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一种对所读书籍内容的概括和思考。写读后感时,要注意文字的准确表达,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情感表达。在阅读中,每个人的读后感会各不相同,以下是一些读者的心得体会。
创造力的本质读后感篇一
杰克韦尔奇又出新书了,继《杰克韦尔奇自传》、《赢》、《赢的答案》之后,我又在第一时间买到了新鲜热辣的书,又在几天中断断续续看完。说实话在看推荐导读中发现某位推荐人说他喜欢玩"得州扑克"时,我有点崩溃了,我以为我看得也是《风尘榜》呢,阅读激情直线下降,看在老杰克的面子勉强看完,这说明一个错别字害了一本书。
其实我蛮喜欢老杰克的文风,闲话不说,直击要害,最简单的方式列出一二三,思路很清晰,特别是看赢或者赢的答案,通篇都是"要不咱们这么着吧,一二三","要不咱们那么那么着吧,一二三",满满的激情正能量,要知道人家在ge那几十年的底子扎实着呢,说什么都是底气十足。
这次阅读感受不太一样,感觉老杰克似乎想迎合大众的口味一般,但是迎合得还不够,分析的深度和广度还没有,一句话,没有给我这样老客户惊喜,好像是从不同的维度把能说的理论又说了一遍,举了几个例子,但是也没有说的很清楚。要不是翻译的问题,要不是作者的问题。
其实我更想知道他对当今中国经济走势分析和判断,你猜他说了吗?他说了,他说得很不错:"中国经济日益转型为消费驱动型经济…过去,中国更偏向于重工业,很大一部分经济产出是用于出口的,但近年来,内需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稳步提升。中国中产阶级的壮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多元化。","我们看到中国企业开始领会到缔造全球知名品牌的重要性…新一代全球知名的中国品牌就指日可待""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梦想着成为企业家,像企业家那样去思考问题,并付诸行动"。老杰克敏锐的把握住中国经济的特点,这也是中央高层了解的事实。
中国经济这盘输不起的棋还在下着,我作为其中渺小的一员在默默看着,既无能力行棋,也无脑力算棋,只能算是见证人。本来这次文章的主题想写点自己对中国经济的判断,写现在最重要的是保卫财富,守护社会所有人得到的胜利果实,后来觉得可能所有人并不都是这样想的,自己的财富也有限,说出来有点矫情,而且作为一个浮萍也无法决定社会的走向;本来想从自己音乐中找到一首歌应和一下主题,试听了100多首歌,最后萦绕心头的是王菲和窦唯的《誓言》,那就这首歌吧,在ly事件尚未结束的时候,聊表我等小民对时局的关切。
创造力的本质读后感篇二
[美]凯娜•莱斯基(kynaleski)在《创造力的本质》一书把创造力的概念及如何拥有创造力由意向到具象,并提炼和架构了创造过程的九个维度(学会忘记,创建问题,收集与追踪,推进,感知与构想,预见,连接,暂停,持续),揭示了创造力的本质。这给我们普通人增强创造力提供了蓝本。其中任何一个维度都能让我们深受启发,而以下几点让人印象深刻。
保持开放之心,避免先入为主。在《动物世界》里,常常看到新成长起来的小野牛往往会去用它的角,去挑战狮子。尽管有时候结果是惨烈的,但是这种勇气到底来自哪里?后来,科学家才慢慢解释,这些刚成长起来的小野牛没有遇袭的经验,还不知道危险是什么,所以敢于游走在危险边缘。一旦经验丰富起来,它们见到狮子肯定是会夺路而逃,基本不会有其他的选择。倘若野牛们都学会了忘记,没有了经验,自然界的法则可能会改一改。
同样,对于工作中的人来说,很多公司都盼望着找信任,看中的就是他们没有经验,脑海里没有条条框框,才无所顾忌的去闯。一旦他们碰壁多,经验丰富了,人的本性使然,就会趋利避害。也就是在碰到问题时,想当然,先入为主,人的创造力也会由此下降。凯娜•莱斯基(kynaleski)在书中有提到一个重要的原则:先入之见妨碍了创造力。
在许多公司的会议上,都在提头脑风暴,实际上只是一个空口号而已。最终的结果,很可能就是移花接木,用最简单的最省事的办法把别人的方案改一下即执行。没人会把自己的经验全部忘记,通常讨论下来的方案是四平八稳,全部都在所控范围,怎么会有创新?作者提醒各个行业的专业人士,我们只有用否定过去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全新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消灭头脑风暴中的先入之见,才有可能创造新的空间。
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成年人最容易陷入的一个状态就是,面对一个现象不是去提出疑问,而是张口就来,尽自己所能来解释这种现象存在的合理性。
[美]凯娜•莱斯基(kynaleski)在书中指出,当意识到”自己不知道“,你就已经创建了问题。但大多数成年人不愿意承认自己不知道。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陈秀雄、王兵取得重大突破,证明了“哈密尔顿—田”和“偏零阶估计”这两个国际数学界20多年悬而未决的核心猜想。王兵创办了一个“讨论班”,20多个学生中部分来自本校,更多是天南海北慕名而来的“数学门徒”。来自辽宁的一位中科院博士生说,当读懂一篇论文、解决一个难题,有些洋洋得意,王老师会告诉他,“提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数学的边界是越来越大的”。可见,即使在数学界这样高冷的行业,问题仍然比答案重要。
一个问题的提出很可能成为后来人创造力的基础。德国地球物理学家、气象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收集了岩石作为证据,推测大陆曾经发生漂移。但他提出这个问题时,并没有办法去证明。直到英国人、日本人都开始探索研究类似命题,不仅为魏格纳的假设找到了依据,日本人将发现与板块构造理论结合在一起。事实上,这就是这就是创建一个问题后,进而引发其他人创建新的问题。创建有意义的问题,在某个阶段某些人会将这些问题连接起来,进而产生创造力。
既然创建问题很重要,那么如何判断问题是否成功创建?作者在书中也明确指出,成功的问题创建需要边想边做。仅有想,而不付诸行动其实是行不通的。稻盛和夫曾经提出,如何摆脱外国企业的掣肘,最终选定的道路就是独立研发技术,将技术创新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倘若多年之前,他只是提出这个很美好的问题,研发等并没有跟进,现如今的状况可想而知。
创意就是将事物连接在一起。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在浴室里洗澡时,困扰很久的一个问题突然有了答案;在散步的时候,一个创意突然跃入脑海;在发呆时,萌生了一个绝妙的点子……稻盛和夫在京瓷公司研发制造胶带状的陶瓷薄板时,在反复试验、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尝试了很多方式,突然一个灵感闪现:制造像“口香糖”一样的陶瓷薄板行不行?最终,这个设想变为现实,从此独占鳌头。
为什么你在散步时,洗澡时,一些灵感和创意会迸发出来。乔布斯对这个现象有个经典的解释:创意即连接。意思是,我们许多伟大的创意是创意者从自己的经验中抽离或者剥离出来,连接而成且合并成为新的东西。这种经验,通常来自多个行业的跨界经验。如果仅仅停留在单一行业中,这种创意也将是单一的。
中国古人有句很有名的诗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某种程度上在诠释,文学经验积累,生活的经验积累等等,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大脑会以一种你无法解释的方式输出。就如同李白的诗,独一无二,你可以去模仿,但永远没办法达到他的那种境界。说明在李白的脑海里,他的各种经验的连接,最终以一种飘逸的诗句输出。
再比如,我们在写稿时,为什么有人能信手拈来,下笔如有神?这是因为别人经历多,各个行业都有,读的书多,积累的多,需要的时候,则在脑海里以某种方式或者逻辑连接在一起,输出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文字或者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书。普通人想要连接起自己的经验,还是多经历,多读书,多思考。不然,即使想创意,创造,输出的东西也是单一的。
并总结归纳出了创造力的九个维度。普通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借鉴这九个维度。作者并非要给你一个创造力的模板,而是通过自己的阐述例证,给你启发,让人思考,激活思考力。我们即使从任何一个维度开始阅读,也是没有任何障碍的。
这本书,并非给人以提升创造力的具体方法,而是让我们明白,生活就是从无知走向了解。这是我们放弃舒适和先入为主去发现创造力本质的方式。在阅读这本书时,起初会有些不适应,可能是因为作者是建筑系的教授,所举的例子与生活有些距离。但只要耐心的读下去,相信应该会常读常新。
创造力的本质读后感篇三
创造力是推动人类进步发展的重要力量,每个领域都会有具有创造力的人,这个具备创造力的人更多的是在“模因”的文化长河中跃起的那朵浪花。创造力的定义是:改变现有领域或将创造一个新领域的任何观念、行动或事物。所以虽然浪花很多,但是是否被一个领域所接纳认可,是需要机会、毅力以及适当时机的。这才是决定是否具有创造力的条件。
人们有限的注意力注定了更多的去专注于专业化的知识胜过普遍化的知识,所以在一些自己专注的领域获得的创造力可能性就更大。有些创造力在当时可能会引起巨大反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可能被新的创造力所淹没,还有一种就是当时不被重视和理解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趋势而重新拾起并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和价值体现。这也就是本书中提到的创造力不只关乎个人洞见,而是领域、学界和个人共同缔造出来的,那么在历史进程中,它便可以被多次构建、颠覆和重建。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中所产生的创造力,是来自上流阶层和普通民众的共同关注而推动了艺术家们去超越自己的极限,从而创造出大量的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作品,这样的整个社会环境氛围成就了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们,当时21岁的吉贝尔蒂用了将近半个世纪的精力来投入到完成北门和著名的东门的项目中,并最终赢来了“天堂之门”的美誉。而这个“天堂之门”的美丽也是来自整个团队的关注和支持才得以呈现。这也许就是创造力定义中所说的天时地利吧,所以这里的创造力不能被视作某人的独有,而是发生在系统内的互动中。
相对于我们现在进入一个领域可能更多的是找个谋生的方式,而不是因为某种强烈的使命感而选择这个领域,这里的使命感代表的就是一种创新精神,让自己在这个行业或领域里有所建树,所以创造力也就更容易在这类人群中产生。要想你的创造力脱颖而出,有句话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所以只有当你深入这个系统模型中去,学会汲取大量的背景知识进行储备筛选、尽可能想出更多的观念进行推进、并能够清晰的判断出哪些是没用的垃圾想法而进行舍弃……等等,这些都将是当你站在天时地利的交汇点时,能幸运的感知到并有能力抓住它的力量!
富有创造力的人在性格上没有固定的相似度,可能会游走在各个极端之中,但是他们却都具有惊人的适应能力以及善于利用当前资源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样具备创造力的人也一定具备着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等诸多良好的品质来支撑着他们走的更远,比如用了半个世纪完成作品的吉贝尔蒂,这就足以让人对他肃然起敬了!
读到这里忽然想问下自己,自己是个有创造力的人吗?我的内心给了我一个傻傻的笑脸。本书中作者所采访的对象都是每个领域里的佼佼者,因为只有他们才更有说服力。从10对明显对立的性格中,可以找到那些富有创造力的人所拥有的一些特性:体力和精力充沛、恰好的思维能力、持久的耐力、富有无边的想象力、独特的社交能力、敏感的同时却又坚信着自我、创造力的个体不受限于特定的性别认识框架、潜心传统却又打破墨守成规而带来突破、善于引导自己的工作热情、有能力享受创造过程本身……,人在面对不同的事情上会有着不同的性格态度,这个很好理解,但是富有创造力的人在面对自己工作领域时以上这些特点还是很显著的。
了解是为了学习,学习是为了运用,运用才会产生创新,产生创造力的5个阶段中:准备期、酝酿期、洞悉、评价期、精心制作阶段,这五个阶段的过程更多的是循环的,从而可以不断的产生创造力。我感觉有点像我们现在每天写的这个读后感,相较于外部环境我的创造能力很弱,可是相对于我个人,每天还是有不同的创新的,我们首先要在每天的读书内容中进行有意识的阅读准备,然后从中找到觉得对自己有感触的内容进行画句,理解归纳,并通过一些自己所感知的内容进行整合写下自己的心得,写完后也会读几遍进行自我评价一下,在这个过程中虽然阶段顺序不一致,但是基本都能看到这5个阶段的缩影。
当自己全身心的投入自己所喜欢的事情上时就会产生“心流”,顾名思义它就像你的内心正徜徉在欢乐的河流之中,当你感知到这段河流的目标后,并确信这是一个可行性的选择之路时,你就会心无旁鹜的去完成它,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好像进入了另一个时空,你知道你要的是什么答案,全力以赴的去完成它,不用担心成功失败,不会被周围的琐事困扰,只追求自己所追求的,这种境界真的很好,有时候看到那些老手艺人,全神贯注的修饰着自己的作品时,我想他此刻正在享受着自己的心流所带来的酣畅感。
虽然每次心流的旅程不见得有多大的创造力,但是创造力的过程肯定会有心流的产生。分心是心流的最大障碍,雅各布·拉比诺谈及的无忧无虑,是每个人都想拥有的,可是现实生活中多少都会有这种烦恼出现,有时支撑着生活的困苦而走下去的,也许就是那来自心流的快乐和幸福感!
好的环境氛围就是一个好的平台,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在好的平台中你可以更好的展示自己,和别人相互交流彼此影响,了解最新的热点发展趋势,为你的创造力赢来较高的起点,有利就有弊,这样的中心点可想压力是非常之大的,要随时突破自己,才不会被新的代替,当然也不是说非要在这种环境之下才会有创新,可能相对于某些学科和领域,这样的宏观环境更能吸引那些有志人士的加入。
个人改变自己所接触的微观环境,对于创造力初期找到灵感发现洞见还是比较有帮助的,而到了准备阶段和评价阶段强调的则是一个让自己觉得舒适的环境了。环境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创造力,所以创造一个和谐、有意义的时间与空间环境能够帮助你变得更具有创造力。
富有创造力的人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或者也可以反过来去思考,童年至青少年时期的表现对未来的发展有着什么样的深远影响呢?天赋出众的孩子,引导的好会加速他的成长,如果因为比别人得来的容易些反而生出浮躁的心,那么聪明在这里到成了绊脚石。
创造力涉及改变做事的方式或思考的方式,需要精通旧有的做事或思考方式,所以早期的天赋和将来是否富有创造力没有直接关系。我们要着重的去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孩子对周围的好奇心是将来具有创造力的驱动力,所以我们不要去过早的抹杀掉,觉得他问东问西的好烦,即使我们现在没有能力解答,也要尽可能的鼓励他自己去找寻,直到有一天能够明白,做为父母我们可能会更倾向于拿那些凭自身努力获得成功的孩子进行比较,觉得别人的父母当时也没有给孩子特别的教育,孩子长大了不也很出色的,有时就会用这样的思想来麻痹自己,为自己找理由不去学习改变!
站的高才能望的远,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孩子的眼界和思考方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就像人们常说的每个孩子都是潜力股,就在于我们能否具有这双慧眼,辨认出它来,给他们提供机会培养他们,未来可以在自己的领域里大展拳脚。有些孩子可能会很幸运的得到良师的谆谆教导,但是更多的`还是要来自父母的影响,因为没有谁会比父母更了解自己朝夕相处的孩子!总的来说在这一阶段主要还是要培养孩子的一些品格:钻研的精神、真诚和坦率、看待事物积极向上、坚定的信念……等,这些都将成为未来道路上的垫脚石指引他们通往自己的梦想!
很显然在青少年形成的品质很好的推动着成年后的生活,任何成功都离不开背后艰苦的付出,所以需要好奇心和专注力这对翅膀同时结合用力才能带你飞的更高更远,当运气降临后,你就有能力去做出一些富有创造力的事情来。
成年后的这段生命旅程是对于整个人生当中最具有创造价值的时间段,有着比青少年时期的成熟稳重,有着比老年时期更好的精力和体力,如果再有一个美满的家境,有人帮忙遮挡琐碎的事情,那么此时将是一个创造力的高峰!成年的我们总是感叹时光匆匆,人生唯一公平的就是没有长生不老吧。越有成就的人就会渴望拥有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自己的目标与梦想,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寻找接班人不得不成为他们需要考虑的事情,人类的繁衍有两种:身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文化的模因传递,当自己的思想和成果能够造福人类,那种来自心里的满足和幸福感是任何物质财富都代替不了的,找到好的接班人不仅可以传承还可能让其发扬光大,这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延续!
提起年老两个字,脑海里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呢?皱纹和睿智这是我最直白的感觉。皱纹是外在体现,它的衰退也代表了这一时期的体力和认知能力的变化,心理学家把心智分为两类: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是快速反应的能力,是天生的不受学习影响,所以到了晚年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衰退,而晶体智力正好相反,它会通过你后天的不断学习、从累积的知识经验中进行归纳及逻辑推理做出明智的判断,这些能力主要依靠反思而不是快速反应,所以这种心智能力只会稳中有升。
随着年龄渐渐迈入老年化,他们与学界和领域的关系也会随之慢慢发生变化,他们可能会获得学界更中心的地位,利用更多的时间来培养学生,从而找到好的接班人来延续和创新所在学界。无论是拓展或是跨越其所在领域都是为了能够始终接触到符号领域,去寻找它们的意义!面对无限的宇宙,人类是宇宙中唯一具有自我意识的生物,当我们意识到它时,它就存在,所以我们应该留下些什么,来证明我们的存在呢?我想那些伟人们留下来的就是最好的证明,也许会永远的存在于我们人类的创造史中!
特定领域的创造力中,文字领域是我们大家最熟知的了,我们都会轻易的接触到,即使没有作家的高深造诣但也略知一二,文字可以让人们记录当下的事实与感知、通过文字阅读感受别人的思想而产生共鸣……,文字是时空的转换码,你可以透过文字感受到时代的气息,体验着过往时空的一切,只要它有详细记载,它都会在你的脑海中变得立体供你品味。作家的内心有两个世界,虚构的平行世界是现实世界的折射,他们可以利用现在的感受去创造出一个新的理想国,他才是“缪斯”,一切可以任由他的情绪思想主宰,这就是文学的魅力。也许一个不善言词的人,他的笔下也会有千言万语,文字为他提供了另一种表达方式。文字是记录、是利剑、是喜悦、是哀思、是慰籍……,是所有一切的载体,通过它来传播与传承!
芸芸众生,各有不同,要想站的更高,可能就要比常人走更多的路,吃更多的苦,在生命科学领域里的三位生物学家:威尔逊、克莱因、索尔克,他们在童年时并没有表现的多么聪明突出,而且还经历过一些不幸,但是他们都会有与生俱来的抱负和责任感,知道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面对困难时有一定的韧性,在自己的领域里敢于挑战前辈的思想,开劈出一条新的道路并坚持去证实自己的想法,这种勇气是很难得的。这让我想到自己的人生是否也有勇气去面对挑战自己,还是现在就去选择好走的路安逸的路,可是生活永远不会让你安逸的,这是一个复杂的环境,各种声音需要你去权衡利弊,到底怎么选择才会让自己未来不后悔呢?富有创造力的人也会有这样的担忧吗?我们看到的都是成功者的心声,可能有人会说“成王败寇”,成功了什么都是有意义的,那么没有成功的呢?我想至少他们自己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可能只是缺少一些运气罢了!
看到埃莉斯在她60岁时说:我突然觉得对自己的生活完全厌腻了。当心灵的夜幕落下来的时候,埃莉斯就会躲到山中的隐居所里。当读到这些时我被触动了,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躯体就是框架,里面的内心有时不得不去为这个框架这个角色妥协,做出符合这个定位的事情。当承受的太多时,只有自己去慢慢整理清空,从而腾出更多的空间注入新的思想,让自己重新开始。而加德纳说的:反正我从来都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听上去好有吸引力,虽然我断章取义了。
这个社会上什么样的人都有,我想还是尽量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吧,修行注定是苦中作乐!一些富有创造力的人都会把自己的责任上升到为国家,为人类造福的高度,所以他们就不会轻易为金钱、权利……这些欲望所烦恼,精神层次不一样,追求也就不一样了。
好似理解了一些,却又无法全面概括,这一章相比前几章更多的是反应了作者本人关于创造力的一些深层的探讨,创造力会为我们人类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利与弊,创造力对于人类未来的生存是毋庸置疑,但有些领域的创新发展也会为我们的人类带来新的危机,不光是危险物品的发明给人们带来最直观的威胁,而那些看上去有益的发明也会随着发展产生出意想不到的负面后果,有时人们为了一些创新就会去破坏其他领域的平衡,每个学界或领域都想尽可能控制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期望社会承认它的自主权,而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这样一味的横向发展,而不去考虑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将会是很危险的,所以就需要每个领域中有这样一些人来为这些创新进行明智的评判,这些人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有置身于事外的远虑,综合起来只有领域里的年长者有能力做出这样让每个人都受益的重要贡献。
现在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世界,它的传播速度之快之广,是前所未有的,给我们的大脑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因为接触的多了就无法很好的过滤了,也让我们的思考变得麻木了,就像电影《搜索》中所表达的一样,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扼制它的负面后果,就需要有这样一个机构来进行正面管控。所以书中提到的:提高创造力的能力和发展出新的评价方法的能力这两个因素是相辅相成的,这样才有利于人类的长远发展,也就是人类的福祉。
让每个人的生活充实而丰盈,虽然我们不可能拥有像那些载入史册的名人那样的创造力,但是我们要试着转变我们的思维,向他们学习如何让自己在生活中变得富有创造力,首先是培养自己的好奇心和兴趣,努力让自己感觉每天都是新鲜的,发展感兴趣的事情要跟住它,就像作者说的:生活只不过是一种体验流,你在其中游得越远越深,你的生活就会越丰富。
有时候很想把自己从现实中脱离开来,就像自与我一样,你站在一个高处,俯瞰着你的生活,你感受着生活中的感受,却觉得这一切只不过是一个游戏或者是一场电影,你可以有能力来改变你的走向,你有这样的自信。你如何让你走出一条宽阔的路来,自己给自己创造一个未来,感受你创造出的心流喜悦,这也许会让我们的生活不至于那么的麻木吧!
非常感谢作者为我们带来了那么多富有创造力的人物的历史,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多不一样的感受,当你知道了更多别人的生活方式后,对于当下的生活就不会太无助!
创造力的本质读后感篇四
几年前曾读过黄全愈博士写的《素质教育在美国》和《家庭教育在美国》两本书,印象深刻。近期又拜读了教育学博士上官子木写的《创造力危机——中国教育现状反思》一书,作为一名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对此深有感触。两位博士在书中都提到过中国和美国教育中的一个现象:中国教育天天在说“素质教育”,但对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却很迷茫。中国的中小学生年年能击败众多的对手,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的各种个人奖和集体奖,却从没有一个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成人获得过诺贝尔奖。
创造力的本质读后感篇五
生活的热情来自于创造力,一成不变的生活会让人产生疲惫。创造力不是指个人有异于大众的.想象力,是个人多年的艰苦研究的成果,让我们进步的过程。创造力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了解了环境、地球、太阳、宇宙,让我们知道了原来创造了我们的“神”是由我们自己创造的。
古人写诗需要经过反复推敲,简单的一个字就可以让诗歌的意境升华。文字的美好就在于让我们领略不一样的美景,感情,生活。作家通过书写宣泄现实的难过,读者通过阅读放松现实的紧绷。读书,让我们得到了满足,可以什么也不想,也好像什么都想了,将我们从身体里抽离了出来,从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甚至站在了我们的对立面来看待我们的生活。
“人是唯一允许失败的生物”,人类的潜能是无穷的。我们经常因为害怕失败而放弃了很多东西,可是失败也仅仅是将我们送回了原处,并告诉了我们“此路不通”。只有不断的尝试才能知道哪条路是最近的,哪条路是最美的,哪条路是最平坦的。婴儿时我们总是大胆的探索世界,长大后反而失去了勇气。我们害怕失败,按部就班,我们对世界失去了好奇心。我们应该像婴儿一样勇于探索,愿意改变。每天都是全新的一天,每一天都让自己做一些改变,每一天都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就像诗人写诗一字一字的推敲,我们要一天一天的改变。发现生活的美好,像诗一样生活。改变自己,改变环境。
创造力的本质读后感篇六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叫《激发创造力的66个科学家的故事》。
翻开书本,我先看了第一篇,题目是“爱学问不爱做官的张衡”,接下来是一则小故事,题目是《张衡不信鬼神》。我看到这儿,就迷糊了,我想:张衡发明东西和信鬼神有什么关系呢?于是我带着这个疑问走进了故事。看完以后,我才知道:原来,是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人们认为地震是不吉利的征兆,但经过张衡的钻研、试验,发明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能测量地震的仪器。
我又看了第十六篇“近代中国工程之父詹天佑”,小故事是《用事实说话》,里面写了詹天佑仅靠国家的人民造出了中国人自己制造的铁路,那条铁路不仅长,而且最困难的八达岭隧道工程也被解决掉了,从而实现了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的高质量低成本的要求。
最后,我看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故事名是《“娃娃博士”立大功》,我的问题又跑出来了:邓嫁先立了什么大功,他除了和一大批科学家制造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还干了什么?读完故事后,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他还带领了一大批科学家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下,为了祖国的强大,刻苦钻研,制造出了原子弹和氢弹,实现了他们的理想。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许多科学家的故事,启发了我要认真学习,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
创造力的本质读后感篇七
流年未央,经年未忘,牵一缕情思入怀,点一盏琉璃时光;回望前尘过往,映照中华最初模样——战火纷飞,家破人亡,人心惶惶,唯有那红军挺身而出,冲锋陷阵,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任世事流转,惟初心不忘——-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红军如此艰辛,却又面对阻扰如此英勇,跨雪山,攀铁索,过草地,他们个个都咬牙挺过来了,不管路上的荆棘再多,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了。没有经历风雨,没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又怎能有新中国的胜利!
他们英勇。他们在敌军的一次次严峻的攻击中浴血奋斗,为国捐躯,是汗!是泪!是血的付出!
他们坚强。他们在一次次断粮的情况下,饿着肚子,受着饥荒,也要英勇奋战,在坚定不移的信念中挺了过来。
他们百折不挠。他们在困难面前永不言败!
在新的时代里,我们应该学习红军的这种精神。作为学生,不管遇到多少挫折,也要咬牙挺过。遇到奥数题应该迎难而上,直到弄懂为止;对于语文的学习也要咬文嚼字。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发挥得淋淋尽致!
创造力的本质读后感篇八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3000字。就像金大侠写武打小说的爱情故事一样,故事虽然发生在古代,书中男女主人翁的爱情观其实是当代的。书中男女主人翁的爱情观是否依然存在于今天的法国社会?对此我缺乏足够的了解,然而读完全书,我却发现,书中描写的男女主人翁的爱情观依然存在于我们今天的社会,或许,这也正是这本小说在两个世纪后的今天依然不失为一本文学经典著作的原因之一吧。下面我就来谈谈爱斯美拉达和她的四位情人的不同爱情观。
一、爱斯美拉达的爱情观。
爱斯美拉达是一位能歌善舞的十六岁美女,由于从小被吉普塞人从家中偷走,在流浪艺人中长大,所以不被当时等级森严的上流社会所认同和接受。当她在深夜被人打劫时,被英俊潇洒的皇家卫队队长弗比斯英雄救美,便一见钟情地陷入爱河,而他也被她的美貌所俘虏。
爱斯美拉达不但有一个完美无缺的躯体,也有一颗高尚纯洁善良的心灵。当诗人格兰古瓦即将被乞丐王国绞死的关键时刻,她毫不犹豫地以愿意和他结婚的方式救下了诗人。诗人被她的美貌和高尚所震撼,立刻身不由己地爱上了她,并希望能成为她名副其实的丈夫。但是爱斯美拉达为了她心目中的爱情偶像,平静地拒绝了他:我只能爱一个能够保护我的男子汉。并告诉他,和他结婚只是为了救他的命,所以只能和他维持名义上的夫妻关系。
当副主教克洛德利用种种卑劣手段想强迫爱斯美拉达接受他的爱情时,爱斯美拉达宁死不从。当克洛德在监狱里为了获得爱斯美拉达的爱情,欺骗她说她所爱的弗比斯已经被他杀死,让她不要再抱任何幻想,并且许诺只要答应他的爱情,就可以将她从死刑判决中解救出去。爱斯美拉达的回答是如果他已经死了,为什么你还劝我要活下去呢?当克洛德最后一次在绞刑架前让爱斯美拉达选择时,尽管这时候爱斯美拉达已经知道她所爱的人弗比斯还活着,她也找到了失散十五年的亲生母亲,她非常想活下去,但面对克洛德的求爱,她的回答是:绞刑架让我厌恶的程度还远远不如你呢。
在小说中丑的化身的卡西莫多,是以爱斯美拉达的迫害者的身份,首次出现在爱斯美拉达的面前,他奉命在深夜去抢劫爱斯美拉达。当卡西莫多因为抢劫失败,被皇家卫队逮捕,被绑在烈日下的耻辱柱上受鞭打示众时,他渴求围观的人群给他一点水喝,却无人理睬。眼见着他快要晕死过去的时候,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勇敢地给他水喝的人,正是这位天使一样的爱斯美拉达。
爱斯美拉达的以德报怨深深震撼了外表畸形丑陋的卡西莫多,因为在他的内心也有和其他人一样的强烈爱心和感情。后来他冒着生命危险将爱斯美拉达从死刑架上抢救了出来,但是,他的丑陋畸形的外表,始终是横贯在他和爱斯美拉达之间永远无法跨越的鸿沟。雨果先生在小说的结尾通过死亡的方式终于跨越了这条鸿沟,我想那可能确实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二、弗比斯的爱情观。
弗比斯是皇家卫队队长,长得又一表人才,英俊潇洒,整天周旋在上流社会之间,是富家小姐理想的白马王子。聪明的弗比斯非常善于利用他的有效资源,他选择了拥有丰富嫁妆的表妹百合花做未婚妻,同时又去追逐爱斯美拉达的美色。从他的身上,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了当今社会的那些聪明的男人的身影,他们长袖善舞,家里红旗不倒,家外彩旗飘飘。
弗比斯的可恶之处在于他只爱恋爱斯美拉达的美色,却丝毫也不爱惜爱斯美拉达的生命。爱斯美拉达是以谋杀弗比斯的罪名被判死刑的,可是弗比斯在接受治疗中从医院逃出来后,为了不使自己的丑行暴露,竟然不去指证真正的凶手,以解救爱斯美拉达的生命。生活中这样的伪君子并不在少数,虽然他们平时很善于谈情说爱,海誓山盟,甜言蜜语,天花乱坠,但一到关键时刻,爱情对他们来说便立刻变得一分不值,因为在这些人的心里,从来就没有懂得过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三、克洛德的爱情观。
如果说弗比斯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警惕的爱情伪君子,那么克洛德则是我们生活中应该警惕的爱情恶魔。三十六岁的克洛德是巴黎教会的副主教,他从小在教会学校里接受教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爬上了位高权重的位置。但是单调刻板不人道的教会戒律并没有能消除他内心的本能欲望,反而使这种本能欲望在极度的压抑下变得更加激烈和疯狂。当他对爱斯美拉达的爱情冲决了宗教对他的长期压抑后,他的欲望本能便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变得无法控制和收拾。
我们无法否认克洛德对爱斯美拉达的爱是真心诚意的,是热烈的,无可替代的,他甚至愿意为了爱斯美拉达的爱情,放弃他所有的一切,连同他信奉了几十年的上帝。但是他的爱情也是极端自私的,他的爱情观就是:如果我不能拥有,我就要让她毁灭!所以他先指使他的养子卡西莫多在深夜里去抢爱斯美拉达,失败后,又刺杀情敌弗比斯,并嫁祸于爱斯美拉达。当爱斯美拉达被卡西莫多抢救到巴黎圣母院内合法避难的时候,他再利用权势和阴谋让爱斯美拉达失去了巴黎圣母院对她的庇护,然后在一片追杀声中,用死亡作威胁,逼迫爱斯美拉达接受他的所谓的爱情。
生活中无数因爱成恨,因爱成仇而产生的人间悲剧,基本上都因为有克洛德这种极端自私,只顾满足自己的情欲,丝毫不考虑对方意愿的根本不懂爱情的人物存在。所以每当我看到那些竭力鼓吹爱是没有错的爱情宣言时,就忍不住腹诽不止。因为个人觉得,无视被爱人意愿的,单方强加给对方的爱,不但是极端错误的,有时甚至是罪恶的。
四、格兰古瓦的爱情观。
格兰古瓦是一个潦倒的诗人,就像在今天的社会,诗人无法靠写诗来养活自己一样,在两百年前的巴黎,诗人也无法靠写诗来养活自己,所以他不得不到流浪者人群聚集的乞丐王国里去求生存。遗憾的是一个诗人连当乞丐的技能测验也没有能够通过,结果被当成没有资格当乞丐的人而送上绞刑架。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话:百无一用是书生!看来法国人和中国人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是基本上一致的。
然而书生的可爱之处是有自知之明,当格兰古瓦的爱情被爱斯美拉达平静地拒绝后,他立刻就明智地放弃了。因为他感到惭愧,身为男人,在爱斯美拉达被卡西莫多抢劫的时候,他没有勇气出面挽救,而他自己的生命,反而是靠了爱斯美拉达的怜悯才得到挽救,面对这样一位女强人,只要还有一点自尊的男人,便不会再奢望什么爱情了。
所以格兰古瓦格在和爱斯美拉达结婚后,便自愿当起了挂名丈夫,每日里随着爱丝美拉达上街去卖艺。挂名夫妻虽然没有得到想要的爱情,但最起码还有一个婚姻,并可以维持生存。
从格兰古瓦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今天许多中国丈夫们的身影,他们明明知道他们的妻子和自己没有爱情,明明知道他们的妻子渴望怎样的爱情,但是他们不得不接受这份没有爱情的婚姻。
五、卡西莫多的爱情观。
如果说没有爱情只有婚姻的格兰古瓦们是不幸的,那么相对来说,卡西莫多则算得上悲惨了。卡西莫多是属于自身条件极差,但眼光又非常高的理想爱情主义的典型。卡西莫多由于长相畸形,从小成为弃婴,是副主教克洛德收养了他。由于从小在教堂长大,他也从来没有享受过家庭的温暖。长大后,继续留在教堂做敲钟人,所以他所爱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副主教克洛德,一个是教堂的没有生命的大钟。可是,当美丽善良的爱斯美拉达出现的时候,唤醒了他内心对美好爱情的渴望。然而这种渴望的觉醒,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快乐,反而使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生理缺陷带来的精神上的痛苦。
面对爱斯美拉达的美丽,他是那样地自卑,痛苦,他渴望接近爱斯美拉达,但是又怕自己的丑陋令到爱斯美拉达难受和害怕。他对爱斯美拉达并没有什么奢望,他只要知道她在她的身边就行了。然而就连这样一个奢望也被他的养父夺走了,绝望中的卡西莫多愤怒地杀死了他的养父副主教克洛德,最后也杀死了他自己--他拥抱着爱斯美拉达的尸体走进了另一个世界。
当然生活中不可能,或者很少有可能存在卡西莫多这样丑陋的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或那样缺陷的人却很多,他们在面对他们心中完美的理想爱情对象时,也会像卡西莫多一样自卑和痛苦。所以,如果他们可以更加自信一些,或者更加调低一点他们选择爱情对象的标准,也许他们会生活得更加快乐一些。
创造力的本质读后感篇九
陶渊明先生笔下的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做不到“欣然忘食”,但着实“不求甚解”,读的书杂,囫囵吞枣,大多看过便如过眼云烟。但很享受这个过程,感觉读一本有趣的书,有如与志趣相投的智者长谈,或抚掌或莞尔,甚妙。恰逢支部青年小组组织读书活动,读了《激荡三十年》和《水大鱼大》,让近期地铁时光成为享受,而且从此打开了新的阅读视域。
这套书的作者是吴晓波,一位曾经的财经杂志记者,凭借多年的积累和不懈的努力,描绘了从1978年到这四十年来中国企业亦或是企业家的成长史,初步统计了一下,涉及企业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共计150余位人物,简直可以形容为一部改革开放以来国企、外企、私企还有决策者的爱恨情仇大戏,你方唱罢我登场,商业模式、政策潮流、思想观念一直在演进和变化,但改革的车轮从不停歇,对利益的追逐永不改变。作者没有从经济学专业角度或者是政策分界来切分这段历史,他很巧妙的按照时间进程用讲故事的方法,把焦点对准了浪潮中的那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企业家,用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推动叙述的主线,在不着痕迹之间让读者体味到改革的方向和潮流,在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对人物和经济政策的评价和态度。全书没有用晦涩的专业术语和模型,起承转合交代的十分清楚,读起来行云流水、酣畅淋漓,一如身在这段历史中的我们,在年复一年的冬去春来和花谢花开中自然地接受把qq聊天变成微信,自然地接受出门只带手机不带钱包,自然地接受坐享外卖上门。如果不是刻意回忆,也不会想起电视里和橱窗上那些消失许久的品牌广告。变化总是太快,以至于我们适应了变化本身,惊讶地发现原来遗忘旧事物可以和适应新生事物一样快。
变化从什么时候萌发?“很多时候改革是从违规开始的”这是一位温州小官吏向吴晓波发出的感慨,但这似乎是个无法抗辩的事实。从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一页分田到户按满血红手印的契约开始,一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农村改革蔓延全国,人民公社制度土崩瓦解,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在还处于“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期,吴仁宝在华西村偷偷办起来的小五金厂,天津大邱庄的禹作敏偷偷办起来冷轧钢厂,还有其他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乡村开办合作社,中国乡镇集体企业的胚胎就此开始孕育。知青回城大潮导致的就业问题直接推动个体工商户合法化,随着个体户的不可逆规模扩大,马克思《资本论》中提出的“雇工达到8个就不是普通的个体经济,而是资本主义,是剥削”在当时引起争论,但最终被改革的潮水冲刷平息。万向节私营经营者鲁冠球为了挤进国营垄断地带,在国营展销会场偷偷摆地摊,正是像他一样的一群像土拨鼠一样的私营企业主悄悄扩大自己的地盘,慢慢做大做强,撕开了越来越多的生产经营领域面向民营企业开放的政策口子。因为而完成灰色的原始积累,造就了东南沿海乡土经济萌芽的重要推动因素。根据渣打银行一份报告显示,在过去很多年里,存在着两个60%现象,即有60%的民营企业从来没有从银行贷到过款,而获得贷款服务的企业中又有60%是一年期短贷。这事实话的资本歧视,使得地下钱庄经验者长期存在,可以说是制度的产物。从80年代开始在浙江南部就开始有民间集资活动,俗称“抬会”,1981年一个叫郑乐芬的温州妇人因为主持的抬会断裂崩盘,以投机倒把罪被执行枪决,期间还有不计其数的案例被严惩,一个叫吴英的东阳小姑娘因为集资诈骗被判死刑,但是幸运的她等来了转机。在经历了二审维持原判后,终审改判为死缓。吴英案的峰回路转正是赶上了20的重要经济事件——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首次开闸银行业,正式允许民营资本合法进入。最先冲撞蛛网的蛾子可能毙命,但是冲撞得次数多了,有一天蛛网或者真的可以不复存在。
如吴晓波所言,邓小平奠定了中国变革的思想基础,这个小个子四川人以惊人的坚韧和洞察一切的政治决断力从思想上为中国建立了全新的实践主义理论,发起的关于真理检验标准的大讨论彻底摧毁“两个凡是”政治原则,基本完成了拨乱法证的历史任务,中国的发展主轴字词改变。更要提及的是,邓小平当选政协主席后,第一个主持的大会就是“全国科学大会”,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论断,知识分子的伤痛开始慢慢被抚平,科学迎来了春天,有意思的是在大会的后排有一个参会的青年他叫任正非,正是他缔造了今天华为的神话。曾经在很长的时间中国都会陷入姓资姓社的争论,马克思的经典论述谁也不敢违背,现实却好像膨胀的气球眼看要爆炸,邓小平显然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在双方都争论不下的时候,都希望他给出一个明确的说话。在一份关于如何处置私营业主超出规定多请帮工的请示报告书,邓小平用潦草的笔迹写下了自己的意见:“放两年再看”。再过两年此事又被提及,邓小平的意见还是“再看看”,终于,改革不断推进,经济的发展的脚步迈过了枷锁,中央明确了方针“允许存在,加强管理,兴利抑弊,逐步引导”,而发布这个方针之时,私营业主雇佣大量劳动力现象已经比比皆是,在舆论上已经没有任何争议。回顾改革的历程,摸着石头向前走,不争论、不界定、让最终发生的事实来定义前进的方向,一道道枷锁就是这样被打破。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对权力和利益的尊重才能激发企业家的能动性,貌似这也是被验证了的事实。当企业的产权不清晰或者是最大决策者并不能拥有企业所有权、不能充分享受企业发展带来的利益,问题常常会发生,要么是“人”出问题,要么是企业出问题,大多数是企业和人都出了问题。80年代由于对私营企业的诸多限制,一些脑子活分的人纷纷各显神通,为自己的企业披上集体所有制的外衣,希望在集体所有制的保护下发展壮大。90年代,在企业负责人和团队的努力下,企业慢慢做大,收益增多,但不清晰的收益权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如鲠在喉,纷纷展开了与地方政府的“确权运动”,在这场鏖战中,大多数企业腹背受敌在商场如战场的环境中丢盔弃甲,不复往日荣光,众多企业家有的身陷囹圄、有的黯然退场,真乃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不能不说是中国企业成长史中的悲剧,例子有很多,潘宁与“科龙电器”、李经纬与“健力宝”、褚时健与玉溪卷烟厂等等。我在这里只引用一个书中“健力宝”的故事。45岁的李经纬是广东三水县体委副主任,1973年受人排挤发配到县酒厂当厂长,那是一个只有几口米酒缸的小作坊工厂。在他的苦心经营下,开发出一条啤酒生产线,慢慢在当地站住脚跟。在1983年出差平生第一次喝到一罐易拉罐可口可乐后,这个中年人萌发了做饮料的念头,当时全国各地已经有“天府可乐”、“少林可乐、“西湖可乐”等各种“可乐”。体委干部的他很聪明地想到了体育饮料,特聘请广东体育科学研究所研发出一种橙黄色汽水饮料,实际为一种含碱电解质饮料。李经纬胆识过人,在酒厂利润不过几万元的情况下,敢于把目光定向奥运会,并给自己的饮料取名“健力宝”,并鹤立鸡群地设计了以运动员为主要元素的商标。在没有生产线的情况下,竟说动可口可乐为他生产代工。在所有的参评饮料中这是含有体育元素最多的饮料,易拉罐也代表了高档饮料,于是正式成为了奥运会代表团首选饮料。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凭借许海峰的射击实现了“零的突破”,最终夺得15枚金牌,全面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大大被激发,健力宝也得到了不可想象的关注。1984年,健力宝的年销售额为345万元,1985年销售额1650万元,1986年达到1.3亿元,此后稳坐民族饮料第一品牌,销售额达50亿元。李经纬慢慢开始考虑公司的股权问题,恰逢“国退民进”舆论渐热,经营者被容许以各种方式来购买企业资产。李经纬策划通过在香港上市来实现股权激励,但是遭到三水市政府拒绝。他一怒之下把企业总部搬到广州,从此矛盾激化。三水市与李经纬相熟的领导换届离岗,他的处境日益艰难,他提出第二套方案,由管理层出资4.5亿元分三年付清买下政府股份,三水市政府断然拒绝。李经纬又提出第三套方案,团队持股75%,三水市政府再给李经纬个人5%股权,再次遭到否决。几次拉锯下来,企业和政府关系彻底破裂,企业效益迅速下滑。三水市政府决定卖掉“健力宝”,90%的官员表态不能卖给李经纬团队。市政府在没有事先通知李经纬的情况下,接受了一个愿意出资3.8亿元的新加坡人的开价,随后被李经纬掀起的舆论大战搅黄,慌忙之中找到了一个出价和李经纬一样的28岁的资本庄家接手企业,75%股权作价3.38亿元成交。签约后9天,李经纬在家突发脑溢血,自此他再也没有离开过病房。10月,广东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以涉嫌贪污为罪名罢免了他的全国人大代表,他被限制居住在医院中。李经纬团队中的4位副总裁相继被双规,拘捕,一人出逃。资本庄家因为经营不善被免职,企业一度濒临停产。,健力宝再度易主到台湾统一集团,但这已经不是曾经的健力宝了。吴晓波站在一个经济学人的视角,文字中饱含对这些企业家的同情和惋惜。在我看来,当年的错误貌似是错误,但存在即为合理,利字当头,即使在20多年后的今天要分清孰是孰非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最重要的是在今天的创业者已经懂得了在创业之初就必须明晰合伙人股权结构,这就够了。
尽管在前行的路上有遗憾,那太多时候也只是企业家和企业的遗憾,企业作为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自有自己的丛林法则演替规律,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从不缺乏商品和新奇体验。四十年来,混沌初开,诸神诞生,企业野蛮生长,水大鱼大,带给中国人物质文化生活的极大丰富,“中国大妈”的购买能力甚至能与华尔街做空黄金的大鳄们一较高低,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位居世界前茅,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离开了中国制造世界寸步难行,中国的“基建狂魔”称号也享誉全球。中国人人更加自信了,中华文化有了复兴的迹象。但是我们也付出了很多,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消耗剧烈,贫富差距加大,假冒伪劣横行,功利拜金充斥,无序野蛮的时代已经过去,也必须过去,如何更健康惠民发展已经成为了新的命题,改革的潮水依然前行,向更深更广阔走去。
创造力的本质读后感篇十
处在社会底层的是贫困的劳动人民?不,我不这样认为。在我看来他们是最伟大的,也是在这个社会上最可爱的人。因为一次偶然间看到父亲在看《平凡的世界》电视剧,本没什么兴趣,但因为几句有趣的陕西方言吸引了我,有一句没一句的听着演员说出的台词,久而久之发现自己并不是因为那几句会令我发笑的台词欣赏这部电视剧,而是我已经被其内容所吸引。后来又听说同学家中有这本书,便借来拜读,使我更详细的了解了这本路遥所著的长篇小说。
看过两遍电视剧,书读了一遍,但每一次对它的接触都能够令我感动。本书中重要讲述了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在生活中不屈不挠努力进步的一系列事情。当我了解完他家的背景后,不禁想到季羡林在《我的童年》这篇文章中的一个小标题“最穷的村中最穷的家”。真的是这样,尽管他们的父亲孙玉厚一直朴实勤奋但也只能让少平和妹妹兰香去读书。大哥少安很年轻就当了生产队队长,但与润叶的感情也因为家中贫困,父母的不同意而告终。与外乡人秀莲结婚后,又因攒了些钱而办了个砖厂,朴实的他却又被烧砖师傅给骗了,他有悔恨,却不曾想着放弃。妹妹兰香在贫困的情况下,由于哥哥们对他的影响,她对知识的渴望,想要摆脱贫困的愿望,考上了大学。
还有一个少年,他因为家中的贫寒被同学嘲笑,他也有想过放弃的时候,但因为大哥的教导而又在求学的路上坚持下来。遇到了善良美丽的田晓霞。两人因为长在一起读书,讨论思想而产生了情愫。这个人就是孙少平,我最喜欢、最崇拜的人物。他在包揽活中吃苦忍劳,最终投身于煤炭事业并取得了辉煌成就。在他的一生中,我觉得能让他真正快乐的人只有小霞,因为他们是彼此的知己。晓霞的牺牲不仅令我潸然泪下。晓霞走了,少平的快乐也消逝了。
本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籍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这一段话让我想到了书中的少平,和他的姐夫罐子村著名的二流子王满银。在当时的社会中,少平有目标的努力着,勤劳本分的努力着,最终换来了好的结果。可王满银不安现状,四处奔波,没有尽到一个丈夫、父亲的责任,最好虽然改邪归正但依旧对他不满讨厌。在剧中他被警察查证而弄的战战兢兢。随后他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或是想到了被自己辜负了的兰花和孩子,或是感悟到了自己不能再浪下去,最好回村顾家。
现实很残酷,现下想要改变命运就要改变自我。要改掉懒散拖拉的坏毛病,归根结底我最大的对手是我自己。学在苦中求,尽管学习困难也要永不言弃,要让自己最后所得到的结果对得起自己经受的苦难。“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在这篇小说中,作家以他对自己生活的那个年代的了解,以一届平民的视觉,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以小见大的使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主人公孙少安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于今天的我们,还是做了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榜样。而这种平凡的故事,平凡的生活,质朴无华的语言,感染力丰富的时代与背景描写,也让这部小说具备了感染信心的力量,最终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青睐。与此同时也让广大读者认识到那样的年代,在那一片民风淳朴的黄土地上,有这样一群勇敢奋斗、不屈于命运、敢于追求梦想的人们,有着这样一股蓬勃向上、勇于抗争、愈挫愈勇的全新力量。
这是一部展现中国一个时代背景与人民胜过全景的记录。全书共三部,一次又一次递进的感情,也让读者们无一不心潮澎湃。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我想,这部小说源于生活,源于平凡,也源于作者自身对这个时代的感受,对劳动人民的敬佩与热爱,他利用这样一个平台,把整个小说的宗旨与质朴无华的情感表露无疑。于是,我们在感动中不禁深思,不禁向主人公致敬,新青年,大学生,在做着描写出那样一个时代,仍然不断向前,突破自己,突破命运,穿过重重困难;我们在读过此书的迷茫中寻觅,这是什么样的力量?把整个家庭团结起来,人们不存在私心,只是在日常生活中展现了如此感人而朴实的感情。亲情、友情、和博爱,也许只有在平凡的生活,平凡的结局,以及绝不能被遗忘的、从古至今最重要的一群人——劳动人民中才正正好好得到完美展现!
当然,这里所讲述的,所描绘的只是一个时代,但是,这部书却影响了几代人而经久不衰,这不单单是因为作者最初平凡的写作意图与这个平凡故事所带给大家的感触,而是这部看似简单的小说所蕴含的深意,所能够带给我们“现代人”的知识与改变,能够让我们用单纯的目光看清现如今复杂的社会,复杂的感情,在这么多年后的今天,放眼一望,我们谁都没有变,平凡依旧,无论何时,平凡都是世界的基调,也是我们快乐生活的来源。有追求,我们就向着目标执着、勤奋的努力,而不是只说空话,知难而退,停滞不前或茫然的无所事事,用卑劣的手段赢取不属于自己的结局,我们在感受那个时代,那些人们的精神,学会享受奋斗的过程,享受望着目标很远但不断接近的希望,学会面对挫折、失败永远抱一种乐观、勇敢的态度,学会就算跌倒很多次,也不断爬起,仍然坚信自己会走到终点的态度和自信。
感谢这部书哦,这个简简单单,洒脱又时时处处充满真情的故事,这段意义深远,发人深思的哲理。他让我找回原本真真切切的自己,让我发现平凡的美妙,平凡生活背后的巨大力量与温情,让我懂得何时亲情、真诚、心中永存的爱,是多么重要。一个懂得接受并享受平凡的人,不一定获得多么大的成功,却一定很快乐,不一定完成什么伟大的目标,却一定填满心中的希望,不一定一生都是什么伟岸的人,却一定一生受人尊敬,不一定活的万事如意,却懂得十有八九不如意的道理并拥有一颗坦然面对、荣辱不惊的心。
这个暑假,这部书,让我受益匪浅,我愿意在这个崭新的时代,续写那些平凡的真情,我愿意在《平凡的世界》已成为回忆的今天,延续平凡的时代,平凡的人们,平凡的感情,平凡的一生!
在那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生活着那一群黄土般朴实的人啊。平凡的故事同样演绎着经彩,平凡的双水村也有精彩绝伦的篇章。每当月光洗尽铅华,悬挂在用不退色的深蓝天幕,轻轻泻入千家万户。我总想站在山头眺望那一束束黄晕的光从每一个窗口射出,凝思着那每一个窗口下是否都聚着一家人,每一家人是否又都上演着一个个不一样的故事。
”劳动就是幸福”每当我看到这句话就会想起孙少平,想起他在煤矿工作时干的那些又苦又累的活。想起大风大浪过去后这最朴实的充实自己的方法。或许看到这句话也会想起孙少安,那个13岁就辍学中的帮家里中四维持生计的少年。农民的想法是多么的简单,他们不求天不求地。只求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一辈子的辛勤劳作,几亩薄田能在血汗的浇灌下长出些养家糊口的粮食。
一段历史能给一个社会烙下深深的烙印,生活又只不过是漫漫长路上无数瞬间的拼合。“情”是那永远不会脱落的粘合剂。是少安和少平的手足情深?是少安润叶的两小无猜?是润叶向前的苦苦真情?是少安红梅的情窦初开?还是少平喝晓霞的生死两个的海誓山盟?可那又是为什么,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在现实面前屈服了,所有的爱所有的情都在世俗封建里脱胶了。把生活摔的七零八碎,一片片跌落尘埃。
好在没有永远的幸福,也就没有永恒的痛苦。生活就像双水村的流水一样不紧不慢的哗啦啦的流,失落顺水流走了,幸福也随波飘远了。闭上眼,就似乎能看到那一年一度的热闹如春节的打枣节。那红火劲竟压过中秋端午。那一天里,所有双水村的人们似乎忘掉了一年的烦恼和忧虑。人们在山林间随意吼着两声信天游,打下一粒粒肉厚核小的大枣子,笑着唱着闹着。这时的双水村,似乎连空气都弥漫着甜甜的枣香,还弥漫着幸福的味道。
“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路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路长径点缀额花香弥漫”一直记得冰心的这句话。总觉得它美好又梦幻,就像保险箱里的光芒四射钻石,当伸出手指时,触碰的只有一片冰凉。一切美好的可望却不可及!都祝有情人终成眷属,可那历史的烙印就是牢不可催的保险柜,是打不穿的思想封建。少安与润叶,那一对双水村里青梅竹马玩大的童真少年,就因为身份的不等生生把思念埋葬;少平晓霞这对抱负远大的知识青年,在一起谈理想论希望,还有那充实着精神生活的信物书籍,和一本本精致的参考消息,无不寄托着浓浓深情;茫茫大草原上,金波一定还在唱着那首熟悉的曲子“在那遥远的地方,尤为耗姑娘。”天苍苍,野茫茫,哪里有他梦里的姑娘?茫茫天地,云云众生,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
创造力的本质读后感篇十一
9月1日晚上,我和很多同学一样,早早吃完晚饭,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电视机。今晚,我们要一起收看《开学第一课》。
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很特殊。春节期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中国大地。回想那时,原本应该是万家团圆热热闹闹的时候。疫情的到来,却使春节的气氛变了大样。商场关闭了,景区也关闭了,大街上空无一人。那个时候,电视里反复播放着“武汉告急,湖北告急”。今天的《开学第一课》,就邀请来了当时为这场抗疫行动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医生、科学家,给大家分享自己抗疫的故事。
钟南山、张文宏……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在这些人里,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毛青医生。毛青医生是一名军医,面对疫情,毛青医生和其他很多医生一样,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加入了逆行的队伍,去武汉抗疫一线,与病毒展开斗争。当我们说他是逆行者时,毛医生却说:“我觉得这不是逆行,而是一种冲锋!武汉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毛医生的这番话不禁让我想起了那时,就在我的身边,也有这样一位“逆行者”。同班何同学的妈妈,她是一名在icu工作的护士。大年初一,爸爸突然对我说,何同学的妈妈要奔赴武汉抗疫了。这个时候去武汉,何妈妈不害怕吗?她放弃春节和家人团聚,值得吗?她是真的自己心甘情愿去的吗?一个个问号在我脑海里不停地跳了出来。可是,当爸爸拿出何妈妈出发前的照片时,当我看到何妈妈穿着医疗队的统一服装,戴着口罩,笑容那么自信和坚定时,所有的问题都有了答案。我想,为了人民的健康,这么多人不怕病毒,勇敢付出,真的像毛青医生说的一样,她们就是冲锋兵,是战士,冲向抗击疫情的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我仿佛又回到了大年初一的晚上,璀璨星空和万家灯火,不正是在为这些战士们吹向冲锋号吗!
看了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我暗下决心:我要学习这些冲锋兵们无私、勇敢的精神,不怕困难,把每一次挑战看成是一个战场,冲锋向前,直到取得胜利!
创造力的本质读后感篇十二
梅子涵说:“优秀的童话,经典的童书里的不朽的气息是盖得住你全身的毯子,不仅温暖,还能照映”。童话里都是有智慧和人品的。
小王子来自小行星b612号,它就是一颗星——指引我走出绝望的那颗星。每当夜深人静,仰望星空时,那满天的星星都在冲我笑,因为我知道他就在某一颗星上。
孤独是一条流淌的河。
读《小王子》一书,自始至终流淌着浓浓的忧郁和淡淡的哀愁。因为孤独,所以寻觅,成长的路是孤独的,寻觅的路也是孤独的。
作者的童年是孤独的,因为大人们总是不能理解孩子,他们看不懂孩子的“画”,听不懂孩子的语言,读不懂孩子的心声。他们总是以大人的世俗,轻而易举地抹杀了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大人需要孩子一遍一遍地解释,总把孩子累的够呛,最终放弃谈论自己的事情,而去谈大人们感兴趣的事。正如作者所言“我就这样孤独地活着,没有一个真正交谈的人”,童年是孤独的,青年也是孤独的,直到飞机失事。
当独自一个人,睡在远离人烟的千里之外的沙漠时,“我”才明白真正的孤独。如果说以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此时此刻就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作者一直想在茫茫人海中找一个懂得自己的人,“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然而就在自己最绝望,最孤独时遇到了知音。小王子与我心有灵犀,他不用解释,一下子就看懂了我的“画”,有趣的人是不需要解释的。
小王子也是孤独的,忧伤的。他唯一解闷的办法就是观赏那美丽的日落。小王子说:“有一天,我看到过43次日落”“你知道,当一个人感到非常忧伤的时候,他喜欢看日落”。43次,该有多么忧伤啊!因为孤独,所以寻觅。他到过七个星球,一周正好七天,地球正好七个大洲。他上天入地,苦苦寻觅,寻找一个懂自己的人真的很难。他落在了非洲的沙漠。沙漠里是孤独的,没有人烟。小王子想去找人类。蛇告诉他:“到有人的地方,也一样孤独”。生命在本质上是孤独的,每个独自生活的人,都是一座孤岛。
小王子站在山顶,大声呼唤:“我很孤独......我很孤独......我很孤独......”这声音有极大的穿透力,回荡在整个山谷,震撼着我的心灵,孩子是孤独的,成长是孤独的。
小王子第一次来到玫瑰园,看到满园的玫瑰,他哭了。他觉得自己是不幸的,也是悲伤的。因为他想起他的花儿曾对他说过,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种花。可就在这个花园里,小王子发现5000朵完全跟她一模一样的花儿。想到自己只有一朵普通的玫瑰花,矮小的火山……这一切注定自己不会成为伟大的王子。于是,他爬在草地上大哭。不甘心这样孤独,不甘心这样平庸。哭什么?哭自己的平凡,哭自己的不幸,为自己的渺小而忧伤,为自己的拥有而沮丧。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有时也为自已的平庸生活而抱怨。
无趣的人是蘑菇。
大人们总是喜欢解释,他们喜欢数字。他们要了解一个人、一件物,更关注它的外在形式。比如:了解一个人,他们不关心他的声音,不关心这个人的喜好,却关心他父亲能挣多少钱;他们了解一个房子,不关心房子周围的环境,而会说我看到十万法郎的房子,这房子一定很漂亮。
写这本书时,作者也是忧伤的,他说:“之所以把它描述出来,就是为了不要忘记他。忘记一个朋友,这太让人悲伤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过一个朋友,我担心我也变成大人那样,只对数字感兴趣。”。
他还说:“我不希望人们把我的书当成轻松易懂的童话”,这是一个成人的童话,应该用生命去体会的童话,无趣的人是读不懂的。
贪婪的猴面包树。
小王子的身体小小的,他的星球也小小的,就像人的心脏。因为太小,小王子必须及早地、清醒地分清什么是好植物,什么是坏植物。坏植物一旦被认出来,就应该马上拔掉。比如猴面包树,他的占有欲极强,如果不清除,他会迅速生长,占据整个星球,它的树根能把星球钻透。猴面包树就像人的欲望、权利、财富、虚荣、占有欲……当这些充斥人心时后,人也会膨胀的。每个人的内心的内心也需要及时清除,时刻保持警惕。
无趣的人像蘑菇。
每个星球都代表一种欲望,每一个欲望代表一种人生,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星空。
第一颗行星上住着一位国王。在他的眼里世界非常简单,所有的人都是他的臣民。他的权利至高无上,他喜欢统治与审判。在他的词典里,人之间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一个人心中装满权力、高高在上,喜欢斥别人,这样的生活是无趣的。这样的人像蘑菇,他的星空里只有权利。
第二颗行星上住着一个爱虚荣的人。在他的眼里,帽子不是用来戴的,只是为了向他人致意用的。爱虚荣的人,只喜欢听别人赞美的话,他们只喜欢带高帽子,喜欢被溜须拍马,用别人的赞美来满足自己的虚荣。这样的人也像蘑菇,他的星空里只有虚荣。
第三个星球上住着一个酒鬼。
为什么喝酒?——为了忘却——忘却什么?——忘却羞愧——羞愧什么?——因为酗酒。多少人在这个怪圈中走不出来。
你在干嘛?——放羊——放羊为了啥?——娶媳妇儿——娶媳妇干啥?——生娃——生娃干啥?——放羊。很多人陷入这样的怪圈,一生都走不出来。
第四个行星上住着一个商人。他每天在计算,一门心事只为占有。占有星星、占有钻石、占有岛屿......甚至占有思想。小王子不太明白。因为自己的丝巾是用来围脖子的,自己的花朵自己可以欣赏,也可以带走。而商人把星星的数目写在小纸片上,存在银行里。在小王子看来,既不能带走,又没有用处,难道只是为了占有?像葛朗台、夏洛克一样贪婪和吝啬。他的星空里全是贪婪。
第五颗行星上只有一盏路灯和一个点灯的人。他为了点灯而点灯。他不知道为什么要点灯?点灯有什么用处?只是一味地、忠实地执行命令,机械地、没有创造的点灯、熄灯。他像一个急速旋转的陀螺,又像一个低头拉磨的驴子。在忙乱中失去了方向,忘记了出发时的初心,有多少人每天就重复着这样的生活。
第六颗行星上住着一位地理学家,它是知识的象征。地理学家只懂书本知识。他坐在办公室里,接见勘探家,编写地理学书籍。他从不出门,谈天说地,海阔天空,却不了解自己的星球。不知道自己的星球上有没有海洋?山脉?不了解自己的城市、河流和沙漠。脱离实践,闭门造车。这是一种叶公好龙式的热爱,从未见过真正的龙。坐井观天,他的星空里只有知识,没有智慧。
有趣的人懂得驯养。
地球上就聚集着这些形形色色无趣的人。111个国王,7000个地理学家,90万商人,750万个酒鬼,311000000个爱虚荣的人,有462511个点灯人。作者说:“其实人类在这个星球上所占的位置非常小,但大人们不会相信,他们自以为要占很大地方。他们把自己看得像猴面包树那样,大得了不起”。形形色色的人汇聚在地球,地球是多面的。这何尝不是一个人的呢?人也是多面的。
狐狸说:“驯养就是建立信任”。“对我来说,你还是个小男孩,就像其他千万个小男孩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样用不着我。对我来说,我不过是一只狐狸,和其他千万只狐狸一样。但是如果你驯养了我,我们就相互不可缺少了。对我来说,你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狐狸的话让小王子明白,自己的那朵玫瑰花,那朵玫瑰花确实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是自已浇的水,自已捉的虫。狐狸说:“如果你驯养了我,我的生活一定会充满阳光,你的脚步声就跟其他人的不同,我会分辨出你的脚步声。其他的脚步声会使我躲到地下,而你的脚步声就会像音乐一样吸引我从洞里走出来。再说,你看到那边的麦田没有?我不吃面包,麦子对我来说一点用也没有,我对麦田无动于衷,这真使人扫兴。但是你有着金黄色的头发,哦,一旦你驯养了我,这就会变得十分美妙,麦子的金黄色会使我想起你,而且我甚至会爱上那风吹麦浪的声音……”
这就是驯养。人们可以到商店里买到东西,但却在商店里买不到朋友。如果你想要一个朋友,那就彼此驯养吧!狐狸说,生活需要有仪式感,信仰需要过程。什么是“仪式”?仪式就是使这一天跟其他的日子不一样,仪式对彼此来说,就是特殊的日子。就是不同凡响的共庆典。“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而人类不但遗忘了驯养,也遗忘了仪式,渐渐迷失在权力、金钱、欲望与虚荣里。
小王子驯养了狐狸,狐狸让他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朋友?当他再次去玫瑰园时,他不再伤心,也不再哭泣。因为他明白,狐狸已不是普通的狐狸,对他而言,狐狸与其他狐狸是不同的,是独一无二的。同样,他的玫瑰花也与这些玫瑰花不同,对他而言,也是独一无二的。这就是狐狸告诉他的秘密:一个人用心灵去看,才能看得清楚,本质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狐狸说:“正是你为你的玫瑰花费了时间,才使你的玫瑰花变得非常重要”,“你不应该忘记它,对你驯养过的东西,你要永远负责”。“人们已经忘记了这个道理”。读到这里,我的眼前总浮现出许多离异家庭的孩子,他们眼神呆滞,孤独而寂寞,他们的父母忘记了自己的责任。
负责任。丈夫对妻子负责任,妻子对丈夫负责任,父母对子女负责任,医生对病人负责任,老师对学生负责任,员工对单位负责任,职工对工作负责任……世界原本是一个责任网,忘记了责任,也就没有了爱。
爱是一个动词,和驯养一样,必须付诸行动。不是因为爱了才负责。而是因为一起度过了时光,编织了岁月,倾注了感情,花费的精力。是因为彼此驯养,才拥有了爱。“说好一起到白头,你却偷偷焗了油”,爱不光是承诺,爱是责任、承担、陪伴。
爱是什么?因为爱那朵玫瑰花,爱上了那颗星球,爱上了满天星斗。爱是什么?爱上了小王子,爱上了他金色的头发,爱上了金色的麦浪,爱上了风吹麦浪的声音,爱上了生活。
因为有了爱,一切都是美好的。“沙漠这么美,就是因为在它的某个地方藏着一口井”,正是这句话,让我在绝望的沙漠中点起了希望,找到了重生的力量。“当我把水送到他嘴边时,他闭着眼睛喝水,就像过节一样愉快。这水远不止一种饮料,他是披星戴月走了许多路才找到,是在辘轳的歌声中,经过我的双臂的努力得来的,它是一件送给心灵的礼物”。这水好喝,因为我们一起跋涉,一起寻觅。这水中有毅力,有希望,有奋斗,有坚持,有相互鼓励,有辘轳和绳子的歌声。如果你爱这股清泉,你就会爱上这片荒漠。这就是我走出荒漠的力量。我爱上了小王子,也爱上了他的星球,每当夜晚时分,当我看到天空就感到甜蜜而愉快,因为所有的星星都在笑。
守望星空。
星星不会说话,但你心里一定要明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创造力的本质读后感篇十三
德鲁克说,管理是一门真正的博雅艺术(liberalart)。管理的对象是谁呢?是人类的工作社群。从表面看,管理的目的是工作的成效,但是工作是由人从事的,所以,管理者不能不和人打交道。管理者天天都要面对既可爱又不完美的人,面对人性中的善,人性中的恶,人的潜能、长处和人的弱点。任何有经验的管理者都会明白这一点。
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管理者要做的是激发和释放人本身固有的潜能,创造价值,为他人谋福祉。但是,很多人把管理当成一种工具,认为管理是用来操控的,因为它的目标是要让工作有结果,就必须操纵控制工作者的行为。这一条,是德鲁克坚决不同意的。在他的著作中,对“胡萝卜加大棒”有很精辟的分析。胡萝卜是利诱,大棒是威胁,两者都是在利用人的弱点,即人性中的贪婪和恐惧,去操控工作者,这与管理的本质背道而驰。我们可以看到,“胡萝卜加大棒”被全世界的管理者很普遍地接受,但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效果却是越来越差了。
企业的目的:创造顾客。
学校的目的不是让老师有书教,医院的目的不是让医生有个地方去执业。学校的存在是为了学生,医院的存在是为了病人。那企业呢?企业是为了那些需求者,为了那些客户。因为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可能有某种需求没被满足,于是有企业看到这个市场空白,看到这个薄弱环节。企业就会去设计一种产品、一种服务,来满足这个需求。所以,归根到底,企业的目的就是创造顾客。或者更明确地说,创造顾客要的价值。
管理要使人生有意义。
德鲁克的管理学不是教你如何生存和发财,不是教你怎么成为一个著名的、引人注目的、有社会地位的成功者和企业家。他是教你怎么通过工作使你的人生有意义。这个有意义的根本,一定在于为他人创造了价值,为他人创造了福利。所以,管理学不是成功学,也不是生存学,管理学当然也追求成功,但是它追求的是有意义的成功,创造价值的成功,为别人带来好处的成功。
领导力就是提升人的境界。
德鲁克说,领导力就是把一个人的视野提到更高的境界,把一个人的成就提到更高的标准,锤炼其人格,使之超越通常的局限。然后才能把一个人的潜力、持续的创新动力开发出来,让他做出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那种成就。领导者本身的定义是有人跟随,有人跟随你,你就是领导。最重要的,就是你把人领导到什么方向上。
价值观、信念和承诺。
学习德鲁克,最重要的是理解背后的原理。只有这样,才能不浪费你那些深藏心底的宝贵的善意、与生俱来的创造的潜力,也不会浪费你的追随者的善意和潜力。要达到这个目的,企业家需要穷根究底,需要永远有一把尺子建立自己的坐标系,这就是价值观、信念和承诺。管理者必须永远有清醒的头脑,不断反省自己,检讨自己,才能够接近文明人追求真理的境界。
创造力的本质读后感篇十四
为什么这么多名人会成功,会被认为具有创造力的人,他们或许有过人的天赋,但是他们的成功是数年艰苦奋斗的结果。过去的名人离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很遥远了,但是他们的创造精神还在激发着一代又一代的世人,拿我们身边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来说,马云创办的支付宝,腾讯公司的微信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创造产物,在马云刚开始提出网络购物时,中国各界的大佬都没有看好他的选择,最后事实证明他成功了,他在商业领域得到了认可,因为他改变了商业领域只有实业才能赚钱的生存法则,他的网络购物也彻底影响了中国的实体经济。再说说腾讯公司,为什么微信的进入界面是一个人呢?他是谁?他是张小龙,他在得到马化腾的支持后,经历了三年的坚持和奋斗终于让微信问世,他就是书中提到的第三个部分个人,他所创造的微信现在在很多领域都被得到认可,甚至它和支付宝一起改变了国人多年来出行的方式,放在10年前有谁会想到出门不需要带钱,有部手机就可以了。
再说说我们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孔子,在那个时代他的教育、政治理念没有得到当时君王的认可,等到汉朝时期才被全面推广以至于我们现在都在学习的孔子的教育方法和做人的道理,这说明我们在重新评估过去,这样做是有益的、有价值的、也是很必要的,孔子的思想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就一个“礼”字也够我们当代人认真的去领会和揣摩了。我们的孩子现在会被我们送去学这学那,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其实我们的孩子现在需要的引导和学习做人的基本道理,这对他们以后在任何领域都会有帮助,先学会做人再做事,这样的孩子一旦创造力形成了,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惊喜。
创造力分为几个部分:
1、感官。
2、兴趣。
3、运气。
4、训练。
5、创造。
这些是个人在创造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个人对某个领域有天生的感知的能力,并对这个领域很感兴趣,有了兴趣才会努力去钻研和对这个感兴趣的事情去不断训练,在偶然和必然的时机时会对其长生创造力。
不是谁都可以随随便便有创造力的,感官和兴趣、运气必要重要。如果你没有大量的知识储备,没有被该领域认可你也是无法成功的,就那我们每天早晨锻炼的事情来说,师傅近期根据华佗的五禽戏和少林寺的八段锦创造出一种新的走路方式,我们尝试的效果很好,为什么师傅能自行创造出这种方式呢?这根据师傅的知识储备而来,他在心理学领域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他每天坚持读书,也在不断的训练自己使自己始终保持最好的状态,他对医学方面也不断的再研究,就是因为他的不懈坚持和努力,他为了使早晨的锻炼出效果。
不管在企业或者是科学领域,主动性真的是至关重要,文艺复习时期主动的学界为了激发年轻人的科学创造力,这样才会出现繁荣的景象。我们大家在自己的领域里面也已经摸爬滚打很多了,为什么有很少人的创造能力没有被激发,是因为大家都习惯了长时间的工作方式,还有惰性阻碍了大家的思维扩散,所以说我们在自己的感兴趣努力应该多奋斗,多训练。只要坚持住我相信我们每位都会在自己的感兴趣领域获得更高的成就。
富有创造力的个人都是很谦虚的,看到这句话我就是想到师傅曾经说过的做人要做到:敬、静、净、雅,使自己达到儒雅状态,这时的我们不会去计较得失,因为我们做到如何去舍得,有舍必有得。上帝为你关闭一扇窗户就一定会给你打开另一扇。我们一直提升自己,在这过程中我们在不断找到自己的问题并一一改正,这也是一种“创造力”。有目标的去奋斗就是书中说的假定,我们只有定了目标才会在自己的领域里不停的努力,训练才会发现出新的工作方法。
在工作中想有新的工作方法使自己收获的利益最大化那么你一定不能墨守成规,我们要对多年来的工作方法提出质疑,把老的思想翻出来再次揣摩,拿出自己百分之百的热情来对待你目前的工作,这样的我们会变的又创造力。在这样的工作中我们会遇到种种阻碍,因为我们需要改变多年来的习惯,会使其他人感到不舒服。如果我们的方法最终获得成功,那么你将得到无比的喜悦感,你所付出的努力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产生创造力的的5个阶段:准备期——发现问题,酝酿期——方法的形成,洞悉——方法的实施,评价期——方法是否合适,精心制作——方法获得成功。这是我个人对于5阶段的理解,好的方法是要经过不断的实践,才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自我批判和别人的批判,最终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好的方法才得以实施,这也是每个公司在推行新的制度过程,大家所看到的新制度也是高层领导经过多次研究、探讨而最终发布的。
压力真的会改变一个人,从小二子生下来,老大上了一年级,我突然觉得肩上的压力来了,以前的我虽然也在为生计奔波,但是家里的事情我很少去烦神,因为我爱人是一个很疼我的人,她把家里琐碎的事情一人扛起,我也就落了个舒服。但是现在不同了,父亲的失聪、两个孩子的教育让我感觉很多事情扑面而来,顿时上我感觉自己已不年轻,也到了该承担起这个家大梁的时候了,这时候我遇到了师傅,是他让我重新拾起了书本,在书中去寻找成为一个家庭支柱的男人。
创造力的酝酿期和心中提出的问题有关,至于这个酝酿期有多长时间是无法确定的,酝酿期种潜意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实创造力来自个人的灵感和勤奋,灵感是一时闪光一现,要想完成这一时的灵感就要付出万分的勤奋,勤奋就可以使自己全身心的投入,用百分之百的努力来完成自己的想法。
富有创造力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自己的工作和自己所在的领域很感兴趣,只有感兴趣才会在自己的领域有所成就。产生乐趣也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师傅经常和我们说:“要给自己一个终极的目标并将目标分成小的目标一一完成”并且有了想法马上要用行动来实施。在目标实施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种种困难,这些困难是“上天”给我们磨练的机会,只有在困难中才能寻找到好的方法,要完成目标肯定是要改变自己,改变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种种阻碍,只有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并不在乎失败,做到“忘我”的境界,这样目标会一步一步达成的。
富有创造力的人要敢于冒险,如果害怕失败是无法达成自己的目的,敢于冒险并热爱他所在的工作领域,他会在工作中得到乐趣,换做在家庭经常给爱人带来一些惊喜,会让我们的家庭更加的幸福。我虽然不是个有创造力的人,可是家庭幸福和工作喜悦对我来说很重要,所以我要将自己制定的目标一一完成。
都说好的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是因为好的环境可以改变思想以及习惯。我从大学毕业以来从未捧过书本,一是工作原因,时间不多。二是自己根本定不下心来去看,总觉得看书没什么用。自从孩子上一年级以后尤其是参加了翟老师的读书会,我才发现读书不仅仅是为我自己读,更多是为了孩子。总听别人说“上为下是真心实意的”,现在自己身为人父了这种感觉无比的强烈。为什么我现在能静下心来看书写心得,因为我现在所处的环境不一样了,大家都在读书,都在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而奋斗,是大环境改变了我,也是我发现了不一样的我。现在我能坚持天天晨练,能在闲暇时间定下心来看书。
现在能从读书的环境中寻找到工作的新办法,这是读书给我带来的灵感,这些都是读书会给我带来的,我能安排好每天的工作的进度,把重要的事情提前做,把较难的工作分步骤的去完成。
回想起以前的自己,早晨去上班晚上回来经常找一些朋友去聚聚,整天就是三点一线:家——公司——家。时间一天天消耗,有时间想想自己的大好的青春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自从认识了翟老师我的生活也发生了改变,连我的母亲都说我改变了,现在的我早晨5点起床锻炼,时间充裕可以吃完早饭去上班,晚上回家可以静静的坐下来陪着孩子看书,写字。日子过的有条理性,用师傅的话就是成长了,其实我离成长还有距离,还需要更加努力让自己和孩子一同成长。
古人说男人一生两大喜事,也是最重要的事就是“金榜提名时,洞房花烛夜”。要想金榜提名是何等的艰辛才能达到,然而在这过程中遇到良师是多么的幸运。我就替我的儿子感到幸运,他遇到了师傅这样一位负责任的好老师,经常听到一些人讨论自己孩子的情况,都是夸自己的孩子多么好多么优秀,而我逢人就说我庆幸我的孩子遇到了良师,因为孩子从下被家人宠上了天,对于礼俗、做人几乎是没有了,但是遇到师傅后孩子改变了。学习好固然重要,我觉得做个有用的人才是我们做父母最想看到的。
说起大学很惭愧,因为我感觉我上的几年大学除了想挣钱和玩以外很少静下心来去看书,就不要提创造力了,直到我遇见了我现在的爱人。记得2008年初,那时和我爱人只是恋爱关系,我在星期天加班回家的路上被一辆机动三轮车给撞到了,当时半边脸全烂了,牙齿也撞掉了。我被撞昏醒来后第一反应是我和我爱人结束了,因为我破相了,可是她整整在医院陪了我一个月,而且很坚定的告诉我她是不会离开我的,她的一句句鼓励和安慰使我不在消沉。在一个月过后我恢复了,医生都说我皮肤的自我再生功能太强了,烂成那样还能恢复。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她的功劳,婚后她一直在我的工作上很支持我,我加班回来再晚都会等我,帮我递上热腾腾的米饭,是她让我一步步走到现在,感谢有你。
看到创造一个职业,首先想到的是你对这个职业热爱吗?如果不热爱我劝你赶紧换岗位,对自己的工作岗位都没有兴趣,那你很难从中找到窍门并努力干好它。还有光努力去工作是完全不够的,要去学习只有掌握了新的知识,你才能创造你的新技能,将新技能运用到你熟练的工作中去,二者相融合你会惊奇的发现你的工作会事半功倍。
在企业上班你会发现师徒关系很多,基本在一个人即将退休或者年龄较长身边都会有个徒弟在辅组,为什么呢?每个行业和岗位都要后继有人,而且这个继承人要适合这项工作,要热爱这项工作,只有这样“萝卜坑”才可以被填住。就像历史上每个朝代的君王,其实在他们的心中早已有了太子的人选并从小对他们进行训练,虽然每朝每代都会出现兄弟为了皇位自相残杀的故事,但是不管谁胜了都是要继承江山,都要努力去管理江山。
我认为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和灾难,只要有颗坚定的心和乐观的生活观就没有过不去的槛,江水不会因为你的离开而断流,地球不会因为你的离家而不转,享受美好的生活,创造幸福的生活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文字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在记录真实的或想象的事件的过程中,作家通过给短暂的体验流的不同方面命名,在语言中让它们变得更持久,从而阻止了它们的消失。在阅读及背诵文章中的句子或段落时,我们能回味它们的形象和意义,从而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我们的感受和想法。稍纵即逝的想法和情感被文字转化为了具体有形的想法和情感。从这种意义上说,文学创造了我们本来无法感受到的体验,它们将我们的生活提升到了更复杂的层面。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我在公司生产领域应该算可以的,但是今天和老板交流以后我才发现,我差的很远。他所提出的管理理念都是围绕一个人是否坐下来想想,是否在自己的身上找到了问题。而富有创造力的人在准备进入新的领域之前,会提出一个观点并付之行动,在行动的过程中进行反复思考和辨证自己的观点,这其中需要大量的阅读和不断适应新环境,他们似乎对金钱和名气已毫无兴趣,他们本着对社会核心问题的处理,对社会公益问题的责任感,他们的努力就是为了给我们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应该感谢他们的付出、感谢他们能不顾一切的投入的前所未有的领域去奋斗、拼搏。
如果没有创造力,我们就没有现在社会的文明,因为创造力我们的祖先给我们丢下了巨大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只要不断的把新知识传递给后代子孙,我们的国家乃至全世界才会不断进步,反之我们所理解的玛雅文明就是他们的后代不思进取,坐享祖先留下来的财富而导致了再地球上的消失。
模因垄断的时代已不复存在,不光是玛雅文明,世界四大文明故国为什么只有我们的中华文明屹立不倒,而像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都已经不复存在。虽然他们有的是因为战争的原因而消失,但是大多数是因为在创造复杂模因方面非常领先的社会能够保持数百年甚至数千年不变,依靠其最初的文化资产继续存在下去,我们的文明经久不衰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在祖先的基础上不断的去创造,把不好的剔除,留下来的都是精华。
不管一个人多么有天赋,他如果不努力,没有好的环境去培养他,他也不会有机会做出有贡献的创造力。我们的孩子生下来就是张白纸,在他们的潜意识中都是一样的,那为什么长大后会走出不一样的道路呢?这和我们的家庭有关、和我们做父母的有关。要想孩子将来富有创造力,现在的我们必须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不能停止不前,要不断进步。
我们不能消费文化,我们应该创造文化,我们不仅要把经典的知识传给下一代,也要给他们灌输新的知识,这样我们的文明才不会丢失,我们的祖国也会更将繁荣富强。
当学习在一个领域中从事活动时,你的生活当然会变得更富创造力。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对文化发展起到了创造力。你尽可以随你喜欢发挥个人创造力,但如果领域里同行不支持,那么你的努力将不会被后人所知。我们看待问题应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一味的只看待事物表面就会做出冲动的举措,我是个性格较冲动的人,做事情欠考虑,所以要努力使自己静下来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也会更好的帮助孩子去开发创造力。最后送给自己一句话:“既然选择就要坚持。”
创造力的本质读后感篇十五
《人类简史》三部曲是以色列人尤瓦尔·赫拉利著作,林俊宏翻译的一本全球畅销书。它分为三部分:第一部是《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第二部是《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第三部是《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
首先来听下名人对这本书的评价:
这是我摘抄的两位名人对这本书的评价,我对此深有同感。《人类简史》是我几乎用了两天的时间就读完了,而且仅是在北京到乌鲁木齐的往返飞机上看完的。这本书不算后序有392页,当我拿起来看的时候确实被作者博学和睿智所深深吸引。以下就是我对这本书的概述和感想。
首先是认知革命。
这个观点是基于进化论的,话说600万年前,人和黑猩猩分道扬镳,从一个妈妈的身体里生下来。人类的脑子比较发达,黑猩猩的身体比较发达。至少在当时看来,黑猩猩是超级占优的,而人类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生活就有点悲催,仅仅位于食物链的中间地带。好比人类之所以会用石头,主要是用来砸碎其他动物吃剩下的骨头,然后在里面掏骨髓吃。在那个时间段,人类就是一普通的动物,并没有什么特别。
不过人类还是活下来了。从那之后的好几百万年中,人类的发展产生了很多分支,在250万年前,人类的分支大概有,尼安德特人,直立人,梭罗人,佛罗里斯人,丹尼索瓦人,鲁道夫人,还有匠人,当然也少不了我们的祖先智人——智人。
在30万年前人类学会了控制火,这是人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之一,其中最大的用途就是烧森林。由于森林里有很多动物,所以一把火下去,人类就可以直接进森林捡现成的食物了,而且还是熟的。要知道生肉是很难消化的,而且特别消耗能量,所以自从人类吃熟食之后,大大地缩短了消化食物的时间,于是人类就有工夫开始思考问题了。而这种变化对人类身体的影响就是,肠道开始逐渐缩短,节省了大量的能量得以发展大脑。
智人这一波相比于其他人种比较突出的能力就是,大约在7万年之前,智人的语言方面有了极大的发展。其实其他的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不过他们的语言更多的作用是信号。而智人的语言比较屌的地方就在于,他可以描述很多很多不在眼前的东西。好比人类可以描述远方有一波牛,可以描述天上有一个普罗米修斯给我们带来了火,可以描述狮子是我们的守护神,我们只要让狮子吃饱了,狮子就不会吃人等等。
这个,就是所谓的认知革命了。
认知革命之后,人类可以通过期许,调动更多人为了一个目标工作。在那段时间里,人类甚至已经可以制作像“狮身人面像”这样的艺术品了。而这个结果就是,人类的人口海量增加,他们通过迁徙,把人类的基因散布到了全世界各个角落。他们甚至还会造船,到达了澳洲。
那时候的人类根本就没有保护地球的意识,基本上把地球上能吃的大型动物全部吃光了。而那个时候的人类,每周只需要工作30-40个小时,就可以不用担心吃饭的问题了。虽然初生婴儿的死亡率比较高,但如果除去这个因素,人类其实可以活得很长,总人口的5%-8%都超过了60岁。
当人类毁灭了其他人类和其他大型动物的时候,人类就已经完成了认知革命,开始统治这个世界了。
接下来是农业革命。
在公元前90左右的时候,人类学会了种植小麦,在威廉·麦克尼尔的《世界史》中有过那时候人类种植小麦的介绍,他们的主要方式是刀耕火种。就是先烧一片地,隔年那片地就有了足够的养料用来种植新一轮的小麦了。于是人类不得不在同一片土地上耕作,从那之后,人类被农业绑架,变成了小麦的奴隶。
往往人类认为自己学会种植小麦是一个伟大的进步,然而赫拉利却认为,这是人类历史最大的骗局。这是因为根本不是人类驯化了小麦,而是小麦驯化了人类。小麦利用满足人类饱腹感和稳定生育需求的方式,变成了地球植物类第一大物种,得到了小麦基因最广泛传播的结果。原本人类在狩猎采集时期的生活好似生活在伊甸园,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但后来人类却为了生计不得不辛勤劳作,关于这个现象,希伯来人在《圣经》里有他们自己的理解。
这个格局变化,让人类对土地有越来越重要的需求。过去人跟人之间是不用打仗的,你抓一头鹿,那我去抓另外一头就可以了。大不了我迁徙,到别的地方狩猎。然而一旦开始耕作,人们就都希望能够得到一块更好的土地,于是人们开始掠夺。
有了掠夺就需要保护,想要稳定的保护就需要交保护费,但今天给这个交保护费,明天给那个交保护费肯定不是个长久之计,于是人们就需要一个更强大的利维坦出现,而这个利维坦,就是国家。
国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存在,整合了更大规模的人口进行协作,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更加完备的制度,于是人类继续利用自己想象力的优势,创造出了法律和秩序,创造出了教育、经济、货币。这些概念的本质都是人类想象出来的虚构体,而这些虚构体能够产生一些信用,最后人类围绕着这个虚构体的信用,进入了帝国时代。
帝国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会随意扩张,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到在那个时代,打仗打来打去,一个王朝接替另一个王朝。但这个方式不管怎么说,总是零和博弈的,你占了我的土地,我就没有土地了,这样下去总不是个办法,于是人们就需要一个更加稳定的生活方式。虽然这个生活方式最终是在日不落帝国扩张到发现再扩张下去就亏本的时候才渐渐变成主流,但让这个认识出现的主要变化,是早在1500年左右的时候,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产生了巨大变化。
最后就是科学革命了。
在过去500年间,人类的力量发生了前所未有地惊人增长。数据只列一个,就是1500年的时候,全球人口大约只有5亿,就那样还有大量吃不饱饭的人。而到了今天,全球70亿人,而且据科学家计算,除了政治因素之外,地球上生产的食物应该已经足以不让任何人挨饿了。
如果一个1000年前的人穿越到500年前,可能他不会出现任何不适应,大不了就是口音变了而已。但是当一个500年前的人穿越到现在,他可能会被吓死。《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一个年轻时期就进入监狱的白人老头,当他被释放再次回归社会的时候,满街的汽车就已经让他足够震惊了。那么这500年到底发生了什么?答案就是科学革命。
科学革命之前人类相信神,相信有一个先知先觉全知全能的存在,于是当人类遇到未知的时候,只需要去问这个存在就好了。然而在科学革命之后,首先人类承认了自己无知,人类知道了自己其实不知道。然后,人类认识到了只有通过观察和数学为中心,才能证明某个规律是否真正存在。最后,人们发现光有理论不行,还需要把理论转换为新的能力,生活才能有本质上的提升。
人类对自己和世界的关系的这三点认识,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契机。欧洲人是最先有类似这样的认识的,于是他们带着好奇心去探索这个世界,这个表现就在他们在每次远航出海的时候都要带一个科学家,即使这个科学家的真实作用可能只是陪船长聊天。
同时期的波斯帝国和大明王朝也有做过大量的航海,比方说大明的郑和七次下西洋。之所以他们的航海并没有带来巨大的变化,主要是因为他们航海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探索,而是让别人知道自己有多么厉害。所以一个民族——或者说一个人——认识到自己其实是无知的这一点有多么重要……而欧洲人正因为认识到了这些,才开始什么都要质疑一下,从古代亚里士多德到同时期的教廷,任何结论都要拿过来证明一下,结果就是……他们似乎真的逐渐靠近了真理。
而且他们还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信用。过去人们获得财富的方式基本上就是“生产——收益”的方式,但后来人类逐渐靠着自己的想象力将其改变成了“生产——收益——投资——生产”的循环,资金流动了起来,信用的作用大幅放大,突出了一个银行的作用,资本主义就此出现。资本家把自己的钱投资到社会上让其流通,帮助了更多的人赚取更多的财富,社会总体财富正是因为全民财富的增加而大幅增加。
到了现在,帝国已经退位,任何政治家都清楚地知道,土地的价值并没有人才重要。而且由于原子弹的爆炸,地球进入了核子和平,谁都不想也不敢轻易出手了。同时由于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又迎来了大规模的和平,于是人们就开始不断通过文化调动欲望,开始大肆消费,进入了一个消费的时代。
赫拉利在最后还提出了一个设想,就是人类的末日。他发现现在科技已经发展到了可以用科学技术制造的部件来取代人类的一些器官,于是未来很有可能产生一个新的强大物种,就是人造人。当那个时候来临,人造人会是人类的下一个竞争对手,那时候的人类将会又怎样的结局,就只能让脑洞大的人去想了。
在作者看来,人类能够统计世界不是因为人类的大脑比其他动物脑容量更大,也不是因为人类的体力比其他动物强。事实证明单个人类面对单只动物例如老虎、狮子、恐龙绝对不是对手。人类能够一跃成为食物链的顶端是因为我们有大规模协作的独一无二的本领,猿类能够团结协作、蜜蜂也能,可它们仅限于熟人之间,而人类能够实现成千上万的陌生人团结合作,这一点是区别人和其他动物的。
举例来说,铅笔是很常见的一个物件,可生产铅笔需要很多物件:笔杆用的是木材,笔杆上的油漆含有硝酸纤维素、合成树脂;笔芯除了石墨还有黏土和滑石粉。需要木材就需要人砍树,砍树就需要锯条,锯条就需要钢铁,钢铁就需要开挖、冶炼,等等一切做好之后还需要运输、中间贩卖再到商铺最后才流到使用人手中。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独立制作一只铅笔的全部手艺,可我们还是做好了,这就是因为成千上万个陌生人团结合作的结果。
这本书提到了一个观点对我启发很大,他提到人类的进步其实并没有在乎个体的幸福。以农民为例,在远古时期人类都是以打猎、采果子为食,一天工作两三个小时就够食用了,其余的时候可以用来休闲娱乐,无拘无束,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可现在呢,由于农业技术的发展,两三个人应用先进机械就可以管理成千上万亩粮食,他们只能守着这块地,而且工作时间变成了一整个白天。所以说现代的进步仅仅是满足了那些上等人或者说是少数的精英分子的无穷欲望。(董测测)。
创造力的本质读后感篇十六
初看《走进教育的本质》这类书名,总以为是纯理论的书,高深莫测,无法走近。业余随意翻翻,才发现不知不觉已沉浸其中。合上书本,细细品味,品出了好老师的一个基本特质:宽容。
当今竞争时代,教育的竞争是其他各种竞争的先决条件。家长挑选学校,孩子选择老师。这些现象已屡见不鲜。可以说一个学校创办是否成功,管理固然很重要,如果说老师的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那么宽容无疑是判断一个老师是否是好老师的重要标志。
一个宽容的老师必须要有一颗慈母之心。母爱能产生一个奇迹,师爱能产生一片奇迹。著名的赏识教育创始人周虹所创造的周婷婷们,不正是用爱之溪水浇灌出的灿烂花朵吗?拥有了爱心就会有责任心、进取心、创造性。只有爱的教育,才是人性化的教育。因为教育中充满了爱,才没有“差生”;因为心中有了爱,才有了还是自己班级里的学生好;因为倾注了爱,师生才如朋友。老师的关爱,使孩子们觉得世界是那么的美丽;老师的慈爱,使孩子们感到寒冬如此的温暖;老师的严爱,使学生能够遨游知识的海洋。
春雨能温暖冰封的泥土,朝阳能抚慰心灵的湖水,生命的歌声能唤醒一粒粒沉睡的种子。爱学生,就要像春风化雨般无声,让他成为莘莘学子心目中的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最为催人奋进的有效情愫,让他成为人的一生中一道最赏心悦目的亮丽景致。爱的阳光,会使一棵棵小树苗茁壮成长;爱的教育更让一群群孩子健康快乐地生活!
让我们多一份耐心,在下一个路口再等等孩子吧!
宽容孩子,可以避免好多悲剧;鼓励孩子,信心百倍;欣赏孩子,事半功倍;表扬孩子,积极进龋欣赏学生,使学生获得一种被关注、关爱的情感满足。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鼓舞的心理体验,通过老师的赏识教育,也能学会去欣赏别人,这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也许世界上最美丽、最动人的花朵,就是绽放在孩子们脸上的笑容,让我们学会欣赏学生,换来孩子们越来越多的灿烂笑容。
一个宽容的老师要有和学生相处的激情,要善于面对领导同事可能产生的误解,也要善于处理社会家长有时的责难。我们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我们每天都要思考教学方法;有了激情,我们每日就要去学习;有了激情,我们每时都会去关爱学生。爱心和激情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催促老师勤奋前行。对生活洋溢激情的老师,一定有爱心。有爱心的老师,对工作一定充满激情。老师的爱心和激情使校园处处充满生机与希望。社会在发展,好老师的标准也在不断改变,让我们紧跟时代步伐,做一个好老师,肩负起教育这神圣使命。
走进这些教育的行家,多向教育名家取经,多吸收大师沃土中的养分。我相信,我们年轻一代的教师面对教学大潮,一定会让宽容之花盛开。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948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