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姥姥剪纸教学设计范文(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02:05:07
2023年姥姥剪纸教学设计范文(20篇)
时间:2023-11-27 02:05:07     小编:曼珠

是对学习成果和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总结应该包含具体的数据和案例,以便更好地说明问题。探索总结的艺术,愿这些范文能为大家带来灵感和思路。

姥姥剪纸教学设计篇一

课前谈话:

师:认识我吗?我是宿迁的老师。介绍宿迁。宿迁有哪些名人。

生: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

师:将这句话送给你,送给老师们。

教学过程:

师:这节课继续跟随作者走进他的故乡,童年,姥姥的剪纸。

读课题,读深情一点。个别读齐读。

师:姥姥的剪纸给我美好的回忆,伴随我成长。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自由读,个别读。

师:说感受。

生:我非常喜欢姥姥的剪纸,喜爱自己的家乡。

生:知道了我非常喜欢姥姥的剪纸,这是我与姥姥的情感通道,加深了我与姥姥之间的爱。

师:一想到它,我的梦境与心境变得有声有色。

齐读。

师:你知道了什么?

师:能不能一个字说白了说透了,在书上找一找。

生:一个“神”字。

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细细读课文,找到写姥姥“神“的语句,画出来品一品。

生默读课文。

交流。

生:从啧啧赞叹看出别人都对姥姥的剪纸啧啧赞叹,说明姥姥手艺高超。生读一读这段文字。

生:我也从中看出姥姥的剪纸深入人心。也读一读。

生:从“剪个……”看出姥姥的剪纸是活灵活现。

师:这样写就化静为动了,请读一读。

生:“便要什么有什么”看出姥姥的剪纸是深入人心,惟妙惟肖。

配乐欣赏剪纸作品。

师:看了姥姥的剪纸你一定读更有情了。

生个别读。

生:从普普通通中看出把平常的东西化为神奇的作品。

生:我从第四段看出,无可挑剔,没有办法从细节指责,从中看出姥姥的剪纸的神。

师:谁来读读这一节。

理解词:身心入境。

生:身临其境。

生:全身心投入了。

生重新读词,读文。

指正:沙沙声,强调:悦耳。

生再读。

师:最后一句读得特别好。

生:我从中感受到姥姥的剪纸水平高。姥姥的剪纸是惟妙惟肖,深入人心。

生:从无可挑剔看出她的作品是十分完美的。

生:“摸着剪窗花”说明水平高。

师:此时我是什么感觉?

生:敬佩,

师:哪个词看出。

生:服了,呵,

读一读。

师:还可以怎样读这句话?

生读,再读,

生:读出内心的喜悦。

师:读出你的喜悦。

生读。

生:读出了我的喜悦。

生:我十分惊讶。读文。

师:一个字就能读出这么多东西,现在再读这段话就更有感觉了,请再读一读。

生自由读。

指名读。

师:你都快把奶奶的眼珠子看冒了,说得这么容易,功夫可不简单哪。

奶奶的手像……引读。

再读“无论何时……”

师:让我沉醉,更把调皮的我拴在屋檐下。哪个词用得好?

出示: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

生:是“拴”字。

师:同学们找得真准。

拴过东西吗,怎么拴?

生:牢牢地系住。

师:这里指用什么拴?

师:细细读课文,哪些剪纸拴住了我?

生默读。

生: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

生:草地上啃青草……。

生:蹦跳的……。

师出示相关句子,齐读。

生个别读,我仿佛看到调皮可爱的小兔子骑在勤快的老牛身上。

生:我仿佛看到小兔子蹦的跳到老牛身上。

师:表现了小兔的调皮。

生:小兔舒服地叭在老牛身上。

师:真舒服。

师:有时要联系上下文来读。从中看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姥姥对我的关心是无微不至,像老牛与小兔。

生:姥姥的生肖是牛,我是小兔,所以仿佛看到我与姥姥在玩耍。

生:我仿佛看到姥姥与我在快乐地生活,我可以趴在姥姥的背上休息。

师:是的,休息,玩耍,都可以,请读出我的顽皮。

生读(两个)。

师:就这样细细地读,静静地想,从中还可看出什么?

生:牛与小兔在草地上,牛温柔地看了小兔一眼,长叫一声,叫声里有对兔的爱。

生:我会看到老牛把好的青草留给兔子吃。

生:怜爱。

生:亲密无间。

生:对小兔的关心。

生:小兔很快乐,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把理解融入到朗读中。

师:什么样的老牛?

生:拉车的……。

生:勤劳。

生:敦厚。

生:温顺。

生:关心小兔的老牛。

师:这勤劳的老牛,无微不至地关心小兔的老牛,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

指名完整地读这一段。

生读。

师:从中感受到什么?

生:感受到思念。

生:仍然十分爱我,想念我。

生:期待。

生:希望。

师:思念期待都融入了剪纸,谁再来读读这段话。

生个别朗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一齐读一读。

生齐读。

师:奶奶静静站在村口,望着远方,她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生:孩子,早去早回。

师:嗯,这是纯朴的愿望。

生:不要忘了姥姥啊。

师:会永远想着你的。

生:好好学习,将来报答祖国。

生:以后在外工作,别忘了常回家看看。

生:要注意身体啊。

生:长大了,要更懂事。

生:注意身体,别着凉了,多穿衣服。

师:那我会说什么呢?

生:会记住你的话的。

生:不会忘了自己有家乡。

生:会永远记住奶奶的剪纸,想着你的。

生:我有空会来看你的。

生:活泼可爱的小兔子与温顺敦厚的老牛会一直在一起。

生:无论走多远,会记得你的。

师:这一切我何曾忘得了……忘不了……。

生:忘不了姥姥的爱。

生:忘不了姥姥的慈祥的笑容。

生:忘不了姥姥剪纸时悦耳之极的声音。

生:忘不了我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师:这一切都不能忘,我的梦,我的心永远这般有声有色。

出示: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

生个别读,

师:是呀,作者的情感流淌在他的文字中,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这是我们的心,我们的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

师:静静的随着音乐我们一起来感受。

师生齐读这段话。

下课。

板书:

神拴。

有声有色。

姥姥剪纸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小黑板等。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姥姥的剪纸》这一课。通过上一课1-3小节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我”的姥姥,“我”的姥姥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广结善缘、剪纸技艺高超、平凡而又不平凡等)(板书:姥姥)。

这么一位善良、勤劳的好姥姥还身怀绝技呢。她的剪纸技艺高超、深入人心,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你们也想见识一下精美的窗花吗?好,现在老师就满足大家的愿望,欣赏一些精美的剪纸作品。适当评价评价这些剪纸。(展示剪纸)。

二、学习课文4-6小节。

1、是呀,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课文第四小节中也有很精彩的描写?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4-6小节。

自读思考,指名回答。

小黑板出示:

a、“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

学生齐读。

“死死地捂住、摸着剪”说明了什么?(说明此时剪窗花难度大)“工夫不大”说明了什么?(说明姥姥动作熟练、娴熟、功夫深、本事大,完成速度快。)由此可以看出?(姥姥技艺高超)。

b、“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这句话中哪些词语也能够说明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呢?为什么这样说?(形象生动、无可挑剔)。

“形象生动”说明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无可挑剔”是说“我”没有办法找到毛病,充分说明姥姥的剪纸技术高超。

这幅形象生动、无可挑剔的剪纸,同学们一定想一睹为快。请欣赏“喜鹊登枝”的剪纸。(展示剪纸)。

这就是姥姥的“喜鹊登枝”,你们看梅枝与喜鹊多么形象生动、惟妙惟肖呀,大小疏密真是无可挑剔!

此时此刻,我们同学肯定有话想对姥姥说。你想说什么呢?(敬佩之情)。

请1-2名同学来把这两句话练读一遍。根据情况提出要求:注意读出姥姥的技术高超,以及我们的敬佩之情。

(生答:“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你差点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我”的耍赖,姥姥生气了吗?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下姥姥的话语。姥姥没有生气,我们反而从中感受到姥姥很幸福,很快乐,姥姥和我真是其乐融融啊!

小黑板出示:

“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指名朗读。

这些句子可以看出姥姥剪得多,剪得时间长,几乎天天都剪。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长年累月地剪,使得姥姥剪纸的技艺越来越熟练。

4、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熟能生巧的事例?你知道吗?(打毛衣、包饺子、百步穿杨、卖药商人、卖油翁、打字员等)。

5、把“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中的“总剪”改成“总做”,并阐述理由,说明其中的道理。

三、学习7-12小节。

1、姥姥总剪,剪纸的技艺愈发精湛、高超,我想看姥姥剪纸肯定成了一种惬意、幸福的享受。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小黑板出示:

“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其中有一个字却用得很传神,你认为是哪一个字?(拴)(板书:拴)。

谁能上台来做一个“拴”的动作?(绕和系)。

(插话)拴东西,一般用什么拴?拴好后别忘了打一个结,这样才能牢固。(教师演示打结的动作。)。

课文中姥姥是用绳子拴住“我”的吗?那是用什么拴住了“我”?(指名答)(板书:我)。

(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板书:剪纸)。

2、那么,姥姥的剪纸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功能,能牢牢地拴住了贪玩的“我”呢?请同学们赶快读读7—12小节,看看姥姥用几幅剪纸拴住了我?(生自由读课文)。

提问:拴住作者的主要是哪几副剪纸?(指名答:牛驮小兔、牛和小兔一起吃草这两幅剪纸。)。

想看看这两幅美妙的剪纸吗?(展示剪纸)让我们再到文字中,去享受这两种不同的意境吧。

下面让我们分组分角色朗读7-11小节,小组内一个读姥姥的话,一个读“我”的话,其余读旁白。姥姥是轻声慢语,作者是活泼可爱、如痴如醉的。(分角色朗读。)。

指名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个读文中的“我”,另一个读姥姥的话,其余同学读旁白。(评价:从他们的朗读,你们感觉到文中的“我”被牢牢地拴住了吗?)再请一组朗读。

3、“我”还被姥姥的哪些剪纸拴住了呢?(指名答:“从那时候起,……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展示剪纸)。

4、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些形象生动、无可挑剔、栩栩如生的剪纸中有没有相同的地方?(指名答)为什么每一幅让“我”痴迷的剪纸里都有牛与兔呢?牛代表什么?兔子代表什么?其实姥姥的每一幅剪纸都生动描绘了姥姥与“我”之间幸福快乐的生活,渗透了姥姥对“我”浓浓的亲情,寄托了“我”对姥姥的思念之情。

学到这里,我们都感觉到姥姥用剪纸拴住的不仅仅是“我”的身体,更多的是“我”的心。(板书:心)。

我们还感受到拴住“我”心灵的不仅仅是姥姥的剪纸。那还是什么呢?(同桌讨论,指名答:拴住“我”心灵的不仅仅是剪纸,还是姥姥的亲切慈祥、和蔼可亲的面容。拴住“我”心灵的不仅仅是剪纸,还是姥姥说话时的轻声慢语、一副和颜悦色的样子。拴住“我”心灵的不仅仅是剪纸,还是那段属于作者的快乐、惬意的夏日午后的日子。拴住“我”心灵的不仅仅是剪纸,更是姥姥与“我”之间浓浓的亲情……)(板书:亲情)。

四、学习13小节。

1、过渡:剪呀剪,拴呀拴,剪只兔,剪头牛,牢牢拴住萝卜头。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我”的幼年时代,拴住了“我”上学前的一个个密云多雨的盛夏。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还拴得住“我”吗?何以见得?(还拴得住。因为“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我们来齐读这段有声有色的文字。(生齐读)。

2、现在请同学们把目光转移到那幅剪纸上,请看黑板,谁再来读读描写这幅剪纸的文字。(展示剪纸)。

小黑板出示:

“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指名读。

3、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凝望、无声的爱、我的童年、联结、我是风筝,你是线、期待)。

针对每一种回答,老师进行评价。

4、姥姥的剪纸拴了“我”多久?还将拴“我”多久,还能拴“我”多久?(姥姥的剪纸拴了“我”的童年、小学、中学、大学,还将拴“我”一生。)。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浓浓亲情,寄托了作者对姥姥的无限思念,它如同桥梁沟通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它又宛如纽带,拉近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

六、布置作业:

小黑板出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在收到姥姥寄来牛望远去小兔的剪纸后,作者心境颇不宁静,眼前浮现出和姥姥在一起时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假如你是作者,该怎么给姥姥回信呢?试着写写。

板书:

剪纸。

姥姥——拴——“我”(心)。

亲情。

姥姥剪纸教学设计篇三

《姥姥的剪纸》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精湛,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之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教学中,我通过抓住姥姥剪纸的“神”,让学生找出体会到“神”的语句,并从中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例如“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一句,就引导学生紧抓住“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无所不能”进行对比,突出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娴熟。然后紧扣环节设计问题“姥姥的剪纸为什么那么神呢?”又带领学生围绕“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一句进行引导学习,品味语言,从中感悟姥姥的话是经验之谈,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勤练不止!姥姥为什么如此熟练,下面的“总剪”二字就透露端倪,因为老是不断地剪,岂能不熟练?手都有准头了,因为总剪,再熟练不过了,日久天长,剪起来就心中有数,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要注意什么,剪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岂不是有了准头了。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学生很容易明白。再抓住“身心入境”一词,深刻表现剪纸给姥姥带来的投入与快乐。

本课由于在前一个环节花的时间偏多,以至于教学的后半部分从“牛兔图”体会我和姥姥之间的情感不够深入,特别是出示了三幅剪纸图,应该让学生说说姥姥所剪的这三幅图的寓意是什么,明白姥姥对我的疼爱。但是,我只是集中起来理解,缺少深入的挖掘体会,为后面对以“姥姥的剪纸”为题的理解产生了一点阻碍,特别是学生的语言组织上明显有了障碍,而一部分中等生和后进生在理解上就要再花一点时间才行,这也是我在挖掘语言文字上最大的问题,常常点到为止,应该多考虑理解能力差的学生。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学生的说话练习还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人和事,也像姥姥剪纸那样,因为不断地练习,反复地实践,达到了熟能生巧、出神入化的地步,从而进一步体会姥姥的话中寓意!教学设计,既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渗透了学法指导。

总之,从这节课让我看到自己在教学中急需要注意的地方,为了使自己的语文课堂充实起来,使每个学生的思维能活跃起来,我要尽快解决不足之处。

今天,有幸得到教研室贺老师和镇教办孟老师的指导,我讲了《姥姥的剪纸》一课。我将落脚点放在“感受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和他们之间浓浓的亲情”上。

上课时,我结合了《新方案》设计导读中的问题和巩固练习进行了学习。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感受姥姥剪纸艺术的高超。书中左邻右舍对于姥姥剪纸的评价怎么样?文中一至三自然段主要描写别人眼里姥姥的剪纸是个什么样子。让学生尝试着在书上进行“批注”,试着用一个句子,或者一个词语甚至一个字来概括。学生的答案如下:“无所不能”“啧啧赞叹”“神了”。接着,问同学们为什么姥姥的剪纸水平那么高?把同学引向第4-6段的学习。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辩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同学们找出句子“数九隆冬,三伏盛夏,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通过师生赛读,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然后让同学们与姥姥一起剪纸——通过多种形式的赛读,大家读得越来越有感情,通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非常佩服。

然而,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一个“拴”字,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通过抓词语“定定地”、“出神地”,读出姥姥内心又是希望朝夕相处的外孙儿能留在身旁,又想让外孙儿去更广阔的田地发展的矛盾心情。姥姥舐犊情深,对儿孙们是如此的牵挂深深打动了作者,也使读者的内心也掀起了情感的波澜。最后以:幼年时,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我贪玩的心;长大后,姥姥用剪纸拴住了我思念的心、依恋的心、回归的心。让学生再次感悟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姥姥的剪纸》的教学结束了,但在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一系列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思索。有思才有所得,发现不足才能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认真面对这些不足,努力改善,竭力超越。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国标本十一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她有一手深入人心的剪纸技艺,让乡亲们赞不绝口。姥姥手中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快乐回忆。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依托语词、学生经历,引导学生把课文读薄,把课文读厚,把课文读活。我们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部分,复习导入,把课文读薄。导入课题非常简单,“姥姥“是北方人的叫法,十分亲切,学生亲切地读一读课题。朴实的开头,意在营造轻松的、有趣的、亲切的氛围。接着将第一课时所学内容浓缩成几个镜头,即乡亲夸赞姥姥,作者思念姥姥,引出作者的心梦之境,即文章中心“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第二部分,感悟舐犊之情,把课文读厚。分为两个环节,一是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以“熟能生巧”统领4——6自然段的探究,以“甜蜜”、“温馨”为情感基调,由读而思,诉说心情,引导学生多种多样的“读”,体悟姥姥在各时各地的“剪”,饶有情趣。第二个环节是品味浓浓的祖孙情。抓住文章细节“拴”、“缠”,引导学生体悟“拴”和“缠”的传神,演示“拴”和“缠”的动作,引出用什么“拴”住了上学前的“我”,怎样“拴”住了“我”以至于“缠”着姥姥,读中体悟浓浓的祖孙情,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

第三部分,走进作者的心梦之境,把课文读活。以填空仿写式练笔为平台,贯穿全文,读写的自然融合,使“读”触发了学生渲洩的激情,使写成了读的必然延续,形成了一条读写一体的“生态链”。体现了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不仅仅是消极被动的“吸收”,更是一种能动的“自我实现”。最后在一曲《感恩的心》动人的旋律中,情感很自然达到高潮。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多处抓住了文眼展开教学,可谓“提领一顿,百毛皆顺”。教学环节时刻与文章中心“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相呼应,一唱三叹。板书设计成两颗心联结在一起,寓意深刻,象征着姥姥的期待之心与作者的感恩之心,因姥姥那惟妙惟肖的剪纸而牢牢地系在一起,紧扣文章主旨。

但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不大。这也是我们要不断探讨的问题。

姥姥剪纸教学设计篇四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2.依托语词,经历把课文读薄、把课文读厚、把课文读活的奇妙的阅读之旅;3.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读出作者的心梦之境,读出对童年的眷恋、对亲人的感恩之情。尝试一种新的“诗意语文”的课路:以一颗平淡之心、一颗童真之心走进课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但不变的是诗意的——境界。1.回顾导入后,读上节课学过的两组词语:啧啧赞叹左邻右舍刷刷刷刷择菜薅草悦耳至极喜鹊登枝清清爽爽牛驮小兔2.围绕这两组词语,好像听到了哪些声音?1.快速浏览课文,找哪一句话最能够表达作者对剪纸声欲罢不能的心境与梦境?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重点释词“有声有色”。——观察刚才的两组词语,联系“有声有色”这个词语,问学生:有没有发现什么名堂出来?(左边一组跟“声”有关,右边一组跟“色”有关)——作者说的“有声有色”的“声”和“色”具体可能各是什么?——这些声音和生活到底具有怎样的魔力呢?到课文的字里行间中去感受一番。1.这“有声有色”的生活中,最让作者欲罢不能的是什么事儿?当作者想到这些事的时候,他的身心是一种怎样的感觉?(甜蜜的、温馨的、依恋的……)2.默读描写“喜鹊登枝”、“牛驮小兔”这些事情的段落,把觉得甜蜜的、温馨的抑或是依恋的地方用波浪线画下来。然后组织交流:——在“喜鹊登枝”的窗花处,抠一个词“熟能生巧”:先依托有关句子引导学生读出作者的调皮劲儿,再问: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领是怎么练就的呀?(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师生摸拟剪纸生活场面读上句,让学生在朗读节奏的变化中体会“熟能生巧”。——在“牛驮小兔”等关于牛、兔主题的窗花处,抠一个字“拴”:先让学生自由说说体会,然后由下面这句话切入: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你认为哪一个字用得很传神?(拴)课文中是说什么拴住了什么?姥姥的剪纸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功能,牢牢地拴住了上学前的我呢?请同学到字里行间中去找答案。读后组织交流:师生表演读描写祖孙俩剪“牛驮小兔”窗花的文字,体会“拴”的神奇功能。生扮作者,师扮姥姥,摸拟作者“缠”姥姥的场景,体会“拴”的神奇功能。1.后来我越走越远了,姥姥的剪纸还拴的住我吗?(音乐:经典银幕金曲《atimeforus相处岁月》响起)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齐读上段话。再读这段话中描写剪纸的文字。让学生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让学生给“联结”这个词找一个近义词。作者为什么用“联结”这个词语?教师板书“联结”的甲骨文,再问为什么用这个词语?(姥姥用“绳子”拴住了我)——姥姥的剪纸还将拴我多久?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心梦)——在经典银幕金曲《相处岁月》的旋律中饱含真情地齐读上段话。1.(课件播放清清爽爽的剪纸声)你听到了什么?你仅仅听到了剪纸声吗?你还听到了什么?拴住我的心梦的难道仅仅是剪纸声吗?2.拓展小练笔。3.回到作者的心上,你认为姥姥的剪纸拴住的是一颗什么之心?(思念之心、依恋之心、怀旧之心、感恩之心……)最后全课在《感恩的心》音乐中结束。

作者:笑源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这自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反映了姥姥剪纸技艺的深入人心。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帖?”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草……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至极。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你差点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是的,庄稼人都图个吉利,姥姥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了。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她从旧作业本上撕下一页纸,刷刷几下,就剪出一幅图样。我抢过来看了,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我不解地问:“牛干啥驮着兔子?”姥姥笑了:“谁让牛是兔子的姥姥呢?”唔!姥姥生肖属牛,而我属兔。我嚷着还要。姥姥又剪出一幅: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姥姥问:“看明白了吗?”我想了想说:“我知道了,是说我和姥姥在一个锅里吃饭呐!”姥姥把我搂在怀里夸道:“机灵鬼!”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肖绍国浙江省教坛新秀,湖州市第一批名教师,湖州市教学明星,湖州市教学能手,湖州市教坛新秀,浙江省小语会会员,湖州市小语会理事,现任浙江省湖州市东风小学副校长。近年来他的课先后获得浙江省小学教师学科教学技能竞赛语文组一等奖,浙江省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等。应邀到北京、上海、杭州、南京、衢州等地讲学、公开教学20余次。在《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

姥姥剪纸教学设计篇五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体会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一起读——。

2、姥姥的剪纸是什么样的?想看吗?好,现在老师就满足大家的愿望,请好好欣赏吧。

3、欣赏完这些剪纸,你能用一个词来赞美这些剪纸吗?

姥姥的剪纸真是                   啊!(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等)。

二、学习4——6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一下子说出了这么多赞美的词语,看来,姥姥的剪纸的确是深入人心哪!而“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偏偏喜欢“刁难”姥姥。那“我”是怎样刁难姥姥的呢?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4——6自然段。

2. 交流:“我”是怎样刁难姥姥的呢?

(1)“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把姥姥的眼睛捂得再紧点儿?)。

我想问你,你为什么捂这么紧?  你真是一个调皮蛋!

(2)难住姥姥了吗?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工夫不大”说明了什么?(姥姥动作熟练,完成速度快。)。

原来写我怎么调皮怎么刁难姥姥其实是为了——。

(3)这就是姥姥闭着眼睛剪的“喜鹊登枝”,我们来欣赏一下。你觉得怎么样?(梅枝、喜鹊形象怎么样?它们的大小和位置安排如何?)看到这里,我们对姥姥不由产生了一种什么感情?(敬佩)。

谁能带着敬佩的感情读读这句话?

“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我们一起来赞叹一下吧!

眼睛不看着完全凭感觉还能剪得这么好,可见姥姥的剪纸技艺已经达到了一种怎样的境界?(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登峰造极)。

(4)姥姥如此高超的技艺是与生俱来的吗?当然不是,是怎么练就的呢?请从文中找出最有代表性的一句话来回答。(“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a、熟能生巧是什么意思?姥姥对剪什么最熟悉?为什么她会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为了图个吉利,乡亲们总请姥姥剪“喜鹊登枝”,姥姥呢,是有求必应,因此她就总剪“喜鹊登枝”。)。

b、哪些句子写出姥姥总在剪呢?

出示:“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下面我们分角色来读一读这句话,男生读每一排前面的分句,女生读后面的。

c、正因为姥姥长年累月地剪,坚持不懈地练,所以姥姥的手都有准头了。“有准头”是什么意思?从第六小节哪句话可以看出姥姥的手有准头?(出示)这句话写出了什么?(姥姥心灵手巧,剪刀运用自如,就好像成了身体的一部分)。

d、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熟能生巧的事例,你能举出一些来吗?

熟能生巧这个道理很多人都知道,有许多俗语就揭示了这个道理,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吧(投影出示):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三、学习7-12小节。

1、虽然我是那么调皮,又是刁难,又是耍赖,但姥姥不仅没有生气,还借机告诉“我”熟能生巧的道理。可见姥姥多疼“我”呀!

这不到了——“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有一个字却用得很传神,你认为是哪一个字?(拴)“拴”一般指用什么拴什么?课文中指?你觉得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吸引)。

2、姥姥是用什么剪纸把我吸引住的呢?(老牛与兔子)。

自由朗读课文7-12小节,找找,文中具体描写了几幅老牛与兔子的剪纸?用浪线画出剪纸的内容。

3、讨论交流:一共有几幅?第一幅是什么?

(1)出示: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的背上。

a.你能给这幅剪纸起个名字吗?

c、从这幅剪纸你读出了姥姥怎样的情感?(对外孙的疼爱,俯首甘为孺子牛)。

过渡:第二幅又是什么?

(2)出示: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a.你能给这幅剪纸给个名字吗?

b.通过这幅剪纸姥姥想要表达什么意思?(我们是一家人)。

4.想体验一下他们之间的天伦之乐吗?请小组里的同学合作朗读课文7-11小节,一个读姥姥的话,一个读我的话,一个读旁白。

哪一个小组愿意读给大家听听的?

指名分角色朗读,评价。

6.从开始的“拴”到现在的“缠”,你体会出了什么?(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作者非常喜爱姥姥的剪纸,对姥姥的依恋和赞美。)。

四、学习13小节。

(钢琴曲《atimeforus》响起)。

教师配乐朗读第13小节。

(2)谁来读读这段话?(出示)。

这里有两个关联词,一个是——,一个是——,各自再读读这段文字,从中你读出了什么?(对姥姥、对家乡的思念)。

(3)如果说姥姥的剪纸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教师板书:心 )。

纵然天涯海角,我心依旧,我梦依旧,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一世,最后让我们饱含真情地齐读这段话。

媒体出示:将“事实上……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改换成诗歌的形式。(感情朗读)。

五、拓展延伸。

1、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难精的民间技艺。有机会上网的话,可以登录中国剪纸网,进一步了解我们灿烂的剪纸艺术。

2、在收到姥姥寄来老牛望着远去的小兔子的剪纸后,作者心境肯定颇不宁静,眼前肯定会浮现出和姥姥在一起时候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假如你是作者,该怎么给姥姥回信呢?试着写写。

姥姥剪纸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结构。

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文章写了三个部分的内容:剪纸赞人,我们看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剪纸喻理,姥姥通过剪纸告诉我熟能生巧的道理,剪纸传情,小小的剪纸却传递着浓厚的祖孙情。

2、三个部分都在写情,作者又有所偏重,把祖孙情放在第三部分着重描写。好,今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课文。

二、剪纸赞人。

1、先看第一部分剪纸赞人。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1-3段。

2、姥姥的心灵手巧具体表现在哪儿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句子一: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谁愿意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

哪儿可以看出姥姥心灵手巧呢?

学生体会:普普通通、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无所不能。

(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工具虽然简单,但作品内容广泛,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无所不能”。)。

句子二:

“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你找的句子真棒,给我们示范读读?生读句子。

真棒!同学们,你从哪儿感受到姥姥的心灵手巧呢?

请注意这番话中乡亲们仅仅是在赞叹姥姥剪什么剪得活灵活现?

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

(人物、植物、器物等等。)。

句子三:

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你从哪儿看出姥姥的心灵手巧?(体会“左邻右舍”、“都”)。

句子四:

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

你又是从哪儿可以看出她的'心灵手巧呢?

3、小结(出示小结)。

4、现在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前后同学先互相夸夸。

(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像,剪像,剪个,剪个。)。

(学生讨论,互相夸夸。)。

谁来赞人物?谁来赞植物?谁来赞器物?

三、剪纸喻理。

2、学生分层。(追问这两部分是什么关系呢?第一部分是具体写熟能生巧的事例,第二部分是概括写熟能生巧的道理)。

3、通过什么事例写清熟能生巧的道理呢?

4、学生试着说一说。

5、这个事例和熟能生巧的道理是什么关系呢?

6、课文为什么要着重刻画我的“调皮蛋”、“刁蛮”、“耍赖”呢?

7、过渡:同学们到这里作者觉得还不能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为了使道理更加明白还加了一段。

(1)(出示)。

(2)数九隆冬,三伏盛夏,这告诉我们是一年四季总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这告诉我们姥姥一天到晚总剪。

(3)我们也和姥姥一起来剪纸。(分角色朗读)。

(4)一年四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一天到晚,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就是姥姥透过剪纸告诉我的一个朴实的道理。

(5)小结:作者通过一个具体事例的描写,概括描写,充分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四、剪纸传情。

(一)分层。

1、在我童年的那段难忘时光里,还有很多很多我和姥姥之间的美好回忆,在我心头回荡。根据刚才我们学习第二部分分层的方法,请你试着来分层。

2、交流分层。

(二)学习课文。

1、课文三部分都是在写剪纸,请同学们把写剪纸的部分划出来。

边划边思考:姥姥的剪纸剪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剪这个内容?

2、学生读书思考。

3、(出示三部分剪纸内容)。

1)(出示在密云多雨的盛夏):剪的是牛驮兔的剪纸、牛和兔啃食青草的剪纸。

表达姥姥什么样的感情呢?姥姥是在什么情况下给我剪的?(疼爱之情)。

2)(出示在我上学前):剪了那么多牛兔主题的剪纸,没有具体写哪一张。表达了姥姥什么样的情呢?(对孙子的呵护之情)。

3)(出示在我上学后):“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这里姥姥借着剪纸来表达什么样的情呢?(期待、思念)。

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凝望、期待、牛兔情)。

4、在这三部分中,哪些字眼强烈地表达了“我”被牢牢地吸引住了?(嚷、缠、忆)。

这三个字分别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我”对姥姥剪纸的喜爱,请同学们再找找课文中的哪一个字能传神地概括这三个词儿,集中表现出姥姥剪纸对“我”的吸引力。(拴)前面三在词都说明了姥姥用剪纸拴住了“我”。

5、姥姥的剪纸拴了“我”多久?还将拴“我”多久,还能拴“我”多久?

(姥姥的剪纸拴了“我”的童年、小学、中学、大学,还将拴“我”一生,让我的生活,让我的心境与梦境永远有声有色。)。

6、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对家乡、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牵挂。)。

7、小结: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这三部分内容,姥姥都在剪牛、兔主题的剪纸。

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这些牛、兔主题的剪纸,再来细细地读一读,感受这头老牛的形象。

(出示:我抢过来看了,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姥姥又剪出一幅: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

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8、你感受到什么样的亲情呢?

(姥姥任劳任怨、勤劳善良,对我的关爱、期待、思念、牵挂)。

9、作者更是深切的体会到了这一点。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10、作者的心境与梦境为什么会变得有声有色起来了呢?

(作者有感于姥姥对自己的一份爱,感受到这份恩情,作者的感恩之心会陪伴他一生。)。

11、让我们饱含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三部分。(音乐起)。

五、总结课文。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不禁被这份浓浓的爱所打动,被感动了。之所以还历历在目,是因为作者独巨匠心地用剪纸把这份情串联起来了。

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疼爱牵挂,寄托了作者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沟通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宛如纽带,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

姥姥剪纸教学设计篇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体会浓浓的亲情。

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一、复习导入。

2.小小的剪纸竟然有这样大的作用,请好好欣赏吧。

3.欣赏完这些剪纸,你能用一个词来赞美这些剪纸吗?

过渡:你想知道什么?作者笔下姥姥的剪纸又是怎样的呢?先来学习第一部分。

二、学习2—3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2—3段。

2.姥姥的心灵手巧具体表现在哪儿呢?

乡亲们仅仅是在赞叹姥姥剪什么剪得活灵活现?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人物、植物、器物等等。)再读。

3.小结:这两句都是写姥姥心灵手巧的、,但写法却不同,指名说(一是正面描写,一是侧面描写)。

三、学习4—6自然段。

1、那“我”是怎样刁难姥姥的呢?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自由读读课文4—6自然段。

2、交流:“我”是怎样刁难姥姥的呢?

哪些句子写出姥姥总在剪呢?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熟能生巧的事例,你能举出一些来吗?

如果想练好唱歌:“熟能生巧,总唱,嘴都了!

如果想练好写字:“熟能生巧,总练,了!

如果想——。

4、小结,悟出的道理:熟能生巧。

四、学习7—12自然段。

2、姥姥是用什么剪纸把我吸引住的呢?

自由朗读课文7—12小节,找找,文中具体描写了几幅老牛与兔子的剪纸?用浪线画出剪纸的内容。

3、讨论交流:一共有几幅?每一幅分别是什么?

(1)出示: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的背上。

你能给这幅剪纸起个名字吗?从这一幅剪纸上,你读出了什么?(读)。

(2)出示: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你能给这幅剪纸给个名字吗?从这一幅剪纸上,你又读出了什么?(读)。

过渡:姥姥的剪纸拴了“我”多久?还将拴“我”多久,还能拴“我”多久?

五、学习13自然段。

1、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对家乡、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牵挂。)。

2、教师配乐朗读第13小节。

在这一段中,又写到了姥姥的剪纸,谁来读姥姥的这幅剪纸?

3、作者更是深切的体会到了这一点,你读懂了什么?

4、师生齐读这段话。

六、拓展练习。

1、同学们,也许我们的姥姥、爷爷、奶奶没有这样的绝活,但他们关切的眼神,疼爱的话语,值得我们去回味,去感恩。记住,亲人、故乡永远是你情归的港湾。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路幸福地走下去。

2、在收到姥姥寄来老牛望着远去的小兔子的剪纸后,作者心境肯定颇不宁静,眼前肯定会浮现出和姥姥在一起时候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假如你是作者,该怎么给姥姥回信呢?试着写写。

姥姥剪纸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指导学生齐读课题。

2、欣赏剪纸图片,用一个词语来说说感受。

3、课文中也用一个词赞扬了姥姥的精湛技艺,你能找到吗?(神)。

二、研读课文,体会姥姥的特点。

1、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姥姥剪纸技艺神了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2、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下列句子,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技艺高超。

1)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仿照书上的句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同桌互相夸夸。(媒体出示:你姥姥神了,剪像,剪像,剪个,剪个。)。

3)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3、姥姥是如何练就这一手剪纸绝活的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1)“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理解熟能生巧】。

1)熟能生巧?

2)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3)你能用学过的俗语、谚语、名言来概括这句话的意思吗?

4)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的体会理解吗?

(2)姥姥剪纸技艺高超,除了经常练习,熟能生巧,还有什么原因呢?身心入境。

三、透过剪纸,体味祖孙情深。

“拴”是什么意思?姥姥是用什么拴住“我”的?

2、看看姥姥都给“我”剪了些什么呢?默读课文7-12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的姥姥的剪纸作品。

3、讨论交流:

(1)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的背上。

(2)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a.这两幅剪纸是什么意思?

b.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从那时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

哪一个字眼强烈地表达了“我”被牢牢地拴住了?(缠)从开始的“拴”到现在的“缠”,你体会出了什么?(剪纸)。

5、拴住作者的还是什么?

四、升华情感,真情告白【升华情感,体会作者情感】。

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姥姥的剪纸还拴得住我吗?

1、请你把目光移到那幅剪纸上,谁再来读读描写这幅剪纸的文字。

(1)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

(2)这时姥姥对我的期待,期待我怎样?

(3)“联结”找一个近义词吗?(连接)那么作者怎么会想到用“联想”的“联”和“打结”的“结”呢?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语?这不仅仅是剪纸,更是我和姥姥之间的浓浓的情啊!

2、姥姥的剪纸拴了“我”多久?还能拴“我”多久?

(1)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

(2)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把作者的心声读出来。

(3)是呀,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想想作者在梦中会看见什么?听见什么?

五、总结课文,传递恩情。

六、作业:

1.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难精的民间技艺。有机会上网的话,可以登录中国剪纸网,进一步了解我们灿烂的剪纸艺术,也可以搜集其他品种的民间艺术的资料。

熟能生巧神。

身心入境。

思念、依恋、怀旧、感恩、回归。

姥姥剪纸教学设计篇九

教材解读:

课文中的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充满慈爱,几乎具备了传统农村妇女的所有美德,具有典型意义。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课文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全景描写与典型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表现了这一点。姥姥疼爱外孙,也用剪纸的方式来表现。一方面,这进一步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各式各样、见啥剪啥、想啥剪啥;另一方面,表现了姥姥的舐犊之情。成年之后的“我”,忆及家乡时,梦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背景是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点缀其间的是五彩缤纷的窗花,而姥姥,便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中心。

学习目标:

a类。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2、准确掌握生字新词,查字典并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体会其贬为褒用的特点。

b类。

1、通过朗读,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体会课文是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全景描写与典型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这一点的,能在以后的习作中学习运用。

2、通过朗读,体会姥姥对“我”的疼爱,进一步体会“我”对以姥姥为代表的家乡的怀念之情。

c类。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对传统美德的赞赏。

预习作业: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可以尝试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姥姥的剪纸技艺非常高超,你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这一点?请用横线画出来。再想一想,这些语句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呢?(1、正面描写;2、侧面描写;3、全景描写;4、典型描写。)。

4、姥姥是个怎样的人?这样的姥姥,让你联想到身边的什么人?

5、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的剪纸文化。

教学板块。

第一板块——巩固生字,初读课文【目标a15分钟】。

1、生字词检测。

(1)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重点指导“择”、“爽”。

2、初读课文,疏通有关词语。

3、完成课后练习3,学习贬为褒用的用词方法。

第二板块——细读第一部分,体会“技艺高超”【目标b125分钟】。

1、姥姥的剪纸技艺怎么样?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心灵手巧、熟能生巧、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得心应手……)。

2、交流表现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语句,同时指导理解和朗读。

(1)第1小节:全景描写,表现姥姥的普通和不平凡。

(2)第2小节:工具的简单与作品的神奇形成对比;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想象说话:剪(什么)(怎么样),学习夸张的表达方法;

仿写这一段:画画、写字、刺绣、朗读、京剧表演等。(视情形可放到第一课时最后)。

(3)第3小节:“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既说明姥姥豪爽、热情乐于助人,也说明她技艺高超。

(4)第4-6小节:一个“行”字表现动作娴熟流畅;

剪“喜鹊登枝”这是个典型事例,借“我”的调皮反衬姥姥的娴熟;“熟能生巧”一句耐人寻味,先借助第6小节,再结合生活体验去理解。

(5)第7、第12小节:进一步表现了姥姥的“无所不能”。

3、总结这一部分的写作方法。

4、感情朗读1-6小节。

第三板块——细读第二部分,体会“祖孙情深”【目标b220分钟】。

1、你觉得姥姥是个怎样的人?

2、姥姥对小外孙的爱主要体现在哪件事情上呢?分角色朗读7-12小节。(先由教师读旁白,后由教师读姥姥,学生读旁白)。

4、这样的姥姥,让你联想到身边的什么人?(如萧红和祖父、自己和奶奶……)。

5、教师深情地引读第13小节。(最后一句读两遍)。

当我一个人静静地坐着时,我常常想起家乡;当我深夜入睡时,家乡又跑到了我的梦中。在我的心中和梦中,家乡是一副有声有色的画,是一首动人心弦的诗。再读一读第13小节,为我的心境和梦境写一段话吧。

第四板块——练笔,升华情感【目标c20分钟】。

1、学生练笔。

2、交流。

3、总结:如果有一天你离开家乡了,你会思念家乡的什么?如果有一天你离开了祖国,你会思念祖国的什么?(人物:勤劳善良、心灵手巧、充满慈爱、浓浓的亲情;风物:剪纸、刺绣、陶瓷、京剧……)。

教学反思。

姥姥剪纸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揭示课题,指名读一遍。

2、姥姥是谁?

3、说说对题目的理解,并推测课文会写哪些内容?

二、自学生字,疏通课文。

1、学生自学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交流所学,不会的提出来在全班解决。

2、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疏通课文,纠正错误。

四、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

2、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

3、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适当点拨。

五、指导写字。

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六、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搜集剪纸资料。

姥姥剪纸教学设计篇十一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抓住这个主线,在教学设计时,我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我把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二段为第一部分,先是让学生找描写剪纸的语句,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致,在感官上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接着,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辩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结果怎样,进一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学生通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非常佩服,我能从他们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这一点。

我们知道,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所以,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抓住剪纸,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所以,当我读着作者后来写的对姥姥临终前的回忆时,我感觉到自己的眼角润湿了,亲情打动了我,也打动了学生。我听到教室一片静默。我想这正是我要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能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又能感悟祖孙俩之间的浓浓亲情,就达到了我的教学目的。

一、读题。

1、读题。

用词语形容。

相机板书:惟妙惟肖、形态各异、意味深长。

3、再读,想像这样身心入境地剪着纸的姥姥。

用词语形容。

相机板书: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舐犊情深。

过渡:这些都是初步印象,再走进课文,你会觉得这些剪纸更加栩栩如生、令人赞叹;姥姥更加真实熟悉,仿佛就在身边。

二、学习1——6。

自读,圈画批注,思考:是个怎样的姥姥。

交流:

1、心灵手巧。

(1)第二小节。

普普通通、翻来折去(反衬技艺高超)。

神了(夸张,以他人之口衬托技艺高超)。

理解“深入人心”(不是一个人这么说,也不是只有现在这么说)。

小结:简直就是艺术作品,姥姥是一个了不起的民间艺术家!

(2)第五至七小节。

刁难:为难,出难题。

无可挑剔:仿佛看到了什么?

(剪得好;我仔细地看,找不出瑕疵)。

耍赖。

联系上下文理解“熟能生巧”

小结:技艺真的高超,神乎其神了!

再分角色读对话,还体会到什么?

点化:这样的感觉,你是不是很熟悉?这样的场景,是不是也曾发生在你的身边?

2、勤劳善良。

(1)左邻右舍。

(2)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很忙,忙什么?点化:这样的老人家你是否觉得很熟悉?她是不是就在你的身边?)。

(直爽,热情)。

(为别人着想,认真负责)。

(水平高,仿佛有仓库)。

……。

再读读。

三、学习7——11。

交流。

朗读。

谈体会:舐犊情深。

四、学习12——13。

1、引读12。

从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中读懂了什么?

(对兔子的希望和爱)。

(老牛敦厚淳朴,就像姥姥一样)。

(俯首甘为孺子牛)。

……。

引读。

反复读。

2、过渡:是啊,从小……姥姥的剪纸已经成为我心中的一个梦境。

然而,我上学了,越走越远,但……。

期待些什么?

除了期待,你还读除了什么?

相机朗读,小结,读最后两句话。

五、总结。

文中的姥姥和姥姥的剪纸以及祖孙之间浓农的情意我想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其实,文章学到这里,有没有令你想到了些什么呢?也许我们的姥姥、奶奶、爷爷并没有这么一手令人惊叹不已的绝活,但是,他也有一个和姥姥一样的永恒的动作,也许只是端着一碗热躺向你走来,也许只是在灯下缝一颗纽扣,也许是将鸡腿小心翼翼地藏起来,夹到你的碗里,这些都值得我们的捕捉、记忆和感恩。

记住这篇课文,这位老人家,更要记得感恩。

姥姥剪纸教学设计篇十二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心灵。

二、教学过程。

出示图画——剪纸,让生欣赏。

师:看了以后,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太精致了!

生2:技术也太高了!

生3:太漂亮了!

……。

师:那么课文中又是如何说的呢?读一读,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生读书,师出示文中的话。

生:我觉得姥姥心灵手巧,技术很高。

师:这里有个“神”字,能将他读出来吗?

生练习,指名读,齐读。

师:李姥姥的剪纸还真是这样神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喜鹊登枝”,不是去看图,而是用心灵去感受一下字里行间中是如何写的?(学会用批注的方法)。

生默默地读课文。

生1:从这里我感受到姥姥的剪纸真的没话说了,绝了!

生2:技艺真的很高超,竟然不看也能剪得有模有样的!

师出示图文,让学生朗读,看能否读出作者的感受,尤其是这个字——嗬!

生1:佩服。

生2:赞叹。

生3:敬佩。

生齐读。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呢?

生:蒙住了双眼都剪得那么好,真是熟能生巧啊!

师总结:课文用了两个地方夸赞了姥姥的技艺——别人的夸赞、我的一次蒙眼。但课文还有一处最吸引人,那就是老牛和兔子的画面。(出示“碧云多雨的夏天……”)。

生读。

师:有一个字——“拴”能读出来什么来吗?

生:不让我出去,担心着我。

师:到底是什么吸引着我呢?找出来读读。生读书。

生1:关爱作者,也启发了作者的思维。

生2:疼爱我,看得出的感情很深。

生3:亲密无间的情感。

生4:对我的期待,希望我早点回来。

生5:期望很高。

生6:写出了他们之间的情感。

……。

师:作者长大了,剪纸还能拴住他吗?出示文字,范读,期待着什么?我们来讨论一下,待会交流!

生1:早点回来。

生2:完成学业,合家团聚。

生4:自食其力,让他有所作为。

生5:有所成就回来,团圆,陪陪姥姥。

……。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部分。生读。

生1:远行的兔子。

生2:期待。

生3:希望。

生4:目光。

生配乐朗读最后一段。

师配乐朗读补充内容,(三年后,作者回来了,看到姥姥已病榻在床的情景……)渲染气氛,让学生写一写此时最想说的话!

生2:您起来啊,再做个小兔子和老牛给孙子我吧!

生3:我这一走就是三年啊,正如《游子吟》所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放心吧!姥姥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

三、作业:

师:出示一段话,让生填写。

长大后,     拴住了我的心。

生1:怀念。

生2:思念。

生3:无私的爱。

生4:牵挂。

……。

师:是啊,能拴住作者的是一种亲情,是一种割舍不掉思念,是一种无私的爱,让我们记住这深深地祖孙情吧,记住最后两节,记住最后的文字!

下课!

更多资料:

姥姥剪纸教学设计篇十三

1、把课后生字抄写两遍,并组两个词语。

2、给划线字注音,并读一读。

山屯(     )庄稼(     )捂住(     )。

耍赖(     )啧啧赞叹(     )。

不解(     )挑剔(     )刁难(     )。

择菜(     )熟能生巧(     )。

3、用楷书把下列词语工整、规范的书写一遍,力求美观大方。

技艺悦耳刁难岂知疏密 耍赖广结善缘无可挑剔    。

吉利甚至屋檐 温顺 敦厚 联结 熟能生巧 数九隆冬。

4、整理课文中的四字词语,特别是成语。

5、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有声有色:                             。

6、照样子、写词语。

7、主要内容。

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精湛,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感悟·探究】。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小组内互读)试着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2、姥姥剪“           ”是最熟悉不过的了。因为她        剪,         剪,         剪,         剪,         剪,甚至         剪。

3、理清内容。

一(1-3)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

二(4-6)姥姥在“我”的刁难下,尽展技艺.

4、佳句赏析:

(1)“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且剪刀把我拴在屋檐下。”表面上看,这里拴的是孩子对自然的向往之心,拴的是孩子调皮地野性。事实上呢,姥姥恰是在这个时期,用她的剪纸,为“我“营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剪纸世界,为我打开了剪纸的艺术之门,让我感受到了来自于她的关爱体贴之情,让我享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而这,恰恰让“我”多少次梦回故乡,梦回那剪纸的世界,而姥姥,无疑成为“我”梦中的主角。于是,姥姥的剪纸,带给的不仅是我,还有的是乡亲们的浓浓的爱。这是亲情,也包着乡情。

(2)“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蹦跳跳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这里“缠”不是纠缠,而是情深意长的“缠”啊。这个“缠”字,是依恋之缠。这个“缠”字,是对剪纸的迷恋。一个“缠”字,说明的是我迷上了姥姥的剪纸,迷上了剪纸艺术,也迷上了姥姥与我剪纸聊天的亲情。我忘记了,夏天那密云多雨的盛夏,忘记了那河里自在的游泳。

(3)“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草……”这里的姥姥是一个好说话的人,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从中也可以看出姥姥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是一个勤快的人。而勤快,让姥姥手巧,而手巧心善,又让乡村的人们感受到了剪纸这门艺术带来的生活的美好。于是,左邻右居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那是姥姥的劳作,是她辛勤劳动的成果,也是浓浓的剪纸情,乡亲情。

【拓展·延伸】。

1、描写技艺高超的成语:巧夺天工、妙手回春、百步穿杨、登峰造极、出神入化、一鸣惊人、炉火纯青、登堂入室、疱丁解牛、游刃有余。

2、描写艺术品的成语:精雕细刻 栩栩如生巧夺天工举世无双 鬼斧神工。

3、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剪纸大师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姥姥剪纸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依托语词,经历把课文读薄、把课文读厚、把课文读活的奇妙的阅读之旅;

3.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读出作者的心梦之境,读出对童年的眷恋、对亲人的感恩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结合语言材料感悟“我”与姥姥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切思念。

教学过程:词语引路,把课文读薄。

(一)一度引路,把课文读成一串声音。

1.回顾导入后,读上节课学过的两组词语:

啧啧赞叹       左邻右舍。

刷刷刷刷       择菜薅草。

悦耳至极       喜鹊登枝。

清清爽爽       牛驮小兔。

2.围绕这两组词语,好像听到了哪些声音?

(二)二度引路,把课文读成一个词语。

1.快速浏览课文,找哪一句话最能够表达作者对剪纸声欲罢不能的心境与梦境?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重点释词“有声有色”。

观察刚才的两组词语,联系“有声有色”这个词语,问学生:有没有发现什么?(左边一组跟“声”有关,右边一组跟“色”有关)。

作者说的“有声有色”的“声”和“色”具体可能各是什么?

这些声音和生活到底具有怎样的魔力呢?到课文的字里行间中去感受一番。

二词语扩散,把课文读厚。

(一)一度扩散,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

1.这“有声有色”的生活中,最让作者欲罢不能的是什么事儿?当作者想到这些事的时候,他的身心是一种怎样的感觉?(甜蜜的、温馨的、依恋的……)。

2.默读描写“喜鹊登枝”、“牛驮小兔”这些事情的段落,把觉得甜蜜的、温馨的抑或是依恋的地方用波浪线画下来。然后组织交流:

在“喜鹊登枝”的窗花处,抠一个词“熟能生巧”:

先依托有关句子引导学生读出作者的调皮劲儿,再问: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领是怎么练就的呀?(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师生摸拟剪纸生活场面读上句,让学生在朗读节奏的变化中体会“熟能生巧”。

在“牛驮小兔”等关于牛、兔主题的窗花处,抠一个字“拴”:

先让学生自由说说体会,然后由下面这句话切入:

(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你认为哪一个字用得很传神?(拴)。

课文中是说什么拴住了什么?姥姥的剪纸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功能,牢牢地拴住了上学前的我呢?请同学到字里行间中去找答案。读后组织交流:

师生表演读描写祖孙俩剪“牛驮小兔”窗花的文字,体会“拴”的神奇功能。

生扮作者,师扮姥姥,摸拟作者“缠”姥姥的场景,体会“拴”的神奇功能。

(二)二度扩散,读出笑源的心梦之境。

1.后来我越走越远了,姥姥的剪纸还拴得住我吗?

(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齐读上段话。再读这段话中描写剪纸的文字。让学生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

让学生给“联结”这个词找一个近义词。作者为什么用“联结”这个词语?

姥姥的剪纸还将拴我多久?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心 梦)。

三词语变异,把课文读活。

回到作者的心上,你认为姥姥的剪纸拴住的是一颗什么之心?   (思念之心、依恋之心、怀旧之心、感恩之心……)。

拓展延伸。

此刻,你想对姥姥说什么?写下来。

实践活动:

1.收集剪纸作品。

板书设计:

心     声    梦。

姥姥剪纸教学设计篇十五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姥姥剪纸的技艺的高超。

2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3、请你来读读课题。

(及时评议读的情况)。

4、小结。

课题是课文的眼睛,课题读好了,就迈出了读好课文的第一步。

过渡:姥姥的剪纸都是她心灵手巧的劳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文字中感受感受吧!

二、学习1~6小节。

1、自由轻声的读课文1~6,想想姥姥的剪纸给你什么感觉?

2、谁来用文中的词来说说姥姥的剪纸给你什么感觉?

3、指名回答板书“神”

4、村里人和大家的想法一样,他们是怎么样夸姥姥的呢?谁找出来读读。

(投影出示文字)。

5、谁想学学村里人来夸夸姥姥。

指名读齐读。

6、村里人的夸奖把姥姥剪的动物说活了,你能不能也学着村里人的说话的韵味和形式也来夸夸姥姥剪的其他东西呢?我们来夸夸姥姥剪的植物(投影出示文字)。

师生评议交流。

(一)蒙眼剪“喜鹊登枝图”

1、姥姥可真是神了,看,这就是姥姥被我死死的捂住眼睛不大一会功夫就剪出的“喜鹊登枝”图(投影出示剪纸)。

2、瞧瞧,你看到了什么?用书上的话说说看。(投影出示句子)。

3、姥姥神吗?读好这句话就更能体会到姥姥的神。

指名读齐读。

指名回答。

5、姥姥为什么能如此神了?那是因为他引读。

6、总剪,什么时候剪呢?(指读书上的话,一个接一个的说)。

7、所以姥姥的手就有准头了,就能(投影出示文字)齐读。

8、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剪久了,剪多了,姥姥的手就成了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他的两根延长的手指。姥姥就这样练就了高超而娴熟的剪纸技艺。

9、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熟能生巧的经历吗?谁来说说看。

姥姥不仅是经验之谈,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想要练就一门真本事,得下苦功夫,勤练不止!

一把普普通通的……。

1、你是从哪几个词中体会到的?

(对比写出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

2、你觉得村里人会在什么时候找姥姥为他们剪纸,姥姥又会为他们剪什么呢?

三、学习7~12。

好好地读课文7~12小节,想想姥姥用什么剪纸拴住我的。

2、这两幅剪纸文中的我是读懂了,你读懂了吗?

指名回答。

3、现在你明白姥姥是靠什么把我拴在屋里的吗?

板书情。

4、多么有意思的牛兔图啊,多么有意思的祖孙对话啊,我们来分角色读读这段有趣的对话。

分角色朗读。

5、姥姥还会剪出怎么样的老牛和小兔了?他们之间又构成了怎样温情的画面?

指名回答。

(投影出示剪纸)师伴读文字。

四、学习13。

2、(投影出示文字)引导齐读。

4、在梦中,我会梦到怎样的情景了?谁说说。

5、同学们,让我们拿起笔,告诉姥姥昨夜你做的梦吧!

(投影出示文字)生写话。

7、此时,我知道同学们有千言万语想对姥姥说,就让我们把所有的语言都浓缩到这段文字当中吧!齐读(投影出示文字)。

五、小结。

1、从此,姥姥的剪纸溶入了我的血液里,溶入了我的生命里,姥姥用他的神奇的剪纸把我牢牢的拴在心中,也让我们把这位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姥姥牢牢地拴在我们的心中。

2、齐读课题。

六、作业。

《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他普通,他实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姥姥的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他不普通,他实在又太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劳作,与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的化不开的亲情。我们在语言文字中感受到姥姥的心灵手巧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剪纸”是贯穿文章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就抓住这个主线,从“姥姥剪纸的神”“姥姥剪纸中对我的情”“我对姥姥的梦”这3处入手,批文入情,让学生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

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紧扣文本,紧紧抓住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尽量采取了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入情。其次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注重抓住文章中的几处可以补白的情境,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也使得文中的人物形象更为鲜活。

姥姥剪纸教学设计篇十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4.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学生回答。

(喜鹊登枝、老牛兔子图:顽皮的小兔子骑在温顺的老牛背上、老牛和兔子在啃食青草)。

这两种剪纸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希望通过这两种剪纸,进一步了解姥姥。先来看第一幅剪纸。

二.学习课文2-6小节。

1.出示第一幅剪纸的内容。

2.读读这幅剪纸的内容,结合文章2-6小节,说说你从这幅剪纸中感受到了什么?可以用笔划划写写。

3.指名学生交流,教师随机讲解。

a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心灵手巧找句子找词语幻灯出示这句句子。

工夫不大:时间短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无可挑剔:剪的很完美,找不出一点毛病喜鹊登枝图:难度高、艺术价值高。

姥姥的剪纸技艺已经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境界?(炉火纯青、出神入化)。

所以,文中的“我”对姥姥的剪纸打心眼里——生:佩服、喜欢。

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姥姥的高超技艺,读出对姥姥的赞美、佩服的情感。(随机读,穿插在课文的讲解中)。

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评价。

b还有哪些句子也能体现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

句子: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延长的手指。

(姥姥剪纸根本就不用眼睛了,真是不可思议。)。

(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数九……摸黑剪)。

c所以,观察姥姥剪纸对作者来说是一种享受。

三.学习课文7-12小节。

2.文中介绍了哪几种老牛兔子图?请你们认真读读课文,分别找出来,挑选你最感兴趣的一两幅来谈谈你的体会。

(顽皮的小兔子骑在温顺的老牛背上、老牛和兔子在啃食青草)。

(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

4.你对哪一幅图最感兴趣,为什么?

除了这两幅,还有吗?

5.学生交流,教师随机引导。

a牛驮兔子图:姥姥就是牛,我就是兔子,两人感情非常好。

姥姥非常关心我,怕我出危险才给我剪的。

教师板书:浓浓的亲情拴。

b牛兔同食图:牛和兔子在无忧无虑的吃草,我和姥姥是一家人,在一个锅里吃饭呢,我和姥姥连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

c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

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姥姥总是默默的关心着我,保护着我,疼爱着我,让我能开开心心的生活,让我的童年生活充满色彩。

三.学习第13小节。

1.是啊,从小到大,姥姥一直为我操心,默默的关心着作者,直到作者长大后,离开家乡了还不时收到姥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

3.说说你对这幅剪纸的理解。

4.这包含了姥姥对我的期待,姥姥会期待些什么呢?

期待我学业有成、快乐的生活、茁壮的成长……。

5.姥姥那么的牵挂我,那我呢?

6.出示最后第二句句子。

7.说说你的体会。

9.所以作者会怎么说?]。

10.无论……有声有色。

11.我心飞扬,我梦依旧,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感情朗读,读出对姥姥的感激与思念之情。

四.总结全文。

1.文中的我在姥姥的呵护下健康、茁壮的成长,有这样一首歌:放音乐。

2.记住: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亲人、故乡永远是你们情归的港湾,感谢亲人。

3.如果文中的姥姥就是你现在的姥姥,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4.出示小诗,朗读。

五.作业。

1.放映剪纸图,让学生们了解剪纸的历史、剪纸的特色、剪纸的种类、方法。

2.在下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让我们走进剪纸。

更多资料:

姥姥剪纸教学设计篇十七

一、齐读课题整体回忆内容。

生:两件事,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姥姥的剪纸深深地吸引了我。

生:(略)。

师:我们有的想了解课文的内容,刚才这位同学想了解作者为什么写,我们高年级的同学还应该想想课文是怎么写的,这三方面的内容。

二、寻找文眼明确学习目标。

师:姥姥剪纸的技艺和剪纸的作品各有什么特点?

生:略。

师:找到文中最能体现姥姥技艺高超的一个字?

板书:艺高 神。

师:姥姥怎么会有这么高超的技艺?

生:总剪。

板书:总剪。

三、学生自主阅读。

师:请大家带着问题默读全文,在重点的词句或感受深刻的词句上圈划,写写批注。

(教师巡视,相机指点:写批注可以简单一些,用一、两个词语即可……有的同学还关注用什么方法写的,很好……重要的句子中一些关键的词语打上点,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四、学生交流 品读文本。

生1:朗读并交流阅读感受。教师出示交流内容:“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师:你说到姥姥的剪纸栩栩如生,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略)。

师:对同一句话有没有不同的感受?

生:(略)。

生:略。

师:对,如果说“像”字写出了姥姥剪纸的形似,那么“能”字则写出了神似,这样写用一个词语形容就叫(出示词语)形神兼备。我们读文章时就应该像这样细细地品读语言。

板书:品语言。

师:这个同学的感受特别好,奖励你来由衷地赞一赞姥姥的剪纸。

生:2生个别读——齐读。

师:姥姥不仅剪出的动物形神兼备,还能剪各种植物、人物、器物,我们也来像课文一样说一说。

出示仿说句式:剪  像   ,剪   像   ,剪   能     ,剪    能    。

(后半句教师引导:剪朵鲜花——;剪只喜鹊——剪条鲤鱼——剪盏电灯——)。

师:你看,连器物也活了,还有别地地方看出“神”吗?

生2:交流岂知工夫不大,一只‘喜鹊登枝’便完成了……。

师:(打断)不要忘了前文,姥姥是在什么情况下剪的,读书要前后勾连。

生:朗读并交流阅读感受。教师出示交流内容:“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只‘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师:谁还有自己的感受?

生:略。

生:齐读本语段。

生3:朗读并交流阅读感受。教师出示交流内容:“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师:(如上划出“剪字”)用了几个“剪”字?

师生接读:姥姥——(生)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师)一年四季总在剪,日光下——(生)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师)一天到晚都在剪,甚至——(生)甚至摸黑剪。

生:略。

师:短语读来琅琅上口,而且一连用了五个“剪”字,更感受到姥姥一直在剪。

师:感情示范朗读。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

生:略。

生:2生读。

师:这么优美的语言建议大家在课后变成画面,装上画框,变成6幅画装在心底。

生:齐读。

师:剪纸让姥姥练就了一身本领——。

生:个别读第二句。

师:我们平时有这样说吗,“手是眼睛,剪刀变成了手指,”能读出什么?

生:略。

师:手就是眼睛,手就成了神手,剪刀就是手指,简直就是神剪,神手再加神剪,姥姥成了神剪手。课文用了这样独特的语言。以后,我们碰到像这样有新鲜感、陌生感的语言要认真品一品,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这样的学习能让我们的体会更多,收获更大。

师:光读出姥姥的“技艺神”不行,还要往深度读、广度读。还有什么“神”?

生4:朗读并交流阅读感受。教师出示交流内容:“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栓到屋檐下。”

师:姥姥的剪纸又不是绳子,怎么“栓”,这样的语言也非常有特点。

板书:栓脚。

生:略(课文中有关童年生活的剪纸画面)。

师:童年的我被拴住了吗,哪些词句让你读出来的?

生:“摆弄”一语句。

师:一个细节“摆弄”,让人看出我被栓住了,还有哪些细节?

生:“缠着”一语句。

师:从我的一系列行为细节中可以看出我被姥姥的剪纸深深地拴住了,姥姥的剪纸何止拴住了我的“脚”(上板书擦去),拴住的是我的心。

板书:“脚”擦去改成“心”(并加右侧箭头)。

师:究竟用什么栓住我的心?

师:姥姥的爱在哪里?我们是要有理由的。

生:“搂在怀里夸”一语句。

师:“一搂一夸”又是一处细节.

生:“怕”一语句。

师:一个“怕”字读出的是?

生:略。

师:姥姥跟我的爱渗透在姥姥和我的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还体现在哪里?

生:略。

师:老牛总在干什么?

生:略。

师:姥姥和我的爱不仅仅融入在一个个生活的细节中,还融入在这一张张剪纸中,剪纸的“神”不光是技艺传“神”,更传的是“情”。

板书:情。

生:齐读12节。

生5:朗读并交流阅读感受。教师出示交流内容13节:“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

生:略 4位学生谈不同的体会。

师:师生接读,“在我的梦中不时映现的是——生接读”

生:略。

师:对,这幅剪纸传递的是多重的情,有不舍,更有期待。(点红:见上)。

“联结”与“栓”比一比,有何不同,栓的是谁的情?联结的是?

生:略。

板书:联结(并画左侧箭头)。

师:“一片开阔的草地”前文哪里看到?

生:集体回忆前文的三处。

师:姥姥剪纸中的这片开阔地还喻示这什么?

生:3生回答 童年的快乐生活 姥姥与我的片片深情 预示作者美好的未来。

师:这是散文的一种写法“含蓄”,读来意蕴深长,情意绵长。

板书:含蓄。

生:2生个别读——齐读。

生5:朗读并交流阅读感受。教师出示交流内容13节:“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师:(出示课文插图)在我的梦境中,在我的心灵深处,总有姥姥“沙沙”的剪纸声,这剪纸声——(生接)清清爽爽,让我的心境变得——(生接)有声有色,让我的梦境——(生接)变得有声有色,让我的思乡情也——(生接)变得有声有色。

生:齐读该语段。

五、总结课文 知道学法。

姥姥剪纸教学设计篇十八

在第一个部分里,很容易感受到是姥姥“剪纸神”。其实,透过语言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一个立体的姥姥形象。

首先感受到的是她的心灵手巧。

其次是她的心地善良,

再次感受到的是她的勤劳。

还可以感受到的是她的熟能生巧。

如果变幻一下叙述的顺序的话,我们可以先通过语句感受她的心灵手巧,再来感受她的勤劳,接着感受她的熟能生巧,最后来感受她的心地善良。

姥姥的剪纸的手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她的手巧来自哪里,来自他的勤劳,来自她的日复一日,夜复一夜的坚持不懈呀。因为熟,所以生巧,因为能给别人带来祝福,带来和乐安详幸福。所以姥姥乐于剪纸,所以村子里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都贴有姥姥的剪纸。

此时的姥姥是一个爱的使者,她用精湛的剪纸技术,美化了乡村人的生活,艺术化了乡村,使整个村子里弥漫着浓浓的亲情与和乐。

所以品味出心灵手巧是第一步,品味出更多的感受,才是文字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吧?

解读姥姥。

姥姥的心灵手巧,文中是这样写的:

太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这句话中,有几个词是需要关注的,一个是“左邻右舍”和“都”;一个是“心灵手巧”与“劳作”。

这句话还是文章第一部分的中心句,第一部分就是围绕着这句话来写的。

那么奶奶的“心灵手巧”表现在哪里呢?

文是写道: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和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找鸣。”

这段话中,奶奶的手巧表面在哪里呢?

一是剪纸用具的简单,剪刀是普通的,彩纸是普通的,不需要特殊的工具,好像是随手拈来,就可以动剪刀啦。

二是动作的娴熟,就那么翻过来折过去,感觉挺简单的,不需要复杂的动作,一幅剪纸就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三是什么都能剪,只要是生活中有的,姥姥就能手到剪成,所以作者说姥姥是“无所不能”。

这一段中,不就是从这四个方面来写的奶奶的手巧吗?

这真是工具普通,动作灵活,无所不能,栩栩如生啊!

写到这里,作者并没有罢手,还通过事情来写姥姥的手巧。

文中写道:

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至极。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马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你差点儿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这里面,有几个词是关键词,一个是身心入境,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感知,姥姥剪纸的技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了,她可以眼不瞧,凭着意识与感觉就能剪出活生生的窗花来!

两段话中,还有两个部分是需要注意的,一个是“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这句话为下文写姥姥“拴”我做下了铺垫,埋下了伏笔。另一个是姥姥说的话“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与下文遥相呼应的句子还有一句,那就是对剪刀声的描写:

“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直播,悦耳至极。”

这句话,与文中最后一段的“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姥姥的手巧来自哪里,到这儿我们多多少少明白了,它来自勤学,它来自苦练,它来自剪刀的不离手!

所以文中继续写道:

是的,庄稼人都图个吉利,姥姥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了,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是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从这一段中,可以解读出什么来呢?

一是姥姥为村里人剪“喜鹊登枝”剪得多,因为庄稼人喜欢,所以请姥姥剪的也就多,姥姥通过剪纸,把吉利送给我乡里乡亲,把祝福送给了乡亲们。给他们带去了吉庆祥和。

因为剪得多了,所以,摸着黑也能剪出美丽的窗花来。

因为剪得多了,所以,手中的剪刀就像是自己的手指头那般灵活了。剪刀成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可以随意地支配它,使用它。

三是从中,还可以体会到姥姥的勤劳。体会到姥姥高超的剪纸技术来自她的“总剪”。

而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恰恰写了姥姥的勤快能干。

“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草……”

这里的姥姥是一个好说话的人,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从中也可以看出姥姥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是一个勤快的人。

而勤快,让姥姥手巧,而手巧心善,又让乡村的人们感受到了剪纸这门艺术带来的生活的美好。

于是,左邻右居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那是姥姥的劳作,是她辛勤劳动的成果,也是浓浓的剪纸情,乡亲情。

说说那个“拴”字。

一、拴的是什么?

文中写道“我是一个出名的调皮蛋”,“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且剪刀把我拴在屋檐下。”

表面上看,这里拴的是孩子对自然的向往之心,拴的是孩子调皮地野性。

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姥姥就是一个“罪人”了,是一个束缚孩子自然天性的“罪人”了。

事实上呢,姥姥恰是在这个时期,用她的剪纸,为“我“营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剪纸世界,为我打开了剪纸的艺术之门,让我感受到了来自于她的关爱体贴之情,让我享受到了浓浓的亲情。

有了姥姥,有了她剪刀下的“老牛”和“兔子”,有了这样一个艺术天地对“我”的熏陶,才让我迷上了剪纸,让我缠上了姥姥。

而教师问“长大之后,姥姥还能拴住‘我’吗?”

我认为这样的问,是在误导。

难道姥姥的本意是要“拴”住“我”吗?

肯定不是,那是因为姥姥寄来的剪纸,让我难以忘怀童年的时光,姥姥的剪纸和她剪出的艺术形象,已经像一坛发酵好了的老酒。香醇了作者的一生。他的难忘,是回味,是思念,也是缅怀。

因为剪纸里藏着浓浓的祖孙情。那是长者倾心地像牛一样地付出,是后来者在长者的关爱之下像兔子一样快乐成长的这情吧。

那么这样的情,就不是“拴”,不是谁要“拴”住谁,而是感悟亲情之后的美好回味。

姥姥的剪纸,他对我的关爱,剪纸艺术的种子,剪出的美好形象,已经是一粒粒饱满的种子,在我长大之后的心田里萌发,萌发出一片充满绿意的思念。

而这,正是纠缠着的浓浓亲情之感。

而这,恰恰让“我”多少次梦回故乡,梦回那剪纸的世界,而姥姥,无疑成为“我”梦中的主角。

于是,姥姥的剪纸,带给的不仅是我,还有的是乡亲们的浓浓的爱。

这是亲情,也包着乡情。

“缠”的韵味。

一个“缠”字,说明了什么呢?

“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蹦跳跳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

这里“缠”不是纠缠,而是情深意长的“缠”啊。

这个“缠”字,是依恋之缠。

这个“缠”字,是对剪纸的迷恋。

一个“缠”字,说明的是我迷上了姥姥的剪纸,迷上了剪纸艺术,也迷上了姥姥与我剪纸聊天的亲情。

我忘记了,夏天那密云多雨的盛夏,忘记了那河里自在的游泳。

姥姥的关爱,让有拥有了另外的童年的快乐啊。

沉醉在剪纸艺术天地里的我,还是那个调皮的孩子吗?

教学的设计,从题目入手。

从题目入手,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就能把全文给统一起来。

一是品姥姥。品姥姥,不仅品她的剪纸的技艺,更品她的勤劳,还品她的善。

二是品剪纸。品剪纸带给乡村人的情,品剪纸对我的熏陶,带给我的亲情。

其次注意的是,在品的时候,不要抓整个的句子,可以抓关键的字词,从字词入手,然后到句,到段。抓字词更容易抓住情感的聚焦之点,而抓句子就容易走向涣散。而一涣散,情感也就容易生出太多的触角,而不容易把握了。

可以抓的字词又有哪些呢?

一个“巧”字,一个“神”,一个“善”字,一个“熟”字,一个“拴”字,一个“缠”字。一个“梦”字。

这些,不都是表情达意的字眼吗?

更多资料:

】《姥姥的剪纸》的教学与反思】《姥姥的剪纸》案例与反思】《姥姥的剪纸》教学随笔。

姥姥的剪纸教案三读出童年的心梦之境--《姥姥的剪纸》课堂实录及评点。

姥姥剪纸教学设计篇十九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体会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主流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姥姥的剪纸》1-3节。好,一起响亮地把课题读一遍。

3、是的,这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她和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善良,日夜操劳,但她又是不普通的,因为她身怀高超的剪纸技艺。

二、抓住中心句,牵动整篇文。

2、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2)板书:有声有色。有声有色在文中指什么呢?(作者孩提时的生活。)。

3、下面我们就进入作者回忆的故事中,领略作者有声有色的童年生活。

1、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这一回我给姥姥出了一个什么难题?(品悟“死死的”)剪的情况谁来介绍一下?作品怎么样?(“无可挑剔”何意?为此你想到说什么?)。

2、姥姥的剪纸真是神啊,同学们,姥姥的剪纸为什么会这么神呢?(引导学生品读:“熟能生巧,总剪,手就有准头了!”这一句,扣住“熟能生巧”、“剪”感悟)。

3、这样总剪,手就有准头了!姥姥被蒙上了双眼,但“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出示这一句)这一句是说:练习得多了,剪刀也运用自如了。写得多传神的一句话,齐读。

4、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徐璐同学的二胡拉得好,从陌生到熟练,她是怎么做到的?下面我们就请徐璐谈谈她学二胡的经历。

5、同学们,现在你们应该知道姥姥剪喜鹊登枝“熟能生巧”是怎么练就的吗?

6、姥姥明知我经常故意为难她,她还顺从我剪出一个又一个美丽的作品。你的体会是什么?(姥姥爱我)。

7、正因有这些故事,我的童年变得妙趣横生了。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让我们带着感情齐读这一句。

1、姥姥不但剪喜鹊登枝“熟能生巧”,还处处关心着我。到了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有一个字却用得很传神,你认为是哪一个字?(拴)拴东西,一般用什么拴?课文中是用绳子拴吗?用什么拴住了什么?(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2、出示:我抢过来看了,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我不解地问:“牛干啥驮着兔子?”

(1)参照喜鹊登枝,也给这一个作品起个四字名字。好吗?

3、出示:姥姥又剪出一幅: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1)也给这一个作品起个四字名字吧。

5、姥姥作品中的兔子是一只怎样的兔子?(充满快乐)老牛是一头什么样的老牛呢?(勤恳善良)其实兔子就是我呀,老牛就是姥姥呀。姥姥通过作品希望作者……(生活得快乐,幸福,喜欢与我一起生活)而当时的我也迷上了姥姥剪的老牛和兔子,喜欢上了老牛和兔子背后的故事。

6、姥姥那神奇的剪纸,牢牢地拴住了上学前的“我”。“我”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五、感受笑源的心境梦境。

1、姥姥和我在一起的时候,生活多么快乐。虽然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姥姥的剪纸一直伴随着我。

2、出示: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

(1)指名读。给这幅作品起个四字名字吧。作者体会到了什么?

(2)我已远去了,姥姥在家乡平原的一头仍然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他期待着什么?

3、出示: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同学们,姥姥的剪纸在我的心底扎下了根,姥姥对我的关爱、思念伴随我成长。配乐齐读这段有声有色的文字。

六、与文中人物对话,加深对亲情的理解。

1、看到“牛兔分离”这幅剪纸,我想对姥姥说什么话呢?让我们把姥姥和”我”想说的话写下来好吗?请左边两组同学写姥姥想对我说的话,右边两组同学写我想对姥姥说的话。

2、小练笔:姥姥想对我说……;我想对姥姥说……。

3、有位同学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题目叫《想》,我们来读一读:(媒体出示小诗:听那悦耳至极的剪纸声/想起月光下姥姥/还是那月光下的话语/还是那慈祥的面容/还是那恬静的微笑/真想/再一次回到姥姥的身边/怀念姥姥亲切的话语/怀念姥姥勤劳的身影/怀念姥姥剪纸的刷刷声/好想/一切都回到从前/好想/再回到姥姥的身边)。

4、《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让我们惊叹姥姥的剪纸神了,更感动浓浓的祖孙情。

作业:

1、练习背诵第12、13节。

2、小练笔:你一定有一方面的特长,用一个片断介绍你是如何做到的。

板书:

有声有色   喜鹊登枝 熟能生巧。

牛驮小兔。

牛兔食草。

牛兔分离。

“我”祖孙情深姥姥。

教后反思:

一、抓住中心句,牵动整篇文。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习惯于顺藤摸瓜、循规蹈矩,在教学《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一课上,我在教学顺序的设计上做了变化。我从文章的中心句着手,先让学生浏览课文,走进文本,用智慧的眼睛去找“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学生很快就找到了”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请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和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这些句子,齐读后,我用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的心境和梦境会变得有声有色?”此问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即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想起作者小时侯与姥姥一起生活的幸福时光,想起自己小时侯又是怎样耍赖刁难姥姥的,想起姥姥为作者剪的那么多的作品……有天女散花之妙!

二、巧妙攻破重难点。

此课的重点为能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感受姥姥的善良与勤劳,能让学生体会到祖孙间的浓浓亲情和“我”对姥姥的深深思念。在让学生掌握重点这一块,我用心良苦,一幅幅精美的剪纸,在课上不单单是剪纸了,而是变得会说话,会传情,“牛驮小兔”、“牛兔同食”、“牛兔分离”,让学生体会到了祖孙间的浓浓亲情,特别在”牛兔分离”这幅图,为了加深学生的体验,我让学生上台即兴表演,一名饰“兔子”,一名饰“老牛”,”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看着,那一刻一种离别的不舍,顿时袭上师生的心头。在突破难点这一块,我引导学生品读句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我没有直接让学生生硬地去理解,而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让一位学生站起来谈一谈她学二胡的经历——“刚开始,我连‘1、2、3、4、5、6、7’都不会,现在我能熟练地拉好几首曲子了,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这就是我日日练、月月练、时时练、刻刻练的结果呀!”这么一抛砖引玉,下面顿时小手林立,谈写字、谈唱歌、谈骑自行车、谈游泳……热烈一片,可以说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

三、寓审美教育于课中。

四、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指导学生紧扣文中的重点词句,由点带面,循作者的情感脉搏,领悟文本意境。“读中悟”、“悟中读”,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在孩子们一次又一次的读中,两个字深深地印在了师生的心中,那就是姥姥的“勤”和姥姥和作者之间深深的“情”!

姥姥剪纸教学设计篇二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4.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学生回答。

(喜鹊登枝、老牛兔子图:顽皮的小兔子骑在温顺的老牛背上、老牛和兔子在啃食青草)。

这两种剪纸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希望通过这两种剪纸,进一步了解姥姥。先来看第一幅剪纸。

二.学习课文2-6小节。

1.出示第一幅剪纸的内容。

2.读读这幅剪纸的内容,结合文章2-6小节,说说你从这幅剪纸中感受到了什么?可以用笔划划写写。

3.指名学生交流,教师随机讲解。

a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心灵手巧找句子找词语幻灯出示这句句子。

工夫不大:时间短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无可挑剔:剪的很完美,找不出一点毛病喜鹊登枝图:难度高、艺术价值高。

姥姥的剪纸技艺已经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境界?(炉火纯青、出神入化)。

所以,文中的“我”对姥姥的剪纸打心眼里——生:佩服、喜欢。

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姥姥的高超技艺,读出对姥姥的赞美、佩服的情感。(随机读,穿插在课文的讲解中)。

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评价。

b还有哪些句子也能体现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

句子: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延长的手指。

(姥姥剪纸根本就不用眼睛了,真是不可思议。)。

(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数九……摸黑剪)。

c所以,观察姥姥剪纸对作者来说是一种享受。

三.学习课文7-12小节。

2.文中介绍了哪几种老牛兔子图?请你们认真读读课文,分别找出来,挑选你最感兴趣的一两幅来谈谈你的体会。

(顽皮的小兔子骑在温顺的老牛背上、老牛和兔子在啃食青草)。

(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

4.你对哪一幅图最感兴趣,为什么?

除了这两幅,还有吗?

5.学生交流,教师随机引导。

a牛驮兔子图:姥姥就是牛,我就是兔子,两人感情非常好。

姥姥非常关心我,怕我出危险才给我剪的。

教师板书:浓浓的亲情拴。

b牛兔同食图:牛和兔子在无忧无虑的吃草,我和姥姥是一家人,在一个锅里吃饭呢,我和姥姥连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

c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

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姥姥总是默默的关心着我,保护着我,疼爱着我,让我能开开心心的生活,让我的童年生活充满色彩。

d作者的顽皮可爱愉悦着姥姥,姥姥的慈祥疼爱又感染着作者,屋檐下洋溢着那浓浓的亲情。

三.学习第13小节。

1.是啊,从小到大,姥姥一直为我操心,默默的关心着作者,直到作者长大后,离开家乡了还不时收到姥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

3.说说你对这幅剪纸的理解。

4.这包含了姥姥对我的期待,姥姥会期待些什么呢?

期待我学业有成、快乐的生活、茁壮的成长……。

5.姥姥那么的牵挂我,那我呢?

6.出示最后第二句句子。

7.说说你的体会。

9.所以作者会怎么说?]。

10.无论……有声有色。

11.我心飞扬,我梦依旧,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感情朗读,读出对姥姥的感激与思念之情。

四.总结全文。

1.文中的我在姥姥的呵护下健康、茁壮的成长,有这样一首歌:放音乐。

2.记住: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亲人、故乡永远是你们情归的港湾,感谢亲人。

3.如果文中的姥姥就是你现在的姥姥,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4.出示小诗,朗读。

五.作业。

1.放映剪纸图,让学生们了解剪纸的历史、剪纸的特色、剪纸的种类、方法。

2.在下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让我们走进剪纸。

更多资料:

姥姥的剪纸教案三    读出童年的心梦之境--《姥姥的剪纸》课堂实录及评点。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48284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