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该根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改进。教案的编写要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下面是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分享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给各位启示和指导。
石头大班教案篇一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美术教案石头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在他提出的《课程论》中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活的书、直接的书,应该向大自然。设计此次活动正是源于“活教育”的课程特点,从幼儿熟知的、感兴趣的生活入手。在幼儿园里、居住的小区里,随处可见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工人休息的石桌石凳。还有幼儿所见到的玉石制品以及石制工艺品等。以幼儿感兴趣的石头为中心,感知石头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石头的作用。认识石头种类的多样性,知道他们各有特性。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1、学习运用颜料或各种辅助材料来装饰石头,体验在石头上做画的乐趣。
2、能大胆的进行石头的组合,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3、尝试用装饰好的石头造型来创编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知道石头的种类及功能。
1、各种形状的小石头(已洗净凉干并分类)
2、油画棒、棉签、橡皮泥、各色纸、毛线、假花、双面胶、吸管、稻草、瓶盖、牙签、皱纹纸等。
3、各组一块抹布。
(一)教师以动画片形象引入,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问题:
1、他们是什么做的呀?
2、你们觉得这块小石头象什么?
3、他们的样子是一样的吗?
(二)教师引导幼儿看看、说说、想想石头象什么?
要求:
2、和同伴说说你的石头可以变成什么?为什么?
3、如果将石头组合起来,你觉得它又象什么?
(三)教师介绍制作方法,可以和同伴一起商量,一起合作。引导幼儿先在纸盒内组合石头,然后对石头进行装饰,再用双面胶将石头固定在纸盒上,最后对纸盒进行装饰,完成作品。
(四)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要求:
1、小朋友要先想好要把你的小石头变成什么。
2、要用上各种好看的颜色。
3、在装饰纸盒的时候要先想好,你要如何装饰才能编出一个好听的故事来。
(五)幼儿创作石头画,教师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大胆想象,能利用各种石头进行组合,创作出各种造型。鼓励幼儿大胆选择各种辅助材料及工具。
(六)创编故事
教师组织先完成作品的幼儿利用自己制作的石头来创编故事。
(一)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
石头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事物,本次活动的生成也是来源于孩子的一次偶然发现,可以说该活动是生成于孩子的兴趣。这就符合了新纲要中所提到的“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教育活动要生活化”的`精神。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都体验到了进行石头画创作的乐趣,大多数孩子的作品能够不受老师范例的影响,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并能大胆、合理的运用各种辅助材料。
(二)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及提出新的设想
在这次活动中,经过过后的反思,我认为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老师在向幼儿介绍制作方法的时候,有的孩子却是在张望着他刚刚在摆弄的石头。课后我在思考,如果我把介绍制作方法这个环节提前到前面,过后在让幼儿去操作石头,这样是否比较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2、由于老师材料摆放的位置不合理,造成了幼儿操作的不便。这个问题在于我课前准备活动时没有考虑周到,没能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材料的摆放。识方面的准备,也包括老师材料的摆放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是否便于幼儿操作等等。
3、教师的范例过小,不利于幼儿的观察。
(三)幼儿的创新之处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石头大班教案篇二
我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在他提出的《课程论》中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活的书、直接的书,应该向大自然。设计此次活动正是源于“活教育”的课程特点,从幼儿熟知的、感兴趣的生活入手。在幼儿园里、居住的小区里,随处可见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工人休息的石桌石凳。还有幼儿所见到的玉石制品以及石制工艺品等。以幼儿感兴趣的石头为中心,感知石头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石头的作用。认识石头种类的多样性,知道他们各有特性。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1、学习运用颜料或各种辅助材料来装饰石头,体验在石头上做画的乐趣。
2、能大胆的进行石头的组合,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3、尝试用装饰好的石头造型来创编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知道石头的种类及功能。
1、各种形状的小石头(已洗净凉干并分类)
2、油画棒、棉签、橡皮泥、各色纸、毛线、假花、双面胶、吸管、稻草、瓶盖、牙签、皱纹纸等。
3、各组一块抹布。
(一)教师以动画片形象引入,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问题:
1、他们是什么做的呀?
2、你们觉得这块小石头象什么?
3、他们的样子是一样的吗?
(二)教师引导幼儿看看、说说、想想石头象什么?
要求:
2、和同伴说说你的石头可以变成什么?为什么?
3、如果将石头组合起来,你觉得它又象什么?
(三)教师介绍制作方法,可以和同伴一起商量,一起合作。引导幼儿先在纸盒内组合石头,然后对石头进行装饰,再用双面胶将石头固定在纸盒上,最后对纸盒进行装饰,完成作品。
(四)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要求:
1、小朋友要先想好要把你的小石头变成什么。
2、要用上各种好看的颜色。
3、在装饰纸盒的时候要先想好,你要如何装饰才能编出一个好听的故事来。
(五)幼儿创作石头画,教师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大胆想象,能利用各种石头进行组合,创作出各种造型。鼓励幼儿大胆选择各种辅助材料及工具。
(六)创编故事
教师组织先完成作品的幼儿利用自己制作的石头来创编故事。
(一)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
石头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事物,本次活动的生成也是来源于孩子的一次偶然发现,可以说该活动是生成于孩子的兴趣。这就符合了新纲要中所提到的“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教育活动要生活化”的精神。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都体验到了进行石头画创作的乐趣,大多数孩子的作品能够不受老师范例的影响,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并能大胆、合理的运用各种辅助材料。
(二)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及提出新的设想
在这次活动中,经过过后的反思,我认为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老师在向幼儿介绍制作方法的时候,有的孩子却是在张望着他刚刚在摆弄的石头。课后我在思考,如果我把介绍制作方法这个环节提前到前面,过后在让幼儿去操作石头,这样是否比较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2、由于老师材料摆放的位置不合理,造成了幼儿操作的不便。这个问题在于我课前准备活动时没有考虑周到,没能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材料的摆放。识方面的准备,也包括老师材料的摆放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是否便于幼儿操作等等。
3、教师的范例过小,不利于幼儿的观察。
(三)幼儿的创新之处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石头大班教案篇三
设计思路:
幼儿园《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艺术领域也明确要求;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而大班的幼儿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因此我以石头为主材料开展了“有趣的石头、大家画画看”的游戏,让幼儿根据石块的形状大胆的想象,用色彩鲜艳的油画棒、水粉装饰,既让幼儿体验到接触大自然独立创作的快乐,又增强了他们在不同材质上活动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石头的外形大胆的想象,尝试借助辅助材料创造性的装饰石头。
2、能大胆的进行石头的组合,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3、体验石头画的乐趣。
4、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大胆想尝试运用辅助材料创造性的装饰石头。活动难点:能按自己的意愿制作石头画。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形状的石头。
2、油画棒、棉签、皱纹纸、丝带等。
3、各组一块抹布。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的形式,引出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带来什么?
(以游戏的形式导入课题让幼儿充分了解幼儿对石头产生浓厚的兴趣。)二、引导讨论,启发想象1、交流、想象。
幼:脸蛋儿、乌龟、头、金鱼……师:小朋友的想象真丰富,令老师都非常佩服。
3、教师请个别幼儿操作,并说说怎么样给它装饰成这些物体呢?
幼:在石头上画上五官,用皱纹纸可以做头发;用橡皮泥做眼睛,把丝带粘在后面做尾巴就变成了金鱼。
(通过想象和交流,孩子们发现,原来利用石头的形状和一些辅助材料,可以创作出不同的作品。当孩子思索怎样把两块石头放在一起时,教师的启发与引导能使孩子的想象更加合理。)。
三、教师示范,提出要求。
1、师:(出示示范画娃娃)这个是已经化了妆的石头,现在变成了什么?
幼:娃娃脸。那是怎么样把它变成娃娃的呢?再出示小鱼示范作品。
师:刚才这些作品都是用什么给它化妆的呢?
幼:水粉颜料。
2、教师示范。
3、欣赏颜料石头画作品。(放石头画图片欣赏)4、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1)、桌上摆好石头、颜料、棉签、垫板、抹布等作画用具。
(2)、先让幼儿取石头在垫板上,再观察石头的形状像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然后再进行装扮。
(3)、安静操作,注意卫生。
(先出示范画,在示范,最后观看有关石头图片,使幼儿获得技能技巧与表现形式的间接经验;让直接进入创作角色的机会,孩子在选择时就非常明确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四、作品赏析:。
提醒幼儿将完成的作品陈列到展台上,鼓励没完成的幼儿也将作品陈列上去,引导孩子互相欣赏,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此环节为幼儿创设了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即使没来得及完成的幼儿也将作品陈列上去。同时,让幼儿认识到在创造过程中也付出了努力和智慧。作为教师,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与成功,从而不断激发孩子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活动反思:
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本次活动作品表现的是生活的内容。为了引发孩子积极讨论、自主探索的欲望。活动中教师有效的指导方式和人性化的作品展览赏析,让幼儿的创造性得到进一步的萌芽开花和结果,活动目标的达成度较高。作为艺术领域中的美术教育活动,倡导的`是自由表达、个性展示。我们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与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审美感受,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教学反思。
(一)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
石头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事物,本次活动的生成也是来源于孩子的一次偶然发现,可以说该活动是生成于孩子的兴趣。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都体验到了进行石头画创作的乐趣,大多数孩子的作品能够不受老师范例的影响,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并能大胆、合理的运用各种辅助材料。
(二)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及提出新的设想。
在这次活动中,经过过后的反思,我认为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老师在向幼儿介绍制作方法的时候,有的孩子却是在张望着他刚刚在摆弄的石头。课后我在思考,如果我把介绍制作方法这个环节提前到前面,过后在让幼儿去操作石头,这样是否比较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2、由于老师材料摆放的位置不合理,造成了幼儿操作的不便。这个问题在于我课前准备活动时没有考虑周到,没能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材料的摆放。识方面的准备,也包括老师材料的摆放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是否便于幼儿操作等等。
3、教师的范例过小,不利于幼儿的观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石头大班教案篇四
设计思路:
幼儿园《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艺术领域也明确要求;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而大班的幼儿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因此我以石头为主材料开展了“有趣的石头、大家画画看”的游戏,让幼儿根据石块的形状大胆的想象,用色彩鲜艳的油画棒、水粉装饰,既让幼儿体验到接触大自然独立创作的快乐,又增强了他们在不同材质上活动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石头的外形大胆的想象,尝试借助辅助材料创造性的装饰石头。
2、能大胆的进行石头的组合,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3、体验石头画的乐趣。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5、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大胆想尝试运用辅助材料创造性的装饰石头。
活动难点:能按自己的意愿制作石头画。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形状的石头。
2、油画棒、棉签、皱纹纸、丝带等。
3、各组一块抹布。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的形式,引出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带来什么?
(以游戏的形式导入课题让幼儿充分了解幼儿对石头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引导讨论,启发想象。
1、交流、想象。
幼:脸蛋儿、乌龟、头、金鱼……师:小朋友的想象真丰富,令老师都非常佩服。
3、教师请个别幼儿操作,并说说怎么样给它装饰成这些物体呢?
幼:在石头上画上五官,用皱纹纸可以做头发;用橡皮泥做眼睛,把丝带粘在后面做尾巴就变成了金鱼。
(通过想象和交流,孩子们发现,原来利用石头的形状和一些辅助材料,可以创作出不同的作品。当孩子思索怎样把两块石头放在一起时,教师的启发与引导能使孩子的想象更加合理。)。
三、教师示范,提出要求。
1、师:(出示示范画娃娃)这个是已经化了妆的石头,现在变成了什么?
幼:娃娃脸。那是怎么样把它变成娃娃的呢?再出示小鱼示范作品。
师:刚才这些作品都是用什么给它化妆的呢?
幼:水粉颜料。
2、教师示范。
3、欣赏颜料石头画作品。(放石头画图片欣赏)。
4、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1)、桌上摆好石头、颜料、棉签、垫板、抹布等作画用具。
(2)、先让幼儿取石头在垫板上,再观察石头的形状像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然后再进行装扮。
(3)、安静操作,注意卫生。
(先出示范画,在示范,最后观看有关石头图片,使幼儿获得技能技巧与表现形式的间接经验;让直接进入创作角色的机会,孩子在选择时就非常明确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
四、作品赏析:
提醒幼儿将完成的作品陈列到展台上,鼓励没完成的幼儿也将作品陈列上去,引导孩子互相欣赏,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此环节为幼儿创设了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即使没来得及完成的幼儿也将作品陈列上去。同时,让幼儿认识到在创造过程中也付出了努力和智慧。作为教师,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与成功,从而不断激发孩子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活动反思:
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本次活动作品表现的是生活的内容。为了引发孩子积极讨论、自主探索的欲望。活动中教师有效的指导方式和人性化的作品展览赏析,让幼儿的创造性得到进一步的萌芽开花和结果,活动目标的达成度较高。作为艺术领域中的美术教育活动,倡导的是自由表达、个性展示。我们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与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审美感受,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石头大班教案篇五
二,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并学习对话。
三,能够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进行人物之间的对话模仿。四能够完整清晰连贯的讲述故事内容与对话。
层次二制作道具,练习对话
一,了解角色讲话表演中的语气。
二,制作简单的头饰道具提高孩子表演兴趣。
三,能够使用自然的语气进行对话表演。
四,能够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的心理变化练习语气。
层次三制作场景,熟练表演整个戏剧内容。
一,根据故事情节制作背景以及道具。
二,能够根据情节知道上下场的顺序。
三,在语气表演的基础上尝试结合面部神情进行表演。
层次四能够选择适当的道具大胆的表演
一,根据自己的角色选择相适应的道具进行装饰。
二,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小组交流共同解决。
三,根据幼儿改善后的问题再次进行表演。
四,幼儿穿着服装在幼儿园内进行各班巡演。
石头大班教案篇六
石头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事物,本次活动的生成也是来源于孩子的一次偶然发现,可以说该活动是生成于孩子的兴趣。石头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常见,十分熟悉的,这就符合了新纲要中所提到的“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教育活动要生活化”的精神。
1、学习运用颜料或各种辅助材料来装饰石头,体验在石头上做画的乐趣。
2、能大胆的进行石头的组合,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3、尝试用装饰好的石头造型来创编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5、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从技能方面,发挥想象力,能够通过石头的组合来表现事物,在这基础上,在利用各种辅助材料来完善整个石头画;二是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并能大胆、合理的运用各种辅助材料。
1、各种形状的小石头(已洗净凉干并分类)
2、油画棒、棉签、橡皮泥、各色纸、毛线、假花、双面胶、吸管、稻草、瓶盖、牙签、皱纹纸等。
3、各组一块抹布。
(一)教师以图片引入,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问题:
1、他们是什么做的呀?
2、你们觉得这块小石头象**吗?3、**和**有什么不一样的呀?
(二)教师引导幼儿看看、说说、想想石头象什么?
要求:
2、和同伴说说你的石头可以变成什么?为什么?
3、如果将石头组合起来,你觉得它又象什么?
(三)教师介绍制作方法,引导幼儿先在纸盒内组合石头,然后对石头进行装饰,再用双面胶将石头固定在纸盒上,最后对纸盒进行装饰,完成作品。
(四)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要求:
1、小朋友要先想好要把你的小石头变成什么。
2、要用上各种好看的颜色。
3、在装饰纸盒的时候要先想好,你要如何装饰才能编出一个好听的故事来。
(五)幼儿创作石头画,教师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大胆想象,能利用各种石头进行组合,创作出各种造型。鼓励幼儿大胆选择各种辅助材料及工具。
(六)创编故事
教师组织先完成作品的幼儿利用自己制作的石头来创编故事。
(一)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都体验到了进行石头画创作的乐趣,大多数孩子的作品能够不受老师范例的影响,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并能大胆、合理的运用各种辅助材料。可以说孩子们还是较好的达到了我预定的活动目标。
(二)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及提出新的设想
在这次活动中,经过过后的反思,我认为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老师在向幼儿介绍制作方法的时候,有的孩子却是在张望着他刚刚在摆弄的石头。课后我在思考,如果我把介绍制作方法这个环节提前到前面,过后在让幼儿去操作石头,这样是否比较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在幼儿操作完材料后,再来听老师的讲解,这时候,太多数的孩子的注意力都被石头给吸引了,而非在老师的语言上了。
2、由于老师材料摆放的位置不合理,造成了幼儿操作的不便。这个问题在于我课前准备活动时没有考虑周到,没能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材料的摆放。以前我的观念是上好一节课就是在你组织的时候孩子们能够按照你的思路走,能够较好的达到你预定的目标,可是不然,一次好的活动,除了活动中老师的指导要到位,能够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达到你预定的目标外,老师课前的准备活动也是十分重要的,这里所说的准备既包括知识方面的准备,也包括老师材料的摆放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是否便于幼儿操作等等。
3、刚开始的引入过于繁琐,导致了在后面介绍制作方法,特别是用双面胶将石头粘在鞋盒这个重点没能与孩子交代清楚,导致后面孩子们在操作的时候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我想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除了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外,还能具备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如果把你的语言,把你要表达的意思让幼儿听明白,这是当前我的困惑,我想也是我们几个新老师的困惑。今后,我想自己除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外,关键的就是要找到一条正确的与幼儿交谈,交流的“路”,让孩子能够“听”得懂你所要表达的意思,打破孩子与我之间的那堵墙。
4、教师的范例过小,不利于幼儿的观察。我的范例在这次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并没能很好的体现,由于范例过小,就造成了幼儿观察的不便。本来范例在这个活动中是起到一种示范并协助老师讲解方法的作用,可是过想细想,我本未能很好的来体现范例的这一特征,范例在活动中就象走场一样,并无其他用处了。
(三)幼儿的创新之处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有许多创新之处。如用石头组合了一个小人,最后用稻草给小人弄了一头美丽的“头发”;用吸管为不倒翁的气球制作了一条绳子,并且懂得用吸管的折叠来体现绳子的动态。另外,也有许多孩子对石头外型观察的十分仔细,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来创作,很多孩子的作品都让我们刮目相看。
总之,作为一名刚刚转岗的年轻教师来说,我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所以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还要跟老教师好好学习,多看相关方面的资讯,多了解有关幼教界的信息,以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提升专业素养,提高业务水平。除了这些之外,我们最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这样才能做到从孩子出发,了解孩子,贴近孩子。
石头大班教案篇七
1、能够根据幻灯片内容大胆表现欢快和笨重的两种不同音乐,并能根据音乐性质进行游戏活动。
2、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3、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1、幻灯片、碰铃、双响筒、鼓。
2、了解小鸟、兔子、熊等动物的动作特点。
(一)观看幻灯片,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内容。
1、看一看:
(1)这是什么地方?
(2)发生了什么事情?
(3)都有谁?
(4)后来怎么样?
2、说一说:
(1)这里这么安静,怎样才能让森林热闹起来?
(2)每部分图片要配什么样的音乐?(幼儿根据自己对图片的感受,说说图片要配什么样的背景音乐。)
3、听一听:
(1)幼儿倾听教师准备的音乐,听一听是几拍子的音乐?
(2)感受图片与音乐相结合的效果。
4、玩一玩:教师弹奏,幼儿尝试跟着音乐唱唱跳跳。
(二)音乐游戏:熊与石头人。
1、教师扮大熊,幼儿扮小动物游戏。
2、个别幼儿扮大熊,其他幼儿扮小动物自由选择造型游戏。
3、打击乐伴奏深化游戏。幼儿按意愿扮演小动物,其余幼儿选择乐器为音乐伴奏。
4、游戏规则:教师弹奏舞曲,幼儿自由结伴舞蹈。教师弹奏《熊走》音乐,扮演“熊”的幼儿按节奏走出来,扮演小动物的幼儿自由做造型不动,动的“小动物”则被“熊”吃掉,退出游戏回座位等待。
(三)教师提出问题结束游戏。“今天小朋友玩的都很开心,请你们回家以后想一想,还有哪些不同的玩法,可以玩的和今天不一样?”
《熊和石头人》是一个以游戏为主的韵律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我觉得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四,歌曲简单,唱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表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小朋友感兴趣,那么,学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石头大班教案篇八
活动目标:1.学习运用各种材料来装饰石头,体验石头画的乐趣。
2.能大胆运用石头,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3.喜欢参加美术活动,体验作品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ppt石头画图片、颜料、毛笔、泡泡泥、毛线、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观察各种石头,了解石头的颜色、形状、大小区别与不同。
2.老师小结石头外形特点。
二、基本部分:
1.欣赏石头画,讨论石头画制作方法。
(一)教师出示各种石头范画,请小朋友集体欣赏、讨论。
(三)教师讲解三种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及制作方法。
a.用颜料在石头画上装饰方法及注意事项。
b.选用石头后用辅助材。
料装饰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c.启发幼儿利用各种石头,创造不同造型,不同风格的作品。
2.幼儿选取石头,大胆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1.请小朋友将自己的作品贴上姓名标签,摆放在展览区。
2.小朋友互相欣赏同伴作品,并讨论。
石头大班教案篇九
1.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区分泥土,石头,了解它们的性能用途。
2.通过尝试,激发幼儿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3.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4.了解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石头、泥土、水箱、小筐、小工具、抹布等。
区分泥土和石头。
1.幼儿尝试区分泥土和石头。
师:这是什么?请你们试着把他们分开。
2.老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区分?
3.引导幼儿边分边讲,鼓励幼儿讲述。
4.说一说你是怎能么发现这里有泥土和石头的。
5.老师归纳小结不同的区分方法。
6.让幼儿再尝试的分找泥土和石头。
1.师:给石头洗澡,看看石头有什么变化?
2.试说给石头洗澡后的结果。
3.给泥土洗澡,观察泥土的变化和洗后的'结果,引导幼儿将两种物体作比较,并小结。
二、做泥团。
1.能不能试着把泥做成团?
2.引导幼儿尝试泥干了怎么办?"湿了怎么办?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成功地把泥团起来的?
4.观察泥土在水里的变化。(变混合)。
三、介绍泥土和石头用途。
1.请幼儿试说石头的用处。
2.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造桥、铺路、假山、石雕、石桌等)。
3.请幼儿试着说出泥土的用处。
4.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种杆、雕像、陶器、泥房、泥娃娃)。
5.大家都知道石头和泥土的本领。等我们长大,我们要让石头和泥土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这节课是我参加国培所上的一节公开课。幼儿是从培训所在地幼儿园找的大班的孩子,课堂上幼儿很兴奋,参与也很积极。幼儿通过看、听、闻、做对空气有了新的认识、了解。在空气娃娃的制作中,也懂得了废物利用。这节公开课得到了老师和其他学员的认可。
石头大班教案篇十
准备材料:
卡纸、游泳圈、玩具棍、报纸、麻绳、环境泳池、老鼠家、
层次一。
1、理解故事知道绘本中的人物角色以及人物之间的对话。
2、能够自己完整清晰的讲述故事。
层次二。
1、能够根据故事中情节发展进行练习,大胆主动的进行表演。
2、喜欢故事人物并且积极主动模仿角色的动作、神情。
层次三。
1、能够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大胆表演,能够配合肢体动作以及神情进行表演。
2、能够使用道具与同伴进行合作共同表演。
层次四。
1、能够根据剧情的需要现在相应的道具与场地进行表演。
2、能够根据自身表演的不足之处进行改善与提升。
石头大班教案篇十一
1、学习运用颜料或各种辅助材料来装饰石头,体验在石头上做画的乐趣。
2、能大胆的进行石头的组合,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3、尝试用装饰好的石头造型来创编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引导幼儿大胆的进行石头的组合,尝试用装饰好的石头造型来创编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各种形状的小石头(已洗净凉干并分类)
2、油画棒、棉签、橡皮泥、各色纸、毛线、假花、双面胶、吸管、稻草、瓶盖、牙签、皱纹纸等。
3、各组一块抹布。
(一)教师以动画片形象引入,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二)教师引导幼儿看看、说说、想想石头象什么?
2、和同伴说说你的石头可以变成什么?为什么?
3、如果将石头组合起来,你觉得它又象什么?
(三)教师介绍制作方法,引导幼儿先在纸盒内组合石头,然后对石头进行装饰,再用双面胶将石头固定在纸盒上,最后对纸盒进行装饰,完成作品。
(四)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要求:1、小朋友要先想好要把你的小石头变成什么。
2、要用上各种好看的颜色。
3、在装饰纸盒的时候要先想好,你要如何装饰才能编出一个好听的故事来。
(五)幼儿创作石头画,教师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大胆想象,能利用各种石头进行组合,创作出各种造型。鼓励幼儿大胆选择各种辅助材料及工具。
(六)创编故事
教师组织先完成作品的幼儿利用自己制作的石头来创编故事。
(一)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
石头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事物,本次活动的生成也是来源于孩子的一次偶然发现,可以说该活动是生成于孩子的兴趣。石头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常见,十分熟悉的。这就符合了新纲要中所提到的“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教育活动要生活化”的精神。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都体验到了进行石头画创作的乐趣,大多数孩子的作品能够不受老师范例的影响,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并能大胆、合理的运用各种辅助材料。可以说孩子们还是较好的达到了我预定的活动目标。除此之外,我觉得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教育价值的取向还是比较确定的,这节美工活动的教育取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从技能方面来看,我主要是发挥想象里,能够通过石头的组合来表现事物,在这基础上,在利用各种辅助材料来完善整个石头画;二是从生活化的纲要精神来看,具体的就是我上述的内容。
(二)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及提出新的设想
在这次活动中,经过过后的反思,我认为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老师在向幼儿介绍制作方法的时候,有的孩子却是在张望着他刚刚在摆弄的石头。课后我在思考,如果我把介绍制作方法这个环节提前到前面,过后在让幼儿去操作石头,这样是否比较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在幼儿操作完材料后,再来听老师的讲解,这时候,太多数的孩子的注意力都被石头给吸引了,而非在老师的语言上了。
2、由于老师材料摆放的位置不合理,造成了幼儿操作的不便。这个问题在于我课前准备活动时没有考虑周到,没能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材料的摆放。以前我的观念是上好一节课就是在你组织的时候孩子们能够按照你的思路走,能够较好的达到你预定的目标,可是不然,一次好的活动,除了活动中老师的指导要到位,能够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达到你预定的目标外,老师课前的准备活动也是十分重要的,这里所说的准备既包括知识方面的准备,也包括老师材料的摆放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是否便于幼儿操作等等。
3、教师的范例过小,不利于幼儿的观察。我的范例在这次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并没能很好的体现,由于范例过小,就造成了幼儿观察的不便。本来范例在这个活动中是起到一种示范并协助老师讲解方法的作用,可是过想细想,我本未能很好的来体现范例的这一特征,范例在活动中就象走场一样,并无其他用处了。
(三)幼儿的创新之处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有许多创新之处。如,卓卓小朋友用石头组合了一个小人,最后用稻草给小人弄了一头美丽的“头发”;欣欣小朋友用吸管为她不倒翁的气球制作了一条绳子,并且懂得用吸管的折叠来体现绳子的动态。另外,也有许多孩子对石头外型观察的十分仔细,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来创作,很多孩子的作品都让我们刮目相看。
小百科:石头画是创作者利用石材本身所具有的形状,质地,纹理,进行艺术构思,凭借深厚的绘画功力,进行创作。通过把画和石头本身特质的结合,保留石头自然的美,升华和提升石头自然之美。通过精巧设计和绘画,给予石头新的生命,让一种普通平常的玩石“鲜活起来”。
石头大班教案篇十二
1、熟悉(熊与石头人)歌曲的旋律, 理解歌词内容, 跟唱歌曲, 提高学新歌的兴趣。
2、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熊与石头人)的玩法, 学习按游戏和音乐的要求,相应的按节奏变换动作,感受游戏的乐趣。
录音机,录音磁带,磁性黑板,粉笔,小熊头饰
一,听音乐,幼儿自由想象,想象模仿各种动物动作
幼儿辨别不同的音乐,愉快的按节奏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音乐停止后转移座位坐向。
二,学唱新歌(熊与石头人)
1,,树林里面真热闹,我们小朋友也往树林走,想和小动物们一起做游戏。他们边走还边唱歌呢,你们仔细听他们唱了什么?教师唱两遍歌曲。
2,你们听到歌里唱了什么?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用简笔画形式将歌曲内容画在黑板上。如,小朋友说,小兔蹦蹦跳,教师就画只小兔。
3,幼儿看着黑板上的列图跟唱歌曲两遍。
4,幼儿自编歌曲动作再唱一遍歌曲
三,初步学会游戏(熊与石头人)
1、教师讲述游戏的方法。并和幼儿一起创编动作。
2、教师扮熊进行游戏一遍。”熊”出现以后小朋友都假装成石头人,自由做照型不动,熊可以用表情和动作去试验石头人是不是真的。
3、请几名幼儿扮演熊,再玩游戏两遍。教师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四、幼儿自由结伴边唱歌边出活动室
石头大班教案篇十三
1.能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尝试根据歌词曲内容创编表演动作和游戏。
2.在歌曲的表演与游戏活动中能积极参与、大胆表现,体验表演与游戏的快乐。
3、学玩音乐游戏《熊和石头人》。在学习歌曲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能根据教师提供的舞曲音乐即兴舞蹈,并在"熊"出现时能保持自由造型不动。
5、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6、理解歌曲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音乐、图谱、大熊头饰、已初步学会歌曲的演唱。
一、 复习并熟练歌曲的演唱。
1.t:“老师带来了一首歌曲的图谱,我们一起看一看,你知道是哪一首歌曲吗?”
(评析:以图谱帮助幼儿回忆歌曲,这样的呈现方式显得很自然,这样的逐步唤醒法也比较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2.复习演唱歌曲。
3.老师也来唱一唱,鼓励幼儿听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结合图谱提问)
t:“哪一句最特别?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前半句和后半句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这样唱?”
前半句:告诉大家大熊来了;后半句:赶紧轻轻地隐蔽,别让大熊发现。
5.幼儿集体演唱歌曲,要求能用强弱不同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最后一句。
(评析:这一环节里包含了听辨强弱和表现强弱的学习点,结合歌曲情节进行的先听辨后学唱的教学策略,帮助幼儿理解了“怎么样?”“为什么?”两个问题,使之后的学唱变得轻松。)
二、自由探索表演,为歌曲创编表演动作。
1.t:“这首歌曲真好听,如果加上动作表演一定更美,我们可以为歌曲配上哪些好看的大作呢?”(鼓励幼儿找个好朋友唱唱、想想,为歌曲配上好看的动作)
2.鼓励幼儿三两分组,讨论歌曲的表演,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3.请个别幼儿尝试表演。(关注动作的节奏和美感,并鼓励相互学习。)
(评析:仔细分析歌曲我们会发现,歌曲内容非常简单,在动作表演上基本没有什么难度,鼓励幼儿“唱唱、想想,为歌曲配上好看的动作”,使这一环节的学习变得自主,同时,也为表演的多样化创造了条件。)
4.尝试第一次表演。
5.讨论交流:“你觉得哪一句不太会表演?”引导幼儿探索适合的动作并相互学习。
(评析:鼓励幼儿提出自己学习中的困难,通过相互的学习帮助解决,这里既体现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理念,也是在帮助幼儿丰富一个学习方法。)
6.帮助幼儿梳理表演动作,再次表演。关注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也可以表演给个人老师看)
7.t:“刚才歌曲里唱到大熊来了,听,是谁来了?”为什么觉得是大熊来的?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8.随乐模仿大熊的表演。
1)幼儿学习用双手在膝盖上一拍一次“学熊走”。
2)幼儿学习模仿大熊表演。
(评析:将大熊的表演这一次学习环节分为了两个部分,有效地帮助幼儿更好掌握一拍一次这个节奏,为之后的游戏打基础。)
三、根据歌曲内容,尝试设计游戏方案,并快乐游戏。
1.提出歌曲可以变成好玩的游戏。“把这首好听的歌变成游戏一起玩一玩。”
2.讨论游戏方案,鼓励幼儿说说变成游戏可以怎么玩?(a角色b情节)
2)练习变石头人的本领。(提出相关要求)
3)大熊可以把谁带走?
4)预设游戏方案:歌曲前半段幼儿自由演唱并表演,唱到“大家可别乱跑”时,幼儿变“石头人”,老师弹奏大熊音乐,大熊角色出场,将动的“石头人”带走。
3.快乐游戏。
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做一些小结和和提示,也可以对石头人的扮演提出新的要求,游戏可进行2~3次。
4.学习"熊走"动作。
鼓励幼儿在"熊走"音乐声中,用不动的动作扮演"熊",并合拍地行走。
5.小结,结束活动。
《熊和石头人》是一个以游戏为主的韵律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我觉得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四,歌曲简单,唱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表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小朋友感兴趣,那么,学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百科:熊是食肉目熊科动物的通称,熊平时还算温和,但是受到挑衅或遇到危险时,容易暴怒,打斗起来非常凶猛。
石头大班教案篇十四
1、培养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及探究兴趣。
2、通过各种手段感知石头的不同特征。
3、培养儿童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1、请家长带孩子采集各种各样的石头。
2、颜料、小桶、抹布小毛笔各若干。
3、环境布置,布置石头展览会。
4、知识准备:儿童观看录象,石头的形成与用途。
要求:
1、仔细的、轻轻的看看、摸摸每一种石头。
2、轻声的交谈自己发现了什么。
1、引导儿童通过看、摸、敲、听、拿等不同方法感知对比石头在颜色、形状、光滑与粗糙、透明程度,坚硬程度等方面的不同。
提问:
1、你看到的石头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上面有什么花纹?
2、除了颜色、形状以外,这些石头还有什么不同?
3、石头互相碰撞时会发出什么声音?
2、结合游戏“看看石头后面的小手”,帮助儿童理解掌握词语“透明”。
3、说说哪些石头有什么不同,使用石头时应注意什么?提醒儿童要注意安全,不扔石头玩。
:引导儿童围绕石头的各种特征,大胆的阐述自己的观察体验。
要求:1、先互相协商几种方法,再进行操作。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操作,不推不挤。
3、提儿童作画时要注意卫生,线条要清楚。
一组在鹅卵石上添画,二组按石头的颜色、形状、光滑程度等进行分类,三组根据音乐性质用石头敲击节奏,四组根据石头的形状、大小组合成另一个物体。
石头大班教案篇十五
1、能按信号快走。
2、能较好的控制自己的行动,反应灵敏。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与他人友好合作的意识,能与其他幼儿共同游戏,乐意与他人交流、分享不同的玩法。
熊的头饰一个,场地两端各一条线,为起点线和终点线。
一、律动导入:
1、今天天气真好,让我们来锻炼锻炼身体。
2、师生一起做律动--世界真美好。
二、介绍玩法:
1、教师戴上"熊"头饰。
提问:现在我是一只大熊,肚子真饿,我发现了一群可爱的小朋友,要来吃了你们,你们怎么办?(变成石头人,一动不动)2、教师戴上头饰站在起点线前5米,幼儿四散站在起点线后。
3、教师发出信号后,"熊"和幼儿同时往前走,"熊"随时可以回头看,又饿看见熊回头必须立即停止不动,保持原来的姿势装作石头人。
4、如果"熊"发现谁动了,就喊他的名字,该幼儿要站到场外,以最先到达终点线的幼儿为胜,胜利的幼儿扮熊。
5、幼儿游戏后,进行游戏评价。
三、共同游戏:
1、教师扮演熊,其余幼儿共同游戏。
2、接着换幼儿轮流进行扮演熊。
3、游戏一轮下来进行游戏评价。
四、放松运动:
教师:熊没有吃到我们,只好走了,我们一起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熊和石头人》以动静交替的形式出现,很生动、有趣,而且让幼儿有发挥想象的空间。
初次接触这首歌曲,首先想到,游戏丰富又有极大的趣味性,孩子们一定很喜欢这种动静交替的音乐游戏活动。
整个活动从掌握这一方面来看还不错,歌词简单、易懂。
在目标制定方面,我是根据课程上的活动目标而制定,也根据制定的目标展开来教学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完成目标。
首先,让幼儿先欣赏歌曲,对歌曲感兴趣,再学习歌曲,在熟练掌握歌曲后,加以动作。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大,但发现了一个问题:是许多幼儿的动作基本一样,我在引导幼儿参与与创编活动中存在欠缺,幼儿想象力受限制,动作不丰富。音乐游戏中,我们较常见的就是按音乐的节奏做动作,本次活动中,大熊出现时,音乐节奏很强,节奏变化较大。需幼儿根据音乐节奏走路,但活动开始,我疏忽了这一点,所以这节课的难点没法突破。
活动在快乐,自由创编中结束,我觉得,这节课达到了让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快乐,游戏的效果,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受到孩子们在这节课中所体会到的快乐,开心。
石头大班教案篇十六
1.知道在生活中,无论是主角、配角,认真努力地表现都值得肯定。
2.感受主人公胖胖对角色扮演活动的认真与投入。
图画书、视频转换仪
1.导入
(1)师:我们都听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里边有谁?
幼1:有白雪公主。
幼2:有王子。
幼3:王后。
师:能不能说得清楚、完整一点呢?
幼4:故事里有一个巫婆。
幼5:故事中有七个小矮人。
师:哦,有七个小矮人,讲得真清楚!
评析:教师能关注幼儿的回答,有培养幼儿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敏感性。当幼儿都以单字句回答时,教师能即时提醒幼儿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当幼儿表达很清楚时,教师就给予明确具体的正向评价,对其他幼儿来说就是如何表达的一种引导。
(2)师:如果让你表演故事,你想演哪个角色?
幼1:我想演王子。
师:为什么?
幼1:因为王子长得很帅!
幼2:我想演白雪公主,因为她很漂亮。
幼:王子;小矮人……师:他到底演了什么角色呢?大,考吧.幼,师,网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
评析:导入环节直接从幼儿非常熟悉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故事中的角色切入,并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想演的角色,自然地引出了“胖胖会扮演什么角色”这个问题,为下面的故事欣赏留下了一个悬念。
2.倾听、理解故事,感受主人公胖胖对角色的认真与投入。
(1)教师讲述故事《胖石头》,讲到“当然演了!你们没有看见吗?”时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师:找找看,胖胖演的是谁?
幼1:白雪公主。
幼2:是白雪公主靠的那块大石头。
幼3:白雪公主。
幼:哦,是大石头。
评析:教师的引导很有艺术性。因为画面上胖胖演的大石头必须仔细看才能发现,所以有两个幼儿都说胖胖演的是白雪公主。这时,教师没有直接否定,而是引导幼儿听辨故事里的话,让他们知道胖胖演的不是大石头。教师再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发现胖胖演的是大石头。这对培养幼儿的认真倾听和仔细观察习惯是很有帮助的。
(2)教师继续讲述故事。
师:扮演大石头容易吗?
幼1:不容易,因为不能动,也不能讲话。
幼2:不好演的,不能喘气,不能动,还要被白雪公主靠着,很不舒服的。
(3)幼儿体验扮演大石头的不容易。
师:表演一场戏要很长时间的,我们来扮大石头试一试。
幼儿模仿大石头一动也不动的样子。
师:谈谈你的感受。
幼1:胖胖要睡着了。
师:那么能睡吗?
幼1:不能睡,因为他是在演戏。
幼2:很累的。……评析:在这个环节,角色体验法用得非常巧妙,也很必要。正因为幼儿有了亲身的体验,所以,他们的语言表达更真实,更有利于他们感受胖胖的认真与投入。
幼1:因为胖胖他很坚强、很认真的。
幼2:胖胖表演时很专心的。
师:认真、专心都是很好的品质,我们要向胖胖学习哦。
幼3:胖胖能坚持。
师:能坚持做好一件事,真的很棒!
评析:“为什么要给胖胖鼓掌”是对前一个体验环节的深入。因为有了倾听故事和角色体验的经验,所以,幼儿对什么是“认真”、“专心”、“坚持”等有了直观的认识。教师能即时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提炼和反馈,教育引导渗透得非常自然,没有一点生硬感。
3.幼儿完整欣赏故事(教师结合图片讲述)。
4.给故事取名字。
师:……我们给这个故事取一个名字吧。
幼1:我取“胖石头”。
幼2:很棒。
师:表扬谁呢?
幼3:胖胖很棒。
师:这个名字也可以,我们来看看书上的名字。(一起读书名“胖石头”)5.联系幼儿生活。
师:小朋友在平时生活中哪些地方也要向胖胖学习?
幼1:游戏时要遵守规则。
幼2:要勇敢。……师:我要表扬我们这些小朋友。别人在回答问题的时都能认真地听。回答问题的孩子是主角,其他小朋友就是配角,要认真听。
评析:在活动(特别是社会活动)结束前,教师往往都要联系幼儿的生活对幼儿进行“教育”,似乎缺了这个环节活动的教育意义就好像没有充分发挥。其实,在前面的一些环节中,这种“教育”已经渗透了,也不一定要再提。不过,教师对现场资源运用得非常好,当其他孩子在发言时,及时肯定认真倾听的孩子,把“主角和配角都很重要”的思想自然渗透。
总评:
很喜欢这个活动内容,《胖石头》的故事很让人感动,给人很多启示:工作和生活中的任何角色都很重要,认真付出都值得肯定;要学会尊重任何人的劳动和付出;认真、坚持、投入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良好品质,等等。更值得称道的是,这些对幼儿来说比较深奥的道理,都蕴含在一个浅显易懂的故事中,故事来源于幼儿生活,贴近幼儿生活,非常真实自然,故事中发生的事,就是在幼儿园经常发生的事(如游戏中的角色分配),让幼儿有一种亲切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教育和引导。
再看活动的目标,两条目标具体明确,突出体验和感受,体现了社会领域的目标要求和教学要点。整个活动设计紧扣目标,环节设置紧凑、衔接自然,把“感受胖胖表演时的认真与投入这个重点把握得非常到位。教师灵活地运用了角色体验法,让幼儿感受扮演大石头的不容易,引导幼儿学习胖胖的认真与坚持。活动中最大的亮点是积极热烈有效的师幼互动。教师的问题设计很有效,指向明确,幼儿有话可说;教师具有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能根据幼儿的回答,围绕心中的目标作准确判断和恰当的反馈,引导幼儿步步深入理解故事,清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在活动中参与积极、专注投入,且有较好的倾听习惯。活动的目标达成度较高。
附故事:《胖石头》
1.“今天晚上,演《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你们早点来幼儿园看我演戏。”胖胖对爸爸和妈妈说。
2.《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演得真好看。胖胖的爸爸和妈妈看到公主出来了,不是胖胖演的。王后出来了,不是胖胖演的,七个小矮人里也没有一个是胖胖演的。最后,国王出来了,还不是胖胖演的。
3.演出以后,胖胖问:“你们看我演的好吗?”妈妈奇怪地问:“你也演了吗?你演了什么角色?”“当然演了!你们没有看见吗?”胖胖着急地问。“我演一块大大的胖石头……”
4.“喔!我看见了。”爸爸高兴地说:“一块很大很大的胖石头。白雪公主躺在上面很长很长时间,胖石头一动都没动!”妈妈说:“胖石头演得真好!不能讲一句话,不能动一动。真是不容易!大家都在为胖石头鼓掌!”胖胖高兴地说:“就是嘛!演戏的小朋友都说胖石头不好演,我就演了胖石头。大家都鼓掌了,我还是一动不懂,不讲一句话。”
5.大家都围过来再给胖胖鼓掌。胖胖高兴得小脸通红通红。他想,我今天演了一个最好最好的角色。
有效教学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追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关注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细心地处理每一个环节,促进幼儿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在执教大班社会活动《胖石头》后,我认真分析每一个环节,但在活动中还是出现了不足的地方,现在反思整个教学活动,我觉得有效的教学可以从这些地方入手。
一、逐步渗透目标,让孩子充分理解
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在设置活动环节的时候,要紧紧围绕教学的目标进行开展。本活动的目标是“1.尝试扮演石头,感受故事主人公胖胖对角色扮演活动的认真和投入。2.知道在生活中,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认真努力地表现都值得欣赏。”对于目标1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扮演石头,让幼儿通过直接的感官去感受胖胖演出时的认真,但是对于目标2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孩子们对于主角和配角并不太了解,如果教师只是通过一个环节,孩子很难理解。而在活动中,虽然我是按照环节逐步开展的,在活动的最后环节,也结合幼儿在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迁移经验,但是孩子们似乎还是不太理解主角和配角之间的关系,最后还是通过老师小结点出其中的道理,缺乏了孩子自主体验式的学习。因此,我们要利用每个环节,适时的进行渗透,让孩子充分理解主角和配角的关系,更好地达成目标。比如在开始环节,老师问孩子们想要演什么角色?这时孩子们就说了“白雪公主”、“王子”、“国王”等,这时教师可以及时渗透主角和配角的意思,让孩子知道主角是很重要的角色,为下面的体验环节做好心理铺垫。又如在表演完石头的时候也可以渗透主角和配角,让孩子知道虽然配角只是一个很小的角色,但是对于演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从而更更好的理解胖胖为什么要认真、努力地去表演。
二、深入体验环节,让孩子充分感受
在社会活动中,我们一般都会设置体验的环节,让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去感受,从内心去理解。在本次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感受到演大石头的不容易,我设置了一个环节“让孩子去表演大石头”,通过亲身的表演感受胖胖演大石头时的不容易。但是通过孩子们的反应中我发现,很多孩子在表演的时候并没有感受到大石头很难演,反而会觉得很轻松。原因 就在于孩子们在表演的时候没有投入到情境中,也就是说教师创设的情境还不够,让幼儿无法深入的体验情感。如果让一半的孩子扮演白雪公主,压在“石头”上,孩子幼儿负重感,然后通过故事的渲染,孩子们可能会感受更深。因此,我们在设置体验环节的时候不能为了体验而设置,而是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仔细思考怎样的体验方式才能让孩子更加深入的体验活动中的情感,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抓住教育契机,灵活回应孩子
有效地教学回应直接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机智的能力,在本次活动中,在回应孩子的一些地方做的还不足,没有及时接住孩子抛来的“球”。比如在孩子观察哪个是胖胖演的角色的时候,有一个孩子说“石头”,老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说“我看出这个石头有点软。”这是我没有回应他幼儿教育,而是直接指出图片上的头,说“这是什么?”把孩子的思维拉回到老师的角度上,现在分析,孩子的回答是从另一种角度去观察画面,更值得表扬。而在老师问“为什么胖胖要演这个角色?”时,孩子说“因为他比较适合演石头”,我只是简单地重复了他的话“是的,他的身材演石头还真不错”,这样的回应毫无意义,其实可以将这个回应进行提升,如“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适合,可以选择自己适合的角色或事情”。还有诸如此类的回应都是比较欠缺的。
总之,关注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充分挖掘教材,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同时还需要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做一个善于回应的老师;还要注意处理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从本次活动中,我意识到,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熟悉每一个环节,还要对其仔细的推敲,围绕教学目标研究怎样的策略才是最适合的,这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努力!
教学环节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我们需要明确每一环节的意义和目标,才能更好地让一个活动的目标落实,让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谢谢你的分享,也相信认真的你会走得越来越好!一起加油!
这么细致的反思,不仅从大角度思考,更注重小细节的渗透,或许你没有及时的回应对于你对于其他的孩子没有什么,但是对于那个“主角”孩子,那是很大的影响。真不错!
有效教学我们天天都在讲,要做到有效教学就要考虑很多方面,是需要日积月累的,谢谢你的分享,很好啊!
石头大班教案篇十七
1、通过仿编句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启发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进行续编故事,并用完整的语句表达绘画的内容。
3、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品质。
1、小石头、森林背景图、小鸡、小猫图片。
2、句式“xx你把脚借给我好吗?”“不行,我的x只脚要用来xx”。
3、白板、绘画纸、绘画笔。
一、出示森林背景图,引入活动主题。
师:森林里,有许多的小动物在走来走去,一块小石头看见了,心里可羡慕了!
提问:
1、小石头羡慕什么呢?
2、小石头想长脚,它会用什么办法?(引出借脚)
二、模仿句式
师:小鸡走来了,小石头会对小鸡说什么呢?小鸡是怎样回答的呢?
1、出示句式:“小鸡,你把脚借给我好吗?”“不行,我的2只脚要用来走路”
2、仿编:“小猫,你把脚借给我好吗?”“不行,我的4只脚要用来跑步”
……
3、:小石头向小动物们借脚,小动物都没有把脚借给它,为什么?
(小动物们的脚都有自己的用途)
三、创编故事
1、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会怎样帮助小石头?会带小石头去到哪里走走、看看呢?
2、请幼儿使用绘画的方式,画己带领小石头游玩的地方。(要求:简单的,能看懂的)
2、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学说:“我去xx,小石头也跟着我去xx”
四、延伸
1、请幼儿说说在日常生活中都帮助过哪些人,做了哪些事情?
2、给故事起名字,结束活动。
石头大班教案篇十八
石头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山上、河边、田野、小路等都可以看见它们的影子,这些不起眼的大小不一的石头,都能激起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咦,这石头怎么有花纹?""石头哪里来的?""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顺着孩子们的兴趣,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区角活动,让幼儿在把玩石头中体会石头的更多用处,创作出更多的石头造型来。
1、知道许多石头组合会变成什么,了解光脚踩鹅卵石对身体有好处。
2、利用自制的石头模型、大小不一的鹅卵石若干、毛笔、水彩颜料、橡皮泥、胶水、皱纹纸、即时贴、毛线、布料、剪刀等辅助材料,让幼儿通过手工制作,设计出不同的石头画及各种石头造型来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2、教师选一些鹅卵石制作各种石头造型,如:一朵花、一间房子、一架机关枪、小乌龟、娃娃头等造型,让幼儿观看。
3、给石头造型涂色或用橡皮泥等材料进行添画制作。
4、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出不同的作品。
5、制作好的作品陈列在展台,幼儿互相欣赏。
石头画主要是用石头来创作造型,材料比较单一,在小组活动中,幼儿大都喜欢玩别的游戏,不太喜欢玩这个游戏,根据这一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以形象鲜明,色彩鲜艳的成品作品来吸引幼儿。
2、组织全班幼儿进行石头画创作,鼓励他们创作出更多造型,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并对他们的作品给予肯定与表扬。(这一方法我尝试过,很受幼儿的喜欢)
3、将幼儿的作品用双面胶固定在卡纸上,供其他幼儿观赏,以增加他们的成就感,从而更喜欢进行石头画创作。
石头大班教案篇十九
1、在理解歌曲《熊和石头人》的基础上,用动作表演歌曲内容,当“熊走”音乐出现时,能控制住自己不乱动。
2、能创编不同的造型,并能根据词义共同制定玩法和规则。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1、知识准备:已学会歌曲《熊和石头人》,有自由造型的经验。
2、物质准备:音乐磁带《熊和石头人》,熊的头饰 2~4 个。
1、复习歌曲《熊和石头人》,教师引导幼儿在熟练歌曲的基础上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组织幼儿复习歌曲 1~2 遍,引导幼儿根据歌词的内容进行动作创边,教师对幼儿创编的动作进行梳理,全体幼儿随音乐边表演边唱。
2、引导幼儿讨论,制定游戏玩法和规则。
什么时候小动物们才能变成石头人呢?
小结:当大熊回头或转身的时候,小动物们就要变成石头人。“石头人”要保持造型不动。遵守这个规则,就不会被大熊吃掉;被大熊发现了,就要把他抓到场外停止游戏。
3、教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玩游戏。教师可先和 1~2 名幼儿一起当“熊”,重点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熊”来了,“石头人”要保持造型不动。
4、引导幼儿讨论,增加游戏规则,加大游戏的难度。
如果游戏中出现“熊”和“石头人”位“到底动了还是没有动”发生争执时,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解决。如:“石头人”要诚实,对每个“石头人”,“熊”只能试探一次等。
小结新规则:“熊”可以用表情和动作曲试探“石头人”时不时真的,“石头人”在这种不能够情况下,仍要坚持不动。每个“石头人”“大熊“只能试探一次。
5、利用新规则继续游戏,教师可鼓励幼儿创编“石头人”的造型,体验游戏的快乐、有趣。
一人或几人扮演“熊”,事先找地方藏好,全体幼儿边唱边边按歌词表演。当唱到“再把舞来跳”这一句歌词时(歌曲的后半部分暂时不唱),教师插入即兴弹奏的舞曲(也可播放事先准备回到的舞曲磁带),幼儿随音乐自由结伴舞蹈。当教师开始弹奏“熊走”音乐(即歌曲的后半部分————从“要是大熊走过来”这句歌词至结尾)时,幼儿必须摆好一个造型不动。此时扮演“熊”的幼儿按节奏走出来,发现“动”的小朋友,就“吃掉他”。“被吃掉”的幼儿退出游戏,回座位上等待。当“熊”走音乐渐弱、渐慢,“熊”离开座位幼儿躲起来时,舞曲音乐再次响起,剩下的幼儿自由舞蹈,并在音乐结束时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783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