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的学习经验,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利用具体的实例和案例,丰富总结的内容,增加说服力和可读性。一位行业专家总结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与大家分享。
心愿说课稿篇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8课《月亮的心愿》第二课时。这篇文章以月亮的内心变化为线索,借助小女孩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放弃郊游的事,赞扬了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美好品质。教学这节课时,我先是提出问题,引起悬念,再是以读为本,层层深入。不仅给学生创设了探究的平台,还为学生创设了与文本对话的广阔空间。
通过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是:会认读学过的生字及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为别人着想。
而这节课的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月亮心愿的含义和小女孩美好的心灵。
教具:白板、多媒体课件、心意卡。
〖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围绕“心愿”这一线索设计了三个环节,首先是是情境导入、质疑“心愿”;接着是细读品味、探究“心愿”;最后是拓展应用、表达“心愿”。
在情境导入、质疑“心愿”中,我设计了一幅夜深的情境图作为背景,接着出示了月亮的两个心愿,让学生在感受夜深的情景同时,也产生了质疑:在夜深时,月亮姐姐为什么一会儿想让明天有个好天气,一会儿想让明天下雨呢?通过情境的导入与问题的设计,激发了孩子探究的愿望。
自然进入细读品味、探究“心愿”
“月亮姐姐为什么这么奇怪,变来变去的?”我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观察插图一,想想:月亮在笑什么呢?通过朗读,有的学生说:“她看到小女孩的背包装满了食物,知道她明天去郊游,所以笑了。”有的说:“月亮看见小女孩在睡梦中都露出了甜甜的笑容,所以笑了。”我接着问:“如果明天你们就要去郊游,你们的心情又是怎么样?”这时,孩子们就会从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畅谈自己在郊游前的激动心情。“这时候呀,月亮姐姐就想到要跟太阳商量,让明天有个好天气,这是为什么?”同桌互相探究一下。通过讨论,孩子们知道了:因为月亮看到小女孩为郊游准备得那么充分,想让孩子们高兴地去郊游。所以想让明天有个好天气。通过探究,孩子们对月亮的心愿有了切身的体会,所以在读第二自然段时,学生就很容易读出感情。
月亮姐姐在找太阳公公的途中,又经过另一家的窗前,她看到了什么?接着请学生观察插图二:
月亮姐姐的表情与第一幅图中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抢着说:月亮姐姐皱起了眉头。“发生什么事了?”让学生结合插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的孩子说出珍珍的妈妈病了,躺在床上,珍珍正端着一盆水走过来时,我趁机问:“你们猜猜,珍珍要干什么?”有的说要给妈妈洗脸,有的说帮妈妈擦汗等等,我打铁趁热,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除了这些,她还会为妈妈做些什么事呢?”孩子们纷纷说:喂妈妈吃药、做饭给妈妈吃等等。孩子们又一次通过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想象自己应该怎么照顾生病的妈妈。这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朗读时会更加投入真情实感。我接着问:“郊游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呀,珍珍想不想去?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的4—7自然段珍珍和妈妈的对话,通过角色朗读,孩子们总结到:珍珍不想去。因为她不能丢下生病的妈妈自己去玩。于是我让学生再探究珍珍有什么心愿?经过讨论,学生知道了:珍珍的心愿是让妈妈的病早日康复。“你觉得珍珍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引导学生说出:珍珍是一个懂事、有孝心、爱妈妈的好孩子。(板书:懂事、有孝心、爱妈妈)学到这里,我就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4——7段。“听了珍珍和妈妈的悄悄话呀,月亮姐姐什么话也没说,悄悄地走了,她的心里在想什么呀?”学生很快就找出答案,大声说:月亮姐姐想让明天下雨!这又返回到课前的质疑:月亮姐姐为什么一会儿想让明天有个好天气,一会儿想让明天下雨呢?于是让学生再一次回顾图文,联系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思考,更深一层探究月亮的心愿。经过讨论,很多学生都能大声地说出来了:月亮的心愿是让孩子们一个都不少地愉快地去郊游。“月亮的心愿实现了没有?”学生大声说:实现了。这时,显示出艳阳天,孩子们开心地去郊游的画面,让孩子感受,想象自己就置身其中,让学生带着自己感觉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孩子读好“一个也不少”“开开心心”等词。
最后进入拓展应用、表达“心愿”了,以课文《月亮的心愿》拓展到另一个故事《乌鸦爱妈妈》,通过听故事,念童谣,让学生学习孝顺父母的美好品质。接着让学生写心愿卡给父母,这一环节通过以读引读,以读引写,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让学生进一步懂得要关心他人,孝顺父母,并有用行动去报答父母的意愿。
心愿说课稿篇二
由于听说课的对象是懂教材、精业务并具有一定教研水平的教师或评委,又由于说教材是说课的第一环节,所以说教材说得怎样影响着说课的整体效果。
说教材,不是一句话的事儿,更不是概括课文大意,或者给课文理理脉络就行。主要是要说清楚教材内容、教材结构、教材的写作特色和表达的情感。教材内容包括题目、课文在第几册第几单元、单元训练重点、地位、教材的前后联系,教材的重点难点,有时还要简单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说教材内容时可以多说,也可少说,可按上面介绍的顺序说,也可打破顺序说,要因教材而定,更要因教者对教材的取舍而定。
在这次说课过程中,一位老师是这样说教材的:
《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自然与环境”主题的一个童话故事。文章情节生动,语言流畅,采用对话的形式,借小云雀和妈妈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述说了伐树毁林造成的危害,从而说明森林的重要性,揭示生命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文中,美好与毁灭、安居与灾难的强烈对比,能唤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此前,《走,我们一起去植树》、《沙漠中的绿洲》等同主题不同文体文章的学习、积累,使得学生对本文的学习有基础、有兴趣。
我以为,这就是说教材的好的范例。教师高屋建瓴地把握了教材在编排体系中的前后关联,抓住教材的主要写作特色,从内容意蕴及价值取向的不同角度阐述教者对教材的解读取舍。不难想象,教者必将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取舍基础上建构出精彩的教学流程预设。于是,在说课的第一环节,说课者就以精辟、得当的阐述赢得了专业认同,引发了说课对象的倾听期待。
有的老师可能认为教学目标就是那“老三项”,什么掌握生字词,什么有感情地朗读,什么理解文章重点词句等等;也有的老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后认为教学目标就是给“三维”填空。我以为教学目标要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情而定,努力做到准确、清晰。好的目标设定能关注教学重难点,能关注语言训练点以及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还能体现目标达成的渠道或方法。
赵清华老师是这样拟定教学目标的: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新课标》,我对《云雀的心愿》第二课时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贫瘠”、“泛滥成灾”等词;能围绕“森林真是太重要了”有条理地说、写,并用上“……可以……也可以……”的句型。
2、通过多重朗读体会云雀的埋怨、害怕以及美好心愿中的决心、期盼。
3、能结合生活体验充分认识破坏森林给人类自身带来的危害,通过设计环保公益用语强化环保意识,产生植绿护绿的愿望。
以上的目标设定中,我们既见明晰的教学目标指向又见恰当的教学措施,应该说这样的目标是对教学活动切实、科学的引领,也是教者将目标文本化、教学思路缩微的智慧体现。赵老师用“联系上下文理解”、“多重朗读”、“设计环保公益用语”等教学措施阐明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呈现了目标达成的渠道。相对于那些形式化、理想化的目标专用语,这样的目标更能体现课时教学内容,更切合学段教学目标,更便于贯穿实际教学操作。
其实,好的说课还离不开简洁而精彩的教学过程的介绍,说教学流程要巧妙突破重难点,在此暂不展开说。
说课,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检阅。无论是说课的哪一环节,要想真正做到“巧”,展示精彩的教学主见,这都需要教师自身长期、潜心的专业研修。所以,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坚持独立备课、深入钻研教材,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坚持教学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必将得到提高,说课也一定会精彩纷呈。
心愿说课稿篇三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小山泉心愿》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山泉的心愿》属于读课文识字单元。本课是一则寓言。读课文识字是个重点,要学习“愿、迟、取、幸、竟、碰、解、闲、需”9个生字,反复读文是基础,主要抓住小山泉和野兔的对话,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什么是“不幸”什么是“幸运”,从而感悟到大家都需要自己,才体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能为别人服务才是幸福的事。
词语中,“泉眼”可借助图片加以理解,“心愿”可结合生活实际,配以说话训练。指导说话时,要从内容入手,先让学生思考有什么心愿,然后用“谁的心愿是什么”或者“什么是谁的心愿”两种句式,说一句话。
“读句子”中的第一句,是小山泉所说的重点句子,这是一句假设关系的复句,它从反面说明了小山泉的心愿;第二句是根据课文的意思重新组合的句子。两句话句式相同,一正一反,表达了寓言的含义。朗读指导时,可以先要求学生读正确,再注意读出感叹句的语气。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在识字方面,学生们都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根据拼音读准字音;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如:加部首、去部首、猜字谜、编口诀、字形分析等。因此,在教学时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来做小老师落实生字的音、形,温故而知新。
在阅读方面,多数学生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有些基础好的学生还能读出句子的语气。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朗读水平的提高,学生能够初步读懂一些短小、浅显、有趣的文章,初步尝到阅读所带来的快乐。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认读本课9个生字;能读准后鼻音“竟、碰、幸”;复习巩固整体认读音节“愿、迟”。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识字能力,已能认读生字“取、解”,所以这几个字,只要通过读文巩固即可。识字重点就落在其他7个生字上。我们可以将这7个字分散在课上,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教学,且每一个生字教学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有些强调得是读音,如后鼻音“竟、碰、幸”;如三拼音“闲”;整体认读音节“愿、迟”;有的是结合书写,重在笔顺,如“闲”半包围结构,先外后里。这样的教学就体现了层次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目标二:朗读课文,基本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顿读;并积累2句句子。
本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读课文识字”。让学生借助丰富生动的语言环境识字、阅读,同时在识字、阅读中巩固汉语拼音。所以,在课上创设各种环境让学生反复读文,帮助学生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由于本课采用对话形式展开的,朗读课文时也可以采用对话的形式,同桌之间,或分角色朗读,分别读读小山泉和野兔之间的对话,尽量使朗读的形式多样,使学生在他们喜欢的形式下朗读。
目标三:在反复读文中,读懂小山泉的话,初步懂得为别人服务是幸福的`事。
让孩子学得愉快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期望。老师要努力在课堂中创设轻松、活泼、愉快的学习氛围,如挑战读,同桌分角色读等让学生的朗读更富有生气,使学生更热爱语文。
目标四:认识部首“石字旁”,并在老师的带领下描摹“碰、取、闪、闲”。
复习左右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书写顺序,摆好左右结构和半包围结构。
的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老师要重点关注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通过之前对学生的写字训练,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笔顺规则及在田字格中将字描写好的方法。所以在这堂课上,教师没有必要手把手的教每一个字的笔顺。而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教师起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学目标后,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自主识字,合作互动,重点反馈。
一年级下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对于课文生字的学习,采用先独立学、再小组交流、最后大组反馈的学习形式,通过互动,帮助预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生字、读通课文,从而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大面积提高学习效益。教师在反馈时注意抓重点。如揭示课题时,重点学习整体认读音节“愿“并书空;读文反馈时,关注读准“碰、竟、幸”的后鼻音;复习整体认读音节“迟”;注意“闲”这个三拼音的正确拼读。而对字义的了解,则放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通过读文,结合具体的语境,随文理解字义。
二)反复读文,层层推进。
阅读教学要体现以读为本,使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获。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每一次的朗读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明白读什么。该怎样读。精读课文有关句子,使学生能读懂内容。
初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读音。学生在反馈预习的同时,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认识。
再读课文,思考小山泉真的认为自己不幸吗?它是怎么想的?通过读文找到小山泉所说的重点句子,结合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初步有所感悟,同时注意本单元的朗读要求:不唱读,不顿读,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
细读课文,重点指导朗读小山泉所说的重点句子,能读出感叹句的语气。学生交流读后感想,即读懂了些什么。在交流时,不作统一要求,或多,或少,或详,或略,都可以,旨在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和口头表达能力。最后,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总结。
三)发挥想像,训练说话。
教学中围绕课文内容,注意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如:老师提供句式,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想想说说谁的心愿是什么。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老师提示,既展开丰富想象,又训练了规范说话。从而使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心愿说课稿篇四
说课,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教学内容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根据,它与备课及上课有很大区别。x老师的说课语言清晰,重点突出,展示出了教师自身较好的教学底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x老师及其他老师的说课,我觉得好的说课要说中见巧。这里,我重点就“说教材”、“说目标”谈谈我的体会。
由于听说课的对象是懂教材、精业务并具有一定教研水平的教师或评委,又由于说教材是说课的第一环节,所以说教材说得怎样影响着说课的整体效果。
说教材,不是一句话的事儿,更不是概括课文大意,或者给课文理理脉络就行。主要是要说清楚教材内容、教材结构、教材的写作特色和表达的情感。教材内容包括题目、课文在第几册第几单元、单元训练重点、地位、教材的前后联系,教材的重点难点,有时还要简单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说教材内容时可以多说,也可少说,可按上面介绍的顺序说,也可打破顺序说,要因教材而定,更要因教者对教材的取舍而定。
在这次说课过程中,一位老师是这样说教材的:
《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自然与环境”主题的一个童话故事。文章情节生动,语言流畅,采用对话的形式,借小云雀和妈妈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述说了伐树毁林造成的危害,从而说明森林的重要性,揭示生命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文中,美好与毁灭、安居与灾难的强烈对比,能唤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此前,《走,我们一起去植树》、《沙漠中的绿洲》等同主题不同文体文章的学习、积累,使得学生对本文的学习有基础、有兴趣。
我以为,这就是说教材的好的范例。教师高屋建瓴地把握了教材在编排体系中的前后关联,抓住教材的主要写作特色,从内容意蕴及价值取向的不同角度阐述教者对教材的解读取舍。不难想象,教者必将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取舍基础上建构出精彩的教学流程预设。于是,在说课的第一环节,说课者就以精辟、得当的阐述赢得了专业认同,引发了说课对象的倾听期待。
有的老师可能认为教学目标就是那“老三项”,什么掌握生字词,什么有感情地朗读,什么理解文章重点词句等等;也有的老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后认为教学目标就是给“三维”填空。我以为教学目标要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情而定,努力做到准确、清晰。好的目标设定能关注教学重难点,能关注语言训练点以及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还能体现目标达成的渠道或方法。
xx老师是这样拟定教学目标的: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新课标》,我对《云雀的心愿》第二课时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贫瘠”、“泛滥成灾”等词;能围绕“森林真是太重要了”有条理地说、写,并用上“……可以……也可以……”的句型。
2、通过多重朗读体会云雀的埋怨、害怕以及美好心愿中的决心、期盼。
3、能结合生活体验充分认识破坏森林给人类自身带来的危害,通过设计环保公益用语强化环保意识,产生植绿护绿的愿望。
以上的目标设定中,我们既见明晰的教学目标指向又见恰当的教学措施,应该说这样的目标是对教学活动切实、科学的引领,也是教者将目标文本化、教学思路缩微的智慧体现。赵老师用“联系上下文理解”、“多重朗读”、“设计环保公益用语”等教学措施阐明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呈现了目标达成的渠道。相对于那些形式化、理想化的目标专用语,这样的目标更能体现课时教学内容,更切合学段教学目标,更便于贯穿实际教学操作。
其实,好的说课还离不开简洁而精彩的教学过程的介绍,说教学流程要巧妙突破重难点,在此暂不展开说。
说课,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检阅。无论是说课的哪一环节,要想真正做到“巧”,展示精彩的教学主见,这都需要教师自身长期、潜心的专业研修。所以,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坚持独立备课、深入钻研教材,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坚持教学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必将得到提高,说课也一定会精彩纷呈。
心愿说课稿篇五
周五听了学校娄老师《月亮的心愿》一课,这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课,本课是一篇优美动人的童话故事。
娄老师在教学本节课时,力求让学生掌握识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阅读、在阅读中感悟课文所表现的情感,在感悟到情感的基础上再去有感情的读,以此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从本节课的实录中,可以看到娄老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是下了很大的.力气,从识字到词语、再到文章,是一环扣一环,让学生读中感悟,悟中感情,有情再读,整节课行程紧凑,安排得当。
在导入这一环节,娄老师充分发动学生的脑筋,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愿,以此来让学生理解“心愿”这个词语,并引发他们对自己心愿的许诺,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质疑,学生兴趣高涨,效果很好!
本课需要认识的字有十三个。采用了提前让学生从文中找,画出来,学生学字时让孩子说出是如何记忆这些生字,并在课文中的好朋友(词语)也找到的方式初步识字,采用开火车、当小老师的方法让孩子读拼音、字、词语、再读课文,学会后再去课文中同生字宝宝打招呼再次识字;再读文中的生词;玩猜字游戏;让学生间共同分享识字、记字的妙法;这一环节打开了孩子们记忆心灵,孩子们从学习、生活中的记忆方法,让他们情绪高涨,学习热情高涨,从而顺利的完成了识字词和读课文的任务。
让孩子体验感情的语句时,课文中写道。
妈妈说:“珍珍,早点睡吧,不要太累了,明天你还要去郊游呢。”“妈妈,我不想去了。”
“明天还是和大家一起去玩玩吧!”
“可是,医生说您的病还没好呢!”
此时出示课件:妈妈正躺在床上,珍珍正为妈妈端来洗脸水和毛巾,让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妈妈说话时的语气。
孩子们读得很投入,很认真,尽管他们说不出虚弱、心疼这样的词,但从他们的语气中,我听得出来,他们已经充分融入了课文的角色中;也能感受到他们也被珍珍感动着。
《月亮的心愿》是个童话故事,内容丰富,思想寓意深刻。作为一年级八周岁的小学生,能体会到这种意思真是不容易,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心愿说课稿篇六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8课《月亮的心愿》第二课时。我的说课将分为如下几步:
一、说教材。
《月亮的心愿》这篇童话故事以月亮的内心变化为线索,先写月亮为了孩子们的`郊游,希望太阳公公让明天的天气好起来;接着写月亮为了让珍珍照顾生病中的妈妈,又建议雷公公让明天下雨,两天后一个艳阳天,两个孩子都参加了郊游。本文借小女孩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放弃郊游的事,赞扬了珍珍关心父母,体贴长辈的美好品质。
学习目标:会认读学过的生字及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为别人着想。
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月亮心愿的含义和小女孩美好的心灵。
二、说教法。
1.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和投影、创设情境,使学生置于课文所描绘的故事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乐学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2.识字量大,对一年级的学生认记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复现生字,巩固了所学的生字。
3.早在半世纪前陶行知先生就深刻地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让学生发挥想象,合作学习,放手让学生读文、识字。
三、说学法。
结合低年级特点,注重让学生多读,让学生通过读,自己品味亲情,领悟文章的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围绕“心愿”这一线索设计了三个环节,首先是是情境导入、质疑“心愿”;接着是细读品味、探究“心愿”;最后是拓展应用、表达“心愿”。
在情境导入、质疑“心愿”中,我设计了一幅夜深的情境图作为背景,接着出示了月亮的两个心愿,让学生在感受夜深的情景同时,也产生了质疑:在夜深时,月亮姐姐为什么一会儿想让明天有个好天气,一会儿想让明天下雨呢?通过情境的导入与问题的设计,激发了孩子探究的愿望。自然进入细读品味、探究“心愿”
最后进入拓展应用、表达“心愿”了,以课文《月亮的心愿》拓展到另一个故事《乌鸦爱妈妈》,通过听故事,念童谣,让学生学习孝顺父母的美好品质。接着让学生写心愿卡给父母,这一环节通过以读引读,以读引写,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让学生进一步懂得要关心他人,孝顺父母,并有用行动去报答父母的意愿。
五、说板书。
本课板书我以一颗心为造型,以课文的标题为中心,以月亮的内心变化为线索,形象生动地将课文内容跃入眼前,看起来简洁明了,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有利于引导孩子们理解课文,学会怎样关心父母、体贴父母。
心愿说课稿篇七
心愿是个温暖的字眼儿,凝聚着美好的期待与向往。云雀的心愿很简单: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这个简单的心愿却是对青翠葱茏水丰草茂的家园一份永恒的眷恋,是对黄沙漫天洪水泛滥的悲剧一份深沉的痛惜。
这个小小的童话故事情节生动,语言流畅,采用对话的形式,借小云雀和妈妈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述说了伐树毁林造成的危害,从而说明森林的重要性,揭示人类与自然、生命与自然的密切关系。美好与毁灭、安居与灾难的强烈对比,能唤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年级下期的学生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有了前面几篇环保题材课文的积累,对本课所表达的森林于环境的重要作用以及“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这一主题比较容易领会和接受。同时,日益被人们重视的环境问题屡屡见诸报端,这使得大部分学生对生存环境恶化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有所了解,但对其产生的灾难性后果缺乏更深刻的认识和切身感受,自然也不能产生心灵的震撼。另外,随着年龄的增大,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有所减弱,但对新鲜事物仍有很强的好奇心,因而,创设情境,让学生直面美好事物被毁灭后的触目惊心的灾难场面,可以成为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点和阅读能力的提升点。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这篇课文需要两课时完成,今天我着重要说的是第二课时。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课标》,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能围绕“森林真是太重要了”有条理地说写,并用上“可以…也可以…”的句型。
2、能抓住关键词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充分认识破坏森林给人类自身带来的危害,强化环保意识,产生植绿护绿的愿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关键词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是理解“森林水库”。
面对这样一篇语言生动,意趣浓厚,主题深刻的课文,自然地想到了我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化”所倡导的“点”教学策略。“点”教学策略中的所谓“点”,是全部教学内容的着眼点,是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交合点。这个“点”总是带起一课书或一堂课的学习任务,“牵一发而动全身”,使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围绕它来进行。
《云雀的心愿》这篇课文,其内容与情感都凝聚在“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一句话上。“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就是这篇文章的教学点。围绕这个教学点可以进行这样的质疑:为什么说“森林实在太重要了”?因为它是“森林水库”,因为它是“空调器”,所以这篇文章教学的关键词是“森林水库”“空调器”。而回答这一问题的语段第10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便是这篇文章教学的典型语段。
心愿说课稿篇八
《月亮的心愿》是一篇优美动人的童话故事。课文讲述了月亮看到一个小女孩准备第二天去郊游,于是想让明天是好天气。后来又看到另一个小女孩因为要照顾生病的妈妈,而宁可不去郊游,她决定还是让明天下雨。两天后,孩子们一个也不少地走在郊游的路上。其中有几处悬疑引人注目,亦容易激发学生的盎然兴趣,师傅很好地抓住了这些契机,又用别样的方式展现,让徒弟我感叹不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师傅先板书“心愿”,请学生来念,再通俗地告知学生“心愿就是自己非常想做的一件事,非常想实现的一个目标”,然后请他们说说自己的心愿。学生踊跃的心愿交流,自然而然地加深了他们对“心愿”的理解,进而过渡到月亮的心愿会是什么呢,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去一探究竟,进入课文。在这一环节,有一点更是让我欣赏。“亮”字是本课要学会写的字,师傅在引出月亮的心愿板书课题时,画好了田字格,先写好了上半部分,与前面学过的“高”对比,再有重点地指导了下半部分的关键,完成了书写的教学。一般来说,我们总是把写字放在课堂的最后,师傅却打破常规,推陈出新,而且是恰到好处地镶嵌进学生兴趣最高、注意最集中的前学习阶段,达到了很不错的效果。
课程目标中明确表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师傅真的是在做一个尽心尽力的引路人。
1、利用插图进行了口语训练。在第一个心愿的教学中,师傅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再让他们把观察到的说一说。引导学生按照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观察插图并说话。这既教给学生正确看图的方法,又让学生练习了说话,帮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表达方式。在阅读教学中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说话,真是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一种好方法。
2、利用插图让学生自主感悟文本。从第一幅图中的月亮为什么笑眯眯到第二幅图中的月亮为什么愁眉苦脸,都是在师傅的引领下,由学生自己观察用明亮的眼睛发现的,并最终理解了月亮为小朋友能去郊游高兴,从而有了“希望明天有个好天气”的心愿和为珍珍和妈妈担心,从而有了“让明天下雨”的心愿。整个过程中,师傅运用插图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走进课文,与文章进行交流。对“照顾”一词的感悟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在出示图片:妈妈躺在床上,珍珍正为妈妈端来洗脸水和毛巾之后,先问学生小女孩珍珍在干什么?妈妈生病时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在学生积极地发言说“给妈妈洗手”“给妈妈洗脚”“给妈妈盖好棉被”“喂妈妈吃药”“喂妈妈吃饭”的时候,告诉他们这些就是照顾,学生立刻就明白了。通过这样的学习、思考,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使学生入情入境,使作者、教者和学生达到心灵的共鸣。
课堂四十分钟,时时都是教育的契机。师傅在讲课的.过程中,也不忘学生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时刻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把培养习惯落实于细节处。比如,开课伊始,“一二两组坐得端正,向他们学习”的激励;后来“冯澜读得认真”的榜样作用;走过去轻碰脚没放好的小朋友“小脚放平”的提醒,无不体现着师傅对常规的重视。
真的很感谢学校和师傅,让我跳出了自己的小圈子,不再做“井底之蛙”,在读书、听课、反思的过程中,我受到启发,学习经验,认识不足,越发体会到了语文教学的无穷魅力,更让我懂得了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只有永远保持眼睛向下的谦虚心态,好学、好问、好思、好取,才能不断进步提高。
心愿说课稿篇九
《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的一篇课文。该文用童话形式,以形象化语言描述了小云雀与妈妈的所见、所闻、所言,借此帮助学生认识森林的重要性及破坏森林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培育学生环保意识。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针对课文内容特点,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啦!”为线索,通过变序教学,从正反两个方面引导学生积极与文本对话,层层深入地理解森林的.重要性,使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文本所蕴涵的情感互相碰撞与交流,从而提升学生对语言的品味和运用,唤醒学生对生活及生命的热爱,渗透科学的发展观,让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
教学目标:本课共计两课时。第一课时: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品读课文14、15自然段,了解云雀的“心愿”,指导书写生字。第二课时1、以“小云雀一路上的心情感受”为纽带,引导学生细读感悟课文内容,知道云雀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抓住重点词语体会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2、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课文的语言和句式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内化、活用课文语言。3、培养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实现由书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乱砍滥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
二、说教法。
针对教材的特点,我抓住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注重积累。课文中的第10和13自然段既说明了森林有水库和空调器的作用,同时也是很重要的自然常识,应该让学生积累下来,学会有顺序地描写事物。
二、注重感悟。课文以对话形式来说明森林的重要作用,语言浅显易懂,不需作过多分析、讲解。因此,教学时就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依据语气提示读好课文,就可以很清楚地感悟到了。如在教学描写土地变沙漠这一环节时,让学生借助重点词语“黄沙漫天”、“乱砍滥伐”,依据提示语“埋怨”、“心疼”练读课文。在学生读书时,我使用多图片出示黄沙漫天的场景,把学生带人沙漠狂风之中去感受。这样学生就很到位地读出了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从而体会到森林的重要。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2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3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3研读赏析:教师以多媒体出示,请学生先默读在分组讨论及进行学习。借助多媒体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4拓展延伸:洪水淹没了村庄,村子里的房屋、老人、孩子、牲畜……此时此刻,你心中是什么滋味?你又想说什么?(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环节5课后作业:让学生任选一题写下来,帮帮小云雀完成心愿(好处:巩固知识点,,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实践,学以致用)。
心愿说课稿篇十
首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9课的文章,本单元主要讲的是生态环境。《云雀的心愿》文章记叙了云雀和妈妈进行一场特殊的旅行,在旅行的过程中看到黄沙漫天、洪水泛滥,并逐步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性,也深刻地点出了森林具有大水库和空调器的作用。文章条理清楚,以拟人的修辞手法叙述整个故事的过程,字里行间包含着对生态环境的担忧以及呼吁大家保护生态环境的热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四年级学生,这个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阅读分析能力较弱,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时,教师着重教学生用默读、略读、指明读等方式展开教学,学生跟随云雀旅行的过程中看森林消失后的恐怖现象,并逐步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结合新课标对该学段的具体要求,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文生字新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了解云雀旅行的全过程及所见所闻所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森林的重要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了解云雀旅行的全过程及所见所闻所感。难点是体会森林的重要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教学中我采用朗读法、小组讨论法。
(一)导入新课。
听了刚才大家的分享,老师觉得每个同学都是一个很爱小动物,很有爱心的人。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种可爱的鸟类,看看它身上有什么精彩的故事。一起走进今天的课程《云雀的心愿》。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这样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快速的带入到课堂中,为本节课的讲解铺设一个良好的感情基调。
(二)初步感知。
对于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该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习惯,整体感知的教学环节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所以此环节,我首先会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回答以下2个环节的问题。
1、初读课文,学习词语。土壤枯枝败叶乱砍滥伐树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明确:文章记叙了云雀和妈妈进行一场特殊的旅行,在旅行的过程中看到黄沙漫天、洪水泛滥,并逐步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性,也深刻地点出了森林具有大水库和空调器的作用。最终云雀有一个心愿,沙漠变绿洲。
这样的问题解决学生已经把文本的概况了解透彻,为深入研读环节打下基础。
(三)深入研读。
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所了解之后,我安排了第三个教学环节——深入研读。阅读是深入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要想完成多重关系的对话,就需要我们对文本有着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此环节我会引导学生默读,边读边展开以下几个问题的思考和与讨论:
(1)在沙漠上空,漫天飞舞的黄沙,睁不开眼睛。
(2)在大河上空,浑黄的河水咆哮不惜,淹没村庄。
2、旅行中遇到这样的场景,云雀和妈妈有怎样的感受呢?明确:埋怨、心疼、叹息、害怕。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3、同学们,面对这样的场景云雀妈妈找出了造成这样场景的原因,你能说一说吗?明确:人们对树木的乱砍滥伐,造成上有水土流失严重。
4、面对这样的场景,我们该如何改变现状呢?明确:植树,让森林起作用。
5、小组讨论:为什么森林能改变现状?明确:森林有“大水库”和“空调器”的作用。
(1)大水库:森林可以蓄水,树冠充当大伞的作用,苔藓和枯枝败叶吸收水分存储水分。
(2)空调器:夏天遮挡阳光,冬天存储热量。通过以上深入研读环节,学生能对整个文本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也能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有所掌握。
(四)巩固提高化身森林小卫士,你该如何保护森林?写几句标语。
(五)小结作业。
小结:本节课我们从云雀的心愿感知到了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现在正值植树节,希望同学们能从今天开始有实际的行动,为绿水青山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业:植树节去郊外植树。
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好的板书应该结构清晰,构思新颖,内容高度凝练。因此,我对本课的板书进行了如下设计。便于学生理解。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
心愿说课稿篇十一
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五十年代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写下了《内蒙风光》,本文就节选自《内蒙风光》。
《草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作者到初到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本节课重点突破文章的第一部分,感受草原的风光美,领悟表达方式。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能明白本文的表达顺序是从作者进入草原后所经历的事情来记叙的。对于把握课文的故事梗概和重点词句,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针对这一特点再结合上述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体验三个方面进行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一碧千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4)揣摩优美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展开想像,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体验:
读懂课文第一段,在草原自然美的熏陶感染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好风光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感受草原风光的美好。
而对于大多数生长于南方的孩子,草原是遥远、陌生的,因此,如何让学生突破时空障碍,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就成了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为在教学中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将采取我将采取情境教学法和诵读法进行教学:
1、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草原美丽景观的图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的美的渴望和追求,拓宽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更深层次的体味美的意境.
2、诵读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读促学,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读出情感,读出感悟,读出内涵。
六、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会放手让学生采用“读文、画句、想象、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把听,说,读,写相结合,以读为主,让学生边读边想,不断通过读去揣摩和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最终水到渠成,轻松突破本课的重、难点。为了更好的实施上述教法、学法,本节课我将采用传统的黑板教学结合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进行。本节课为第一课时的说课内容。
七、说教学过程。
本篇课文篇幅较长,我预设用以下几个环节,进行长文短教,展开我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到外在环境和他人的.情感的影响而产生共鸣,基于这一点,开课之初,我用多媒体展播配有画面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师在优美的乐曲中导入:同学们,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地方?是美丽的草原,今天,就让我们约上著名的作家老舍一同去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民族风情吧。
这样用音乐、图像渲染的情境,能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在感到喜悦、快乐的同时,让学生谈谈自己欣赏后的感受。此时,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也就油然而生。于是顺势揭开课题,进入第二环节。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提示学生圈出生字词,师生共同扫除阅读障碍。
2、是由师生配乐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作顺序,主要是从哪两部分来写草原的?即“风光美”和“人情美”。学生对于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为后面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三)朗读品句,感受景美。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我让学生四人小组自读第一自然段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草原的美景,并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再交流品读。在品读重点语句时,我将引导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反复朗读;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草原图片,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词句。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抓住重点词“翠色欲流”,让学生感受到草原的辽阔碧绿。
2.“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抓住重点字“绣”,理解想象。
在学生反复品读这些精美语句中,我还将不断回扣本段的中心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抓住“一碧千里”一词,引导学生想象、感悟。相信作者对草原深深的热爱之情也将在学生内心一次次升华。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既要体会课文情感,又要落实语言训练,因此在学生理解感悟的同时,适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比较句子。让学生在实实在在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老舍笔下的草原那如诗如画的意境,品读之后,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草原风光图画,引读第一自然段,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在脑海中形成一幅蓝天共碧草一色,牛羊与骏马齐奔的美丽画卷。激起他们对草原的无限热爱。
通过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总结写法。师:作者先写了草原的天空:天空明朗、可爱、空气清鲜,使人心情舒畅;然后写天底下的草原一碧千里,这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又写了远处的小丘柔美,翠色欲流,近处的羊群似花,牛羊静立不动,这是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这就是方位顺序。你们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灵活运用这样的顺序,或者从近到远,从下到上,都可以。
2、课堂最后,我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互相交流展示。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个性再次得以释放,此时的课堂也将再次涌动着创造的生命力。
(五)安排作业,复习强化。
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优美词句》小笔记本上。
2、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这美丽的地方,又孕育着怎样的民族呢?老舍先生又是如何表现草原的人情美的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会会草原上的鄂温温克族人民。”请同学们课后预习剩下“人情美”的段落。
心愿说课稿篇十二
《月亮的心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本组课文的主题是讴歌亲情,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能感悟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温馨,从而产生爱自己的家,爱父母,爱家里每一个人的情感,并愿意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学会关心体贴家里的每一个人。本文借小女孩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放弃郊游的事,以童话的形式,赞扬了关心父母体贴长辈的美好品质。既有童趣,又极富人情味,寓孝敬父母体贴长辈的教育开生动感人的故事之中,进一步深化了本组关爱家中每一个人的主题。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本课我准备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第二课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我以抓住月亮的感情为变化为线索,也就是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找出月亮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月亮一会儿希望明天有个好天气,一会儿又希望明天下雨,来感悟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而放弃郊游,学习珍珍关心父母体贴长辈的美好品质。在进行教学环节设计的时候,我想在播放课件时,学生边听边思考,月亮的心愿到底是什么,并在课文中划出来。学生通过比较月亮两次心愿的不同找出原因,基本上就能读懂课文了。在学生找出月亮的心愿的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层次分角色进行朗读,进一步感悟课文。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自己是怎样照顾父母、照顾家人的,来进一步深化主题。最后以月亮的心愿实现了没有,再次点题。
第二课时的基本教学环节是看——找——读——感悟——联系实际。在实施的过程中,基本实现了,只是有些教学环节连接不够好。比如说学生在找出月亮的心愿后,适时出示,学生通过朗读比较,就能更深入地领悟思想内涵。这一环节被我省去了,导致重点有点不突出了。其二,在指导分角色朗读时,指导不到位。有些学生连妈妈和珍珍的话都分不清,就急于让他们分角色朗读,有点像是走过场,从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朗读效果。
心愿说课稿篇十三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8课《月亮的心愿》第二课时。这篇文章以月亮的内心变化为线索,借助小女孩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放弃郊游的事,赞扬了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美好品质。教学这节课时,我先是提出问题,引起悬念,再是以读为本,层层深入。不仅给学生创设了探究的平台,还为学生创设了与文本对话的广阔空间。
通过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是:会认读学过的生字及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为别人着想。
而这节课的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月亮心愿的含义和小女孩美好的心灵。
教具:白板、多媒体课件、心意卡。
〖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围绕“心愿”这一线索设计了三个环节,首先是是情境导入、质疑“心愿”;接着是细读品味、探究“心愿”;最后是拓展应用、表达“心愿”。
在情境导入、质疑“心愿”中,我设计了一幅夜深的情境图作为背景,接着出示了月亮的两个心愿,让学生在感受夜深的情景同时,也产生了质疑:在夜深时,月亮姐姐为什么一会儿想让明天有个好天气,一会儿想让明天下雨呢?通过情境的导入与问题的设计,激发了孩子探究的愿望。
自然进入细读品味、探究“心愿”
“月亮姐姐为什么这么奇怪,变来变去的?” 我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观察插图一,想想:月亮在笑什么呢?通过朗读,有的学生说:“她看到小女孩的背包装满了食物,知道她明天去郊游,所以笑了。”有的说:“月亮看见小女孩在睡梦中都露出了甜甜的笑容,所以笑了。”我接着问:“如果明天你们就要去郊游,你们的心情又是怎么样?”这时,孩子们就会从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畅谈自己在郊游前的激动心情。“这时候呀,月亮姐姐就想到要跟太阳商量,让明天有个好天气,这是为什么?”同桌互相探究一下。通过讨论,孩子们知道了:因为月亮看到小女孩为郊游准备得那么充分,想让孩子们高兴地去郊游。所以想让明天有个好天气。通过探究,孩子们对月亮的心愿有了切身的体会,所以在读第二自然段时,学生就很容易读出感情。
月亮姐姐在找太阳公公的途中,又经过另一家的窗前,她看到了什么?接着请学生观察插图二:
月亮姐姐的表情与第一幅图中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抢着说:月亮姐姐皱起了眉头。“发生什么事了?”让学生结合插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的孩子说出珍珍的妈妈病了,躺在床上,珍珍正端着一盆水走过来时,我趁机问:“你们猜猜,珍珍要干什么?”有的说要给妈妈洗脸,有的说帮妈妈擦汗等等,我打铁趁热,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除了这些,她还会为妈妈做些什么事呢?”孩子们纷纷说:喂妈妈吃药、做饭给妈妈吃等等。孩子们又一次通过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想象自己应该怎么照顾生病的妈妈。这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朗读时会更加投入真情实感。我接着问:“郊游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呀,珍珍想不想去?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的4—7自然段珍珍和妈妈的对话,通过角色朗读,孩子们总结到:珍珍不想去。因为她不能丢下生病的妈妈自己去玩。于是我让学生再探究珍珍有什么心愿?经过讨论,学生知道了:珍珍的心愿是让妈妈的病早日康复。 “你觉得珍珍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引导学生说出:珍珍是一个懂事、有孝心、爱妈妈的好孩子。(板书:懂事、有孝心、爱妈妈)学到这里,我就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4——7段。“听了珍珍和妈妈的悄悄话呀,月亮姐姐什么话也没说,悄悄地走了,她的心里在想什么呀?”学生很快就找出答案,大声说:月亮姐姐想让明天下雨!这又返回到课前的质疑:月亮姐姐为什么一会儿想让明天有个好天气,一会儿想让明天下雨呢?于是让学生再一次回顾图文,联系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思考,更深一层探究月亮的心愿。经过讨论,很多学生都能大声地说出来了:月亮的心愿是让孩子们一个都不少地愉快地去郊游。“月亮的心愿实现了没有?”学生大声说:实现了。这时,显示出艳阳天,孩子们开心地去郊游的画面,让孩子感受,想象自己就置身其中,让学生带着自己感觉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孩子读好“一个也不少”“开开心心”等词。
最后进入拓展应用、表达“心愿”了,以课文《月亮的心愿》拓展到另一个故事《乌鸦爱妈妈》,通过听故事,念童谣,让学生学习孝顺父母的美好品质。接着让 学生写心愿卡给父母,这一环节通过以读引读,以读引写,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让学生进一步懂得要关心他人,孝顺父母,并有用行动去报答父母的意愿。
心愿说课稿篇十四
一、说教法:
“教无定法而又有法”,教学方法的设计应面向全体而又注意个体差异,应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的职责主要在于教学生学。”
朗读法。“教学千法读为本”,本课教学较注重朗读训练,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学之前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论语》的语言特色:每节短小精悍,内容前后无联系。在点拨时读,使学生加深对字词和内容的理解。同时朗读训练避免单一,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另外教师要注意朗读技巧的指导,即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音流利,音韵铿锵。本文有许多句式相似,要注意读出对称的感受来。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再如:“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在反复的吟诵中,品味语言,感知每一句的大意,加深对每一则内容的理解。
教法依据:“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本文是文言文,课文要求背诵,对文言字词的理解主要是通过朗读来实现;其次本文语言简练,句式相似者较多,适宜朗读,通过朗读,从整体上感知语言,理解内容。
2、点拨法。运用点拨教学法,以突破重点。运用点拨法,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等,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如学生在讨论“择其善者而从之”与“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及“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三句话中的“之”的用法时,让学生复习回顾《童趣》一文中“之”字的几种用法,归纳总结本文中该词的用法。教师的相机诱导,往往能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不断联系,补充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思维也得到训练。
教法依据: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废止串讲,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主体与主导的最佳组合是现代课堂教学理想的境界。
3、合作探究法。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互问互答,围绕问题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与文本的交流,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表现出积极的思维。用学生的互问互答,老师的适当点拨和评价等互动互助的形式,把问题给学生,通过学生的思考,分析得出答案。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较开放的探究活动中对文章的理解有了深度,如组织学生探究“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告诉人们的`道理,以及我们现在用的意思与之相近的俗语,探究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探究中,有的学生甚至对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与教育界“左真右假”的故事提出质疑,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时常有新发现。
教法依据:(1)、因材施教,本文内容紧扣学生实际,下有注释,利于组织讨论、探究。(2)、合作探究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所提出来的新理念,在使用教材过程中必须观测这一做法,这是语文适应新形式的需要。(3)、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原则,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4)、让学生充分的活动起来,符合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说学法。
以学为本,变教为学,是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一道学思想的理论基础。为学生设计教学,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1、积累文言词语。对于文言文而言,教师应重视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文言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落实字、词、句,而学生应注意融会贯通,归纳总结。
2、朗读法:知道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知每一则的含义,加深理解。
3、整体感悟法。虽然每一则之间内容缺乏联系,然而就其内容的侧重点而言,内容又可归纳为学习和修身两部分,整体感悟内容,以利于初步把握孔子的思想,即他所认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以及个人的品德修养。
4、讨论、合作探究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讨论探究面越是深广,就越能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潜能,有利于学习的深入;学会发现问题,并能围绕某个问题探究,解决,在积极采育中使自己的话语、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学到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齐读全文,整体感知。
2、说说感受:和前篇文言文《童趣》有何不同?引出《论语》及孔子的介绍。学生说,教师补充,强调《论语》及孔子的文学地位。
教学一开始就通过整体感知,让学生初步把握《论语》的内容、结构、表述的特色,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对《论语》及孔子地位的了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外主动深入地研读《论语》。
(二)、教师引导,学法探讨。
在学习前篇文言文《童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把握文言文学习的要点,整理归纳。学习要点包括(1)读准字音;(2)注意句读;(3)把握句意;(4)提出疑问;(5)朗读背诵;(6)联系实际,把握主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学习文言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该怎么学。
(三)、学生讨论,合作探究。
在明确学习要点的基础上,教师提出明确要求,然后学生分四人小组,逐一讨论,合作探究,互相质疑释疑。教师适时点拨。
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四)、师生对话,解答疑难。
对于一些在小组讨论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在班中进行交流、解答。同时交流学习体会。
(五)、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说一说你最喜欢文中哪句格言,为什么?
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够,需如何改正,哪些方面有新体会,介绍一下。
2、这一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其进行思想教育。
(六)、布置作业,复习巩固。
1、摘抄文中的成语、格言、警句。
2、说说下列字与它们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是否相同?(省亲、反省)(诚信、书信,信用)(可以)。
3、课外有选择的阅读《论语》。
心愿说课稿篇十五
教材分析:
《月亮的心愿》选自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爱自己的家,爱爸爸妈妈,爱家里的每一个人。课文讲述了月亮看到一个小女孩儿准备第二天去郊游,于是想让明天是好天气。后来又看到另一个小女孩儿因为要照顾生病的妈妈,而宁可不去郊游,她决定还是让明天下雨。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离奇曲折,以月亮的内心变化为线索,借小女孩儿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放弃郊游的事,赞扬了关心父母、体贴长辈的美好品质,既有童趣,又极富人情味儿,寓孝敬父母、体贴长辈的教育于生动感人的故事之中,进一步深化了本组教材“关爱家中每一个人”这一主题。
学情分析:
对于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能力有所发展,能自主发现识字方法,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朗读,但爱玩儿、好动,做事没耐心等心理特征依旧存在,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根据学生表现适时调控。另外“泛灵化”的心理特点使这一时期的孩子们迷恋着童话世界,童话这一体裁本身可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吃透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在反复地朗读课文过程中,认识“帘、背”等12个生字,会写“女、气”等7个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识字、交流等多种形式熟练地认、写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扩展想象等,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向课文中的珍珍学习,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读书感悟,明白月亮的心愿是让孩子们一个都不少地去郊游教法: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读—思—议—导”相结合。具体来说,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动画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学法: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法,对于生字,引导他们去找生字藏在课文哪里,然后多读藏着生字宝宝的句子,再用生字组词造句,并运用加一加、减一减等识字方法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采用多种鼓励方式引导学生多读课文,把课文读熟。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简洁导入,直奔主题(5分钟)。
1、板书“心愿”两个字:
学生说自己的心愿。
2、听着大家说心愿,我们的一个朋友也急了,她也要把心愿告诉大家。看她来了!课件出示月亮图,啊,是月亮姐姐。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月亮姐姐有什么心愿呢。补全课题8.月亮的心愿。强调亮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识字解疑(25分钟)。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标画出自然段序号。
学生尝试读文,借助拼音读课文,并且圈出“我会认”的生字,不认识的生字和难读的句子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在读书认真的孩子的课本上加盖“读书认真”印章。
课件出示生字,采用齐读,男女生比赛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检查学生的识字掌握情况。
猴子摘月游戏巩固识字成果,同时让学生体会识字的乐趣。彩色的月亮属于读得又快又准的学生。
认读词语,新旧知识建立联系:这些生字还带来了它们的朋友,你会读吗?课件出示窗帘背包等词语,开火车读词语,与之前不同的是,开火车的学生读两遍,学生跟读两遍,因为这个时候个别学生开始开小差,做小动作,跟读可以使他们继续保持有意注意。
三、变换形式,指导书写(10分钟)。
置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撇的起笔位置在横中线与竖中线交点处再往右偏一点点。终笔位置在左下格中心处。气的最后一笔叫横斜钩,在飞机的飞,大风的风中都有这一笔画,不是七八九的横折弯钩。“帘”的偏旁是穴宝盖,同样指导每一笔画的起笔以及终笔位置,夸字上面的大字头,一撇一钠要舒展开来,能遮住下面的“亏”。
在我讲解的同时,学生书空,观察笔画位置。
之后学生描红并摹写,并给二类字加注拼音,巩固识字。至此结束第一课时。学生已熟认本课生字,但是却被月亮的两个相互矛盾的心愿搞得晕头转向。接下来的第二课时力求突破难点,使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明晰月亮的心愿是什么,升华情感懂得关心长辈,关爱父母。
四、出示图片,导入情景(20分钟)。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一天晚上,月亮姐姐去散步,看到了这样一幕:课件出示图片。指名找出课文中描述这张图片场景的句子。学生很容易的找到第一段,教师指出背是多音字。老师引导学生读得轻一点,夜深了,小女孩睡得多香啊,我们读得轻一些,不要把她给吵醒了。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月亮姐姐看到小女孩儿盼望着去郊游,于是她自己对自己说,指名回答。指出得是多音字。老师总结哦,月亮许下第一个心愿,相机板书第一个心愿:明天有个好天气。这时月亮姐姐想起自己的好朋友太阳公公,就想给他打个电话,电话中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两组四名学生表演。
这时月亮又来到另一家窗前,又见到了什么呢?出示第二幅图,学生读3—7自然段。看到这一幕,月亮又许下了什么心愿呢?学生读第八个自然段,随即板书第二个心愿,第二天下雨。哦,月亮心想还是跟雷公公打电话,让明天下雨吧。陈老师糊涂了,月亮姐姐怎么有两个心愿,到底哪个实现了。然后抓住两天后,让学生想象第二天的天气,学生恍然大悟,啊,原来第二天刮风下雨又打雷,郊游推迟到了两天后。两天后,天晴了,是一个艳阳天,阳光灿烂,春风和煦,珍珍的妈妈病好了。孩子们一个都不少地去郊游了。所以月亮姐姐实现了第二个心愿,她被珍珍的孝心感动了,想让这个孝顺的女孩也去郊游,大家一个都不少。
五、观看动画课件,在趣味中回味整个故事。(3分钟)。
让我们看一段视频,回顾整个故事。
六、学生自主读文(12分钟)。
读得多好啊,我相信同学们也能读得非常美,赶快去试试吧。学生回归课文,有感情的美美读文,为了使学生具有朗读的热情,我说陈老师会送给读书最认真的同学一个非常非常好听的故事。
学生读完后,播放乌鸦反哺动画,学生一下子被这个唯美的故事深深吸引。
住,之后由我声情并茂的朗读乌鸦反哺的故事。
我读完故事后问学生,你想对这样的大乌鸦说什么。乌鸦爱妈妈,珍珍也爱妈妈。让我们再次有感情的读一读这篇文章吧,学生齐读文章。结束教学。
综上所述,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十分注重调整自己的教学形式,来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在第一课时中,25分钟时采取的措施是开火车小老师领读以及变化形式指导书写以延长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第二课时25分钟时播放动画录音,把学生注意力引向文本,并以有趣故事吊学生胃口。
七、板书设计。
背
第一个心愿。
第二个心愿。
8月亮的心愿明天是个好天气明天下雨,珍珍也去郊游,一个也不少。
心愿说课稿篇十六
《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的一篇课文。该文用童话形式,以形象化语言描述了小云雀与妈妈的所见、所闻、所言,借此帮助学生认识森林的重要性及破坏森林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培育学生环保意识。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针对课文内容特点,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啦!”为线索,通过变序教学,从正反两个方面引导学生积极与文本对话,层层深入地理解森林的重要性,使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文本所蕴涵的情感互相碰撞与交流,从而提升学生对语言的品味和运用,唤醒学生对生活及生命的热爱,渗透科学的发展观,让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
教学目标:本课共计两课时。第一课时: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品读课文14、15自然段,了解云雀的“心愿”,指导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1、以“小云雀一路上的心情感受”为纽带,引导学生细读感悟课文内容,知道云雀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抓住重点词语体会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课文的语言和句式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内化、活用课文语言。
3、培养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实现由书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乱砍滥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
二、说教法。
针对教材的特点,我抓住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注重积累。课文中的第10和13自然段既说明了森林有水库和空调器的作用,同时也是很重要的自然常识,应该让学生积累下来,学会有顺序地描写事物。
二、注重感悟。课文以对话形式来说明森林的重要作用,语言浅显易懂,不需作过多分析、讲解。因此,教学时就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依据语气提示读好课文,就可以很清楚地感悟到了。如在教学描写土地变沙漠这一环节时,让学生借助重点词语“黄沙漫天”、“乱砍滥伐”,依据提示语“埋怨”、“心疼”练读课文。在学生读书时,我使用多图片出示黄沙漫天的场景,把学生带人沙漠狂风之中去感受。这样学生就很到位地读出了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从而体会到森林的重要。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2、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3、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3研读赏析:教师以多媒体出示,请学生先默读在分组讨论及进行学习。借助多媒体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4拓展延伸:洪水淹没了村庄,村子里的房屋、老人、孩子、牲畜……此时此刻,你心中是什么滋味?你又想说什么?(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环节5课后作业:让学生任选一题写下来,帮帮小云雀完成心愿(好处:巩固知识点,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实践,学以致用)。
心愿说课稿篇十七
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8课《月亮的心愿》第二课时。我的说课将分为如下几步:
《月亮的心愿》这篇童话故事以月亮的内心变化为线索,先写月亮为了孩子们的`郊游,希望太阳公公让明天的天气好起来;接着写月亮为了让珍珍照顾生病中的妈妈,又建议雷公公让明天下雨,两天后一个艳阳天,两个孩子都参加了郊游。本文借小女孩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放弃郊游的事,赞扬了珍珍关心父母,体贴长辈的美好品质。
学习目标:会认读学过的生字及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为别人着想。
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月亮心愿的含义和小女孩美好的心灵。
1.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和投影、创设情境,使学生置于课文所描绘的故事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乐学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2.识字量大,对一年级的学生认记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复现生字,巩固了所学的生字。
3.早在半世纪前陶行知先生就深刻地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让学生发挥想象,合作学习,放手让学生读文、识字。
结合低年级特点,注重让学生多读,让学生通过读,自己品味亲情,领悟文章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围绕“心愿”这一线索设计了三个环节,首先是是情境导入、质疑“心愿”;接着是细读品味、探究“心愿”;最后是拓展应用、表达“心愿”。
在情境导入、质疑“心愿”中,我设计了一幅夜深的情境图作为背景,接着出示了月亮的两个心愿,让学生在感受夜深的情景同时,也产生了质疑:在夜深时,月亮姐姐为什么一会儿想让明天有个好天气,一会儿想让明天下雨呢?通过情境的导入与问题的设计,激发了孩子探究的愿望。自然进入细读品味、探究“心愿”
最后进入拓展应用、表达“心愿”了,以课文《月亮的心愿》拓展到另一个故事《乌鸦爱妈妈》,通过听故事,念童谣,让学生学习孝顺父母的美好品质。接着让学生写心愿卡给父母,这一环节通过以读引读,以读引写,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让学生进一步懂得要关心他人,孝顺父母,并有用行动去报答父母的意愿。
本课板书我以一颗心为造型,以课文的标题为中心,以月亮的内心变化为线索,形象生动地将课文内容跃入眼前,看起来简洁明了,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有利于引导孩子们理解课文,学会怎样关心父母、体贴父母。
心愿说课稿篇十八
《月亮的心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本组课文的主题是讴歌亲情,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能感悟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温馨,从而产生爱自己的家,爱父母,爱家里的每一个人的情感,并愿意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学会关心体贴家里的每一个人。本文借小女孩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放弃郊游的事,以童话的形式,赞扬了关心父母,体贴长辈的珍珍的美好品质。既有童趣,又极富人情味,寓孝敬父母,体贴长辈的教育于生动感人的故事之中,进一步深化了本组“关爱家中每一个人”的主题。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我重视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在设计《月亮的心愿》这课时,我注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教材,包括利用自读、分角色读、男女合作读等方式来完成这一目的,我还通过引导学生看图,结合自身体验谈看法、感受等形式,来达到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能力这一目的。
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是设计合理的教法。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启发、引导式结合的教法,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具进行思维。为了能让学生动脑想象,动口说,深入体会课文中隐含的情感。我将遵循直观性、抽象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采取引导学生看图说话,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谈看法,分角色朗读感悟等教法,帮助学生准确体会文中珍珍那种关心、体贴父母的情感。这也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始终是学生,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真正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一年级学生经过上半年的识字学习,已掌握识字方法,具备自主学习生字词、借助拼音读课文的能力,因此学生可以在课前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词,熟读课文。
2、在具体的情景中,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看图,大胆合理想象,学习体会、理解人物的想法情感。学生通过自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男女合作读等方法,在读文的过程中感受人物情感,悟出文意,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帘、女”等14个生字,会写“女、太”等6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有体贴、照顾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月亮的心愿到底是什么?
(一)揭题导入
本课题目中“心愿”一词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些难度。为了能给学生学好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我设计一个接近学生的活的问题:“小朋友们,你们过生日的时候许愿吗?像刚才这几位小朋友说的希望、想自己将来会怎样,这样的话就是他们的心愿。”通过对问题的回答 ,学生就容易理解“心愿”一词的含义,同时“月亮姐姐也有一个心愿,她的心愿是什么呢?”这个导入新课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强烈好奇心,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
(二)、生字教学
一年级学生经过上半年的识字学习,已掌握识字方法,具备自主学习生字词、借助拼音读课文的能力,因此学生可以在课前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词,熟读课文。课上,我出示带点的生字词,让学生练习读,同桌互查,教师重点点拨容易读错的字。通过这些环节的学习,学生就会学习本课生字,而老师也解决生字教学这以教学重点的问题,同时为接下来的阅读理解部分的学习节省了一些教学时间。而学生又能在预习的过程中将识字、读文融合在一起,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样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了语言,提高了认识能力。
(3)初读感知
在这一环节,学生要从整体把握课文的大意,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学生更深入理解课文思想感情的重要基础。本课有两条线索,一是月亮对小朋友的关系;一个是珍珍对妈妈的体贴、孝顺和关心,所以一年级的小学生要概括出课文大意是非常难的。为了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老师设计了一个主线问题:“月亮有那几个心愿?”由于学生课前也熟读课文,能够很容易找到答案。
(4)、细读理解
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学时,我以抓住月亮的感情为变化为线索,也就是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找出月亮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月亮一会儿希望明天有个好天气,一会儿又希望明天下雨,来感悟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而放弃郊游,学习珍珍关心父母体贴长辈的美好品质。在进行教学环节设计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边读文边思考,月亮的心愿是什么,并在课文中划出来。学生通过比较月亮两次心愿的不同找出原因,基本上就能读懂课文了。在学生找出月亮的心愿的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层次分角色进行朗读,进一步感悟课文。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再次引导学生看图,说说珍珍在家都干些什么?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自己是否喜欢郊游?那珍珍真的不愿去郊游吗?一系列问题思考之后学生真正理解了珍珍的情感,从而进一步深化主题。最后以月亮的心愿实现了没有,再次点题。
(三) 、全课小结
在小结环节,老师引导学生重新看着板书、归纳:月亮有两个心愿,一个是希望明天有个好天气;一个是希望明天下雨,这都是为谁许的?珍珍想去郊游,最后决定不去又是为了谁?这一单元所学的课文都是告诉我们要关心家人,其他人。希望小朋友们学完了,能向他们学习。让学生再次明确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同时紧扣单元主题,使学生懂得要关心父母,家人。
心愿说课稿篇十九
课文选取了一个温馨感人的爱的故事,语言朴实、简洁。
(二)说教材的地位。
本文位于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9课。
一、说教学目标。
我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情况和四年级学生认知的特点,确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读写本课生字,理解文中“惊讶”、“震撼”、“炫耀”、“若有所思”等词语的意思。
2、借助旁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
3、学会读书留下痕迹,养成边读边批的良好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自主、合作、探索、体会”的学习方式。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体会男孩对弟弟深深的爱,感受人间的兄弟情谊。
2、明白“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学会关爱他人并享受给予的快乐。感受人间的亲情、真情的美好。
三、说重难点。
我根据义务教育新课标实验教科书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情感认知的特点确定了以下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深刻理解保罗对男孩的一次次误解以及男孩的美好心灵。
2、唤起学生内心丰富而纯真的感情。
3、学会读书留下痕迹,养成边读边批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难点。
1、体会男孩对弟弟深深的爱,感受人间的兄弟情谊。
2、明白“给予是快乐的”的道理。
四、说教法。
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读书指导法、实践法、演示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开放性。
五、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我会让学生使用勾画圈点法、动手求知法、质疑法、诵读法、总结提高法来学习本课。
六、说教学流程。
我将从导入新课、初步了解、感悟理解、深华主题来说一说。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5分)。
从圣诞节入手,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圣诞老人的传。
说,欣赏圣诞老人、圣诞树、圣诞礼物、圣诞party的图片,因为直观的图片能加深学生对本科的理解,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调节课堂氛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0分)。
1、学生默读课文,标出课文的段,把自学的收获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汇报。
2、分段检测学生的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指导学生正音。
3、学生自由小声地再读全文,说说全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20分)。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己试着边读课文边提出一些问题。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读后有哪些收获。
3、全班交流,共同梳理问题。
4、表演。
(1)同桌练习分角色表演。
(2)指名学生上台表演(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表演,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5分)。
1、把生活中关心、帮助别人而让自己感到高兴、快乐的真实事情说给。
大家听。
2、在音乐中结束课文。
七、说教学手段。
多媒体: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改变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幻灯片:用幻灯片进行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节约时间,还能把抽象的事物一目了然的展现出来,让学生看的形象直观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
八、说板书。
板书不仅是一学问,还是一门直观表达的艺术,板书还有利于学。
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保罗、男孩、跛脚的弟弟三人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圣诞节,在圣诞节里保罗因为帮助了兄弟两而感到快乐;男孩因为给予了弟弟的关爱而感到快乐;弟弟因为得到了保罗的帮助和哥哥的关爱而感到快乐。在这个圣诞节里,他们三个都明白了“给予是快乐的”道理。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二零一四年十一月一日。
心愿说课稿篇二十
教学内容: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组第8课《月亮的心愿》。
《月亮的心愿》这篇童话故事以月亮的内心变化为线索,先写月亮为了孩子们的郊游,希望太阳公公让明天的天气好起来;接着写月亮为了让珍珍照顾生病中的妈妈,又建议雷公公让明天下雨,两天后一个艳阳天,两个孩子都参加了郊游。本文借小女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放弃郊游的事,赞扬了珍珍关心父母,体贴长辈的美好品质。
教学要求:
1、认识“帘、女”等14个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到月亮的心愿,也正是孩子们的心愿,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有体贴照顾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感悟文中的美好亲情。
二.说教法。
1.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和投影、创设情境,使学生置于课文所描绘的故事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乐学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2.识字量大,对一年级的学生认记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复现生字,巩固了所学的生字。
3.早在半世纪前陶行知先生就深刻地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让学生发挥想象,合作学习,放手让学生读文、识字。
三.说学法。
结合低年级特点,注重让学生多读,让学生通过读,自己识字,记字,品味亲情,领悟文章的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围绕“心愿”这一线索设计了三个环节,首先是是情境导入、质疑“心愿”;接着是细读品味、探究“心愿”,随文识字;最后是拓展应用、表达“心愿”。
在情境导入、质疑“心愿”中,我设计了二幅图,引导学生理解心愿的含义,接着利用夜深的情境图作为背景,接着出示了月亮的心愿,让学生在感受夜深的情景同时,也产生了质疑:在夜深时,月亮姐姐有什么心愿呢?通过情境的导入与问题的设计,激发了孩子探究的愿望。
接着是细读品味,随文识字,并探究“心愿”的过程。我在课文的每段中设计了识字过程,以及基础知识的巩固,学习过程,以及练习过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字,记字,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再通过自读,同桌互助,师指导,动脑猜一猜,动口说一说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所学,最后再总体回顾生字,再一次巩固所学,形成系统而有效的知识体系。
体验,对于读好课文理解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进入拓展应用、表达“心愿”了,以课文《月亮的心愿》拓展体会,让学生再听读课文,通过听故事,念童谣,让学生学习孝顺父母的美好品质。接着让学生写心愿卡给父母,这一环节通过以读引读,以读引写,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让学生进一步懂得要关心他人,孝顺父母,并有用行动去报答父母的意愿。
五,说板书。
原
乌尔逊学校。
尹慧辉。
心愿说课稿篇二十一
一、教材分析:
《月亮的心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本组课文的主题是讴歌亲情,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能感悟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温馨,从而产生爱自己的家,爱父母,爱家里的每一个人的情感,并愿意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学会关心体贴家里的每一个人。本文借小女孩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放弃郊游的事,以童话的形式,赞扬了关心父母,体贴长辈的珍珍的美好品质。既有童趣,又极富人情味,寓孝敬父母,体贴长辈的教育于生动感人的故事之中,进一步深化了本组“关爱家中每一个人”的主题。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说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我重视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在设计《月亮的心愿》这课时,我注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教材,包括利用自读、分角色读、男女合作读等方式来完成这一目的,我还通过引导学生看图,结合自身体验谈看法、感受等形式,来达到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能力这一目的。
三、说教法。
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是设计合理的教法。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启发、引导式结合的教法,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具进行思维。为了能让学生动脑想象,动口说,深入体会课文中隐含的情感。我将遵循直观性、抽象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采取引导学生看图说话,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谈看法,分角色朗读感悟等教法,帮助学生准确体会文中珍珍那种关心、体贴父母的情感。这也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
四、说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始终是学生,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真正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一年级学生经过上半年的识字学习,已掌握识字方法,具备自主学习生字词、借助拼音读课文的能力,因此学生可以在课前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词,熟读课文。
2、在具体的情景中,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看图,大胆合理想象,学习体会、理解人物的想法情感。学生通过自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男女合作读等方法,在读文的过程中感受人物情感,悟出文意,提高朗读能力。
五、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帘、女”等14个生字,会写“女、太”等6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有体贴、照顾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六、说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本课题目中“心愿”一词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些难度。为了能给学生学好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我设计一个接近学生的活的问题:“小朋友们,你们过生日的时候许愿吗?像刚才这几位小朋友说的希望、想自己将来会怎样,这样的话就是他们的心愿。”通过对问题的回答,学生就容易理解“心愿”一词的含义,同时“月亮姐姐也有一个心愿,她的心愿是什么呢?”这个导入新课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强烈好奇心,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
(二)、生字教学。
一年级学生经过上半年的识字学习,已掌握识字方法,具备自主学习生字词、借助拼音读课文的能力,因此学生可以在课前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词,熟读课文。课上,我出示带点的生字词,让学生练习读,同桌互查,教师重点点拨容易读错的字。通过这些环节的学习,学生就会学习本课生字,而老师也解决生字教学这以教学重点的问题,同时为接下来的阅读理解部分的学习节省了一些教学时间。而学生又能在预习的过程中将识字、读文融合在一起,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样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了语言,提高了认识能力。
(3)初读感知。
在这一环节,学生要从整体把握课文的大意,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学生更深入理解课文思想感情的重要基础。本课有两条线索,一是月亮对小朋友的关系;一个是珍珍对妈妈的体贴、孝顺和关心,所以一年级的小学生要概括出课文大意是非常难的。为了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老师设计了一个主线问题:“月亮有那几个心愿?”由于学生课前也熟读课文,能够很容易找到答案。
(4)、细读理解。
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学时,我以抓住月亮的感情为变化为线索,也就是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找出月亮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月亮一会儿希望明天有个好天气,一会儿又希望明天下雨,来感悟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而放弃郊游,学习珍珍关心父母体贴长辈的美好品质。在进行教学环节设计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边读文边思考,月亮的心愿是什么,并在课文中划出来。学生通过比较月亮两次心愿的不同找出原因,基本上就能读懂课文了。在学生找出月亮的心愿的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层次分角色进行朗读,进一步感悟课文。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再次引导学生看图,说说珍珍在家都干些什么?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自己是否喜欢郊游?那珍珍真的不愿去郊游吗?一系列问题思考之后学生真正理解了珍珍的情感,从而进一步深化主题。最后以月亮的心愿实现了没有,再次点题。
(三)、全课小结。
在小结环节,老师引导学生重新看着板书、归纳:月亮有两个心愿,一个是希望明天有个好天气;一个是希望明天下雨,这都是为谁许的?珍珍想去郊游,最后决定不去又是为了谁?这一单元所学的课文都是告诉我们要关心家人,其他人。希望小朋友们学完了,能向他们学习。让学生再次明确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同时紧扣单元主题,使学生懂得要关心父母,家人。
心愿说课稿篇二十二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放弃郊游的事,赞扬了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美好品质。
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月亮心愿的含义和小女孩美好的心灵。
教具:挂图、生字卡片。
1、巩固识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为别人着想。
1、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说说月亮姐姐的心愿是什么?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很快就说出来:(板书:好天气下雨)。
的窗前,她看到了什么?
3、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插图二:
珍是一个懂事、有孝心、爱妈妈的好孩子。(板书:懂事、有孝心、爱妈妈)学到这里,我就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4——7段。
文蕴涵的思想感情有很大的帮助。]。
就找出来了,大声说:月亮姐姐想让明天下雨!
姐先让雷公公下了两天的雨,这时,珍珍妈妈的病已经好了,再让太阳公公有个好天气。问:“你知道月亮姐姐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吗?”
”学生大声说:实现了。“你高不高兴?(高兴)那就带着你的感觉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吧。”
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出了课文的重点,有利于引导孩子们理解课文,学会怎样关心父母、体贴父母。
心愿说课稿篇二十三
各位领导和老师们:
你们好!
首先感谢洛旺小学给我提供一个与大家共同探讨教学的机会,让我在这次教学研讨中得到了很大的锻炼。现在我针对所上的《云雀的心愿》这篇课文说说自己的思路和设计理念。
一、说设计理念。
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
二、说教材。
1、《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通过精彩的童话故事,寓环境保护的科学道理于有趣的故事中,展示了小云雀和妈妈在飞行途中对沙漠、江河恶劣环境的抱怨,对比了绿化的重要,并且提出了要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明确目标。
2、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能通过字里行间来分析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意思,一部分学生已经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课文的独特理解,这对文本的理解奠定一定的基础。加上我课前对洛旺小学老师、学生的了解,发现本校教师已经基本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所以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这些条件为我教学的开展提供很大的帮助。
3、说学习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学段要求及学生情况,我设定了以下两点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读课文。
2、通过学习,能说出破坏环境造成的危害,森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难点。
能说出破坏环境造成的危害,森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
三、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以生为主,以读为本”的精神和“两型四步”教学模式的要求,课前让学生预习好课文,对课文有初步的理解和感悟;课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运用“自读自悟法”和“讨论法”进行学习。通过学生的读——找——画——说等活动,使他们走进文本,明白“森林的.重要性”,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合作探究的过程中。
四、说教法。
主要是以读代讲,同时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的多种感官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学习目标。
在以读代讲中:让学生在充分朗读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中抓住关键词句,明白森林的作用和破坏森林会造成哪些灾难,由此感受森林的重要性。然后全班交流阅读收获,明白保护环境迫在眉睫。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将文本读透,读出语言的魅力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
四、说学习互动流程。
1、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用图片引入,让学生大概了解云雀。谈话引出课题,接着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走进文本,学习课文。
2、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实在是太重要了!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寻找小云雀为什么会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这句话的答案的兴趣。
3、紧扣重点,走进文本,寻找答案。
让学生找出小云雀和妈妈飞到过的地方,并且找出描写每一个地方的都有哪些自然段。当学生汇报云雀飞到过的地方时,顺势引导云雀每飞到一个地方肯定有所见所闻,于是水到渠成地引出合作学习:
(温馨提示: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云雀和妈妈飞到的一处地方进行学习,然后填表)。
因为小云雀和妈妈旅行的地点都是按飞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景象和介绍森林的作用的方式来描写的,具有雷同点,所以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三个地点进行选学,而且也填表的方式来降低学习的难度,最后分组汇报。这样既可以节约学习时间,又可以在小组汇报时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同时在小组间的汇报中来突破课文的重难点。然后再通过对话的分角色朗读来感悟语言的魅力和文本的意境。
曾有人说过,“对于教育,教是为了不教。”所以在整个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本着拓展延伸既要与文本有联系又要让学生感兴趣的宗旨,我设计了。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你们有什么保护森林的好办法?请写下来,交给我,我将替你们转交给彝良县林业局。
5、回顾目标,检测效果。
这样的设计避免了传统的一问一答的启发式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积累去自主阅读,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谈话中思考,感悟,从而让语文教学充分体现它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恰当地运用激励机制来激发和引导学生大胆地想,自由地说,尽情地读,任意地论,从而不断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真正地培养和发展。
五、说板书设计。
19、云雀的心愿。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沙漠防风固沙。
蓄水防洪。
调节气温。
《云雀的心愿》一课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很零散,但是板书又不能太繁琐,因此我只抓住了作者主要要阐述的云雀的心愿和森林的作用来进行设计,这样既简洁明了,又有助于辅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
六、说课后反思。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从古到今,教育家们始终不断的改革,不断的创新,但还是达不到完美。因此只能说在不断的实践中追求更好,没有最好。对于我的这堂课,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情了解不够,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更没有全面的掌握,所以在教学中还存在牵引得太多,放手的度不够,但还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请大家多提意见和建议。
示范小学教师林万琼。
二〇一四年五月十七日。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042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