——”便脸红着匆匆回到了座位。于是,我刻意利用晚自习,作为老师与她讨论数学学习存在的问题,又作为长辈与她讨论为人处事问题,还作为朋友与她讨论个人成长与发展问题等。
谈话之后不久,一天早上,我在校园值班,她遇到我,还没等我开口,她就主动打招呼了——“老师……”声音不大,字虽不多,眼中的神采却与之前大不相同。望着晨光中她匆匆步向教学楼的背影,我忽然有了一种温暖的感觉。此后在每一次辅导时,她主动问问题次数多了,有时还能到办公室与我讨论学习上的问题。
高三后期学习特别紧张,在校门口,偶然遇到一位中年妇女骑电车载她到校门口,同样瘦弱的身姿、普通的衣着,却多了沧桑的面容。一交谈,方知是她的妈妈。“老师,谢谢您!丫头回家经常和我提到您,说您可好了。让您费心了!”笑容牵动了额头和眼角的皱纹。打这之后,我经常见到母女一道出现在校园。“时间紧了,我也不忙,送送。”妈妈笑笑,女儿也笑笑。直到有一次,当消瘦的身影消失在校园主路时,她的母亲才和我谈起自己的家庭,“就这么一个女儿,我的心全在她身上,能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嫁个好人家,我就安心了。”说到这里,她的眼圈红了。我赶紧说了些宽心和鼓励的话,也谈到了她的变化和进步,她的母亲很欣慰,笑意再一次爬上了眼角。
考前的几次模拟,她的数学有上升的趋势,我赶紧趁热打铁,带着她梳理几个常错的题型。“下课,我们顺路一块回去?”上午最后一节课,我问她。“好呀!”她一脸欢快。
考前一周,问她,信心还在,我也就释然了。高考期间我也跟随送考,7号下午,数学考试结束的铃声响后,在考场教室里涌出的面庞中,我看到了无数张表情,待我发现她时,她笑笑,迎接我的是一脸轻松,看她感觉还不错,我祝福她考出好成绩,上一个理想大学。
今天,我很欣慰地告诉大家,不要为她担心,高考她考得很好,总分268,加上美术专业成绩,选择了一所不错的大学。
喧嚣的校园在蝉声中寂静下来,我又一次徘徊在校园,回头看看无数次她的身影出现过的地方,抬头望望我们一起走过数百个日子的教室,我的心中,再次波涛汹涌。
蜗牛凭借自信和坚持,终于攀上了金字塔顶,它看到了只有雄鹰才能俯瞰到的美丽风景。
慢慢前行学生篇八
人生是不断前行过程,前行的路上,我们总会得到许多人的支持,而影响我最大的,莫过于父爱和母爱。
父爱永远是一盏明灯,在黑暗来临时,总是会悄悄地亮起。
记得,有一次模考,我考得一败涂地。我不忍心面对整日操劳的母亲和一直只会默默关心我的父亲,所以回到家后就没有说话,父亲好想看到了我的不寻常,就走到我的房间问我最近学习怎么样,我强颜欢笑道:“还行,就是压力挺大的。”爸爸却说:“我知道你快要中考了,压力大也是难免的',只要自己不垮掉,现在努力了,最后考得不好也没有关系,在爸爸心里你永远是第一、最棒的!”就这么一句话,我心里顿时洋溢起了幸福的浪花。
父爱如同一片江,永远显得那么宽阔,为探险者带来了极大的施展才能的空间。
母爱永远是一杯姜茶,在身体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带来温暖。
上了初三以后,身体就日渐削瘦,两个月,整整瘦了十斤,连减肥都省了,所以体质也越来越差总是生病。那次不知是怎么回事,竟然肚子疼,好像是胃痛,而且是那种痛不欲生的那种,起初是不想麻烦老师和妈妈,就没有打电话,后来是实在疼得不行,连坐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就打了电话。不久,妈妈就来了,妈妈说她在家煮了姜汁红糖茶,看喝了会不会好点。虽然很讨厌那种味道,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那天的那杯茶特别好喝,喝了不久,睡了觉果真就好了。
母爱如同一张帆,总显得那么,重要永远是探险者平安的保障。
我就是一位在知识里遨游的探险者,在前行的过程中,多谢大江的支持与白帆的保障,谢谢你们。
慢慢前行学生篇九
无可否认,我正牵着青春的手。00后的生活就是白天心不在焉,无所事事,晚上心血来潮,狠做作业。我选择在第二天太阳之宫还未开启,就早早起床,冲个澡,出去散步。
公园里出来晨练的人,稀稀疏疏,散落在微风中,清静的很。树枝上的小露珠摇摇欲坠,不堪万有引力的吸引,‘滴答’一声宣誓它亲吻了大地。蹲在地上,回想往事,隐约觉得脑子像是装满了垃圾。轻轻的昂起头,眯着眼睛看着有点刺眼的阳光。突然想打个电话,因为我认定将烦恼给别人一份,不论是谁,都会觉得很舒心,就像将快乐给别人一份,会更快乐。
我说我觉得好烦,他说何必那;我说我现在做事不理智,他笑笑说青春嘛,我也曾经历过;我说要月考了,不知道是什么感觉,他说正常,心静就不会了;我说不知道接下来该干吗,他说想那么多干吗,要好好读书;我说我可以吗,现在竞争那么强,他说呵呵,你好傻啊,有什么不行的,一定行的啦。我望着远方轻轻问他要是考砸了怎么办,他说我抽你呗……呵呵,我不经笑出声来,相信他的嘴角也有一个温暖的弧度。
十三岁的女孩就像是五线谱,谱出生活的酸甜苦辣,谱出生活的精美绝伦,谱出自己的天空;十三岁天空,充满着春天的柔情与夏天的豪情,十三岁的天空,是花朵和落叶的一串串组合排成,十三岁的天空,要与众不同。
阴差阳错的剪短了头发,当时真是哭笑不得。不过,事后我觉得,换个发型,换个心情,焕然一新。拾起一片银杏叶,轻轻许愿,然后对自己说,嗨,baby,你能行的,一定能行,走过了这段路,你就会发现其实你很棒,加油加油。
阳光已经慢慢倾斜,注入着活力,照耀着我们去更宽旷的世界,相信彼岸花也在努力成长,准备以倾城的笑靥迎接我们。
啊哈,哦,吃早饭去!
慢慢前行学生篇十
在生活中,我们也不能不接受这样的一个事实:也许一辈子都追不上别人。那该怎么办呢?别急,我们还是要等等自己的灵魂。我们不能为了去追赶别人,就不顾脚的疼痛,就不顾自己心的劳累。
作者没有像一般人那样,狭义地把孩子看作自己生命的延续,而是把孩子看作和自己一样的、来这个世界上看看的一个人,只是时间先后不一样而已。她写道:“妈妈必须做导游,给安安介绍这个世界,安安是新来的。而妈妈漏掉的东西,安安得指出来,提醒她。”很简单的一句话,却撼动了我!她把母子间的关系看作是平等的、互助的,甚至孩子可能比母亲懂得更多。孩子的淳朴,孩子的真实,孩子没有被污染的心灵,使得他们的眼睛更明亮,心底更纯净。在她的眼里,孩子是我们成人的老师。我们走在岁月的路上,遗忘了许多美好的风景,忽略了许多美好的事物,是孩子以一颗纯真的心,用一双稚嫩的手,帮我们一一拾回。这样,我们在人生的暮年,才得以返回童真。
慢慢前行学生篇十一
这本书讲述了龙应台女士和她的两个儿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整本书中,每一个与孩子相处的细节,都是母爱的流露,同时也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从古至今,大多数的家长都认为,孩子应该无条件的遵从父母的安排。但是在这本书中,龙应台女士让我看到了一种不一样的观点:妈妈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看世界,他们彼此尊重,一起成长。这是我今后将要努力的方向。
在孩子学习的道路上,家长与孩子之间总会因观点不同而发生大大小小的冲突。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就会给我们和孩子之间带来伤害。这一直是让我很苦恼的地方。
在读到了龙应台女士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给了我启发。这段话是这样说的:“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而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和尊严,给你快乐。”
慢慢前行学生篇十二
这一串足迹,是母爱的足迹。龙应台书写的语句,一改犀利的风格,让我体会到了母亲之爱。我品到了妈妈听到孩子学会说话后“很没教养地扯着嗓子”的欣喜,我看到了妈妈看孩子扎蝴蝶结的耐心的目光,我听到了妈妈细细教孩子认字的温和话语。母爱,使龙应台以妈妈的角度看世界时,透出孩子的纯真心理;母爱,使龙应台细心描写孩子丫丫学语的口音:黄色是“嗯色”、青蛙是“青花”、流水是“游水”、人家是“鸭鸭”、古道是“五道”、西风是“蜜蜂”;母爱,使龙应台描写孩子动作时,令我感受到妈妈那浓郁的眼、慈爱的眉、含笑的唇、自豪的鼻、幸福的脸。
这一串足迹,是孩子的足迹。华安从丫丫学语到认识单词、从蹒跚学步到奔跑嬉闹、从捉弄弟弟到乖巧懂事,这一步一步的足迹,在字里行间娓娓道来。华安散步时问的一大串问题、指的一大筐事物、说的一大堆单词,令我感受到了孩子的好奇童真;华安面对不同的人说的不同语言,与对孩子说瑞士语的错误认知,令我感受到了孩子的聪明可爱;华安因看童话想嫁给王子而想公主的想法,让我感受到了孩子的淳朴懵懂。
慢慢前行学生篇十三
在从懵懂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经历很多。不经历风雨,哪见得到彩虹。在亲人朋友的呵护与陪伴下,我真希望这样慢慢长大。经历过迷茫,经历过沮丧,但我更愿意接受书香的`熏陶,这样慢慢成长。
我小时候就很喜欢看书,小学时喜欢看我国的经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等到中学时,看的书比以前少,课外知识慢慢减少,我真希望能回到从前,像以前一样接受艺术的熏陶,慢慢长大。
不只是书本中的知识,我也愿意从艺术方面熏陶自己。画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从梵高的《星空》里,领略国外的艺术魅力;从齐白石的国画里,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美丽。在中学期间,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绘画的知识,从他们的画中,我逐渐能领略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在书香的陪伴与绘画的艺术中,我学会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他们陪伴我走过了很长的路,也在我的学习生涯中,让我开心、减少烦恼。记得有一次,我学习上遇上了难过的事情,唯一替我解忧的不是别人,而是书香的陪伴。于是我拿出了一本书坐在书桌前,认真仔细地阅读着。书中的一字字、一句句,是那么优美。我看见一个个字符跳动起来,像一个个小精灵,他们和我玩耍、嬉戏。在这个神奇的空间里,我似乎忘记了我的烦恼。不久后,他们给了我一把钥匙,走到一扇门前,我不含丝毫怀疑,坚定地打开了它。一大堆知识涌了过来,我和小精灵们措手不及,被围堵了起来。我打了个哈欠,原来,这都是一场想象啊。我收获了很多知识,似乎成长了一点,离走向成熟进了一步。
在艺术的熏陶下慢慢成长,是多少人的梦想啊!而我,恰恰实现了这个梦想。感谢书香的陪伴与绘画的艺术,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留下深刻的痕迹。
慢慢前行学生篇十四
暑假把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看完了,躺在沙发上看着书,嘴角禁不住一次次上扬。这样美好的感情,这样温柔的成长,让我心亦变得如斯温柔。
龙应台是个聪明的妈妈,她的孩子们是幸运的,她也是幸运的,在孩子的问题上选择了这样一个理智的做法。《孩子你慢慢来》,是的,慢一点,我们可以感受上天给我们安排的是多么丰盛的礼物。更真切地感受爱,我们才会生出更多温柔的情怀,更多的爱。
慢慢前行学生篇十五
我们是应该尊重一下孩子,倾听一下孩子的心声,还孩子一个自由的童年了,毕竟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我们作父母的作老师的应该对孩子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虽然,打破惯性思维要走的路还很漫长,但“孩子你慢慢来”希望成为我们的口号!
慢慢前行学生篇十六
作为老师,我们学生的少年时光也只有一次,他们也是妈妈的宝贝,也需要去在学习中去慢慢探索。当我们的学生犯了错,特别是屡次犯错,我们总是那么生气,甚至觉得这些学生深恶痛绝。我们应该静静等待一个孩子的成长,用欣赏的眼光,宽容的心静静等待。教四个班,100多个孩子,他们有100多种语言,100多种可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并不完美,也会犯错,也会淘气,但我学着不急于控制和纠正他们,允许孩子从错误中慢慢学习,给他们成长的时间。人生不是五十米短跑,而是万米长跑,无所谓“输不输在起跑线上”,只要不让孩子“累倒在起跑线上”,保存学习的兴趣与好奇心,就是孩子一直向前的动力。
教育是一项工程,亦是一种艺术。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我们的耐心让我们的学生快乐起来,成绩提高上来,让自己内心有一种学生问候与念及的满足感,让自己有一种学生功成名就的自豪与欣喜。现在我能理解彭维维老师在青年班毕业时谈到学生谈到孩子时双眼包含的泪水,一切都时因为我变成了一个母亲老师,我愿意用一颗包容的心去等等我们的可爱的孩子,孩子你们慢慢来。
慢慢前行学生篇十七
作为母亲的龙应台,用自己最多彩绚烂的笔序、轻松柔软的字体记录着孩子的点点滴滴。故事中的一位母亲用母爱和理智来教诲、哺育着孩子,一个女子,她在自己的异乡、儿子的故乡感受着属于他们的快乐。而我的感受与其融在一起,喜悦、回味、舒畅,要想体会那种快乐与喜悦,自豪与泪水,真的很难很难。成长的过程是是幸福、可爱、自豪但略带痛苦的,作者却用温柔的字样,谱写得让人心生温柔。
我喜欢龙应台的文字,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温情;其中带着女性细腻的美与善,又有令人倾慕的大智。我喜欢上这部作品之前并没有看过任何简介和引言,只这样一行字就足以让我陷于其中。于是,在接下来的这几天,我一有时间就打开电脑,完完全全投入于阅读中。这是第一部我可以在音乐的伴随下认真看的作品,因为即使听着音乐,我也可以完全过滤掉一切无关的干扰,要的只是能够让我凝神静心的轻轻的曲子。
慢慢前行学生篇十八
理解是一把火,冰都能融化;理解是一汪清泉,能解脱生活的束搏;理解是一种宽容,使人心里感到温暖;理解是心灵的交流,是灵魂的深入。
记得那是一个寒风呼啸的冬天,狂风卷积着乌云,冷风呼呼地吹着。我们在凄凉的考场上开始了半年一度的期末考试,考试之前,我自我感觉良好,在考试来临的前一个周,我临阵磨刀,心想就算不快也光呀。考试开始了,不知怎的,我开始紧张起来,这是我第一次考试紧张。我的脑海里突然出现了一种想法:这次考试考不好怎么办?怎么与爸妈交代呀!爸妈天天为了我而辛苦劳作,不分昼夜地、拼命地干活。考不好,我总觉得有些对不住他们。但是就算现在努力也是没有用的了,结果已经注定了。
理解是一种动力,能推动人进步。马克思曾经说过:“当我们得到理解的时候,智慧是不会枯竭的;智慧同智慧的相碰,就迸出无数的火花。”我们要学会理解他人,这样才能使人进步,能使人的智慧得到开阔。我希望爸妈能理解我,我知道你们不容易,但是错误也是在所难免的。我希望你们能够理解我,我会努力学习的,把被落下的都给补上。
慢慢前行学生篇十九
想起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中的卷首语:“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龙应台看着那个五岁的孩子,用草绳打个蝴蝶结,她愿用一生的时间去等,等他五岁的手指把这个蝴蝶结扎好。扪心自问,我有她那样用一生去等的耐心与勇气吗?看着自己渐已长大的儿子,我越来越觉得做母亲是一门学问,一门很伟大很深奥的学问,远远难于做一位老师的角色!有时候很茫然,有时候很疑惑,有时候又沾沾自喜。看着学习上不优秀的儿子,缺忽略了他身上很多的闪光点:他阳光,他自信,他对未来充满自信,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他待人处事从容文雅,他生活上不用你操心,还会倒过来劝解你、安慰你,他坚持自己的爱好,在音乐上有天赋、肯努力……呵呵,一个健康的孩子,我为什么仅仅因为他不适应应试教育而责备他?给自己一个信念:做像龙应台一样的母亲!只想对儿子说,人生的路很长,你美好的人生刚刚开启,让我们慢慢地、美美地、坚强地一起走!
慢慢前行学生篇二十
《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把孩子的纯真无邪和妈妈对孩子的爱都被描写得淋漓尽致,让看的人也沉浸在他们的幸福氛围中。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站。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作为华人世界最有影响的一支笔,龙应台的文章有万丈豪气,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令人惊叹,她的文字也可以有万丈深情。这本书里德龙应台是个母亲,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热爱。它不是对传统母职的歌颂,它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的生活散文。
我花了很短的时间就把整本书看完了,还重复浏览了一遍,一种温馨的感觉一直萦绕在心间。每一篇小文章里,孩子的纯真无邪和妈妈对孩子的爱都被描写得淋漓尽致,让看的人也沉浸在他们的幸福氛围中。
从孩子的出生开始,龙应台的生活就被孩子包围,她给孩子洗澡、喂饭、换衣服、带他们认识这个世界、读故事书给他们听。在《初识》,8个月大的安安虽然还不能人语,但已会咿呀做声了,而且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新鲜感。于是,每天早上,在去猫川幼儿园的路上,“两个人都很忙碌,妈妈必须做导游,给安安介绍这个世界,安安是新来的。而妈妈漏掉的东西,安安得指出来,提醒她。”妈妈每天晚上都给安安念故事,但她会有选择地念,一些暴力血腥的故事书一律不要。因为“在他往后成长的岁月里,他会见到无数的人间丑恶事,没有必要从两岁就开始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人的快乐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贵!”我认为这句话特别有道理,这也就是龙应台独特的教育艺术:慢与爱。
现在中国的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说白了其实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就让孩子早早地进入早教班。以至于现在的幼儿园提早变成了小学,孩子们要上认字课、美术、音乐、体育、算术,还有英文……过早学会识字的孩子便在入学后坐在教室里发呆,因为他们都已经学过了。而其他没学过的小伙伴们却叽叽喳喳兴奋地发现字的世界,“那种快乐,确实像一个瞎子突然看见了世界,用张开的眼睛。或许幼稚园里不教认字是对的,急什么呢?童年那么短,那么珍贵。”
《经济学人》周刊上有个统计数字让妈妈眼睛亮了一下。一年级学童每个星期要花多少时间在家庭作业上?美国:1.8小时,日本:3.7小时,中国台湾:8小时。“孩子的童年那么短暂,以后有的是时间去写作业,现在就应该拿来玩。在玩中,孩子的创造、探索精神会被发掘出来,而且也能更快地学会分享、感恩。就像安安,他特别聪明,妈妈只教了他具体的”龙“长什么样子,他就能对着窗外马路上堵车的情景喊”龙“,他明白那是”车水马龙“;安安的爸爸讲德语,妈妈讲中文,爸爸妈妈之间将英文,但没有人教他英文,他听着听着居然也会了;安安和他的弟弟飞飞对小动物特别有爱心,他们会在雨后帮助柏油路上的蚯蚓回到原来的地方,以免他们被不知情的自行车轮和脚步轧过;他们会求妈妈救一只困在垃圾桶里的小老鼠,会把妈妈买来的蝈蝈放生,因为他们觉得它太可怜了。
读着这些故事,让我觉得很窝心,龙应台就是这样在生活中用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把她的孩子教育成了一个”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的人。然而,她也是个有思想有理想的独立女性,如果没有孩子,她会有很多计划,而她却甘愿放弃那些计划,全心全意地投入两个孩子的教育中,这和她一贯那种针砭时弊的犀利是截然不同德。她给的答案是这样的: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地内在空间的个人,像一匹野狼,不能没有它空旷的野地和清冷的月光。女性主义者,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诉我些什么呢?当她的好友若冰问她是否后悔过,她回答说:还好,有些经验,是不可言传的。是啊!
没有做过父母的人怎么能体会那种痛并快乐着的感觉,那个小生命是用父母全部的爱筑成的,如果没有他,其他的一切都缺少了意义,人生仿佛缺了一块。同时,我也看到了作为父母的艰辛,不禁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他们为了抚养我们也放弃了很多东西,我们一定不能忘记他们的恩情,以后要好好报答他们。
这本书不仅适合已经做或将要做父母的人看,也适合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看,它是温情与理性交融、母爱的光泽与孩童的谐趣洋溢的生活散文,你会被慢与爱的教育艺术所感染,学会真正从孩子的需求出发,发挥孩子的天性,抛却功利心,培养一个健康、阳光的孩子。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457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