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那么,如何编写一份完美的教案呢?首先,我们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目标明确、具体、实际可行。其次,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抓住重点、难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步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另外,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最后,在教学评价方面,要多样化评价手段,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帮助。这些教案范文涵盖了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环境。
数学图形教案篇一
1、尝试对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进行分割。
2、探索图形分割的不同形式,能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各种简单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了解图形拼合的方法。
物质准备:房子图、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的图形、剪刀、固体胶。
(一)第一次操作。
1、引导幼儿根据观察窗户的不同形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安装玻璃。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窗户都是什么形状的?找一找有没有合适的玻璃?这该怎么办?怎样才能剪得刚刚好又不浪费材料?你们都说很多的方法,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1)观察比较窗户与玻璃的不同。
(2)发现问题:想想怎样才能让每块窗户都安上合适的玻璃。
2、幼儿操作,师观察指导。
3、交流分享。
(1)师:是怎么安装玻璃的?这个图形是怎么来的?你来试试,先折一下然后比一下,合不合适,好的合适了,我们就剪下来。
(2)你把什么图形分割成什么图形?分割成几块?
(5)原来我们要对角或者对边折一折、压一压、然后打开沿着直线剪下来。
4、发现图形分割的简单关系。
小朋友真能干,原来正方形能分割成两个长方形也能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圆形能分割成两个半圆形,无论这些形状怎样分割,合起来都能变回原来的大图形,这回帮老师解决了大难题。
区域活动中鼓励幼儿用图形分割或者拼合的方式制作自己喜欢的玻璃安装窗户。
数学图形教案篇二
1.体验图形变化带来的乐趣。
2.巩固对图形特征的认识,感知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间的关系。
3.学习用折叠、分割、拼合的方法,知道正方形可以分割成长方形或三角形,长方形可以分割成正方形、三角形或长方形,大小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又能拼出正方形和长方形。
相同大小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若干,剪刀人手一把。
一、导入:巩固对图形的认识,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图形宝宝,请小朋友一起说出它们的名字。”
师:“这些图形宝宝被施了魔法,它们各自变成了两个大小相同的图形宝宝。小朋友,请你想一想正方形如果变成两个大小相同的图形宝宝,会变成什么呢?”
幼儿自由回答。
二、操作探索。
1.正方形可以分成两个相同大小的长方形或两个相同大小的三角形。
师:“现在请小朋友自己动手试一试,将正方形折叠后用剪刀剪开看一看能变成两个大小相同的什么图形?”
(要求:剪刀使用的方法;必须是两个相同大小的图形;先对折再沿折痕剪。)。
师:“现在,谁想说一说,你把正方形变成了两个大小相同的什么图形?”
师:“现在请小朋友将你变出的两个大小相同的图形,让他们被剪开的那条边合在一起,看看是不是正方形。注意边与边要完全拼在一起。”
(幼儿向前展示自己的操作,并贴在黑板上。)。
2.长方形可以分成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师:“现在请小朋友自己动手试一试,将长方形折叠后用剪刀剪开看。
一看能变成两个大小相同的什么图形?”
师:“现在,谁想说一说,你把正方形变成了两个大小相同的什么图形?”
师:“现在请小朋友将你变出的两个大小相同的图形,让他们被剪开的那条边合在一起,看看是不是长方形。注意边与边要完全拼在一起。”
(幼儿向前展示自己的操作,并贴在黑板上。)。
小结:正方形可以拆分成两个大小相同的长方形或三角形,两个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或长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长方形可以分成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两个大小相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三、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一个三角形宝宝要把它变成两个相同大小的图形宝宝,你觉得能变成什么图形呢?”
(幼儿自由回答)。
师:“那两个相同大小的三角形宝宝在一起又会组成什么新的图形宝宝?”
(幼儿自由回答)。
师:“在我们的益智区,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大小相同的三角形宝宝,区域活动的时候小朋友可以自己试一下,看看两个相同大小的三角形都能拼出哪些图形宝宝。”
数学图形教案篇三
1.通过拼摆图形,巩固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掌握,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相互合作的意识。
3.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场地准备:用塑料绳在地面上围一个圆、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
物质准备:1.半圆的桌子、长方形的桌子、正方形的桌子。
2.各种不同的型组合积木若干。
3.几何图形拼组成的一幅画。
1.游戏:找朋友。[讲一讲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师出示用几何图形拼组的画,引起幼儿兴趣。请幼儿找一找画面中有哪些几何图形娃娃?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逐一观察、比较、讲述,加深认识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
2.游戏:作客。
教师以图形娃娃的身份与幼儿做游戏。邀请幼儿去各个图形娃娃家作客。教师:“现在我们一起到图形娃娃家去作客吧!来,先让我们一起学袋鼠跳到圆形娃娃家去吧!(幼儿一起跳到已划好的圆形中去)再让我们一起学小狗爬爬到三角形娃娃家去吧!(幼儿一起爬到已划好的三角形中去)最后我们一起跑到正方形娃娃家去,看一看是谁先到正方形娃娃家。(幼儿一起跑到正方形)
3.游戏:娃娃请客[培养幼儿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教师创设游戏情节:图形娃娃邀请小朋友吃饭,把幼儿带到有半圆形的桌子、正方形的桌子、长方形的桌子的地方。
教师:“桌子有了,椅子还没有,我们就用积木来拼做椅子吧!不过,圆形的桌子旁要放圆形的椅子。三角形的桌子旁放三角形的椅子,正方形的桌子旁放正方形的椅子。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吧!(幼儿动手来摆放积木,把它们进行拼组成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分别放在所对应的桌子四周。)
4.游戏:送礼物
教师:“图形娃娃邀请我们来做客,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我们先送一个蛋糕给它们,不过,圆形娃娃喜欢吃圆形的蛋糕,正方形娃娃喜欢吃正方形的蛋糕,三角形娃娃喜欢吃三角形的蛋糕,如果送错了,娃娃会不高兴的。[用两个半圆形的积木拼成一个圆形、用两块三角形的积木拼成一个正方形,用两个小三角形积木拼成一个三角形。]幼儿在“生日快乐”的乐曲中将积木一层层的进行拼搭,体验欢快的情绪。
5.和图形娃娃告别,结束活动。
数学图形教案篇四
图形找家。
在角色游戏和猜想活动中复习几何图形的结合分类,以及复习10以内序数的加法,巩固三维特征的概括。同时发展思维的敏捷性及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1.学习按照物体的不同形状特征进行分类活动。
2.学习辨认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1.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常见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
2.物品若干件,“家”三个(家门分别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1.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都有自己的家吗?你们认识自己的家吗?
2.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图形。
原来是这些图形宝宝不认识是自己的家了,小朋友咱们应怎么办呢?(帮他们找到家、把他们送回家)。
3.做游戏:送图形回家。
出示图形宝宝的房子,让幼儿观察4座房子的不同点:门不一样,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请幼儿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说出是什么图形,把它送回自己的家。
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有没有小朋友把图形宝宝送错了家的。
4.出示挂图《找图形》,让幼儿观察,启发幼儿说出每种物品是有那几种图形宝宝变成的。
5.做《找朋友》的游戏,引导幼儿能按两种不同因素进行分类。
每个幼儿的胸前都贴有一个图形宝宝的胸卡,教师引导幼儿找相同的图形宝宝做朋友。
交流为什么们在一起做朋友(引导幼儿说出我们的颜色一样、形状一样或我们的形状一样、大小也一样。
在日常生活中组织小朋友做图形分类活动。
数学图形教案篇五
1、认知目标:通过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截活动过程,掌握空间图形与截面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参与对实物有限次的切截活动和用操作探索型进行的无限次的切截活动的过程,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际操作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大胆猜想、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截活动,体会截面和几何体的关系,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从切截活动中发现规律,能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充分想象并回答是何种物体的截面,并请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体会截出的面(截面)的含义。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体会截面的含义。
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让他们想象所得的截面可能的形状。让学生采取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分小组切截正方体的萝卜,鼓励学生从切截活动中去验证自己的猜想。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操作,在操作中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积极发现在猜想中没想到的截面图形。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操作活动中巡视学生,参与学生的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活动]:全班实物切截活动结束,教师鼓励切截活动的各个小组请代表发言,积极鼓励他们说出能截到多少个不同的截面,选取一些小组让他们进行演示说明。并积极肯定他们的做法。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小组代表大胆发言,并进行一定的演示说明。
[教师活动]:提出,刚才的实物操作中没能找出所有不同的截面形状,还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操作,对一个正方体进行无限次的切截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的实验操作型对一个正方体进行动态的切截活动,鼓励他们在操作中积极观察截面的产生和变化的过程,并从中去发现一定的规律。
[学生活动]:学生利用对正方体进行无限次的动态的切截,并从中去观察截面产生和变化的过程,学生利用中的动画功能,身临其境的体会截面产生和变化的过程,通过自主操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发现截面的各种形状,得出截面产生的规律。(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得截面是由于这个平面与正方体的若干个平面相交的结果。若与三个面相交得三条边,则截面是三角形,若与四个面相交,则截面是四边形……依此类推。)。
分别拖动a、b、c点可移动平面,双击动画按扭可使图形旋转,单击鼠标左键停止旋转。拖动点p可使图形旋转。
[教师活动]:教师积极鼓励各小组请代表发言,说出他们利用实验操作型所观察到的截面的各种形状产生、变化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截面的原因。积极肯定同学们的正确推理。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发言,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说出他们得到的不同的截面形状,特别是找出五边形、六边形等等。以及为什么产生不同截面的原因。
[教师活动]:小结同学们的发言。肯定学生的正确说法。
[教师活动][演示]:鼓励学生完成所给出的其他立体图形的截面问题(能说出截面是什么形状)。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截一个几何体的知识在实际生活当中作用很大。
[演示]播放医学上发明ct的视频文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应用。
[教师活动]:提问学生,谈观看录像的体会,谈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师活动]:提出让学生课后试一试,用一个平面截一个正方体能不能得到一个七边形。(这个问题通过学生对截面的产生规律的认识来解)从生活中物体的截面图出发,体现数学知识于生活。
利用电脑演示色彩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使学生体会探索数学问题是从猜想开始的。
培养学生体会“想—做——想”的数学活动过程,
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活动中去体会空间几何体与截面的关系。
利用实物来进行切截活动,学生会在有限次的切截中得到一定的截面图形,但无法体会截面的产生和变化的整个过程,很难从实物切截活动中寻找出规律。
因此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网络环境下的切截活动,在网络中让学生利用教师制作的实验操作型对正方体进行无限次的切截,让学生在无限次切截的过程中体会截面产生和变化的整个过程,发现截面产生和变化的规律。学生通过计算机自主操作、合作交流,更诱发学生的探求欲。在设计中利用空间图形的动画,方便学生从各个角度观察切截结果,这样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自我挖掘各图形间的内在联系。这是一个实验操作型的,通过人机互动,使不同的学生在各自的操作中都有不同的发现,更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
让学生自己发现截面产生的规律,为学生继续探讨能否截出七边形作铺垫。
利用演示,更生动地介绍了医学中ct的产生过程,更生动地说明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广泛应用。
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学生通过操作,完成所给的练习(说出截面是什么形状),并积极发言,全班交流。
学生观看视频文件,体会本节课的知识在现实生活当中的作用。
数学图形教案篇六
1、通过拼摆图形,感知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与大正方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2、在情境游戏中主动探索,感受拼图的乐趣。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ppt课件
2、幼儿操作纸、不同颜色和大小的几何图形若干、胶棒、小动物头像
师:动物新村要装修外墙是墙砖设计师,走我们一起和去看看维尼设计的墙砖吧!
1、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师:房子的外墙要贴墙砖,瞧,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物们都运来哪些漂亮的墙砖?(出示各种图形)
2、初步感知部分与整体的组合关系
师:这么多漂亮的砖头。也不知道小动物都喜欢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问问他们吧!
幼儿向小动物提问:灰兔、灰兔,你最喜欢什么形状的墙砖呢?(幻灯演示两个三角形拼贴)
幼儿向小动物提问:花牛、花牛,你最喜欢什么形状的的墙砖呢?(幻灯演示拼贴)
羊羊的演示方式同上。
1、交代要求
师:维尼给你灰兔、花牛、羊羊家贴漂亮墙砖的事在动物新村传开了,大家都想请维尼来铺墙砖,这次小动物们会运来什么样的砖头呢?(动画点击:出现4个小正方形、4个小三角形)
2、幼儿探索
师:看到4个小图形,维尼犯难了,小朋友先试试看,能不能拼到正方形的白墙上去?(幼儿动手拼摆探索)
3、集体拼摆
投影仪上打出:大房子,提供众多对应图形,让孩子上前展示探索结果。
4、总结规律
小结:看来4个小正方形和4个小三角形是可以拼到大正方形墙上的,我们赶紧把这个秘密维尼吧!(幻灯将图形拼贴完整)
师:看到动物们的新家这么漂亮,维尼要马上回到了自己家,决定把自己的房子也重新打扮一下。
1、出示图形,幼儿拼摆
出示三块墙砖:1个长方形、2个一样大的小正方形
师:维尼想用这三块墙砖铺到正方形的墙上吗,请小朋友们先摆一摆能不能用这三块墙砖拼成大正方形?(提醒幼儿拼摆的时候不能让墙砖贴到白墙外面,要边对边,角对角)
2.幼儿展示,总结规律
教师小结:维尼的家用一个高高的长方形,2个小正方形墙砖打扮出来了,其实用大图形和小图形组合,也可以拼成大正方形的。
师:动物朋友们都想来铺墙砖,他们房子的白墙都要装修,那我们一起来帮帮忙吧!
1、交代要求
师:动物朋友们都想让自己的房子漂亮,每个动物房子贴的方法都不一样,如果墙砖都一样的话。
他们该找不到自己的家了!
2、操作指导
3、交流方法
本次活动的选材是来源于中班幼儿学期目标中有“图形拼摆”的知识,可让幼儿在拼摆中感知图形的`整体与部分间的关系,同时幼儿对图形拼摆兴趣浓厚,《铺墙砖》活动可让幼儿在图形拼摆中提升认知,在此有一下收货:
1、《纲要》中指出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价值取向是使儿童体会到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指南》中数学认知中的第一条目标便指出,“学数学最重要的便是让幼儿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从而让幼儿认识到生活中有很多的形状,《铺墙砖》活动正是用情景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指南》中指出,几何图形作为整个数学概念结构中的重要方面,认识几何图形能帮助幼儿对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体做出辨认和区分,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在本次数学活动中,注重了幼儿的探索性、操作性,主要体现在通过让幼儿拼摆图形,感知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与大正方形间的关系,让幼儿反复操作、不断探索。先通过观看ppt感知,然后让幼儿亲自动手拼摆,在拼摆中发现图形间的奥秘,充分调动了幼儿操作的积极性。
4、针对中班幼儿年龄“喜欢情境、乐于助人”的特点,活动中设置了以“帮忙”的情节为线索贯穿于整个活动,带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拼摆图形,开阔幼儿思维,发掘图形的多种组合形式,让幼儿动手、动脑,在探索中提升对图形间的认识。
本次活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但也有不足之处:
1、由于活动是面向全体的活动,活动中拼摆次数较多,材料准备较多,发材料收材料的方式掌握的不妥,导致活动显得紧张。
2、在数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既要严谨,也要明确,便于幼儿理解活动的目的,在今后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
活动后在班级内进行了二次拼摆,幼儿思维得到了拓展,拼摆出了不同的组合,感受到了图形的不同组合方式,可见,该活动给幼儿提供的思维空间较大,便于幼儿探索。
数学图形教案篇七
认识平面几何图形,锻炼手眼协调性,控制手部肌肉的能力,为写字打基础,为学习几何体基础,培养注意力和观察力。
三岁以上
一、开始部分:
1、教师报工作名称。
2、教师用正确的方法取教具。
二、进行部分:
1、请幼儿将圆形将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
2、教师取出最大的圆与最小的圆。
3、教师指着最大的圆说:大圆、大圆、大圆。教师指着最小的 圆说:小圆、小圆、小圆。
4、请问小圆在哪里?请问大圆在哪里?
5、请问这个是怎样的圆?(指着大圆)请问这个是怎样的圆?(指着小圆)
三、结束部分:
1、老师的工作做完了现在请小朋友来操作。
2、收起教具并送回教具柜。
数学图形教案篇八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六册56—61页内容。
本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结合实例,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为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以及利用轴对称方法进行变换或设计图案打好基础。
教材第一道例题首先出示了一组实物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说说它们的共同特征,初步感知“这些物体都是对称的”,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再找出一些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在小组里交流。教材这样安排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接下来,教材把上面的实物图形进一步抽象为平面图行,引导学生通过对折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描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第二道例题则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以活动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丰富对轴对称图形的体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想想做做”安排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训练帮助学生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和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操作活动中发现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一、猜一猜激趣导入。
(多媒体出示:枫叶、蜻蜓、天平等物体的一半,让学生猜一猜,猜中就出示物体的全幅图)。
师:是啊,这些物体可真有趣,你知道它们有趣在哪里吗?
(让学生自由说)。
小结:是的,它们可以分为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
设计意图:有趣的“猜一猜”游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而且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有些物体可以分为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同时也为学生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作了铺垫。
二、观察、操作探究特征。
1、观察,初步感知。
(多媒体出示天安门、飞机、奖杯,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师:(小结)是的,这些物体都是对称的。
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物体也具有对称的特征吗?
(自由说,全班交流)。
2、操作,体会特征。
师:如果把上面的物体画下来,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图形。
(多媒体出示按天安门、飞机、奖杯的实物画下来的图形)。
(选三人在实物投影上交流)。
师:这三个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指名说)。
小结:是啊,它们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叫它轴对称图形!你能跟同桌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吗?(学生自由说后,多媒体出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齐读)。
3、识别,加深体验。
(请小组长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图形,组织大家讨论,不确定的可以动手折一折,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一组在实物投影上交流)。
小结:要使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只有一种对折的方法。长方形有两种对折的'方法,正方形有4种对折的方法,这个特殊的五边形有五种对折的方法,而圆有无数种对折的方法呢!不管是一种还是很多种对折方法,只要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时,教者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教学环节:第一层次,让学生在丰富的实例中进行感知,第二层次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中感知,第三层次放手让学生进行独立的选择和判断。层层深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轴对称图形。
4、训练,巩固特征。
(1)完成想想做做1,实物投影出示图形。
师:这是我们生活中常看到的一些图形,你能判断出它们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
(先独立判断,如果你认为是轴对称图形的,在下面打勾,并且用尺子画出一条虚线来表示你准备怎样对折,全部完成了,由小组长组织大家讨论,全班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2,实物投影出示图形。
(先独立判断,如果你认为是轴对称图形的,在下面打勾,如果不确定,可以拿出相应的字母折一折,完成了跟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5,实物投影出示图形。
(先独立判断,如果你认为是轴对称图形的,在下面打勾,完成了小组长组织大家讨论,全班交流)。
(4)完成想想做做3,实物投影出示图形。
师: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轴对称图形,你能自己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吗?
请小朋友画出下面每一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画的时候要动脑筋想一想,怎样画又快又好!
(独立练习,全班交流)。
三、做一做内化新知。
师:刚才我们看了、找了、画了轴对称图形,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个轴对称图形好吗?你可以用老师提供给你们的工具做,也可以自己想法做,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多,做出的图形美!
(小组活动,完成后,请一组到实物投影上展示,相机点评)。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做”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不但可以让学生共享彼此的经验,而且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丰富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体验。
四、看一看拓展延伸。
师:轴对称图形以其特有的对称美,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和谐的美感,蝴蝶、蜻蜓等因为有了对称的翅膀,才能自由的飞翔;我们的服装因为对称显得大方、典雅;古今中外,有许多著名的建筑也是对称的,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对称的建筑,感受它们的奇妙和美丽!
(多媒体播放)。
师: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还有很多很多,如果有兴趣,电脑课时,可以上网查阅。
设计意图:数学因为其与生活的密切的联系,才能体现其生活的价值。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体会“对称”的科学与美学价值!
五、说一说总结评价。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你有什么收获吗?
六、作业。
1、完成想想做做4、6。
2、收集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最好是同一系列的,如:都是建筑的,或者都是交通标志的,在同学之间交流。
数学图形教案篇九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比较抽象、枯燥。尤其在几何形体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偏重于让幼儿牢记对形体的认识和区分,而忽视对兴趣、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在本活动中,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我采用游戏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随着“修路”和“到兔妈妈家做客”等游戏情境步步深入,同时通过音乐的有机渗透,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1、引导幼儿复习巩固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重点)
2、能用简单的话说出图形的基本特征。(难点)
3、体验帮助他人的体验劳动成功的快乐。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经验准备:活动前已经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了解这几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1、户外场地:地上画有三角形等图形。
2、用硬纸板铺一条弯弯的大路(挖出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简单布置场景兔妈妈的家,另一老师戴头饰扮兔妈妈,准备不同形状的小粘贴。
3、幼儿每人胸前都戴上图形。《小汽车》音乐。
一、游戏引发活动兴趣。
1、师:今天兔妈妈请我们去做客,可是她家太远了,
我们得开车去,路上小司机们要小心哦,别撞车。
2、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开向兔妈妈家。
3、途经各图形处询问幼儿:这是什么图形?是什么样子的?在大路的处停下,师:哎呀路坏了,怎么办啊?(鼓励幼儿想办法――铺路)
二、帮兔妈妈修路。
1、引导幼儿观察路面:“这些坑都是什么形状的?来;自.大;考吧;幼.师网;请你找出和坑一样形状的图形来”。
2、提出铺路的要求:现在我们就要用这些图形来修路了,小朋友在铺路时要看清楚坑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再把它修补好。
3、幼儿开始修路,师巡回观察指导:
“你用哪个图形修补路面的”
“你用的图形是对的,可是你看看坑有没有修补好,怎么会这样的啊?”(提示幼儿注意图形的大小不同)
“你真棒,这么快修补好了路,***还没修好,能去帮助他吗”
4、共同欣赏修好的路,引导幼儿说说用什么样的图形来修补路面的(如:我用*形来修路的或我用*形来修路的),复习这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三、去兔妈妈家做客。
1、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在修好的路上开汽车到兔妈妈家,体验成功的喜悦。
2、引导幼儿有礼貌地敲门:咚咚咚,我可以进来吗?兔妈妈出示圆形说:“和我一样的图形宝宝请进来!”幼儿按要求进入。依次进行。“正方形宝宝请进来”“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宝宝请进来”。
3、向兔妈妈问好。兔妈妈出个难题:请小朋友把散放在家里的图形分类收拾好。
4、老师拿出小粘贴说:“兔妈妈说谢谢你们帮它把家收拾好了,它准备了小礼物送给你们!”启发幼儿向兔妈妈致谢。然后去跟在座的老师说说自己拿到的是什么形状的粘贴,说对了旁边的老师会给你贴在衣服上。
5、和兔妈妈道别,随音乐开车回家。
延伸活动:回教室拼摆添画图形。
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认识过程中,注意较易转移,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科学、有效地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是小班教学活动组织的难点。本活动设计尝试以趣味性、直观形象的游戏情境贯穿全程,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主的状态下,通过操作实践与周围的物质环境发生作用,动手动脑掌握数学知识。
之前孩子们已经认识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因此,我决定采取游戏的形式检验幼儿掌握情况,进一步巩固加深幼儿的知识点。于是,我设置了游戏情境:到兔妈妈家作客,以开车经过的路坏掉为主线,引领幼儿观察思考:“路面”(纸壳铺成)上坑坑洼洼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从而产生铺路的愿望,幼儿纷纷寻找相应的图形进行补拼,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图形的形状,启发幼儿说出:“我补上了xx图形,它是什么样子的”等等,然后给予表扬,幼儿的自信心、成就感得到了满足。
最后,为了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设置了“奖励小粘贴”的环节,幼儿的兴趣浓厚,将活动气氛推向了高潮。他们拿到粘贴纷纷着旁边的客人老师讲述手中“小奖品”的特征。“我的小粘贴是三角形的,它有三条边、三个角……”大方的表现,流利的表达,令观摩的教师赞叹不已。
反思总结本次开放活动,我认为优点也有不足,具体表现在:
本活动彻底摆脱了传统教学教师“提问”、“灌输”,幼儿“回答”、被迫“接受”的动口不动手的机械模式,注重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通过游戏寓趣味性、娱乐性于枯燥的数学活动中。宽松的认知环境的创设,使每个幼儿都饶有兴致,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偿试、探索、发现等活动。
其次,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选材并制定目标,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秩序渐进地进行探索提供充分的条件,保障了幼儿认知过程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幼儿思维等能力的发展。活动设计重视幼儿认知发展的同时,关注个别差异渗透了友爱互助,交流分享,表现自我,建立自信等品质的教育培养,真正使《纲要》精神走进了课程,落到实处。
活动中自然的渗透了礼貌教育,如:“兔妈妈家到了,小朋友,我们怎样进去呀?”幼儿:“敲敲门,说我可以进来吗?”有的孩子甚至活学活用,把学过的英语也用上了,一句“mayicomein?”博得了周围老师的掌声。孩子灵活的表达方式,充分验证了情感教育的成果。
整个活动环环紧扣,衔接自然,孩子们被带进了游戏里,跟着老师的节奏,不知不觉的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通过活动,我发现了这种形式深受孩子喜欢,活动的重难点很容易被解决。
当然,本次活动也有不足,那就是,对于复习内容,目标略低了一些,如果再增添点难度就更好了,可以在活动中体现“利用图形拼摆各种形象”、“图形填画”等,在幼儿掌握图形基本特征的情况下,挑战一下“困难”。
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每一个细节,使幼儿在活动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
数学图形教案篇十
1.通过观察、比较,能正确判断图形的三个特征。
2.发展幼儿辨别、分析、归纳和运用的能力。
3.能用语言表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流程:
1.出示身份证,激发幼儿兴趣。
2.示范制作图形身份证。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活动延伸。
活动记录。
1.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身份证上有什么?
2.教师示范做第一个图形的形状、颜色、大小标记,其他几个图形的标记请个别幼儿示范操作。
1.提出操作要求:在图形后面的第一格画上大小标记、第二格画形状标记、第三格画颜色标记。
2.幼儿操作,表示出每个图形的三个特征。
1.幼儿相互交流,说说给什么样的图形做了身份证,用了哪些标记。
2.在益智区中,继续自主操作。
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以身份证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课件的演示和记录示范,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幼儿对图形的外部特征和形状、颜色、大小的特征标记有了比较感性的认识,为接下来的操作活动打好基础。操作过程中,大部分孩子都能积极动脑,独立地完成记录任务。但也有个别幼儿将特征标记记错了。在集体验证、相互交流时,能力强的幼儿能指出个别幼儿做错的地方。同伴间的互动比较好。操作度、亲和度体现明显。通过教师图片的演示,幼儿对图形身份证有了比较感性地了解。在做图形身份证的时候,很多幼儿都能把所观察到的几何图形特征完整的描述出来。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的观察能力得到了一定地培养,对图形特征的了解也加深了。
数学图形教案篇十一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拼一拼、摆一摆等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上述目标,教学设计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将一组漂亮的由平面图形拼成的图案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一边欣赏图案,一边找出图案中有哪些学过的平面图形。这样的安排,不仅使学生巩固了先前学过的知识,又体会了图形世界的神奇和美妙,从而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用同样的平面图形进行拼组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提供自由拼组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聪明才智,尽情地创作。学生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若干胶水白纸板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用学过的、同样的平面图形拼组的各种图案,请学生说一说里面有哪些图形是自己认识的。
师:这些图案漂亮吗?我们这节课就来练习拼一拼,看看用学过的、同样的平面图形还能拼出哪些图案。(板书:图形的拼组)
设计意图:在各种拼组图案中找到自己认识的平面图形,不仅巩固了学过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初步领略到图形拼组后的神奇和美妙,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把这两个长方形拼在一起,你能拼出什么图形呢?
(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拼组)
预设
生1:我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出了一个更大的长方形。
生2:我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出了一个正方形。
师:拼一拼,我们会有更多的发现,接下来大家小组合作,继续体验图形拼组的乐趣。
2.小组合作,自选图形进行拼组。
(1)在小组内,选择两个或几个同样的平面图形进行拼组,看看有哪些拼法,都拼出了什么图形?拼好以后粘在白纸板上。(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说出用了几个什么平面图形拼成了一个新的图形,新的图形是什么,是怎么拼出来的。
预设
生1:用2个同样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生2: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一些的正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生3:用2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4:用4个相同的小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大一些的三角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展示各组的拼图成果。
(4)观察拼成的新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用同样的平面图形可以拼成更大的或者其他的平面图形;平面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可以互相转换。
3.利用平面图形的特征自主拼图。
师:现在请大家发挥想象,用手中的图形随意拼组,看看能拼成哪些漂亮的图案。
学生任意选择平面图形,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拼组。
预设
生1:我用5个三角形拼出了一条小鱼。
生2:我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拼成了一个小房子。
师:我们的想象让平面图形有了生命,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不断地发现和创新,有更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先让学生用同样的平面图形进行拼组并展示拼组的结果,再让学生进行自由拼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巩固练习
1.把下列图形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平面图形。
(学生自主完成后交流分割的方法)
2.完成教材6页5题。
(引导学生运用估一估、画一画、摆一摆等方法明确缺了几块砖)
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自己动手拼一幅漂亮的图案,带到班级来展示。
平行四边形,小学数学,长方形,积极性,正方形
数学图形教案篇十二
1、师:(出示各种图片)今天老师请来了许多图形娃娃跟小朋友做游戏,看看都有些什么图形?(三角形、圆形、梯形、长方形等)。
2、我们仔细看一下这些图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颜色、形状、大小)。
4、这些图形娃娃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就用这些标记记录下来,(逐一出示图形)这是什么图形?(三角形)是什么颜色的呢?(红色)红色的三角形我们应该送它什么标记呢?(红标记,三角形标记)送的时候要将一句好听的话。(红色的`三角形我送你红标记和三角形标记)。
1、老师这里呀还有一些图形娃娃没有找到标记朋友呢,谁来帮帮它们的忙呢?(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
2、教师讲评,鼓励做得对的小朋友。
1、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帮助图形娃娃找标记朋友呢?给图形做标记。
2、老师提出操作时的要求。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图形娃娃和标记卡,请你们看清楚图形为它们选合适的标记,再用胶水贴上去。请你轻轻地走到桌子旁边,作业的时候要动动你的小脑筋,想好了再做。
3、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活动目标:1、幼儿学习用标记记录图形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判断图形之间的相同与不同的特征。
3、发展幼儿辨别智力、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教具:图形卡若干,大小、形状、颜色标记.学具:作业卡片。
数学图形教案篇十三
1、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认识正方形,并能在多种形状中找出正方形。
2、引导幼儿感知正方形的特征。
3、幼儿能够找到与正方形相似的物体。
故事挂图《图形朋友》
认识正方形,并触摸正方形。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故事挂图《图形朋友》,请幼儿行欣赏故事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树叶飞到了哪里?"
"小树叶和谁一起做游戏呢?"
"谁开着汽车来了?"
"故事里都来了哪些图形宝宝?"
2、教师引导幼儿复习圆形、三角形。
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这是什么图形?"
"请小朋友说一说,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圆形是什么样子的?"
二、集体活动:
1、教师给每位幼儿发一张正方形卡片,引导幼儿通过触摸感知正方形的特征。
2、教师出示图形卡片组中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卡片,用三阶段教学法认识正方形。
(1)命名:教师分别触摸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用缓慢的语言重复说:"这是三角形。""这是圆形。""这是正方形。"
(2)辨认:教师引导幼儿回答:"哪一个是三角形?""哪一个是圆形?""哪一个是正方形?"
(3)发音:教师指着其中一个图形问幼儿:"这是什么图形?"
3、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视觉的记忆游戏,谈幼儿从众多图形中辨别出正方形。
4、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出触觉辨别正方形。
5、教师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正方形。
三、操作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将学具中几何图形嵌板与空心卡片进行配对。
活动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能基本的了解正方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形状。
数学图形教案篇十四
3、在拼图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各种图形片,记录纸、笔。
1、教师提问:小朋友你知道的图形有哪些?(圆形、方形)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对应出示图型。
1、小组争夺战,每组中间摆放各种图形,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幼儿找出相应的图形,如红色的三角形,每位幼都需要从筐里找出红色三角形,并高高举起,最快完成的.那组,得一五角星。
2、每组几张图形链,如五个红三角形,要求以组的形式,快速地拼贴完五个红三角形在图形链上,最先完成的那组,得一五角星。
1、幼儿自主操作。
幼儿自己根据所提供的图形拼出一个东西出来,然后贴在表内。要求能说的出名称(一个小人、一个房子等),教师巡回指导。
2、每组幼儿展示,说说他们拼出了什么东西,用到了哪些图形?还可以什么拼?说说感受。
数学图形教案篇十五
1.尝试归纳出一组图形1-2个共同特征,或按特征拿取相应的图形。
2.能仔细观察图形,并积极参与讨论。
3.听懂操作要求,并按要求操作。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1.幼儿认识多种图形。
2.各种颜色、形状、大小的图形若干、参考图、图形特征标记、空白记录表一张。
3.幼儿用书。
1、彩色图形来了……。
(1)以游戏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有许多彩色图形要去游乐场玩游戏,瞧,它们来了……"。
(2)出示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彩色图形,引导幼儿说说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特征。
(3)出示颜色、形状、大小标记让幼儿认一认。
2、彩色图形找朋友。
(1)教师出示参考图,引导幼儿观察,说说它们的共同特性。
"彩色图形要找朋友一起去游乐场。看,它们找到朋友了。它们什么地方一样,成为朋友呢?"。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从形状、颜色、大小三个方面找它们的共同特征。
(3)请个别幼儿上前找出标记并放在参考图上。
(4)师幼进行检验讨论。
(5)教师可将彩色图形换下,然后请个别幼儿上前找共同特征,可进行两遍。
(6)小结:原来彩色图形喜欢找有两个特征相同的图形做朋友,它们有的形状相同,有的`颜色相同,还有的大小相同。
3、彩色图形进游乐场。
(1)出示空白表格"彩色图形来到游乐场门口,可是却不能进去,因为进游乐场要符合条件才能进。"。
(2)教师边说边将红色和正方形标记贴上。
"原来要符合红色和正方形两种条件才能进。那么,谁能来做检票员把关呀?"。
(3)个别幼儿上前示范。
(4)师幼检查。
(5)教师换标记并请幼儿集体做"检票员""这个游乐场很神奇,瞧,这次进去的条件变了。"教师边说边贴标。
(6)师幼一起讨论需要的条件。
"原来这次要进游乐场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黄色的,还要是大的。谁愿意来做检票员?"。
(7)请全体幼儿一起找一找并贴在表格中。
(8)师幼检查讨论。
(9)教师换标记并请幼儿第二次集体做"检票员"。
(10)师幼讨论检验。
(11)小结:原来要进游乐场还必须符合两个特征条件呢,只要有一个不符合就不能进去。彩色图形们让我感谢你们的帮忙,现在它们已经在开心地玩了。
4、幼儿操作活动。
(1)讲解题目要求。
(2)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纠正幼儿的书写姿势。
数学图形教案篇十六
1、图形妈妈、房子背景图三座。
2、教室内布置草地场景,草地上放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娃娃若干。
3、音乐磁带:碰一碰。活动过程:
二、找找看看,说说玩玩。
1、到草地里找一个喜欢的图形宝宝看一看,与好朋友说一说它的样子。
2、听音乐带着图形宝宝玩一玩碰一碰的游戏。
3、观察手上的图形宝宝的颜色说一说,玩一玩。
4、根据图形特征送图形宝宝回家。引导幼儿说一句话:图形宝宝我送你回家。
三、送礼物:猜一猜,摸一摸。
1、师:“今天,小朋友和图形宝宝做了游戏,还送它们回了家,图形妈妈夸我们真能干,为我们准备了许多礼物”。
2、幼儿摸礼物,分享快乐。
数学图形教案篇十七
《纲要细则》中指出:"教师要利用儿童感兴趣的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小班的幼儿对图形和色彩非常感兴趣。设计这个活动,是以运用身体拼摆图形的形式吸引幼儿注意力,使幼儿对学过的图形有进一步的了解。进而通过欣赏图片、拼图形等来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更有利于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大胆的思考和积极的创作欲望。
1、在认识圆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图形组合。
2、引导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身体演变圆形和三角形,巩固幼儿对圆形和三角形特征的感知。
3、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1、ppt课件;
2、幼儿操作材料:圆形、三角形小图形若干,白纸若干;拼图纸、彩笔若干。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身体演变出圆形和三角形。
解决方式:幼儿对圆形和三角形特征的感知。
活动难点:尝试用圆形和三角形进行图形组合。
解决方式:通过愉悦的故事情节,
1、"图形王国"故事导入,引导幼儿感知圆形和三角形的特征:
(1)出示圆形和三角形,引导幼儿说说圆形和三角形的特征。
(2)教师小结:圆形有一条边、没有角,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2、引导幼儿用身体演变图形:
(1)"图形王国"里的三角形和圆形想和小朋友们玩捉迷藏的游戏,请小朋友们来找一找藏在老师的身体上的图形宝宝,并说出它是三角形还是圆形。
(2)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身体演变图形,找一找藏在小朋友的身上的三角形和圆形。
3、欣赏圆形和三角形的组合拼图:
(1)依次出示由圆形和三角形组合拼成的不同图片,引导幼儿说说哪些是圆形,哪些是三角形。并点数圆形有几个,三角形有几个。
(2)教师小结:图形王国里所有的东西都是由三角形和圆形组成的。三角形和圆形可以组成鱼、小鸡、花、房子等等好多东西。
4、幼儿分组操作,教师指导:
(1)第一组,教师引导幼儿用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圆形和三角形拼图形。
(2)第二组,找出画中的圆形和三角形根据提示涂上不同的颜色。
5、结束:
让幼儿为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拼出来的或者是涂颜色的是什么图形,让他们都加入到图形王国里面去。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数学图形教案篇十八
数学课(渗透艺术领域)。
小班。
幼儿在生活中接触到许多他们感兴趣的物品,吃的、用的、玩的等等,在我班有几个孩子在课间也会谈论起自己喜欢的物品,会跟同伴、老师述说着特征。在《纲要》中提到"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一般来说,孩子所热衷的行为,往往是符合该年龄孩子发展水平的需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他们能从生活和游戏中学习物品的形状,因此我根据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以游戏化的形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了解图形。并通过游戏"和图形宝宝跳舞"、"饼干师"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体验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1、引导幼儿正确辨认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并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2、通过观察图形,找图形和送图形回家,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3、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认识、辨认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通过游戏,引导幼儿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知。
彩色的图形宝宝卡片若干、多媒体教学课件、礼物盒、橡皮泥,三个用绳子拉成不同形状的舞台,三幅饼干坊的图,三个不同形状的盒子。
谈话法,多媒体演示法,幼儿操作法等相结合活动流程:
激发兴趣-谈话导入-引导认识图形-进行游戏-动手操作-活动延伸.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提出问题;提问:
(1)你们看,老师把房顶盖成什么形状的?
(2)三角形有几条边?(和幼儿一起伸出手点数)。
(3)你见过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鼓励幼儿大胆描述自己所见到的物品)。
3、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认识并说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提问相似问题。
1、出示"盒子",引起幼儿兴趣师:你们看,礼物都在盒子里呢?谁想先拿一个看看。(指名幼儿来操作,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然后拿出图形宝宝)"哦,原来小白兔送给老师的是图形宝宝"。
2、和图形宝宝找舞台师:你们喜欢吗?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挂在脖子上,看看自己的是什么形状宝宝?(引导幼儿辨认自己的图形宝宝),我们把图形宝宝带到自己的舞台上吧!(师说儿歌,幼儿找到相应形状的舞台)3、和图形宝宝跳舞师:拿着小白兔送的礼物高兴吗?(高兴)我们一起和图形宝宝跳舞吧!(听音乐,师幼跳舞)三、做饼工师1、师:哎呀,跳舞跳得肚子都饿了,你们想吃东西吗?我们一起来做饼子吧。
介绍规则:圆形宝宝喜欢吃圆饼工就要到圆形加工厂,方形宝宝喜欢吃方形饼干就应到方形饼干加工厂,那三角形宝宝呢?(引导幼儿说出)。
2、幼儿用彩泥进行制用,师随机指导。(师帮助又困难的幼儿)。
3、师:小朋友今天真能干,做了这么多的饼干,我们把这些饼干放回它们自己的盒子里吧!(幼儿随音乐将饼干放回相应的盒子里)四、延伸活动我们和图形宝宝去找小白兔一起来分享这些饼干好吗?(师幼儿随音乐走出活动室)执教者:迂苗苗20xx年3月《和图形宝宝做游戏》教学活动反思新《纲要》明确阐述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幼儿辩认平面几何图形是小班数学教育中的难点。原因是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整个活动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满足。首先,漂亮的房子、小兔送来的图形宝宝吸引了幼儿;其次,和图形宝宝跳舞的游戏又使幼儿体验到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最后,"做饼干师"的游戏又使幼儿兴味盎然,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科学活动必须是孩子通过科学知识的摄取,将所学的知识与操作结合起来,通过自己的再次操作得出的结论,因此,我觉得引导发现法是幼儿科学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目标在于养成幼儿积极探索、积极思考的习惯,并使之学得主动、积极。在教学过程中,使幼儿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伴有猜想、思考、期待,促使他们去寻找理由、证据。在积极的探索和发现中获得知识和相应能力的提高。
数学图形教案篇十九
复习圆、三角形、正方形的知识,能迅速准确地区分开这些图形。
硬纸片做的(或塑料)圆、三角形、正方形,每个幼儿一个。
1、发给每人一套图形,让幼儿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它们的不同特点。
2、按教师指令举图形,并请幼儿讲出各种图形的特点。
3、师生一起小结:圆形的边是弯弯的合拢的曲线,圆形物体很容易在地上滚动;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四个角也相等。三角形的三条边不一定相等,三个角也可不一样。教师在总结时,要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图形,以便幼儿理解。
数学图形教案篇二十
二、探究新知,感知对称。
(1)引导观察,感知对称。
师:为什么说在数学王国里,蜻蜓,树叶,蝴蝶都是一家子呢?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
生1:我发现……。
生2:我发现……。
(2)认识轴对称图形。
学生自由发言。
课件演示对折过程,说明对折后图形的两边完全重合的现象,就是对称。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对称现象?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欣赏对称美(课件出示)。
(3)在实际操作中深入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展示剪好的衣服,这件衣服是对称的吗?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吗?学生发言。
你有什么办法把它剪出来吗?注意用剪刀安全,不要伤到自己的小手。
学生剪出小衣服之后介绍操作方法:用长方形的纸,先对折再画一画,最后剪出小衣服。
教师:用这样的方法,你还能剪出其它图案吗?试试看,相信你一定能行!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是实物投影展示。
教师:老师展示的这些作品,它们形状不同,但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教师小结:像这样通过对折,再剪出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教师;谁来说说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谈话: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
师: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师指导学生在剪出的图形上画出对称轴,对称轴用虚线表示。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9页“做一做”。
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将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
2、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2题。
谈话:我们接触最多的10个阿拉伯数字里也有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来吗?
出示第2题的数字图,学生寻找。
数学图形教案篇二十一
学生在四年级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里是零散的。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这些学过的图形进行整理归纳,把这些图形练习在一起,建构初步的图形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并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不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分类活动,整理图形,认识不同类别图形的特征。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目标:在图形的认识的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技能目标: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将图形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图形进行分类。
体会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和三角形的稳定性。
由硬纸片做成的各种平面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模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展示课件,提问:我们以前已经学过哪些图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画出或找出相应的图形模型。
想一想:你能不能根据各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呢?教师板书课题:图形分类。
(一)分一分:让学生独立尝试分类,采用标号的方式进行。(也可以画出图形来分类)。并与同桌交流分类的方法。
汇报与交流:分小组汇报分几类及分的理由。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1)立体图形;
(2)平面图形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线段围成的)。
师:刚才我们分出的平面图形还能再分类吗?试一试。
1.平面图形(根据是否线段围成)。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五边形…)圆形。
2.平面图形(根据角的`数量或根据边的数量)。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3.平面图形(根据是否有直角组成)。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师生共同小结分类的方法。
二、实践活动:(探究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
1.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活动四边形和三角形。
师: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交流。
2.汇报与板书。
小结:平行四边形易变形,不具有稳定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展示课件。观赏这些图形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巩固与应用。
断一断。
1.梯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
2.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都具有稳定性。()。
3.由四条边构成的图形是四边形。()。
画一画。
1.请你用一根线段把一个正方形分成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2.请你将下面图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可抽生回答。或采用集体回答的方式。
五、作业。
1.用你自己的方式,画出图形分类表。
2.完成校园作业本13页。
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
图形:曲线围成的图形。
平面图形。
线段围成的图。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028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