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优秀2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8 16:43:14
浅谈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优秀22篇)
时间:2023-11-28 16:43:14     小编:梦幻泡

读书是一种享受和提升自我的方法,我觉得读书的快乐无穷无尽。在总结中如何突出重点,让读者一目了然?想要更好地了解这个主题,可以参考以下给出的相关范例。

浅谈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篇一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开阔视野和提高文化素养。由此可见,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语文课当作只是进行语文教与学的课,它同时还担负着思想教育和心理发展的任务。因此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潜力,培养能力,从而使学生以极大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有“情”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着学生的活动。一般说来,学生对某位教师喜欢,其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学生不怕出错误、敢于开口说语文。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学生初学语文时都兴趣盎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容量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兴趣的保持程度则会因人而异,出现差异,有的学生甚至会完全丧失兴趣。针对这一自然现象,我们不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应该多关心鼓励,多给予实际行动上的'帮助,从众多方面着手,要防微杜渐,更要亡羊补牢。

著名作家冰心讲过:“我只觉得‘师’和‘生’应当是互相尊重、相亲相爱的朋友。”要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就应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交朋友。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主要以交际为主,如果学生不敢或者不愿开口讲,哪怕考试的分数再高,我想这个老师也不能称之为成功的老师。为了能使学生敢于开口、愿意开口,教师应对他们有亲切感和信任感,多和学生在一起谈心交流,参加学生的课外活动。

二、优化心理状态,使学生感到有“功”

所谓心理状态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情感、意志基础上所产生的相对稳定而又尚未形成品质特征的一种特殊的情绪状态和行为方式。“求成功”是人类共有的天性,即使是一点一滴的进步,也会使小学生感到愉快,是学生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学生学业取得进步时,教师对学生的成绩给予正确的评价,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光荣,产生积极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上教师经常使用鼓励性语言,可以激发学习成功的动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对问题回答得好的学生说“你真棒”、“好样的”等,有时还可借助同学们的掌声进行鼓励,对于回答得不好的学生说“再努力,相信你一定行”等。学生听到这些肯定和赞扬的声音,就会洋溢在欢乐之中,他们的大脑皮层就会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学习兴趣也就会有效地激发出来。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有回答不出来的问题,老师不能加以批评,特别是对学习上不是很好的学生更不能如此,因为这样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那些学生对学习更不感兴趣,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我们应该给学生们更多的鼓励,对他们在学习上的错误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课上用浅显的语言和他们交谈,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产生成就感,这样才会有更进一步的学习动力。

三、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有“味”

在教学内容上要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形式上力求新颖多样,以满足学生新奇感的心理要求。如通过集中识词,让学生从已感知的语言材料中,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自己发现读音规律,再将读音规律运用于单词的记忆中,使学生感到单词并不难记,激发学生取得成功的动机,同时也降低了学习难度,从而提高了成功的机率。又如,通过不断变化教学手段dd有时引导学生做游戏,有时引导学生进行竞赛,有时引导学生进行表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大脑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充分发挥优势机体的潜能,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滋味是非常好的。

四、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到有“用”

五、运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使学生感到有“礼”

小学的语文特别注重口语交际,因此,它不可能像语文数学那样,很多地依赖书面考试的分数来评定学生的水平。为此,教师应在学习评价上力求形式多样,通过不同层面的考察,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开学初,我就提出了三种平常语文测试的方法:第一种是观察学生,平时的朗读和平时的作业(这是针对品学兼优、口语好并且胆子大的学生提出来的);第二种是教师选定考试的内容,学生自由找同伴表演给老师看,平时书上的朗读作为加分项(这是针对语文水平还可以、胆子较小一点的学生提出来的);第三种是教师选定考试的内容(书上的内容)表演给学生看或者朗读给学生听(这是针对大部分学生提出来的)。当然,第一种的分数要高一点,第二种稍微低点,以此类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其中的一种,也可以三种同时进行,教师过一个星期评价一次,选择最好的一种给学生打分。通过这样的评价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很受尊重,教师对待自己是非常有礼貌的,连考试都可以让自己选。

浅谈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篇二

语文是一门语言和文化相融合的基础科目,对学生语言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不论是古文诗词、当代诗歌或是外国名著,都蕴藏着大量的具有向上意义的美好情感。因此,教师切忌浪费现有的价值资源,而是要通过特殊的教学方法将这些内容悄无声息地渗透于课堂中,彰显“立德树人”的教学宗旨。本文立足于教学实践,并结合教学经验,深入地探讨了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与价值观,从而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类型的文章中感悟到文学的魅力与感染力。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汉语文字博大精深,含义广泛,而初中阶段的部分学生阅读水平较低,往往会对某些文章的某些片段断章取义,得出一些不符合作者或者正确三观的情感体验。因此,需要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明确教学内容的思想情感,详细分析课本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哪些片段体现了这些思想情感,从而更好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其健康的审美情感。例如,教师在进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课的教学时,引导学生进行课堂阅读,使学生顺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对文章的思想情感进行合理分析,对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之类的句子进行仔细分析,在分析文章句子的过程中感知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德,体会文章作者对闻一多先生革命精神的高度赞扬之情。通过这一过程,教师明确了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指引了学生顺着教师的教学思路,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本内容的正确的思想情感,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在朗诵课文中培养审美情趣。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的科目,具有很强的可朗诵性。并且,朗诵文章对于教师提高其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学生通过朗诵课文,可以对文章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同时,学生在朗诵课文的同时,教师应当指引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诵,并且是使用正确的感情。例如,不要用思念家乡的感情去朗诵一篇爱国的文章,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去观看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朗诵视频,在观看朗诵视频的同时更好的加深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并鼓励学生模仿朗诵者,大胆开口朗诵文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教师在进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课的教学时,可以播放这一篇诗歌的朗诵音频,先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体会朗诵者在朗诵的过程中使用了什么样的情感,再鼓励学生在听完音频之后模仿朗诵者朗诵这一篇饱含热烈的爱国情感的诗篇学生在听与朗诵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这一篇诗歌的理解与认识,并且能有较好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高尚情感的教学目标。

三、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文章情感。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更加重视课本内容中考试知识点的分析,并且仅是通过黑板教学,缺少情景的模拟,忽略了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学习初中语文的过程中缺少切身体会,难以使文章的思想感情深入人心。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之下,要求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因此,创设教学情景成为教师实现这一教学要求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的教学时,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教学情景,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课本对话。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人物角色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从而感知文章总的思想情感。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所扮演的人物角色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对人性有一个更加深层次的认识,并且学生在评价人物角色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好地体验作家们所刻画出来的人性百态,从而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

四、利用新媒体,在视听结合的条件下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

在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之下,新媒体教学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教师们的日常教学当中。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新媒体教学的使用能够使学生在视听结合的条件之下,更加直观地了解初中语文课本的内容,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例如,教师在进行“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向学生播放有关《城南旧事》的相关影视资料,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并且通过演员的演绎,使得学生可以在观看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在阅读时难以感受到的思想情感。教师通过新媒体的使用,播放相关影片给学生们看。学生通过这一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演员们的生动演绎,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了学生的美好情感。基于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条件之下,素质教育也得到了快速推进,学校及教师也逐渐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观念,更加注重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与正确的价值观,以为国家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语文作为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同时学生对于此学科是最为熟悉不过的,使教师更加注重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审美情趣初步养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向学生灌输健康向上的情感观念,这是当代初中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

参考文献:

[1]李克明.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语文,(3).

[2]伏巧红.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探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8(3).

浅谈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篇三

文化知识的多少,决定着学生的想象力。知识贫乏,其想象狭窄、肤浅;知识丰富,其想象则开阔、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积累学生的知识,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适应时代精神的教育思想的确立,必然要有一些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手段。在目前众多教育教学手段中,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当属教育的前沿科技手段,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借助媒体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而且使用多媒体本身,就是教师教学过程的创新体现,对学生有一种言传身教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运用视听、音像、电脑等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各种知识积累、释放、组合、撞击的舞台。

如我在教《看云识天气》时,配以挂图帮助学生认识云的种类、形状;教《望天门山》,借助幻灯投影图象,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的雄奇景象和“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壮丽景色。

但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确非传统教学手段所能比。它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氛围,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切不可单纯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不问课型、内容,一律使用五彩缤纷的课件,给人有喧宾夺主之嫌疑。

(2)重视课内外材料的联系组合,使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而完整的印象。如学了:“碧水东流至此回”;“春来江水绿如蓝”;“黄河流水鸣溅溅”;“桃花流水鳜鱼肥”;等诗句后,我要求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领会诗人借助流水表达出的不同的感情。通过比较阅读,学生意识到,正是由于诗人对水有了整体、充分的认识,才能从大小、冷暖、颜色、气势、速度等方面来塑造文学形象,表达不同的感情。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通过多种途径有意识地诱导学生去体味、观察、比较,以帮助学生储备丰富的表象,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很好的发挥。

二、训练学生语言、增强学生想象力。

学生的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如果仅有丰富的表象而无生动的语言,就如同“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着力训练学生语言、以增强学生想象力。

(1)运用优美的语言,感染、熏陶学生。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准确体会遣词造句的表现力量,使学生在优美的语言感染下,精神得到熏陶。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可引导学生对“偷偷、钻、嫩嫩的、绿绿的”等细加咀嚼、推敲,让学生意识到生动而传神的语言的精妙之处。

(2)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可提高了学生想象的水平。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用语言描述想象内容的训练。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时,我让学生结合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想象“美丽的街市”中牛郎织女是怎样生活的?学习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时,我让学生想象“若小孩的话皇帝没听到或没人说真话的情景”,以及“皇帝回宫后的.情景”等等。并且要求学生根据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流畅地、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样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通过再造想象,学生不但锻炼了想象能力,而且由于语言的调节而提高了想象的水平。

三、训练学生写作、激发学生想象力。

想象是一种严格的构思过程,受思维活动的控制、调节、支配,与敏锐的观察力密不可分。因此,培养学生想象力可从训练学生写作入手,进而分析,再进行想象。如诗歌教学中,由于诗歌局限于篇幅,往往是点到为止,不能展开而留下空白,即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体会这“意无穷”,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加以补充。如杜甫的《石壕吏》,写到“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就结束了,诗人并没有写出老妪、老翁的结局。这时可引导学生想象老翁可能产生的言行和思想活动,进行续写,也可对叙事诗进行全文改写,写尽老翁的辛酸、悲苦。小说有时也会留下耐人寻味的结局,如《我的叔叔于勒》中,我们一家旅游回来时换乘了船,为什么?于勒究竟回来了没有?这时可引导学生想象于勒回来后的情景,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妇见到于勒时的神态和言行,通过续写,进一步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总之,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启发学生想象,不失时机创设情境,提供联想线索,千方百计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文章的内容及其表现方法,而且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较强的创造能力。

浅谈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篇四

[内容]。

“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一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流程长,结构散,主客倒,反馈少,忽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培养,学生作文都是“奉命而作”,因而“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在激情满怀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活力。

一、命题激趣,诱发情感。

学生作文是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学生作文首先接触的是题目,题目新颖且有鲜明的色彩、饱满的感情,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心中激荡起来。反之,命题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积累,不考虑能否引起学生作文的兴趣,在一定意义上会违背学生的写作心理,压抑学生的作文情感。“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作文命题的真谛,命题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感情实际和需要,必须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触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3]。

浅谈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篇五

数学教材虽然也和其他教材一样,是根据教学大纲用科学的连贯的叙述来说明教学内容,但也有它独特的词汇、不同的叙述格式和语言特点,因此,必须经常地指导学生自学、阅读和钻研教材,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养成了独立钻研的习惯,这不仅能大大减少接受新教材的困难,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因而得到提高,同时,还为学生阅读数学课外书创造了条件,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地扩大视野,弥补课堂知识的不足.

作者:马晓克作者单位:河北唐县石门中学,河北,唐县,072350刊名:魅力中国英文刊名:charmingchina年,卷(期):2010“”(18)分类号:g633.6关键词:数学教学自学能力悟出规律

浅谈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篇六

历史是人类文明的记录,是社会亲近的足迹。学习历史可以使学生了解世界的过去,了解祖先的文明。另外学习历史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启迪学生的思想、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积累丰富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等德育内容。在历史的教材中,这些内容都蕴含其中。教师在教学中,在传授历史知识以外,还要注意学生的德育情感培养。

新课标明确指出历史课程的教学,是用历史唯物之一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的实践活动,是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其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情感,就是要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都是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通过历史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自豪感,树立民族信心,帮助和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学目标。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情感。

历史课堂教学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情感内容,华夏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是一颗熠熠闪光的明星。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是首当其冲的。让学生在感受历史文明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比如,古代的丝织业、文学、绘画、科技发明等都是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世界史部分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和伟大的发明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进程,激发学生献身科学探究事业的信心和勇气。所有这些都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最好素材,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容,让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历史教学中的德育还要在教材的延伸上做文章,比如利用现代媒体、网络资源,将历史资料以影音文件的形式呈献给学生,可以收到直观、真实、感人的效果,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也可以促进对学生实施的德育。教师要做个有心人,积极探索历史教学规律,实现传授知识和德育两不误。

浅谈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篇七

摘要:歌唱艺术的动人之处,不仅仅在于美妙的声音,更在于其中所蕴含的真挚的感情。所以说声情并茂才是歌唱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高要求。但是目前我国的声乐教学将歌唱者的气息、共鸣、呼吸等声乐技巧放在首位,忽视了情感的培养。而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生命和灵魂,它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

声乐是一门用声音来表达感情的艺术,它是音乐和语言的有机结合而诞生的艺术,能够直接反映人类的喜怒哀乐和所思所想。在这其中,感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毫不夸张地说,感情是声乐作品生命力的直接来源和灵魂。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应该是贯穿于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情感培养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1、情感培养能够加强声乐的表现力。所谓的表现力是指为了某一目的或者完成某一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地显示出自身的特点、能够让接受者一目了然或轻松接受的能力。声乐的表现力就是指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歌唱者能够充分体会到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传达给听众的能力。简单来说,声乐表现力就是指演唱者演绎声乐作品的能力,这不仅仅关系到演唱者对于演唱技巧的掌握,更关系到演唱者是否真正领悟了声乐作品的内涵、把握了声乐作品的灵魂。一个优秀的歌唱家,其歌声不仅仅是动听,更重要的是感人。所以说,情感培养对于加强声乐教学的表现力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2、情感培养能够帮助歌唱者把握不同地域和民族的声乐风格。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习俗。这些文化和习俗又因为地域环境、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反映到音乐中,就形成了各民族特有的声乐风格。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某一特定的音色或者音调就代表某种特定的情感,成为某一民族的声乐的特征。所以在表演声乐作品时,一定要掌握作品中的民族感情。

3、情感培养能够帮助歌唱者准确表达声乐作品的审美情趣。虽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地上升。但是不同的人对于同一声乐作品的审美是有差别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境下欣赏同一首声乐作品,也会有不一样的审美感受。虽然人们的审美感受会不断地变化,但是其对于感情的感受和接受却是在不断地深化。感情也是声乐作品中永远不会变化的存在。所以培养学生对于情感的接受和表达能力能够帮助他们准确地表达声乐作品的审美情趣。

1、了解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任何一部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时代氛围中被创作出来的,自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它的身上就具有了那个时代的烙印,它就承担着表现生活在那个特定时代的人们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的任务。所以,了解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演唱者把握声乐作品中蕴含的感情。例如家喻户晓的声乐作品《松花江上》创作于上个世纪30年代,那时正是外敌侵占、国破家亡的时候,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的命运都处于风雨飘摇、危在旦夕之中。此时,保卫国家、保卫家乡的声音一旦发出,就立刻在所有的中国人的胸膛中响起了回声,所以歌曲中雄壮而悲壮的情感十分明显。再如《喀秋莎》这首歌曲,如果不看背景,仅仅从歌词表面来理解的话,这首歌很接近于单纯柔美的爱情歌曲。但是这首歌曲创作于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喀秋莎既是士兵们使用的火箭炮的名字又是士兵们心上人的代称,所以这首歌曲在倾诉爱情思念的同时又寄寓着别样的爱国情怀,这是演唱者在演唱时要特别注意的一点。了解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能够帮助演唱者快速准确理解作品、把握作品所蕴含的深刻意蕴。

2、设置特定的情感氛围。与声乐作品相融合的情感氛围能够引导学生快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设置特定的青年氛围,来培养学生对于情感的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在演唱《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来读张若虚的诗歌《春江花月夜》,在音乐的伴奏下,出示这样的画面:江水在柔亮月光的照射下,缓缓地流淌,仿若漫不经心地随意打了几个弯儿,就流过了花草遍地的原野。月色如同轻纱一样笼罩在花树这个新娘子的头上,为它增添了些许神秘的色彩等等,这样的情境,会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感受到声乐作品中的美。

3、“声”“情”要有机结合。声为情音,情是声发,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声是情感的流露,情感满溢胸中,自然由口而出,只有声音没有感情就不能产生真正的艺术感染力。情是声的基础,只有情感没有声音就不能称之为声乐艺术。只有两者完美结合,才能够产生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例如王菲的《明月几时有》,这首作品不仅仅对演唱者的声音技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对演唱者的情感体会也非常苛刻。演唱者需要了解作者的失落、彷徨、思念、祝愿之情都是从何而来,又如何表达的。王菲那种沧桑而又飘渺的嗓音完美地诠释出了这首歌曲的灵魂,所以才成为乐坛上的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

[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浅谈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篇八

歌唱是我国传统艺术之一,自古以来其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经过时代的变更社会的发展,如今其已经发展成为多个种类,声乐即为其中一种,并且近年来受到大众的广泛喜爱,声乐学科的学生数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对于传承和发扬歌唱艺术来说是很有意义的。声乐教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其中涵盖了多方面的知识和内容,如物理学、语言学、表演学等,并且为了能够使歌唱更具活性更具感染力,还需使情感充分融入到歌唱中,以上种种都使得声乐教学越发复杂。

(一)增强情感表达。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情感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可以使歌唱者轻易捕捉到歌曲的内在,也能够通过自身的理解和表达使观众感受到来自歌者或是来自创作者的情感。另外,经过声乐教学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发声技巧,此时学生可以将情感表达与发声技巧结合,如此一来不仅能够使学生的个人技能提升,也能使学生的情感表达方式得到充分的丰富,在学生掌握情感表达方式并能够灵活运用后,其可以通过自身情感的表达使同一首歌曲展现不同的魅力[1]。

(二)加深对声乐的理解。

声乐教学受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习俗等方面的影响,这也使得声乐内容得以丰富,但却给学生的学习和表达带来了挑战,我国声乐学生在接受声乐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往往会接触到很多不同元素的声乐内容,如何使学生真正了解不同国家的声乐并完美演绎出来,已经成为声乐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之一。目前来看,除了对学生进行声音基础知识普及外,培养学生的声乐情感也是很好的方式,通过感受声乐情感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到当地文化,或者当地声乐方面的特点。

(三)正确理解音乐。

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但如何使学生真正理解音乐作品的含义也是目前声乐教学的难点,尤其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审美观更是存在很大的差异,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学生无法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在含义,甚至会因个人喜好问题而过分喜欢某类音乐作品、排斥其他的作品,这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但通过情感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唱出该歌曲的时候自然而然的感受到其中的意义,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歌唱等方面的提升均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2]。

(四)拉近歌者与听众的距离。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歌曲传播和演唱方式都丰富了很多,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不难发现,当代社会的歌曲有多种类型,如励志歌曲、情歌、欢快的歌曲等多种类型,听众在听歌曲的时候只要用心听即能感受到歌唱者的感情,甚至可以幻想出歌曲中的人物、场景或故事,如此一来歌者与听众则可以迅速产生共鸣,若是现场歌唱更能打动听众的心,并且听众往往会通过不同的'方式与歌者互动,如此也会使得歌者的情感表达更为强烈。

(一)注重因材施教。

在声乐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也是很重要的,声乐的世界是多姿多彩,而学生的性格、接受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审美观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若在教学中使用统一教学的手段,会造成很多学生不适应甚至会渐渐失去信心和学习声乐的兴趣。因此在今后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擅长的部分,如有些学生天生拥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教师可以尝试让其多多尝试欢快或者励志类的歌曲,而如果面对的是较为内向的学生,则可以让该类学生多多尝试婉转或者深情的曲风,如此一来则能够使学生在适合自己的领域中不断发展和前进[3]。

在声乐教学的情感培养中教师可以在传统教学方式上做出改变,如将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与相应的音乐作品结合,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眼睛闭上,用心灵来感受音乐的声音,同时以适当的情感将故事叙述出来,此种为情感带入法,可以使学生更直接的感受到音乐作品的真正含义。使用情感带入法的关键在于,学生可以将自身想象成为音乐作品中的主人公,以主人公的姿态和心理唱出歌曲内容,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使学生的情感表达更为强烈,能够轻易引起其他人的共鸣。

(三)保证吐字准确。

由于我国是由多个民族组成的大国,声乐学生中也有很多来自不同民族或不同地区的学生,此类学生的普通话不够标准也会导致听众无法听清歌曲的歌词,这对于歌唱者表达情感、听众感受歌曲的魅力和情感等方面都会造成阻碍。歌词是音乐作品中的重要部分,其充分发挥了语言攻势使歌曲更富有张力和活力,因此在今后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帮助和指导学生,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吐字清晰、表达有力,如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歌词小活动,如此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歌词表达能力有所提升,也能充分活跃课堂气氛[4]。

三、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培养是声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情感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其需要学生和教师的不懈努力,一点点累积经验和相应的情感积累,才能将感情在歌唱中表现出来,使歌者的表达更具感染力,使听众更容易进入到歌者的世界中,这也是歌者和听众产生共鸣的重要途径之一。虽然目前来看我国声乐教学中已经渐渐重视起情感的培养,但方式和教学成果方面依然有待改善,因此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和实施力度。

参考文献。

浅谈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篇九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一种特定情境下的`人际交往活动.无论是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还是处于教学主体地位的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个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更要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

作者:平天增作者单位:荥阳市高级中学,河南,荥阳,450100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7)分类号:g80关键词:

浅谈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篇十

摘要: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歌曲旋律和歌词的练唱等,造成许多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不喜欢唱歌的尴尬局面,这是由于教师忽视了歌曲中的情感线索,教学要以情贯穿始终,利用多种手段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情感。以情去教、以情去练、以情去听,开拓学生的思想空间和精神世界。

关键词:情感培养;情感之弦;情感世界;情感火花。

歌唱教学是当前初中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对于每周仅一次的音乐课,教师常常为了赶教学进度,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只注重让学生练唱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等,无暇顾及学生的感受与体会,结果造成许多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不喜欢唱歌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忽视了歌曲中的情感线索,没有让学生真正投入到音乐的美好境界中去。笔者认为,在歌唱教学中,歌曲旋律和歌词的练唱是必须的,但情感与音乐永远是打动人心的组合,音乐课堂教学要以情贯穿始终,利用多种手段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情感。如何在音乐课的歌唱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呢?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践:

一、利用新课的导入,来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

形式各异的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情感、拨动学生情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导入,可激发起学习歌曲的强烈愿望。常用的导入方法有:谜语导入、谈话导入、歌曲导入、情景导入等。如,在学唱歌曲《无锡景》前,教师可用课件放一两处无锡的景色,并问学生:“这是哪个城市的景色?该城市还有哪些名胜古迹呢?”去过无锡的学生可能早就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迫不及待地想说话。那时可以让学生代表发言:“无锡,有梅园、太湖、天下第二泉……”再问:“无锡有什么丰富的特产呢?”再答:“豆腐干、水蜜桃、泥人……”这样一问一答,学生对无锡的向往与喜爱之情便油然而生,接下来学歌的效率就提高了。

实践证明,歌唱课中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的情弦,使学生产生期待心理、增强学歌的欲望,大大提高了歌唱效率。

二、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感染学生的情感世界。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让学生接触音乐之前,有一个让他们体验自然情绪的阶段,诗意的朗诵、带感情地讲故事,都是感染学生情感世界的条件。

1.有诗意的朗诵,来迸发学生的情感。

例如,歌曲《故乡的小路》中的歌词就是诗话的语言,在学唱歌词前,教师可先对着学生朗诵歌词,通过情感的体验去把握歌词与语调、语气的轻重缓急等,当优美的曲调与诗化的语言相结合时,音乐的魅力自然就流淌到学生的心中。

2.带感情地讲故事,来带动学生的情感。

如,在欣赏和学唱童声合唱《蝴蝶飞呀飞》时,由于今天的初中生生活优越,体验不了解放前少年儿童的苦难生活,所以把这歌唱得轻松活泼,表现了一种欢快、愉悦的情绪,这完全有悖于作曲家的作曲意图的。通过教师带感情地讲故事,学生很快明白:这首歌抒发着对小萝卜头这些孩子深沉的爱和深刻的同情,希望他们也像现在的孩子一样过上光明、幸福的生活。(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于是,学生的真实情感完全被感染了,他们唱得非常的动情与投入。

三、通过有感情的范唱和生动的表演,来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我们在歌唱教学中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自己要先对作品动情,产生一种对作者、对作品的理解与同情,再以此为动力展开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有感情的范唱等。

如,欣赏完非洲扎伊尔民歌《依呀呀欧雷欧》后,学生有点会唱却不能恰当理解及表现歌曲的情绪,这时,我进行了范唱与表演,做起了非洲民歌特有的蹦跳动作与适合作品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本意只想给学生做示范,没曾想唱完之后学生都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被我的范唱与表演而感染、打动,随后也跟着边唱边表演起来。

上例是教师充分用声音和表演来表现歌曲的情感,因势利导,以情动情,做到师生“情感”共鸣,学生的情感火花很快被点燃了,教学效果也在情感的共鸣和互动中得到加强。

“悲欢之情人皆有之,发之于声便是歌唱。”情牵声,声传情,表达感情是人的能动反映,情感是歌唱教学的生命线,在歌唱教学中,如果音乐教师只关注歌曲旋律和歌词的掌握,不关注健康丰富的情感培养,忽视的必将是音乐教育本质――人的思想和情感的本能。作为一名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音乐教师应明确“艺术就是感情”,应认准情感应是学生与歌唱之间的切入点,要把这种培养融汇于整个教学中,以情去教、以情去练、以情去听,开拓学生的思想空间和精神世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燕山中学)。

浅谈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篇十一

在学生数学学习中我们提出三个问题:第一,学生是不是注重用联系和理解的方法学习数学?第二,学生是不是依赖于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数学?第三,学生在学习策略方面是否具有独立性?这可以体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投入。

在小学二年级的小学生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中的认知水平方面已有一些不同,这些不同往往和学生所采取的学习策略有联系。在小学二年级学生中,学习的方式已经初步形成。并且,这种学习的方式也是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形成的,这种方式将会影响到以后的学习,是重要的学习素质,具有深远的影响。学生的不同的认知投入类型往往和教师的教学有关,也与其在教学过程中情感体验有关。综合起来,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往往和认知水平有关。

1.浅层次策略。

记忆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特征为背公式或方法。这些同学认为,记忆是学习数学的最有效的方法,背出基本的公式和方法是最重要的。

练习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特征为反复练习,在解题练习中学数学。学生的基本想法是,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最重要的是练习,只有反复练习才能学好数学,没有练习就没有数学。这些同学通过反复和练习记忆概念公式以形成技能,他们认为数学成绩是练出来的。

测验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特征是把学习数学的过程作为一个准备测验(或者考试),进行测验和事后订正的过程。在他们看来,没有测验,就记不住知识。这些学生的基本想法是,学习是通过一个又一个测验来形成的,准备测验,进行测验以及事后订正等过程可以使学生掌握数学,形成技能。

2.深层次策略。

审题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特征是把审题和分析作为学习数学的关键。这类学生的基本想法是,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问题是最重要的,学好应用问题关键是看清问题(包括条件和问题),并把这些资料和学过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分析和综合是重要的。

归纳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特征是归纳出数学单元知识的要点,在此基础上加以整理、理解和记忆。这类学生认为,在老师讲课或者自己看书的基础上,都要归纳出若干要点,对这些要点进行理解和记忆是重要的。

联系和理解的策略。这一类方法的基本的特点是把学过的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这类同学认为,学习数学要想一想这些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多大的用处,或者联想到以前学过的知识。这类同学学习比较活,思路一般比较广。

依赖家长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的特征是有问题找家长。学生的家长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陪读,由家长归纳出若干要点,并解答难题,学生一有问题,就找家长。离开家长的陪读,学生无可适从。

依赖老师。这种方法的基本特征是完全听从老师的安排,教师的教学方法就是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进度是学生的学习进度。这些学生认为,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是听从老师的安排,老师教什么,我学会什么;老师怎么教,我怎么学。

此外,还有自学的方法。这类学生认为,学习最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进度进行,自学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自学的方法可以是深层次的,也可以是浅层次的。

通常,学生在数学课上的情感感受,综合学生的具体反映有这样几种:第一,对学习内容和过程感到有趣;第二,虽然谈不上对学习有趣的感受,但完成学习任务或者取得好的成绩感觉到愉快和满足;第三,对考试和测验的焦虑,对考试成绩很担心;第四,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厌倦。

浅谈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篇十二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学生们背了很多的名句,可是他们不喜欢文化;看了许多小说,可是他们不喜欢语文。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在语文教学中过多地重视对学生的知识输灌和能力训练,而放松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著名教育家于漪说:语文课要上得美,优美的语言伴随着丰富的感情、精湛的思想,流入学生的心田,带学生在美丽的世界中徜徉,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兴趣盎然,获得艺术享受。这应该是对语文情感教育的手段和方式的回答。我们在教学中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激情感染学生。

教师的教学激情对学生是一个良好的激发,我们难以想象:一位对语文冷漠的教师,他的学生会对语文有强烈的兴趣;一位对学生学习状况冷漠的教师,他的学生会喜欢学习他所任教的学科。所以我们认为,一位语文教师应该始终对语文充满着激情,这份激情来源于教师对事业的忠诚、对语文本身的热爱、对自己的自信、对学生的关心。现实社会也许给了我们很多的不如意的事情,成功与失败同在,机遇与挑战共存。在竞争中,我们都将面临暂时失败的局面,比如在教学中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不受学生的欢迎、撰写的论文未获认可、职称评审没有通过,或者是其它不尽如人意的事等等。面对这种失败、挫折,是寻找原因、改进方法、重新奋斗,还是丧失信心、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能否取得事业的成功。

语文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应该能够较好地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应该懂得人生的真谛就是在不断的失败中探求一条成功之道。教师能保持自己平和的心理和愉悦的心境,才能最大程度地感染学生,才可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并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充满激情的老师他们对课文永远是认真解读,对课堂永远是认真组织,对教学语言以及操作总是认真地设计。

教师的感情要融入文本,用自己的激情处理文本,才能激发学生。教学《湖心亭看雪》,教师要用饱含感情的语调朗诵一系列描写西湖胜景的诗歌,打动学生,使他们充满感情地去探究课文;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教师要用满怀的激情讲述自己的父亲和自己做父亲的感受,用自己的殷殷父亲情去感动学生,让学生的感情在课堂中滚滚不绝。

二、情境引发情感。

字字句句皆关情。如果教师只是冷漠地讲解分析字词句篇,不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就无法让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从根本上读懂这些作品,所以语文教学必须是作品、学生、教师三者的感情交流,这里语文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媒介的作用。教师应该依据作品创造情境,以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

例如学习小说《孔乙己》这篇课文时,老师在板书课题以后问学生:“孔乙己叫什么?”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叫孔乙己。”老师又问:“孔乙己是他的名字吗?”学生稍一沉吟道:“是他的绰号。”教师紧问一句:“孔乙己读了一辈子书,为什么连名字都没有?”学生沉思起来,渴望读小说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在语文教学的情境设计上,我们除了像上面设计悬念情境以外,还可采用复述故事的办法设计情境。比如我们教学《信客》的时候,首先复述了信客在上海为客死他乡的同乡人料理后事的情节,引导学生迅速走进课文,体会信客任劳任怨、为人讲信实、忠诚于自己事业的精神。我们还可利用直观图像或视频的办法让学生体会课文。例如教学《观潮》,我们找来有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体会钱塘江潮到来时的壮丽画面,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激活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总之,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方法很多,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审时度势,精心设计良好的教学情境,把学生从苦学的深渊中解放出来,带到乐学的天堂,使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情感得到良好的发扬。

三、想象体会情感。

新的语文教科书上选择的课文,大都是文情并茂的文章,他们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教学这些文章,我们可以利用联想和想象的办法,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经验去体会和领悟。

教学《春望》一诗,我们引导学生做了如下的'联想和想象:假如你远离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你会怎么样?假设在战争年代,你离开亲人多时会有怎样的心情?这些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很快就能够体会诗人杜甫在诗中表现出的忧国思家的感情。

四、积累丰富情感。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学科,光凭课堂学习是很难较快地增强学习效果的,还需要在课余时间博览群书,、广泛练习,增强知识情感的积累,做到厚积薄发。而注重课外摘抄、点评、写作等训练,就是促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情感积累的好方法。

摘抄的对象主要是一些优秀的范文、精美的诗文片段、格言警句等。为了得到这些素材,学生会广泛地收集资料,自觉扩大知识面。摘抄得多了,学生在演讲、评说等活动中也就自然有话可说,也能更好地提炼一些个人独到的观点。同时,摘抄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好的写作方法技巧、优美的句子词语、他人的一些思想观点等,都可以有机地渗透到学生的作文之中,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

总之,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没有情感的支持,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都是软弱的,只有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焰,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浅谈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篇十三

“德育:一项不可停滞的社会系统工程”"德育:一项不可停滞的社会系统工程在西湖国宾馆采访了前来杭州主持“海峡两岸21世纪教育发展与经贸交流学术研讨会”的台湾《远见》杂志总编辑王力行女士。

谈到德育这个话题,?王力行女士颇有感触地说,?目前台湾的教育也出现了“重智轻德”?的不良状况。?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生下来后就进入了一种“半封闭”的教育体系中,孩子不愁吃、不愁穿,只要读好书就行了,很少介入社会。许多学校和家长都偏重于学生的智力教育,台湾的学校采用“联考制”,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特别是中学生,许多学生每天的作业要做到凌晨一两点钟。

在台湾的学生中,眼睛近视的比率要比大陆高。

王女士说,从表面上看,许多学生受到了较好的教育,实际上学校和家长都轻视了德育,学生受到的是不完全教育。一些学生毕业后,不知道怎样做人和做事,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有些人不善于与人打交道,干什么都以我为中心,非常自私。有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智商过人,但道德低下,走上用高科技手段犯罪的道路。还有些青年人在谈恋爱时,如果对方不同意,就采劝得不到的东西就将其毁掉”的极端行为,这些都跟德育工作做得不好有很大的关系。台湾发生了“白晓燕事件”后,在岛内影响很大,也给人以警示。

王女士认为,今后的社会不仅需要高智商的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

因为一个人要有所成就,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过去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育方法,早已过时了。现在学生不仅要在学校里读书,还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学会怎样与人相处,怎样适应社会,尤其要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重智轻德”的状况如不改变,教育最终必然“滑坡”。

王女士最后拿出一本《远见》杂志。她说,最近几年来,《远见》杂志非常关注教育这个问题,与大陆许多专家,学者通过学术交流,取得了许多共识。特别是在德育方面,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认为这是一项不可停滞的社会系统工程,要不断拓展,代代弘扬。不仅家长,学校要对学生加强德育,而且学生毕业后,要在社会上终身接受德育。只有全社会都重视,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不断发展,取得真正的成功。

浅谈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篇十四

长期以来,中学政治课教学普遍处于尴尬状况.一方面,从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材的培养、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发展需要出发,政治课起着其他科不能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从存在的实际情况看,在教学中普遍表现出的是老师难教.学生厌学,教学情况用“挣扎着前进”来形容一点不会过份.从效果来看也不能令人满意:学习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只重视分数,为分数而学习,知行脱节;甚至出现根本不想学的状况.

作者:罗刚作者单位:四川省古蔺县德耀中学,四川,古蔺,646500刊名: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英文刊名:duyuxie年,卷(期):20xx“”(7)分类号:关键词:

浅谈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篇十五

现代教学论与传统教学论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它认为教学过程决不仅仅是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人的发展过程,即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认知发展,同时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也应得到发展。为此,现代教学论把语文教学划分为两个领域:一是以语文知识学习与语文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认知领域,二是以热爱本学科学习、以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和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情感领域。这两个领域相互渗透、互为因果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共同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正如大纲所概括的那样:“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1]如何完成这一基本任务呢?一般来说,认知目标往往被人们重视,而且对于认知目标的研究也卓有成效。但对情感目标的制定与实施的研究相对显得薄弱。然而,对情感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忽视将会削弱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整体水平。前苏联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赞可夫极为重视情感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作用。他的一般发展理论将情感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置于显著位置。强调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2]他说:“为了在教学上取得预想效果,单是指导学生的脑力活动是不够的,还必须他身上树立起掌握知识的志向,即创造学习的诱因”[3]。又说:“学生的学习活动与情绪意志有关,其深刻的根源在于学生的各种精神需要”。[4]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由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5]一个学生,如果具有积极的情感,就会表现出乐观的情绪、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忘我的痴情等等,有助于增强对学科学习的思维灵活性与敏捷性,就能顽强地思考,大胆地探索,从而提高思维效果,形成较强的能力。相反,情感消极,就会产生悲观情绪、烦乱的心境、冷漠的态度,就会阻碍思维的顺利展开,降低思维的积极性、削弱思维的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卓有成效的情感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是语文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工作者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但是,情感目标的制定与实施确实比认知目标的制定评价要困难得多。曾有人断言:“与大多数认知目标不同,情感目标无法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如一个星期、一个月、一个学期或者一年之内达到。因此,它无法在学校环境中予以评价。”[6]事实果真如此吗?认知与情感的辩证关系原理是我们赖以制定和实施情感目标的理论基础。如前所述,认知与情感同属人学习的心理过程,情感行为与认知行为具有基本的统一性。正如现代心理学先驱威廉・詹姆士分析的那样:“从认知角度看,所有的心理事实都是智慧的。从主观角度看,全部的心理事实都是感情的。”[7]“认识与情感永远不能完全分开。”[8]情感“是从某些认知领域里日益增加的信息中产生的――也就是说,情感也会在认知目标的展开过程中‘自然’地产生出来。”[9]可见,认知是情感产生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就不可能产生相应的情感,情感产生有赖于认知。认识越深刻,情感越深厚。所谓知之深,爱之切便是如此。反之,认识越肤浅就会导致情感的浅薄。为此,不少研究者极为重视从学生的认知行为中去发现评价其情感行为:“教师应始终注意认知领域里那些产生于学生的行为,如阅读、写作、演讲等,因为这些行为往往是情感发展的主要迹象。”[10]正是由于认知与情感的这种统一性,费斯廷格和海德提出了“把感情变化作为认知行为的结果来研究的方法,即所。

浅谈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篇十六

内容摘要: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如果正确把握情感教育,既可以帮助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也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应该重视情感领域的研究。

良好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亲切感。教师可轻松愉快地通过英语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揭示英语教材本身的魅力,达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用无私的爱心表露情感教学。

有人说:“爱是启迪学生心灵的基础,爱能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爱能医治学生心灵的创伤,爱是迷惘的灯塔,爱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也有人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的普遍、持久而深厚的爱。它来自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发展的高度责任感。这种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情境,使教书育人和学习知识都变得生动活泼,可转化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尊敬和热爱,也可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师爱犹如春雨,不论滋润什么样性格的学生的心田,都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进而自励进取。一件事验证了这句话:去年的寒假很冷很冷。这样寒冷的夜晚9:30之后的校园很安静。即使是初三补课的学生也都钻进被窝了。那天晚上10点多钟,我已躲在暖暖的被子里。灯依然开着,享受着床的温暖,似乎那手一伸出被子就会被东僵。“咚咚咚”有人敲门,是初三补课的女生。“有事吗”?懒懒地问了几声,没有回答。只是敲门。我忍受着寒冷起来开门。原来是宿舍大门的钥匙被撬断了。所有上第三节晚修的女生都被锁在门外。“去问后勤主任拿钥匙吧,就在对面。”我打发了他们。飞快逃往被窝,没有睡意。只听见“又没得钥匙。”天很黑,风很大,我的学生就在门外,但他们这次没有敲门。这样反而让我感觉到什么:难道就让他们在外面冻着?是我的学生啊!我立即穿好衣服,找到唯一的一把镰刀,去撬门。但无用,锁头太大了。怎么办?这个时候,谁还会知道这里有一群勤奋的学生被“拒”之门外?带着几个学生,无论如何也得想办法让他们进宿舍。后来,惊动了后勤主任的家人,校长,校长的亲戚。终于打开了宿舍大门。就在那一刻,“老师,你冷吗?”这个声音很暖很暖。我流泪了。后来,这群学生学习英语非常积极。成绩进步也很快。情感教育必须以“爱”为核心。在英语教学中,整个班级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这是许多教师都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尤其是农村的英语教育。教师的爱心不仅体现在优秀学生身上,更要倾注在学习困难的“学困生”身上。那么教师不仅要做到因材施教,而且要做到因人而异。2004级1班的梁贵武同学,他在初一、初二年级时的英语成绩相当差。到了初三,尽管他很刻苦,但英语成绩仍不见好转。几乎要放弃的时候,我给了他继续努力的信心,用课余时间帮他补课,给他制订合适的学习方法。通过努力,他考上了高中。

教师上课时应充满激情,心理学家的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学生在得到鼓励后,会激起对老师的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和决心。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所以我们应该从每位学生身上找闪光点,特别是所谓的差生,这才是教师智慧的表现。我们要不惜地给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的语言。而且要随时间、对象的不同而不同。如学生紧张了,要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说:“itdoesn,tmatter.”学生回答问题不完全或答错了,我们应鼓励说:“iamsureyoucandoitbetternexttime.”当然,有时教师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但我们应时刻记住最灿烂的还是那真挚的情感浇灌出的美丽花朵。

英语作为学生的第二语言,缺乏的是一种交际环境,这便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课堂上尽量多地使用英语,形成用英语来表达的氛围,以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但即使是简单用语,在初学者看来仍有些难度。于是发挥身教优势,便成了课堂教学中一项不可缺少的艺术。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具有很强的感染性。试想一位整天死气沉沉、板着一副面孔的教师,学生怎么可能接近你,更不必说让他们和你一起走入课堂内容,积极思考和解答问题;教师用细微的肢体语言对有声语言进行恰如其分的补充、配合、修饰,使教师的表情达意,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当老师说:“sayittogether.”时,可以双臂前伸,掌心向上,抬起双手,作鼓励状……长此以来,耳濡目染,循序渐进,学生必会掌握这些语言。细微的身教因素在表情达意上有时比语言因素更加淋漓尽致,更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教师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简单的爱抚,一个高高竖起的大拇指,都会荡漾起学生心中的涟漪,都会给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总之,教育的关键是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没有学生就没有教育。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感情。在英语教育中运用情感教育,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希望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更加重视情感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跟随榜样成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

2、《情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3、《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浅谈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篇十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要整体感知,读中感悟,启导自主,重视朗读,培养语感,摒弃对课文内容的繁琐分析。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总体上存在重认识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情的现象,教学中常常以教师的理性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忽视学生阅读中情感体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提高表达能力。可见,阅读教学中的情感训练和体验是举足轻重的,那么,如何有效地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感训练和情感体验,让学生会阅读,我主要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训练和体验。

一、诱发阅读的兴趣。

新课程倡导变革学习方法,要求阅读教学给学生体验和感悟的机会。兴趣是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具有定向、动力、支持的作用,它能使学生津津有味学习知识,情真意切地融入到文中的主人公情感中,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正如歌德所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因此,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来起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异性和刺激性易引起人的兴趣。教学中要尽量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让学生产生兴趣。

如教学《五彩池》在没有音像的情况下我用彩色珠子放在分别盛有深、浅水的两只碗里,在有阳光的情境下演示五彩池不同的颜色。这样的颜色效果,顿时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兴致高涨。于是,大家带着悬念开始学习课文。

二、发掘情感源流。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些情感因素,发掘情感的源流,使学生较好的积蓄情感。积蓄情感可以首先定好情感基调。从总体上讲,文章中流露出的情感总有差别,或激昂愉快,或悲伤凄婉,或勃发豪放,或凝重深沉。为文章确定一个基调可从全局、整体角度去把握作品中的情况。其次理清情感层次。古人云:“情者文之轻,辞者文之纬。”优秀的文章,“情”往往潜藏在“辞”中,形成一条情感发展线,体现情感变化的层次。小学教材中绝大多数课文文艺强调,阅读这些篇目,全文中总有一两处感人致深的佳境深深打着读者的心。同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形象的学习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内容的距离,以境激趣。

如教学《再见了,亲人》最后三个自然段,为了引导学生体验志愿军和朝鲜亲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我通过范读,在没有多媒体设备的情况下用口演示火车起动时的情景,让学生闭目想象,教师引领学生感知描述优美的语言,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像过电影一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多种教学手段并用,再现情真意切的告别情境,让学生身濡目染,从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情感是以认识为前提的,只有感知过事物才能对这一事物产生情感,教师要善于运用讲解的方法,讲清文章有关的背景故事,引领学生认清事物的含意、功用、丰富学生的认识,达到以理激情,情理交融的境界。

如教学《西湖的“绿”》。这是一篇游记,为了让学生体验西湖神奇的“绿”,本教学设计变常规的理性剖析为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西湖多姿、多彩、多情的“绿”,领略西湖的美丽景色,有一段教学我是这样设置的:西湖“绿”得如此神奇,每年慕名前来观赏的游客成千上万,如果你是一名导游,请你选一处景点,根据课文的.描述,尽情地向游客们展示一下西湖那别有韵味的“绿”。看哪一位“导游”最能打动游客的心,让他们一饱眼福。学生先小组准备后选代表介绍,允许他们配以动作、表情、尽量让学生凭借文本语言,适度口语化,老师、学生充当游客,根据“导游”介绍提出一些质疑,在多向互动中感受文章中的人、事、景、物,引起情感反应,从而体验书中美好滋味,使学生进入描写的情境即西湖多彩、多姿、多情的“绿”,感受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创设表情情境。

叶圣陶先生在《小学国文教授诸》一文中说:“教育所以可贵,乃在能为儿童特设境遇,使他们发生需要,努力学习。所以国文教授必须为学童设备一种境遇,引导他们的需要。”情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正确体悟教材情感,体现教师的作用,教师在执行这一任务的过程中离不开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往往带着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去感知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创设洋溢情趣的情境,即再现课文中的情境或提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形,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较准确地领会文章的情感,或被人物精神感染,或为优美景观陶醉时,随着情感蓄积加深,情势加剧,会产生急于喷发的冲动,创设情境可用于教学的任意环节,如导入新课中创设情境(如《再见了,亲人》,课伊始,教师讲述朝鲜亲人送别志愿军战士的动人场面);学习课文中再现情境(如阅读《景阳岗》打虎部分,教者要把握好学生急泻情的需要,为学生创设表达情意的途径,培养学生丰富移情能力。叶圣陶先生还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说的就是教师要引领学生进入描写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亲情、生情的目的。总之,在情感教学中兴趣是前提,情感是延展。阅读教学理想的境界应是作者、教师、学生的情感达到有机相融、和谐统一,才能优化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目的。

浅谈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篇十八

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而开展政治课程的目的应该就是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适时纠正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以获得身心的健康成长。要想达到以上目的,在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下面就简要地谈一下。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情感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古人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说的就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从情感入手是现代教学的标志之一,现代教育离不开情感教育,并将情感的发展列入评价人发展的重要指标。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而布鲁姆则把情感看作是影响教育过程的三大动力之一。

汪国真说:“对没有感情的学习和工作都是苦不堪言的”对所从事的工作和学习充满感情能大大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激发人的潜能,从而能更出色的完成任务。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一位教授曾说:“如果把学校教育看作是化学反应,要提高化学反应的速度和质量,就要加‘催化剂,而情感教育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添加剂”,前南斯拉夫教育专家鲍良克说:“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情感环境决定学生在教学中的注意力”。可见,情感是协调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灵魂所在。

1、运用教材中的大量的事例来感化并培养学生的道德感。道德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行为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表现形式有爱国主义情感、友谊感、同情心、责任心、良心、荣誉感、自尊心、感恩之心等。政治教科书上有很多情感教育素材,教学中我们应适时展现素材中的人物的情感来感染学生。如在学习责任一课时就应与学生分享名言警句: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岳飞的“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位卑不敢忘忧国”;在学习如何孝敬父母时就让学生回顾《游子吟》;在学习自尊时,《晏子使楚》的视屏就应该播放给学生观看;在学习法律时,以蹬三轮车为生的白礼芳老人的故事就不得不谈。总之,这些素材既加深了学生对考点的印象又让学生体会到他们的爱国情感、责任心、荣誉感、自尊心、奉献精神等高贵品质,进而陶冶学生的品格与情操,启迪智慧,达到“注之以爱,启之以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目标,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应以充沛的感情感染学生。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应以充沛的情感感染学生,则需要教师以充沛的感情来描述枯燥的案例和其他素材。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投入自己的“情”进入“角色”,才能够变呆板的文字说明为生动的政治知识,才能变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交流,才能使学生陶醉其中,达到师生思想上的共鸣、情感上的交流。如讲授《自尊是人人需要的》,应饱含激情地描述:晏子出使楚国时,楚国为了给晏子一个下马威并达到羞辱的.目的,一是让晏子从小门进城,二是用晏子的矮小说事,三是用罪犯来羞辱。而晏子则巧妙地用“狗国”、“小国”、“贼国”来化解了楚王的招式。学生们通过教师的情感渲染,就会对晏子的机智倾心不已。教师再适时地对学生提出:“如果是你,会怎么做?”。这样就会激起学生的激情大谈感悟。学生们再也不会感到政治课的枯燥了,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动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与课本的距离,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尊心。

3.身正为师,教师要做好榜样。作为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首先做到。老师的不足,其实也是学生的不足:一个充满活力爱唱、爱跳的老师,他的学生一般也充满朝气;一个书写工工整整的老师,学生的作业和笔记也会很棒;一个随时穿着干净整洁的老师,他的学生也邋遢不到哪里去;一个成天满口脏话的老师,要求学生不讲脏话是不可能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古人倡导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4、教师应投入真诚的感情。教师只有带着积极的情感上课,学生才会受到感染,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才会“乐其道,学其道”。如果教师缺乏关爱,对学生冷漠无情,甚至对他们感到厌烦,势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因此教师应真挚关爱每一个学生,学生再怎么差,都需要关爱,都渴望掌声和喝彩,都想饱尝成功的喜悦和进步的欢笑;教师也应热切期待每一个学生。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深切的期待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哪怕再差的学生,其实也有他自己的闪光点,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你敢说学生现所学的一技之长在将来无用吗?你敢说现在所谓的差生将来在社会上混不好吗?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在适时鼓励学生、期待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有信心和勇气,朝着老师期待的目标努力。

总之,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教师不仅要教授课本知识给学生,更要给予学生情感教育。政治教材中有着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作为政治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重要性,在政治教学中充分有效的进行情感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基。

浅谈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篇十九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能力应与传授知识并举,也就是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由应试教育转轨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培养途径主要是通过生物实验来实现的。初中生物实验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上述诸项能力中的最基本的能力培养,也是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重要阶段。因此,必须科学地培养学生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初中《生物》中安排的38个学生实验中,其中单纯的观察实验28个,占全部学生实验的73?7%,而且观察贯穿于全部实验中。因此,教师要教育和培养学生具有全面地、正确地、深入了解事物本质特征的观察能力。

1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

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在观察时,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控制适当。使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目的要求去观察。观察的结果好坏,可由教师检查,检查方法可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也可让学生绘制观察的标本图示,这样一定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2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求实态度。

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程序和方法,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对培养学生观察力是很必要的。

2.1先整体观察后局部观察。

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

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认识根的形态,掌握直根系、须根系、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进而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结构,认识和掌握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及根毛区的`细胞结构特点。

局部观察即细微观察,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抓住事物最本质的属性,捕捉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发现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例如:在组织学生观察花的形态和解剖花的结构实验中,首先观察水稻花与桃花的形态,我们向学生提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桃花盛开的时候会招引许多蜜蜂前来传粉?为什么水稻花盛开的时候却很少见到蜜蜂及其它昆虫前来传粉?从而使学生认识和掌握风媒花与虫媒花的形态特征上的区别。紧接着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两种类型花的解剖,仔细观察桃花子房基部的突起结构桃花的蜜腺,弄清花蜜产生的原因。而观察水稻花结构时却没有这种蜜腺结构,使学生弄清虫媒花与风媒花的结构差异。通过解剖观察使学生认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花在本质属性方面的区别。

2.2对比观。

[1][2]。

浅谈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篇二十

九年制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能力应与传授知识并举,也就是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由应试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转轨于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提高学生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培养途径主要是通过生物实验来实现的。初中生物实验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上述诸项能力中的最基本的能力培养,也是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重要阶段。因此,必须科学地培养学生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初中《生物》中安排的38个学生实验中,其中单纯的观察实验28个,占全部学生实验的73?7%,而且观察贯穿于全部实验中。因此,教师要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和培养学生具有全面地、正确地、深入了解事物本质特征的观察能力。

1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

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在观察时,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控制适当。使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目的要求去观察。观察的结果好坏,可由教师检查,检查方法可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也可让学生绘制观察的标本图示,这样一定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2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求实态度。

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程序和方法,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对培养学生观察力是很必要的。

2.1先整体观察后局部观察。

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

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认识根的形态,掌握直根系、须根系、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进而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结构,认识和掌握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及根毛区的细胞结构特点。

局部观察即细微观察,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抓住事物最本质的属性,捕捉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发现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例如:在组织学生观察花的形态和解剖花的结构实验中,首先观察水稻花与桃花的形态,我们向学生提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桃花盛开的时候会招引许多蜜蜂前来传粉?为什么水稻花盛开的时候却很少见到蜜蜂及其它昆虫前来传粉?从而使学生认识和掌握风媒花与虫媒花的形态特征上的区别。紧接着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两种类型花的解剖,仔细观察桃花子房基部的突起结构桃花的蜜腺,弄清花蜜产生的原因。而观察水稻花结构时却没有这种蜜腺结构,使学生弄清虫媒花与风媒花的结构差异。通过解剖观察使学生认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花在本质属性方面的区别。

2.2对比观察。

是运用纵横比较进行观察,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对比观察能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例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另一方面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在叶序上讲也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是因为它们都属于绿色植物,叶序相似之处是因为光合作用的缘故。例如:鳞翅目昆虫的分种要从头、胸、腹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种主要观察胸部。常见的灰蝶科与凤蝶科容易混淆,通过对比观察从同中找出异点,灰蝶科翅正面花纹少,颜色单一,腹面花纹较多,颜色较多;而凤蝶科翅正面和腹面花纹和颜色都多。这样通过对比观察,学生对各科、种的生物特征就易掌握。

2.3重复观察。

为了保证观察的结果可靠性,观察的。

[1][2]。

浅谈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篇二十一

摘要:情感教育是中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文章就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提出了三点策略,即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情感。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态度及信念,是新课程改革精神的体现。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存在一定的厌学情绪。很多学生表现出情感冷漠,自私自利,不关心他们,为人处世能力差,情感道德严重缺失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的未来发展[1]。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但目前,中职语文教学重认知、轻情感的现象十分普遍,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语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情感方面的关怀和教育,学生人文精神严重缺失,这种问题的出现给中职语文教学敲响了警钟。

中职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佳作名篇,尽管这些优秀的作品风格不同,但无一例外都是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包含对家国、生活、亲情、好友及壮丽河山的情感抒发。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掘这些作品中的情感因素,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情感上打动学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语文教学成效。例如,语文教材中有散文《我不是一个好儿子》,作者用平实的语言记载了母亲的点点滴滴和一言一行,把一个勤劳、简朴、慈祥、关爱儿子的母亲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读起来感人至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可以唤起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还有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同样是写自己的母亲,重点突出了母亲那伟大、内隐又不求任何回报的母爱,也正是在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感染下,作者对生活和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写出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因此,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就可以从教材中找到众多的情感教育素材。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

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因而,在中职语文情感教育过程中,中职生自身的情感体验极为重要[2]。但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听,学生缺乏体验感,致使情感教育缺失有效的载体。针对中职学生,语文教师可以联系一些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开展一些活动,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等与情感有着密切关系的节日,举办一些讲故事、诵读优秀诗文、小演讲、演课本剧、续编故事等之类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使其从中获取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又譬如,在母亲节,教师可以先介绍母亲节的由来和风俗习惯,然后以“我的母亲”为主题,举办一场小演讲比赛,让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演讲当中,然后让学生根据主题与他人进行亲情方面情感交流,由此,既强化了学生口头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对亲情有进一步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情感教育的作用。

三、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情感。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新课程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语文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诵读,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脑海中会不由自主地浮现与作品相关的意境和画面,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进入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从而获得思想启迪,有所感悟[3]。例如,李清照的《声声慢》,这是一首饱含深情的词,作品前几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使用叠字的修辞手法,将作者的愁苦凄凉之情描写得淋漓尽致,后面陆续写了梧桐、黄花、细雨、过雁等,将愁绪进行层层叠加,读来让人感慨不已,使学生为作者生不逢时和人生际遇产生深深的同情。这样的一部作品,如果教师逐字逐句的翻译讲解,将大大削弱文章的情感。而如果让学生进行反复的、有感情的诵读,可以帮助学生体会作者亡国之恨和沦落之苦,同时也对我们今天幸福快乐的生活倍加珍惜。总之,情感教学是中职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借助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学生情感素质的发展是实施情感教学的目的。当然,情感教育能否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有效实施,还需要语文教师具有较高的情感修养,以及灵活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情感教学的实效,帮助中职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2]吴小丽,何君.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11):85.

浅谈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篇二十二

乐趣感。有乐趣感的学生认为数学学习内容和数学课很有趣。如应用问题、巧妙算法和美丽的几何图形都吸引了他们。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产生好奇心,而好奇心又不断地得到满足。例如,有学生说,我觉得上课中有的数学问题很有趣;有的学生说,我很喜欢解决应用问题,解应用题可以把数学知识和自己平时生活联系起来;有的学生说,爸爸妈妈总和我一起做数学思考游戏,我觉得很有趣;有的学生说,我比较擅长数学,所以一直对数学问题很感兴趣。有的学生说,在几门课中,我最喜欢数学课,觉得上数学课时间过得很快。有的学生在上课以后说,数学课老师今天讲课很有趣,所以我觉得很开心;数学课堂上有一些讨论,同学们在一起讨论很愉快。

成功感。许多学生认为,虽然数学对他们说来并不十分有趣,但是他们努力学习主要是为了取得好的成绩,这一类学生认为好的数学成绩总是给予他们愉快的体验。有的学生说,爸爸妈妈对我学习数学要求比较高,我这一段数学成绩不错,我觉得很高兴。有的学生说,我的数学成绩有进步了,我很高兴。有的学生说,最近一次考试我的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老师也表扬了我,我太高兴了。

焦虑感。有一些学生对数学考试和测验存在焦虑。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这些学生害怕数学测验和考试,在测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不同程度的紧张,这种情感体验也影响了学生平时的学习。特别是在不理解数学知识或做不出数学问题等等情况下。这些学生有的很希望能学好数学,有一定的上进心。有的学生说,爸爸妈妈对我的要求很高,希望我的数学成绩好一些,我的成绩总是不理想,上课有的问题不会做,很着急。有的学生在上课以后说,我每次数学测验总是很紧张,以致影响测验的成绩,有一些本来能想出来的问题也想不出来了。有的学生说,我的数学成绩不好,我看到数学课很害怕,看到数学教师也不敢多说话。有的学生说,我每次测验很粗心,计算结果总是有错误,我对考试成绩很担心。

厌倦感。也有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感到厌倦。这一类学生表现为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无精打采,有的学生讨厌做数学题,有的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很疲劳,对学习新的知识厌倦。这些学生得过且过,并无很大的上进心。例如,有的学生在课后说,我觉得数学课上练习太多,内容很没劲。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数学除了对付考试以外并无太大的用处,所以我一做数学题目就感觉到没有什么劲头。有的学生说,在几门课中,我最不喜欢数学,学习数学使我觉得有些疲劳。有的学生说,我学习数学是为了完成任务,我对学习数学没有什么兴趣。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09490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