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实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8 15:16:13
2023年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实用20篇)
时间:2023-11-28 15:16:13     小编:ZS文王

教师编写教案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注意一些关键要素。首先,教案的目标要明确,具体而又可操作。其次,教案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具有循序渐进的逻辑顺序。此外,教案的教学方法要多样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最后,教案的评价要科学准确,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篇一

(一)使学生学会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第一种解答方法。即求两次剩余。

(二)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重点: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第一种方法。

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理解每一步算式意义。

写有复习准备的翻转小黑板。

口算下面应用题(要求先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出算式)。

1.一个星期上5天课,4个星期一共上多少天课?

2.4个同学一共画了24张画,平均每个同学画几张画?

3.一本故事书有96页,已经看了18页,还剩多少页?

4.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还剩多少张?

学生解答后,教师把第4题添上一个条件“做小旗用去9张”。这道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设疑引入。

例题出示后,让学生默读题,理解题意,接着教师设疑:“这道题和前面学习的应用题,数量关系有所不同,该怎样解答呢?”教师设疑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试着分析解答,根据学生分析,教师同时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并边画线段图边分析。

(1)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30-11=19(张))。

(2)还剩多少张?(19-9=10(张))。

接着教师追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同时将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分别写在算式上面。并请同学在图上亲自指一指“30-11=19”是从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19-9=10”是从哪一段去掉哪一段,剩下的又是哪一段。可多让同学们说说思路。

3.试一试,做一做。

教师出示一个与例题同类题,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先根据图示画出解题思路,再列式解答。

幼儿园买来30个苹果,给小班12个,给中班9个,还有多少个?

先画出解题思路:

再列式计算:

30-12=18(个)。

18-9=9(个)。

答:还有9个。

再请同学们说一说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每一步算式的意义。

4.做一做,想一想。

教师出示下面两个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再想一想今天学习的数学题,都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1)商店运来35筐苹果,上午卖出10筐,下午卖出11筐,还剩多少筐?

(2)河边有24只鸭,先游走7只,又游走9只,还剩多少只?

5.归纳解题思路。

在以上四个题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先让同学们讨论一下,这四道题都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要求学生结合具体题回答)再让同学们讨论一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可让学生结合具体题目用综合法思路试着分析。如“做一做,想一想”的第(1)小题,就可以让学生这样分析思路:商店运来35筐苹果,上午卖出10筐,这两个条件可以算出上午卖出后剩下的筐数,再用剩下的筐数减去下午卖出11筐这两个条件,就可以算出还剩多少筐。

这样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结合具体题讲讲每道题的解题思路,就会使学生悟出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学会解题方法。

(1)画出借给小兰10本后剩下的部分。

(2)画出又借给小红5本后剩下的部分。

2.第二组题:列式计算,要求全班学生动笔完成。

(1)学校有64盒粉笔,六年级用去8盒,五年级用去10盒,还剩下多少盒?

(2)商店里原有玩具85个,第一天卖了26个,第二天卖了18个,还剩多少个?

3.第三组题:算一算,比一比,要求学生回答。

(1)池塘里有45只鸭游玩,游上岸8只,池塘里还剩几只鸭?

这部分教材主要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教给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初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这部分教材安排了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第一种解法,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

采取以旧引新、设疑引入、尝试讨论、总结思路、巩固反馈等教学层次,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每个活动中逐步悟出思路,学会解题方法。教学过程中还注意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这样既分散了难点(使学生根据直观图,很快找出中间问题),又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篇二

(一)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补充问题,再解答。

1.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________?

24-20=4(个)。

答:还剩4个。

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________?

6×4=24(个)。

答:一共有24个皮球。

生答: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2。

例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篇三

教学内容: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此类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用两种方法解答此类应用题。

2、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3、理解连除与连乘应用题的互逆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渗透事物间联系的思想和比较的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使学生感悟美源于生活,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

1、指导学生观察线段图,感知算理。

2、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试算、讨论、感知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理解数量关系。

2、教学难点:利用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确定计算步骤。

四、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卡片。

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卡片出示)3×15×20900÷15÷204×5×8160÷8÷5。

2、出示复习题:要求学生: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一种)并用两种方法解答。根据学生画图情况确定两名同学板演。(每人一种解法,画图并列式计算。)。

(二)、探求新知。

1、出示例2:

2、指名同学读题,对比复习题,组织讨论:例题与复习题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3、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结果,让学生在已画成的两个线段图中标注一下,已知了什么,求什么?通过标注,使学生明白,例题与复习题的问题与已知条件换了位。并形成线段图并板书:每台8小时织?米5台8小时织布160米,每台8小时织?米(通过线段图,从直观到抽象,使学生感知算理。)。

4、指导学生对照线段图讨论:要想求出每台每小时织布多少米,我们怎样做?

5、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情况,让学生在线段图中标注出先要求的是图中的哪一段,应该怎样求?学生说清解答步骤后,教师板书每一步的小标题。然后再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直接试做,分步解答。同桌间互相讨论订正。

6、指名学生口述分步解答过程,教师板书:(1)、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布多少米?160÷5=32(米)(2)、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32÷8=4(米)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先自己直接列式,再指名在线段图下对应位置板演成板书:160÷5÷8=32÷8=4(米)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4米。(引导学生讨论、思考、试算,感知计算方法。)。

8.学生讨论确定先求“5台1小时织布多少米”,再求“1台1小时织布多少米”,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书写小标题。然后自己在书上第10页填空,由一名学生板演,形成以下板书:(1)、5台织布机1小时织布多少米?160÷8=20(米)(2)、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20÷5=4(米)列综合算式解答为160÷8÷5=20÷5=4(米)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4米。

9、集体订正,订正时进一步强调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10、讨论:比较一下,两种解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1、反馈练习:第10页“做一做”。读题,思考: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要想求“1只母鸡1个月下多少蛋”这个问题,可以先求出什么?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二种算法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学习,学生通过讨论、思考、试算,进一步感知算理和计算方法。)。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三第1、2题。

2、对比性练习:练习三第4题。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篇四

(一)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理解数量关系。

补充问题,再解答。

1.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xxxxxxxx?

答:还剩4个。

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xxxxxxxx?

6×4=24(个)。

答:一共有24个皮球。

生答: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1.出示例2。

例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生答:读懂题意。

师说:请同学们自由读题,读懂题意的同学就坐好。(指名一同学读题)。

问:读懂题意再干吗?

生答:划出已知、求。

师问:谁来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

生答:第1个已知条件是:商店里有4盒皮球。第2个已知条件是:每盒6个。第3个已知条件是:卖出20个。所求问题是:还剩多少个?(同时打出相应的投影图或p7实物图)。

教师问:明确了这道题的已知、求,接下来要做什么工作?(分析数量关系)。

教师问:这个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正确解答。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集体讨论,教师板书:

(1)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

6×4=24(个)。

(2)还剩多少个?

答:还剩4个。

教师总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要先认真读题,找准已知、求,再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定能正确解答出应用题。

(三)巩固反馈。

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送给同学5张,现在有多少张画片?

(1)先读题。

(2)划出已知、求。

(3)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说解题思路:根据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可以先求出一共有多少张画片,再根据送给同学5张,可以求出现在有多少张。自己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巡视检查。注意要把相同加数写在前面。

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又买来4张,现在有多少张?

独立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工厂先盖了5排房,每排9间。又盖了15间,一共盖了多少间房?

(3)食堂买来60棵白菜,吃了56棵。又买来30棵,现在有多少棵?

(4)商店里有9袋乒乓球,每袋5个。卖了28个,现在还有多少个乒乓球?

学校有5盒乒乓球,每盒9个,又买来1盒乒乓球,现在有多少个?

(1)9×5+1(2)9×5+9。

(3)5+1×9(4)5×9+9×1。

如果学生判断不出,可用红笔圈出1盒,如果有同学判断正确,要大力表扬,告诉学生做应用题一定要认真审题。

看谁算得又正确,又迅速。

(1)同学们做了40朵花,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2)同学们分5组做纸花,每组做8朵。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3)老师出了20道乘法算式,16道除法算式。小华算了32道,还有几道没算?

(4)老师出了4栏算式,每栏9道。小明算了34道,还有几道没算?

(5)同学们做了16只红风车,20只花风车。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6)同学们分4组做风车,每组做9只。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做得快的同学可以思考下题。

(1)读懂题意;。

(2)找准已知、求;。

(3)分析数量关系即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解答这四步来学习。在巩固反馈过程中,先做一道练一练,完全仿照例2来解答,再让学生把练一练改一改,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接着通过两步计算式题,找中间问题、判断、比赛等大量练习,巩固新知,最后给做题快的同学出一道虽然是3个已知条件,但用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用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数量关系。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篇五

(一)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补充问题,再解答。

1.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________?

24-20=4(个)。

答:还剩4个。

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________?

6×4=24(个)。

答:一共有24个皮球。

生答: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2。

例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生答:读懂题意。

师说:请同学们自由读题,读懂题意的同学就坐好。(指名一同学读题)。

问:读懂题意再干吗?

生答:划出已知、求。

师问:谁来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

生答:第1个已知条件是:商店里有4盒皮球。第2个已知条件是:每盒6个。第3个已知条件是:卖出20个。所求问题是:还剩多少个?(同时打出相应的投影图或p7实物图)。

教师问:明确了这道题的已知、求,接下来要做什么工作?(分析数量关系)。

教师问:这个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正确解答。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集体讨论,教师板书:

(1)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

6×4=24(个)。

(2)还剩多少个?

24-20=4(个)。

答:还剩4个。

教师总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要先认真读题,找准已知、求,再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定能正确解答出应用题。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

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送给同学5张,现在有多少张画片?

(1)先读题。

(2)划出已知、求。

(3)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说解题思路:根据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可以先求出一共有多少张画片,再根据送给同学5张,可以求出现在有多少张。自己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巡视检查。注意要把相同加数写在前面。

2.改一改。

问:能不能将第3个已知条件改一改,变成另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又买来4张,现在有多少张?

独立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

3.两步计算。

84-19+676-(28+20)。

52-4×681-36÷6。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说说下面的应用题先算什么。

(1)工厂先盖了5排房,每排9间。又盖了15间,一共盖了多少间房?

(3)食堂买来60棵白菜,吃了56棵。又买来30棵,现在有多少棵?

(4)商店里有9袋乒乓球,每袋5个。卖了28个,现在还有多少个乒乓球?

5.判断哪个列式正确。

学校有5盒乒乓球,每盒9个,又买来1盒乒乓球,现在有多少个?

(1)9×5+1(2)9×5+9。

(3)5+1×9(4)5×9+9×1。

如果学生判断不出,可用红笔圈出1盒,如果有同学判断正确,要大力表扬,告诉学生做应用题一定要认真审题。

6.比赛。

看谁算得又正确,又迅速。

(1)同学们做了40朵花,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2)同学们分5组做纸花,每组做8朵。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3)老师出了20道乘法算式,16道除法算式。小华算了32道,还有几道没算?

(4)老师出了4栏算式,每栏9道。小明算了34道,还有几道没算?

(5)同学们做了16只红风车,20只花风车。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6)同学们分4组做风车,每组做9只。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做得快的同学可以思考下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学生第二次接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重点和难点仍然是理解数量关系,会分析数量关系,进一步了解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结构,所以在复习准备过程中安排了两道补充问题,再解答的应用题基本练习,通过两道练习,学生理解了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将两道题合并,编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引出例2。在学习新课过程中,注重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良好习惯。按照(1)读懂题意;(2)找准已知、求;(3)分析数量关系即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4)解答这四步来学习。在巩固反馈过程中,先做一道练一练,完全仿照例2来解答,再让学生把练一练改一改,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接着通过两步计算式题,找中间问题、判断、比赛等大量练习,巩固新知,最后给做题快的同学出一道虽然是3个已知条件,但用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用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数量关系。

板书设计。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篇六

84-19+676-(28+20)。

52-4×681-36÷6。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工厂先盖了5排房,每排9间。又盖了15间,一共盖了多少间房?

(3)食堂买来60棵白菜,吃了56棵。又买来30棵,现在有多少棵?

(4)商店里有9袋乒乓球,每袋5个。卖了28个,现在还有多少个乒乓球?

5.判断哪个列式正确。

学校有5盒乒乓球,每盒9个,又买来1盒乒乓球,现在有多少个?

(1)9×5+1(2)9×5+9。

(3)5+1×9(4)5×9+9×1。

如果学生判断不出,可用红笔圈出1盒,如果有同学判断正确,要大力表扬,告诉学生做应用题一定要认真审题。

6.比赛。

看谁算得又正确,又迅速。

(1)同学们做了40朵花,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2)同学们分5组做纸花,每组做8朵。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3)老师出了20道乘法算式,16道除法算式。小华算了32道,还有几道没算?

(4)老师出了4栏算式,每栏9道。小明算了34道,还有几道没算?

(5)同学们做了16只红风车,20只花风车。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6)同学们分4组做风车,每组做9只。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做得快的同学可以思考下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学生第二次接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重点和难点仍然是理解数量关系,会分析数量关系,进一步了解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结构,所以在复习准备过程中安排了两道补充问题,再解答的应用题基本练习,通过两道练习,学生理解了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将两道题合并,编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引出例2。在学习新课过程中,注重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良好习惯。按照(1)读懂题意;(2)找准已知、求;(3)分析数量关系即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4)解答这四步来学习。在巩固反馈过程中,先做一道练一练,完全仿照例2来解答,再让学生把练一练改一改,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接着通过两步计算式题,找中间问题、判断、比赛等大量练习,巩固新知,最后给做题快的同学出一道虽然是3个已知条件,但用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用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数量关系。

板书设计。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篇七

(一)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二)。

(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理解数量关系。

(一)复习准备

补充问题,再解答

1.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________?

24-20=4(个)

答:还剩4个。

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________?

6×4=24(个)

答:一共有24个皮球。

生答: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2

例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问: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先干什么?

生答:读懂题意。

师说:请同学们自由读题,读懂题意的同学就坐好。(指名一同学读题)

问:读懂题意再干吗?

生答:划出已知、求。

师问:谁来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

生答:第1个已知条件是:商店里有4盒皮球。第2个已知条件是:每盒6个。第3个已知条件是:卖出20个。所求问题是:还剩多少个?(同时打出相应的`投影图或p7实物图)

教师问:明确了这道题的已知、求,接下来要做什么工作?(分析数量关系)

教师问:这个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正确解答。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集体讨论,教师板书:

(1)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

6×4=24(个)

(2)还剩多少个?

24-20=4(个)

答:还剩4个。

教师总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要先认真读题,找准已知、求,再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定能正确解答出应用题。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

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送给同学5张,现在有多少张画片?

(1)先读题。

(2)划出已知、求,小学数学教案《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二)》。

(3)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说解题思路:根据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可以先求出一共有多少张画片,再根据送给同学5张,可以求出现在有多少张。自己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巡视检查。注意要把相同加数写在前面。

2.改一改

问:能不能将第3个已知条件改一改,变成另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又买来4张,现在有多少张?

独立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

3.两步计算

84-19+6 76-(28+20)

52-4×6 81-36÷6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说说下面的应用题先算什么

(1)工厂先盖了5排房,每排9间。又盖了15间,一共盖了多少间房?

(3)食堂买来60棵白菜,吃了56棵。又买来30棵,现在有多少棵?

(4)商店里有9袋乒乓球,每袋5个。卖了28个,现在还有多少个乒乓球?

5.判断哪个列式正确

学校有5盒乒乓球,每盒9个,又买来1盒乒乓球,现在有多少个?

(1)9×5+1 (2)9×5+9

(3)5+1×9 (4)5×9+9×1

如果学生判断不出,可用红笔圈出1盒,如果有同学判断正确,要大力表扬,告诉学生做应用题一定要认真审题。

6.比赛

看谁算得又正确,又迅速。

(1)同学们做了40朵花,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2)同学们分5组做纸花,每组做8朵。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3)老师出了20道乘法算式,16道除法算式。小华算了32道,还有几道没算?

(4)老师出了4栏算式,每栏9道。小明算了34道,还有几道没算?

(5)同学们做了16只红风车,20只花风车。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6)同学们分4组做风车,每组做9只。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做得快的同学可以思考下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读懂题意;

(2)找准已知、求;

(3)分析数量关系即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解答这四步来学习。在巩固反馈过程中,先做一道练一练,完全仿照例2来解答,再让学生把练一练改一改,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接着通过两步计算式题,找中间问题、判断、比赛等大量练习,巩固新知,最后给做题快的同学出一道虽然是3个已知条件,但用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用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数量关系。

板书设计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篇八

(一)使学生学会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第一种解答方法。即求两次剩余。

(二)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第一种方法。

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理解每一步算式意义。

教具和学具。

写有复习准备的翻转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口算下面应用题(要求先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出算式)。

1.一个星期上5天课,4个星期一共上多少天课?

2.4个同学一共画了24张画,平均每个同学画几张画?

3.一本故事书有96页,已经看了18页,还剩多少页?

4.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还剩多少张?

学生解答后,教师把第4题添上一个条件“做小旗用去9张”。这道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

2.设疑引入。

例题出示后,让学生默读题,理解题意,接着教师设疑:“这道题和前面学习的应用题,数量关系有所不同,该怎样解答呢?”教师设疑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试着分析解答,根据学生分析,教师同时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并边画线段图边分析。

(1)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30-11=19(张))。

(2)还剩多少张?(19-9=10(张))。

接着教师追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同时将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分别写在算式上面。并请同学在图上亲自指一指“30-11=19”是从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19-9=10”是从哪一段去掉哪一段,剩下的又是哪一段。可多让同学们说说思路。

3.试一试,做一做。

教师出示一个与例题同类题,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先根据图示画出解题思路,再列式解答。

幼儿园买来30个苹果,给小班12个,给中班9个,还有多少个?

先画出解题思路:

再列式计算:

30-12=18(个)。

18-9=9(个)。

答:还有9个。

再请同学们说一说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每一步算式的意义。

4.做一做,想一想。

教师出示下面两个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再想一想今天学习的数学题,都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1)商店运来35筐苹果,上午卖出10筐,下午卖出11筐,还剩多少筐?

(2)河边有24只鸭,先游走7只,又游走9只,还剩多少只?

5.归纳解题思路。

在以上四个题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先让同学们讨论一下,这四道题都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要求学生结合具体题回答)再让同学们讨论一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可让学生结合具体题目用综合法思路试着分析。如“做一做,想一想”的第(1)小题,就可以让学生这样分析思路:商店运来35筐苹果,上午卖出10筐,这两个条件可以算出上午卖出后剩下的筐数,再用剩下的筐数减去下午卖出11筐这两个条件,就可以算出还剩多少筐。

这样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结合具体题讲讲每道题的解题思路,就会使学生悟出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学会解题方法。

(三)巩固反馈。

(1)画出借给小兰10本后剩下的部分。

(2)画出又借给小红5本后剩下的部分。

2.第二组题:列式计算,要求全班学生动笔完成。

(1)学校有64盒粉笔,六年级用去8盒,五年级用去10盒,还剩下多少盒?

(2)商店里原有玩具85个,第一天卖了26个,第二天卖了18个,还剩多少个?

3.第三组题:算一算,比一比,要求学生回答。

(1)池塘里有45只鸭游玩,游上岸8只,池塘里还剩几只鸭?

(2)池塘里有45只鸭游玩,先游上岸8只,又游上岸14只,池塘里还有多少只鸭?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部分教材主要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教给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初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这部分教材安排了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第一种解法,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

采取以旧引新、设疑引入、尝试讨论、总结思路、巩固反馈等教学层次,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每个活动中逐步悟出思路,学会解题方法。教学过程中还注意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这样既分散了难点(使学生根据直观图,很快找出中间问题),又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板书设计。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篇九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会分析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解答加减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培养学生先认真审题,再列式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出中间问题,并能正确解答加减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

(1)二(1)班男生20人,女生18人。(学生可能提出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提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或者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

(2)汽车上有36人,到站下去8人。(学生可提出车上还剩多少人?)。

2.根据问题和一个已知条件,补充另一个已知条件。

(1)妈妈买来12个苹果,________。还剩多少个?

(2)小明拍球50下,________。小明和小刚一共拍了多少下?

3.做书上的准备题。

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学生独立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请一名同学上黑板板演)。

问: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是什么,这道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二)学习新课。

师说:刚才的复习题大家做得很好,老师知道大家对一步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掌握得很好。如果将第1个已知条件“商店里有24个皮球”不直接给出,而告诉你“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你会算吗?(出示例1),这道题就不能用一步直接算出还剩多少个。我们今天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1.学习例1。

(1)读题。

小声自由读一遍,指名读一遍,齐读一遍。

(2)找已知、求。

学生口述,教师在题中标出。

师问:和复习题比较,哪儿变了?哪儿没变?(已知条件变了,问题没变)已知条件变成几个了?谁能再说一说?教师同时贴出皮球的实物图。(课本p6图)。

(3)分析数量关系。

认真读题后,问:这两题哪相同?哪不同?(都是求现在有多少盒粉笔,已知条件不同,第(1)题有两个已知条件,是一步应用题,第(2)题有三个已知条件,是两步应用题)。

4.总结。

今天学的两步应用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先加再减,先减再加)。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部分教材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开始,先出数量关系比较容易分析的.。以加减复合的应用题为主,适当出现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它们的计算方法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解题思路相近,就是要求剩下多少或者一共有多少,必须先求出原有的数。

两步应用题是由一步应用题复合而成的,所以在复习准过程中,安排了补问题、补已知条件和一步应用题,以此巩固一步应用题的结构,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一个问题,由此引出其中一个已知不直接给出,而换成另外两个条件,就不能用一步解答,引出新课: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在学习新课过程中,注意突出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按照(1)认真读题;(2)找准已知、求;(3)分析数量关系;(4)正确解答这四步指导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使学生明确找准中间问题是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关键。

在巩固反馈过程中,注意练习的层次,先完成做一做,引导学生按四步完成此题,并通过追问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然后独立完成两题,接着再通过一组应用题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一步应用题和两步应用题之间的联系。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篇十

(一)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理解数量关系。

(一)复习准备

补充问题,再解答

1.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________?

24-20=4(个)

答:还剩4个。

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________?

64=24(个)

答:一共有24个皮球。

生答: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2

例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问: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先干什么?

生答:读懂题意。

师说:请同学们自由读题,读懂题意的同学就坐好。(指名一同学读题)

问:读懂题意再干吗?

生答:划出已知、求。

师问:谁来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

生答:第1个已知条件是:商店里有4盒皮球。第2个已知条件是:每盒6个。第3个已知条件是:卖出20个。所求问题是:还剩多少个?(同时打出相应的投影图或p7实物图)

教师问:明确了这道题的已知、求,接下来要做什么工作?(分析数量关系)

教师问:这个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正确解答。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集体讨论,教师板书:

(1)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

64=24(个)

(2)还剩多少个?

24-20=4(个)

答:还剩4个。

教师总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要先认真读题,找准已知、求,再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定能正确解答出应用题。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

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送给同学5张,现在有多少张画片?

(1)先读题。

(2)划出已知、求。

(3)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说解题思路:根据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可以先求出一共有多少张画片,再根据送给同学5张,可以求出现在有多少张。自己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巡视检查。注意要把相同加数写在前面。

2.改一改

问:能不能将第3个已知条件改一改,变成另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又买来4张,现在有多少张?

独立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

3.两步计算

84-19+676-(28+20)

52-4681-366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说说下面的应用题先算什么

(1)工厂先盖了5排房,每排9

间。又盖了15间,一共盖了多少间房?

(3)食堂买来60棵白菜,吃了56棵。又买来30棵,现在有多少棵?

(4)商店里有9袋乒乓球,每袋5个。卖了28个,现在还有多少个乒乓球?

5.判断哪个列式正确

学校有5盒乒乓球,每盒9个,又买来1盒乒乓球,现在有多少个?

(1)95+1(2)95+9

(3)5+19(4)59+91

如果学生判断不出,可用红笔圈出1盒,如果有同学判断正确,要大力表扬,告诉学生做应用题一定要认真审题。

6.比赛

看谁算得又正确,又迅速。

(1)同学们做了40朵花,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2)同学们分5组做纸花,每组做8朵。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3)老师出了20道乘法算式,16道除法算式。小华算了32道,还有几道没算?

(4)老师出了4栏算式,每栏9道。小明算了34

道,还有几道没算?

(5)同学们做了16只红风车,20只花风车。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6)同学们分4组做风车,每组做9只。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做得快的同学可以思考下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读懂题意;

(2)找准已知、求;

(3)分析数量关系即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解答这四步来学习。在巩固反馈过程中,先做一道练一练,完全仿照例2来解答,再让学生把练一练改一改,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接着通过两步计算式题,找中间问题、判断、比赛等大量练习,巩固新知,最后给做题快的同学出一道虽然是3个已知条件,但用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用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数量关系。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篇十一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以“求和”为基本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能用分析法或综合法分析数量关系,会口述解题步骤,能正确地列式解答。

教学步骤:

一、准备引新。

2、学生补充条件,并列式计算。

梨树有1000棵1420+1000=2420(棵)。

3、这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应用题?谁能补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学生口答补充:

(1)梨树比苹果树少420棵。

(2)梨树比苹果树多420棵。

(3)苹果树比梨树少420棵。

(4)苹果树比梨树多420棵。

二、探究新知:

1、研究例3。

(1)读题,找条件和问题,师画出线段图。

(2)根据小黑板上的思考提示,同桌互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

(3)学生在本子上试做这道题,只用列出分步算式,快的同学可以列出综合算式。

(5)综合算式怎么写?谁还有不同的写法?1420―420表示什么?

2、如果补充的是“梨树比苹果树多420棵”,你怎样想?怎样算呢?根据思考提示自己思考后在本子上列式计算。

指名板演,并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跟以前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在条件上有什么不同?只有两个条件的时候,其中一个条件需要用到几次,这两题中的哪个条件用了两次?第一次用它求什么?第二次用它求什么?但今天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跟以前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有一点还是相同的,那就是关键都是先求出中间问题。

三、巩固深化。

1、p52练一练1,请学生写在书上,集体校对。

2、p52练一练2,看线段图列式计算。

3、p52练一练3判断:谁的解法对?

小刚:240+40=280(人)。

小明:240+40=280(人)。

240+280=520(人)。

小华:240―40=200(人)。

240+200=440(人)。

小青:240+240=480(人)。

480+40=520(人)。

小组讨论,选出正确的答案,错的答案要说说错在哪里?

4、p53练一练5。

5、p53练一练4。

四、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篇十二

1、加强一步与两步应用题的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应用题思路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合理选择条件能力的培养。

课件。

同学们,想和王老师交朋友吗?谁愿意把自己介绍给大家。(生介绍)你想了解老师的情况吗?想知道哪些呢?(生:想知道老师今年多少岁)请你猜猜老师今年多少岁?(生猜,学生情绪高涨)老师今年到底多少岁呢?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

王涛同学今年10岁,王老师的年龄比王涛大17岁,王老师今年多少岁?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王涛同学今年10岁,王老师今年27岁,张老师今年多少岁?

请同学们拿出自备本算一算,(老师装作若无其事)学生开始计算。

很多学生开始议论,觉得题目有些问题,有的学生已经算好了(用10+27)。

2、学生补条件(根据学生的提问,电脑逐步显示)。

张老师的.年龄比王涛大x岁。

张老师的年龄是王涛的x倍。

张老师的年龄比王老师大x岁。

张老师的年龄比王老师小x岁。

张老师的年龄是王老师的x倍。

(根据学生补充的条件直接口答,教师板书算式)。

张老师的年龄比王涛和王老师年龄总和大x岁。

张老师的年龄比王涛和王老师年龄总和小x岁。

张老师的年龄是王涛和王老师年龄总和的x倍。

(你有胆量试试吗?学生试做第(1)题)。

3、尝试解答。

4、交流想法。

说说你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你怎么想到要先求王涛和王老师年龄总和的?(学生相互说说)。

你还有其它想法吗?(求张老师今年几岁?张老师年龄与谁有联系?)。

比较两种思路。(小组交流)。

选择自己喜欢的思路解答余下的两题。

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路。

比较刚才3题,解题方法上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都要先求王老师的年龄)。

5、加强比较。

6、为什么前面几题只需一步计算,而刚才的几题需两步计算呢?(小组讨论,突出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的比较)。

1、出示题目,让学生选择条件做一做。

(1)电脑组的人数是英语组的3倍。

(2)科技组的人数比电脑组少25人。

(3)电脑组的人数比科技组和英语组的总数多10人。

(4)电脑组的人数比科技组的2倍多5人。

(5)电脑组的人数比科技组的3倍少5人。

(6)文艺组的人数比英语组和科技组的总数少5人。

2、学生说说思路。

3、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今天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总评:新课导入从学生与老师的谈话交流中生成数学问题,以学生熟悉的年龄问题展开讨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所要探索的问题。在展开阶段,能通过创设矛盾冲突,让学生自己来补条件,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能多角度、多侧面的考虑问题。练习题的选材能充分联系学校、社会实际,使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学生补条件、选条件,突出了应用题的思路训练,加强了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的比较,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篇十三

复习第6-10题,思考题。

进一步认识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巩固从问题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分析方法,能正确解答。

教学重、难点:找出数量关系,掌握分析方法。

小黑板、投影片。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本单元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应用题里数量关系之间的关系,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1、做复习第6题。

(1)学生读题。

(2)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说一说这两题可以怎样想。

(4)说说每一步求的什么,为什么两题里求已经铺的米数算法不一样。

2、小结:

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还可以从问题想起,找出求问题的数量关系,看哪个数量还不知道,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做复习第8题,

(1)清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说说每道题各是怎样想的。

2、讨论复习第9题,

(1)看图,说说图意。

(2)这道题要先求什么?为什么?

3、讨论复习第10题。

问:可以补充哪些条件?

(1)说出图意。

(2)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3)妈妈比小英大几倍?妈妈比小英的多少岁?

(3)从线段图上,你知道小英是多少岁?

这节课复习的什么内容?你进一步知道了些什么?

复习第7、9、10题。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篇十四

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加减一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学习的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是由求总数和求剩余两个一步计算应用题合并而成的。教材通过两道有联系的一步计算应用题过渡到例题,由于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应用题情节的发展顺序一致,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情境导入时,从学生日常的生活问题坐公车出发,贴近学生,数学源于生活;教学新课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充分发表的自己的意见,做到反馈交流;练习时,安排了两种类型:1、联系实际生活解决问题;2、提高练习,通过补条件,加深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理解。练习中,体现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教学理念。

1、使学生初步掌握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解题思路和方法。

1、生活中,许多地方都要用到数学。今天老师在上班的路上也遇到了,出示例1(改编)。

公交车上有乘客40名,开到武林广场下车16人,上车8人。现在车上有乘客多少人?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解决例1没有什么困难。

2、板书:各种情况。

(4)16-8=840-8=32。

3、弄清每一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1)(2)同一思路,只是一个分步列式、一个综合列式。(3)先求上车后,再算下车的。请学生按生活实际,一般先下后上。(4)不做特别要求,16-8即抵消了8位上下车的乘客。

4、选择一种你认为最为合适、简单的方法再进行解答。

5、组织讨论:

读题后要先想好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列式计算。(学生感觉到要先求出中间问题。而这个问题是没有直接告诉你的,要自己动脑筋想。)。

6、联系实际生活: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课件出示)。

(2)我校有图书1080本,捐出574本,又买来638本,现在学校有图书多少本?

(3)学校有本子20xx本,又买来884本,开学发掉1789本,还剩多少本?

(4)运来点心560块,吃掉128块,又运进76块,现在有点心多少块?

肯德基生产炸鸡腿1500个,,,现在有炸鸡腿多少个?

书本p2415。

1、每组依次派代表上台板演,其他同学自行计算。

2、规范书写横式、竖式、横式、竖式、答。

3、答对一题,小组加星;错误,要请小组分析错误原因,要读懂题意。

开放性应用:可以先减、再加;也可以先加、再减。开拓学生的思路,不要形成定势。

整节课的设计中,着力体现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教学理念,数学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科学,从学生常见生活现象着手,逐步引入到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当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的组织引导,让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数学的美,并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后,能够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能碰到一些实际问题。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篇十五

复习第1—5题。

进一步认识有三个条件的初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巩固从条件想起的综合法思路,提高分析能力。

找出所求问题的中间问题。

小黑板、投影片。

这节课我们复习本单元学过的一些两步计算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题里的数量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从条件想起的方法分析应用题,并能正确解答。

二、整理思路。

1、学生练习。

(1)果园里有8筐苹果,每筐30千克。卖出100千克后还剩多少千克?

学生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样想的。列式解答。

指出: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有时候可以从条件想起,先求出一个问题,再根据求出的问题和另一个条件求题目的结果。

三、练习。

1、做复习第1题。

(1)说说每题怎样想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说说每一步求的什么?为什么用这种方法?

2、做复习第2题。

(1)学生先做,

(2)说说根据什么条件求的什么?

(3)比较:这两题都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第一步的算法不一样?

指出:我们在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要根据条件与条件的联系,正确选择算法。

3、做复习第4题。

说说这两题哪一步解法相同,哪一步解法不相同?为什么?

四、复习小结。

今天复习是什么内容?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可以怎样想?你还明白了些什么?

四、课堂作业。

复习第3、5题。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篇十六

教学内容: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此类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用两种方法解答此类应用题。

2、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3、理解连除与连乘应用题的互逆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渗透事物间联系的思想和比较的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使学生感悟美源于生活,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

1、指导学生观察线段图,感知算理。

2、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试算、讨论、感知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理解数量关系。

2、教学难点:利用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确定计算步骤。

四、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卡片。

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卡片出示)3×15×20900÷15÷204×5×8160÷8÷5。

2、出示复习题:要求学生: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一种)并用两种方法解答。根据学生画图情况确定两名同学板演。(每人一种解法,画图并列式计算。)。

(二)、探求新知。

1、出示例2:

2、指名同学读题,对比复习题,组织讨论:例题与复习题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3、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结果,让学生在已画成的两个线段图中标注一下,已知了什么,求什么?通过标注,使学生明白,例题与复习题的问题与已知条件换了位。并形成线段图并板书:每台8小时织?米5台8小时织布160米,每台8小时织?米(通过线段图,从直观到抽象,使学生感知算理。)。

4、指导学生对照线段图讨论:要想求出每台每小时织布多少米,我们怎样做?

5、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情况,让学生在线段图中标注出先要求的是图中的哪一段,应该怎样求?学生说清解答步骤后,教师板书每一步的小标题。然后再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直接试做,分步解答。同桌间互相讨论订正。

6、指名学生口述分步解答过程,教师板书:(1)、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布多少米?160÷5=32(米)(2)、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32÷8=4(米)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先自己直接列式,再指名在线段图下对应位置板演成板书:160÷5÷8=32÷8=4(米)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4米。(引导学生讨论、思考、试算,感知计算方法。)。

8.学生讨论确定先求“5台1小时织布多少米”,再求“1台1小时织布多少米”,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书写小标题。然后自己在书上第10页填空,由一名学生板演,形成以下板书:(1)、5台织布机1小时织布多少米?160÷8=20(米)(2)、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20÷5=4(米)列综合算式解答为160÷8÷5=20÷5=4(米)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4米。

9、集体订正,订正时进一步强调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10、讨论:比较一下,两种解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1、反馈练习:第10页“做一做”。读题,思考: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要想求“1只母鸡1个月下多少蛋”这个问题,可以先求出什么?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二种算法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学习,学生通过讨论、思考、试算,进一步感知算理和计算方法。)。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三第1、2题。

2、对比性练习:练习三第4题。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篇十七

教学内容:第95、96页例4,“练一练”,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理解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部分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答这类应用题的两种方法,并会解答。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用分析法思路分析应用题的方法。提高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出示:

(1)一本书140页,看完80页。

(2)商店运赖100箱苹果,卖掉120箱,

(3)一段布长15米,,还剩多少米。

(4)商店有80个水瓶,

还剩多少个。

2、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根据两个条件,可以求一个问题,根据一个问题,可以想到需要什么条件,补上缺少的条件。

3、出示。

商店有48台电冰箱,卖出35台,还剩多少台。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说是怎样求的。

二、教学新课。

1、导入:

老师把第2个条件改为:第一天卖出15台,第二天卖出20台。

1、提问:你会计算吗。

2、学生读题,并找出条件和问题。

3、学生尝试解答。

4、反馈时,学生讨论: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

5、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7、同桌互相说说两种方法各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8、比较,思考:

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

第一种解法是怎样想的先求什么。

第二种解法是怎样想的先求什么。

9、课堂小结:

第1种方法是从条件出发进行思考,根据两个条件确定先算什么。第2种方法是从问题出发进行思考的,根据问题找到缺少的条件,确定必须先求什么。以后在解题时,既可以用第一种方法,也可以用第2种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第96页练一练。

(1)学生读题。

(2)学生画线段图。

(3)学生列式解答。

(4)说一说两种方法各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第97页第3题:比一比,下面每组题的计算结果是不是相同。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作业。

第97页第1、2题。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篇十八

教科书第4页例1。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课本图)。

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4)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选取了中国国家足球队参加20xx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的内容,通过计算总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不必强求学生必须利用多种方法,只要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解答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篇十九

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步应用题的解法,数学教案-两步应用题。

2、正确理解解题思路。

理解解题思路。

小黑板。

上一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板书课题。

关于问题的两个已知条件有一个已经知道,有一个还不知道。

在解应用题的时候要先求出不知道的已知条件,再求问题,解答。

出示。

幼儿园买来12千克水果糖,13千克奶糖。分给小朋友1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读题。

求问题要知道哪几个条件?

(一共有多少千克糖和分了多少千克糖)。

哪个条件已经知道,哪个不知道?

一共多少千克糖不知道。

所以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

生动手解答。

指名板演。

1一共有多少千克糖?

12+13=25(千克)。

2还剩多少千克?

答:还剩10千克,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两步应用题》。

出示例2。

幼儿园买来25千克糖果。分给小班7千克,分给大班8千克,还剩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解答)。

读题。

问题是什么?要知道还剩多少千克就要知道一共多少千克和分了多少千克。

分了几次?

引导学生明确连续分两次的可以一次一次分,也可以两次和起来再一起分。

生动手解答。

师巡视指导。

集体订正。

1、出示。

商店运来800根竹竿。上午卖出147根,下午又卖出85根,还剩多少根?

师巡视。

个别指导。

集体订正。

2、出示。

停车厂原来停有小轿车37辆,面包车25辆,开走了16辆,还剩多少辆?

生独立解答。

总结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明确解答两步应用题的思路。

117页12、13。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篇二十

教科书第4页例1。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课本图)。

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的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选取了国家足球队参加2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的内容,通过计算总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不必强求学生必须利用多种方法,只要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解答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07237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