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评估和教学反思的重要依据。教案的编写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这些教案范文覆盖了各个学科和年级的教学内容,适用于不同阶段的教学。
功率物理教案篇一
电功率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内容较多,计算较复杂,要安排三节课才能完成。这一节讲电功率的意义、公式及额定功率的意义及其适用条件,后继两节课为实验和计算,三节课的知识内涵和深度是相同的,只是从不同方面来加强和巩固,使学生达到对电功率的理解和掌握。
灯泡的功率随电压变化,而电压变化又将引起灯丝温度变化,从而引起灯丝电阻变化,电阻变化又影响实际功率的大小,属扩展内容,在教学中可视学生情况而定。
这节课的难点是学生对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混淆不清,解题中需把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公式反复运用,更加造成了困难。解决这一困难,一是要把有标记的灯泡接入不同电压的演示实验做好,二是解题中要分步计算,把每一步的已知什么求什么讲清楚。由于以后有一节课专门讲计算,因此本节课的练习应以直接用公式的简单计算为主。
功率物理教案篇二
教具:
“36v40w”电灯一只,标志清晰的“220v10ow”“220v15w”白炽灯两只,洗衣机,电动机铭牌若干或画上铭牌的小黑板一块,演示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只,滑动变阻器,低压电源各一只,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引人新课。
复习提问:
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利用物体在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枣速度)。
2.怎样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利用物体在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枣功率)。
3.怎样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呢?请看下面的例题,展示抄有例题的小黑板:
例1:电流通过电扇电动机,通电半小时,电流做功72000焦耳;电流通过起重机的电动机,通电2秒钟,做功40000焦耳,电流通过哪一个电动机做功多?(电流通过电扇电动机做功多)。
然而,电流通过哪个电动机做功快呢?
告诉学生,要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仅从它做功的多少来考虑是不行的,必须看它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哪个做的功多,这就和比较运动快慢和物体做功的快慢一样。
让我们来计算一下上题中电流每秒各做多少功。
电流通过电扇的电动机每秒做功。
结论:电流通过起重机的电动机做功快。
讲述: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人们不仅需要了解电流做功的多少,更需要知道电流做功的快慢。在物理学上,是用“电功率”来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本节就来学习有关电功率的知识。
二、讲解新课。
板书:
什么是电功率呢?与力学中的功率相类似,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电功叫做电功率。板书:
1.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用p表示。
注: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电功率通常用字母p表示,根据定义,可得出计算电功率的公式。
(2)公式:
上式表明,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如果电压u的单位用伏特,电流i的单位用安培,电功率p的单位就是力学里功率的单位瓦特。
边讲边板书:
(3)单位:瓦特、千瓦,l千瓦=1000瓦。
w=pt=1千瓦×1时=l千瓦时。
=1000瓦×3600秒=3.6×106焦。
即1千瓦时=3.6×106焦。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还有一个什么电功的单位表示的电功也等于3.6×106焦耳?(度)告诉学生,1千瓦时就是1度电。根据国家的计量标准,在技术文献中,电功的单位不再用“度”,而统一使用“千瓦时(kwh)”这个单位。
让学生做课文中的例题,然后讲评,向学生强调要正确使用公式。特别是要正确代入各量的单位,并用w=pt做一些口头练习:
问:100瓦电灯正常工作10小时,做多少电功?
20千瓦电动机工作半小时,做多少电功?
转入额定功率的教学。(用课本上“通常我们说这个电灯的功率是40w„„同一个用电器的功率总是同样大吗?”引入要讲的课题)。
指出我们可以用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向学生说明演示实验的目的、做法、实验中要注意观察的现象,然后做实验。
实验后,让学生回答实验前提出的问题。然后指出用电器工作时的功率和它工作时的电压有关系。
边讲边板书:
2.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进一步向学生交待用电器实际消耗的功率(通常叫做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关系,边讲边板书:
当u实=u额,则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
u实u额,p实p额,用电器容易损坏。
四、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
第二节练习和习题第1、2题。
功率物理教案篇三
课题: 功率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上课时间:2013 年4 月17 日
课标要求:理解功率,关心生产生活中机械功率的大小及意义。
立足于培养学生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知识目标:知道功率,理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理解功率与速度的关系。
2、能力目标:体验功率概念的形成,体会比值法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 功率的理解。
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计算。
难点: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计算。
教学手段: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归纳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二、温故知新
三、新课教学
1.功率概念。
2.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3.额定功率和瞬时功率。
4.功率和速度的关系。
联系生活
思考回答
思考计算
对比
联系实际
做题练习
激发兴趣
探究
巩固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板书设计
一、功率 二、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1、物理意义 平均功率——时间
2、定义 瞬时功率——时刻
3、定义式:
t
w
p ? 三、额定功率和瞬时功率
4、单位 四、功率和速度的关系
5、功率是标量 ? cos fv p ?
教学反思
功率物理教案篇四
在前面已经学了电功和电功率的知识,对于本节课学生已经不会感觉到陌生。在教学中要充分的强调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点,让学生明白功的两个因素是力和距离发,教材上也用了很多的例子,大量的图片事例来说明这一点。可以作一下教材上的实验,使学生对影响功的两个因素有充分的认识。
解释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能背诵功的概念,阐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功的计算。
影响功的两个因素通过实验来得出,设计表格得出公式w=fs。
多媒体电脑,投影机。
1课时。
播放踢足球的动画引入在力的作用下足球有了动能和势能,放映图片"炮打飞人,掷铁饼的图片",放映功的视频文件,还有课本上的图片。提出问题,它们的共性是什么?观看图片并思考他们的共性。
通过上面的例子向学生提问它们的共性。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动能和势能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work)。
功和力和在距离有关,这两个量的乘积是不会变的。
物理学上把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work)。
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用公式表示就是w=fs。
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m)。
讲解焦耳的生平和对科学的贡献学生观看并思考。
通过焦耳的例子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的科学家的贡献。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
功
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work)。
用公式表示就是w=fs。
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m)。
功率物理教案篇五
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做功的物理量。
2.定义:叫功率。
3.公式:。
4.单位:
(1)国际单位:瓦特(w)。1w数值意义:。
(2)常用单位:1kw=103w;。
5.根据上面所学,试着完成下面几个比较简单的判断题:
(1)做功快,功率大;做功慢,功率小;()。
(2)做功多,功率大;做功少,功率小;()。
(3)做功时间短,功率大;做功时间长,功率小;()。
(4)相同时间内做功多,功率大;相同时间内做功少,功率小;()。
(5)完成相同的功时间短,功率大;完成相同的功时间长,功率小;()。
现在你对功率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了吧。
瓦特单位大小的感知:
人正常骑自行车时的功率约为70w。
怎样估测人上楼时的功率呢?
其中你认为楼的高度怎样测量呢?请你写出具体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人上楼时的功率的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人上楼时的功率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熟悉功率公式。
功率物理教案篇六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2、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
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进行新课。
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二、功的计算。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板书:功的计算公式:
功=力×距离w=fs。
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1焦=1牛•米(1j=1n•m)。
出示例题,启发学生分析计算。
三、功的原理。
1.启发学生提出探究的话题:使用机械是否省功。
2.指导学生探究实验。
3.分析实验数据,启发学生讨论归纳出功的原理。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注:这里强调使用机械所做的功都不小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与后面的机械效率对应,指的是使用机械会做额外功。
请学生谈自己知道本节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及对本课的感受,教师进行情感激励。
(五)小结。
(六)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附:课后总结。
第二节功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率的公式。
(2)知道功率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归纳,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功率的概念,物理意义。
(2)能用公式p=wt解答相关的问题。
2、难点:理解功率实际上是表示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2、说出功的公式和单位。
3、什么叫电功率?它的公式、单位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多种方法:人分批搬上去;用滑轮组分批搬上去;用起重机一次吊上去。
这几种方法,做功哪个多?
有什么区别?
这几种方法所做的功是一样多的,可花的时间不同。我们说他们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就是说,物体做功时有快有慢。为了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叫功率。
1、在物理学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用p表示功率。
分析,用比值定义法。
p=wt。
p——功率w——功t——时间。
2、功率的单位:j/s,即瓦特,简称瓦,用符号w表示。
其它功率单位:1kw=103w。
功率物理教案篇七
《电功和电功率》在中考中非常重要,占有重要的比例,但是学生在这方面又经常学不好,失分较严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好本块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对本知识的掌握,也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教学水平,开了这节公开课,为了这节公开课,我除了和平常一样之外,还做了各方面充分的准备。开完课后,我作了认真的反思,并且认真听取了各位听课老师指出的优点与不足,现在,我把上完这节课之后的一些感受和体会写下来,以便能对以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本节课是中考物理电学专题复习部分,《电学实验及电功、电功率综合计算》这部分知识在中考中非常重要,占有重要的比例,主要涉及到电学实验复习归纳总结,电功、电功率的概念、公式、规律的总结和综合应用电学知识的整合提高。提高学生解电学实验题的能力和掌握综合应用电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基础知识,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但对于学生来说,本章知识很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是在中考较常失分的地方。为了突破本章的重难点,在本节的复习课中做了充分的准备。利用精美、充实、形象、逼真的课件来辅助本节课的教学。这节课上完之后,基本上达到了预想的复习目标和任务,本人认为这节课比较可取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制作了精美、充实、形象、逼真的课件来辅助本节课的教学。
因为本块知识很抽象,学生很难理解,知识点多,比如电学实验很多同学经常会弄错,例如连接线路及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最容易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利用flash格式的电学画板现场操作演示电学实验(如伏安法测电阻)的全过程,同时让学生当场思考并参与分析如何更好的做好这个实验,这样起到较好的效果。同时在教学中归纳了所有初中电学实验,使学生更完整更系统的掌握整个初中物理电学实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象引导学生善于利用图象法这一直观、有效的数学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复杂的物理问题。学会利用图象对图像本身所表达的信息推理分析,形成科学结论。
二、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来复习物理知识点,使学生学会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例子,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达到复习掌握知识的目的。
三、本节课堂容量大,但能把握中考复习的重难点,知识点复习条理清晰,知识点复习全面,讲解到位。
经过这节课的教学,本人也意识到教学中还有许多方面不足,均有待于提高。比如在分析电学中的电路故障时,例子较少,可多增加一些例子,还有如课堂教学语速偏快,如果时间允许,可放慢速度,多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时间,这样效果会更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改进不足的地方,努力坚持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及科学实验探究活动,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奠定基础。
功率物理教案篇八
第四节功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意义,建立功率概念,得出计算公式。
2.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能进行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建立功率概念的过程,学习比较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渗透sts的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建立功率的概念,渗透建立概念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功率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按照书上的情境引入。
我们来观察下面这幅图,这是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需要注意到的问题。
吊车和人都是在对砖头做功,但是有快有慢,今天我们就主要来研究做功快慢的问题。
2.播放动画引入。
播放动画:功率选择“功率的引出”按钮,逐步点击相应按钮。
二、新课学习。
1.想一想,我们在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时,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1)时间相同,比较路程。
(2)路程相同,比较时间。
(3)利用路程和时间之比,即速度来描述。
由速度的启发,你能想一想怎样比较人和吊车做功的快慢吗?
(1)时间相同,比较运砖的多少,也就是做功的多少。
(2)运砖多少相同,即做功的多少相同,比较时间。
(3)如果时间和做功多少都不一样,我们可以利用做功多少和时间之比来描述做功的快慢,再进行比较。
其实在物理学里有一个专门的物理量来描述做功的快慢,这就是功率,用字母p表示。
2.功率。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公式:
其中w表示功t表示时间p表示功率。
单位:瓦特(w),1kw=1000w,mw=1000kw。你知道1w的物理意义吗?因为1w=1j/s,也就是说1w表示物体在1s内做功1j。
3.比较。
比较这四个物理量的建立过程,找出共性,加深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4.了解一些功率值。
播放动画:功率,选择“功率的实例”按钮。
5.功率的计算。
在
中,w的单位是j,t的单位是s,得出的功率才是以w作单位的,计算时要注意到单位。如书上例题中给出的时间是2min,要换算成以s为单位。
三、小结。
为了描述做功的快慢,我们引出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功率。公式是。
单位是瓦特(w)。
四、板书设计。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公式:
其中w表示功t表示时间p表示功率。
单位:瓦特(w),1kw=1000w,mw=1000kw。
功率物理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
2)会利用两个必要因素分析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3)会利用公式计算功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实例总结得出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和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2)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探究探究功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两个探究活动分析用手将不同物理课本分不同高度拿起所做功的大小,功的计算公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功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功包含的必要因素;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利用功包含的必要因素分析力对物体是否做功;运用控制变量法去探究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解法、探究法、例举法、分析归纳法等学习方法指导:控制变量法、类比法等。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二、讲授新课:
一、功:
1、定义(幻灯片):物理学中对做功的规定: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通过对几个力做功的工作实例观察,让学生想想这些做功实例中,有什么共同点?(幻灯片)。
得出这样的结论:共同点1.都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2.必须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教师指出这两个共同点,我们就叫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教师边板书: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缺一不可)。边让学生打开课本105页找到相关内容,用笔勾勒出来,课代表起头,全班同学齐声朗读两遍。然后,让几名同学说出大致意思。
3、三种不做功情况:
通过“想想议议”范文九九网活动,让学生对几个事例(幻灯片)观察,得出力不做功的三种情况以加深学生对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教师板书让学生在书上做笔记:(1)静止的;(2)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的;(3)靠惯性运动的。巩固练习(幻灯片),对功的两要素的理解情况进行考查。
4、探究:功的计算公式。
让学生先猜测,然后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希望同学们下去进行实验,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种探究活动方案:
结论:在距离相同时,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
结论:在力一样大时,功的大小跟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成正比。运用实验结论,得出:
1、功等于作用力跟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2、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即w=f×s。
3、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w-功--焦耳(j)f--力--牛顿(n)。
s-距离--米(m)。
强调并让学生注意:s是指在f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4、功的国际单位:焦耳(焦,j)1j=1n〃m提问:1j为什么等于1n〃m?从而使学生明白物理公式不仅表示着各物理量的大小关系还表示着各物理量的单位间的关系。
即:1牛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1米的距离时所做的功为1焦。
j是一个非常小的单位,1j相当于把一个鸡蛋举过头顶时手对鸡蛋所做的功。
5、功的公式应用:例1例2的原题和练习题的原题及分析解答见幻灯片。小结:本节知识要点:1.定义;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3、力不做功的三种情况:4、探究出的功的计算公式w=f〃s;5、功的公式应用:
作业设计:
1、课本p1072、3。
2、了解举重比赛的有关规则,分析每个阶段运动员的举力是否做功,并说明理由。
板书设计:一、功。
1.定义;。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缺一不可)。
3、力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静止的;(2)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的;(3)靠惯性运动的。
4、探究出的功的计算公式w=f〃s;。
5、功的公式应用:
功率物理教案篇十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2、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
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进行新课。
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二、功的计算。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板书:功的计算公式:
功=力×距离w=fs。
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1焦=1牛•米(1j=1n•m)。
出示例题,启发学生分析计算。
三、功的原理。
1.启发学生提出探究的话题:使用机械是否省功。
2.指导学生探究实验。
3.分析实验数据,启发学生讨论归纳出功的原理。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注:这里强调使用机械所做的功都不小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与后面的机械效率对应,指的是使用机械会做额外功。
请学生谈自己知道本节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及对本课的感受,教师进行情感激励。
(五)小结。
(六)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附:课后总结。
第二节功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率的公式。
(2)知道功率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归纳,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功率的概念,物理意义。
(2)能用公式p=wt解答相关的问题。
2、难点:理解功率实际上是表示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2、说出功的公式和单位。
3、什么叫电功率?它的公式、单位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多种方法:人分批搬上去;用滑轮组分批搬上去;用起重机一次吊上去。
这几种方法,做功哪个多?
有什么区别?
这几种方法所做的功是一样多的,可花的时间不同。我们说他们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就是说,物体做功时有快有慢。为了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叫功率。
1、在物理学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用p表示功率。
分析,用比值定义法。
p=wt。
p——功率w——功t——时间。
2、功率的单位:j/s,即瓦特,简称瓦,用符号w表示。
其它功率单位:1kw=103w。
注:分清表示物理量中w与表示单位中w的含义。
功率物理教案篇十一
课题: 功率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上课时间:20xx 年4 月17 日
课标要求:理解功率,关心生产生活中机械功率的大小及意义。
立足于培养学生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知识目标:知道功率,理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理解功率与速度的关系。
2、能力目标:体验功率概念的形成,体会比值法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 功率的理解。
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计算。
难点: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计算。
教学手段: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归纳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二、温故知新
三、新课教学
1.功率概念。
2.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3.额定功率和瞬时功率。
4.功率和速度的关系。
联系生活
思考回答
思考计算
对比
联系实际
做题练习
激发兴趣
探究
巩固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板书设计
一、功率 二、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1、物理意义 平均功率——时间
2、定义 瞬时功率——时刻
3、定义式:
t
w
p ? 三、额定功率和瞬时功率
4、单位 四、功率和速度的关系
5、功率是标量 ? cos fv p ?
教学反思
功率物理教案篇十二
通过实验,以不同的电热水器烧水快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电功率的意义,并建立电功率概念。通过对一些用电器的功率的了解联系到生活实际中去,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思考并发现“耗能快慢,与耗能多少”的区别。通过“跑步快慢”的事实类比引起学生讨论,掌握电功率的定义及含义,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从生活中常见现象入手,创设物理情景,体现“从生活走入物理”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一、知识和技能。
1、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或kw。
2、会用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w/t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用电功率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体验电热水壶烧水的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
2、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探讨,加深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公式。难点:运用电功率公式计算实际问题。
一只1850w的电热水壶,一只1500w的'电热水壶,一个调压变压器,一只40w的电灯,多媒体设备。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了解不同学生家中的用电器,并了解学生家中那个用电器使用最多?
学生活动:学生罗列出自家的用电器,并指出使用多的是冰箱或电视和电脑。
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现象入手,创设物理情景,体现“从生活走入物理”的教学理念,并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师活动:
2、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电热水壶的名牌,使学生认识到瓦数的不同导致了烧水的快慢。
3、引入电功率的概念,幻灯片显示: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符号:p单位:瓦特(瓦)(w),其他单位:千瓦(kw)1kw=103w。
4、组织学生看各种家用电器的功率,参见教材第33页。
学生活动:
1、在学生做猜想,并说出猜想依据。
2、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出“瓦数”不同烧水快慢不同,即消耗电能的快慢不一样,1850w的消耗电能快,1500w的消耗电能慢。使学生得到直观认识:不同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是不一样的。通过演示实验启发诱导学生,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3、学生理解:物理学中,用“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平常所说的“瓦”是电功率的单位。
4、让学生对各种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电功率)有一个大致认识。
意图:通过演示实验启发诱导学生,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并让学生了解认识学习新物理量的流程,培养学生自学物理量的习惯。
教师活动:
1、电功率表明了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那么应该在什么条件下比较不同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提醒学生“如何确定谁跑得快。”
2、综上所述,我们在比较任何电器的电功率时,只需要比较一秒钟内谁消耗的电能多即可。由此引出电功率的定义。
3、幻灯片显示出公式中p、w、t三个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4、看小资料,让学生练习1000w表示的含义。
5、介绍变形公式,并引出千瓦时的来历。教师打出幻灯片。
学生活动:
1、学生讨论: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因素:消耗电能的多少。消耗这些电能所用的时间。
2、相同时间的前提下,比较消耗电能的多少。
3、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4、应表示成:p=w/t即电功率的公式。
5、w电流做的功(消耗的电能)焦耳(j);t所用的时间秒(s);p用电器的功率瓦特(w)。
6、1000w表示:1秒消耗的电能为1000焦。
意图: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思考并发现问题。引起学生讨论,各抒己见,通过事实类比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四、千瓦时的来历。
教师活动:
1、“千瓦时”是电能的单位,它的由来我们能不能从p=w/t变形公式中得出?
2、看来1千瓦时是功率为1kw的用电器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区分“千瓦时”与“千瓦”,一个是电能单位,一个是电功率的单位。
3、用例题巩固电功率公式的使用。
4、联系生活实际,要求学生估算自家当天的耗电量。
学生活动:
1、公式变形为w=pt。p取“千瓦”为单位,t取“时”为单位。
2
学生理解并记忆。
3、学生思考并计算。请学生估算自家当天的耗电量。
意图:培养学生运用公式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活动:
问:此灯工作一小时一定是消耗这么多的电能吗?
2、演示实验:用自动调压变压器调节灯泡两端的电压,观察灯泡的工作情况。引出额定和实际的定义。
3、幻灯片显示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电压、实际功率定义。
学生活动:
1、学生思考并计算。
2、学生思考讨论,认为不是,认为在电压不稳时,消耗的电能或多或少。
3、学生记笔记。
意图: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并在拿到灯泡后通过观察、思考并发现问题。引起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并通过事实来检验,同时又是对学生动脑、动手、分析、归纳能力的最佳锻炼时机。
功率物理教案篇十三
物理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它的作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物理功率越大,就代表着完成工作的速度越快;而物理功率越小,则代表着完成工作的速度越慢。物理功率对于任何领域都是至关重要的,不管是工业生产、科学研究、还是体育训练,都需要通过提高物理功率来提高效率。
第二段:物理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因素。
要计算物理功率,就需要知道两个重要因素:功和时间。物理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W/t(P表示功率,W表示所做的功,t表示所用的时间)。而物理功率的大小又会受到各种不同的因素的影响,例如力的大小、物体的质量、运动的速度和路程等。
对于影响物理功率大小的因素,这里笔者以做力量训练为例。训练时,将重量等级设定在适当范围内,就是通过增大所需推动的质量,来提高力的大小,进而增加所做功的量,从而最终提高物理功率。而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物理功率,还需要注意每次的训练时间、所用的器材和运动的速度等因素。
物理功率在体育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能够提高人体的代谢速率,促进肌肉的生长和运动能力的提高。同时,还能通过提高心肺功能、改善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发挥作用。因此,无论是运动员、病人还是上班族,都可以通过提高物理功率来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物理功率的大小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关乎到生产力提高、劳动有效性和健康水平等方面。在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投入,以进一步提高物理功率,实现更加高效的生产和更加健康的生活。另外,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努力,每个人都能够提高自己的物理功率,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活力和动力。
功率物理教案篇十四
作为一名物理爱好者,在学习物理功率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些体会和感悟。物理功率作为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是衡量物体的运动状态的重要参数。通过这种分析,我意识到运动状态的变化和物理功率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激发了我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本文中,我将分享和总结我在学习物理功率中的体会,以期能够对广大物理学学习者有所帮助。
第二段:物理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首先,我将从物理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入手。物理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单位为瓦特(W),公式为P=W/t。其中,W表示物体所做的功,t表示所需的时间。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进而得出其功率大小。另外,功率大小还与动力学量的乘积相关,如力和速度等。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来计算出其功率大小,进而了解它的运动特性。
第三段:物理功率与机械效率的关系。
其次,我注意到物理功率与机械效率之间的关系。机械效率是指通过机械转换的能量在所有损失的情况下,最终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如果机械损耗较少,则机械效率会很高,反之亦然。而物理功率则是体现了机械效率的一种物理量度。在实际的物理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功率大小和机械损失来计算机械效率。此时,我们可以通过物理功率来判断机械效率的高低。
第四段:物理功率与生活实际应用。
其次,我发现物理功率不仅在理论研究中有重要应用,实际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机械设备、汽车、飞机等,都需要通过物理功率的分析来判断它们的性能和适应性。此外,电器设备也需要通过功率的计算来保证其电能的合理利用和安全性。因此,物理功率作为一种重要的物理量度,不仅有理论意义,也有广泛的实际应用。
第五段:总结和展望。
综上所述,物理功率是衡量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参数之一,它体现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通过学习物理功率,我发现它与机械效率的关系密切,也与生活实践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物理功率的相关知识,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特性和物理规律。此外,我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拓展,物理功率还将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有理由期待未来物理学的更多奇妙探索。
功率物理教案篇十五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用p表示。
注: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电功率通常用字母p表示,根据定义,可得出计算电功率的公式。
(2)公式:
上式表明,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如果电压u的单位用伏特,电流i的单位用安培,电功率p的单位就是力学里功率的单位瓦特。
边讲边板书:
(3)单位:瓦特、千瓦,l千瓦=1000瓦。
w=pt=1千瓦×1时=l千瓦时。
=1000瓦×3600秒=3.6×106焦。
即1千瓦时=3.6×106焦。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还有一个什么电功的单位表示的电功也等于3.6×106焦耳?(度)告诉学生,1千瓦时就是1度电。根据国家的计量标准,在技术文献中,电功的单位不再用“度”,而统一使用“千瓦时(kwh)”这个单位。
让学生做课文中的例题,然后讲评,向学生强调要正确使用公式。特别是要正确代入各量的单位,并用w=pt做一些口头练习:
问:100瓦电灯正常工作10小时,做多少电功?
20千瓦电动机工作半小时,做多少电功?
转入额定功率的教学。(用课本上“通常我们说这个电灯的功率是40w……同一个用电器的功率总是同样大吗?”引入要讲的课题)。
指出我们可以用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向学生说明演示实验的目的、做法、实验中要注意观察的现象,然后做实验。
实验后,让学生回答实验前提出的问题。然后指出用电器工作时的功率和它工作时的电压有关系。
边讲边板书:
2.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进一步向学生交待用电器实际消耗的功率(通常叫做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关系,边讲边板书:
当u实=u额,则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
u实u额,p实p额,用电器容易损坏。
u实。
最后,让学生观察白炽灯泡上的标志,说明其含义;传看或展示小黑板上电动机的铭牌,加深对额定功率、额定电压的印象。
四、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
第二节练习和习题第1、2题。
看课本列出的一些电器设备的功率,算出47厘米彩色电视机在额定电压下工作5小时要用多少电。对有兴趣的学生课外可布置做章末小实验“利用电能表测电功率”。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第二册第九章。
功率物理教案篇十六
1.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意义,建立功率概念,得出计算公式。
2.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能进行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建立功率概念的过程,学习比较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渗透sts的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建立功率的概念,渗透建立概念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功率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按照书上的情境引入。
我们来观察下面这幅图,这是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需要注意到的问题。
吊车和人都是在对砖头做功,但是有快有慢,今天我们就主要来研究做功快慢的问题。
2.播放动画引入请点击下载word版完整教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功率》教案。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910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