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是为了向上级或团体展示工作或研究的成果而撰写的一种文字材料。报告中的数据和信息应该经过核实和验证,以确保报告的可信度和可靠性。请大家注意,以下范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和学习。
问题分析报告篇一
年度情况整体说明,主要描述内容为:反映xx年度公司取得的经营业绩(比上年有较大增长、大幅度下滑或与上年度基本持平),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净利润万元等情况。对当年经营情况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其他或有事项等可能产生影响的未确定因素。(具体描述内容请各企业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或补充,分析数据以“万元”为单位。)。
公司xx年度经营指标完成情况表。
项目。
xx年预算。
xx年实际。
完成计划%。
营业收入。
净利润。
第一部分xx年度公司财务概况
一、总况(合并报表)。
(二)xx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万元,利润总额万元,扣除所得税万元和少数股东损益万元,公司净利润万元。
(三)xx年集团上缴国家各项税金共计万元。
(四)xx年上缴院国科控股利润万元。
(五)主要财务指标情况:
1、资产负债率%;。
2、流动比率%;。
3、总资产报酬率%;。
4、净资产收益率%;。
5、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
6、其他比率%。
(六)合并数据说明。
1、xx年度上报董事会的公司财务决算数据包括合并企业户数家,与xx年度相比,增加(减少)了**********公司、*********公司户。增加(减少)原因是:
2、由于会计政策的************方面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变更为,导致合并报表发生较大变化,具体为:。
第二部分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分析。
一、公司经营情况。
截至报告期,按照公司各控股公司上报的报表数据合并,xx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万元,净利润万元。
公司xx年度营业收入、净利润构成情况表。
单位:万元。
序号。
控股公司。
营业收入。
净利润。
金额。
比例(%)。
金额。
比例(%)。
1
公司本部。
2
****公司。
3
****公司。
4
****公司。
5
****公司。
6
****公司。
7
****公司。
8
****公司。
9
****公司。
合并数。
100%。
100.0%。
(一)公司本部经营情况
1、收入情况(大幅增长、减少、持平)。
xx年度公司本部主营业务收入万元,完成预算指标%,同比增长(减少)%。
1)xx年公司本部仍然以业务(产品、项目)为主,共取得收入万元,占全部收入%,比上年度增加(减少)万元。增加(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2)xx年度公司本部第二大收入为产品(项目),取得收入万元,占全部收入的%,比上年度增加(减少)万元。增加(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3)xx年度公司本部其他收入为和,共取得收入万元,占全部收入的%,比上年度增加(减少)万元;增加(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2、成本情况。
xx年度公司本部主营业务成本万元,同比增长%,与收入增长率相比高(低)个百分点。成本增加(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多因素分析法进行分析)。
3、管理费用情况。
xx年度公司本部管理费用支出万元,比xx年增加(减少)万元。主要原因是。(多因素分析法进行分析)。
4、财务费用情况。
xx年财务费用万元,比xx年度增加(减少)万元,主要原因是。
5、投资收益情况。
1)xx年度公司投资收益万元,主要构成情况为:
2)xx年度实际收到上交利润情况。
持股企业上缴利润明细表。
持股公司名称。
上年度上缴。
本年度预算。
本年度实际上缴。
合计。
6、纳税情况
税种。
上年度缴纳。
本年度缴纳。
增长比例。
合计。
说明:
7、现金流量情况。
xx年度本部现金总流入xx万元,现金总流出xx万元,现金净流入xx万元。其中: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入xx万元,投资活动净流入xx万元,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入xx万元。
(二)控股公司经营情况。
1、*********公司。
*********公司合并营业收入万元,净利润万元,分别完成预算指标的%和%。
原因分析:********公司销售收入持续稳定增加(减少),但由于主要是原材料(或其他原因)上涨幅度过大(减少),年度净利润同比有较大下降,加上原因的影响,净利润同比减少了万元。
2、********公司。
*********公司xx年进一步调整公司业务结构,突出重点发展主业,经营收入和净利润均较好地完成全年预算指标。
公司经营净利润万元,同比增长%,超额完成年度预算的%。
3、**********公司。
(三)公司财务状况。
截至xx年末,公司合并报表资产总额万元,负债总额万元,少数股东权益万元,所有者权益万元。
公司财务状况比较表单位:万元。
项目。
年初数。
年末数。
增长数。
增长率。
资产总额。
负债总额。
少数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
1、资产总额比年初增加(减少)万元,主要是流动资产净增加(减少)万元,其中存货增加(减少)万元;应收款项增加(减少)元,预付账款增加(减少)万元,货币资金增加(减少)万元、短期投资增加(减少)元;长期投资增加(减少)元,固定资产增加(减少)元、无形资产增加(减少)万元等(重要项目大幅增减的原因进行说明)。
2、负债总额比年初净增加(减少)元,主要是预收账款增加(减少)万元,其他应付款增加(减少)万元和长短期借款增加(减少)万元等。
公司资产、负债大量增加,主要受******公司报表的影响。*******公司xx年末资产总额比年初增加(减少)元,其中:流动资产增加(减少)万元、长期投资增加(减少)万元。负债总额增加(减少)万元,其中预收款增加(减少)万元,其他应付款增加(减少)万元,长短期借款增加(减少)万元(重要项目大幅增减的原因进行说明)。
3、所有者权益比年初增加(减少)万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为%。
xx年度公司所有者权益由当年实现经营净利润增加(减少)万元,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未确认投资损失等因素影响增加(减少)万元,扣除所属子公司调整报表年初未分配利润增加(减少)万元和上缴xx利润万元,公司所有者权益净增加万元(重要项目大幅增减的原因进行说明)。
4、现金流量比年初增加(减少)万元。其中经营性现金净流量。
三、公司重要财务事项说明。
(一)或有负债情况。
1、对外担保情况。
公司本部对外担保情况表。
单位:万元。
借款单位。
担保金额。
期限。
备注。
本年度增加亿元,另有反担保亿元。
反担保情况。
合计。
2、诉讼情况
3、其他情况(如贷款情况等)。
(二)本年新增(减少)投资、股权转让、子公司清理情况。
1、新增对****公司投资。
2、股权转让工作。
xx年月日公司以万元转让持有********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扣除投资成本和历年累计增值,xx年计入股权转让收益万元。
3、完成******公司清算工作。
********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年月,注册资本万元,公司投资万元,占股%。年月********公司股东会做出决定注销该公司,当即组成清算小组,对公司资产进行清算审计。
万元;按照原始出资额万元,扣除清理收回资金万元及********公司年月交回的费万元,该项投资实际损失约万元。
4、********公司减资,股东相应股权减值。
年月,对*********公司清产核资结果做出批复,********公司于xx年月办理减资手续,注册资本由原万元减至万元,相应我公司%股权的出资额减为万元。
(三)应收款项追回情况。
1、经董事会批准,年月公司以原因借给********公司万元。截至xx年月,全部(部分)收回借款万元,除本金外,xx年取得利息收入万元。
2、应收账款收回情况。
(四)基本建设情况。
1、经股东会年月日决定,在(地址)进行基本建设。该项目总概算为万元,建筑面积平方米。
2、该项目已经中科院(或地方部门)于年月日批准(文号)。该项目总概算为万元,建筑面积平方米。
3、该项目于年月日取得了施工许可证,并于年月日开工。总投资额目前情况为:。
(五)其他情况。
四、年度报表审计情况。
1、公司xx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报告将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为。
问题分析报告篇二
[摘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国家长期竞争优势的最主要来源,也是衡量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还比较落后,还需要通过风险投资这一中介,以科学知识带动经济发展,快速赶超世界发达国家。风险投资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在高新技术向实际生产力转化过程中,风险资本是必要环节,了解风险投资的基础理论和国际经验,对推动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和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风险投资风险发展高新技术。
一、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发展态势。
1.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
一般来讲,风险资本投资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成长性较好的高科技行业,这些行业由于受市场环境、科技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较大,具有较大的未来不确定性,所以其总体投资风险相比其他投资方式要大的多。除此之外,投资回报率波动性大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风险投资又会获得高收益,风险投资是高风险与高收益的结合。
2.当前我国发展风险投资的紧迫性。
世界发展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密集型产业已成为全部产业的核心,成为决定一国经济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优势大小的根本性因素。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的100多年历史证明,只有技术进步,才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也只有技术的快速进步,才是经济安全的根本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快速进步,有效推动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快速发展,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但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这一时期的技术进步主要依靠“引进”。在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仅靠引进先进技术,是极难保持竞争优势的;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缺乏充足的创新技术,要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安全,极其困难。
二、中国发展风险投资业务所具有的优势。
中国目前在风险投资方面已具备的一些条件和优势,对中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1.改革开放提供了宏观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保持年均10%左右的速度增长,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率3%的水平。,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9404亿元。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中国的进出只贸易保持连续增长,进出口贸易总值3240.5亿美元,贸易顺差435.7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值3606.3亿美元,贸易顺差292.3亿美元,成为世界第10大贸易国。20进出口额达47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5%,顺差241亿美元。
2.高科技产品的广阔前景提供了物质基础。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性能卓越的国产商品,已逐渐替代进口商品慢慢占领了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从中国高技术供给方面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0年国家组织了280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和1329项重点新产品试产;完成了101项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及鉴定验收。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30260项;授予专利105344项,比去年增长5.2%。技术市场更加活跃,全国共签订技术合同26.5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630亿元,比上年增长20%。这证明中国可供应用的科研成果是很丰富的,为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3.加入世贸组织带来机遇。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策建议。
1.存在的主要问题。
风险投资的人文环境不太理想,科研人员对国家的过分依赖,缺乏自我创新的精神;在科研体系中,过分依赖学术权威,不利于社会创新体系的形成;受我国长期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知足常乐”、“小富即安”、“枪打出头鸟”、“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等伦理道德观念深入人心,对风险投资的发展非常不利;缺乏对风险投资失败的社会保障制度,一旦投资失败,可能永世不得翻身;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渠道狭窄,风险投资公司规模小,数量少,资金弱,达不到产业规模,因而难以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起到主导作用;且风险投资的相配套的法规政策不健全,我国的法律体系远远滞后于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实践,至今仍没有出台《风险投资基金法》,对风险投资机构的设立、运作和资金筹集等方面也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指导风险投资活动的仅靠一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草案》,虽然《投资基金法》、《风险投资法》已列入国家立法规划,但出台尚需时日,而另外一些法律虽然已经出台,但对风险投资的针对性不强,很多规定不符合风险投资发展的客观要求,如《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税法》中的相关规定制约着风险投资企业的发展。
2.对策及建议。
营造有利于风险投资发展的外部环境,创造适应风险投资发展的社会人文环境,大力宣传风险投资的作用,鼓励创新,为风险投资失败者提供保障机制;参与风险投资基金组建,扩大风险资本规模,政府参与风险投资基金组建,町以有效扩大风险投资的规模。风险资本除政府支持外,还应积极吸收民间资本,募集社会上有能力的个人和企业的闲散资金,吸纳机构投资者资金,如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银行及信托投资公司等并且适当开放年金基金,如社会养老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及住房公积金等。提供财务支持,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增加对风险投资补贴资金的投入,同时通过对提供信用担保来为银行转移一部分贷款风险,缓解当前风险企业缺乏资金的困难。以法治管理,尽快建立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政府要制定优惠的政策,鼓励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并且建议国家尽快修改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尽快修改《公司法》中有关知识产权作价的条款和有关产权转让的内容;尽快制定《风险投资管理条例》,规范风险投资公司,使其运作有法可依;完善会计、审计制度,切实保障私人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减少环境风险,为风险投资者提供坚定的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成思危.中国风险投资实务运作与创新发展[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256.
问题分析报告篇三
摘要: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中华民族的问题,是中国人的民族责任和义务,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从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一些突破。从“炮击金门”到“一国两制”再到“经贸互通”“政治互信”“外交斗争”,中国共产党的爱国统一战线,从内政和外交两方面入手推进台海关系的进一步缓解,在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加强与台湾地区的经济交往,并审时度势深化政治互信,文化互通,加强两岸政治互动和交往奠定了两岸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方向。两岸最终实现统一是历史潮流更是民心所向,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大陆地区人民的愿望,更是台湾地区人民实现和平统一绝不改变的方针。
关键词:台湾问题;政治互信;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一个中国原则。
台湾问题是内战时期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民族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为推进祖国统一,历代领导集体用不同的方式践行“一个中国”的原则,从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其中心都是以实现“一个中国”原则为出发点。促进并推动台湾问题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断前进的动力,更是推动政治互信的基础。发展两岸关系,完成统一构想,由浅入深逐步从台湾历史、现行政策、两岸关系构建方面入手逐步了解历史、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统一的历史进程,进而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台湾问题的演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台湾问题本身,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是大国间相互抗衡的一枚棋子,其牵扯到多方利益集团的政治、经济利益。台湾问题的形成主要是内战结束蒋介石集团退守台湾,在解决台湾问题中又遇到朝鲜战争和美国干预解放台湾而遗留下来的“政治问题”。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在甲午海战中退败,被迫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台湾及其所属的澎湖列岛归日本所有,台湾成为日本的殖民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胜利,包括日本在内的法西斯国家无条件投降,在签署了《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后,于同年10月25日被奴役了50年之久的台湾最终回到祖国怀抱。蒋介石集团在内战中退守台湾,为了最终实现统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做了大量的战略储备,准备攻打台湾。然而,朝鲜战争的爆发延迟了大陆攻打台湾的计划,中国共产党的战略重心由东南战场迅速转移到东北战场,这一战略重心的转移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暂时放弃解放台湾的主张。
影响台湾问题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地缘政治、经济文化、外国势力的干预等等。台湾问题原本是中国内政问题,美国企图干涉中国内政其实质是阻止中国拓展利益维护其自身的大国利益。在意识形态上美国和中国的政体不同,美国奉行资本主义制度,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两个意识形态之间本身是对立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导致两个意识形态层面的自身的激战。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的利益拓展点在沿海地区,冲出第一岛链是中国的现实目标,美国想要阻止中国在太平洋上获得利益,就必须紧紧抓住台湾问题,使中国利益无法拓宽和延伸,也为自己在太平洋上谋取经济利益做打算。美国的霸权主义思想直接严重的干预中国内政,抑制中国的发展阻碍中国崛起,其真实意图是控制亚太地区防线的需要。
影响台湾问题的解决不仅有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干涉,还有日本对台湾问题的干预。虽然二战日本战败,将台湾归还中国,但仍然有一些人勾结“台独势力”企图分裂中国。至此,日本的干预也是中国解决台湾问题面临的症结所在。从地缘政治上来说,日本是岛国其想要向亚洲大陆地区延伸,就必须依靠台湾。日本的对外依赖性很强,台湾作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其战略意义是可想而知的。日本企图干涉台湾问题,是为日本经济的安全考虑,如果台湾回归中国,中国对日本的制约力必然会加大,这就会造成日本被动的接受中国给日本施加的压力,呈现出国际外交的紧张局势。
台湾问题的形成是受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国际国内各种势力以其自身利益为由干涉台湾回归祖国,我们不允许“台独”势力的存在,也不允许任何国家和个人企图分裂中国。
台湾问题六十多年一直未得到解决,在这六十多年中党中央几代领导集体一直致力于解决台湾,在不同历史阶段,采用了不同的战略解决台湾问题。
毛泽东时期,主要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为主,提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口号,做出攻打金门的战略决策,最终攻打金门失利,其事实证明只靠单一陆军作战而无海军、空军的配合无法与美国支持下的台湾抗衡。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在没有建立好足够完整的军队配备下是不可行的。1949年―1955年国内经济也发生了重大变化。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内陆地区需要和平安定的内部环境发展经济,为了能够尽快解决台湾问题进一步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1955年5月17日的《人民日报》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向全世界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以一个中国为核心的“一目四纲”的对台政策,最终成为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思想渊源。
邓小平时期,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毛泽东、周恩来关于和平解放台湾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并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邓小平以实际为原则,以新的语言、新的视野、新的思维、新的境界为导向,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一个最佳政策选择,为中国的和平统一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现实路径,在解决战争遗留问题上找到了新的落脚点,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平统一政策的重大发展。
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在奉行“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八项主张”“四点意见”“四不”原则,一脉相承的继承并发扬了“一个中国”的主张,促进两岸和谈,共谋两岸人民福祉,加强两岸经贸往来,体现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一贯性和坚定性。刚柔并进地应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打击企图分裂中国的“台独”势力的坚决性和彻底性。为中国共产党在主张和平,加强中美合作,稳定台海局势,维持亚洲乃至世界和平做出重要贡献。
台湾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进一步解决,在奉行“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向更高领域迈进,中国共产党人要在解决台湾问题上高瞻远瞩,谋求中国和台湾地区未来的良好发展。
大陆与台湾地区关系经历了几十年风风雨雨的考验,以和平发展的态势面临更多的阻碍,但这种阻碍历史证实,已不会太久,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宋楚瑜一行时指出“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务实举措不会放弃,团结台湾同胞共同奋斗的真诚热情不会减弱,制止‘台独’分裂图谋的坚强意志不会动摇。我们真诚希望台湾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台湾同胞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
首先,缩短解决台湾问题的时间表。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我们将解决台湾问题的时间表划定在2030―2035年之间,这一时间的确定,是大陆政治经济稳定时期,也是收复台湾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的确定表明不再继续容忍“台独”势力玩阴谋,也表明在解决台湾问题中不反对以武力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在对台湾的一次讲话中,充分突出了时间概念,也在讲话中等同于设定了路线图――突破搁置争议、先经济后政治的思维模式,将解决台湾问题放在一切问题的首位。
其次,充分考虑基层民众的现实需求。曾经在解决台湾问题的过程中,上层的政治需求和利益往来占有很大的优势。那么此次,将台湾民众尤其是基层民众的现实需求作为关注点,照顾弱势群体,关注台湾民众的现实需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使更多台湾民众在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中受益作为最终目的,充分扩大了两岸社会各界各阶层民众的接触面,也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争取了民众支持。
最后,向台湾人民表达心声,切入民族情感,促进多交流,多来往。从民族情怀谈起,在理解台湾历史过程中发展两岸关系,增进台、中友好交流,将民族情感融入台湾历史之中,充分尊重台湾人民的选择,将民族情感作为纽带化解台湾人民同大陆之间的矛盾,鼓励青少年多来往、多交流,使其感悟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潮流,感悟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趋势,以促进两岸互信,增强凝聚力。
过去的六十多年两岸关系经历了不少波折,但总体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当前,两岸关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坚持“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两岸和平发展的前提,也是维持两岸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可靠保证。关于发展两岸关系的建议主要从民族情感、共同打击外部势力,以及将大陆政策惠及台湾民众等措施来真诚交流,促进两岸交流互通更顺畅。
1.促进文化互通,为两岸关系发展注入情感推力。
要解决台湾问题,首先从民众的情感归宿入手,只有台湾民众的认可,血脉贯通,祖国统一才有希望。增强民族的、和谐的、大众的情感纽带才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有效途径。
2.共同打击外部势力,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台湾问题。
打击外部势力的分裂活动,是两岸人民的共同责任。我们不允许任何分裂、敌对势力干涉中国内政,不允许危及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和关系两岸民众切身利益的行为来干扰中国民族大业的发展,实现两岸人民的双赢。
3.将大陆政策惠及台湾民众,了解台湾民众的现实需求。
大陆对台的惠民政策,能够给两岸的发展增添动力,为两岸发展增温,继而争取台湾大多数民意的支持。为争取更多民意支持,祖国能够尽快统一,大陆和台湾签署了有关两岸经济、民生、社会等十二项协议,实现了两岸民生方面的直接对接,使两岸迈入了和平发展的新时期。
随着两岸关系发展进入深水区,两岸关系的维系将会进入新的领域,不论是政治,经济,文化,或者是其他领域,需要克服的困难和挑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大陆也应尽快完善时间表,落实现有工作,促进交流、沟通和政策的制定,将政策惠及民生等到更多民众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黄丽芬.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台政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2]齐向东.“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d].济南:山东大学,2001.
[3]李刚.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变化[d].苏州:苏州大学,2007.
[4]朱芳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演进的历史追述与启示[d].武汉: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3.
[5]薛立波.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新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科技大学,2012.
[6]任惠兰.试论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演变[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
[7]王在希.论台湾问题与中华复兴[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
[8]韩春霞.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3.
问题分析报告篇四
为了及时汇总、掌握市联社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面的基本情况,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能力和水平,依据《^v^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社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市联社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应涵盖本年度自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应当具体体现以下内容: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1、本单位全年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方面所开展的工作、采取的措施等;。
2、本单位所设立的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的工作情况;。
3、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总数,各分类政府信息数量;。
4、全年通过各种政府信息公开方式、渠道分别公布政府信息的数量;。
(二)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情况及不予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2、年度内共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件数;。
3、年度内不予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件数;、
4、年度内已答复的依申请政府信息公开件数。
(三)依申请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费用减免情况。
1、年度内依申请政府信息公开收取的费用总额;。
2、年度内是否存在违规收费情况。
(四)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1、年度内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被行政复议的件数,其中包括:
(1)决定在一定期限内履行的件数;。
(2)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件数。、
2、年度内共引发有关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的件数,其中包括:
(1)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的件数;。
(2)判决在一定期限内履行的件数;。
(3)判决变更的件数。
(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1、上级联社机关工作考核和日常管理中指出的工作不足,说明原因及改进措施;。
2、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民主监督和社会评议中发现和反映的问题,说明原因及改进措施;。
4、如本机关年度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形成公民投诉的,说明造成投诉的原因及整改措施;。
5、本机关自身发现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所采取的具体改进措施。
(六)年度内澄清虚假信息、不完整政府信息的情况;。
(七)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八)附表。
问题分析报告篇五
[摘要]一个政治实体要成为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法领域内有两种重要的理论:构成说和宣告说。台湾当局企图利用宣告说达到自己“独立”的目的。本文作者从两种理论的缺陷说起提出了“折中混合说”,提出只有主权是国家构成的第一要素,从而驳斥了台独的理论依据。
1999年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声言,自1991年修“宪”以来,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而并非一个合法政府与一个叛乱团体的关系,或一个中央政府与一个地方政府的“一个中国”关系。到2002年8月3日,陈水扁承其衣钵,更放出“一边一国”的台独言论,两岸关系由此进入紧张状态。对此,我想就自己学过的国际法知识对台湾问题进行试析。
台独分子在国际法上一直妄图为“台独”找到论据,为其行径披上合法的外衣。现在台独分子所持的所谓依据主要是1933年的《关于国家权力和义务的蒙得维的亚公约》简称《蒙得维的亚公约》及国际法上承认理论中的“宣告说”。
针对以上说法,我想首先应指明的是,在现代国际法上,从来都没有对国家做出过统一的概念规定。而《蒙得维的亚公约》在第一条中对国家构成要素的规定:国家作为国际法主体应具备以下条件,即一定的人口,确定的领土,政府和对外交往的能力。也只是一种简要的列举,在形式上对国家的一个界定,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和不足,只能成为我们进一步讨论国家构成要素的基础,而非标准。
在国际法学界,不论是印度国际法学家兴戈兰尼,我国的国际学家王铁崖先生,还是《奥本海国际法》都承认“当人民在他们自己的主权政府下定居在一块土地上时,一个正当意义的国家就存在了”。即:主权是国家构成的第一属性,甚至是根本属性。因为一个国际法上的国家,首先必须意味着独立,不依赖其他国家,自己管理自己的国家。即使拥有了固定的人口,确定的土地和对外交往,一个傀儡政府始终都不会成为国际法上的一个国际主体。
如果一个政府或国家只有依靠外国的支持才能得以维系,那么,在他所控制的确定领土内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国家,因为它已经丧失了主权的独立这作为其国家的根本属性。这一点,在国际法的实践中早已得到了普遍认可,并逐渐形成一种国际惯例。
就台湾而言,它拥有2200万的人口,其地区面积达到36万平方公里,台湾当局也已对台湾地区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统治,也可以称得上有一个完整的政府虽然现阶段民进党台湾当局在民众中声望大减,同样现在还有二十六个国家承认所谓的“中华民国”并与之建交台湾民众为此每年要付出高昂的所谓的友善费。
但是,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的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一个新政府取代了旧政府即中央人民政府取代了国民党政府。并未在国际关系上增加一个新的国际成员,而是旧中国的延续,只是在阶级上,由一个新的阶级代替了另一个阶级。
差异,但是,同样的,台湾现存政府对台湾的实际控制,同样不能构成国际法意义上的主体。主权是一个国家构成的第一属性,虽然台湾拥有《蒙得维的亚公约》中规定的国家构成的一定的人口,确定的领土,政府和对外交往的能力国家构成的形式要素,但没有主权的存在,正如一个失去灵魂的人不能成其为人一样,台湾同样不会成为一个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针对国际法上的“宣告说”,我想首先应该指出的是,“宣告说”认为,新的国家的国际法主体资格取决于其成为国家的事实,现存国家的承认仅具有宣告或确认的性质。“宣告说”在这一点上存在着它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即对承认的法律后果估计不足。
承认是使一个国家取得国际法主体,对外交往,成为一个独立、完全的国际法人格者必要前提。虽然在传统国际法上认为承认是一个国家单方的自主的行为,但在国际实践中只有得到国际社会上大多数国家的承认,这个国家才能进行正常的国际交往活动。而承认的效果,在国际法上得到的一致是,承认国对被承认国的国内法律法令和司法裁决的效力及豁免权予以尊重。所以,依照“宣告说”,容易造成对一个新的政治实体的过早承认,给承认国在国际交往中带来不便和法律上或国际道义上的限制。
但在国际交往实践中,对于政府或国家承认这一问题,一直也都处于一种较松散的状态,没有形成一种国际惯例。完全采取“宣告说”抑或是完全采取“构成说”的情况甚至都是不存在的。对于不同政治实体,不同时期,各国根据本国利益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但在国际法实践中,各国更多采纳的应是一种“折衷混合说”自己命名,知道很不恰当,但还未想到更贴切的名称:即一个政治实体成为自然国家取决于其构成国家的事实,但其成为国际法主体及完整国际法人格者,需为国际社会大部分成员所承认。
这种方式,可能更适合于当今的国际社会。因为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新的政治实体的出现,都不会只涉及到局部国家利益,更多的是全球利益,而对一个国家的承认,已不再是一个只涉及本国利益的单方行为,它必须考虑到其他国际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所以,在一个新的国家出现后尚未得到承认前,他只是享有生存生活权,而不会享有国际社会其他成员所享有的共同发展交流权及其平等交往权,即这个政治实体在国际法上限制性主体类比于国内法上的限制行为能力人。因为对于后种权利,是一个主权国家才所能够享有的。
而针对台湾的现状,在国际社会中,绝大部分国家拒绝承认台湾当局的国际地位虽然有二十六个国家仍与台湾当局保持官方的外交关系,但这些国家都缺乏国际影响力,这些国家的人口总和也不过是几千万,当然不能引起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即当然地不能反映国际社会的共同意向。所以国际社会中对台湾当局的态度,已明确地做出答复: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的合法政府。
综合以上,通过对国际法上的国际承认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台湾某些分裂势力在国际法中为“台独”寻找依据的做法是枉费心机的!
参考文献:
[1]劳特派特修订.《奥本海国际法》第八版.商务印书馆.
[2]王铁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
[3]陈体强.国际法论文集.法律出版社.
[4]肖佳灵.国际主权论.时事出版社.
[5]刘颖,吕国民.国际法资料选编.中信出版社.
问题分析报告篇六
摘要:台湾问题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台湾问题教育,必须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深刻认识台独的本质,从而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行径,并且意识到“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本文作者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生台湾问题。
马英九上台后两岸关系回暖,然而自1949年以来,海峡两岸已经人为地分离了近60年,台独势力对大陆的丑化宣传,从文化上、传统上割断了两岸联系,加上1979年以前大陆对台宣传存在政策性偏差,这些都使得两岸同胞产生了心理隔阂,和平统一大业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历史教学要使学生正确认识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与曲折性,使学生认清台独的本质,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分裂行径,自觉投身到建设祖国、实现祖国统一的大业中去。
台湾包括台湾岛及附近岛屿即台、澎、金、马等,陆地面积35961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300多万。绝大部分台湾居民的祖先来自祖国大陆,文化传统与大陆同一源流。台湾在先秦被称为“岛夷、夷洲、蓬莱”等;三国时称“夷州”,公元230年孙权曾派人率兵到台湾;隋炀帝曾先后三次派人到台湾;元朝于1340年左右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列岛和台湾岛;明朝先将台湾称为小琉球,1620年后称为“台湾”,同样设置了行政管理机构。在这前后,西方殖民者先后侵略台湾,1642年荷兰人占领台湾,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1683年清军进驻台湾。到了1684年,清政府正式设立了台湾府,1885年,中法战争之后,鉴于台湾在海防中的重要地位,清朝设台湾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并在台湾进行了改革。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腐朽的清廷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台湾岛给日本,从此日本对台湾人民进行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然而,即使在这50年,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了中、美、英三巨头首脑会议,会后发表了《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侵占中国的领土如台湾、澎湖列岛等在战后必须归还给中国。二战结束后,战败国日本把台湾交还给了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至此台湾在游离了50年之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内战爆发,1949年12月蒋介石在大陆彻底失败,“国民政府”迁往台湾,海峡两岸陷入了长期分离状态。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历史上,还是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台湾无可争议地都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无论台独分子如何狡辩、破坏,台湾与大陆系出同源,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而如今大陆与台湾之所以还没有实现统一,完全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
所谓台独,是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台湾独立运动”的简称,其本质是分裂祖国,谋求“台湾独立”。台独分子说1895年在台湾人民反抗日本占领的斗争中出现的“台湾民主国”是其起源,事实上当时台湾人民是在被晚清朝廷抛弃又不愿当亡国奴的情况下才自立为国的,存在时间很短。但就算在那种情况下,台湾人民依然坚持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台湾民主国”的国号为“永清”就是明证,这与后来的台独运动非但毫无瓜葛,而且本意完全相反。台独源于1945年抗战胜利前后,一些不甘失败的日本少壮派分子与极少数卖国的台湾士绅相勾结,搞起了所谓的“台湾独立运动”,这一分裂活动很快被国民政府镇压。20世纪80年代,李登辉通过伪装赢得蒋经国的信任,在1988年蒋经国病逝后得以继任。开始李登辉对外界还有所遮掩,但后来其台独倾向逐步显现,1999年抛出“两国论”彻底暴露其本来面目。李登辉是台独的总后台,在他的纵容支持下,民进党由小到大,最后成为台湾的执政党。2000年民进党陈水扁上台,尤其是2004年获得连任之后,台独势力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台独运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陈水扁先是承诺“四不一没有”,后来对一个中国的原则进行有意的模糊,再到所谓渐进式台独,不断制造事端,疯狂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又鼓吹一国论、两国论,搞所谓的制宪公投、正名运动、去中国化、去蒋化、废统终统,企图强行挤进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叫嚣出台台独时间表、建立台湾共和国等。孙中山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李登辉、陈水扁之流所不能阻挡的。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提出来的具有创造性的解决国家和平统一问题的伟大构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必须考虑台湾的历史和现实,既要考虑到台湾同大陆隔离多年的历史,又要考虑到各方社会制度本质不同和生活方式存在的差异;既要考虑到祖国统一是大趋势,又要保持台湾的稳定和繁荣。“一国两制”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实事求是、照顾各方利益的原则,在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反对分裂,追求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传统,是我们国家历史发展的主流。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悠久的历史,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每一个中国人都把自己看成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基于这种认识,各族人民都把维护祖国统一看作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并为此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尽管台湾在历史上曾经分裂于祖国大陆,但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同为炎黄子孙,熏陶于相同的中华文明,因而海峡两岸人民仍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一国两制”要求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利于维护稳定、民族振兴,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和平统一是中国政府的既定方针,同时我们也要强调,和平统一实行“一国两制”并不排除使用武力,不承诺放弃武力不是针对台湾人民,而是针对“台独”分子和国际上妄图分裂中国的反华势力的。邓小平关于祖国统一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伟大创举,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实事求是”精神具体体现的典范,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历史的要求,顺应了国际潮流,充分照顾了各方利益,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不仅要正确认识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认清台独的本质,还要以实际行动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分裂行径,随着现代电脑网络的普及和两岸三通的实现,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加强与台湾青少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两岸一家亲”的民族情感,为台湾问题的最终顺利解决贡献力量。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为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强大的祖国必定也是一个统一的祖国。
参考文献:
[1]莫绍深.关于《概论》课中“台湾问题”的教学思考[j].钦州学院学报,2007,10.
[2]李曼.台湾问题与中国统一[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
[3]杨华洋.“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03.
问题分析报告篇七
摘要:如今中国的国际地位步步提高,于今年六月七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会晤也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话题,中美关系发展的影响的已经不仅仅是中美两个国家,还影响着整个世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而作为中美关系谈话中,台湾问题一直是其中的焦点问题,从建国以来,台湾问题的起起伏伏不断影响着两国关系,本篇文章将以讲述这几次起伏的过程和分析这几次起伏的原因切入点分析新中国时期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关键词:中美关系台湾问题中美三次联合公报《共同防御条约》《与台湾关系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民党逃至台湾,为大陆与台湾的分裂埋下伏笔。对于想要“重返亚洲”和迫切希望制约苏联的美国来说,台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当蒋介石败退,美国国务远东会议上得出中共的军队将攻占台湾的结论,使美国对台湾的态度发生的转变。在1949年12月23日,美国国务院声称“美国对台湾没有承当义务”、“美国不会卷入台湾[1]”,1950年1月,杜鲁门发表《关于台湾的声明》声称:“美国及其他盟国承认中国对该岛行使主权,美国对台湾或中国其他领土从无掠夺之心。”这表明了美国是“无意在台湾获取特权权利或建立军事基地,亦无意使用武装部队干预现在的局势,亦不拟遵循任何足以把美国卷入中国内争中的途径”[2]台湾被美国列为了“不管区”。对于这此美国放弃台湾,有着诸多的原因:第一,代价的考虑,在蒋介石政府即将被打败时,美国其实主要面临就是出不出兵的问题。出兵,就免不了与中共的军队进行正面的冲突和对抗,且长期卷入到中国的内战中,而如果要保证胜利的概率,就要投入大量的军援并且要动用到美国的军队,而这样大量的投资是美国不愿意的,在美国国务卿艾奇逊会见军方代表时表示:“还没有人会认为台湾在战略上重要到如果一旦丧失,真的会打断美国队的防线。所以美国不值得为台湾这么高的代价。”[3]第二,配合新亚洲政策。该政策的核心在于,争取与除中国外的亚洲国家,特别是要加强日本和菲律宾为首的国家防务,用来抵制共产主义在亚洲地区的蔓延。美国为了保证想要局势,首先,就不能过多的染指台湾问题,这种行为会造成亚太地区小国对于美国的不信任;其次,在新中国成立,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被逐出大陆后,国民党政府的形象大为下跌,如果这是的美国支持国民党政府的话,于美国来说不利。第三,苏联问题,中苏交好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这对美国的全球化战略有着重大的威胁。艾奇逊也提出国关于分离中苏的看法:“美国应该利用苏联在满洲和新疆因其的中国人民的“领土首付主义”情绪,在这种时候,美国最需要避免的是把中国人民的“民族情绪”从苏联引向美国,美国应该在台湾问题上作出一点高姿态。”这些都促使美国“弃台”。
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打破了美国幻想,加之台湾海峡的气候使中共军队不能及时的对台湾进行军事行动。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的第七舰队进驻了台湾海峡,粗暴干涉中国的内政,随后“放蒋出笼”、《共同防御条约》,都显示美国对于台湾的重拾。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朝鲜战争爆发后,迫使了美国美国重新对远东战略进行考虑,加之社会主义“铁幕”的出现,促使美国制定了以苏联为主要对手、以欧洲为主要战场的全球战略。[4]第二点,“不沉的航空母舰”论指出:只要台湾落入中共之手,那么台湾一定会成为苏联海军和空军基地,这显然对美国极为不利。第三点,在朝鲜战争的拖延,使美国进退两难,这促使“放蒋出笼”政策的出台。但实际上这种“放蒋出笼”政策位的不是要蒋介石反攻,而是“以攻为守”,确保台湾。第四点,《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是美国不得不重新规划对于苏联的牵制方式,美国希望台湾与菲律宾、日本、韩国等国家一道,成为西太平洋上的防线,《共同防御条约》应运而生。
20世纪70年代,中美破冰。破冰有着多方面的因素:两极格局的逐渐打破和多极格局的发展;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和孤立的失败;中苏分裂;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沼;美国经济的发展出现衰疲。这些都促使着美国不得不放弃之前的政策,于是就有了三个联合公报,分别是:1972年2月28日的《上海公报》、1979年1月1日的《中美建交公报》和1982年8月17日的《八一七公报》。在上海公报中强调,只有一个中国,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是唯一合法的政府,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他国不得干预,要求美国撤走全部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在《中美建国公报》中,中方要求美国停止出售武器给台湾,美方则希望保持同台湾的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交往。而在《八一七公报》中再次强调了“一个中国”的问题,也就美国对台出售武器的问题进行相关规定。而在这一时期,台湾就被美国“冷落”了不少,“毁约”、“断交”、“撤军”、在联合国被驱逐。而最大的目的就是想“以台制中,以华制苏”[5]可以说这些公报,特别《八一七公报》就是冷战的产物。但在三个月后的《与台湾关系法》中,台湾再次被美国拾起,台湾问题逐渐尖锐,接下来的克林顿总统的对台调整政策、李登辉访美和布什总统的“中国威胁论”,美台的关系都一直加强。主要原因如下:一,全球化战略的考虑。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迅速崛起,一方面美国当心中国会迅速的占据亚洲市场,另一方面,美国则是霸权主义的施行者,而中国以反霸权主义为外交的政策;二,“安全因素”的考虑,中国的快速发展使美国感到了恐慌,于是想利用台湾和中国周围对中国进行限制:用日本牵制中国,用台湾牵制中国大陆,用东盟牵制中国南海。三、美国长期的对台投资,使台湾成为了资本主义经济该体系中得重要组成部分,台湾作为一个很好的市场和亚洲的立足点,使美国爱不释手。
如今的中美关系友好促进的双方的发展,台湾问题的悬而未决一支是所有中华民族的心头的一个坎儿。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今中国无论是经济实力,国际地位都是在蒸蒸日上,而台湾问题也会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而步步的到解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而台湾始终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所有作为的“一中一台”不顺应历史潮流,定会被扼杀,统一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杨福昌,主编.中国当代外交史1949—2001[m].中国青年出版社,74.
[2]黄安余,著.新中国外交史[m].人民出版社,105.
[3]沈骏,主编.当代台湾[m].安徽人民出版社,48.
[5]黄安余,著.新中国外交史[m].人民出版社,108.
问题分析报告篇八
20__年上半年,在总行及分行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当地各监管部门的指导关心下,我分行认真贯彻落实总行、各监管单位的安保及案防工作文件精神与监管要求,坚持以防为主,以查促防的指导思想,加强队伍建设,强化队伍管理,营造“安全为集体,人人保安全”的良好氛围,上半年中,安全保卫及案件防范工作稳步进行。现将我分行20__年上半年案件防范及安全保卫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案防安保工作,制定计划逐一落实。
(一)抓好防范保安全,强化责任是关键。我分行党委班子高度重视总行下发的《20__年安全保卫及案件防范责任书》,并结合与银监分局签订的《案件防控承诺书》的相关要求,积极组织召开分行年度安保工作会议,明确安全保卫工作责任,逐条分解细化责任书要求,结合分行实际制定了我分行20__年安全保卫及案件防范工作计划,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防范风险“十三条”措施及内控“十个联动”建设要求,将安全目标管理摆在重要位置,层层签订了责任书并明确了责任,强化领导责任和全员参与意识,一级向一级负责。按月总结计划完成情况,确保各项安保及案防工作按计划要求完成,分行领导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全体员工学习贯彻监管部门及总行的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每季度定期组织一次安保及案件防范专题会;不定期在行务会上通报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及风险事件;并经常带领安保工作人员联合风险部门开展全行安全检查,长假节前大检查等;按责任书要求亲自参与全行的消防设施检查、监控报警系统巡检。时刻注意掌握辖内安全动态,及时解决我分行保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二)强化案防常识学习、不忘思想警示教育。上半年中,我分行严格落实案防知识学习和教育制度,在每一季度的安全例会上,坚持安全常识学习和教育,继续加强分行的安防保卫制度及各项应急预案的学习,将多媒体与书面教育相结合,积极收集消防火灾视应急处置技能培训视频放映,以直观易接受的教育方式提高了员工的消防知识及技能,并收集近期各地发生的大案要案进行通报警示教育,并举一反三,结合辖内社会治安形势,提升案防意识,抓自查促整改,使广大员工对安全防范的严峻性、必要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克服麻痹和侥幸心理,做到警钟长鸣,并要求前台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客户安全提示,提高客户离行后的安全防范意识。
二、抓队伍建设,提高安全防范技能。
在日常工作中,加强队伍建设、政治思想教育建设,紧抓队伍身体素质锻炼,培训临柜人员对自卫器械的保管和使用,要求他们熟练掌握。在保安人员管理方面,我行不仅要求保安公司加强对保安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要求驻网点保安的日常工作严格遵守我分行各项规章制度,还要求驻网点保安人员参加我分行对员工开展的案防培训,向各部室下发传阅学习安保及案防培训材料,保持高压态势,确保案件风险得到有效防控。
三、完善制度及管理体系,加大风险防控力度。
(一)强化检查整改。为促进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落实检查效果。年初,我分行积极认真总结20__年度安全保卫工作情况,根据总行制定的安全保卫检查实施办法和违规违纪处罚实施细则,采取常规性自查与不定期自查、并与重大节日专题查相结合的方式,时刻注意掌握辖内安全保卫工作动态,整改隐患,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
(二)加强技防物防建设。根据分行树立的“安全无小事”的思想,贯彻从安全出发、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完善了分行技防物防建设。定期按照巡检制度做好设备巡检,积极配合总行对新设立网点安防建设工作进行督促指导,严格按照公安机关相关金融机构网点安防设施建设规范进行施工,最终通过验收顺利开业,各项技防物防系统稳健运行。根据总行部署,将远程监控与本地监控相结合,在原有本地监控网络的基础上积极对atm自助银行等高风险区域接入总行远程监控报警中心,有效提高物防和技防水平·,提高了安全系数。
(三)严控风险事件,预防案件发生。上半年,我分行在推进业务发展的同时,保卫部门及风险管理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两部门协调配合,按照风险管理及案件防范要求对各项业务进行风险防控,严格贯彻落实信贷风险管理规定对信贷部门各项信贷业务进行风险管控,组织相关部门每月定期对营业部门进行重要空白凭证及现金进行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将分行各项内控制度落到实处。
四、存在的不足及下半年主要工作打算。
一是安全防范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是分行监控报警系统部分硬件设备老化故障频发,下半年需加强技防物防硬件设施日常检查维护,做好硬件设施更新工作。
问题分析报告篇九
优美的环境是新农村建设亮丽的窗口,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近年来,涵埭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结合本村实际,在绿化工作方面下大力度,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涵埭村基本情况。
涵埭村地处陈埭镇晋东平原,泉州渗入海口,东临泉州湾、西与横坂接壤、南与霞村相接、北与洋埭村交界。周边有陈埭镇至泉州市区主要公路以及陈泉公路,晋江大桥市区连接线。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村面积平方公里,截止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约2700人,17个居民小组。近年来,村容村貌明显改观,社会事业不断完善。
二、绿化工作主要成效。
近年来,涵埭村村干部注重生态环境意识,在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下,从保护环境入手,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并进行深入讨论,研究制定村庄总体规划和专项绿化规划,效益明显,受到村民的好评。
4、每年春季,村里都会组织植树工作,不断扩大绿化覆盖率;
5、配套实施其他各项绿化美化工作。在道路硬化的基础上,配置路灯,加强日常保洁工作,清除占道经营现象,实行绿化家园,美化环境,通过近年来的工作投入,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变化,群众满意度较高。
三、今后工作打算。
绿色生态村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它是一项长期的建设任务,尤其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绿化生态建设也将深入开展。况且我村的绿化生态建设还存在不少不足之处,如一些较早建成的绿化区标准还不够高,出现了苗木较少的现象。因此,我们要将认真总结经验,对照标准对照先进找差距,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强管护,巩固绿化成果,不断修正完善绿化工程,使我村的绿化生态村建设质量更上一层楼。
问题分析报告篇十
为深入了解本次活动在广大求职者中的反响,并为日后举办相关活动提供依据与指导,我中心于招聘会当天对在场求职者进行了现场问卷调查。为了确保调研所获数据的准确性,我们将本次调研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式展开。本次问卷主要围绕求职者的就业心态、创业心态,以及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所面对的难题等方面展开。
根据回收的127份调查问卷,我们得出的基本调研结果如下:
的受访者认为首要因素是单位是否能够提供施展才干的机会;的受访者认为是该单位的发展前景;的受访者认为首要考虑因素是该单位是否能为其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的受访者认为是工资收入;的人认为首要考虑的是该工作是否稳定。
的人认为是个人实力;的人认为是家庭关系;的人认为是社会关系;的人认为是信息渠道。
的人认为是员工勇于创新的品质;的人认为是员工诚实守信的品质;的人认为是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的人认为是员工的综合能力,占总人数的比重很大;的人认为是其他方面。
的人认为是其自身专业面太窄;的人认为是其缺乏社会关系;的人认为是信息不足;的人认为是因为经费不足;的人认为是其自身的社会经验不足。
受访者需要1个月的时间;的受访者需要1-2个月的时间;的人表示需要2-3个月;的人认为需要多于3个月的时间。
的受访者表示从未考虑过创业的问题;的受访者表示曾经考虑;的人认为自己对创业的程序不大清楚;的人表示对创业所需条件不清楚。
的人认为是创业的有关信息;的人认为是创业的有关技能,占总人数的一半;的人认为最缺乏的是创业所需的资金;的人认为是政府相应的扶持政策。
的受访者认为政府举办此类现场招聘会对帮助求职者就业的作用非常大;
的人认为帮助不大;的人认为对广大求职者有帮助,但于其自身作用不大;的人认为此类招聘会不能起到什么作用。
综合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看出:广大求职者的就业心态普遍认为个人实力与自身综合素质是求职过程中的决定因素,这是一个良好的社会现象。但对于创业问题,通过调查我们认为我镇求职者普遍创业意识较低,创业技能有待提升。此外,本次现场招聘会的成功举办,让即将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对应聘中的各个细节有深刻的了解,为即将到来的求职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给在校学生提前感受应聘面试的氛围,从而找出自身差距,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弥补,从多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总的来说获得了一定的预期效果,但由于初次举办,在场求职者普遍认为存在一定不足,日后应总结经验,为举办下一次更高水平的招聘会作准备。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好地帮助我镇大学生面向社会,指导我镇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为我镇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将是我中心今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问题分析报告篇十一
在每个企业经营中都会有最根本的问题,如同企业的病灶。这一病灶又会引来诸多的不良反应或其他疾病,但这些反应与疾病都是次要的。成功的财务分析需要透过财务数据,找出企业最根本的问题。譬如,公司销售收入下降,有研发设计的原因,有成本价格的原因,有质量的原因,有广告宣传的原因,根本的原因可能是研发设计不够时尚。如果不能拿捏住它,所有的分析都将是肤浅的,甚至可能是方向性误导的。
定性描述多,定量分析少。
“因市场竞争加剧,公司收入出现大幅下降,利润也因之降低。”这是典型的定性式描述。如果财务分析不能做到量化,只是宽泛地讲原因,分析结果的可信度要下降许多。大家都希望能做到分析量化,言之有据,应该承认,很多时候数据确实不易取得。有的是因为没有积累,有的是因为核算颗粒度太粗放,有的是因为核算维度未涉及,有的是因为组织架构调整。除了这些原因,还可能是因为我们对市场、对业务理解不透彻。量化分析不仅是财务核算精准的体现,也是财务人员深入理解业务的体现。
把报告写成下对上的汇报。
财务分析应该成为公司管理的工具。作为工具,财务分析应立足于财务数据,揭示公司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果异位,把财务分析演变成下级对上级的汇报,分析报告将会变味,分析问题会变成寻找客观理由,解决问题会变成推诿责任。最终,管理工具会沦落为表功道具。
经常出现的数字,不能说明业务层面的原因。
我们在财务分析报告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此类话语,“公司利率下降了20%,主要因为收入下降了10%,管理费用增加了20%,销售费用增加了15%”。这样的数据罗列,实际不能称之为分析,因为我们看不出收入缘何而下降,费用因何而增高。建议这么写,“因华南市场推广受阻,xx产品销量降低了30%,导致毛利减少xx万元”,“因写字楼租金上涨xx万元,导致管理费用增加了20%;华南市场广告投入增加xx万元,导致销售费用增加了15%”。把数据背后的故事说出来,分析报告会更打动人。
揭示出的问题与对应专项分析不一致。
分析一旦揭示出了公司最根本的问题,就需要对此问题进行专项的、深入的分析。譬如,公司资金链紧张,主要是因应收账款过度膨胀造成的。揭示这一问题后,专项分析就应定位在如何限制新增应收账款、如何清收前期应收账款、如何制定赊销政策与进行客户评级。这样娓娓道来,才能首尾呼应,让分析报告富有逻辑性。要是揭示出的问题与专项分析风马牛不相及,做出的财务分析必然会与业务实质两张皮。
机械套用模板。
问题分析报告篇十二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民政工作的职能得到了充分发挥。进一步探索新世纪新阶段民政人才工作的新途径,是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一项新课题。
一、人才分布情况。
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现有工作人员有38人。其中:县局机关有人员编制10人,实有13人,有实职领导和非领导职务6人,科员6人,工勤人员1人;1950年至1960年以前出生的有2名;1960年至1970年以前出生的有8名;1970年以后出生的有3名,属年龄基本偏大的部门;本科学历3名;大专学历5名;中专2名;高中3名,从学历来看文化素质还是比较好的一个单位。殡仪馆与殡管所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定编11人,实有13人;;烈士陵园定编3人,实有1人;婚登记管理机关定编2人,实有1人;社会福利中心定编11人,实有10人。党政人才14人(^v^党员13人),专业技术人员24人(高级5人,中级9人)。
二、人才队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民政工作主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涉及面大、范围广、政策性强、承担的业务多。目前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机关人员编制少,人手少,工作任务急,超负荷运转:每个股室只有1名股长,非领导职数多,特别是退居二线的非领导职务基本未能再承担工作,又占编制;每个股长要兼管几项业务,兼职过多,分散工作精力,致使他们没有时间钻研业务,完全阻碍了民政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城乡低保、农村特困户救助,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城乡大病医疗救助的逐步推开,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加上救灾救济、优抚安置、双拥等传统的民政工作,民政干部的任务将更加繁重。现乡镇民政工作人员除要完成民政局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外,还要承担其他部门挂靠的残联等多项业务,工作任务颇为繁重人手少,工作量大,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难度大,只能被动应付。2、队伍老化:主要是流动性少,表现好的未能提拔使用,影响工作积极性;3、待遇低:从事工作经常要加班、经费短缺。4、岗位设置不够规范。目前,民政系统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上仍然比较滞后,在单位内部还没有形成比较规范合理,主体分明,权责明确的事业单位岗位运行机制,在工作的分配上,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造成工作职责不清,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5工作运行体制不顺。一些乡镇视民政工作可有可无,民政办没有独立性,职能作用难以发挥。管理体制的不顺,致使民政部门政令不畅,安排的工作任务不能按时保质完成,有存在敷衍、应付的现象。
三、有关建议:
1、适当增加县民政干部的编制。以适应新时期民政工作的需要。机构健全,又有人员编制,这样民政干部就会更好地为广大民政对象服务。
2、以收编直管为主要内容,理顺乡镇民政管理体制。建议民政部、民政厅与同级编委协调,解决民政助理员的编制问题,并将民政助理员编制和人事权收归民政部门,切实解决民政工作有人办事、民政干部有时间办民政的问题。
3、合理设置事业单位岗位。要按照事业单位的性质,业务需要和专业需求,合理设置事业单位岗位,配备具有相应专业知识水平的工作人员,做到岗位设置科学合理,人员配备各尽所能。
问题分析报告篇十三
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每个行业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医药行业也不例外。下半年以来医药行业表现出总体疲软的态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58069093.35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8.13%,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87206881.05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6.92%。其中,该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7025180.30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3.85%;净利润达26834600.02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9.11%。每股收益0.19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56%。公司的股东或者潜在投资人,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做出是否增资或投资的决策。那么,这些数据从哪里能够更直接、简便地获取?答案是该药业公司的财务分析报告。
财务分析报告宛如一方魔镜,它不仅把企业生产经营的现状在利益相关者面前完整地映照出来,而且还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有意义的预测。药业公司的财务分析报告是指通过对医药公司财务活动的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最终形成反映企业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经营能力、分配能力的书面报告。
财务分析报告无论是对药业公司本身还是对外部决策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药业公司而言,有利于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做出科学的决策;对于外部利益相关者而言,有利于其对药业公司经营状况的整体把握;另外,企业的财务分析报告也可为国家检查药业公司是否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提供资料,并从整体上反映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从而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参考。
财务分析的方法有很多。趋势分析法可以时间为比较基准,通过分析企业在不同期间的经营效果,从而得出评价的结果。比如分析药业公司不同期间的净利润,可以整体上把握公司利润的增减趋势。比率分析法是通过做商的方式,反映某一项目在另一项目中所占的比重,比如权益乘数,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比较分析法则是通过将两者进行做差的方式进行分析的方法,比如通过对营运资本的分析,来评价药业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根据分析所依据财务报告的期限,可将财务分析报告分为年度财务分析报告、半年度财务分析报告及季度财务分析报告。
我国的药业公司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日渐成熟,其财务信息透明度不断加强,财务分析报告逐步规范化。药业财务分析报告为报告使用者提供了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以及现金流量等数据参考资料。药业公司的管理者和外部报告使用者可以据此从整体上把握公司经营状况,从而做出有利于自身的经济决策。
问题分析报告篇十四
绩效管理工作能有力促进公司盘活现有人力资源,实现适人适岗、适岗适薪的人力资源科学配置,形成“管理规范,工作有序、考核量化”的绩效管理模式,为公司全面开展全员绩效管理工作,实现“******”发展战略提供了坚实根基。2015年我公司绩效管理工作,实行百分制,绩效等级设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全员按指标20%评为优秀,其他评为称职,消灭基本称职和不称职。一年来,绩效管理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年度绩效考核全员在87分以上。现将工作分析报告如下:
一、绩效管理工作的数据统计。
绩效管理的基础是数据的统计。数据统计主要包括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两个方面。利用数据统计必须注意五个基本问题:一是要加强基础工作,原始数据必须健全并符合分析统计的要求,否则就难以有效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二是不规范操作是造成数据不准确的重要原因,应该在保证数据统计规范操作方面发挥作用。三是原始数据资料应该做必要的修正。四是要抓住重点的数据资料。不可以使用“还可以”、“差不多”、“大概”、“好像”等非数字化的工作语言,养成用数据与事实说话的习惯。
二、2015年绩效管理工作体会。
1、领导重视是基础。
绩效管理工作开展以来,公司加强组织领导,从组织上保证绩效管理工作正常开展。2015年x月,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成立了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公司xxx任组长,xxx任副组长,xxx、xxx等为成员负责绩效管理试运行工作组。
绩效管理将供电公司的任务和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员工个人头上,而且全程有各级的领导把关、沟通,所有的流程、目标内容、目标责任全部得以明晰,公司基层员工对公司的方向性、目标和目前的工作都比绩效管理实施以前明确多了,大家都能自觉地按照既定目标进发,一改以往对工作的麻木性和笼统性。
2、员工参与是关键。
现在,作为基层的员工感觉工作舒畅多了,因为有了我们的考核人的及时、全面、具体的沟通,使员工能够畅所欲言。对工作中不理解、不适应的地方,都有我们的领导、我们的考核员一一辅导、给予解答,使员工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最主要的还是能够有沟通交流的地方,使员工对公司更了解、对目标更明确、对员工自身的岗位理解更透彻,这样,不仅促进了员工的工作效率,更是大大地提高了员工对公司的信心,更坚定不移地跟随公司的步伐。
3、发挥作用是目的。
绩效管理工作开展以来,公司加强督促检查。为保证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坚持对各部门各科室进行督促检查,对绩效管理工作的每一步,每一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落实,确保工作效果。
绩效管理,公平激励是其目的。在实施员工绩效管理以来,公司员工不仅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加强工作能力,及时纠正工作中所犯的错误,更重要的是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根据绩效考核来对公司员工进行激励。以前,由于没有绩效考核管理,工作责任比较笼统,分工不明确,落实不到位,大伙时有互相推诿的情况,自从落实绩效考核以后,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工作目标明确,完成标准有准则,而且相互可以对照,这样,大家心里踏实多了,自己付出了多少的努力,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这是大家共同的期望。自绩效管理实施以来,在公平公开的考核环境下,大家避免了纷争,对自己在岗位上完成的工作也有深刻的认识,而且通过激励机制,使大家形成相互良性竞争的氛围,为了完成岗位胜任,不断地进修,为了提升工作效率,不甘人后,工作起来也更加起劲了,整个工作氛围活跃了起来,大家都不知不觉地在进步,整个公司都在进步......而且,在员工努力之后,公司还及时地给予相对的激励,这不但仅仅是物质上的奖励,更是对员工付出努力后的肯定,使公司员工更加有信心跟随公司的步伐前进。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做好年终考核、日常监控与社会评估。在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和基准比较的前提下,考核实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突出量化;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突出特色。除年终考核和日常监控外,还包括二类评估,一类是对各级领导班子述职述廉的内部评估,二类是上级部门领导的评估,各占一定权重,力求体现客观公正。
二是突出中心,抓好重点工作的考核。考核办法要突出公司中心工作和重心工作。对重点工作工作目标加大考核力度,对部门本职工作重在监督。经济发展目标、惠民行动目标等重点工作在目标考核体系中占较大权重,对工作起到了重要导向作用。通过建立督查机制,实施考核,明确责任,加快各项工作推进落实。
三是进一步强化激励,加大考核结果的使用力度。首先,考核结果与干部考核更紧密挂钩,公司主要领导政绩评定与公司考核结果直接挂钩的办法,公司其他领导也与公司的考核结果密切相关。其次,加大正激励力度。提高奖励幅度,扩大奖励面。第三,激励与惩戒相结合。对考核不达标人员或末位人员实行诫勉,连续两年考核排在末位且考核分数在基准分以下的人员给予一定纪律处分。
问题分析报告篇十五
一、研究问题与文献综述(研究背景与问题、相关文献综述、主要参考文献)。
研究背景。
城市化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途径。而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因此,由于其特殊的区域位置,城市规划区内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提高城市化水平的现实道路就是发展、建设城市规划区。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建设用地需求大量增加、农地非农化明显加快的过程当中,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相比,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耕地更少,这就决定了我国只能走土地集约利用的道路。
近年来,我国实行了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严格控制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转为城镇建设用地,这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发展经济、提高城市化水平与保护耕地之间的矛盾之中,研究和探索城市特别是城市规划区土地集约利用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中土地供需的关系,从而最大程度地化解这个矛盾。因此,无论从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土地资源还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处于城市化加速期的城市规划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是深化土地利用研究内容的重要手段。城市土地利用研究的过程,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思路、新理论的提出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方法、翔实的数据来保证。因此,城市规划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案的提出就是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在获得大量翔实可靠的数据和信息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提炼和升华,以进一步完善理论体系。城市规划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就是要在获取大量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一套能够较为准确地衡量城市规划区土地利用状况的指标体系,并经过数学统计与评价方法,通过对几年数据变化的对比,利用gis技术完成对城市规划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和挖掘程度的分析,更为直观的显示出近几年时空变异特征。这一评价能够对探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新方法、新思路以及对土地利用的理论的深化提供具体的佐证。
二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保障新时期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得到迅速提高,是近半个世纪中我国城市发展的最快时期。在未来50多年中,将有约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家属进城,变为城市人口。这样不仅要建立大量新城镇,而且现有的许多城镇都要程度不同地扩大其规模。客观上,城镇的发展和扩大必定要占用一部分土地,城市化建设与保护耕地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必须找出一条既能减少耕地占用,又能及时为城乡各项建设提供必需的建设用地,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以缓解城市化建设与保护耕地之间的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是走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道路。
三是加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手段。中央在制订宏观调控政策时将“地根”与“银根”一道当成宏观调控的两个重要闸门,要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参与宏观调控。国发32号文要求把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作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切入点、突破口,通过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相关研究,制订相关的土地利用对策和措施,引导和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四是提高规划科学性、改进规划操作性的重要方面。我国在内生动力与外部发展机遇的双重催化下,资源开发与城乡建设热潮蓄势待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进入加速发展期,城市的扩张与耕地保护矛盾日趋尖锐。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有助于土地管理部门充分了解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科学地制定土地利用的指导方针和对策,正确引导土地使用方向。同时还有助于土地管理部门了解存量土地的利用潜力,加强增量土地供给和存量土地供给的衔接,使土地供应计划的制定依据更为充分,以确保各城镇土地供给的科学性、台理性和公平性。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还有助于土地管理部门制定和完善城市土地利用的有关法律、法规,推动我国土地管理法制建设的进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的发展以及应用的不断深化,gis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近几年,学术界对gis技术在土地集约利用、城市规划、土地动态监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相应的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gis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监测土地动态变化,同时也可以应用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分析当中。
综上所述,土地集约利用是当前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缓解我们当前日益突出的土地供需矛盾、保障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开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不仅是贯彻土地利用基本国策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高规划科学性、改进规划操作性的重要方面。同时,gis方法的应用,更科学的说明时间与空间上的变化规律,直观的表现出土地利用当中所暴露出的问题。
相关文献综述。
土地集约利用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李嘉图(davidricardo,1772-1823)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地租理论中首次提出,是相对于粗放式土地利用而言的。所谓农业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地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积的土地上获得高额产量和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按照生产要素投入的构成不同,农业土地集约利用分为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飞速时期,因粗放用地所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平稳的运行。中央领导多次强调,要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和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国土资源管理的新机制,全面落实土地管理的各项措施,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
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适当的资金、物质、和技术以提高集约度的土地经营方式。其内涵扩展包括以下3层含义:
1、土地地块集约利用,它是指区域某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块集约化利用。
2、土地类型集约利用,它是指区域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土地集约化利用。
3、区域土地集约利用,主要是根据有限土地资源自然属性(土地经济、生态、适用性)和社会属性(市场供求关系、城市发展需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对土地资源利用的优化配置。
有鉴于此,本文对国内外的一些相关土地集约利用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和整理,以此找出一些适合于特殊区域的检验方法。
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在职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
法律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写作指导。
毕业论文《街头广告招牌错别字探究》开题报告。
问题分析报告篇十六
事物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这是自然的根本运动规律。在物理学中,通常在某一物理现象中,对研究对象描述的多个物理量中,当某一个量发生变化时,其他的一些与之相互联系,直接或间接相互影响的量也会随之变化。而这类问题又是高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能力,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解答动态问题的基本思想是:确定描述的是哪类物理问题,在这些问题中用哪些物理量加于描述,而在这些描述量中,哪些是自变量、因变量,哪些又是常量,自变量怎样变化。根据所描述的物理现象或问题,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应用相关的教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结论。
三力作用下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所谓动态平衡是指某一物体(质点)在各个外力共同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由于当某一个或几个力发生变化,使得物体的位置或状态发生缓慢变化的过程,由于变化缓慢,所以可以认为物体在任意时刻都处于平衡状态,这一过程称为动态平衡。下面就对三力作用下的动态问题分类归纳如下:
总结,在此类问题中,确定了以恒力有向线段的两端点为两个定点,找到动点则在方向不变这个力作用线上移动规律得到,由动点到两个定点的线段长短变化,找到这两个变力的变化规律。
第二类型,相似三角形法。在该方法处理问题中三力平衡特征是:其中一个是恒力,另一个力的方向变化的同时,第三个力的方向也同时发生变化。该类问题中力构成的矢量闭合三角形与结构中几何构成的三角形存在着相似关系,利用相似比及几何边长变化关系求解该类问题。
问题分析报告篇十七
1、建立台账和数据库。
通过会计核算形成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
但是编写财务分析报告仅靠这些凭证、账簿、报表的数据往往是不够的。
比如,在分析经营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增长原因时,往往需要分析不同区域、不同商品、不同责任人实现的收入与费用的关系,但这些数据是不能从账簿中直接得到。
4)本期大于10000元的费用有哪些?这些费用主要花在了哪些部门上?
5)核心产品的往年销售情况如何?
6)采购价格波动最大的物料有哪些?这些物料主要由哪些供应商供应?
7)库存中占用资金最多的物料有哪些?都分布在哪些仓库?
8)物料的周转情况如何?
2、关注重要事项。
财务人员对经营运行、财务状况中的重大变动事项要勤于做笔录,记载事项发生的时间、计划、预算、责任人及发生变化的各影响因素。
必要时马上做出分析判断,并将各类各部门的文件归类归档。
3、关注经营运行。
财务人员应尽可能争取多参加相关会议,了解生产、质量、市场、行政、投资、融资等各类情况。
参加会议,听取各方面意见,有利于财务分析和评价。
4、定期收集报表。
财务人员除收集会计核算方面的有些数据之外,还应要求公司各相关部门(生产、采购、市场等)及时提交可利用的其他报表,对这些报表要认真审阅、及时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养成多思考、多研究的习惯。
5、岗位分析。
大多数企业财务分析工作往往由财务经理来完成,但报告材料要靠每个岗位的财务人员提供。
因此,应要求所有财务人员对本职工作养成分析的习惯,这样既可以提升个人素质,也有利于各岗位之间相互借鉴经验。
只有每一岗位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才能编写出内容全面的、有深度的财务分析报告。
问题分析报告篇十八
xx公司色织厂生产系统有纺纱、染纱、准备、织造、整理等主要车间。产品质量分析报告。从纺纱到成品构成了一条较完整的生产线,多年来以外贸出口产品为主,今年为100%出口。2003年出口合格率为xx%,20xx年1-6月份出口合格率为95%,比去年同期增长6.01%。多年来,从生产质量管理上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公司有一套与生产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有专职质量管理检验人员200人,占全公司在职人数的13.3%,由厂长工程师主抓质量工作。质量检查科具体负责各车间的产品质量,各生产车间的关键环节均设有质量检查网点。同时,由质量检查科派出人员专职监督抽查,实行三级检验,并在原传统的管理基础上吸取了先进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把质量工作同经济职责制结合起来,同时建立了百分考核制,并在中层科室车间干部中举办了全面质量管理学习班。
为对以后的试产供给依据,公司从原料、原纱一进厂就进行化验、测试,同时为严格控制保证产品质量,特制定了《防静电新产品质量管理条例》。在新产品试制中,全厂充分发挥车间职能科室的`配合作用各检测网点的把关作用,同时广泛宣传防静电新产品的意义,启发员工的主人翁职责感。每周定期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预测分析处理生产中发生的问题。为了及时了解到新产品的质量情景,xx纺织科学研究所xx总工程师亲访用户,及时把质量信息反馈给色织厂。
(一)下机质量及入库质量(略)。
(二)物理指标(略)。
(三)染色牢度(略)。
(四)防静电性能指标(略)。
上述情景说明,本产品的主要指标到达了纺织工业部的标准,防静电性能指标明显优于日本同类产品,具有良好的防静电性能。所以,防静电仿毛华达呢的生产工艺是可行的,试制是成功的,水平是先进的。
防静电仿毛华达呢的试制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初试时由于批量较小,受加工条件经验的限制,在后整理加工中出现了一些色差,使制成品并不对产品的结构、性能方面的研究,增加产品功能使之更适应市场需求。
问题分析报告篇十九
治党治国之要,首在选人用人。党的xx大以来,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述、新观点,为我们做好新时期干部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在实践中认真领会把握,自觉贯彻落实。
一、深入学习,营造氛围,牢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结合^v^员先进性教育、“**”和“**”教育活动,我们“突出一个重点、坚持两个结合”,以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为重点,坚持把学习《条例》同本单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坚持把贯彻《条例》同促进本单位外贸出口、利用外资、外经合作等业务工作的实际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自觉性、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坚持条件,严格程序,提高选拔任用工作的规范化程度。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就是要严格按《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原则和程序选拔任用干部,积极履行好《干部任用条例》所赋予我们的职责,真正从源头上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2019年以来我委共任免干部**人次,其中破格提正科**人,新提副职**人,副职提正职**人,(平职)交流**人。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委党组始终坚持按章办事,严格程序,做到了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
一是坚持发扬民主,把好推荐关。民主推荐是选拔任用干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和群众公认原则的具体体现。我们在这方面加大了力度,委党组明确规定,把民主推荐作为选拔干部必须履行的程序和不可逾越的制度。在部门进行民主推荐时,要求须有90%以上的干部和下属单位的主要领导成员参加,每次民主推荐前,人事科都在对干部选拔调整的对象、数量进行充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认真确定民主推荐的范围、时间、对象和推荐方式,真正做到精心组织,操作规范,保证推荐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每一次选拔任用科级干部和推荐县级后备干部都进行了民主推荐。
二是严格用人标准,把好考察关。知人才能善任。深入了解和正确识别干部是决定干部任用和领导班子配备工作成败优劣的关键环节。在选拔任用干部时,我委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规定,始终坚持德才兼备标准,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坚持在正常情况下得不到多数群众拥护的不予提拔,政绩不突出的不予重用。在确定考察对象时,把群众推荐的结果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真正使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在组织考察时,明确要求考察过程既要坚持群众路线,又要认真核实辩明真伪,从政治上、廉洁上、工作实绩上严格把关,近几年实行了考察预告制、差额考察制和考察结果反馈制,保证了考察过程公开、公平、公正。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实行干部考察责任制,做到了谁考察谁负责,考察后形成的书面考察材料,均由考察人员签名。
三是严格工作程序,把好决策关。委党组会讨论决定干部任用之前,都主动征求纪检组的意见。做到“三不上会”,即没有经过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的不上委党组会,没有考察材料的不上委党组会,没有征求纪检组意见的不上委党组会。
三、建章立制,加强监督,保证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有序操作。
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要求,我委始终把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作为做好干部工作的重要措施来落实,逐步建立、完善了一整套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制度,不断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为选准人,用对人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全面引入竞争机制。结合机构改革,制定了《机构改革期间科级干部竞争上岗的意见》,全面推行科级干部竞争上岗。所有的科级岗位只要出现空缺,一律实行竞争上岗,**年**月共有**名同志通过竞争上岗走上了科级领导岗位。
二是实施干部交流、轮岗制度。根据上级的有关要求,我们在机关开展了科级及以下干部的轮岗交流,较好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截止2019年9月有**名科级干部进行了任职交流,通过开展有计划的交流,保持了干部队伍的朝气和活力,使一部分年轻干部得到了更好的培养和锻炼。
三是积极探索干部能下机制。加大了对不称职和不胜任现职干部“下”的力度,委党组会研究决定:凡在年度考核、干部考察中,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达1/3、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的,免去现职;不称职票达20%,并且基本称职票与不称职票相加达1/3的,进行诫勉谈话;不称职票虽不足20%,但基本称职与不称职票相加达50%的,进行诫勉谈话。诫勉期满,经组织考察,测评结果仍符合诫勉要求的,免去现职。
四是不断完善审计制度。根据有关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要求,对负有经济责任的委管企业领导干部,因工作变动、退休或其他原因不再担任本岗位职务的,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由人事科确认审计对象和时间,财务科负责组织实施,审计结果报送委有关领导及人事部门。2019年以来,共对**、**公司**名干部进行任前、离任审计,较好地收到了审计的效果。
五是全面推行任前公示制。2019年开始,实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把干部任前公示作为选拔任用的必经程序。进一步扩大监督范围,加大监督力度,有效地提高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对公示期间群众反映的问题,我们认真对待,一一进行细致的调查核实,如实向委党组汇报。通过实行任前公示,加大了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监督力度,提高了干部选拔任用质量。
六是建立干部定期述廉制度。委纪检组每年开展领导干部公开述廉活动,要求每位委领导每年写出书面述廉报告,并在机关全体干部大会上进行公开述廉。述廉的主要内容包括: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遵守和执行中央、省、市、区有关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情况以及对配偶、子女、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情况。述廉结束后,在全体干部中发测评表对领导干部进行廉政建设情况测评,接受群众评议。
按照市委组织部《关于做好迎接省委组织部选人用人情况监督检查准备工作的通知》(组电明字[2019]5号)要求,我单位党组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专门进行了安排部署,对我单位近几年来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执行情况和中央、省、市严肃换届纪律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干部队伍基本情况。
我中心核定人员编制为50人,现有在编干部职工50人,其中正县级干部1人,副县级干部3人,正科级领导干部10人,副科级领导干部5人。
二、选人用人工作情况。
我单位始终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各项规定,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使真正使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在竞争上岗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坚持任人为贤、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的原则,坚持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营造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发展环境,为我市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证。
名,以及今年正实施竞争上岗的副科级领导干部职数3名均未超职数配备干部。
2.严格按规定程序组织实施竞争上岗选拔任用领导干部。2019年以来,我中心中层领导干部和科级非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均实行公开竞争上岗。竞争上岗工作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推行竞争上岗暂行办法》(遵组通[2019]41号文件)规定程序组织实施,竞争上岗全过程请市委组织部和市纪委有关领导进行监督指导,通过笔试、面试、民主测评和考察等规定程序,使中心优秀人才得到选拔任用,提高了中层干部队伍素质,取得了较好效果。
3.严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做到组织严密,程序合法。中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关重大决定事项,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讨论研究决定,不搞一言堂、少数人说了算。近年来,我中心干部选拔任用上无违反程序选拔情况。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完善选人用人机制,选好、配好、使用好干部,为全市住房社会保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〇xx年x月x日。
一、如何认识选人用人问题。
评价一个地方选人用人工作,最核心的指标应当是选人用人的导向是否正确,选人用人的风气是否清正、选出来的干部结果是否公正。一句话,就是选出来的干部是不是群众都公认。群众公认了,导向就好,风气就正。那么,选干部的结果好不好,用什么来衡量呢?我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选拔干部不能“雾里看花”,要光明磊落、让大家都看得懂,不能让大家看不明白是按什么规则选出来的;二是选出来的干部要基本上在大家意料之中,不能经常出人意料地冒出几匹“黑马”;三是选出来的干部不是大家认为是那些“搭天线”、找关系的人;四是不能让埋头苦干和勇于担当的人吃亏。五是选出来的干部不是平衡照顾关系,考虑人情关系的。要做到以上几点,关键是与标准规矩比对,与同类干部比对,与群众口碑比对,与自己感受比对。最核心要坚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用人导向要旗帜鲜明。用人标准和导向是紧密联系的。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我认为应当树立以下选人用人导向:一是任人唯贤的导向。就是选拔干部以事业为导向,以德才为导向,坚持原则,不以人情关系选干部,不分远近亲疏,不戴有色眼睛,不搞平衡照顾。二是崇尚实干的导向。让踏实干事、不跑不要的干部有进步机会,使那些心思都放在“搭天线”、找关系,不干事的干部,不仅捞不到好处,而且受到批评和惩处,激励干部求真务实,踏实干事。三是重视基层导向。就是选上来的干部有基层工作经历,注重从条件艰苦的基层选拔,从经受过考验的干部中选拔,使年轻干部向基层流动。四是群众公认导向。干部选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一句话,就是把干部的德作为选拔干部的首要标准,选出来的干部人品要好,让大家心服口服。同时,在干部工作中还要旗帜鲜明地保护好干净干事的干部,敢于为这些同志说话,敢于为这些同志撑腰,使干净干事的干部无后顾之忧,放开手脚干事,激发干部干事创业。
二是综合研判,给干部“画像”要准。核心是多渠道、多层次、多层面了解掌握干部各方面情况,识人要深,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不把考察干部的主要精力放在看简历、看推荐上。观人要全,“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需待七年期”。要注重看干部一贯表现,通过群众“口碑”,社会评判,印证识别干部的人品、官德和政绩。评人要准,注重从社会工作、生活细节看干部,从身边人的评价识准干部。
三是树立底线思维,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用错一个干部,绝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它会影响一个地方的用人导向和风气。因此,我认为在选干部上要有底线思维,要把握“六不用”:不用有劣迹的干部,不用群众口碑不好的干部,不用意见不统一有争议的干部,不用造假的干部,不用有反映问题没有查清的干部,不用有“来头”的干部。只有把握以上底线,我们才能端正用人导向,树立良好风气,促进事业发展。
二、如何选人的问题。
选人是个难题,选好人更不容易。我认为,选好人核心问题是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切实落实干部群众在选人用人上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作为组织部门,主要应当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把干部情况掌握透,了解清楚,在平时考察考核中选。我们对身边人用起来放心,可以用好,也不会出现大的问题。这其中的原因就是我们对身边人的一言一行、德才表现很清楚,了解的很全面,用起来放心。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对不了解的干部如何选,用起来心里没有底气。因此,需要我们全方位了解干部。如何了解干部,我认为主要还是多看、多听、多谈、多记。多看,主要是看政治态度,看班子成员的看法,看干部的一贯表现。多听,主要听干部的口碑,听干部群众的质疑,听与老板关系亲近程度,听干部群众的反映。特别是对重点培养将要提拔的干部多听干部群众的议论。多谈,主要是耐心地与干部群众谈,随时谈、随地谈,结合工作谈,了解掌握干部活的思想。多记就是把平时了解掌握干部的情况及时记下来,时间长了就会积累干部各方面情况。同时,重视年度考核结果(可以听到干部考察时听不到的真话、实话和不同意见),把连续几年的年度考核结果进行比对,掌握排名情况。对优秀干部大胆使用,对排名靠后的干部分析原因,慎重考虑。要积极探索任前考察+年度考核+平时了解“三位一体”的干部考察考核新模式,任前考察以发现问题为主,突出考察干部“廉”的表现;年度考核以政绩为主,突出干部“绩”的表现;平时了解以群众口碑为主,突出干部“德”的表现,科学设计“廉”、“绩”、“德”的评价要点和办法,增强干部考察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二是将选人用人与推动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工作推进的一线选。当前,改革发展的任务很繁重,一方面需要大量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参与推进,另一方面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干部渴望有一个平台锻炼、展示和提高自己。将选人用人与推进工作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推动工作落实,而且能够更好地发现干部,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因此,我认为,要积极探索在推进工作一线发现干部选拔干部的办法,做到中心工作部署到哪里,推进到哪里,干部考察选拔就迅速地跟进到哪里,保障到哪里。要把干部考察由室内搬到室外,搬到项目建设现场、招商引资前线和维护稳定等一线,形成在一线发现干部选拔干部的机制,使一大批优秀干部在干事创业中得到提拔重用。
问题分析报告篇二十
网上购物的成本包括上网费、信息费、网上支付、信息安全以及送商品到客户家庭等所有费用的总和。这种费用的总和只有在低于传统方式购物的情况下,顾客才会乐于采用。此外,商品的外观、质量保证和送达时间、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购物操作,必须能够满足顾客的购物心理,而且这种满足感至少不能低于传统方式购物的度量指标。
但总的来说,电子商务必须要让所有的用户体会到“更快捷、更方便、更价廉”的基本特点,必须满足网上交易用户“放心、满足”的购物心态,这是电子商务定价的终极目的。
电子商务的成本指客户应用其中的软硬件配置、学习和使用、信息获得、网上支付、信息安全、物流配送、售后服务以及商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需的费用总和。
(一)技术成本。
1.软、硬件成本;。
2.学习成本;。
3.维护成本等。
(二)安全成本。
1.软、硬件的安装使用;。
2.安全协议规章的学习;。
3.培训;。
4.技术学习等。
(三)配送成本。
1.存储费用;。
2.运输费用;。
3.配送人员的开支等。
(四)客户成本。
1.上网费;。
2.咨询费;。
3.交易成本;。
4.操作学习费用等。
(五)法律成本。
2.安全与保密、数字签名、授权认证中心(ca)管理;。
3.网络犯罪的法律适用性:包括欺诈、防伪、盗窃、网上证据采集及其有效性;。
4.进出口及关税管理;各种税制;。
5.知识产权保护:包括出版、软件、信息等;。
6.隐私权:包括对个人数据的采集、修改、使用、传播等;。
7.与网上商务有关的标准统一及转换:包括各种编码、数据格式、网络协议等。
(六)风险成本。
风险成本是一种隐形成本,成本的形成是由不好确定、不易把握的因素构成的,如网站人才的流失,病毒、黑客的袭击,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所导致的硬、软件的更新换代等。
(略)。
(略)。
正确进行成本分析,关键是定量分析。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定量分析的方法。
先贵单位应制定对各种产品分别制定标准成本,该标准成本应当是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略低于平时生产的平均成本,这样做是为了明确一个努力方向,该标准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该标准成本分别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四个项目制定,每一项都分解成二、三个因素标准来分别进行考核。
有了标准成本,月末就可以对成本差异进行因素分析了,方法如下: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为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
价格差异=实际数量x(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x标准价格。
两者相加就是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为工资率差异和人工效率差异。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x(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x标准工资率。
两者相加就是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3、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分为耗费差异和效率差异。
耗费差异=实际工时x(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x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两者相加就是变动制造费用差异。
4、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为耗费差异、闲置能量差异、效率差异。
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x生产能量。
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实际工时x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效率差异=实际工时x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标准工时x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三者相加就是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问题分析报告篇二十一
公司领导:
安全生产事关公司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营造安全生产氛围,进一步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真正落到实处,是安保部门的责任所在。
现就本月公司安全形势作简要分析,内容包括:一是基本情况,二是存在的问题,三是安全管理对策和建议。
一、检查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职工的安全意识不够,责任心不强。公司的作业是按照一定的作业流程进行的,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保证在生产流程中每台设备都处于最佳状态、每个员工都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设备运行和人员行为出现偏差,影响公司生产按照正常的程序进行,造成设备损失和人员伤害,所以安全管理是贯穿在每一个人的行动中,是公司每一位职工的职责。但是目前公司的部分职工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后果认识不清,自我保护意识还远远不够,对于安全操作规程理解不够深刻,对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没有完全了解,这些问题归结为一点就是安全意识不强。
问题分析报告篇二十二
1、产品的概括。
世界名牌“圣大保罗”(santabarbarapolo&racquetclub)服饰系列,源自1910年的美国加州圣塔芭芭拉马球俱乐部,以该俱乐部发展的“圣大保罗”标志系列产品,成为显示身份及品味高雅阶层最喜爱的服装品牌,是从贵族运动中产生的名流绅士服饰。
2、产品的定位。
高档名流绅士“贵族”风范。圣大保罗品牌一贯秉承着马球运动的积极进取、全力以赴、协调一致、奋发不懈的精神,依托着悠久的品牌文化和自身高贵、经典的气质,经过众多名师多年来的精心雕琢,将其刻画成为一种款式经典、风格简洁、令穿着者充满自信和活力的服饰,“圣大保罗”已成为了当今绅士休闲服的代名词。
3、用户需求分析。
首先,用户是谁?
作为“贵族”风范的高端服装品牌,瞄准的市场是那些具有高贵、经典气质的成功人士。
其次,用户特征。
作为圣大保罗的用户,基本上都是成功人士。他们现在都是上流人士,长期处于这个阶层,让他们具有不同的其他阶层的气质-贵族、绅士、自信、活力等,相对应的他们的穿着也会相对应的不一样。他们要维护好他们的气质形象,而圣大保罗这个品牌的服装赢得他们之中不少人的支持。
再次,用户的需求。
作为一个有规格的成功人士,他们对穿着的追求是档次。这个档次,不仅仅局限于价格高。虽然他们的穿着相对于普通人是比较贵,但是,他们真实的追求是这个服装品牌的理念迎合他们的内心需求。服装的设计与用料都是得到他们认可的。
最后,如何争取用户。
一个服装品牌要抓住用户,我个人认为有一下几点:
第一,该品牌的理念要浩大正气,迎合你主攻市场受众心中理念的需求。(品牌文化的迎合度)。
第二,该品牌的设计理念也要一直遵循品牌文化中蕴含的理念。(设计理念遵循品牌理念)。
第三,在维护老客户的同时,要不断创新,不断的优化,从而不断的增加新客户。
“在马上威风、潇洒的骑士,正扬杆击球的'”便是在美国加州创立了近90年的圣大保罗马球俱乐部系列产品的享誉世界的著名标志。圣大保罗名牌系列服饰,有休闲、运动服装及西服、牛仔、绒衫、圣大保罗春夏装、t恤、领带、袜类、手袋、箱包、文具、皮件及鞋类、眼镜、手表、礼品等等。
2、用户使用流程图。
客户在产生购买商品的意图,到咨询,然后一直到购买,以及后续售后维护。这个整个购买行为的完成,中间的环节中会出现问题,这个我们就需要解决和优化。
同品牌主要的竞争店铺为:圣大保罗官方旗舰店和同瑞服饰专营店。其中圣保罗官方旗舰店为旗舰店,相应给的资源会比较多,相应的运营方式也就更多。同瑞服饰专营店作为我们上级授权公司,品牌商给予的资源肯定比我们多,相对应的运营成本比我们店铺少。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848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