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专业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8 16:12:15
加快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专业19篇)
时间:2023-11-28 16:12:15     小编:紫衣梦

报告的语言应该准确简练,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句式。要编写一份完美的报告,首先需要明确报告的目的和受众。[报告范文链接8]

加快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篇一

xx属传统农业大镇。改革开放以来,xx发展长时期处于徘徊状态。进入新世纪以来,该镇悄然调整思路,加大运作力度,克服底子薄,基础差等困难,在xx北部地区即将异军突起。

一、xx发展呈现异军突起态势。

长期以来,xx为粮猪果三元产业结构,是xx伏季水果基地之一。上世纪末,xx建筑业在名噪一时之后已淘汰出局,工业企业在xx难以落地生根,场镇建设停滞徘徊,整个发展沉闷不前。之后,xx发展开始发力,出现从逐步挺立转向昂首崛起态势。

(一)特色农业突飞猛进。

(二)工业发展快速起步。

(三)城镇建设势头强劲。

(四)农村面貌加速改善。

二、xx发展实现异军突起的条件分析。

(一)利好条件。

1、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区位。

xx镇距区政府27km,位于xx主城核心区边缘。有着与木耳、王家等镇地处主城核心区相近的交通及接受城区幅射带动优势,但又不受主城核心区严格的规划和政策限制,对中小企业和私人业主投资兴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2、环形网状硬化的公路交通。

3、较强的城镇承载能力。

4、富集的优势资源。

5、综合的优惠政策。

xx系区属中心镇和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享有小城镇建设和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系列优惠政策。xx是xx市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城少挂钩试点镇,享有得天独厚的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等用地优惠政策。

6、一流的发展软环境。

xx镇党政一班人有着负重自强、团结拼搏、开放开拓、勇争一流的蓬勃朝气,全镇干部群众有着加快发展,齐奔小康的共识和合力。在开发建设中,已形成“以诚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机制。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浓厚。

(二)制约因素。

1、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大发展。

210国道xx段路窄弯多通行能力差,严重制约沿线镇的经济快速发展。现有供水供电能力难以满足未来发展需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缺失。

2、发展底子薄拉扯发展手脚。

3、政策欠优撼动发展根基。

xx镇属市级土地流转试点镇之一,在创业基地发展过程中,利用这一政策优势盘活用好土地资源,但却遭受有关主管部门干预,使该镇干部发展信心受挫,创业基地推进减缓。

4、人才匮乏制约发展作为。

目前,xx镇懂传统农业的干部多,懂规划、精招商、熟建设、善管理的开发型人才少。人才匮乏是xx镇发展异军突起的最大瓶颈。

三、实现xx镇发展异军突起的建议。

(一)理清发展思路,完善规划体系。

xx镇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总揽,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人文优势,实施“东菜西游,北果南工”产业布局,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富镇、旅游活镇、农业强镇之路。发扬开拓开放,团结拼搏精神,实施“2344”战略,做大工业两个产业,盘活旅游三大资源,建设农业四大基地,统筹城乡“四区”建设,做大做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做活做靓生态旅游,做特做精现代农业,提质提速城镇建设。通过8年左右时间的努力,争取把xx建设成为xx北部工业重镇、生态旅游大镇、特色农业强镇、城乡统筹名镇。

根据xx发展实际,应抓紧制定统筹城乡发展的至的总体发展规划。与之匹配,要尽快编制xx镇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做大模具及铝加工两个产业,建设北部工业重镇。

(三)盘活林、水、基地三大资源,构建生态旅游大镇。

利用xx地处城乡结合部和交通便捷的优势,在西部地区的黄葛、杜家、龙平、永庆、南天门等村,利用高山森林和观音洞水面资源,大力发展以南天门森林公园为依托的.养老避暑、休闲度假旅游。利用杨梅、蔬菜基地资源,在其他地区有选择性地发展农家乐和教育体验式旅游。力争引进租地4万亩的香港南华集团开发森林资源,鼓励各类企业和业主介入生态旅游业,到20,基本建成以南天门森林公园为主体、以各类生态园为支撑、以农家乐为补充的生态旅游体系,使xx跃升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大镇。

(四)建设“果菜禽奶”四大基地,铸造特色农业强镇。

建成年出栏500万只小家禽基地。依托xx展望畜牧发展有限公司等养殖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形式,在徐堡、小五、永兴、永庆、牛皇等村发展生态鸡。到年,各类小家禽年出栏在500万只以上。

(五)统筹城乡“四区”建设,打造环境宜居名镇。

(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支撑力。

(七)优化服务管理,累积发展内动力。

xx镇应继续发扬“负重自强、团结拼搏、开放开拓、勇争一流”的人文精神。不拘一格用人才,坚持走在开发中学会开发之路,大力培养本地开发人才。对客商进行全程保姆式服务,增强招商引资力度和效果。完善招商引资协议,将“综合优惠追偿”等纳入合同条款,对大额租地业主,应明确附加租地范围内的农民固定用工比例,以及无偿建设居民聚居点等内容。设立重大产业基地建设管理机构和实体运作公司,加强经济运作和经济核算,有效防范开发风险。

(八)区级倾斜,合力助推。

xx镇发展能否实现异军突起,是全区发展大局中的大事。区里应在项目、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予以倾斜,为xx大发展“充电加油”。同时,区委区政府应出台鼓励基层干部大胆探索、真抓发展的具体政策,营造出基层干部放开手脚抓发展的良好氛围。

加快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篇二

发展农村服务业是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繁荣农村、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农村服务业作为农村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繁荣和发展对拉动农村经济,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人都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构建完善的现代农村服务体系,必将大大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我乡农村服务业现状。

近年来,我乡以农村第三产业为主体的农村服务业迅速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xx年全乡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250万元,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1.2%,个体户150个,从业人员1300人。三产经济呈现出总量扩大,增速提升,质量提高,后劲增强的良好局面。

交通运输业稳步增长,全乡共有客运站1家,营业性客运车辆余辆,xx年全乡运输业收入达444万元,汽车维修店9家,全乡固定电话用户321户,移动电话用户8750户,宽带用户122户。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乡共有各类批发零售商店102个,从业人员458人。餐饮服务业各具特色,全乡共有餐饮服务企业19个,从业人员74人,小旅馆为主的住宿格局,xx年全乡商饮业收入达160万元。金融保险业健康运行,全乡金融储蓄机构1家,金融企业从业人员8人,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9275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206万元,保险业快速发展,建立了乡保险网点,从业人员15人。全乡有专业协会2个,成员180人,指导中药材种植和销售服务。

二、现阶段农村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乡农村服务业,尽管近年来已经有所发展,但是发展农村服务业的思路还不够明确,体制、机制、政策等还没有完全配套,传统服务产业仍是带动农村服务业的主要力量,总量增长缓慢、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的、低水平的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业等领域,企业规模偏小,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低,竞争能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有限,使农民增收渠道少,收入增长缓慢。由于长期缺乏总体规划,农村服务业基本处于自然发展状态。这样的状态,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也难以取得农村服务业自身的发展,会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

2、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市场交易者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低,入场交易的买方多为个体农户或农户自主形成的联合体,外地大客商、知名农产品企业少,交易产品以原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低,效益不高。

3、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在数量、素质和结构上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行业分布上看,从事种植、养殖等生产周期较长等行业的人才较多,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农产品流通人才、农村经济人、专业合作经济带头人和协会带头人相对较少。

4、企业主素质不高。绝大多数三产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方式落后。还有一些企业主缺乏做大做强企业、创名优品牌的信心,习惯于小打小闹。也有个别三产企业主法制观念、政策观念、环保观念、纳税意识淡薄,影响了三产企业的形象。

5、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一是发展速度不快,总量规模偏小。二是质量效益不高,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较少。一批三产企业或是夫妻店,或以家庭成员为主的亲情店,资本总量小,市场竞争实力不强,经济效益不稳定。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覆盖率还很低,人们的后顾之忧未能消除,量入为出的传统消费观念仍占主导地位,使得消费率偏低。

三、推进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1、大力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业。适应现代服务社区化的发展趋势,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快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业发展,力争使每个村委会具备简单购物、方便维修、餐饮服务、医疗保健、环境维护等基本功能,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服务。优化配置服务设施,鼓励创办多种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企业,推动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托幼养老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转变观念、转换职能,加大对现代服务商和消费者的公共服务力度。

2、大力发展现代农村服务业。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建立支农服务流通网络和各类协会合作组织,为农村提供优质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一是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载体,形成以乡镇超市为重点,村级农资、农副产品店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物流网络。大力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发展、规范、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做好农产品转化增值服务,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和效益。大力改善农村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尤其要加强文化教育、娱乐、医疗卫生、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建设,适应农村的消费要求。

3、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制定完善城镇发展规划,走城市集约化经营道路,提高服务业的整体效益。加快全乡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贸流通、住宿餐饮、金融保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拓展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

4、进一步优化投资和发展环境。研究制定扶持第三产业的具体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第三产业。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执法程序,健全规章制度,必须依法行政,正确行使检查监督权力和职能,严厉打击各种不法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服务业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5、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三产企业队伍。教育引导三产企业主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加强对三产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综合素质,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

加快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篇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抢抓发展机遇,加快产业化发展。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抓住云南建设桥头堡和文山建设新高地的重大机遇,以文山州编制实施三农发展大规划为契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线,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结合立体气候,逐步形成了凉、中凉、热三区的产业化发展。

一、产业发展现状。

**乡位于***州**县境内西南部,乡人民政府所驻地距县城90千米,全乡国土面积平方公里,下辖7个村民委员会8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587人,居住着汉、壮、苗、瑶、彝等9种民族。属典型农业乡镇,粮食生产主要以稻谷、玉米、豆类为主,经济林果主要以草果、八角为主,特产香蕉、菠萝、甘蔗等热带经济作物。2016年,全乡实现农业总产值2683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71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80元。境内最高海拔米,最低海拔123米,独特的立体气候资源造就了富有特色的高原农业,形成了高、中、低三级产业发展布局。高海拔地区主要发展林业、石斛、草果、灵香草、重楼等经济作物,全乡共种植草果32555亩,灵香草23000亩,石斛150亩;中海拔区重点发展甘蔗、蜜本南瓜、柑桔、冬早蔬菜;低海拔区主要发展香蕉产业,全乡共种植香蕉53577亩,产量123227吨。

二、实施三农发展大规划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乡自编制和实施三农发展大规划以来,结合实际对三农发展基础、发展条件、效益分析、政策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设计,分乡、村委会、自然村三级规划,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发展、经营体制创新、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能力素质提升、考核评价“八大工程”,除考核评价外,共涉及规划资金总额万元,其中,特色产业发展工程亿元,占总投资的%,涉及高原特色产业、旅游物流业2个项目。三农发展大规划的实施,使**乡在产业发展上目标更明确,思路更清晰,为实现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依托资源优势,突出把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调整优化内部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从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加大扶持和引导力度,实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迅速发展。目前,共有合作社5家,注册资金1331万元,社员38名,带动农户1330户,年销售总额570万元、利润总额193万元、助农增收万元。

甘蔗产业势头强劲。认真贯彻落实县甘蔗产业发展部署,认真研究,积极部署,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甘蔗产业。目前,全乡甘蔗在地面积1342亩(其中宿根甘蔗1037亩,新植甘蔗305亩)。从目前的长势情况看,预计平均单产吨,按420元收购价计算,亩产值可达2025元,可实现农民种植收入270万元。

肉牛产业迅速兴起。紧随全县“三农”发展大规划步伐,将肉牛养殖产业列为了全乡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取得了一定实效,拟计划在7个村委会9个村小组16户农户中发展能繁母牛210头,商品牛380头,后备母牛40头,种植桂牧1号600余亩。

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引导群众发展优、特农业产业,建基地,抓培训,强支撑。全乡依据三农大规划,距今年初步统计,已有15个村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生产格局。其中:**村委会老房子村小组形成石斛种植基地145亩,年产值2100余万元;卡上村委会卡上村小组形成灵香草、草果立体种植基地720余亩,年产值280余万元;卡上村委会瓢厂村小组发展古树茶1800余株,年产值180余万元;团结村委会马草湾发展黄瓜种植示范点,150亩,年产值75万余元;卡上村委会马家湾发展甘蔗产业共325亩,年产值65万余元;普元村委会普元村小组形成南瓜种植基地350余亩,年产值84余万元;攀枝花村委会热区发展9个村小组种植香蕉达万余亩,年产值2750余万元。

三、产业发展的典型性经验和做法。

3/10。

**乡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在调整结构、发展产业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形成了一些好做法。

一是因地制宜,结合区域特点布置产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在。

总结。

以前发展产业经验的基础上,利用本地自然资源优势,结合立体气候,大胆创新,引进新品种、优质产业苗芽种植,初步形成了发展优质产业的新格局。2016年引进百合、木瓜等品种试种,木瓜试种成功后,及时组织动员相关人员成立了木瓜专业合作社,现正在进行示范社申请。重点培育了热、中凉、凉三区产业化经济发展带。

二是科学发展,切实提高科技种植水平。近年来,全乡紧紧把握以科技为先导的原则,建立健全科研、示范、推广三大体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切实壮大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不断增强农业科技的自我发展能力。特别是积极组织实施立体种植模式,上半山经济林套种石斛、草果、灵香草的立体种植模式,下半山香蕉林下养鸡模式。

三是目标明确,结合实际制定规划。全面提升**乡产业发展水平,着力建设特色产业之乡,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要有科学的规划。**乡三农大规划首先是对产业发展有一个明确定位,就是把产业发展成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支柱产业。制定了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并能严格按照区域布局把任务分解落实到年度、到地块。建立目标责任制,党委、政府把发展产业作为乡、村干部年终量化考核的一个指标,确保规划落到实处,做到领导、责任、目标、措施“四落实”。

四是提高认识,结合当前工作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乡领导及干部职工积极引导宣传农民发展产业,现广大农民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科学的发展观念使人们认识上有了新突破,实践上有了新进展。各村对本村的产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全乡基本每村都形成了有自己产业的良好氛围,决心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产业致富。如**村委会老房子村小组逐步形成石斛种植“石斛大坝”,团结村委会马草湾村小组逐步形成反季节黄瓜种植“黄瓜大坝”等。

四、**乡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5/10发展。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也因缺乏资金而处于瘫痪状态,不能发挥实际作用。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没有一支产业发展专业队伍,技术队伍力量薄弱,服务跟不上,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大部分农户尚未掌握科学规范种植和管理的技术,迫切需要科技的服务指导。三是少数群众意识差;没有树立家庭经济发展的理念,认为发展产业是政府的事,政府给钱就发展,发展了也不管死活,没有钱就不动,等、靠、要思想突出。四是产品缺乏品牌效应,市场竞争力弱;我乡至今还没有一个品牌,市场竞争力较低,难以占据市场优势地位。部分农民创新意识不强,广大群众自身科技知识差,不能更好地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没有掀起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农业比重过大,产业发展服务、信息跟不上。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全乡产业的发展。

产业化发展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正值三农发展大规划的起步期,我乡将在下步工作中积极贯彻中央、省、州、县的各项政策,乘势而上,有效推进产业化发展方式实现新跨越。

一是以三农大规划为引领,继续抓产业规范化发展。**乡三农大规划为**乡党委政府的战略意图,明确了今后八年**乡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发展路径,是**乡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用规划来引领产业规范化发展,是**党委政府目前发展产业的最好的引领目标。

二是以龙头带动为示范,继续发展规范化示范基地。坚持把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放在产业化发展工作的首位,通过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推动优势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引导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带动群众大力发展产业,真正实现群众增收致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是推进我乡公司+农户、助农增收的一个重要环节。要进一步扩大香蕉、木瓜、肉牛等龙头产业的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使广大农民通过大量的农产品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还要以此带动其它农产业的发展,努力培育一批农副产品加工户,使农副产品加工真正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产业。

7/10助农村种养大户、营销大户和涉农企业的生产、加工、销售优势,积极发展各类组织能力强、经济联系紧密、带动农户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同时,帮助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健全完善组织章程、经营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等,进一步规范管理,加快农产品市场流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四是以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为契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我乡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山区农村尤为突出,直接影响山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一是要加强运筹农业方略,改变传统农业,把农业生产与市场对接起来,实现农业产品的商品化,推进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二是要善于统筹农村现有耕地、林地、荒山资源,积极引导农村耕地、林地、荒山的有序流转,为实现农业产业化创造有利条件。三是要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连片集中的坝区实施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建设配套的机耕道、引水渠道,进一步降低农业产业发展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五是以科技技术为推动,积极调整结构壮大基地。坚持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农村发展必须依靠科技给力,依靠强有力科技支撑。搞好科技推广,良种良法相配套,重在良法,狠抓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推广运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安全和效益。以强化科技示范为目标,规划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一是通过教育、引导和必要的培训,不断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和劳动技能,使外出人员在有序流动中更好地学习外地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带回技术、资金和观念,促进全乡群众的观念变革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二是发挥好乡农技站的作用,切实加强乡农技服务网络建设,解决具体问题,稳定队伍,强化素质,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发挥好农村技术能人、科技示范户作用,做到以点带面,形成规模优势。三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知识和市场经济意识,彻底摒弃群众安于现状、安贫守旧的观念,真正走出一条符合**乡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

五意见和建议。

加大对**乡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扶持,建议上级相关部门在政策项目、资金方面给予倾斜,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产业发展予以重点扶持,使**乡有足够实力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进一步从体制机制、配套政策、法制建设以及人员配置等方面规范产业发展的建设,使之更好发挥提供服务、规范行为的作用。尽可能支持产业科技图书、报刊、影碟等,专家多下点指导工作,尽可能对产业发展工作人员及农民群众进行专门的培训、充电。

9/10农村经济获得更大的发展,更好地实现助农增收的目标。

加快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四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作用大,影响面广,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笔者根据xx县旅游发展实际情况,形成了本调研报告。

一、xx县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xx县充分发挥xx湖湿地生态资源丰富,水生生物种类众多,渔家民俗文化独特,文物遗迹众多,运河文化底蕴深厚,红色文化知名度高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加强对外宣传,强化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基础设施逐渐趋于完善,旅游市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能力日渐增强,旅游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全县旅游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一)旅游规划基本完成。按“科学布局、深度开发、突出生态、服务度假”的原则,先后编制完成了《xx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xx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xx岛旅游区开发与建设规划》、《南阳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xx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等各层次、各类别的旅游规划,这些规划为合理开发利用xx人文旅游资源、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红色文化、运河文化,科学建设景区景点,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经济、环境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切实加强了县域内“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产业要素建设,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业体系初具规模。xx岛、南阳岛基础设施取得较大改善。完成了两岛部分景点的提档升级规划。xx岛景区投资200万元,重点对铁道游击队纪念碑外部雕塑、微子墓停车场、微子林内部彩绘以及景点水电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南阳古镇景区投资100余万元对西渡口码头厕所、安全护栏、指示牌、停车场绿化等进行了改造升级,投资260万元新购置游艇5艘,改善了古镇的交通条件。

(三)旅游功能服务水平逐步提高。目前全县建成省级旅游度假区1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处,国家级湿地公园1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处,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单位1家,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1处,旅游车船公司5家,旅游开发公司9家,国内旅行社13家,三星级饭店3家,二星级2家,省旅游强乡镇9个、省旅游特色村18个,涉旅乡镇(街道)9个,渔家乐经营户450余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4000余人;在国省道、县城主干道、城乡道路、旅游航道、高铁高速出入口完善设置了旅游交通引导标识以及城乡标注公共服务设施的公共图形信息符号牌,规范了景区标识导向牌的设置,景区服务质量和人性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四)旅游志愿服务工作取得新成效。县旅游局于今年“学雷锋日”成立了xx湖旅游志愿者服务大队,组织志愿者于节假日、黄金周轮流到xx湖旅游区开展旅游志愿服务活动,并从中挑选部分党员旅游志愿者进行培训,发牌发证聘为旅游社会监督员,对xx湖旅游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督。该模式被市旅发委杨凤东主任批示在全市进行推广。

(五)旅游厕所革命取得新突破。县旅游局政策性引导济宁鑫科环境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专利型智慧无害化生态旅游厕所”,在xx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了两处样板,昭阳爱湖码头建设一处。4月27至28日,市旅发委在我县举办了济宁市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现场观摩会。10月10日至12日,省旅发委主办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培训班暨生态厕所新技术推广现场会在我县召开。

(六)旅游景区监察工作实现常态化。县旅游局领导班子成员及县旅游监大队全员轮流排班下沉景区,旅游监大队人员配备了标志性服装和执法记录仪,现场办公,切实做好各类旅游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开通了24小时旅游咨询及投诉电话,及时受理、处理各类旅游咨询和旅游投诉。

(七)xx湖旅游集团整合不断推进。一是开展了涉及滨湖公司、xx岛、南阳古镇、湿地公园等公司的清产核资工作,目前正有序推进。二是顺利完成了南阳古镇码头、停车场、游船、电瓶车、景点等旅游资源的整合工作。三是完成了南阳水苑改造并运营。四是xx岛资源整合及运营方案已形成。目前正在与客渡、游艇、景点经营方进行谈判,计划年底前全面完成整合工作。

二、xx县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景区开发重视建设进度,轻配套服务。xx岛景区着重于纯野生荷花芦苇资源和岛上人文景观的对外展示,xx湖湿地公园重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展示,南阳古镇景区突出对运河古镇文化的展示,虽然定位十分准确,但是景区景点用于展现人文主题定位的无非是塑像、墓冢、仿古建筑,缺少深刻、细腻、形象、直观、丰富的表达形势,游客无法感受到活着的文化,更无法参与溶入到文化活动中;生态方面用于展现主题定位的是自然植物群落,打造“中国荷都”品牌形象是让游客观赏xx湖十万亩荷花荡,虽然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但对xx湖湿地文化、中国荷文化的挖掘不够深刻,xx城市建设中也未体现出xx湖湿地文化的存在;xx湖红色文化的展示基本是看纪念碑、听导游讲解、数石阶、看纪念馆,展现形式不丰富,没有生命力,对运河文化的展示及表现形式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景区发展功能定位不准确,主次关系须再斟酌。xx岛景区是以人文、生态资源为卖点的旅游景区,特别是生态方面凸显了景区资源优势,但凭这些无法支撑xx岛景区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地位;南阳岛面积、基础设施有限,接待能力提升空间不大,作为xx旅游主要目的地的作用和功能较弱;xx湖湿地公园,在南部新城区域,随着南部新区及周边地区xx湖水乡经济区、xx湖生态园、白鹭湖的开挖、新区路网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将开发建设成综合性高端商业休闲度假产业区,结合老城区众多的宾馆、饭店、超市、商场、公园等众多的消费娱乐场所,是建设xx旅游目的地首选地,但夜间缺少特色旅游产品,不能更好的满足游客猎奇、求知、体验等方面的旅游需求。

(三)“乡村游”产品开发不规范。在开发“乡村游”、“渔家乐民俗游”旅游产品时,对本地民俗文化的挖掘还不够深入,旅游产品档次不高,缺少趣味性,开展“乡村游”、“渔家乐民俗游”经营农户的设施、设备档次不高,开展农家乐的房屋、渔家乐的游船无统一式样,产品开发缺少统一规划和产品准入标准;各乡镇开发“乡村游”、“渔家乐民俗游”旅游产品时思路不够开阔,对乡村旅游内涵的认识不够,工作注重带领部分农户、渔民开展经营“吃渔家饭、住渔家船、唱渔家号子、干渔家活”的旅游活动,未从建设旅游产业体系的大思路思考旅游业的发展,对所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设计包装、文化展现、民俗体现不够深入,未取得好的经济带动效果;“岛上人家”、“湖上人家”、“运河人家”旅游产品的开发未能充分挖掘展示本地文化、民俗,服务设施和服务环境需要提升。

三、对加快发展xx县旅游业的几点建议。

(一)做强骨干景区。加强景区配套功能建设,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牌和景区标识导向牌设置,建立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出夜间进出景区预约服务业务,提升景区管理服务水平;强化对景区旅游资源保护,探索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景区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加强对本地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的实物、实景展现,以“情景再现”方式激活xx湖红色旅游;加快5a级旅游景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加大景区项目融资、投资力度;继续推进景区标准化建设,加快原有景点的升级,完善xx岛景区、南阳景区、xx湖国家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配套服务,提高接待能力。

(二)做优乡村旅游。按照《xx县乡村旅游总体规划》,重点规划以湿地生态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以休闲农庄、休闲渔场、现代渔业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在内,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的乡村旅游,规范以乡村民俗、渔家文化为主题的渔家乐民俗游及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旅游。制订《乡村旅游标准服务规范》、《乡村旅游经营准入评定规范》、《渔家乐经营准入评定规范》,严格市场准入限制。开展乡村旅游专题知识、乡村旅游规范化服务培训,培养一批眼界宽、思路新的乡镇干部和人才,带领一批乡村旅游发展户率先实现致富,推动xx乡村旅游产业的迅速崛起。加快推进以运河为主线的湖上人家、运河人家示范带建设,辐射带动全县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着力发展以运河两侧为主的农家乐乡村旅游,全面盘活乡村旅游资源。

(三)做实旅游监督。围绕全域旅游、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旅游市场综合监管体系三大任务,加快推进旅游业“1+3+n”综合管理体制建设。根据鲁发〔〕40号文第31条要求,“支持重点旅游城市、重点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所在地推行“1+3+n”旅游综合监管与执法模式。进一步强化公安、交通、卫计、工商、质监、食药监、物价等相关部门对旅游市场的监管责任,建立联合执法机制,联合执法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文件中的“1”是指旅游综合协调机构(旅游发展委员会或文旅局),“3”是指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工商所、旅游巡回法庭。目前,梁山县旅游警察大队、任城区旅游巡回法庭已经正式揭牌成立。我县的xx岛和南阳既是景区也是居民区,管理问题复杂,亟待组建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工商所。

加快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篇五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镇农业效益和特色经济果林质量及发展水平,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拟2008年下半年起实施经济果林五年行动。

一、现状条件分析。

**镇现有经济果林情况表。

2、配套条件。近二年通过我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已经大有改观,为本项目建设建设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3、市场需求。一方面上海人口多,又是国际性大都市,消费市场大,近年来黄桃供不应求,加上我们旅游镇有着丰富的旅游市场,地理条件属于江、浙、沪三角地带,高速公路、国道、航道交通发达,西邻姚庄黄桃基地,只要联手发展,共创品牌,整合特色经济果林资源优势,一定能推动农业及农业旅游经济的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姚庄黄桃基地对外号称2万亩,据了解,实种面积仅4700亩,目前市场正处于发展阶段,优势明显,但达到一万亩左右时,预计将会饱和,发展空间不大,因此,我镇要新发展黄桃,一般以5000亩为宜。

二、指导思想。

根据党委政府指示精神,进一步提升我镇农业效益和以黄桃为主的经济果林建设质量和发展水平,突出“挖潜力、建基地、抓龙头、兴果林”这一重点,利用整合现有资源,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创区域特色。通过引进建设,兼顾更新,优化结构,提高品质,培育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以经济果林以黄桃为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提高农民收入。实现我镇农业和农产品特色的可持续发展。

三、行动目标。

选择团新、菖梧、新新、新义、五星村作为产业带,同时兼顾老果林改造,鼓励全镇农户种植,拓展以锦绣黄桃为主的经济果林面积,实施我镇经济果林五年行动。

1、新建锦绣黄桃生产基地5000亩。

2、更新拓展经济果林面积2200亩。

3、保留经济果林面积1800亩。

五年合计达到经济果林面积9000亩。

四、实施步骤、运作方式和经济测算。

1、经济果林五年计划及经济测算,见下表。

**镇经济果林五年计划。

经济测算表。

2、运作方式。本实施方案实行政府统一规划,成立专业农民合作社,规模经营、规范运作,各建设点的投资商及农户统一加盟实施,前期发展以外来示范户示范带动以吸引鼓励本地农户种植为主。

五、风险分析。

我镇经济果林发展项目,由于规模大、周期长,一旦实施,风险也不可避免,主要是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资金风险。

六、行动原则。

必须从实际出发,突出发展以黄桃为重点,兼顾果林改造更新和拓展,一定要统一规划,分阶段设施,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科技支撑,创新机制,典型引路,整体推进。

七、保障措施。

1、建立有效工作机制。成立**镇五年经济果林项目领导小组,镇农技中心作为牵头单位,相关的各部门按照行动统一部署,明确工作职责,整合项目资源,合理推进,形成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分解任务目标,落实各项措施,建立一套有效的项目管理班子。

4、建立项目监督评估机制,明确职责,层层落实,强化五年经济果林行动实施过程中的全程监督和检查,对组织管理和种植农户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部分优质产品优价托底收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加快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六

镇位于县东北部,面积363平方公里,辖45个行政村,4.3万人口,耕地16万亩,海岸线11.8公里。同大多数滨海地区一样,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高,农业产业模式单一。以来,镇党委、政府紧抓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机遇,高点规划,科学引导,大力推进农业特色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走出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畜牧、水产、特色种植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在盐碱地上开启了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破冰之旅。

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目前基本形成了“南蒜、北棉、中冬枣、东水产、畜牧林业覆盖全镇”的产业格局。但是,小麦、玉米、棉花等传统农作物种植面积却占全部耕地面积的75%,高效生态种植作物面积只占全部耕地面积的20%。民风淳朴、干劲十足的人民经历了解决吃饭问题的传统农业阶段,初步进入了更加注重生态效益的生态农业阶段。在农业发展中重视生态、关注生态、保护生态,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顺应现代农业发展潮流,是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根本取向。的土地资源广阔,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可生产效益仍然不高,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始终束缚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想实现农业跨越发展、农民大幅增收,在黄三角开发建设中勇立潮头,必须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经济。

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必须找准定位,把好方向。镇按照“点亮星火,遂成燎原”的工作思路,先后组织到寿光、沂南、苍山、肥城等先进地区参观学习1200人次,举办特色农业培训班14期,在先进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面前,群众的思想触动很大,认识发生逐步转变。让高效生态融入到生产管理者头脑中去。生产管理者是一个地区农业生产的指挥员、组织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将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纳入“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培养了76名能组织、会管理的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造就了1000余名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了他们为民服务、带民致富的本领,促使现代农业技术向生产第一线集结,解决在现代农业转型时期凸显出来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让生态高效融入到农业的生产过程环节中去。积极利用气候适中,土地资源广阔,病虫害少等发展绿色生态农产品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展清洁生产、绿色生产,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控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在农业的各个环节融入生态的理念和要素,严格按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检验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监管,把好农产品优质、高效、安全和生态的管理关。让高效生态融入到生产经营运作中去,按照生态化的要求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和营销,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最大限度地做好生态文章,提升农产品的生态附加值。近年来创立的田丰西瓜、黄河口冬枣、老家果蔬、雪绒花奶业、赛夷海产品等绿色有机、安全健康的生态农产品品牌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实现了生态农业和经济发展“双赢”。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有效形式。它能提高组织化水平,节约交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规避市场风险、增加获利机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民,就是扶持农业。目前,该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2个,涉及特色种植、畜牧、水产业的养殖、加工、销售等各类领域,带动农户1500户,占全镇总户数的13%。

记者来到李沧村菠菜大棚,采访了大棚种植户李光水,“村合作社联系寿光那边统一给俺们配了种,还办了培训班教俺们怎么种大棚,等收获的时候再一起来收,俺们这全是订单种植,啥都不用愁。今年俺种了两个棚,估计一亩菠菜能产多公斤,一个棚就能挣1万多呢”。

当记者问到现在种大棚的感受时,热门思想汇报他高兴地告诉记者“俺今年60多了都没在家歇着,种大棚心里可有劲了。一年基本不住下种三季,柿子、老黄瓜、菠菜效益都不错,种大棚比种棉花好多了,用不着下大力气,每天过来看看就行。俺们村最多的能种10个棚,人手用不过来,都雇人了,合作社给俺们带来了实惠,感谢政府,感谢领导。”

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财务会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纳入“阳光工程”培训项目,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扩大财政支持规模,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强化金融服务,不断健全政策支持体系。扶持和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畅通产销渠道,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

机制活,动力足,机制新,事业兴。高效生态农业在这块盐碱地上的突破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政府支持激励机制、组织管理和政策引导。深厚的基层组织建设基础和不断创新的发展机制,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多种形式的联结机制,让农户分享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利益,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带农增收的作用。通过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等方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通过开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鼓励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技术、信息、农资和购销等多种服务。通过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新型组织模式,引导农民以资金、技术等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与龙头企业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让农民真正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实惠。

创新循环经济利用机制。镇立足于生态环境现状,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发展“绿色种植—秸秆利用—规模养殖—有机肥料”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流程,转变传统农业“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增长模式,初步形成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农业经济增长模式。

在万二庄村甜瓜大棚,村支部书记吴英法向记者介绍,村里是第二个年头尝试种甜瓜大棚了,大棚开始投入大,但是后期收益好。一个棚能产3000—4000公斤,纯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去年价格高的时候能卖到15元/斤。各级领导对大棚果蔬种植项目都很支持,一再要求建立循环经济利用机制,打造绿色生态品牌。县里派专人下来搞有机肥实验,蘑菇皮已经成为果蔬种植不可少的肥料,不仅如此,我们还请来了山东农业大学专家利用奶牛场牛粪加工有机肥,这样我们的绿色肥料来源问题解决了,生态绿色高效农业步子迈得也更有劲头了。

据了解,该村历年有种植露天甜瓜的习惯,但由于灌溉难和农户市场意识淡薄,只是个别农户零散种植,或套种在棉花地里,图个自家吃着方便,没有形成规模,更没有采用大棚种植的先例。县里组织专人对村里土质进行检测,心得体会并根据农技专家建议,镇领导决定下大力气发展果蔬大棚,引导农民转变种植观念和习惯,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要种大棚,水浇是关键。我们村重新启用了村内闲置的水源井,解决了灌溉难题。还从寿光市请来技术人员指导建棚,种植了甜度高的`富尔5号甜瓜种,采用吊蔓爬藤的生长方式,为了提高品质我们只收获一茬,一棵甜瓜苗只结两、三个瓜。在具体种植管理过程中,坚持走无公害有机蔬菜的种植路子,施用有机肥和无毒、高效的生物农药,严格控制瓜菜药残。瓜菜喷洒上这种农药当时就可以吃,产品很受杭州、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内外市场欢迎,效益非常可观。”技术员吴维杰说。

牛圈食用菌示范园运用棉籽壳、棉杆、玉米芯制作生产基料,万二庄果蔬大棚综合利用沼液、沼渣推广生物防治,民和牧业实行的“农业废弃物—奶牛养殖—有机肥加工—农作物”循环生产,华泰清河构筑的林浆纸一体化绿色生态产业链等循环经济生产模式让种植业与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相联结,使“种养饲加”循环产业链环环相扣,形成了农业、工业内部、两者之间互相提供原材料,互相消化产品、废品的互补循环格局。

社会化大生产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它的发展途径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运用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使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紧密衔接,产加销、农工贸环环相扣,把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农产品的商品化、农村服务的社会化全部纳入经营一体化的轨道之中,工作总结把农民组织到农业社会化大生产的各个利益环节中,从而拓宽现代农业的发展领域,让农民从中得到实惠。

培育高附加值的农业主导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准拳头产品,按照区域化布局的农业块状经济和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要求,大力推进标准化、产业化的特色产业基地,坚持以“一户带一片、一片带一村、一村兴一业”为路子积极培育具有明显优势的主导产业。积极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大力发展绿色养殖业、生态观光旅游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扶持发展有机瓜果、绿色蔬菜、生态牛、优质菌等特色产业。

牛圈村金针菇大棚种植专业户牛建利是附近村庄小有名气的致富能手,他去年组建了“绿义合作社”,合作社现有成员16个,现在投入种植5个大棚,今年秋后将扩大到60个。牛建利向记者介绍了种植情况,菌种都是在利津统一采购的,一个棚容纳1.5万公斤,收获四茬,头两茬占总产量的60%,我们种植的金针菇都是按照订单价格统一收购,没有什么风险,一年能挣3万多元,附近村的村民都来看我们的大棚,对金针菇种植很感兴趣,他们觉得这是个致富的好门道。

当记者问到对以后的大棚种植有什么打算时,牛建利娓娓道来:“当供大于求的时候收购方难免会压价,这样我们的金针菇卖不出好价钱,4月1日,开工建设深加工厂,建成后我们就由原来的单一种植转变为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这样价格我们说了算,让社员们多挣钱,好带领全村人发家致富奔小康。以后我们还要降低生产成本自己来育种,下一步我们的目标是开拓市场,打开销路,高薪聘用销售人员,把市场主要放在三亚、东北三省。”

培育高效益的农业带动龙头。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的重要力量。镇现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2家,县级3家,在巩固提升本土农业龙头企业的同时,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仓储加工类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的外向度。近期重点抓好一期投资1.46亿元澳亚现代牧场奶牛养殖加工项目建设,打造省内第一家万头奶牛现代化养殖基地。范文写作促使畜牧业养殖、饲料青贮、乳产品经营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发展,带动3000余从业农民增收致富。同时积极加强与县内外农业龙头企业的合作,提升产业效益。通过在土地流转、财税优惠等方面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倾斜,帮助企业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自身难以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培育壮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并坚持以“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强化以工业化思维、市场化理念引领农业生产,让农民与农业企业结成利益联合体,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打造完整的农业产业链。

加快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篇七

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事关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关于乡镇发展。

供大家参考借鉴。

为了深入了解我市乡镇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讨乡镇经济发展规律和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xx年9—10月期间,市政协乡镇经济发展专题调研组一行,由副主席徐少伟、陶春元同志带队,分赴修水、都昌、庐山区以及萍乡市等地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查阅有关资料和发放调查问卷、座谈研究等形式,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现作如下汇报:

我市共有81个乡、99个镇、12个街道,下辖1795个村、34个居委会。xx年末,乡(村)总人口354.76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5%。近年来,特别是我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各乡镇认真贯彻市委“一个定位”、“四个打造”、“五大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发展乡镇经济的总抓手,不断提高乡镇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县域经济和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产业优势逐渐显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市各乡镇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注重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或原有产业的基础优势,上项目、兴产业、培税源,初步确立了本地的优势产业和工业主导项目。庐山区近两年来各项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乡镇财政收入约占全区收入三分之二以上,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该区乡镇充分发挥了临江临湖临路临市的优势,在经济结构上确立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分别打好“工业立镇、文化旅游兴镇、商贸活镇”三张牌。修水县立足山区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仅蚕桑业一项就形成了从制种到销售的一条龙专业化体系。都昌县努力克服工业底子薄、财政实力弱的困难,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鄱湖水产、华意珍珠贝类加工、春天食品等一批创品牌企业、农字号企业、个体民营企业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2、农业结构渐趋合理,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经过多年努力,全市乡镇经济结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粮棉油等传统优势产业稳定发展,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布局渐成雏形。xx年,种植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已下降到45.6%,养殖业比重上升至47.7%。全市初步形成了棉花、油菜生产区域,茶叶、油茶生产区域,蚕桑生产区域,水产养殖区域,蔬菜、花卉苗木生产区域,早熟梨生产区域以及速生工业原料林生产区域等块状经济。修水的古市镇、三都镇还分别被冠以“江南花椒之乡”、“江南蚕桑第一镇”的美誉,都昌县周溪镇荣获“全国最大珍珠核生产基地”和“中国淡水珍珠之乡”两块金字招牌,庐山区赛阳镇成为我市最大的花卉苗木之乡。随着近年农业税费制度的改革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普遍实施,广大农民务农积极性明显提高。各地的农田抛荒现象少了,农民对土地自觉投入的多了。市财政还每年安排400万元实施农业产业化,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市委提出的农业产业化“1121”工程得到稳步推进。

3、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各地通过完善小城镇的规模布局,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有序流动,使一些集镇规模迅速扩张,人口急剧增加,小城镇在各地交通枢纽、边贸集市得到快速发展。修水县渣津镇短短几年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集镇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1.8万,成为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商贸重镇。特别是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各地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村庄规划和“三清三改三配套”为切入点,大大提升了集镇、村庄建设品位,全市647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成效明显,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村、生态村等示范典型纷纷涌现,一大批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4、支农投入逐年增大,财政增收机制灵活。近年来,国家扩大了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比重、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都逐年大幅提高。xx年,上级财政共安排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专项资金2个多亿,安排乡村两级转移支付4575万元。农业税免征后,乡镇财政收支管理体制逐步得到规范,体制外收费问题基本得到遏制。一些县开始积极探索组织征收新机制,引导乡镇干部从原来的抓税源转变为抓财源工作上来,既缓解了乡镇财政增收压力,更重要的是减轻了乡镇干部一年到头忙于“找”税的负担。修水县自xx年起未对乡镇下达财税任务,而是由税务机关依法据实征收,县财政对乡镇支出实行“六个确保”。庐山区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各乡镇基本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建立了支柱财源,同时,按照“属地征收、在地统计,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原则,支持乡镇做大财政总量。

5、打工经济渐成规模,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通过学习浙江创业经验,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村外出打工、就地从业、回乡创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xx年,全市乡镇外出务工人员约70万人,劳动者报酬40多亿元,也就是说,70万务工农民在经济收入上创造出了一个与当年全市财政收入大致相当的业绩。农民务工收入约占家庭纯收入的52%,成为部分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谋生就业、脱贫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修水县农村劳动力33万人,有近20万外出打工,xx年全县劳务总收入达12.1亿元,为我市劳动力务工总量和劳务收入最大县。庐山区xx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729元,务工收入占其总收入的43.4%。

在肯定乡镇经济发展成绩的同时,还应该看到,我市乡镇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实力还不够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还不够高,加之我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市,长期受思想观念、自然条件、产业基础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乡镇经济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发展思路还不够宽。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状况、文化背景、产业基础、领导观念、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全市乡镇发展还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地方县乡两级没有很好地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错位发展,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一盘棋的格局,而是你上你的、我抓我的,甚至还存在“一个锅争食”、“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有的部门不顾乡镇客观条件和客观经济规律,硬性规定增长项目、指标、比例,不仅影响了乡镇因地制宜、扬优成势,而且因片面追求产值、项目,迫使一些地方不惜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举债建设、重复建设;有的乡镇没有着眼宏观谋划,制定适合本乡镇的发展总体规划,而是急于求成、饥不择食,盲目跟风、朝令夕改;还有的乡镇领导作风不实、玩风较盛,有的不能很快适应经济转轨、工作重点转移的需要,不仅工作找不到着力点,而且主动性较差,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缺乏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信心和勇气。

2、发展实力还不够强。据了解,萍乡市5年来坚持采取“放水养鱼”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乡镇经济,全市财政总收入由5年前7.32亿增至xx年的27.09亿元,年均递增26.6%;xx年乡镇财政收入平均达到1957.7万元,较上年增长24.1%;其中,安源区11个镇(街道)财政收入平均达到4059万元。新余市仅26个乡镇,xx年财政过千万元的就有23个,其中超3千万的5个,预计xx年超亿元的乡镇3个。而我市xx年乡镇财政收入仅3.21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6.98%;过500万元的乡镇仅16个、过千万元的4个,过5千万元的没有。xx年,全市仅4个镇跻身全省百强乡镇。乡镇经济总收入与全市gdp总量比较,规模极小,对提升全市经济总量根本产生不了决定性或重大的影响。在不多的财政收入大户乡镇,有的还是依靠临城镇周边的土地出让收入充实财政,有的是依靠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等拉动税收,这样的收入结构很难保证持续增长势头。在不同地区的乡镇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较多的经济实力弱、增长幅度慢的乡镇,相对抵消了发展快、收入高、总量大的乡镇的经济贡献率。从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看,全市培育的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偏小,亿元产值的龙头企业仅10家,超10亿元产值的还没有,很难在一个地方大范围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根本性调整。3、财源增收后劲堪忧。近年落户我市乡镇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少之又少,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在乡镇没有一家。免征农业税后,大多数依赖农业、收入结构单一、工商业基础薄弱的乡镇,开始陷入增长乏力、财源不足、收支平衡难度加大的窘境。由于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少乡镇为完成税收任务,低税率从外地“引税”,有的用财政资金甚至干部工资垫交税款。许多乡镇迫于财税任务的压力,把大部分人员和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协”税(买税)上,根本无暇服务“三农”、发展经济。同时,普遍存在的乡镇债务负担问题不容忽视。绝大多数乡镇负债运行,多的负债达上千万乃至几千万元,少则几百万元,严重制约了乡镇财政发展公共事业的能力,甚至影响到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4、支农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农村基层科技等涉农服务体系存在缺位、错位的问题,现有科技人员老化,支农服务人员严重缺乏,制约着乡镇“七站八所”在服务农业、引导农民、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产业化经营中,各地普遍缺乏成熟的中介组织,即专业的流通行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制约了农产品闯市场的“三级跳”。此外,融资难问题不仅困扰着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建设,也严重制约了乡镇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企业和专业户,无论产品市场前景如何,如果不提供担保或抵押,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

5、全民创业氛围不浓、创业环境有待优化。表现为对业文化培植不够,对创业成功典型宣传不够,对本小利薄的创业者尊重不够,致使创业成功人士没有社会影响,剩余劳动力没有创业冲动,不愿就业甚至打牌为“业”的现象没有舆论批评。有的职能部门对各类创业主体缺乏政策支持,满足于照抄照转上级有关红头文件,而没有把着力点放在细化配套政策上,放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上。一些地方的小城镇建设没有形成聚集效应,不能满足全民创业的需求。全市99个建制镇,人口2万以下的有43个,2-5万的47个,有的乡镇中心人口仅几千人,没有一个镇被列为全省规模乡镇。这些小城镇的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都比较狭窄,对周边资源的利用能力较低,加之小城镇缺乏非农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又不完善,因而对农村劳动力和社会资金的吸纳能力都比较弱,影响了城镇聚集效应的发挥。

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事关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我们建议:

1、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上谋划乡镇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市、县两级都应制订乡镇经济发展规划、发展战略目标,下大力气支持和帮助乡镇把经济搞上去。要坚持分类指导,支持一部分有条件的乡镇先发展起来,建设一批经济强镇,增强乡镇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和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各县(市、区)要注意充分发挥乡镇的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游,努力走出一条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各乡镇在发展特色经济的过程中,要注意力戒重复建设,盲目跟风,一哄而起,更不能无序发展,搞低档次开发,低水平运作,而要立足本地实际,选择具有较好的区位资源优势、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较大的市场拓展空间的产业,进行重点培育。要从打造一批专业乡镇、特色乡镇抓起,不断做大农业产业化规模,并在形成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延伸产业链,培植农工商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推动我市农村经济朝着产业化、规模化、农工商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2、从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全民创业上打开乡镇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发展小城镇应成为我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一个最佳切入点。建议将全市乡镇大致分为城区乡镇、卫星乡镇、区域中心镇、特色乡镇、其它乡镇五类,抓好规划、建设和管理,按照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全力支持做大做强,以此辐射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广辟投融资渠道,采取多方投资、谁投资谁收益等形式,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并把小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民营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资本与资源的有效对接,使小城镇成为各地农村生产要素的聚集地、特色项目的承载地、商品流通的集散地、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辐射地。对具有发展工业条件的乡镇,要通过发展打造经济强镇;对没有工业发展基础的乡镇,要借鉴萍乡市和庐山区的做法,积极打造园区经济和“飞地经济”,培育项目孵化园,与项目落地地区共同搞好扶持、服务,争取“双赢”。

推动全民创业应成为乡镇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和长远之策。要在全市积极培育创业文化,加大各类创业人才和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崇尚创业的的社会氛围。要制订“引凤返巢”政策,积极鼓励在外人士回乡创业,促成“人回乡、企回迁、钱回流”;要着力引导民营企业家、工商业主、专业大户二次创业,通过延伸产业链、项目带动战略,发展特色经济;要充分释放科技人员、事业单位人员的创业潜能,借鉴萍乡市的有效做法,允许和鼓励事业单位人员离岗创业或兼职参与创业;要努力推动村组干部和农民经纪人围绕“农字号”创业,支持各地成立各种形式的产业协会和行业商会。

3、从改进现行财政运作模式上增添乡镇经济发展的动力源。针对一些乡镇为完成财税任务采取的“买税”行为,要抓紧建立一套合理的财政增长机制。可推广庐山区“属地征收、在地统计,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经验,支持乡镇做大财政总量。县级财政要妥善核定乡镇财政的支出项目和总额,确保刚性支出,免除乡镇为财政正常运转而产生的后顾之忧。要科学确定乡镇实际财税收入基数,对完成预算目标的超收部分,绝大多数返还乡镇。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向乡镇政府提供行使职权必需的资金保证。针对乡村普遍存在的债务问题,一方面要防止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大,禁止乡镇财政为非生产性支出、基建性项目贷款和任何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严格控制乡镇财政举债规模;另一方面要逐步化解原有债务负担。建议市财政部门对全市乡村两级债务问题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清底数,核实情况,健全账目。

对由乡镇政府担保的历年贷款形成的债务以及世行贷款,要坚持“谁受益、谁还款”的原则,由借款单位或受益人认帐,分期偿还;对因平衡预算或部分支出列暂付款等原因形成的挂帐,可逐年消化,也可由上级财政部门帮助解决。党委和组织部门对选拔使用乡镇干部应树立“发展、增收是政绩,消赤、减债也是政绩”的正确观念,建立乡镇减债考核办法,将减债与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的政绩考核、调动、升迁挂钩。4、从加快支农服务体系的构建上形成全社会支持乡镇经济发展的合力。要以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全面发展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各种民间经济合作组织,积极探索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增强农民自我保护和农业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市、县两级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扶持特色农业和大宗农产品建基地、强龙头、育市场、创名牌,提升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乡镇经济的综合竞争力;要大力推广都昌县周溪镇围绕珍珠产业组建经济共同体的好做法,加强银企合作,鼓励金融部门合理布局农村金融网点,开放小额贷款,通过贴息、融资、财政垫付等形式,增加对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投入;要恢复、健全全市统一的农技服务机构,组建、充实农技队伍,建议借鉴湖南省的做法,对县、乡从事农技推广等公益事业的服务机构实行地方财政全额拨款扶持,同时引导、规范一批面向市场的农技服务性实体和经营性中介机构组织。

5、从建立激励机制上提供乡镇经济发展的组织保障。建议市委、市政府适时出台关于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制订乡镇经济发展的规划、目标、总体要求,加大对乡镇发展的协调调度。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建立一套科学完备、便于操作的乡镇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乡镇干部激励奖惩机制。把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纳入县(市、区)党委、政府政绩考核、工作考察、年度考评的重要内容,推动他们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级领着一级干,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建议对全市乡镇经济年度财政收入达到5千万元,或在此基础上连年保持一定比例增幅、重要考核指标荣获红旗(先进)单位的乡镇(街道),其党政主要领导在职级上实行高配、经济上给予重奖;对在经济发展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乡镇干部,要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在干部调整中优先提拔使用;对那些为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真正在全市形成合力推进、携手共创乡镇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农村问题是农民,农民富则农村富,农村富则国家安定。发展农村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村小康社会、和谐农村的建立。因此,开展xx乡农村经济调查,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找准工作切入点,是此次工作的目的。

xx乡基本情况。

xx乡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城北部,距施秉县城48公里,距遵义地区余庆县城19公里,东与白垛乡、南与牛大场镇相交,西与余庆县白泥镇毗邻,北与镇远县大地乡、石阡县坪山乡接壤。xx乡怀抱九龙山,北靠佛顶山,位于省级旅游景区杉木河上游,年平均气温14.9℃,年平均降雨量1080?,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自然资源丰富,有红豆杉、榉木、水青杠等国家保护珍稀树种和五步蛇、石螃等珍稀动物。全乡总面积180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6909亩,其中稻田5088亩,旱地1821亩,林地面积213227亩,占总面积的79%。地属山区,高山林立、岩容发达,东北方较高,最高海拔为1869.3米,西南方偏低,最低海拔为656米。全乡辖5个村76个村民组,110个自然寨,2087户,8140人,居住有汉族、苗族、土家族等民族。全乡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土豆、油菜、烤烟,是典型的农业、林业乡。

xx乡现有人口8140人,其中男4397人,女3643人,劳动力5138人占总人口的63.1%,20xx年已外出务工1791人占总人口的22%、占劳动力的34.9%。农村经济来源主要有畜牧养殖、外出务工、烤烟和水稻种植。烤烟生产主要分部在北部的塘头、茶元两村,2019年和20xx年烤烟产值分别为108万元、157.21万元。水稻种植主要是西面的xx村和中部王家坪村、九龙村。畜牧养殖方面,中部和东面的九龙村、茶元村,以饲养山养为主,西面的xx村以喂养母猪和生猪为主。2019年xx乡人均纯收入为1486元,20xx年为人均纯收入为1806元。五个村均无村级集体经济来源,是典型的空壳村。

此次农村经济调查,我们从全乡随机抽取了112户,占总户数的5.4%,调查人口为508人,占总人口的6.24%。调查人口中,20xx年人均现金毛收入为4881.5元,其主要经济来源有畜牧养殖、外出打工、种植烤烟等经济农作物、经商、粮食生产、其它,它们分别占毛收入的35.6%、32.64%、13.82%、5.57%、4.18%、8.6%。20xx年人均支出为3744.1元,其主要支出对象为生活支出、生产投入、建房、酒席、购置农机和车辆、医疗、教育,它们分别占支出的32.97%、18.86%、14.51%、10.88%、8.62%、7.03%、7%。20xx年人均粮食产量为637.7公斤。

一、xx乡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村经济来源单一,收入不稳定。由于畜牧养殖和外出打工分别占农民人均现金毛收入的35.6%、32.64%,一但畜牧养殖业和外出务工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当年农民的现金收入。如20xx年受国际金融和猪流感事件的影响,xx乡生猪出栏价格从20xx年的8元/斤降至20xx年上半年的4元/斤,仔猪出栏价格从20xx年的18元/斤降至20xx年上半年的5元/斤。由于生猪、仔猪出栏价格降幅过大,且生产成本并没有下降,因此养殖户20xx年上半年养殖越多亏损越大,部分养殖户不得不放弃养殖外出务工,留下来的也不得不大量削减养殖数量,只保留部分母猪。外出务工收入20xx年上半年呈下降趋势。据49.1%的外出务工家庭反映,外出务工子女20xx年上半年汇款回家的很少,没有活干,工厂时常停工,主要还是受国际金融的冲击。

二、人患大病、大牲畜生病死亡、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大、高等教育成本过高仍是导致农民反贫的主要原因。调查中10人认为家中有人长期生病或大牲畜生病死亡是导致家庭反贫的主要因素,占调查户的8.9%;6人认为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大是其反贫的主要因素,占调查户的5.4%;3人认为高等教育成本过高是导致其反贫的主要因素,占调查户的2.7%。

三、农村农业基础设施不足和落后。调查中13人建议政府加大对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占调查人口的11.6%。2019年至20xx年上半年,xx乡新建成的水利沟渠共计5.8千米,目前xx乡农田水利沟渠待建和需维修的仍有175.5千米。耕地多是小梯田或斜坡,面积小不利于机械作业,仍属于牛马农耕生产。四、农村交通落后。虽然全乡5个村基本实现了通村公路,但路况差,目前连五级乡村公路标准都还没有达到,客运车辆不能通行,只能通行普通农用车辆,路况十分恶劣,24公里的通乡村公路就要花1.5小时才能走完,20xx年到20xx年上半年没有整个乡村公路投入的维修资金不到10000元。76个村民组仍有21个组没有通公路,农民生产生活仍是靠肩挑马驮运输。

五、农民缺乏先进的劳动技能。调查中有28人建议政府加强对农民先进生产技术培训力度,占调查人数的34%。目前,xx乡有在册一户一技能人数为592人,占总人口的7.3%,但多是以普通农业生产技术为主,如生猪养殖户中,真正掌握先进生猪养殖生产管理技术且能长期发展并赚钱不足10户,而大多数仍是传统养殖模式,不善于学习和接受别人先进的养殖模式,一但生猪价格出现较大波动,生产就出现亏本。

六、乡镇农技部门人才严重缺乏,没有发挥应有的技术指导作用。20xx年xx乡畜牧兽医站、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机技术推广站分别有编制2人、3人、2人,但截止20xx年上半年,三个站在册人数为零。xx乡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在没有技术员指导下只能靠传统经验生产,先进农业技术、畜牧业技术得不到推广利用,农业、畜牧业技术服务落后严重制约xx乡农村经济发展。

七、乡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投入不足,养殖协会没有发挥作用。是以保护青山绿水,发展畜牧养殖和生态农业为目标,以开发森林探险游观光游为思路的乡镇。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xx乡林业收入占全乡财政收入的30%以上,林业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60%以上。2019年xx乡全面开始了天然林禁伐,从那时起在保护青山绿水方面,政府采取了许多行政措施,如控制砍伐指标减少数量,加大打击乱砍滥伐力度,在森林防火上下功夫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青山绿水是保住了,但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也没了。如何实施“东羊西猪”大力发展畜牧业,如何搞特色养殖、种植,创建生态农业,使农民从农业结构调整中重新得到稳定的收入,本世纪以来几届乡党委、政府以资金扶持少数养殖户,组织部分养殖户学习培训先进养殖技术,积极开展畜牧疫情春防、秋防等服务,为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乡政府本身就属吃饭财政,没有财政收入,在对畜牧业养殖发展、生态农业的创建投入上也是杯水车薪。20xx至20xx年由于得到省直机关党建扶贫工作队的帮扶,xx乡在畜牧养殖业投入上共投入了33.9万元,主要用于改善养殖户的圈舍和购买优良品种,而其它年份却没有对畜牧养殖业的直接投入,20xx年也没有这方面的资金,且在特种养殖、种植上政府几乎没有资金投入。xx乡现有养猪协会一个,但多年来协会没有后续资金投入,协会会员没有开展活动,整个协会没有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形同虚设。

一、转变思想观念,用市场经济发展观引导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决定出路,乡党委、政府要带头转变思想观念,用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来引导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加强对农村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要抽出时间下村进行调查研究,到周围县市调查了解农村市场,充分利用互联网掌握农村市场信息需求,经过分析研究后用来指导农村农业的结构调整。要充分利用现代的传媒网络,加强对农民教育,使其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展观转变为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市场经济观,为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奠定基础。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交通、通讯、信息大通畅,农产品大流通。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了解家底是乡党委、政府必须提前做好的工作,要派人提前做好乡项目库的建立,做好5年或2019年乡项目建设规划,平时做好群众的思想宣传,鼓励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同时要积极向上级政府部门争取项目支持,充分发挥了当前“一事一议”项目的作用,做到施实一个,高质量完成一个,管理好一个,使其长期发挥经济、社会效益。特别是在农村道路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的后期管护上要引导村、组建立管护的制度,形成管护长效机制。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未来旅游业的开发联系起来,为将来旅游业发展奠定好基础。

三、加大农业先进技术培训力度,创建典型示范,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农业技术水平,是其农业增产,经济增收的重要途径。乡党委、政府一要多方面引进农业先进技术人才,为农民提供技术报务;二要花钱聘请农业技术专家到乡村,分期分批的对农民进行农业先进技术培训;三要培养领头雁,在技术、资金、市场信息上帮助示范户发展壮大,通过示范户带动周围的群众共同致富。四是要结合实际,发展市场需求的商品。如利用茶元、塘头村高海拔气候特点,在夏季大量种植冷凉蔬菜。

四、建立农村稳定的信贷体系、互助组织,带动农村全面富裕,鼓励土地流转,为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打好基础。在鼓励现有农村信贷服务的同时,政府要教育好农民,要学会用明天的钱、用别人的钱做自己想做的事,只要看准一个项目就应当大胆的把握时机尝试一个项目;要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农业发展基金,并且每年以百分之几的递增资金投入,为农民提供低息或贴息贷款服务,为暂时存在困难且又是好项目的农户解决燃眉之急,渡过难关。要调动农民自身的潜力,指导其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如养猪专业合作社、养羊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等,或者是农民专业协会,让这些农民合作组织发挥它的协作、互助作用,同时在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合理进行土地留转,一是解决土地荒芜问题,二是为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经营提供土地,真正实现农产品商品化。

五、提高农业服务水平做好农业服务,确保农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一个地方农业服务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其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作为基层政府,一要做好国家政策落实服务工作,要将上级党委、政府制定的“三农”政策切切实实逐一兑现给农民,要调动全体基层力量,将上级党委、政府“三农”政策向农民宣传到位,实施到位,使农民得到实惠,共同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二要为农村建立和培育农产品市场,使其最终实现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商品化、集约化。要排除地方政府保护主义,鼓励农产品流通、交易,要培养乡土物流人才,发展壮大物流业,要筹资为农村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贮藏设施、有条件时还要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三要培养一支技术过硬、思想过硬、能吃苦耐劳的农业专业技术队伍,做好对农民技术培训和服务。四要建立农村信息技术服务网络。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在互联网上搭建一个农村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利用广播电视传媒,利用现代交通枢纽将农民的农产品变成商品,将农村的自然资源变成商品,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

六、朝旅游业方向发展,在特种养殖、种植上下功夫。要长期保护青山绿水和野生生态资源,必须走旅游业和特种养殖、种植发展道路。地处三地四县五乡镇交汇处,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优势潜力,要充分利用施秉县北环路打通后的机遇,把未来发展融入施秉、镇远、石阡、余庆旅游发展圈,逐步开发佛顶山、九龙山健身游、探险游、观光游、乡村避暑游和乡村特色食品小吃游。要与石阡的窑上景区、施秉的杉木河、黑冲、云台山景区连成一遍,通过发展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保护青山绿水的目的。石螃、野蜂、野猪、野山羊、五步蛇、乌梢蛇、古妮虫草是野生自然资源特色,但现在人们仍在非法猎取,除了继续打击不法行为外,政府应鼓励部分农户从事石螃、野蜂、野猪、野山羊、乌梢蛇、古妮虫草等野生动植物的人工养殖种植,用来满足市场需要,减少对野生资源的破坏,实现保护野生生态资源目的。

加快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八

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县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开展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内容的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我镇于近日就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xx镇为县委、县政府所在地,辖7个村,其中6个农业村,一个蔬菜村,76个自然屯,农业人口8853户3.47万人,农村劳动力.5万人。全镇总面积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7万亩,林地.5万亩,水田.85万亩。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县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实中央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xx年全镇gdp总量9.5亿元,增长7%,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2.02亿元,增长%。全镇粮豆薯总产5.3万吨,粮食单产430公斤。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6%。日光温室发展到5栋,面积2.3万平方米,普通蔬菜大棚2500个,面积6.7万平方米,年产蔬菜2.44万吨以上。畜牧产值实现.02亿元,比上年增长8%。xx年向县内外输出劳动力9xx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00元,比上年增长5%;农民人均收入达3646元,比上年增长3%。实行村财镇管,严格履行财务审批手续,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加强,xx年化解债务80万元,没有发生新的债务,农民政策性负担为零。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镇村道路建设、镇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镇村屯公路383公里,实现了村屯道路畅通;农村计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生态保护、农电网改造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移动电话、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农民自编自演开展文体活动,县镇组织的科技、文艺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全镇共有所中学、8所小学,有3处晋升为省级标准学校,4处小学达到市级标准学校,2处小学实现了县级标准化学校。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训农民达万人次以上,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xx年在全镇7个村实行了村干部直选制度,全面推进了村党支部两推一选,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全镇两委47名干部平均年龄为45.4岁,大专以上文化7名,高中、中专40名,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先后出台了《xx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在指导全镇村务公开活动中,实行五统一(统一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建档),做到三为主(村务公开以村两委、监督小组、镇农经中心为主),突出一个重点(以财务公开为重点),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公开延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综上所述,可见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多数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我镇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此外,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合同不规范,订单屡约率较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有待增强。我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功能单一、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推广型、农产品加工型和综合服务型专业组织协会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政府协调成立的多,农民自发组建的少,多数会员不缴纳会费,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助推力弱化。协会活动开展不正常,带动力不强。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一些相应的扶持政策,但其性能、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经济组织、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等问题没有明确的界定。

(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免征农业税后,我镇农村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各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很大。省、市、县下拨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镇、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xx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5%,初中文化程度占5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5%。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我镇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绝大多数的村已没有文化活动室和相应图书,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县镇没有稳定的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做撞钟和尚、做太平官。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也致使了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现象的产生,村委会虽实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规划在本村因无力参与支持而无法实施。五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无明细帐,当地群众有意见。六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就xx镇实际情况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前思路可理解为: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村镇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

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村镇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镇村环境;编修村镇规划,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四、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镇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二)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通过选择优势项目,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此外,要积极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同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四)抓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村镇建设。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各级要有总体的规划,对全镇来讲,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逐步发展原则进行规划,先选择条件好、有特色的村进行试点。根据其现有特点,对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建设,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方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规划设计以现代建筑方式,力求形式多样,既可生态庄园式,也可农村社区式,既可分散村落式,也可城郊集中式,严格规划管理,建新拆旧,逐步推进,实现村屯城镇化建设目标。

(五)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文化活动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农民自办文化扶持基金,引导农民发展民俗文化表演和地域风情旅游;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队、文艺演出队、科技宣传队等各种形式送文艺下村,加强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要继承并发扬农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不打架不骂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六、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免收义务教育的杂费,调整中小学布局,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建立城乡教师的合理交流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建立起政府出大头的农村基本医疗体系,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探索建立参保农民小病受惠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加快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篇九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镇将如何依据实际,创造条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本人提出如下探索与思考。

理性分析**镇新农村建设的优势和难点[找文章,到大秘书网]。

**镇位于竹溪县城东部,是竹溪县东进车城十堰、西出渝陕的重要门户。全镇版图面积192平方公里,辖43个村,乡村户12578户,乡村人口46110人,315省道横贯东西。镇内工业基础雄厚,产值2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达13家,沿315省道的平川地带农业发展基础良好,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全镇工农业总收入实现35442万元,人平纯收入实现2780元。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自然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和良好的农业发展条件,使**成为竹溪县城的后花园和全县新农村建设的高频亮点。

**镇是典型的资源大镇,现有茶园基地2.26万亩,桑蚕基地3500亩,魔芋基地2500亩,板票等干鲜果基地5000亩,蔬菜基地8000亩。同时境内有丰富的板石材资源、建筑用石料资源等,这些资源分别分布于全镇平坝村、二高山村和高山,几乎是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全镇现有通村公路总里程298公里,其中已实施了硬化的通村公路已达41公里。正在施工兴建的水泥硬化路51公里,基本形成“四纵四横”的.公路网络,牢固的交通资源,为**镇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镇又是鄂西特产品加工的重要生产地,以前进茶场为龙头的茶叶加工年产值达1500万元,以漫液、船形湾、阎家坝为主的精细蔬菜产值达3500万元,以沙坝大岭等为主的魔芋年产值达600万元,以塔二湾、小河边等为主的干鲜水果年产值300万元。

以上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等,为**镇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由于境内高山、二高村较多,平坝村较少,部分高山、二高山交通设施等级低,运行质量差,产业发展不平衡,经济基础薄弱,又给我镇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平添了许多困难,成为我镇新农村建设的难点,需要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区别对待,全面权衡,最终达到整体推进。

新农村建设起点在规划,怎样才能确保规划科学,便于实施操作,结合**实际,将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组织,统一部署,高标准制定发展规划。

我们按照新农村建设出新意、出精品的指导思想,采取外地学、当地看、比着干的办法,组织全镇村干部分别到竹山罗家坡村、平利县龙头村等地,学习、借鉴外地经验,通过实地看、问、学,提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感性认识。同时,组织全镇干部系统地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增强镇村干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分类制定各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对市、县确定的重点、试点村,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对照新农村建设“20个字”,分层制定建设规划,力求全面推进。对镇定试点,则依据优势,侧重于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对一般村则广泛畅导创造条件、抓住机遇、分类突破、营造优势、逐层推进。全镇43个村已根据自身实际,全部制定出未来五年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2、咬定目标,精心组织实施。

从外地发展的经验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通过长期抓、长期积累形成的,最根本的一点是咬定目标不放松,**镇无疑也必须走这条路。当然**有**的特色,我们立足从努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入手,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发展,农村农民生活富裕,立足通过用先进文化、致富技术、《乡规民约》打造文明乡风,立足通过集镇建设、自来水工程建设、公路建设、能源沼气建设、生态家园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实现村容整洁,立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管理民主,建设新农村不仅要有好的规划,更要有一个好的推进机制,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联村考核机制,即:每个副科级干部联包1-2个示范村,每个行政干部联包一个村,每个村干部负责一个湾院,每一个党员联系一个贫困户的联包机制,对照规划,逐项、逐年、一任接着一任干,逐项、逐年实行量化考核。

3、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有效的办法是办点示范,先易后难,最后攻坚,**的实际是平坝村条件基础较好,有的村已具新农村雏形,只要注意完善、加强,就可具规模,既具代表性,又具示范性,我们规划率先对镇内前进村、阎家坝村、**街等12个平坝村,抢先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对条件基础稍差的二高山村则注重从解决基础设施入手,尽快改善条件,分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对高山村则注重从改善群众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创造条件,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力争通过五年的建设、发展,形成各具优势,各具规模的新农村格局。

新农村是人民群众的新农村,他们日常生活中最缺、最盼、最急的事情他们自己最清楚,建什么样的新农村,他们最有发言权。因此,我们在领导、主导新农村建设时,最重要的是充分听取、采纳他们的建议、意见,体现民意,让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迸发出来。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急在上头,冷在下头”的尴尬局面,才能调动全体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进取心,才能全镇上下拧成一股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新农村建设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多建楼房、多建街,其根本落脚点是解放生产力,实现生活幸福、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因此,地方党委、政府在主导、引导、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创新思维模式,探索新的建设创造条件,建设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农村。

1、按城市化理念,经营新型农村,实现统筹发展。

集镇与乡村是**发展进步的两只轮子,集镇和乡村的发展是互补式的发展,是比冀双飞式的发展,集镇化应该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集镇化,新农村应该是集镇化进程中的新农村,从**集镇与乡村发展情况看,仍然应该坚持“集镇先行、乡村跟进”发展模式,突出**街、阎家坝、前进等村的新农村建设,使中心集镇达到5平方公里,居民达到1万人以上,形成农村中的城市。同时对315省道沿线的洞子沟、胡柳树、黄龙、漫液、康家岭等村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建成沿315省道“20里长街”,形成“一线穿珠式”的新农村格局,对高山二高山则实施依湾就院生态家园式的发展,形成以自然村院为主体的“星罗棋布”式的新农村,进而实现各具特色的统筹发展。

2、按工业化的理念,经营现化农业,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多年来,**镇走的是一条农业支持乡镇工企业发展之路,工企业如今发展势头良好,但传统农业的模式仍占重要比重,**镇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经营工企业的理念经营现化农业,突出发展以茶叶、蔬菜、魔芋、干鲜果为主导的特色农业,重点兼顾发展粮油种植、畜牧养殖等产业,在特色产业上,探索完善“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模式,走企业化经营之路,在传统的种养业上重点依托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园和镇内“新科牧业有限公司”、“顺旺牧业有限公司”的养殖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现化养殖业和种植业。同时合理、有序组织劳务输出,打造“品牌劳务”走活劳务输出一盘棋,力争通过农业向工业化转型,传统种养向现化集约方式种养转型,分散型、打工型输出向品牌型知识化转型等实现农业、特色产业、劳务经济等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加农业的综合效益。

3、按民营业化理念,经营现化特色产业,实现农民增收。

江苏华西村、江西赣县、嘉鱼官桥8组、竹山、罗家坡等地经验告诉我们,民营化是一条快速致富的法宝和通途,未来五年**镇将按民营化的方式对镇内产业资源、基地资源等进行重组,整合再配置,力求通过发展本地民营大户、产业大户,带动全镇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4、按民主政治的原则,经营农村各项事业,实现民主管理。

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农民的主体地位,在新农村建设中应逐步得到巩固,主要是通过“四个还权”,即还农民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决策权,确保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动权,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全镇形成、掀起新农村建设的高潮,推动新农村建设又快、又好的发展,最终实现整体推进目标。

仓禀实知礼节,只要生产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就不难实现。

[1]。

加快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十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也是我省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重要途径.为学习和借鉴先进省市的经验,加快我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全面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我委组成了调研组,先后赴上海、浙江学习考察,同时与济南、烟台、威海、潍坊市计委及有关部门进行了座谈.通过学习考察,既开阔了视野,也增强了加快我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紧迫感.

作者:省计委调研组作者单位:刊名:山东经济战略研究英文刊名:shandongeconomicstrategyresearch年,卷(期):2003“”(8)分类号:关键词:

加快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十一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妇女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她们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现代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基层妇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承担着组织、宣传、教育、服务妇女的工作职责,在长期的农村妇女工作中形成了独特的优势。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努力提高妇女素质,不断深化以“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为主题的“双学双比”活动,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注重“巾帼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现场示范、基地培训、科技接力等形式,为农村妇女的生产发展、科技致富提供了有效服务。

创建“科技示范基地”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妇联建立了“妇”字号科技示范基地。几年来通过基地培训100余期,培训妇女5980多人次。村里80%的妇女参与科技生产工作。成为镇、村的支柱产业,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

积极探索文明和谐家庭创评机制,切实加强农村妇女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开展“美化新家园、亮化新村容”、争当“五好文明家庭”等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系列活动;推广普及现代教育理念和科学家庭教育知识,让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走进千家万户,提高农村妇家庭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

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年基层妇女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由于乡镇中心工作繁重,妇联工作大多是党政领导分管工作中的一项,妇联工作缺少硬任务,因此导致党政领导工作忙时,“中心工作先行,妇联工作让道”,处于“边缘化”状态;这种情况在村级妇代会中更加突出。基层妇联组织虽已建立健全,但主要任务是配合中心工作,妇女工作成了“副业”。部分乡镇妇联没有将工作融入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仅仅是组织妇女群众搞一些文体活动,或是配合乡村妇女群众进行几次学习和培训,调解一些家庭邻里纠纷等,开展活动的规模小,内容也较为单一,难以充分调动广大妇女群众的积极性。

乡镇妇联主席兼两职以上的现象较普遍。这种现象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妇女工作的开展。一是由于乡镇妇联归党政办公室领导,而党政办公室所承担的中心工作任务相当重,这些工作又有严指标、硬任务,因此,无暇顾及妇女工作,导致妇联机构形同虚设。二是乡镇妇联干部一人兼两项工作,如兼任宣传、团委、统计、办公室等多项繁琐的工作,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常常顾此失彼,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使妇联工作流于形式。三是乡镇干部各自包点,工作包罗万象,妇女工作都是在中心工作之余干,又不能把妇女工作与农村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造成妇女工作重点不突出。另外,村级妇代会主任主要尽力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现象普遍存在。

乡镇妇联要在提高女性素质及女性维权等方面提供服务,创造条件,都需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也规定各级妇联的行政经费、业务活动和事业发展经费主要由政府拨款,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但绝大多数乡镇没有将妇女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更没有必须保障此项开支的硬性措施和规定,只有开展活动时向政府专题申请活动经费,这就对我们基层妇联工作造成较大的约束和被动,不能自主地开展工作。由于缺少专项工作经费,各种活动和培训开展的不够,使妇女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有组织无活动无培训的现象比较普遍。妇联干部在开展各项工作中,由于经费无保障,因此产生一些畏难、抵触情绪,阻碍了妇联工作的发展。

党建带妇建,根本在“建”,关键在“带”。要把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建工作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推进,要争取把妇女工作纳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定期研究妇女工作的例会制度。将妇女工作纳入党建工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其党政领导自然会主动思考、积极指导、尽力支持妇联工作,让妇联组织在新形式下更好的实现“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工作宗旨,更好的服务全局。要多渠道、多形式落实乡村妇女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适当提高工资待遇,或适当减少所兼工作项目,稳定基层妇女干部队伍。

要进一步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认识,更好地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特别要纳入到党校培训的重要内容,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高层领导干部通过培训,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有所提高,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当前,乡镇妇女工作任务繁重,要求妇女干部知识面要广,工作能力要强,而且群众越来越需要服务型、引导型、示范型的干部。因此,加大对乡镇妇联干部的培训力度。积极与党校、组织部门联系,争取把乡镇妇联干部的培训纳入各级党校干部培训和农业、科技等部门的培训计划。并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妇联干部参加妇联系统业务培训及外出学习考察。要引导、教育乡镇妇联干部处理好专兼职工作的关系,明晰自身工作的主要职责,充分发挥兼职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

考核验收历来是落实工作的主要方法,也是落实工作的手段。要加强对基层妇联工作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工作考核,适当规定一些硬指标,采取一些严措施,实行“软”工作“硬”考核。

要把妇女工作放到全面建设新农村大局中去把握,把工作定位到发展城乡经济,引导城乡妇女增收致富上来,不断推动妇女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要着眼于加快农村发展,在统筹城乡发展上想办法、做文章,将城乡妇女工作进行对接和有机地融合,构建“城乡互动、统筹发展、共同进步”的妇女发展工作格局,推动基层妇联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加快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十二

诚信是立身之本,是立国之基,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为了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诚信徐州”,8月下旬,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公方泉副主席带领下,对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重点围绕企业诚信)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听取了经贸、工商、税务、质监、金融等部门的情况介绍,并实地考察了久隆集团、泉山区信用担保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委员们一致认为: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个人失信,害及他人;企业失信,经营衰败;社会失信,则人人自危。如果政府失信,则法制难行,权威不立。当前,我市在信用建设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不仅影响了我市的投资软环境,而且直接阻碍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诚信徐州”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针对存在的问题,委员们坦陈直言,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本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市诚信体系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全市各级有关部门从改善徐州投资软环境入手,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为我市的信用体系建设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诚信宣传逐步开展。全市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促进了公民诚信教育;税务部门开展了“诚信纳税,利国利民”的宣传活动;质监部门开展了“诚信建设看窗口”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金融部门在《徐州日报》刊发了诚信教育专版,举办了诚信有奖征文活动;我市1200家“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联合发出倡议,倡议我市企业塑造“重约守信”良好形象;宣传、经贸、工商、物价等部门也联合开展了“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以塑造我市商贸流通业新形象。这些活动的开展,都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信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为加强对企业信用的管理,工商部门成立了企业信用管理协会,围绕企业主体资格、履约能力、信誉状况、失信记录等情况开展工作;税务部门成立了纳税信誉等级管理委员会,对企业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等信用情况进行征集、管理;金融、质监、法院、海关等职能部门也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了专门的收集与管理。7月,市工商局、经贸委等17家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徐州市共建企业信用工程管理体系的意见》的文件,初步建立了部门之间信用信息的定期交流、信息共享制度。市质监部门不断加大对“制假售假、以假乱真”等失信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市打击逃废金融债务工作办公室加强了对失信企业的惩处力度,使全市逃废债余额比去年下降了82.7%;工商部门对市场中的失信违法行为进行了集中治理整顿,进一步规范了市场交易秩序,为企业创造了较为公平的竞争环境。

(三)信用服务更加广泛。工商部门坚持开展“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确认活动,建立了企业登记查询数据库,为社会公众提供企业信用信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信用中介服务业稳步发展。目前,全市已成立了9家信用担保公司,为近100家企业担保贷款200多笔,累计贷款金额2.88亿元,没有出现代偿和追索现象。其中,泉山区私营个体担保公司已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级信用担保公司试点单位。

(四)政府诚信形象渐入人心。按照“规范、高效、廉洁、便民”的宗旨,10月市政府挂牌成立了行政审批中心,26个部门涉及365个行政审批项目进行集中审批,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市级机关各部门积极投身改善投资软环境建设,连续两年主动接受群众民主评议,征求群众意见,进一步提高了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诚信形象。

二、制约我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诚信失缺、道德失范的现象在某些行业和部门还表现得比较突出,信用不良仍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

(一)失信现象屡禁不止。主要表现为企业制假售假、违约毁约、恶意逃债、偷税漏税、虚假合同、价格欺诈等,这些问题涉及到企业、个人,甚至少数政府部门。如到20全市共查缴偷逃地税税款9339万元;年初,全市逃废金融债务企业有1248户,金额高达45亿元,占全省逃废债余额的20%以上,是全省的“重灾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金融单位先后两次致函市政府,要求立即纠正贾汪铜牛水泥制造有限公司等七家典型企业的逃废债行为,逃废债已给我市的投资融资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经济欺诈现象也较为严重,20至今,工商行政部门共查处商标侵权案件863件,虚假广告909件,查处假冒伪劣案件2173件,涉案金额达3096万元,消费者协会共受理投诉8000多件次。

(二)缺乏统一的信用信息资料库。企业及个人信用信息分散在银行、工商、税务、质监、法院等职能部门,各部门都有各自的信用征集、管理办法,尚未达到互联互通、完全共享,在其中任何一个部门都不能得到企业或个人的全部信用信息,如果开展征信调查,势必重复征信,增加成本。

(三)信用评价标准不一。信用信息的管理部门都有各自的评价办法,如税务部门将纳税企业分为a、b、c、d四类信用等级;工商部门将企业分为绿牌、蓝牌、黄牌、黑牌四类。金融、质监等部门也有各自的评定办法,缺乏一个协调统一的评价机构和评定办法,往往一个部门认定为守信的企业,用另外一个部门的标准评价,可能是失信企业,容易造成信用等级的评价冲突。

(四)信用管理不够完善。多数企业没有建立信用管理机制,没有专人收集交易伙伴的资信档案,对信用期限、客户风险缺少系统、科学的研究,政府部门也缺少对信用管理的指导性政策和措施。少数市场中介机构不能正常经营,有的是皮包公司、空壳企业;有些中介机构管理不规范,信用意识不强,履约有随意性;部分中介咨询机构甚至向客户提供虚假信息。

(五)信用产品需求不旺。市工商部门开展征信服务以来,每年到工商局查询企业信用情况的约三千多件,但其中绝大部分为行政、司法机关或律师事务所查询企业的注册登记、经营范围等身份情况,用于市场交易的信用信息查询记录只占很少部分。

当前诚信缺失的现象,表面上看是利益驱动的结果,但其背后却有深厚的文化、制度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公民诚信道德教育的弱化,市民整体素质不高;企业守信意识不强,内部缺少信用管理,缺乏信用风险防范意识;现行法律制度不完善且执法不力;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不健全,失信成本过低;社会信用管理体制混乱等等,从而导致道德行为失范,市场交易秩序混乱,影响了我市的诚信形象。

三、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以上海为代表的先进地区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上已率先迈出坚实的步伐,为我市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我市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争做江北“两个率先”领头羊的.战略目标,必须高度重视“诚信徐州”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全民诚信教育,大力营造诚实守信的舆论氛围。

加强诚信教育,强化信用意识,是加快我市“三个文明”建设、实现江北“两个率先”领头羊目标的有效措施和可靠保障。要结合全市的主题教育,在全市大张旗鼓地开展“诚信徐州”系列教育活动,并把它作为我市今年改善投资软环境建设的中心工作。要将诚信宣传活动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常抓不懈,把金融、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诚信宣传活动加以整合,使社会的各个层面和不同部门协调一致,互相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可以选定每年的9月为诚信宣传月,9月20日(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为“徐州诚信日”,各单位、部门集中声势,集中力量,全面、深入地开展宣传活动,大力倡导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的思想和意识,增强人们的信用理念,说话守信、做人诚实、做事诚信,争做“诚信徐州人”。要重点加强对经济主体开展“诚信兴业”为内容的诚信教育,引导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树立、实践诚信理念,使“不做假帐”、“不制假售假”、“不偷逃税款”、“不逃废债务”成为企业和个人的自觉行动。广大新闻媒体要运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信用道德资源,深入、持久地在全体公民和企业中进行道德思想、道德信念、道德规范的教育,大力宣传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全社会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各级党政组织都要把信用体系建设作为长期任务,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二)整合信用资源,建立健全信用管理体系。

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建立健全信用管理体系,并按照建设主体的不同,建立起以政府相关部门为主体的电子政务信息披露系统;以行业协会或企业为主体的同业自律信用系统;以信用中介机构为主体的市场信用服务系统,最终形成以政府、行业、中介机构为基础,实现信用信息的联合征集、专业评估和信用公示的社会信用体系。

加快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十三

漳州是“中国食品名城”,“漳州味”食品香飘四方。但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我市食品产业面临着转型滞后、原料不足、品牌不响、附加值不高等一些困难问题,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作为我市首个千亿产业,食品工业必须加快创新转型,实现华丽升级,再挑工业大梁,为加速工业跨越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食品产业,是漳州的传统、优势、支柱产业,长期以来推动、引领、支撑着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至2014年底,全市食品企业3000多家,其中规模企业511家,占全市规模企业的27%;规模工业产值达到103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量(3991亿元)的26%和占全省规模食品工业总量(4286亿元)的24%。与2011年(491亿元)比,产值增长1.1倍,年均增长20.3%。主要有六个特点:

一是行业门类全。拥有以水产品加工、果蔬食品、休闲食品、粮油、罐头、肉制品、制茶等为主的食品产业体系,涵盖16个大类、40多个小类。部分产品产量居全国、全省首位,如大闽公司生产的速溶茶年产量达1.8万吨,占国内80%的市场份额;盈丰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糖姜生产企业;东亚公司水产品出口量在全国行业中排名第二。

二是骨干企业多。至2014年底,全市亿元食品企业265家,占全市亿元企业数(794家)三成;其中10亿元以上食品企业14家,如鸿一粮油32亿元、傲农牧业22亿元。全市列入省级成长型企业24家,食品企业10家,占比达42%。

三是布局有特色。目前,全市已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典型区域特色的食品生产基地。如水产品加工,集中在东山、诏安、云霄、漳浦、龙海等沿海区域;果蔬、食用菌、休闲食品,集中在芗城、龙文、龙海、台投区等沿九龙江流域;茶叶加工,集中在华安、平和、南靖等区域,粮油加工,依托港口主要集中在漳州开发区。

四是品牌效应强。目前,全市食品企业拥有省级以上商标品牌223个,占全市商标品牌数的54.8%,其中中国驰名商标28件,著名商标195件,如天福、紫山、盈丰、海魁、含羞草、信华、大闽等在行业内知名度较高。

五是漳台合作好。目前,我市打造了台商投资区、台湾农民创业园、海峡两岸水产品加工集聚基地等对台合作平台,引进了一大批台湾先进食品生产设备、精深加工技术和管理理念,有效促进漳台食品产业深度合作。至2014年底,全市台资食品企业超500家,企业数居全国设区市之最。

六是社会贡献大。就业方面,全市食品工业企业年可安排用工超11万个,占全市规模企业职工数的31%。税收方面, 2014年创造税收约27亿元,占全市工业税收的 28 %。出口创汇方面,2014年出口3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30亿),占我市出口总值的'46%和全省食品出口总值的35%,其中水产品出口创汇 29亿美元,位列全国设区市第一。

一是原料供应不足。受农业用地被工业化、城镇化挤占,及重生产经营轻原料基地建设发展理念影响,我市农产品生产基地大量减少,像蘑菇、食用菌、芦笋等一些本地原料优势已经消失,以致无法满足现有食品加工需求,企业只能外移或到外地开辟新原料基地。比如,水产品加工业,原料进口比例高达60%。

二是龙头带动乏力。与同是中国食品名城的烟台、漯河比,我市龙头效益明显不足。从大企业看,我市没有超40亿元企业,而烟台百亿企业2家(鲁花151亿元、张裕103亿元),漯河双汇集团年主营收入达到457亿元。从10亿元以上企业数量看,我市14家,分别比烟台(28家)、漯河(32家)少了14家和18家。从规模看,三地规模以上企业数都在500家左右,但我市总量明显偏小,产值分别比烟台(1900亿元)、漯河(1600亿元)少了870亿元和570亿元。

三是产业层次不高。主要表现为总体上仍以原料出口和初级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产品少,技术力量弱,科技含量不高,机械装备水平偏低,对人工生产依赖性较强,以致食品加工的潜在价值没有充分实现。

四是创新意识偏弱。不舍投,即大部分企业对人才培养、科技投入和技术研发应用投入不够,以致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缓慢,科技成果转化低。不敢变,即部分企业创新意识薄弱,缺乏危机感,新产品研发观望或停滞。不重视,即食品产业科研和产品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寥寥无几,目前,我市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仅5家,国家级仍空白,而烟台省级17家,其中国家级4家。

五是经营模式滞后。大部分企业不善于运用互联网营销手段,没有充分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进行信息传播、品牌策划推广和渠道拓展。同时电商公共平台效应也没能得到有效发挥,目前我市虽已有芗城佰马城、龙文易维通、建行善融、漳浦电商创业园、云霄电商创业园等一批电商园区,但企业普遍参与意识不高。

下阶段,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到食品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全力破解当前食品产业大而不强、质量不高等问题,充分集聚各种优势力量,再造漳州食品工业新优势,擦亮“中国食品名城”金招牌,着力把漳州打造成为东南亚著名的健康食品生产基地。

(一)发展目标。力争到2020年,全市食品规模工业产值超2000亿元,规模企业数1000家,其中产值10亿元以上25家,50-100亿元5家,100亿元以上2家。

(二)产业布局。休闲食品、功能食品以厦门港南岸新城和芗城、龙文为重点发展区域,水产品加工以沿海县区为重点发展区域,果蔬及茶叶以山区县为重点发展区域,粮油加工以漳州开发区为重点发展区域。

(三)发展重点。主要打造绿色食品、功能食品、健康食品、休闲食品,扩大罐头、速冻及冻干果蔬、水产品、食用菌、果蔬饮料、粮油及饲料的生产规模。

(四)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原料基地建设。解决生产原料不足是当前我市食品工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一要建立原料供应“长久”渠道。统一规划和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的食品原料生产基地。二要加大原料基地扶持。研究出台专门政策措施,优先提供基地建设用地指标、贷款贴息、财政补助和最优惠农业生产用电用水价格等支持。三要创新原料基地发展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围绕自身产品生产需要,创建“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种养基地,以获得产量、质量较为稳定的食品原料。大力发展远洋捕捞、加工母船和外海水产养殖,对新建或购买全新的远洋渔船,按总投入给予一定比例补助。

二是加快创新转型引领。这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我市食品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一要突出技术创新。每年在产品研发、技术提升、机器换工、两化融合等领域,重点培育扶持一批食品行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以点带面引领行业转型升级;对入选市创新转型示范企业给予适当经费补助。同时支持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创新研发、营销管理、融资、咨询等服务。二要突出技术改造。鼓励引进国内外先进食品机械装备,提高行业装备水平;对新引进的设备按设备实际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资金补助。三要突出两化融合。引导食品企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实施两化融合贯标达标,充分运用信息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

三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龙头兴则产业兴,龙头强则产业强。一要突出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通过大力实施食品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引领食品产业集群加速壮大、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二要落实各级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比如,对首次认定为为省、市级龙头企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鼓励龙头食品企业与配套企业建立联合体捆绑上市,改变行业对外竞争单打独斗内耗大的局面。

四是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是当今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重点做两件事:一要建设漳州食品产业集群电商综合服务平台。鼓励有实力的电商企业进驻建设,建立“基地+平台+金融”新模式,提供大宗贸易、网上食博会、产地直供、跨境电商、品牌推广等特色服务,力促漳州食品融入全国乃至世界产业电商生态圈。二要支持企业自建电商平台。重点支持片仔癀、漳龙集团等企业建电商平台,创新电商模式,营销漳州味食品,打造漳州味食品航母。

五是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这食品企业的立企之基、发展之要,也是我市工业经济的生命线。一要依托行业协会或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会员企业等共同创建食品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共同制定行业标准,对新建的食品行业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给予场地租金和设备购置资金补助。二要支持食品行业协会强化行业约束机制,建立食品安全惩戒行业规定,探索健康食品标准认定,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三要落实食品安全的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诚信体系、预警机制和追溯、召回制度,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六是强化产业发展资金保障。一要设立xx市食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统筹安排1亿元,专门用于食品产业培育资金补助。二要鼓励成立食品产业创投基金。由市政府或国有控股公司及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共同出资设立,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导各类资金投向食品产业,发挥财政资金对产业发展的杠杆和引领作用,切实推动我市食品产业做精做优、做大做强。

加快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十四

楼宇经济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而出现的一种新兴都市特色经济,主动顺xx市化需求,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破除土地和资源要素瓶颈制约,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应有之义。xx区作为一个快速城市化并正在“迈入主城区”的区域,目前正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努力构建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经济体系。为切实贯彻落实区委七届二次全会精神,充分掌握和了解我区楼宇经济发展状况,更好地促其快速发展,今年以来,新一届区政协把加快我区楼宇经济发展作为常委会第一个重点调研课题,专门成立了课题调研组,并在视察调研、学习考察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加快发展我区楼宇经济的调研报告》,已经区八届政协第2次常委会审议通过,现呈区委、政府,供决策参考。

近几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街道(开发区)及区商务局等部门大力推动下,我区楼宇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规模和效益不断扩大,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表现在:

1.楼宇体量逐年增多。近六年来,我区商务楼开发进程加快,体量增长迅速。从2006年前的空白到现在竣工运营和在建的17幢楼宇,每年以竣工运营3幢楼宇的速度逐年递增。已建楼宇12幢,建筑面积为51.92万平米,其中百安谊家商务中心的建筑面积达14.6万平米;在建楼宇5幢,建筑面积为29.26万平米(详见表1、表 2)。

2.楼宇招商逐年重视。随着我区对楼宇经济发展的不断重视,楼宇招商力度也随之加大。2011年底,区政府研究制定了《xx区加快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意见》,鼓励和扶持总部企业和商务企业入驻楼宇,在此政策基础上,2012年6月初,区政府又以《政府会议纪要》形式下发了“关于促进全区服务业平稳较快发展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购买我区楼宇自主办公,在政策引导的同时,与楼宇业主签订协议,以招引优质商办企业为目标,及时制定招商计划,通过每季度的楼宇经济座谈会,总结招商成果和进展。随着楼宇招商工作的不断重视,百安谊家商务中心、金海岸等楼宇招引的企业质量普遍提高。

3.楼宇税收逐年增加。随着入驻商务楼宇企业的不断增多,楼宇税收逐年增加,从2007年的几十万元,发展到2011年全区楼宇企业税收总额已超过了2000万元(区外注册和房地产企业除外),楼宇经济效益逐渐显现(详见表3)。

在调研考察中,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商务楼宇刚刚起步,楼宇经济尚处于起始阶段,自发配置的特征比较明显,与其它中心城区和先进城市楼宇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在发展规模、功能配套、发展层次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特色化、专业化程度不高。综合楼多,特色、专业楼宇少。我区现有楼宇大部分都是综合性的,商务、商业、市场、住宅混建混杂现象突出,商住楼宇占比大,商务楼宇占比小,直接导致楼宇企业入驻率低,产业层次低,关联度低,现有楼宇结构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和集群效应,远远不能适应区委、区政府提出的高端化、集聚化、项目化发展服务业经济的目标定位和主攻方向。

二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从硬件条件来看,部分楼宇功能定位不明确,生活配套不完善,交通、停车、市容卫生等外部环境影响着楼宇的发展。从软件条件来看,商务楼宇的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及物业管理水平不高,影响着整个商务楼宇的档次。目前,我区没有一幢高质量的纯写字楼或总部大厦,楼宇档次低,就难以吸引具有产业引领的`企业入驻。

三是税收贡献还不明显。从我区8个已运营的楼宇看,税收贡献度还很小,2011年8个楼宇共实现税收2119万元,占全区服务业税收比重仅为3%,其中4个楼宇的税收均未能超百万元。楼宇内实际经营者与物业管理公司在税务征收方面存在交叉管理现象,造成管理信息不畅通,对实际经营者的经营状况了解不全面,税收征管有漏洞,楼宇经济作为培植税源经济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

通过分析梳理,我区楼宇经济发展不够理想,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

一是产业研究不够到位。全区对加快楼宇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虽有所认识,但对产业布局和发展路径缺乏深入的研究,对楼宇招商、管理、服务等方面还未完全形成清晰的工作思路和抓手。

二是政策激励不够到位。近几年来,尽管我区制定出台了加快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扶持政策,因扶持面广,对楼宇经济的扶持力度还不高,尤其对引导楼宇经济有序集聚发展,推进楼宇招商,调动各方发展楼宇经济积极性方面的政策比较欠缺。xx市政府出台的加快xx区中央商务区发展的优惠政策中,对总部企业当年注册资金的20%给予一次性开办费补助最高可达1000万元,同时对缴纳税收所形成的新增地方财政留成部分,前三年给予100%奖励,后两年给予50%奖励。南通经济开发区能达商务区对入驻企业的扶持力度也很大,给予最高可达400万元的购置办公用房补助和150万元的租赁办公用房补助,同时对缴纳税收所形成的新增区财政留成部分,前三年给予100%奖励,后两年给予50%奖励。而我区对税收超1000万元楼宇也仅奖励40万元,对入住楼宇的金融、会计等服务机构,年税收达50 万元以上,连续五年按其缴纳税收区留成部分给予企业50%的奖励,对年税收首次超500万元企业,奖励企业5万元。对2012年购买我区办公楼宇并注册在我区,且当年税收达3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企业,一次性奖励企业10万元。我区的奖励力度明显低于周边商务区的扶持力度。

三是规划引导不够到位。从已运营的楼宇看,我区对楼宇的规划和业态定位都未能进行研究和正确的引导,整体功能定位较散,除了鸿鸣明确为金属广场,软件北园明确为服务外包平台外,其余楼宇均定位为商办楼。没有明确的招租、出售对象,导致在整体业态功能定位上有所缺失,入驻企业大多行业跨度大,经营类别杂。

加快我区楼宇经济发展,要立足本区实际,立足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和港闸建设南通强区的大背景,用前瞻的眼光,宏观的视野,开放的思维研究和确立楼宇经济发展战略,找准发展定位,使楼宇经济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经济形态,成为提升我区综合经济实力的强大支撑,具体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

政府重视,强力推进是发展楼宇经济的重要前提。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展楼宇经济对促进我区经济城市“双转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发展楼宇经济作为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的一项突出、优先工作来抓。建议区委、区政府适时召开全区楼宇经济工作会议,使全区上下进一步形成发展的共识。要组织街道(开发区)、区相关部门的领导外出学习考察,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拓宽我区发展的思路。要逐步理顺和健全发展楼宇经济的领导机制,加强力量,明确职责,统筹协调,考核到位,努力形成推动服务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合力。

2.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

坚持产业战略前导和城市规划先行,紧密结合全区产业布局规划,将楼宇经济作为转型升级的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明确楼宇经济发展的产业导向,尽快编制我区楼宇经济发展规划,构建楼宇经济基本版图。对各类要素资源要加以引导,避免区域功能雷同、过度竞争、重复建设等现象。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商务、动漫设计、现代物流、金融、信息、中介、会展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基地。优化总部企业区域布局,优先保障总部企业用地需求,形成功能定位比较清晰、空间布局相对集中的总部企业集聚基地。市北新城核心区作为我区总部经济发展的龙头,要大力发展特色楼宇,着力培育引导总部基地,聚集一批以高端商务业、现代商贸业、信息中介、金融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盘活现有存量资源。科学制定整合、改造和提升方案,鼓励楼宇产权单位通过包装策划、置换改造等形式予以整合盘活,提高商务楼宇档次,提高优质楼宇的利用率,实现楼宇资源的经济效益最优化。

3.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

楼宇经济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政策体系。建议参照先进地区的做法,研究省、市出台的关于发展楼宇经济方面的相关政策,结合我区实际,出台楼宇经济专门政策,进一步发挥政策的扶持激励作用。政策要有力度,对楼宇建设、企业入驻等方面进行全面支持,特别是要加大对入驻企业和自主经营自建楼宇开发企业的扶持奖励力度。政策要有门槛,可通过设置相关前置条件,按照开发面积或投入情况给予重奖重补,吸引有实力的开发企业,开发建设高档商务楼宇。对入驻区内楼宇的总部型企业,根据其税收贡献,通过“以奖代补”、“一企一策”等方式给予有力的财税扶持,以吸引更多楼宇经济相关企业在我区集聚。培养品牌楼宇,对楼宇出租率高、企业注册率高,楼宇纳税额高和物业管理好、经济质态优等特色楼宇的相关工作主体予以奖励。政策要能调动积极性,要进一步通过政策激励,调动街道(开发区)积极性,通过税收按比例返还等措施鼓励其在楼宇招商、管理、服务等方面取得工作成效。

4.进一步推进招商工作

我区楼宇经济的发展,关键在招商。要建立招商信息库,做到“一幢楼宇一个信息库”,定期对楼宇环境、招商面积、合作方式、价格(租金)配套设施等内容进行更新,统筹管理。要加大招商力量,加强有关部门、街道的专业招商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部门与楼宇业主间的招商合作关系,完善楼宇开发企业的引招商机制,尝试公司式、中介式等市场化招商方式。要加强招商推介,进一步包装策划我区现有楼宇资源、楼宇特色和价格优势,通过编印招商手册,媒体信息发布等方式,有效展示我区商务楼宇的形象,以提高吸引力。

5.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经济户口规范化管理的要求,以“户口清、状况明、分类准、检查实、制度全、联动好”为抓手,建立楼宇经济信息资料库,对楼宇经济发展状况实施动态管理,加强经济监管。建立通讯联系平台,第一时间获取经营户经营行为的资料,对经营户进行跟踪管理。在楼宇经济管理中推行业主负责制,充分调动业主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建立集中统一的监管体系,楼宇经济监管由政府牵头,街道(开发区)为责任主体,商务、工商等职能部门密切协作,以形成监管合力。坚持政策引路,加大工作力度,想尽一切办法,促使一些经营户领取或变更营业执照,进入或变更纳税渠道,吸引那些已经或者即将入驻的企业来我区注册纳税,从源头上杜绝无税企业的进一步扩张,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

6.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发展楼宇经济,离不开良好的基础设施、优美的城市环境、浓厚的商业文化、开放的市场体系、发达的现代化服务业等。要不断加强对楼宇周边环境的改造建设,完善学校、医院等公共及商务配套设施,积极发展餐饮、文化、休闲等第三产业,为楼宇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条件。要加强楼宇周边环境的整治,将楼宇周边环境建设纳入我区的城市建设和改造规划。完善商务配套设施,培育或引进高水平物业管理公司,改善楼宇软件配套。根据楼宇业主和入驻企业的具体需求,不定期组织相关的政策发布会、人才交流会、楼宇招商会。商务、工商等部门在重点楼宇派驻联络员,为入住企业提供全方位、零距离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要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对我区楼宇经济发展进行专题宣传,提高楼宇的知名度,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加快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十五

县文化(旅游)局我县处于苏北里下河地区,旅游业起步较晚,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的总量和发达地区比,明显不足,且处于欠优势地位。但我县有自身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旅游资源种类比较齐全,对外交通通畅快捷,配套服务设施比较健全,只要我们面对现实把握机遇,超前思维,科学规划,扎实工作,就一定能促进我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的根本。无论是制定我县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还是思考旅游规划的具体实施,都必须对我县旅游资源情况有个比较详尽的了解。我县旅游资源大体上分六大类。

1、地文景观类。全国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共划分为13种,我县唯有内陆型的小型岛屿一种,即九龙口的龙珠岛。

2、水域风光类。全国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共划分为7种,我县有风景河段、荡滩2种。风景河段首推蔷薇河;荡滩建国初期约15万亩,现约有7万多亩,集中分布在蒋营、恒济、建阳、沿河等镇。

3、生物景观类。全国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共划分为6种,我县拥有古树名木、野生动物栖息地2种。古树名木指的是五谷树;野生动物栖息地,是因为我县芦荡众多,草密柴盛,食料丰富,有利于野生动物的生长,据不完全调查,在我县境内栖息、繁衍的珍贵禽类、爬行动物有60多种,水生动物30多种。

4、古迹及建筑类。全国古迹及建筑类旅游资源共划分为32种,我县有10种。主要有:社会经济文化遗址,如上冈镇的“铁屎湾”;政治军事遗址,如钟庄镇古桥村左庄的新四军军部驻地,刘少奇住地、乔冠华故居;古城或城堡遗址,如蒋营的收成村;宗教建筑与礼制建筑群,如高作镇的高作寺,辛庄镇的古净慧寺,建阳镇的泰山寺,蒋营镇的龙王寺等;碑碣,如蒋营镇的晋东海王墓碑,建阳镇的“宋陆忠烈公读书处”石碑等;陵寝陵园,如庆丰镇的华中鲁艺抗日殉难烈士陵园;墓,如草埝口镇的汉墓群、恒济镇的汉墓群、庆丰镇瓦荡村的元代新兴场典史崔彬墓。塔,如辛庄镇的朦胧古塔;厂矿,如森达集团、建湖花炮厂;纪念地,如陆秀夫纪念馆。

5、消闲求知健身类。主要是文化、娱乐场所,如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剧场、影剧院等,而且我县是全国“杂技之乡”、江苏“淮剧之乡”。

6、购物类。市场与购物中心,建湖地方特产琳琅满目,主要有森达皮鞋、建阳御饼、藕粉园子、建湖茶果、喜庆牌香醋、黄海牌三伏酱油、湖光牌糖心皮蛋、中国冻鸭、大桥牌龙凤高升。可以看出,我县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诸多方面因素,尤其是人们旅游意识淡薄,导致我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景区(点)建设速度不快,现状不容乐观。以四个景区(点)为例:作为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的九龙口。八十年代初,兴建的龙珠楼为当时的'九龙口增添了一道风景线,如今,龙珠楼黯然失色,九条河中围网纵横,河面上油污、杂草漂浮,除增添了几艘划船、小型电动游艇外,造成严重污染的柴油动力船还在使用。游人常常感叹:“九龙口没有多大变化,可看、可游、可乐的地方太少了”。近年来,县、镇两级政府已把九龙口的开发利用和景区建设摆上了议事日程。今年,国家旅游局拨款120万元,省财政厅拨款50万元,专门用于九龙口风景区的建设。20,县政府已把龙珠岛首期工程列为全县服务业“十大重点工程”,蒋营镇政府明确专人负责,正在抓紧实施这项工程,预计年底,龙珠岛驳岸、龙珠岛绿地将建成,龙珠楼将修茸一新。陆秀夫纪念馆和乔冠华故居是我县古迹与建筑类旅游资源。陆秀夫纪念馆是由建阳镇居委会通过民间集资、募捐筹款所建,首期工程已建成忠烈堂、读书处、碑林和盐城市陆秀夫研究会办公用房,年初已对外开放,后继工程资金还没有着落。乔冠华故居面貌依旧,庆丰镇政府计划对故居进行扩建,但由于多种原因迟迟没有实施。耸立千年的朦胧古塔,始建于宋、复修于明,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有较高的开发价值。今年,辛庄镇政府通过民间融资,已在古塔东侧新建“肉身堂”,除此,“一河两水双流月”、“一里不到九座桥”等十大奇景、商贾如云的古朦胧街均有待开发。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制定了21世纪头20年我国。

加快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十六

为进一步加快石湖景区的开发建设,推动景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处领导班子对景区开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经梳理,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石湖景区是国家级太湖风景名胜区十三个景区之一,是集吴越遗迹、江南田园山水风光一体的山水型自然风景名胜区,规划面积约为26平方公里,距苏州古城区仅4.6公里。

景区管理处管辖范围内的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渔庄等处保护建设工作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近年来,在市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石湖景区北入口建设工程、东大门景观工程、原吴越春秋主题公园改造设计、南石湖滨湖景观带、上金湾植物园规划设计等均全面展开。位于石湖景区北部、正在施工中的石湖景区开发建设窗口项目――石湖景区北入口项目,规划总用地约11.3万平方米,建成后将彻底改善核心景区周边环境,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提高景区接待服务功能,创造石湖北部窗口形象。上金湾植物园,正处于规划设计前期准备阶段,拟规划面积约为216公顷,是集游览、科普、植物生产与研究为一体的观赏性植物园。建设后将进一步提升苏州的风景旅游城市和生态城市地位,创建适宜人居的国际花园城市。

但是景区外围环境的现状仍然极其恶劣,交通管理混乱,环境脏乱不堪,地痞流氓及违法事件不断,与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优美的自然和历史景区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景区行政区划隶属于高新区、沧浪区、吴中区和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造成管理体制混乱,规划范围内的景区与实际的行政属地管理严重脱节,游客和当地市民怨声载道。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景区的发展和建设面临非常有利的机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朱市长及政府相关部门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建设和保护工作。但石湖景区仍然面临着三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尽快加以解决。

(一)理清景区土地权属的`问题。

石湖景区行政范围涉及沧浪区、高新区、吴中区多个辖区,区域内土地权属情况复杂,虽然调整的总规修编确定我景区总面积约为26平方公里,但现实情况是规划范围内大部分土地隶属于友新街道、越溪街道、长桥街道、横塘街道及景区管理处,景区管理处持有用地较少,导致整个景区违章搭建众多,环境脏乱无序,景区形象大打折扣,给统一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在目前推进的石湖景区北入口建设和即将进行的吴越路道路改造项目中,我处发现所有工程的推进均需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与土地权属方协调解决租地、地面附属物拆迁补偿等问题,这将是未来的其他项目开发同样存在的制约。

(二)景区内外部道路交通体系问题。

目前穿行于景区间的吴越路和环山路在规划中为7米至9米的景区游览道路,只适用于景区内部交通。而该条道路现行交通主次等级混乱,存在着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因此势必要求外围市政道路与景区内部道路各成体系、有效对接,才能更为高效、便捷地服务于广大市民和游客。只有改善交通体系,将石湖核心景区吴越路段功能转变为景区景观道路,减少过境交通穿行,才更利于完成游览路线的组织。

(三)管理体制不顺,矛盾交结产生混乱局面,形成制约景区保护建设发展的瓶颈。

由于土地权属与管理权属的不统一,加之相关管理部门工作的不到位,使得景区内违章建设、外来人口无序流动,地方经济利益的驱动占用土地等现象都在潜伏蔓延,这些现象愈演愈烈,对未来的景区保护建设工作将造成不可预测的资源、资金成本浪费。

(一)由市政府牵头,尽快协调景区相关行政区责任单位与土地相关部门等,实质性地解决土地单位补偿预期与国家标准的差距问题,早日完成石湖景区征地工作。为石湖景区的全面开发打好基础,铺平道路。

(二)在南北教育园之间打通山体隧道,与环山路连接,实现教育园区间师生的互穿,形成贯穿景区南北交通的过境的主要道路。同时改善整个吴越路和环山路状况,增加公共交通线路,提高景区的可达性,更利于市民游览。

(三)借鉴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等地设立景区管委会的经验做法,理顺管理体制,对景区实行独立的行政管理,统一思想,整合景区及周边资源。在石湖总体规划指导下,统筹开发建设,全面打造“人间天堂,新西湖”。

我们相信,只要石湖景区的开发建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景区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美的自然山水风光、深厚的人文积淀、便利的交通优势,必将焕发巨大潜力,成为苏州市民的旅游休闲胜地。

加快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十七

近日,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欧阳颂东率领区委区政府考察团赴**市考察学习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期间,考察;团先后参观考察了**市xx县农科村、龙泉区的书房村、xx区的红砂村,每到一地,都能明显感受到**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活力和显著成效。现在将考察收获汇报如下:

一、**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情况。

**去年底提出城乡一体,加快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村庄规划、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素质提高、组织建设等六个方面。

(一)xx县农村科。

农科村以生态为重点。以民俗为特色,不断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在友爱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农科村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充分利用传统花卉、苗木栽培技术,不断探索和创新,逐步走出了一条从一般粮食生产向种植花卉、苗木、桩头盆景等高效农业转变的路子。并突出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农业、民俗观光旅游业。创造出了公司加农户、一三产业有效嫁接,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

(二)龙泉区书房村。

书房村以万亩观光果园为基础,借助桃花节,推动农家乐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三)xx区红砂村。

xx区政府把当地特色物产和文化结合起来,进一步打造农民新居。打造“花乡农居”、“江家菜地”、“幸福梅林、“荷塘月色”、“东篱菊园”这“五朵金花”,覆盖xx区80%的农村地区,20多万农村人口将直接融入**市的现代文明。

二、**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成效。

(一)农村面貌变化较大。

所参观的村庄,都进行了村庄建设规划。拆除废弃牛栏、猪圈、茅厕,完成了村庄改水改厕,完成通村公路,绿化村庄,修建垃圾箱,配备卫生保洁员。

(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青山、碧水、整齐而有特色的村居、通村达户的水泥路、柏油路让人耳目一新。真可谓;旧貌换新颜墙白院宽空气清新、环境大变样整洁卫生身体健康。

(三)农村资源集约利用。

**市把那些破旧不堪、杂乱无章的村庄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人口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通过人口积聚,一方面促使部分农民从第一产业脱离出来,进入农村二三产业,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初显端倪,推动农村人力资源人集约利用,降低农业生产人力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把原有的农村宅基地复垦成良田,增加单位人口的耕地面积,推进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启示。

启示一、要突出规划先导。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要先行。村镇规划要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按照“特色鲜明、内涵全面、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要求,实行城乡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适度超前。高度重视城市化进程、发展布局、农村自然和文化发展脉络需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同时,按高中低为农民免费设计各种符合本地风俗习惯、地方特色的户型,使新住宅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避免一代人建几次房子的现象,从根本上解决村庄建设杂乱无章问题,彻底改变“有新房、没有新村”的状况。

启示二、要发展产业支撑。

发展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力支撑。只有产业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得以持续地进行下去,才能从根本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按照各地资源禀赋,根据产业基础、区位特点和市场需求,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大力发展农村块状经济,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壮大区域主导产业。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启示三、要多渠道投入。

加快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十八

经历2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为取向的体制创新以来,我市农村工业化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区域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到底,全市乡镇工业产值26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7亿元。基本上形成了机电、船舶修造、化工、光学仪器、电子按摩器、五金工具、石板材、农副水产品加工、竹木工艺纺织、陶瓷、调味品、服装等行业门类较齐全的地方工业体系。轻重工业协调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涌现出了一批象福安万达电机,福鼎海鸥食品有限公司等规模上亿元的行业龙头企业和创名牌产品。随着近年福宁高速公路的开通和温福铁路的动工修建,各县(市、区)一批工业园区的启动开发,预计今后几年我市农村工业化进程将会明显加快,其主要做法及成效是:

1、重点产业初具规模。

经过培育改造和结构调整,我市农村工业基本形成了以电机、食品、建材为主导,医药化工、船舶修造和冶金为重点的3+3产业发展框架。其中福安的电机电器行业就实现产值30.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2.1%,到20产值达到58亿元。20,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60多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4%。年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达81亿元。我市石矿资源丰富。以福鼎玄武石材为代表的建材工业,年实现产值约3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4%。医药化工、船舶修造和冶金等产业,目前,所占比例虽然不大突出,但近年技术改造力度大,科技含量提高较快,产业发展的潜在优势明显,将成为下一阶段加快农村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2、工业园区建设快速发展。

去年我市把发展工业集聚区作为构建工业发展平台和承接项目载体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各县(市、区)工业园区建设从去年的大发展转为今年的巩固与提高。各园区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园区内企业建成投产236家,已投入建设资金20.2亿元。入园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园区规划不断完善,园区开发使用率不断提高,基本做到建设与投产顺序进行。

古田县食用菌加工工业园区,规划面积600亩,首期计划开发310亩,经严格考核推荐,日前,由农业部授予该县玉田农产品加工区“第一批全国农产品工业示范基地”称号。这是我市首次获得这一殊荣的农产品加工专业园区。福安市企业局在工业园区建设中,积极主动协助工业办做好企业与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帮助企业办理有关征地手续,协调解决相关事宜,受到企业的欢迎。地处山区的寿宁县利用寿宁山区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后,交通便捷的有利条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仅武曲工业小区两年签约投资总额逾3亿元,完成投资1亿多元。使武曲工业聚集地今年依然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规模工业接涌而现,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就有2家,其中在该工业园区落户的宁德市汇通钢业有限公司今年产值可达2.6亿元,成了该县重点龙头乡镇企业,标志着寿宁工业园区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3、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出现新的亮点。

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体情况好于往年,增长速度提高,盈利水平上升,还出现许多新的亮点。一是传统产业升级,茶叶、食用菌、手工艺等传统产业加工水平不断提高,尤其营销能力不断增强,有一、二十万人从事销售活动,在全国十个城市开辟了数以千计的专卖店。另外产品品质、外包装水平不断提高,企业规模不断增大,有16个产品被套列为省级名牌产品,有六十多家企业被列入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新产业不断出观,如紫菜加工业从无到有发展非常快,目前福鼎、霞浦已有110多家企业从事紫菜深加工,产值达2.79亿元,销路十分看好,海川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石兰”牌紫菜以优良的品质和精美的包装在市场上盈得良好的声誉,产品远销山东、上海等地。三是小产业变成大产业,如虎贝乡黄家村的中华蒸笼,90年全村蒸笼产值不及10万元,如今年产值已近4000万元,产品漂洋过海直达美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

4、农村工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了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投入机制多轮驱动,加快了我市农村工业实施新建、扩建、合资、嫁接改造以及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人才的发展步伐。拓展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空间。机电、医药、化工、化油器等重点行业已拥有部分较为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制造工艺、涌现出一批高新技术和精尖、特、新产品。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逐年上升。如精密铸造、永磁电机、光学仪器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业产品快速增长。

今年我市乡镇企业在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新产品、新项目开发,创名牌等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乡镇企业只有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不断开发新项目,新产品,才能适应市场竞争和发展。在工作中我们积极引导企业扎实开展“科技兴企”活动,促进企业优化升级,我们把提高乡镇企业产品的质量,新产品开发作为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一环来抓。

一是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全市共开发新产品21项,规模以上企业投入技改资金4.5亿元;二是组织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产品展销推介和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先后组织13家重点企业参加招商活动,为企业与省内外科研单位加强联系,构建技术破解难题的服务平台,有效地促进企业积极培育特色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拓展市场份额。

5、产品市场稳步拓展。

随着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我市农村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上升,外向市场不断拓展。产品销售率连年保持在96%以上,出口比重逐年提高,电机、电器、三车配件、精细化工、石板材、竹木工艺、食用菌和水产品加工等大棕产品拥有较大的国际市场需求。产品销往亚、欧、美、非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电机电器行业已有13家企业获得国家“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企业”电机水泵产品50%以上销往国外。同时福安革新电机厂等企业到缅甸、越南、埃及、尼日利亚等国外办厂;将带动国内配件出口,为进一步扩展国际市场进行了有益探索。

但是,应该看到我市农村工业发展也存在着起步晚、成长慢、先天不足、后劲不强的突出问题。随着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为取向的改革不断深化、区域间的经济综合实力的较量更加剧烈,我市农村工业水平低面临的竞争压力与挑战越来越凸显出来。主要约束因素表现为:1、主导产业优势不时显;2、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多,企业管理粗放;3、企业生产规模偏小,发展后劲不足;4、农村工业资金筹措渠道困难;5、发展环境不宽松。

省委、省政府在构建三条战略通道,按“三个层面”推进八闽发展的决策中把我市列为全省实现第二层面发展的战略区域。实现这样的发展格局,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显得尤为迫切,更加重要。闽东要缩小与周边发达地区的差距,解决因经济落后可能带来的一些社会矛盾和竞争压力,就必须把加快发展工业特别是农村工业作为富民强市的头等大事来抓,以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才能为加快闽东的小康建设和现代化步伐做出突出贡献。为此,必须在六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或新的进展:

1、出台优惠政策,在农产品的加工上取得突破。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农产品的加工水平是农业总产值的3倍以上。我国平均水平为80%,而我市农产品加工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60%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因此,象我市这样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可以运用工业生产手段及其技术设备,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地方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产业升级步伐,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超常规发展,为缩短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创造条件。

加快农村工业化也是我市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缩小三大差别的必然要求。解决新形势下“三农”问题,不能局限在“农”字的小范围,应当走出“农”字解决“三农”问题。如农村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必须促使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造,农副产品加工规模的扩张。技术的进步将对农业产业化起到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农工一体化等新型生产组织逐步形成,从而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工业化向农业技术、人大、资金、产品的渗透,必然引发大量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走向其他产业,从而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乡镇、三资、个体、私营等农村工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村第三产业的成长,而且为促进城镇化的聚集进程提供了原动力,从而缩小了工农间、城乡间的重大差别,创造了物质基础。与此同时,工业的发展必然推动新技术的广泛采用,促进农村对物质文化、科学知识的普遍需求,不断培育形成大批的乡镇企业家、农村能工巧匠、农民技术员和技术带头人,为缩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间的差别提供了条件。因些,必须尽快出台我市农产品加工规划和优惠政策。尽快实现我市农村工业化全面振兴之日,也就是闽东社会繁荣,农民实现全面小康得到可造保障之时。

2、在优化农村工业结构,壮大产业规模上取得突破。

以培植改造和提升传统主导产业为主线,项目开发为重点,对电机电器、食品加工、建筑石材三个优势产业和船舶、医药、三车配件三个新兴产业,重点实施培育主导产业“中心”和扶植特色发展“基地”战略。目前,要以福安电机电器、福鼎化油器、柘荣医药业、赛江船舶修造业为依托,培育形成四个优势产业中心;以玄武石材、鹤塘石材、秦屿水产品、三沙三车配件、赛岐打火机等产品为重点,扶持构建10个重点产业特色产品生产基地。围绕“四中心”、“十基地”对电机电器、食品加工、建筑石材、医药化工、三车配件等主导产业实施重点改造、重点扶持、重点拓展,培育产业优势壮大产业规模。

3、在优化布局,加快乡镇工业小区建设上取得突破。

把上项目,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布局乡镇工业小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从有利提高集聚效应,有利推进城镇化建设,有利环保的角度出发,抓好乡镇工业小区建设。结合市、县、乡(镇)工业小区开发,推进合理布局。加大对福宁高速公路互通。乡镇,温福铁路站乡镇以及福鼎、寿宁北部、古田南部乡镇开发,建成15-20个各具产业和产品优势的工业卫星镇,促进连片聚集发展。促进沿海与山区之间,城市与乡镇之间的产业协调与合理分工,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4、在调整企业结构,抓大做强龙头企业上取得突破。

产品市场竞争,实际上是企业规模实力的竞争。因此,要把抓大做强龙头企业作为壮大产业优势的立足点。大力推进企业组织结构创新,要淘汰劣势、整合资源、奖励联合、扶持规模成长等组织形式,抓大做强产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小巨人”企业。要做好对龙头企业重点扶持的工作,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面向国际市场,做好技术改造工作,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特别是要积极引导和扶持条件成熟的企业走联合、兼并和收购的路子,成立企业集团。

近期内,要通过建立优、强企业评价体系,设立企业创规模奖励基金,贴息贷款以及制定优、强企业用地,用电价格优惠,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开展规模创新,技术创新,推动做优做强。近期,先抓好万达、德丰、大地、华美等机电重点企业和白马造船、柘荣力捷迅药业、福鼎玄武石材、寿宁三祥冶金、福鼎海鸥食品等行业龙头企业的做大做强和扩张发展。

5、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人才开发战略上取得突破。

一是改良和创新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从珍惜企业家资源出发,营造尊重企业家人格,重视企业家地位,崇尚企业家事业,激励企业家创业,维护企业家权益,培育企业家成长的社会氛围。对那些经营有道,做出社会贡献或创优强企业、创名牌产品的企业家,各级政府不仅要给予奖励,而且要给予政治荣誉和社会地位。

二是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和引进人才,提升企业员工素质,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要为企业员工提供不断学习,交流、开阔眼界的机会,提供更新知识,不断提高经营管理素质的便利机会。

要把培育企业家队伍与壮大农村工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结合起来,要鼓励农村工业引进人才,力争在近年内建立起农村工业企业高新技术,急需专业技术人才库。

三是营造先进的企业文化,培养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6、在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服务企业上取得突破。

一是加大软环境建设的力度,提高办事效率;二是做好政府与商会和企业之间的协作,共同研讨企业经营策略,规避经营风险,加强应诉意识,积极做好应对可能发生的国际贸易争端的准备;三是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建设好《中国闽东企业服务网》,及时为企业提供“做什么、怎么做”的信息,帮助企业在经营和生产过程中更好地运用政策和依法办事,提高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积极帮助企业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强信用担保机构建设,切实采取措施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问题。要大力推广福安市恒实担保公司的成功经验,并逐步开始探索建立民间金融机构的路子。

加快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十九

回顾我省林业站建设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一是1961年至1987年的缓慢发展阶段。为适应林业建设需要,我省于1961年开始在重点林区设置区、乡(镇)林业站,但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到1987年底,林业站只有551个,职工仅1995人。二是1988年至1992年的快速发展阶段。1988年原国家林业部将林业站建设作为林业改革重要任务之一,提出利用3~5年时间把区、乡(镇)林业站建设好。我省即把建站设员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林业站建设步伐加快,发展迅速。截止1992年,全省已建有林业站1095个(占乡镇总数的61.9%),站员4006人,其中正式职工2627人。三是1993年以来的标准化建设阶段。1993年6月,全省林业站工作会议在东至县召开,研究和部署林业站开展标准化建设,标志着我省开始了以核定林业站机构编制,提高队伍素质,加强站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制度、图表及档案管理建设为中心;以强化林业社会化服务职能,加快林业站自身经济建设及廉政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业站标准化建设阶段。在这一阶段,我省紧紧围绕林业站标准化建设这根主线,巩固和完善前期建站成果,发挥林业站的多项职能作用,为实现“五八”造林绿化规划、林业第二次创业和绿色长廊工程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在正全力投入到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之中。

据调查统计,目前全省保留单独设立的基层林业站有806个,在农林水综合站加挂林业站牌子的挂牌林业站301个,另有综合站284个。全省各类站共定林业人员编制4001人,实有林业正式职工4517人。截止目前,全省已经有76个县(市、区)获得了国家林业部(局)确认的林业站标准化建设“合格县”称号。

(一)林业站机构不稳定。

州、合肥、蚌埠和淮北市的全部或者大部县(市、区)均为设立综合站;巢湖、安庆、六安、滁州市等的一些县(市、区)多为在综合站的基础上加挂林业站牌。全省单独设立806个林业站,较xx年底全省已建的1313个林业站缩减了39%。

形成目前局面的原因在于,自1992年开展撤区并乡及乡镇机构改革以来,我省林业站就一直受到“撤并”的影响。xx年9月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后,各地又开始撤并林业站机构,下放林业站管理权限,大幅度裁减林业站人员。据统计,到改革后第一年,也是最严重时的xx年底,全省实有基层林业站723个(较xx年缩减45%),落实核定林业站编制3035人(较xx年缩减43%,占省编委核定全省林业站编制数的52%),实有职工3221人(较xx年缩减39%)。与国家加快林业发展的形势,与多项林业重点工程实施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林业站机构的不健全、不完善、不稳定难以保证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人员编制少,事业经费难落实。

本次调查,各地均反映林业站人员编制少,且多数山区县林业站人员事业经费不能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实行全额拨款,加重了林业部门的经费压力。如灵璧县有21个乡镇,设立6个中心站,核定编制才18人;宁国市是我省重点山区县,全市19个乡镇办均单独设置了林业站,核实编制113人,站均5.95人,而该市有林业用地面积275万亩,站人均2.5万亩。金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430多万亩,全县29个乡镇林业站,只核实编制89人,站均3.07人,人均林用地面积近5万亩。都与《安徽省乡镇林业工作站人员编制标准(试行)》中山区乡镇站编制基数为3人,每1.5万亩林业用地增编1人的规定要求有较大出入。又如重点山区县休宁县,全县39个林业站,定编128人,站均编制只有3.28人。而且,该县林业站事业经费得不到保证。县财政每年总体上划拨给县林业局的事业经费只有42万元。导致该县32名农民技术员(包括从社会上招收的“林政员”、“林管员”和“林业基金代征员”),1997年参加了黄山市人事、林业部门联合组织的考试、考核,被择优聘用;xx年又参加机构改革中的考试、考核竞争上岗,身份虽已解决,但其工资等待遇却一直不能兑现。近几年来,不时有上访发生。类似的情况在绩溪、岳西、潜山、霍山、金寨等县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下达编制3033人,站均3.89人;有18个县(市、区)设立301个挂牌林业站,下达编制666人,站均2.21人;其它302个编制多属综合站中落实林业人员。全省各类站实有林业正式职工中还有23%的人员事业费未列入县级财政预算。

(三)管理体制不顺,林业站职工待遇低。

目前全省基层林业站管理体制多种多样。据调查,全省有35个县(市、区)483个林业站“三权”在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实行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主要分布在山区县和设立林业中心站的县;有23个县(市、区)157个林业站和89个挂牌林业站实行双重领导;还有20个县(市、区)148个林业站和212个挂牌林业站,18个县(市、区)18个林业站和284个综合站实行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

金寨、青阳、桐城、埇桥、萧县、濉溪等县(市、区)普遍反映,由于林业站现属乡镇以块为主的管理,存在下列弊端:一是林业站职工成了乡(镇)干部,要参加乡镇中心工作,成天包村下队,计生收税,无力投身林业工作;二是林业站职工待遇低,工资福利难保证;三是森林资源管理失控;四是造林质量难保证;五是林业主管部门落实任务不畅等等。同时,多年来一些地方将林业站“三权”下放与收回几经反复,动摇了基层林业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如在工资兑现上,林业站“三权”下放的青阳县,庙前乡财政只拨给林业站基本工资(占70%)的80%,而浮动工资(占30%)、123元津贴工资等一概不发,林业站职工在家扎大扫把卖,每月只能勉强兑现基本工资。

与此同时,省林业厅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级和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内也没有统一的专门的林业站管理机构。林业站管理的职能分散在办公室(人秘股)、林业站(造林科)、资源科(股)、技术推广中心等部门。盛市、县三级林业站主管部门的管理体系也有待理顺与加强。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08897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