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着积极向上的力量,给予我们反思和进步的机会。总结要注重实用性,提供具体可行的建议或改进方案。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思考和灵感。
校友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篇一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在母校,在化学院,跟世界上最优秀的化学教育工作者一起,见证这个重要时刻。
我是05级的学生,坦白讲,毕业这么多年,自己仍然常做一个梦,梦里被院里的老师抓回去考试,说我某一门课没通过,需要重修补考。每每做到这样的梦,我都会坐在床头怀疑人生,搞不清楚到底是不是真的还欠着一门考试。而此时此刻,你们从化学院(或许是北大众多院系中要求最为严格的学院)顺利毕业了,恭喜你们!
从毕业的这一刻开始,你们就站在了一个新的人生起点。未来会发生什么?实在有太多的可能性,而我可能很难跟大家去探讨学术上的问题。在这里,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的故事,一个关于选择和坚持的故事。
我大学毕业之后选择了直接创业,在北京开办辅导班。我很热爱教育行业,当时也做得非常不错,但是我并不开心。
不开心的第一个原因是,我发现绝大部分来报辅导班的孩子,其实都是能学好的。但由于各种原因,本来应该在正常的学习过程中解决掉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我接触到的很多孩子,甚至是痛苦的,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也并不热爱所要学习的'东西。我为他们感到可惜,而我自己能为他们做的却非常有限,这让我很无奈。
不开心的第二个原因是,教育培训行业跟我想象的并不一样。比起教给他们知识和解题技巧,我更希望的是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拥有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而大部分家长对我们的诉求并不是这些,更多时候他们只是希望用钱买到一个分数而已。
带着这些情绪和思考,我决定上手一个绝大部分人都不会去触碰的东西,不是教辅,不是习题集,而是教材。因为比起开辅导班挣钱,去做教材是更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我希望孩子们学到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是有趣、有意义的,我希望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能够被知识本身所吸引。
当时我并不知道自己在23岁的年纪做出的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直到6年后,我真的把这本书印出来,摆在别人面前时,我才意识到在一件事情上坚持6年,沉淀之后,原来有那么大的能量。那套书是周其凤校长作序的,院里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不少教育部的专家也向我发出了邀请。
你们有没有看过一部电影,叫做《闻香识女人》?电影最后有这样一个桥段,那个年迈的军官说了一段话,大致的意思是,他的一生中曾经多次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他总是知道哪条路是正确的,但是却从来不选。因为正确的路走起来实在是太困难了。
我觉得我是幸运的。我每一次都选对了;我的选择是我想要的,因而不后悔;我的每一个选择也都让我离梦想更进一步。这让我能够活得非常从容,自由,不受约束。
我想说的是,在你们毕业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也将会面临非常多的抉择。希望你们在做选择时,记得自己北大人的身份,记得化学院对你们的严格要求;希望你们在做选择时,能够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能够始终朝着梦想前近。也希望你们对于自己的选择,要勇敢地坚持下去。
最后,祝大家一路顺风,谢谢。
校友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篇二
各位老师、家长和来宾,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我是社会学系级本科生袁琳。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个特别的时刻代表2015级本科生分享我们的毕业感言。
相信不只是我,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曾经被追问过“社会学是什么”这个问题。我曾以为自己能够在四年的学习中找到确切的答案,然而今天站在这里,我发现自己的脑海里交织着自我与他人、乡土与城市、传统与现代......若想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全部囊括,这势必是一份“大而无当”的粗糙答卷。所以在今天,我想仅仅是从个体的角度,谈一谈这四年里的感触与收获。回首短暂的四年光阴,我想,社会学系带给我的可以用“为学做人”四个字来概括。
首先是“为学”。四年的学习使我们掌握了收集和分析数据与经验事实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赋予了我们“从实求知”的行动原则。文字和数值本没有生命,而社会学人的“田野”赋予他们血:去观察、去体验、去倾听多方言说,既要时刻保持清醒的思路,又要懂得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去回溯、去梳理、去考证事实脉络,既要看到阳光下的故事,又要发掘地下繁杂交错的根。在研究的过程中,设想与现实总有差距,而自我与世界也在不断地达成和解,我们就像是拼拼图的孩子,每多找到一块,对社会的审视和理解就更深一分。社会学赋予我们洞察力,也要求我们“知行合一”。四年的时间里,我们从“愤世嫉俗”到“不只是愤世嫉俗”,我们的关注点从“发现问题”转移到“剖析和解决问题”,从“结果”转移到“原因”和“动机”,社会学是一门实用的、实在的学问,它教会我们的从来不是干瘪的方法,而是成熟的思考方式与处事原则。
再者是“做人”。四年最为纯粹的为学生涯告一段落,在这场仪式结束后,我们不再仅仅是一名学生,首先是儿女、公民,未来还会成为妻子、丈夫和父母,肩上会有更重的责任,人生会成为更加广阔的田野。我们在社会学系学到的理论和方法将不仅用于武装头脑,那些我们所崇尚的价值、信念与理想都将熔铸在血脉中,拓宽我们的眼界、锤炼我们的品格,使我们成长为更好的人。在信息和意见被筹谋裹挟的时代,谦卑务实是一种本领:不妄谈、不虚言,不偏狭、不盲从。社会学教会我们探寻规律,也向我们原本地呈现出研究的局限;它赋予我们宏大的胸怀气度,也教会我们甘于朴素和坦然。未来无法预测,但无论我们是否达到他人口中“成功”的标准,做好手边的每一件事情,保持终身学习和时刻反思的习惯都将会是社会学带给我们的财富。在个体日益“原子化”的时代,推己及人是一种美德: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差序格局,尤其是在中国社会,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是教育体系顶层资源的受益者,这同样意味着我们将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拥有“同理心”,对他人的苦痛感同身受,将有助于帮我们排除自身的限制和盲点,永不放弃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
总而言之,社会学系的教育从不局限于书本和体制,它赋予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不断试错的勇气;它使我们学会消化焦虑、直面失败,始终保持挑战者的姿态;它使我们永葆热情与好奇心,拥有充满乐趣的鲜活生命......我想这些就是社会学的魅力所在吧。
四年的本科时光短暂而奢侈,为读书报告奋战至黎明、一·二九排练摸黑洗漱、寝室里彻夜长谈的情形仍历历在目,这些都会成为回忆中最深刻的烙印,是我们一生中宝贵的财富。最后,我想代表全体毕业生感谢老师们的教诲,家人们的支持。也祝愿无论是继续在学术田野上坚守,还是在职场中拼搏的每一位毕业生,在走出象牙塔摸爬滚打多年后,还能保有一份社会学人的纯粹,为好学,做好人。愿我们都拥有光明的前程!
校友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篇三
今天,请允许我最后称呼大家一声:同学们!明天,你们将拥有跟我们50万曾经的浙大学子一样的称呼——浙大校友,拥有这个称呼,意味着在社会上我们就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和一定的信任基础。建议你们善待这个称呼、珍惜这个称呼,当然也要善用好这个称呼。
明天,你们就要踏入社会。建议你们在一定范围内要忘掉你们的今天和过去,什么成绩好差、荣誉多少、职务高低,都把它忘掉。因为你们踏入社会就要重新开始你们的人生道路,既没什么老本可吃,也不必背什么包袱。作为一个曾经跟你们一样在毕业时觉得自己学了一身本事,跃跃欲试,想到社会上一展身手,踏入社会后又屡遭挫折,但坚持屡败屡战没有倒下的校友,跟你们分享几个社会人生的心得:
踏入社会,无论从政经商做学问,一般我们都会树立自己远大的人生目标,因为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想到不一定能做到,想不到是一定做不到的;人生有目标不一定能达到,没有目标的人生是很难走远的。但我们往往缺少对达到远大目标的具体步骤和具体行为的思考。毕业不久,我曾有一次回到学校,和一些仍在学校的师弟师妹们海阔天空地神聊,聊的很热烈。一位同学说:学长,我们有太多的共同语言了。我当即回答:不,我们共同语言不多,你们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你们谈的都是我想干什么,我要干什么;而我的想象空间有限,我谈的都是我应该干什么,我必须干什么。深入社会后,我们慢慢懂得了,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做好自己应该做而未必是自己想要做的事,只有把自己应该做的事做好,你可能才有机会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只有先把小事做好,你可能才有机会去做大事。只有努力实现一个个具体的细小的目标,你才有可能逐步实现人生的远大目标。
深入社会后,我们慢慢地懂得了,客观现实和他人是我们很难改变的,归罪于客观和他人对改善事情基本于事无补,我们最能把握和最易改进的就是自己,我们做的任何事情不够理想,我们首先要检讨自己的原因,改进自己的不足。我们可以犯错,我们也可以一错再错,但我们千万不能将错就错。我们只有不断寻找自己的不足,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不断提高做事的能力,逐步把事做到接近理想的状态。
踏入社会,一般我们都会比较关注公平,因为我们认为公平是社会应该遵守的准则。但我们往往发现,我们会遇到很多不公平的事,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付出多不一定收获多,干得好不一定受到好评,甚至有时还恰恰相反。深入社会后,我们慢慢懂得了,公平是相对于整个人生范围和人生过程的,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某个范围不能过于追求绝对的公平,希望自己付出多少,就能收获多少,可能会导致过于计较得失,成为一个不受人欢迎的人。特别在年轻的时候,无论在与人相处,与友相交,还是在工作当中,我们要学会多付出,不要过于计较收获多少。我们今天付出多,收获少,其实我们是在为明天积累,明天才有可能得到更大的收获。
以上的几点体会,是我踏入社会后曾经走过的弯路感悟总结出来的,与各位同学分享是希望我们曾经走过的弯路,你们可以不要再走,真心的希望年轻的校友踏上社会的人生道路能比我们走的更直更远更好。
祝福大家,谢谢!
校友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篇四
尊敬的各位师长、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1997届外国语学院毕业生唐靓,非常荣幸能够代表师大校友参加2017届师弟师妹的毕业典礼。
师弟师妹们,今天是你们的大日子。从今天以后,你们将开启一段崭新的人生,你们将面临一个充满无限机会的新世界。
最近30年,尤其是近2017年,互联网技术让世界变得更加紧密,高效和有趣。汽车已经可以无人驾驶;“阿尔法狗”已经战胜了最聪明的人类;vr技术正在试图构建一个真实的虚拟世界。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在重构,一切已经获得的优势都不再是优势,后来者居上已经成为常态,所以你们很幸运。
你们有太多的选择,你们不需要按部就班地选择一个单位,选择一个从开始就能看到结局的人生,你们也不必去忍受论资排辈的无趣,把自己脱俗的青春熬成世俗的本钱。实在不乐意,你可以去创业,说不定下一个张晓龙就是你!
你只要记住一件事,永保好奇之心,因为推动人类一切美好进步的,就是我们生生不息的好奇心。永保好奇之心,也正是我此刻想送给同学们的最大祝愿。
你永远不知道你的能力有多强,只要你够努力,你就能超越你的想象。我的人生有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是1997年大学毕业,一个英语专业的毕业生选择去电视台做新闻。原因是我从小就想当记者,梦想成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无冕之王”,这让我幸运地在25岁拿到了中国新闻奖。
第二次是2017年,从电视转型做电商,创建了现在的快乐购。那时候好奇心就来源于我的老领导的一句话,“这个干好了说不定能上市”。2017年,快乐购真的上市了,并且成为中国在这个行业内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进入社会,学习不再是一项强制性的要求,而成为了一种时刻被检验的生存能力。尤其是各位同学毕业后的第一年,这一年学到什么东西对你的未来至关重要,学做事、学做人、学说话,不管你学到了什么,你一定要学会学习!不会有人再来给你组织考试,但你给出的答案很可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做快乐购的2017年,我买过的书、读过的书超过我以前所有。我每天工作10小时,还会保证两个小时的独立阅读时间。因为在工作中,我的知识结构时刻在被挑战:人力部门会跟你讨论薪酬设计;it部门会跟你讨论系统构架;最要命的是财务部门会给你看报表,作为一个高中就不太学数学的文科生,看财务报表是一件无限恐怖的事情,但你无处可退,你必须随时补课、随时“刷机”。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提醒同学们,我见过太多在起步阶段热爱学习,进步迅速的人,却在生活的压力或诱惑下逐渐失去了自己的好奇心,最后泯然众人。所以,请记住,人生是一场长跑竞赛,学习是一项终身技能,任何时候,都不要丧失学习的能力,无论你多成功,年龄多大。因为不管是对于事业,还是对于生活,学习是避免你被淘汰的唯一方式!
我始终记得在我进入电视行当的时候一位前辈说过的话,他说:“做电视,就是做朋友”。这句话一直在影响我。电视的生产是以帧为单位的,一帧是1/24秒。电视的生产又需要几十个工种同时配合,这中间只要有一个岗位走神、只要有一秒钟配合不到位,一切前功尽弃。
其实做任何行业都是如此,你必须学会合作。合作的前提,是你要喜欢对方。你没听错,就是要喜欢对方。我从来不相信两个相互讨厌的人会有真心实意的合作,我同时又发现很多不愿意合作的人之间并没有什么大矛盾,而是不喜欢对方,没有了解对方的好奇心,一旦相互了解,他们总能找到对方的可爱之处,他们的合作就会产生奇迹般的能量。
对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保持好奇心,对你未来要遇到的每一个人保持好奇心,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帮助和收获。
同学们,我一直坚信,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谁的人生可以轻视。只要我们都尽到了最大的努力,不管结果是大写的“牛逼”还是小写的“平淡”,都值得尊敬!
永保好奇之心,进击吧!师弟师妹们,我们下一个路口见!
校友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篇五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20xx年改为现名。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守于北大毕业典礼致辞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师们,同学们,亲友们,大家下午好,我是社会学系20xx级硕士生张恒,非常荣幸作为毕业生代表在这里发言。
过去的六年里,我曾以不同的身份参与到我们系的毕业典礼当中,但从未对毕业这件事本身有过什么深刻的思考和体会,而更多地是在思索如何办好这场仪式,留给所有毕业生们一段更美好的回忆。如今,我自己也来到了这个关口,当面对离别时,我意识到除了依恋与不舍,感恩与惭愧,还有着些许的收获和感想,所以,在毕业典礼这个充满仪式感的节点上,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八年来在北大社会学的收获。
首先,八年的时光教会了我去正视失败。失败固然苦涩,但对这种苦涩的体悟却也标明了每件事物对于自己的分量,从而知道了哪些应当果断放弃,哪些值得更加坚定的追寻。
刚进入北大的我们有一点什通的,身披天之骄子光环的同时对未来充满了迷茫。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在来到这里之前,走着家人为自己殚精竭虑铺好的路,顺风顺水。因为早已有人为自己安排好了一切,所以从不必去探寻心之所向,也未曾尝过失败的滋味。这种荣耀固然激励了我们不断前进,却也让我们在选择中迷失了方向。我们背负的很多,想要的很多,在负重前行时,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在这种冲突中,我们不得不停下脚步,因为前方每条路的尽头都殊明,早已习惯了获得的我们哪条都不愿意放弃。而失败恰恰成为了此时的良药。对一样东西求而不得,很疼,但正是在对这种疼痛的体悟中我们知道了自己该放弃什么,该坚持什么。失败因此帮我们找到了自己最为珍重的那个部分,让我们在人生路上轻装上阵,不再迷茫。所以,失败带来成长这句话虽然看起来鸡汤满满,但当我们回首往事,会发现自己的每次成长与蜕变都确实是在品尝失败中完成的。八年里,有无数的师长、同窗帮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挫折,很感激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有你们的帮助和见证。
其次,我学会了接纳自己。我们都有着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接受自己的优点很容易,承认自己不行却很难。所谓接纳自己,便是将自己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既不沾沾自喜于一时的成绩,也不在同他人的比较中迷失自我,一蹶不振。
在北大,我们会遇到很多牛人,他们有的是学术精英,论文发表捷报频传;有的创意满满且执行力强,年纪轻轻便实现了人生的财务自由;有的精通人情世故,求职路上一片坦途,收割offer直到手软。在与他们的比较中,貌似平凡的大部分人难免会陷入自我怀疑,甚至失去信心,自怨自艾。但我们始终应当记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地与世界,他人所谓的成功并不意味着自己的失败,我们自身的缺点也并不妨碍我们去追求幸福和理想。北大多年来的教育告诉我们,一位年入百万的商界精英对社会、对自己的价值未必比一位清贫的乡村教师来得更高,貌似光鲜亮丽的外壳也不是社会学所推崇的追求对象。因此,我们就更没有理由去怀疑自己的生活的价值与意义。每个人所拥有、所遭遇的一切都是由自己独特的经历和境遇所造就的,无法复制的同时更加无可取代。所以,不必抬高别人,也无需贬低自己,我们只需要毫不怀疑,充满信心。
第三,理解他人。每个人无法作为孤岛存在于现代社会中,作为高度社会化的动物,我们不可能完全沉醉在自我的世界里。在必然与他人产生联系的前提下,如何去理解他们就显得格外重要。
理解他人梳穿社会学始终的问题,它之所以如此重要和困难,我认为是因为一己之力与世界的复杂性相比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太过不值一提。正如旧寨村的村民理解不了为什么来自北京的大学生解决不了他们的问题,我们也一样难以理解他们的坚持和追求。当我们用自己固有的逻辑与价值观去解读其他人的行为,未免会让这个世界显得千篇一律,用社会学的话说这是用理论裁剪现实。所以,在与他人的联系中,用以自我为中心的视角得出的永远是自己所希望看到的结果。我很庆幸,几年来所经历的光怪陆离和社会学的教导让我远离了由狭隘的偏见所带来的傲慢,在不断试图理解他人的过程中,我渐渐学会了保持敬畏和好奇。
正视失败、接纳自己、理解他人这三个收获,究其根本讨论的无非是反思二字,反思自己,反思他人,反思世界。在求职过程中,社会学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我们的优势,然而它却给予了我们一种处世哲学和人生态度,时时思考,处处警醒,这又何尝不是一生的收获和优势。人生中会有很多容易失去自我的时刻,这些时候要保持头脑的清醒颇为不易。八年北大社会学的经历无疑给予了我平静地面对这些时刻的勇气——尽管最终决定人生高度的大概还是能力和意志,但至少反思能让我们对此生了无遗憾。在此,我也祝愿我们大家,出走半生,仍是少年。
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全体硕士毕业生向北大、向社会学系的培养表示感谢,对北大而言,我们只是匆匆的过客,但对我们而言,在这里的几年时光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未来的人生,社会学系将永远与我们相伴。最后,祝大家毕业快乐!愿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谢谢!
各位老师、家长和来宾,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我是社会学系20xx级本科生袁琳。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个特别的时刻代表20xx级本科生分享我们的。
毕业感言。
相信不只是我,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曾经被追问过“社会学是什么”这个问题。我曾以为自己能够在四年的学习中找到确切的答案,然而今天站在这里,我发现自己的脑海里交织着自我与他人、乡土与城市、传统与现代......若想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全部囊括,这势必是一份“大而无当”的粗糙答卷。所以在今天,我想仅仅是从个体的角度,谈一谈这四年里的感触与收获。回首短暂的四年光阴,我想,社会学系带给我的可以用“为学做人”四个字来概括。
首先是“为学”。四年的学习使我们掌握了收集和分析数据与经验事实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赋予了我们“从实求知”的行动原则。文字和数值本没有生命,而社会学人的“田野”赋予他们血:去观察、去体验、去倾听多方言说,既要时刻保持清醒的思路,又要懂得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去回溯、去梳理、去考证事实脉络,既要看到阳光下的故事,又要发掘地下繁杂交错的根。在研究的过程中,设想与现实总有差距,而自我与世界也在不断地达成和解,我们就像是拼拼图的孩子,每多找到一块,对社会的审视和理解就更深一分。社会学赋予我们洞察力,也要求我们“知行合一”。四年的时间里,我们从“愤世嫉俗”到“不只是愤世嫉俗”,我们的关注点从“发现问题”转移到“剖析和解决问题”,从“结果”转移到“原因”和“动机”,社会学是一门实用的、实在的学问,它教会我们的从来不是干瘪的方法,而是成熟的思考方式与处事原则。
再者是“做人”。四年最为纯粹的为学生涯告一段落,在这场仪式结束后,我们不再仅仅是一名学生,首先是儿女、公民,未来还会成为妻子、丈夫和父母,肩上会有更重的责任,人生会成为更加广阔的田野。我们在社会学系学到的理论和方法将不仅用于武装头脑,那些我们所崇尚的价值、信念与理想都将熔铸在血脉中,拓宽我们的眼界、锤炼我们的品格,使我们成长为更好的人。在信息和意见被筹谋裹挟的时代,谦卑务实是一种本领:不妄谈、不虚言,不偏狭、不盲从。社会学教会我们探寻规律,也向我们原本地呈现出研究的局限;它赋予我们宏大的胸怀气度,也教会我们甘于朴素和坦然。未来无法预测,但无论我们是否达到他人口中“成功”的标准,做好手边的每一件事情,保持终身学习和时刻反思的习惯都将会是社会学带给我们的财富。在个体日益“原子化”的时代,推己及人是一种美德: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差序格局,尤其是在中国社会,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是教育体系顶层资源的受益者,这同样意味着我们将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拥有“同理心”,对他人的苦痛感同身受,将有助于帮我们排除自身的限制和盲点,永不放弃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
总而言之,社会学系的教育从不局限于书本和体制,它赋予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不断试错的勇气;它使我们学会消化焦虑、直面失败,始终保持挑战者的姿态;它使我们永葆热情与好奇心,拥有充满乐趣的鲜活生命......我想这些就是社会学的魅力所在吧。
四年的本科时光短暂而奢侈,为读书报告奋战至黎明、一·二九排练摸黑洗漱、寝室里彻夜长谈的情形仍历历在目,这些都会成为回忆中最深刻的烙印,是我们一生中宝贵的财富。最后,我想代表全体毕业生感谢老师们的教诲,家人们的支持。也祝愿无论是继续在学术田野上坚守,还是在职场中拼搏的每一位毕业生,在走出象牙塔摸爬滚打多年后,还能保有一份社会学人的纯粹,为好学,做好人。愿我们都拥有光明的前程!
非常荣幸接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邀请,等候这个邀请很久了。一直希望有这样一个机会回到母系,向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向我的老师们表示感谢。今天在座的,只有张静老师参加过我的硕士论文答辩,记得那一天是大雨,您是拎着靴子进的答辩教室。周飞舟老师答辩的时候天气好得多,但是到了答辩的时间,没办法打开门,是我从隔壁办公室跳窗户打开了门。今天看到这么庄严隆重的毕业典礼,我非常激动,今天社会学系是北京大学最受同学欢迎的院系,我想这是我们老师和同学这么多年共同努力的结果。作为我个人,如果我没有机会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就读,我也会努力成为一个学者,追求自己喜爱的学术事业,但是可能我没机会了解,学者首先是一个老师,把学术一代代的努力传递给学生。我有机会知道这一点,来源于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经历。
我们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读书的时候,系里那时候还是王思斌老师、杨善华老师、孙立平老师、程为敏老师、谢立中老师、刚刚回来的张静老师,他们都刚刚开始带学生。还有王汉生老师,我希望您能听见,感谢您对我的帮助。我们今天努力想做一个好的老师,只是想努力做到社会学系当年教我们的那些老师曾经做到的,传承学术的精神,对生活的理解,像当年他们传达给我们一样,传达给在座的各位同学。
今天有机会在这里分享我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经历。究竟是什么能够使这些老师、北京大学的学术传统能够在我们身上发挥作用。可能是非常简单,也许是偶然的一个原因。我想谈到我住过的那间宿舍,46号楼1074。1993级,因为北京大学没有应届毕业生,全班15位学生,招来了全国各高校的对社会学感兴趣的学生。我们四位研究生同学在这间宿舍中度过了非常美好的时光。北京大学的传统和老师的教诲是通过我们宿舍的生活这个小小的棱镜折射到我们身上,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经历。
我第一个结识的是李康。在来北京大学读书之前,他就给我写了一封充满理想主义的信。信里边大部分内容现在我都忘了,因为非常的长,我只记得结尾的时候李康说,“让我貌同在清贫中坚守对学术的理想”,我记得我的回答比较无趣,我希望能够坚守学术的理想,但是学术生活不一定就是清贫的。事实证明,我是比李康更好的社会学家(笑)。今天我们的学术机构,或者是我们的大学,或许有别的困难,各种严苛的制度考评和项目管理等等,但是它已经很难说是“清贫”的。但我对李康的这句话仍然有很深的印象,现在的同学可能不太了解当时的教师生活状况。曾在社会学系任教的孙立平老师曾经在那个时候写过一篇文章,用社会学系的一位老师的工资单来描述大学老师的收入。一位老师辛勤工作一个月,他的收入相当于五千张复印纸。
那时候的大学和现在非常不同。今天大学有很多的资源,但是回想起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读书的三年,虽然谈不上清贫,但是却比较简单。我们宿舍有一位朋友,他毕业之后直接进了公司,每个周末的时候来我们宿舍玩。有一次一起逛书店,他说了一句令我们震惊的话,他说我现在买书已经不看价钱了,当时我们都非常景仰的看着他(笑)。要知道我们每年的一个大的节日,就是琉璃厂书市的时候。所有人都看谁能在那里淘到最好最便宜的书,李康往往是第一个背包启程的人。买到好书没什么了不起,关键要买得便宜,能买到统一书号的书,那才是本事。这些最简单的快乐就是研究生生活留下很深印象的事情。研究生的生活或许十分忙乱,但也足够简单。可能学术界非常的复杂,但是学术还是最简单的事情。在这一点上,我从李康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没想到周飞舟会是我一生最好的朋友,因为好像我们各方面都差别很大。我印象里他的社会学方法水平很高。方法是所有报考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学生的噩梦,周飞舟老师应该是我们那一届的第一名。我和他在分数上很接近,但是一入学就发现差距非常大。我记得我们上的课是卢淑华老师的高级社会统计,没有周飞舟同学的帮助,大概我们中有许多人很难通过这门课程的考试。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差异。那时候周飞舟老师比较喜欢奥斯汀,当时我觉得奥斯汀太无聊了,都是家长里短的东西,我喜欢《堂吉诃德》这样有趣的作品。事实证明,周飞舟老师的兴趣指引了我后来的读书和学习。但或许影响我最大的是周老师的为人。我们是从那一年起一起参与《研究生学刊》的工作,这份不起眼的杂志培养了北大许多重要学者。这份杂志当时是著名北大学生贺照田主办的,但是主要干活的是周飞舟老师和另外一位朋友,后来他到了三联书店工作。当时,他们两个人的工作效率都非常低,每次都是慢慢悠悠走一个小时,再谈一小时,才开始工作,但杂志琐琐碎碎的所有事情,都是他们以这种低下的效率完成。那时候我们这些学生,每个人都有一大堆了不起的理念,但主要工作都是谈理念。我从周飞舟那里学到的是,如何将这些理念通过做事变成现实,这一点,直到今天对我自己来说,仍是要学习的。
我们宿舍的第四个人是大哥,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的王俊敏老师。不光是我叫他大哥,我的导师杨善华老师也管他叫大哥,“大哥”已经变成了一个专有名词。我经常想,他和我们年龄差别比较大,46号楼1074是一个非常热闹而混乱的地方,几乎每天都有不少人,随时可能走进这个宿舍,吃饭的时候,晚上聊天的时候。但是大哥往往在旁边非常安静地听着。他的正直、善良和勇气一直是我对研究生生活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我与李康和周飞舟老师后来有许多学术上的合作,一起翻译过西方社会学的著作,共同写过社会学的文章,今天仍在和这些老师一起办跨学科的项目。但今天在回忆的时候,和这间宿舍,和我的研究生生活连在的一起的,印象最深的仍然是大哥。他的领域或许不是我们经常谈到的,但是他非常宽容地听我们深夜聊天到很晚。大哥和李康睡眠不是很好。每次我们聊完了就呼呼大睡,李康的暴力解决方法是去未名湖溜一圈回来再睡,或者不睡,大哥就是静静等着我们声音消失以后才慢慢找到入睡的节奏。我们在社会学,在哲学学了很多的道理,我们对人生有太多的理解,但是这些道理却很少真地决定我们怎么做,只会给我们这么做找到更多的理由。所以社会学家很少做错事,因为当他做错事了,他总能找到错误的道理来支持他(笑)。我跟大哥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所有的道理应该帮助改变我们自己,敢于承认我们的错误,然后使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刚才看同学们做的田野。
日记。
的话剧,非常感动。我个人以研究理论为主,我也曾经去做过田野,田野对我是一个非常震撼的经历。就像46楼的宿舍一样,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历。如果没有这间宿舍中的经历,我们每个人也都可能会成为一个孤独的学者,但在这个宿舍里,我们挑战了彼此的见识,伤害了彼此的自尊,甚至最终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计划,改变了我们对人生的理解。就像你们的田野一样,生活并不只是一些道理,还有一些我们必须担当和直面的责任。我想我和大家一样,我今天穿的衣服和毕业的学生不一样,我已经毕业太久了,也不像在座的老师。我在这里永远是社会学的学生,我学到的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一个孤独的学者,而首先是一个教师,是一个丈夫,是一个父亲,也是一个公民。如何能够担负这样的一个责任,不仅仅有学术中的无形的学院,还有一个个寝室,未来大家将会组建的家庭,即将进入的单位,这样的有形的学院。人生和田野的巨大差别,就在于人生不是一个实验,人生没有你旁观的地方,我们希望把我们从田野中学到的,把我们从书本中学到的,投入到我们唯一的人生当中。这是我从北大社会学学到的东西。
谢谢各位!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
下午好!
我是周福波,09级本科13级硕士,20xx年毕业后通过广西党委组织部定向选调生项目,到广西人社厅人事处工作,20xx年3月至今,我在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南宁市马山县林圩镇伏兴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主要任务是抓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为民服务等工作。
毕业三周年,感谢系里给我机会回到母校、回到这个园子,既欣喜又惶恐。欣喜之处,就像在外流浪三年才回家的游子,当年园子里的种种历历在目。惶恐在于,作为刚毕业进入社会三年的新人,站在这个台上,有什么资格和资历和大家分享以及分享什么。我考虑了很久,觉得还是结合第一书记的工作,和大家分享两个小故事以及感受。
第一个故事:家庭纠纷第一书记也要管。
自我介绍。
了一下,问她老家哪里的、要不要吃点东西,从她老家聊起,她和她老公结婚、老公坐牢出事,她自己带两个小孩如何辛苦,到双方协议离婚。她也看到我态度真诚,这么详细了解事情经过,表示愿意协商解决,同意带小孩离开,维持离婚协议,但男方必须保证按时打抚养费。事情顺利解决。
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不仅只管基层党建,全村所有事物都和第一书记有关,是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也是全村第一责任人。第一书记这个身份承载的使命,一种油然而生的责任和担当让我成长为全村的“当家人”而不是简单的“过客”。
第二个故事:扶贫难,扶志更难。
去年10月,村里有人申请贫困户,我带工作队到家中了解情况,根据广西贫困户识别标准和程序进行打分,家庭2口人,一个母亲和儿子,母亲61岁儿子28岁,无大病慢性病,住房简易装修,儿子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家庭无特殊困难。打分后得85分。按照广西标准,72分及以下才可能评为贫困户。第二天晚上10点多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怒气冲冲说,这么困难的家庭怎么可能得85分,自己在上面关系很硬,要带广西和南宁电视台记者来曝光我,让我第一书记下台滚蛋。我一开始有点懵,没头没脑地被骂了一顿,问清楚了对方的身份,原来是昨天识别打分那家的二叔,在南宁做生意。他表示,屯里好多家里有彩电、有冰箱的都是贫困户,那家什么都没有怎么不得贫困户。我把广西贫困户识别的政策解释了一遍,他还是不太满意,最后撂下话,如果两天内他侄子家不得贫困户,就让我下台。我说,作为第一书记,按照政策办事,一视同仁,欢迎你带记者下来监督,我会对照政策解释清楚,当然现在还是分数公示期,有人提出异议,按照规定工作队还会入户核实,你通知你信得过的群众代表,明天中午在你侄子家等我们。第二天,我又带工作队到屯里,对照识别打分表一一和群众代表核对,再次解释政策,对方终于表示理解,对我的工作态度也表示认可。
基层工作就是群众工作,群众工作也是思想工作。扶贫的任务在于落实好上级的各项政策,真扶贫,扶真贫。真正困难在于如何扶志,让真正贫困的群众奋发图强,让不符合条件的群众理解政策,不仅需要“同情心”,更需要“同理心”;不仅严格执行政策,有时还需要运用地方性知识。
结合这两个故事,我给大家分享两点体会:
第一点体会:作为北大人、社会学人,要始终铭记母校教导我“家国天下”“心系社会”的初心。我来自贵州遵义的农村,西部养育了我,北大培养了我,回到西部工作,正是回到社会之中。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即将走向海角天涯,我相信,大家不管在什么岗位,发挥田野调研时的风范,既上得了厅堂,也下得了田埂;不管在什么岗位,只要用心用情,都能发光发热。即使平平淡淡,亦不负初心。
第二点体会:坦坦荡荡做人,公平公正做事,自然会赢得认可。刚到村里,大家见我是个小年轻,很多人都嘀咕这个第一书记是来镀金的,估计做不得什么事,越是这样,我越是下定决心做好。驻村以来,我走遍了全村15个屯884户,加入了村里各大微信群,努力学习壮话,和大家成为朋友,村委“不争第一,不做倒数第一”的心态转变为争先创优的氛围,壮大3个传统产业,开拓3个新产业,村集体经济从空壳村到去年底收入12万元,去年贫困户脱贫67户308人,贫困发生率从年初16.4%下降到年底7.35%,今年底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左右,达到整村脱贫摘帽标准。大家看到我吃住在村,一心一意做实事,对我的态度,也从原先的怀疑,逐渐接纳,转变为现在的认可。我相信,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你们,坦荡做人,扎实做事,亦能成为社会的宠儿。
当我双脚踏进田地里,和贫困户一起插秧,双腿沾满泥水和爬满蚂蟥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田野”。“田野”是我们的专业名词,我们把到基层去做调查研究叫做田野工作。同时,田野也抒袤的山川土地,孕育万物。基层是最好的田野。我们下基层去工作,把青春融进祖国的山川江河,融进广袤的乡村田野,在田野中吸取养分,历练成长,青春才能在基层绽放光彩。
唠叨太久,如有不妥,还望海涵。欢迎大家到广西工作和旅游,来广西一定联系我!
祝老师们身体健康,祝毕业生们前程顺利!谢谢!
各位同学、老师、家长和来宾:
大家好!首先祝贺20xx届的同学们能够完成在社会学系的学习,顺利毕业。恭喜你们!
你们通过这些年的学习,熟悉了社会学的方方面面。关于社会学是什么,也许已经形成了一种清晰的印象。但是在今天,我想和你们再谈谈社会学是什么,一种也许和人们的印象不太一样的对于社会学的理解。
我想从孔德谈起。我们在教科书上都学到过,孔德是社会学这个概念的创造者,他主张实证主义的方法和理论。但教科书上往往一带而过、着墨不多的是,孔德后期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晚年,孔德把实证的社会学的目标看作是建立一种“人的宗教”。这种宗教,孔德明确的说,“以爱为原则”。可以说,这是一种爱的宗教。它不是建立在对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的崇拜上,而是建立在这个世界中生活着的人们的广泛连结、彼此相爱的基础上。
所以你看,社会学,其实是一门关于爱的科学。我们所学习的,其实守于爱的知识。
但是爱并不简单。关于爱的本性、爱的行动、爱的目标,有种着种种的误解和误区。
我们有各式各样的生理和心理的欲望,它们常常被误解为爱。因为它们常常体现为对于欲望对象的一种渴望、希望和对象发生一种联系,甚至结为一体。比如我现在口渴了,我看见这杯水,我对它产生了一种渴望,希望和它发生一种关系,并结为一体。这是爱吗?(在这种结合为一体中,我消灭了对方的存在和自由,用以满足我的目的。这不是爱。)。
真正的爱,不是将所爱的对象作为手段,而是作为目的。
将所爱者作为目的,这意味着我们想要帮助所爱的人追求他自己的善、达成他的目标、获得他的幸福。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我们希望我们所爱的对象拥有完全的主体性、和完全的自由。因为只有拥有自由的主体才能有意义的去追求善、设定目标、得到幸福。因此,真正的爱有着一种独特的标志:它意愿着所爱对象的自由。它不渴望限制这种自由,不渴望征服对方,不渴望对方臣服于自己的意志。它渴望的是基于彼此自由意志的自由之爱。为此,它要为对方争取自由,并宁愿以勇气和坚毅去承担这种自由可能给自己带来痛苦。
这样去爱一个人是不容易的。更不容易的,是这样去爱许许多多的人,爱每一个人,爱众生。爱虽然往往在一个特殊的时空,针对一个特殊的对象发生,但是它的本性,就如同光,要流溢向整个世界。爱渴望成为普遍的;或者说只有在普遍中才完全的、纯粹的成为它自身。我们爱自己的父母,我们爱身边的恋人,我们爱自己的朋友。但是只有当我们学会了爱更多的人,爱陌生人,爱每一颗灵魂,爱整个世界,我们才真正触及了纯粹之爱的核心。在这里,爱不再以被爱者的某些特性为条件,而真正成为无条件的对每一位存在者之存在的肯定。在这时,我们才接近了“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地。
这样的爱并不是抽象的,而是体现为日常、切近、和具体的行动。家庭中的父母、兄弟、夫妇之爱是具体的。朋友间的友爱是具体的。邻里互助,共同管理社区事务,是具体的。在公益组织中,帮助弱势者和贫困者,是具体的。在职业团体中,与其他的劳动者团结互助,是具体的。在社交媒体上帮助遭受不幸和不公的人发出声音,是具体的。在这千千万万具体而微的行动中,我们与他人建立着联系,我们把他人作为目的,我们意愿着他们的善和他们的自由——我们在爱着。这种爱是困难的。但它是幸福的,正如孔德认为,它是通往个体和普遍幸福的真实的道路。它甚至是拯救性的,在一个半世纪前,它拯救过另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的孤寂的灵魂,当他梦想到:自由的人民在自由的土地上自由的相爱。
愿你们怀有这社会学的梦想。祝福你们!
校友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篇六
爱的海内外校友:
你们好!
5月19日,扬州大学将迎来“建校110周年、在扬办学60周年、合并办学20周年”庆典。这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全体扬大人的一件喜事。在此,我们谨代表扬大全体师生员工,向广大海内外校友致以亲切的问候!对广大校友多年来给予母校的关注和支持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诚挚邀请各位校友届时返回母校参加校庆庆典,与我们畅叙别情,共享盛会、共谋发展!
1_年沧桑巨变,60年春华秋实,20年改革跨越。经过1_年的不懈努力,学校在磨砺中不断前进,在奋斗中不断发展,在改革中不断跨越,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坚韧的团队品格,铸就了“坚苦自立”的扬大精神和“求是、求实、求新、求精”的优良校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国家建设栋梁之材。特别是合并办学近20年来,扬大人锐意改革,开拓进取,走过了一条“联合—合并—调整—提高”的改革发展之路,谱写了一曲心怀风骚奏华乐、意寄桃李催新蕾的动人篇章,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被中央领导同志誉为“高校改革的一面旗帜”。
目前,学校校园占地面积43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22万多平方米;8个校区位于市区中部,首尾相连。现有教职工376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970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100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5人,国家级、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9人,博、硕士生导师1430多人。作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现有博士后流动站7个,博士点54个、硕士点226个,博、硕士专业学位14种;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部、省级重点学科8个,部、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14个,部、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省级研究院10个,科学研究机构84个,教学实验室(中心)36个。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__多项,全校年科技经费2.56亿元。拥有103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一大学科门类,各类在校生5万余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科生34620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7362人。建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9个省品牌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2个专业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被列入国家级实验区,11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14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项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党委先后被江苏省委表彰为“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被中共中央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十二五”期间,学校确立了“建成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奋斗目标,全校上下将以更加高昂的斗志和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内涵建设,大力推进由“规模大校”向“内涵强校”、由“改革名校”向“质量名校”的转变,努力构建和-谐学校,阔步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聚沙成塔,滴水成河。扬大今日之成就,蕴含着无数校友的关心与支持。多年来,广大校友心系母校,为母校发展出谋划策,为母校建设添砖加瓦。很多校友经常回校为在校大学生作科研学术报告和成人成才报告,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出力流汗。很多校友在学校设立了奖助学金,为学弟学妹们排忧解难、为他们健康成长奉献力量。扬大明朝之辉煌,更离不开广大校友的帮助与奉献。目前,学校110周年校庆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我们期望通过110周年校庆,为学子们留下一批展示母校辉煌办学历程的标志物,绘就一幅创建一流大学的宏伟蓝图,构建一张联系校友和社会各界的联络网。
浓浓母校情,依依校友心。岁月可能改变了你的容颜,但永远抹平不了你对母校的记忆。星移斗转,世纪轮回,不改的是我们永远的扬大情。我们相信,有广大海内外校友的鼎力相助,经过全体扬大人的共同努力,扬州大学110周年校庆一定会异彩纷呈,取得圆满成功;扬州大学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的愿景目标一定能够早日实现!让我们相约,相聚在明年的5月19日,共同见证这个欢乐而又美好的时刻!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校友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事业发达、万事顺意!
校友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篇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多年以后,当我回想起2022年上海的春天,曾经有60所高校、70多万高校学生,他们的生活被摁下了暂停键,我就会记得今天,作为30多年前毕业的校友,有幸来见证各位同学,终于可以走出校园,虽然我们之间还隔着屏幕。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的开头,是这么写的——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了,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在这样的日子里,如果没有什么紧要事,人们一整天足不出户。……城市完全地丧失了生气,变得没有一点可爱之处了。
其实,这是一个开端,是等待“一声响雷,大地就要解冻”的开端。这部“赞美青春与生命”的小说,虽然写的是黄土高原的年轻人,但却是整个中国1975年之后“十年沧桑变迁的缩影”,那时候,没有人会怀疑,“整个社会将奋然前行”。
十年的故事足够荡气回肠,激动人心。但也得承认,隔了这么多年,我们再来读这部写于上世纪80年代的小说,尤其是在座各位同学,那时候都还没有出生,可能感受不到路遥所谓的“瞠目结舌和眼花缭乱”。
那么,设想一下,再过十年、二十年,今天所经历的细节烟消云散,后来者回看我们曾有过的孤独焦虑、伤痛委屈,甚或愤怒崩溃,是不是也是一个平凡的世界呢。
平凡的世界会让我们心安。我知道,大学毕业,本身是一个喜怒哀乐各种情绪混杂的时刻,我还记得,那时我们在中山北路的河东食堂——也就是现在的校史馆——彼此道别。但是,今年的心情,确实很难再用喜乐来概括,没有毕业照,没有学位服,我在微信上看到,很多同学已经各自踏上离开上海的火车。
从今天开始,你们也终于要走出校园,踏入平凡的世界。可以确定的是,在未来的日子里,你们还会遇到更多、更复杂、更艰难,甚至是更奇怪的挑战,这就需要运用你们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和逻辑,去做出最合情合理的选择。大学教育固然包含了各种崇高的目标,但是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大学,就是为人类的常识和底线修筑堤坝。
常识与底线,听上去很容易,好像不需要像科学与理性那样,有赖于深入的学习与长期的培养。然而,面对纷杂的各种可能,我们如何判别是非、真伪、对错,以我们逐步积累起来的经验和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的预判,来不失时机地确定自己的选择。我们所受到的教育,就是要让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成为尊从常识,恪守底线的人。如此,歌德的话才是有效的,“人类的守护神无他,常识而已”。
人生来就是不完美的,也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必须学会与世上诸多的不完美共生共存,但我们要使自己努力朝着自己心中认定的那个完美的方向走。也许,“明天会让我们大吃一惊”。
我读大学的时候,曾守在黑白电视机旁,看过一部电视连续剧,《大卫科波菲尔》。
这么些年过去了,我为什么还记得它?因为,这部作品就是要告诉你,在坎坷的岁月,努力去做一个有常识守底线的人,是多么美好的事情。这个准则,构成了狄更斯小说的最高美德。
最后,允许我以《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一句话,与同学们共勉:
无论在什么时候,决不可卑鄙自私,决不可弄虚作假,决不可冷酷无情。悲伤不可能是软弱的表现,(它)必定是一种力量。我在童年经历的磨难,成就了现在的我,因此,更大的苦难一定会激励我,比过去更加坚强。
谢谢!
校友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篇八
尊敬的领导、同仁、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此时此刻,风轻云淡,夜色朦胧。我相信你们是怀着百感交集的心情坐在这里,因为你们刚刚经历了一场严酷的人生考验,对这场考验的结果心怀期待而又忐忑不安。
然而今晚我们是以告别过去和走向未的名义相聚在此。一场考试无法羁绊你们前进的脚步,更无法阻挡你们对远方的追求。所以在分数的战场上如果你幸运的胜利了,我真心的恭喜你,好风凭借力,希望你走得更好飞得更高;如果你不幸的失利了,我诚挚的告慰你,那也没有关系,人生之路刚刚开始,一点痛算什么,希望你今后走得更稳飞得更远。
而此刻,作为一名关注并陪伴了你们三年的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我想跟你谈谈有关分数之外的未。
我希望你们未是一束阳光,永远保持巴音郭楞人的奋发、豪迈、宽容的光辉形象。因为你们是华夏第一州的子孙,塔克拉玛干的浩瀚,天、昆仑的雄壮,孔雀河的清澈;这些天地奇秀,不仅锻造了你们血肉之躯,而且赋予你们高人一等的身材和体魄的强壮;库尔勒的香梨,若羌的红枣,轮台的白杏,尉犁的黑头羊,且末的野牛,博斯腾的肥鱼,这些人间的精华,不仅滋养了你们敏感的味蕾,而且丰富了你们善良宽容的灵魂,使你们傲视群雄,品格优良。无论你走到哪里,身处何方?你要自豪的告诉人们,我是巴音郭楞的儿郎,xx二中是我成长的摇篮,她的办学蓝图是:学校名校,教师名师,学生成才;她的办学目标是:xx前列,xq一流,全国有名。这些宏伟的梦想,时时激励着陶冶着你们,也一定在你们身上沉淀下xx二中的强大而恒久的精神力量。催促你们追求进步,不断超越。也许你们无法像乔布斯那样改变世界,但是目光所及、视野所在,要因我们xx二中学子的存在而让世界变得更敞亮精彩。
我希望你们未是一个终身学习的阅读者。你们要有高雅的情趣和强大的心灵,终生以阅读为伴,这不仅关系到软实力和自身素养,而且关系到你生活幸福的质量。你们要多读点书。心静时读书,能读出宁静的心态,心乱时读书,能读出心乱的理由,心烦时读书,能让烦躁的心复归自我,读书其实不仅仅在于读书的结果,更在于读书的过程,享受读书的过程,感悟读书的快乐,这才是读书的最终目的。你永远不要等到有了大块的时间才去阅读,要见缝插针,想读就读;永远不要坐进书房里才阅读,任何地方都可以阅读;永远不要有用才阅读,急功近利,立竿见影是妄想;阅读永远不恨其晚,阅读永远不勉其强。毕竟,书是人类从自然、社会生活及心灵世界中提炼出的精神粮食,是另一种果品菜肴,酒肉禽蛋,心灵鸡汤。腹有诗书气自华。因此,对颜值不高的女孩子说,你不必担忧,不必整容,阅读是你最好的气质美容品;对矮矬黑胖的男孩子说,你不必苦恼,不必自卑,阅读是你最挺刮的名片。
我希望你未是一个正直的公民。坚守良知、捍卫公平,有自己的判断力。不可否认,我们在流行和被流行中生活,我们在规则与潜规则中挣扎,时代和社会在塑造我们,同时我们也在塑造这个时代与社会。我们每一个人的善良与正直才能使中国社会向着公正和谐的方向发展,你不是沧海一粟,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你有关。
如果你能在这个大时代砥砺进取,捷报频传,我们将为你骄傲;如果你能在自己的世界过好你温暖平实的小人生,我们将为你欣喜。无论你是否获得现实意义的成功,无论此后你在天涯或是海角,我们都期待你的消息。
别梦依稀,离歌渐起。今天,对于你们,xx二中20xx届的毕业生说,是一个阶段的终点,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深深地烙着xx二中的印迹,那是库尔勒雪白的梨花,那是巴音郭楞挺拔的白杨,那是教学楼前那棵召唤凤凰的梧桐;那是陪伴你三年的老师、同学,那是一千多天积累起的感情和牵挂,那是从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的青春岁月,那是离歌,是奋进,是怀想,是天涯咫尺的qq、短信与微博。
所以,请你记住人生中最好的一段时光,以及那些陪伴了你走过这段时光的人。他们此刻就在你的身边;请你记取今生今世的证据,你的教室、你的桌、你的操场、你的篮球、你的图书、还有你的高考倒计时,它们也将永远收藏关于你的记忆。
你们顺利毕业了,即将离开自己的母校;我也功德圆满,即将退休,告别xx二中。我想给大家朗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以此表达我对大家和xx二中的依依惜别之情。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绿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未的日子,祝福你健康、平安!此后的人生,盼望你珍惜、珍重!谢谢!
校友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篇九
亲爱的同学们,又到了说那两个字的时候了。我们现在约定,不到实在忍不住,坚决不说出那两个字。就像这些天来你们当中的一些人,其实都饱含着寓意复杂的泪水,但在你们坚强而绵柔的神经的有效管控下,至少做到了在陌生人面前绝对不让那液体掉下来。
遥想三四年前,你们被老师和老生热情迎接进来。映入你们眼帘的,是他们满脸的灿烂,钻进你们耳道的,是他们满嘴的欢迎。令人每每想起无法不为之伤感的是,短短三四年过去,当初迎接你们的老师,有的白发明显增加,有的黑发明显减少,有的则已退休回家饴养天年。而那些老生,则以每年整体一批的方式,陆续把自己的身份从学生变成了校友,就像你们即将的那样。
如果校园是个生命有机体,定会觉得自己就像你们人生旅途中的驿站,又像是你们长途奔跑中的加油站。总是被留在原地一天天变老的是自己,总是被目送着来去匆匆的是你们。看见你们在这里休养生息,在这里加油添料,在这里成长成才,最后目送着你们以全新的面貌走出校门,融入广阔的外部世界,身为校园永远的留守者,有七分自豪,也有三分伤感。
在你们就要离开寂静校园奔赴喧嚣世界的时候,过来人在下秉承“送人千金不如送人真经”的古训,想送你们九个字三个问:“我是谁?到哪去?怎么去?”
坐食父亲遗产从而衣食无忧的大师,可以始终想他那想不清楚的问题,以至忧心至死。你们却不能逃避这个很可能同样也想不清楚的问题,因为知道“我是谁”,意味着为自己给出个新的定位。而准确的定位,则决定着你们以何种方式、向哪个目标进发。鉴于实在无法代替你们做出定位,不妨略加提醒:你们是刚刚褪去学生装、怀揣高涨人生理想的热血青年,年轻是你们最大的特点,阅历是你们最大的短板。投资,你们没有本钱。投机,你们没有经验。投靠,你们没有靠山。绝对不会选择投降的你们应当知道,正因为年轻,有的是机会可以重头再来。正因为年轻,其实根本不存在真正的失败。正因为年轻,许多被叫做“过错”的东西都不值得挂虑。正因为年轻,绝大多数的尝试都总是饱含合理的意含。
“我是谁”的问题在人的一生中,永远没有终极的答案。所有已经的答案,其实都必须冠以“阶段性”。进而在下一阶段来临时,又必须重新做出回答,或重新做出定位。但是,在人生的每一阶段,准确地知道“我是谁”,心灵方才能够获得一块宏大的空间和一片坚实的铺垫。
第二,“到哪去?”。确定了眼下的我是谁,就当确定下步的我要到哪去。我从校园来,要到校外去;我从北方来,要到南方去;我从农村来,要到城市去;我从学生来,要到老师去;我从贫穷来,要到富裕去;我从现实来,要到理想去;我从昨天来,要到明天去;我从曾经的安逸来,要到可能的艰苦去;我从来的地方来,要到去的地方去……你们的所来之处,明确而稳定;你们的要去之处,模糊而多变。尽管从理论上讲,你们所有要去之处都可能去、也可以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最终只有一处会被证明是你去的最佳。
窃以为,挣到很多的钱并不是你们的最佳去处,挣到很大的名也不是你们的最佳去处,唯有那兴趣、爱好和职业三者的高度融合,个人追求、社会发展和国家需要三者的有机统一,才是你们人生去处的真正最佳。寻找吧,追求吧,努力吧,通向那最佳的路从来都向跋涉者打开。尽管全程都还需要一点点的运气相配合,但缺少努力和追求的人生,是绝对不能接近、更不能拥有、尤其不能留住那个最佳的。
“到哪去?”的问题,如同前面“我是谁”一样,也永远没有终极答案。每个人生的阶段性时间之窗前,都会由“我是谁”派生出“到哪去”,从而使人不得不重新定位、重新出发。想必在等待拿证书的这些日子里,上两个问题早已通过各种变通的方式,在你们波涛翻滚的脑海里沉浮了千百遍。希望你们离开校园后再好生想一想,迅速做出既充满热情又不失理性的判断。
第三,“怎么去?”。认识了自己,定位了自我,确定了方向,剩下来的就是选择道路和交通工具。当然是最好是找到一条专属于自己的路。走在这条私家路上,就可以完全不顾旁边的白眼、斜眼、闲言碎语和玻璃小鞋,还可豪迈地回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然而不幸的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专属于某一人走的路,所有人生的路都是公路,都很拥挤,路上不时有因堵车而批量制造的“路怒”一族,个别僻静的路段甚至还藏有车匪路霸。因此,你们必须学会遵守交通规则,必须学会借道而行,必须学会忍耐可能的堵车,必须学会对付车匪路霸,必须学会必要时另择他路,必须学会可能时选走捷径,必须学会不得已时再走一段弯路。
至于交通工具么,从你们的双腿,到各种古代、近代和现代的车辆,你们都可以伺机选择。只是便宜的,往往速度就比较慢;速度快的,往往又不便宜。还有,很可能因前方的天气不好,或自己的视力不佳,一时看不清前面的路况时,一定要停下来仔细观察。如果碰到实在绕不过去的障碍时,不妨退回出发点,重新定位、重新选择和重新出发。
“怎么去?”中,窃以为最重要的,是坚信、坚定和坚持。只要是自我定位清楚,路径选择正确,就要坚定信念,坚固信心,坚持走下去。要知道,往往愈是觉得最难熬下去时候,希望愈大。就像往往愈是人烟稀少的地方,景色愈美。还有:做人要低调,生活要低碳,起步要低端。生活中那些讲求做人、生活和起步“三高”的人,往往会因为他亮得太过剌眼而经常于暗地里惨遭眼花者围殴。
同学们,自打三年或四年前的秋天,你们来到这座校园,你们的人生就被突然抛进密集的惊讶、惊吓和精彩中,xx周年校庆,本科评估,5。12地震,北京奥运会,xx周年国庆,南非世界杯……如此饱满而丰富的人生经历与情感体验,你们的学长学姐们不曾有过,你们的学弟学妹们也未必会有。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幸运的你们必然意志坚定,无所畏惧,前程似锦。只是在你们功成名就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母校,因为母校关系不可再造;千万不要忘了老师,因为师生关系不可再造;千万不要忘了同学,因为同学关系不可再造。
至此,在下已经实在忍不住,就请亲爱的同学们允许,把那两个字说出来——再见!
延伸阅读:毕业感言。
岁月匆匆,大学四年转瞬即逝。从眼眸里抽出细细雨丝,然后纷纷扬扬的撒下。我即将离开我的大学生活。走过楼兰,走过荒滩,只是为了那句“路在脚下,明天会更好”!
毕业倒计时里的一个个告别的夜晚,以前那枯燥、无聊、单调、烦闷的每一天,也都被我们好生珍惜了一遍又一遍!校园的每个地方,都能触动人的某条神经!失去才知道珍惜,虽是句老掉牙的话,但现在,方真切地感受到确是箴言!
虽然即将与相处四年的同窗好友分别,但却无法把自己和属于花季年龄的回忆全都忘掉,因为在那个美好的年龄,我们已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做了一次交换。含着泪,回头读起身后的脚印,这些脚印离学生时代越来越远,伸向远方。即使脚窝泥泞,步履蹒跚,但我还是毅然的去追求属于自己的梦。曾经失去的,我不会注入太多的眷恋,太多的叹息;将要得到的,我也一定不会迷惑,不会迟疑。因为每个清晨的太阳都是崭新的,明天还要继续。真正令我魂牵心动的是那未来的梦开始流浪的地方!生命在律动,风景在行走,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梦想就是他的翅膀!有梦想的人,随时都会放飞自己梦想的翅膀,到他想去的地方尽情地遨游。看!山那边如今又是香草萋萋,满庭芳菲了。白云将载着我到那梦开始的地方,实现我的梦想,实现我的价值。在此,我要把心中最美好的祝福,献给我的母校、我的老师、我的同学和我的朋友!与你们的相识,是我人生最大的一笔财富!真诚的祝愿大家好运!
校友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篇十
尊敬的家长:各位老师、 亲爱的小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大班小朋友的毕业典礼。请允许我代表***幼儿园,向三年来关心和爱护幼儿园的家长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为小朋友的健康成长倾注了全部热情和智慧的老师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向即将成为光荣的小学生的小朋友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三年来,这些孩子逐渐由幼儿成长为少年。正如他们入园时我们曾承诺的那样,要在保留儿童积极天性的基础上给他们最愉快的人生开端体验!请大家相信,这几年我们一起为儿童打造的“积极个性”将成为日后孩子们从容面对未来生活的最好礼物!
三年里,我们为孩子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生活。无论是新年晚会、圣诞联欢、各类有趣的六一活动,还是我们为满足自然天性释放特别安排的远足活动,都力求提供给孩子们更为深刻而美好的童年体验。那些爸爸妈妈参加的亲子活动,如“亲子运动会”、 “亲子采摘”等,更使孩子们获得了坚实的爱,也使幼儿园的课程变得更加丰富、生动与饱满。
孩子们,你们是幸运的,国家的盛事如此密集地相伴在你们上幼儿园的这几年里。2008年的北京奥运、2009年的祖国60年大庆、2010年的世博会,2011年党的90华诞,我们一起体验的是一个文明古国在现代化的今天不断强大崛起的进程。但生活不总是那么美好。这几年频发的灾难也一定给你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印度洋海啸、汶川地震、西南干旱、玉树灾后重建。我们在带领孩子们奉献爱心的同时,也使孩子们逐渐拥有了一份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我要说,孩子们成长的这段经历也将被育红幼儿园的历史所铭记!
孩子们,你们马上就要离开幼儿园了。我和老师一样都很舍不得你们。这几年,我个人记忆中也承载了太多和你们相关的美好回忆。无论是教师节、还是“感恩”活动中都收到的来自孩子们的祝福,这份来自孩子心灵深处的、没有任何杂质的爱使我获得了其他职业难以企及的满足感与幸福感。
孩子们,你们长大后,也许头脑中难以保留那么多的记忆。但我仍希望你们始终记着幼儿园,记得幼儿园的老师们陪伴你们成长的一千多个日子以及她们付出的青春与汗水!更希望你们始终能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一生如童年般健康、快乐!我们会用一生的目光欣赏你们,愿你们展翅飞翔——带着育红所有老师无穷的祝福和深深的爱,飞出家庭、飞出幼儿园、飞向广阔的天空、飞向未来的辉煌。谢谢大家!
校友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篇十一
你们好!
首先,为你们完成学业并即将踏上新的征途送上最美好的祝愿。
同学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这几年里,你们一定有很多珍贵的记忆!
你们真幸运,国家的盛世如此集中相伴在你们大学的记忆中。08奥运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金牌数的第一,不仅是开幕式的华丽,更是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民族向心力的显示;六十年大庆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领袖的挥手,不仅是自主研制的先进武器,不仅是女兵的微笑,不仅是队伍的威武整齐,更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旗帜的威力;世博会留下的记忆,不仅是世博之夜水火相容的神奇,不仅是中国馆的宏伟,不仅是异国场馆的浪漫,更是中华的崛起,世界的惊异;你们一定记得某国总统的傲慢与无礼,你们也让他记忆了你们的不屑与蔑视;同学们,伴随着你们大学记忆的一定还有什锦八宝饭;还有一个g2的新词,它将永远成为世界新的记忆。
近几年,国家频发的灾难一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记忆。汶川的颤抖,没能抖落中国人民的坚强与刚毅;玉树的摇动,没能撼动汉藏人民的齐心与合力。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悲的哭泣,更是大爱的洗礼;西南的干旱或许使你们一样感受渴与饥,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地的喘息,更是自然需要和谐、发展需要科学的道理。
在华中大的这几年,你们会留下一生中特殊的记忆。你一定记得刚进大学的那几分稚气,父母亲人送你报到时的情景历历;你或许记得“考前突击而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考场时的悲壮” ,你也会记得取得好成绩时的欣喜;你或许记得这所并无悠久历史的学校不断追求卓越的故事;你或许记得裘法祖院士所代表的同济传奇以及大师离去时同济校园中弥漫的悲痛与凝重气息;你或许记得人文素质讲堂的拥挤,也记得在社团中的奔放与随意;你一定记得骑车登上“绝望坡”的喘息与快意;你也许记得青年园中令你陶醉的发香和桂香,眼睛湖畔令你流连忘返的圣洁或妖娆;你或许“记得向喜欢的女孩表白被拒时内心的煎熬”,也一定记得那初吻时的如醉如痴。可是,你是否还记得强磁场和光电国家实验室的建立?是否记得创新研究院和启明学院的耸起?是否记得为你们领航的党旗?是否记得人文讲坛上精神矍铄的先生叔子?是否记得倾听你们诉说的在线的“张妈妈”?是否记得告诉你们捡起路上树枝的刘玉老师?是否记得应立新老师为你们修改过的简历,但愿它能成为你们进入职场的最初记忆。
请相信我,日后你们或许会改变今天的某些记忆。瑜园的梧桐,年年飞絮成 “雨”,今天或许让你觉得如淫雨霏霏,使你心情烦躁、郁闷。日后,你会觉得如果没有梧桐之“雨”,瑜园将缺少滋润,若没有梧桐的遮盖,华中大似乎缺少前辈的庇荫,更少了历史的沉积。你们一定还记得,学校的排名下降使你们生气,未来或许你会觉得“不为排名所累”更体现华中大的自信与定力。
我记得,你们都是小青年。我记得“吉丫头”,那么平凡,却格外美丽;我记得你们中间的胡政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创造了本科生参与研究的奇迹;我记得“校歌男”,记得“选修课王子”,同样是可爱的孩子。我记得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频临退学的学生与我聊天时目光中透出的茫然与无助,他们还是华中大的孩子,他们更成为我心中抹不去的记忆。
我记得你们的自行车和热水瓶常常被偷,记得你们为抢占座位而付出的艰辛;记得你们在寒冷的冬天手脚冰凉,记得你们在炎热的夏季彻夜难眠;记得食堂常常让你们生气,我当然更记得自己说过的话:“我们绝不赚学生一分钱”,也记得你们对此言并不满意;但愿华中大尤其要有关于校园丑陋的记忆。只要我们共同记忆那些丑陋,总有一天,我们能将丑陋转化成美丽。
同学们,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即将背上你们的行李,甚至远离。请记住,最好不要再让你们的父母为你们送行。“面对岁月的侵蚀,你们的烦恼可能会越来越多,考虑的问题也可能会越来越现实,角色的转换可能会让你们感觉到有些措手不及。” 也许你会选择“胶囊公寓”,或者不得不蜗居,成为蚁族之一员。没关系,成功更容易光顾磨难和艰辛,正如只有经过泥泞的道路才会留下脚印。请记住,未来你们大概不再有批评上级的随意,同事之间大概也不会有如同学之间简单的关系;请记住,别太多地抱怨,成功永远不属于整天抱怨的人,抱怨也无济于事;请记住,别沉迷于世界的虚拟,还得回到社会的现实;请记住,“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这是华中大的精神风貌,也许是你们未来成功的真谛;请记住,华中大,你的母校。 “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多么朴实精辟!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如果问你们关于一个字的记忆,那一定是“被”。我知道,你们不喜欢“被就业”、“被坚强”,那就挺直你们的脊梁,挺起你们的胸膛,自己去就业,坚强而勇敢地到社会中去闯荡。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也许你们很快就会忘记根叔的唠叨与琐细。尽管你们不喜欢“被”,根叔还是想强加给你们一个“被”:你们的未来 “被”华中大记忆!
阅读提示
“根叔”火了,从校园里火到了校园外。
“导火索”是他在今年6月23日在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典礼上关于“记忆”的精彩致辞。16分钟的演讲,被现场7700多名学子的掌声打断30次。学生们自豪地说:我们早就是“根叔”的“粉丝”。
这位“根叔”不是别人,正是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
为什么叫“根叔”?“根叔”是怎样炼成的?面对疑问,“根叔”的回答简单而谦逊。
喜欢与学生面对面
“有了真诚,就会有一份自信”
“这个致辞,其实只是很小、很普通、很平常的事,相信很多大学校长的致辞也很好,我的只是其中一种风格。
在上海工作的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2005级毕业生张春雷,提起“根叔”还是觉得那样亲切:“李校长一直与学生走得很近,每学年都会举办三次‘校长与学生面对面’的大型交流会,还会不定期地与部分学生进行座谈,他的演讲之所以能如此动人,并不是刻意的,这就是平时最真实的校长。”
可是,当上校长后,“根叔”之路并不太好走。
“学生对我曾经有非常尖锐的批评,比如‘学位门’事件。”李培根所说的“学位门”事件发生在2007年,当时不少华中大本部学生对母校给两个独立学院的部分毕业生颁发相同的毕业证和学位证表示不满,并演变成校内论坛上激烈的“口水战”。“根叔”不断在论坛上发帖回应、解释,并与学生举行见面会,终于平息了争议。
学校食堂承诺“不赚学生一分钱”,但2008年下半年华中大食堂饭菜价格上涨,同学们不理解。“根叔”又举行学生见面会,请后勤集团有关负责人“晒账本”,同时表示要做好对困难学生的补助。讲的话在情在理,自然赢得学生的理解。
一次次学生见面会,缩短了校长与学生的距离,李培根校长也慢慢变成了同学眼中的“根叔”。
“一个校长敢不敢面对学生,我想首先要有一份真诚,有了真诚,你会有这么一份自信。”李培根这样解释为什么喜欢跟学生面对面交流。
张春雷对此印象深刻。2008年,他作为学生记者专访了李培根。“原定半个小时的采访时间,李校长为了把问题解释清楚,花了两个多小时,把下班时间都耽误了。交流中我感受最强烈的就是平等和尊重。”
关注特殊的学生
“他们成为我心中抹不去的记忆”
“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从热闹和愚蠢中,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
这些流行而亲切的话语,一下子填平了“根叔”与学生之间的“代沟”。
华中大软件学院2006级毕业生李勉说:“‘根叔’的演讲中用到的词语都很时髦,很出乎我们的意料。在现场时时刻刻都被感动包围着,为自己身为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而骄傲和自豪。”
他的同学周超说:“我一直心情澎湃,眼泪在眼睛里打转。每一句话都说到我的心坎里了,没有一点官腔。结束时,全场同学的情绪达到了高潮,自发站起来齐声呼喊‘根叔、根叔’,场面确实很震撼。”
这些“时髦语”都是李培根自己写的吗?“不仅是我想的,是我写的,而且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敲到电脑里的。”李培根引用的那些网络流行语,来自平时的留心。
致辞中提到的每一名学生,都有一段与“根叔”单独接触的经历。比如“吉丫头”——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2006级工艺设计系黄佳嘉,她创作的系列漫画《我们都是小青年》在网上受到热捧,一些媒体进行了报道。李培根看到后,在今年3月24日专门把她和一些同专业的学生叫到一起,开了一场交流座谈会。“吉丫头”清楚地记得,“他始终保持着灿烂的笑容,就像一个邻家大叔,没有一点架子,和蔼可亲,原本还有些紧张的我完全就放松了。”
“后来,李校长还为我争取破格保送本校研究生的名额。我的很多漫画灵感都来自校园生活,特别希望能留下来读研,把漫画真正做好,不让‘根叔’失望。”
实际上,不论是成绩优异或有特殊才艺的学生,还是家庭困难或身有残疾的学生,或者网瘾少年,李培根都对他们倾注了格外的关心和关注。“他们还是华中大的孩子,他们更成为我心中抹不去的记忆。”
只给自己打70分
“时时拷问自己的良心,还能为华中大学子做什么”
在毕业致辞中有这样一段话:“‘根叔,你为我们做了什么?’——是啊,我也得时时拷问自己的良心,到底为你们做了什么?还能为华中大学子做什么?”听到这里时,现场许多同学感动得泪流满面。
对于自己到底为学生做了什么,李培根总是避而不谈。他心里始终装着的,是他还能为学生做什么?“我希望做得更好。”李培根说。对于自己做校长的成绩,他只打70分。
另外30分缺在哪?他说:“比如‘以学生为本’,很好讲,但是真正做到很不容易。只有让‘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真正深入到广大干部和教师的心中,那才行。这一点上,我们差距是比较大的。”
在这位教授出身的校长心中,最需要他关心的是学生。
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的一流大学,公式其实很简单,“一流的学生加一流的师资”,李培根一直认为,影响学校声誉的最重要因素是毕业生在社会上的总体表现,而不是经费、课题和论文。学生是学校最重要的“产品”,是大学的名片,要给他们持续的、终身的人文关怀,“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
他坦陈:“现在被教育者和教育者的距离越来越大了。在功利化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尽管有一些教授依然一心做学问,但也有一些教师忙于功利的事情。不少教师一上完课就走,和学生课外交流得很少。”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进一步缩短这种距离。
华中大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昆教授深受触动:“李校长的毕业致辞在学生和社会中反响很大,是因为他是用心在讲,不是站在官员的立场上讲官话,而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用心与学生进行对等的互动交流。学生在他心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校友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篇十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长岭中学20xx届高中毕业典礼,这是一个叫人激动、令人难忘的时刻,一个充满自豪、洋溢希望的时刻,在此,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向圆满完成高中学业的721名高三毕业生表示热烈地祝贺!并向为此付出辛勤劳动的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多年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区教育体育局的领导表示衷心地感谢!此时此刻,作为校长,看到大家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即将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欣慰。
三年来,我们的老师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我们的家长含辛茹苦、无怨无悔。我也曾经听到你们抱怨宿舍的拥挤、食堂的饭菜,运动场迟迟不能塑化,曾经对家长絮絮叨叨的不满甚至顶撞、愤恨,但是老师、家长却经常在心底自问,我们能为你们的成长做些什么?我们的家长为我们倾情奉献,学校尽力给你们提供良好的教育,能使你们幸福、快乐、健康的成长,是老师、家长的巨大动力源泉。伴随着一千多个日子的远去,你们的身体变得强壮,思想变得深邃,情感变得丰富,意志得以坚强。你们获得的不只是一张毕业证书或是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更是强健的体魄、丰富的大脑、乐观阔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尤为重要。因此,我建议大家用热烈的掌声表示对老师和父母最诚挚的谢意。
同学们,再过一个星期,你们就将奔赴高考的考场。这将是一次难得的“人生成长”,这将是一次知识能力、心理体能的综合测试,是一场十分激烈的较量与竞争,希望同学们坚定信心,矢志不渝,以坚韧顽强的毅力和冷静沉着的心态、以前所未有的认真和战胜一切的豪情应对挑战,用拼搏铸造不凡,用实力见证未来,父母、学校见证了你们的成长,也将注视着你们这群雄鹰在这里放飞理想。相信你们,并衷心地祝愿每位同学都能取得成功!
在这神圣而庄严的高中毕业典礼大会上,似乎已经成了惯例,老师一定就在今天的场合讲几句话,可能是这样的场合讲话,会给你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作为校长,我想送给你们几点祝福和希望:
一、希望大家永远怀有对未来的明确追求。你们如果把人生作为一场马拉松的话,那就应当永远怀有目标,不会因一时的成功而骄傲,也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气馁。成功总是对不懈努力的回报,所以成功只属于那些为明确目标而不断努力、不懈奋斗的人。当然,对于成功的理解,应当是广义的,它不一定是金钱,不一定是名望,不一定是地位,而一定是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一定是你们内心的充实和快乐。今天你们的成绩也许还不那么令人眩目,但你们的人格是高尚的,做人的态度是真诚的,你们追求的权力是同等的,只有在平凡中始终保持着高尚的追求,这才是最给力的人生长跑。
二、希望大家在平凡中超越自己。单调且课业繁重的高中生活,是人生的一次砺炼,有的同学迎难而上,积极进取,有的同学咬紧牙关,奋力坚持,而有的同学却险些败下阵来。但是,同学们,你们都在坚持!其实在坚持中你们已经战胜了自己!我希望今天的毕业生能记住这句话,记住我在开学典礼上曾经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愿大家在坚持中超越自己,为命运而战!
三、希望你们永远乐观、幸福。相对于我们的主观期望,生活永远不可能完美,生活永远存在缺憾,如果以为一时不能如愿得不到想要的东西,认为这辈子就完了,或者人生一时受挫而怀忧丧志,甚至不想活了,这不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其实人生总有得不到的东西,如果你认为幸福就是能得到想要的一切,那就永远与幸福无缘。尤其在当今激烈而残酷的竞争世界里,要有充分的准备,要学会在挫折中抗争、奋进,要在不完美和不如意中积极生活。在学校,在家里,你们可以比较放肆地抱怨,老师、父母所给予你们的所谓的责备、处罚,饱含了多少爱与宽容,而当你们走出校门,走入社会,你们就会发现,人生旅程充满风风雨雨,这是人生的另一段真情体验,所以希望你们把人生的每一次困难都当作一笔难得的财富,以特有的自信笑对生活,我们将与你们分享这种快乐。
同学们,当高三的生活渐渐成为过去,当亲爱的母校将要成为清晰的回忆时,我衷心地希望你们不要忘记、也相信你们不会忘记培养教育你们的母校;衷心希望高三精神在你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衷心希望你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续写母校绚丽的华章;希望你们在新的征途上依然有志有恒,心正义正,依然会学会问,自律自立,进一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发展,用你们辛勤的汗水和沸腾的热血去铸就更加辉煌的明天。
同学们,常回家看看,常回母校看看,今天你们为长岭中学而自豪,明天长岭中学为你们而骄傲!衷心祝愿同学们壮志能酬,美梦能圆,高考成功!
谢谢大家!
校友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篇十三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非常荣幸,到七中实验学校和大家相识相聚仅仅3个月,但你们依然表达了对毛老师的好感和尊敬,或在路上主动喊“毛老师好”,或关怀地对我说“毛老师辛苦了”,或找我“签名留念”,让我感动不已。为什么会如此?一则是因为各位同学懂得感恩,习得礼仪,修养好,二则是因为你们深切地感受到七中实验老师们对你们的真诚关怀和无私奉献。这给我们一个启示:真诚地帮助别人,让别人因为你的存在而更快乐幸福。“助人者自助”,“爱人者,人恒爱之”,带着感恩之心、关爱之情、助人之力去与人相处,你也必将收获关爱和帮助,你也必将充实而幸福地生活。所以,我们毕业典礼的主题应该是:“带着母校的爱,带着对母校的爱,扬帆远航!”
一所优秀的学校应当以他的文化著称,一位优秀的老师应当以他的思想为要。文化和思想是学生成长的不灭基因,受益一时,享用终身。在你们即将毕业离校之际,在你们即将走向考场之际,我给大家的礼物就是一句话:你要为自己准备好“备胎”。
驾驶员都知道随车有“备胎”的重要性,特别是在长途驾车和野外驾车之时,可能是救命之举。但“备胎”进入我这个教育工作者的眼中,不是因为我是一个驾车爱好者,而是因为“备胎”思维触发了我对教育的反思和追求。
“备胎”可以应急,可以转正。对个体而言,“备胎”意味着自我发展的动力和素养。我建议大家“你要为自己准备好‘备胎’”,是寄希望于你们趁着青春韶华,打好人生基色,绘就精彩人生。
你具有不可替代性,你就有机会,你就有话语权。同学们,你们有这样的“强备胎”吗?如果没有,还不赶快去奋斗?否则,你就不要抱怨别人瞧不上你,不给你机会。你们要培养自己的综合素养,不要把眼光只盯在学习成绩和名次上,要立足于“成人”和“成长”,在品德修养、能力训练、思维提升、习惯养成、情感涵养、视野拓展等诸方面做足文章,下够功夫,练就“七十二门绝技”。
同学们,你们要预设自己多方面的发展方向,不要过早限定自己的发展领域,给自己多准备几个“备胎”。毕竟初中生的可塑性很强,可能性很大,你们今后的发展路子很广,机会很多。当然,选准目标,确定梦想,就要集中精力聚焦发展,不要兴趣游移不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而终身无成。
同学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希望你们珍惜青春年华,不要让未来的你憎恨现在的你。“拳拳相勉无他意,三十年前好用功”(元.吴澄),加油吧,同学们!期待你们不恋既往,多反省和规划自我,用奋斗的汗水去铸就美好的未来。
同学们,无论你在哪,都有父母和老师在你的背后默默地祝福和真诚地关怀。七中实验学校,作为你的母校,是你梦想起飞的地方,值得你眷顾和感恩,记得常回来看看!
谢谢大家!
校友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篇十四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家长们,各位老师、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
时光荏苒,又是一年毕业季。今天,我们在此隆重举行文化旅游学院20xx届毕业典礼。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在座192名顺利完成学业、即将踏上人生新征程的毕业生,并通过你们,向全校2875名全日制毕业同学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最美好的祝福!向辛苦养育你们的父母和悉心培养你们的老师表示最真切的谢意和最诚挚的敬意!
三年前,你们怀揣梦想选择了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你们的到来,为学校增添了活力。教学楼里,曾留下你们朗朗书声;运动场上,定格过你们矫健身姿;技能比赛,记录下你们的汗水与收获。你们用美好青春谱写了多彩的华章,用成长进步报答着家长和老师。三年的学习生活,让你们由懵懂走向成熟,从稚嫩变得干练。
同学们,你们即将踏上新的旅程,迎面有很多机会,也有许多诱惑,更多的还是严峻的挑战和不确定的未知。在你们临行之前,作为校长,也作为一个曾经同样走出过校门的毕业生,此时此刻,我感同身受。分别之际,我想再叮嘱大家几句话,再提几点寄语和希望。
简而言之,今天想送给大家的就是三个字:行、思、学。
一、怀揣梦想,勇敢前行。同学们,今天之后,你们的身份将由学生变成校友,这既是新角色的开端,也是进一步成长的起始。如果说大学时光如诗如梦,那么告别校园,即意味着逐梦行动的启程。梦想,可大可小,但如果没有行动,将永远只是梦和想。只有坚定不移、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追寻,你才会离圆梦更近一步。
同学们,你们有许多的学长,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他们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在他们当中,有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劳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协副主席夏天敏;有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最美90后女孩”铁飞燕;有云南省人才最高奖——兴滇人才奖获得者张玉竹;有从中专学历起步,现为浙江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的孔令鸿;有科技兴厂带头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云南民爆集团董事长浦仕繁;也有用33年岁月践行“工匠精神”的云南省最年轻车工技师记录保持者王永明……。
当然,还有一位与大家朝夕相处近三年的张鸿青同学。刚才,她与大家分享了自己不平凡的经历与感受。她对母亲不离不弃的拳拳之心以及面对苦难百折不饶的意志品质,感动了老师,感动了同学、感动了社会各界。
同学们,回首往昔,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无奈和遗憾;前路未知,你们每个人都会有顺境也将遇逆境。漫漫人生路,我希望同学们永远怀揣梦想,永远真诚勇敢。希望你们志存高远,更期待你们脚踏实地。做到这两点,未来即使不腾达,也注定不平凡;即使不耀眼,也注定不落寞;即使不辉煌,也注定有意义。
二、勤于思考,宁静致远。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今天之后,大多数同学就要告别校园,奔波职场。忙碌的工作,将使你行色匆匆。或长或短,你们都经历了一段顶岗实习的生活,很多同学已经领到了人生第一笔薪酬,你们已经或即将开始独立的人生,将不再依靠父母的资助。在你们人生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或许很枯燥也很浮躁的职场,我希望你们凡事要勤于思考,希望你们经常观心自省,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一定要守得住底线,一定要呵护好诚信。要始终保持“真、善、美”的做人定力、始终保持“从容、健康、乐观”的良好心境。
希望你们以严谨的态度要求自己,以担当的精神投入工作,以敬重的情怀回报师长,以纯善的心灵对待社会。踏入社会伊始,你们可能品味到很多的辛苦,但请记住,所有苦痛的经历和艰辛的磨炼都将是人生宝贵的财富,会使你更坚强,让你更成熟。希望同学们能将生活中的百味体验与对父母的感恩情怀,一起转化为自己内心持久永恒的动力,不断完善人格,不断丰富自我,不断锤炼意志。这样,未来的你,也许不做土豪,但绝对内心富足。
三、终身学习、超越自我。同学们,学成毕业不应是学习的终结,而只是崭新学习阶段的开始。我们生活在一个知识爆炸、信息爆棚的互联网时代,知识和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和最核心的竞争力。当今社会,终身学习已不再是一个时髦的词语,而是每个人不断超越自我、自立自强的前提,更是每个人步稳路宽、行远至臻的基础。为此,我殷切希望你们树立学海无涯、终身学习的理念,希望你们保持孜孜不倦、笃行博学的精神。
同学们,希望你们能够超越昨天的自己,希望你们克服“快餐文化”的浮躁,养成潜心读书的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学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增强自己的本领。
同学们,矢志不移、终身学习,既是学校对你们的殷切希望,也是我们云南开放大学的价值追求。学校之所以把“开放办学、服务终身”确定为办学理念,其根本的宗旨和美好的愿景就是要致力创设“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环境条件,为每个学习者搭建个性化多样化终身学习和成长成才的“立交桥”。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云南开放大学开启了高职教育与开放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办学双模式,启动了30多个专科专业“中高衔接”和4个本科专业“专本衔接”的改革试点,打通了中职—高职—本科的人才培养通道,搭建了中职教育到高职教育,高职教育到本科教育的职业人才成长“立交桥”。
目前我校开放教育已有15个本科专业。今年5月22日,学校顺利通过了学士学位授予资格的专家评审,在座的67名参加“专本衔接”项目的同学中,将会有不少同学成为云南开放大学的首批学士。我们热忱期待同学们在不断学习的道路上,依然眷顾母校、选择母校。母校作为你们永远的精神港湾,会始终关注着你们的成长和进步,会一如既往地为大家的成才和成功提供帮助、提供支持。
今天,我们选择在勤学苑召开毕业典礼,这既是对同学们三年学习生活的一种总结,更是对同学们开创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期盼。我们期待着每位毕业的同学都能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一个实现自我价值并造福社会大众的幸福人!
最后,我代表学校衷心祝愿20xx届所有毕业生平安顺利、梦想成真、生活美满、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488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