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记教学设计(优秀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12:52:09
黄山记教学设计(优秀19篇)
时间:2023-11-27 12:52:09     小编:碧墨

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和特点,有助于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总结的内容应该符合事实,尽量不夸大和夸张。以下是一些总结的典型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黄山记教学设计篇一

1、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文,运用学生讲、读、画、表演等各种方式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结合观察图画,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4、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1、在读中真切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有趣。

2、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自悟。

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大家去过黄山吗?黄山之美,堪称中国名山之最。兼得泰山之雄伟,庐山之飞瀑,衡山之烟云,峨眉之清凉,因而又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乃黄山“四绝”。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来欣赏一下黄山的四绝之一,板书:黄山奇石。请齐读一遍课题。

二、运用课件欣赏黄山奇石课文插图,生观察图说像什么?

三、观察完图,初读课文,标出生字和自然段。

四、认读生字词。

五、接读课文,生评价。

六、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七、学习第一自然段。读中了解“秀丽神奇、闻名中外、尤其”等词语意思。配乐读出情。

八、小组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记住了生字的字音,了解了黄山上有哪些奇石,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这一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新授: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黄山石怎么样?生答。

老师用“奇特、有趣”两个词来概括大家的发言,好不好?(板书:奇特、有趣)

3、生画。然后问:你有哪些词不理解?请提出来!

4、下面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奇石介绍给大家听听?介绍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你愿意结合刚才画的词句给大家讲出它的奇特有趣,就讲;如果你愿意读,就有感情地读一读;如果你能通过动作把石头奇特的样子表演出来,你就表演给大家看;如果你能在短时间内画图表示出它的奇特,你就画。下面自己抓紧想一想,小组可以讨论讨论。

5、下面谁先来介绍?(顺序依学生回答的为准。)

(1)仙桃石:生说自己的理解。谁愿意来读读?(一生读)老师把其中一个句子改写成这样,你看看哪句好?为什么?(这说明作者用词非常准确。)好,谁还想来读读?别看就一句话,想读好也不太容易。谁再试试?(生读)还是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2)猴子观海: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的理解。下面,谁能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一生读)谁认为自己能比他读得还好,读得更有趣?试一试(一生读)老师帮你一把,给你配上音乐来读,一定会更棒,谁想来试试?(一生读)齐读。试背一遍。

(3)仙人指路:生说。多么奇特、有趣呀!谁能读好?试一试!找个同学比一比。配乐读。试背一遍。

(4)金鸡叫天都:生说。课文没有插图,谁能想象出他的样子?它好象在对天都峰说什么呢?谁能把它的奇特有趣读出来?找生读。配乐读。齐读一遍。

6、课文是不是就写了这几块奇石?在哪一自然段还写了?找生读最后一段。

9、你喜欢黄山吗?那老师现在就带你去游览一下黄山好吗?这次咱们就不单单看奇石了,还记得老师上节课讲的黄山四绝吗?除了“怪石”,还有什么?(生答)好,同学们等不及了吧!请看录象。

10、美不美?请你们带着对黄山的喜爱之情再来有感情地读一遍课文。

11、下面用你喜欢的方式选两段你认为最好的课文背诵一下。

12、检查背诵。

13、同学们,黄山石奇特、有趣,黄山更美!其实,祖国大地上还有许多这么著名的风景区,课下同学们可以读读有关的课外书。另外,告诉大家,下一单元就有一篇介绍宝岛台湾风景秀丽迷人的日月潭的文章,课下同学们可以先睹为快!

好!这节课就学到这儿,下课!

第三课时

一、背诵课文。

二、学习生字。

三、处理课后题。

四、出示一幅怪石图训练学生想象力,先说话,再写话。

课后小结:

描写风景的课文要运用课件展示图片,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才能让学生更快更好的走进文本,指导朗读。《黄山奇石》这篇课文,语言生动,课上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课后,根据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学习文章的写法进行写话训练,应该会对学生今后的习作能力有所帮助。

黄山记教学设计篇二

1.了解解说词的一般写法。

2.掌握课文中使用的多种表达方式。

3.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1.以课文为例熟悉解说词的一般写法,学习对景物进行解说。

2.从黄山的自然景观中认识大自然的伟大创造。

3.通过写导游词的活动让学生学会筛选重要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大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

2.培养珍惜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1.了解解说词的一般写法。

2.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教学亮点。

通过写导游词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会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在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的同时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教学安排:1课时

一、导入:

请班长报告学生到校情况。

孩子们,进入初三,我们感受到了学习的紧张,这堂课,我要带大家开启一段轻松之旅。孔子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一座久负盛名的山------黄山。

请打开课本,翻到第4课,齐读课题及作者。

二、板块一:一品黄山,仙境寻踪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曾教了大家如何解读写景类文章的一些方法,谁能说说第一步的秘诀是哪六个字?(写啥景,抒啥情)

注:景:地理概貌、地质形成、奇峰、古松、巧石、云海、日出、温泉。

情:喜爱、赞美

三、板块二:二品黄山,仙境探秘

在柯蓝先生的笔下,黄山的美景太多,我们有些应接不暇,只好请各小组领取任务卡,“二品黄山,仙境探秘”,请大家根据任务卡要求在浏览、跳读课文的基础上勾画整理相关信息,组合成一段导游词,再派代表展示成果。

活动1:(10分钟左右)

分发任务卡指定内容:地质形成、奇峰、古松、巧石、云海、日出

回顾导游词的相关要求:称呼、问候语;抓住景物特征;语言生动、简练。

小组合作期间老师巡视,作适当点拨。

活动2:各小组派代表展示。ppt播放相关图片及主要特征的关键词。

活动3:老师对学生展示的导游词做点评。

四、板块三:三品黄山,仙境拾贝

孩子们,在你们的介绍下,我们领略了黄山的奇险秀美,当然,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我们也要从中撷取到一些对语文学习有帮助的内容才算不枉此行,接下来,我们要“三品黄山,仙境拾贝”。

由此引出解说词、解说词特点、解说词与写景散文的区别等相关知识点。

此外说说本文还有哪些独特的写作手法让你印象深刻。

学生各抒己见,总结归纳:

语言美、标题新、开头巧

五、总结

“苍松殷勤迎远客,别情依依送故友”,再美好的旅程都要有结束的时刻,今天我们的黄山之旅就到此结束,感谢各位的`积极参与。

六、布置作业:

展示学校风光。

柯蓝话黄山,千峰竞秀,万壑峥嵘,成为中华民族壮丽山河的象征。近期,昆明电视台为我校制作了一部专题片,其中操场和升旗台部分景观还没有完成解说词的定稿,现在就把这个重任交给大家,请仿照本文写作手法,课后完成100字以上的一段解说词。

黄山记教学设计篇三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从文字和图片中感受他们的样子。

3、正确认读十八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课件、彩笔、白纸、钢琴曲。

第一课时。

(出示课件)先出示黄山全景图,然后分别出示“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

教师:这些奇石究竟神奇在哪里呢?下面我们就走进第4课《黄山奇石》中去领略一番吧!

1、范读课文。(学生在优美的钢琴曲中,聆听老师朗读课文。)。

2、分组分段读课文。(五个学习小组每组读一段,最后一段全班一起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请六个学生到前面,每人读一段。)。

1、图文对照,在书上画出作者写了哪些奇石,说说分别是哪幅图。(学生在书上画,老师板书。)。

2、教师:本课作者抓住这些石头的外形特点,运用准确的词语,把“静”的石头写“活”了。下面就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最后全班交流,老师板书。)。

3、根据课文的描述展开想像,体会这读一读。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奇石,具体说说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配有课件出示)。

5、听老师说奇石的特点,猜猜奇石的名字。(配有课件出示)。

6、教师:课文还提到了哪些奇石呢?为什么没有象前面那些奇石那样,作详细地描写呢?(教师板书)。

7、想一想、试一试。

8、总结:黄山奇石有趣,作者写得也有趣。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被描绘得活灵活现,不仅能引发我们的联想,而且吸引着我们去游览,去想像,去尝试着起名字。通过对本课地学习,谁能谈一谈黄山风景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黄山的奇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教师板书:秀丽神奇、奇形怪状)。

仙桃石——飞、落。

猴子观海——抱、蹲、望。

黄山奇石仙人指路——站、伸、指秀丽神奇。

金鸡叫天都——变、伸、啼叫奇形怪状。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第二课时。

一、指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分组分段读课文。

二、识字。

1、认读词语。

教师:这篇课文中有不少词语用得可好了!下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认得最快,读得最准,记得最牢。

(1)出示课件,把学生带入一片花丛中,将十个认读字组成词语藏在每朵花的后面。点击花朵,逐个显示词语,指名让学生读,读对的奖励一朵小红花。

(2)比一比。

小组开火车比赛,比比哪组的火车开得好。最后全班齐读。

2、认读生字。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的词语中有很多是今天要求认识的生字。(课件出示认读生字)请同学用笔在课文中圈出这些生字,并大声练读。

(2)小组互相读一读,听一听,评一评。

(3)小组开火车比赛,比比哪组的火车开得好。

(4)学生听读音找生字卡片。

(5)小组学习: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些字的字形?(小组讨论)。

三、写字。

1、指导生字结构、部首、笔顺。

2、区别形近字。

区——巨神——伸。

3、指导书写。(教师范写)。

要求学生描红,把生字写在田字格正中,要写匀称,写好看。

4、组词、造句。

(1)让学生给生字组词,能组多少就组多少。

(2)教师选择词语让学生造句。

四、你说,我也说。

完成课后习题,说一说“你曾经去过哪些地方?给同学介绍一下那里都有什么?”

五、作业:写写我的采蜜集。

黄山记教学设计篇四

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学生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脉络。

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1 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脉络。

2 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学生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可见黄山在众山中的地位之高。很多同学没见过黄山的庐山真面目,那我们就先睹为快,欣赏一下黄山的风光片。

师生共同欣赏黄山的风光片。

(二)、朗读课文,理清层次。

影片拍的很美,同样柯蓝先生为我们写的《话说长江》黄山部分解说词也很美。请同学们花5分钟时间,运用我们曾学过的读书方法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介绍了黄山的哪些内容?找出课文在介绍自然景观时,选材组材上和前面两课最大的不同。

讨论交流。

(黄山的地貌、地理位置、形成的历史进程,奇峰、古松、怪石、云雾、日出,黄山温泉)

奇峰

古松

总写—— 分写—— 怪石 —— 温泉

山上 山下

烟云

日出

(不同:在选材的全面性上,游记散文只写自己的所见所闻,不全面,而解说词一般都把描写景物的各方面都加以概括;在主客观上,游记散文反映作者自己的见闻感受,而解说词一般都是客观介绍。)

小结:柯蓝话黄山,从古写到今,开头从徐霞客的话谈到黄山的地质形成史,再到黄山现貌,这是时间线;又从上山到下山,历群峰,或观黄山种种景物,或体验黄山生活,这是空间线;再次是写体现黄山特点的景物:奇峰、古松、怪石、云雾、日出、温泉,是逐一带出的,彼此间相互独立,这是逻辑线,所以整篇文章是三条线索的整合。

(三)反复诵读,学习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讲解:文章介绍了黄山的很多方面,请同学们选择喜欢的内容反复朗读,准备做一次电视节目主持人。学生朗读训练,为说话作准备。

按文章所写的不同类别,分别请几位同学介绍。学生配合画面介绍。

几位同学介绍得都很精彩,本文是一篇电视解说词,那作者是如何从不同角度去表现景物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景物的特点。学生读读思思,并做好批注。

组织交流。

【 “从高空俯视……神游天外了。”(俯视)

“巍峨黄山……取名天都峰。”(仰望)

“当你踏在这光滑潮湿的台阶上……登山的集体。”(起先置身于旅人之中,边攀登,边观赏,然后改从远处遥望)

“……当我们登上……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从峰顶俯视)

“沿‘百步云梯而下’……驮着一只金龟。”(翘首昂视)

“西海中的‘飞来峰’……称它为仙桃峰。”(如听导游解说)

“黄山著名的巧石……‘猴子观太平’了。” (如听导游解说)

“清晨……神奇的仙山琼阁。” (远视,随着太阳升起而变换视角)】

(奇峰:高、险;古松:姿态各异,生命力顽强;怪石:奇特;烟云:轻盈飘忽;日出:瑰丽、壮观、辉煌)

归纳小结:课文是电视解说词,因此课文写作角度就象电视镜头一样变化很多,并且是在一步步的转换,采用俯、仰、平、近等角度,让观众能把黄山看个淋漓尽致,向我们展示了黄山独特的美。

(四)、语文活动:

教师提供一个学生较为熟悉的自然景观,供学生参考,学生选择其中一点,学习用多角度写景的方法,写一段解说词。

(五)、课后学习;

摘出自己喜爱的片段来,熟读成诵。

奇峰

古松

总写—— 分写—— 怪石 —— 温泉

山上 山下

烟云

日出

黄山记教学设计篇五

1.了解解说词的一般写法。

2.掌握课文中使用的多种表达方式。

3.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以课文为例熟悉解说词的一般写法,学习对景物进行解说。

2.从黄山的自然景观中认识大自然的伟大创造。

3.通过写导游词的活动让学生学会筛选重要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大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

2.培养珍惜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解说词的一般写法。

2.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教学亮点。

通过写导游词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会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在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的同时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班长报告学生到校情况。

孩子们,进入初三,我们感受到了学习的紧张,这堂课,我要带大家开启一段轻松之旅。孔子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一座久负盛名的山------黄山。

请打开课本,翻到第4课,齐读课题及作者。

二、板块一:一品黄山,仙境寻踪。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曾教了大家如何解读写景类文章的一些方法,谁能说说第一步的秘诀是哪六个字?(写啥景,抒啥情)。

注:景:地理概貌、地质形成、奇峰、古松、巧石、云海、日出、温泉。

情:喜爱、赞美。

三、板块二:二品黄山,仙境探秘。

在柯蓝先生的笔下,黄山的美景太多,我们有些应接不暇,只好请各小组领取任务卡,“二品黄山,仙境探秘”,请大家根据任务卡要求在浏览、跳读课文的基础上勾画整理相关信息,组合成一段导游词,再派代表展示成果。

活动1:(10分钟左右)。

分发任务卡指定内容:地质形成、奇峰、古松、巧石、云海、日出。

回顾导游词的相关要求:称呼、问候语;抓住景物特征;语言生动、简练。

小组合作期间老师巡视,作适当点拨。

活动2:各小组派代表展示。ppt播放相关图片及主要特征的关键词。

活动3:老师对学生展示的导游词做点评。

四、板块三:三品黄山,仙境拾贝。

孩子们,在你们的介绍下,我们领略了黄山的奇险秀美,当然,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我们也要从中撷取到一些对语文学习有帮助的内容才算不枉此行,接下来,我们要“三品黄山,仙境拾贝”。

由此引出解说词、解说词特点、解说词与写景散文的区别等相关知识点。

此外说说本文还有哪些独特的写作手法让你印象深刻。

学生各抒己见,总结归纳:

语言美、标题新、开头巧。

五、总结。

“苍松殷勤迎远客,别情依依送故友”,再美好的旅程都要有结束的时刻,今天我们的黄山之旅就到此结束,感谢各位的`积极参与。

六、布置作业:

展示学校风光。

柯蓝话黄山,千峰竞秀,万壑峥嵘,成为中华民族壮丽山河的象征。近期,昆明电视台为我校制作了一部专题片,其中操场和升旗台部分景观还没有完成解说词的定稿,现在就把这个重任交给大家,请仿照本文写作手法,课后完成100字以上的一段解说词。

黄山记教学设计篇六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奇”。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5自然段。

4.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主要内容。

学习生字;初读课文,理解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教具准备制作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1、读通课文,至少读3遍。

2、划出生字新词,进行口头组词识记,并抄写生字新词。

3、查找了解某一种树的相关知识,并带图片到学校。

教学过程二次修改。

1.播放黄山图片,简介黄山。板书课题。

2.出示题目,板书题目:黄山奇石。

3.释题,通过组词理解“奇”。

1.鼓励学生自由读课文。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朗读课文,交流生字词识记方法。

3.检测生字情况。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用生字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5.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了解主要内容。

(1)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

(2)出示地图,简介黄山风景区地理位置。

(3)补充黄山“四绝”资料。

2.指导学生朗读。

1.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5自然。

段。

2.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

热爱之情。

1.出示本课新词,开火车读每个词。

2.指导学生齐读。

3.导入新课。

(1)了解这几个自然段写了哪几种黄山奇石。

(2)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的石头是什么样的。

(3)找出对应的三段文字。

(4)问:作者是怎么向我们介绍这些有趣的奇石的呢?

2.组织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象,了解这几种黄山奇石“奇”在哪儿?(样子奇特,作者想象力丰富)。

4.指导学生朗读。

5.指导学生背诵。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介绍自己最喜欢的那块石头。三、启发想象,自由练说。

1.老师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小组合作,学习课文写法,发挥想象,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内容,向同学介绍。(出示有关图片)。

3.指导全班交流。

4.指导学生朗读。

1.教师: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登黄山,天下无山。

2.引导学生说己的内心感受。

黄山记教学设计篇七

领略黄山峰峦奇险而美妙的壮丽景色,并了解作者对祖国河山和对社会主义的热爱、赞颂之情。

2、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能体会自然与人类怎样和谐相处。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中国的五岳是哪五座山吗?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中岳嵩山——云雾。

东岳泰山——山势雄伟。

南岳衡——山高、秀。

西岳华山——险要。

北岳恒山——奇伟。

总结:前人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但有一位饱览中国名山大川的旅行家徐霞客却说,“黄山归来不看岳”!那么,黄山的胜景是如何的呢?现在,我们随作家徐迟的文章,一起来游览一下吧。

二、诵读全文。

三、整体感知全文。

本文共四部分,请同学们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小组讨论,由代表发言。

1、自然造山。

2、古人攀山。

3、今人登山。

4、人类赏山。

四、赏析第一部分。

细读第一部分,回答下面问题(小组讨论):

1、第一段中“大手笔”指的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本段的意思可以概括为。本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3、第二段中对云海的描写用了手法。

4、第三段中“这件艺术品”指的是,如何理解?

5、找出这部分的重点词语,用一个字概括黄山的特点。

6、给“摄身光”下定义。

明确:

1、黄山。突出黄山的雄伟、壮观。

2、介绍黄山多山峰的特点及它的地理区域。拟人、对偶。

3、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山峰来衬托云海,使云海的景致变得变幻莫测、令人神往的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

4、指黄山。采用比喻手法把黄山写成艺术品,更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高风峻骨”“处处悬崖绝壁,无可托足”。特点是“险”。

6、“摄身光”是指色彩光晕如镜,并能让各人照出自己的一种自然现象。

五、赏析第二部分(即时发言)。

提示:增加黄山的神秘色彩,使黄山显得更有魅力。

2、写李白等人的诗、文有什么作用?

提示:表现了黄山的险峻,登山的艰难,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3、这一部分与文章中心有什么联系?

提示:本段回顾几千年来,只有少数像李白这样不畏险阻的人才能登上,其余的人都只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就为下文歌颂我们的时代和人民伏下一笔。

4、这一部分和其它部分有什么联系?

提示:承第一部分黄山风光的“险”而来,是大自然“不肯随便地将胜境给予人类”及“封山”这一意旨的具体体现。又与第三部分“胜境已成公园,崐绝处已经逢生”的现实情况相互比照。可见这部分使文章结构波澜起伏,而又貌断实续。

第二课时:

一、赏析第三、四部分。

1、第四部分写了哪几种景物?

2、对松、云雾和太阳的描写分别用了什么手法?

3、文章结尾说:“这是何等的公园!这是何等的人间!”如何理解这句话?

4、通过三、四部分,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

二、对比阅读:李白的.《蜀道难》似乎与徐迟的《黄山记》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下面我们对比一下,两作者是用怎样的描写手法表现不同的情感的。

特点手法感情。

蜀道险神话。

高夸张畏途巉岩不可攀。

想象侧身西望长咨嗟。

黄山险拟人礼赞征服自然的人类;今夕对比,奏响时代的颂。

奇比喻歌;揭示:人类要征服自然,才能真正地欣赏自诗文、神话然,与自然完美融合。

对比。

夸张。

三、拓展问题:

学习了《黄山记》后,大家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应当有了一个比较大致的认识。但我们看到,为个人利益而破坏自然的例子,目前比比皆是,比如:

1、张家界建电梯。

2、三江合流处建水电站。

面对这样的事情,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应当给个建议国家呢?

黄山记教学设计篇八

一、教案背景:

黄山松对于中国人来说它是中国形象的代言!黄山松是由黄山独特地貌、气候而形成的中国松树的一种变体。黄山松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黄山北坡在1500-1700米处,南坡在1000-1600米处。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和黄山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黄山松的种子能够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以无坚不摧、有缝即入的钻劲,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

本课的教案设计,正是从这一理念出发,力求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黄山松这一了不起的特点,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三、教材分析:

《黄山松》这篇课文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黄山松》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黄山松的赞叹和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章的表达很有特色,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把黄山松的奇和美表现的淋漓尽致,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如身临其境。是一篇加强学生语言训练的美文。

四、教学方法:以读代讲,以读引悟。

五、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引入情境。

导入: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天都奇伟海云幽,莲蕊莲花高入秋。欲识黄山真面目,风华半在玉屏楼。”你听出来了吗?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生:黄山。

师:(板书“黄山”二字)关于黄山你知道多少?生:交流资料。师:“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板书)是黄山的四绝,而黄山松则是“黄山四绝”之首,黄山素有“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经典。黄山松,以石为母,以云为乳,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家丰子恺走进黄山松(补充板书)。

(二)质疑点引,明确目标。

师:谁能介绍一下丰子恺?生:交流资料。师:同学们的预习效果非常好,相信这节课的表现也一定不俗。师:出示学习问题。

1、巩固10个字,并能知其意。

2、快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读通课文,交流自己不懂的字词句。

(三)自主探究,经历感知。

1、师:我们就来完成第一个问题,检测一下,你们的生字预习的怎么样。师:出示字卡,学生认字扩词,练习造句。

师:黄山是大自然赋予给我们的宝贵的财富,而千姿百态的松树则是黄山的灵魂。黄山松的奇,黄山松的美,黄山松的内涵远不是一次两次的读就能感受的到的,关于黄山松一定还有我们不知道,不能理解的,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用笔圈画出你不懂不理解的地方。

生:浏览课文,圈画疑问。师:巡视指导。师生互动交流解疑。

(四)合作交流,观点整合。

师:文章以黄山松为题,文中的描写也是以黄山松为主,作者是从黄山松的哪几方面进行描述的呢?生:快速浏览,划分自然段。生:交流分段结果。师:课文开篇就说“黄山的松树有特色”,黄山的松树到底有什么特色?作家丰子恺是怎样把黄山松的特色形象而传神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呢?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五)体验感悟,延伸发展生:做相关习题。

结束语:黄山“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黄山松带给你的也是这样的美好!

著作权与使用说明:获奖作品的作者享有作品的著作权,并同意授权《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与百度公司校园合作项目相关推广活动中以非商业目的对该获奖作品进行复制、使用、编辑、改编等。

黄山记教学设计篇九

2、培养欣赏大自然的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1、重点:理解作者把赞颂大自然的创造力与人类的审美能力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来。

2、难点:了解文章写作角度是怎样转换的。

课堂教学实施设计复备内容

一、导入新课

1.导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可见黄山在众山中的地位之高。很多同学没见过黄山,一定想知道黄山是什么样子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关于黄山的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请同学把收集到的有关黄山的诗句或传说在班上交流。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3.请一位同学结合注释介绍作者情况。教师补充:本文是一篇解说词,是为多部电视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

二、设置问题,讨论探究

1.给学生5分钟时间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理清课文的线索和层次。教师提示:课文设置了三条线索一时间线索、空间线索和逻辑线索。等学生思考后,点名让一两位学生回答。

2.补充:逻辑线索如体现黄山特点的景物:奇峰、古松、怪石等是逐一带出的,彼此间相互独立。课文第二部分还可以分为五层,分别写黄山奇峰、黄山松、莲花峰、黄山烟云、黄山日出,请找出它们的起始段落。

3.讲解:课文是电视解说词,因此课文写作角度就像电视镜头一样变化很多,并且是在一步步的转换。请在课文中找出角度转换的地方,并说说它们是怎样转换的。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本文写作角度变化很多,有悬想历史的,有从空中俯视山景的,有让你身临山中边攀登、边观赏的,也有如听导游解说的。请你说说文章写作角度是怎样转换的。

讨论并归纳:第3自然段说……形成种种奇特的造型:“奇峰怪石林立,真是峰峰有奇观,处处是仙境”。这句应该是下面写景的总起句,这句角度是从高空俯视。通过“游人们来到黄山,自然要浮想联翩,寻根问底……”

过渡到第4自然段“巍峨黄山,群峰挺拔。天都峰……使游人望而生畏。”

第5自然段过渡到让你身临山中从下而上攀,

第6段写“登上”天都峰绝顶,

第7段“穿过”一线天,“再过”蓬莱三岛,“直上”玉屏楼文殊洞顶上看到“驰名中外的黄山迎客松”。

第9、10、11、12自然段写了黄山3个巧石。“螺蛳”、“飞来峰”、“猴子观海”。

第13段对黄山石进行归类。

第14自然段是写黄山的峰石的美是经过人类智慧的点化。

第15段由前面写黄山的静态美过渡到黄山动态美“黄山烟云”的描写。转换的句子是“……特别是云雾的飘舞,使黄山呈现出静中有动的美感。”

第16、17段用“然而”转折过渡到对黄山日出的描写。

第18自然段用“游艺机人下山后”转换到对黄山温泉的介绍。总之全文角度变化多端,但转换过渡自然,使全文浑然一体。

认真读课文,理解结构层次

讨论并归纳: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及黄山的地理位置、面积。

第二部分(3自然段):写地质史上,黄山的形成。

第三部分(4~18自然段):写黄山诸景。

第一层(4~14自然段):写黄山峰、石、松。

第二层(15自然段):写黄山的烟云。

第三层(16~17自然段):写黄山日出。

第四层(18自然段):写黄山的温泉。

朗读,请同学起来朗读自己喜欢的片断

黄山记教学设计篇十

黄山雄姿灵秀,气势磅礴,是著名的旅游圣地。本文向我们展示的是黄山四绝之一的黄山石。在作者笔下,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显示出它神奇,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趣味横生。不禁让人由此及彼,更加喜爱黄山。本文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散文,共六个自然段,有三个自然段配有图片,可说是图文并茂,为理解课文提供了良好的资源。

黄山是名胜,可孩子年纪小,真正去过的不多。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方式来收集相关资料,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大胆想像,体会黄山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喜爱黄山,热爱祖国之情。

1、学习会认的14个生字的正确读音,掌握会写的8个生字的笔划笔顺;

识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搜集黄山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

切入举偶。

1、课件演示。(出示文中三幅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画面上的石头像什么?选择其中的一块想一想、说一说。)刚才小朋友看到的和描述的是黄山的石头,它以奇特闻名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山奇石》,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的。板书课题。

(课件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敢想敢说,发挥了主体作用。)。

2、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好地方?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乘上旅游专列一同去安徽的黄山,去欣赏那里闻名遐迩的奇石,愿意吗?板书课题。

(联系学生爱旅游的实际,创设了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对话平台。

自读。

1、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同桌互相学习,检查读音。

3、小组合作读,要求:彼此帮助,读得流畅。

4、大组赛读,要求:比比哪组读得有情感。

(引导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采用活泼的形式促进学生朗读,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

识字。

1、小组识字。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不会的可以请教其他同学或请教老师。

2、汇报识字。选出小组的代表,带领大家认读生字。

3、分层次读字词。先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再去掉拼音读生字词。

4、交流识字方法。

5、游戏检测。教师读生字,学生和教师玩照镜子的游戏。评选识字小能手。

(识字环节要创设识字的情境,保持学生识字的热情,在交流中多了解识字方法,提高自己的识字能力。)。

朗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分自然段指读,其他同学点评议。

3、小组合作通读全文。

(发挥学生读书的自主性,在朗读的方式上不要限制,要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写字。

1、教师出示要写的生字:尤、其、区、它。学生认读。

2、观察字形,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示范,重点对难写的字进行指导。如:区字的笔顺:一区。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就要让学生多观察,多练习。)。

对话平台。

复习。

摘仙桃游戏:(出示仙桃形生字卡片)你喜欢哪个仙桃就拿起哪个,高高举起,带领同学生读,并为仙桃找朋友(组词或找出形近字),并练习用字词说话。

精读。

1、师有感情略带夸张的语气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感受黄山石的奇。

2、学生分组自由朗读。争取做到有感情。

3、选读汇报。喜欢哪部分就练习读哪部分,再上台展示。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由选择内容,选择方式,并给学生阅读以充分的时间,激发学生让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诵读。

1、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出自己感受,体会黄山石的奇特与美丽。

2、配乐齐读全文。

3、自由练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再试着背诵这一部分,比一比,看谁背得有感情。

(读书要有个性的体验,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感悟,在读中感受语言的优美,进行积累。)。

练习。

1、出示课后想想说说,引导学生弄清意思。

2、小组内练习说。

3、汇报自己的成果。

(结合课文学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黄山记教学设计篇十一

《黄山松》是第三单元写景文章中的一篇独立阅读课文。结合本学期制定的研究主题“如何读懂一篇文章”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抓住语文特色,提高课堂效率”是备课围绕的重点。现结合课堂效果进行反思。

问题一:黄山松是本单元快乐读书屋中的一篇课文。教师导入时如果能从本单元的主题入手,就会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链条更加清晰。也会对本单元的内容及学习重点更加印象深刻。

感悟:话不在多,只要画龙点睛的一句就可以让学生茅塞顿开。

问题二:朗读的设计。教学中发现自由读和默读的最大区别是前者可以解决读音的问题,而后者则可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如果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最好选择默读,反之,“读”也白读,没有效果,浪费时间。

感悟:方法的正确选择直接关系到效果是否高效。

问题三:超时。最后的超时是因为前面的拖沓,检验出设计存在的不合理,预设时考虑得不够周详。

感悟:“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把握好四十分钟,分分要质量。

语文是什么?语文就是白纸黑字。(薛瑞萍)我们应该更多关注课文本身,文字本身。多媒体只可锦上添花,且不可画蛇添足。

黄山记教学设计篇十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4、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

2、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想象出来。

教学过程:

(一)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黄山的图片资料或文字资料。

(二)自读课文及相关内容。要求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并文图结合,分别在书中画出”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

借助媒体(图片、多媒体影音)或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特点(图文结合),提示学习“看图学文”的方法。

(一)知“石”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黄山石的资料,边出示边讲解,将自己收集的奇石的种类及成因介绍给大家。

2、出示介绍奇石或介绍黄山其他奇特风光的资料,针对学生的兴趣,教师可让学生在班上进行交流。

3、自主读课文,归纳一下书中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奇石”。图文结合,边读边悟、边悟边读,对感兴趣的内容,不仅要读熟,而且要求能背诵。在积累中感悟表达的准确性,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说“石”

1、读课文,对照插图,分别说说“仙桃石”“仙人指路”“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的样子,引导学生既要说出石“形”,又要说出石“神”。

2、读课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分别说说“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奇石。这几处奇石,教材仅提及而已,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想像。

3、对学生课外收集的其他奇石的样子进行表述,充实观察、表达的内容,增强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掌握课内外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三)悟“石”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别想像一下:“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这些石头的来历,可以以神话、童话故事的形式进行表现。比一比,看谁说得形象、生动、情节完整。

2、在广泛想像的基础上,选择一块奇石,就自己所想像的来历讲给父母听一听,然后写下来。

3、在自读、自悟及创造性想像的基础上,感悟大自然的神韵,陶治学生的情趣。

整理性阅读,是指在网络资源、自读自悟、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回归于文本。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读、齐读、小组读均可)。

(二)通过学习,你有何收获(知识能力、情感方法、特殊感受等),有何疑问。

本拓展性练习,主要是走出教材,适当增加阅读量,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其练习的资料既可以是《自读课本》上的内容,也可以是其他儿童读物上的有关写景状物、有益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像能力的短文。从来源的渠道上讲,既可以是教师收集的,也可以是布置学生自己收集。在拓展的要求上,尽量体现理解的层次性和多元化。

黄山记教学设计篇十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小节。

2、理解课文内容,结合搜集的有关黄山松的资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边说边打出各种姿态的黄山松)。

1、学生自由读2、3节,思考:黄山松奇在哪里?教师巡视。

2、共同讨论:黄山松奇在哪里?

(1)你认为黄山松奇在哪里?引出第3节的学习或第二节的学习。

你是从哪里知道黄山松的姿态非常多的?

过渡:是呀,黄山是那么的大,松树是那么的多,姿态又是那么的奇,真是千姿百态啊!课文有选择地向我们具体介绍了三大名松的神奇,这三大名松各自奇在哪里呢?请你再仔细地朗读课文的第二小节。

(2)引出第二节的学习。

迎客松(出示画面及文字)。

从“饱经风霜”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想象一下:迎客松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一千多年里,迎客松经历了哪些艰难困苦?她的表现又怎样呢?请做下列的填空:

狂风来了,迎客松()。

暴雨来了,迎客松()。

电闪雷鸣,迎客松()。

这时,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古朴苍健的迎客松生命力是如此顽强,一丛遒劲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人们又赋予她丰富的想象,齐读第二句话。

正因为这样,她现在已经成为整个黄山的代表了,让我们一起用骄傲的语气朗读第三句话。

过渡:同学们很会读课文,很爱动脑筋,那么你还从哪里读出黄山松的神奇呢?

陪客松(出示画面及文字)。

她已有500多岁了,仍然以她高大的身姿风雨无阻地陪伴游客们欣赏黄山美丽的风光。

送客松(出示画面及文字)。

“枝干蟠曲”是什么意思?

谁知道盆景的制作过程?指名说一说。(出示一盆盆景)。

人们把枝干蟠曲的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你体会到了什么?

蟠曲的枝干向山下伸去,人们又把她想象成人的手臂,在送游客们下山。

指名读一读写“送客松”的句子。

小结:课文具体地向我们描述了黄山松的神奇,让我们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二小节,再次领略黄山松的神奇吧!

齐读第二节,背诵第二节。

过渡:黄山松千姿百态,课文只给我们具体介绍了三大名松的神奇,同学们在课前也搜集了一些有关黄山松的资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1、指名上台介绍自己所搜集的资料,教师略作评点。

2、黄山真是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呀!真乃绝中之绝,因此又有许多人在赞美她,谁来读一读你搜集到的文章。

3、指名上台朗读。

4、老师也搜集了一首赞美黄山松的诗,想和大家共同分享。

5、大屏幕出示《黄山松》,学生自由吟诵。

6、全班齐诵。

点评:这是一节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有机结合的课。1、执教者抓住“黄山奇松”的“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读文、勾画、思考、对话,通过对“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研读,使学生体会到黄山奇松奇在姿态,奇在生命力。2、根据内容和目标较好地选择了拓展点“奇松”,布置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在课内交流,通过对“凤凰松”“双龙松”“黑虎松”的品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黄山奇松奇在姿态,奇在生长环境,奇在生命力,激发了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凭据教材结合内容师生收集并整理资料,实现了课内外的沟通,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使课本越读越厚。

黄山记教学设计篇十四

《黄山奇石》是二年级上册“家乡”主题单元的一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我国安徽省南部黄山风景区上的奇石。开篇便简明扼要说出黄山风景区中外闻名、景色秀丽神奇,给整篇文章定下了神奇、赞美的基调。

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黄山,缺少对黄山的直观感受。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观看有关的风光片,认识黄山,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使学生喜欢黄山。同时本课语言优美,生动形象,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领悟文意,并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更有利于感受黄山奇石的神奇,领略祖国大好山河的壮美。

1、通过看图、学文,运用学生讲、读、画、表演等各种方式体会黄山石的奇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重点:在读中真切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有趣。

2、难点:对黄山奇石的奇的写法的理解。

一、复习旧知

词语过关,开火车读词语。

二、谈话导入

1、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黄山奇石。(板书:黄山奇石)

2、你最喜欢标题的哪个字?为什么?

生:“奇”奇特在哪里?

三、初读黄山,了解石之名。

师:自由轻声读文,用横线画出文章中说了哪几种奇石?

生:仙桃石、猴子观海、仙女指路、金鸡叫天都……(师板书)

四、走近黄山,感受石之奇。

1、师:这么多神奇的石头,你最喜欢哪个呢?同桌交流。

生汇报:

a生:“仙桃石”

理解“好像”抓住“飞”、“落”。指名朗读。

师:你能用上“好像”说说图片里的石头吗?出示例句:巨石好像一只美丽的孔雀,拖着美丽的尾巴站在峭壁上。

巨石好像()

b生:“猴子观海”

师:陡峭是什么意思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生:坡度大、直上直下。

生:拟人修辞。做动作体会表示样子的句子,闭眼试着想象画面,背诵。

师:你能用上“真像”说说图片里的石头吗?

示例:哇!这怪石真像一只蹲在山头的天狗,静静地望着远方。

哇!这怪石真像()。

2、自学“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出示自学要求。

师:除过这些文中还提到了哪些石头?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师:黄山除过奇石还有三绝,云海、奇松、温泉。欣赏视频,师配词朗读,生谈感受。

生:震撼、神奇、惊艳、美丽、神秘、高耸入云。

师板书神奇秀丽,中外闻名。

五、回顾黄山,品味奇之法。

师总结文章出示板书修辞手法、详略得当。

六、作业。

收集奇石图片,模仿课文写一段介绍,合成有趣的照片读本,和同学们分享。

黄山记教学设计篇十五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在赏析课文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美。

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态美。

相关课件。

一、谈话导入。

美丽的黄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是因为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人们对谁最情有独钟?(奇松)。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黄山松的奇特。

二、赏析课文。

指读第二节第一句。(课件:玉屏楼)。

2、是啊!玉屏楼是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你在玉屏楼上,会看到哪些奇松?快速读第二自然段。

生回答。

教师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同学们再好好地品味一下课文第二自然段,用“”分别划出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

4、划好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

(1)课件出示迎客松。

学生欣赏。

这棵迎客松是什么样的?指名说。

这句把什么比做什么?同学们,你们一起来做做这棵迎客松,舒展你的身姿,用热情的话语,欢迎游客到来。

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板书:好客的主人)你能读出迎客松的这种热情吗?(指名读)。

(2)投影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3)学生交流。

(4)投影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知道为什么称它为迎客松吗?读句子,完成填空。(课件:填空)。

黄山松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投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___。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

你们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迎客松?师小结:迎客松不仅是黄山奇松的代表,是黄山的象征,更是国之瑰宝,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了。

朗读指导:大家试着再读一读。(自由读、齐读)。

5、欣赏完迎客松,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陪客松和送客松。请同学们自由读描写这两大奇松的句子。感受一下它们的奇特。

6、交流。

(1)出示陪客松或送客松图片,猜猜这是什么松?你根据什么来判断?再读课文,准备一下,将理由说得更充分一点。尽量地用书上的语言。(板书: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

(2)交流:相机理解“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等词语。

小结:这就是陪客松、送客松的奇特所在。

(3)完成填空:

因为(),所以人们称这棵松为“陪客松”。

因为(),所以人们称这棵松为“陪客松”。

朗读指导: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小结:黄山奇松之所以那么有名,是因为它的奇特,三大名松名字是由于它们的形状而得名,是人们赋予它的。

7、学生欣赏课件出示的黄山美景,并伴有二胡曲《听松》。

8、指导学生说话:

(1)看了这些图片此时你想说什么?(板书:千姿百态)。

如果你就是一棵黄山松,你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完成想象说话。

三、课外拓展。课件出示:四绝。

黄山不仅是松的海洋,还是石之海,云之海,泉之海,花之海,同学们课前已经能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搜集了不少黄山的资料,下面就请各小组派代表为大家作补充介绍。

(学生代表介绍,图片配文字说明)。

四、总结。

同学的介绍,使我们对黄山有了更多的了解。黄山无石不奇,无松不奇,在云雾中,石的形态,树的身影,婀娜多姿,若隐若现,再配上丁冬的泉水,姹紫的杜鹃花,真可谓是人间仙境,令人心驰神往。大自然的这般鬼斧神工,怎能不让我们喜爱之极、发出赞叹呢!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大家想不想亲自到黄山去走一走,看一看啊!同学们回去可以把这美丽奇特的黄山风光介绍给你的父母,说不定他们一心动,暑假就带你们去看奇松,观云海,赏怪石,泡温泉呢!

五、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上网查找有关黄山松的资料。

迎客松好客的主人。

送客松天然盆景。

黄山记教学设计篇十六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用书中的描写方法,选择喜欢的一种松树写出它姿态的“奇特”,用上比喻、联想等写作手法,让描写更生动。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的。

放手让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教师的牵引指导、学生的反复朗读和交流,把握课文的内容,完成教学任务。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用心读书,抓重点词语感悟体会文章内容,学会在书中进行批注。

一、由名句引出黄山。

1.观看视频,领略黄山的奇丽风光。

2.视频中美丽的黄山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引出课题并质疑,板书课题。

二、感受黄山松的奇特。

(一)学习课文一、三自然段,领悟黄山松的奇特。

1.指名读一、三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黄山松奇特的句子,交流板书:潇洒挺秀。

板书:千姿百态。

2.课件欣赏千姿百态的黄山松。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二)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领悟三大名松的“奇”。

1.玉屏楼仔细欣赏奇松。

2.出示学习要求:

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这三大奇松有什么特点?“奇”在哪里?用横线划出相关语句。

(2)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个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把感受标注在书中。

3.交流汇报。

(1)感受迎客松的不屈不挠、生机勃勃和热情好客。

(2)感受陪客松的高大挺秀。

(3)感受送客松的姿态独特。

4.集体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仿写练习。

学用书中的描写方法,选择喜欢的一种松树写出它姿态的“奇特”,用上比喻、联想等写作手法,让描写更生动。

潇洒挺秀。

迎客松热情好客总比喻。

送客松姿态独特。

千姿百态。

黄山记教学设计篇十七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教材的一篇看图学文,课文围绕黄山石的"奇",分别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景观。根据本文的特点及训练的要求,在突出主体性和体现文本资源的可拓展性方面,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认识石"奇",还要让学生感悟石"趣"。因此,我们可以按照"知——说——悟"的主线,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体会,感悟。启迪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陶冶学生的情趣,自主,多元地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黄山的图片资料或文字资料。动态,静态均可。

(二)自读课文及相关内容。要求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并文图结合,分别在书中找出"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

安排课前准备,重在引导学生突破教材的局限,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和时间,拓展阅读的视野。在借助多种媒体查阅资料和对文本的自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借助媒体(图片,多媒体影音)或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特点(图文结合),提示学习"看图学文"的方法。

(一)知"石"。

主要是通过学生交流和自主学习课文,初步感知黄山石的奇特,以及黄山本身的秀美。在组织学生交流课外学习所获时,不仅要介绍或者出示从课外所获的资料,还可以介绍资料以外的故事,即是通过何种途径获得有关黄山石的资料的等,有助于学生疏理自主探究的过程。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黄山石的资料,边出示边讲解,将自己所收集的奇石的种类及成因介绍给大家。

2、对介绍奇石或介绍黄山其他奇特风光的资料,针对学生的兴趣,教师可让学生在班上进行交流。属影音资源的,教师应提供相关媒体进行播放。

3、自主读课文,归纳一下书中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奇石"。图文结合,边读边悟,边悟边读,对感兴趣的内容,不仅要读熟,而且要求能背诵。在积累中感悟表达的准确性。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说"石"。

主要是根据课文的描述及插图,分别说说各种奇石的样子,为了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可以小组(学习伙伴)为单位进行,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表达时允许学生相互补充,直至完善。在说石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把这些奇石用彩笔画出来,可以先画后讲,也可以边画边讲,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语文能力的训练。

1、读课文,对照查图,分别说说"仙桃石","仙人指路","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的样子,引导学生既要说出石"形",又要说出石"神"。

2、读课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分别说说"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奇石。这几处奇石,教材仅提及而已,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3、对学生课外收集的其他奇石的样子进行表述,充实观察,表达的内容,增强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掌握课内外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三)悟"石"。

石头的样子学生知道了,但如果满足于此,我们认为,从资源的利用来看,突破不够,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地借"石"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别想象一下"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这些石头的来历,可以以神话,童话故事的形式进行表现。比一比,看谁说得形象,生动,情节完整。

2、在广泛想象的基础上,选择一块奇石,就自己所想象的来历讲给父母听一听,然后写下来。

3、在自读,自悟及创造性想象的基础上,感悟大自然的神韵,陶冶学生的情趣。

四、整理性阅读。

整理性朗读,是指在网络资源,自读自悟,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回归于文本。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读,齐读,小组读均可)。

(二)通过学习,你有何收获(知识能力,情感方法,特殊感受等),有何疑问。

五、拓展性练习。

拓展性练习,主要是走出教材,适当增加阅读量,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其练习的资料既可以是《自读课本》上的内容,也可以是其他儿童读物上的有关写景状物,有益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的短文。从来源的渠道上讲,既可以是教师收集的,也可以布置学生自己收集。在拓展的要求上,尽量体现理解的层次性和多元化。

黄山记教学设计篇十八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字,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5自然段。

3.学习文本表达,尝试用上“好像”“真像”说说其他奇石。

4.体会黄山石的神奇有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一、激趣导入。

1.上课前,老师想给大家画个字,看你们能不能认出它。(板写“奇”的小篆形式)给“奇”组词。

2.你见过哪些奇怪的东西?这堂课,老师就带大家去看看黄山那里奇怪的石头。(板书:黄山奇石)。

3.指导读好课题,重点可放在“奇”或“石”上,读出自己的感悟即可。

二、初识奇石。

1.擦亮我们的眼睛,叫醒我们的耳朵。跟着老师的朗读,去黄山瞧瞧那些奇怪的石头吧。(范读)。

2.自读课文。找一找,这篇课文里介绍了哪些石头?把它们的名字圈出来。

3.指名说,师板书:仙桃石、仙人指路、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

4.指导读好这些奇石的名字,说说发现。(与动物有关,好几个都带有“仙”字等。)。

(设计意图:在学生尚未完整接触课文前,教师声情并茂地示范朗读,便是一种“身教”,一种“引领”,为学生快速地进入课文学习创设了有效情境。)。

三、探究名字“奇”

1.读句子,想象画面。

读描写“仙桃石”的相关语句,展开联想,体会动作。

读“仙人指路”相关语句,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指导读。

2.练习对读(我说石头名字,你来读;我读句子,你猜名字)。

3.拓展运用,出示两张石头图片,用“好像”“真像”将句子补充完整。

瞧,那巨石真像____。

这巨石,好像____。

4.学写生字“巨”和“位”。

(设计意图: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低年级学生要能根据要求进行简单勾画,在教师提醒之下,圈出表示动作的字,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根据教师的简单要求,能找出描写石头的句子。长久坚持,学生便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感悟石头“奇”

1.重点品读“猴子观海”语句。

关注表示动作的“抱”“蹲”“望”,一块冰冷的石头,被这么一描写,就好像活了一样。(指导朗读)动作描写真神奇,有了它们,石头更加神奇有趣了!

梳理“猴子观海”部分的学习步骤。(自主读—画语句—品读词句)。

2.学法迁移:用刚才的方法,四人小组学习“金鸡叫天都”部分。

感受“金鸡叫天都”的奇妙。

(1)自己读一读第5自然段,画出描写“金鸡叫天都”的句子。

(2)小组内读一读,找一找表示动作的字。

(3)再次练习朗读。

3.全班赛读。

小组推荐代表参加全班赛读,看谁更能把石头的活灵活现表达出来。

4.学写“每”“升”和“闪”。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首先在教师引导下学习“猴子观海”部分,并总结学习方法。“金鸡叫天都”部分便尝试放手让学生根据要求自学,以此增强他们的学习责任感,使其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五、向你推荐“奇”

1.我演你猜。

有趣的名字、神奇的石头,同学们学得用心,读得动情,真棒!下面我们一起放松放松,来玩个游戏吧。

2.小小导游。

自主练说:这就是黄山奇石,安徽黄山四绝景色之一。我们应该让更多人了解如此独特的景观,下面请大家做回小导游,介绍一下你最喜欢的石头吧。

同桌互说:告诉你的同桌你最喜欢的奇石叫什么,并向他介绍这块奇石。

小小导游荐“奇石”

(1)读一读相关文字。

(2)练习背诵,争取脱稿。

(3)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介绍,比一比哪个小组最有创意。

学生评价—推荐展示—评选奖项—简短颁奖(“最具创意奖”“最佳解说奖”“最有风度奖”)。

(设计意图:让学生变换身份,作为小导游来介绍黄山奇石。实际上是让学生学以致用,换一种背诵的方式,进一步将课文中的语言内化,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但也恰恰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提升学习能力。)。

六、尝试表达“奇”

1.介绍其他石头。

黄山可不只有这四种石头,文章里还给我们介绍了———(板书: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学写生字“狗”。

2.创新介绍。

(出示课后题中三幅奇石图)小导游们,你该怎样向游客们介绍这些奇石呢?

自主选图,自主练写。(提醒:确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模仿描写)交流评点。

(设计意图:传授方法,以读促写,既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又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真正成为语言的实践者。)。

七、课堂总结。

1.自主分享。伴随着作者的文字,我们感受到黄山石头的奇妙,欣赏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黄山奇石是怎么形成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黄山还有哪些美妙的景色?请去过黄山的小朋友跟大家分享分享。(奇松、云海、温泉等)。

2.总结:旅行家徐霞客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堪称“天下第一奇山”。在幅员辽阔的中国,拥有太多太多绝美的自然风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后,老师邀请小朋友们一起图游我们大美中国!(出示祖国大好河山组图,播放《我爱你中国》歌曲。师生欣赏。)。

黄山记教学设计篇十九

3仿照课文的句子,对照图片,用“像”说说黄山的其他奇石,并写一写。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5自然段。

难点:仿照课文的句子,对照图片,用“像”说说黄山的其他奇石,并写一写。

1出示词语:第一组:中外闻名(指名学生说说该词的意思并介绍近义词:驰名中外)

第二组:秀丽神奇 奇形怪状(联系课文内容,用这两个词语分别说一句话)

第三组:一个桃子 一只猴子 一位仙人 一只雄鸡(量词的积累)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指名回答,教师板贴: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仙桃石

1出示图片,指名学生说说这是什么石?(学生答仙桃石)

2老师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答因为它长得像一个大桃子)

3师:课文中是怎样描述“仙桃石”的?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生读第二自然段)

课件出示: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请2-3位同学读一读,读完后大家一起读)

4这么大的石头究竟是不是从天上飞来的呢?(板贴“飞”字)当然不是,“好像”这个词语便告诉了我们答案,黄山的怪石是经过很多年的风化而形成的自然景观,是大自然的杰作。这块石头的形状长得像桃子,不由得引发了作者的想象,所以作者用了“好像”这个词语(请3位学生读一读: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这么大的一块石头稳稳地落在了石盘里,多么的有趣啊!(板贴“落”字)让我们再次齐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仙桃石的神奇与有趣。

5引导学生尝试背诵

猴子观海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这是什么石?(学生答猴子观海)

2出示第3自然段,指名学生读一读,并对其朗读做出评价

4理解有一只“猴子”中的猴子指的是长得像猴子的石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猴子,所以用双引号引起来。

5请学生找一找第3自然段中描写“猴子”样子的句子,用铅笔划下来,指名朗读

出示:它两条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请学生圈画出这句话中的表示动作的词。(板贴“抱”“蹲”“望”)引导学生再次看“猴子观海”图片,感受作者描写得细腻与传神,指名2-3位同学朗读这句话。

6齐读第3自然段,随后引导学生尝试背诵(出示提示)

7出示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作者在写“仙桃石”时是先写出它的名字,然后再写它的样子和所处的位置;在写“猴子观海”时是先写它所处的位置和样子,最后写它的名字;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4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看看是否也有类似的规律,学生自由朗读后,请学生来交流:

第4自然段是先写名字,再写所处的位置和样子,第5自然段是先写所处的'位置和样子,最后写它的名字。

仙人指路

1.出示图片仙人指路,请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边读,一边做动作 ,感受一下仙人指路的神奇与有趣。

2.读好感叹句:“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更”字重读)

2.圈画出描写“仙人指路”石动作的词语(板贴:站、伸、指)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出手臂指向远方。

金鸡叫天都

1过渡:黄山奇石的奇,不仅体现在一块石头上,有时候把几块巨石放在一起看,更会发现它的奇妙之处呢!瞧,教师出示“金鸡叫天都”的图片。(师讲解:每当太阳升起时,阳光洒在这几块巨石上,它们就变成了一只“金鸡”)

2请同学们找一找这只“金鸡”是怎样叫的?

出示: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齐读)

理解“不住地”通过换近义词的方式,“不住地”可理解为“不停地”,找出该句中的动词(板贴“伸”“啼叫”)

3齐读第5自然段

1教师出示四幅奇石图片,学生再次欣赏

2创设情境:请学生当黄山小导游,向参观奇石的游客们介绍这些奇石,请学生选择一幅图片进行自主练习,可以借助文中的句子介绍,也可以适当加入自己的语言。(2位同学)

3.课文学到这里,同学们知道黄山奇石“奇”在哪里?(奇在石头的形状多样)

1教师过渡:黄山除了以上这些奇石外,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图片出示“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2出示“仙女弹琴”,请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中的奇石,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或者第3自然段描写奇石的方法,介绍它的名称和样子,用上“像……”的句式和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语来写一写这些奇石吧(二选一)

出示提示: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 ),这就是著名的“仙女弹琴”。

“仙女弹琴”也十分有趣,远远望去,那巨石像( ),美丽极了!

3指名朗读自己所写的小片段,师生共评。

同学们,黄山奇石形态万千,生动有趣,是大自然亿万年来创造出的杰作,相信有一天,小朋友们会真正走进黄山,亲眼目睹这些有趣的石头,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9黄山奇石

仙桃石 飞、落

猴子观海 抱、蹲、望

仙人指路 站、伸、指

金鸡叫天都 伸、啼叫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65144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