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对书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答案。写读后感时需要坦诚真实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必迎合他人的意见。以下是一些读者对经典名著的读后感,他们深入探讨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黑暗森林读后感篇一
作为一名女生,我一直以为对科幻类别的小说不感兴趣,但《三体》这本小说完全改变了我这样的看法。
《三体》系列小说分为三部,而昨天刚刚看完了第一部。
作者刘慈欣在当前的科技基础之上,向读者们构造了一个架空的科幻世界,故事基调宏达、神秘而又悲壮。在故事当中我遇见了很多物理学的名词,比如宇宙背景辐射,哈勃红移,为了搞清楚故事的发展,我也随时准备着百度百科,遇到不懂得名词就查。
故事假设在银河系之外的一个天狼座中有另一个可适宜生物居住的星球,名为三体。一次偶然的机会,三体文明和地球文明相互知道了对方的存在,于是双方陷入了一种思考。
而地球上,知道对方的存在的人类很少但基本是居于社会高层当中,由于知识背景的差异,他们对三体文明的看法相互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等分歧,有些人希望三体人能够在地球上生存使地球上的丑恶消失,而有些人希望三体人永远都不要登陆地球,因为三体人能够给地球带来的未必是福音等等。
尽管地球人对三体人的态度褒贬不一,但是三体人却将地球人当做一个敌人。尽管就科技水平而言,三体文明要大大高于地球文明,但三体人要成功登陆地球需4.5个世纪,从中地球可以发生很多次科技革命,大大提升其科研水准,而这对未来的三体人而言是一个大大的威胁。
这就是《三体》小说的总基调。同时这样的基调也让我陷入了一个思考,即两个之前没有任何接触的文明碰撞时带来的到底是和平还是战争。
显然,就历史看,这个结论可能并不是那么乐观。当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后,欧洲文明大肆的入侵美洲,掠夺财产,杀烧掳掠,使得美洲的原始文明永劫不复,最终被欧洲人统治且殖民。
我想,这是因为每个文明体都像一个个体一样,如果让其走入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当中时,他们便缺乏安全感,而这样的不安全感很可能导致一些残酷的后果。历史中的印第安人或许就是这样的一个牺牲品。
而《三体》小说中也是这样,尽管三体文明比地球文明先进很多,随着时间过渡,未来有非常多的不确定性,或许过了三四百年地球文明就会赶超三体文明,到了那个时候三体文明能不能保全自我也是一个问题了。所以作为地球人和三体人而言,最为理智的做法可能就是尽最大的努力保全自我,同时消灭对方。
或许这样的一个结论让很多人感到悲观,但这却是一种最为现实的结果,尤其是生活在我们现实的社会当中,可能会常常遇到于此类似的情形或者作出于此类似的选择。
但是就作为一个个体的我们,我还是希望不同的民族、种族、宗教、国家等能够引以为界,找到一条超出武力威胁的和平之路从而相互理解相互认可,共同构建更加美好的将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黑暗森林读后感篇二
对于一部科幻小说而言,《三体》开启了一个新宇宙,精彩纷呈;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不失为一部哲学经典,发人深思。在作者刘慈欣笔下,我们的宇宙(确切地说是上百万种族的宇宙)苍茫寥廓、神秘莫测。
《三体2:黑暗森林》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在本是肩负着全人类希望的面壁计划“失败”后,整个人类跌入大低谷,环境遭受无法弥补的破坏,人口从85亿锐减到35亿。痛定思痛之后,经历了人性的解放,科技迅猛发展,建立了人类自以为强大的星际舰队,却又在三体人一个探测器面前溃败,庞大的舰队只剩下了寥寥数艘。主人公罗辑比较终依仗“猜疑链”打退了本已胜券在握的三体人,迎来了美好的和平。这一刻,人类战胜的难道只是外星文明吗?我不禁思索,也许人类从中涅重生,改变的正是自己。
当人们得知他们将要失去所爱的世界时,是逃避还是做比较后的抗争,是人类种族的延续还是个人的生死,这个问题难以取舍。起初读到书中“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的观点时,我难以接受,而随着故事的发展,让我逐渐明白尽管岁月与文明缺一不可,但却不能为了文明的延续而失去人性,忽略文明自身的价值。毕竟,在人性毫无限制的丢失下,就算文明得以延续,我们也只是“非人”,永远也不是那个曾经善良的人类。
黑暗・光明。
书中比较令我难忘的,是作者借主人公罗辑提出的`“黑暗森林法则”――对费米悖论文明层次的解释。罗辑从两个基本公理出发,一是文明的比较基本需求是“生存”;二是宇宙的物质和能量总量是有限的,通过引入两个概念――猜疑链和技术爆炸,从理论上建立了研究宇宙社会的一门学科――宇宙社会学。宇宙社会学基于当某一文明发现其他文明的位置时,由于上文的两个原则,通过类似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逻辑,(简单地说,不论是让你知道我的存在,还是让你存在下去,对我来说都是危险的,都违反第一条公理,因此只能对对方实施攻击)利用了其他高智慧种族的猜疑心,构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威慑手段,即黑暗森林法则。
在我看来,黑暗森林法则是冷酷无情的,但也并非没有生机,现实中的地球就是宇宙的缩影,即使国家之间的争端不断,但友好的交流同样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方法,驱逐黑暗,带来光明,毕竟和平比战争廉价得多,美好得多,珍贵得多。
阳光・爱。
夕阳下,一架飞机沐浴在金色的晚霞之中,向无际的天边飞去,带着它的梦想,再艰难,也从未放弃过这个浩瀚的宇宙。也许,在明天太阳升起时,灿烂的阳光能照进黑暗森林。
黑暗森林读后感篇三
一口气读完三体系列第二部《黑暗森林》,我看着窗外的夜空,感觉已然不同。世界再也不像以前想象的那样了。黑夜中充满了重重杀机,那是一个捉摸不透的黑暗森林,而且是一个无比真实的原始丛林。这一瞬间我几十年来关于宇宙的看法都被彻底颠覆了,而以前从来没有任何人告诉我宇宙可能是这样子的。
本书故事概要:人类的科技被三体人锁死,行为被三体人监听,人类社会面对严峻的外星人入侵,决定实施“面壁计划”加以抵御。但面壁计划的执行困难重重,前三位面壁者依次失败。而人类社会在三体人朝地球行进的日子里,经历了全面的大低谷和大繁荣两个时期,最终恢复信心,而且是自信心爆棚,准备迎战,结果多艘宇宙级战舰被三体人的一个小小的探测器“水滴”击溃,人类又陷入绝望。主人公罗辑参透黑暗森林法则,拯救世界。
一、面壁者计划。
跟前一部一样,本书也有大量炫目的超级科技,一一描述那就太多,重点说说本书的重头戏:面壁者计划。智子能够监视整个地球的一切,唯独不能探知人大脑内部的思想,面壁计划由此诞生:选定4个战略计划的制定者和领导者,他们完全依靠自已的思维制定战略计划,计划的真实战略思想、完成的步骤和最后目的都只藏在他们的大脑中。面壁者对外界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和行为,应该是完全的假象,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伪装、误导和欺骗,面壁者所要误导和欺骗的是包括敌方和己方在内的整个世界。相应的,地球三体组织选定了几个破壁人,就是研究面壁者的真实战略意图并破坏他们的计划。
1.第一位面壁者:美国前国防部部长泰勒。
真实战略意图:利用球状闪电武器对人类舰队发动突然攻击使其量子化,用量子舰队来对抗三体。但是他的意图很快被破壁人发现,破壁人破坏这个计划的手段特别简单:把对他的计划详细分析放到互联网上。因为万一球状闪电武器没把人打成量子态,而是直接打死了,这种拿人的性命做实验的技术,违反了现代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国家和政府不能要求任何人从事这种必死的使命。结果舆论压力扑面而来,这种行为被认为是反人类罪。后来他举枪自杀了。
2.第二位面壁者:委内瑞拉前总统雷迪亚兹。
真实战略意图:在水星背太阳面地层中埋藏大量宇宙级氢弹,一旦引爆会使水星脱离公转轨道,坠入太阳,太阳对流层会被水星击穿,太阳深处辐射层中巨量的恒星物质将高速射入太空,在太阳的自转中,将形成一个螺旋形大气层,迅速向外扩张,最终会超过其他行星轨道,行星在太阳的螺旋大气层中很快失去速度,最终坠入太阳。引整个太阳系变成比三体更加恶劣的地狱,这是以全人类的生命为筹码要挟三体。
他的破壁人用的还是老方法,把炸水星的计划公之于众。这位总统在送他回国的飞机上说了一句:“现在,人类生存的最大障碍其实来自自身。”下飞机后,他被自己的国民用石头砸死了。早在他成为面壁者之前,他可是成功领导委内瑞拉成为世界瞩目的象征着平等公正和繁荣的山巅之城,并成功领导军队抵挡了美国的入侵,是这个国家的人民英雄。
3.第三位面壁者:英国科学家、政治家希恩斯。
真实战略意图:研究大脑对命题判断为真伪的神经回路模式,研发思想钢印机器,并巧妙的设置数学模型,表面上是提升人的必胜信念,实际则是向人类植入绝对失败主义的理念,这样总会有一拨人会坚定不移的想要尽快逃离太阳系以避免与三体的正面接触。
希恩斯的破壁人是他自己的妻子,在进入冬眠的时候破壁人终于识破了真实战略意图,可惜已经来不及了。当他们从冬眠中苏醒的时候,时间已经过了近2,人类正好是大繁荣时期,应用技术发展新宿,人们自信心爆棚,破壁人在联席会上直接公布了希恩斯的计划,希恩斯最终惨淡收场。
4.第四位面壁者:主人公罗辑(单独再讲)。
前面三位人类精英分别想出了不同的对策:第一位选择了打的;第二位选择了谈判的;第三位选择了逃跑的;其实在实力那么悬殊,事关文明生存的情况下,已经是最优的战略安排了。他们毅然决然抛弃了现代社会的基石,而且在整个行动中坚定不移,这太不容易了。其实如果真面对外星人的入侵,最好的方法也只能是把决定权交给少数人,给他极大的权力,天下一盘棋。
二、情境大猜想。
这一部比上一部更深刻,因为它着重描述的是人类在面对外星文明危机的行为和思想反应,看完后,读者自己也会对一些虚拟情况进行猜想。
1.如果社会变成一个思维完全透明的世界,这好吗?
看完第一部《地球往事》的时候有个大大的疑问:人类攻破三体组织聚会,进攻红岸第二基的时候,智子已经存在于地球了,为什么他没给地球三体组织提醒。本书开头就解释了原因:三体人害怕人类。三体人的思维是完全透明的',也就是说他们的脑电波特别强,脑子里想什么周围的人就能接收到他的真实想法,所以他们的思想里没有计谋,没有欺骗,没有伪装,没有误导。
如果人类社会也变成一个思维完全透明的世界,所有真实的想法和信息都共享,这样好不好呢?从节能的角度来讲,这个技能耗散能量大,我给女朋友讲30分钟的故事就觉得嘴有点累了,那每时每刻发射高频的脑电波,还不累死啊;从社会学的角度讲那就更不好了,这会加大人们协作的难度,比如谈恋爱,男女双方刚开始在一起的时候可能并不是那么的情投意合,慢慢地相处下来觉得对方真不错,感情逐渐升温,最后结婚生子恩爱到老。但如果双方思想是透明的,女的就是喜欢你的钱,男的就是想要生理需求,那这事就不容易被双方接受。不仅是谈恋爱,公司里的激励政策,提高员工干劲的手段,在思想透明的情况下都失效了,生活会变得很没意思。第一部里向地球发出“不要回复”警告的三体人1379,不就是因为精神世界的匮乏才产生厌世的情绪。所以,这种“想”等于“说”的信息沟通模式,不适合人类社会。
2.如果在理论物理水平上有差距的两个文明作战,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
为了截击一艘三体的先行小探测器,人类派出2000多艘恒星级战舰到太阳系边缘迎战,人类觉得这是三体人派来投降或是谈判的,谁都不愿意错过第一次解除三体文明的机会。令人没想到的是,这艘名叫“水滴”的三体小飞船向人类展示了三体文明的实力。
“水滴”的外壳平滑光洁,可是在放大1000万倍后,表面依旧是绝对光滑的镜面,以地球人类的技术加工的最光滑的表面,在放大数千倍后就显得极为粗糙。三体的这外壳材料,分子就像仪仗队一样整齐的排列着,同时互相固结,分子像被钉子钉死一般,自身振动都消失了,所以它的表面接近于绝对零度。在普通密度的物质里,原子核的间距是很大的,通过强互作用力把它们固定死,这难度可想而知。这外壳的硬度远远超过了人类的认知。
接着“水滴”开始启动加速,由人类舰队中间对面的位置飞向人类战舰列队的边角,速度达到31.7公里/秒,接着惊人的一刻又发生了,它拐了一个30°的锐角,速度丝毫未减,直冲舰队边角的战舰。“水滴”完成了一次从宇航动力学上看根本不可能的运动:在两倍于第三宇宙速度的情况下进行这样一个不减速的锐角转向,几乎相当于以同样的速度撞上一堵铁墙,如果它的内部放着一金属,那这次转向产生的过载会在瞬间把金属块压成薄膜。
太空中上演了一场仅有50分钟的末日之战,“水滴”用很古老的方式:撞击,一艘艘的摧毁人类战舰,2000多艘恒星级战舰就像一挂鞭炮,挨个爆炸。“水滴”在撞击过程中,速度达到60公里/秒,并且还能够精准的撞击战舰的核燃料仓,并完美地解决了邮差问题,攻击路线几乎不重复。人类在这场战斗中,唯一的战果就是击中“水滴”两次,其中一次使它稍稍地减了一下速,而强互作用力构成的材料与普通物质的在强度上的差别,使得“水滴”结束战斗后依旧毫发无损。人类2艘战舰逃出,其他的战舰全军覆没。这场战役告诉我们,世界上最狠的武器的是理论物理,文明间最大的差距是科学层级差距,在低层级下无论应用科学如何发达,都不堪一击。人类所有的荣光,一朝破灭。
3.神一样的存在――大史。
大史是一名经验丰富、头脑敏捷的警察,跟其他的科学家相比在科学知识上差的太远了,而屡次救下男主角那更不在话下,那就是他存在的价值。但在本书中,他却干了一件特别特别了不起的事,就是帮罗辑找到了一个人,一个女人。这个人是罗辑之前为了文学创作而假想出来的一个人,结果罗辑疯狂地爱上了这个自己假想出来的人,一起吃饭、聊天、出游。回归现实后,罗辑一直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直到当上面壁者。由于面壁者极大的权利,罗辑要求大史帮他找人,找的就是那个他假想出来的人。大史在听完来龙去脉后,淡淡说:“我基本可以保证帮你找到,但不排除极小的可能找不到她。”这回答使罗辑还有捧着书的我大吃一惊。更令人吃惊的是,大史真的很快的就找到了那个人,从外貌到性格都十分吻合罗辑的想象。这应该不属于科幻范围了,而算穿插了些许魔幻玄幻的味道。
叶文洁在去参加最后一次三体组织聚会的时候,在自己女儿的墓前遇到了罗辑,并引导罗辑去研究宇宙社会学。先设定几条简单的不证自明的公理,再在这些公理的基础上推导出整个理论体系。叶文洁向罗辑提出了两条宇宙公理,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除此之外还有两个重要概念:猜疑链和技术爆炸。最后,叶文洁还说了一句:“不管是那种情况,我都尽责了。”说完就在暮色中离去。
1.猜疑链。
人类宇宙舰队被“水滴”团灭后,幸存的7艘战舰,2艘飞向一边,5艘在另一边,向不同方向的太空飞去,因为地球肯定是不能回的,它迟早会被三体占领,回去就是送死。这时,问题出现了,在浩瀚的宇宙中,能源及关键部位的配件成了稀缺资源,在到达能够补充能源的合适行星前,谁都不知道自己的能源够不够,而眼前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其他战舰掠夺。这时,猜疑链就出现了。
怎么样打断这条猜疑链呢?交流?在地球上可以,一来二去可能也就说清楚了,但在太空中不行,要么一部分人死,要么所有人死。这是太空为他们设定的生存死局,在它面前,交流没有任何意义。只剩一个选择,只是谁来选的问题。最终结局可想而知,人类战舰互相残杀,剩下最后一艘战舰拖着战利品,飞向宇宙。另一边那两艘战舰也是一样的情况。
两个原来并没有主观恶意的个体,只要有一方在想象里出现了一个小恶意,那就会被猜疑链快速放大,这个放大过程只有一个办法中断,就是某一方死了。
2.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上面的推导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太空中的战舰缺少燃料和配件这类资源,但整个宇宙不缺,宇宙太大了。这里就要引入第二条宇宙公理了,就是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宇宙是很大,但生命更大!这就是第二条公理所表明的。宇宙的物质总量基本恒定,但生命却以指数增长!指数是数学中的魔鬼,只要文明掌握的技术超过了某个阈值,生命在宇宙中的扩张是很恐怖的。就按罗辑的计算,人类目前的航行速度,一百万年后地球文明就可以挤满整个银河系。一百万年,按宇宙尺度只是很短的时间啊。所以从长远来看,全宇宙也可能出现战舰上那样的生存死局。
3.技术爆炸。
这个概念好理解的多了,人类文明有五千年历史,地球生命史长达几十亿年,而现代技术是在三百年时间内发展起来的,从宇宙的时间尺度上看,这根本不是什么发展,是爆炸!技术飞跃的可能性是埋藏在每个文明内部的炸药,如果有内部或外部因素点燃了它,轰一下就炸开了!地球是三百年,可能其他文明的技术爆炸更为迅猛。我比你弱小,在收到你的交流信息后得知了你的存在,我们之间的猜疑链就也建立了,这期间我随时都可能发生技术爆炸,一下子远远走在你的前面,变得比你强大。在宇宙尺度上,几百年只是弹指一挥间,而我得知你的存在和从交流中得到的信息,很可能是技术爆炸最好的导火线。所以,即使我仅仅是婴儿文明,对你来说也是极为危险的。
这是本书的最后总结了。在宇宙中,发现新的文明存在后,如果你认为我是善意的,但善意文明并不能预先把别的文明也想成善意的,所以,你不知道我认为你是善意还是恶意;进一步,即使你知道我把你也想象成善意的,我也知道你把我想象成善意的,但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我怎么想你的,这个逻辑可以一直向前延伸,没完没了。这就是宇宙级的猜疑链。
所以,如果你比我强大,既然我能发现你,那你总有一天能搜寻到我,这样我们之间就出现了猜疑链;如果你比我弱小,但随时可能发生技术爆炸,那我们之间就又出现了猜疑链。总结起来:1.让你知道我的存在;2.让你存在下去,对我来说都是危险的,都违反第一条公理: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这是一个非常冷酷的战场,就算是其他文明再弱小,但随时可能发生技术爆炸。而且因为猜疑链的存在,所以,一旦发现对方,交流只会暴露自己,使自己也处于危险境地,那么,第一反应就是先把它干掉再说。所以书中把宇宙比喻成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不管是不是猎人,不管是天使还是魔鬼,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
我看着窗外一片漆黑的天空,没有一丝风,关了灯后,我和大史一样在黑暗中说出了一个字:“操!”
黑暗森林读后感篇四
“给岁月以文明,不是给文明以岁月”是书中的一句话,我们只是地球上普普通通的一员,但看完书却引起了我的深思,我感受到了宇宙的辽阔,也看到了自己的渺小,同时我也庆幸自己还活着。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部,上部面壁者,讲述了三体人用科技锁死地球科学,地球人则根据三体人思维透明,不能对计划进行伪装的弱点制定了面壁计划。中部讲述了主人公罗辑的转变,想出了黑暗森林理论并发射“咒语”进行试验。下部黑暗森林,讲述了人类舰队被三体探测器全部歼灭,并封死太阳,罗辑通过在太空布核弹的轨迹建立对三体文明的终极威慑。
让我印象更深的人是章北海,他虽不是主人公,并且从未见过主人公罗辑,但这个面对三体人入侵,人类科学研究被阻断,战争基本无胜算的可能,却仍然履行战斗职责的军人,竟然从一开始就抱着必胜的信心,你不得不尊敬他。直到最后你发现其实他从一开始就知道人类必败,从一开始就已经定好目标做好计划,那就是劫持飞船逃离地球,为人类文明保存希望的火种。是的,最终他成功了,这时候,你再回头去看他为自己的计划而实施的谋杀,你又会如何评价呢?如果谋杀是错,为人类保存希望是对,那他这么做到底是对是错?对错可以相抵吗?我们评判对错都是基于自己对价值观立场的选择,如果你更看重法律,那他肯定是错,如果你更看重意义结果,那他也许是对的。我觉得评判他还得注意最后的一个细节,章北海劫持飞船逃离地球,有两艘飞船追击,在这个过程中,地球舰队全部被三体人的一颗水滴毁灭,他成了英雄,成为星舰地球最德高望重的人,但是逃离地球,三艘飞船无法满足所有人的生存,最后时刻他不得不再次做出决定攻击其他两艘飞船,因为他明白,只有这样人类文明才有延续的可能。但他晚了一步,另一艘飞船率先发动了攻击,死之前他说了一句话,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他觉得没什么比延续人类文明更重要的了,总是要有人牺牲的,那谁牺牲其实都一样,包括他自己。从这一点看,我最终尊敬他、理解他。
在书中,我感受到了人类的渺小,我们虽然发展很快,仅仅用了三百年就进入了信息时代,但当三体人入侵时,人类前沿物理学被锁死,我们却束手无策。而当罗辑醒来之后,面对的世界我们无法想象,它看起来更先进,墙壁都是信息化,这才是真正的信息时代,但是它又如此虚假,地下城的天空蓝,是虚构的,虚构的能有多美?工厂合成的食物,又能有多美味?似乎人类世界已经非常发达,可以与三体世界抗衡,而且人类已经有了太空舰队,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恒星级飞船,但两千艘飞船被三体的探测器毁于一旦,证明科技仍然停滞不前,科学的核心不堪一击,人类不过就是温室的花朵,离开了温室,便离枯萎不远了。三体文明轻而易举的摧毁了地球科技,就如同历史中的殖民者大规模屠杀土著人一样,但为什么三体文明会发现地球世界,是因为人类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导致了一些人对人类失去希望,希望外星文明抹杀所有包括自己的人类,这也是《三体.地球往事》中eto中降临派的观点,到头来,还是人类自食恶果,恶劣的人性导致的因果报应。
“给岁月以文明,不是给文明以岁月”,的确,文明的灿烂与否,并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的,宁可获得短暂的灿烂文明,而不愿苟且偷生。但是所谓的灿烂文明,难道就是建立在物质上吗?人类不过是大自然中普通的一员,却往往有一种优越感,当多米诺骨牌接连倒下时,人类难道能幸免于难?如果那样,人类文明就真成为所谓的“短暂的灿烂文明”,因为他们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作者:弋戈)。
黑暗森林读后感篇五
三体二黑暗森林篇承接了第一部的故事,讲述了人类在已知科技更加发达的三体文明存在并且三体舰队向地球开赴这段时间人类所做出的反应。三体世界的智子锁死了基础科学的进步并智子能对人类外在行动随时进行监督,人类几乎处于完全劣势,陷入一场完全不可能赢的星际战争。但人类通过已经掌握的三体人的资料,制定出了面壁者计划,利用人类思想不透明的特点,制定出一些三体人无法看透的救亡计划。
罗辑就是四位面壁者之一。与其他三位面壁者相比,罗辑并没有杰出的政治才华、也没有杰出的科学贡献、更没有杰出的军事领导能力,但他却被地球三体组织(eto)称为最有可能与主对抗的人。在其他三位面壁者利用自己被赋予的特权准备在各个领域大展拳脚的时候,罗辑则利用自己的特权享受着梦想中的生活,在这里他无忧无虑,欣赏着美景,找到了心中的爱人并渐渐和爱人孩子过着幸福的生活。直到五年后,随着一名面壁者的失败,委员会为了进一步限制面壁者,促使面壁者做一些他们认为对人类有益的事,委员会带走的罗辑的爱人和孩子。想要尽快与爱人及孩子重逢的罗辑终于开始思考人类的生存问题,他日以继夜的思考着eto的统领叶文洁以前对他说过的话。“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文明不断的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两句话一直深深的印在罗辑心中。从这两条宇宙的公理出发,罗辑渐渐领悟到了什么。他让一位科学家帮他制作了一幅三维的宇宙中距地球50光年处的恒星具体位置图,通过恒星级功率信号发射到宇宙当中,用来验证他的想法。由于验证的时间至少要一百年,罗辑决定进入了冬眠状态。在此之前,又一位面壁者的计划以失败告终,而罗辑向宇宙发射的这一神秘的信号,被人类称为拯救地球的“咒语”。
黑暗森林读后感篇六
不得不说科幻作品对于许多社会学和人性的问题探究得比较深刻,刘慈欣在本书中尝试对于整个宇宙的图景的构建是比较成功的。这个概念的仅仅是一个科幻小说中构建出的不完善体系,却在无意中佐证了诺贝尔奖获得者费米先生关于地外智慧生命的“费米悖论”。
“费米悖论”隐含的意思是,从理论上讲,人类能用100万年的时间飞往银河系的各个星球,那么,外星人只要比人类早进化100万年,就应该已经来到地球了。换言之,“费米悖论”表明了这样的逻辑悖理:a.外星人是存在的--科学推论可以证明,外星人的进化要远远早于人类,他们应该已经来到地球并存在于某处了;b.外星人是不存在的--迄今为止,人类并未发现任何有关外星人存在的蛛丝马迹。
“费米悖论”在天文学界就有着相当的影响,因为它是基于科学探知的事实:古老的银河系,已有约100多亿年的年龄,而银河系的空间直径却只有大约10万光年,就是说,即使外星人仅以光速的千分之一翱翔太空,他们也不过只需1亿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横穿银河系--这个时间远远短于银河系的年龄。而且仅从数学概率上分析,在浩瀚的宇宙里,应该有着众多的类似地球的适合于生命存在的星体。并且这其中,有些星体的年龄要远远大于地球,因此,它们上面的生命进化,也要远远早于地球上的人类。
“费米悖论”在天文学界广有市场,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对此持赞成的态度。
但是黑暗森林假说却给费米悖论提供了一个极其好的解释:这些在技术上和进化上高于我们的生命不是不存在,而是利用一些超出我们的技术手段将自己隐藏了起来,因为他们知道这个森林中充满着危机,主动出击和暴露自己都是危险的事情,只有隐藏自己或者利用某些方式向全宇宙宣布自己的无害(小说的第三部《死神永生》中就有提到这样的行为),才能够在这个宇宙中生存下去。
这或许才是这个宇宙的真正秘密,它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广阔无垠。如果真正飞行在太空里,那里是一个几乎绝对空旷、绝对寒冷、绝对孤独的世界,那些电脑模拟出的璀璨星河只是肉眼难以分辨的微光。不必飞出太阳系,只要到达木星轨道,太阳就仅仅是一个黄豆大小的亮斑了。所以关于人类在宇宙中究竟处在哪个位置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够给出自己的答案,或许只有人类真正接触到那些智慧生物时,才能有真正的答案。
曾经看过一个关于这个系列的评论说,上帝创造了世界又害怕这个世界被宇宙抛弃,所以上帝创造了刘慈欣。如果真的是这样,只能期望我们这群宇宙中的小蚂蚁,在这座黑暗的森林里那群带枪的猎人在我们能够示弱之前,永远也不要发现我们。
黑暗森林读后感篇七
给岁月以文明,给时光以生命。
地球人就是傻孩子,不知道黑暗森林法则,傻傻等着外星文明拯救自己,招来了强大的对手,家也快没了。
还好三体人没法识别地球人的内心想法,于是地球方制定面壁计划。赋予面壁人至高无上的权利,随意支配资源,通过表象迷惑三体人,实则进行谁都不知道的对抗计划。三体支持者中同时出现了破壁人,需要拨开重重迷雾,了解面壁者的真实意图,并公之于众,让计划中止。本身这个设定就挺有趣的,所以看这一本中数个让我觉得激动的时刻就是某个不起眼的人突然出现了,告诉面壁者:xxx,我是你的破壁人。然后讲出他看到的面壁计划真正的样子。四个面壁者,四个面壁计划,一个比一个精彩。
罗辑也是神一般的存在,作为唯一一个被三体世界数次下令追杀的地球人,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有时候最厉害的武器其实最简单,都不需要花费多少资源。罗辑的武器就是在他掉入冰湖中的那一刻突然参透的黑暗森林法则。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不管是不是猎人,不管是天使还是魔鬼,不管是娇嫩的婴儿还是步履蹒跚的老人,也不管是天仙般的少女还是天神般的男孩,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
黑暗森林读后感篇八
推荐我看这部书的人是我高中时代的同学。所以要谈这本书还真的写写他。
我们读高中那个年代已经奥数奥物等各种竞赛刚刚萌芽,还处于比较纯洁的状态。那时候学奥数奥物之类的都是学校老师们直接课后纠集一帮子好学生开小灶。然后参加市一级的考试比赛,通过的就集中参加全市最好的老师举办的周末集训。所有这些都是不要花钱的,完全是优胜劣汰的集训。那时候我比现在强多了,属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数学语文化学物理门门都参加竞赛。而我那个同学就属于典型的偏科型的,纯物理天才,每次物理考试不是他第一就是我第一,可是其他各门功课都在及格边缘徘徊的那种。事实证明,偏科的人都是天才,像我这种全面发展的都是庸才。考大学我不出意外进入了名校开始混日子,而他进入了二流的大学开始深造物理学。大学后我继续读mba。而他考入中科院读研究生。二十年后,我不过是商业社会里面一个小混混,而他中科院毕业后到意大利搞研究,前年作为理论物理学和研究粒子对撞机方面的专家回国被聘为华东理工和北大的双重教授,膜拜啊!
就他回国一事我还是很开心的。因为高中时代的教育对物理学一直深感兴趣,虽然大学无缘深造,但是一直有看一些物理学理论的书籍,但是苦于朋友圈子里面没有这方面的专家,因此有机会见到他总会带些问题问他。而三体这套书就是他推荐的。
果然,这类硬科幻类的书籍令我爱不释手,三天看完了三大本书。
这三本书以宇宙为背景在一个巨大的尺度上描写了文明的走向,并提出了宇宙伦理学的初步框架。其基于现代物理学的各种理论基础做出的大胆设想也让人耳目一新。
应该说宇宙物理学还存在着许多的未解之谜。曾经有人认为牛顿物理学已经构筑了物理学的完整大厦,后人能做的不过是添砖加瓦。但是关于微观层面的质疑彻底推翻了颠覆了牛顿物理学的大厦,之后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基础建立的'理论物理学基础几乎完美的统一了物理学在宏观和微观层面的理论。我们一直在追寻物理学的统一,因为我们相信上帝不掷骰子。但是量子力学和不确定性原理破坏了这种统一性,但是正是这样我们的世界才多姿多彩,正是有着许多的未知才会使得我们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也就是希望。以我个人经验来看,人类文明真正进入发展打不过区区二百多年的时间,如果就可以穷尽百亿光年范围的宇宙规则反而是不可思议的。
三体的基本理念,是秉承于作为独立系统的宇宙,其熵是倾向于增加的,而类似智慧生命体这类低熵体的存在是偏离于宇宙规则的。因此,他们通过假象的宇宙伦理学的推理推导出黑暗森林理论,从而得出文明毁灭的推论去并符合总体熵发散的宇宙规则。其第一部还是一个简单的萌芽,而第二部已经有了基本的理论体系并命名为“黑暗森林”。至于第三部则将这一理论从二个文明扩大到全宇宙范围,并更深入的探讨了面对外星文明地球文明发展的可能。全文中基于目前已知物理学的奇思妙想的确让人大开眼界。关于基本粒子的内折叠的高纬度空间可能发展的二维展开的质子人工智能。基于超炫理论的高维度空间碎片和三维空间的接触,基于黑洞视界理论的低光束自我封闭理论等。丰富的想象给出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在科学发展中比找出正确答案更加重要的是问出正确的问题。无论是基本的方法论还是哲学命题中,正确的问题是一切出发的基本根源。而正确的问题的来源正是基于现实的想象力,我们想象各种可能,并从中找出正确的方向,问出正确的问题,正是这样我们的文明得以正确的发展。当我们将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相结合,空间和时间一起可以形成一个有限的四维的没有奇点或边界的空间时,我们可以解释大宇宙尺度上的一致性,也可以解释小尺度上均匀性的偏离,但是如果这样我们就需要一个造物主。牛顿晚年成为基督教的虔诚信徒,因为他的研究指向第一推动力。爱因斯坦同样问道“在制造宇宙时上帝有多少选择性?”它必须是自洽的并且允许复杂到允许研究其本性的文明生物结构的存在。即使真的有造物主,那么又是谁创造了造物主?近代科学的发展已经过于技术化和数学化了,以至于除了少数专家之外,特别是对于哲学家而言完全不可理解。因此科学家们都忙于“什么是”的研究,而很少有人来问“为什么”的问题了。这让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以来的哲学家的伟大传统何等的堕落。
最后唠叨一句关于最近很热门的各类穿越小说穿越剧,基于目前的物理学理论,时间并不是一个维度,而是一个物质的内秉性因素,如同质量,能量等一样。而且根据爱因斯坦质能转换方程,光束只能无限接近而不可超越。而时间的内秉性和光是同质的,这就意味着时间是有箭头的,只能向前无法向后,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但是如果我们以无限接近光束运动的话,相对于低速参照系我们的时间是停滞的,因此理论上我们可以到达宇宙的尽头,即可以实现向未来穿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黑暗森林读后感篇九
在《三体一:地球往事》的读后感里,我主要讲了墨学的关联。在读《黑暗森林》的时候,我一度觉得墨学被抛弃了,尤其是讲出丛林法则的时候,不同的文明之间简直就是不共戴天,无法兼容。然而看到最后又豁然了,在无路可退的时候,罗辑仍然是借助了外力的潜在威胁来拯救了地球。这又回归到墨学的哲学逻辑上:一个层面上的兼爱非攻,唯有借助更高层面的外力才能实现。
另外我还想吐槽一下书本里说到的宇宙社会学两大公理及衍生的丛林法则。这里面有个很大的被作者忽略的问题是,公理所适用的维度。除了物质总量和生存基础外,还有两个很重要的维度是发展速度和发展时间。宇宙是在扩大的,文明也在扩大,如果文明扩大的速度比宇宙慢,那么总有资源在文明外部,就无所谓宇宙的资源容纳不下壮大的文明。即使文明能达到宇宙的扩大速度,那么时间维度上呢?虽然宇宙也不是永生的,但文明的时间长度难道可以和宇宙比拟?还有更多我们都想象不出的维度上的因素,都会制约丛林法则的效力。也就是说,把我们地球上的社会学套到宇宙上,本身的公理性就存疑。
最后,不否认大刘的想象力是极棒的,智子、水滴及宏大的战斗场面,都让人无限遐想。至于人物描写,之前已经吐槽过,就不重复了。
黑暗森林读后感篇十
当醒来时,发现他正躺在一张床上,在这时,走来一个老太婆,长着一个扁扁的稻草头。洛克问:“这是哪里?”老太婆回答:“黑——暗——森——林。”洛克又问:“这里就是魔界的领土吗?”老太婆:“是——的。”洛克出了门,发现有很多魔兵再四处徘徊,便问老太婆借了一个拖把,准备出去整整那些魔兵。他每打一下那些魔兵就说:“给你一拖把。”大家还未缓过神来就已七窍流血了,洛克说:“我的拖把神功真强!”
之后,他告别了老太婆再拿上了拖把走了。
黑暗森林读后感篇十一
纵观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系列中的第二部作品《黑暗森林》,其中所展现的黑暗与绝望,思考与选择引发了我许多对于人性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担忧。通过阅读这本小说,我深刻体会到人类在面对未知和生存的困境中所展现的心理与行为,同时也明白了人性中的善恶本质在面对极端环境时也会显露出来。并且,这部作品还给我带来了对于科技的反思与思考。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如何正确地运用科技成果来赋予人类以和平和幸福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首先,对于人性的思考是《黑暗森林》中给予我的最大启示。当太阳系面临被外星文明毁灭的危险时,人类为了长期的生存开始推行黑暗森林法则。这个法则的核心便是“宁静的夜晚”。在外星文明面前,宇宙中的所有物种都应努力隐藏自己,不发出任何信号。这是因为,宇宙中的资源是有限的,外星文明一旦发现我们的存在,很有可能会发动毁灭性的攻击。因此,只有保持沉默,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这个法则无疑让我深思:如果每个人只关心自己的生存,那宇宙就无法实现和平共处。正是因为人类关心他人,愿意为了整个人类的生存而牺牲,才能在面临绝境时做出出色的抗争。
其次,小说中对于科技的描绘让我对人类的未来产生了许多忧虑。在小说中,人类拥有了诸如三体游戏、脑机接口、凝练器等先进科技。这些科技成果让人类的生活更加便捷与舒适,然而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特别是脑机接口的出现,人类的思维与电脑之间实现了无缝衔接,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思考与选择的能力。这样的科技发展令人担忧,因为它可能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依赖性和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我认为,科技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保持人的自由和独立,不能让科技成为对人类的支配。
此外,小说中对于黑暗森林法则的思考也深深地触动了我。黑暗森林法则的核心是人类不会主动给予其他文明友善,只会担心其他文明有战略投放的嫌疑。在这个法则的约束下,人类的恐惧和互不信任无处不在。这种恐惧和互不信任的思想,虽然在人类面临未知和危机时可能是一种自保的本能,但也让人感到沉重和绝望。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合作和信任变得异常曲折和困难。而我深深地意识到,只有通过相互合作,才能解决绝大多数问题。在如今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必须将自己放在更广泛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树立共同发展、互信互利的理念。
最后,通过阅读《黑暗森林》,我对于人类文明的历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无论科学如何发展,人类始终面临着未知和困难。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下,我们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与舒适,但也面临着更多的风险与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便是如何正确地运用科技成果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恰如双刃剑,只有抓住了它的剑柄,才能够操控好它。只有遵循伦理和尊重自然的底线,科技才能够为人类所用,而不会被人类所控制。
总之,《黑暗森林》这本小说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细腻入微的人物描写,引发了我对于人性、科技和未来的深度思考。它让我明白,在面对绝境时,只有相互合作、相互信任,才能找到生存的一线希望。而对于科技的运用与发展,我们必须时刻谨记科技是为人类服务的,而非被人类所控制的。只有在这样的理念下,我们才能走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黑暗森林读后感篇十二
我怀着极大的兴趣,阅读了德国作家刚特·鲍利的系列童话中《森林饮用水》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讲的是由一只可爱的小鹿,来到一条清澈的小溪边喝水引发的。干渴的小鹿刚想低头喝水,突然回想起五年前自己喝了这里的水之后,肚子疼了好久,就抬起头犹豫了。树上的小松鼠看到了问:“那么清澈的.水你怎么不喝呀?”小鹿如实说出了从前的痛苦经历,松鼠告诉它,这么多年过去了,好心的人们重新植树造林,改良了土壤,净化了水资源,小溪的水不会再让你肚子疼啦。你放心地喝吧!
小鹿还是将信将疑,松鼠给它详细介绍了小溪水为什么可以喝的原因——都是再造森林的功劳。有了清澈的水,就有了众多的植被,有了许许多多的小动物。森林就又活跃起来了。
小鹿畅快地喝了个够;松鼠在一旁高兴地又蹦又跳。
我喜欢读这类科普童话。不仅可以在书里与小动物们愉快地交流,还可以从中学习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我知道了再造森林就是让森林再生长起来;树木除了阳光雨露,也要有一种“根菌”才能存活;水是万物之源。
老师告诉我,多读读这类科普童话,能增进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了解物与物之间的依赖关系;懂得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道理。
我想,写这些童话的作者,是要告诉大家要爱护水资源,保护地球的水资源,多种树。不然就会受到地球的惩罚!回想人们生活中离不开水,怎么用水是当下环保的重要话题。我认为:每个公民就应该从日常生活中节约一滴水做起,人人高度重视节约水资源,严格管好自己,不浪费一滴水。
徐老师的话:在童话书里遨游,是件多快乐的事儿。浩迪的阅读给他兴趣与知识,让他在读书中成长!徐老师相信: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更精彩的收获!
黑暗森林读后感篇十三
妈妈带来了一位好伙伴,它是一本书,书名叫《魔法森林》,我非常喜欢!
我拿到这本书后,一看封面,上面有各种各样的花纹,有树叶、虫子、蝴蝶……仿佛这本《魔法森林》真的有了魔法,让人身临其境。翻开第一页,我知道了作者是英国人乔汉娜·贝斯福。作者的名字后面有一个“绘”字,我一脸疑惑。翻到下一页,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本图画书!
呀!看,精笔细描的一幅幅图案,从一钩一提当中,就能感受到作者无比认真、专注的神情。我仿佛看见作者在夜晚戴着眼镜,开着台灯,在桌上画画的样子,地上的稿纸已经数不清了。她有时皱眉,有时微笑,反正永远是一副认真的样子!
图画书当然是用来画画的,我拿出彩笔,马上投入状态,一丝不苟地上色。看到树叶,我不假思索地拿出绿色笔。正要动笔画时,我想到了一个问题:魔法森林是有魔法的,你画树叶是绿色的,和平常的'没有区别,那怎么还叫魔法呢?于是,我打算用彩色施展魔法。
我取出了黄色、红色、蓝色、黑色的笔。涂好了黄色,填上红色……很快,“彩叶”出炉了。我左看右看,心里美滋滋的,比吃了棒棒糖还要甜!但是……我猛然发现,黑色在里面像一颗黑痣,施魔法的似乎变成了巫婆,而不是天使。哎呀,真是一坨鸟屎毁了一锅粥!
我非常喜欢这本图画书,它将成为我一生的好伙伴!
黑暗森林读后感篇十四
黑暗森林是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系列中的一个关键概念。在这个概念中,宇宙被比喻为一片黑暗的森林,每个文明都是一个猎人潜伏在其中,试图窥探其他文明的存在。在这个黑暗森林中,每个文明都有着自己的恐惧和警惕,相互隐匿不露声色。然而,这个概念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思考,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未知的宇宙?本文将围绕这个问题,分享我对黑暗森林的心得体会。
黑暗森林的隐喻意义让人深思。它是对未知邻居的一种恐惧的展现。在宇宙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其他文明,但我们又无法预测其本质和意图。它可能是友善的,也可能是敌对的。就像在黑暗森林中,我们永远无法确定周围的人的真实意图。这种不确定性让人产生焦虑和猜疑,也让人不敢主动暴露自己的存在。因此,在黑暗森林中,各个文明都会选择保持沉默,避免被其他文明盯上。
黑暗森林概念也揭示了黑暗中的纪律。在黑暗森林中,每个文明都明白,只有保持始终如一的战备状态,才能在宇宙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如果一个文明表现出任何脆弱或者懈怠的迹象,其他文明必然会看到这个机会来进攻。因此,黑暗森林理论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在未知的宇宙中,只有强者才能生存。这种纪律和竞争的观念在人类社会中同样适用。只有保持不断学习、努力进步的态度,才能在各个领域中有所建树。
黑暗森林概念也激发了人们对情感的思考。在面对未知的宇宙时,人们往往会产生一种孤独和无助的情绪。无法确定其他文明的意图,使得我们感到更加渺小。然而,黑暗森林的纪律也逐渐告诉我们,面对未知的宇宙,我们需要以平静和清醒的心态去迎接。这种心态是智慧的象征。无论是面对竞争还是孤独,我们都需要保持镇定冷静的心态,这才能从容应对困境,实现自身的价值。
黑暗森林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在未知的宇宙中,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并包容其他文明,而不是随意断定他们的意图和目的。如同黑暗森林中的猎人一样,我们应该保持谨慎并警惕,但同时也应该展示友善和善意,尝试与其他文明进行交流和合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孤独和恐惧,找到与其他文明和谐共处的方式。黑暗森林的心得体会让我意识到,在宇宙的辽阔无垠中,团结合作是我们生存的基石。
结论:
黑暗森林是刘慈欣《三体》系列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揭示了人类在面对未知宇宙时的恐惧、竞争和情感。在黑暗森林中,每个文明都隐匿自己,保持警惕。而黑暗森林的纪律和情感的智慧也启示我们在未知宇宙中如何生存和面对困境。最重要的是,黑暗森林的概念告诉我们,团结合作是我们在宇宙中生存的关键。
黑暗森林读后感篇十五
暑假里,我读了精彩、动人森林报:《春》、《夏》、《秋》、《冬》。其中,我最喜欢就是《夏》了。作者采用了报刊形式,有层次、有类别地报导了森林中英雄和强盗,将动物和植物生活习性表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作者还告诉我们应该要如何去观察、亲近大自然,如何去比较、思考和研究大自然方法。
本书生动又有趣,它教会了我们一些做人道理。其中一个小故事《狐狸巧占獾巢穴》是这样:因为狐狸家里天花板要掉下来了,差点把宝宝给砸伤,狐狸看到这个家不安全,便盯上了獾家,因为獾家又大又干净。于是狐狸主动去要求獾分一块地方给它,獾没有同意,原来獾是洁癖鬼,不想要这么脏动物住进来。可是狡猾狐狸把獾骗走,把家里搞又脏又乱,獾回来后看到这模样,马上搬家了,自己又重新去挖洞了。这下可中了狐狸计谋了,它带上宝宝安乐入住房子了。从这个故事中,我宁可不要耍小聪明陷害朋友,也要踏实肯干、勤劳、大度。
《森林报》它是一本比故事书更精彩,比童话更具吸引力,比诗歌更优美,比《昆虫记》更有趣科学探索启蒙书。从《森林报》中我认识了许多动物,了解了动物们生活习性,读了《森林报》,让我感觉到大自然是多么奇妙,仿佛我正置身于这片美丽、和谐大森林中。春天气息、夏天阳光、秋天风儿、冬天雪花,这片大森林里每天都发生着许许多多事情。《森林报》带我走过一年中森林每个季节,带我与森林中动物们玩耍,带我走遍森林每一个角落。它让我爱上这片美丽、安宁、和谐大森林!
黑暗森林读后感篇十六
“给岁月以文明,不是给文明以岁月”是书中的一句话,我们只是地球上普普通通的一员,但看完书却引起了我的深思,我感受到了宇宙的辽阔,也看到了自己的渺小,同时我也庆幸自己还活着。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部,上部面壁者,讲述了三体人用科技锁死地球科学,地球人则根据三体人思维透明,不能对计划进行伪装的弱点制定了面壁计划。中部讲述了主人公罗辑的转变,想出了黑暗森林理论并发射“咒语”进行试验。下部黑暗森林,讲述了人类舰队被三体探测器全部歼灭,并封死太阳,罗辑通过在太空布核弹的轨迹建立对三体文明的终极威慑。
让我印象更深的人是章北海,他虽不是主人公,并且从未见过主人公罗辑,但这个面对三体人入侵,人类科学研究被阻断,战争基本无胜算的可能,却仍然履行战斗职责的军人,竟然从一开始就抱着必胜的信心,你不得不尊敬他。直到最后你发现其实他从一开始就知道人类必败,从一开始就已经定好目标做好计划,那就是劫持飞船逃离地球,为人类文明保存希望的火种。是的,最终他成功了,这时候,你再回头去看他为自己的计划而实施的谋杀,你又会如何评价呢?如果谋杀是错,为人类保存希望是对,那他这么做到底是对是错?对错可以相抵吗?我们评判对错都是基于自己对价值观立场的选择,如果你更看重法律,那他肯定是错,如果你更看重意义结果,那他也许是对的。我觉得评判他还得注意最后的一个细节,章北海劫持飞船逃离地球,有两艘飞船追击,在这个过程中,地球舰队全部被三体人的一颗水滴毁灭,他成了英雄,成为星舰地球最德高望重的人,但是逃离地球,三艘飞船无法满足所有人的生存,最后时刻他不得不再次做出决定攻击其他两艘飞船,因为他明白,只有这样人类文明才有延续的可能。但他晚了一步,另一艘飞船率先发动了攻击,死之前他说了一句话,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他觉得没什么比延续人类文明更重要的了,总是要有人牺牲的,那谁牺牲其实都一样,包括他自己。从这一点看,我最终尊敬他、理解他。
在书中,我感受到了人类的渺小,我们虽然发展很快,仅仅用了三百年就进入了信息时代,但当三体人入侵时,人类前沿物理学被锁死,我们却束手无策。而当罗辑醒来之后,面对的世界我们无法想象,它看起来更先进,墙壁都是信息化,这才是真正的信息时代,但是它又如此虚假,地下城的天空蓝,是虚构的,虚构的能有多美?工厂合成的食物,又能有多美味?似乎人类世界已经非常发达,可以与三体世界抗衡,而且人类已经有了太空舰队,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恒星级飞船,但两千艘飞船被三体的探测器毁于一旦,证明科技仍然停滞不前,科学的核心不堪一击,人类不过就是温室的花朵,离开了温室,便离枯萎不远了。三体文明轻而易举的摧毁了地球科技,就如同历史中的殖民者大规模屠杀土著人一样,但为什么三体文明会发现地球世界,是因为人类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导致了一些人对人类失去希望,希望外星文明抹杀所有包括自己的人类,这也是《三体.地球往事》中eto中降临派的观点,到头来,还是人类自食恶果,恶劣的人性导致的因果报应。
“给岁月以文明,不是给文明以岁月”,的确,文明的灿烂与否,并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的,宁可获得短暂的灿烂文明,而不愿苟且偷生。但是所谓的灿烂文明,难道就是建立在物质上吗?人类不过是大自然中普通的一员,却往往有一种优越感,当多米诺骨牌接连倒下时,人类难道能幸免于难?如果那样,人类文明就真成为所谓的“短暂的灿烂文明”,因为他们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作者:弋戈)。
黑暗森林读后感篇十七
黑暗森林是一部由刘慈欣创作的科幻小说,以揭示人类在面对外星文明以及宇宙间的心态斗争为主线展开,可谓意义深远。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不仅对宇宙的奥秘有了更多的了解,还对人类的固有弱点有了更多的思考。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黑暗森林中的三个主题的心得体会:人类本性的复杂性、战争与和平的永恒均衡,以及信任与背叛的辩证关系。
首先,黑暗森林这个设定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因为它以科学的方式揭示了人类的本性复杂性。人类不仅有自私的一面,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可以肆无忌惮地摧毁别人,还有善良与爱的一面,愿意为了保护家人以及人类整体的利益而付出牺牲。在黑暗森林这个宇宙中,每个个体都面临着被消灭的威胁,只能以太阳火炎弹的方式来射杀其他星球的人类,来保护自己的存在。由此可见,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和立场,而这些底线和立场是复杂而多变的。
其次,战争与和平在黑暗森林中呈现出一种永恒的均衡。在这个宇宙中,每个文明为了自身的生存而不得不与其他文明进行斗争,因为只有杀掉其他文明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这种情况下,战争成为了唯一的选择,而和平只是一种短暂的休战。然而,在黑暗森林的终局中,刘慈欣却给出了另一种可能性:通过透过造物者的时间抹杀技术而实现真正的和平。这似乎告诉我们,战争与和平的辩证关系是复杂而微妙的,不一定非要通过武力来解决问题,很有可能通过其他的方式去达成和平。
最后,黑暗森林中的信任与背叛关系给了我很多启示。在宇宙的未知中,每个个体都需要寄托信任来获得安全感。然而,这种信任的建立是很脆弱的,一旦出现背叛,整个信任体系就会瓦解,人类社会也会陷入混乱之中。而在黑暗森林中,信任与背叛的关系无时不刻不在,让人们对自己的选择和立场产生了深思。我认为,信任与背叛是两个相互依存的概念,没有信任就不会有背叛,而背叛又会引发对信任的质疑,因此,我们应该用心去经营自己的信任关系,保持对人性的理解与尊重。
总的来说,黑暗森林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巨作,通过深刻探讨人类的本质、战争与和平的永恒均衡以及信任与背叛的辩证关系,引发了我对人类社会与宇宙间存在的深思。在这个浩瀚的宇宙里,人类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平与信任,并以智慧与勇气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004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