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过去的一种回顾,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高质量的总结要求我们深入思考并总结出精华部分。看看这些学生的作品吧,他们在创造力和想象力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心得篇一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脱贫攻坚,这是一个最大的短板,也是一个标志性指标。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更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必须坚定铁的决心、扛起铁的担当、采取铁的措施,坚决打赢这场硬仗。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坚定铁的决心。“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也是一道考题。任务越艰巨、考题越难解,越需要牢固树立必胜的决心和信心,越需要始终绷紧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当前,疫情防控还没有最终胜利,面临着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较大压力。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必须坚定铁的决心,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全力冲刺、奋力拼搏。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扛起铁的担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2019年脱贫攻坚年度减贫任务全面完成,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进一步压实,深度贫困地区攻坚成效明显,“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行百里者半九十。”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冲锋冲刺的关键时刻,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找准定位、挑起担子,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的各项任务。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采取铁的措施。夺取脱贫攻坚最后总攻的全面胜利,必须创新工作方式,汇集各方力量。比如,结合当地实际,发展符合地域特色和产业结构的产业,贫困者不仅仅能够实现脱贫,更可以实现致富。面对剩下的“硬骨头”,必须重点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消费扶贫等举措,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确保贫困人口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强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最吃劲的时刻,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优势。
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心得篇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永远在路上。因此,我们党员干部应当“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竭尽全力续写脱贫攻坚“春天的故事”。
续写“春天的故事”,需有“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坚持。时至今日,脱贫攻坚已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但脱贫攻坚不是目的,小康才是目标。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摒弃“歇一歇”“停一停”“等一等”的思想,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结合脱贫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近期计划、思考远期目标,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态度,在农业种植、中医药产业化种植、山区养殖等发展生产上多下苦功夫,多作大文章。要努力做到授人以渔,着力培育致富能手、返乡创业能人,积极探索和拓展脱贫奔小康的有效途径。要始终坚信“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着力抓好脱贫地区青少年的培养教育工作,大力发展好区域教育,为脱贫奔小康涵养更多的新生力量。
续写“春天的故事”,需有“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大爱。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事关人民的福祉,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一颗为民初心,时时以“树叶离开枝头是腐烂的开始,党员脱离群众是腐化的开端”告诫自己,把群众的疾苦放在首位。要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坚持,肩负起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担当,真正静下心来、俯下身来倾听老百姓的心里话,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听实话、察实情、获真知、收实效,真正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续写“春天的故事”,需有“锦江春色来天地”的兼顾。脱贫攻坚应当惠及全体人民,不能有人掉队。党员干部要常入基层,下沉一线,真正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深入思考脱贫户返贫、边缘户掉队、因病致贫等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做到锲而不舍抓落实、精准发力解难题,以“工匠精神”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个脱贫项目的落地,谋划好每一户脱贫户的后续发展规划。要坚持“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干事态度,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懈奋斗,一步一个脚印笃定前行,让党的和风细雨惠及每一个村落、每一户群众。
未来可期,相信通过我们的勠力同心,不久的将来,祖国大江南北必将是另一幅崭新的春天画卷!
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心得篇三
这是一项锤炼党性、凝聚民心的伟大工程;这是一段考验智慧、磨炼意志的改革历程;这是一场攻坚克难、波澜壮阔的历史之战。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里程碑傲然矗立,等待所有中华儿女携手抵达。战疫情、筑根基、促就业、抓难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路上,各地响鼓重槌、尽锐出战,因户施策、精准发力,攻坚克难、乘势前进,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响鼓重槌、尽锐出战:把群众放在心里,把责任扛在肩头。
“村里为我争取了公益性岗位,一个月多了3000多元收入。”望着家里新建的院坝、崭新的砖房,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大南山村二组贫困村民叶步春诉说着生活的巨变。
这样的变化源自“3+1+n”帮扶模式,“3”指3个区镇村干部,“n”指左邻右舍、亲戚朋友等,共同帮扶1户贫困户。
“五级书记抓扶贫,一张张军令状直指最难啃的‘硬骨头’,主攻深度贫困,火力更集中、政策更精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霍学喜委员说,一批批扶贫干部扎进贫困村,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光伏扶贫等一系列举措落实落地,燃起贫困群众的脱贫梦。
“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我国立足国情,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运用党的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将脱贫攻坚纳入国家整体战略,形成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全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脱贫攻坚体系。”江西省鹰潭市委书记郭安代表说。
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无数扶贫干部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铸忠魂,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减贫奇迹,书写了中国脱贫攻坚的壮丽篇章。在他们的带领下,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被激发出来,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从“熬日子”到“奔日子”,凝聚起强大的攻坚合力。
因户施策、精准发力:脱真贫、真脱贫,摘穷帽、拔穷根。
时间似一支如椽巨笔,记录沧海桑田,书写岁月豪迈——。
党的十八大以来,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甚至每一分钟,我国的贫困人口的数量都在递减:
从832个减少到52个——这是贫困县摘帽的清晰历程。
脱真贫、真脱贫,摘穷帽、拔穷根。数字背后,是我国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是贫困群众一颗颗火热的感恩之心。
脱贫攻坚,产业是根——在江西上栗县鸡冠山乡,依托圳上村鸪兔养殖基地和流源村兴农养鸽基地,现代化特色养殖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更多外出务工农民实现返乡创业,促进扶贫方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帮助贫困户走上产业化脱贫之路。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湖南永州蓝山县毛俊镇毛俊村党支部书记廖仁旺代表表示,我们将继续发挥好基层党组织作用,按照融合发展理念,带领贫困群众探索香芋、葡萄等特色农副产品发展新路子。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是根本的扶贫之策,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李灵代表说。
兜底保障,织密织牢——“兜底保障担负着脱贫攻坚的底线任务,是解决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的最后防线。”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东萨拉嘎查党支部书记吴云波代表建议,进一步提高农牧区老年人养老保障水平,加大社会保障投入,让农牧民与城镇居民享受同质的教育资源、卫生服务。
攻坚克难、乘势前进:确保如期兑现庄严承诺。
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脱贫攻坚的脚步,但却没能阻挡各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铿锵步伐。
为不误农时和生产,不影响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各地一手战“疫”,一手战“贫”,一项项暖心、细致的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国务院扶贫办最新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832个贫困县全部为疫情低风险地区,贫困人口病例已全部清零。劳动力外出务工、扶贫项目开工、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车间复工复产已接近去年水平。1061家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结对帮扶1113个挂牌督战贫困村,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氛围浓厚。
截至底,我国农村还有551万人口未脱贫、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退出。这些都是贫中之贫、难中之难,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全面小康,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群众掉队。面对‘硬骨头’,要攻坚克难,采取特殊政策实现‘三区三州’等特困地区、特困人群脱贫,攻克最后的堡垒。”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欧彦伶委员说。
“要进一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彻底打掉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拦路虎’,‘啃’掉健康扶贫的‘硬骨头’。”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郭玫代表说。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收官之战后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如何建立可持续扶贫脱贫模式,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代表建议,要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在贫困地区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探索设立“公益股”“扶贫股”,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保障贫困户获得收益和共享发展机会。
脱贫攻坚战场上,战鼓声声催人奋进。代表委员们认为,只要万众一心,拧成一股绳,频道不换、靶心不散,攻坚克难,乘势前进,就一定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为世界减贫事业书写新的瑰丽画卷。
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心得篇四
201x年,让人回味、让人难忘,主因是脱贫攻坚第一年,为确保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大家在曲折和反复中前行,不敢懈怠、全力以赴,是辛苦的一年,最有意义的一年。除了做规划、填报表、宣政策、促进度以外,还要面对贫困户与非贫困、干部与群众的矛盾。有恼骚、有抱怨,更多的是理性思考,力争理顺一些思路、固化一些方法,确保来年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找准自身定位,发挥统筹协调作用。
在当好“八大员”切实做好“九件事”基础之上,作为第一书记需要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方针路线,把握政治导向,还须在基层定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有的放矢开展自己的工作。首先在基层党委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接受基层党委政府监督管理,与基层政府建立好融洽关系,再次与村两委一班人协同作战,选准自己的位置,处理好村班子人员的关系。我们来村进行帮扶指导,还要顾忌村民对村主要干部的感受和看法,化解不利因素,平衡各方的力量,不与村主要干部抢风头,清清爽爽做人、兢兢业业做事,达到帮办不包办、补台不拆台,争做锦上添花之效果。
强化素质培养,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君欲事其事、必利其器”,作为选派单位的帮扶代表,第一书记的能力和素质至关重要,不但基层工作经历丰富还要年轻同志,才能更好的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当然还可以在实践中去学习、在基层中去锻炼,练就成熟的品质、过硬的服务能力。第一书记的专业知识、扶贫政策、理论素养是通过培训才能得以提升,在各个部门(行业)组织培训的基础上,继续深化第一书记在驻村帮扶、扶贫帮扶、政策导向的培训至关重要,只有时常处于学习状态,潜心研习、不骄不躁,才能提升认知水平、思想境界,通过在基层的历练,最终成为一名践行服务基层的合格人才,成为脱贫攻坚工作的中坚力量。
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后备人才。
上级的惠民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基层干部是执行者,基层组织是党的执政根基,是政策落地的关键。随着政治环境改变,新常态的形成,基层干部的文化水平、能力素质、务实担当亟待加强,没有基层班子队伍的建设,就没有政策的有效执行,村民的利益落地更无从谈起,只有建设好一支能贯彻落实政策的队伍、培养切实为民服务情怀,适应新常态的基层干部,扶贫工作才不会拖后腿,扶贫成效才会明显。通过制定并完善《村级后备干部三年发展计划》、《提升基层干部服务能力方案》,吸引创新创业人士到班子中来,讲清基层干部发展空间及政策优势,强化新鲜血液的储备,培养年轻后备干部,优化队伍建设,建强基层组织,打造一支永不撤离的扶贫队伍,确保党在基层的坚强堡垒作用。
切实为民服务,打通村民“最后一公里”
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代办服务,坚持便民利民原则。让“等群众上门”变成“送服务上门”,“群众跑”变成“干部跑”、“多次办”为“一次办”,倾力解决村民“办事难、难办事”问题。鼓励村社干部主动前往帮助困难户家书写申请、代理办理生猪理赔、小额信贷、门诊报费事宜,询问村民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帮助的事宜,随着服务工作的推进,跟踪落实为民代办服务,完善相关机制,培养基层干部的为民服务情怀,形成良好的为民帮民氛围。
很多时候,村民希望被关注,小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或者关心。比如,村里土地占用事宜,一直没有能解决,刚去的时候村民闹得不可开交,通过多次调查、给予解释、相互沟通,他们的怨气消了,相反,能站在我们的立场思考问题!借助农村电商平台,帮助村民销售多余的农产品,解决农村土特产品难销售,实现村民农特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重要的是能帮助村民在网上购买的产品。
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要想致富首先修路”,体现了基础条件的至关重要性。老百姓关心的是道路、安全饮水、病塘整治、电力改造,只有做了让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才能让人信服,也是最能体验到的明显效果。对标“双七有”,村内的许多建设项目,几年努力皆是徒劳奔波,如今通过政策倾斜和帮扶单位的协调,全村的生产生活用水得到了彻底的改善,电力、道路、卫生室、文化室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改造,村通“宽带网络和广播电视”已经实现全覆盖,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切实让无房屋、危旧房户住上了安全的好房子,以“敢叫日月换天地”的气势,抓村内环境建设。
多方创新创造,拓展发展新路径。
在“引进来”时更注重“走出去”,积极带领本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走进企业、新型经营主体,拓展村民的视野,激发创新创造的动力,借助产业发展资金,科学规划本村增收产业,积极做大传统产业、大胆引进特色产业。只有村民观念变化,产业才能引进,村民增收才有希望,村民的日子才会好起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积极盘活村内的撂荒土地,鼓励村民流转租赁村内的集体资产,开发挖掘本村固有资源,激活村内的集体经济,整理联合相关领域的资产管理公司、农业农头企业,探索长效、科学的利益机制,确保集体经济增收。
借助订单农业,成立农业合作社,采用“村委、龙头企业领办”模式,创新启动村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开展无职党员定岗定责活动和党员志愿参加服务活动;通过建立村级微信公众号、微信交流群、qq群、手机短信等方式,加强与在外务工人员及党员的沟通联系。
提升治理水平,建设美丽新村。
发挥村公示栏、阅览室、远程教育暨农民夜校平台作用,改变村民的观念和习惯,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到“四好新村、环境优美村、法制新村”建设中来。积极探索依法治村新机制、新模式,推行法治新村建设,设立学法讲堂,成立“和为贵”调解室,邀请司法、人社、纪律检查等部门进行法治宣讲,提升村民的法制意识,强化道理内化约束力,引导村民集中学法、严格守法、遇事用法好习惯;坚持以“党建带党风,党风树民风,民风促村风”发展思路,内抓党员干部战斗力,外树干部形象,建设良好的村风民风环境;制定村基层组织服务能力和村级治理水平相关制度,适时进院坝入农家进行宣讲,定期开展村民文艺表演活动,鼓励村民借书阅览,培养村民的好习惯、好风气,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心得篇五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近,面对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要保质保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亟需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深度贫困区脱贫靶向再发力。青海省是党中央明确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经省级核查,剩余的17个贫困县、170个贫困村符合摘帽退出标准。针对深度贫困区脱贫,应采取更集中的支持、更有效的举措靶向发力,在新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新增涉农资金方面倾斜支持,优先安排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社会事业领域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增加金融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坚决攻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强化当地因病致贫等特殊贫困群体的精准帮扶。资产收益扶贫措施主要向因病致贫返贫家庭倾斜,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动态化精细化管理,确保病有所医、残有所助、生活有兜底。
基层社会治理施政显实力。疫情延缓了脱贫攻坚的步伐,一些地区出现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受阻等具体问题。如何把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小,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果,成为当下青海省脱贫工作重中之重。近期以来,青海省着力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根据各地区情况,从就业政策、岗位供给等方面,制定补贴、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政策落地细则,帮助企业稳岗减负,降低求职者就业成本。同时继续强补“两不愁三保障”,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解决好青海特色扶贫农畜产品滞销问题,以实际行动履职尽责,坚决打赢决战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产业发展精准帮扶再用劲。产业扶贫既是促进贫困人口较快增收达标的有效途径,也是巩固长期脱贫成果的根本举措。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实施产业扶贫,能够有效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虽然青海省在围绕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实现基层地区精准脱贫方面取得较大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与精准脱贫成效存在不稳定性等问题。因此,要实现当地产业帮扶脱贫就需要努力克服疫情影响,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集中精力加快推进脱贫攻坚,特别是要组织好产销对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加大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经济,支持贫困村对村级集体未承包到户的土地等资源,集中开发或引进企业联合开发集体经济增收项目,增加贫困村的“造血”功能。
各方协助多措并举固成果。脱贫攻坚不是某一个部门、某一个地方的事,而是需要各方力量相互配合,互补短板,方能如期脱贫;脱贫攻坚也不是短期的、临时性的事务,需要持久追踪,巩固成果,方能避免返贫。持续扎实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等工作,继续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向脱贫攻坚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已是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是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的重要保证。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接续推进青海省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需进一步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与生态建设、乡村振兴的关键衔接点,充分运用乡村振兴的手段和要素,合力攻坚、顽强作战,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心得篇六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党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贯彻执行。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党中央认为,完成上述两大目标任务,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工作成效。全党务必深刻认识做好20“三农”工作的特殊重要性,毫不松懈,持续加力,坚决夺取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面胜利。
做好2020年“三农”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强化举措、狠抓落实,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全面完成脱贫任务。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成就,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已经脱贫,现在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阶段。要坚持精准扶贫,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在普遍实现“两不愁”基础上,全面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进一步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集中发力,狠抓政策落实。对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脱贫难度大的县和行政村,要组织精锐力量强力帮扶、挂牌督战。对特殊贫困群体,要落实落细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各级财政要继续增加专项扶贫资金,中央财政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扶贫小额信贷等支持政策。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
(二)巩固脱贫成果。各地要对已脱贫人口开展全面排查,认真查找漏洞缺项,一项一项整改清零,一户一户对账销号。总结推广各地经验做法,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户的动态监测,将新发生贫困人口及时纳入帮扶,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制度保障。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扩大贫困地区退耕还林还草规模。深化扶志扶智,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三)做好考核验收和宣传工作。严把贫困退出关,严格执行贫困退出标准和程序,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加强常态化督导,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开展脱贫攻坚普查。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宣传工作,全面展现新时代扶贫脱贫壮阔实践,全面宣传扶贫事业历史性成就,深刻揭示脱贫攻坚伟大成就背后的制度优势,向世界讲好中国减贫生动故事。
(四)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坚持贫困县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强化脱贫攻坚责任落实,继续执行对贫困县的主要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定点扶贫、社会扶贫力度,稳定扶贫工作队伍,强化基层帮扶力量。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对已实现稳定脱贫的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专项扶贫资金,支持非贫困县、非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
(五)研究接续推进减贫工作。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贫困状况将发生重大变化,扶贫工作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扶贫工作方式由集中作战调整为常态推进。要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加强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顶层设计,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抓紧研究制定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意见。
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心得篇七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一年。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脱贫攻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3月底,省委省政府发动脱贫攻坚“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利用4,5,6三个月时间,奋力冲刺,同时间赛跑、与贫困较量。越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越需要强化党建引领,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坚决夺取最后总攻的全面胜利。
凝聚思想共识,树立必胜信心。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充分利用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方式,强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提升脱贫攻坚履职能力,引导党员干部化任务为责任、化压力为动力,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脱贫攻坚战中。要充分利用院坝会、大走访、宣讲培训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真正做到传递真情、理顺民心,让贫困群众增强脱贫内生动力,坚定脱贫摘帽信心。
坚持尽锐出战,确保打法精准。“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在冲刺的关键阶段,必须调精兵遣强将,集中优势兵力投入歼灭战,让一批好干部、好党员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排头兵。兵法讲究“以谋为上,先谋而后动”,面对最后难啃的“硬骨头”,更要确保各项政策精准落实,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确保已脱贫户不返贫,着力补齐“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短板。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以及因病、因灾、因学等问题支出骤增的农户进行动态监测,提前发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从源头上抑制新的贫困的产生。
强化责任担当,锤炼过硬作风。“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受疫情影响,有些扶贫项目开工推迟、有些地区种养殖产品滞销、有些贫困群众务工收入减少...面对重重困难,更需要党员干部扛起责任,勇于担当,敢于向身边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亮剑”,积极脱贫攻坚战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以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带领群众抢时间、补损失,如期交上一份高质量的、人民满意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放心答卷。
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心得篇八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他还指出,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现在,我们党就是要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是社会主义。
但是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中国之所以取得扶贫减贫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建立了完备的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形成了高效的扶贫开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保持经济健康平稳发展,为大规模减贫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坚持把扶贫开发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分阶段明确减贫目标、扶贫标准、专项规划;坚持精准方略,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应扶尽扶;党的领导贯穿全过程,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这些成功经验,深刻彰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当前世界形势日趋复杂,中美贸易战日渐胶着,全世界又爆发新冠疫情,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尤为艰难。据国际媒体报道随着新冠疫情的出现,世界经济不断萎缩,全球经济将进入衰退期。无论情况如何,全球贫困状况可能自1990年以来首次增加,可能把一些国家推回约30年前的贫穷水平。在疫情发展最严重的情境下,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将增加4.34亿。中国作为此次全球战疫的先锋队,首战告捷,交出了满意的答卷,4月8日武汉解封,全国各行各业快速进入复工复产阶段,国内经济全面复苏,勤劳的中国人民又让中国这台超大型机械重新启动并稳稳地向前推进。
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为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
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心得篇九
3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指出主要任务是分析当前形势,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会议强调要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一、提高政治站位,提升脱贫质量。
乡镇要从修复基础设施着手,从抓好脱贫攻坚着眼,从调整产业结构布局,高度关注民生福祉。做到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提前谋划相应的政策措施和长效机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狠抓落实,确保脱贫攻坚取得新突破。一是注重基建,夯实脱贫村屯硬化。例如道路扩建项目、硬化项目、续建项目、岩面涵洞桥建设项目、滚水坝建设项目等路、桥、水毁点修复;对贫困户房屋进行修缮或新建。二是强化执行,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做好贫困户产业奖补、发放及产业覆盖率,完成预脱贫户新建或修缮住房及建档立卡移民搬迁户等工作。三是合力攻坚,确保贫困村整体摘帽和贫困户精准脱贫。要强化作风建设,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坚持常态化督导暗访,坚决防止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以优良作风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三、统筹兼顾,防疫生产两手抓。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乡镇要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积极采取措施有效防范疫情输入,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和应对工作,切实做到一手抓生产,一手抓防控。准确把握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对标对表上级的决策部署要求,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要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又要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全力做好开好局、起好步。
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心得篇十
_月_日,我旗召开脱贫攻坚现场会,通过实地观摩各嘎查产业扶贫项目,听取各旗直部门领导、苏木乡镇党委书记和嘎查“第一书记”的交流发言,让我深受启发,对精准脱贫的重大意义和实现途径有了新的认识。
一、规模盛大、组织有力。本次现场会__0余人参加,规模盛大,秩序井然,反映我旗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部署新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用真抓实干,绣花功夫,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的决心和能力。
二、抓实主导产业,落实产业脱贫。通过实地观摩听取__乡镇“第一书记”交流发言,感受到各嘎查都在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入股龙头企业、短期育肥等多种模式发展集体经济,落实产业脱贫政策,使贫困户收入稳步增收。
三、因地制宜,拓宽增收渠道。各嘎查都在利用嘎查自身优势,开展花卉、蔬菜、云杉、特色养殖、发展当地生态旅游等多种措施帮助贫困户获得长期稳定增收新渠道。
四、全身心投入、推进精准脱贫。全旗上下都在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为我旗脱贫摘帽做出自己的贡献,嘎查“第一书记”们落实67项措施,创新工作方式,真心实意地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
通过这次现场会,我感受到,要作好精准脱贫工作,一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形成凝聚力,抓党建促脱贫;二要通过宣传引导,解决贫困户自我发展意识不强,自我发展动力不足,避免“等靠要”思想的产生,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三要因地制宜确定产业扶贫项目,制定好经营和销售模式,形成生产销售一条龙的产业模式;四要关心牧民生产、生活情况,对存在的困难予以帮助解决,对不理解的信息进行解答,得到贫困群众和嘎查牧民的认可和肯定,脱贫攻坚工作才更具实效性,真实性。避免返贫现象的产生。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深入学习本次现场会精神,查找不足,将抓党建促脱贫、发展集体经济、降低贫困发生率作为哈克木嘎查今后的重点工作,带领驻村工作队,团结嘎查两委,落实好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拓宽嘎查贫困户增收渠道,提高收入,实现稳定脱贫,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心得篇十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扶贫开发工作提升至治国理政新高度,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扶贫攻坚”改为“脱贫攻坚”,体现了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决心。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记召开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这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会上,总书记记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肯定了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指明了下步继续攻坚克难的方向和招法,坚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
那么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笔者认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看基层基础牢不牢,要知道基础实,才会行得稳;动力足,方能走得远。面对部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不够明显、第一书记的作用发挥不明显、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等问题,那就需要以党建为引领,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把重点放在贫困村、软弱涣散村的组织建设和班子建设上。要健全完善基层组织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作用。将贫困村纳入后进村,加强整顿软弱涣散后进党组织的力度,推动贫困“摘帽”。通过“合作社+党组织”等方式,把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和专业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党建促进脱贫攻坚。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党员发挥作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在扶贫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是党员担当作为的主阵地。作为党员,要时刻牢记肩负的职责与使命,做好本职工作,不浮躁,不虚假,从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行百里者半九十。还有不到10个月的时间,我们要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在疫情考验下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我们绝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保证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将一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心得篇十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扶贫,就是要在精准上发力。
一是要号准“贫脉”。扶贫开发成效如何,关键要看是不是做到了识真贫。扶贫干部要把贫困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常思群众疾苦,善谋致富之策,摸清贫困底数,切实把“家底”摸清摸透。要理清扶贫思路,根据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力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确保扶贫攻坚有的放矢、精准到位。
二是要摘掉“贫帽”。如果领导干部在一个地方执政多年,没有改变乡村的落后面貌,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就是不称职。因此,需要切实增强干部的责任感,做到转变观念“主动摘”,从而凝聚起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三是要切断“贫根”。开展扶贫攻坚,要彻底走出“年年扶贫年年贫”的贫困陷阱,那就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实事求是的政绩导向,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贫困地区的加快发展上,重点做好兴业扶贫、搬迁减贫、扶智脱贫、兜底济贫、强基治贫等工作,确保贫困地区真正发展起来、贫困群众真正富裕起来。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群众是开发式扶贫的主体,要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并举,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精神,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靠辛勤劳动摆脱贫困,才能过上幸福新生活。要及时剔除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打消他们不劳而获的投机心理。建立“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帮带机制,为想干事、能干事的群众建立资金、技术、项目的扶持机制,为他们改变现状创造环境和条件,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心得篇十三
脱贫攻坚是场硬仗,实施这一重大战役的一线主力是乡村干部及对口、驻点干部。五年脱贫攻坚时不我待,基层干部责任重于泰山,必须锤炼一身“真本领”。“真扶贫”容不下滥竽充数者,容不了碌碌无为者,容不得不为乱为者。
“真本领”体现在情怀上,要心里装着百姓。现实往往比想象的要困难得多、复杂得多,脱贫攻坚更是如此。从全国看,5年时间实现5575万贫困人口脱贫和832个贫困县摘帽,每年要减贫1000万人以上。具体到一个村、一个乡、一个县、一个市、一个省,贫困人口从百千万到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直面这些数字,各级干部看到的不应是干枯的数字,而应是重大的责任。面对贫困群众,胸涌家国情怀,心系贫困兄弟,情同此心,感同身受,才能真情牵挂、满腔热血,才不惧山高路远,不怕困难挡路,实实在在真心扶贫。
“真本领”体现在作风上,要敢于攻坚克难。精准扶贫,精准是一种要求,更是一种作风。作风不一样,业绩自然不一样,想干事、作风正,就能干事、干成事;不情愿、作风差、混日子,不仅干不成事,还会误事。扶贫攻坚,需要一支作风扎实、敢打敢拼的干部队伍,否则,作风漂浮,浅尝辄止,遇难即退,永远打不赢这场硬仗。笔者老家地处贫困山区,回乡拉呱时,乡亲们言语间不吝惜对那些心系群众、真情扶贫的基层干部的赞扬,也不避讳对少数作风不实、业绩不佳的干部微词。“真扶贫”,就要放下架子走村串户,卷起裤腿到田间地头,吃得下农家饭,住得惯农家屋,受得了农村苦,在磨炼中砥砺作风、增长胆识,既大胆创新又立足实际,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抓铁有痕的顽强作风,务实为民、善作善成。
——“单兵突击”能当“尖兵”。山区、库区、老少边区,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基础不同,人口素质不同,发展模式不同,怎么办?道路不通,产品卖不出去,怎么办?缺乏致富技术怎么办?遇到天灾人祸怎么办?针对不同贫困对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在动态中精准施策、靶向扶贫。
——“加固堡垒”能当“先锋”。“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越是脱贫攻坚,越要重视党建扶贫这一制胜法宝,建设好村党支部这个坚强堡垒,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把脱贫使命放在心上、职责扛在肩上、任务抓在手上,规划编好扶贫“蓝本子”,创新闯出脱贫“新路子”。
——“联合攻坚”能当“统帅”。扶贫攻坚需要各级干部不畏艰难、身体力行,还要凝聚合力、科学指挥、协同推进,建立共享平台,科学谋划项目,统筹用好资金,攻克重重难关,发挥好集体与群体的力量,在协同作战中精准攻坚、精准脱贫。
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心得篇十四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创了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在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习近平多次到贫困地区调研指导,对扶贫开发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作出阐述,形成了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其中,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就是新时期扶贫脱贫攻坚实践的新思路新概括,是好路子好机制的核心。本文通过系统考察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过程、基本内涵和实现途径,以深化对党中央精准扶贫基本方略的认识。这对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一贯高度重视扶贫开发事业。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使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地区面貌发生根本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开始了党的扶贫事业的新探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构想,就是在新的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20某年11月3日,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调研扶贫攻坚工作。他说: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从现有公开文献看,这是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此后,他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实施精准扶贫,扶贫工作要提高精准性。
20某年初,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进入20某年,党中央总结各地区各部门实践,对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行了系统总结和阐述。习近平先后主持召开了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明确提出和阐述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等基本要求和实现途径。他强调要重点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扎实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这样,以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初步确立,党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思想在实践中全面展开。
20某年10月,习近平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措施,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11月29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份重要文件表明,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被提到新的高度,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扶贫脱贫的决心。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当然不是凭空而来的。
首先,它是针对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的。长期以来,中国的扶贫开发存在着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等问题。比如,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是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7.4万户住户调查得出的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出来的,这对于研究贫困人口规模、分析贫困发展趋势比较科学,但对于具体扶贫工作而言,意味着这么多贫困人口究竟是谁、具体分布在什么地方,说不大清楚。习近平敏锐看到了这些问题。他说,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找准问题、聚焦问题,才能解决问题。精准扶贫的提出,就是要弄清楚谁是贫困人口致贫原因何在如何针对性帮扶等问题。
其次,它是对我们党真扶贫、扶真贫思想的拓展和升华。上世纪90年代,针对扶贫开发过程中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一些具体贫困人口脱离于扶贫之外的现象,党中央及时提出真扶贫、扶真贫的思想。强调扶贫攻坚要以贫困村为重点,以贫困户为对象,把扶贫任务分解到村,把扶贫措施落实到户,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十六大后,党中央提出要因地制宜进行整村推进,将瞄准目标拓展到贫困村,并对贫困村内的贫困户进行了初步的建档立卡工作。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一直强调,领导干部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精准扶贫的提出,进一步把扶贫对象下移到具体的贫困户、贫困人,从机制上确保真正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这就拓展了扶贫内涵,体现出党的扶贫理论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
最后,它反映了中国扶贫开发事业新阶段的客观要求。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逐渐进入新常态,扶贫开发事业也呈现出新特征。比如:经过多年努力,容易脱贫的地区和人口已经解决得差不多了,越往后脱贫攻坚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特别是实现2020年确保贫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贫,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总的看,脱贫攻坚既面临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习近平对此作出判断,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那么,如何才能啃下这块硬骨头?显然,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地干,难以按期完成任务。习近平强调,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提出与实施,受到社会各界的很大关注。如何做到精准扶贫?习近平指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沿着这个思路,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上作出了探索和回答。
第一,实施精准扶贫方略要做到六个精准。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充分发挥积极性,在实践中因地制宜形成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例如,贵州在实践中总结出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的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直观有效,富有创造精神。甘肃等地在建档立卡的基础上绘制贫困地图,全面准确掌握贫困人口规模、分布以及居住条件、就业渠道、收入来源、致贫原因等情况,挂图作业,按图销号,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倒排工期,不落一人。中央认为这些探索都符合精准扶贫要求,应该积极提倡。
在指导和总结各地扶贫实践中,党中央也在不断深化对精准扶贫的认识。6月,习近平首次总结了六个精准的要求: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他要求各地都要在这几个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六个精准的确定,成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也为各地进一步脱贫实践提供了明确标准和主要抓手。
第二,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现实中,贫困的原因的确千差万别。贫困人口中有的有劳动能力、有耕地或其他资源,但缺资金、缺产业、缺技能;有的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很难实现就地脱贫;有的完全或部分丧失了劳动能力导致贫困;有的则是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习近平提出: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中央总结出五个一批的脱贫攻坚具体路径。
五个一批,就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从概念上看,五个一批有一个提出和逐步完善的过程。最初提出的是四个一批,随后将其扩展为五个一批,最后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对五个一批的内容又作了调整并最终确定下来。通过调整,党中央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的基本思路更加清晰,对精准施策实现途径更加明确。当然,通过五个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是就主要路径而言的。中央也强调,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能都照一个模式去做,而要因地制宜,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径。
第三,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贫困地区和人口脱贫之后如何退出?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了基本思路:要设定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要留出缓冲期,在一定时间内实行摘帽不摘政策;要实行严格评估,按照摘帽标准验收;要实行逐户销号,做到脱贫到人,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这次会议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出台,提出要建立贫困户脱贫认定机制。3月,习近平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进一步强调,建立贫困退出机制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提出以脱贫实效为依据,以群众认可为标准,建立严格、规范、透明的贫困退出机制,其核心内容就是要实现贫困精准退出。
为什么要强调贫困退出的问题?从逻辑上讲,实现稳定脱贫自然就不需要继续扶持,但现实中并非如此简单。出于利益驱动等各种原因,有的贫困地区和人口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惰性,有的地区戴着贫困县的帽子舍不得摘,国家从机制上也缺乏完善的贫困退出机制,如何使稳定脱贫的地区和人口及时退出,也需要在精准上下功夫。习近平指出,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准确抓住了两者之间目的和手段关系。
新形势下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特别是作为其核心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呈现出许多鲜明的时代特征,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反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即覆盖的领域、人口、区域都要全面。习近平在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指出: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可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不能如期实现,很大程度上要看脱贫攻坚工作做得怎么样。
脱贫攻坚要取得实效,关键在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习近平说: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这体现出瞄准的区域要精准。他还说:绝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这体现出瞄准的人口要精准。简言之,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精准。这就把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
第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彰显了五大发展理念的思想引领。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是中国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思路、方向、着力点,就充分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本身就是扶贫开发工作思路和机制的重大创新。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就是要把帮扶资金和项目重点向贫困村、贫困群众倾斜,推进老少边穷地区脱贫减贫,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强调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既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生计问题,又有利于这些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脱贫攻坚工作则强调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离不开各国减贫发展合作。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强调,绝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要让13亿中国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成果,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
第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体现了底线思维的恰当运用。底线思维,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期望值的重要思维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在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补齐短板和政策兜底,体现和丰富了坚持底线思维的科学方。
一是补齐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扶贫开发等方面,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短板和薄弱环节。能不能补齐短板,决定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上能不能收好官。习近平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因此,必须补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这块最突出的短板,做好这篇大文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更大决心、更精准思路、更有力措施,采取超常举措,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总之,要通过精准扶贫补齐短板,针对特定人群面临的特定困难,想方设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政策兜底。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期待不断提升,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但我国的国力财力毕竟有限。习近平指出,要从实际出发,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织密扎牢托底的民生保障网。但是兜底的理念,也不完全是为了保障基本民生,主要是解决特困群体的问题。中央提出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2000多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兜底是保证困难群众一个不掉队的底线,是习近平提出的底线思维的运用,反映了我们党对扶贫脱贫攻坚事业认识的深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通过以上考察可以看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和路线,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的重要创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些重要方略,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心得篇十五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正在奋力夺取全面胜利。“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引起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共鸣。
今年脱贫攻坚要全面收官,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现在还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响,必须再加把劲,狠抓攻坚工作落实,越到最后越要响鼓重锤,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锚定艰巨任务,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以必胜信念激起决胜决战之势,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处理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关系。脱贫攻坚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要实现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就决不能松劲懈怠。疫情冲击之下,脱贫攻坚要寻找新的发力点,利用扶贫协作大数据平台实现帮扶对象、帮扶干部、帮扶措施、帮扶资金的智能管理,实现线上农业知识培训扶贫又扶智,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情况下,统筹推进生产生活秩序的加快恢复,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相信我们终将战胜疫情,我们也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把全国人民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带入全面小康。
一些贫困户有干劲,却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就需要我们除了强调社保兜底以外,特别强调要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持续抓好脱贫户的扶智和扶志引导工作。一方面,加强思想观念的改造提升,使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观念深入人心,激发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要加大培训的力度,增长他们劳动致富的本领和能力,实现产业脱贫和就业脱贫。同时,要精准稳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扎实做好春耕备耕,满足脱贫群众稳定就业增收,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处理好消除贫困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实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全面夺取脱贫攻坚战略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要建立脱贫长效机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多在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上下功夫,在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壮大区域经济和集体经济上下功夫,在培育新型农民、增强内生动力上下功夫。以系统化的思维、扎实务实的举措,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美丽乡村经济”的突破性发展,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促使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从而巩固脱贫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这是一场硬仗,越是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当前,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到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和巩固脱贫成果的决战决胜阶段,脱贫攻坚战胜利在望。当前,国内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取得压倒性胜利,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不容忽视、不容懈怠。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重大举措。两场“战役”,都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越是到最后时刻、紧要关头,越是要对标脱贫攻坚“深水区”,紧盯疫情防控“硬骨头”,正确处理好脱贫攻坚与疫情防控关系,坚持“两手抓”实现“两不误”,越是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紧盯目标不停顿。自脱贫攻坚战打响7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全国上下一心、苦干实干,脱贫攻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贫困人口从2020__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20__年底的551万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这么多人脱贫。“行百里者半九十”“为山九仞,功亏一簣”。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艰难的一年,半路杀出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的攻坚路举步维艰,路行至此,不进则退。非常时刻、非常时期。各级党员干部当挺起脊梁、咬紧牙关,坚决克服疫情防控造成的不利影响,在坚决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坚决落实脱贫攻坚责任。要紧盯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集中优势资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担当再作为。
咬紧牙关不放松。如今,抗击疫情的斗争正处在最关键阶段,不少国家也日益面临疫情的威胁,外防输入的压力逐渐增加。脱贫攻坚最紧要的关头,留给我们的都是“鸡肋”“硬骨头”,决胜的硬仗还需我们百倍努力。“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越是最后时刻,越要提高警惕不能放松,越是到关键时刻,越是要咬紧牙关再担当。各级各部门要压紧压实基层责任,切实做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不误。要一如既往地严防严控,网格管理,加强宣传,确保疫情防控万无一失。快速组织人民群众复工、复产,将疫情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要一如既往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多脱贫路径,切实解决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问题,确保贫困群众稳定长效增收。
非常时期当举非常之力,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功。疫情防控一丝不能放松,脱贫攻坚一天不能耽搁。我们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坚持“两手抓”确保“两不误”,争取早日打赢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两场战役”。
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心得篇十六
当下,脱贫攻坚工作任务艰巨,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做到精准扶贫,花大力气解决贫困老百姓”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做好产业扶贫、健康扶贫等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800字心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总书记在全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可言,没有任何条件可谈。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本来就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此次新冠疫情又增加了难度,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挑战更为艰巨。时间紧迫,刻不容缓。我们要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始终保持坚定信心、顽强斗志和奋进姿态,分析应对疫情带来新挑战,积极转变工作方式,及时解决突出问题,做到思想不乱、精力不散、工作不断,变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确保高标准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我们要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以背水一战、毕其功于一役的决心和干劲,坚决攻克贫困最后的“堡垒”、啃下脱贫攻坚最硬的“骨头”,坚决夺取收官之战全面胜利,努力交出一份脱贫攻坚高质量答卷。
当前向最后贫困堡垒发起总攻之时,我们更需要凝心聚力,以始终饱满的精气神昂然上阵,以不懈冲锋的姿态增强战斗力。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工作为主线,走实群众路线,做实群众工作。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俗话说,“乡村要致富,关键有个好党支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充分说明了乡村党支部的重要性。对于个别村支部作用不强、不明显、软弱涣散的,该调整的要及时调整到位。要选优配强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发挥好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党员作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宣传扶贫政策、落实脱贫任务,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提供坚强保障。把脱贫攻坚同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让党的旗帜在脱贫攻坚阵地上高高飘扬。
近日,中央组织部在京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中组部部长陈希强调,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推动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冲在一线、英勇奋斗,进一步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期。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又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副司长王春燕近日指出,疫情防控期间,由于人流物流的阻断,还有消费需求的减少,影响了农副产品的销售,有一些地方出现了滞销,比如海南的冬季瓜菜、_的花卉等。同时,很多已经脱贫的乡村,由于销售链断裂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又出现了返贫的现象。抓党建,既是提升党员素质,凝聚人心的工作,也是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催化剂。只有不断扎实和强化党建工作,练就一支过硬的队伍,才能够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有力促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抓党建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等不作为的失职渎职行为。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不干实事,无法提高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解决不了老百姓利益相关的问题。没有深入了解老百姓的困难和需求,就无法帮助老百姓真的脱贫致富,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对我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造成了极大阻碍。因此,对于这些不作为的现象,要严肃地批评教育,坚决地予以纠正和处理。
习近平总书记3月6日在北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时强调,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目前离年底只有8个月不到的时间,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对贫困地区与贫困群众而言,“新冠疫情”疫情无疑增大了脱贫攻坚的难度。要把疫情耽误的时间补回来,这就要求攻坚队伍在思想上不能盲目乐观,行动上不能放松懈怠,应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和决心坚决打赢这场收官战。
如期履约,没有退路。但凡硬仗,越到最后越艰难,越艰难的时候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突出发挥党建引领的“主心骨”作用。
首先,突出政治建设,确保方向不偏。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把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其次,抓党建,促脱贫。党建工作不等于脱贫工作,但党建工作可以推进和带动脱贫工作,只有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真正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强大力量。
要加强脱贫攻坚干部培训,确保新选派的驻村干部和新上任的乡村干部全部轮训一遍,增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力。
日前,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了防疫期间脱贫攻坚和民政服务工作情况。据介绍,目前有关部门已针对疫情影响出台了多项举措,加大贫困地区产品帮扶力度、畅通贫困地区人员外出就业通道、及时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需要,尽全力战胜逆境、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打赢的,必须高度重视面临的困难挑战。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新冠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部分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脱贫攻坚工作需要加强。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我们只要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就一定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建引领在脱贫攻坚的作用,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深度贫困地区是决定脱贫攻坚进展和成效的关键区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更有力的举措、更扎实的行动,全方位深入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确保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当下,脱贫攻坚工作任务艰巨,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做到精准扶贫,花大力气解决贫困老百姓”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做好产业扶贫、健康扶贫等工作。
虽然自己没有直接参与扶贫工作,但是也不能置身事外,也该通过学习、汲取和借鉴扶贫领域的相关内容,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尽一份力。
首先要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心,心系群众利益,切实贯彻落实走群众路线,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积极为群众解决困难。
其次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端正工作态度,保持工作热情,尽心将群众交代的大事小事办好,并自觉做好自己职责范围的事情。
最后要坚持严于律己,无论在神说还是工作中,都要严明政治纪律,执行党中央的各项工作,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时刻为群众树立好榜样,不辜负组织的重托以及人民的期望。
打赢脱贫攻坚这场仗,就必须深刻领会脱贫攻坚会议精神,准确把握,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撸起袖子加油干,只有这样,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阳春三月,春光融融,暖风拂面,温暖着中华大地千千万万贫困户的心。当前正是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贫困地区、牵挂贫困群众,始终坚持以发展的观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在奔小康的路上不落下一家一户一人,号召全国人民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不抛弃不放弃,携手共进如期摆脱贫困。以下是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总书记说:治贫先治愚,要紧紧围绕教育脱贫的根本之策,坚持发展教育,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育,用知识的力量改变落后的思想,提高文化素质,为青壮年就业培训打下坚实基础,为脱贫注入文化的力量。当前正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要严格落实上级关于贫困地区的教育政策、经费落实情况,着力解决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不让贫困子女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确保教育资源公正公开。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保障青少年儿童的教育权利,确保未来一代是富于思想文化、身怀科学技术的一代,才能在奔向贫困致富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二、精准扶贫,改善基础设施。当前我区的道路基础设施已经得到极大改善,但仍有部分偏远山区的村屯之间存在道路不通、通信不畅等问题。近几次下乡到山区农村发现,道路不通、通信不畅严重加剧了贫困的程度,偏远山区的群众当前迫切希望道路通村、信号全覆盖,让本地特色产业产品运出去,让外面的新兴科技进得来,双向融合促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同时便捷的交通条件和畅通的通信技术也更能留得住有志创业的回乡青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土生土生的原著居民,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更为熟悉了解,如何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他们更应积极参与建言献策,着力破解贫困。
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脱贫攻坚不是一招一式就能解决,要创新脱贫新思路新方法,立足当地人文旅游、特色产业、特定环境资源等各种因素,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强化产业和就业扶贫,让群众既能在家门口就业又可兼顾家庭照看老人儿童,既稳定了家庭又保证了收入,有效调动就业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政策兜底,精准脱贫。要保证人人脱贫,还需关注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众的贫困,这些群体的脱贫需要政策来保障,当前着力构建的低保、住房、医疗、教育等保障体系,保证了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确保脱贫路上人人有保障。
又是一年春正浓,在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聚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注重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增强脱贫内生动力,有信心有实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早日实现小康生活。
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心得篇十七
“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集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是第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会议的一项重要部署。在疫情形势趋缓的当下,统筹做好疫情防控监督和保障脱贫攻坚,对辉县市纪委监委来说依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在当地疫情形势持续向好的当下,辉县市纪委紧跟形势变化,及时将现阶段监督重点调整到境外疫情输入防控上来,紧盯境外返回人员申报、排查等关键环节,发挥派驻监督优势,督促统战、公安等部门落实主体责任,抓实抓细各项防控监督,严防境外疫情输入风险。
但是,守住防止境外输入的大门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老百姓要的不仅是安全,还有脱贫致富的美好期待。然而,在河南省未退出贫困村序列的52个贫困村中,辉县市就占13个。对这样的“贫中贫”、“困中困”来说,脱贫攻坚原本就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加之疫情防控带来的巨大冲击,13个贫困村的现状可谓雪上加霜。
面对这样一个“烫手山芋”,辉县市纪委采取县乡两级纪委“监督到户覆盖到人”的方式,确保损害贫困群众利益的行为有人管,影响扶贫政策落实的事情有人问、有人查。紧盯“扶贫资金使用、扶贫项目实施”等重点环节,对扶贫事实情况既不夸大、也不缩小,一是一、二是二,精准监督发现问题,不回避矛盾,积极推动问题解决,确保真实准确、客观公正。尤其是对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的要严肃问责,对贪污侵占、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的从严查处。确保实事求是监督,依规依纪依法履职,力争圆满完成13个贫困村顺利脱贫的任务。
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工作报告强调,“全国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党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定位,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对辉县市纪委监委来说,就是要按照中央纪委四次全会部署,直面当前复杂局面、坚定必胜信念,依规依纪依法统筹打好疫情防控监督战和深度贫困“歼灭战”,坚定稳妥、扎实有效、高质量推进纪检监察工作。
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心得篇十八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重点,党和国家十分关心和重视扶贫工作。推进精准扶贫,是缓解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场攻坚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贫困人口逐步减少,农村地区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但也意味着农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面对如此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党和国家对扶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市档案局下派的驻村工作队员,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指示为指引,积极推进乡村脱贫攻坚工作。
我作为本单位“一帮一联”的干部,积极参加脱贫攻坚专题培训,在培训中主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央、自治区和柳州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工作方法,扶贫领域廉洁和作风教育,“重精准.强基础”专项行动和脱贫攻坚考核评估方式等内容。通过培训,我对扶贫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掌握了更多的帮扶政策,理清了自己的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方向,掌握了一些工作方法。在培训之余,我还对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拿出来与第一书记和其他工作队员来交流,汲取他们的有效经验,帮助自己从容面对困难,克服困难。
当前,我们的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不能再以走过场等应付的心态来开展扶贫,必须保质保量如期脱贫、杜绝返贫。因此我们需要精细化的扶贫思想,促使各地区整体脱贫、全面脱贫。精准是我国扶贫进行到新阶段的新举措,符合中国国情。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所以对于我所帮扶的车平村,要实现真脱贫,就要深挖致贫的原因,深入基层了解农户的所需所求,积极利用本地区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品牌优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如何帮,就是我在驻村时遇到的一大问题。送上一袋米、一桶油,或者给几百元钱都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减轻贫困户的生活负担和缓解暂时的经济困难,而这种输血式扶贫永远都不会是长久之策。要想帮助贫困户彻底走出困境,就必须帮助他们做些根本的事情,出主意,找对策,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只有真心实意,带着感情,制定对策,精准帮扶才是保障。例如对于因天灾人祸造成家庭贫困的困难户,首先要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和民政相关救助,帮助其先渡过难关,再为其量体裁衣,摸清打算,针对性地找出一条适合其自身发展的路子;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困难户,除了帮助他们落实低保政策以外,还要帮助他们的子女解决就业问题,实现以小养老解决家庭贫困。闭门造车并不能转变农民的生活条件,有时必须要借助外力,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新农村建设,要进一步推进产业化扶贫,支持贫困户发展优势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等,优化产品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化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成为带动帮助贫困人口提高收入水平的重要来源。积极组织农村参加技能培训,鼓励农民在本地城乡从事二、三产业,组织劳务输出,拓宽增收渠道,增加经济收入。
新阶段的扶贫不再是以金钱、食物等方式开展扶贫,而是转向了以文化扶贫、政策扶贫的转变。要从思想上、行动上使贫困农民能够自养,从而才能真正脱贫。
扶贫帮付,是一项爱心工程,如果只做表面文章,做好了资料档案的健全、入户改善户容户貌、过年过节慰问,那都只是解一饥,但不能解百饱。因此,作为驻村工作队员,我们不能流于形式,必须真心实意地帮助贫困户干点实事,并以此为契机,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这既是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的初衷,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775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