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条的动与静教案(优秀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03:06:02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优秀18篇)
时间:2023-11-27 03:06:02     小编:文锋

教案应该体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教案的范文中展示了不同教学风格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拓宽教学思路。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一

绘画对于2岁左右的宝宝来讲,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这时的宝宝小肌肉组织还未成熟,不能控制手臂动作,因此,宝宝绘画处在乱线、乱点、乱块的涂鸦期。而成人忽视了宝宝的生理、心理特点,在对待宝宝绘画时的现象有以下几种反应:

1、成人总是责怪宝宝,怎么还不会画线,歪歪扭扭的横不平,竖不直的'。

2、成人看到宝宝画不好线,就急于找来尺子把着宝宝的手比着画。

3、成人见到宝宝画不好线,就用鼓励的对话对宝宝说:“宝宝画得不错,就是线有点不直,如果再直点就更好了,再来画一条好吗?”

成人的表现哪种好,肯定是第三种。因此,在教宝宝画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成人不可急躁,不能用大人的标准和口味来要求宝宝,可以有意识地画一些横竖线组成的物体给宝宝欣赏,也可用彩色笔在纸上边画边说:“这是冰棍,这是蜡笔,这是面条,这是尺,那是妈妈毛衣的针……”等,让宝宝跟着讲解练习。

2、画线也应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一般对初学画的宝宝来说可顺着先学曲线,再学点线(两点连线),后学直线;先学竖线,后学横线的次序进行练习。成人教宝宝学画线,可以先学画点线,如:成人画上一幅春天的画,对宝宝说:“小草、小树、小花要喝水了,让天上快下雨吧!宝宝快来画‘雨’吧!”让宝宝先画短线,然后逐步加长,只要通过反复练习,宝宝慢慢就能学会画线。

3、为了不使宝宝感到枯燥,在学画时成人可结合故事、儿歌、不同色彩的画笔让宝宝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练画。成人必须注意,每次练画不能超过15分钟,时间长了,宝宝容易疲劳,会产生烦躁情绪,就不会有绘画的兴趣了。

4、成人为激发宝宝画线的兴趣,可以和宝宝一起画画玩玩,如:成人画两条线说这是大人的筷子,宝宝画两条短的线表示宝宝用的小筷子。也可以成人画两条线告诉宝宝这是马路,宝宝在当中画一条短线,如果画直了,表示宝宝的车子骑得快,如果画歪了,表示宝宝骑的车子撞到马路边了。通过边玩边画,宝宝画线的兴趣一定很高,再通过反复练习,宝宝的线就能画好了。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二

本课与一年级时的游戏式课业《大家都来做》紧密相关。本课着重是在游戏中引导学生体会艺术造型中“线”的魅力,了解长线、短线的不同造型规律。

1、尝试从生活中寻找长短不同的线装材料,做摆一摆、连一连等游戏式的造型活动,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在活动中鼓励学生摸索线状材料造型的规律。

3、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和大胆创新精神。

1、在造型活动中引导学生学生发现线状材料造型的规律。

2、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和大胆创新精神。

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以线为主要材料的装置艺术欣赏图片、实物投影仪。准备大量线装材料,事先在操场的地上点一些供学生定位的点。

学生:事先布置学生回去从生活中寻找线状材料。

施教时间:9月8日-9月10日。

活动一:

引导学生回忆一年级时上《大家一起做》,运用点、线、面材料做造型游戏的快乐。

通过实物投影仪观看当时以线状材料拼摆出的造型,用简单的语言谈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活动二:

通过实物投影仪欣赏以线造型的中国线描作品、铅笔速写作品、以线状材料为主的装置艺术作品。通过观察、讨论、评述来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感受。

活动三:

启发学生从书包里寻找现状造型材料,比比谁找到的多。

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找到了哪些现状造型材料。

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那些可用来做拼摆游戏的线装造型材料?

课后作业:

回去从家里寻找长、短不同的线装造型材料,下一节课我们到操场上去拼拼摆摆,创作出大师级的画来。

施教时间:

9月10日-9月12日。

活动一:

列队来到操场上,将大家搜集来的线状材料按照小组放在一起。要分开长的材料和短的材料。

分配各组的活动场地,组织好各组有秩序的排列好。

活动二:

大家选择长的线材,按照从里到外的顺序把自己组场地里地上画的点连起来,看看摆出来一个什么形象。

再换一个顺序连接这些点,看看能拼出一个什么图案。

活动三:

运用长的线状材料,自己组通过讨论拼摆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再运用短的线状材料,自己组通过讨论拼摆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各组互相参观,谈一谈通过造型游戏自己体会到的长的和短的、硬的、软的线状材料在造型时分别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活动四:

根据刚才总结出的不同的线状材料的造型特点,再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线状材料拼摆出一幅大的造型作品。

教师辅导时以指点为主,鼓励学生放开手大胆造型,团结协作,体会“牵着线条来散步”的快乐。

活动五:

收拾与整理,列队回到教室。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利用变化无穷的线条来造型,美化我们的生活。

时间过了一年,孩子们今天再来拼拼摆摆时,比去年可从容多了。最令我感动的是,他们现在能很快的自由分组,最高效率的合作,而且他们能够很快的找出最适合长线或最适合短线摆的图案。唯一不足的是,因为学校操场还未完工,我是带他们在教学楼前的小平台进行的活动,孩子们玩得太高兴了,声音有些大,尽管我一再的镇压,还是有老师下来表示抗议。给这节课留下了遗憾。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三

1、欣赏图片,使学生初步了解线条的种类和作用。

2、揭示课题:认识线条。

1、回忆大自然中不同形式的线条。

2、线条练习。

(1)在纸上用水彩笔画几组不同的线条。

(2)展示并评析。

3、欣赏范例。

(1)讨论范例中线条的排列方法。

(2)教师小结归纳。

4、讨论图案中不同形式的线条的变化。

5、让学生选择一个图案添加花纹,也可自己创作添加。

1、回忆大自然中的线条,引导学生开扩思路,启发他们了解并认识线条的美感。

2、线条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想象出不同的线条以及排列方法,鼓励他们思维的独特性。

3、在欣赏书中范例时要引导学生认识用线条也能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

4、老师出示图案让学生添加花纹,为了降低难度,认识和练习线条。

1、集体评价。

2、分组评价再集体交流。

札记:

很多学生已经习惯用彩色块面来表现画面,这次只用线条来绘画,他们感到新奇。大自然中的线魅力十足,他们边欣赏便不由得发自内心地赞叹。这给了他们很好的创作灵感,作业效果很不错。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四

教材简解:

《桃柳春燕图》是陆抑非对中国传统水墨画进行抽象表现的杰作,画中那流动的线条和彩墨点让人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让人浮想联翩!整个画面色彩鲜明,他老人家的画妙处在于“无形有影牵动万物。”此名画表现的内容形式简洁,寓意深刻,画幅采用方形画幅构图,他把江南早春的气息,表现得那么缠绵动人,诗意盎然,表现了春天的无限美好情景。此欣赏活动符合中班幼儿年龄实际,在春季组织此教学,幼儿能在经验、想象、表达、体验活动获得深刻的理解,进一步感受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到来,感受传统水墨文化的艺术魅力。

目标预设:

1、欣赏中国画表现的春天,感受中国花鸟画的特点。

2、大胆想象,能用语言、动作等表达对桃柳春燕图的感受与理解。

3、运用国画点的技法初步尝试绘画蝌蚪桃花,体验毛笔画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

幼儿与家长有踏春的经验,感受春天的美景;

物质准备:

1、陆抑非的《桃柳春燕图》和电脑图片;作者图片,中国花鸟画ppt欣赏。

2、电脑录音“燕子的叫声”,音乐《小燕子》,轻音乐,照相机。

3、幼儿课前学过用勾线笔画柳条、桃花和燕子。

4、毛笔和宣纸若干(幼儿数),国画颜料红、绿、黑每组一份,宣纸铺在报纸上。

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画家陆抑非笔下的《桃柳春燕图》,感受春天的美。

难点:大胆想象,尝试中国中用点的方法来创作,体验毛笔画画的乐趣。

设计理念:

新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当孩子对春天有一定的经验之后,一定很想用多样方式表达出来。因此,选用名画欣赏,能引导孩子走进名画,与大师对话,走进春天,感受春天的无限美好。题材来源于生活并指导幼儿很好地服务运用于生活。

设计思路:

听叫声——出示名画——教师范画——幼儿绘画,在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激发幼儿热爱春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播放“燕子的叫声”,激发兴趣。

教师:听,这是谁在叫呀?好听吗?你猜它们在干什么?

(二)欣赏《桃柳春燕图》,感受意境。

1、出示名画图片,初步观察。

教师:原来是小燕子来了,这是什么季节?我们一起看看图上有什么?请用好听的话完整的说一说。

2、播放电脑图片,深入观察。

3、重点观察图片,猜测模仿。

教师:你们猜猜小燕子在说什么呢?我们来模仿模仿。

4、感受图片意境,联系歌曲。

教师:看到这幅画,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你们记得有一首歌曲《小燕子》吗?我们一起表演吧!

5、介绍作品名称,熟悉作品。

教师:这幅画你想给它起个什么名字?这幅画作者给它起了个名字叫作《桃柳春燕图》。他把画中的事物都概括在里面了,有桃花、柳树和春天的燕子,我们一起说一遍。

(三)认识作者及中国花鸟画,感受特点。

1、出示图片,认识作者。

教师:你们知道这幅《桃柳春燕图》是谁画的吗?就是这位——他叫陆抑非(1908-1997),是杰出的中国花鸟画大师和卓越的美术教育家,他是我们江苏常熟人。

2、简单认识,感受特点。

教师:你们知道这幅画是用什么来画的吗?原来这幅画是用毛笔、宣纸和国画颜料画的,称之为中国画。在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

3、欣赏ppt,拓展经验。

教师:我们一起再欣赏几幅花鸟画作品。

(四)探索毛笔点画,体验快乐。

1、简单示范讲解。

看看老师用颜料是怎么画的。(毛笔先喝水,然后先蘸颜色用点的方法画桃花。)。

教师:好看吗?你们想不想也来用毛笔画一画花?这种画有点难,我们今天自己感受一下。落笔先想好;提笔快一点,换色要洗笔或者换笔哦。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五)教师简单小结,快乐表演。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陆抑非的中国花鸟画《桃柳春燕图》,我们还自己用毛笔画了画,你们喜欢吗?那我们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前面来,一起快乐得唱一唱吧。

(六)延伸活动。

1、表演活动:用唱一唱、演一演的方式表达创作的快乐。

2、区域活动:利用美术区域欣赏陆柳非爷爷的其它画,感受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内容,激发创作的愿望。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五

摘要:对于中国画来说,线是最基本的造型,主要体现了绘画的灵魂所在和精神文化的韵律。中国画的线具有独特的审美要求。它讲求功力,讲究线的象征意义。中国画线条所容纳的点画勾勒运转自如的节奏感,形成了线条的丰富性,使得中国画的线具有音乐的韵律美、节奏感和形式美。

关键词:中国画线条形式美韵律美节奏感。

线条是这一艺术媒介和艺术形式,关系一般绘画作品的审美感受,而对中国画来说,这一艺术形式的运用对造型、抒情具有重大意义,并且具有特别显著的审美效果,因此可以作为研究专题。现仅从中国绘画线条的功力,中国线条的点化勾勒运转自如的节奏感,中国画的线具有音乐的韵律美、节奏感和形式美方面做概括性叙述。

线条是中国画的主要造型特征之一,是形成中国画民族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画的经脉,是表达物象的骨架,是主观意志、情感的表现手段,是主观传统绘画最精炼、概括的基本艺术语言,也是人格、道德和精神力量的体现。它充分体现了主观特色的美学境界。古代南齐谢赫《古画品录》中的“骨法用笔”是“六法”的重要一法,就提及以笔画线,勾取物象“骨架”的轮廓,使线条成为基本媒介,所以中国画的传统特别讲究甚至强调用笔用线。

在中国绘画艺术的萌芽阶段之初,线条已经作为绘画的表现形式出现在中国古代艺术中。中国画线的悠久历史从现代所见的战国帛画人物、唐宗重彩,直到明清两代的各种卷轴画、壁画、木刻版画及各代名家顾恺之、吴道子、黄宾虹、任伯年、齐白石的绘画艺术,无不以“线条”的变换组合和扩展延续而构成。仰韶文化的彩陶纹样是中国最早用线的作品,鲜明、生动、挺拔的线条,描绘了漩涡纹、弦纹和人的面型、鸟兽等形象,体现了原始艺术朴素雅拙的美。

线条以绘画形式存在,形式是由事物或材料本身体现的,如画、体、光、色、明、暗、浅、深,我们被动地加以感受。形成有非对象所固有而为我们想象所赋予的`,如线条、轮廓线,艺术家主动地从对象抽取而加以表现,东方画系则以此作为主要的形式美,前后两者有抽象和具象之分,对一般的审美感受来说,也就是有难易之别。就感染方式来说,同属线条,有具体和抽象之分的,画中形象的轮廓线,是具体存在的。至于贯穿着或组织起画中的细节,从而构成全图布局的则是另一种线条,它引导或左右观看视线,可称之为抽象的线条,即西方术语所谓“倾向线”、“假象线”。这种线条对于画家可以说是虚拟的,亦即“意存笔先”的“意”,对于观者则是它的不知不觉中起了作用。

中国画的表现与手段是以线条为主,它不但有非凡的笔力,而且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讲究线条的力度。速度及情感的表达,则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每根线条节奏和韵律,二是整幅画的线与整体的节奏和韵律。节奏是线条的强弱有规律的重现,韵律是作者用线时在情感上起伏运动的轨迹,线条在平均有力的基础上,提按、行动、转折、轻重、疾徐等所产生的变化,形成了线条的节奏美和韵律美。线条的长短、粗细、繁简、疏密、浓淡、虚实、交错、顾盼、呼应等,形成了整幅画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由于中国画的写意观,中国画的线条与它所描绘的形体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依附关系,因而获得了极大自由,使画像得以单独地追求线的品格问题。可以通过运笔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方圆粗细、干湿浓淡等不同处理,追求笔墨的节奏、韵律、动态、气势、性格意趣之美。

总之,线条是通过力度、节奏、动态、气势等美感表现出来的。只要细心地观察和体会,就会逐步深入和广泛地找出它们的内在的和外在的联系。古人创造了十八描。从用笔的韵味上划分,这类线给人以活泼、轻松的情趣。有的刚健、挺拔,充分体现豪放、雄厚、阳刚之类;有的浑厚苍劲,有的线条沉着稳重,有的古拙,指蕴含朴厚,有斑斓金石之美;有的遒劲流畅,线条随力的走势,自由流动,如烟云舒卷,龙蛇出没,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观念的丰富变化,中国画的线条品格和表现力也越来越丰富。

大写意的线更是变化多端,可谓抑扬顿挫、快慢虚实的线的舞蹈与淋漓尽致的水墨运用结合起来,这就更加婆娑多姿,强烈牵动观者的思绪。用墨的变化其实是从用笔的变化中来的,当然,中国画在用墨的技法上,还有浓、淡、干、湿、焦墨、枯墨、宿墨、破墨、泼墨等,但这些墨法归根到底还是要“归乎用笔”,要通过用笔画出来,乃至写出来。墨由笔出,笔由墨现,一幅好的中国画笔法和墨色浑然天成。所以,强烈的笔墨效果是中国画的另一大特点,深厚的笔墨功夫成为中国画家们终生探求的根本话题之一。

“中国画‘注重飞动姿态之节奏和韵律的表现。注重内部的运动,就是用线条表达事物的骨气’。其所追求的是‘一种建筑的形式美、音乐的节奏美’。而节奏美姿态美有赖于线形美方能体现出来,形又须线来表达,所以归根到底还需研究线的美感,线的特性和线的规律,这正是中国绘画的一大特色,也是线条技法本身的研究核心。”

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画家的审美观念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佳作不断涌现,而中国画的线条艺术因此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谢赫.古画品录.卫协西晋人物画家。

[2]宗白华.论书.时事新报学报,1938.12.11;六十年代《哲学研究》一文中继续发挥.

[4]宗白华.美学散步.

[5]王赞.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工作室.河北美术出版社,,5(第一版).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六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各种图形展开想象,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

2、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大胆创作。

3、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增强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5、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在原有的各种形状上进行想象的方法。

难点:幼儿通过添画更直观地表现出自己所想象的物体。

三、活动准备:

1、“图形王国”画展的场景布置(范画作品、夹子、绳子、大门及“图形王国”大字)。

2、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及背景音乐。

3、各种剪好的图形(蜡光纸)、画纸和胶水人手一份、抹布。

四、活动过程:

一、参观“图形王国”“。

小朋友,图形王国今天举行第一期画展,里面的画非常特别非常漂亮,每一幅画里都藏有一些图形,图形王国的主人听说大班的小朋友很棒,所以想考考你们,看你们能不能找出画里藏着什么图形!好了,我们出发吧!”

(参观时可与幼儿小声讨论,引导幼儿发现藏在里面的图形)。

自由讨论:你最喜欢图形王国里的哪一副画?它是由什么图形变出来的?

总结:小朋友都很厉害,能够发现图形王国里的画都是由三角形、半圆形、圆形和正方形变出来的。

二、观看多媒体,扩展幼儿思维。

出示三角形的蜡光纸,提问:

三角形除了变出图形王国里的东西外,还可以变出什么图形呢?(依次出示半圆形、圆形、正方形)。

“让我们看看电脑里这个小画家把这些图形变出了哪些漂亮的东西呢?”

打开多媒体,观看课件。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轻柔的音乐)。

“小朋友,图形王国的主人说马上就要举行第二期的画展了,他邀请小朋友来当小画家,用各种图形添画出更漂亮的东西,然后把你们的作品展览在图形王国里,给所有的小朋友和老师参观,但是图形王国的主人说他有个要求:就是小朋友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图形要用胶水贴在自己的画纸上再用蜡笔添画,如果手脏了可以在桌子上的抹布上擦一擦,画好了就可以把你的作品挂在图形王国去了。”

(指导重点:让幼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自由创作,同时了解幼儿意图,启发幼儿大胆想象,鼓励幼儿独特表现)。

四、展示与体验。

参观“图形王国”第二期画展。(播放音乐)。

“小朋友们,图形王国的第二期画展开展了,让我们和我们的老师一起去参观参观吧!”参观完画展后,提问一幼儿:“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可以告诉我吗?你为什么?”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为此,我选择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作为主题,设计了美术活动《图形想象画》。在发展幼儿美术能力的同时,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能力及动手能力。

在组织完教学活动后,我深有感触,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手、口、脑并用,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二、适时的表扬和鼓励,促进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

在幼儿绘画时,多数幼儿只会把圆形变成太阳等简单的东西,当我能发现一名幼儿用圆形、半圆形、三角形变出一只可爱的小鸟时,我马上向小朋友介绍了他的作品,并表扬了他。幼儿们得到启发,运用多种不同的形状形创造出了很多让我意想不到的作品,如用三角形、椭圆形拼出了狡猾的狐狸、用圆形、三角形拼出了美丽的花朵等。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要说:好作品也是夸出来的!

整个活动紧凑但不紧张,气氛热烈但不混乱,幼儿活动积极,乐学、愿学,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活动主体、教师主导的纲要精神。实现了“通过对各种图形展开想象,充分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增强对美术活动的兴趣。”的教育目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七

1、集体评价。

2、分组评价再集体交流。

札记:

很多学生已经习惯用彩色块面来表现画面,这次只用线条来绘画,他们感到新奇。大自然中的线魅力十足,他们边欣赏便不由得发自内心地赞叹。这给了他们很好的创作灵感,作业效果很不错。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八

1、磁带、录音机、拱形门、多媒体课件、电脑。

2、幼儿每人一只蜡笔、画纸。

1、律动:小鸟飞。

2、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幼儿观察线条,引起幼儿绘画兴趣。

(1)演示课件:“今天,动画城里来了好多小动物,它们要给你们表演漂亮的'线条舞,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2)提问:小兔子跳的是什么舞?咱们用小手来学一学吧。这短短的小竖线像什么?

(3)演示课件:用同样的方法示范,教长竖线和圆形。

3、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4、展评作品。

5、游戏:大雨和小雨。

(1)让幼儿模仿小动物跳舞。

(2)让幼儿感受音乐,引导幼儿用圆圈表现雷。

下小雨了,引导幼儿用短竖线表现小雨。雨越下越大了,引导幼儿用长竖线表现大雨。

6、放《动画城》音乐,幼儿离开活动室。

1、学习画长竖线、短竖线和圆形。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九

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线条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能动起来的游戏般的学习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教材中既有古代敦煌壁画,又有现代雕塑,摄影作品,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使这一课教材内容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

1、显性目标: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隐性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对线条活动的兴趣。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如何运用纤小表现动感

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

画纸、水彩笔,彩带等

问:谁能让自己的彩带动起来?动起来时候是什么样的线?曲线

谁能表现彩带动起来的线?

观察教材雕塑作品,问你有什么感受?艺术家常用这类线条表现动感。观察其他作品,问哪些线条给你飞翔的感觉,看看敦煌石窟中的许多壁画,看看它们如何用线表现出飞翔的动感。

小组同学一起讨论,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利用教材中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如何使画面中的线条既有动感又具有美感。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十

1、全体幼儿参与,每人拿一根毛线绳操纵,形成线条图,要求边玩边想象。

师:我们每人拿一根绒线,用不同的方法甩动,让毛线绳落在桌子上,然后左看看,右看看,想一想它像什么。

幼儿操作讲述,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玩边轻声讲述"我觉得它像xx",鼓励幼儿相互间观察和讲述。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用完整的语句"我觉得它像xx"表述自己的发现。展示幼儿作品,及时鼓励幼儿认真观察,积极表述。

2、第二次操作讲述,要求幼儿能将线条图编成一段话。

(1)师:这次可以拿一根毛线绳,也可以拿两根毛线绳操作;可以单手操作一条毛线绳形成一个线条图,也可以双手各操作一条毛线绳,形成两个线条图,边操作边轻声讲讲它像什么,在干什么或是什么样的。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完整讲述。

(2)请个别幼儿讲述,及时帮助幼儿讲完整语句。借助视屏转换仪展示幼儿作品。

幼a:我觉得它像一只蝴蝶,蝴蝶飞来飞去在找伙伴玩。

师:谁能用不同的话来说说这幅画呢?

幼c:我觉得它像一只北极熊,它的脚踩在冰冷的雪地上,寻找吃的东西,可是什么也没找到。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十一

一次户外活动回来,幼儿对楼道中漂亮的画很感兴趣,尤其对画中的线条品头论足,津津乐道。当我发现幼儿的这一兴趣点后,便联系上学期所绘画的主题活动,和幼儿一起讨论线条的美妙之处,并鼓励他们寻找身边美丽的线条。幼儿对线条的兴趣更加浓厚了。我班一直在开展不同主题的绘画活动,幼儿有一定的绘画基础,而且已经掌握了短线、长线和封闭曲线圆的画法。结合本班幼儿现有的绘画水平,我们在班上组织了线条系列绘画活动。

1、幼儿能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坚持做完一件事,获得成功。

2、学习绘画各种线条,并大胆运用线条进行创作活动。

3、喜欢参与美术活动。

1、西瓜,画有西瓜外轮廓线的画纸:蜗牛和虫子的图片,画有虫子身体、的画纸;狮子轮廓图。

2、到理发店观察各种发型,观察路人的'发型。

3、水彩笔、绘画纸。

活动一好吃的西瓜

学习曲线的画法,并尝试运用曲线。

1、教师谈话导入:夏天到了,什么水果成熟了?引导幼儿说出西瓜。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我们来到了一片西瓜地,呀,这里的西瓜都要感冒了,为什么呀?原来西瓜宝宝没有穿衣服(出示西瓜的轮廓图),让我们一起帮它们穿上衣服吧。

3、教师讲解绘画的方法。

(1)教师出示西瓜,请幼儿观察后说一说西瓜长得什么样,引导幼儿说出西瓜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

(2)教师和幼儿一起尝试绘画,并说儿歌:小彩笔,真淘气,跳到上,跳到下,一直跳到西瓜里(这首儿歌能帮助幼儿掌握画曲线的方法)。告诉幼儿这样的线叫曲线。

4、幼儿自由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5、幼儿作品展示。教师讲评。

活动二漂亮的蜗牛

学习螺旋线的画法。

1、导入:教师说谜语《蜗牛》,请幼儿猜,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2、创设情境:帮花丛中的小蚂蚁找朋友。

3、教师讲解螺旋线的画法。

(1)教师出示蜗牛的图片,让幼儿观察蜗牛,说说蜗牛长得什么样。

(2)请幼儿说说用线条绘画蜗牛的方法。并和教师一起创编绘画儿歌。

(3)教师讲解螺旋线的画法,和幼儿一起尝试绘画蜗牛,并说儿歌:小蚂蚁,找朋友,爬呀爬,爬了一圈又一圈,找到好朋友,谁呀?小蜗牛。教师指导幼儿将“小蚂蚁”从一点一圈一圈地向外爬,最后找到小蜗牛。告诉幼儿这样的线叫螺旋线。

4、幼儿绘画蜗牛,教师巡视指导。

5、幼儿作品展示。

活动三可爱的小虫子

学习折线的画法,并尝试运用折线给小虫子添画脚。

1、教师谈话导入:春天来了,都有什么变化呀?(幼儿自由说一说春天的变化)刚才有个小朋友说他看到了许多小虫子,你们能说说小虫子长得什么样吗?鼓励每个幼儿都勇敢地跟大家说一说。

2、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小虫子的图片,请幼儿说一说图片上的小虫子长得什么样,重点让幼儿说一说小虫子的脚长得像什么。

(2)创设情境:有一些淘气的小虫子不听妈妈的话,到处乱跑,结果它们的脚全都陷在泥地了,让我们一起帮它们把脚拔出来好吗?怎么拔呢,就用我们的水彩笔给它们画上小脚吧。

3、教师讲解绘画的方法。

(1)请小朋友说一说“想怎么画”的想法。

(2)教师介绍折线的画法,和幼儿一起探索画折线的方法,并创编儿歌:小虫子,真淘气,小脚陷在泥地里,小鸭子,来帮忙,一只一只拔出来(小虫子的脚就像一只只小鸭子)。告诉幼儿这样的线叫折线。

4、幼儿尝试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5、幼儿作品展示。

绘画折线的儿歌是幼儿在前两次编儿歌的基础上自己创编的,教师只是加以整理。在绘画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四小小理发师

利用学习过的短线、长线、曲线、折线和螺旋线,大胆设计新潮发型,进一步感受线条的美。

1、导入活动:孩子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客人。他是森林之王,你们猜猜是谁,对了,是狮子。教师模仿狮子的口气说:“大家不要怕,我听说小三班的小朋友们设计的发型特别漂亮,所以我想请小三班的小设计师们给我也设计一种漂亮的发型,好吗?”

2、教师介绍发型设计的方法。

我们怎样给狮子大王设计漂亮的发型呢?就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各种线条来设计吧。复习各种线条(短直线、长直线、曲线、螺旋线等)的画法。

3、幼儿自由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4、把幼儿设计的各种发型贴到作品栏上,幼儿自由欣赏,可以跟别的小朋友或老师说一说自己都用了哪些线条给狮子大王设计了漂亮的发型。

5、教师小结并送走满意的大狮子。

本节活动让幼儿对以前学过的几种线条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让幼儿把所学到的本领应用于实践,并从中得以提高。

在此基础上,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绘画水平的提高,线条系列活动将进一步丰富和深化。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十二

1、回忆大自然中不同形式的线条。

2、线条练习。

(1)在纸上用水彩笔画几组不同的线条。

(2)展示并评析。

3、欣赏范例。

(1)讨论范例中线条的排列方法。

(2)教师小结归纳。

4、讨论图案中不同形式的线条的变化。

5、让学生选择一个图案添加花纹,也可自己创作添加。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十三

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线条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能动起来的游戏般的学习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教材中既有古代敦煌壁画,又有现代雕塑,摄影作品,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使这一课教材内容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十四

1、师:教师操纵绳子形成一个线条图。甩动绳子后松开手,让绳子自然落地形成线条图。

引导幼儿采用多种甩绳的方法,如抓住绳子的一头甩动,或抓住绳子的中间甩动,或将绳子向上抛,或转圈甩动绳子等,形成差异较大的线条图,以促使想像的发散。

2、师:(让幼儿展开想像)小朋友们看,线条图现在又像什么呀?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十五

本课是小学美术第六册第四课《会动的线条》,是这册书中线条系列的一个内容。首先,从题目上力图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线条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能动起来的游戏般的学习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教材中既有古代敦煌壁画,又有现代雕塑、摄影作品,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使这一课教材内容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十六

活动目标:

1、对线条图展开想像,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想像能力。

2、要求幼儿完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继续学习创编故事。

活动准备:

1、线条图两张(如图),各种颜色的毛线绳人手一份。

2、视屏转换仪一台。

活动过程:

一、看线条图谈话。

1、出示粘在纸上的线条图,激发幼儿想象。

师:昨天,老师在织绒线时,发现绒线可以甩成许多图案。你们看,图上的线条多有趣呀,好象是这样,又象是那样。小朋友,你觉得它像什么呢?”(请个别幼儿进行表达。)。

幼:像笔架、像心电图、像英文字母……。

师:(作出肯定)真有点像!小朋友真会动脑筋。

2、转动线条图,变换线条的方位,激发幼儿新的想象。

师:(转动手里的图案,使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想象)横着看线条像什么?竖着看线条像什么?倒过来看线条像什么?”

幼:横看线条像山峰、波浪……竖看线条像小路、蛇……。

师:真的很像。如果你能用上形容词来说“像什么样的山峰、像什么样的波浪……就更好了!

师:说得真好!

(评析:我们用笔画一条弯曲的线,大人看了会说“这是一条曲线”,而小孩子看了会说“这是一条蛇”,这就是孩子的想象力在闪光。教师通过出示线条图、转动线条图,与幼儿一起讨论“象什么”,一方面激发了幼儿对玩线条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激起了幼儿的想象,为以下活动的开展作铺垫。)。

二、引导幼儿操纵绒线形成线条图,进行想像的发散。

师:教师操纵绳子形成一个线条图。甩动绳子后松开手,让绳子自然落地形成线条图。

引导幼儿采用多种甩绳的方法,如抓住绳子的一头甩动,或抓住绳子的中间甩动,或将绳子向上抛,或转圈甩动绳子等,形成差异较大的线条图,以促使想像的发散。

师:(让幼儿展开想像)小朋友们看,线条图现在又像什么呀?

1、全体幼儿参与,每人拿一根毛线绳操纵,形成线条图,要求边玩边想象。

师:我们每人拿一根绒线,用不同的方法甩动,让毛线绳落在桌子上,然后左看看,右看看,想一想它像什么。

幼儿操作讲述,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玩边轻声讲述“我觉得它像xx”,鼓励幼儿相互间观察和讲述。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用完整的语句“我觉得它像xx”表述自己的发现。借助视屏转换仪展示幼儿作品,及时鼓励幼儿认真观察,积极表述。

(评析:一条绳子形成的曲线变化多端,每甩一次都会出现新的线条图。通过线条图的可变性和新异性吸引幼儿,促进了幼儿无限的想象。)。

2、第二次操作讲述,要求幼儿能将线条图编成一段话。

师:这次可以拿一根毛线绳,也可以拿两根毛线绳操作;可以单手操作一条毛线绳形成一个线条图,也可以双手各操作一条毛线绳,形成两个线条图,边操作边轻声讲讲它像什么,在干什么或是什么样的。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完整讲述。

请个别幼儿讲述,及时帮助幼儿讲完整语句。借助视屏转换仪展示幼儿作品。

幼a:我觉得它像一只蝴蝶,蝴蝶飞来飞去在找伙伴玩。

师:谁能用不同的话来说说这幅画呢?

幼c:我觉得它像一只北极熊,它的脚踩在冰冷的雪地上,寻找吃的东西,可是什么也没找到。

幼d:我觉得它像一条蛇,它把长长的身子蜷在一起,正在泥洞里冬眠呢!

师:谁还能用不同的话来说说这幅画呢?

(评析:在幼儿掌握讲述完整语句的基础上加深难度,让幼儿同时操作两根毛线,学习用一段话进行表述,激发了幼儿对创编故事的兴趣。)。

3、第三次操作讲述,要求幼儿能将线条图编成一个故事讲述出来。

师:现在请你继续玩绒线,需要几根便拿几根。看看这回它又象什么,然后把它们编成一个小故事。讲讲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有谁?它们在干什么?结果怎样?编好后讲给旁边的小伙伴听。

幼儿边操作边进行创编故事,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帮助幼儿确定主题,完整讲述故事。

借助视屏转换仪展示幼儿作品,幼儿讲述自己编的故事,要求讲述的幼儿声音响亮,语句、情节讲述完整,其他幼儿能耐心、专注地倾听。

幼a:星期天的早晨,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乘着摩托车到外婆家玩。开着开着,一不小心撞到了一棵大树上,我们都摔了个大跟斗。

师:是吗,讲得真好!不过以后可要注意安全。

幼b:有一个小姑娘,长着一条长长的辫子,走起路来蹦蹦跳跳的,辫子也跟着一跳一跳的,可好看了,大家都很喜欢他。有一天,小姑娘和几个朋友一起在草地上放风筝,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摔到了一个小坑里,他爬也爬不出来,急得哭了起来。小朋友们看到了,急忙说:“别急别急,我们来帮你!”可怎么帮呢?小姑娘想到了一个办法,她把长长的辫子甩进小坑里,大声说:“你别哭,你抓住我的辫子,我们把你拉起来!”嘿哟、嘿哟,大家终于把这个小朋友拉了上来。

(评析:把几个线条图组合起来编,内容复杂了,要求提高了,不仅要说出象什么,还要说出线条之间的关联,讲出一段情节来。教师通过提示启发幼儿想象线条是某个角色、某个景物来引导幼儿编讲小故事。活动中教师也给予了孩子充足的时间,满足了幼儿讲述的需要。)。

四、教师小结,结束活动,肯定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十七

教师选材新颖,能将幼儿身边熟悉的毛线来作教材、教具。活动从转动图形入手,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步骤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幼儿能够接受;不同难度的操作,也确保了幼儿的参与性、主动性,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整个活动都是幼儿的自主活动,既动手又动脑,孩子们玩得高兴,说得积极,全体幼儿都能在主动的运动中获得发展。

活动反思:

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十八

请同学们打开书到第8页,看看教材中这些画都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自由回答)。

说一说:

你发现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景物中的线条给我们动的感觉?(学生自由回答)。

猜一猜:

请同学们用身体来表示动态的植物或动物。(教师示范)。

比一比。

看哪一组同学能用会动的线条在黑板上画出又多又美丽的画!(打擂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49465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