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一个机会,让我们反思并改正过去的错误。如何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总结示例,供您参考和学习。
教学论文的题目篇一
2、探究民国时期美术字的视觉之美。
3、佛教美术对我的影响。
4、工业化题材在中西方美术中的体现。
5、金焕基绘画的韩式情愫对韩国现代美术影响。
6、基于ipad上的少儿美术app界面设计研究。
7、普通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程中油画鉴赏教学研究。
8、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研究。
9、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述评。
10、林风眠与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11、西藏传统绘画形式在当代美术创作中应用与实践。
12、论表现拿破仑的美术作品的典范意义及其现实影响。
13、高职特教听障生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14、论30年代漫画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地位与价值。
15、中职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16、湘潭市a少儿美术教育机构的现状调查与案例研究。
17、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对当代中国油画的影响。
18、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19、“驯鹿文化”下的鄂温克族工艺美术研究。
20、凤翔民间美术在新时期背景下的发展途径研究。
21、医巫闾山剪纸融入校本教材充盈小学美术教育的策略研究。
22、新疆高等师范院校中国画教学研究。
23、民间美术元素在写意花鸟画中的应用。
24、中国民间美术元素-剪纸在铜版画创作中的应用。
25、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中国画教学探究。
26、鄂伦春少数民族工艺美术中桦树皮在漆艺中的应用。
27、中国民间美术造型观对现代绘画的影响。
28、儿童美术教学名师徐家林研究。
29、城市景观艺术中的超级平面美术研究。
30、艺术设计教育中民间美术的传承研究。
31、水彩在动画美术设定中的应用。
32、贵州民间美术与现代装饰画的融合。
33、邓白工艺美术教育思想研究。
34、当代浙派花鸟画研究。
35、会通履远-中国美术学院陶瓷绘画的初探。
36、用画笔替你的无声世界发言。
37、论原始美术和儿童美术的共性特点对西方现代派绘画艺术的影响。
38、马来西亚多媒体美术设计教育探讨。
39、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工艺美术品数字展示及设计实验。
40、艺术设计对民间美术元素的吸收与应用。
41、陈抱一绘画与美术教育研究。
42、多元、开放式的美术个案探索。
43、“苏州美术画赛会”的源流。
44、试析陈师曾的美术教育思想。
45、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克里姆特绘画中的表现。
46、关中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生态研究。
47、临夏民间工艺美术现状与保护研究。
48、浅析美术学科内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49、抗战宣传画对民间美术的借鉴。
50、佛山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运用研究。
51、中国传统绘画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52、民间美术对水墨人物画的影响。
53、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儿童绘本中的艺术性和作用探究。
54、昆仑堂藏《十六罗汉》八条屏的断代与美术史价值研究。
55、新中国美术中的农民形象研究。
56、剪纸艺术在美术教育领域的传承。
57、中国民间美术在现代商业插图中的应用研究。
58、试论传统写实油画方法论对高校美术基础教育的价值。
59、克里姆特绘画对中国传统美术元素的借鉴。
60、试论儿童美术的视觉表现特征。
61、材料在校外儿童美术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62、当代中国人物画家对民间美术造型的借鉴研究。
63、广西民族美术资源在普通高校公共美术教学的应用研究。
64、中国民间泥塑运用到高中美术课程资源之方法研究。
65、蒙古族传统用具工艺美术属性转化的研究。
66、中国现当代油画对民间美术语言的借鉴运用。
67、浅论线造型在美术专业训练中的运用。
68、徽州民间美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开发研究。
69、试论美术类期刊的装帧设计。
1、论帕斯长诗《太阳石》的回环结构与瞬间艺术。
2、论“空灵”范畴的审美机制与艺术呈现。
3、南京牛首山佛顶宫的公共艺术与场所精神。
4、城市生态人居环境设计中的人文艺术思想。
5、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装饰创新探究。
6、汉代乐舞题材画像石的艺术特色研究。
7、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特点及演奏处理。
8、马头琴钢琴伴奏艺术浅析。
9、歌唱舞台表演艺术的舞台台风探析。
10、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及演唱初探--以歌曲《关雎》为例。
11、穆索尔斯基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的现实主义艺术特征刍议。
12、声乐艺术嗓音的训练。
13、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14、借助社会艺术教育资源促进贫困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15、初中音乐课堂中民歌艺术的传承与教学分析。
16、云岗石窟的佛像艺术分析。
17、英皇钢琴考级对国内钢琴艺术的启迪。
18、数字媒体艺术实验创作人才培养研究。
19、农耕文化视野下的浙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
20、东巴画艺术风格绘制。
21、论数字绘画艺术对环艺手绘效果图教学的影响。
22、从造型到视觉:跨媒介艺术理论的基本问题。
23、基于互联网+的vr交互设计对于艺术传播的影响。
24、农民起义悲剧之艺术呈现的一体两面--《水浒传》与《荡寇志》主题思想比较研究。
25、拉丁舞艺术表演舞与竞技舞蹈的服饰对比分析。
26、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27、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
28、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29、草木染艺术在当代设计应用中的传承和发展。
30、我国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分析与评价。
31、空间的创造:弗兰克·斯特拉艺术作品研究。
32、犬形象的艺术转化及其民俗经济价值。
33、商业/艺术的平衡与电影工业美学的实践--乌尔善导演创作论。
34、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数据库构建思考。
35、大地艺术对景观设计中视觉张力的启示。
36、四川彩墨绘画艺术传承体系的构建探究。
37、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特点及风格--以《枫桥夜泊》为例。
38、川东地区民间小调音乐艺术风格研究。
39、歌剧《卡门》之《这是你扔给我的花朵》唱段艺术探析。
40、声乐教育的本体回归:技术、情感与艺术的美学理据。
41、流光溢彩至善至美--肖德美川剧文生表演艺术专场综述。
42、融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艺术教育教学的创新。
43、以德育人--高中班级管理艺术探析。
44、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
45、解析现代传媒对音乐艺术的影响。
46、基于颜色特征的画家艺术风格提取方法。
47、民间剪纸艺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创新发展。
48、基于哲学概念中游戏说的艺术理论研究。
49、《民间艺术“布老虎”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50、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导入艺术。
51、好莱坞科幻叙事与艺术审美范畴。
52、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艺术意蕴的解读。
53、以哲学家为视角:论周国平散文的艺术特征。
54、中国古代艺术体制的主要特征。
55、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策略。
56、民间艺术的当代变迁--以手工艺为中心。
57、话语场中的民间艺术:作为商品的泥泥狗在不同语境中的社会生命。
58、从早期墓葬佛教图像看飞天艺术母题兴起与佛教初传中国路线。
59、盖瑞·法恩《日常天才:自学艺术和本真性文化》导读。
60、文化艺术管理和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性。
1、地域历史文化题材在拼布装饰画中的设计与呈现——以拼布装饰《晋国霸业》为例。
2、熊勇装饰画作品。
3、黑白装饰画创作的审美体现。
4、将甲骨文引入幼师装饰画教学的探索。
5、版画装饰画的艺术微探。
6、现代综合装饰画《8364》。
7、小学美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装饰画的线条描绘。
8、传统水墨精神在现代装饰画中的应用。
9、当代艺术在装饰画中的影响和应用。
10、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培养——以动物装饰画教学为例。
11、装饰画课程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探索。
12、五彩彰施,水墨积微——张仃的彩墨装饰画。
13、皮影艺术融入高校装饰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以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14、论晚期中世纪室内装饰画表现要素的嬗变。
15、谈装饰画设计教学新理念。
16、沥粉装饰画的形式语言研究。
17、当代装饰画在环境设计中的创新与发展。
18、浅析装饰画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19、《运用俄罗斯传统梅津装饰画的元素做牛奶品牌视觉形象设计》。
20、《无题》装饰画系列。
21、浅析自然元素在装饰画中的运用。
22、李秋焘【装饰画作品】。
23、浅谈晋中寺庙木雕装饰画的风格特点。
24、装饰画的审美与表现手法的研究。
25、丙烯立体纺织品装饰画《宇宙下的星空》。
26、废弃金属零件在装饰画中的应用。
27、浅析衍纸艺术在装饰画中的应用。
28、中国古建彩画图案的装饰画(西番莲纹饰)。
29、浅析装饰画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30、多功能立体化装饰画的表现形式及创新实践研究。
31、浅谈装饰画的艺术表现。
32、植物腊叶标本手工艺装饰画的研究与开发。
33、装饰画创作材料的拓展性研究。
34、浅析傣族元素在现代装饰画中的表现运用。
35、黑白装饰画花卉作品欣赏。
36、线描装饰画教学——名画再创作。
37、《包饺子》装饰画。
38、装饰画风格教学研究。
39、榆木装饰画《静》。
40、室内设计风格与装饰画选择研究。
41、试论黑白装饰画创作的传承与发展。
42、黑白风景装饰画创作方法初探。
43、拼布艺术在装饰画中的设计方法研究。
44、装饰绘画基础课程学业评价体系改革研究——以茶包装中的装饰画为例。
45、彩陶纹饰分析及其在现代装饰画中的应用。
46、装饰画在现代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47、装饰画的色彩解读。
48、黑白装饰画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49、基于画芯图像和画框图像的装饰画图像的融合算法。
50、巧用废鸡毛做出装饰画。
教学论文的题目篇二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识字教学非常有效,苏教版中的词串识字法是对于传统教学方法弊病研究出的一种适应现代学习方法的新方法。其他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不同的是苏教版是通过对小学生在识字学习过程中的认写比率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苏教版教材主要从会写、会识字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一、从会识字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会识字方面的研究发现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安排了将近1350个字的学习任务,和最低标准相比还差大约240个字。相对于人教版和上教版的数量而言较低一些,因为识字是一个学习积累的过程。往往认写比率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因此,认字的比例也会随着学习程度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减少。我在这里所说的会写的具体含义就是会读字音、能够理解字义以及能够基本的识别字三个环节。我对其中的两个环节在这里做一个简要的分析说明。
1.从会读字音方面进行分析。
在汉字里面有许多的多音字,这些多音字大部分都是音同意不同,还有一些是音同形不同这就要求学生在最开始学习识字的时候要注意每个字发音的标准化、规范化。
2.从能够理解字义方面进行分析。
在汉字里面许多的多音字、形近字、相反字。在汉字里面的相反字很多都是意思相反,这很好区别,因为我们的汉字就是从吸形表意的历史过程中演变过来的,但是许多的多音字和形近字却是意思相近读音相近的。学生学习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而苏教版在会认字数量上面低于最低标准也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二、从会写字方面进行分析。
会写字是应用汉字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做到会写、会读才会具备会用的能力。写汉字会加强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记忆理解汉字对使用汉字非常重要,因为汉字的使用学习过程是会读、会写,接用就是用汉字组词、造句一直到后面的看图写话甚至是写作。因为在汉字里面有许多的多音字和形近字和在记忆方面非常复杂,因此只有加强写字方面的练习才能够使小学生在记忆和理解汉字方面的学习效果迅速提高。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规律。
总之,从各个方面来说,在小学语文识字方面苏教版坚持了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是和许多其他教材唯一不同的地方,不管是在学习识字数量上还是在识字方法上都有其独特的研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论文的题目篇三
2、论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
3、论赏识教育的意义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
4、小学一年级语文教育幼小衔接问题调查与教育策略研究。
5、小学语文教育中乡土文化缺失研究。
6、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研究。
7、《教育杂志》与民国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
8、小学语文教育的儿童文学。
9、小学语文教育中古代蒙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
10、小学语文教育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1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2、环境教育视野下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分析。
13、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实践性知识研究。
14、学前与小学语文教育衔接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5、中国现代小学语文教育的探索者-吴研因。
16、呼唤和谐的儿童本位观-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
17、“右脑开发理论”观照下的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18、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研究。
19、吴研因小学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20、小学语文教学中视觉素养教育研究。
21、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
22、试论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3、试论小学生的合作学习。
24、试论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25、试论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26、试论小学生自然课实践能力的培养。
27、试论小学生综合性学习。
28、试论学生中独生子女爱他人品质的培养。
29、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30、特级教师成长历程研究。
31、现代教师教育智慧形成的相关研究。
32、现代教师人格特征形成方式的探究。
33、现代教师职业观内涵构成的思考。
34、现代教师职业角色内涵的探究。
35、乡村教师与城镇教师发展内涵异同的相关研究。
36、乡村教师与城镇教师发展形态异同的相关研究。
37、小学“活动导学”的研究与实验。
38、小学班级管理的研究。
39、小学德育的方法研究。
40、小学德育的过程研究。
41、小学德育的模式研究。
42、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对比研究。
43、传统教师评价的负面影响。
45、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46、大学生选择教育类专业的心理相关研究。
47、大众媒体对小学生的影响分析。
48、当代儿童对儿童文学的期待与要求。
49、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50、东西方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研究。
51、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52、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53、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54、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55、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56、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57、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58、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59、合格教师基本标准的探究。
60、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途径的研究。
6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62、家庭对于小学生的才艺与兴趣活动的支出调查研究。
63、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养成与心理成熟的影响。
64、家庭教育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
65、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问题的研究。
66、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
67、教师的科研能力研究。
68、教师的素质研究。
69、教师的学历水平研究。
70、教师发展的教育需求思索。
71、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因探究。
72、教师发展对教学质量提升的相关研究。
73、教师发展对于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相关研究。
74、教师发展对于学校课程改革的促进研究。
75、教师发展过程中可用资源的梳理与归纳研究。
76、教师发展进程中内在障碍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77、教师发展进程中外在困难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78、教师发展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79、教师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关系研究。
80、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关系研究。
81、教师发展在专业化进程中的价值探索。
82、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改革研究。
83、教师能力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教师期望在小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84、教师人格发展内涵与策略的研究。
85、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职业生活研究。
86、教师使用新教材出现问题的研究。
87、教师思想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88、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研究。
89、教师知识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90、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界定与标志的思考。
91、教师职业生活规律的相关研究。
92、教师智慧发展内涵与策略的思考。
93、教师自我教育的途径与策略探究。
94、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研究。
95、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知识储备研究。
96、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专业思想形成研究。
97、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角色转变过渡的相关研究。
98、教育实习后的专业认同变化研究。
99、课程改革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关系的研究。
100、课改背景下的“好课”标准的研究。
101、课改背景下的学生作业的研究。
102、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程发展性教育评价研究。
103、课堂教学改革困境的研究。
104、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德问题研究。
105、课堂教学新境界的研究。
106、课堂教学中参与意识的培养。
107、口语交际与小学语文教学。
108、论活动课程评价的理论与实施。
109、论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的艺术。
110、论小学生爱家乡品质的培养。
111、论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112、论小学生作业批改的艺术。
113、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语文素质培养。
114、论优秀班风的建设。
115、某一位儿童作家或某一类儿童文学作品的研究。
116、农村教师发展动因与城市教师发展动因的比较研究。
117、培养创新型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18、拼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地位研究。
119、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思路、办学模式的研究。
120、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难点及对策的研究。
教学论文的题目篇四
1、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
2、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3、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
4、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
5、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
6、体育与人--学校体育的文化重构。
7、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8、中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研究。
9、我国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研究。
10、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研究。
11、自主学习方式影响大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实验研究。
12、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教学质量保障。
13、全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
14、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及其预防。
15、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系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研究。
16、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17、体质健康信念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意向及行为习惯的影响。
18、我国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动力研究。
19、高校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21、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2、试论我国学校体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3、谈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4、试论体育道德形成的要求和规则。
25、论体育与智力开发。
26、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研究。
27、体育在发展学生个性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28、试论体育教育中的审美渗透。
29、体育技术学习与体能发展问题的研究。
30、体育教学运动负荷的调整与控制的探讨。
31、女生体育教学的特点与指导实践的研究。
32、论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33、xx地区(学校)学生体质的调查与分析。
34、对课间操内容和形式的改进研究。
35、初论体育课外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36、论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37、(某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的研究。
38、关于优化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研究。
39、新的教学方法(或电化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的研究。
40、论教学艺术与体育教学艺术。
41、论体育教学中的品德教育及意志培养。
42、中(小)学生体育知识水平和体育意识的调查研究。
43、关于中(小)学建立单项(或健身、健美、体育娱乐)俱乐部的。
44、可行性及具体对策的研究24、论学校体育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45、论学校体育的阶段效益与长远效益。
46、浅析变异系数在教学、训练中的应用。
47、平均数、标准差在运用会报名中的应用。
48、运用体育统计知识改进体育课教学。
49、运用“回归分析预测成绩”之我见。
50、利用假设检验知识改进训练方法。
2、如何让小学生对田径课感兴趣。
3、浅谈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
4、浅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7、小学体育教学中体操内容的运用。
9、游戏参与小学体育教学的三大原则探讨。
10、构建小学体育快乐课堂策略探讨。
11、小学体育中长跑有效策略研究。
12、浅谈小学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13、浅谈新课改下创新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4、巧用口诀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效率的实证研究。
15、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16、多元化、多层次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
17、多媒体技术与小学体育整合的几点思考。
18、体育教学中小学生合作学习的探究。
19、小学体育安全问题的规避与应对策略。
20、小学体育如何渗透爱国教育。
21、理想教育使小学体育课堂焕然一新。
22、小学体育课堂分层教学的探索。
23、合作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4、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
25、试析小学体育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26、小学业余篮球队有效训练策略。
27、小学体育常规训练与学生养成教育。
29、废旧轮胎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30、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31、体育新课程下的小学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策略。
32、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33、谈积极情感教学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中的运用。
34、浅谈“比赛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35、小学足球童玩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
36、对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体验式学习的探讨。
37、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自主学练”教学模式。
38、小学体育教师进修培训情况调查与分析。
39、小学体育教学中“目标式教学”方法研究。
40、基于小学体育教学的武术操教学实践探究。
41、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42、浅析将音乐融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43、增强小学体育足球教学趣味性的探索。
44、小学体育传统项目发展现状的研究。
46、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探讨。
47、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现状分析。
48、雾霾天气下中学生体育锻炼的探讨。
49、小学体育中的立定跳远教学分析。
50、饮料瓶在小学快乐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1、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中学生体育兴趣现状调查的分析与对策。
3、中学健美操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4、试论体育教育中学生个性差异与个性发展。
5、“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中学生体育课运动负荷测试分析。
6、趣味田径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7、新课程改革下中学体育课教学探讨。
8、浅议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9、试论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0、城乡初中体育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研究。
11、浅谈如何创新中学体育教育教学。
12、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生存状态研究。
13、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14、对中学体育教育如何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初探。
15、中学体育教学中激励方法探讨。
16、我国中学娱乐篮球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17、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
18、中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干预措施探究。
19、探讨阻碍中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原因。
20、新课改下如何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21、中学排球课余训练调查研究。
22、探析生命教育视野下的中学体育教学。
23、中学体育教师胜任特征的质性研究。
24、科学技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5、高级中学体育教师人力资源配置与优化研究。
26、微运动理念植入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27、课程改革对中学体育教育学的影响。
28、中学体育教学的考核方式分析。
29、新课改下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30、形意拳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影响作用研究。
31、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的综合评价。
32、浅析提升中学体育小班化教学管理成效的策略。
33、中学体育教学对全民健身活动产生的作用。
34、农村初级中学体育师资现状研究。
35、浅谈中学体育教学多元化教学模式。
36、分组教学法在中学体育中的运用研究。
37、俱乐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设想。
38、浅析互动性教学在中学体育课堂的应用。
39、论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40、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探究。
41、关于中学体育训练的思考。
42、毽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价值初探。
43、基于德育价值观的中学体育活动设计。
44、浅谈冬季中学体育教学。
45、健美操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6、浅析中学体育教学热点问题及对策。
47、浅析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及其对策。
48、探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自主学习策略。
49、浅谈农村中学体育乡土教材的开发。
50、中学体育社团现状及健康发展对策研究。
1、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体育反思性教学。
2、高中体育课武术教学研究。
3、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
4、浅谈高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
5、高中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的探讨与实践。
6、开展高中女足球员个别心理训练的问题与探究。
7、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析。
8、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9、多种教学媒体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0、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探究。
11、打破年级界限进行篮球选项教学时教学组织形式探析。
12、以就业为导向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构建策略研究。
13、高中体育课堂实效性之学生心理壁垒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14、浅析拓展活动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5、浅析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考前心理训练。
16、普通重点高中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17、成才视野下高中体育教学策略的创新与探索。
18、高中体育分层次教学策略研究。
19、高中体育教学模块评价方式的转变。
20、当前我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现状。
21、高中体育短跑教学与训练。
22、竞技项目在高中体育教学的运用。
23、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24、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25、微格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6、浅议提高高中体育篮球教学质量的几点措施。
27、快乐体育理念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体现。
28、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不良情绪的矫正。
29、高中体育教学中游戏方法的合理运用探讨。
30、浅析高中女生耐久跑教学。
31、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32、浅谈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
33、高中体育田径模块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34、高中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模式的构建与设想。
35、高中体育教学中精神和技术的提升。
36、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心理暗示的运用。
37、浅谈高中体育考生在高考训练期的营养补充。
38、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抗挫折心理教育。
39、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创新训练模式探析。
40、高中体育社团对高中生形成终身体育观的作用。
41、高中体育对构建全面性人才的影响。
42、高中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方式探讨。
43、高中专项化背景下的篮球训练。
44、高中体育教学中疏导情感阻隔的教学机制。
45、浅析情感元素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46、高中健美操课程之我见。
47、德育在高中体育课中的渗透。
48、高中体育篮球教学中生本理念的运用。
49、高中体育生课余训练对策研究。
50、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高效教学探讨。
查看更多(体育理论论文题目武术论文题目田径论文题目体操论文题目篮球论文题目)。
教学论文的题目篇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然而德育课堂有时是枯燥的,甚至是与学生的想法冲突的。例如,在德育课上,有时班主任要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甚至批评教育,这就与学生的行为、思想冲突。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在进行此类的德育课时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针对学生在校园内外的一些违规违纪不文明行为,简单的说教几乎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况且经常出现学生有明显的违纪行为却死不承认的情况。笔者的做法是,通过照相、摄像手段把学生的违规违纪不文明行为拍下来,与学生共同探讨违纪行为的细节、危害,使违纪者无地自容,有效提高了德育的效果。
1.2切实提高课堂容量。
在德育课上,传统的授课模式就是班主任一言堂式的讲授,其实是呆板的说教,这样既起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大大降低了课堂容量。在德育课堂上,最重要的是用鲜活的例子打动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激励学生,用丰富的视频感染和警醒学生。这些,都不是传统的课堂能做到的。而利用信息技术却能够轻而易举地达到德育教育目的。例如,在一次关于“自强自立、尊老爱老”的德育主题班会上,笔者把近几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展现的有关此方面的人物事迹进行了剪辑,制成了一个约40分钟的视频资料,这份视频资料所包含的信息如果班主任口授相传的话起码要三课时才能完成,并且视频中人物的语言、形态、喜怒哀乐是大多数班主任传达不了的。视频中的背景信息也是班主任无法再现的。所以,利用信息化手段能极大提高德育课堂的容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更加灵活。
德育课堂与其他学科课堂相比,最大的缺点就是容易出现呆板单一现象。而作为信息化教学的核心———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德育课堂的方式和方法,使德育课堂灵活多变,及时而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积极辩论,有效互动。笔者在主题班会“纪念九一八勿忘国耻”的德育课上,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向学生真现在现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代背景、侵华的残忍血腥及战后的不思悔改,激起了全体学生的思想共鸣,他们纷纷发言,群情激愤,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热烈。在学生的发言后,笔者及时用多媒体展示了中国目前的政治经济现状,重点强调了安定团结的重要性,奋发图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自身做起,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一节课结束,借助多媒体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信息,使德育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2、信息技术与德育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当前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很多。笔者做过一次统计,班级内90℅以上的学生经常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尽管他们获取的信息会良莠不齐,但是,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虽然教师常常会担心学生会获得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但是作为班主任是不可能阻止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的。既然堵不住,就要进行疏导。教师要引导和教育学生学会正确运用信息技术为学业服务,为自己的思想健康服务。班主任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互联网与我的学习”、“网络对我的精神世界的影响”等一系列的主题班会,保持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这样,既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又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海洋里获得了知识和快乐。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德育与时俱进,二者的完美结合是每位班主任应追求的目标。
教学论文的题目篇六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教师竭力探索和追求的目标。只有积极探索,不断总结,通过各种途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减负高效”的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并于秋季开始执行。修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版)》在“教学建议”中,新增加了“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条,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共同的目标。本文笔者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
一、认真研读课标,精心设计教学。
备课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备课孕育高水平的教学。只有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可以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备课离不开教材,更离不开课程标准的指导。有的教师凭经验教学,常常把课标置之一边。对课程标准提供的“案例”与“情境素材”很少借鉴,对课标提出的“活动与探究建议”及“实施建议”也很少采纳。因而出现教学中随意拓宽加深教学内容、拔高教学要求、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等脱离课程标准要求的情况。因此,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仔细领会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在备课中的指导作用。备课时要明确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教师要心中有数,要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恰当的方式学习最有价值的内容。
二、优化教学策略,凸显主体作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想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启发讲解、实验探究、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和策略,借助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有些问题要引导学生提,有些话要留给学生讲,有些事要留给学生做。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问题,学会带着问题去看书,去查找资料,去寻找答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知识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具有情境性。脱离了具体的情境,认知活动的效率是低下的。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有启迪性的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学习动力,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学得快、学得活,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就高。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搜集有关的情境素材,包括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化学科学与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重大成就、化学对社会发展影响的事件等。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恰当的情境素材,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魅力。
四、重视情感因素,增强学习激情。
认知需要情感,情感促进认知。学生的积极情感主要是在教师情感的影响、诱导下产生的。教师上课时的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情绪。事实证明:教师上课时热情洋溢、神采飞扬,学生的`情绪也会受到感染,表现出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双边活动,形成良好的互动气氛;反之,学生听起来就会昏昏沉沉,毫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一节高效的课堂教学一定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为此,要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改变评价方式,培养学生自信。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学业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年版)》明确要求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要求把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实现评价的方式多样化,评价的主体多元化。
据教育专家研究,在学生时期教师的鼓励是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性和荣誉感,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认可、肯定和表扬。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业、课堂提问、考核成绩、学习行为时,应尽可能地给予激励性评价,多表扬,真心欣赏学生的成绩,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得到鼓励,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六、坚持课后反思,提高教学技艺。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师根据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和再认识的过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不容忽视教学反思工作。为此,教师应自觉地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对所制订的教学目标、设计的各种学习活动和运用的各种教学策略、评价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积累教学灵感,拓宽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总之,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只有教师积极探索,不断总结,通过各种途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减负高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03.
(作者单位陕西省城固县第三中学)。
教学论文的题目篇七
中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繁杂的任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采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形成科学的教学理念,推动中学阶段作文教学低效理由得到有效解决。
中学作文教学低效理由教学策略。
在中学阶段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学低效的理由出现在以下几个部分:教学目标方面、教学内容方面、教学策略方面、教学对象方面。因而,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从理论部分以及实践部分着手解决教学低效理由。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中学生对写作产生了惧怕心理,并且将写作训练看成了一项很难完成的任务,这就导致了教师布置的作文训练题目学生通常需要几小时去构思。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的理由就在于学生写作态度不够端正,将每一次作文训练当作是“完成任务”,致使学生走了许多弯路。因而,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表达想法,从而摸索到正确的写作策略。布置写作题目时,需要对题目、题材、字数等要求适度放宽。
例如,在学习了《听故事讲故事》这一内容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写作题目“我听的一个故事”,描述手法以及字数都没有规定,写作训练开始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同学们都听过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老师喜欢的故事有神话故事、童话故事,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探究理由,若是这个故事我没看明白或者认为故事没有到结尾的时候,我会让同学们把故事讲完。”教师在布置作文训练题目时,未给学生明确字数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学生心理压力,但是,在无形之中也给学生提出了更高写作要求,即将故事写完整。站在学生角度来看,学生并不清楚教师意图,甚至会认为老师要求并没有太多限制,因而,也就更愿意去写故事。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采用,写作效率会有进一步提高。
2.教给学生写作技巧。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觉得无法对事件进行具体描述,有部分学生即使做到了将事件完整的描述下来,然而,事件描述却不够生动、形象。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的理由就在于学生未能掌握写作技巧。
例如,在学习了《培养良好习惯》这一内容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掌握写作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写作技巧。可以通过让学生读课外书籍、坚持写日记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若是学生能够坚持阅读课外书本或者是写日记,写作水平能会有所提升。
3.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交流。
教师在学生写作情况中能够发现学生思维被束缚,若是不能快速突破这个“瓶颈”,学生就会感到学习的压力,使得写作积极性大大降低。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站在学生角度深思理由,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写作经验,从而做到不断反思总结。
例如,在学习了《大作家的小老师》这一内容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写作题目“我眼中的语文老师”,全体同学都写这个作文题目,写作训练完成之后再进行成果交流。教师选取的写作素材学生都很熟悉,并且描写的都是同一个对象,因而,在进行成果交流时,学生能够从自身观察角度以及其他同学观察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教师组织全班同学相互阅读作文,并且交流心得体验,推动学生思维“瓶颈”的突破。
4.作文素材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
中学阶段作文训练出现套话、假话现象的理由就在于作文素材选取与学生实际生活脱离。因而,教师在进行作文选题时,应当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要让学生有事情可写。
例如,教师给学生布置“描写春天景象”的作文题目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公园参观或者是在学校游览,通过切身观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春天美景。通过这种教学策略的采用,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话可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如,在中学阶段教科书中,安排了一个“综合学习”章节,涉及到的内容有“读读背背”“口语表达”“我的小笔头”。其中“我的小笔头”布置的写作素材与课文内容相近,并且与儿童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例如,“长大我想成为……”“我的小动物朋友”“童年乐事”等。
5.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
给人带来愉悦感觉的事物通常能够使得兴趣大大增加,因而,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评阅作文时应当不断对学生激励表扬,从而树立学生自信心。
例如,体作文水平不高,但是,其中不乏一些亮点词句。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评语或者是口头表扬等形式激励学生。优秀作文可以在班级后面的墙壁上张贴,若是有机会也可以向中学生刊物推荐发表。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使得学生能够在写作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对写作水平的提高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同时,还应当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看实物、看图片,通过带学生游览、参观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学会留意观察周围事物,养好良好的习惯。
中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繁杂的任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采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形成科学的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行为应做到严谨,尽最大努力克服无关干扰。同时,站在教育行政部门的角度来说,应当为语文教师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得教师安心于课堂,推动中学阶段作文教学低效理由得到有效解决。
教学论文的题目篇八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少年期,我们又称学龄中期。这一阶段是生理发育的高峰期,说明学生已经开始步入青春发育阶段。他们的身体发生了急速的变化,我们自身也有体会,发生了非常明显变化的有身高、体重、肩宽、胸围等等。同时在这个重要的.时期都要有一次声音的变化,这也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变声期。这说明初中阶段就是学生从童声过渡到成年人声音的变声阶段。所以在这重要的阶段,应对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变化进行关注、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音乐教学。
(一)初中生生理特征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变化明显是在身体上,如前面所说身高增长很快,体重也在迅速增加等等,因为这是人在生长发育中的第二个高峰期。这时的学生不仅在身体并且大脑、神经系统、各种感觉器官都已基本趋向成熟;同时性机能开始成熟,生理发育特别快,青春期就是指的这一时期的。
(二)初中生心理状态分析。
初中的开始,是学生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它决定了学生一生的性格,同时也是让学生正确地从儿童过渡到一个成熟的个体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这一时期的心理状态,避免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逆反,随时跟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所教各个班集体和个别特殊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学生往好的方向引导。学生到了初中阶段,其心理发展状态主要有三个特征:自我意识增强、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迅速和情绪与情感更加丰富。
(一)音乐欣赏课。
音乐欣赏课就是指单纯的对音乐进行欣赏的课程,它可以在让学生感受、体会音乐的同时鉴赏音乐美在哪里,除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外还增强了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欣赏课中可以用体验性教学方法来教学,它以感受、体验音乐为主,同时让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得到激发。
(二)乐理课。
乐理课是指对音乐基本知识的学习,包括节奏、旋律、音乐常识等。它在丰富学生基本音乐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的逻辑思维更加严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向抽象化发展。乐理课可以运用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它是以老师和学生语言传递为主,通过口头性的语言以及学生独立阅读的书面语言为主,也是常用的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如果处于变声期,切记不能用嗓过度,所以乐理课上通过对一些音乐的理论知识的教授,让学生在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归纳总结出一些音乐的常识、规律,让学生更透彻地了解音乐。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学生的情况不同,我们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在音乐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应该不断进行加工创新,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在今天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当然应该即时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含量,学习交流更多的新的教育知识和专业知识,多方面地学习交流音乐教学的心得,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论文的题目篇九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使得高中物理教学工作也不断进行着改革。高中物理教学工作需要从传统的教学工作中抽离,进而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学工作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需要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文章对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物理教学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有效的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教学;问题。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学习的关键时期。物理学科更是高中阶段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因此加强对高中物理的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物理教学工作注重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有效培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需要对物理学科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以便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
一、分析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问题。
(一)老师创设的课堂问题情境不合理。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就会立足于生活实际,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以便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教学情境是需要物理教师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物理现象,引导学生有效的掌握物理知识。然而,现阶段大多数物理教师在创建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情境显得十分花哨,物理教师更加注重自身对课件形式的展示,而没有利用情境中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教学情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但是却并没有利用情境中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某物理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曲线运动”的过程中,利用课件对小球落下和抛出去的轨迹进行了展示,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但是却并没有在适当的实际提出问题,没有引导学生对小球两个过程的运动轨迹进行比较。
(二)物理教师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一阶段,老师对学生的提问工作不可缺少。物理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能够让物理老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并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未能及时掌握的知识进行补充。然而现阶段的物理教学中的提问过程中,物理教师通常是将问题抛给学生,并没有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以至于提问工作不能收到有效的效果。例如:某校物理教师在为学生讲述“磁场”这一课程时,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列举生活中的磁现象,并让学生进行举例说明,然而学生回答之后,老师并没有针对答案进行分析,这也就不能够起到课堂提问的真正意义。
(三)物理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
虽然进行了教育改革,但是大多数物理教师的教学观念并没能够及时进行转变。在物理教师心理,教学任务才是最关键的。教师往往都是从教材出发,为学生制定完备的教学计划,以便能够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却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减弱。物理教学工作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科学人才。
二、解决高中物理教学工作中的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创设合理的课堂教学情境。
针对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过于形式化的特点,应该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物理教师需要从实际的生活出发,并形成过渡,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同时,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过程中,适时的提出问题,让学生能够在情境教学中,提高对新知识学习的渴望。例如:某物理教师在讲述“速度的变化”中,创设火车发动的情境。让学生想象火车加速的情境,并在适当的时候提出这是为什么,进而让学生理解“加”速度的含义。这样,就能偶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加深自身的物理素养,实现了情境教学的真正意义。
(二)加强物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还应该是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必要的互动。学生在与老师的互动过程中,就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也能够充分激发内心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某高中物理老师在讲解电阻与电流的过程中,就通过设置问题,并对学生进行引导等方式,加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
(三)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传统的物理教学活动中,物理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题,这就极大的忽视了学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新课程改革下,需要物理教师对物理课堂教学工作进行有效优化,教师要对自己的作用有所明确,加强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例如:某高中物理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向心力”的相关知识时,引导学生展开交流与合作,并让学生能够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效的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下,需要高中物理教师对物理教学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有效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物理成绩,为高考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才。
教学论文的题目篇十
3、纳米结构zno研究状况。
4、纳米尺度中的量子力学。
5、由相对论的创立看物理学的思想方法。
6、从经典力学到量子力学的思想体系探讨。
7、光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8、用麦克斯韦方程组讨论晶体双折射现象(电磁学,光学)。
9、计算半径为r的球的热传导现象(热学及统计物理学)。
10、用麦克斯韦方程组讨论晶体双折射现象(电磁学,光学)。
11、用傅里叶变换计算(单缝、圆孔)衍射的光强分布(光学)。
12、论物理学中的理想模型。
1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flash/authorware)。
14、激光全息实验的设计(光学)。
15、物理学中的美学问题探讨(物理学史)。
16、四层楼电梯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17、简易稳压直流电源设计。
教学论文的题目篇十一
按照《毕业论文写作》要求,要结构完整,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前言(论证选题意义,目的,范围,简述前人研究情况和自己论文研究重点),正文,结论,引文注释(脚注),参考文献(10篇以上).以上内容缺一不可.
在小学(某某)学科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或策略)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德问题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习落后学生积极性的研究。
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论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的艺术。
(某某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试论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试论小学生(数学,语文,自然....)自学能力培养。
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
试论小学生自然课实践能力的培养。
试论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论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论小学生爱家乡品质的培养。
试论学生中独生子女爱他人品质的培养。
论(“我”或某某教师)在小学(语文,数学,自然....)学科中教学的特色。
教师期望在小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试论小学生的合作学习。
试论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试论小学生综合性学习。
试论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论活动课程评价的理论与实施。
小学班级建设中学生干部选拔与培养。
论优秀班风的建设。
在开展班级活动中预防危险事件发生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语文,数学,自然,英语,音乐....等某学科)能力发展的评价研究。
论小学生作业批改的艺术。
校本课程的研制与发展。
“大语文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与小学语文教学。
1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研究。
2论小学班主任工作。
3小学课外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6论小学艺术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9如何改革小学的考试方法。
14论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和改进教师教学实践的功能。
15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在小学教学中的实施。
16谈谈人本主义管理理论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
17论小学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
18谈谈小学教育管理的'基本方法。
19论系统性原理在小学管理中的运用。
20论反馈性原理在小学管理中的运用。
21论动力性原理在小学管理中的运用。
22论能级性原理在小学管理中的运用。
24论小学校长的领导风格问题。
25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问题。
26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意义。
27论小学生德育的特点。
28论小学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29论小学体育的内容和方法。
30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课堂教学结构研究。
3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
33小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成功(或快乐)教育的思考。
35浅析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36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37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对策。
38性别差异的表现原因及教育对策。
39城乡学生的各自特点与教育对策。
40后进生的教育特点与对策。
41试论学习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的规律。
42试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
43试论教师主导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
44浅析班级授课制。
45在教学中如何应用教学方法的优选?
46论述我国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47如何认识和处理好知情意行的关系。
48阐述德育教育中贯彻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的依据和要求。
49如何认识学校教学的教育性。
50试论教师的根本任务。
5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52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53教师进修提高的意义。
54浅析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55试论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56怎样理解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间的联系。
57联系本地实际分析五四制六三制学制。
58试论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59试评当代几种主要的课程理论。
60试论学校工作为什么必须坚持以学为主。
61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认识活动。
62目前我国家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63试论教师角色的多重性。
64从教师的劳动特点看现代教师必备的素质。
65结合个人体会谈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及内容。
66如何看待独生子女的特点,如何针对特点进行教育?
67试论班主任工作的特点。
68试论班主任工作的示范性。
69试论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发展的特点及其培养。
70浅析班主任应如何贯彻学生主体原则。
71试论班级常规管理。
72结合实际浅析班主任怎样做好学生操行评定工作。
73试论开展班级活动的意义。
74试论确定班会主题应遵循的原则。
75怎样开展班级榜样教育。
76试论后进生的转化教育。
77试论班主任工作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78试论学校管理过程诸环节的关系。
79试论行政方法的优缺点和运用行政方法的基本要求。
80试论学校卫生管理要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81试论如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82试论总务工作在学校中的地位与作用。
83试论德育管理中的激励原则。
84小学语文(数学)教学法浅析。
85试论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及其管理中的应用。
86论校长负责制。
87试论领导决断的技法要点。
88如何理解和贯彻学校公共关系管理的原则。
89课外活动与活动课关系浅析。
90浅析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1)加快教学改革步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浅议学校“人本化”管理。
(3)小学教育管理如何应对入世的挑战。
(4)小学教育培养模式探析。
(5)从应试教育与科举制度的比较看教育改革。
(6)班级活动对学生素质形成的作用。
(7)自我教育主动发展浅谈小学高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
(8)谈谈素质教育的误区及出路。
(9)在语文教学中多角度渗透思想教育。
(10)美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11)搞好考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2)作文教学中引情的研究。
(13)在课堂教训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14)学习动机的激发与课堂教学的优化。
(15)体育课教学与学生情感因素的激发。
(17)谈谈教学中的三个转变。
(18)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需要六个“不轻易”
(19)浅谈教师的课堂提问。
(20)对cal在当前语言教学中适用的几点思考。
(21)浅谈语文cal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2)轻松活泼喜闻乐见一多媒体导入新课创新方法浅谈。
(23)巧用电教媒体,开发学生潜能。
(24)个性化自主学习一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探索。
教学论文的题目篇十二
3、落球法液体粘滞系数测定仪的改进。
4、浅议氦氖激光器在光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5、全息照相实验技巧探讨。
6、实验数据的处理和测量不确定度计算。
7、标准不确定度合成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讨论。
8、钢丝的切变模量与扭转角度关系的研究。
9、物理实验测量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10、向心力实验装置研究。
11、重力加速度测量实验装置研究。
12、液体表面张力实验装置研究。
13、matlab在声学实验中的应用。
14、非线性电阻特性的实验研究。
15、简易万用表的设计制作及校准。
16、体效应管负阻特性的测量研究。
17、微波光学实验研究。
18、组合测量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19、用电阻应变片测量微小形变实验方法的改进与研究。
20、偶氮染料掺杂聚乙烯醇薄膜的光致双折射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教学论文的题目篇十三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而建立一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高效的发展,努力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在于摒弃传统课堂教学中“无效或低效”的教学行为,达到“轻负高质”的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让学生在牢固掌握化学“双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基础阶段,它一方面能为学生以后的化学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能为处理一些生活实际问题和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打下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尤其是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获得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体验化学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探究知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已有能力得到提升,还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课堂的有效性是以互动、活跃的课堂氛围为前提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实践和创新的学习习惯,还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促进了和谐教学模式的形成,从而提高化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化学是一门逻辑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深入地思考和实践,而就目前来看,初中化学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许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化学没有语文、数学、英语重要,加上化学本身的知识点较多,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等,使得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观念陈旧。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大部分是针对考试,学生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对于学生化学实验以及化学应用方面却一筹莫展,严重制约着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课堂教学未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化学课堂中教师只是在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学习程度等方面都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片面地按教案设计教学,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让学习什么就学习什么。
因此,学生始终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接受学习,学习失去兴趣,整个课堂成为单纯的知识大杂烩,教师没有让学生进行必要的思考和探究,学生的主体性参与不够;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提高。
3.学生自身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不足。
学生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比较重视课堂听课而轻视课前预习、归纳、整理;重视作业练习而轻视总结提炼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及化学学科的特点而忽视自身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堂参与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对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认识不够,技巧掌握不娴熟,影响课堂参与深度,导致课堂教学低效。
这种学习方式只是针对考试,而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激发学生兴趣是化学有效课堂的前提。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能够激发人的巨大潜能,只有让学生对化学真正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才能让学生自觉地进行研究从而创造新知识。
例如,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时,教师可以先做几个实验,如:“白纸显字”“清水变牛奶”“烧不坏的手帕”等一连串有趣的现象,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到化学世界的神秘,燃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样整个课堂摘要:随着新课改向纵深方面的不断开展,我国的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尤其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课堂是教学活动进行就变得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思维更加活跃,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
积极地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捕捉学生的兴奋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整个课堂更加自由、活跃,更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教师可设计精彩的引言、化学故事、科学家事迹、化学问题辩论、化学在生活中的.贡献等等情境。
适时地提出问题:这则广告说明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补充什么?学生猜想后引入元素,这样的教学情境更具生活化和亲切感,为有效课堂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标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过程中,就应把学生纳入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参与策划教学进程,并听取学生评价和反思课堂教学的意见,这样就实现了课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教学。
让学生参与策划教学进程并提出课堂教学意见,既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又高度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从学生的角度对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参与、评价和反思,有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并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加科学和有针对性的教学。
总之,新课标对化学教学的要求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功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论文的题目篇十四
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关乎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将成为构成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作为一门传统但不乏创新,时刻与时俱进的英语,不仅担负着向学生传授基础语言知识的任务,还要向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各种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多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鼓励学生在尝试和运用多样化学习思维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发展创新,以满足他们学习发展的需要。注重学生英语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在提高学生语言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好地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发展创新能力。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重要。
一、创新的基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情感激励中,语言表达的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同样一件事,是关心询问,还是训斥指责,其效果迥然不同。以学生英语作业未完成为例,有的教师见学生课后作业未做,便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语,有时甚至当着全体同学的面训斥、挖苦,结果有些因故未做的学生便认为老师太不近人情,进而产生抵触情绪;个别无故未做者,也会因心理逆反而来个“破罐子破摔”。因此,只有诚心诚意地询问其未做的原因,分析这样做造成的损失与影响,并帮助他们合理安排课后作业的时间,学生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激励,主要借助于面部表情,语言评价来实现的,其中语言评价可以说是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激励机制。
二、创新的起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也是最好的引导者。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也是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有兴趣的学习不但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能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怎样把兴趣融入英语学习中,这是对英语教师一个重要的考验。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九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弗里德里克福培尔曾说过:“小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寓教学于游戏之中,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的。
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首先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育心理学表明,当教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时,就可使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的、较牢固的知识和技能,并表现出喜悦和求知欲望。课堂上引进英语教学游戏的首要目的也就在于借助游戏的趣味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语言知识和掌握语言技能的各项训练活动中去。同时,考虑到小学生的好奇心、好胜性强的心理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安排的教学游戏要新颖,富有竞争性,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的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形成你追我赶的积极向上的气氛。例如“鹦鹉学舌”传话游戏比赛,就要看哪个小组传得又快又正确。还有如听辨游戏、听述描图游戏以及想一想、猜一猜、比一比等游戏,都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十分有利。。课堂不是一个刻板的教学场所,而是学生心灵的天堂。孩子们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自然不会对学习再有抵触情绪。根据学生的语言学习个体差异来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这样,学生就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且用现学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三、创新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学生的疑问往往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年龄段的天性决定了他们的好奇心,遇到问题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这个天性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充分利用。“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顺其童心,投其所好。”积极鼓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从而发现事物的奥妙。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生敢问、敢说,并敢于质疑在中国课堂上被视为权威的老师,从而让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多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乐趣,多去挖掘英语教材中能够质疑的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创新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有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因素。教师要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以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交互性、生动性等特点,有利于适时拓展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自己的创造力融于其中,从而以教师的教学创新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英语教学课件的制作过程尤其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例如,在教学whereisourclassroom时,可以先设计学生熟悉的学校结构图,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用英语说出来,去描述方位。通过描述地理位置,分组展开课堂小竞赛。通过图片与课堂活跃气氛的有机结合,加上教师有针对性的启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论文的题目篇十五
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是将其课程相互渗透,互相补充。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应用于美术教学中,有利于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以达到优化美术课堂教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一)初中美术学科的特点。
美术是一门艺术造型学科,也是视觉感官艺术。美术教学都是以具体的感官形象为原型,形象的视觉效果直接影响美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美术课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能够陶冶学生情感,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于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作用,近年来,美术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初级中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
信息技术具有开放性、全面性等特点,特别是网络的发展。网络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首先,网络的资料是动态的,网络上的资料始终处于更新状态。它总是最前沿、最流行的学习素材。其次,网络资料是丰富多彩的,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选择空间。再次,网络资料是形象生动的,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信息技术应用于美术学科教学中,将课堂教学引向互联网,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三)学生的感官需求。
美术是具有审美艺术的视觉形象。美术作品需要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美术教学必须将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作为教具,为学生提供感官刺激,让学生产生审美体验。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将那些价值昂贵的艺术品展示出来,或演示作品的制作步骤和作品效果,这样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远高于教师的讲解。网络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信息,将枯燥抽象的美术审美教育变得生动有趣,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激发了学习兴趣,优化了学习过程。
二、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的方法。
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整合可以实现教学统计和教学实施等各个教学活动的信息技术化。
(一)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美术教学设计。
1.美术学科是直观性、形象性强的学科。在美术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利用网络搜集教学所需要素材,为教学设计提供资料。这是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基础。通过网络查找素材,上网搜集素材,以获取大量的教学数据,使教学设计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课前资料准备充分,为美术教学实施提供良好的平台。
2.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中,教师个体行为、所有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内容的分析理解因个体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加强教师间的合作备课,交流教学心得可以开阔教师的设计思路,开发教师的思维;可以修正传统意义上的认识误区,有利于美术教学开展;可以为教师间的交流研讨提供技术支持,使教学活动具有互动性与开放性。
(二)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1.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创设真实生动的问题情境,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优化教学内容,加强美术学科的艺术感染力。利用信息技术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创设课堂情境可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导学生参与美术教学活动,为美术教学活动实施提供条件。例如,对美术流派通过动画片和视频等形式展示。
2.信息技术可以将复杂的美术知识生动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教师可以利用演示文稿、flash、autowave等工具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自行学习美术知识,让学生在合作、交互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为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提供帮助。
3.美术教学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作表达自己思想的舞台和空间。比如,计算机美术作品创作,通过计算机进行绘画创作,它打破了传统意义的美术作品创作的局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创作美术作品的优点,创作出生动形象的艺术形象,从而体现出艺术品的创意。通过计算机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可以提升学生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深度与广度的发展。
(三)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美术教学的评价反馈过程。
教学论文的题目篇十六
摘要:以初三化学课堂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策略为基点,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些许体会。
关键词:多媒体;初三化学;图像。
如何高效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给教与学带来新的生机?笔者就多年来在化学教学中对多媒体的运用谈一谈粗浅的认识。
一、多媒体图像直观呈现,突破视觉限制。
多媒体图片的直观性是教师语言讲解无法比拟的。运用多媒体呈现图像信息,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呈现场景、人物图像。
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经常要引用许多生活事例来辅助教学,开阔学生视野。“90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教师在讲解学生不易接触到的生活素材时,仅用言语表达,既啰嗦又不易说明。而图片则一目了然,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如通过呈现自来水厂生产的流程图,将场景再现,以图示的形式讲解多种净化方法,学生理解透彻;教学中有时还会学习一些化学家的相关知识,如证明空气组成的拉瓦锡、发现酸碱指示剂的波义耳、元素周期表的发明者门捷列夫……若此时能呈现出化学家的图片,再配以化学家为科学研究奉献终身的励志故事,既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又可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熏陶。
2。呈现微观结构模型。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物质的微观结构看不见,摸不着,抽象难懂。仅靠语言的描述和讲解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通过多媒体进行动画模拟,将微观世界用宏观形象表达,提供可视化效果,使学生一目了然,避免语言描述的困难与偏差。如,在讲解“水的组成”时,运用多媒体将电解水的微观过程呈现出来,这样学生仿佛真的看到了分子的裂分和原子的重新组合,对分子、原子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学难点由此得以突破。又如,在讲解“金刚石和石墨”时,若将微观世界放大,配合图示进行讲解,通过微观结构的对比,学生更容易理解两者性质差异较大的本质原因。再如,在讲解“活性炭的吸附性”时,展示活性炭放大百倍后的微观图示,微观结构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学生对吸附性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信服了。
二、多媒体实验模拟再现,突破时空限制。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展现化学魅力和激发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教学中突破重、难点的手段。但是有些实验因为涉及有毒有害物质,或是反应时间较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完成,此时我们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这样既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又对实验教学起到了辅助和补充的作用。
1。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进行视频实验。
从安全角度考虑,一些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危险实验一般是不能在课堂上完成的。例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是中学化学中较为重要的实验,由于一氧化碳具有毒性和可燃性,容易造成中毒或发生爆炸,课堂演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即使教师涉险完成,由于实验所用仪器种类较多、装置繁杂,整个实验耗时耗力,对教学进度也会产生较大影响。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多媒体视频实验来代替演示实验。多媒体视频实验省时省力,既可以使学生观察到规范的操作步骤和清晰的实验现象,又可以大大节省教学时间,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实验本身所带来的危险。又如,在讲到“一氧化碳的毒性”时,借助多媒体播放“小白鼠中毒死亡之谜”的视频实验,告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谨防一氧化碳中毒,有效地克服照课本讲实验的问题。再如,在讲到“探究燃烧的条件”时,需要用到一种剧毒物质白磷,实验室中是严谨配备白磷这种物质的,因此,多媒体视频实验就成为我们学习新知的重要手段。
2。对错误操作的后果进行视频模拟。
有些化学实验如果操作不当会引发严重的后果,所以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操作,避免出现意外。但是这些危险的操作仅凭教师的讲授和语言描述难以产生深刻的印象。多媒体视频模拟实验打破空间的限制,将危险操作及后果真实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酒精洒在桌面燃烧起来,不可用水浇而要用湿抹布扑灭;严谨用一盏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否则会引起火灾;酒精灯内的酒精少于四分之一后就不可再用,否则酒精灯内部会燃烧发生爆炸;浓硫酸稀释时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否则浓硫酸液体飞溅造成伤害;氢气在点燃时必须要检验纯度,否则容易引起发生装置的爆炸;在制取氧气结束后,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否则水倒吸使试管炸裂。用多媒体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将步骤分解、动作放慢,不仅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渲染气氛,学生看到后印象深刻。
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给化学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不用,但也不能滥用,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是教育创新,过分依赖,则会给教学带来新的隐患。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课堂需要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考虑到它的适用性、适量性、适当性原则,合理运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是上策。
参考文献:
王锦华。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山西电教,(03)。
张文斌。多媒体教学的现实意义。中国电脑教育报,2006。
教学论文的题目篇十七
摘要:
初中化学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传道授业解惑,对学生进行理论性引导,同时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以及研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角色转换,激发学生化学实践的探究精神,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关对策,强化动机,激发兴趣;知识整合,培养学习策略。希望能提高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自主学习教学手段实验教学。
在初中化学新课程下,教师利用教师和教材的有机结合进行教学研究,强调自我思考、探究和发现事物的学习意识,让学生“主动发现”并“积极学习”。以创新的教育思想来审视自己,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把学生培养成敢于创新,能运用教学手段、思维模式、教学角色转化及教学内容的设定等,以培养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新型人才。
一、通过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教学应以“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丰富想象力,并且鼓励学生动手与动脑,敢于质疑,借助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兴趣,引导学生对于初中化学的学习思考,并且积极运用化学思路清晰分析问题,透过表象看本质,通过分析,运用理论结合实践,转换学习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能力,创造学生有价值、有意义的创新性思维。通过学习榜样、言语说服,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根据学习成败促成的化学自主学习动机,使学生饶有兴趣、愉快学习,自觉主动地习得知识,营造开放、灵活的教学环境,创造自由探究、独立思考的学习空间。同时结合当地的一些化学事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材,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合作,这有利于学生好奇心的激发,让学生能够积极开展对问题的提出、分析、思考与探究,培养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
二、教学角色的转化,激活学生思维模式。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虽然在目前课堂上,很多教师还是习惯在课堂上以知识讲授为主,少有给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探究的空间,在这种教学氛围下,不仅会抑制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很难深入。所以,理应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透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是角色转变、调动学生学习方式的主要形式,是培养学生教学角色的突破口。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强调知识的构建与学生的主动参与度。教学角色转变,给学生制订相应的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围绕某些问题进行的、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这也是在合作的基础上学生教与学角色中总结出来的。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适度性原则,讨论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且难度应适宜。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阶梯性原则,一方面拓宽思路、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增强问题的有效进行。同时也要考虑到满足异质小组内不同学生水平的需要,充分发挥互助合作的功能。例如,在教学角色转换的课堂设立中让学生思考金属与酸的反应速率”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同样离不开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可能猜测:与金属活动性强弱,与酸的浓度、溶液温度等有关,将学生分成几个教学角色小组,并且组织学生采取控制变量法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推荐小组长来汇报研究成果,将各小组实践结果汇总于黑板上,并经讨论研究得出综合性实验教学结论,这样的教学角色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到团队合作精神与参与的喜悦感。
三、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实验探究精神。
通过拓展实验教学内容,突破传统“授教”思路,运用实践学习的授课方式开展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演示实验,让学生主动示范演示,其他同学要观察示范者的操作实验是否规范,如何纠正。让学生的注意力与实践结合在一起,通过想象观察,比教师单独做实验效果会更好,尤其是学生实验获得成功时,教学效果更是师生共有的。此外,如果教师可将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亲自去做,如初三化学中有关“铁的性质”内容,教材为演示实验,我将由学生实验的方式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解决实验困惑。如,有这样一个习题:将一根燃着的蜡烛吹灭后,立即用燃着的火柴靠近时,会看到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若单凭教师口头讲述,填鸭式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满头雾水,但若先让学生去做实验,然后由学生自主讨论与分析最后再讲解,学生便很快能总结与掌握相关学习要求及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实验的教学途径,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有效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灵活掌握与探究的初中化学能力。
四、总结。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就是依靠发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既是一种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方法。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教学角色的转化,激活学生思维模式。同时,通过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实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探究和发现事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发现”的“积极学习”和“自主学习”。
作者:张彦文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八十一中学。
参考文献:
[2]肖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游戏化教学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579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