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时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教学评价的方式和评价指标,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个教案范例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反复修改,具有较高的教学实用性和指导性。
早语文教案篇一
1.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3.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教学重点: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教学难点: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展示各民族民风民俗图片)“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2.如果要让你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你会选择介绍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3.导入新课:现在,让我们用文字来把家乡特别的风俗介绍出来吧!(板书:家乡的风俗)
1.介绍之前,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这种风俗。(学生自由讨论)
2.汇报讨论成果。
(1)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
(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3)你将把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去写?
3.根据你要介绍的风俗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
(1)写特色小吃,可以直接用其名称作为作文题目。
(2)可供选择的题目:《春节习俗》《家乡的春节》《欢度 节》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种风俗,想想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回忆本单元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抓住重点课文,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进行指导。
出示课文片段欣赏: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夜饭,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教师点拨:这一段采用“总—分”的结构写除夕。中心句是“除夕真热闹”,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从味、色、声三个角度描写老北京除夕的风俗习惯。“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作者从气味到色彩再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3.写作技巧点拨。
(1)要把风俗活动的各个环节写清楚,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2)要按一定的顺序写。一般先简要地交代风俗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内容,然后详写参加活动的经过,最后写活动的结果及感受。可以把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
(3)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可以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风俗活动中发生的事情很多,写时既要对群体活动的情景做总体描述,也要对其中的个体作具体的描述。对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内容要详细描写,其余部分可一笔带过,这样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主题鲜明。
4.写自己对风俗活动的看法,可以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注意要有理有据,论证充分。
5.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选出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习作的重点在于讲清楚所写的是什么风俗,内容详略得当、特点突出,语言通顺恰当,等等。
学生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风俗,选取不同材料,运用抓住特点描写风俗的方法,介绍出家乡的风俗活动,详略得当,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将你的习作与同桌交换,看看你们能不能根据对方的文字描写,勾画出对方习作中所刻画的家乡的风俗特点。(看看是否详略得当)
板书设计
习作:家乡的风俗
抓特点 详略得当
教学反思
1.本次习作,鉴于学生对家乡的风俗知之甚少,没有生活基础,课前可先让学生充分搜集材料,有助于课堂上对于习作内容深入讨论,也有助于拓展学生习作思路。
2.对于家乡的风俗的介绍,学生还缺乏深刻的理解,对于一些场景的叙述过于简略,学生对于习俗的来历、一些节日的象征意义缺乏了解,缺乏实际体验。
早语文教案篇二
本文是篇记叙文。通过讲述汤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回湖中的故事,教育学生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规定。全文共1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夜幕初垂,汤姆和爸爸到湖中小岛钓鱼。第二至四自然段写汤姆钓到了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第五至十二自然段写由于没到允许钓鲈鱼的时间,在爸爸的要求下,汤姆把大鲈鱼放回湖里,遵守了规定。最后一个自然段写那晚的情景和爸爸坚定的话语,使汤姆终身难忘。作者将人人应该遵守社会公德、社会规定这样一个主题寓于一个动人的故事之中,读出感人至深,意味无穷。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
1、生字卡片。
2、教学光盘。
二课时。
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学习第一到四小节。
师: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看老师写课题。(“必须”两个字用红笔写)。
师:谁来读?(生读课题)和我们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师:猜猜老师为什么用红笔写?(是为了强调一个人说话的语气。)。
师:对,这是一个人说的话,一般在说的后边加上冒号。(板书:)这是谁说的话?(爸。
爸)(板书:爸爸)。
师:爸爸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放声读课文,遇到生字、生。
词看看课文后的生字表,划出带有生字的词,放声读课文,让老师听到你读书的声音。
1、出示生字词:
必须汤姆铭刻允许从未见过钓鱼鱼钩鱼竿泛起涟漪遵守规定。
夜幕初垂小心翼翼斩钉截铁鱼饵鲈鱼。
2、指名朗读词语。
3、师:你不但读得正确,,而且每个字都读得很清晰,准确,读书就要象他这样读。让。
我们一起读读这些生词。要整齐响亮。
4、学生齐读生词。
1、师:下边我们来写写这些生字。有几个字容易写错,我们一起看一下。(师在黑板上写钓这个字,写到点时师特别强调)小朋友,看一下,这个点就表示鱼饵。(又写钩字,写到撇折和点时强调)撇折表示鱼钩,点还表示鱼饵。(学生书空写这两个字。)。
生:未和末。
生:允和充。
3、师:请你们把这两组字写到黑板上。
1、师:谁能在爸爸_____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句话中的横线上加一个词,爸爸是怎样说的?(低沉地斩钉截铁地语重心长地意味深长地)。
2、师:爸爸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你必须把这条鱼防掉。说了后,汤姆又是怎样做的?
请你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爸爸_____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后横线上各加一句话。快速默读课文。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4、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汤姆钓到鱼,心里乐开花的时候,爸爸语重心长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只好把鱼放回了大海。)。
5、师:小朋友,这三句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句话是起因,第二句话是经过,第三句话是结果。我们读完一篇课文,必须想想的主要内容。如果是一件事情在说主要内容的时候要说清楚的起因、经过、结果。
1、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觉得两个字特别重要。(板书:钓放)下面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汤姆是怎样钓鱼的?课文哪几小节写汤姆钓鱼?(一到四小节。)。
2、师:自由读课文一到四小节,要把它读好了,好的标准是把汤姆钓鱼的情景读出来,让人一听就感受到汤姆在钓鱼。放声读课文。
3、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一生读第一自然段。
2)师:他读得正确流利。看一下,汤姆和爸爸在什么时候钓鱼?(晚上)。
3)我们中国人喜欢什么时候钓鱼?(早上)。
4)师:外国人喜欢钓鱼,但却是在晚上,这叫浪漫,要把夜幕初垂,明月东升,汤姆和爸爸泛舟湖上的那种浪漫的情调读出来。你再来读一次,提醒你一下,“明月”、“慢慢”这两个词特别注意一下。
5)指名有感情再读第一节。
6)齐读第一自然段。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2)师:看得出你是钓鱼的新手,谁再来读这一节。
3)师:现在你是钓鱼能手,什么是涟漪?(鱼饵抛下水面时,荡出的一圈圈波纹。)。
4)师:有一句话叫醉翁之意不在酒,鱼翁之意不在鱼,这叫情趣,重在欣赏美景。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听得出你是钓鱼高手?(指名再读)。
5)师:他是钓鱼高手,还不是钓鱼专家,不近看到银色的涟漪,而且要读到心里有涟漪。(指名再读)。
6)师:你读的时候心里一定有涟漪,才会读得这么好。心里有涟漪看不见,那叫情感的涟漪。谁还能有涟漪地往下读?(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5、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2)师:有一个词必须要读好,是哪个词?(一定)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欣喜)谁再来读这小节。(又一生读第三小节。)。
3)师:(问该学生)谁投来赞赏的目光?(爸爸)请你再看看自己的旁边,是谁投来赞赏的目光?(老师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该生。)生:(恍然大悟)是老师投来赞赏的目光。
4)师:读书就要这样,要读到老师和大家都投来赞赏的目光,所以,请你读完后再看看老师和大家。(请该生继续往下读。)。
6、学习第四自然段。
1)生读完了第四小节。
2)师:听了你的朗读,让人觉得鱼很大,但还不够大,不是最大的。谁再来读。(又请了两个学生读,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哇”这个词。学生的朗读各不相同,有的短促,有的往上扬,老师都要肯定了学生的读法。)。
7、深入学习。
1)师:“哇”有不同的读法,只要把鱼的大读出来就可以了。好,就这样自由地读一到四小节。
2)学生积极地朗读课文一到四小节。
3)师:大家读得很好,现在想考考大家会不会说。
4)逐组出示四组词语:套上鱼钩甩起鱼竿抛向远处。
划破水面沉入水中泛起涟漪。
恢复平静察觉动静一阵惊喜。
小心翼翼拖出鲈鱼。
5)师:读读这几组词语,看看有没有联系,快速把它记住。(生积极记背这几组词语。)。
6)师:谁能用上这几组词语,说说我是怎样钓鱼的?
7)学生交流。
8)师:如果老师出一个题目:我钓鱼你会写吗?要注意什么?
(1、要注意用上准确的动词。
2、要注意周围的环境。)。
9)师:对,写一件事情一定要写清楚动作,还要有周围的变化以及自己的心情,这样,才能把写具体、写生动。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描红,完成习字册。、
指导理解5至13节,认真品味父亲话语的含义,从中受到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
(很惊讶)(欣喜若狂)。
2、指名学生朗读5至12小节。
1、学生朗读第六自然段时,要指导把爸爸的话读得很斩钉截铁。
2、(读到“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这句话时,师插话。)师:这是第一次写汤姆的心情。想一想,此刻,汤姆的心情是怎样的?(不情愿、不高兴)。
3、(生读到“慢吞吞”时,师打断。)师:这是写汤姆的什么?(动作)。
4、(生读到“汤姆叹了口气时,师插话)师:汤姆为什么叹气呢?(汤姆很难过、很伤心。汤姆觉得很可惜。)。
5、师:课文中一共几处写到汤姆的心情?(三处。)。
6、师:这三处描写汤姆心情的句子,让我们来读一读,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7、指导学生朗读这三句句子。
8、师:“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这句话可以看出汤姆怎样的心情?
(不情愿。)(师乘机板书:不情愿)。
9、师:“他只好慢吞吞地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鱼钩,把鱼放回水中。”可以看出汤姆怎样的心情?(无可奈何)(师板书:无可奈何)。
10、师:“汤姆叹了口气,心想:我这辈子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鱼了。”可以看出汤姆怎样的心情?(遗憾、失望)(板书:万分遗憾失望)。
11、师:如果我是汤姆,我也舍不得把鱼放掉。好,下边我们演一演汤姆和爸爸的对话。这次,就让你们便宜一点,我演儿子,你们演汤姆。你们先读读爸爸的的话,谁先记住,谁就演爸爸。(生积极朗读和背诵爸爸的话。)。
12、师请出一名学生和老师对演。
师:(扮演儿子)拿出一张纸当鱼,作势往上拖。
生:(扮演父亲)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师:为什么?
生:现在是晚上能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还有两个小时。
师:放心吧,爸爸,没人看见我们,也没有人知道我们这个时候钓到了鲈鱼。
生: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师:不就两个小时吗,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爸爸,不要这么死脑筋。
生:两个小时也不行,正确的规定就要人人去执行。
师:爸爸,我是你的儿子,你在学习上对我严格要求我都听,可现在是钓鱼,你不要这么严格吗!
生:孩子,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良好的道德素养是从一件件小事中养成的。
师:爸爸,今天你不让我把鱼带回家,我就和你断绝父子关系。
生:断绝父子关系也不行,道理已跟你讲清楚了,你再不听,回家有你好受的。(。
师:(做害怕的样子)爸爸,你的话是对的,我就听你的,把鲈鱼放了吧。
13、师:儿子说了那么多理由,爸爸为什么还是要坚持让儿子放掉呢?让我们一起读读爸爸的话。
14、生齐读爸爸的话: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15、师:喜欢这样的爸爸吗?为什么?(学生交流)。
16、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17、师:汤姆有遗憾吗,后悔吗?(不)一条鱼和做人的道理哪个更重要?(做人的道理)哪一句话会铭刻在汤姆的记忆里?(板书:铭刻)。
18、生: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板书:不管……都……)。
19、师:生活中哪些规定要自觉遵守,请你用上“不管……都……”这组词语。
(生:过马路的时候,不管有没有警察看见,都不能闯红灯。
生:在校园里,不管有没有老师看见,都不能随手乱扔垃圾。
生:在公园里,不管有没有人看见,都不能随便摘花。
生:喝了酒,不管有没有警察发现,都不能开车,否则,后果自负。)。
师:生活中,有许多规定,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有没有要求,都应该自觉遵守。
(板书:自觉遵守规定)。
一、抄写词语。
2、组词:
必()钓()未()允()。
心()钩()末()充()。
竿()汤()。
杆()场()。
秆()。
3、造句:
允许——。
早语文教案篇三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学习用文中的话概括课文。
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两课时
1、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生字词。
2、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直接导课,学生质疑。板书课题《失踪的森林王国》,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大家提的问题,课文都做了介绍。
二、初读课文,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1、自渎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解决。
2、文中哪个词语不理解,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还不会,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3、检测字词:同桌互相考一考。
三、学习课文。
1、自渎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引导:
(1)失踪前的森林王国是什么样的?想象“鲜花四季开放,野果挂满枝头,人们生活安居乐业”的情景。体会特别法令森严,森林是王国的保护神。
(2)失踪后的森林王国又是什么样的?结合课文描写,学生谈感受。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体会。
(3)最后再分析失踪的原因:违法法令,乱砍乱伐,森林失踪。
(4)师总结:有了森林,人们生活安居乐业,幸福美满;没有森林人们遭受各种天灾人祸,过着背井离乡、四处逃荒的生活。可见,森林是多么的重要。学习了这篇,你想说些什么?想做些什么?(是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1、再读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完成语文天地中的练习。
3、指导写字。
一、回顾课文:
1、《失踪的森林王国》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
2、学生根据课文所描写的,(也可加上自己临场发挥)编成课本剧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你还知道哪些资源很重要?(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
2、重点指导:“饶”不能加一点。“厌”不能写成“庆”
区别:性——姓躁——燥
3、学生写字,师巡视检查。
三、完成语文天地“笔下生花”。
题目:想象你走进了大森林……
提示:把你走进大森林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做了些什么?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早语文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结合图画明确作者观察的顺序和重点,初步学习课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2.形近字
佛——拂泼——拨洁——结摇——遥
秘——密妩——抚扁——偏倦——蜷
3.理解生字词语:
1.小组学习,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第2自然段:趵突泉泉水清浅、鲜洁,它为济南增添了美。
第3自然段:大泉日夜翻滚,冬天会有一番神秘的景象。
第4自然段:小泉多姿多态,活泼、有趣。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按照去趵突泉公园游览的路线从不同方面介绍了趵突泉。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2、仿照课文中的句子,用“那么……那么……”写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把观察到的事物,再具体形象地加以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文章开门见山,语言简洁,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
小组学习,思考:
1.作者还没有来到趵突泉公园,就已经感受到了趵突泉的美了,那是为什么呢?
2、泉水的特点是什么?
3、你是怎么理解泉水特点的?
(是在桥上看到的趵突泉流出的泉水和泉水流过岸边“幽静”的环境。)
(清浅”“鲜洁”)
(“清浅”的意思是干净、清澈见底。“鲜洁”的意思是水质鲜活,没有杂质。)
(“美”一般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作者感到在济南美丽的山光水色之中,趵突泉的美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假如没有趵突泉,就大大逊色了。)
1.教学过渡:作者说“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趵突泉到底是怎样的“美”。
2、读课文,学生小组讨论,
思考:
(1)这一段哪几句具体写大泉?作者笔下描绘的大泉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特点?
(2)写“不断地翻滚”是怎样具体写的?
(3)作者一边描绘大泉,一边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想象水“翻滚”的样子,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翻滚的大泉给作者和我们的感觉是什么?反复读这三句话,从中体会作者深深的感受。
(3~6句)
(看到水从三个大泉眼里往上冒,不断地翻滚。)
(“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自然的伟大)
3.在这一段里,作者除了写大泉的景象,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泉池的形状、泉口的位置和水的流向)
(更好)
(“神秘的境界”)
6、小结:这一段描写趵突泉大泉的美丽景色,突出表现了大泉“昼夜不息”地“翻滚”的自然的伟大,以及冬天趵突泉的神秘感。使我们和作者一样感受了自然的震撼。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1.齐读这一段,作者怎样从描写大泉过渡到描写小泉的?
(多姿多态)
2.小泉有什么特点?
(过渡句:“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
怎么“多姿多态”?作者采用什么句式列举了泉水往上冒的样子?
(“有的……有的……有的……”抓住小泉的种种姿态和变化莫测来表现小泉的“多姿多态”。)
3.反复读这一段,抓住表现小泉不同姿态的词句,仔细品味小泉的各个特点,体会作者赋予的感情。
4.作者写小泉,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
(比喻)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趵突泉》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语句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了趵突泉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早语文教案篇五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
2.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磁带;有关拉萨的音像资料
1、播放有关拉萨的音像资料。
2、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目光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西部,走进拉萨,去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去仰望那与别处不同的天空。
7、拉萨的天空
1、自由读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认读生字新词,了解词意。
(1)去掉拼音,读准生字。
(2)给生字找朋友。
(3)读准新词,并再回到文中,读懂新词。
(4)小组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3、先练读课文,再把你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4、初步感知课文。
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相机引导。
1、出示生字。
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忍:上面是刃,写好丶的样子,摆好丶的位置。
线:右半部的戋中的斜钓要有顶天立地之感,要写得舒展。
晶:是品字形结构的字,借此可帮助学生复习入种字的结构。
早语文教案篇六
· 以小鸡的身份做游戏。幼儿在欢快而又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 (一)活动目标:
· 1.通过对唱游戏活动,感受歌曲的对答情趣与亲情。
· 2.在游戏中充分展开想象创编歌曲,体验对唱活动的快乐情趣,幼儿教案《幼教小班语文教案《小鸡小鸡在哪里》》。
· 3.在游戏活动中,学会孵小鸡(撕贴)的方法。
· (二)活动准备: ·
· 1。各种小动物的胸饰人手-:一只。(小鸡、青蛙、小牛、小狗、小猫等)
· 2。与幼儿一起创设游戏情景“鸡窝”、“草地”、“花园”
· 4.录音机:磁带《小小蛋儿把门开》,比较悠扬的乐曲一段。
· (三)活动过程:
· 师:“小鸡一一”
· 幼:“哎一—”
·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到花园去玩,好吗?”
· 幼:“好的一”
· 教师和幼儿边唱边跳进活动室,在花园的篱笆旁坐下。
· (评析:开始部分让幼儿以小鸡的身份进入角色,比较有效地产生“唤醒”的效果
· 儿的情绪振奋起来,精神集中起来。)
· 2。在游戏中学唱新歌《小鸡小鸡在哪里》。
· (1)学对歌词。
· 师:“小鸡,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 幼:“好的。”
· 师:“小鸡小鸡在哪里?”
· 幼:“叽叽叽叽,在这里。”
· 师:“小鸡小鸡在哪里?”
早语文教案篇七
于漪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起伏曲折,就会使读者兴趣浓厚,步入胜境,领略无限风光。”语文课更是这样,如果课上得太平板,孩子就会昏然欲睡;如果课上得有起有伏,有鲜明的节奏,语文课才能上出诗情画意来。
有的教师认为讲得越多,孩子就学得越好;讲得越细,孩子就理解得越深。中国画的构图技巧是“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意思是说留下的空白,可以用来跑马,用墨多的地方连风也吹不过去。语文课也应讲究“疏密相间”,教师要读懂教材,决定内容的取舍详略,突出文章主旨的段落就着重讲。关系不大的就略讲,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量体裁衣,轻重有当,剪除枝蔓,疏密相间。
节奏本是音乐用语,“张”“疾”是快节奏,“弛”“徐”是慢节奏。符合节奏韵律的语文课,不仅适应孩子的身心规律,而且能产生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在语文课上,内容比较简单的,孩子自己可以读懂的,可以快节奏地进行。内容比较难的,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来个慢动作。
“动”是指讲解、朗读、讨论、操作;“静”则是指学生的默读、观察、思考、想象。语文课中的“动”能激活孩子学习的情绪、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静”则有利于孩子的深入思考。如果语文课上“动”多“静”少,就会出现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孩子的思维很少参与学习;如果“静”多“动”少,孩子就容易产生疲劳。因此,教师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一动一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说起语文课,我便想到了齐白石的《虾》,寥寥数笔就把虾的形态、质感、动势表现得栩栩如生。那浓墨点画的双眼活灵活现,那浸润渲染的腰身晶莹剔透,那线条勾勒的须鳌柔中有刚。于漪老师说得好:“教课又如画画,有笔有墨,各种画法穿插运用,根据题意布局,用墨深深浅浅,浓浓淡淡,用笔粗粗细细、曲曲折折,主题突出,陪衬得当,满纸气韵,浑然一体。”对突出课文主旨的内容或课堂上生成的闪光点应“浓墨点画”,教师要加以点拨,引导孩子“见木知林”。对课文的情节、语言、情感的精彩处则“浸润渲染”,文章不出细处,感人不深,课教不到细处,收益不多。对教学思路则“线条勾勒”,既不把语文课上成“清清楚楚一条线”,也不能上成“模模糊糊一大片”,而应注意穿针引线,主线清晰,开合自如,浑然一体。
“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东西。教师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牢牢粘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学会提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一是要积累丰富的词汇,平时广为采撷,大量储存,上课时便会涌入脑际,信手拈来。二是要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句式要富有变化,贴切的比喻能启发孩子的联想,精当的设问能造成悬念……三是语言要节奏和谐,抑扬顿挫,给孩子以美的享受。四是语言还应倾注充沛、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只有满腔神情,才能打动孩子的心。如我在教学《黄山奇松》时有一段话:“有一首诗写得好:‘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面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多么热情的送客松啊!像是在挥手告别,又仿佛是在作揖送客,又俨然是在伸手挽留。面对着即将离去的游客,你是送客松会怎么说呢?能用你的身姿表现出来吗?”
早语文教案篇八
1.积累成语,感受祖国语言的多姿多彩。
2.读背名人名句,养成搜集、运用名人名句的习惯。
3.能自己或合作制作习作集,并能有所创造地进行设计、美化。增强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写作的自信心。
4.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感受,注意分段表述;能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5.自主阅读,旁批读中的感受,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感悟语言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1彼鸭名联。
2彼鸭、整理自己喜欢或同学认为精彩的习作。
3彼鸭、阅读描写运动会的习作。
3~4课时。
一、温故知新。
1.读成语,不懂的借助工具书了解其意思。
2.这些成语中带点字的意思有什么特点?
3.试着运用这些成语。
二、语海拾贝。
1.读名联,重在学生自主阅读,积累名言名句,不必逐个讲解,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师生交流释疑。
2.熟读成诵,积累名言。
3.交流自己积累的名联。
三、互动平台。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读后受到的启发,同一篇课文让学生补充说一说受到的不同的启发。
4.师总结:是啊!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与时间赛跑,与人合作、资源共享,希望同学们把受到的启发落实到行动上,老师期待着你们的成果!
四、综合性学习。
1.设计习作集封面。
(1)根据搜集的习作,给习作集确定一个主题,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2)小组交流如何设计一个美观、大方、有创意的习作集封面,组长记录设计方案。
(3)全班交流设计方案,根据小组交流的方案自选喜欢的动手制作习作集封面。
(4)小组合作,讨论互助。
2.展示习作集封面。
3.评选最佳习作集。
4.全班展示最佳习作集,观摩学习。
五、习作百花园。
1.激发兴趣,明确要求。
(1)激发学生习作的愿望:播放近期学校举行的运动会的画面,教师配上热情洋溢的旁白,用活动的气氛感染学生,产生写作的愿望。
(2)让学生自己阅读习作要求,教师相机点拨,帮助理清习作要点。
2.引导学生选择习作素材:选择运动会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场景在小组里说一说。
3.全班交流:各小组推荐讲得最好的同学在班上讲一讲,以启发思路。
4.教师提供描写运动会比赛场面的精彩片段大家欣赏,集体评议,进一步明确写作要求。
5.自主习作,鼓励创新。
6.同学之间相互修改习作。
7.自我修改完善。
8.赏析写得好的文章,激励表扬。习作批阅完后,选出在选材、语言等方面较好的习作,供大家评议,再点评、总结、表扬。
六、自主阅读园地。
1.自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2.抽学生说一说阅读要求,教师总结强化、明确要求。
3.自读文章,旁批读中的感悟,特别关注文章的语言描写突出了人物哪些特点。
4.同桌交流。
5.全班交流。
6.说说故事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7.选择你喜欢的方式,积累好词佳句,可以背诵、摘抄等。
8.拓展:课外阅读《三国演义》,进一步了解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早语文教案篇九
本课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努力践行“快乐体育”,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与气氛中,通过教师的参与引导,让学生们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们为主体营造热烈快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始终处于想学、乐学、主动参与的状态中,培养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健身、在活动中合作、在活动中创新、在活动中健康成长.
二年级的跳跃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动作,技术比较简单,专业性不强,立定跳远主要是教会学生们怎样摆臂,如何双脚踏跳双脚轻巧落地。它对于发展身体的跳跃能力以及促进下肢肌肉、关节和身体器官系统的发展,体验学习跳跃动作的乐趣,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教学,能促进学生们身体机能的发展,提高学生们灵敏、速度、力量和协调素质和能力。低年级立定跳远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们学会两腿用力蹬地起跳,脚跟着地,落地平稳。
二年级的学生们比较好动,学生们对体育活动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喜欢学习新的运动技能,一些简单的跳跃动作,学生们在一年级时已经有所练习,到了二年级时,学生们已基本掌握了各种方式的跳跃,如模仿小兔子、小青蛙、小袋鼠等动物的跳跃动作。对跳跃有了一定的认识。结合学生们心理、生理特点在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能提高学生们练习的积极性,避免学生们产生枯燥乏味的心理,使学生们在愉悦的游戏中初步掌握立定跳远技术动作。
1、基本掌握立定跳远的方法,完成立定跳远的动作。
2、通过立定跳远学习,发展学生们灵活、协调、速度等身体素质,增强下肢力量。
3、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学中玩、玩中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们对跳跃运动的兴趣。 教学难点:双脚起跳,落地轻巧。
地点:篮球场
器材:小垫子6块,沙包6个。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红灯”“绿灯”:让学生们想象自己是一名技术出众的小司机驾驶自己喜爱的交通工具在空旷的大地上驰骋的情景,根据自己的想象,用身体、动作、语言(声音)表现出来。教师变化口令,如:快车、慢车、红灯、绿灯等,学生们随教师口令练习。当教师喊“红灯”学生们迅速停止站好。
2、我是快乐的小青蛙:
师生按儿歌的内容、节奏边说边练。师:我是快乐的小青蛙,
生:呱--呱--呱, 呱-呱-呱 ,(边喊边做:跳--跳--跳,跳-跳-跳)师:遇到危险快躲开!(教师追逐学生们,学生们四处逃窜 )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1、小青蛙回家
设计情景,一只聪明的小青蛙要回家,可是一只大蟒蛇横卧在小青蛙家门口睡着了,小青蛙怎样才能越过大蟒蛇安全回家?(引起学生们思考:跳跃时要高,落地要轻巧。)师生共同参与游戏。
2、讨论尝试:
(1)怎样跳,才能和小青蛙一样,跳的高,落地轻?
(2)各小组利用小垫子进行练习,目标是落地轻,跳得远。
3、展示提高:
请各组分别展示,选出每组较好的同学,相互交流,然后同伴合作练习,共同提高
(三)、激活思维,拓展能力。
1、比比谁最好。
2、游戏:投准比赛。
(四)、延伸兴趣,恢复身心
1、请有才艺特长的学生们表演节目,在欢声笑语中,学生们间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
2、教师对整堂课进行总结。
早语文教案篇十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要爱护鸟类,知道鸟类是人类的朋友。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图片、生字卡片
2.让学生观察第二图上画的是什么?(小朋友把小鸟放了)(小朋友放了小鸟,他非常高兴)
3.板书:放小鸟。(学生朗读)
4.小朋友为什么要放掉小鸟那?
1.学生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添字,不减字。
(2)给各个自然段标出序号,想一想各自然段的意思是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朗读。
羽毛一闪非常一定决心想找着急焦急翅膀窗外嘴喝朝
(2)指名朗读生字词,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
(3)朗读课文,指名学生读,轮流读,讨论各自然段的大意。
老师归纳:
a姑妈送我一只小鸟,我把它养起来。它一动不动,我很着急。
b窗外有鸟在叫,我想一定是小鸟的妈妈找孩子来了。
c我决心放小鸟。
d我打开笼子,放走小鸟。
(4)出示长句子:
a姑妈送我一只小鸟,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非常可爱。
b我把它放进笼子里,给它食吃,给它水喝,可它一动也不动。
c我抬头看去,原来窗外也有一只鸟在叫唤,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呀!
d我打开笼子小鸟对着我拍拍翅膀,像是在说“谢谢你”,然后就跟着妈妈飞走了。
(5)学生练习朗读,注意停顿和连接。指名读。
3.朗读全文
1.出示生字:非常决定
2.描红。
1.写字。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早语文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18个词语的意思
2.能读懂课文第2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翠鸟的颜色写具体的。并能背诵这一段。
3.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培养爱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14个生字的读音,认清“巧”、“绣”、“纹”、“腹”、“衬衫”等字的字形,理解“苇秆”、“小巧玲珑”、“鲜艳”等词的意思。
2.读懂课文第2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翠鸟的颜色写具体。
3.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见过翠鸟吗?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具体来介绍它的。
二.自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课文从几方面介绍了翠鸟?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学习1、2、两段。
1.指导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以自然段主要写翠鸟外形一个什么特点?找出概括性的一个词。
2.理解“小巧玲珑”一词。
3.文中哪些地方写出它的小巧玲珑?
4.用喜欢的语气读这一段。
5.翠鸟的外形不但小巧玲珑,而且十分美丽。指读第2段,边听边标序号,思考: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用——划出有关的一句话。用、、圈出这句话中最关键的一个词。
6.反馈、小结:像“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这句话概括了一段话的意思,又放在一段话开头,我们叫它总起句,“鲜艳”时这句话的中心词。
7.读2——4句:
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翠鸟羽毛的鲜艳?
作者是怎样描写各部分的羽毛的呢?投影句子,与原文比较:哪一处写的好?为什么?
用喜爱、赞美的语气读好2——4句。
这3句与第1句是什么关系?
8.小结学法,学习“学习提示”最后一句话。
9.齐读这两段,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意思
五.指导书写
六.作业。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字词,掌握“疾”“锐”等8个生字的字形,理解“锐利”、“隐约”
等词语。
2.讲读3——4自然段,品词析句,体会翠鸟敏捷、灵活的活动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翠鸟的什么?哪几个自然段写它的活动?
网
二.指读3——4段。
想一想:翠鸟行动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
翠鸟的行动敏捷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三.学习第3段。
从哪里看出它非得快?圈出有关词。(理解“疾飞”)
他停在苇秆上的目的是什么?(等鱼)
读第3句话,把“注视”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比一比,哪一个更合适。
四.学习第4段。
1.默读、思考:你从文中哪些句字看出翠鸟捉鱼动作快?
2.根据学生反馈的顺序学习句子
(理解“锐利”)
第二、三句:这两句主要些什么?
圈出其中写翠鸟动作的词语。
用换词比较的方法体会“蹬”、“叼”蹬词用法的准确,体会翠鸟行动的敏捷。
指导读好这两句话。
第4句:这句话些什么?能去掉吗?为什么?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字词,能在语言环境中区别并运用“愿望”、“失望”三个词。
2.复习巩固总分段式,背诵第2自然段。
3.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5段。
1.翠鸟外形这么美丽,行动这么敏捷,“我”和小伙伴中滋生一个什么愿望?
2.这个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3.当这个愿望不能实现时,我们就——失望了,心中只留下一个小小的愿望是什么?
4.练习:选词填空——希望、愿望、失望,并说明理由。
5.齐读第5段,思考这一段讲什么。
二.复习巩固总分段式。
1.读描写翠鸟羽毛颜色的一段话。
2.填空:这一段是用()方法写的。总起句是()。中心词是()。分述部分是从()、()、()这三方面把翠鸟羽毛的鲜艳写具体。
3.试背。
三.总结全文
课文写了翠鸟的外形时那样小巧玲珑而美丽,动作又是那样敏捷,所以引起了小朋友对翠鸟的爱。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美丽的鸟,正是因为这些美丽的鸟,才使大自然显得那么富有生气。我们不仅要爱翠鸟,还要爱其他的鸟。
四.作业。
早语文教案篇十二
《争论的故事》是苏教版国标本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六册的课文。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想,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全文主要以对话的方式推进故事发展,以“讲”代“叙”,故事紧凑,可读性强。第一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故事内容上,让学生读中感悟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兄弟俩因“争论”而错过射大雁的时机。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注意重视以下两点: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课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必须通过语言的学习来实现。教学时,在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孩子阅读感悟,通过分角色读、个别读、齐读、表演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去读懂兄弟俩怎样争论不休,领悟到这兄弟俩真笨,争论不休的时候已错过了射大雁的最佳时机。在阅读感悟的过程中,强化文中语言文字的学习。比如文中出现了许多成语,这些成语理解正确了,既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又能有利于学生进行词语的积累和运用。我采用不同方式教学:有的成语是在文本的感悟过程之中自然地引出,如“争论不休”,学生在交流课文内容时带出,通过选择“休” 在字典中的解释,明确了“休”的意思;有的是通过表演,用形象的方法去领悟,如“不以为然”,理解了意思,让学生再做做“不以为然”的样子,这样感受就更深刻了;有的成语如“两全其美”,就结合文本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老人的话你明白吗?”明白了老人的话自然就明白了“两全其美”的意思了。这些词语,根据教学中孩子的学习情况而随机出现,在作业中又安排了成语的积累练习。这样的设计,为的是有效地达成“学语文,积累语言,最终用语言”的目的。
合理的教学设计,会使教学更有效,这篇文章的教学,我以质疑导入,以学生反馈问题的情况来组织教学,努力使整个教学流程清楚明白,重点突出。学生在教学初提出了很多问题:谁与谁争论?为什么争论?怎样争论?争论的结果是什么?争论的故事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提问激发了孩子探究的兴趣,我再顺势而导,引导学生以问题为线索,理清课文的脉络。对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就让学生自己直接解决,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一些有难度,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就作为重点来教。这样的设计,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
《争论的故事》是苏教版国标本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六册的.课文。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想,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全文主要以对话的方式推进故事发展,以“讲”代“叙”,故事紧凑,可读性强。第一课时以质疑导入,把教学重点放在故事内容上。第二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谈故事蕴涵的道理上。并在第一课时对话训练的基础上,落实写的训练。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努力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学写,加强读与写的联系,把阅读和品词析句、揣摩表达作用、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第一课时,学生通过充分朗读、充分感悟知道了兄弟俩是怎样争论不休的,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评读,体会提示语的恰当运用能直接有效地提示说话的语气、态度。第二课时,重点落实恰当运用提示语的训练。在课文感想部分的教学结束后,安排以读学写的训练:文中兄弟俩是为大雁怎么好吃而争论,实际生活中你们争论过吗?如果要把争论的场面写下来,应怎么写?通过这样的过渡,让学生复习反馈第一课时的学习所得,明确除了要知道争论的内容,关键要写好争论人的表情、动作、说话的语气等。在这基础上,安排了一个课堂素描,让学生仔细观察两个学生围绕“能不能多看电视?”这一话题展开的争论场面,当堂完成这一组对话提示语的添加训练。通过这样学以致用的扎实训练,我想学生对怎样写好对话,怎样正确使用提示语就会加深印象,从“学会”成为“会学”“会用”。
教科书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从各种课外读物中选择与课文揭示的道理相关的名言,进行拓展积累,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感想部分的教学,学生自然地由故事得出了自己的感想。各抒己见,再学习课文中的感想后,感受就更深了,知道了兄弟俩让大雁白白飞走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抓住时机,关键没有能先做起来。对“要抓住时机”这一道理,学生生活体验并不多,所以教师这时出示有关的名人名言,帮助学生积累,让学生进一步领悟到“抓住时机,不要空谈要行动”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有关的谚语名言。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进行名言摘抄的方式,有效地拓展了文本的外延。
早语文教案篇十三
1、 认识本课14个生字,学会其中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筝、体育场、花花绿绿、各式各样、老鹰、端端正正、稳稳当当、骨碌碌、橘红色、墨绿、斑纹、热闹、宇宙、飘荡”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
3、 把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孩子们在放风筝时的喜悦心情,激发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兴趣。
4、 学习作者观察和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叙述清楚的方法。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对放风筝具体过程的描写,感受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喜悦心情。
根据课文的描述,引导学生对天空中的风筝进行想象。
1、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和生字。
2、 搜集有关风筝的图片。
实物投影仪、生字卡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三课时
教学过程:
1、 课件出示放风筝图片,欣赏。
2、 谈话:大家刚才看见的风筝漂亮吗?春天,万物复苏,春风和煦,是放风筝的好季节。你放过风筝吗?你愿意参加放风筝的活动吗?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几个小朋友是怎样放风筝的课文。(板书课题)
1、 自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 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生字词。
3、 读通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字。
1、出示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2、四人小组内交流哪些字难记,哪些字难写。
4、 全班交流。重点指导:
“鹰”、“嚷”、“墨”等字的写法。
5、 检查读课文情况
(1)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 分小组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哪些问题在初读之后可以解决。
1、 抄写生字新词,并家听。
2、 熟读课文,思考:画出描写图画内容的句子。
教学过程:
1、 读课文,这段说的是什么?(时间、地点、人物)
2、 高高兴兴地去干什么?(放风筝)
1、 出示课文插图,观察画面
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心情怎样?用自己的话来表达
自己的观察所得。
2、 图文对照,课文中哪一段描述了画面中“我”和哥哥放风筝的情景?
(1) 合作学习第三自然
同桌同学按照下列步骤,合作学习。
a、 读一读,弄清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
b、 画一画。,段中描写“我”和哥哥动作的词语。
c、 演一演,说一说。分角色表演“我”和哥哥放风筝的过程,边演边说。
(2) 表演复述。
a、 请出一组同学上台表演,观众评说。
b、 对比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举着“大蜻蜓” 拽着风筝 才收住脚
拿 拉 停
(因为“举”含有用力向上的意思,“拽”有紧抓的意思,“收”因为在奔跑中急停下来。)
(3)体会写法:通过学习这一段,请你想一想怎样才能把活动中的情景写得清楚具体?
(要写得清楚,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要写得具体,要朱雀抓住活动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
(4)指导有感情朗读。
我高兴得一边拍手一边嚷:“蜻蜓赛过飞机啦!蜻蜓赛过飞机啦!”(通过朗读表现出欢快、愉悦的心情。)
1、“大蜻蜓”飞上天空以前,有哪些风筝?
(1) 观察画面说一说。
(2) 对照课文——课文是怎么写的?
a、 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b、 通过看图、联系生活实际或切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花花绿绿”、“各式各样”。(表现了风筝鲜艳的色彩、多样的形态。)
c、 具体说说在天空中飘荡的风筝有什么颜色,是什么样子的?想象说词说句。出示:
( )的老鹰 ( )的鹦鹉
( )的仙鹤 ( )的蜈蚣
用“( )的( )在天空中飘荡。”说一句话。
1、 抄写生字新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朗读第一至四自然段
过渡:“大蜻蜓”放上蓝天后,又多了些什么风筝?
1、 学习第五至七自然段
(1) 天上的风筝越来越多,热闹极了,有哪些风筝?
(2) 你觉得哪一只风筝最好看?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2、 对比句子,体会写法。
金黄的小蜜蜂,在空中飞来飞去。
金黄的小蜜蜂,翘着绿色的翅膀,好像在百花丛中飞来飞去。
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小结:第二句不仅写出了颜色,而且写出了风筝的样子和好像在干什么,通过想象,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鲜艳美丽的图画。
3、 想象续说。
(1) 天空中是不是只有课文描写的这些风筝呢?从哪里看寻出来?
(2) 天空中这么多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风筝,挑选你最喜爱的一种或以前你放过、见过的一种,学习作者的写法,画一画,说一说。
课文给我们描绘了放风筝时所看到的热闹欢乐的情形和各式各样的风筝
在天空中争奇斗艳的景象,在学习中我们感受到生活是多么美好,课后,让我们一起去放放风筝吧!
1、 摘抄课文中描写风筝颜色、姿态的词句。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预习第二课。
4、 (选做题)小练笔:把自己课外放风筝的情景用一段话写下来。
1、 放风筝
放 举 跑 放线 松手
高兴
风筝 多 热闹 鲜艳 美丽
早语文教案篇十四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一只梅花鹿一只金丝猴都觉得自己的本领大,通过一次比赛,他们知道只有合作才能成功的道理。
一、知道金丝猴和梅花鹿摘到果子的过程,就是认识合作很重要的过程,懂得合作的必要性。
二、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学写7个字。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通过初读课文,知道金丝猴和梅花鹿摘到果子的过程;在详细解读中深入感悟,合作的必要性,并在读文中随文识字,认识新字词。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巩固生字与新词,学会书写。分配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更深入体会合作精神的可贵与必要。
第一课时
一、 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1、出示梅花鹿、金丝猴、小猫、公鸡的图片,逐个认识。
2、说说这些动物都会什么?
梅花鹿会( ),金丝猴会( ),小猫会( ),公鸡会( )。
3、老师:这些动物的本领可真不小。其中梅花鹿和金丝猴都觉得自己的本领大,于是它们就进行了一场比赛。
4、板书课题:比本领
二、 初读课文
1、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
(1)把稳重生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
(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3)思考:比本领的最后的结果怎样?
2、按以上要求进行初读,师巡视。
3、检查读书情况:
(1) 出示生字卡(摘苹果做成的)认生字。
(2) 小组接龙读课文,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3) 大家说说比本领最后的结果怎样呢?
三、 读中感悟,深入体会。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段,并画出梅花鹿和金丝猴的想法。
(2)学生汇报:“梅花鹿想……”“金丝猴想……”
2、老师:那真象它们想的那样吗?
(1) 同桌共同学习第二段,并讨论讨论:它们摘到果子了吗?为什么摘不到?
(2) 学生汇报:“没有。”“梅花鹿虽然跑得快,但是果树太高摘不到。”
“金丝猴虽然会爬树,可它过不了河。”
3、学习第三、四段。
(1) 老师范读第三段。
(2) 听了大象的话它们怎么想?怎么做呢?请生说说。
(3) 学生讨论发言。
(4) 读一读,第四段。
四、 深入感悟课文思想。
(1)出示句子指名读:
a 它俩一下子明白了。
b梅花鹿和金丝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2) 考:它俩明白了什么?为什么笑了?
(3) 学生汇报……
(4) 老师小结……
五、 课后思考题:
1、什么叫合作?举身边的例子说说。
2、试着写一写自己和同伴合作完成的一件事。
早语文教案篇十五
1、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记“忽而、面临、来源、分裂、飘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庞然大物、古往今来、气象万千”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及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1、自学生字、新词。正确读写目标1中的词语。
2、读通读顺读流利课文。
3、默读课文4~6自然段,填表:
特点作用说明方法
4、灰尘对人类有哪些危害?有哪些好处?从灰尘的危害与好处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抄写目标1中的词语。
2、以《假如我是灰尘》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注意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一、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二、指导自读自悟4~6自然段,从填表中弄明白灰尘的特点、用途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拓展思维,明白道理
1、延伸课外,说说灰尘的优劣。
2、让学生在联系生活的讲述中明白: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要学会扬长避短。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734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