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模板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04:43:11
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模板13篇)
时间:2023-11-27 04:43:11     小编:曼珠

"总结是对过去的回顾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总结的写作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避免冗长赘述。以下是成功人士总结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反思。

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篇一

一、课标的基本要求:

结合课标的要求,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2、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在研究探索中发现并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二、教材的编写意图。

20以内退位减法是小学计算中最基础的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教材一开始展现了学生十分熟悉而有趣的“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迷”、“套圈游戏”四个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学习十几减9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接着教材安排了例1,用“摆一摆,算一算”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摆弄学具、独立思考,展示多种计算方法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由于学生已具有了“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知识基础,在体现算法多样化方面重点呈现“想加算减”和“破十减”的方法。

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例2利用学生喜爱的“小猫观鱼图”,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出13—8和13—5两道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用不同思路思考,得到不同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掌握的已比较熟练,有了“想加算减”的基础,再加上“想加算减”的方法比较快捷,又能同时计算出两道算式的结果,所以教材在保证学生自由选择计算方法的前提下,重视引导学生学习“想加算减”的方法。

教材中“用数学”的编排,除少量穿插在练习中编排外,还特意安排了一幅情节引人,“资源”丰富,题材多样的大情景图(例3),引导学生用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现实问题,同时巩固口算。

本单元在最后安排了“整理和复习”,意图是把本单元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和用数学进行一番回顾和整理,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教材对这一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由浅入深,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这样的编排科学合理。

三、本单元的知识内容结构、

1、知识的编写体例。

这部分知识,教材主要是通过主题图创设具体的情景,由情景引出相应的知识点,之后配以对应的练习题加以巩固知识点,最后在整理与复习中有相应的检测和知识的拓展与提升。

2、知识结构。

“20以内退位减法这一板块”按其知识结构可归纳为四大分支:一是十几减9;二是十几减几;三是用数学;四是整理和复习。十几减9这部分内容包含了三个小分支,使学生对具体十几减9的算式进行研究、探索出计算方法并掌握计算方法,在交流中体验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从众多的算法中感受到“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是算法多样化中较为简便的两种方法。十几减几这部分内容包含了三个小分支,分别为想加算减、破十减、连续减,使学生在计算中观察理解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用数学这部分内容包含了一个小分支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题意后很快列出算式,在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要能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整理和复习这部分内容包含了三个小分支,依次是认识减法表、找减法表规律,自己重新排减法表。认识减法表时要有规律的观察。

知识链接:20以内退位减法是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并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之上学习的,是学生接触退位减法计算的开始,为本学期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打下基础,更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计算打基础。

四、教学建议。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具体情景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教师应努力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在充分发挥潜能的情况下学会新知识,记得牢,形成技能也比较快,运用起来更自如。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学例1,12—9。由具体情景引入后,先让学生想,想不出来,就拿出学具来摆,摆明白之后再互相交流,在比较、吸收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会计算方法。在练习的初始阶段,也要强调多摆、多圈、多说,以表象来支持学生的思维。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但是学习还有社会性的一面,就是要从与别人的交流中吸取好的“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还要适时组织交流,引导学生在自觉比较、批判中建立起自己的计算方法。如在教学13—8,13—5的例题时,如果让学生展开思路,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可能会出现“破十减”、“想加算减”,甚至还会有“连续减”、“点数”等方法出现,但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和争辩后,再加上在应用中的体验,学生会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掌握他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实际是把教师“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法,学生学得更深刻。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计算技能,在运用中必须达到流畅、准确。但这个要求不是一下子达到,是到学期结束时逐步达到。到那时一般要求每分钟正确口算8~10道题。具体练习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根据一年级小孩特点,多用游戏方式、比赛方式,如“开火车”、“找朋友”、“摘苹果”、“对口令”等方法进行练习。练习的面要广,注意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练习过程中,要不断了解情况,根据不同水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调动积极性,提高练习效率。(2)练习一个阶段后,要筛选数目比较大和经常出错的题目,如17—9,15—8,14—6等,做成卡片或结合应用,细水常流的练习,稳步提高口算的水平。(3)对口算比较慢或计算有困难的同学,首先要弄清他们的问题出在哪里,是道理不清,还是记忆迟钝,针对问题想办法。再是对他们要耐心,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教育周围的同学尊重他们,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也有成功感,树立信心,不断进步。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站在促进人的发展的高度,强调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重视应用意识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例如,例3后面的“做一做”,教材中提供了一幅“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景图,里面包含了大量的数学信息,而且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教师教学时,可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五、教学评价。

1、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2、检测学生是否能熟练计算十几减几的口算,绝大多数学生达到第分钟做8道题,平均错误率10%以内。到期末达到每分钟做到10道题,平均错误率在7%以内。

3、考查学生根据情境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篇二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5课时十几减9用数学。

2、教材简析:用数学对于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很重要。看懂图意并根据给出的信息中哪些是解决问题需要的,哪些信息是多余的。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同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3、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初步学会分清给出的信息中哪些是解决问题需要的,哪些信息是多余的。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4、教学重点:学会看图理解图意,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5、教学难点:理解图意,哪些是解决问题需要的,哪些信息是多余的。

二、说教法:

本节课属于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即用数学)。传统的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学交流,亲身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好的方法。

三、说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定标。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话题,通过具体的情景与数学学科的联系,导入课题。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1、学习例5,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认真看图,然后,小组讨论,选取图中和问题有关的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根据图中的信息,分清给出的信息中哪些是解决问题需要的,哪些信息是多余的,多余的信息就去掉。

4、列式计算,理解算理和算法。

5、适时点拨。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自觉地构建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三测评训练。

课本20页“做一做”和22页第3、4题。

通过由浅入深,形式各异的练习,巩固基本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方面的情况作全面的总结;让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不断进步。

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篇三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综合概括等能力,发展他们初步的学习能力。

1.水果式题、应用题的相关课件。

课件演示水果式题;

让生畅所欲言后,师肯定他们答案,小结出方法:

1、想加算减:想9加2等于11,11减9等于2,8加5等于13,13减5等于8.。

2.用差1得9,差2得8的方法:

减数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差l得9.。

减数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差2得8.。

3.10—2=88+1=9即:11—2=9。

lo-5=55+3=8即:15—3=8。

师让他们选择最易于接受的方法,再演示水果式题的其它题目。

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挂图.板书: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师随意指一道式题,让生熟练回答。(可采用开火车、举红旗、爬山比赛、信鸽投信等多样形式活跃气氛)。

让生观察图形,尝试自己编题.根据生编题情况,师再出示课本第95页第6题:

1.蝴蝶和蜻蜒一共有24只,其中蝴蝶有8只,蜻蜒有多少只?

(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想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减法算?(因为要求蜻蜒有多少只.必须从一共有24只里去掉蝴蝶的只数,所以用减法.)。

(3)列式解答。

2.有蝴蝶8只,蜻蜒16只,蜻蜒比蝴蝶多几只?

(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想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用减法算?

提问;这道题还可以怎样提问题?(蝴蝶比蜻蜒少几只?)。

为什么也用减法计算?

3.你还能提怎样的问题呢?

根据学生编的加法应用题,分析列式解答,并强调为什么用加法来解答。

1、口算题.。

退位减法表里随机抽指.。

2.口算。

3.比大小.。

15—7○12—416—9○13—8。

课后记:

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篇四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段课标中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这类教学内容的要求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运用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并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结合课标的要求,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2、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在研究探索中发现并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20以内退位减法是小学计算中最基础的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教材一开始展现了学生十分熟悉而有趣的“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迷”、“套圈游戏”四个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学习十几减9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接着教材安排了例1,用“摆一摆,算一算”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摆弄学具、独立思考,展示多种计算方法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由于学生已具有了“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知识基础,在体现算法多样化方面重点呈现“想加算减”和“破十减”的方法。

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例2利用学生喜爱的“小猫观鱼图”,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出13—8和13—5两道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用不同思路思考,得到不同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掌握的已比较熟练,有了“想加算减”的基础,再加上“想加算减”的方法比较快捷,又能同时计算出两道算式的结果,所以教材在保证学生自由选择计算方法的前提下,重视引导学生学习“想加算减”的方法。

教材中“用数学”的编排,除少量穿插在练习中编排外,还特意安排了一幅情节引人,“资源”丰富,题材多样的大情景图(例3),引导学生用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现实问题,同时巩固口算。

本单元在最后安排了“整理和复习”,意图是把本单元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和用数学进行一番回顾和整理,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教材对这一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由浅入深,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这样的编排科学合理。

1、知识的编写体例。

这部分知识,教材主要是通过主题图创设具体的情景,由情景引出相应的知识点,之后配以对应的练习题加以巩固知识点,最后在整理与复习中有相应的检测和知识的拓展与提升。

2、知识结构。

“20以内退位减法这一板块”按其知识结构可归纳为四大分支:一是十几减9;二是十几减几;三是用数学;四是整理和复习。十几减9这部分内容包含了三个小分支,使学生对具体十几减9的算式进行研究、探索出计算方法并掌握计算方法,在交流中体验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从众多的算法中感受到“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是算法多样化中较为简便的两种方法。十几减几这部分内容包含了三个小分支,分别为想加算减、破十减、连续减,使学生在计算中观察理解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用数学这部分内容包含了一个小分支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题意后很快列出算式,在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要能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整理和复习这部分内容包含了三个小分支,依次是认识减法表、找减法表规律,自己重新排减法表。认识减法表时要有规律的观察。

知识链接:20以内退位减法是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并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之上学习的,是学生接触退位减法计算的开始,为本学期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打下基础,更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计算打基础。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具体情景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教师应努力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在充分发挥潜能的情况下学会新知识,记得牢,形成技能也比较快,运用起来更自如。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学例1,12—9。由具体情景引入后,先让学生想,想不出来,就拿出学具来摆,摆明白之后再互相交流,在比较、吸收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会计算方法。在练习的初始阶段,也要强调多摆、多圈、多说,以表象来支持学生的思维。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但是学习还有社会性的一面,就是要从与别人的交流中吸取好的“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还要适时组织交流,引导学生在自觉比较、批判中建立起自己的计算方法。如在教学13—8,13—5的例题时,如果让学生展开思路,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可能会出现“破十减”、“想加算减”,甚至还会有“连续减”、“点数”等方法出现,但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和争辩后,再加上在应用中的体验,学生会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掌握他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实际是把教师“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法,学生学得更深刻。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计算技能,在运用中必须达到流畅、准确。但这个要求不是一下子达到,是到学期结束时逐步达到。到那时一般要求每分钟正确口算8~10道题。具体练习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根据一年级小孩特点,多用游戏方式、比赛方式,如“开火车”、“找朋友”、“摘苹果”、“对口令”等方法进行练习。练习的面要广,注意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练习过程中,要不断了解情况,根据不同水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调动积极性,提高练习效率。

(2)练习一个阶段后,要筛选数目比较大和经常出错的题目,如17—9,15—8,14—6等,做成卡片或结合应用,细水常流的练习,稳步提高口算的水平。

(3)对口算比较慢或计算有困难的同学,首先要弄清他们的问题出在哪里,是道理不清,还是记忆迟钝,针对问题想办法。再是对他们要耐心,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教育周围的同学尊重他们,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也有成功感,树立信心,不断进步。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站在促进人的发展的高度,强调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重视应用意识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例如,例3后面的“做一做”,教材中提供了一幅“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景图,里面包含了大量的数学信息,而且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教师教学时,可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1、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2、检测学生是否能熟练计算十几减几的口算,绝大多数学生达到第分钟做8道题,平均错误率10%以内。到期末达到每分钟做到10道题,平均错误率在7%以内。

3、考查学生根据情境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篇五

本内容是学习十几减9、8、7、6之后一课时,是学生经历了大量的练习基础上进行教学,这时学生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由观题到心算,不再直观演示,操作分解,由所学的方法自主迁移、类推到本课学习中,逐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让学生能够选择一种较熟练的方法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熟练运用“想加算减法”,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2、通过几个层次的计算练习,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初步的交流、合作、迁移、类推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作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

教具:主题图、课件、数字卡片;学具:自制数字卡片。

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熟练正确计算。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一、复习引入,孕伏探究的基础。

(课件动态出示)复习题:

(一)开火车。

9+3=15—8=17—9=13—7=12—6=。

4+7=12—9=11—8=13—9=14—9=。

请一个小组轮流进行口算报答案,其余学生评价。教师可以从中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自己计算方法。

(二)填数。

9+()=126+()=118+()=12。

7+()=127+()=119+()=11。

学生自己完成,记录答案。同伴交流,分享智慧,全班汇报。

教师:你能说说,你的同桌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二、练习引入,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例4计算题。

12-5=□11-4=□。

12-4=□11-3=□。

12-3=□11-2=□。

(一)尝试计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各列,记录在本上。

(二)汇报思考过程。

1、课件出示小精灵的问题:你是怎样计算的?

指名汇报,个别提问计算时思考方法,可能会出现。

“破十法”:根据学生语言表征,教师可相应板书算式;。

“想加算减法”:学生说出会算加法算式的加数,利用减法的关系,得出结果;。

“熟练直接背出答案”:看到这个算式中的.被减数和减数,就能直接说出差是多少;。

“一个一个数”:从总数里一个一个减,得到结果。

2、引导学生比较几种算法,对于“直接背出答案”和“想加算减法”两种方法有相同点,在加法算式中会求一个加数,转化成减法算式就能就能想到要求的加数现在变成了减数,利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在这样描述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体现简捷。

(三)算式比较,引入课题。

教师:这两列算式与什么特点?与之前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针对每列算式中减法的变化,减数分别是是5、4、3、2,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引入课题并板书。

(四)尝试出题,同伴互查。

1、教师:你能出这样的算式吗?

请每位学生尝试在本上出2题,让同桌计算,同伴互查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各自计算方法。

(五)题组比较,渗透思想。

教师:比较例4中的两列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从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变化来说,无论学生从什么角度观察,教师适当给于肯定。

三、巩固应用抓住联系。

课件出示。

(一)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自主完成“做一做”的填数。

全班汇报,指名回答。教师追问:大家填数的速度都很快,你有什么好办法?

(二)分析关系,创造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把上下两个算式为一组进行比较,说说自己的发现。突出体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注重学生在计算时多以“想加算减法”的方法提高计算熟练程度,使学生逐步达到由加法算式直接想出减法得数的要求。

(三)快速抢答,内化提升。

根据学生对“做一做”题组的理解,加强学生用“想加算减法”的练习训练,达到一定熟练程度。

教师增加类似题组,让学生快速抢答。小组间相互出题,轮流抢答,掌握减法计算如何简捷。

四、数学游戏,应用理解。

(一)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游戏:送信(课件出示)。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定学生计算,根据得数把算式放在相应答案的集合圈里。

(二)分类整理,渗透思想。

(三)算式重组,思维提升。

课件出示教材17页的“思考题”。

2、引导学生对集合圈里的算式进行观察,是否有符合要求的算式,填写在书上。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可能会出现集合圈里已有算式进行的重组:

可能还有学生自己想到如类似“12—4=14—6”这样的算式,请学生判断这个算式出现2个4是否符合要求,应如何修改。

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篇六

结合课标的要求,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2、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在研究探索中发现并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20以内退位减法是小学计算中最基础的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教材一开始展现了学生十分熟悉而有趣的“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迷”、“套圈游戏”四个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学习十几减9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接着教材安排了例1,用“摆一摆,算一算”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摆弄学具、独立思考,展示多种计算方法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由于学生已具有了“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知识基础,在体现算法多样化方面重点呈现“想加算减”和“破十减”的方法。

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例2利用学生喜爱的“小猫观鱼图”,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出13—8和13—5两道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用不同思路思考,得到不同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掌握的已比较熟练,有了“想加算减”的基础,再加上“想加算减”的方法比较快捷,又能同时计算出两道算式的结果,所以教材在保证学生自由选择计算方法的前提下,重视引导学生学习“想加算减”的方法。

教材中“用数学”的编排,除少量穿插在练习中编排外,还特意安排了一幅情节引人,“资源”丰富,题材多样的大情景图(例3),引导学生用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现实问题,同时巩固口算。

本单元在最后安排了“整理和复习”,意图是把本单元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和用数学进行一番回顾和整理,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教材对这一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由浅入深,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这样的编排科学合理。

1、知识的编写体例。

这部分知识,教材主要是通过主题图创设具体的情景,由情景引出相应的知识点,之后配以对应的练习题加以巩固知识点,最后在整理与复习中有相应的检测和知识的拓展与提升。

2、知识结构。

“20以内退位减法这一板块”按其知识结构可归纳为四大分支:一是十几减9;二是十几减几;三是用数学;四是整理和复习。十几减9这部分内容包含了三个小分支,使学生对具体十几减9的算式进行研究、探索出计算方法并掌握计算方法,在交流中体验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从众多的算法中感受到“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是算法多样化中较为简便的两种方法。十几减几这部分内容包含了三个小分支,分别为想加算减、破十减、连续减,使学生在计算中观察理解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用数学这部分内容包含了一个小分支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题意后很快列出算式,在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要能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整理和复习这部分内容包含了三个小分支,依次是认识减法表、找减法表规律,自己重新排减法表。认识减法表时要有规律的观察。

知识链接:20以内退位减法是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并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之上学习的,是学生接触退位减法计算的开始,为本学期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打下基础,更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计算打基础。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具体情景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教师应努力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在充分发挥潜能的情况下学会新知识,记得牢,形成技能也比较快,运用起来更自如。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学例1,12—9。由具体情景引入后,先让学生想,想不出来,就拿出学具来摆,摆明白之后再互相交流,在比较、吸收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会计算方法。在练习的初始阶段,也要强调多摆、多圈、多说,以表象来支持学生的思维。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但是学习还有社会性的一面,就是要从与别人的交流中吸取好的“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还要适时组织交流,引导学生在自觉比较、批判中建立起自己的计算方法。如在教学13—8,13—5的例题时,如果让学生展开思路,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可能会出现“破十减”、“想加算减”,甚至还会有“连续减”、“点数”等方法出现,但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和争辩后,再加上在应用中的体验,学生会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掌握他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实际是把教师“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法,学生学得更深刻。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计算技能,在运用中必须达到流畅、准确。但这个要求不是一下子达到,是到学期结束时逐步达到。到那时一般要求每分钟正确口算8~10道题。具体练习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根据一年级小孩特点,多用游戏方式、比赛方式,如“开火车”、“找朋友”、“摘苹果”、“对口令”等方法进行练习。练习的面要广,注意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练习过程中,要不断了解情况,根据不同水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调动积极性,提高练习效率。(2)练习一个阶段后,要筛选数目比较大和经常出错的题目,如17—9,15—8,14—6等,做成卡片或结合应用,细水常流的练习,稳步提高口算的水平。(3)对口算比较慢或计算有困难的同学,首先要弄清他们的问题出在哪里,是道理不清,还是记忆迟钝,针对问题想办法。再是对他们要耐心,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教育周围的同学尊重他们,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也有成功感,树立信心,不断进步。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站在促进人的发展的高度,强调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重视应用意识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例如,例3后面的“做一做”,教材中提供了一幅“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景图,里面包含了大量的数学信息,而且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教师教学时,可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1、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2、检测学生是否能熟练计算十几减几的口算,绝大多数学生达到第分钟做8道题,平均错误率10%以内。到期末达到每分钟做到10道题,平均错误率在7%以内。

3、考查学生根据情境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篇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因为学生们有了以前学习的基础,所以学生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得数。

在本单元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运用了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学生在学习破十减时,我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破十减,被减数比10大,而且个位上的数不够减,例如:13-9=这时,把被减数13破开(拆开),其中一个数必须是10,另外一个数是3,先用10-9=1,再用1加上3=4,所以13-9=4。让学生明白学习破十减的好处,是为了计算时更方便,更容易,更准确。

学生在学习十减时,我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平十减,平十减就是把减数分成两个数,被减数减去第一个数后要等于10,然后再用10来减去第二个数得出最后的结果。例如:13-9=这时,把减数拆开,拆开的一个数必须是3,先用13-3=10,再用10-6=4所以,13-9=4,我认为学生们都挺喜欢这种方法的。

由于孩子们的智力背景,生活经历不同,不管孩子们运用哪一种方法,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在学习十几减9时,学生重点掌握了平十减和破十减的方法,接下来十几减8、7、6、5、4、3、2,学生们都学得轻松自如。

在教学时,做的不足的地方就是过分的注重了课堂时间,过多的夺取了学生自求知识的权利,这也是我平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如果让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去体验,去感受,去交流,真正把自己的想法都表述出来,我想这才是学生内化的过程。每一次讲授新内容,都觉得关注学困生的时间较少。

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篇八

教材第21页例6及做一做。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能用画图策略帮助理解数量关系,从而解决比多少的问题。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2.比多少。

小猫吃了18个,小猴吃了9个,谁吃得多?多几个?

教师提示: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8个,小华套中12个。

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

[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哪一行摆得多?

你能把小华的分成两部分吗?(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和比小雪多的部分)。

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12-7=4(朵)。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4个。

6、想一想:小雪比小华少套几个?怎样解答?

[小华和小雪套的圈相差几个?怎样解答?]。

7、小结:无论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还是求两个数相差几,都要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小林家养了15只白兔和9只羊,兔比羊多几只?羊比兔少几只?]。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圆白菜。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四、小结。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12-7=5(个)。

本节课在学生的摆一摆、画一画的过程中理解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的题意,确定了正确的计算方法,从而建立减法的模型,明确了要用减法计算的原因。

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篇九

第一种:想加法做减法。因为9+3=12,所以12—9=3。

第二种:用图圈一圈的方法。把9个用虚线圈起来,剩下3个。就等于3。

第三种:10—9=1,1+2=3。

对于这三种方法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最简单的就是第二种直观形象,这放在导入时比较好。但每次口算时不需要这样画图。而第一种的方法是最难的。因为学生要先计算出9+()=12,再转化到减法算式。而有许多的`学生很难一下子想出9+()=12。更何况于转换到退位减法。不过在这里要教给他们可以用这种想加法做减法的方法。

在我教学中学生最喜欢的方法就是第三种。12可以分为10和2。其中10—9=1,还剩下2。即2+1=3。13—9=3+1=4,14—9=4+1=5。以此类推学生马上发现十几减9,就是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1。这时再次追问为什么要加1。就是因为用十来减9,个位是的数并没有用。所以要把给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上1。那么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就是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加2;十几减7的退位减法就是被减数的个位的数加3;十几减6的退位减法就是被减数的个位的数加4。让学生很快总结出退位减法的规律以后。有许多学生猛然间发现这其实很简单。因此我认为第三种方法在口算时占优势。

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篇十

1、通过做练习,帮助学生理解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2、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加强高效率的联系,切实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1、第一题:是通过给出实物图和相应的算式,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能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过程。让生交流第一小题后,再让生做第二小题。或让生独立完成。

2、游戏。(小组说加法算式)。

游戏规则:说得数是11的算式,就要把得数是11的算式如9+2、8+3等全部找出来;说9加几的算式,就要把9加几的算式如9+2、9+3等全找出来。学生除了说得数是11的算式,还可以说得数是12、13、14、15等的算式,还可以说8加几、7加几等的算式。该游戏应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3、找朋友连线。

先让学生明白小袋鼠和小猫为什么连起来了,知道得数相同的'是朋友,然后再独立的进行找朋友连线。如果将这道题制作成卡片,在同学之间进行类似的找朋友游戏,可使学生觉得更有趣。

4、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教师先让学生进行口算,填写得数,再订正结果时,让学生观察、比较算式,初步体会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化,和也随着变化的关系。不要求学生说出规律,只要能有体验就可以了。

5、拔萝卜。

(1)引导学生看图(两只小兔正在用力的拔萝卜,一只小兔身边放着7只萝卜,另一只小兔身边放着4只萝卜。)。

(2)根据观察,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独立列算式,集体订正。

6、游乐场。

(1)来到游乐场,你看到了什么?

(2)你能提出哪些加法问题?同位互相说一说。

(3)指名说问题,大家一起解答。

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一共有多少朵花?

一共有多少棵大树?

7、课堂小结:谈谈本节收获。

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篇十一

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计算方法。

在本节课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四点:

1、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先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因为它是学习10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以开火车的形式把全班同学都检查了一遍,发现孩子掌握得还不错,都能很快说出得数。那么本节课的关键就是理解算理了。

2、是比较适当的采用自主、合作等形式,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难点是它们的算理,即为什么要退位和怎么样退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我首先给他们时间让同学们独立的想3-7够减怎么办?学生回答中,教师抓住“拿出一捆把它打开”这一句话,并让每人都知道后,再展开同学间的互说互摆环节,通过自想——反馈——互说——互摆——再反馈,学生已经弄清了本节课的`关键性内容的实质。

3、是加强算法多样,通过比较优化算法。我通过摆小棒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算法一:从10根小棒中去掉8根剩下2根,再和14根合起来是16根,即10-8=2,14+2=16算法二:把24根分成10根和14根,即14-8=6,10+6=16。算法三:从24根先拿出4根,是20根,再拿出4根还剩16根。算法四:从24减10等于14,14再加2等于16。正因为课堂上经常鼓励孩子独到的见解,所以,孩子们才有那么多种方法。我为孩子们能够大胆地畅所欲言而感到欣慰。

4、是算法升华。观察差十位上的数比被减数十位上的数少1,为什么?为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找技巧,同时也便于检查自己的计算。

5、是优化练习。克服了过去的题海战术,强调了少而精的练习。注重了练习设计中的生活性、典型性、层次性、多样性、人文性等。

6、注重情感教育,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我说:今天王老师教给你的方法,其他班学生都不知道,你们回去只准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在练习中反复过多,有过去的应试教育时代的影子。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倾听不够。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去改正。

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篇十二

这部分教材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习得的基本技能之一。我把这一部分教材进行整合,把教材中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这两节课的内容整合到第一节课,集中教学计算方法,再安排练习课进行巩固复习。我比较了苏教版和北师大教材,发现用14-9作为例题最为合适,先从实际问题引入14-9,再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生活经验,探索算法。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学生学具小棒等。

在寒假里,婷婷、明明和小兰三个好朋友参加了社区的游艺活动,拍了不少的照片,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中的套圈游戏)。

在这幅照片上,你们收集到哪些信息?

1、要知道“有几个圈没套中”,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指名回答并板书:14-9。

2、14减9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借助你手边的学具验证一下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再跟你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活动,讨论)。

3、学生汇报,随机板书:

预设:

a、一个一个的减;。

b、做减想加,9+(5)=14,14-9=5。

c、14-4=10,10-5=5。

提问:为什么要用14先减4?减去4后还要减几,你怎么知道的?

(课件演示拿走小棒的过程)。

d、10-9=1,4+1=5。

提问:10是哪来的?为什么要用10-9?

4、质疑:

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对这些方法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5、练一练:

用你喜欢的办法计算13-8,并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课间休息)。

1、口算(开火车)。(课件四)。

13-6=14-8=15-7=。

18-9=11-8=12-7=。

2、小鸟找家。(课件五)。

(1)观察图画,注意房子上面的数字。

(2)你想帮哪只小鸟找家?

(3)还有一只小鸟没有家,谁来想办法帮助它?

(4)一间房子只能住一只小鸟,那么我们大家就来给这只小鸟添一个家,好吗?

(学生齐答:15-9=6,课间添一个房子,小鸟回到了家)。

(有条理的板书:11-9=2,12-9=3,13-9=4,14-9=5,15-9=6,16-9=7,17-9=8,18-9=9,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看图列式。(课件六)。

详见教材p16。

以内退位减法说课稿篇十三

1、进一步巩固2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的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的进行解题。]。

教学重点】能用画图、转化等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有加法对减法进行检验。

教学过程】。

一、口算检测。

二、复习应用题。

1.出示教科书p25的第4题。

[(1)让学生口头编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列式计算。结合图说明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含义以及算式的含义。]。

2.独立练习教科书p25的第5题。

3.出示教科书p26的第8题。

[引导学生学会看懂统计表,并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同时把表格填补完整。]。

4.独立练习教科书p26的第7题。

[(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的顺序)培养学生灵活计算能力。]。

三、课堂练习。

[教科书p26的6题。用“想加算减法”计算很方便,用画图的方法分析问题很清楚。]。

四、总结:

本单元学习结束了,你说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什么好方法?

教学反思】。

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51936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