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祖墓倡议书范文(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8 08:09:15
重修祖墓倡议书范文(16篇)
时间:2023-11-28 08:09:15     小编:笔尘

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可以通过回顾过去的事情,找到关键的事件和经验进行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说片段,可以让您感受到不同世界的故事情节。

重修祖墓倡议书篇一

吾入粤三世祖伯仓公,乃入粤始祖宏帙公之孙,瀚公之子也。公生于宋太宗雍熙三年,公元九百八十六月三十日己时,天禧二年(22岁)考取戊午科进士,入朝参政议政,累官资大夫,由吏部侍郎陞刑部尚书,掌管大宋刑律,深得朝廷及同僚器重,满门受皇恩。

庆历年间奉命出镇湖湘,途径韶州仁化,爱其地土沃野,民风淳朴,遂择平山里而居,生子(俗称八朝),后裔遍布广东各地,后徒湘、桂、港、澳、台及海外各埠,宗枝繁衍,族裔越百万之众。实有赖吾祖积德于前,庇荫在后也。公终于仁宗至和元年公元一千零五十四年,享寿六十九,葬仁化长冲迳甘蔗涌,墓穴坐甲向庚其形似虎,微风吹拂,如闻虎啸,威武雄壮,故喝虎山,福地也。

公之墓穴历千多年风雨侵蚀,加上年久失修,显得满月疮痍,族人观之,倍感愴然。近年需经多次小修,亦无济于事,今又崩塌,如不进行一次初底可行性的大修,我们实愧对公祖。今经初号商议和征集广大裔众的意见和心愿,大修势在必行,但鉴于以前种种原因,这次修墓必须要八朝共同参与,同时成立修墓领导小组,定出具体修理方案和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细则和方法,更要有一套严格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制度,绝对不能乱花一分钱,办事既要对得住祖宗,更要对得起族人对我们的信任,望各地各朝房选派德高望重,且肯为族事族务出力又不计报酬的热心人士参与。

这次修墓的资金收集和支出,要做到网上公开,务必使广大裔众人人皆知,恳请族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此乃是光宗耀祖,振兴门第,流芳百世之善举,待祖墓修好后,继而成立伯仓理事会,共同式管理好我们这个赫赫有名的大家庭。

伯仓公墓坐甲向庚,今年是大修的最好时机,经初步选择,今年农历七月二十曰先将塌方处理好,先动工而后筹划实施大修方案(代资金到位),期间要人管钱、管账、管材料,收支要做到网上公开,要取信于宗亲,务求争取早日完成,此乃八朝裔众之期待和职责。

这次倡议,由原广东省宏帙宗亲会发起,其中包括广东、广西、湖南、港澳台及海外各埠八朝族裔,原因这届宗亲会成员大多数都是老会员,对族事族务比较了解和熟悉,对工作热心肯干,更不计较报酬和得失,修墓小组需他们的积极参与和热心支持才能修好。

恳请各裔众积极参与和热心资助,功德无量,老祖泉下有知……

重修祖墓倡议书篇二

各位叔伯、兄弟、姐妹,当我们都住进钢筋水泥结构的现代化楼房的时候,有一所房屋因年久失修正面临着倒塌的危险——那就是我们小时候生活过的,我们祖辈曾经居住过的,承载着我们家族一段历史的青屋!

现在或以后,无论我们生活在哪个地方,都改变不了祖屋留给我们的一段历史——青屋是我们或者我们的祖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所以我们有责任将将这段历史延续下去,将祖屋修好,也算是光宗耀祖的一件事吧!再者,将祖屋修好后,有一个公共场所,办起大小事来就方便多了。

中国人历来都讲究“认祖归宗”,尤其是孔子的后裔,在历朝历代都对修族谱、修宗庙高度重视,不遗余力,以致我们今天可以庆幸地从这些资料了解到自己每一代的祖先。

所以,重修祖屋事关我们是否能“团结合力”,是否能“光宗耀祖”的一件大事!希望大家能积极响应、参与,将这件事办成、办好!

现将初步计划公布如下:

2、拆卸日子安排在农历四月份;。

3、钱收上来后,开集体会议决定具体施工日期和方案。

倡议人:___。

时间:

重修祖墓倡议书篇三

尊敬的龙溪祝氏宗亲:

吾入粤三世祖伯仓公,乃入粤始祖宏帙公之孙,瀚公之子也。公生于宋太宗雍熙三年,公元九百八十六月三十日己时,天禧二年(22岁)考取戊午科进士,入朝参政议政,累官资大夫,由吏部侍郎陞刑部尚书,掌管大宋刑律,深得朝廷及同僚器重,满门受皇恩。

庆历年间奉命出镇湖湘,途径韶州仁化,爱其地土沃野,民风淳朴,遂择平山里而居,生子(俗称八朝),后裔遍布广东各地,后徒湘、桂、港、澳、台及海外各埠,宗枝繁衍,族裔越百万之众。实有赖吾祖积德于前,庇荫在后也。公终于仁宗至和元年公元一千零五十四年,享寿六十九,葬仁化长冲迳甘蔗涌,墓穴坐甲向庚其形似虎,微风吹拂,如闻虎啸,威武雄壮,故喝虎山,福地也。

公之墓穴历千多年风雨侵蚀,加上年久失修,显得满月疮痍,族人观之,倍感愴然。近年需经多次小修,亦无济于事,今又崩塌,如不进行一次初底可行性的大修,我们实愧对公祖。今经初号商议和征集广大裔众的意见和心愿,大修势在必行,但鉴于以前种种原因,这次修墓必须要八朝共同参与,同时成立修墓领导小组,定出具体修理方案和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细则和方法,更要有一套严格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制度,绝对不能乱花一分钱,办事既要对得住祖宗,更要对得起族人对我们的信任,望各地各朝房选派德高望重,且肯为族事族务出力又不计报酬的热心人士参与。

这次修墓的资金收集和支出,要做到网上公开,务必使广大裔众人人皆知,恳请族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此乃是光宗耀祖,振兴门第,流芳百世之善举,待祖墓修好后,继而成立伯仓理事会,共同式管理好我们这个赫赫有名的大家庭。

伯仓公墓坐甲向庚,今年是大修的最好时机,经初步选择,今年农历七月二十曰先将塌方处理好,先动工而后筹划实施大修方案(代资金到位),期间要人管钱、管账、管材料,收支要做到网上公开,要取信于宗亲,务求争取早日完成,此乃八朝裔众之期待和职责。

这次倡议,由原广东省宏帙宗亲会发起,其中包括广东、广西、湖南、港澳台及海外各埠八朝族裔,原因这届宗亲会成员大多数都是老会员,对族事族务比较了解和熟悉,对工作热心肯干,更不计较报酬和得失,修墓小组需他们的积极参与和热心支持才能修好。

恳请各裔众积极参与和热心资助,功德无量,老祖泉下有知……。

 xx。

20xx年2月。

重修祖墓倡议书篇四

尊敬的各位宗亲:

广传公诗云:“早晚勿忘亲命语,晨昏须顾祖炉香”。溯我祖法祯公自梅县小浊水迁黄槐双下小畲,后迁黄槐窝里开基创业五百多年来,子孙繁衍四海、枝繁叶茂、俊彦辈出,散居海内达数万之众,留居祖地一千多人。

“嗣忠世裔”是黄槐刘氏繁衍生息之地、是族群得以昌盛之所、是法祯公裔孙永久祭祀祖灵之处,该围屋是三堂二横典型的客家围龙屋,依山面水、座北朝南、风景优美、交通便利。该屋被历代名师推崇喝形卦为“金龟出洞”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现因族人搬迁,祖屋经四百多年风雨,且年久失修,已显残破,需修缮才能得以保存长久和使用。黄槐宗亲经实地考察研究,欣蓬太平盛世,国泰民安,建祠修谱蔚然成风,追宗念祖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致认为必须对该围屋进行全面修缮,才能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后辈有好交代和表率作用,决定成立“嗣忠世裔”修建委员会,对祖屋进行全面修缮。因工程较大,经行家估算,约需资陆拾万元之巨,资金缺口颇大。希冀全体法祯公裔孙共襄盛举、贡献孝心,踊跃捐资,献力献策。为我法祯公裔孙光前裕后造福绵远。为早日修建好“嗣忠世裔”贡献力量。

由本会商讨决定:

(一)凡宗亲捐资者均张榜公布予于褒奖。捐资伍佰元以上者芳名勒石在祖屋永留纪念。

(二)捐资五千元以上者,除芳名勒石外,并套两寸个人瓷板像。

(三)捐资一万元以上者,除芳名勒石外,套四寸个人瓷板像并介绍个人生平业绩。

(四)捐资二万元以上者,除芳名勒石外,套六寸伉俪双人瓷板像并介绍生平业绩。

(五)捐资五万元以上者,除芳名勒石外,套八寸全家福瓷板像并介绍生平业绩。

本会所筹款项专款专用,设立专账,专人管理,收支明确,张榜公布,以昭信用。

在此祝愿宗亲:富贵绵长,子孙英才辈出,幸福安康,万事胜意!

倡议人:xxx

重修祖墓倡议书篇五

尊敬的龙溪祝氏宗亲:

你们好!树有根,水有源,修墓、修谱、修祠历来被视为尊祖敬宗的三大孝行。龙溪祝氏先后修缮了宗祠,续修了宗谱,唯有始祖僖五公和夫人管氏合葬墓尚未修缮。

龙溪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名村,村内的祝氏宗祠、江浙社、文昌阁、观音阁等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据《祝氏世谱》记载,元末明初,郎峰四十二世祖绍文公由江郎山宅基迁居龙溪。六百多年来,绍文公的子孙在龙溪这块风水宝地繁衍生息,现已达六千之众,遍布广丰、衢州、江山、浦城,甚至远播上海、南昌、鹰潭等地,人才辈出,实为祖宗福泽所致,我们这代及后世子孙都应感恩祖宗的功德。

绍文公僖字辈,排行第五,世称“僖五公”,因此龙溪祝氏历来酒席上猜拳不猜“五”的独特风俗,这是龙溪祝氏子孙尊祖敬宗的体现。僖五公和夫人管氏合葬墓坐落于大坟垅,历经六百余年历代多有修缮,后随国人宗族观念的淡薄,日渐失管,经多方查找重新发现,但已墓塌碑倒,在广泛征求意见后,经龙溪祝氏宗祠管理协会讨论,决定启动始祖墓修复工程,在修旧如旧的原则上,增设墓志、墓亭、祭拜台等附属设施,以及一百余米石阶和过河石桥,初步预算耗资需25万元。

为尽快筹足资金,完成修复工程,现倡议所有龙溪祝氏后人为始祖墓的'修复捐资、捐物,所有捐助者名单将予以立碑纪念。龙溪有句俗语叫“为祖公坟山”,意指做十分重要的大事,因此修始祖墓,是我辈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呼吁全体龙溪祝氏,积极响应,群策群力,共同完成这件上慰祖先九泉之灵,下佑子孙繁荣昌盛的家族大事。

向为此做出贡献的宗亲致以崇高敬意!

xx。

20xx年2月。

重修祖墓倡议书篇六

尊敬的龙溪祝氏宗亲:

吾入粤三世祖伯仓公,乃入粤始祖宏帙公之孙,瀚公之子也。公生于宋太宗雍熙三年,公元九百八十六月三十日己时,天禧二年(22岁)考取戊午科进士,入朝参政议政,累官资大夫,由吏部侍郎陞刑部尚书,掌管大宋刑律,深得朝廷及同僚器重,满门受皇恩。

庆历年间奉命出镇湖湘,途径韶州仁化,爱其地土沃野,民风淳朴,遂择平山里而居,生子(俗称八朝),后裔遍布广东各地,后徒湘、桂、港、澳、台及海外各埠,宗枝繁衍,族裔越百万之众。实有赖吾祖积德于前,庇荫在后也。公终于仁宗至和元年公元一千零五十四年,享寿六十九,葬仁化长冲迳甘蔗涌,墓穴坐甲向庚其形似虎,微风吹拂,如闻虎啸,威武雄壮,故喝虎山,福地也。

公之墓穴历千多年风雨侵蚀,加上年久失修,显得满月疮痍,族人观之,倍感愴然。近年需经多次小修,亦无济于事,今又崩塌,如不进行一次初底可行性的'大修,我们实愧对公祖。今经初号商议和征集广大裔众的意见和心愿,大修势在必行,但鉴于以前种种原因,这次修墓必须要八朝共同参与,同时成立修墓领导小组,定出具体修理方案和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细则和方法,更要有一套严格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制度,绝对不能乱花一分钱,办事既要对得住祖宗,更要对得起族人对我们的信任,望各地各朝房选派德高望重,且肯为族事族务出力又不计报酬的热心人士参与。

这次修墓的资金收集和支出,要做到网上公开,务必使广大裔众人人皆知,恳请族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此乃是光宗耀祖,振兴门第,流芳百世之善举,待祖墓修好后,继而成立伯仓理事会,共同式管理好我们这个赫赫有名的大家庭。

伯仓公墓坐甲向庚,今年是大修的最好时机,经初步选择,今年农历七月二十曰先将塌方处理好,先动工而后筹划实施大修方案(代资金到位),期间要人管钱、管账、管材料,收支要做到网上公开,要取信于宗亲,务求争取早日完成,此乃八朝裔众之期待和职责。

这次倡议,由原广东省宏帙宗亲会发起,其中包括广东、广西、湖南、港澳台及海外各埠八朝族裔,原因这届宗亲会成员大多数都是老会员,对族事族务比较了解和熟悉,对工作热心肯干,更不计较报酬和得失,修墓小组需他们的积极参与和热心支持才能修好。

恳请各裔众积极参与和热心资助,功德无量,老祖泉下有知。

倡议人:xxx。

20xx年x月x日。

重修祖墓倡议书篇七

尊敬的龙溪祝氏宗亲:

你们好!树有根,水有源,修墓、修谱、修祠历来被视为尊祖敬宗的三大孝行。龙溪祝氏先后修缮了宗祠,续修了宗谱,唯有始祖僖五公和夫人管氏合葬墓尚未修缮。

龙溪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名村,村内的祝氏宗祠、江浙社、文昌阁、观音阁等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据《祝氏世谱》记载,元末明初,郎峰四十二世祖绍文公由江郎山宅基迁居龙溪。六百多年来,绍文公的子孙在龙溪这块风水宝地繁衍生息,现已达六千之众,遍布广丰、衢州、江山、浦城,甚至远播上海、南昌、鹰潭等地,人才辈出,实为祖宗福泽所致,我们这代及后世子孙都应感恩祖宗的功德。

绍文公僖字辈,排行第五,世称“僖五公”,因此龙溪祝氏历来酒席上猜拳不猜“五”的独特风俗,这是龙溪祝氏子孙尊祖敬宗的体现。僖五公和夫人管氏合葬墓坐落于大坟垅,历经六百余年历代多有修缮,后随国人宗族观念的淡薄,日渐失管,经多方查找重新发现,但已墓塌碑倒,在广泛征求意见后,经龙溪祝氏宗祠管理协会讨论,决定启动始祖墓修复工程,在修旧如旧的原则上,增设墓志、墓亭、祭拜台等附属设施,以及一百余米石阶和过河石桥,初步预算耗资需25万元。

为尽快筹足资金,完成修复工程,现倡议所有龙溪祝氏后人为始祖墓的修复捐资、捐物,所有捐助者名单将予以立碑纪念。龙溪有句俗语叫“为祖公坟山”,意指做十分重要的大事,因此修始祖墓,是我辈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呼吁全体龙溪祝氏,积极响应,群策群力,共同完成这件上慰祖先九泉之灵,下佑子孙繁荣昌盛的家族大事。

向为此做出贡献的宗亲致以崇高敬意!

xx

20xx年2月

重修祖墓倡议书篇八

亲爱的小章我孙氏家族同胞:

祠堂是百家姓氏的形象代表和礼教圣地。我孙氏一族自始祖孙守仁和孙守忠兄弟二人自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来到束鹿(今辛集市),历经600余载,传25世。这期间,我族中的前辈人曾几度建祠,至今仍有人记得原来的前营家堂和后营家堂,但是都因为其它原故而不复存,今已经成为了民宅,想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修建家堂已经不可能,但建祠孝义尚在,名垂史册,人所共知。当今逢盛世,富而思源、重礼、存孝、布德。我族人念及我偌大一个孙氏家族,祖宗亡灵无栖息之所,子孙祭祀无拜谒之堂,族中议事无聚集中心,曾几次研究建祠之事。

幸蒙我族中企业家孙运起会长顾念根本,开明绅士。顶力资助。这可是难逢的机遇,随成立了“修建小章孙氏家族祠堂理事会”决定:号召全族的人们,前、后营合并,重新修建孙氏祠堂,重新购买庄基地。按照一般建筑风格构造,重新修建“孙氏祠堂”既用于祭祀先祖,敬孝执礼之场所,又用于亲情联谊聚会、传播科技文化信息、移风移俗、建设精神文明的社区文化中心。结合打造人文景观,创新旅游发展环境,既有利于家族,亦有益于社会。但是工程较大,所需时间会很长,耗资也会很多,用人之多,难度之大,非我族中之人合力不能解决。

为此,特作倡议如下:

1、坚持家族事业至高无尚原则。凡族中人员不分男女,人人有责,均有义务为家族建祠捐资尽力,排忧解难,奉献爱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2、坚持殷实富裕家庭重举原则。族中率先勤劳致富的重点大户或个人,应思知恩图报,效仿先贤,大孝举义,重金赞助,彰显功德,流芳百世。钱多的多出。钱少的少出。

3、坚持族中骨干模范带头原则。凡理事会、各支族长,及社会各界公职人员和工商企业知名人士,在积极做好宣传发动的同时,应以身垂范,带头捐赠资助,真情奉献。

4、坚持贡献大小分类表彰原则。凡为建祠捐资奉献者,均永久记档、刻碑表彰。

家族同胞:

光前裕后,人子之责;。

积德行善,人生快事;。

扬名千古,丈夫作为!

切勿错失良机,愧对先祖,贻笑后人,为一时之不决而抱憾终身!

顺祝康安幸福,万事如意!

重修祖墓倡议书篇九

重修大宗祠倡议书xxxx大宗祠,是我xxxx的象征,亦是我族根之所在!宗祠稳固,始祖公安坐其中,佑我族人长安,是我族人的共同夙愿。

追溯xx大宗祠,始建于清道光十八年(即公元1838年),距今已历172载!翻开族谱的扉页,从字里行间渗出馨香,当年我们的先贤,经过多番的努力,筹备近五十年,才完成族人的心愿,兴建起xx大宗祠,过程可谓艰辛重重。随着岁月的流逝,宗祠已经变得木朽墙残,加上白蚁的蛀蚀,后座祖堂的上盖,已于上世纪80年代坍塌,后用锌铁瓦重盖,一直沿用至今。宗祠的前座金中架杉桁等,亦惨遭白蚁、水渍的遗祸,居左边的金中架现已约莫下沉十几公分,凡落雨天,杉桁俱湿,墙体剥落,整座xx大宗祠,大有不胜岁月的重负,行将倒塌之虞!

去年大寒,我们几叔侄萌生奇思妙想,回故乡古劳寻根问祖。早上七时驾车上路,约两个钟头的车程,回到魂牵梦萦,阔别已六百多年的古劳围。踏进故土,思潮起伏,内心的疑问却越来越多———故乡现在还有些什么亲人?他们现在的生活环境又如何?他们讲何种方言?广府话抑或客家话?还能认我们作兄弟吗?真是思绪万千,不敢想象。后来我们确定:先找xx大宗祠、再找大宗祠属下的理事会,取出我们一起裹带去的《xxxx族谱》,说明我们的始祖叫做瑜保公,600年前从鹤山古劳迁居到香山,对方新、旧理事长古伟明、古裕章二先生一一耐心听我们细说缘由,认为切合情理,遂互相称作兄弟。继而在祖祠,向我们的先祖都禄公上香,并于大宗祠门前摄照留念,并约定明年农历九月,回祖家古劳参加三年一度祭祖活动。已近响午,古劳方面的宗亲在西江河边,设宴款待我们一行。大家举杯畅饮,互询近况,共叙祖德,此情此景,令人难以忘怀。酒酣之际,我凝望着滔滔东去的西江水,思绪漂得很远,一千多年前,我们的先祖都禄公,亦是经此水系,带上祖先灵牌,由南雄举家漂流至此,落地生根,开枝散叶,传承千年。通过这些故事,我们深深体会到:祠堂、祖墓、族谱在一个家族中,地位是何等的重要它能找回你无价的历史,亦是我中华民族其中一部分宝贵的文化遗产。

尊祖敬宗,是做人之本,为人子孙,理应时刻紧记。现眼见我们的xxxx大宗祠日渐颓败,我辈又岂能坐视不顾?大家有否想过,百年之后,我们准备留下一些什么给我们的子孙后代?一座大宗祠,一本完整的族谱,使我xx万代流传,不是很美好的事情吗?兄弟们,历史的重担已经昭然落在我们的肩上,如果我们不行动起来,谁又能够给我们完成此一历史任务呢?今有古族裔孙:古根和、古耀源、古庆伟、古志强、古国祥郑重向外界发出倡议,举阖族之力,重修xx大宗祠、继修《xxxx族谱》,功成之日,上慰祖先,下抚耆老,免却xx古族百年之忧,诚虔哉,快哉!

去年清明节,在大祠堂的祭祖晚宴上,宗亲古根和、古耀源二先生就率先提出重修大宗祠的建议,得到大家的应声附和,后经过大宗祠临时理事会一年多来的探讨研究,大家意见一致,遂提出重修大宗祠的意向,并聘请江门市嘉和古典建筑工程队作出工程预算,并制作出xx大宗祠的电脑效果图,以供各位宗亲参考,望能够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力求工程质量尽善尽美。

现临时理事会决定:

(一)重修xx大宗祠,向族人、社会各界工商友好筹集资金110万元;(本次出资修建大宗祠功德无量刻石留名以彰其功)。

(二)第五次编纂《xxxx族谱》的工作同时进行,先做好前期的资料搜集,一一登记在册。

自倡议书发出之日始,愿我族人团结一致,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为完成我们共同目标,作出自己的义务和贡献。还是古根和兄台阐述得好:“我们这一代人的事,就应该由我们这一代人来解决,为了子孙后代,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吧!”语言简单朴素,有力,古人云:“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早日完成我们的宏大计划,奋斗!奋斗!再奋斗!!!

宗祠临时理事会。

20xx年7月6日。

重修祖墓倡议书篇十

尊敬的槎溪易氏族亲:

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人之常情。易氏始祖来吾村立基发源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人丁兴旺。前辈曾于八十年代初在易氏宗祠的原址上重建祠堂一座,前辈们的义举和功德,光耀后人。只可惜现在易氏祠堂年久失修,历经风雨,已成千仓百孔,破烂不堪,急需修缮。

“衣食足而知荣辱”,逢盛世百废俱兴,居安思祖之情顺势陡升,敬仰先人,光宗耀祖乃天经地义,无可厚非,许多热血族人寝室难宁,尤以族人易教顺同志身体力行,积极动员和组织。“槎溪易氏祠堂重修理事会”已经成立并开始工作,全面的集资动员正式启动!

通过理事会多次和议,预计修缮工程款达70多万元。前期理事会成员已从易氏家族以男丁50元∕人标准筹集款项二万多元,在这期间,族人易教顺同志千里迢迢亲临广东、深圳等地,号召我们槎溪易氏族亲的创业者们伸出援手。族亲们踊跃响应,捐款场面十分热烈。在深圳经营餐馆老板易文有捐款三万多,在东莞办厂老板易文彬也捐款二万余元,甚至一些低收入的打工者,也慷慨解囊,你一千元,我八百元,这次筹的款项共计十四多万元。这是我们槎溪易氏族亲的骄傲,在此,我们理事会代表槎溪易氏的父老乡亲表示对他们深深谢意!但即便如此,我们修缮工程的资金缺额仍十分大。

为解决资金缺口,完成义举,经理事会商议,再次向族人发出全面倡议:恳切希望槎溪易氏子弟积极行动起来,能力不分大小,捐款不分多少,出钱出力,齐心协力,我们都将在重修之中刻石留名,以告后人。不论捐赠多少,款项用于何处,都将张榜公布。希望广大族人共同努力,众志成城,完成修缮宗祠礼堂之大业。另,我们将在宗祠修缮完成后,召集父老族亲,相聚一堂,为家乡建设,振兴家族,建言献策,再创辉煌!

捐款人请留下您的详细地址,姓名及捐款数额。

谢谢您的支持!

重修祖墓倡议书篇十一

各位叔伯、兄弟、姐妹:

当我们都住进钢筋水泥结构的现代化楼房的时候,有一所房屋因年久失修正面临着倒塌的危险——那就是我们小时候生活过的,我们祖辈曾经居住过的,承载着我们家族一段历史的青屋!

现在或以后,无论我们生活在哪个地方,都改变不了祖屋留给我们的一段历史——青屋是我们或者我们的祖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所以我们有责任将将这段历史延续下去,将祖屋修好,也算是光宗耀祖的一件事吧!再者,将祖屋修好后,有一个公共场所,办起大小事来就方便多了。

中国人历来都讲究“认祖归宗”,尤其是孔子的后裔,在历朝历代都对修族谱、修宗庙高度重视,不遗余力,以致我们今天可以庆幸地从这些资料了解到自己每一代的祖先。

所以,重修祖屋事关我们是否能“团结合力”,是否能“光宗耀祖”的一件大事!希望大家能积极响应、参与,将这件事办成、办好!

现将初步计划公布如下:

2、拆卸日子安排在农历四月份;

3、钱收上来后,开集体会议决定具体施工日期和方案。

倡议人:xxx。

时间:20xx年x月x日。

重修祖墓倡议书篇十二

全体傅氏子弟们:

始祖傅氏公祖明朝初年,始祖从山前迁入律坪定居,至今历六百余年。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已延续二十二世矣。始祖一系傅氏后代,现大多定居樟树市吴城乡律坪傅家村。可谓祖德广远,佑我傅氏子孙后代人丁兴旺、事业宏达。

前辈有识之士为纪念祖先的丰功伟绩,于明清年间,在先祖安息之地修建傅氏宗祠,塑像立碑,置田定制,彰先祖之功德,延傅氏之文脉。它既是神圣的殿堂,又是育人的学堂,还是乡村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只可惜,神圣可亲的傅氏祠堂于_年_月_几番蒙受损毁加上八年前的一场大火,已是苦不堪言。幸好04年我族傅林儒先生慷慨解囊自费将前厅修建,现又全部倒塌,数十年来,傅家子弟无不哀之痛之惜之,且深深自责吾辈未能保护好祖先的宝贵文化遗产之罪过。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近年来,随着“构建和谐社会”口号的提出和实施,人们对宗祠在和谐社会建设和文化传承上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清楚明确。祖国各地,到处可见金碧辉煌、修葺一新的宗庙祠堂,有些甚至成为当地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倡导忠孝文明,世人居安思祖之情顺势陡升。人之肤发生命,授之于父母,根之于祖宗。吃水不忘挖井者,丢本忘祖枉为人。无祖宗骨血生养,哪有我辈化人入世?身为傅家子弟,不能让祖宗的神灵有一个体面的安息之所,是我辈奇耻大辱也!现在天时地利人和,如不抓紧重修祠堂,可能就再也没有这样好的机会了!大伙理当集思广益,踊跃献计出力。__年冬至,重建傅氏祖祠再次提到傅姓家族的重要议事日程上。经过充分的民主协商,“傅氏宗祠重建领导小组”已经产生并开始工作;通过审慎勘察,宗祠地址已经选好;宗祠的总体设计程式正在征集筹划;全面的集资动员正式启动!

我们承诺:任何人不论捐款多少,贡献大小,我们都将在重修之中刻石留名;不论何人所捐、捐赠多少、款项用于何处,我们都将向外公布,公开接受监督。因此,捐款人请留下您的详细地址,姓名及捐款数额。

我们保证:所有的建言献策都会受到应有的重视,所有的捐献都会得到有效监管与合理使用。我们相信:全族同胞一定能深明大义,傅氏祠堂一定能建好!

重修傅氏宗祠领导小组。

20__年2月17日。

重修祖墓倡议书篇十三

各位族人、各位宗亲:。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姓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根的标志,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化过程中留下的`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宗亲血缘,一脉相承。古往今来,张氏宗族乃名门望族。追溯张氏宗族的家史,可谓遗风长存;列举张氏宗族的名人,可谓群星璀璨。自战国时游说六国连横事秦的张仪开始,此后各朝各代,均有张氏英杰大贤登上历史舞台。从神话传说中的玉皇大帝张百忍到道教一代祖师张天师,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西汉贤相张良到鼎故革新、扶政安邦的明朝首辅张居正,从三国车骑将军张飞到一代抗日名将张学良,从孙中山为之泣题挽联的本乡名士、书法名家张荆野到中国现代国画大师张大千,张氏名人汗牛充栋,文治武功,各有建树,千古流芳。轩辕始,挥公后,弓长为张,天下大姓:“瓜瓞绵延,繁荣盛昌。遍及全球,远播五洋。英贤辈出,峥嵘自强。为将为帅,入阁拜相。科技文艺,工农学商。不乏大家,星辰相映。”(张氏宗亲祭祀始祖挥公大会《祭文》)。亿人之族,遍布天下,故有“天下张姓出清河”、“无张不成村,名人满天星”之盛誉。

张姓数支,单说一脉:家宗先正,人绍前光。有史可查,元朝末年,社会纷争,战乱不断,导致瘟疫流行,湖北遭受天灾人祸,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当时的朝廷掀起一股大规模“移民潮”。吾族一世祖道清公不辞千里,长途跋涉,从江西瓦屑坝举家迁徙至湖北,始居黄冈溢流河黄土塯,卒后葬于此地。自一世祖道清公迁徙入鄂,屈指算来已有六百八十余年,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张氏后裔发眷一万三千余人。祖上生息繁衍之德,造就后世千秋万代之功!

公元20xx年初,张姓四大房头人相邀前往溢流河祭扫一世祖道清公墓,众位头人合议筹备成立张氏宗族委员会,并举行了宗族负责人代表会议,会议研究了四项内容:一是修撰张氏宗谱;二是敬立一世祖碑;三是修缮一世祖墓;四是重修张氏宗祠。

20xx年清明节,在张氏族人自愿捐资赞助下,筹资一万余元完成了为一世祖道清公立碑、葺墓的修缮工程。在张氏族人的积极参与下,从1994年到1997年,张氏宗谱修撰工作顺利完成。随后,张氏宗族委员会再度提议重建张氏宗祠,得到了族人宗亲的普遍欢迎,至此重修张氏宗祠被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百姓有族,族有宗祠。宗祠是族人宗亲供奉祖先神主、举行祭祖活动的特殊场所,被视为宗族的象征。张氏宗祠原址在黄冈路口孙家咀阮屋塯,因为祠堂年久失修,1958年不堪风雨侵蚀而坍塌,此后一直没能重建,成为张氏族人的一大心病。公元20xx年初,由张人明、张耀金、张火成、张先仁、张太平、张友成、张宗焱、张明章、张正良、张宗陆、张汉双、张细兵、张宴林、张意先、张回生、张正竹等16位族人头领发起组成张氏宗祠重建筹委会,组织召集四大房族裔头人共商重建宗祠事宜,聚先祖冥灵于故里,藏宗谱经卷于一堂,以此缅怀祖上荫蔽后人之功德,表达张氏族人共建和谐家族之美好愿景。

经过反复论证甄选,张氏宗祠最终选址在黄冈团风县铁铺雨台岗村。祠堂于公元20xx年农历腊月十八日奠基,1000多位族人宗亲和邻近乡亲参加了奠基仪式。次年农历正月十八日,张氏祠堂正式动工兴建。在头人紧锣密鼓、马不停蹄的监理施工下,历时半年时间,张氏宗祠一期建设工程于20xx年8月竣工。按照规划设计方案,建成后的张氏宗祠结构宏伟,风格古朴,建筑面积约为3000平米,前后共两重,每重五大间。四周大院合龙,院内苍松翠柏。祠堂前门雄狮对峙,六角凉亭对称并立;室内长廊连通各间,长廊柱上雕龙画凤;房顶屋脊飞檐斗角,堂上画像栩栩如生。一重敬设祖宗神位,有护灵将军把守,祭拜台、化钱炉一应俱全,内设祖先堂、纪念堂、名人堂、议事堂、瞻仰堂等,井然有序,相得益彰;二重设天井一眼,井通天宇,上接纳日月雨露,下通透惠风瑞气,井池金鱼戏水,布局浑然天成。所有建筑门窗户页,古今结合,颇具匠心,一座结构新颖、龙凤呈祥的家族宗祠横空出世!

树发千枝同根生,江流万派共源头。在新时期,民间集资建造家族宗祠,不仅是炎黄子孙认祖归宗、发扬家族优良遗风的重要方式,而且还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长治久安。重建张氏宗祠是一项浩繁工程,经过成本测算,建造工程需要资金80~100万元,还有祠堂的配套工程须进一步完善,但是目前所需资金缺口较大,我们只有依靠宗亲族人的力量来完成祠堂的后续配套建设任务。所幸的是建造张氏宗祠之善举,得到了众多在外工作的族人宗亲的热心支持,得到了本乡本土宗亲族人的积极拥护,在此,我们对各位族人的支持和拥护表示诚挚的谢意,愿张氏列祖列宗保佑各位宗亲族人身体安康,家庭胜意,好运如日中天,事业平步青云!

亲情割不断,血脉总相连,清明祭祖聚祠堂。张氏祠堂选择在清明前的今天(20xx年4月3日,农历三月初一)举行落成庆典,表达了张氏后裔尊祖敬宗、缅怀先人、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愿望。张氏宗族委员会借此机会发起倡议:希望所有张氏族人团结起来,并肩携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自家的事情自家办,办好事情为族人,资金专人管理,流向各房互监,希望张氏族人万众一心,慷慨解囊,早日将张氏宗祠建设好,切实做好张氏宗族这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慈善功业!凡捐助义士,镌碑刻名,以彰显其功,铭记其德,后人景仰,百世流芳!

百善孝为先,万代义为重。正如张氏宗祠大门悬挂的这幅对联那样,我们张氏全体族人宗亲,一定要从家族大局出发,团结互助,弘扬家风,个个争做孝义之人,人人奉献一份爱心,在构筑和谐社会实践中,做出努力,做出表率,真正做到:

挥公肇始,弓长为张,一姓五千年,相王扶政,辅国安邦,仰吾先贤垂青史;。

道清发眷,人言立信,百世万代基,修身齐家,经商富民,看我后辈著华章。

特此倡议。

共襄盛事!

张氏宗族委员会。

二0xx年四月三日。

宗祠奠基仪式上的答谢词范文。

倡议书相关范文。

爱心捐助倡议书范文。

规范汉字倡议书范文。

重修祖墓倡议书篇十四

尊敬的xx族亲:

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人之常情。xx始祖来我村立基发源已有400余年的历史,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人丁兴旺。前辈已建xx宗祠一座,前辈们的义举和功德,光耀后人。只可惜现在xx祠堂年久失修,历经风雨,已成千疮百孔,破烂不堪,急需修缮。

“衣食足而知荣辱”,逢盛世百废俱兴,居安思祖之情顺势陡升,敬仰先人,光宗耀祖乃天经地义,无可厚非,我们的热血族人寝室难宁,尤以族人xxx、等同志身体力行,积极动员和组织。“xx祠堂重修组委会”已经成立并开始工作,全面的集资动员工作正式启动!通过组委会多次合议,预计修缮工程款达70余万元。

xx的父老乡亲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但即便如此,我们修缮工程的资金仍有缺额。为解决资金缺口,完成义举,经组委会商议,再次向族人发出全面倡议:恳切希望xx子弟积极行动起米,能力不分大小,让我们齐心协力,慷慨解囊。应广大族人的提议,凡我xx族人,不分年龄大小,捐款额高低不限;超过100元者,刻碑留名,以告后人。有我们的共同努力,众志成城,完成修缮宗祠礼堂之大业将指日可待。

xx祠堂重修组委会

二0xx年九月

重修祖墓倡议书篇十五

尊敬的**族亲:

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人之常情。**始祖来我村立基发源已有400余年的.历史,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人丁兴旺。前辈已建**宗祠一座,前辈们的义举和功德,光耀后人。只可惜现在**祠堂年久失修,历经风雨,已成千疮百孔,破烂不堪,急需修缮。

“衣食足而知荣辱”,逢盛世百废俱兴,居安思祖之情顺势陡升,敬仰先人,光宗耀祖乃天经地义,无可厚非,我们的热血族人寝室难宁,尤以族人***、等同志身体力行,积极动员和组织。“**祠堂重修组委会”已经成立并开始工作,全面的集资动员工作正式启动!通过组委会多次合议,预计修缮工程款达7余万元。

族人***、同志千里迢迢回到家乡,号召我**族亲的创业者们伸出援手,共创善举。族人张光建捐款40万,族人张玉亮也捐款10万元,其他善举如一些打工者,也慷慨解囊,你一千,他八百,暂不一一细举,这都是我**族亲的骄傲。在此,我们组委会代表**的父老乡亲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但即便如此,我们修缮工程的资金仍有缺额。为解决资金缺口,完成义举,经组委会商议,再次向族人发出全面倡议:恳切希望**子弟积极行动起米,能力不分大小,让我们齐心协力,慷慨解囊。应广大族人的提议,凡我**族人,不分年龄大小,捐款额高低不限;超过100元者,刻碑留名,以告后人。有我们的共同努力,众志成城,完成修缮宗祠礼堂之大业将指日可待。

募捐账号:中国银行。

组委会主任:

副主任:

成员:

二0**年**月**日。

重修祖墓倡议书篇十六

xxxx大宗祠,是我xxxx的象征,亦是我族根之所在!宗祠稳固,始祖公安坐其中,佑我族人长安,是我族人的共同夙愿。

追溯xx大宗祠,始建于清道光十八年(即公元1838年),距今已历172载!翻开族谱的扉页,从字里行间渗出馨香,当年我们的先贤,经过多番的努力,筹备近五十年,才完成族人的心愿,兴建起xx大宗祠,过程可谓艰辛重重。随着岁月的流逝,宗祠已经变得木朽墙残,加上白蚁的蛀蚀,后座祖堂的上盖,已于上世纪80年代坍塌,后用锌铁瓦重盖,一直沿用至今。宗祠的前座金中架杉桁等,亦惨遭白蚁、水渍的遗祸,居左边的金中架现已约莫下沉十几公分,凡落雨天,杉桁俱湿,墙体剥落,整座xx大宗祠,大有不胜岁月的重负,行将倒塌之虞!

去年大寒,我们几叔侄萌生奇思妙想,回故乡古劳寻根问祖。早上七时驾车上路,约两个钟头的车程,回到魂牵梦萦,阔别已六百多年的古劳围。踏进故土,思潮起伏,内心的疑问却越来越多———故乡现在还有些什么亲人?他们现在的生活环境又如何?他们讲何种方言?广府话抑或客家话?还能认我们作兄弟吗?真是思绪万千,不敢想象。后来我们确定:先找xx大宗祠、再找大宗祠属下的理事会,取出我们一起裹带去的《xxxx族谱》,说明我们的始祖叫做瑜保公,6xx年前从鹤山古劳迁居到香山,对方新、旧理事长古伟明、古裕章二先生一一耐心听我们细说缘由,认为切合情理,遂互相称作兄弟。继而在祖祠,向我们的先祖都禄公上香,并于大宗祠门前摄照留念,并约定明年农历九月,回祖家古劳参加三年一度祭祖活动。已近响午,古劳方面的宗亲在西江河边,设宴款待我们一行。大家举杯畅饮,互询近况,共叙祖德,此情此景,令人难以忘怀。酒酣之际,我凝望着滔滔东去的西江水,思绪漂得很远,一千多年前,我们的先祖都禄公,亦是经此水系,带上祖先灵牌,由南雄举家漂流至此,落地生根,开枝散叶,传承千年。通过这些故事,我们深深体会到:祠堂、祖墓、族谱在一个家族中,地位是何等的重要它能找回你无价的历史,亦是我中华民族其中一部分宝贵的文化遗产。

尊祖敬宗,是做人之本,为人子孙,理应时刻紧记。现眼见我们的xxxx大宗祠日渐颓败,我辈又岂能坐视不顾?大家有否想过,百年之后,我们准备留下一些什么给我们的子孙后代?一座大宗祠,一本完整的族谱,使我xx万代流传,不是很美好的事情吗?兄弟们,历史的重担已经昭然落在我们的肩上,如果我们不行动起来,谁又能够给我们完成此一历史任务呢?今有古族裔孙:古根和、古耀源、古庆伟、古志强、古国祥郑重向外界发出倡议,举阖族之力,重修xx大宗祠、继修《xxxx族谱》,功成之日,上慰祖先,下抚耆老,免却xx古族百年之忧,诚虔哉,快哉!

去年清明节,在大祠堂的祭祖晚宴上,宗亲古根和、古耀源二先生就率先提出重修大宗祠的建议,得到大家的应声附和,后经过大宗祠临时理事会一年多来的探讨研究,大家意见一致,遂提出重修大宗祠的意向,并聘请江门市嘉和古典建筑工程队作出工程预算,并制作出xx大宗祠的电脑效果图,以供各位宗亲参考,望能够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力求工程质量尽善尽美。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95327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