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亲密读后感(汇总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8 02:51:09
与人亲密读后感(汇总20篇)
时间:2023-11-28 02:51:09     小编:雨中梧

读后感既是对作品的感受与思考,也是对自己见解和观点的展示。在撰写读后感之前,我们可以先制定一些问题或者提纲,以便更好地展开思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在写读后感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

与人亲密读后感篇一

读《亲密关系》这本书是两个月以前的事情,坦率地讲,这本书读完之后并没有太深的感触,甚至每个章节的.内容都不曾记得,通过大家的分享讨论,又仔细的翻读后,才有了更深的感悟。

婚姻不是爱情,是关系。

在读这本书之前,始终坚信相爱是婚姻的基础,也是维持婚姻稳固的重要基石,既然爱了就一定要坚守到底,不离不弃。现在,我对婚姻有了重新的认识,婚姻与爱无关,只和重要性有关。大多数人一生的目标和成功都没有关系,只是证明自己的价值。当我们说爱一个人的时候,这份爱便赋予了条件,其实我们是在说重要性,和爱无关。所有在婚姻里发生的矛盾都和爱无关,都是在寻求重要性。

时而像火焰,时而像冰山。

当你爱那个人的时候,你会觉得他是全世界最棒的人。这个人几乎完美无暇,没有任何缺陷,即使看到对方身上的缺点,也都无所谓。当激情退却,一切归于平淡,曾经对方眼中的好可能会变成今天的不好,会发现对方身上许多无法接受的东西,当发现这些的时候,对方曾经的美感瞬间荡然无存,对方又变得一无是处。

寻求归属感、价值感。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寻求关注、认同,在寻求对方在乎的同时,就是在寻求自身的归属感、价值感。对方的完美与丑陋,本身并没有变化,所有的一切都发生在善变的人心中。由于我们从小生长在爱匮乏的环境中,可以说,每个人都是缺少爱的,我们长大成人后,依然在寻找这种被爱的感觉,从对方身上找寻童年在父母身上得不到的东西,以示自己是多么的重要。

触碰儿时的信念开关。

我们总是试图从关系中得到认同,让自己可以回到孩提时代就设下的信念。这些信念将终生伴随我们左右,就像一个定时炸弹一样,随时将被引爆。一旦触碰到这个信念的开关,我们就会有不同的感受,甚至恼火。当我们感受到恼火的时候,我们最常见的反应就是愤怒,以各种抗拒的形式存在,以至于纠结在谁对谁错的问题上,耗费我们的能量和时间。

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而婚姻和亲密关系,就是让你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将自己剖开。尽管剥的过程中,会流泪,会痛苦,但这些感受最真实,让你感受到一种价值感,完全不取决于存在或金钱。你要关注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内在,你的情绪与别人无关,要学会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所有的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与旁人无关。任何痛苦、无助都是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这些归咎到别人身上,更不要抗拒、推开,而是接纳它,自己去感受情绪,去拿回那个纯粹的能量,静静等待。最终将找到有一种爱不取决于外在,不管你是快乐还是悲伤的,那个爱都在。如果能够去拥抱你的不重要感,那才是真正的成功。而真正的成功是隐藏在失败的感受里的。

自编自导自演一场戏。

处于亲密关系中的我们,总是把自己的脆弱深深地隐藏起来,用面具、用防卫与他人互动,当对方的言语、行动触碰了自己的脆弱时,我们总是换着防卫的花招与对方周旋。越是亲密的人越清楚对方的脆弱点在哪里,所以总是直击要害,一招毙命。所以,越是亲密的人对我们的伤害越大。

在舒服的亲密关系中,双方应该是平等的,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在这段亲密关系中,双方都能真实的面对最好以及最糟的自己、学习接受和放手,真实呈现自己。学会自由的表达自己。最终找到通往爱和幸福的桥梁。

化茧成蝶不是梦。

就像克里斯多福老师说,毛毛虫永远没办法知道、也永远不会理解蝴蝶的世界,但是,每只毛毛虫都可以变成自己的蝴蝶。只不过,在变成蝴蝶之前,自己会先变成作茧自缚的蛹。在茧里边面对自己制造的痛苦,任何挣扎或试图改变的行为都是徒劳的。蛹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放弃所有抗拒、全然接纳当下感觉、平静等待。直到有一天破茧而出成为蝴蝶。

相爱不是互相限制,而是相互成就。婚姻最坚韧的纽带不是孩子,而是灵魂上的相依相偎共同成长,婚姻和亲密关系的真正目的,是让你不断通过伴侣遇到自己并深爱上自己的过程。

与人亲密读后感篇二

金庸的任何武侠小说都没有《鹿鼎记》一样,把男人的梦想写得这么真实,其实男人还是幻想着三妻四妾的。

你看看韦小宝的7个老婆安排得多么好,苏荃负责给他拿主意,阿珂负责好看,双儿负责忠诚,小郡主负责开心,方怡负责宠溺,建宁公主负责刺激,曾柔负责玩耍。

作这样的男人好爽,男人再也不会感到空虚、寂寞与孤独。

而女人呢,是如此渴望嫁给郭靖。郭靖不管黄蓉是男还是女,是好看还是丑八怪,是有钱还是小乞丐,都会真心对她好,任何时间都会首先想到她。

连郭靖被杨康请到王府做客,面对桌子上摆出的点心,他首先想到的是黄蓉喜欢吃的,要收起来留给她吃。她穿郭靖名贵的貂裘,骑郭靖的汗血小红马,拿郭靖的金子,郭靖都完全不要回报,他恨不得把自己最好的东西都给黄蓉。

一生一世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这是无数女人渴望的最亲密的伴侣关系呀!

其实不管是男人幻想做韦小宝,还是女人希望嫁给郭靖,不过是因为在婚姻关系里面,大家都不愿意孤独,不愿意忍受寂寞,渴望那种鸟儿与天空,鱼儿与大海的亲密关系。

在美国心灵导师盖伊.芬利著的这本《与人亲密》中,让我们清楚,如果夫妻两人之间不懂交往的艺术,即使被爱着、也仍感觉孤独;即使很在乎对方,也会因为相处方式不对,和亲近的人互相伤害,感受不到亲密关系。

与人亲密读后感篇三

这几天,《幸福三重奏》开播。吴京一改往日硬汉形象,变身老婆的小可爱,撒娇卖萌,听老婆唱歌还欢快地舞动双脚。

谢楠忍不住发了微博,公开这个宝藏男孩。两个人在一起风风雨雨这么多年还能这么恩爱,真是让人既羡慕又感慨,真不容易啊!

有太多伴侣因为一些鸡毛蒜皮地琐事争吵,日积月累导致离婚,今年的离婚率又创新高。

《幸福实验室》请来很多分手的年轻男女做调查,发现很多人分手的原因不是因为不爱了,而是两个人实在相处不下去了,总是有摩擦,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不停的争吵,甚至在公交车里两个人就大打出手。

明明相爱的两个人,怎么就走到分手这一步?伴侣间到底该如何相处才能走到白头呢?

盖伊·芬利作为当代心灵成长导师,2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相处是一门可以习得的艺术。他的著作《与人亲密》影响全球200多个家庭,帮助他们走出争吵矛盾的怪圈,重新看见彼此的爱。

与人亲密读后感篇四

有人把婚姻分为三等:“三等的婚姻是彼此消耗,搭伙过日子;二等的婚姻是彼此协作,变成一个团队;一等的婚姻是彼此成全,互相督促,携手并进,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努力,彼此都能成为更好更优秀的自己。”

对此,我们又该如何突破困境,获取良好的亲密关系呢?跟很多人一样,一开始我也以为只要自己有钱了、漂亮了、成功了,真爱自然触手可及。很可惜,这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罢了,有钱也不一定就能幸福。

美国当代心灵导师、畅销书作家盖伊·芬利在《与人亲密:相处是一门可以习得的艺术》(以下简称“《与人亲密》”)中提及到,“我们发现真相的能力,决定了我们的关系是否长久”。

换句话来说,就是我们对亲密关系的认识水平,决定了婚姻的质量。正如,我们赚不到认知水平以外的钱,也够不着未经反思的真爱与幸福。

有个好消息告诉你,这种爱的能力也可以学习的,相处是一门可以后天学习的艺术。正如,爱情的经典书籍《爱的艺术》的作者弗洛姆所说的那样,“爱是一门艺术。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不能谦恭、勇敢、真诚、自制地爱他人,就不可能得到满意的爱。”

与人亲密读后感篇五

最近看到一则有趣的内涵小故事。

故事发生在美国某处一养鸡场,男主角是美国第30任总统卡尔文·柯立芝和他的太太。

可总统不愧是总统,在接受到夫人的控诉后,想了片刻,说道:“请转告夫人,那可不止是一只母鸡。”

不知当时夫人如何回应,但作为一个听众,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故事里的总统和太太,恰如亲密关系中的大多数男女:刚开始在一起,如胶似漆,好的不能再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激情开始消退,共同语言少,牵彼此的手,也都如牵自己更有甚者,相看两厌,一言不合便争执不休。让人不得不深思:究竟是这个人变了,还是爱会消失?我也曾深深惑于此。

偶然的机会,看到一本名为《与人亲密》的书,竟发现我所困惑的问题早有答案。

恰如《与人亲密》引言部分引用的禅宗格言所说:乍看便如脑中有闪电划过,的确是这么回事啊!!

这不就是泰戈尔说的那句“天空未留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么?鸟儿和天空,鱼儿和大海的亲密关系,很难是某个静止的画面,也就像在爱情中,很难用某个空泛的时段去佐证爱的存在。

《与人亲密》一书给出的答案是从了解管理亲密关系的通用规律开始,让我们用心理学的知识,去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如何持续不断地产生吸引力从而获得更好层次的亲密享受。

看完这本书,我发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有爱的亲密关系,实在是门艺术。值得我们研习一生的艺术。

愿你我之爱皆是乍见之欢,更是久处不厌。

与人亲密读后感篇六

最近重读了克里斯多福孟的《亲密关系》,这本书我去年读过一遍,但是去年看完之后没有任何的输出,所以里面的理念很快就忘了。

这次重读,是仔仔细细地读,不图快,读的过程中有很多启发和体悟。当然,这次会让自己做一些输出和整理。一方面是帮自己梳理知识框架,把书中内容融合到自己的认知体系里。另外一方面也是想分享一些观点和看法,希望能给更多人带来一些启示。

二、启示。

启示一:掌握人际关系密码。

《亲密关系》这本书我很久之前就听过,但是一直满足于听樊登讲书,自己没有去看。但当我真的打开这本书看到张德芬写的序的时候,还是很受震撼,后悔没有早点翻开这本书。

张德芬在里面提到:亲密关系不只限于男女关系,只要双方亲密到一定程度,向对方敞开到一定程度,家人、同事、朋友、同学,都可以算是亲密关系。只是男女关系是里面张力最强、能量最大,所以也是冲突最大、最令人心碎的。

所以,学习处理亲密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和我们关系比较紧密的人,或多或少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影响。如果关系处理得好,能给彼此加分和赋能;如果关系处理得不好,便会给彼此带来减分和消耗。

学习亲密关系,本质上也是在掌握人际关系的密码。不管你是单身还是有伴侣,都可以看一看这本书。因为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许多人际关系,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亲密关系的影子。

启示二:认识你自己。

伴侣是镜子、是导师、是伙伴。

伴侣是你的一面镜子,通过亲密关系,我们能够发现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伤痛。

伴侣是你的一位导师,通过亲密关系,能够引导你去治愈内心深处的伤痛,并且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伴侣是你的一位伙伴,你们可以一起去探索这个世界,一起去做一些事情。

伴侣是来帮助你认识你自己,却不是来为你的幸福负全责的。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可能会对伴侣还有过高的期望。期望越高,失望越深,期望往往是通往地狱的深渊。把对方逼得太紧,这就好像对方身上有一把让我们幸福的钥匙,却胆敢不给我们。

所以,期望低一点,给对方多点空间,让ta做自己。同时也要明白,自己要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而不是靠别人来给予我们幸福,为我们的幸福负责。

启示三:亲密关系的背后不是浪漫,而是需求。

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里说过:每个孩子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两种东西,一种是归属感,一种是价值感。

童年未得到的满足,我们以为他已经消失不见,而选择忽视了,其实它一直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当我们遇到伴侣,开始一段亲密关系的时候,我们会变得非常兴奋,甚至几天几夜睡不着觉,依然精力充沛。

但如果把这个问题深究下去,就会发现这种兴奋无非有两种原因:

第一,两个人的边界暂时被打破,有生以来第一次能够拥有和分享另一个人的人生。

第二,觉得自己的需求即将被满足,尽管这可能是在潜意识里的。

但是,两个人毕竟是两个不同的灵魂装在不同的肉体,不可能真的合二为一。所以在之后的相处中,如果管理不好自己的期望,不懂得包容和磨合,也不肯去反思和学习,那么这种亲密关系很快就会经营不下去。刚开始的浪漫,会消磨的毫无痕迹,而取而代之的是乏力、无味、以及激情消退后的倦怠。

启示四:自先成稳,而后爱人。

自己是自己的第一爱人。对自己的爱,本自具足。这样更容易激发自己的内在力量,不会对伴侣怀有过高的期望,更容易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这里要澄清一下,一个越爱自己的人,不是对别人漠不关心,也不是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而是更善于和别人相处,更善于处理好彼此的关系。

三、总结。

亲密关系,不只限于男女关系,学习它,能够让我们掌握人际关系的密码。

伴侣是来帮助你认识自己的。

自先沉稳而后爱人,对伴侣降低期待,自己是自己的第一爱人。

与人亲密读后感篇七

网友纷纷表示,戚薇不仅事业做得风生水起,经营起婚姻也是个小能手。她和李承铉结婚六年,依然仿佛恋爱一般,让人不禁羡慕。

相信这和戚薇在节目中分享对婚姻的观点少不了关系,她深知好老公也是需要一定时间培养的,脾气性格也得经历多次磨合,互相成长,才能拥有甜蜜而幸福的婚姻生活。

这正好和《与人亲密》一书中提到的“最好的关系,是双方一起在关系中成长”不谋而合。书中解释了为什么在一段关系中,我们无法说服彼此,反而在互相指责;明明为对方付出了很多,而他却不领情。人人都需要沟通,当我们缺乏发现问题本质的能力时,沟通就会出现问题,关系变很难维持下去,继而我们会变得患得患失、缺爱、受伤、无助、愤怒甚至是绝望。

《与人亲密》的作者盖伊·芬利就现在社会最紧迫的问题——人际关系、压力、幸福等分享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巧妙地传达了如何习得相处的艺术,帮助读者完成关系创伤的自愈,并拥有持久、稳定的亲密关系。

书籍在每一章的结尾都设置了实用问答环节,问题都十分常见,专门为读者答疑解惑。后面还有贴心的关键启示,让人从更深处打开困惑已久的心结。

与人亲密读后感篇八

今年下半年是我们婚后难得的夫妻两人独处的时间,按理来说关系应该会更亲密,但现实却恰恰相反,当我从习惯了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的忙碌中跳脱出来后,我反而不习惯有大片的时间和伴侣独处,交流和沟通也不多,哪怕面对面坐着,也宁可自己刷手机而不愿意交流。

这样的相处模式肯定是不对的,曾经没有孩子时,我们经常会一起捧着平板看些感兴趣的综艺,一起边看电影边吐槽,一起讨论哪里有好吃的去探店,哪里有好玩的一起去旅游,现在这些想都不愿意想。曾经的亲密无间在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中慢慢的被消磨,通过这段时间难得的相处,我慢慢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既然发现了问题,我所需要做的就是慢慢调整。从长远来说,伴侣才是陪伴我们到老的人,如何长久的保持伴侣之间的亲密关系,也是我们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的。

从《与人亲密》一书中,我找到了一些可以尝试的方法。

当代心灵导师(美)盖伊·芬利所著的《与人亲密》一书就如何与身边的人建立一段美好而持久的关系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处,是一门可以习得的艺术。我很认同这句话。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人夸赞身边的一些人情商很高,讲话沟通特别舒服,与人相处是特别会照顾别人的心理。与这样的人相处会没有压力。但是谁的高情商都不是与生俱来的,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锻炼来提高。

那么与最亲密的伴侣之间也是如此,需要彼此用心经营,通过一些方法来改变自己,进而影响到伴侣,来共同维系这段亲密的联结,共同度过生命中的所有时刻。

在与伴侣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我们的情绪管理和经历也都在慢慢丰富,每个人都在慢慢的成长中。如果我们不能学会处理与伴侣之间的矛盾,小矛盾也会造成大矛盾,最终落得分开的结局,也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所以如果我们能学会通过对内的整合自己的内心,学会正向的沟通,与伴侣保持亲密又独立的关系,才能帮助我们长久的维系这种亲密关系。

那么如何学会这些内容,才是我们需要下功夫去学习,去摸索的。在《与人亲密》一书中,作者从剖析一些具体的行为和语言的内因,帮助我们正视自己内心和性格的缺陷,从而进行修补。我们在与人相处时,很多外在的语言和行为其实受我们内心的性格所影响,只有对自己有足够的认知,才能真正的做到内心的独立,在与人相处中才能保持独立而又生机勃勃的自己。

与人亲密读后感篇九

夫妻大多数争吵都是一方看到对方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我们看到了伴侣身上存在一些我们觉得想要对抗的东西,然后试图通过自己的方式纠正对方,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思去改变,以此来显示自己比对方更“强大”,这是大部分人的一种无意识行为,会给人带来强烈的负面影响,很多人都没有发现,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发现它,认清它,然后学会更深层次的爱去解决它,让夫妻之间的关系更上一层楼。

近期看了一本书《与人亲密》:这本书会教你如何去发现夫妻之间争吵的根源,并教你如何利用这个根源去学习到更深层次的爱,清除长久以来的积怨,重新点燃你的激情,让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焕然一新。从某种程度上讲,亲密关系的存在反应的是一门与人相处的艺术。

这本的作者是:盖伊·芬利,当代心灵导师、畅销书作家、生命教练、电视节目嘉宾。盖伊的智慧直接触及了当今紧迫的个人和社会问题的核心——人际关系、成功、上瘾、压力、幸福等。他的教导揭示了对生命的更广泛和更深刻的理解,打开了人生新的可能性,帮助心灵释放了新的能量,并从生活的所有烦恼中带来了令人愉悦的解脱。

盖伊的著作累计被翻译成26种语言在全球售出200多万册。在过去的20年里,盖伊在北美和欧洲主持了4000多个独特的自我实现研讨会。他还是400多个电视节目和电台节目的嘉宾,他的广播节目“盖伊·芬利直播间”在多个国际网络上播出。

我读完这本书,让我对于爱情,家庭的理解有了一个新的视角。以前事情都是我与她的问题,而现在提出了我与自己的问题,伴侣之间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还没有认清和理解我们自己。

妄图战胜伴侣身上那些令我们烦恼的部分,就相当于我们想原地把自己举起来,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你不意识到这个,那么争吵只会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根本不存在输赢,两方是双输,这种争吵还会无限循环地出现,不断地恶化,最终走向婚姻的尽头。

与人亲密读后感篇十

《亲密关系》是我读过最有技术含量的爱情研究录,很感谢思姐给我的这本书,让我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去了解亲密关系从建立到瓦解的全过程。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一度想要放弃,因为我得无数次让自己去回忆,甚至脑补第三者是如何出现,为什么ex会选择她?他们如何互相吸引,其实这对于我来说,也是逼自己去面对过去,和逼自己去思考未来。过去的一切,我都不想再回忆,可是我和自己说,看下去,去看看我们到底为什么走到今天。

我们这段关系,要说错,我不能说我没有错,我错在觉得“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我觉得婚姻不需要努力,只要一直这样平凡地过下去就好了,可是我错了,婚姻需要新鲜感,需要不停地用新鲜的事物去刺激他,例如:每年去两次长途旅行,这点我一直很渴望的,只是我儿子小时候身体不好,我真的放心不下,甚至不敢离开他超过3天时间,这也是我的错吗?因为我没有办法在儿子的疾病中保有夫妻单独相处的时光?到现在我还认为我并没有做错,如果他也和我一样,对儿子有100%的责任心,我相信他会理解我,为什么不愿意单独旅行,而且结婚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收入都是非常少的,我也舍不得花钱,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贫贱夫妻百事哀”?我再有错,相对而言他错的更离谱,甚至涉及人品问题,婚姻中他出轨得有多狗血我就不想再写了,甚至离婚后他们全家对我的所作所为,这是我无法原谅他的关键点!

可是那又能怎样?这就是人性的弱点,我应该明白,他们甚至为自己的错误提前给了100个理由去掩饰,甚至在他们心里,他们做的都是对的,我都是错的。我去在乎有用吗?没有!所以,我提醒自己,遇到这种人,请不要去和他们解释,去纠缠,因为没有用。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当他是空气,如果这世界有平行时空,我们就是再不同的时空,永无交集。

其实在离婚后的3个月,我是慢慢地走出来了,从一开始的无助,失眠,崩溃,到现在已经能安然入睡,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开心积极的,偶尔也会失控难过,还好转瞬即逝,很庆幸我这么快就走出来,感谢我所有的家人,特别爸妈的鼓励,还有最好的朋友的陪伴,网上认识的热心网友们,没有你们,我今天还是困在山洞里的孩子,无处可逃。

现在,我开始迅速成长,我明白了,所谓爱情,所谓婚姻,不过是一场利益的权衡,他能在我身上得到什么?他在别人身上能得到什么?我在他身上能得到什么?以前的爱和信任全部瓦解,剩下残骸,我什么也得不到了,所以我选择离开,这是一道很简单的选择题,和他在一起,我一定不会幸福,离开他,我有50%的可能得到幸福,我很自然地选择了那50%可能会有的幸福。

直到今天,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可以不恨他,看的书里解释:懂得宽恕的人在离婚后会过得比那些总是怨恨别人怎样伤害自己的人幸福得多。想想也是,恨一个人得能量很大,甚至大到我们没有办法去正常生活,当我们把自己的能量全部去怨恨两个人,最后最受伤的是我们自己,而被我们怨恨的人一点感觉都没有,值得吗??我劝自己放下,放下不是原谅,只是放过自己罢了。

在这段单身的日子里,我正在学习一个人生活,不再依赖任何人,原来我可以做到,我可以在世界的中心,一切都是因我而起,我开心了,即使下雨天也觉得美好,一切随心,就是这个意思吧。渐渐的我开始拾起了我26岁的愿望:去世界各地旅行,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曾经我因为结婚生子而冻结了我的人生地图,将自己停留在一个小小的点上,不再动弹,感谢遭遇的一切,让我重新燃起我的梦想,慢慢地我会为自己设立越来越多地目标,一一去实现它。

把这一辈子过值了是我的目标。我开始明白,只有自己才会陪自己跨过一山又一山,度过一关又一关。2018年再见了,未来会更好!

与人亲密读后感篇十一

最近又重新刷了一遍《三十而已》,看到钟晓芹和丈夫陈屿闹婚变的时候,恍然觉得电视剧中的钟晓芹就是自己。

因为陈屿经常加班,家里的门锁坏了都不知道修,没有时间陪伴钟晓芹,他们的婚姻没有鲜花和礼物,只有无尽的冷漠。

钟晓芹的婚姻是不幸的,因为陈屿不爱她,这段婚姻结束陈屿要负主要责任,千万不能嫁一个像陈屿这样的丈夫。这是我之前的感受。

读《与人亲密》这本书之前,我也觉得陈屿的冷漠是他和钟晓芹离婚的罪魁祸首,现在,我才清醒的意识到,钟晓芹不幸婚姻的罪魁祸首是她自己。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是钟晓芹和陈屿的化身,他们在痛苦的婚姻中苦苦挣扎,既不愿意放手又在和伴侣互相伤害,最后婚姻成了爱情的坟墓。那么,怎么做才能挽救婚姻,让它成为延续爱情的乐园呢?《与人亲密》一书中详细的教导了我们,读了这本书面对婚姻能得到许多启发和帮助。

爱人没有及时的表达关心就是不爱我们吗?如果我们现在对爱的理解是,如果伴侣不能让我们高兴,就意味着他或她不爱我们了,至少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爱我们,那么我们的爱将会发生什么呢?答案是不到一瞬间就变冷了!但是,崇高的爱是不会消散的,也不会变成记仇,就像一束光不能变成阴影一样,即使一个人故意尽其所能地激起一个负面反应,真正的爱也永远不会对其进行惩罚。爱永远不会停止去爱。

人的能力有限,也时常会觉得累。特别是现在社会竞争激烈,职场人员压力特别大,如果你因为伴侣不能陪伴你,生日不能送礼物,那你就认为他或者她不爱你,那你就错了,他或许是工作压力大或许是太忙忘记了,理解他才是正确的做法。

真正的爱不会因为一时的矛盾而消散,更不会因为没有鲜花和礼物而冷却。真正的爱是能够包容理解伴侣的,你的爱能让他温暖,永远不会因为没有回应就去惩罚他。让自己变得好起来,婚姻也会跟着好起来。如果我们希望看到自己的关系发生真正的转变,无论这个关系是与家人朋友还是与一生的伴侣的关系,那么,我们必须是那个变得光明的人。

我们所追求的善良、耐心和爱将从我们自己开始,即使我们的伴侣把我们所尽的最大努力扔回到我们的脸上!

我认为,所有的美好都是从学会爱自己开始,当你学会爱自己,你会发光,也会感染别人。如果伴侣不能陪伴你,你要学会陪自己吃饭逛街,给自己买礼物,难过的时候要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消化掉不好的一切,让自己从内心深处变得满足而幸福,不是去埋怨伴侣没有给你解决问题。

当你把自己变得很好,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去埋怨伴侣,你会发现你的婚姻也变得简单甜蜜很多,好的婚姻不是让自己变成对方的负担,而是要和对方一起承担,明白这个道理才是真正的成熟独立,那些结婚只是为了找避风港的人最后只会充满怨气不会幸福。

我们要永远相信自己值得被爱。爱的一面是积极的,原因在于,它揭示并肯定了我们内心希望实现的东西。是爱,加强了我们对超越自身的强大力量的希冀和信心。在它完全成为我们自己的力量之前,我们必须分享这种力量。

要坚定不移的相信爱,相信我们值得拥有所有美好的一切。

总结一下:《与人亲密》一书教会我们与人相处是门艺术,而这门艺术是可以学习的,我们先让自己的内心变得独立强大,然后好好经营自己的内心,让内心变得幸福满足。面对别人时我们分享的都是积极的一面,没有消极和抱怨,向内求让我们真正幸福,分享爱让身边的人都和谐起来。

与人亲密读后感篇十二

前不久,港姐莫可欣在节目中首谈自己和大众男神方中信的婚姻状态,一改两人在公众面前的恩爱形象,直言两人共同话题很少,下辈子不想再做夫妻。

现年51岁的莫可欣是93届港姐,96年和方中信开始12年爱情长跑,08年走进婚姻的殿堂,目前两人有个可爱的女儿。

恋爱12年,结婚12年,24年的相处下来,两人没有共同的圈子,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夫妻,甚至比这更尴尬。

或因为面子,或因为孩子……在同一个屋檐下吃饭,却各有滋味;在同一张床上睡觉,却各怀心事。

缺少沟通,再亲密的关系也会出现隔阂。我身边有一对一起创业的恋人。一开始,他们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对未来的渴望和对成功的追求。

一开始租在8平米的小仓库里一边办公一边生活,到后来有了自己的大房子和遍地开花的分公司,票子多了,可他们的眼睛里渐渐看不到彼此的身影了。

在经营上,他们产生了分歧,男人让女人回归家庭,女人虽不甘心,奈何自己爱这个男人,索性回家生儿育女让家庭更稳固。

可惜,天不从人愿,长期备孕后才发现自己不孕,女人慌了。但那时公司正出现问题,面对被公司折磨得焦头烂额的老公,女人默默承受着无法为人母的痛苦。

男人希望像从前一样得到老婆的支持,可看到女人一门心思地求子,话到了嘴边又生生咽了回去。

两个人之间,有时候是不想说,有时候是真的累了,但距离就这么一点点地产生了。

在《与人亲密》一书中,作者盖伊·芬利提出:爱和被爱并不是某种固定的羁绊,若想让爱长盛不衰,就必须不断地进行交换。

与人亲密读后感篇十三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种需求。当一个人满足了较低的需求之后,才能出现较高级的需求。想来也是有几分道理,毕竟在我最穷的时候,每天想的都是什么时候能吃顿肉,女朋友什么的总感觉不是自己要考虑的问题,也算侧面验证了这个理论的正确性。

随着日子越来越好过,每天中午稳定的一荤两素,让我的内心开始急剧膨胀,需求层次也从低级的生理需求成功跨越到了情感和归属的需求。仰望星空时,我不再关心“明天的肠粉能不能加个蛋?下个月的房租还差几块钱?”而是开始思考“像我这样优秀的人,本该灿烂过一生,怎么二十多年到头来,还在人海里浮沉?”。星空仰望了许久,终于也没想出什么正儿八经的东西,反倒脖子酸的厉害。无奈之下,只能求助于人类最好的朋友-书籍,于是花了几十大洋买了这本《亲密关系》。

450多页的正文,却也不枯燥,比起曾经那本令人哈欠连连的《社会学新编》,甚至觉得津津有味。这大概就是国外学者编书的优点吧,没有大段大段的枯燥理论和名词解释。他们习惯用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获取数据支撑,形成结论,让你无可辩驳,再举出生活中的类似场景让你来加以想像理解。当然我们看书不是来讨论学术的,我可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的。想找对象,肯定要知道女孩子最看重什么,怎样才能吸引女孩子。”好吧,直接第三章“吸引力”走起。

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力是什么?就是他人的出现对于我们有奖赏意义,无论是实际的物质利益还是愉悦的情感体验。当你想到一个人都会忍不住嘴角上扬,证明她对你有很强的吸引力,同样,每个月都会给你多发工资的老板,你也会觉得他和蔼可亲。

我们更容易喜欢身边的、经常交往、重复接触的人,无论男女我们都喜欢长相可爱的人(果然这是个看脸的世界);我们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却不喜欢他喜欢所有人,而对我们最有吸引力的是那些拒绝了别人,又喜欢我们的人。我们喜欢和我们相像的人,外貌、性格、爱好都差不多的人交往,共同点越多,彼此越喜欢。

可能一些小朋友会有很多问号“你看某人长得还没我帅,他居然有这么好看的对象?这不科学!”对此,作者也说了,匹配是一个广泛的过程,名望、财富、健康、才能、和长相等等都像商品一样,能用来吸引心仪的伴侣。太完美的人,我们根本高攀不起,我们都会综合各种条件之后,选择和我们综合实力旗鼓相当的人配成一对。只是男女两性最看重的东西不一样,男性特别看重女性的容貌以及年龄,而女性更关心伴侣的经济状况,所以普通男性更喜欢没什么钱、友善、漂亮的女子,而女性更喜欢有一定经济基础、友善、长相一般的男性作为伴侣。

当然书中还有很多其他有意思的议题:婚姻真的是爱情的坟墓吗?男女之间真的存在真正的友谊吗?他为什么会出轨?分手后还可以做朋友吗?委婉的拒绝还是直接的拒绝更令人难过?离婚究竟伤害了谁?孤独终老与不爱的人共度一生到底哪个更痛苦?待有缘人学习,在此不一一赘述。

读完此书,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愈发觉得曾经的自己天真烂漫又荒唐可笑,可又不愿承认现在的自己是变的现实利己。我想回到许多年前,把这些道理讲给过去的自己听,告诉他什么是爱情,谁又值得珍惜,当然无论他愿不愿听,我都会先给他狠狠一拳,打的他满地找牙。人推翻曾经的自己,何其难,无异于一场蜕变。三月的暖风已去,七月的阳光正烈,初春的嫩芽,虽春雨未至,却仍该向阳生长,遮一片阴凉。待秋风萧瑟,与枝共舞。

与人亲密读后感篇十四

作为理工科出身的我,很难在亲密关系中无师自通,这部书给了我一个启示,就是试图在人际交往尤其是伴侣关系中寻求一套方法或者秘诀的想法是行不通的,这本来就不是依靠理性和逻辑来诠释的科学原理,可如同宇宙中最复杂神秘的奥秘一样,无条件的爱和灵魂关系,吸引我们发挥人性最真实和自然的一面—陪伴,可它却同样如星云一样,充满绮丽的美妙体验却极为难得。

我想如果在一段关系中,彼此感觉到止步不前,或面临绝望,都可以来看一看本书。幻想的破灭,在书中被形容为月晕,是关系开始前最让人晕眩的阶段,也为以后的相处埋下了隐患,这一段通常我们会充满失望,偏差行为由此而生,想要改变对方的想法占据了思维,想要摆脱痛苦唯一的方式就是放弃期待与控制,当爱替我们做出了选择的时候,再看我们所爱的人就如我们的一面镜子,接受了自己也就能够坦然面对伴侣。可即使度过了这个阶段,下面还有更危险的一段旅途,在这个阶段大部分走散的情侣选择分道扬镳,所有我们童年时期留下的痛苦印记都会在此阶段被反复播放,受害者监牢通常让伴侣间互相仇视,伤害彼此,一个几乎贯穿始终的想法就是自己怀疑当初的选择,认为这时是放弃的时候了。如果我们不停得陷入受害者、施暴者、拯救者三角形的监牢,需求被忽视而得不到满足,亲密关系会给我们的痛楚远超曾经甜蜜的感受。选择听从灵魂,追寻能够双赢的办法是唯一解决的途径,因为一旦我们选择了与伴侣对立的立场,我们就永远没办法体会自己和对方真实的需求和感受。

而对于书中结尾里,达到启示阶段的伴侣,究竟是什么样的体验,未曾经历我真的想像不到,在这里作者提到的一个关键点,是作者提出要让个人的需求与真正重要的事情协调吻合,真正的爱不是牺牲、妥协,而是发自内心的给予和信任,究竟我们会到达这个境界,还是我们会原路折返这都是随时会发生的。

虽然书中很多描述戳中了感情经历中不少死穴,给出的方向也叫人深省和启示,可我还是认为作者在书写上太主观和随性了,导致很多时候读起来接受无能,思维跳跃。而且不单是心理层面的理解程度,一些对于何为灵魂,什么是对真理的追随有着鸡汤和玄学的影子,所以四星平分。

与人亲密读后感篇十五

今天看完了一本书,没有很仔细的看,只能说大概的阅览。所以不知道对我接下来写读后感有没有什么不对的决定,但阅读完后有记忆最深的几点还是忍不住想分享一下。

这本书大概就是讲一段关系的几个阶段,分别为绚丽、幻灭、内省、启示这么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里作者都有讲解他的理解及推导过程、自身经历。有很多的地方我读得很入神,因为有和我切身相关的感觉,比如他有说到在人们纠结时怎么做决定,书中有一定的分析及案例我就不说了,因为我也记不清了,但最终的核心点我记得,作者给出的解决办法就是:做出真理的选择,满足对双方或者尽最大的可能满足双方利益的决定,其实看完后我觉得就是做一个理性的选择。作者只是把“理性”这个词用“真理”表达了出来,可能在作者看来真理更是神圣或者慎重的吧。在这里还反应了一个问题,就是读这本书的话,有些词可能跟你现在对这个词的理解会有点不一样,比如刚刚提到的真理,从书籍里面表现的意思核心就是理性,而在现在人们对于真理的理解虽有一层理性的意思,但更多的理解是永恒不变的、反复被验证过的观点或者道理。再比如,“直觉”这个词,我们更多的是理解为凭感觉、第六感,但作者的理解为“去注意我的灵魂的想法”。可能作者想表达人们的第一直觉或者第一反射是最真实的,也就是最贴近人们心灵的。大概可以判断为作者会站在心理学或者更深层的理解上去解读某些词,我们在看书的时候也应该准备一颗更神圣的心,或者需要多转个弯对某些词进行更深的阅读。

另外在这本书里表现出来的很多道理,其实大家都能用更简洁的方式表达出来,且这些道理为大家已经很容易理解或者早已经知道的道理,作者在该书里会写的很神秘,或者是为了保持凸显心理、关系主题书籍该有的调性,让你觉得哇,原来我读了一页的文字其实是在读我早就明白了的道理,而且这个道理可以一两句话讲出来的作者要用一页写完。当然我们不能说这本书不好啰嗦什么的,它毕竟是一个类似于心理书籍,在阅读节奏及散发出来的气质上必须吻合书籍的定位,也必须有更多的分析推理过程,所以在我们看到的一个结论,作者是通过真实案例或者亲身感受进行论证、给予理性与科学。

该本书还有阐述了一个可以看成是天生属性的重点,可以说是人性本存在的思维逻辑属性,我觉得我可以这样概括:当你选择一方时是因为你选择的一方更容易让你当下舒适。比如,当你暴躁时你是痛苦的,那你为什么明明痛苦还要暴躁呢?因为人们选择暴躁发泄比让自己在内心忍受更容易释放或解气。还有比如吵架,明明吵架费神且心情槽糕,事后你可能还会后悔,可为什么大多数的人类在这种时候还是会选择吵架呢?是因为我们宁愿争吵也不愿面对伤口,是因为生气比成熟心碎要简单得多。这些都是在说明人类在做某些决定的时候都会优先选择让自己当下能立即发泄的或者相对舒适一些的决定。

书里面还有一些观点让我很印象深刻:

比如说怀疑,当你处于怀疑自己的情况下,你可以把怀疑自己的状态,看成怀疑是一种提问,不要看成是一种施加于影响未来不会成功的因素,你可以用怀疑是提问的概念让自己做更多的理性分析,以为未来做更多的准备。

再比如说牺牲,牺牲不是一种行为,是一种心态。当你在洗碗的时候,至于它会不会让你开心完全取决于你的心态。当你因为你的另一半在那玩而你在洗碗的时候,你觉得是牺牲,可能会影响你的心情。但如果你把洗碗看成是一种慢生活或者是另一种娱乐你则不会认为它是牺牲的行为。

最后再分享一点,是害怕。如果你害怕一件事时,你就当作他是不真实的,因为你的害怕只是你的想象。很多的害怕都是发生在事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所以你更多的是自己在吓唬自己,你完全有机会有时间去做更多的把握及完善。

当然,毕竟是一本书,我不会容易这么轻易就不分享了,还真的最后分享一点,就是对于吵架的分析。在这里我很浅显的回忆一下我在书籍里面看到的,其实书籍里面还有很多的这一个话题的分析与解读,但我现在只能想到这一点。我们有时候吵架、解释是为了让对方有罪恶感,从而希望对方能够服软,能够因为对自己有罪恶感而表示亏欠或者认错,从而对自己更好一点。

还有还有,这本书还写了很多,我觉得如果能静下心来好好的阅读一定还有不少的收获。我会把这本书放在书桌上,当作一本虽然已经翻阅完读但还像是在读的书,偶尔翻翻一定还能有不少的收获。

与人亲密读后感篇十六

一直要让自己装成一个“会说话”的人,但是自己的口无遮拦,可能有过无意中伤别人的时候。在亲密关系中,这样的自己,又何尝没有伤害过对方呢。

亲密关系中共有几个阶段:月晕——幻灭——内省——启示。

让我很受用的其中一个观点,是如何理解和处理愤怒。《亲密关系》说道,愤怒是旧伤的重现,而当愤怒出现时,我们通常会选择吵架,因为我们不愿意去面对旧伤,而吵架跟旧伤相比,显得简单很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注意转移到愤怒本身,去感受它,用健康的方式把旧伤处理好。当愤怒出现,也等于我们拥有了一个治疗旧伤的机会。当然这个也跟早期记忆息息相关,这个观点与《自卑与超越》不谋而合。

《亲密关系》的每一个章节,都刷新我的认知。以我有限的智慧,在不看这本书的情况下,可能一辈子又领悟不到亲密关系的真谛。当然是否能改善自己的生活,懂得只是成功一半,最重要的还是行动。

与人亲密读后感篇十七

如果是以怀有发自内心的爱来面对问题,问题能够得到创造性地解决。

一对关系中常常出现类似相反面的角色扮演,它们能够组合成一个整体,深处其间的人,是问题的制造者和参与者,拥有疗愈过去伤痛的机会。

现有事件会激发我们的情绪,这种情绪是由过去,我们对某件事情的看法而产生的。我们所需要反思的也是对从前那件事的想法及感受。

“选择爱、真理或灵魂之光,并决意去追寻它们,就能让生命的恩典帮助我提升并且超脱痛苦。”贯穿全文的说法,读来盛满圣经的影子,如果体会过平静的喜悦,大概是能够理解作者所说的'面对问题时,用有创意的,自发的,充满爱和真理的方式来处理事情,是什么感觉的。

”你的心最关心的不是你在亲密关系中的去留,而是怎么样做才能让你了解真正的自己。如果你愿意顺从自己的心,你自然就会领悟出处理亲密关系的方法”

与人亲密读后感篇十八

《亲密关系》是克里斯多福·孟的一本书,副标题是通往灵魂的桥梁。也就是说,通过构建亲密关系,可以到达自己的灵魂。

可是,什么是亲密关系呢?我们以为亲密关系就是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好朋友的关系。但是,从作者更深一层的意思来看,亲密关系更应该是自我与灵魂的关系,这是一个灵魂觉醒的过程。

怎么营造亲密关系

是对对方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因为有期望,所以有要求;因为有要求,所以想塑造,当对方无法达到自己的期望时,就会感到自己的意见不受重视,就会产生愤怒。

为什么会有期望?

因为我们是按照自己心目中“理想情人”来找配偶的,我们以为自己找到了,他(或她)就是我们想找的那个善解人意,聪明伶俐,勤快善良、风趣幽默……的人,如果他(她)有一两个特点做不到,我们就会想改造他(她),如果一再改造而无法成功,我们就会感到灰心失望,认为对方不尊重自己,进而认为对方没那么爱自己,再进而认为自己再也无法跟对方过下去了。于是,婚姻就变得岌岌可危了。

可是,爱人真的有义务要以你的要求来塑造自己么?

并没有,对方也是独立的一个人,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事实上,我们喜欢对方,是因为对方拥有自己想拥有的特质。

也就是说,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的真正动机,是因为我们的需求。

这些需求中最主要的就是归属感和特别感。因为有所归属,所以感到安全,因为感到自己是特别的,所以就会自信。如果对方忽视了自己想塑造的需求,那么这两种感觉就会落空,就会伤心,就会愤怒,就会导致争吵和分裂。

所以,这种不被满足的情绪才是关键。我们希望对方能更多地关注自己,让自己变得安全和自信。对方或许一开始会配合,但是久了也会疲倦和厌烦。于是,双方就开始了争夺关注的斗争,这种“权力斗争”说明我们在内心深处缺乏被尊重、被承认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很可能就来源于我们在童年时期所丧失的亲情之爱。因为缺乏,所以需要从对方身上索取,但因为根源太深,所以连我们自己都无法察觉。

无法察觉的情绪才是最本质的情绪,因为这才是情绪的根源。

当愤怒开始的时候,我们往往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即使自己错了,也是因为对方引起的,所以,当争吵开始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指责对方,把自己的愤怒归咎于对方的言行。当然,对方也会这么做,要么反唇相讥,要么沉默不语,要么就干脆远离。但无论是哪一种,其实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或许一段时间过去,双方都会忍耐下来,但那只是忍耐,只要时机适合,那种不被满足的情绪被再次激发时,又将开始新一轮的吵架。

怎么办?有克服的办法吗?

有。但我们必须先学会沟通的技巧。

沟通时首先要做的是,先放下自己的情绪,倾听对方想说什么,关键的不是对方说了什么,而是对方想表达什么样的情绪。一旦我们辨别出这种情绪,表明自己已经理解这种情绪,并且愿意用爱来回应这种情绪时,问题往往就已经解决了大半。

在起冲突的时候,是非对错往往并不重要,因为有些事情根本就没有对错之分,如果双方都抱着是非对错的心理,那么在沟通前,就已经起了防备心里。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我是想要正确,还是想要快乐?想要冲突,还是想要和谐?想要胜利,还是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想清楚了,怎么做也就清楚了。

可是,明明是对方做得很糟糕怎么办?是的,有这样的可能。但我们也要理解,对方这么做,可能并不是他(她)的本意,只是后果变得如此。另外,环境因素、教育背景、人生经历和认知模式都有可能导致他(她)这么去做,简而言之,对方有对方的理由,对方也是无辜的。这么一想,我们就不会那么愤怒了。这样,我们就会转向跟对方一起探讨问题的解决之道。

这么做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丰富了我们的人生经历,增长了我们解决问题的经验,让我们更好地成长,所以,在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是人生的一份宝贵的礼物。只是,它是以考验的形式出现的。

所以,察觉、辨别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就显得特别重要。这是构建亲密关系的基础。

所有的情绪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所有的情绪都是外界投射在自己心里的反映。一旦认清了这一点,你就知道,亲密关系的另一方,无须为你的情绪负责。

可是,明明是对方伤害了我呀?不让对方负责让谁负责?

答案是这样的,你可以描述情绪,但要把描述和归咎分开,也就是,你可以说“我感到很生气,但这不是你的问题……”,相反,你不能说“我感到很生气,因为你……”,不归咎,也就让对方能更好地体察你的情绪,而不是一开始就想着怎么防备和推卸责任,这也就让双方有了一个更好的沟通语境。

当你愿意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并且探索情绪在更早之前的成因时,你就能更好地理解你的情绪,而且也欢迎对方来帮你疏导情绪,这样,不但有助于冲突的解决,更重要的是,你得到了心灵的成长。

心灵的成长一旦开始,灵魂就会引导你面向更美好的层次。

但在进入那个层次之前,必须先建立这种互相信赖、互相沟通、互相接纳的关系。

与人亲密读后感篇十九

最近终于把《亲密关系》这本书读完了,从打开到读完用了差不多一年多的时间。20xx年6月10日开始,20xx年9月7日读完。估计是我读的时间最长一本书了,上次读《金字塔原理》用了小一年时间。

人这一辈子,会遇到很多人,会有人陪你一段时间,然后各奔东西,这个过程中我们会认识很多人,有些会成为我们的朋友,有些会成为闺蜜或者哥们。但是最后会发现真正能一起走很长时间的人,真的很少,甚至我们经过很长时间也遇不到互相欣赏的恋人。我很困惑,为什么我们会是这样子,是我们联系不够紧密,还是一起吃的饭次数比较少。

我们觉得和自己有关联的人正常社会交往变得必不可少。为满足归属需要,我们努力和他人建立和维持亲密的人际关系,我们还期望与那些关心我们的人交往和沟通。

吸引力的秘密。

吸引力的基础是一种奖赏。和他人会给人愉悦,如果他人给予我们大量的兴趣和赞许,我们就会对这种关注和接纳感到非常高兴。而这种能够给我们提供的奖赏越多,对我们来说吸引力就越强。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人们更可能喜欢和结识更临近我们的人,因为临近常常能够导致熟识,而熟识又引起喜欢。

礼尚往来,我们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对方是否接纳自己,是大多数交友时思索的重要问题,而对方也喜欢你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值得被爱,从而找到自己的价值。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喜欢与我们想象的人。如果我们能遇到和我们刚好相像的人,与我们同样的背景,兴趣和品味,也会令人感到愉悦快乐。

沟通的重要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些是因为联系少而慢慢疏远,有些是因为吵架而开始互相诋毁,有些是因为聊不到一起,交往是两个人的事情,也有可能对方犯了一个你无法原谅的错误等等。

感情的建立和积累需要漫长的打交道,但是摧毁感情基础,却有很多道理。所以感情这个东西是个脆弱的东西,有时候不堪一击,说错一句话就可能友谊的小船就翻了。

写到这里我也不知道怎么写了,可能经历的还是不够,很多地方还没消化,只能先这样了。以后有新的感悟,再进行补充。

与人亲密读后感篇二十

这是一本教你怎么处理亲密关系的书,如何看待生活中的争吵,争吵的本质是什么,作者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整本书作者把亲密关系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绚丽、幻灭、内省和启示,来表达作者独特而思路。

所谓的绚丽就是你快要恋爱的时候,你期待有他/她的生活,就像期待你的快递一样。这时候你看到的他/她仿佛会发光,你把自己所有能想象到的美好都寄托在他/她的身上。在一片美好中你们走到了一起,迎接你的是幻灭。你开始觉得他/她笨手笨脚,不可理喻,你们之间开始就某件事情产生分歧,开始大吵大闹,仿佛在一起就是一场灾难。紧接着你就需要内省了,去反思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可能是因为你每次都觉得自己在“受害者”的角度,可能是因为自己害怕失去,再或者你觉得自己一直是一个牺牲者。不过这些都是你自己的感觉,你需要搞清楚每次争吵的原因,从而顺利的走到最后一站--启示。这个时候你们的争吵会越来越少,你们的关系也会越来越亲密。

作者有一些自己独特的看法,看起来还是比较有道理的。

1、其实你被某人吸引,是情绪上的需求,所以你会对这个人形成情绪依赖。具体的表现就是你期望他/她做一些事情,来满足你的情绪。而情绪这个妖怪又善于隐藏在事情的背后,每次你以为在就某事争吵的时候,其实是情绪在作怪,能够正视自己情绪的需求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你现在所拥有的情绪都是孩提时候未被满足的需求导致的(归属感和确定自己的重要性),这些都已经是历史了,我们无法改变过去的经历,但是我们可以正视我们产生的情绪。当我们产生情绪的时候,我们要意识到是我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伴侣的问题。争吵是因为你内心的创痛需要治疗。

3、如果你感到失望、愤恨,一定是因为你对伴侣有所期望,在他/她做到之间,你无法快乐起来,平衡掉期望才是应该做的。当冲突产生的时候,我们首先会责怪、批评他人,这样可以使我们自己摆脱自身的不安,加强我们是受害者的意识,使自己的行为理性化,但这只是一种感受,感受让你催生假设,而非事实。而愤怒背后的主要意图也就是如此,让别人有罪恶感,让他们为你内心的痛苦负责。

4、我们所看到的外在世界的每件事,其实都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反映。我们真正需要的,没有人能给,也没有人能让我们快乐。我们原本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所需要的一切,都存在我们心中。事实上,每个问题的本身,都包含着执行解决的机制。不管什么事都一样,只要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你就会自然找到方法。

5、如果我不能接受别人现在的样子,或不让他们自由地走自己的路,那么我就不是真的爱他们。我只是想从他们身上得到满足,与他们建立亲密关系,只是为了满足我小小的自私需求。

反正道理千万遍,说回来都是你自己的问题,你自己人性的缺点,在控制你做一些不理性的决定,从而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既然你选择了伴侣,两个人就要好好的,遇到冲突就反思,警惕自己不小心掉进去。

这本书的道理没有可执行的价值,如果你悟到了作者说的境界,你们会关系亲密,恩爱的度过剩下的日子。但是如果你没有悟到,那么这本书可能对你没有什么价值,最后就是一种,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

最后就是学会面对自己的痛苦,而不是一味的指责,逃避。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86924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