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后表达出来的个人感受和体会,是对书中内容的思考和理解。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需要注意几点。首先,要深入品味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用心和意图。其次,要言之有理、条理清晰,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有条不紊地表达出来。此外,要注意文字的流畅和表达的准确性,使读者能够明白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最后,要注重思考和总结,通过读后感的写作,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6.下面是一些值得一读的读后感,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和思考。
浣溪沙读后感篇一
时光、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对于一个热爱生命、有情趣、有思想的人来说,时光、生命的消逝总能引起他深沉、萧远的人生感慨。北宋词人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一首美丽的生命之歌,作者在生命消逝的过程中,那颗驿动的心在美丽的徘徊,划出一道迷人的轨迹,留在了历史的星空。
晏殊,一位太平宰相,政绩平平,而词学的造诣却极深,他的词意蕴深广,含蓄之至,优美之极。尤以《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为最。每每玩索,都能生出一番新的意味和感触来。
《浣溪沙》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看似平淡的叙述,实则感慨良多。在暮春时节,作者来到一座小园,向亭台一坐,看花开花落,赏云卷云舒,观夕阳西下。蓦地,外在的景物触发了词人心底感伤的情怀。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又过去了一年。
如今,亭台依旧,天气依旧,而不同的却是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啊!词人的心在驿动:又见一年春花落,岁月去留无印痕,人生但悲不同昨。于是词人感慨万端,斟一杯酒,慢慢品味,拟一曲词,细细赏玩。抬头远眺那彤红的夕阳,词人的心震动了,面对大自然,他发出极其苍凉的一问:“夕阳西下几时回?”这一问,震撼人心。是啊,夕阳西下,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它落了还会回来。太阳还是那个太阳,而人每天都在衰老,而这种衰老是不可逆转的。生命不可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岂不悲哉!
面对夕阳,作者感到了悲凉;而面对落花,作者更是无可奈何。花,生命美丽的绽放,而绽放的美丽却要凋零。人生命中的美好年华,意气风发的岁月,令人心动的情感,都难以长存。这是多么的无奈!
人是一根能思想有感情的苇草,人的尊严,高贵和美丽都来自于思想和感情。在人生的小园中,在落满生命花瓣的香径上,晏殊那颗美丽的心在徘徊,在感受生命中的无奈和无助,在发现生命中的欣喜和欣慰,在思索着人生的真谛和本原!他给人类的大地留下了一汪美丽动人的清泉,他给人类的天空留下了一片令人心醉的云彩!
浣溪沙读后感篇二
自然贴切。那销歇的馨香、摧败的残叶,那绿池的西风愁波、美人憔悴自伤,经此气息的熏染,遂相绾而上臻于凄美绝伦之境界--一声“不堪看”的轻叹,竟化作群芳芜秽、美人迟暮的千古同叹。过片字句更精美至绝,意象更凄迷朦胧。此首与上首一咏春恨、一咏秋怨,而格调亦一清空,一沉郁。才人才情,真无限量,宜后之才人如苏东坡、王国维辈,折服推赏无已。体现了南唐词坛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特色。
开端“菡萏香销翠叶残”一句,所用的名词及述语,便已经传达出了一种深微的感受。“菡萏”即“荷花”亦称“莲花”,后两者较为浅近通俗,而“菡萏”则别有一种庄严珍贵之感。“翠叶”即“荷叶”而“翠”字又传达了一种情感上的珍美。然后于“菡萏”之下,缀以“香销”二字,又于“翠叶”之下,缀一“残”字,则诗人虽未明白叙写自己的任何感情,而其对如此珍贵芬芳生命的消逝摧伤的哀感,便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次句继之用“西风愁起绿波间”,便是写珍美的生命在充满萧瑟悲伤的环境中重现。“西风”二字原已代表了秋季的萧杀凄清,其下又接“愁起绿波间”,便造成多种不同的联想和效果:一则就人而言,满眼**,使人想见其一片动荡凄凉的景象;再则就花而言,“绿波”原为其托身之所在,而今则绿波风起,当然便更有一种惊心的悲感和惶惧,故曰“愁起”。“愁起”者,既是愁随风起,也是风起之堪愁。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韶光”、“韶华”一般指“春光”,伸引为青春岁月。这里的“韶光”后紧跟“憔悴”,既是美好的景物时节的憔悴,也是美好的人间年华容色的憔悴。所以下面的“不堪看”,才有无限深重的悲慨。
此词前半阕从“菡萏香销”的眼前景物叙写下来,层层引发,直写到所有的景物时光与年华同此凋伤憔悴的下场,并与“韶光”“不堪看”做结,呼应了开端的“菡萏香销”“西风愁起”的景色。
词的下半阕,过片两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是对前阕的呼应。前半阕景中虽也有人,但基本上却是以景物之感发为主;下半阕则是写已被景物所感发以后的人之情意。“鸡塞”者,鸡鹿塞的简称,原句出自《汉书·匈奴传下》:“又发边郡士马以千数,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因此后人多用“鸡塞”以代指边塞远戍之地。全句寄托着思妇之情,因而才有着“细雨梦回”的情意。
“小楼吹彻玉笙寒”中“小楼”之高迥,“玉笙”之珍美,“吹彻”之深情,方能体会到“细雨梦回”“小楼吹彻”之苦想与深悲。这一种意境,一直到“多少泪珠何限恨”,方将前二句所渲染的悲苦之情以极为质直的叙述一泻而出,正好像引满的弓箭,一举中的。然而一发之后,却又戛然而止,把文笔一推,不复再作情语,而只以“倚栏干”三字做了结尾。遂使得前一句之“泪”与“恨”也都更有了一种悠远含蕴的余味。
浣溪沙读后感篇三
朝代:宋代。
作者:晏殊。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译文。
作一首词曲喝着一杯美酒。
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
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像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注释。
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已秋日伤感》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浣溪沙读后感篇四
这是一首悼亡词。
上阕写丧妻后的孤单凄凉。首句从季节变换的感受发端。西风渐紧,寒意侵人。值此秋深之际,若在往日,卢氏便会催促词人添加衣裳,以免着凉生病。但今年此时,卢氏已长眠黄土,阴阳阻隔,天壤之别,她再也不能来为词人铺床叠被,问寒问暖地关心他了。“谁念西风独自凉?”这句反问的答案尽在不言之中,混合了期待与失望的矛盾情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在西风吹冷、黄叶萧萧的冬天日子里,词人紧闭着窗子,独自觉得特别寒冷,但有谁关心呢?词人明知已是“独自凉”,无人念及,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仅此起首一句,便已伤人心髓,后人读来不禁与之同悲。而“凉”字描写的绝不只是天气,更是词人的心境。
次句“萧萧黄叶”是秋天的典型景象。在秋风劲吹之下,枯黄的树叶纷纷扬扬地通过窗户飘进屋内,给词人心头更添一层秋意。于是,他便关上窗户,把那触绪神伤的黄叶挡在窗外。窗户关上了,黄叶自然不会再来叨扰,但词人因此也同外界完全隔绝,因而处境更加孤独。孤寂的感受使词人触景生情。他独立在空荡荡的屋中,任夕阳斜照在身上,把身影拖得很长很长。这时,他的整个身心全部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次句平接,面对萧萧黄叶,又生无限感伤,“伤心人”哪堪重负?纳兰性德或许只有一闭“疏窗”,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短时的平静。“西风”、“黄”、“疏窗”、“残阳”、“沉思往事”的词人,到这里,词所列出的意向仿佛推向了一个定格镜头,凄凉的景物衬托着词人凄凉的回忆,长久地锲入读者的脑海,并为之深深感动。
下阕很自然地写出了词人对往事的追忆。前两句回忆妻子在时的生活的两个片断:前一句写妻子对自己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心,自己在春天里酒喝得多了,睡梦沉沉,妻子怕扰了他的好梦,动作说话都轻轻的,不敢惊动;后一句写夫妻风雅生活的乐趣,夫妻以茶赌书,互相指出某事出在某书某页某行,谁说得准就举杯饮茶为乐,以至乐得茶泼了地,满室洋溢着茶香。这生活片断极似当年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赌书的情景,说明他们的`生活充满着诗情和雅趣,十分美满和幸福。纳兰性德以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比自己与卢氏,意在表明白己对卢氏的深深爱恋以及丧失这么一位才情并茂的妻子的无限哀伤。纳兰性德是个痴情的人,已是“生死两茫茫”,阴阳相隔,而他仍割舍不下这份情感,性情中人读来不禁潸然。伤心的纳兰性德明知无法挽同一切,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化为最后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七个字更是字字皆血泪。卢氏生前,词人沉浸在人生最大的幸福之中,但他却毫不觉察,只道理应如此,平平常常。言外之意,蕴含了词人追悔之情。
全词情景相生;由西风、黄叶,生出自己孤单寂寞和思念亡妻之情;继由思念亡妻之情,生出对亡妻在时的生活片断情景的回忆;最后则由两个生活片断,产生出无穷的遗憾。景情互相生发,互相映衬,一层紧接一层,虽是平常之景之事,却极其典型,生动地表达了词人沉重的哀伤,故能动人。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词风与李煜相似。纳兰性德生性淡泊名利,最擅写词。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独树一帜,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直指本心。”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亡于寒疾,年仅三十一岁。被王国维称为“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词人。
浣溪沙读后感篇五
时光、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对于一个热爱生命、有情趣、有思想的人来说,时光、生命的消逝总能引起他深沉、萧远的人生感慨。北宋词人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一首美丽的生命之歌,作者在生命消逝的过程中,那颗驿动的心在美丽的徘徊,划出一道迷人的轨迹,留在了历史的星空。
晏殊,一位太平宰相,政绩平平,而词学的造诣却极深,他的'词意蕴深广,含蓄之至,优美之极。尤以《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为最。每每玩索,都能生出一番新的意味和感触来。
《浣溪沙》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看似平淡的叙述,实则感慨良多。在暮春时节,作者来到一座小园,向亭台一坐,看花开花落,赏云卷云舒,观夕阳西下。蓦地,外在的景物触发了词人心底感伤的情怀。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又过去了一年。如今,亭台依旧,天气依旧,而不同的却是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啊!词人的心在驿动:又见一年春花落,岁月去留无印痕,人生但悲不同昨。于是词人感慨万端,斟一杯酒,慢慢品味,拟一曲词,细细赏玩。抬头远眺那彤红的夕阳,词人的心震动了,面对大自然,他发出极其苍凉的一问:“夕阳西下几时回?”这一问,震撼人心。是啊,夕阳西下,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它落了还会回来。太阳还是那个太阳,而人每天都在衰老,而这种衰老是不可逆转的。生命不可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岂不悲哉!
面对夕阳,作者感到了悲凉;而面对落花,作者更是无可奈何。花,生命美丽的绽放,而绽放的美丽却要凋零。人生命中的美好年华,意气风发的岁月,令人心动的情感,都难以长存。这是多么的无奈!
人是一根能思想有感情的苇草,人的尊严,高贵和美丽都来自于思想和感情。在人生的小园中,在落满生命花瓣的香径上,晏殊那颗美丽的心在徘徊,在感受生命中的无奈和无助,在发现生命中的欣喜和欣慰,在思索着人生的真谛和本原!他给人类的大地留下了一汪美丽动人的清泉,他给人类的天空留下了一片令人心醉的云彩!
浣溪沙读后感篇六
读苏轼浣溪沙这首词,大家可以感悟到:从山川景物着笔,希望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浣溪沙苏轼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该词是苏轼1082年春任黄州团练副使时作的一首记游词。然而从内容来说,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记游作品。通常,记游性作品是写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本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由景入情,一反人们常叹的时光流逝,得出“休将白发唱黄鸡”的哲理。
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读后感篇七
时光、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对于一个热爱生命、有情趣、有思想的人来说,时光、生命的消逝总能引起他深沉、萧远的人生感慨。北宋词人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一首美丽的生命之歌,作者在生命消逝的过程中,那颗驿动的心在美丽的徘徊,划出一道迷人的轨迹,留在了历史的星空。
晏殊,一位太平宰相,政绩平平,而词学的造诣却极深,他的'词意蕴深广,含蓄之至,优美之极。尤以《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为最。每每玩索,都能生出一番新的意味和感触来。
《浣溪沙》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看似平淡的叙述,实则感慨良多。在暮春时节,作者来到一座小园,向亭台一坐,看花开花落,赏云卷云舒,观夕阳西下。蓦地,外在的景物触发了词人心底感伤的情怀。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又过去了一年。如今,亭台依旧,天气依旧,而不同的却是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啊!词人的心在驿动:又见一年春花落,岁月去留无印痕,人生但悲不同昨。于是词人感慨万端,斟一杯酒,慢慢品味,拟一曲词,细细赏玩。抬头远眺那彤红的夕阳,词人的心震动了,面对大自然,他发出极其苍凉的一问:“夕阳西下几时回?”这一问,震撼人心。是啊,夕阳西下,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它落了还会回来。太阳还是那个太阳,而人每天都在衰老,而这种衰老是不可逆转的。生命不可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岂不悲哉!
面对夕阳,作者感到了悲凉;而面对落花,作者更是无可奈何。花,生命美丽的绽放,而绽放的美丽却要凋零。人生命中的美好年华,意气风发的岁月,令人心动的情感,都难以长存。这是多么的无奈!
人是一根能思想有感情的苇草,人的尊严,高贵和美丽都来自于思想和感情。在人生的小园中,在落满生命花瓣的香径上,晏殊那颗美丽的心在徘徊,在感受生命中的无奈和无助,在发现生命中的欣喜和欣慰,在思索着人生的真谛和本原!他给人类的大地留下了一汪美丽动人的清泉,他给人类的天空留下了一片令人心醉的云彩!
浣溪沙读后感篇八
读了诗解,才明白作者用花开花落的轮回和麻雀南飞的习惯来感叹岁月的.流逝!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的句子,道出了世事变迁的规律,世事的沧桑,让人不由得感同身受!我们挡不住花开花落,挡不住南飞南飞的麻雀,我们只能把握当下,在花开时赞美它的优雅,在花开时感受生命的真谛。花落,感叹麻雀北飞时的岁月流逝,麻雀南行时,感叹岁月流逝。
正如宋词中所说,“岁月只能让人老去”,“浮生何来长幼”,时间总是无情的,它总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行,从不为任何人停留.不知不觉中,我们将从天真烂漫的孩子变成英姿飒爽的少年。不管记忆中有多少悲欢离合,有过多少悲欢离合,过去的一切终究过去了,我们无能为力,也无力改变什么。既然如此,又何必再难过,就让过往的一切成为我们美好的回忆吧!
浣溪沙读后感篇九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浣溪沙》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题记。
提起纳兰容若,谁都不会陌生,这个才华横溢,温宛如玉的谦谦君子,如一颗流星,在文坛上闪耀即逝。
他的一生,外人想必是羡慕的,出身名门,父为一品大学士纳兰明珠,自己好读书,擅小令,官拜一等侍卫,家族兴旺,一如《红楼梦》中的贾府。
然而,华丽只是他的外表,忧伤内敛才是精魂,他有太多的苦衷不能对外人道,只能将它们向词倾诉,凄凄惨惨戚戚。以至于在他死后,明珠翻看他的《饮水词》,也忍不住老泪纵横:“这孩子他什么都有了啊,为什么还会不快乐?”若明珠明白“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那他也就不会讶于容若的悲戚。
这首词是容若在妻子卢氏死后所作的,字里行间都是他对妻子的思念,“赌书消得泼茶香”是引用的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典故,李赵二人喜文学,夫妻二人经常背诵书籍,且互相抽查对方,如某某句在某某页,高兴之时,不小心将手中的茶泼在了身上都不知道。容若回忆起亡妻生前的点点滴滴,又联想到自己孤身一人,不禁悲从中来。
其实,我也一直觉得他是不该如此消沉的,高贵显赫的家族,惊人的才情,刻骨铭心的'爱情,还有一群知心朋友,他的这些朋友啊,都是皇帝费心网罗,却不肯轻易折节的人。
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如果我与他生在同一个时代,我会劝诫他,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何必作茧自缚?他若能像明珠,像苏轼,官场沉浮,起起落落该多好?他太不禁风雨了,对很多人,很多事都放不开,总是那么消沉,如果你不喜官场,那像晏小山那样多好,干净落泊的生活,这样你至少可以活得久一点,不要死都死得那么阴柔飘渺。终年只有30岁。
或许,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他的亡妻,他原本对卢氏没有感情,他爱的人早已入宫,成了朱门贵妇。直到这个温婉大度的女子死后,他才惊觉自己欠她多少。
他不寻常的人生,不寻常的思想,得不到当时社会的认可,他终于在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候凋零,如梨花在春光中枯萎。
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只道是寻常。
他的一生,看得见开始,猜不到结局。
浣溪沙读后感篇十
翻看了诗句的解释,我明白了作者是用花开花落的轮回和燕雀北飞南渡习性来感叹时光的流逝!这看似平淡无奇的句子,道尽世事变迁的规律,说尽了人世变幻的沧桑,让人看了不由得与作者感同身受!花开花落我们不能挽留,燕雀北飞南渡我们不能阻止,我们能做的唯有把握当下,当花开时赞叹它的风姿,当花落时感悟人生的真谛,当燕雀北飞事感叹时光的流逝,当燕雀南渡时体会岁月的消亡。
正如宋词里面说的`那样“时光只解催人老”、“浮生岂得长年少”,岁月总是无情的,它始终按照自己的步伐向前迈进,不曾为谁停留。不知不觉间,我们就会由天真无邪的孩童变为英姿勃发的少年。记忆中无论有过多少的喜怒哀乐,有过多少悲欢离合,过去的一切终归已经过去,我们无力也无法去改变什么。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再伤怀,就让过去的一切成为我们美好的回忆吧!
如果我们始终固执地留在过去,不肯向前迈进,等待我们的只会是停滞不前和失败沦落。君不见,多少英雄豪杰因为沉迷昔日的荣光而终止了自己前进的步伐,最终只能在回忆里度过余生;又有多少失意人深陷过去失败的泥潭中而止步不前,最终只能在平庸和自怨自艾中了却余生。对于将来的一切,我们应该用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来迎接它、面对它!只有抱有这样的态度,我们才能坚信生机勃勃的春天将会很快悄然而致!
我十分喜爱“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阙词,她使我明白了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我们应当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同时,我们也要不辜负每一寸光阴,以充足的信心去迎接明天,用加倍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浣溪沙读后感篇十一
时光、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对于一个热爱生命、有情趣、有思想的人来说,时光、生命的消逝总能引起他深沉、萧远的人生感慨。北宋词人晏殊的《浣溪沙》是一首美丽的生命之歌,作者在生命消逝的过程中,那颗驿动的心在美丽的徘徊,划出一道迷人的轨迹,留在了历史的星空。
晏殊,一位太平宰相,政绩平平,而词学的造诣却极深,他的词意蕴深广,含蓄之至,优美之极。尤以《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为最。每每玩索,都能生出一番新的意味和感触来。
《浣溪沙》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看似平淡的叙述,实则感慨良多。在暮春时节,作者来到一座小园,向亭台一坐,看花开花落,赏云卷云舒,观夕阳西下。蓦地,外在的景物触发了词人心底感伤的情怀。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又过去了一年。如今,亭台依旧,天气依旧,而不同的却是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啊!词人的心在驿动:又见一年春花落,岁月去留无印痕,人生但悲不同昨。于是词人感慨万端,斟一杯酒,慢慢品味,拟一曲词,细细赏玩。抬头远眺那彤红的夕阳,词人的心震动了,面对大自然,他发出极其苍凉的一问:“夕阳西下几时回?”这一问,震撼人心。是啊,夕阳西下,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它落了还会回来。太阳还是那个太阳,而人每天都在衰老,而这种衰老是不可逆转的。生命不可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岂不悲哉!
面对夕阳,作者感到了悲凉;而面对落花,作者更是无可奈何。花,生命美丽的绽放,而绽放的美丽却要凋零。人生命中的美好年华,意气风发的岁月,令人心动的情感,都难以长存。这是多么的无奈!
人是一根能思想有感情的苇草,人的尊严,高贵和美丽都来自于思想和感情。在人生的小园中,在落满生命花瓣的香径上,晏殊那颗美丽的心在徘徊,在感受生命中的无奈和无助,在发现生命中的欣喜和欣慰,在思索着人生的真谛和本原!他给人类的大地留下了一汪美丽动人的清泉,他给人类的天空留下了一片令人心醉的云彩!
浣溪沙读后感篇十二
《浣溪沙》带有时光匆匆,而年老的感伤意味。我们和读者一起交流一下,还有没有更多的情感。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浣溪沙》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末句呼应“无可”句)。
伤春惜时,叹年华将逝。浣溪沙的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浣溪沙的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浣溪沙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出句写对花落去而终究无力挽回的叹惋,下句借燕归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而欣慰。哲理是,人事兴衰,无往不反。
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浣溪沙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涛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反衬历史上英雄人物的英雄业绩已被长江之水冲刷殆尽,到头来都是一场空,只剩下青山和夕阳。)。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以渔樵之角色冷眼旁观,语言精练平实,用一空字,表现几多惋惜、几多悲哀,但浣溪沙全词有些消沉、虚空,有隐者之意。)。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一曲新词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对酒当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然而在作者的记忆中,最难忘怀的却是去年的那次歌宴。“去年天气”句,点出眼前的阳春烟景既与去年无异,而作者置身的亭台也恰好是昔日饮酒听歌的场所。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夕阳西下”句,不仅是惋惜时光的匆匆流逝,同时也是慨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已一去不返。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二句,属对工切,声韵和谐,寓意深婉,一向称为名对。唯其如此,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上句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何奈何”。旧地重游,前尘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因此,此词不但以词境胜,还兼以理致胜。后来苏轼的词,就大畅此风了。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在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在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浣溪沙读后感篇十三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在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在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在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浣溪沙读后感篇十四
无可奈何啊,那些花也跟着渐渐地飘落,仿佛是去年曾经见过的燕子又飞回来了,这样的景让感慨万千,舍不得就这样离开这样的景,因此独自一,在花园中这条落满花的小路,久久地徘徊。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对渐消的惋惜,这是作者的创作思绪,其间流露出作者那些淡淡的惆怅和哀愁,即含蓄又富有哲理。我们知道晏殊一生的仕途生涯是十分顺畅的,其个的品也较为贤明,不仅带了一些有名的学生,在政治方面也以清廉著称。他的一生可谓是意盎然,生机勃勃,因此对自己的事业也有所满足。此作品中我们所见到的是他在抒发其闲逸致的心,这心当然还没殆尽,太就落山了,再加天也要结束,故而感叹。
阙以音乐之美开,自己先沉浸在优美的旋律当中,再饮一杯美酒,这是多么洒脱和悠闲的时刻啊。写作之时史说官至宰相,可见这样的形是他当时的真实写照,美酒配以美曲自然是让惬意的。他的词中很少写到美女,与张先的大不相同,可见他的为事之端正。首两句是写实,简单而流利的名字涵盖了音乐,美酒,当时的天和亭台,这十四个字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场面,即有景物,也有动态的音乐和,可见作者非凡的笔力。这样的句子要比那些纯粹描写景物的要生动的多。后一句“夕西下几时回?”是一个转折式的问,从闲雅兴中倏忽转为感慨。在这里我们不防想一下,类似于“夕西下几时回?”的名句在古代文学作品当中是很多,比如“送去几时回?”、“绿杨芳草几时休?”等,这样的问加重了感叹的语,比直接感叹要深。在这里作者是借夕落山时的景,来对自己的生进行思和追问。那美好的一生,慢慢的就要去了,不知何时才能回来,果有“对酒当歌,生几何?”(曹操)的感慨。这是在理智的况感慨的,而不是唯心的那种无味的感慨,在阙中便能看出作者的感慨并不是那么伤悲,它还是留有余地的。阙中的后一句,是启下阙的。
下阙是感的延伸和递进,层次加深了。用“花”和“燕”这两个天中常见的生物来映衬心理,即真实可信,又能表达怀。“无可奈何花落去”就是一种理智的看法,花落了就落了,你能怎么办?没有能阻止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衰退,虽然“无可奈何”体现出作者的无奈,那浓重的感也融于这个词中。所幸的是花落去了,燕子来了。这种与生没有任何意义的自然现象,在作者巧妙的安排下,倒富有很深的哲理。其实社会就是这样的,你去了,还有来的,正是前已消后再来,前者去后者来,这是规律,亘古不变。作者既然能理解这样的自然规律,自然在作品当中没有极其消极的心理因素在内。面对这样的景,他不落泪,不悲伤,只是独自一个在小园中的香径久久的徘徊。可见作者的心是多么的开阔和豁达的。我个认为晏殊的这种事心态是极其平和的,极其理智的,并略略带些唯物主义思想,这在那个唯心主义的时代是很难得的。他这样衰败的景象下,只是带着一种沉思,而非无病,故作娇柔。
六句词句,用词简炼,构思精巧,蕴含哲思。“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不同”,这种轮回是在所难免的,谁也不能挣脱这自然所决定的替规律。官者也好,庶民也罢,总是要随着时光的流转而不断更新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词中亮点之笔,千古传诵,直到今天它依然在闪烁着文学光华。这是作者感触之笔,浑然天,没有任何雕琢的痕迹,这里天里两组典型的景物差,不仅具有审美价值,也具有其文学价值,即对偶,又相连接,音韵和谐,画面生动,感真挚,有艺术的美感,是“极炼如不炼也”。
浣溪沙读后感篇十五
浣溪沙这首此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悲秋怀人的情感乃是历代文人吟咏不绝的一大主题即使在唐五代文人词中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从这个角度讲,李景此词并没有什么特异之处。然而我们只要稍微联想到词人所处的那个时代,我们便会感知到此词中隐含的更深一层的意蕴。那的确是一种浓烈的时代感伤色彩和忧患意识。词中写的秋此时已不是我们了解的单纯的自然界的秋天,而是象喻着对逝去的韶光与青春的追怀,所以此词从表面看虽然与传统的题材相属也并未脱出“花闻”范围,但是全词深层里所抒写的乃是作为一个偏安小朝廷的皇帝,在那个时代的狂风暴雨来临之前所发生感触的那份悲伤与忧患。
此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所表现的情感内容又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与时代的特征。
正是因为李景可以恰到好处地遗词用字。
例如开端所写的“菡萏香销翠叶残”一句,仅此句所运用的名词及术语,便已经传达了一中非常深微的感受。本来“菡萏”就是“荷花”,也可以称为“莲花”,后两种说法较为浅近通俗,更加直言明了,而“菡萏”二字则别有一种庄严珍贵的感觉。“翠叶”也就是指荷叶巧用翠叶之翠字则既有翠色之意,且又可使人联想到翡翠及翠玉等非常珍贵的名物,也同样传达了一种珍美之感,然后菡萏之下缀以香销二字,又与翠叶之下,缀以一残字,词人虽没有直言叙写自己的任何感情,但从词人对如此珍贵芬芳之生命消逝摧残的伤感,便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如果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将此一句若改为花瓣香销荷叶残,纵然意义相近,音律也尽合,却必将感受全非矣,所以仅此开端一句,看似平平淡淡的叙写其实早以具备了既能感之有能写之的诗歌之两种重要的素质,这也正是李景之词特别富于感发着之力的主要原因。
可以简单体会全词的意境之美。
菡萏香销二句是写景,它是通过残败萧瑟的景物意想,来构筑这一种凄凉伤感的情感氛围,来表现一种感物而动的心灵震撼,来象喻青春,生命,和平,幸福,社稷,家园及至一切美好事物的衰落与消逝,虽为写景,然景中潜寓着极其沉郁浓烈的伤感和情绪,细雨梦回两句则是描写一种感情的氛围与境界,乃是由景物意象与动作行为两部分熔铸而成,梦醒人远,其幽怨暗恨正与迷梦细雨有机的溶为了一片,小楼吹笙,直吹到笙寒声断,其执著的思念与凄凉心境亦正从彻字与寒字中轻轻透露,构成了一个幽微迷离的情感境界。
浣溪沙读后感篇十六
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题记。
提起纳兰容若,谁都不会陌生,这个才华横溢,温宛如玉的谦谦君子,如一颗流星,在文坛上闪耀即逝。
他的一生,外人想必是羡慕的,出身名门,父为一品大学士纳兰明珠,自己好读书,擅小令,官拜一等侍卫,家族兴旺,一如《红楼梦》中的贾府。
然而,华丽只是他的外表,忧伤内敛才是精魂,他有太多的苦衷不能对外人道,只能将它们向词倾诉,凄凄惨惨戚戚。以至于在他死后,明珠翻看他的《饮水词》,也忍不住老泪纵横:“这孩子他什么都有了啊,为什么还会不快乐?”若明珠明白“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那他也就不会讶于容若的悲戚。
这首词是容若在妻子卢氏死后所作的,字里行间都是他对妻子的思念,“赌书消得泼茶香”是引用的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典故,李赵二人喜文学夫妻二人经常背诵书籍,且互相抽查对方,如某某句在某某页,高兴之时,不小心将手中的茶泼在了身上都不知道。容若回忆起亡妻生前的点点滴滴,又联想到自己孤身一人,不禁悲从中来。
其实,我也一直觉得他是不该如此消沉的,高贵显赫的家族,惊人的才情,刻骨铭心的爱情,还有一群知心朋友,他的这些朋友啊,都是皇帝费心网罗,却不肯轻易折节的人。
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如果我与他生在同一个时代,我会劝诫他,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何必作茧自缚?他若能像明珠,像苏轼,官场沉浮,起起落落该多好?他太不禁风雨了,对很多人,很多事都放不开,总是那么消沉,如果你不喜官场,那像晏小山那样多好,干净落泊的生活,这样你至少可以活得久一点,不要死都死得那么阴柔飘渺。终年只有30岁。
或许,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他的亡妻,他原本对卢氏没有感情,他爱的人早已入宫,成了朱门贵妇。直到这个温婉大度的女子死后,他才惊觉自己欠她多少。
他不寻常的人生,不寻常的思想,得不到当时社会的认可,他终于在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候凋零,如梨花在春光中枯萎。
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只道是寻常。
他的一生,看得见开始,猜不到结局。
浣溪沙读后感篇十七
时光、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对于一个热爱生命、有情趣、有思想的人来说,时光、生命的消逝总能引起他深沉、萧远的人生感慨。北宋词人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一首美丽的生命之歌,作者在生命消逝的过程中,那颗驿动的心在美丽的徘徊,划出一道迷人的轨迹,留在了历史的星空。
晏殊,一位太平宰相,政绩平平,而词学的造诣却极深,他的词意蕴深广,含蓄之至,优美之极。尤以《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为最。每每玩索,都能生出一番新的意味和感触来。
《浣溪沙》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看似平淡的叙述,实则感慨良多。在暮春时节,作者来到一座小园,向亭台一坐,看花开花落,赏云卷云舒,观夕阳西下。蓦地,外在的景物触发了词人心底感伤的情怀。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又过去了一年。如今,亭台依旧,天气依旧,而不同的却是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啊!词人的心在驿动:又见一年春花落,岁月去留无印痕,人生但悲不同昨。于是词人感慨万端,斟一杯酒,慢慢品味,拟一曲词,细细赏玩。抬头远眺那彤红的夕阳,词人的心震动了,面对大自然,他发出极其苍凉的一问:“夕阳西下几时回?”这一问,震撼人心。是啊,夕阳西下,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它落了还会回来。太阳还是那个太阳,而人每天都在衰老,而这种衰老是不可逆转的。生命不可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岂不悲哉!
面对夕阳,作者感到了悲凉;而面对落花,作者更是无可奈何。花,生命美丽的绽放,而绽放的美丽却要凋零。人生命中的美好年华,意气风发的岁月,令人心动的情感,都难以长存。这是多么的无奈!
人是一根能思想有感情的苇草,人的尊严,高贵和美丽都来自于思想和感情。在人生的小园中,在落满生命花瓣的香径上,晏殊那颗美丽的心在徘徊,在感受生命中的无奈和无助,在发现生命中的欣喜和欣慰,在思索着人生的真谛和本原!他给人类的大地留下了一汪美丽动人的清泉,他给人类的天空留下了一片令人心醉的云彩!
浣溪沙读后感篇十八
虽不说大风大浪,但经历的事多了,在我们这个“少年不识愁滋味”的似水年华的阶段,对人生的`感叹亦算是常有的事。余读晏殊的浣溪沙,不禁感同身受,或不与“大家”同,但只求述发情感,排解心绪。若不与赞,只当茶余饭后贻笑大方之味料罢了。
在此般感伤的夜里,空对银屏,木然的敲出一字一句,季春的云雾遮掩了夜里的最后一丝光亮。周遭的静谧,更映衬了内心的仓皇。
所有的一切都无法再转圆,那一段流年,只能放逐在悲欢的尘世间。看着去年的亭台,我只能轻轻问道:“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寂寞沧桑,时光依旧,只是我们却不再是从前。我一直在想,我们,究竟是输给了时间,还是败给了苍天。以往的时光,如今看来却像一根生硬的刺,它硬生生的插在了柔软的心房,让人痛不欲生,却又不忍拔下。
一段时光的仓皇,一指流沙的无道,一番岁月的波折,悲欢离合,就让它永远沉淀。美好的事物自然会凋残,“花落去”已是事物原本的规律。感春惜时,你又何所得?独自徘徊就徘徊,只怪红颜易老,韶华难留。
笔于失眠夜,与失眠曲(浣溪沙)共眠。
浣溪沙读后感篇十九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末句呼应“无可”句)。
伤春惜时,叹年华将逝。浣溪沙的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浣溪沙的'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浣溪沙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出句写对花落去而终究无力挽回的叹惋,下句借燕归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而欣慰。哲理是,人事兴衰,无往不反。
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浣溪沙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涛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反衬历史上英雄人物的英雄业绩已被长江之水冲刷殆尽,到头来都是一场空,只剩下青山和夕阳。)。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以渔樵之角色冷眼旁观,语言精练平实,用一空字,表现几多惋惜、几多悲哀,但浣溪沙全词有些消沉、虚空,有隐者之意。)。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964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