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课文教案(通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8 08:37:16
散步课文教案(通用19篇)
时间:2023-11-28 08:37:16     小编:碧墨

教案的编写需要综合考虑教材、学生和教学环境等因素。教案的步骤要清晰明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教案范例中的教学资源和课堂管理策略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参考点。

散步课文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学习课文运用精巧的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的方法。

3、赏析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

赏析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幸福的家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的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深情的爱。进入《散步》的牧歌式的情景,你就会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真挚感情。今天我们学习这一课,要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对课文进行的“美点寻踪”。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同学大声地朗读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体会本文的感情基调。

明确:a、作者以“散步”为线索,把几个镜头联缀起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b、欢愉,深沉。

2、浏览课文,思考交流:

a、用不同的表述介绍课文中的人物。

b、从不同角度表述概括介绍课文的内容。

(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从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把能力的训练渗透到教学中,不应该追求答案的。)。

三、品读课文,赏析美点。

1、在文中选取“散步”这生活的一角,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线索,逐步展现了一家祖孙三代人的和睦、亲爱的关系。文中通过几个细节描写,浅显而有深颂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的美德。

小组合作把它们找出来,讨论交流体会它们的深意。

(1)母亲听信劝说,和我们一起去散步,说明“我”是个孝子,从小听话,现在母亲很信任“我”。

(2)儿子发现奇趣:两对母子走在田野上,表现儿子天真可爱、聪明智慧,话语中充满情趣。

(3)为选择行走路线形成分歧,但能相互体谅达到和谐统一,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真挚的爱。

(4)“我”背起老母,妻子背上儿子,走过他们走不过去的地方,揭示了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肩负着生活的使命。

(作者通过这几个传神有趣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相处和睦的生活情趣,写得既明快又含蓄,几浅显又深刻,读来使人引起共鸣,掩卷催人玩味深思。)。

2、描写细节的同时,还运用了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仿照下列例句,试作赏析。

a句:“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义。”

赏析:祖孙的对举,表明子孙间有不同的要求,语句对称,富有情趣。

b句:“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赏析:在严重历史关头,民族领袖的取向影响着民族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情况也相似。现在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就会破坏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重大。可见我决定选择“委屈儿子”,顺从母亲,是因为对母亲的尊重和孝顺。

b、学生书面完成,然后交流。

明确:课文运用结构大致相同,内容相关或相对的对称句式,显得整齐匀称,读起来连贯流畅,富有形式美和音乐美,增强了表达的效果;用词精确,富有浓重的情味,充满了“我”对慈母的诚挚和孝敬之情。

四、口头作文,表露真情。

学生略作思考后,当堂口头作文。

师生评价。

散步课文教案篇二

1、教材简析。

(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技巧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存在困难的地方。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a、教学重点: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b、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1、教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

教师还可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学法。

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如何导入。

结合日常生活,引入学习。

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经常一起散步吗?散步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请两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共享。

(新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给新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有利于新知的学习。)。

(二)、出示目标。

(据有关人士分析,有明确目标的学习与目标不明确的学习,效果相差9倍,设计这一步的原因是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四)、研读课文探究主旨。

1、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1)“我”听母亲的:

(2)母亲听孙儿的:

(3)妻子听“我“的:

(4)儿子听“我”的:

2、那么究竟听谁的呢?

——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五)、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1、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

1、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

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我”是个中年男子。

(2)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3)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朗读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也是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课文的手段之一。好文章应不厌多读。)。

(七)、拓展升华,拥抱亲情。

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那么,我们每个同学你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也亲身感受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请回忆一下,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注意要求(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习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学习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八)、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音乐最能撞击人们的心灵,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通过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的温暖和爱,使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得到升华。)。

(九)、课后作业:

1、把围绕“亲情”的说话练习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该节课的作业设计,既要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自学能力。)。

散步课文教案篇三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主旨;

3.品味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一.课前播放《让爱住我家》(视频)。

二.导入示标。

师: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家庭啊!爸爸、妈妈和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用歌声向我们诠释着什么是幸福。幸福是宽容、幸福是珍惜、幸福是付出。今天,老师还要向大家介绍另一个幸福的家庭,在他们的身上又发生着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优美的散文《散步》(板书课题)。首先请看我们这一节的学习目标(投影):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主旨;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生:有!

师:声音非常响亮,看来信心十足啊。那接下来我们就进行第一轮竞赛,请看(投影):

三.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文中人物在散步过程中出现了什么分歧?最后是怎样解决的?

1.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读课文。老师想请几位同学起来轮流朗读课文,要求:声音响亮、吐字清晰,尽量读出感情。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发现有读错的地方,立即举手帮助纠正。

2.点名生轮流朗读课文,师适当点评。

3.师:刚才几位同学读得都不错,尤其xx同学,其他同学也要向他学习。现在能够回答这道题目的同学请举手。

交流: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坦;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解决:决定权在“我”,我决定顺从母亲走小路(可见我对母。

亲的尊重和关爱)。

母亲因为爱孙子,建议走小路(可见母亲对孙子的爱, 。

一个“吧”字透露出商量的口吻,说明母亲心中有儿子、

儿媳,一家人相互体谅,生活和睦)。

最终我决定走小路。

四.二读课文,品味语言。

1.师:本文是一篇蕴含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的旅行。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感悟体验。

请看(投影):

精品细读。

文中哪些句子最能打动你的心?请画出来,试着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其妙处。

5分钟后,比谁回答得出色!

2.生自学,师巡视。

3.师生交流:

(1)3、4两节的景物描写:

第3节:

连用两个“太迟了”:对春天来得太迟的怅恨,对母亲的担忧、焦虑。

“总算”:欣喜之情。

“熬”:老母亲面对漫长的酷冬,在身体和精神方面所受的磨难之巨。

(这一节可以看出“我”对母亲的孝顺和关爱)。

第4节:

这是一幅南方初春野景图,第一句“这南方初春的田野!”透露出欣喜之情;“这一切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说明“我”希望母亲向万物一样充满活力,健康长寿。

注意: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体验作者情感的变化。

(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在严重历史关头,民族领袖的决策和取向影响着民族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脑,决策不好,就会影响家庭的和谐,所以“我”有了一种责任感。

注意:引导学生从语调、语速、语气以及朗读的轻重音方面去反复朗读这句话。

(3)“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慢慢的”说明速度慢,“稳稳地”说明脚步沉重而有分寸,“仔细”说明走路留神。母亲代表过去,儿子代表未来,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确实就是全部,因此,这体现了“我”和妻子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师总结:同学们,在一个家庭中,老人代表过去,孩子代表将来,那么处于中年的“我”和妻子就是现在,我们担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其实我们的社会也正是由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家庭组成的,“我”和妻子这样的中年人是联系过去和未来的纽带,责任重大,所以说我们背上背起的就是整个世界。

(4)“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对称的句子:以优美整齐的形式,强化了亲情,且富有趣味。

(可引导生以同样的方式,课后再去找找其他对称的句子)。

4.教师总结:同学们,散步,这是一件多么常见的小事啊,可是作者却抓住了这瞬间的美,像我们展示了家庭的和睦,亲情的和美,使我们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进行了一次愉悦的旅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生:尊老爱幼)(生:以小见大)。

五.亲情交流。

想必你们的身边也有这样感人的瞬间吧,你愿意说出来和我们大家分享吗?请看(投影):

亲情交流。

4.播放《母亲》(声音不宜大)。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

5.生自由准备(师可点拨:只要是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的故事都行。)。

6.师生交流:

教师注意言语调动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的感激之情。

如:是啊,不论我们离家多么遥远,远方都有一双眼睛在看着我们,那是亲人的期盼!不论我们遇到什么挫折,远方都有一颗心在陪伴着我们,那是亲人的祝福!

7.总结:我们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播放“广告”

师:是啊,将爱传递下去,我们的家庭才会和谐,将爱传递下去,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才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

真诚行动。

回家为自己的亲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师:同学们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这项作业吗? 。

生:能!

师:好的,这节课就上到这里,感谢同学们的积极配合,下课!

散步课文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朗读表达中的语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着浓浓的亲情。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家祖孙三代人的一次常而又常的散步,让我们看到他们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心里顿生出许多感慨。

二、初读课文。

1.快速默读。

(1)扫除字词障碍。

(2)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3)齐声朗读课文。

2.理清一条线索(谈整体感受,可展开,又要注意我的孝敬)。

(1)我劝母亲散步;

(2)全家一起散步;

(3)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

(4)我决定委屈儿子;

(5)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母亲和儿子。

三、再读探究。

1.赏读一些美句(要求用圈点法圈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2.品读一组奇字(体会它们的巧妙、精练)。

分歧、决定(大词小用,透露作者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的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挺、熬(流露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3.品读一个精段(最后一段)。

4.感悟一种亲情。

体味: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注意:

我这个人怎么样?

妻子的性情怎么样?

母亲的性情怎么样?

儿子的性情怎么样?

从中也可看出这一家人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多么幸福。

5.学习一种妙思。

(1)本文寓理于事,一滴水见太阳,有情节,强调可读性;

(2)这篇文章以《散步》为题好不好?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小组为单位讨论;标题拟好后,小组互相交流、评判,不求统一,鼓励创新)。

四、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散步》与课后研讨与练习所附《三代》,你认为哪篇文章更感人?(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就好。)。

参考:两篇文章主题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散步》是孝顺第一,《三代》是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小。

散步课文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大胆猜测标志在书中的意思,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认识生活中常见标志,并了解其意义和用途等。

3.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倾听同伴的猜测。

活动准备:

《兔子先生去散步》ppt。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1、老师在ppt上放两张图片(大润发和肯德基),

2、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从标志中看出来的)。

二、感受故事。

1、出示图片第一页,引导幼儿观察兔子的家和兔子的标志。

小朋友这又是谁的家呢?为什么?(因为有兔子的标志)。

小朋友可真棒,这就是小兔子的家,那这只小兔子是男孩还是女孩呢?为什么?那我们叫它兔子先生好吗?跟它打个招呼。

这一天,天气怎么样?你怎么知道?

天气那么好,兔子先生出门去散步,什么叫散步?知道吗?(到外面很轻松地、慢慢地去走走)。

你想和兔子先生一起去散步吗?我们一起去看看路上还有什么好玩的标志呢?

3、欣赏故事,认识标志(教师加上语言、情节)。

(1)兔子先生过了桥后,咦?接下来的这个标志好奇怪啊?这是什么标志?(小心斜坡)。

我们平时过桥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上桥、下桥的桥面很陡,我们要怎么做呢?要慢慢走,小心摔跤。瞧,这兔子先生走得太急了从斜坡上滚了下来。

(2)接下来的是什么标志呢?

(3)他掉到了洞里,这是谁的家?在这里你发现了什么标志?兔子先生看不懂这个标志!小朋友当你遇到不懂或不知道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幼儿尝试求助)。

小结:遇到困难不要急,动动小脑筋,也可以去求助别人,互相帮助。

(4)刚才大家在一起看书的过程中,我看见你们一直在笑,为什么笑啊?”(觉得有趣、好玩、搞笑……)。

4、教师总结。

三、回归生活。

1、画面转到了幼儿园,

兔子先生这次又去散步,来到了我们幼儿园,这里也有很多标志,我们来帮助兔子先生认识认识。大家讨论,与同伴交流,起来回答。

2、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标志呢,下次再去仔细找找吧!

散步课文教案篇六

1、扫除文字障碍,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感情的写法。

3、体会祖孙三代人之间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

散步的意思是随便走走,是一种休息方式。本文主要写的就是作者一家三代四口人一次典型的散步经历。所以文题就是文章主要内容的高度浓缩,也是文章的线索,作者通过把散步中几个相关的细节连缀起来,从而揭示祖孙三代人互敬互爱的这个主题。

(一)朗读。

1、轻声朗读《散步》,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音的字,注音。

2、请同学朗读课文,大家评议。(从有没有读错音的情况,有没有读破句子的情况两方面来评议。)。

3、教师点拨后再请同学朗读课文。

(二)分析。

1、(1-3)点题:散步。地点:田野;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儿子;开头方法:开门见山。

缘由:(为什么散步?)为了母亲。(为什么为了母亲去散步呢?)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应该多走走所以一家人陪母亲去田野散步。这一段为下文背母亲埋下伏笔。

2、(4)过渡。(这段写什么来过渡?)。

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的田野景色来过渡。

(作者抓住哪些事物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召唤?)新绿、嫩芽、冬水。教师备注。

(作者为什么看到初春田野的景色就联想到一样东西生命?)初春田野的生机盎然。

3、(5)入题。

(课文写一家人怎么散步的?儿子怎么说的?表现儿子什么性格?)小儿子从一家三代人散步的方式发现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表现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话里充满了生活的情趣。用儿子的话为下文所要揭示的深刻思想内容作了铺垫。

4、(6-7)波澜。

(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坦;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表现我什么性格?)一切取决于我走大路。表现我爱幼,更尊老。

(故事并没有结束,又起了什么波折?表现母亲什么性格?)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表现母亲听从儿子,更爱孙子。走大路、走小路这两处细节描写。具体体现了一个幸福家庭在散步中互敬互爱,融洽气氛。

(怎样解决小路难走的.矛盾呢?)母亲提出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和妻子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上,负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承担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形象的表明了我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

(三)总结。

达标测试一、辨别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哪些不是比喻句。

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b、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c、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d、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

1、比喻句:2、非比喻句:

课后教学总结。

散步课文教案篇七

2、准备好字词积累本、字典、词典。

3、阅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语句的含义:

(1)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3)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他的时日还长。

(4)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脑袋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二、学习新课:

(四)讨论、品味重要语句:

1、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要点:表现了儿子对母亲的关心。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要点:因为我从小很听话,母子感情很深,所以母亲现在很信任我。

3、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他的时日还长。

要点:爱幼尊老。

4、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要点:表现了母亲对孙子的爱,牺牲自己的意愿,满足孙子的意愿。

要点:人到中年,肩负承前启后的责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1、指导思想:让学生讨论,畅所欲言,言之有理即可。

2、要点:

(1)相同点:都是写家庭生活的。

(2)不同点:a、人员不同《金》写的是儿童《散》重写成人;

课文用词人物关系感情色彩其他。

三、作业 :

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注音:

2、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2)找出文中写景的语段,抄在下面,并说说其作用。

散步课文教案篇八

1、欣赏绘本画面,理解小蛇散步时发生的故事内容。

2、通过观察画面、结合已有经验,大胆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3、感受、理解小蛇助人为乐的愉快情感。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t:今天魏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本很好玩的书,(出示封面):“看,这是谁?”t:前几天老是下雨,小蛇呆在家里哪儿也不能去,觉得好闷呀!现在天气终于放晴了,于是小蛇高高兴兴地出门去散步。(出示2、3页)。

2、引导幼儿阅读绘本画面,感知故事内容。

1)集体阅读第4~13页,感知故事的发生、发展。(略读)。

2)自主阅读第14~19页,并通过观察小蛇的表情变化,体会狗、狮子和大象从小蛇身上踩过时的好玩和不可思议。(动作、表情模仿,重点阅读)。

3)集体阅读第20、21页,讨论小蛇帮助别人之后的心情,并对小蛇进行简单评价。4)集体阅读第22~25页,体会结尾处小蛇喝完水时身体的变化所带来的幽默感。

师小结:“今天小蛇用自己的本领帮助了这么多的朋友心里真开心。那它帮助了哪些朋友呢?(小蚂蚁、小蜗牛、小老鼠、大狗、狮子、大象)”

3、结束活动:迁移和总结。

(观看照片)师:“你们有没有帮助过别人呢?老师这里有几张照片看看他们在干什么?”(个别介绍)“你是怎么做的?做了之后心里有什么感觉呢?”

师小结:原来用自己的本领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而且还会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散步课文教案篇九

1.《散步》探美三题(节录)(夏雨舟)。

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读完这篇文章,有如接受了一次道德的洗礼。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读这篇文章的历程,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

《散步》一文的线条比较明晰:(1)“我”劝母亲散步;(2)全家一起散步;(3)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4)“我”决定委屈儿子;(5)母亲却依从了孙子;(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如此简单的事情,作者何以将它写得饶有兴味,发人深思呢?细味之,不外乎采用了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写法,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出亲情、人性的亮丽之光。

文章开篇写“我们”一家去散步,母亲本不愿意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了觉得很累。”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于是,母亲信服地点点头。

本不愿出来的母亲何以又答应了呢?作者这样写的:“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

一个“慈母”,一个“孝子”,一个真诚的理解,一个绝对的信任,这种良性的因果循环正反映了古朴的伦理道德之美。

在散步遇到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时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这个矛盾怎么解决呢?当然取决“我”了,此时,作者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拆散一家人又于心不忍。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原因是“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这个选择应该说是入情入理,体现了“我”爱幼更尊老的情感。

“有意思”的小路的确不平顺,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只好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这一“背”实际上是背起生活的重担,架起了两代人之间的桥梁,含蓄地影射了“我”这一辈人赡养老人抚育儿女的重大使命。

(选自《中学语文教学》1995年第9期)。

2.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贺晓溪)。

《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反映了我国文明家庭建设的可喜成就。

文章在选材上颇有特色。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辉映太阳的光辉”的道理,精心选材,以小见大。文章只是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就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得到了发扬光大。

在这个三代人的家庭里,“我”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每当家庭出现分歧的时刻,“我”总是主动地站出来,消除分歧,维护团结,增进亲情。“我”家要到田野上散步,可是母亲不想去。原因是母亲老了,身体不好,好不容易才熬过了一个严冬,走远一点就觉得累。母亲的想法并非毫无道理,但是“我”不是消极的表示顺从,而是积极地提出建议。“我”劝说母亲,正因为年老体弱,“才应该多走走”。“我”的话渗透着辩证思想,饱含着对母亲的深切的爱,有利于母亲身体素质的增强,有利于家庭温馨氛围的营造。母亲听了“我”的话,不是固执己见,而是从善如流。儿子敬爱母亲,母亲尊重儿子,家庭出现了融洽、祥和的气氛。

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在散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的美德。

就在“我”作出了“走大路”的决定的时刻,母亲忽然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母亲疼爱孙儿,了解孙儿的心思,知道孙儿喜欢小路旁边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小路尽头水波粼粼的鱼塘,于是决定自己克服困难,满足孙儿的心愿。母亲改走小路的决定,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幼”的传统美德。

小路不好走,母亲对“我”说:“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到了一处难走的地方,“我”蹲下身子,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他们怕摔伤了自己所背的亲人,因此走得很慢,很稳,很仔细。他们的行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选自《中学语文教学》1994年第9期)。

散步课文教案篇十

此文写于1985年,最先发表于当年的《中国青年报》上。当时莫怀戚父亲去世不久,照料了莫怀戚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给抽调了了生活的目标,身体情况变得很复杂。莫怀戚有个弟弟是医生,私下说,莫怀戚母亲处在丧偶综合症中,这是一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同时,作者在和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交流时候发现国外对“孝”也是倍加推崇,因此在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时候产生了写下这篇文章的念头。

散步课文教案篇十一

1、在游戏情景中体验家的快乐。

2、学习3以内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

2、请大班幼儿利用美工课将水果装饰成“爸爸、妈妈、宝宝”一家三口

3、水果房子一座、玩具架三个(分别标有“爸爸、妈妈、宝宝”的图片)

(一)认识苹果一家三口,学习3的点数

1、鼓励幼儿用饱满的情绪演唱歌曲《我家有几口》

提问:这个快乐的家中一共有几口呢?

2、出示苹果房子,以“苹果一家”来做客的游戏口吻引入,师逐位请出苹果的'家人。

〈1〉请大家瞧瞧苹果爸爸、苹果妈妈、苹果宝宝分别是谁呢?为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最大的是爸爸、第二大的是妈妈、最小的是宝宝)

〈2〉提问:这个漂亮温馨的苹果家中一共有几个?(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并说出总数)爸爸亲亲小宝宝、妈妈也亲亲小宝宝、一家好快乐呀?(渲染幼儿感受家的幸福快乐)

(二)点数水果一家,师巡回指导。

1、请你们找一找你们的水果一家藏在什么地方,数一数你们家中的水果一共有几个,谁是爸爸、谁是妈妈、谁是宝宝、为什么呢?(鼓励幼儿互相交流)

2、帮助能力差的幼儿进行手口一致的点数并和出总数。

(三)分送水果一家。

1、请幼儿谈谈水果爸爸、妈妈、宝宝要做什么事情。

2、引导幼儿根据架子上的标志进行分送:送水果爸爸去上班,妈妈去买菜,宝宝去上幼儿园。

(四)幼儿品尝水果。

1、引导语:苹果一家来做客,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美味的水果,让我们一起来尝尝吧。

2、幼儿在边吃边说的愉快气氛中自然结束。

散步课文教案篇十二

1、仔细观察画面,理解图画书内容。

2、尝试用语言、动作表现小蛇帮助不同的小动物过水坑的情节。

3、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体验图画书的趣味性。

1、故事课件。

2、幼儿人手一本故事书。

3、平衡木。

(一)观察封面,导入活动。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好看的图画书,封面上有谁?它在干什么?

(二)集体阅读。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共同讲述故事内容。

2、幼儿讨论、交流第六页单页多图的阅读方法。

教师:能看懂这幅画面吗?你是怎么看的?请你和边上的好朋友说一说。

3、幼儿猜测并讲述故事内容。

教师:谁来说说发生了什么事?

4、幼儿观察并讲述第九页单页多图的画面。

教师:这幅图上发生了什么事?

(三)自主阅读,交流图画书内容。

1、以儿歌的形式提出阅读要求。

教师:图画书,手中拿,一页一页轻轻翻,哪些动物来过桥,请你仔细找一找。

2、幼儿自主阅读。

3、阅读后交流。

教师:你看到哪些动物也要过桥?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画面?

(四)集体完整阅读图画书。

(五)阅读拓展。

教师:你喜欢小蛇的故事吗?其实关于小蛇的.故事还有很多,看,这里还有《好饿的小蛇》也是发生在小蛇身上的趣事,我们回去把这本书也看一看吧!

1、语言区:续编故事《小蛇散步》。

2、表演区:表演小蛇帮助不同的小动物过水坑的情节。

散步课文教案篇十三

1.大胆猜测标志在书中的意思,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标志,理解标志的含义。

3.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倾听同伴的猜测。

课件、电视机

师:绿绿的草地上有一间小屋子,猜猜会是谁的家,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那它是兔子先生呢还是兔子小姐?你怎么知道?那到底是不是呢?

师:这一天,兔子先生出门去散步,什么叫散步?知道吗?

师:什么声音?哎呀,兔子先生又怎么样啦?摔到什么地方啦?现在你们知道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了吧。

师:小朋友当你们遇到不懂或不知道的事情,你会怎么做?

1.师:这个故事好听吗?我们生活的地方也有一些标志,你们看到过吗?

3.师:谁来说说你拼到的是什么标志?它表示什么意思?你在哪里见过?

散步课文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你们一家人经常一起散步吗?散步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请两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共享。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泛读,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三、研读课文探究主旨:

1、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1)“我”听母亲的:

(2)母亲听孙儿的:

(3)妻子听“我”的:

(4)儿子听“我”的:

2、那么究竟听谁的呢?

——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四、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1、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五、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

1、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

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我”是个中年男子。

(2)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3)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六、拓展升华,拥抱亲情:

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那么,我们每个同学你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也亲身感受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请回忆一下,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注意要求(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七、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

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八、课后作业:

1、把围绕“亲情”的说话练习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散步课文教案篇十五

1、知识与能力: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感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学习重点】。

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

蓄的意蕴。

【学习难点】。

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学习方法】。

1。圈点勾画2。朗读感悟。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重庆人,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他的作品贴近生活、关注现实、注重细节、描写入情入理、可读性强。语言风趣,甚至有些尖酸刻薄,生活气息很浓,人物的塑造,个性鲜明。

2、文学常识。

对称句: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到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3、有关亲情诗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汪国真歌颂母亲的诗句: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分歧信服()拆散()一霎()时。

水波粼粼()嫩()芽熬()过讷讷()。

2.折字释义,将字分成两个部分,然后合并讲讲意思(展示题)。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填空。

时间:地点:人物:

起因:经过:结果: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主题:

3、请同学们想象一家人散步的全过程,然后试着为文章另拟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标题,理由。

三、精读课文,领会主旨。

1、散步的时候发生了怎样的分歧?

2、“我”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母亲”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

3、从他们的选择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选读课文,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献花给他(她)的理由。(展示题)。

5、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展示题)。

四、品读课文,欣赏语言。

1、摘抄文中对称句,简要说说美在何处。

2、文中有两处景物描写,在文中划出来,说说其妙处(展示题)。

五、拓展延伸,感悟亲情。

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学习了这篇文章,此时的你一定感慨万千。请拿起手中的笔,抒写你的万千感慨!一定要注意,语言要能打动读者)(展示题)。

【课堂小结】。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课堂检测】。

1、结合语句的意思,解释加点的词语。

(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熬:

(2)我想折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各得其所:

(3)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委屈:

2、请在空处加上一个形容词。

的爸爸,的妻子,的奶奶,的儿子。

3、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句温馨短语,写在贺卡上送给你的亲人。(要有真情实感)。

散步课文教案篇十六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难点: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多媒体课件(自制),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多媒体,歌曲《让爱住我家》,展现亲情图片和歌词。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2、亲情是甘泉,给我们枯干的心灵以滋润,幸福的家是港湾,让我们遮蔽一生的风雨。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家浓浓的亲情。

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如果学生发现课文朗读与课文不完全相同,可以作思考题,留给学生。)勾画文中最能表现浓浓亲情的细节、词语、句子。

2、自由阅读全文: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轻声品读,也可以默读。把文中表现出浓浓亲情的地方多读几遍。

3、小组互助,交流感悟。文中让你最感动的有哪些细节、词语、句子。这些地方应该怎样读才能表现这份深情。

4、全班交流、亲情共赏。

分析:这句话说明了“我”关心母亲,对母亲的身体健康提出积极的建议,而不是顺水推舟。母亲因为相信儿子,尊重儿子的意见,所以顺从。我如果只带着妻子、儿子出来散步,把老人孤零零的丢在家里,会让老人很孤独、寂寞。最后一句说明“我”和母亲关系和谐,表现了母子之间亲昵的感情。而且这种和谐的母子之情是在几十年以前就开始了。

(2)他儿子说的话很可爱。他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他觉得这是他一个很大的发现,这句话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分析:儿子这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极富童趣。孩子这一天真的新发现洋溢着一家人充满温馨的天伦之乐。听了孩子的话,我们都笑了,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乐。

(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引导: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这里面包含着哪几种亲情?

分析:“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家人都信任他。这里面包含着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

(4)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引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说明我很照顾母亲,很孝顺。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兴趣,说明母亲对孙子很理解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表现了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爱的动人情感,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5)、“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

引导:一个“背”字体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之间关系十分融洽,多么幸福、温馨的亲情。

(6)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引导:为什么母亲和儿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小心?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同学畅所欲言:

a、背上的一老一小可别摔着。特别是母亲年老体弱经不起摔,非得稳稳当当的不可。

b、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所以走得慢慢的。

c、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尽情的欣赏春天的美景。

d、表现“我”对母亲的孝心和旗子对儿子的爱心。如果走得很快,显得不耐烦。不能体现浓浓亲情。

e、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想文中的“我”那样具有孝心和爱心,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老师小结: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得更广泛的境界。

(注:每一处学生分析以后都进行朗读的简要指导,通过学生试读、老师范读、集体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中的亲情美。)。

总结: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是一首欢快的亲情曲,是一篇美妙的亲情诗。

让我再一次深情并貌的朗读全文,细细的来体会这份热闹感人感动的亲情。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亲情无处不在,他不仅仅在思念部之中,也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只是时光的流水把许都宝贵的记忆带走了,我们匆匆的步履把我们曾经拥有的瞬间感动冲淡了,淡如水,淡如烟,淡得我们都怀疑自己是否还拥有那份爱,怀疑我们自己是否还有能力去感知那份浓浓的亲情。可是,这份是永恒的。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

学生准备1分钟。

全班交流。

(尽可能启发学生把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讲出来,要像这几位作者一样,敢于披露真情实感。尽可能引导学生领会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可能让学生明白要珍惜亲情,懂得关爱家庭。)。

我们对亲情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细节。生活本就是这样美好、温馨。情到浓时转成文,请同学们把自己对亲情的感受写下来。

你可以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来赞美亲情或者一组比喻句来歌颂亲情。

你也可以写一首反映亲情的小诗。

你也可以写一段话来呼唤亲情。

学生动笔3分钟。交流展示5分钟。

教师准备一首小诗《父亲的叮咛》。

1、亲情不单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单调那是深夜里母亲亲手为你冲的一杯牛奶;亲情应该是孩子柔嫩的小手为父亲擦去额上的汗珠,它应该是母亲疲惫时孩子递上椅子时的体贴。亲情不单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也是妈妈的唠叨爸爸的责备。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来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亲情不能只靠父母似的殷切期望,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家的温馨与和睦靠大家,家的亲情建设我们也应尽一份义务。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写下来,以后的语文课大家交流。

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散步课文教案篇十七

除了景物描写,文章中还有一些语句,它们两两相对,比如: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投影展示)。

(1)同学们找找文中这样的语句,勾画出来。

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2)学生概括这些句子的特点。

明确:和谐对称、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散步课文教案篇十八

生:感觉有家是温暖的,有父母、女儿和儿子,父母的关爱,家是温馨的。

师:有父母孩子能感受家的温暖。

生:家是充满爱的,我们要爱家。

生:家是温暖的,家是我们的依靠。

生:有家是幸福的。

师: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今天,让我们步入一个家庭,去感受这个四口之家浓浓的亲情。

(播放课件,学生听配乐老师范读课文。)

字词处理

师:你认为本课里边不熟悉的字词写到黑板上。

学生写出自己认为不熟悉的字词。齐读

师: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与写法。

师:让大家来读课文,体验这四口之家的浓浓亲情,注意在读的时候要注意朗读课文的要求,有熟练、流利、有感情。

生:朗读课文,一生读后对其所读内容进行及时评价。(板书课题、作者)

(读错的字及时更正)

师:快速抢答课文当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关键人物是谁?

生:课文当中有我、妻子、母亲、儿子

师:(板书)关键人物是谁?

生:关键人物是“我”和妻子,因为课文最后说: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写了我和妻子背起母亲和儿子的样子。

师: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四个人,关键人物应该是几个?

生:齐答一个。

师:那么应该是谁?

生:主要写我的思想活动及动作,在这件事中我起到决定作用,所以关键人物是“我”。(生鼓掌)

师:回答的非常好。请坐!

师: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故事?是平平常常的散步,然后又回来了吗?课文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它是以爸爸的口吻来叙述的,谁能用我的口吻讲一讲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有一天,我的奶奶、爸爸、妈妈和我,在春天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到田野去散步。我的奶奶身体不太好,她本不愿意出来,但爸爸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出去走走,这样对身体有好处。于是,奶奶就拿了外套和我们一起去散步。后来,发生了分歧,爸爸要走大路,因为他觉得伴同奶奶的时间不太长了,大路平顺;我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爸爸思考了一会,还是决定走大路。但奶奶却摸摸我的头,改变了主意,最后我们还是走了小路。到了一处不好走的地方,爸爸蹲下身子,背起了奶奶,妈妈蹲下身子,背起了我。我们一家人说说笑笑,非常愉快。

(众人鼓掌)

生:一开始我的决定是走大路,因为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但因为母亲非常疼他的小孙子,母亲同意我们一块走小路。

师:这里不能说是遵从母亲的或是听从儿子的,应该说尊重了母亲的看法,母亲又转变了主意而听从了孙子的意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

师:散步是多么平凡的生活小事,而作者却抓住了瞬间的美丽,感受了特有的温馨和美好。你有发现美的眼睛吗?现在就来试试,请你找出你认为文中最美、最能表现亲情、最有深意的句子。(前后对桌小组讨论,每组找出一处)

生:开始讨论(师进行针对性辅导)

师:找同学说一说,你们找到的是哪一句,为什么找这一句?

生: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话,我和妻子慢慢的稳稳的背起了母亲和儿子,是亲情的体现。

生:我找到的是第五自然段: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体现出这一家四口相处的很融洽,家庭是温馨的。

生:倒数第二段的第一句话:母亲为了让孙儿高兴宁可自己不走大路也要陪孙儿走小路。体现了老母亲非常疼爱自己的孙子。

生:我认为最能体现亲情的句子是第三自然段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关爱和心疼的感觉。十分关心母亲,母亲身体和精神状况不好体现在“熬”字上,说明“我”非常孝顺母亲。

生:第六段的最后一句话和第七段的第一句话,体现了爱幼敬老,体现了浓浓的人间亲情。

生:第二段的中第一句话表现出了他对母亲的关爱,因为母亲身体不好正因为不好才应该多锻炼,多到外面吸收新鲜空气,这样对身体有好处。体现出了我的孝心。

生:因为母亲年岁大了,不能再活多长时间了,但是“我”儿子还小,陪同他的时日还长。于是决定尊从母亲的意见。

师:用我们书中的话说,就是,儿子还小伴同他的时日还长,在儿子和母亲发生冲突的时候要体现尊老。因为母亲一生忙忙碌碌的操劳非常辛苦,不容易。

师: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生:因为我的母亲和我的妻子都听我的,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所以感到责任的重大。

生:还有就是如果这件事处理不好就会影响一家人的和睦相处。

师:说的非常好,把两个人的答案综合到一起这个问题就解决了。那么这个文中的关键人物就已经决定了是“我”。

生:想到儿子没有孝心。

生:有了儿子不顾母亲。

生:母亲会特别伤心,想到自己老了没有用了。

生:不会介意,母亲回想以前我也会这样疼爱自己的儿子

生:“我”和妻子是中年的代表,母亲代表的是社会上的老年,儿子是儿童的代表,家庭是如此,整个世界也是如此,由老年人、中年人和儿童。中年人肩负重要的历史使命,既要善待老年人又要抚育儿童既要有责任感又要有使命感。

师:(小结)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它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说说你家中的亲情故事。

生:周末去爷爷、奶奶家,在吃饭的时候,爷爷、奶奶总是把好吃的让给我。让我多吃。说小孩是长身体的时候,体现出了爷爷、奶奶对我的爱。

师:这里既体现出了爷爷、奶奶对我们的爱,也体现出了我们对爷爷、奶奶的爱,去奶奶家,看望奶奶。

生:在爷爷过生日的时候去饭店给爷爷过生日。

生:我小时侯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要坐轮椅,爸爸来的时候就推轮椅和爷爷到外面去,然后我就陪在身边。

师:这组成了一幅亮丽的风景线,又是一个温馨美好的画面,浓浓亲情的体现。

生:母爱是一句温暖的话语,母爱是一个安慰的眼神。

(众人鼓掌)

生:比天空更高远的是母爱,比海洋更广阔的是母爱。

师:好精美,有哲理。

生:母爱是哄你进入梦乡的'一支小曲,是你调皮捣蛋时的大声呵责。

师:(颔首赞许)你对母爱的体会很深刻呀。

(众人又笑)

生:温馨的母爱似春风拂面,严厉的母爱似秋风扫落叶。

(众人大笑)

(师点头赞许。)

生:母爱是你生病时母亲的轻轻抚摸,是你疲劳时母亲送来的一杯浓浓牛奶。

师:同学们说得太美了。我似乎也听到了你们母亲哼唱的催眠曲,闻到了送来的牛奶的醇香。

(众人笑)

亲爱的同学们,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美丽,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更见人间的真情。只要你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悟,你会发现十分平淡的生活小事,也包蕴着无比丰富的情感。下面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

(学生分组讲述自己的家庭故事,气氛热烈。)

师:请各小组推荐讲得最好的同学到台前为大家进行精彩的讲述。

(众生推荐了3人。)

生:记得去年我爸爸、妈妈都下岗了,一家人的心情都很不好。在妈妈生日那一天,从没下过厨房的爸爸主动做饭。他在厨房里忙得大汗淋漓,结果把醋当作酱油,放在煎的鱼中。我们吃的时候,简直难以下咽,但我们却吃得很开心。

师:你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幸福家庭。我想这鱼虽然吃起来酸酸的,但心里的感觉却是——甜甜的。

(众生大声附和。)

生:每天晚上我做作业,不管写到什么时候,我妈妈都会在旁边静静地陪着我。有时递给我一个苹果,有时又给我端来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特别是遇到不懂的题目,妈妈就会三番五次地给我讲解。有一次,我做一道与容积有关的数学题,妈妈讲了几遍,我都没听懂,她就自己亲自到厨房拿来杯子和水做实验,直到我弄懂为止。

师:你的讲述十分生动。你有一个多么令人羡慕的好妈妈呀!

生:我讲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是我的爸爸妈妈非常孝敬我的爷爷。那一年我爷爷因为中风,半边身子不能动弹,整天睡在床上。我爸爸总是不厌其烦地帮爷爷翻身,帮爷爷按摩身子。妈妈也总是毫无怨言地把爷爷弄脏的被单洗得千干净净的。每逢天气好的节假日,我爸爸妈妈还要把爷爷从五楼小心翼翼地背下来,把爷爷固定在轮椅上,推着他到处走走。

(众人鼓掌)

我讲的第二件事是我也非常爱我的爸爸妈妈。我总把他们的生日牢牢地记在心里。在他们生日的时候,我都会悄悄地为他们买份精美的礼物,放在他们的床头上。

(众人长时间地鼓掌)

师:你不仅有责任感极强的爸爸妈妈,你自己也承担了爱父母的一份责任,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啊!

师:(小结)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作业:

2、抒写亲情:用一段话或一首小诗写写对亲情的感受。

散步课文教案篇十九

1、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学习课文运用精巧的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的方法。

3、赏析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以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重难点进行突破,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三.教学难点:

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章的亲情美

四.教学方法

导学互动

五.教学时数

一课时

六.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自学导纲

1、新课导入

由歌曲《常回家看看》导入。其实,亲情无处不在,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2、出示导纲

3、自读导纲中简要提示。

4、听读课文,完成导纲中知识性问题。

二.合作互动(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导纲中探究性问题,然后在小组内讨论)

1、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分歧?决定权在谁?

(1)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本不愿出来。(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注意“熬”字)

(2)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

(3)决定权在我,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

2、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假如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母亲会怎样想? 如果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母亲走大路,妻子和儿子会怎样想?)

(1)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

(3) “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4)母亲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走不过去时让儿子背上,既照顾了孙子,又帮儿子解决了难题,体现了母亲的善解人意,疼爱子孙。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好办法。

3、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她走不过去的地方,让我背着她。

母亲给我们以生命,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设身处地

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5、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把你的感受和同学分享一下。(根据时间灵活撑握)

(1)我选择了走大路。在尊老和爱幼的天平上,作者倾向了尊老。因为母亲老了,剩下的时日已经不多了,儿子还小,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从中可以看出我是孝子。妻子善良、贤惠。母亲慈爱,儿子活泼可爱。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温馨和睦。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包含着老人对子女的依赖如同子女幼小时对父母的依赖这样的人生哲理。体会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

(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儿子发现奇趣:两对母子走在田野上,表现了儿子天真可爱、聪明活泼。

(4)“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母亲老了,儿子成长了,挑起了生活的担子,这样母亲自然听从于儿子;而我的儿子还年幼,现在一切也要依靠父母。我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们应该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5)课文第四节景物描写。

充满春的气息,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

(三)导学归纳

课文以“我”为中心人物,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用朴实的语言,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的使命感。可见,本文写了一件“散步”的小事,却表现了“尊老爱幼”的大主题,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四)、反馈训练

1、每年在你过生日的时候,只要爸爸妈妈在身边,他们是否都为你过了生日?

2、你能准确地说出爸爸妈妈的生日吗?

3、假如今天是爸爸或者妈妈的生日,请你编辑一条短信发送给他们,为他们献上生日的祝福!(要求写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

结束语:

一、简要提示

莫怀戚,重庆人。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用多种体裁创作,以小说见长。著有小说集《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片段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

二、认知与探究

1、知识性问题

a 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嫩芽 ( ) 熬 ( ) 霎时 ( )

分歧( ) 拆散( ) 水波粼粼( )

b 解释下列词语

各得其所:

分歧:

2探究性问题

(1)、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分歧?决定权在谁?

(2)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假如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母亲会怎样想? 如果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母亲走大路,妻子和儿子会怎样想?)

(3)、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5)、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然后把你的感受和同学分享一下。

三、梳理与反馈

1、梳理

(1)以小见大的写法。 (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感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

2、反馈

课堂调查

(a)每年在你过生日的时候,只要爸爸妈妈在身边,他们是否都为你过了生日?

(b)你能准确地说出爸爸妈妈的生日吗?

(c)假如今天是爸爸或者妈妈的生日,请你编辑一条短信发送给他们,为他们献上生日的祝福!(要求写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96168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