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穿越学生的心灵学科论文(汇总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13:30:08
让美穿越学生的心灵学科论文(汇总16篇)
时间:2023-11-27 13:30:08     小编:琉璃

在人生的道路上,总有一些事情是那么难以预料的。在写总结时,我们可以先梳理思路,列出要点,然后逐步展开。在下面这些范文中,你可以找到不同题材和领域的总结写作范例。

让美穿越学生的心灵学科论文篇一

日出是美的、白雪是美的,苍穹是美的、弯月也是美的;阳春白雪是美的,下里巴人也是美的;西方高挑身材、浓眉大眼的美人是美的,东方古典、雅致的美人也是美的;怎样让学生通过美术课体会到美丽的事物其实就是存在生活当中的,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家人、热爱生命,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学生、甚至一些成年人都往往会认为美只能存在想象中或者存在书中故事中,对身边的人和事物缺乏关爱、缺乏耐心、缺乏观察、缺乏了解和沟通,把自己美好的追求、理想建立在虚无缥缈当中,而新教材、新课标就是针对这些问题做出一些调整,纠正以前大家固有的想法,同时把美术课重新定位在欣赏与体验中,使学生不再感觉到美术课技法的枯燥、练习的乏味与授课的单调,还能使学生成功地体会到生活的乐趣,亲情、友情地珍贵。为了以上的目标,配合新教材、新课标,我大胆做了一些改变,效果很好,学生更喜欢上美术课了。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

一、巧妙安排课堂内容和上课形式,注意作业的'难易度的设计。

课堂内容的安排对一节成功的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巧妙的安排,可能会出现作业没时间做、作业太容易、作业太难不知如何下笔,慢慢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会下降,以前的美术课课前准备比较少,往往是老师做一些相应的安排就行,比如准备范画、幻灯片什么的,不需要多长的时间,但是现在每一节课前的准备有时要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和更周全地考虑。比如上《向日葵》这课,在认真、反复地转研了教材并上网查找了大量的素材后,我这样安排这节课的内容和上课形式:本课分为四节,第一节是基础知识学习课,我准备了一个小课件,讲解简单的色彩知识,作业是让学生写出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并做调色练习;第二节课引导学生了解梵高和他的作品特色,是一节欣赏课,自己制作了一个教学课件,里面收藏了梵高大部分的画作和梵高孤独、凄凉的人生简介,作业是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形式说明观感;第三节课是技法学习课,先引导学生观察梵高作品中色彩和笔触的特点,然后发放梵高的两张画作的黑白稿,让学生自由上色,可以学习梵高的笔触、上色的方法,也可不学;第三节课是技法练习课,让学生用已知知识,尝试运用色彩表现四季、表现情感。这四节课的安排使得学生了解了色彩、了解了梵高、也能用观察的双眼去体验生活,作业形式的多样,难易度的自由把握使大多数学生作业游刃有余。

二、注意作业的及时改评。

学生的作业要及时批改,及时讲评,及时发还,如果拖延的时间一久,次数多了,会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们劳动不尊重,学生也就对美术课和美术教师失去兴趣,上课效果当然不会好了。在作业批改的时候,我以为那也是和学生交流的时候,因为美术课一周就上一节课,美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相对而言是比较少的,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我通常会用一些简短的文字表扬或批评学生,有时是对学生的作业情况,有时是对学生的上课表现,有时是对学生生活方面的提点,让学生感觉到每次收作业的意外。由于老师的评语是写在纸上,心情较为平和,语调也很和蔼,即使是批评,学生也没有难堪的时候,而且,我注意到,这种批评的方式学生似乎很容易就接受了。有时学生也会把他们的心情、小秘密写在作业的后面让我分享。

三、把其他学科内容带进美术教室。

新教材、新课标使美术课必须会涉及到其他学科或其他范畴,我在美术教学中注意把与之有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带到到美术课中,学生感觉到知识的巧妙融合。

1、把音乐融进美术课堂。

[1][2]。

让美穿越学生的心灵学科论文篇二

在想象中感受美。

师:有这么多小朋友喜欢小池塘,小池塘在他们的装扮下越发美丽了。刚才同学们读得都不错,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看看你的小脑袋瓜里会出现一幅怎样美丽的画面。你可以闭目想象,也可以跟着老师轻声朗读。

(播放优美的音乐,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学生们脸上显出陶醉、甜美的神情。)。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谁能把你看到的美丽画面美美地讲一讲?

生: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小池塘,池塘里的水清极了,我都看见水底的小石头和水草了!

生:我看见池塘周围美极了,长满了花草树木。花开得又多又大,五颜六色的。小草到处都是,绿油油的,长得茂盛极了。

生:我还看见美丽的花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蜜蜂在花蕊里采蜜。还有小蚱蜢在草丛里跳来跳去,真快乐!池边的树上还有小鸟在唱歌。

生:我还看见池塘里长满了睡莲,一片片叶子圆圆的,绿绿的,像一个个大圆盘,叶子中间开满了美丽的睡莲花,白白的,真美呀!

生:我还看见天上的白云把自己的影子映在小池塘里,她在照镜子呢!

(学生的心沉浸在美妙的世界里,展开着想象的翅膀。)。

师:小朋友的想象真丰富,说得真美,现在让我们一齐来读读课文。

[反思]。

在读中初步感受了小池塘的美丽后,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并配以优美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的情境,从而打开了学生心灵的窗户,孩子们入情入境了,进入了小池塘的美妙世界中,展开着想象的翅膀。课文的语言文字材料变成了形象的画面,每个孩子都获得了丰富生动、独特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把所想所感美美地说一说,在生生互动启发下,富有灵性的语言迸发而出,心灵受到美的陶冶,诗的浸润。

[片断二]。

在朗读中体验美。

师:在你们的小嘴里,小池塘真是太美了!你们能通过朗读把这种美表达出来吗?

(生自读)。

师: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小组同学听一听。

(小组内互读互评)。

师:谁来读给我们欣赏欣赏?

生:(朗读)水面上铺满了圆圆的绿叶子,叶子间盛开着美丽的花。(声音大但平淡)。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她读得很流利,没有结结巴巴。

生:她读得声音很响亮,但没有把睡莲的美读出来。

师:怎样才能把睡莲的美读出来呢?请你这个小老师教教大家。

生:要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因此要慢一点读。

生:睡莲那么美,所以还要带着赞美的语气读。

师:请你读一读。

(生朗读:有声有色、摇头晃脑)。

师:大家评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很有感情,头都晃起来了。(全班学生笑)。

生:他读得很陶醉,脸上还带着笑呢!

师:同学们评得真好,让我们一边想象一边读,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得跟他一样好。(全班同学齐读,读得很投入。)。

师:大家读得真好,如果配上音乐,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读得更好,想配上音乐吗?

(配乐朗读)。

[反思]。

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我积极引导学生朗读文本,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读”贯穿教学始终,并指导学生参与朗读评价,做到在读中“悟”,在读中“说”,在读中“思”。学生的朗读不是纯朗读技巧的训练,而是师生双方共同与文本的对话过程,这样实现了情感与内容的统一,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美。

[片断三]。

在创造中升华美。

生:还有许多的鱼在小池塘里吐泡泡,游来游去呢!

生(迫不及待地说):还有鸭妈妈带着一群小鸭在池塘里游泳、玩耍呢!

生:大白鹅也来到了小池塘里。小池塘更美了,我会背写鹅的一首诗:“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师:说的真好,把古诗也用上了。

生:夏天来了,小池塘里还会长出绿绿的荷叶,白白的荷花,秋天还有莲蓬吃,我家附近的小池塘就是的。

生:青蛙也来到了小池塘里,它蹲在荷叶上呱呱叫,还帮小池塘捉害虫!

生:小池塘里还有螃蟹、龙虾、海龟、鲨鱼。。。。。。

(全班大声抗议)。

生(激动地大声说):小池塘里没有海龟、鲨鱼,他们是生活在大海里的。(全班大声附和)。

生:小池塘里除了青山、白云的影子,还会有太阳的影子,那水面上就闪闪发光,就更美了!

生:晚上的时候,星星和月亮的影子也会在小池塘里……。

师:大家想象的小池塘比书中的更美,今天放学回家,请把大家想象中的小池塘画下来,明天我们来比比谁画的小池塘最美。

[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营造开放、活泼的思维空间,充分给予学生自读自悟、自由表达的机会,张扬了学生个性,放飞了他们的心灵,使得课堂充满了浓浓的创新气息和多姿多彩的美好生活情境,学生也在美好的情境中进行了一次愉快精神旅行。

让美穿越学生的心灵学科论文篇三

一、背景:

体育公开课是体育课的代表,是体育课的灵魂,是体育课的精髓,是衡量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标准。因此,许多体育教师都不敢拿出“原汁原味”,往往地经过精心设计教案,反复排练,最后才展示出来。公开课的事先排练成为体育教育界的约定俗成了。

当我镇打响打造教育强镇的口号后,全镇教育整合活动蓬蓬烈烈,如日中天。同时,我校申报了市一级学校,体育公开课的任务落到了本人的肩上。能否通过市督导小组的慧眼大关,能否评上市一级学校,体育公开课是一个关键。任务艰巨,压力重重。我也很自然地走上体育公开课的事先排练之路。

二、案例:

本人当担上体育公开课的任务后,首先了解体育器材,观察体育场地,然后确定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案,理论联系实际,反复排练与修改教案,经过精雕细刻,教案设计真的“苏州园林”化了,教学实践也做到了运作自如,得心应手了。学生能够按教案设计表演得淋漓尽致,驳得了阵阵掌声,但看不到学生真心的笑容,真正的快乐。

三、分析。

如此精心设计,苦苦排练,且能井井有条地表演出来的公开课,只是从利益出发,不顾学生的实际需要,不顾学生的感受,只顾场面的“精彩”,而让学生盲目地、被动地绕着教师的设计“忙”不停。这反反复复的“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奈、一种厌倦、一种摧残;对教师来说是一种虚伪、一种造假、一种欺骗;对体育教育界来说是一种悲剧。一切从实际出发,不需排练,不求好看,只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而自自然然地上的课,它能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营造和谐、民主、活跃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时空,让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学习与探究,尽情体验体育的乐趣。

三、反思:

(一)提高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在新旧观念转变期,不能把改革挂在嘴上,文章做在表面。要深入学习《新大纲》和《课程标准》,切实体会它的精神实质,并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大胆运用于实践中,让实践来检验。不断地学习与总结,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信心,避免“事先排练”,避免弄虚作假,施教才能游刃有余,才能更好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二)满足学生需要。

教师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与互动关系,要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与爱好。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教学手段与方法要多样化,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发展个性,体验满足需要的快乐。

(三)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要具有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旧观念,突出以学生为本,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自主就没有创新,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自主的课堂氛围,一个积极创造的环境,给予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时空,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去发挥、去想象、去体验、去创造。

(四)树立科学的评价观。

没有正确的认识,就没有正确的行动。没有科学的评价观,就没有更好的作课。体育教师要树立科学的评价观,不要用那么多的条条框框限制学生的发现、理解、体验和创造;不要为了利益而迎合评委,作出中评不中用的课,不要为一个“精致”的死教案负责,而是要为活生生的学生负责。

让美穿越学生的心灵学科论文篇四

在日常交往中,我们文明的言谈举止,会使他人乐于接近;粗俗的言谈举止,会使他人疏而远之。一句得体的问候、一次善意的交谈更细节,看似微不足道,却会影响我们的交往活动。对学生就要从最简单的小事做起,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培养对他人的尊重,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每一种习惯的形成都要首先使学生明确其重要性,所以开始要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要求,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1.学校生活中的礼仪。

集体生活中的礼仪,要求学生要“七做到”:做到仪表端庄,服装整洁,坚持佩戴红领巾;做到向老师、长辈行鞠躬礼;做到见到老师同学问声好;做到在走廊上、楼梯上行走,轻声漫步,右行礼让,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不推拉拥挤,不乱蹦乱跳;做到放学站队离校,和老师、同学道别、再见;做到进老师办公室,先轻声敲门,经许可后再进入,见到老师问声好,离开时说声“老师,再见”;做到学校聚会,整队入场,讲究秩序,保持安静。

2.课堂上的礼仪。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七会”:会行礼,老师行鞠躬礼时学生要向老师行注目礼;会端坐,上身自然坐直,两手垂放,两腿自然弯曲,两脚平落地上,端正大方;会站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要站立,身体端正向前,不把手插入口袋或放在胸前;会举手,发言必须先举手,举手要一律用左手,小臂弯曲,肘关节平放桌上,五指并拢;会答问,回答问题时,声音清晰响亮,让大家听得清楚;会听讲,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不随便讲话,不做小动作;会“报告”,上学迟到,要先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再进教室,上课时若有需要请假,也要先喊“报告”,经老师同意才能办理。

3.和他人交往的礼仪,平等相待,尊重他人。

要求学生要“七能够”:能够称呼,根据人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等情况,选择适当的称呼;能够问候,不同年龄的人、不同的情况,选择正确的`问候方式或语句;能够微笑,与人交往时能够面带微笑,给人一种亲切感;能够招手,碰到熟人,但距离较远,能够向其招手示意;能够鼓掌,别人发言完毕或表演结束后,要能够鼓掌祝贺;能够道歉,说错了话或做错了事时,能够表示歉意;能够右行礼让,在行走时,始终能够做到右行礼让。

4.在家庭生活中的礼仪。

要做到“七要”:早上起床要向父母问“早上好”;上学或外出要向父母打招呼;睡觉前要向父母长辈问安;就餐时,要先请父母、长辈入座。待客时,要做到“起立—请坐—倒茶—交谈—送行”;来客与父母交谈,要主动回避。要文明打电话;父母、长辈工作时,要保持安静,不随便打扰。

二、平等相待,尊重他人。

在人际交往中,要真诚待人,与人为善,要允许他人有独立进行自我判断和个人行动的自由,要容纳不同的观点、看法和行为,做到求同存异。要善解人意,为他人着想。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相互间的尊重。在平时要教会学生:善于接受对方,即善于接纳对方,容忍对方,要平等相待,不轻易对对方的言行进行是非判断,不可居高临下,也不可卑躬屈膝;不求全责备,不让对方难堪或不舒服;要努力去适应对方。善于重视对方,要认真地对待,主动照顾,使对方感受到尊重和友好;善于赞美对方,即要善于发现交往对象的长处,并恰到好处及时地给予肯定,表达钦佩或赞美。这是对交往对象表现尊重和友善的途径。

三、营造文化校园环境,浓厚礼仪教育氛围。

学校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实行全员育人,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通过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学校编制《小学生文明礼仪儿歌》,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四、提出礼仪要求,指导学生去实践。

利用妇女节、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孝敬父母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在班队会组织爱妈妈主题活动:了解妈妈(奶奶、姥姥)的生日;了解妈妈(奶奶、姥姥)的爱好;帮助妈妈(奶奶、姥姥)做一件家务;清晨,对妈妈说一声:“我爱您”;睡觉前为妈妈洗脚;为妈妈绘画、写祝贺语、唱一首歌、讲一个故事,帮妈妈捶背等。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母亲,真正从内心感到母亲对家庭的付出,对自己的关爱,培养学生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以及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学生就以实际行动实施了礼的行为。

总之,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教育训练,持之以恒,需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如果出现反复,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真真实实,坚持不懈。为此,教育者应采取不同措施强化学生的意志力,把文明习惯的养成作为学生追求的目标和境界,从而使学生由他律变为自律,最终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努力把全体学生培养成“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守礼仪规,做文明人”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让美穿越学生的心灵学科论文篇五

摘要:几乎每个班级都有几个学困生,他或多或少的影响着班主任的工作。但我认为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将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作为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而不是将他们看作是自己的负担,只要能够扬长避短,知人善用,善于挖掘他们身上的潜能,及时给予鼓励与肯定,就一定可以化后进为先进。使他们完成从量变到质变,从而有一个质的飞跃。那么学困生问题就不会再困扰班主任了。

关键词:激励鼓励学生。

一、鼓励与肯定的神奇力量。

在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中,她热泪盈眶,面对着老师和同学她深深的鞠了一躬,再抬起头来时她的目光已不再忧郁、烦恼、怯弱。

新的学期开始了,在我的视野里出现了一个矮小、瘦弱的女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她是一个特别的小女孩,她的眉目之间藏着一种莫名的忧伤。在班级中她从不像同龄人那样开心、快乐的大笑,她甚至不愿与同学们交往。更让人不理解的是身材矮小的她在站队时总愿意站在队尾,而且还会有意无意的和同学们拉开一段距离,就像是一直在躲避着什么似的。每次点名时,她就像是一头受惊的小鹿,那种迷茫无助的目光,让人格外心疼。她这种异常的心理,怪异的做法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原因呢?我要去读懂她的心声,帮助她找回信心,用我的真心换回她开心的笑颜。

我从孩子的父亲那里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从我们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她在小学里因为学习不好、不善于和同学交流、家里经济条件差等原因,而受到了同学们多次的侮辱和讽剌,她一直在躲避着“蠢货,傻瓜,奸细……”这些一句句刺耳伤人的话语。从那时起她害怕与人接触,感觉到周围的人总是戴着有色眼镜在看她,在班集体中不再有她的位置。此后,她变了,变得沉默,与人格格不入,学习成绩更是累累下降,做任何事情都唯唯诺诺、萎萎缩缩……说着说着,父亲的眼中透出无助眼神,他希望他的孩子到了新的班集体后会重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他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我这个班主任的身上,希望我能安慰这颗受伤的支离破碎的心。

我的心灵受到了触动,花一样的年华,本应盛开在阳光雨露下,而不是停留于阴暗的角落里,她应该敞开她关闭已久的心灵之窗,她应该像其它同龄人一样生活在温暖的阳光中,我这种想法愈发强烈了。

我要让她重新振作起来,让她重新感受班集体的温暖,感知大家的温暖。为此我召开班委会,和班组成员共同设计讨论了一个方案:以“爱―我们幸福成长的泉水”为主题的班会。我又找到了和她的同桌和生活在她身边的同学们,了解她日常的活动和爱好,并寻常出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只有让同学们从心里接受她,并且设身处地的为她着想,多关心、多帮助、多理解她,她一定会回到班集体的。经过班组委和我的共同努力,班会如期召开了。班会上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一件件催人感动的身边事,让所有在场的同学深受教育。在这个时候我看坐在墙角位置上的她已经泪流满面,趁此时机,我提名由她先来讲讲感想,她一惊,太意外了。

从她那迷茫的目光中我能感知,她正在想“为什么会是我,会是我这个一直默默无闻的学生,这个机会是属于我的吗?我也可以说吗,大家不会讽刺、挖苦、嘲笑我吗?”就在她迟疑的时候我将她请到了讲台前。刚开始她不敢抬头,声音有如蚊子,我用亲切的话语和鼓励的目光让她抬起头,当她接触到我的目光后,我看到她逐渐稳定了情绪,伴着满面脸的泪水缓缓地讲出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她的话音刚刚落下,我带头鼓起了掌,而后骤然响起一片掌声。这当中蕴含着同学们对她的接受和认可,也代表着大家对她的一种肯定。这时,她很有礼貌的向我和同学们深深的鞠了一躬,接着她和她同桌等几名同学高兴的拥抱在一起。班会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经过这次班会课后,她一天天变得开朗起来,有了与人接触和沟通的欲望,并找到了安全感,逐渐的融入到了集体生活当中,她从一个自我封闭的状态中走了出来。

我欣喜的看到她的成长和变化,使我更深刻的体会到做为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当初,这个孩子多么渴望有人能为她撑一起片晴空!如果当时没有温暖的集体,热烈的掌声,亲切的话语,鼓励的目光,这个孩子可能会一直处在自我封闭的状态中始终走不出来,一年两年,甚至终生。我对学生的赏识、鼓励为她撑起的这片天空终于成功的改变了她的生活。

二、知人善用,扬长避短。

班主任工作要成功还要能够扬长避短,善于利用学困生身上的特长,及时引导帮助他们总结认识自我存在的价值,才能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摆脱学困生的帽子。

我们班有一位在整个学校都小有名气的小网虫,上网和玩游戏占据了他每天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学校和家里找不到他的时候,那么就去网吧找吧!逃学、包宿都是家常便饭。家长百般无奈,实施了死看死守政策,可这又能有什么显著的效果呢,而且也不是长久之计,怎样才能引导他走出这团迷雾,一时之间我和家长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这个问题是我工作都念常遇到的困难,也是我面前最大的困扰。

我通过长时间对他的细心观察,我决定从他对电脑的痴迷开始。我们学校举办了一次电脑板报大赛活动,我首先找到他给了他极大的肯定和鼓励,引导他从好的方面来接触电脑,他有了入学以来从未有过的热情。果然不负重望,他所设计的画面极富感染力和动感。我将他的作品推荐到了学校,果然得到了学校的表彰。后来又送到区里参赛,结果他的作品取得南岗区二等奖的好成绩,在同学羡慕和老师赞许的目光中他找到了自我价值,他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他找到我向我表达了他内心的感受,他体会到了这种真正的快乐远比沉迷于网络和游戏的快乐要更真实,更喜悦。他说:“这次比赛参加得太值得了,是对我心灵的一种洗礼和解脱。”

在之后的时间里,他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各科成绩均有显著的提高,尤其是数学成绩。在课余时间还不忘搞一些电脑方面的研究,他成了我们班的“电脑百事通”,同学们的事他有求必应,成了班级里的“红人”。自此,他更加自信了,通过他的进步和发展,给了我极大的启示:只要认真关心每一个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找出问题的根源,相信所有问题都有解决的方法,从而迎刃而解。

从这两次的成功的教育案例中,我体会到这个世界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要我们对待学困生们多帮助、多关心、多表扬,多激励,以一颗真诚的心来感化和教育他们,同时尊重他们,赏识他们。我认为只有这样转化学困生工作才会有成功和突破,我们才能胜任班主任这项光荣而复杂的工作。

让美穿越学生的心灵学科论文篇六

一切美好皆源自于心灵,只要把心灵之窗开启,则可以不受任何环境及条件的影响,自内而外都能感知到事物的美好;具有内心纯净的人,她生活的空间永远是春天。打开心灵之窗,让阳光透入,让春风吹入,当心中荡漾起了阵阵涟漪,一种美好的向往便油然而生,亦如长上一对翅膀的蝴蝶,翩翩起舞,穿行在花丛中。面对多彩的世界,再无任何的阻碍,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世间万物都有着生命的灵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花草鱼虫都无可遏制的透露出生命的力量,与大自然的所有生灵一样的欢愉,一样的拥有这个多彩的世界。只要你心中所产生的一切美好,都皆能为你所拥有。

无论你身处深山密林或是漫漫黑夜,只要把心中的窗户开启,一缕阳光即可渗透,一份美好就会产生,理想如长上翅膀的雄鹰,飞越高山大川,搏击浩瀚蓝天;冲破长夜漫漫,迎来黎明阳光。在广阔的天地里,寻找你理想的目标,度过快乐的人生。

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心有多远,理想就有多远;心有多高,梦想就可飞越苍穹。开启心灵之窗,一切滋生的美好随即自由飞翔。虽处身于寒冬腊月,温暖会从心底蔓延,花卉在心中开放,既使是漫天的飞雪也可化作美丽的花朵。田野里的腊梅正在傲雪而放,在银装素裹的`旷野中,映衬了大自然的无比美丽。面对如此洁净而明亮的清新世界,至此,你生命中的一切艰难困苦已经一扫而光,从内心深处而发的喜悦,荡漾在你充满青春的脸庞。

人生没有回头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是无往而不胜的,尽管路途坎坷曲折,遇到无数的风雨雷电,都可视作对人生的历练,这是需要一种刚毅的气质,生命是在战胜无数个困难才能到达的高度,足可以傲视群山。要象山崖上的青松,历经多少风霜雨雪,坚韧不拔仍挺立在山头,笑看世事变幻,乐观面对未来。只有那些卑微的人,闭塞了心灵,才会自甘堕落,沉沦退却,远离希望和光明,最终被历史的烟尘湮没。

开启心灵之窗,只要有坚定的理想,希望之火就不会熄灭,奇迹就会发生。朱彦夫,一位失去四肢和左眼的战斗英雄,一个用极限人生演绎人生极限的时代楷模。从战场上下来后,身残志坚的他毅然放弃荣军休养所的特护待遇,坚持回到农村。他克服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了生活自理和文化知识,并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5年,带领乡亲们共同奋斗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先进村、富裕村。朱彦夫矢志不渝地为党奉献、为民造福的巨大力量,源自他心中熊熊燃烧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正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支撑着他身残志坚,笑对人生,成就了非凡的事业,在我们面前树立起一座时代丰碑,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致敬。学习朱彦夫,就要像他那样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强化精神之“钙”,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去拼搏、去奋斗、去奉献;就要像他那样一心为民,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就要像他那样自强不息,勇于拼搏,不断书写精彩人生。信念闪烁光辉,实干彰显魅力。站在时代发展的新起点上,面对改革深水区的现实压力,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遇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只要我们像朱彦夫那样高扬理想信念的大旗,以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攻坚克难,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开拓创新,“信念不倒,精神不垮”,就“什么都能扛过去!”

朱彦夫勇于打了紧闭的窗户,勇于面对困难,燃起奋斗的意志,散发出人性的光辉。关闭着窗户,阳光就永远不会照进屋子,屋子便永远寒冷。关闭着心灵的窗户,我们所渴望的便永远不会属于我们。

打开关闭心灵的窗户,你便会拥有很多朋友。因为大家会觉得你很真诚,不会矫揉造作,你站在大家面前,大家一眼就会把你看透,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或者说是单纯的,没有任何坏心眼,这样的人,人际关系绝对很广,因为他们不管走到哪,哪里就会有朋友,所有人都愿意和这种真诚、不会让自己伤脑筋的人交朋友。

打开关闭心灵的窗户,你便会拥有很多的爱。因为爱就像阳光一样,只要有空隙便会洒落。爱不是天空中的云彩,也不是海底的珊瑚可望而不可及。只要你打开你那关闭已久的心灵窗户,母爱、父爱、友爱、亲情爱便一个一个争先恐后地往你的心里跳,让你小小的心因为有这些爱而变得温暖不已,同时每天你走过的地方也会沉浸在爱河当中,因为爱是相互依存的。

打开关闭心灵的窗户,你便会拥有很多的快乐。爱尔兰作家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而我说:“如果你有一些快乐,我有一些快乐,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拥有了更多快乐。”如果你只是一味地孤芳自赏,那么你永远是井底的青蛙,永远看不到井口之外的快乐是如此庞大,永远不知道快乐只是跟着敞开心扉的人走。所以如果你不快乐了,那么就打开关闭心灵的窗户,等待快乐的降临吧!

打开心灵的钥匙就在自己手中,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只有心存美好的意象,才能看到窗外的美景。知识需要靠学习来掌握,智慧是在生活中获取,当早晨的黎明来临,新的一天就开始了,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以学习的姿态快乐地做好每一件事,内心的安宁,才是生活之本。

让美穿越学生的心灵学科论文篇七

寄语故事:

品德和知识是学生发展的双翼,不可偏废,尤其是品德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讲,品德教育比知识教育更加重要,因为没有知识的人可以行走于社会,但缺乏品德的人却在社会上寸步难行。所以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我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注重他们在品德修养上有多大的进展。

xxx是个非常优秀的小男孩,学习成绩优异,在班级担任体育委员一职,期中考试后的第二天,我突然接到他妈妈的电话,询问我他打了多少分?原来,xxx打了98分,离自己心目中的100分还差2分,他怕妈妈不满意,便谎称自己打了100分,并说卷子弄丢了。知道原委后,他妈妈特意嘱咐我不要伤害儿子的自尊心,批评时注意方式方法。对此,我采取了冷处理,对他旁敲侧击了一下。后来,他周末数学快乐园作业没做,却说自己忘带了。周二,当我又一次检查周末作业时,我却看到他根本没有做。他对我又一次撒了谎,我决定一定要采取方法让他彻底改正撒谎的坏习惯。

我首先告知他的妈妈,在得到xxx妈妈的'全面授权后,我将他叫到办公室谈话,起初他毫不在意,可能在他心里,偶尔撒个谎也不是什么大事,我看到他的态度,决定采用苦肉计,我告诉他:老师和妈妈都不介意你是否考了100分,但却非常介意你是否撒了谎。说着,我拿起他的小手朝我身上使劲打来,他赶忙将手缩回去,但我还是不停地拿他的手打我,并告诉他,撒谎让老师和妈妈很伤心,让老师以后对你不再信任了,特别是对最亲你最疼你的人就更不能撒谎了,因为这样比狠狠地打我们还要疼,是心疼!我自己说的很哽咽,孩子不一会就流下了悔恨和心疼的眼泪,从他的眼神中,我确信,这个孩子以后再也不会撒谎了。我告诉他,谁都有犯错误的时候,但只要能改正,还是好孩子,老师以后还是会信任你,但做了错事是要道歉的,对所有信任你的人道歉,这样才能弥补过错,xxx使劲点点头,对我说对不起,又去全班同学面前说对不起,最后我们约定,晚上回家要真诚地向妈妈说声对不起。

在此后的课堂上,我担心xxx因为此事而自暴自弃,所以进行了精心的观察,经过一段时间的表扬,我确定帮他在班级上重新树立起威信,而他也好像丝毫没有受到这次撒谎事件的负面影响,上课总是异常踊跃积极,我的心里总是甜滋滋的,教育从来都是小事堆积而成的,但教育中却从来没有小事,因为每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或许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

让美穿越学生的心灵学科论文篇八

摘要:本文通过四个教育实例,介绍了如何应用追究击破法、落实击破法、模糊击破法和宽容击破法去击破学生的谎言,使其心服口服,从而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击破谎言追究落实宽容。

学生违反了班规校纪,能主动找老师坦白的不多,相反,更多的同学是利用老师对他们的信任,编造谎言,掩盖事实,以躲过班主任的批评教育,逃避应有的处罚。如果老师武断地对学生下结论,又拿不出确凿的证据,不但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让其有抵触情绪,还往往适得其反,达不到应有的教育目的。那么,如何击破学生的谎言,使其心服口服,从而达成教育目标。结合这些年的一些教育经历,我谈几点个人做法:

一、追究击破法。

有些学生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在校骗老师,家中骗家长。记得有一年带高一学生军训,开始几天同学们表现不错,到最后一两天,学生普遍感觉体力不支,身心疲惫。这时,就有几个怕吃苦的同学开始动摇了,随时找借口逃避军训,每次当面请假,都被我给挡回去了。到了检阅的前一天,终于苏某某受不了了,干脆来了个先斩后奏,直接不来参加军训了。到了训练场,我清点人数时发现她不在,马上打电话到她家又无人接听。到了放学时间,我又打电话过去,正好她父母下班回来,接了电话。一问才知道,她是按时到了学校的,这时刚刚回的家。我就让她自己接听了电话,“三对如面”的一聊,真相大白了。通过这件事以后,这位学生再也不敢撒谎哄骗老师、家长逃学了。

二、落实击破法。

许多学生犯错之后,只要老师没有足够的证据,她(他)会想尽千方百计撒谎搪塞,或者含糊其辞,让班主任老师无从下手处理问题。若班主任老师能主动搜集素材,核实事情真相,“事实胜于雄辩”,学生便会觉得老师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也就不敢轻易撒谎了。一次,由于我提前告诉学生本周的物理提高班因我有事耽搁,由另一位物理老师顶上,于是我班一女生便放心大胆的不来上课了,还私自溜出去上网聊天。到了晚上查寝室,我等到9:20还不见她的踪影,便打电话到她家,她母亲说在网上遇到过她的,加上我在女生寝室一直呆了半个多小时都不见其身影,这下我便心中有数了。事后,我问她为什么不来参加提高班?星期六放学后她都在干些什么?她理直气壮地告诉我她一直在寝室里洗衣服,晚上到街上买东西去了。我让其先好好想一想再说,她还是斩钉铁截地告诉我真的没干其它什么事,见她没有诚心坦白的意思,我便提醒了一句:“去网吧没有?”她一听,低下了头,脸红到了耳根,不好意思地说:“赵老师,对不起,以后我再也不敢了,我知道你肯定与我妈妈通过电话了。”后来,该同学上提高班再也没有缺席过。

三、模糊击破法。

学生撒谎之后,很在意班主任的反映,而学生的谎言又让班主任常常感到“棘手”,这时把话说得模糊些,让学生猜不透老师的心思,效果会更好。每天晚上按时休息,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我班有一寝室在开校之初老是静不下来,喜欢卧谈,还不时的爆发笑声,很令人头疼。一天晚上,该寝室出现了违纪现象,我一开始真有点气急败坏,恨不得一个个拉出去大骂一通。但转念一想,不落实到具体的人头上,没有违纪的会觉得委屈、冤枉。我把该寝室的同学都叫了出去,问:到底是谁违反了纪律?他们面面相觑,但都不吱声,明显是怕说出来得罪人。我只好说:“那这样吧,下来再单独给我反映情况,我去落实一下再说。”至于怎么落实,是同学举报,管理员说明,还是其它的,违了纪的学生猜不透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当天晚上,该寝室的一位同学就找到我坦白了:“赵老师,昨天晚上是我在寝室里打电话太久引起的违纪。”可见,班主任工作如果不实抓,学生的哄骗行为一旦得逞,便会让各种歪风邪气滋生漫延,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习惯。

四、宽容击破法。

许多学生有时犯了错误,当他们醒悟后往往后悔不已,这时的撒谎,多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并不是道德问题,若问题不严重,班主任应适当地宽容一些,鼓励学生说出事情的真相,这有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手段。某一年带高三,班上有一位尖子生,成绩一直不错,在绵阳一诊中还考了班上的`第一名,但二诊前的一段时间,他老是出现在课堂上打瞌睡的现象,他是走读生,我就问他在家休息的情况,他告诉我,每晚要学到快晚上12点了才睡觉。我以为他是因为学得太晚才导致白天精神状态不好的,就一边叮嘱家长让他晚上适当早一点休息,别学得太晚,以保证白天有个好的学习状态,一边提醒他提高学习效率,做到劳逸结合。他表现一直挺好,我也就没往其它方面想。在绵阳二诊考试中,他的成绩在年级下降了100多名,我找到他单独交流,问他:你平时还是很用功的,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导致成绩不理想的,你大胆地说出来,不要有顾虑,我一定不怪你。他迟疑了一会儿,终于说出了实情。原来,前一段时间他上课精神不振,不是因为学得太晚,而是迷上了网络小说,有时在被窝里要看到凌晨一、两点钟才休息,白天肯定就要打瞌睡了,为此,他也很苦恼,但还是抵不住诱惑,有点难以自拔的感觉。听完后,我对他说,你能坦诚地给老师说明一切,我就不过多地责怪你了,你是个懂事的孩子,肯定也知道这样做是很不好的,那你现在想让老师和家长帮助你走出来吗?他说,当然愿意。我就给了他一些建议,并让他请父母负责监督,晚上睡觉不再锁寝室门,别给自己留犯错误的机会。他欣然接受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约束,他又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成绩也一天天好了起来。当然,宽容并不是不分是非曲直的纵容,学生犯了严重错误,该严厉批评教育的还得从严。

总之,学生撒谎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并不可怕,老师若能依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击破其谎言,肯定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让美穿越学生的心灵学科论文篇九

摘要:科学教学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怎样有效地进行科学教学,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是所有科学课老师经常思考的问题。对此我认为,教师必须精心编排每课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科学兴趣探究。

兴趣是指一个人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而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应当改变以前旧的教育观念,树立“学为主体”的观念,并根据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等特点,及时地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来,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我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的: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小学生特别喜欢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还要寻根究底地追问到底。这种由好奇心产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是十分宝贵的。从科学教学的角度出发,就能推动科学知识的学习,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能使他们明确学好科学知识的重要意义,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寓科学教学于游戏之中。

游戏是小学生特别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在科学教学中适当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很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也比较好。在导入新课时就可以采用谜语的形式,比如教学“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师先请同学猜一则谜语:有一样东西来到屋里,你赶也赶不走,时间一到,你不赶就会走(谜底:阳光)。学生猜的时候很开心,就会由被动的随便听听,变为主动的说说做做。

三、创设“问题情境”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或提供一些事物,使他们不能单纯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面前的问题,从而激起学生渴求知识的需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思维也处于积极状态,教师进行教学时,学生就会很容易接受。

四、探究式教学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敢于向司空见惯的行为和公众认可的标准答案提出质疑,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也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对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培养,要给他们营造探索的学习氛围和空间,使他们勇敢地跨出学习的第一步。教师还要制定正确的目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引导学生逐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困难,教师应主动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获得成功并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五、采用实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动手实验更是提高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科学教学中安排了一些由学生动手的内容,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动手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学习知识的`实际意义。教师要善于借助实验来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或方法自行设计实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出许多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的实验来。如教师演示“纸杯烧水”的实验:将一只盛有水的纸杯放在洒精灯上烧,水开了,而纸杯完好无损。学生看了实验感到十分新奇,迫切要求知道这是什么道理。这时教师进行点拨,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科学课教学中,电教设备可以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得更加积极主动。然后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在分组实验、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总结、强化记忆、扩散思维等活动中轻松完成任务。

七、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设计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应该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亲自参与到做实验的活动中,使学生更加热爱科学,进而去观察、分析、探索、学会进行科学实验,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真正的主体。

1.学生设计实验过程。学生由前面实验获取的知识联想到后面实验之间的关系,然后各实验小组展开讨论,自行设计实验过程进行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2.小组讨论,大胆发言。由于学生在获取实验结果的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变得有话可说,就会踊跃回答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主动参与到实验小组的讨论中来,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形成一个高度参与的课堂氛围。

3.研读教材,提出质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教材,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掌握新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

科学知识丰富而实用,只要教师善于组织这些内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就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后,不能停留在兴趣上面,要不断引导,把这种直接兴趣发展成为爱好,并进而成为学生的志向,把学习跟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联系在一起,就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让美穿越学生的心灵学科论文篇十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体现现代教育的精神,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有效的学习,旨在营造课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体会自主探究学习的乐趣。创新教育使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理念,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已经成为许多教师及专家实施和教学的主要方式。下面我就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谈谈自己的几点实践体会。

随着英语教学的蓬勃发展,课堂教学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加强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合作教学,创设英语大环境,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教学过程中自己的主体意识。

1、组织兴趣组活动。

语言习惯的形成仅靠课内的学习是不够的,只有通过经常不断地重复及在尽可能多的语言环境中接触它、使用它,才能学好。如果一味地靠增加课时,加班加点,布置大量作业等方法来扩大学生接触外语的`机会,就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他们感到学习枯燥厌烦。针对这个问题,我设计将教学任务全部放到课堂上完成,课外强化和巩固,通过自愿参加兴趣组完成。我们组织了英语沙龙,每周二、四、六在布置的英语角中进行沙龙活动,有时教唱英语歌,有时进行故事比赛,有时进行英语会话。这样的小组活动,强调了一个“趣”字,形式多变,内容常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倍增,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2、开展课外阅读。

让学生互动学习,通过学生自己找寻大量生动有趣的语言材料来配合。因此,除了使用教科书,让学生准备了各种阅读、听力及其它语言学习材料作为课本补充。内容集语法、句型、辨析等为一体,知识面广,趣味性强,充实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由于学生读得多,见解多,他们的视野较开阔。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了解了一些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习惯及其他。通过学生的课外阅读合作,让学生体会课外时间中的主体意识,这些也正是新形势下的教学理念所要达到的目的。

3、走向家庭、社会。

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英语会话的语境,我动员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听英语磁带,配合我做家庭护教,督促孩子们课余听、放学听、吃饭听、入睡前听。有些家长由此对学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肯投资,愿出力,有的家长还能与子女对上几句英语。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我还要求学生在寒、暑假出外旅游时,主动争取与外宾会话,这样增强了他们学好外语的信心。

人的语言是以思维为基础的,语言交际其实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因此,在自主学习中,教师要多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维的、能激发学生探究愿望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新授课、操练所学句型和复习旧课时如何组织学生的提问活动谈谈自己的做法。

在教授新句型、新课文介绍新单词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妙地激发学生提问的需要和创设提问的机会,启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由教师回答,或学生互答。这样学生在回答过程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新东西,这样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更有兴趣和热情。这种教学改变了教师满堂灌的被动状态。在努力使课堂教学交际化的过程中,作为交际一方的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既学习了语言知识,又培养了交际能力,同时学生也在思考合作互答中感受到自己的主体意识。

当然,我们不能为让学生提问而提问,忽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重要的是如何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努力使课堂教学交际化,将学生的提问融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在学生提问过程中,教师应发挥指导作用,将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多讲多练。另外,运用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提问,还应由易到难,由模仿到创造,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1、给学生宽松的学习环境。

课堂上学生规规矩矩坐着,面无表情地听着,唯唯诺诺地举手,小心翼翼地回答,显然,这种课堂气氛扼杀了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为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有安全感,学生才能自由地、敏捷地去探索,创造火花才会迸发。

2、鼓励学生,让学生充满自信。

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学生的成就感和进取精神,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着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回答,对后进生不能回答时应耐心鼓励说“tryagain。”、“don’tworry。takeiteasy。”,使不同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喜悦和自身价值,对学生消极情绪、思想顾虑、精神负担和学生困难要给予耐心指导帮助。

传统教学目标死板,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是执行教案过程,学生思维自始至终在教师语言轨道上运行,这样课堂教学不能给学生创造主动学习机会,也谈不上创造力的培养。我们必须使教与学两类活动真正形成多向相互的有利条件。这就要求由“学生”决定“教法”,使教师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教学内容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4、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中的强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学生只能被迫去学,根本谈不上创造学习。要把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就需要教师持续不断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要注意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充满情绪。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相互对话,讲故事,当小老师,表演短剧节目,听英语歌曲和看英语电影等。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时间一久,这些兴趣就会转化为强大的内部学习动机,使学生进行自觉、自主、有创造思维的学习。

组织学生参加讨论,能使学生真正把语言当作交际工具来运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语言,有益于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其次,讨论通过师生间的双向交流会增进师生间的了解。既融洽了师生关系,又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工作。在交流中,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互助配合、集体协作的团队意识。再其次,讨论有益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针对讨论话题的不同,讨论的形式也应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课题展开的深度,运用师生讨论、对子讨论、小组讨论、正反两方辩论等多种讨论形式。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很多,但它们都必须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基础和立足点。中国入世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将会对我们的英语教学提出更严峻的挑战。我们相信,只要我们高举素质教育的伟大旗帜,积极探索,我们将会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英语人才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让美穿越学生的心灵学科论文篇十一

英国哲人查尔斯里德有一句至理名言,他说:“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有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有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有命运的收获。”

班级学生是班主任的教育对象,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班主任与学生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只有与学生多交流,才能切实了解学生的实情,切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才能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为此,班主任要利用一切机会多与学生交流,处处做个“有心人”和“知心人”,从而达到师生心理相融,思想相通。

行为认知理论告诉我们,个体行为是受其原有的认知意识支配的,个体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从已有的认知意识开始培养的。学生学会自律,具备自律意识,对于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而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找到师生双方的共同结合点,这样才能达成共识,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灌输正确的理念,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意识,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成功。

因此,我认为:要想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班主任,首要必须经常与学生接触,及时地了解学生心里所想,才能对症下药,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扰,帮助他们克服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真正的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从而成为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师。那么,班主任如何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工作,具体有哪些途径呢?以下是我个人在教学工作中总结的几点体会。

一、用心沟通――建构学生自强的信念。

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管理着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事情,既非常琐碎、繁杂,而又十分艰苦、辛劳。因而,教师只有怀有一颗对学生真正的爱心,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才能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让学生与你贴心、与你沟通、以心交心、换心。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在《什么是教育》一文中就明确地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流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能成为教育,或许也可以说是一种失败的教育。

故而,作为班主任,首先必须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学生,才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在教育过程中与学生互动,共同发展共同成长,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其次,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必须具备“双心”――处处留心与充满爱心。只有处处留心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了解班级的整体情况,做到心中有谱;只有充满爱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帮助他们建构自强的信念。

)在暑期补课的20天里,头等大事就是利用一切时间,通过电话家访和多方调查,全面、及时地掌握学生的行为特点、学习状况、性格爱好、交往的能力以及家庭情况等。平时处处做一个留心人,比如通过留心某位学生打扫卫生,我可以知道他是不是一个做事认真负责的孩子,能否承担班级的管理工作;通过留心某些学生自习课的表现情况,我可以知道哪些学生具备学习的自主性,从而能合理制定学习计划,在班级起表率作用;通过留心班级学生课间的活动情况,我可以知道班内的一些“新闻大事”,及时掌握班级的第一手资料。这样,我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就能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有的放矢地付出自己对学生的一片“爱心”。

例如,上学年我班有一位男生叫庞斌斌,他的学习成绩很不好,各个任课老师都向我反应他缺乏学习的动力,学习上是得过且过。后来我通过课堂上以及课后的细心观察,发现他上课思想不能集中,没有精神,下课不是趴在课桌上睡觉,就是望着窗外发呆。课后作业也是不认真做,应付了事;并且我还发现他经常放学后仍逗留在学校附近玩耍,不按时回家。针对以上情况,我找到他的妈妈进一步了解该生的情况。通过交谈我才知道,由于该生的父母整天在外做生意,再加上父母文化水平低,因此对他的学习、生活简直一点都顾不上过问,甚至晚上连面都见不到。很显然,这是一个学习认知差,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缺少家庭关爱,缺乏自强信念的学生。

了解这一情况后,我立即采取了针对性较强的“个性化”教育方式,循序渐进地帮助他重新建构自强的信念。首先是平时特别关注他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他课间闷闷不乐,坐在位子上发呆时,我会上前好像和他聊天一般:“庞斌斌,有什么难题让你的浓眉深锁呢?”这时,他会不好意思地回报我一个羞涩的哭笑,但不会回答我的问题。可是几次这样以后,他渐渐愿意和我以这种调侃的方式聊天了,会告诉我一些他的内心想法。或是玩游戏时遇到了瓶颈,不能通关,或是家里的饭菜总是不合他的口胃等等这些细小的事情。但是他说了,愿意跟我说了,我觉得我的第一步成功了,我打开了他的心门,笑容在他脸上渐渐多了起来;其次是在他学习上一有小小的进步,我就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从而唤醒他的学习热情。这个阶段的孩子总是爱听表扬赞美的话语,渐渐的`,他的学习态度转变了很多,获得的表扬也越来越多,对自己的要求从而就越来越严格;再次通过迁移、带动的教育方法,培养他的学习兴趣。我利用他的生日,送给他我自己挑选的书,同时告诫他一定要刻苦、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慢慢地,他的学习劲头逐渐高了,生活当中日渐活泼开朗;在课堂上总能积极举手提问,学习成绩也能稳步提高,成为一名勤学好问的学生。在中考中,发挥出色,如今在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中部读书。

二、用眼沟通――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用眼来说话”便是一种很好的沟通,“眼的交流”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心灵的交流”,这样能更准确的获得师生间的情感和谐与心灵共鸣,从而获得最佳教育效益。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应善于运用“目光”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信息的传递与行为的暗示,从而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

每当跨进教室,通常我都习惯地对全班同学送去亲切的一瞥。在这一瞥中,我的目光与几十双目光一一相对:有的目光与我的目光碰撞时,它熠熠闪光,流露出的是饱满的精神,我则报以赞许的目光;有的目光飘忽不定、左右顾盼,我的目光则多停留片刻,提醒他集中注意力――否定中更多的是鼓励;有的目光则是躲避、退让,他必有心虚的一面,我的双眉就会稍皱,目光严肃中又有宽容;而有的眼睛双目无神、似梦似醒,我的目光中则会有“警示”的信息了。这仅仅是课前的“全方位”的扫视,而在这扫视当中,我却可以大体了解整个班级的精神面貌。

然而更重要的是在平时,教师要善于用敏锐的目光,尤其是关注班级的一些后进生,关爱一些特殊学生;用眼发现他们的毛病、缺点,并及时指出、批评;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及时地、适当地给以表扬、鼓励,培养班级整体的自律意识。

通常后进生都已经听惯了来自家长、老师的批评,也许这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家常便饭了,如果班主任仍然经常地批评他,希望通过批评来改正他的不良习惯,我想效果可能适得其反。我经常以目光交流的方式提醒学生,或是在课堂上,或是在午休时,一个眼神传递一条信息,不仅可以提醒学生,而且还不会影响班级其他同学。班上学生经常会说:“殷老师的眼睛会说话,眼光会‘杀人’。”

个人感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由此可见,沟通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我非常欣赏这句名言,在教育工作中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关心他们的生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心能驱使教师以最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挖掘自身的潜能,教师的爱,对学生的发展也是一种巨大的动力,有了这种爱,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上。

让美穿越学生的心灵学科论文篇十二

品读能力就是分析、体悟、理解、阅读文章的能力,提高小学生品读能力,有利于学生深度了解课文内涵,感受作者的创作目的以及中心思想,进而与作者实现情感交流,获得更高层次的阅读体验。这是一个综合能力提升的过程,小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而且还会激发其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以及对文学、写作的渴望。

一、找准“切入点”,促进感悟。

一篇优秀的作品或文章,都要有一些牵动全文的点线面,这些关键性的题目、词语、过渡语句或是重点句等,都是用来统领全文或是贯穿全文的,从这些关键性的部分可一个看出一个作者的情感流露,是品读一篇文章的关键之处,所以在进行品读的时候,要注重品读这些点线面的部分,才能实现对整篇文章的品读,实现对文章的情感体悟和情绪体验。

(一)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性格。

一篇文章中,可能一个词语就是对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达,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抓到对这些词语的品读,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文章。比如:在学习《钱学森》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钱学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会的回答一般会是一个才华横溢、一心为国的人。这个时候教师再让学生在文章中找到能够体现钱学森的语句。学生就会找到一个最字,以及都抵得上五个师等句子。这种找关键词的品读方式,就可以让人物的形象鲜明其起来。

(二)品味经典语句,感悟文本中心。

一篇文章中的一些经典的语句可以是教学中的好帮手,可以十分明显的体现出文本的中心,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比如:在学习《钱学森》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体会到钱学森的爱国思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对话进行品读,提问这句“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是在什么情况在说出来,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钱学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根据文章中在钱学森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和坚决回国的对比来看,学生会从这个段落里体会到钱学森深深的爱国之情。利用对这些对话的分析,学生会在哲学语言的感染之下,引起内心的情感波动,从而更好的了解到钱学森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学会移情,增加对课文的感悟。

二、多元品读,激发情感。

在品读文章的同时,教师还要根据文章的内容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让学生在自由朗读中积极思考,在讨论和交流中让自己的对文章的情感表达有一个更高的认识。

(一)师生对话式品读,闪现智慧。

要想让学生能够在对文章有自己的见解,并且敢于去发表自己的看法,就要在课堂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建立一个良好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比如:在学习《钱学森》的第五和第六自然段的时候,教师可以抓住“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和“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两个关键点,与学生进行探究式的谈论。让学生自己思考,一个师有多少人,一个抵得上五个师说明了什么?询问学生在读到这里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受,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情感去阅读这两个自然段?在这样的询问引导中,一次又一次的让学生感受到情感上的撞击,提升自己对文章的认识。

(二)想象触发式品读,产生共鸣。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大胆的想象,并且联想到自己的实际经验,把学生脑海中的旧知识和新知识进行链接,这也是促进学生内心情感的一个好方法。比如:在学习钱学森与美国海军将领的对话的时候,这个事件与发生的时间都离学生们太过遥远,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这方面的资料,并在阅读的自己大胆的想象,经过适当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把自己的想象引入到课文的理解中来,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自己的内心感受,让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与学生产生共鸣,以后学生的每一次阅读都是以此心灵的撞击。

三、品读语言,提升语感。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语言的品读非常重要。通过品读文本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文本中深刻的内涵,体会文本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体会文本运用语言的巧妙之处,从而体会文本的中心思想。比如:《猴子种果树》是一篇童话故事,这是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特别喜欢的一种体裁。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将品味文本中猴子的性格特点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借此提高学生的语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读全篇课文,然后找出文本中描写猴子心理活动的句子。经过大家的认真阅读,发现这样的句子一共有三处,于是教师指导学生将这三处句子放在一起,仔细品味有什么异同。经过大家的讨论,意识到这三句话内容和表达的意思基本相似,而且结构也一样。在此基础上,再鼓励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品味这三句话,然后逐渐体会文本中这三句话带给我们的启示:我们做事要有足够的耐心,也要学会坚持,如果一味地急于求成,那么最终的结果一定是一事无成。这样,教师将文本中重点句子找出来,让学生重点品味这些句子的语言特色,帮助学生深刻解读其含义。

四、赏识评价,夯实品读。

对于学生的肯定和表扬,都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所以想要提高学生的品读水平,也要对学生进行赏识性的评价,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品读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只有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了,学生才能真正把文章的情感内化到自己的内心。当学生进行朗读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对其朗读的情感做出评价,以激发学生朗读的信心,愿意展示自己的品读水平。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品读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部分,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引入更多的优质的文章,带领学生对精彩的内容、经典的语言运用等进行朗读,从文章的字、词、句等进行品读和鉴赏,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得到语言的熏染,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体会到品读的魅力,感受到语文的真正魅力。

让美穿越学生的心灵学科论文篇十三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很多学生越来越注重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而开设小学科学课程,就是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上,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探究,甚至无从下手,这是因为学生没有融入探究的氛围中,也没有探究的兴趣。基于此,本文将专就小学科学教学过程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深入探讨。

一、注重学生主体性发挥,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很多小学科学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倾向于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课本知识强制传授给学生,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养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也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无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素质教育背景下,倡导学生主体到位发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成为了主体,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有效发挥,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个人能力,让其主动进行思考,并努力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促进自我提升。比如说,教师在上到《沉与浮》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将同一物体放进不同的液体中,观察物体的沉浮程度,这样学生就会内心中产生探究的欲望,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再如,当讲到《动物的生命周期》时,可以给学生播放养蚕的短视频,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养蚕的过程中去,通过亲身探究了解蚕生长状态。从而让学生具备不断认识并且不断实践的素养,因此,只有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才能促进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科学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对于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小学科学来讲,其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让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进而掌握自然规律,并对生活常识有一定的了解。同时,科学实验能够让学生获得相关信息,也是学生主动探究的重要方式。在小学科学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让他们学会观察,在独立观察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并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去。比如说,在学习四季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一些具有明显季节特征的图片或视频,并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现,尽管很多学生都知道图片中所代表的季节,但是却不知道正确观察的方式方法,这时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可以选择一张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图片,针对图片的特征向学生进行提问,带领学生进行观察,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观察,为了检测学生观察的效果,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他们根据自己选择某个自己印象最深的季节,针对这个季节写观察日记。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锻炼,而且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从而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问题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开启,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选择合适的时间巧妙设置问题情境,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且可供探究的问题,想方设法让学生融入到问题情境中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比如说,在讲到磁铁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现众多花朵图片,并且用曲别针将蝴蝶夹住,对学生进行提问,哪位同学能够让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起来?学生在听到这个问题后,都显得兴趣十足,都跃跃欲试,但是很多同学都尝试失败了,这时教师就可以吧磁铁放在图片的另一面,并将蝴蝶放上去,随着磁铁的不断移动,蝴蝶真的在花丛中飞舞了。学生在看到这种情境后兴趣就会感到非常惊奇,迫切想知道教师是怎样让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从而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当学生的探究欲被激发后,教师再进行教学,学生就会主动对磁铁进行探究,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加强交流讨论,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预留一部分时间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增强沟通与交流,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探究过程中应当重视的问题,了解探究过程中的需要使用的理论知识,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说,教师在上到“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这部分内容时,在科学实验结束之后,让学生对凸镜成像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发现其中的规律,在经过讨论之后,学生们最终总结出了如下结论:在凸透镜焦点之内,物体所成的像是虚像,而到了凸透镜焦点之外,物体又成实像;在凸透镜2倍焦距内,物体成放大的像,而到了2倍焦距点外,物体又成缩小的像。紧接着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动手进行试验,促进学生交流,对实验结论的正确性进行验证。这样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会相互协作,并在合作中找出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上,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就应该注重学生主体性发挥,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加强实验教学,促进学生观察能力提升;还需要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加强交流讨论,促进学生相互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效率,还可以让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让美穿越学生的心灵学科论文篇十四

班级学生是班主任的服务对象,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学生。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显得尤其重要,班主任只有与学生多沟通,才能了解学生的实情,切准学生的思想脉搏,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为此,班主任要利用一切机会多与学生沟通,处处做“有心人”和“知心人”,达到师生心理相容,思想相通。我觉得:作为一个成功的班主任,首要的应是在长时间与学生的接触中,深入地了解学生心里的所想,才能针对问题对症下药,才能及时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扰,帮助他们克服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真正的做到传道、授业、解惑。那么,班主任如何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工作,具体有哪些途径呢?本文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用心沟通――架构学生自强的桥梁。

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管理着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既非常琐碎而又十分艰辛。因此,教师只有怀有一颗对学生真正的爱心,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才能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让学生和你贴心、与你沟通、以心换心。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他能够发现每个学生特有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志趣,大胆地让每一个人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故而,作为班主任,首先必须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才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在教育过程中和学生互动发展共同成长。在班主任工作中,每接任一个新班,我的头等大事就是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家访和多方调查,掌握学生的主要优缺点、学习成绩、工作能力、性格爱好以及家庭情况等,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付出自己对学生的一片“爱心”。

例如,有一位女学生,她的学习成绩不好,后来我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她上课不专心,回家后作业又没有认真做;之后我又几次留心,发现她经常在放学后还逗留在学校附近玩耍。针对以上情况,我找到她的妈妈进一步了解该生的情况。通过交谈我才知道,由于该女生的父母整天在外做生意,再加上父母文化水平低,因此对她的学习简直一点都顾不上过问。

针对这一情况,我采取了针对性较强的“个性化”方式,循序渐进地帮助她树立起自强学习的信心。一是特别关注她的学习、生活,问长问短;二是在她学习上一有进步时,就及时给予鼓励;三是为了激发她阅读的兴趣,我利用她的生日送给她我自己挑选的书,同时告诫她一定要刻苦、努力。后来,她的学习劲头高了,生活当中日渐活泼;在课堂上也总能积极举手提问,学习成绩稳步提高,成为一名勤学好问的学生。

二、用眼沟通――培植学生的自律意识。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用眼来说话”便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通过“心灵交流”获得师生间的情感和谐与心灵共鸣,从而获得最佳教育效益的方式。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应善于运用“眼光”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信息的传递与行为的暗示,从而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培植他们的自律意识。

每当跨进教室,通常我都习惯地对全班同学亲切的一瞥。在这一瞥中,我的目光与几十双目光一一相对:有的目光与我的目光碰撞时,它熠熠闪光,流露出的是饱满的精神,我则报以赞许的目光;有的目光飘忽不定、左右顾盼,我的目光则多停留片刻,提醒他集中注意力――否定中更多的是鼓励;有的目光则是躲避、低头,他必有心虚的一面,我的双眉就会稍皱,目光严肃中又有宽容;而有的眼睛双目无神、似梦似醒,我的目光中则会有“警示”的信息了。这仅仅是课前的“全方位”的扫视,而在这扫视当中,我却可以大体了解全班学生的精神面貌。

然而更重要的是在讲课当中,教师要善于用敏锐的目光,关注一些后进生,一些特殊学生;用眼发现他们的毛病、缺点,及时指出、批评;或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适时表扬、鼓励。例如,我的班上有一位比较好动的男生,在我讲课时,不是自己钻进课桌下面自己玩耍,就是转过身去与后面一位调皮的学生讲话。

这样一来我在上课是就感到十分吃力,对全班来说更是一种干扰。怎么办呢?在做好家校沟通、家校配合的“前期工作”后,我把他请到了办公室,用目光直逼他的眼。面对我严肃中有容忍、批评中有关心的目光,他心虚地避开了,低着头。于是我轻声地对他说“看着我”,然后对他说:你知道吗?你是个相当聪明的孩子,可你为什么喜欢这么做呢?之后,他也低声地告诉我,他控制不住自己,似乎己成了习惯了。紧接着,我告诉他:老师现在帮助你,很希望你能自己改正,愿意接受老师的帮助吗?他连连点头,我就与他拉钩约定:凡是课堂上遇见老师的眼光,你必须看着我。后来的每堂课上,我或是用目光提醒他,或是给他投去赞许的目光。渐渐地,他变了。现在的课堂上,他基本能主动参与活动了,读书啦,回答问题啦,他都是很积极的。

三、用笔沟通――激活学生自信的内驱力。

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还常常用笔与学生进行沟通。每一个星期,我班学生都会交上一篇周记,叙写他们在一星期用眼看到、用耳听到、用心想到的许多见闻和思考。其中,有关于学校或班级的,有关于家庭和个人的,有写好人好事的,有批坏人坏事的,有问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的.,有提建议、献计策的,有对自己过失进行反省的,有对老师讲悄悄话的……。

每当批阅这一本本周记时,我就像在侧耳倾听他们的娓娓谈话,就象遨游在一个个向你敝开的心灵的世界。每当读到他们在某方面有进步时,我就会和他们一样高兴,分享他们的快乐,并会写上:“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等一些鼓励的话;每当读到他们在学习或工作上碰到了困难,受到挫折时,我又为他们担忧,设法鼓励,会写上一句:“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每当他们在某方面取得成功而微笑时,我更感到欣慰,又会写上:“谁笑到最后,谁就笑得最美!”这样简短的“批注”,既用笔传达了我对学生的一片希望和鼓励,沟通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和心灵,又使“批语”成为学生行为的铭言、警句,有效地激发他们前进的内驱力。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的确,每个孩子在教师的眼里,都是一本截然不同的书,一本丰富多彩的书;每个孩子就是一个博大的天地,一个神秘的天地。教育就是要托起明天的太阳,让我们用眼光、用心灵、用双手与孩子沟通,用爱心去解析孩子的心,让孩子用童心读懂老师的真情;让我们献出一颗真心,睁开一双慧眼,普就一曲沟通交流的协奏曲,托起每一个孩子美好灿烂的辉煌的明天!

让美穿越学生的心灵学科论文篇十五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是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特征。人文合一是作文的规律,也就是说:“我”是作文的灵魂。然而我们不无遗憾地发现我们的许多学生在作文中丢失了自我,没有融入自己的情感。“我”游离于作文之外,“我”的思想、情感、个性都在这种机械运动中枯萎了,这样写出的作文也就丢失了灵魂,冷静地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不难发现,应试作文模式的确使学生丢失了自我,压抑了自我,鲜明的个性之花随之凋零。教学的当务之急便是呼唤“我”的回归,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弘扬人的主体性,否则,我们的学生将深陷主体意识丧失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鉴于此,在作文教学和写作训练中,应尊重自我,爱护自我,弘扬自我,让“我”回到作文的创造中去。当然,在这里并不是主张摒弃课堂作文教学者这一形式,这是不现实,也是不可取的。那么,我们就应该改进我们作文教学的方式,以情感为主导,激发学生的主体感受。

一、贴近学生,设计开放性作文。

教师要突破传统作文模式,力戒形形色色的束缚,要从学生的年龄、经历、兴趣、爱好出发,设计开放性的作文,构建一个“天高任鸟飞”的自由广阔的写作天地。让学生以我手写我心,写出真实的自我并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的感情、才智和灵性,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

1.激发写作兴趣---用爱心点燃学生作文的心理需求。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作文的教学方法必须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乐趣。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热爱是最好成绩的老师。从观察自我,认识自我,赏识自我开始,搭建起作文兴趣的桥梁。

批改日记、随笔,对于教师应有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用心去阅读,而且要做好灵活的评定,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2.激发写作激情---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展现自我。

当学生对日记、随笔感兴趣之后,如何扩大战果,激发学生形成长久的写作动机,教师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中可进行习作的交流,美文欣赏,教师在欣赏过程中穿针引线,引导学生培养审美意识。也可给学生提供美文,美的意境,美的主题,美的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师生共同走进写作的世界,在相濡以沫中受到美的.熏陶,学生审美而感美,感美而创美,精神境界更加高远,让学生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二、训练发展学生的评议表达能力。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形成“学生作文教师改”,教师没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缺了作文的兴趣,缺了作文的“活水”,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运用评议展现多彩的生活,发表自我主张的写作能力,哇圣陶先生讲过“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自己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教学实际上就是通过种种方法训练学生使用语言的过程。如座谈会、讨论会、辩论会、讲演会、欣赏会以及做读书笔记、写日记、写周记、写信、写作文.....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渐去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但也要注意,语言训练也要强调语言积累,没有语言积累,你就是练得再多学生颠过来倒过去就是那么干巴巴的几句话。所以应形成这样一种训练过程,在语言训练中感觉到不足,然后通过阅读去积累语言,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形成一种生生评价,师生评价的过程。

在训练过程中,还有一个老师评价的问题,老师要正确对待学生语言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要善于发现学生训练中的闪光点和取得的进步,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和收获的快乐,多鼓励学生,从而让学生保持作文训练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写作。

教师的作文教学要鼓励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寻找自己熟悉的、感受最深的内容来表现,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引导他们多角度地观察、整理和认识生活,用正确的方法去发现和探究问题,用自己的眼睛去捕捉生活的闪光点,从中提炼并确立主题。

不仅题材的选取、主题的确立,要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经历和思想感情来考虑,体裁的选择,结构的安排、手法的运用等,也要让学生量体裁衣,扬其所长,依据自己的知识、智能和才情来考虑。使学生从构思到成文的整个过程中,从内容到形式的各个方面都能依据个体特性作出独立自主的决定。鼓励学生在表现自我、展示个性、追求创新中表达对自然地感受、对生活的体验、对社会的认识。

进行个性化的作文教学,就要尊重学生作为写作主题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自主作文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和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杨昌亮。

让美穿越学生的心灵学科论文篇十六

表达对学生爱的方式很多,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赞美学生。真诚的赞美是温暖的阳光,是促使人不断完善的助推器。赞美学生,让他们树立自信,亲近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才愿意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想让学生改正某些缺点和错误,赞美学生不失为一种巧妙迂回的方法。

刚接这个班的时候,我满怀信心和希望。但接下来的情况让我改变了看法,这个班的学生多而且很散乱,没有良好的课堂秩序:老师在前面讲课,下面的学生交头接耳,有的前后位聊天,有的低头摆弄东西,有的是“身在曹营心在汉”,面无表情,不知他在想什么。你批评一些学生,其他学生不知警醒,仍然在进行各自的活动。你大声训斥发脾气,满班的学生一脸无辜地看着你。我感觉这个班级就像一盘散沙,怎么都拢不到一块去。

因为没有学生配合,教学任务很难完成,明明一堂课应该完成的任务,结果就是完不成。课堂成了我一个人的独角戏,底下坐着一群无精打采的观众。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基础上的师生关系,教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我提了几个问题:“你和老师的关系如何?”“在你心目中老师是什么?”“你认为老师对我们有何影响?”等。没想到这些问题会引起学生热烈的反应:有的说老师是暴君,有的说老师是皇帝、学生是臣民。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他被老师误解,向老师解释,老师根本不听,认为他在狡辩。有的学生说有问题请教老师,个别老师先敲一下脑袋再讲解。听了学生的话,我非常震惊,在学生的眼里,老师竟然是这个样子!师生关系如此紧张,如此隔膜,怎么能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呢?教育本来应是心灵和情感的沟通,没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就没有心灵的交融,更不会激起智慧的火花。其实所有的教学手段都是外在的,必须在内在因素起作用的基础上才有效果。只有学生愿意学习,想学习,并以此为乐,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和爱的基础之上的。

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和师爱。教师只有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和期望,学生才对老师产生依恋,才能使学生从顺从到认从到内化,逐渐培养起自我教育的能力。师爱最能唤起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为师爱的核心是尊重信任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类的最高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师爱最能挖掘出学生的内在的自我教育潜能。教师对学生有着殷切的希望,又能根据他们成长的特点,提供他们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那就可以转化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表达的愿望。

“表达对学生爱的方式很多,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赞美学生。真诚的赞美是温暖的阳光,是促使人不断完善的催化剂。赞美学生,让他们树立自信,亲近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才愿意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想让学生改正某种些缺点和错误,赞美学生不失为一种巧妙迂回的方法。”通常别人对我们的长处加以表扬之后,再做一些温和的批评指正,我们就容易接受批评意见。对于心灵单纯的初中生来说,这种寓批评于赞美之中的方法尤其有效。

同学a坐在第一排,课堂上常不遵守纪律,经常跟他的同桌咬耳朵,我经常批评他,也曾罚他站,就是不起作用。在校园里见面,他从来不跟我打招呼,形同陌路。但这个学生爱举手发言,我就表扬他说,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很聪明。他听了很惊奇地看着我。我接着说,如果你能遵守课堂纪律,尊重老师,就更好了。他不好意思地笑了。那堂课,他听的特别认真,没有再与其他同学讲话。正好,那天我出校门,遇到他,他主动让我先过,并响亮地喊了声“老师好”,顿时,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

其实,老师的赞美,就是对学生的表扬、肯定和认同。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这需要教师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发现优点和长处,及时赞美表扬,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和欣赏,从而激发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培养他们健康人格。

我主动走近学生,亲切自然地和他们交流沟通,发现优点及时赞美。对发言积极的赞美,作业认真的赞美,取得进步的.赞美,尊敬老师的赞美,遵守纪律的赞美……有时当众赞美,有时是单独赞美。老师的赞美可以是一句表扬的话,可以是作业本上的“优”字,可以是一个竖起的大拇指,可以是一个亲切的微笑,可以是一个肯定的点头,还可以是一个赞许的眼神。

半学期下来,我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纪律好了,积极举手发言的多了,学生的神情专注了,和老师的关系亲近了。这种变化各科老师都感觉到了,现在班级的各项工作开展的非常顺利,学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我说,这是赞美的结果,这是爱的回报。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向善、向上的心,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希望获得老师的喜爱。教师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站在同一地平线上,平等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用发自内心的欣赏点燃学生心中的火花,走近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就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充分、最全面的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66232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