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读后感大全(2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00:19:08
伶官传序读后感大全(23篇)
时间:2023-11-27 00:19:08     小编:字海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和感悟,促进交流和互动。写读后感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境,将书中的内容与现实世界相联系。2.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你写作有所启发。

伶官传序读后感篇一

一声呜呼,感叹于眨眼间的兴衰;曲终人散,结束了后唐王朝的家国梦;忧劳兴国,敲响繁华盛世的警钟;《伶官传序》,谱写下那句至理名言满招损,谦受益。

遥想李存勖当年,是何等的雄姿英发,自从在24岁袭的晋王之位先后攻燕国,破幽州,灭梁国。甚至于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是何等的壮阔,甚致于举天下之豪杰都莫能与之相争。但是,他没有继续忧劳,反而觉得自满。于是骄奢不检宠爱伶人,导致最后被数十伶人围困,中流矢而亡可见死的是多么的凄惨。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我们尽了全力去做了,我们就成功了。另外,对于任何事物都不能过于沉迷,因为那样会使我们变得困惑,愚钝。

忧劳不一定可以兴国,但逸豫一定可以亡身,所以,切记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过于放纵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一定要明白满招损,谦得益。

走过历史的长廊,多少英雄因为过早的骄傲,最后却剑在鞘却不能快一步拔出,孤军深入,却已遭四面埋伏,八面围攻;多少学士功成名就后弃书如草芥,官场奔波,戏场流连,再也不能言百姓之疾苦,从此遭天下人唾骂。

日升日落,溪水总是潺潺地流着,不论从山间跌入山谷还是从石缝挤向石礁,他始终和着前进的步伐;而自满,就正是当溪水不再流动时,那一切静止不动的景象,如同一湾死水,臭臭的,满满的了无生趣。

当追求的脚步骤然停止,人生便会失去它应有的意义,就像流水一样,停止不前,终会失去原来的色彩。

溪水应该有无穷的动力,而人生的意义就是永不放弃!

《伶官传序》里的庄宗李存勖沉迷伶人飘飘欲仙的乐曲里,他始终未料到亡国之音来的那么突然。

如果说自满是人生旅途中的陷阱,是表面平静如镜,深处动荡不定的漩涡;那么谦虚则是通向希望城堡的捷径。是祸害来临时拯救自身的避风港湾。

居里夫人在艰难的科学道路上,从未停下脚步去静静品尝丰收的硕果。当她发现了第一克镭时,巨大的成就已使她闻名于世,她将获得很多很多。可她依然没有走出实验室,依旧注视着分离镭的仪器,注视着那永不停歇的时钟。直到死神来临,她默默地倒下了。她用毕生精力发现了三克镭,燃烧了自己,温暖了人们。

满招损,谦受益。一切得于《伶官传序》。伶人和伶人的歌,会在你忘乎自己的时候扬扬而来,而聪睿的你应该知道要怎么办的。

伶官传序读后感篇二

《伶官传序》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写的一篇政论文。文中言五代时期的唐庄宗临危受命,坚守父亲遗命,立鸿鹄之志。英雄盖世,破敌势如破竹,及大功告成,沉迷于声色,宠幸伶人,不到三年,身死国破,典型的玩物丧志。

唐庄宗盛时,雄姿勃发,大志冲天,攻敌如入无人之境;庄宗衰时,仓皇出逃,狼狈不堪,逃跑如丧家之犬。两两对比,何其悲凉。

很多时候得之不易,失之易。这是得和失相比较而言,其实得的过程也何其艰难,如果容易的话,庄宗的父亲早为自己报仇了,何须等到临死遗命给儿子。失之易,纵观历代皇朝,有的短短几年,有的'几百年,但都没有万代。因为得到后没坚持做下去,而是玩物丧志,导致灭亡。

坚持很重要,有一句名言叫:坚持就是胜利。回想自己教学生活中半途而废的事真是汗颜。练字,从一开始接班就要求练字,为了鼓励坚持下去,每两星期还来一次硬笔书法比赛,全员参与,每个人的作品都粘贴在后黑板的后面,逐一亮相,逐一评比,前六名优胜者有奖,一个本子。

可进行了几次之后,发现领奖的人基本上每次都是熟悉的面孔,激励后进者没什么效果。于是想到奖励进步大的,进行了几次,效果也不很明显,可能和自己的方式、方法有关系。在思考的过程中放慢了要求的步伐,学生依然如故,好的依然好。我多想写的不好的同学写工整呀!让人看着也舒服。有点以偏概全,今天反思自己,其实还是有人在进步,比如:李银河、赵瑞凯、李胜辉原来写的根本看不清,现在至少写的看清了。

坚持,反思的过程同样要严格要求,坚持下去,鼓励学生,也提醒自己:成功贵在坚持。

伶官传序读后感篇三

“玩”其实有很多种含义,在我的心中玩有三个层次。第一种“小玩”,第二种“玩得较疯”,而第三种便是玩物丧志。

对于“小玩”,基本上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就是无聊的时候玩玩,不会沉迷于其中,只要想不玩就能不玩,对于游戏没有什么依赖,大多数人都可以这样。这种人自控能力很强。

有些人是自控能力还可以的人,他们便是属于“玩得较疯”的那类,他们玩的时候就很狂,而不玩的时候便可以看都不看一眼的人,但是这种人也比较少。

第三种人就是比较恐怖的人,人在古代会导致国破人亡,在现代会导致家庭的破散。第三种人是今天主要讲的一类人。在古代有庄宗的历史教训,庄宗当初接受了晋王的那“三支箭”后,每一次都能够全胜而归,而他也铭记耻辱,把这三支箭都供奉于庙堂之上,以示警戒,后来却因为宠爱伶人落得个国破人亡。还有过去的西周王,他为了讨得美人一笑,弄了个烽火戏诸侯这一出,最后导致敌军真正兵临城下的时候,却无人来救,最终也是与前者一样。

现在,也有很多玩物丧志的例子,网络游戏是现在学生们普遍嘴里谈论,也有许许多多的人沉迷于其中,从而导致家庭矛盾甚至荒废学业。

曾经看过一部纪录片,记录的是一个外国记者来采访中国学生青少年网瘾,这个学校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采访中,记者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喜欢游戏,他们也答不上来,就是觉得有种特殊的魔力在吸引着他们,其中几个学生的回答让记者大为震惊,一个人说:“我曾经三天三夜不吃不睡只是喝水,就是为了打游戏。”另一个人则是吃喝拉撒睡都是在网吧里解决,外国记者都在惊讶他们如何做到的。

其实“玩”是可以的,但是要适度,玩而丧志,那就是对身体和心灵的伤害了。

伶官传序读后感篇四

---惕,而且摸清吴国的种子全是从越国进贡的种子中挑选的。次年他们就进贡了熟的种子;吴王用了,颗粒无收,国内大乱。越王趁机讨伐吴王,大获全胜。

顽强的斗志和勤勉都曾使庄宗、吴王成功过,但当他们丧失斗志和勤勉后,毁灭就接踵而来。你不前进,别人就在前进,这是必然。

机会永远属于敢作敢为的人。在上天赐予的机会面前,有的人看不见,有的人看不起,有的人想要又不敢为,有的人抓住就尽力而为。所以,有的人碌碌无为,有的人小有作为,有的人却大有作为。

“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你所不能的,不一定他不能。卖茶盐蛋的就造不了原子弹。玩魔术的纵可隔墙易物,但终究比不了科学家的宇宙飞船载人载物穿越太空。有许多,你想不到的,人类却做到了。以前的肺结核是绝症,现在却是小毛病,药到病除。癌症、艾滋病也不再是“谈虎色变”,预防和治疗的---的唐庄宗临危受命,坚守父亲遗命,立鸿鹄之志。英雄盖世,破敌势如破竹,及大功告成,沉迷于声色,宠幸伶人,不到三年,身死国破,典型的玩物丧志。

唐庄宗盛时,雄姿勃发,大志冲天,攻敌如入无人之境;庄宗衰时,仓皇出逃,狼狈不堪,逃跑如丧家之犬。两两对比,何其悲凉。

很多时候得之不易,失之易。这是得和失相比较而言,其实得的过程也何其艰难,如果容易的话,庄宗的父亲早为自己报仇了,何须等到临死遗命给儿子。失之易,纵观历代皇朝,有的短短几年,有的几百年,但都没有万代。因为得到后没坚持做下去,而是玩物丧志,导致灭亡。

坚持很重要,有一句名言叫:坚持就是胜利。回想自己教学生活中半途而废的事真是汗颜。练字,从一开始接班就要求练字,为了鼓励坚持下去,每两星期还来一次硬笔书法比赛,全员参与,每个人的作品都粘贴在后黑板的后面,---发,自从在24岁袭的晋王之位先后攻燕国,破幽州,灭梁国。甚至于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是何等的壮阔,甚致于举天下之豪杰都莫能与之相争。但是,他没有继续忧劳,反而觉得自满。于是骄奢不检宠爱伶人,导致最后被数十伶人围困,中流矢而亡可见死的是多么的凄惨。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我们尽了全力去做了,我们就成功了。另外,对于任何事物都不能过于沉迷,因为那样会使我们变得困惑,愚钝。

忧劳不一定可以兴国,但逸豫一定可以亡身,所以,切记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过于放纵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一定要明白——满招损,谦得益。

走过历史的长廊,多少英雄因为过早的骄傲,最后却剑在鞘却不能快一步拔出,孤军深入,却已遭四面埋伏,八面围攻;多少学士功成名就后弃书如草芥,官场奔波,戏场流连,再也不能言百姓之疾苦,从此遭天下人唾骂。

日升日落,溪水总是潺潺地流着,---镭的仪器,注视着那永不停歇的时钟。直到死神来临,她默默地倒下了。她用毕生精力发现了三克镭,燃烧了自己,温暖了人们。

满招损,谦受益。一切得于《伶官传序》。伶人和伶人的歌,会在你忘乎自己的时候扬扬而来,而聪睿的你应该知道要怎么办的。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伶官传序读后感篇五

读过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深有感慨: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呀!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成了欧阳修的警世之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就是最好的例子。越王被吴王打败,献出美女西施才保住性命,他忍辱负重替吴王做了几年的奴隶,才获得回国的权利,且要年年向吴王进贡。几年中他和他的大臣极讨好吴王,使吴王不再警惕,而且摸清吴国的种子全是从越国进贡的种子中挑选的。次年他们就进贡了熟的种子;吴王用了,颗粒无收,国内大乱。越王趁机讨伐吴王,大获全胜。

顽强的斗志和勤勉都曾使庄宗、吴王成功过,但当他们丧失斗志和勤勉后,毁灭就接踵而来。你不前进,别人就在前进,这是必然。

机会永远属于敢作敢为的人。在上天赐予的机会面前,有的人看不见,有的人看不起,有的人想要又不敢为,有的人抓住就尽力而为。所以,有的人碌碌无为,有的人小有作为,有的人却大有作为。

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你所不能的,不一定他不能。卖茶盐蛋的就造不了。玩魔术的纵可隔墙易物,但终究比不了科学家的宇宙飞船载人载物穿越太空。有许多,你想不到的,人类却做到了。以前的肺结核是绝症,现在却是小毛病,药到病除。癌症、艾滋病也不再是谈虎色变,预防和治疗的方法正一天天不断得到突破。

俗话一句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我们先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作用于客观事物。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良好意愿,才能促使我们不断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人类每天都在进步。先是不断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再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断改进,最终解决问题。

动画片《爱迪—奥特曼》中,冰雕艺术的迷人被心魔利用,它把人迷住并唆使人们自相殴打,连护卫队队员也忘记消灭心魔的任务。只有奥特曼克服心魔对他的心理召唤,最终战胜心魔。其实心魔在我们生活中无时不在,有时是来自外部的,有时是源自我们自己,它就是我们的弱点,它就是其他阻碍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因素。所以,希望我们都象奥特曼,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运用顽强的毅力,不懈地努力,事事有成。

伶官传序读后感篇六

读过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深有感慨: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呀!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成了欧阳修的警世之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就是最好的例子。越王被吴王打败,献出美女西施才保住性命,他忍辱负重替吴王做了几年的奴隶,才获得回国的权利,且要年年向吴王进贡。几年中他和他的大臣极讨好吴王,使吴王不再警惕,而且摸清吴国的种子全是从越国进贡的种子中挑选的。次年他们就进贡了熟的种子;吴王用了,颗粒无收,国内大乱。越王趁机讨伐吴王,大获全胜。

顽强的斗志和勤勉都曾使庄宗、吴王成功过,但当他们丧失斗志和勤勉后,毁灭就接踵而来。你不前进,别人就在前进,这是必然。

机会永远属于敢作敢为的人。在上天赐予的机会面前,有的人看不见,有的人看不起,有的人想要又不敢为,有的人抓住就尽力而为。所以,有的人碌碌无为,有的人小有作为,有的人却大有作为。

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你所不能的,不一定他不能。卖茶盐蛋的就造不了。玩魔术的纵可隔墙易物,但终究比不了科学家的宇宙飞船载人载物穿越太空。有许多,你想不到的,人类却做到了。以前的肺结核是绝症,现在却是小毛病,药到病除。癌症、艾滋病也不再是谈虎色变,预防和治疗的方法正一天天不断得到突破。

俗话一句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我们先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作用于客观事物。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良好意愿,才能促使我们不断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人类每天都在进步。先是不断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再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断改进,最终解决问题。

动画片《爱迪-奥特曼》中,冰雕艺术的迷人被心魔利用,它把人迷住并唆使人们自相殴打,连护卫队队员也忘记消灭心魔的任务。只有奥特曼克服心魔对他的心理召唤,最终战胜心魔。其实心魔在我们生活中无时不在,有时是来自外部的,有时是源自我们自己,它就是我们的弱点,它就是其他阻碍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因素。所以,希望我们都象奥特曼,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运用顽强的毅力,不懈地努力,事事有成。

《伶官传序》是北宋着名文学家欧阳修写的一篇政论文。文中言五代时期的唐庄宗临危受命,坚守父亲遗命,立鸿鹄之志。英雄盖世,破敌势如破竹,及大功告成,沉迷于声色,宠幸伶人,不到三年,身死国破,典型的玩物丧志。

唐庄宗盛时,雄姿勃发,大志冲天,攻敌如入无人之境;庄宗衰时,仓皇出逃,狼狈不堪,逃跑如丧家之犬。两两对比,何其悲凉。

很多时候得之不易,失之易。这是得和失相比较而言,其实得的过程也何其艰难,如果容易的话,庄宗的父亲早为自己报仇了,何须等到临死遗命给儿子。失之易,纵观历代皇朝,有的短短几年,有的几百年,但都没有万代。因为得到后没坚持做下去,而是玩物丧志,导致灭亡。

坚持很重要,有一句名言叫:坚持就是胜利。回想自己教学生活中半途而废的事真是汗颜。练字,从一开始接班就要求练字,为了鼓励坚持下去,每两星期还来一次硬笔书法比赛,全员参与,每个人的作品都粘贴在后黑板的后面,逐一亮相,逐一评比,前六名优胜者有奖,一个本子。可进行了几次之后,发现领奖的人基本上每次都是熟悉的面孔,激励后进者没什么效果。于是想到奖励进步大的,进行了几次,效果也不很明显,可能和自己的方式、方法有关系。在思考的过程中放慢了要求的步伐,学生依然如故,好的依然好。我多想写的不好的同学写工整呀!让人看着也舒服。有点以偏概全,今天反思自己,其实还是有人在进步,比如:李银河、赵瑞凯、李胜辉原来写的根本看不清,现在至少写的看清了。坚持,反思的过程同样要严格要求,坚持下去,鼓励学生,也提醒自己:成功贵在坚持。

一声呜呼,感叹于眨眼间的兴衰;曲终人散,结束了后唐王朝的家国梦;忧劳兴国,敲响繁华盛世的警钟;《伶官传序》,谱写下那句至理名言满招损,谦受益。

遥想李存勖当年,是何等的雄姿英发,自从在24岁袭的晋王之位先后攻燕国,破幽州,灭梁国。甚至于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是何等的壮阔,甚致于举天下之豪杰都莫能与之相争。但是,他没有继续忧劳,反而觉得自满。于是骄奢不检宠爱伶人,导致最后被数十伶人围困,中流矢而亡可见死的是多么的凄惨。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我们尽了全力去做了,我们就成功了。另外,对于任何事物都不能过于沉迷,因为那样会使我们变得困惑,愚钝。

忧劳不一定可以兴国,但逸豫一定可以亡身,所以,切记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过于放纵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一定要明白满招损,谦得益。

走过历史的长廊,多少英雄因为过早的骄傲,最后却剑在鞘却不能快一步拔出,孤军深入,却已遭四面埋伏,八面围攻;多少学士功成名就后弃书如草芥,官场奔波,戏场流连,再也不能言百姓之疾苦,从此遭天下人唾骂。

日升日落,溪水总是潺潺地流着,不论从山间跌入山谷还是从石缝挤向石礁,他始终和着前进的步伐;而自满,就正是当溪水不再流动时,那一切静止不动的景象,如同一湾死水,臭臭的,满满的了无生趣。

当追求的脚步骤然停止,人生便会失去它应有的意义,就像流水一样,停止不前,终会失去原来的色彩。

溪水应该有无穷的动力,而人生的意义就是永不放弃!

《伶官传序》里的庄宗李存勖沉迷伶人飘飘欲仙的乐曲里,他始终未料到亡国之音来的那么突然。

如果说自满是人生旅途中的陷阱,是表面平静如镜,深处动荡不定的漩涡;那么谦虚则是通向希望城堡的捷径。是祸害来临时拯救自身的避风港湾。

居里夫人在艰难的科学道路上,从未停下脚步去静静品尝丰收的硕果。当她发现了第一克镭时,巨大的成就已使她闻名于世,她将获得很多很多。可她依然没有走出实验室,依旧注视着分离镭的仪器,注视着那永不停歇的时钟。直到死神来临,她默默地倒下了。她用毕生精力发现了三克镭,燃烧了自己,温暖了人们。

满招损,谦受益。一切得于《伶官传序》。伶人和伶人的歌,会在你忘乎自己的时候扬扬而来,而聪睿的你应该知道要怎么办的。

伶官传序读后感篇七

晋王在临死前得到三支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梁、燕、契丹是背叛他的仇人,希望他完成自己的愿望,庄宗将箭供奉于庙中,以后每次出征之时,都将箭取出,每次都能大获全胜,天下的英雄豪杰无人能与他匹敌,以为从此就可以安逸度日,15年前庄宗政绩辉煌,但此后他开始宠爱伶人,最终落得国破人亡的下场。

我从其中深刻体会到,祸患常在微小的事情中积累。

“满招损,谦受益”是从古至今的名言,庄宗以为得到天下后就可以安然度日,守住江山也是轻而易举的,他贪图享乐,忘记了自己所承担的重任,后唐晚期他尤其宠爱伶人,并将重权交于伶人,给了伶人作乱的机会,可庄宗却不曾想到自己把头伸到伶人的刀刃下,一人夜中呼喊,作乱的人从四面八方响应,庄宗与士兵未见其人就已经弃甲,他与大臣们相对而视,泣下沾襟。最后被自己所宠爱的伶人乱箭射死,被天下人耻笑。如果没有伶人起兵之事,走向颓废的后唐或许可以继续强大,但他更乐于做一只青蛙,在安逸中走向覆灭,正如孟子曰:“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因伶人作乱,才有身死国灭,为天下人耻笑的下场,可见“玩物”使人丧失理性。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是元朝的开国始祖——成吉思汗,他是蒙古族人,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他是蒙古一个部落首领的儿子,父亲在其幼年时离世,他处在一段动荡的岁月中,野心勃勃的外族部落正虎视眈眈的盯着这个位置,年少的成吉思汗手足无措,他的叔父们辅佐他上任,从此他便开始在马背上的人生,不断扩大部落的疆域,后来还统一了整个蒙古族,人民拥戴他,此时的宋朝大不如从前,经不起蒙古族的大举进攻。于是成吉思汗打开宋朝的大门,一举攻占都城,从此元朝开始了辉煌的历史,他从来都是豪迈的,正如孔子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他不觉得这有辱自己的身份。

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正如温水煮青蛙,舒服安逸却不知道死亡来临。伶人传序中,“忧愁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伶官传序读后感篇八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仓皇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

注释。

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伶官: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

理:道理。

岂:难道。

人事:指政治上的得失。

原:推究,推其根本,形容词用作动词。

世言:世人说。

以:把。

立:即位。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一定。

乃:你的。

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

少牢:祭品,用一猪一羊。牢,祭祀用的牲畜。

锦囊:丝织的袋子。

前:在前。

负:背负。

及:等到。

凯:凯歌,打胜仗时所奏的曲子。

旋:归,回。

方:正在。

系:捆绑。

组:丝编的绳索,这里泛指绳索。

函:匣子,名词用作动词,指用匣子装。

仇雠:“雠”与“仇”同义,仇敌。

一夫:一个人。

仓皇:急急忙忙的样子。

及:等到。

断发:把发髻割下扔在地上,表示甘愿掉脑袋。

抑:还是。

本:探求,考察。

书:《尚书》,儒家经典著作。

兴:使……兴旺。

逸豫:安闲快乐。

迹:迹象。

举:全,所有的。

莫:没有人。

忽微:极细小的东西。

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北宋初期,薛居正编写《五代史》(《旧五代史》),认为王朝的更迭是由于天命所致,欧阳修对此不以为然。他自己动手撰写成了七十四卷的《五代史记》(《新五代史》),以史为鉴,以期引起宋朝统治者的警惕。《新五代史》问世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薛史不再被世人重视。欧阳修发议论喜欢用“呜呼”。《东皋杂志》的作者说:“神宗问荆公(王安石)‘曾看五代史否?’公对曰‘臣不曾仔细看,但见每篇首必曰呜呼,则事事皆可叹也。’余为公真不曾仔细看;若仔细看,必以呜呼为是。”这正说明了欧阳修编写这部史书的用意。

这篇序文与其说是写伶官,不如说是写庄宗。李存勖是一位英武果断之人,打仗时勇谋兼备。作者写他由盛转衰,教训十分深刻,十分惨烈。作者先从王朝更迭的原因写起,落笔有力,足警世人。这正是陆机在《文赋》中讲的“立片言以居要”。应该说,欧阳修的历史观比薛居正深刻,他认识到了“人事”的重要性。然后,作者回顾历史,概述了庄宗临危受命的情景。这段描述,言简意赅。随后,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庄宗由盛转衰的过程。这是文章的重点。“方其……可谓壮哉!”极言庄宗志得意满,又为下文张本。“及仇雠已灭……何其衰也”,犹如从万丈高空跌落下来,与先前形成强烈反差。这样的对比给读者的印象极为深刻。作者的目的并不在于描述景象,而是总结历史教训。开头的“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虽然否定了天命之说,但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观点。当描述完庄宗由盛转衰的过程后,作者开始总结历史教训了。他先引用古书上的话,意在告诉读者,这个道理古人已经知道,庄宗没有记住前贤的话。然后作者道出自己的体会:“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读者至此,会很自然地想起另一位先哲的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看来,贤明之人都有些相同的见解。

从庄宗的盛衰史中,我们还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敌人往往是自己生存的必要条件。有敌人是坏事,但也是好事,因为他能使你警钟长鸣。庄宗之所以“壮哉”,就是因为敌人存在,激励他发愤努力,完成先王未竟的事业,告慰先王在天之灵。当敌人被消灭后,天下平定,庄宗就失去了警戒之心,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从此便沉溺于声色之中,在“逸豫”中葬送了自己,也葬送了国家。像庄宗这样的人,他的敌人被消灭,也就预示着他自己开始走下坡路。

欧阳修在文章最后写道:“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庄宗不是一朝而蹈死地的,他也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他最后死在自己宠幸的伶人手里。这个现象启示我们,打倒自己的,往往是自己身边的一些人和事,或者就是自己。这些因素由小积大,由少积多,最后来个总爆发。这就启示我们,要防微杜渐,发现不良的苗头,立即改正,如此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欧阳修的这句话,其实是写给北宋最高统治者看的。北宋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政权,正是因为不能自强,所以最后也落得个“身死国灭”。历史就是这样无情,也是这样惊人地相似。

沈德潜评论本文:“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此言达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伶官传序读后感篇九

唐庄宗奉父之命,接过父亲临终前赐给他的三只羽箭,攻打背叛晋国的梁,燕,契丹,完成父亲的遗愿,他把三只羽箭藏于宗庙,等到打仗时便取下出征,每次都能够大胜而归,最终讨伐三国成功,定天下。那时的庄宗可谓意气风发,所向披靡,但天下太平后的庄宗却沉迷于声色,宠爱伶人,令其官职加身,手握重权,愚蠢无知的伶人扰乱朝政,仅三年时间就使国家灭亡,庄宗也因此惨死,落得个被天下人讥笑的可悲结局。

我顿悟: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人不管是生在盛世还是乱世,都应该心存忧患意识,谨记“满招损,谦受益”的良训,治国者应任用贤良,切勿听信小人的谗言,而使国家灭亡。

古代赵国的大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想必大家耳熟能详,廉颇因爱慕虚荣,不甘自己一生征战沙场,建立累累硕功,地位却和只靠嘴皮纸上谈兵的蔺相如不相上下,便处处刁难,蔺相如为避免与其冲突,多日称病在家不去上朝。后来廉颇才得知,蔺相如是怕倘若自己与廉颇发生争执的事情传到秦国,会使得秦王以为赵国的文武大将发生内讧,国家内部混乱而趁机攻打。蔺相如目光远大,心胸宽阔,小小的举动牵扯着国家的兴亡,是小小的赵国一直未能够被秦国讨伐的缘故。

又有隋末风云变幻时,数易其主的魏征辅佐李建成,他曾劝李建成尽早除掉李世民,可李建成并未采纳魏征的建议,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惨死,魏征成为阶下囚,唐太宗敬慕魏征出众的才华,不报私怨,对魏征委以重任,魏征也不负唐太宗的厚望,频加忠谏,劝以从善,甚至不顾颜面犯颜直谏,魏征病逝时,唐太宗悲痛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矣。”可见唐太宗的贞观之治背后,站着多少忠良贤才。

直至今日,习近平成为国家的主席,反腐行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小到“拍苍蝇”,大到“打老虎”,国家的发展绝不能容忍“蛀虫”侵蚀。各地人民响应习近平主席的号召,进行举报和监督,中国在日渐强大的过程中,需要大量贤德者的助力,真可谓“得贤能者得天下”。

古往今来,国家兴盛时,政治上有信手拈来的贤能者;国家覆灭时,政治上必定有中饱私囊的“蛀虫”。谋人事,听天命,一个国家的兴衰,取决于当国者是否具有慧眼识贤才的胆识。

范文读过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深有感慨: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呀!庄宗继承晋王遗志,为了报仇雪恨,发奋图强治国,终于消灭了仇敌,平定了天下。之后,庄......

(一)《伶官传序》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写的一篇政论文。文中言五代时期的唐庄宗临危受命,坚守父亲遗命,立鸿鹄之志。英雄盖世,破敌势如破竹,及大功告成,沉迷于声色......

(一)读过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深有感慨: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呀!庄宗继承晋王遗志,为了报仇雪恨,发奋图强治国,终于消灭了仇敌,平定了天下。之后,庄宗没有了奋斗目标......

伶官传序读后感篇十

唐庄宗奉父之命,接过父亲临终前赐给他的三只羽箭,攻打背叛晋国的梁,燕,契丹,完成父亲的遗愿,他把三只羽箭藏于宗庙,等到打仗时便取下出征,每次都能够大胜而归,最终讨伐三国成功,定天下。那时的庄宗可谓意气风发,所向披靡,但天下太平后的庄宗却沉迷于声色,宠爱伶人,令其官职加身,手握重权,愚蠢无知的伶人扰乱朝政,仅三年时间就使国家灭亡,庄宗也因此惨死,落得个被天下人讥笑的可悲结局。

我顿悟: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人不管是生在盛世还是乱世,都应该心存忧患意识,谨记满招损,谦受益的良训,治国者应任用贤良,切勿听信小人的谗言,而使国家灭亡。

古代赵国的大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想必大家耳熟能详,廉颇因爱慕虚荣,不甘自己一生征战沙场,建立累累硕功,地位却和只靠嘴皮纸上谈兵的蔺相如不相上下,便处处刁难,蔺相如为避免与其冲突,多日称病在家不去上朝。后来廉颇才得知,蔺相如是怕倘若自己与廉颇发生争执的事情传到秦国,会使得秦王以为赵国的文武大将发生内讧,国家内部混乱而趁机攻打。蔺相如目光远大,心胸宽阔,小小的举动牵扯着国家的兴亡,是小小的赵国一直未能够被秦国讨伐的缘故。

又有隋末风云变幻时,数易其主的魏征辅佐李建成,他曾劝李建成尽早除掉李世民,可李建成并未采纳魏征的建议,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惨死,魏征成为阶下囚,唐太宗敬慕魏征出众的才华,不报私怨,对魏征委以重任,魏征也不负唐太宗的厚望,频加忠谏,劝以从善,甚至不顾颜面犯颜直谏,魏征病逝时,唐太宗悲痛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矣。可见唐太宗的贞观之治背后,站着多少忠良贤才。

直至今日,习近平成为国家主席,反腐行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小到拍苍蝇,大到打老虎,国家的发展绝不能容忍蛀虫侵蚀。各地人民响应习主席的号召,进行举报和监督,中国在日渐强大的过程中,需要大量贤德者的助力,真可谓得贤能者得天下。

古往今来,国家兴盛时,政治上有信手拈来的贤能者;国家覆灭时,政治上必定有中饱私囊的蛀虫。谋人事,听天命,一个国家的兴衰,取决于当国者是否具有慧眼识贤才的胆识。

玩其实有很多种含义,在我的心中玩有三个层次。第一种小玩,第二种玩得较疯,而第三种便是玩物丧志。

对于小玩,基本上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就是无聊的时候玩玩,不会沉迷于其中,只要想不玩就能不玩,对于游戏没有什么依赖,大多数人都可以这样。这种人自控能力很强。

有些人是自控能力还可以的人,他们便是属于玩得较疯的那类,他们玩的时候就很狂,而不玩的时候便可以看都不看一眼的人,但是这种人也比较少。

第三种人就是比较恐怖的人,人在古代会导致国破人亡,在现代会导致家庭的破散。第三种人是今天主要讲的一类人。在古代有庄宗的历史教训,庄宗当初接受了晋王的那三支箭后,每一次都能够全胜而归,而他也铭记耻辱,把这三支箭都供奉于庙堂之上,以示警戒,后来却因为宠爱伶人落得个国破人亡。还有过去的西周王,他为了讨得美人一笑,弄了个烽火戏诸侯这一出,最后导致敌军真正兵临城下的时候,却无人来救,最终也是与前者一样。

现在,也有很多玩物丧志的例子,网络游戏是现在学生们普遍嘴里谈论,也有许许多多的人沉迷于其中,从而导致家庭矛盾甚至荒废学业。

曾经看过一部纪录片,记录的是一个外国记者来采访中国学生青少年网瘾,这个学校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采访中,记者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喜欢游戏,他们也答不上来,就是觉得有种特殊的魔力在吸引着他们,其中几个学生的回答让记者大为震惊,一个人说:我曾经三天三夜不吃不睡只是喝水,就是为了打游戏。另一个人则是吃喝拉撒睡都是在网吧里解决,外国记者都在惊讶他们如何做到的。

其实玩是可以的,但是要适度,玩而丧志,那就是对身体和心灵的伤害了。

晋王在临死前得到三支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梁、燕、契丹是背叛他的仇人,希望他完成自己的愿望,庄宗将箭供奉于庙中,以后每次出征之时,都将箭取出,每次都能大获全胜,天下的英雄豪杰无人能与他匹敌,以为从此就可以安逸度日,15年前庄宗政绩辉煌,但此后他开始宠爱伶人,最终落得国破人亡的下场。

我从其中深刻体会到,祸患常在微小的事情中积累。

满招损,谦受益是从古至今的名言,庄宗以为得到天下后就可以安然度日,守住江山也是轻而易举的,他贪图享乐,忘记了自己所承担的重任,后唐晚期他尤其宠爱伶人,并将重权交于伶人,给了伶人作乱的机会,可庄宗却不曾想到自己把头伸到伶人的刀刃下,一人夜中呼喊,作乱的人从四面八方响应,庄宗与士兵未见其人就已经弃甲,他与大臣们相对而视,泣下沾襟。最后被自己所宠爱的伶人乱箭射死,被天下人耻笑。如果没有伶人起兵之事,走向颓废的后唐或许可以继续强大,但他更乐于做一只青蛙,在安逸中走向覆灭,正如孟子曰: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因伶人作乱,才有身死国灭,为天下人耻笑的下场,可见玩物使人丧失理性。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是元朝的开国始祖成吉思汗,他是蒙古族人,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他是蒙古一个部落首领的儿子,父亲在其幼年时离世,他处在一段动荡的岁月中,野心勃勃的外族部落正虎视眈眈的盯着这个位置,年少的成吉思汗手足无措,他的叔父们辅佐他上任,从此他便开始在马背上的人生,不断扩大部落的疆域,后来还统一了整个蒙古族,人民拥戴他,此时的宋朝大不如从前,经不起蒙古族的大举进攻。于是成吉思汗打开宋朝的大门,一举攻占都城,从此元朝开始了辉煌的历史,他从来都是豪迈的,正如孔子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他不觉得这有辱自己的身份。

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正如温水煮青蛙,舒服安逸却不知道死亡来临。伶人传序中,忧愁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伶官传序读后感篇十一

今天在上课之余,翻看了《新五代史·伶官传序》。这篇文章记得是读高中时学习的。当时只是为了考试而记知识点,对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领悟不深刻。如今,重读此名篇,感受颇深,获益匪浅。

唐天佑四年(公元907年),节度使朱温废掉唐朝皇帝,改国号梁,定都洛阳,史称后梁。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五代时期。次年,原唐朝晋王李克用病死,长子李存勖继位。他牢记父亲嘱托,以雄图而起河、汾,以力战而平汴、洛,洗雪家雠,中兴国祚,于公元923年称帝,建立后唐,是为庄宗。当此时,虽少康之嗣复配天,光武之膺图受命,亦无以加也。然而称帝后,他忘记栉风沐雨之艰辛,沉湎于色禽荒乐,安于享乐,不理国事,终至众叛亲离,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所言,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祸患长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当从中吸取深刻教训。

第一,要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我们党已建立88年,执政60年,革命战争年代过去了多年。建国前的老同志和老干部早已全部退出领导岗位,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党员干部,正越来越多的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因此,亟需开展大规模教育培训,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要教育党员干部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以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二,要不断增强大局意识,高瞻远瞩。李存勖战功赫赫,骑在马上打天下没问题,可是治国却是外行。具体表现在,缺乏统领全局的意识,消极治国,安逸享乐,众叛亲离,导致败亡。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团结意识,认真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做决策的正确性,减少内耗,共同做好本职工作。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在灯红酒绿中洁身自好、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第三,要不断增强责任意识,积极作为。位置就是责任,压力就是动力。当李存勖消灭敌人后,脑子中紧绷的神经骤然松弛,自然就没有了动力,丧失了方向,从而消极作为,亡身亡国。领导干部要牢记自己使命,积极作为,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坚决克服无所事事、作风飘浮的不良倾向。要想问题、办事情从实际出发,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要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路线,从而赢得群众拥护,树立良好形象。

伶官传序读后感篇十二

(一)学习根据史料提炼观点的方法。

(二)了解史论的一般特点。

(三)认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观点。

(四)学习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一)难句译注。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二)本文的用意何在?从课文中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来。

欧阳修写这篇传记小序,意在发表议论,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应当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当满足于表面的繁荣。从文章结尾“岂非人事哉”一句可以看出作者这一用意。

(三)本文是怎样提出论点的?

本文开门见山提出盛衰由人的主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用一个“原”字推导原因,点出庄宗,作为立论依据,顺势引起下文。

(四)本文结构层次有何特点?

第1段立论,2、3段论证,第4段承上小结,引出教训。(详见“重点图解”)。

全文用一个“矢”字作线索。晋王以三赐庄宗——庄宗藏于庙——用兵前:请其——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还先王而告以成功。一个“矢”字,把关于后唐所以得天下的许多史实联贯起来。

(五)本文是怎样运用正反对比来阐明事理的?

全文通过庄宗的“得天下”与“失天下”作为主线进行对比,事清而理明。文章开头“盛、衰”,“得、失”并举。第3段“盛、衰”,“得、失”,“成、败”,“损、益”,“兴、亡”并举,末段又用“盛、衰”并举。此外,又如两处“方其……及……”,对照鲜明,论点非常突出。

(六)怎样理解文章中文与题的内在联系?

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表面看来文不对题,实际上两者有内在联系。因为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作了详细叙述,不必重复。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以史论事,内容联系很紧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文章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直接联系起来,这样扣住了题意,突出了中心。

(七)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

本文语言感情充沛,富于变化。文章多用短句,多用感叹句(可谓壮哉!何其衰也!岂非人事哉!等等)。多用对称词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国;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等)。短句与长句交错,陈述句与反诘句交错(岂……欤?抑……欤?)又恰当运用虚词(虽……岂非……;方其……及……;岂……抑……;夫……岂……,等等)。文字干脆有力,读起来琅琅上口。

分析:作者的观点是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的。首先,作者把一个王朝的盛衰兴亡归之于某个国君,这是一种唯心史观。如果根据作者的观点加以推论,似乎统治阶级只要能“谦”而不“满”、“忧劳”而不“逸豫”,封建王朝就会长治久安。实际情况当然不是如此。其次,作者对当时统治阶级加以劝戒,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

但是作者的观点也有其历史进步性的一面。虽然一个王朝的盛衰安危不能完全归结于统治者个人的忧劳还是逸豫,但统治者是骄奢淫逸还是励精图治,这对当时社会是有重大影响的。北宋王朝之亡于女真族,南宋王朝之灭于蒙古族,其原因之一都在于两宋统治集团只求苟安享乐,毫无进取之心。欧阳修早在北宋前期就把这一点作为严重问题提出,这说明他有一定的政治眼光。另外,“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历史教训,在今天我们建设现代化的进程中,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检查作业 。

预备性的提问:

(1)课文第2段称李克用为“晋王”,称李存勖为“庄宗”,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李克用以“晋王”爵位告终;李存勖后来做了皇帝,谥为“庄宗”。这种称呼的方式是史家惯例,读史应注意这个问题。)。

(2)晋王临终告庄宗语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梁、晋之间仇恨极深。)作者特意提到晋王的这些话有什么目的?(要说明庄宗的前半期不忘乃父之志,所以大有作为,终于灭梁。)。

(二)了解课文。

1.默读课文一至二遍,着重领会第2、3段的叙事内容,概括段落大意。

参考答案如下:

第2段写庄宗不负先人遗愿,每用兵必请其矢,负而前驱。

第3段对比叙述庄宗的胜利和失败的情况。

2.问:这段史实说明了什么?(庄宗“得天下”难而“失天下”易,)本文重点是说“盛”还是说“衰”?读后作答。

齐读全文后进行讨论。

结论是:重点说“衰”。

伶官传序读后感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学习“盛”“告”“困”“于”“其”“之”等产件文言词语的用法。

2.体会一些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3.理解作者的思想主题和写作目的;体会围绕中心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作方法。

4.体会本文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表现主旨的方法。

[教学重点]。

文言词语的用法。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层层深入的写法。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初中时我们学过《醉翁亭记》,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欧阳修的文学创作风格,体味到了他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洒脱之气。今天我们将学习欧阳修的另一篇传记《伶官传》的序言《伶官传序》,从中学习他的另一人生观点。

二.作者作品与时代背景。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及第。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卒谥文忠。早年热心政治改革,但晚年对王安石变法有所不满。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积极培养后进,因而成为北宋中叶文坛领袖。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诗、词也有很高成就。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伶官传序》是他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写敬新磨善于讽谏,没有贬词。另三个人都出入宫掖,货赂交行,偶不逞意,即陷人于罪,破家灭族,使后唐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戒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三.听朗读录音,正音正句读。

1.判断下列对划线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是否正确。

a以三矢(shi弓箭)赐庄宗而告之曰()。

b在遣从事以一少牢(shaolao指祭品)告庙()。

c请其矢,盛(sheng丰盛)以锦囊()。

d方其系(xi捆缚)燕父子以组()。

e及仇雠(cou仇人)已灭,天下已定()。

f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jing衣襟)()。

2.判断下列各句中停顿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与/尔三矢,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c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d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四.阅读分析第一、二段。

(一)补充注释。

1.盛衰之理理:道理。

2.岂非人事哉人事:人力。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4.与其所以失之者所以:……的原因。

5.而皆背晋以归梁以:而。

6.尔其勿忘乃父之志其:祈使副词,相当于“应该”“一定”的意思。

7.负而前驱负:背负。

8.及凯旋而纳之&nbs。

伶官传序读后感篇十四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译文。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留的仇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伶官传序读后感篇十五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仅只是溺爱伶人有这种坏结果吗?于是作《伶官传》。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作《伶官传》。

选自文言小栈。

伶官传序读后感篇十六

[教学目标 ]。

1.盛衰成败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2.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

3.掌握词类活用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论证的方法。

[教学难点 ]。

对名句的理解。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三位文学家的作品,苏洵、苏轼、王安石,今天我们学习欧阳修的作品,《伶官传序》。欧阳修不但是文学家,他还是一位史学家。他著有两部史书,一部是与人合编的《新唐书》,一部是《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今天我们学习《新五代史》中《伶官传》。清代文学家沈德潜认为本文“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对本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品味一下这篇文章。

二、释题:

师: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工作了官。《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封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官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使朝政日坏,后发生暴乱,伶官郭从谦带人围困庄宗并将他乱箭射死,李克用谪亲子孙全被诛杀。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史实而写的序。

三、范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3分钟)。

要求: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思考本文体裁。

学生质疑。师答疑,或请学习较好的学生帮助答疑。

四、讲析课文:

(一)通过刚才的阅读,请同学们判断一下本文的体裁?

本文是一篇史论。

(二)思考。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

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或答“忧劳……”

问:找学生翻译此句。

用现代汉语概括这一句话。

明确:盛衰在于人事。

明确:例证法“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a、概括: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

强调: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

b、如果我们不看下文,推想一下作者接下来应该写什么内宾呢?

(四)读课文二三段及注释,筛选下列信息:

明确:

912年,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926年,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明确:“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并翻译。强调“兴”“亡”使动用法。

(六)课文是如何表现他的“忧劳”的呢?

b师问:这段记叙写得较细,有何作用?

(八)这一极盛到极衰,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对比的论证方法。

a找出课文中运用对比进行论证的部分。

明确:第三段的前两个大句子,和第四段开头两个句子。

b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一扬一抑的写法。读出语气,一赞一叹。

此句为对句,又用了正反对比,句式工整,读之有节奏感。

(十)小结:作者采用对比论证(极盛与极衰)和例证法(李存勖的成败)。

(十一)学生齐读第四段,第四段进一步论证了论点。

五、总结:

全文围绕“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句来谈,因此这句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如:《兴亡论》等。

七、品语言并读课文。

并做示范性诵读。教师给予补充纠正。

八、背诵第三段。

伶官传序读后感篇十七

《伶官传序》选自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课文尽管风格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散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行文在结构安排上都有较强的思想逻辑和情感逻辑,《伶官传序》处于本单元第二篇,借后唐庄宗宠爱伶人的历史事件论述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一历史盛衰规律论证结构上一事一议,论证条理清晰,情感脉络鲜明,文章平易流畅,课下注释详细对于已有一定文言阅读基础的高二学生难度不大可以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把握本文清晰的深刻和思想内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选修部分古代散文学习的要求是: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并在此基础上学习鉴赏古代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知识和能力。

1、通过学习掌握本文重要文言词语的含义,翻译本文重要文言句子。

2、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把握本文“散而不乱”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把握本文论证思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义。

疏通文意,掌握重要词语。

把握文章脉络。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以课文注释导入)。

文章的题目为《伶官传序》,被立传的主人公是什么人?作者为何要给他们立传?

二、理清结构,把握意脉。

1、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

2、翻译主要文句,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

3、把握材料和观点关系,理清思路。

明确:“世言晋王……何其衰也!”

(2)作者由此事悟出了那些道理?

“满招损,谦得益”

“有劳可以兴国,抑郁可以亡身”

重点翻译: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趋,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手,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5)整个二三段的议论过程,对应的是第一段的那一句话?

(6)文章的最后一点可否去掉,为什么?

(7)诸多观点,哪个才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板书:

三、作业。

完成课后第三题。

1、关于学生。

2、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3、课堂提问。

4、未能学生在学习中体味本文“气脉中贯”的特点,应加入适当的读,感受继续中作者所蕴含的情感。

伶官传序读后感篇十八

教学目标 :

1、德育目标:盛衰成败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2、知识目标:a掌握实词:原,恨,其,乃,纳,何其,函组告,抑,忽微,逸豫。

b、多义词:与,归,易,告。

c、虚词:于,为,

d、词类活用:兴,亡身,函梁,夜呼,东出,

f、古今异义:至于。

3、能力目标:a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

b、掌握词类活用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1、词类活用。

2、课文第三段。

教学难点 :对名句的理解。

教学方法: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学法:学生学会积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时: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三位文学家的作品,苏洵、苏轼、王安石,今天我们学习欧阳修的作品,《伶官传序》。欧阳修不但是文学家,他还是一位史学家。他著有两部史书,一部是与人合编的《新唐书》,一部是《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今天我们学习《新五代史》中《伶官传》。清代文学家沈德潜认为本文“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对本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品味一下这篇文章。

二、释题:

师: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工作了官。《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封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官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使朝政日坏,后发生暴乱,伶官郭从谦带人围困庄宗并将他乱箭射死,李克用谪亲子孙全被诛杀。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史实而写的序。

三、范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3分钟)。

要求: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思考本文体裁。

学生质疑。师答疑,或请学习较好的学生帮助答疑。

四、讲析课文:

(一)通过刚才的阅读,请同学们判断一下本文的体裁?

本文是一篇史论。

(二)思考。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

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或答“忧劳……”

问:找学生翻译此句。

用现代汉语概括这一句话。

明确:盛衰在于人事。

明确:例证法“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a、概括: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

强调: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

b、如果我们不看下文,推想一下作者接下来应该写什么内宾呢?

明确:写庄宗如何得天下,写庄宗如何失天下的内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果写的。

(四)读课文二三段及注释,筛选下列信息:

师:庄宗李存勖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08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923年,926年,参看注释,回答,在这几年里,在李存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话概括。(边讲边译,将翻译融入讲析中)。

明确:

908年,“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受三矢,继父遗命。三支箭分别代表他的三个仇敌,一个是梁,一个是燕,一个是契丹。

912年,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923年,灭梁,“函梁君臣之首”,建立后唐。翻译,强调“函”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译为“用木匣子装……”926年,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五)师:庄宗得天下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三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明确:“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并翻译。强调“兴”“亡”使动用法。

(六)课文是如何表现他的“忧劳”的呢?

明确:“其后用兵则遗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a问:为什么每次出师征战都要“负而前驱”,用三支箭激励自己,表明其复报的决心和意志。

b师问:这段记叙写得较细,有何作用?

明确:目的是说他的成功与其不断的努力分不开。那么这里突出强调了“人事”的作用。

(八)这一极盛到极衰,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对比的论证方法。

a找出课文中运用对比进行论证的部分。

明确:第三段的前两个大句子,和第四段开头两个句子。

b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一扬一抑的写法。读出语气,一赞一叹。

(九)由这一极盛到极衰,作者在感叹之余发出这样的疑问:“岂得之难而失之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此句话是什么意思?翻译。

前一句是反问句,意思与字面相反,意为“不是得之难而失之易”。重点句是哪句呢?第二句,意为“还是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回应论点。强调“抑”,“本”字义。

此句为对句,又用了正反对比,句式工整,读之有节奏感。

(十)小结:作者采用对比论证(极盛与极衰)和例证法(李存勖的成败)。

(十一)学生齐读第四段,第四段进一步论证了论点。

五、总结:

全文围绕“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句来谈,因此这句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如:《兴亡论》等。

七、品语言并读课文。

本文的语言最突出的特色是抑扬顿挫的笔法。以第三段为例,本段文字句式上有问句,有叹句,有骈句,有散句,有长句,有短句,读起来就有了抑扬顿挫的效果。从内容上看前一个大句子写的是“盛”后一个大句子写的是“衰”,读是注意语气。问句读上扬调,叹句读下降调。

并做示范性诵读。教师给予补充纠正。

背诵第三段。

板书设计 :(投影片二)。

时间事件道理。

盛衰之理盛(得)908年接受三矢,继父遗志忧劳可以兴国。

在于人事。

(论点)912年系燕父子以组。

923年函梁君臣之首。

衰(失)926年身死国灭逸豫可以亡身。

历史教训:“夫祸患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哉?”

“兴亡规律”。

即是“规律”,就要用事实来检验它看是否正确:(教师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庄宗:忧劳则兴,逸豫则亡;

秦:仁政则兴,暴政则亡;

六国:抗秦则兴,赂秦则亡;

项羽:重贤则兴,寡谋则亡;

学生:勤奋则兴,懒惰则亡。

可见,一个人的兴亡、得失、成败,与天命神灵无关,关键在自己,事在人为。这也是“兴亡规律”带给我们的启示,希望同学们用这一“规律”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伶官传序读后感篇十九

北宋初期,薛居正编写《五代史》(《旧五代史》),认为王朝的更迭是由于天命所致,欧阳修对此不以为然。他自己动手撰写成了七十四卷的《五代史记》(《新五代史》),以史为鉴,以期引起宋朝统治者的警惕。《新五代史》问世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薛史不再被世人重视。欧阳修发议论喜欢用“呜呼”。《东皋杂志》的作者说:“神宗问荆公(王安石)‘曾看五代史否?’公对曰‘臣不曾仔细看,但见每篇首必曰呜呼,则事事皆可叹也。’余为公真不曾仔细看;若仔细看,必以呜呼为是。”这正说明了欧阳修编写这部史书的用意。

这篇序文与其说是写伶官,不如说是写庄宗。李存勖是一位英武果断之人,打仗时勇谋兼备。作者写他由盛转衰,教训十分深刻,十分惨烈。作者先从王朝更迭的原因写起,落笔有力,足警世人。这正是陆机在《文赋》中讲的“立片言以居要”。应该说,欧阳修的历史观比薛居正深刻,他认识到了“人事”的重要性。然后,作者回顾历史,概述了庄宗临危受命的情景。这段描述,言简意赅。随后,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庄宗由盛转衰的过程。这是文章的重点。“方其……可谓壮哉!”极言庄宗志得意满,又为下文张本。“及仇雠已灭……何其衰也”,犹如从万丈高空跌落下来,与先前形成强烈反差。这样的对比给读者的印象极为深刻。作者的目的'并不在于描述景象,而是总结历史教训。开头的“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虽然否定了天命之说,但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观点。当描述完庄宗由盛转衰的过程后,作者开始总结历史教训了。他先引用古书上的话,意在告诉读者,这个道理古人已经知道,庄宗没有记住前贤的话。然后作者道出自己的体会:“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读者至此,会很自然地想起另一位先哲的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看来,贤明之人都有些相同的见解。

从庄宗的盛衰史中,我们还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敌人往往是自己生存的必要条件。有敌人是坏事,但也是好事,因为他能使你警钟长鸣。庄宗之所以“壮哉”,就是因为敌人存在,激励他发愤努力,完成先王未竟的事业,告慰先王在天之灵。当敌人被消灭后,天下平定,庄宗就失去了警戒之心,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从此便沉溺于声色之中,在“逸豫”中葬送了自己,也葬送了国家。像庄宗这样的人,他的敌人被消灭,也就预示着他自己开始走下坡路。

欧阳修在文章最后写道:“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庄宗不是一朝而蹈死地的,他也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他最后死在自己宠幸的伶人手里。这个现象启示我们,打倒自己的,往往是自己身边的一些人和事,或者就是自己。这些因素由小积大,由少积多,最后来个总爆发。这就启示我们,要防微杜渐,发现不良的苗头,立即改正,如此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欧阳修的这句话,其实是写给北宋最高统治者看的。北宋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政权,正是因为不能自强,所以最后也落得个“身死国灭”。历史就是这样无情,也是这样惊人地相似。

沈德潜评论本文:“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此言达哉!

伶官传序读后感篇二十

1.  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其用法:

2.  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

3.  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

1.  文中的关健字、词、句:

2.  文章的议论思路。

1.  导入  新课。

1.  学生:说出“唐宋八大家”的名字。学生或教师作出评判。

2.  学生:举出已学过的欧阳修的课文名。

参考:《醉翁亭记》。

3、教师:如果说《醉翁亭记》通过写醉翁亭的秀丽风光,通过勾勒太守与种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的话,那么,《伶官传序》则是通过写后唐庄宗接受和执行其父遗命等一串故事,通过总结宠信伶人这一教训,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板书标题)。

说明:

激发兴趣,勾起回忆,通过比较,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一)。

1.  朗读课文:学生朗读,教师正音。

2.  分组竞赛:解释个别字义,说明特殊用法。(幻灯)。

字:原——推究约——订立盟约。

函——用盒装本——考察。

乃——你其——一定。

词:伶人——乐工。

人事——人的作用。

句:盛以锦囊——状语后置。

告以成功——状语后置。

身死国灭——表被动。

3.  互相研讨:共同翻译全文,教师注意答疑。

(二)。

1.  思考: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学生答)。

答案: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板书)。

说话:用现代汉语表述这一中心论点。要求简洁明了。(学生说)。

提示:参照课文注释。

答案:盛衰成败,由于人事。(板书)。

2、思考: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论据?怎样过渡到分析中去的?(学生答)。

参考答案:(教师引导、评述)。

论据: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实。

过渡:文中“原庄宗之所以……可以知之矣”这一句。

3、学生说话:简述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

教师总结并板书:(见下)。

恪遵父命。

得————成则由人。

终于报仇。

一改初衷。

失————败也由人。

由胜而败。

4、思考:从论证角度上考虑,作者采取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案:正反对比。(板书)。

5、思考:作者从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中得到了怎样了结论?

参考:a“皆自于人。”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板书)。

学生:用现代汉语将作者的这些结论再说一遍。

教师:注意纠正错误。

6、教师归纳:本文在论证结构上有一条严谨的思维线索,它按照“提出论点——例证分析——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议论,显得中心突出,结构严谨。(板书)。

7、思考:处于北宋中叶的欧阳修,为何要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

学生:回答。

参考:以古喻今,告诫当时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于表面的繁荣。(板书)。

注意: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说出上面两个成语。

字、词、句是关键,必须首先予以解决。

通过竞赛,更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让学生理清文章的纲。

把握文体特点,掌握论据。

了解内容,弄清史实,得出观点。

明确论证方法。

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落实字词的理解。

明白文章的思路,学会严谨的论证。

进一步了解作者写作意图。

让学生灵活运用成语。3.  。

课堂延伸。

参考答案:a:小事不小。

b:玩物丧志。

c:事在人为。

d:以古为镜。

e:……。

(板书)。

2、总结:古人说得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我们要谨记“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再重复古人的悲剧!

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3.  课后作业 。

1.  记住刚才老师点出的关键字、词。

2.  掌握课文中特殊的文言句式。

3.  完成思考和练习。

巩固课堂所学。

课外自学。

终于报仇。

(正)。

虽曰天命忧劳可以兴国。

岂非人事逸豫可以亡身。

盛衰成败祸患积于忽微。

由于人事智勇困于所溺。

一改初衷。

(论点)失败也由人(结论)。

由胜而败。

(反)。

(例证)。

目的:居安思危,防微杜渐。

启发:小事不小。

玩物丧志。

事在人为。

以古为镜。

……。

伶官传序读后感篇二十一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译文。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留的仇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哪里仅仅是伶人啊。

赏析。

这是一篇著名的'史论。作者认为,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事,取决于执政者的思想行为。并扼要提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具体论断,精辟透彻,发人深省。

本文阐明观点的主要论据,是五代后唐庄宗先盛后衰,先成后败的历史事实,例据典型而有说服力。在写法上,则欲抑而先扬,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壮”,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使“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与人”的结论,显得更加令人信服。

文章笔力雄健而有气势,表达情见乎辞,篇幅虽然短小,却是一篇搏兔而用全力之作。

文中所议论的后唐庄宗李存勖是沙陀族人李克用之长子,是五代的风云人物。李克用在临终之前,以三矢付庄宗要他报仇,叮嘱切切。李克用死后,李存勖嗣位,他谨记父亲遗言,讨刘仁恭,伐契丹,灭后梁,建立了后唐政权。但称帝后却沉迷于奢侈享乐的生活,宠信伶人,不问国事。四方藩镇见伶人被宠爱,纷纷贿以财物,谋取私利。而那些正直的臣僚因不肯贿赂,为伶人谗言所诬陷,竟无辜被杀。后唐国政于是日趋衰败,**接连而生,李存勖本人最终也死在他极为宠信的伶人郭从谦的手中.。欧阳修目睹国家积弱不振的现实和当权者的骄奢淫逸,忧心仲仲,正是出于以古鉴今的考虑。欧阳修在这篇史论中,提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见解,意在为当时的统治者敲响警钟,可谓寄语深长,发人深省。

伶官传序读后感篇二十二

[教学目标 ]。

1.学习“盛”“告”“困”“于”“其”“之”等产件文言词语的用法。

2.体会一些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3.理解作者的思想主题和写作目的;体会围绕中心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作方法。

4.体会本文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表现主旨的方法。

[教学重点]。

文言词语的用法。

[教学难点 ]。

学习本文层层深入的写法。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

同学们,初中时我们学过《醉翁亭记》,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欧阳修的文学创作风格,体味到了他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洒脱之气。今天我们将学习欧阳修的另一篇传记《伶官传》的序言《伶官传序》,从中学习他的另一人生观点。

二.作者作品与时代背景。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及第。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卒谥文忠。早年热心政治改革,但晚年对王安石变法有所不满。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积极培养后进,因而成为北宋中叶文坛领袖。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诗、词也有很高成就。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伶官传序》是他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写敬新磨善于讽谏,没有贬词。另三个人都出入宫掖,货赂交行,偶不逞意,即陷人于罪,破家灭族,使后唐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戒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三.听朗读录音,正音正句读。

1.判断下列对划线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是否正确。

a 以三矢(shi弓箭)赐庄宗而告之曰(          )。

b 在遣从事以一少牢(shaolao指祭品)告庙(           )。

c 请其矢,盛(sheng丰盛)以锦囊(         )。

d 方其系(xi捆缚)燕父子以组(         )。

e 及仇雠(cou仇人)已灭,天下已定(            )。

f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jing衣襟)(           )。

2.判断下列各句中停顿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与/尔三矢,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c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d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四.阅读分析第一、二段。

(一)补充注释。

2.岂非人事哉                      人事:人力。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4.与其所以失之者                    所以:……的原因。

5.而皆背晋以归梁                   以:而。

6.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其:祈使副词,相当于“应该”“一定”的意思。

(二)理解下列词语在句中的用法和意义。

1.知。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c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d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2.与。

a 与其所以失之者。

b 与尔三矢,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c 无乃尔是过与。

d 与秦而不助六国也。

3.以。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b 可以知之矣。

c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d 而皆背晋以归梁。

e 请其矢,盛以锦囊。

4.乃。

a 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b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e 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

(三)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3.此三者,吾遗恨也。

4.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5.请其矢,盛以锦囊。

6.夫晋,何厌之有?

7.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四)自读一二段,边读边翻译。

五.分析赏读。

1.作者对天下兴衰持怎样的看法?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答:“盛衰之理,虽曰天命”,也在于“人事”;(后问讨论)。

2.通过第二段的叙述来看,“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在于什么?

答:“忧劳可以兴国”。

3.晋王临终遗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单回答。

答:告知三件憾事,劝庄宗完成遗愿。

4.这两段各自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两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一段议论,二段记叙;总分关系。

六.自读并背诵一二段。

七.作业 (略)。

八.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背诵并复述第一课时内容(略)。

二.分析阅读三四段。

(一)补充注释。

方:当;组:绳子。

意气:气势,指骄傲之气。

抑:或者;迹:迹象。

举:全。

困:围困。

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

(二)理解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1.方。

a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b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十里,高万仞。

c 。

2.盛。

a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b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其非人事哉。

c 太后盛气而揖之。

d 请其矢,盛以锦囊。

3.告。

a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b 则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c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d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4.困。

a 数十伶人困之。

b 天下诸侯已困矣。

c 牛困人饥日已高。

d 困兽犹斗,而况国相乎。

5.于。

a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b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c 而皆自于人欤。

d智勇多困于所溺。

e 霜叶红于二月花。

6.其。

a 与其所以失之者。

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 其后用兵。

d 何其衰也。

e 其真无马耶。

7.之。

a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b 莫能与之争。

c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e 之二虫又何知。

f 吾欲之南海,何如。

g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四)比较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3.与其所以失之者。

4.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5.其后用兵。

6.则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7.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8.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9.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10.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2.自然之理也。

13.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

(五)解释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2.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3.负而前驱。

4.函梁君臣之首。

5.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6.仓皇东出。

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六)朗读三四段,边读边翻译。

三.分析与赏鉴。

1.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本段只要写庄宗失天下的经过,是对“逸豫可以亡身”的说明。

2.第三段和第二段是什么关系?试具体说明。

答:是对照关系。二段正面叙说,三段反面叙说。

3.第四段以问句结尾有何作用?

答:引人深思,启发人们通过历史看到现实,告戒人们不要走历史的覆辙,记住“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

4.(讨论)本文在写作构思上有何特点?

四.自读并背诵三四段。

五.作业 :课后练习。

六.教学后记:

伶官传序读后感篇二十三

教学目标 :

1、德育目标:盛衰成败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2、知识目标:a掌握实词:原,恨,其,乃,纳,何其,函 组 告,抑,忽微,逸豫。

b、多义词:与,归,易,告。

c、虚词:于,为,

d、词类活用:兴,亡身,函梁,夜呼,东出,

f、古今异义:至于。

3、能力目标:a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

b、掌握词类活用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1、词类活用。

2、课文第三段。

教学难点 :对名句的理解。

教学方法: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学法:学生学会积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时: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三位文学家的作品,苏洵、苏轼、王安石,今天我们学习欧阳修的作品,《伶官传序》。欧阳修不但是文学家,他还是一位史学家。他著有两部史书,一部是与人合编的《新唐书》,一部是《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今天我们学习《新五代史》中《伶官传》。清代文学家沈德潜认为本文“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对本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品味一下这篇文章。

二、释题:

师: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工作了官。《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封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官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使朝政日坏,后发生暴乱,伶官郭从谦带人围困庄宗并将他乱箭射死,李克用谪亲子孙全被诛杀。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史实而写的序。

三、范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3分钟)。

要求: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思考本文体裁。

学生质疑。师答疑,或请学习较好的学生帮助答疑。

四、讲析课文:

(一)通过刚才的阅读,请同学们判断一下本文的体裁?

本文是一篇史论。

(二)思考。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

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或答“忧劳……”

问:找学生翻译此句。

用现代汉语概括这一句话。

明确:盛衰在于人事。

明确:例证法“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a、概括: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

强调: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

b、如果我们不看下文,推想一下作者接下来应该写什么内宾呢?

明确:写庄宗如何得天下,写庄宗如何失天下的内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果写的。

(四)读课文二三段及注释,筛选下列信息:

师:庄宗李存勖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08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923年,926年,参看注释,回答,在这几年里,在李存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话概括。(边讲边译,将翻译融入讲析中)。

明确:

908年,“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受三矢,继父遗命。三支箭分别代表他的三个仇敌,一个是梁,一个是燕,一个是契丹。

912年,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923年,灭梁,“函梁君臣之首”,建立后唐。翻译,强调“函”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译为“用木匣子装……”

926年,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五)师:庄宗得天下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三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明确:“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并翻译。强调“兴”“亡”使动用法。

(六)课文是如何表现他的“忧劳”的呢?

明确:“其后用兵则遗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a问:为什么每次出师征战都要“负而前驱”,用三支箭激励自己,表明其复报的决心和意志。

b师问:这段记叙写得较细,有何作用?

明确:目的是说他的成功与其不断的努力分不开。那么这里突出强调了“人事”的作用。

(八)这一极盛到极衰,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对比的论证方法。

a找出课文中运用对比进行论证的部分。

明确:第三段的前两个大句子,和第四段开头两个句子。

b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一扬一抑的写法。读出语气,一赞一叹。

(九)由这一极盛到极衰,作者在感叹之余发出这样的疑问:“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此句话是什么意思?翻译。

前一句是反问句,意思与字面相反,意为“不是得之难而失之易”。重点句是哪句呢?第二句,意为“还是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回应论点。强调“抑”,“本”字义。

此句为对句,又用了正反对比,句式工整,读之有节奏感。

(十)小结:作者采用对比论证(极盛与极衰)和例证法(李存勖的成败)。

(十一)学生齐读第四段,第四段进一步论证了论点。

五、总结:

全文围绕“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句来谈,因此这句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如:《兴亡论》等。

七、品语言并读课文。

本文的语言最突出的特色是抑扬顿挫的笔法。以第三段为例,本段文字句式上有问句,有叹句,有骈句,有散句,有长句,有短句,读起来就有了抑扬顿挫的效果。从内容上看前一个大句子写的是“盛”后一个大句子写的是“衰”,读是注意语气。问句读上扬调,叹句读下降调。

并做示范性诵读。教师给予补充纠正。

八、课堂练习:

投影仪。

九、背诵第三段。

板书设计 :(投影片二)。

时间         事件                 道理。

在于人事。

923年        函梁君臣之首。

历史教训:“夫祸患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哉?”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45728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