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方案时,应该充分考虑资源的利用和最大化效益。制定完美的方案需要充分关注细节,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和因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制定和实施方案。方案的制定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不能马虎从事。方案的实施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和资源,不能轻易放弃。方案的评估是总结和改进的机会,不能忽视这个重要环节。方案的调整是适应环境变化的需求,不能固步自封。方案的成功依赖于团队的协作和努力,我们需要互相支持和配合。方案的落地是转化理论为实践的关键,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方案的执行需要我们的坚持和耐心,不能临时抱佛脚。方案的完善需要改进和创新,我们要不断学习和进步。方案是实现目标的桥梁和工具,我们要用心去制定和实施。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方案篇一
3、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学习画高。
4、学习并认识梯形各个部分的名称。
5、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一些几何图形,说一说都有哪些?
1.课件出示各种四边形。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2.让学生说出在上面的图形重哪些是你知道的图形。
3.判断第三和第四个图形的每组对边是否平行。
5.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成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吗?分小组讨论,然后交流结果。
课件出示关系图。
(1)教师演示。
学生明确:两组对边长没有变,变成了平行四边形,四个直角变成了锐角或钝角。(2)动手操作。学生自己动手,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并测量两组对边是否还平行。
(3)归纳平行四边形特性。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形。
(4)对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容易变形,也就是因为具有不稳定性。
这种不稳定形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实例来吗?(如推拉门,放缩尺等)。
教师边用课件演示边说明: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引导学生观察与讨论使学生明确:从a点画高,它的底是cd;从c点画高,它的底是ab。
教师说明: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与三角形画高的方法基本相同,都通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从一条边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但通常是从一个角的顶点向它的对边画高。这里高要画在平行四边形内,不要求把高画在底边的延长线上。
(4)巩固练习。
a.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
b.观察下图中,有几条高?它们相对应的底各是哪条线段?
c.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并画出相应的高。
(四)认识梯形个部分名称。
1、结合图形说明,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通常把较短的底叫做上底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腰。
2、从上底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高的画法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高的画法相同。
想一想:能不能在梯形的腰上画高?
引导学生明确:听行的高只能从相互平行的两条边中任一边上的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
再想一想: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
3、教学等腰梯形。
(1)教师演示:拿一等腰梯形,对折一下,你发现两腰有什么特点(两腰相等)。
(2)学生测量:量一量书上的等腰梯形两腰的长度,结果怎样?(两腰相等)。
(3)概括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它是梯形的一种特殊情况。
4、四边形的关系。
分组讨论:根据对边平行的情况,你可以把四边形分成几类?每类各有什么图形?
1.教材p。72“做一做”第2题和练习十二第1题。
2.练习十二第6题。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方案篇二
碧湘街小学陈芳。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单元中涉及的知识点有: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与梯形。这些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在此之前学生头脑中已经基本积累了许多表象的东西,而且经过前三年的学习,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为此,教师必须把握好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更好的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我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特别注重了加强学生作图能力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同时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通过让学生验证平行、判断平行,归纳出各种类型的四边形,从而学生能够用图表表示各种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因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还注重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一做,想一想,联系具体实例来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认识。
通过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使我更深地认识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既能充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图形的特点及相互关系的理解,同时也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方案篇三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建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理解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2.经历摆一摆、画一画、拼一拼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3.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树立学习的信心,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理解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一、激趣引入,复习旧知。
师:我们先来看一组多边形,请找出这组多边形中不同的一个。师:它们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叫做四边形。它们都是一家人。
师:谁来说说正方形与长方形的特点。
再请谁来用我们刚学的垂直与平行来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师:正方形是长方形吗?
我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已经很熟悉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有关知识。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
同学们观察真仔细。平行四边形的名称是根据它的哪个特点来命名的呢?
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学生讨论汇报。
小结:同学们探究的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与数学家们研究的结果是一样,其实,数学家们经过研究大量的图形发现,只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就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个物体的表面上有平行四边形的图案吗?是什么样,能比划一下吗?
学生汇报后,电脑出示几张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还真多,他应用了平行四边的特点,既美观,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2、认识梯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那什么样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旋转教具梯形,这样是梯形吗?下面让我们看看生活中的梯形吧。
3、应用概念判断。让我们来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梯形(课件呈现题目,学生在习题纸上做判断)。
独立思考答题。在答题纸上作答,汇报。
为什么长方形和正方形也是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辩论,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4、明确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5、(课件出示四边形集合)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哪些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在四边形中,如果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我们就叫它是平行四边形,(出示平行四边形)如果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我们就叫做它是梯形。(出示梯形),而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出示正方形)。
四边形里包含了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电脑呈现集合图。
三、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我希望大家能够收获探索过程中的快乐,更希望大家能够感受数学之美!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方案篇四
1、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好,我们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做猜图形。请看游戏规则。(屏幕显示,生读)。
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已经很熟悉了,所以猜得很快,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猜起来比较困难,但没关系,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揭示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方案篇五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应用。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用。
我们在都市生活习惯了,有的人可能非常希望能去乡村看一看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就一起跟着这幅图来感受一下乡村的风景吧。
看,这幅图上有些什么?
1、这幅图上还有许多数学图形呢?从图上找出你认识的图形,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你能大概地画出你找到的图形吗?试试看。
2、把你找到的图形进行分类,采用标号的方式进行。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4、第21页填一填,找一找,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在这些平行四边形中,你觉得哪个比较特殊?特殊在哪儿?
如果用一个圈把平行四边形都放在里面的话,请你也画一个圈来表示长方形、正方形。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外面再画一个圈,你觉得这应该是什么?再用一个圈画出梯形的地盘,应该怎么画?试试看。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方案篇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射线和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会按指定的度数量角。
2.使学生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3.使学生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和特征,知道三角形按角进行分类的情况,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5、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思维能力。
学生认识基础:
1.学生已直观认识线线段、直线,可以此引出射线。
2.学生已认识角的形状,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并对直角有一个较深入的认识。
教学注意点:
1.重在树立学生的空间观念。
2.本单元内容步步紧扣,并为以后学习面积计算公式。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方案篇七
学生已经学习过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对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一节课要着重探讨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以及它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梯形在这里是第一次认识,除了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要说明它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能将四边形分类,概括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图形的兴趣,对学生理解、掌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学生已经学习过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对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一节课要着重探讨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以及它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梯形在这里是第一次认识,除了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要说明它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能将四边形分类,概括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理解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建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理解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2.经历摆一摆、画一画、拼一拼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3.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树立学习的信心,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难点:理解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我们先来看一组多边形,请找出这组多边形中不同的一个。(课件出现)。
1.学生找出三角形。其余的都是四边形。
2.谁来说说正方形与长方形的特点。再请谁来用我们刚学的垂直与平行来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
3.引出课题。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1)请你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做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2)说一说,通过摆和观察,你发现了这些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学生汇报:
(4)平行四边形的名称是根据它的哪个特点来命名的?(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6)小结。
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还真多,他应用了平行四边的特点,既美观,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2、认识梯形。
3、应用概念判断。
4、明确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2)电脑呈现集合图。
我们研究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下面我们两人小组合作用七巧板中的几块拼一个梯形或平行四边形。看谁的手儿巧,看哪组动作快。
1、学生操作。
2、展示学生创作作品。
3、教师小结。
同学真棒!设计了这么多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同学们,用七巧板中的两块、三块、四块、五块、六块、七块都可以拼出平行四边形或梯形。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以继续去拼。图形之间确实可以千变万化,它们中还藏着很多知识等待我们去继续研究。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小结技能学法)。
我希望大家能够收获探索过程中的快乐,更希望大家能够感受数学之美!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方案篇八
教学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梯形的特征,了解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直尺、三角板、量角器;钉子板;四边形纸片;长方形框架等。教学设计:
结论:我们的眼睛有时看的并不准确,所以需要用工具来检察和发现。
师:请你也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相互检查一下,都是长方形吗?说一说长方形的特征?(特别注意邻边与对边的位置关系)。
小结认识图形的一般方法:先要知道它有几条边和几个角;其次要弄清楚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板书:边和角位置关系。
1、把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现在还是长方形吗?给它起个名字!板书:平行四边形。
2、在信封里的四边形纸片中找出平行四边形的。(在投影上展示)。
师:请4人一组,其中1人负责记录,检查这些平行四边形纸片的特征!
3、找1~3组同学汇报。(注意让学生说检查的方法)。
要点:对边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师:请在钉子板上围出各种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大家一起来欣赏。
4、讨论:平行四边形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总结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6、找出梯形的纸片,检查汇报:它们为什么是梯形!
强调:一组平行,另一组不平行,我们就说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板书:只有一组。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方案篇九
到目前为止,我们都研究过哪些四边形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出示集合图:(指长方形)我们用椭圆形的圈表示所有的长方形,它(指正方形)表示‐‐(生:所有的正方形),它(指平行四边形)呢?(生: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它呢?(生:所有的梯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都属于‐‐(生:四边形),也就是说,四边形里包含着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这样能不能表示这几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呢?不能!?
1.包含关系。
引导学生说明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2.并列关系。
师:那梯形呢?梯形属于四边形,但不属于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方案篇十
1.猜图形。
学生猜测,随学生汇报在图形下面逐个呈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师:注意看!不可能是什么?书往一旁移动,排除正方形。
师:再看,不可能是什么?书移动露出两个角,排除长方形。
师:现在呢?一定是什么?出现三个角。
2.分图形。
生:想!
呈现题目:利用十五七板拼成今天我们学习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比一比,哪个组的分法多?(学生操作并汇报。)。
引导学生在拼后进行汇报,刚刚开始时学生只能拼出简单的,由两块图形来进行拼,后来经过大家讨论与研究,打开思路,用很多种图形来拼,这样就可以拼出好多种图形,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了更深入地认识。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方案篇十一
核心提示:以小组合作为主,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应该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因此,我在讲授到将已经认识的这些四边形进行分类的时候,我先让学生想一想可以怎样分类时,学生考虑到可以按边分,按...
以小组合作为主,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应该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因此,我在讲授到将已经认识的这些四边形进行分类的时候,我先让学生想一想可以怎样分类时,学生考虑到可以按边分,按角分,在分类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了多种分类的方法,再让学生逐一汇报的过程中,我们渐渐统一了思想,按边分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分为一类,梯形单独为一类,剩下的'一般四边形为一类。按角分,长方形,正方形为一类,其他的四边形归为一类。我觉得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研究,探索,发现获得知识。
不足之处:应该加强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一个生动学习情境的营造,可以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和亲和感,使他们情不自禁注入自己的热情,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学习比较多,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思。如果本节课加入一个环节,让学生借助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框架,在动手游戏中、在充分探索和交流的基础上,感悟、体会到三角形的稳定性以及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我觉得这节课会更加充实、活泼。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方案篇十二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垂直与平行中先讨论了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引出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再学习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画法。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先通过画一画,比较观察,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以及几种四边形的之间的关系,再探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各部分的名称,认识等腰梯形。
学习这一单元之前,学生应经掌握了直线、线段和射线的联系与区别,认识了角,长方形,正方形,对一般的图形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第二,这一单元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孩子的感性经验。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我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注意到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差,运用三角板、尺的技巧比较欠缺,所以特别注重了加强学生作图能力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同时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通过让学生验证平行、判断平行,归纳出各种类型的四边形,从而学生能够用图表表示各种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因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一定要掌握两种图形的联系与区别,所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一做,想一想,联系具体实例来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认识。
通过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使我更深地认识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既能充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图形的特点及相互关系的理解,同时也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方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学习画高。
4、学习并认识梯形各个部分的名称。
5、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1、再复习四边形的基础上引入新课。
2、理清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把四边形分类。
3、练习现实生活,充实教材内容。
4、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作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重难点。
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学习画高。
教学准备。
课件,活动的平行四边形,七巧板等。
教学设计。
一、复习回顾。
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一些几何图形,说一说都有哪些?
二、学习新课。
1.课件出示各种四边形。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2.让学生说出在上面的图形重哪些是你知道的图形。
3.判断第三和第四个图形的每组对边是否平行。
课件出示关系图。
(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1)教师演示。
学生明确:两组对边长没有变,变成了平行四边形,四个直角变成了锐角或钝角。
这种不稳定形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实例来吗?(如推拉门,放缩尺等)。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2)找出平行四边形中相应的底和高。
(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4)巩固练习。
a.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
b.观察下图中,有几条高?它们相对应的底。
各是哪条线段?
c.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并画出相应的高。
(四)认识梯形个部分名称。
想一想:能不能在梯形的腰上画高?
再想一想: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
3、教学等腰梯形。
(1)教师演示:拿一等腰梯形,对折一下,你发现两腰有什么特点(两腰相等)。
(2)学生测量:量一量书上的等腰梯形两腰的长度,结果怎样?(两腰相等)。
(3)概括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它是梯形的一种特殊情况。
4、四边形的关系。
分组讨论:根据对边平行的情况,你可以把四边形分成几类?每类各有什么图形?
三、巩固新知。
1.教材p.72“做一做”第2题和练习十二第1题。
2.练习十二第6题。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方案篇十四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梯形的底和高以及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知道什么叫等腰梯形以及等腰梯形和梯形的关系。
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会画高。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认识梯形的底和高的意义和画高的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梯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
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梯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
教具图形,剪子。
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感受新知。
1.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同学们已经学过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那么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呢?
(1)教师演示。
(2)动手操作。
学生自己把准备长方形框拉成了平行四边形,并动手测量一下两线对边是否还平行。
(3)归纳。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4)对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它容易变形,也就是不稳定性。
你能举出例子日常生活中应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一性质的应用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2)找出相对应的底和高。
(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学生观察老师的演示。
指边,形状变了,角变了,边的长短没有变。
学生拉长方形的框架并测量。
学生概括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学生举生活中的实例。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会画它的高。
教师讲解后,学生动手画高,72页“做一做”第2题。73页1题。
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
1)结合图说明,说一说梯形个部分的名称。
提问:梯形的高是从哪一边到哪一边的垂线?高能不能画在腰上?
72页做一做2,73页1题画梯形中试画高。
总结:梯形的高只能从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中任意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它的对画垂线。
再想一想,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梯形的底和腰是根据对否平行来区分的。
2)认识等腰梯形。
(1)小组研究:每组一个等腰梯形,研究它的特点。
(2)小组交流汇报。
对折后两腰相等,并且重合。
用尺子测量后,也同样得到两腰相等的特征。
(3)概括。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三、巩固练习。
1、73页2题,在点子图上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分别画出它们的高。
2、73页3题。剪一剪。
在平行四边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都是梯形。
在梯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有一个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另一个图形是什么形呢?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74-76页4、8、10题。
动手画平行四边形的高,同桌互相检查。
说出梯形的各部分名称。
画梯形的高,同桌互相检查,
学生思考后回答。
小组讨论等腰梯形的特点。
动手操作进行验证。
独立完成后展示汇报。
学生动手操作完成。
使学生认识梯形的底和高以及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
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等腰梯形以及等腰梯形和梯形的关系。
通过练习,巩固画高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认真思考的能力。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方案篇十五
1、理解和掌握垂直和平行的概念,会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会画长方形和正方形。会在点子图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种图形的关系。
4、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个部分的名称底和高,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二、子目标。
《垂直》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知道垂足和垂线。
2、会用三角尺画垂线。
3、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对生活中简单的物体间位置关系和现象作出初步解释。
《平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平行线,理解平行线的含义,掌握平行线的特性。
2、使学生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1、通过观察、操作,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3、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从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的启蒙教育。
《梯形》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掌握梯形的特征。
2、认识梯形各部分的名称,会作梯形的高。
3、认识等腰梯形、直角梯形,掌握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特征。知道等腰梯形与直角梯形的区别。
三、单元知识结构图: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互相平行的认识。
画平行线。
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互相垂直的认识。
梯形的认识。
画垂线。
画梯形的底和高。
四、重点分析。
《垂直》。
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垂线的概念,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2、要素分析:垂线的概念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两条直线垂直是互相的(谁是谁的垂线),不能孤立说某直线是垂线。
(2)、两条直线相交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成直角,这也是互相垂直的关键,它与两条直线放置的方向无关。
3、与其它教学重点的联系。
垂线的概念和画垂线的方法为后面学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做准备。
4、突出重点策略。
(1)、借助演示、操作的手段,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概念。如老师通过教具的演示,让学生观察、理解“互相垂直”,同时强调两条垂线是相互的。又如让学生通过操作学具:用两条小棒摆出相互垂直的关系,并让他们把相互垂直的小棒按不同的方向放置,使学生明确相互垂直的关键是相交成直角,与放置的方向无关。
(2)、联系生活,让学生寻找生活中见到的相互垂直的例子,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平行》。
1、教学重点:理解平行线的概念。会用三角尺和直尺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2、要素分析。
(1)、两条直线平行是相互的,不能孤立说某条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是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这也是互相平行的本质特征。
3、与其它教学重点的联系:平行线是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特征的重要基础。
4、突出重点策略。
(1)、学生对平行线已经有初步的认识,因此可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平行线的例子,唤起学生的感性认识。
(2)、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经验作为突破口,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本质特征。
2、本重点包含的要素。
(1)有四条边。
(2)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3)具有不稳定性。
(4)与长方形、正方形比较异同,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与其他教学重点的联系:是学习梯形的基础。
4、突出重点的教学策略。
主要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观察、操作、总结。
(2)用拉一拉的方法,如:把长方形、正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加深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这一特征的理解,同时,使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之间的关系。
(3)用拼一拼、在钉子板上围一围等方法,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特征和特性加以巩固。
《梯形》。
1、教学重点:掌握梯形的特征。
2、本重点包含的要素。
(1)、掌握梯形的特征: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强调“只有”的含义。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
(2)、认识梯形的上底、下底、腰。
3、与其他教学重点的联系。
认识梯形的上底、下底、腰、高,为今后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4、突出重点的教学策略。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热情,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
(1)、小组内在老师给出的图形中挑出梯形,并说说为什么。(可阅读书本,从而得到对梯形的特征的更准确的语言描述)。
(2)、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梯形的上底、下底、腰的知识。
五、难点分析。
《垂直》。
1、难点具体体现为:用三角尺画垂线(包括过直线上、外一点作垂线)。
2、原因分析:不理解垂线的定义而用尺子随便画一条线与已知线相交。
3、解决策略: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画垂线即是画出90º的角。其次是强调学生用三角尺作图时要把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线重合,在另一条直角边上画线。
《平行》。
1、难点具体体现为:
(1)、平行线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内。
(2)、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和检验平行线的方法。
2、原因分析:
(1)、平行是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纯数学的内容;而四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都比较弱。
(2)、画平行线要同时用到直尺和三角尺,作图中还要注意平移,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3、解决策略:
(1)、以粉笔盒为例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让学生观察不同面上的两条棱,使学生知道不在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不平行也不相交。
(2)、教师演示画平行线的方法,强调要利用直角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一条直角边画直线,另一条直角边就放直尺,三角尺沿着直角边上下移动就可以画出平行线,注意要按紧直尺。
(3)、检验时也是强调学生利用直角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要告诉学生不管平行线怎么摆,都是用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平行线的其中一条边重合,而直尺永远摆在三角尺的另一条边上。
1、教学难点: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2、原因分析: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限,作出的高往往有误差。
3、解决策略:
(1)了解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某一点和与之相对应的底;
(2)从某一点向底作一条垂线,这条垂线就是高;高应该是某一组平行对边的距离。
(3)明白可画无数条高;在同一组平行对边所作的高长度是相等的。
(4)教会学生正确使用三角板画高。强调用三角板画高的重要性。
(5)提醒学生要用虚线画高,并画出垂直符号。
《梯形》。
1、教学难点:理解梯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
2、原因分析: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限,作出的高往往有误差。
3、解决策略:
(1)、小组在梯形上画高,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画?你可画多少条高?
(2)、小组汇报,全班评议如何画梯形的高,可画多少条高;强调利用直角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辅助作高。
(3)、提醒学生要用虚线画高,并画出垂直符号。
六、教学策略:
1.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讲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时,要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紧密联系,使学生体会到实际正是应用其特性为人类服务的,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如推拉式防盗门应用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梯形堤坎正是利用梯形上小下大的稳固性等等.
2.利用“变换”思想,提高学生灵活理解知识的能力.
无论是平行四边形还是梯形,都有一般形式,往往学生对于一般形式认识比较深,稍作旋转、变换便不知所措.例如:学生在学习梯形的各部分名称时,往往学的过死,通常把较短的底叫做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这里的“通常”说明,有时(倒放时)也把较长的底叫上底,较短的底叫下底.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认识所学的图形.
3.培养学生的科学严谨,积极探索的精神.
在判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时候,不能只用眼观察,还要用规范的方法判断.结合用三角板、直尺判断平行线的方法加以说明和验证,这种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在今后学习中也是非常必要的.
4.在教学或练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借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直观演示,运用比较的方法,又要加强动手操作,通过学生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等,悟出知识的真谛,以求得其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5、教书本第66页“距离”这个概念时,要强调所画的是“垂直线段”,而不是“垂线”,着重理解“垂直线段”的含义。
6、教画梯形的高时,要学生先找出互相平行的那组对边,然后通过上底一个顶点向对边引垂线。
七、错例估计。
1、学生容易把要求画平行线的题目看成画垂线。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认真审题,另外受到先入为主的影响,因为学生是先学作垂线的方法,所以当他们一看到题目出现图(已知直线和线外一点)时,就理所当然地想到画垂线。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和养成检查的习惯。
2、给直角梯形画高。学生受前面学习的影响,不观察图的特点,就马上在图上画高。其实可直接把上底与下底之间的直角边作为直角梯形的高。
3、写出梯形的各部分名称时,正放时把较短的底叫做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倒放时也把较短的底叫上底,较长的底叫下底.教会学生要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图形。
八、练习题分析。
(1)、68页第1、2题都是有关“平行和垂直”的判断题,教学时要着重引导学生说一说判断的方法。
(2)、68页第5、6题分别要求学生思考,怎样测定跳远的成绩比较准确?怎样修路最近?实质上是垂线段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课外再去找一找这样的例子。
(3)、73页第3题,借助“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联系与区别,要鼓励学生依据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从多种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也要关注思考问题的过程,并让学生之间探讨和交流自己的剪法和理由。
(4)、76页第10题,让学生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并思考:可以画多少条高?学生可以根据“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这一点,推断出高有无数条。
九、课时安排:
《垂直与平行》4课时。
练习课:2课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方案篇十六
1.知道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有关概念;能说出并证明等腰梯形的两个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
2.会运用梯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进行有关问题的论证和计算。
3.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问题,使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转化的思想。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方案篇十七
一、说教学内容。
1、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对学生理解、掌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2、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物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它们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特征,理解四边形间的关系。
(2)经历把四边形分类,抽象概括特征的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3、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二、说教法与学法指导。
本课设计理念为:
1、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3、数学学习理应成为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
基于以上理念,教学中,我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改思路,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采取“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2)组织学生开展有意识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3)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学法: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实际操作,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方法,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进而在交流中体验图形的特征,使他们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说说什么是平行线?
2、画一组平行线。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主题图,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们再认真观察,这幅校园情景图中,哪儿用到了四边形呢?(小组讨论交流)。
(三)认识特征,明确关系。
新课程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根据这一要求,我有序地安排了七个层次探究活动。
1、画四边形。
[设计意图:通过看、想、画这一过程,唤起学生头脑中对四边形的已有认知。]。
2、作品展示。
(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享受成功的喜悦,激起探究新知的欲望。]。
3、作品分类。
(为了叙述方便,将作品编上序号)。
(1)观察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哪些是你知道的图形?说出它们的名称。
(3)请小组合作把这些四边形分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4、观察图形。
(2)交流小结。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一般的四边形:没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5、验证结论。
(1)请同学们打开书第72页,找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引导学生用直尺和三角板验证刚才观察到的结论。
(2)看电脑博士是怎样做的?你的方法和他一样吗?
(4)揭示概念。同学们的猜想通过验证是正确的,请看大屏幕。
(5)练习。(出示课件:下列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梯形?)。
6、生活中的应用。
7、探讨四边形间的关系。
(1)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请说一下你的理由。
分小组讨论,然后交流结果。
(2)教师归纳:我们可以用这样的集合图直观地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3)请学生说一说图示的含义。
(4)小组合作,用学具摆一摆,弄清四边形间的关系。然后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共同解决问题。
(四)引导看书,巩固练习。
1、自由看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3、课件出示:剪一剪,p733。
(五)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1、小结全课:谈谈你的收获及感想。
2、集体评价:学生自评、互评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
3、教师评价。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有代表性的行为表现等。
(六)布置作业,拓展应用。
1、巧巧手。
(1)p745。
(2)你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相等的图形吗?
2、火眼金睛——试一试你的好眼力p7612。
四、板书设计(略)。
五、课堂评价。
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比较为主线,以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为主要方式,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原有经验,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互动生成的动态结构模式,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
学们的猜想通过验证是正确的,请看大屏幕。
(5)练习。(出示课件:下列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梯形?)。
6、生活中的应用。
7、探讨四边形间的关系。
(1)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请说一下你的理由。
分小组讨论,然后交流结果。
(2)教师归纳:我们可以用这样的集合图直观地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3)请学生说一说图示的含义。
(4)小组合作,用学具摆一摆,弄清四边形间的关系。然后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共同解决问题。
(四)引导看书,巩固练习。
1、自由看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3、课件出示:剪一剪,p733。
(五)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1、小结全课:谈谈你的收获及感想。
2、集体评价:学生自评、互评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
3、教师评价。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有代表性的行为表现等。
(六)布置作业,拓展应用。
1、巧巧手。
(1)p745。
(2)你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相等的图形吗?
2、火眼金睛——试一试你的好眼力p7612。
四、板书设计(略)。
五、课堂评价。
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比较为主线,以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为主要方式,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原有经验,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互动生成的动态结构模式,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601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