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同、赞赏或批评。写读后感时,我们可以从书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背景描写等方面展开思考和评价。以下是一些精选的读后感范文,从中你或许能找到你的写作风格。
幸福的尺度读后感篇一
我喜欢毕淑敏的《幸福的尺度》,那一篇篇脍炙人口、发人深思的美文,似一股股清澈的泉水,迅速在周身荡漾开来。每次捧读,都是对心灵的又一次洗涤和滋养,久久不愿放下。
毕淑敏:著名作家,人称“文学的白衣天使”。她擅长将人性的悲悯,化为冷静的处方,合成融道德、文学、科学于一体的美学况味。在她的新作《幸福的尺度》中,其文字总能春风化雨地直指人心,外在温润、内里凌厉,给人以希望和疗愈,帮人们用幸福呵护生命的尺度。
《幸福的尺度》以书写幸福为主题,记录了毕淑敏对幸福的理解与感悟。全书从内心的澄澈、爱的坚持、亲情的守候、活在当下等角度,揭开幸福的面纱,来深度诠释“幸福哪怕再细微,也顽强存在”。这还是一本关于现世人生、内在心灵、如何看待幸福的温暖小书,在充斥着不安全感的浮躁社会,给内心坚强的力量。书中不讲大道理,没有教条指南,只是与我们分享一些心灵平和的主张、拥有幸福的提醒。毕淑敏将平凡化为神奇,于平凡细致中抒写生活的真、善、美;抒发平常人绝不平庸的感受。读之,如同一味清醒剂,让人开始重新审视人生,思考生命本真。
正的幸福是一种内心感受,人们的幸福感和物质有一定的关联,人不可脱离环境妄谈幸福,但是当人们丰衣足食之后,再继续增加物质的供给,幸福感并不能相应地成比例增加。她在《全家福的琐屑》中告诉世人:“真正的尊严应该是一种独立自主的精神,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追求内心的充实、安详、愉悦。”这样的文字,折射着女性水样的光华,如一剂心灵处方,文火清蒸,给人恰到好处的滋养。
折射,放大欢乐,缩小痛苦,这就是幸福家庭的奇妙镜片功能。在她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用睿智的眼光,对生活、生命进行着理性思索的智者,同时又揭示了生活的丰厚底蕴。
幸福的尺度读后感篇二
当你去学习一个新的东西时,学徒思想,可以让你迅速学会一个新的领域。现在很多人提倡批判思维,但是如果一开始就以批判性思维进行,就容易停滞不前,你对于接受的知识也好,思维也好,都各种怀疑,又花大量时间思考和验证,容易久久入不了门。
作为学徒,先不带任何偏见的,把师父的东西全部拿来,先消化吸收,全然心思的按照师父教授的来。作为老师,肯定知道什么是好的,知道在这条路上需要注意什么,学习什么。那么,作为学徒,只要全身心信任师父,全盘吸收,就会迅速的成长。也许在开头不明白或者搞不懂为什么的事情,到学习一段时间以后就明白了其中的原理。但如果是初学者可能并没有这个能力去解决这个事情。
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念。所以跟人有联系的,都是观念。花非花,树非树。当你看花,花已成为观念。听起来很佛性,因为其实,万事万物的存在,都因为我们去认知,去关注,而变得主观。所以,没有绝对的客观,一切都不是事实,只是观念而已。
就拿一棵树来说,树很高大,茂盛,粗壮,绿色的叶子等。这些有什么是事实呢?什么叫高大,每个人心里有自己的答案和看法,并且可能不尽相同。同样的,每一个观念都是我们的认知和看法,而这些认知和看法又来源于社会,来源于书本等等。包括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短期的利益常常让人蒙蔽双眼,看不到未来,只一味的追求眼前的名,利,财富,而忽略了我们本来想要的幸福,快乐,尊重等等。
有人说,我搏名追利,挣很多钱,就是为了给家里带来幸福啊!对的,这个目标是很好的,但是,我们需要去关注的是,我们在追求名利时,有没有做出给家里带来幸福相反的事情来?比如,长久的加班不回家,不关心家人,不陪伴孩子等等。如果有人说,这些都只是暂时的,等我成功以后,一切都会很好的。我想说,无论是暂时的,还是长久的,我们在做的事情,要朝着我们真正追求的目标前行,而不是跑偏到另一个目标去了因为想清楚了这个,就不会追求10万+的爆文,也不会追求立刻就要挣多少钱,安心的做着事情,慢慢的向心中的目标前行,这样就够了。
幸福的尺度读后感篇三
毕淑敏老师以提醒幸福为开篇,我先是很惊诧,仔细一想,也不无道理。是啊,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很多人都觉得不快乐,可是,你又是如何知道自己不快乐的,那必定是体会过快乐滋味的吧。那么,这段快乐的时间哪怕是几分几秒你也要紧紧记牢了,提醒自己你是幸福的。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对悲伤过于沉湎,而对那些幸福的时刻很容易忘记,其实那是你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记得,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讲座,那位老师对同一个笑话讲了三遍,第一次笑的人很多,第二次笑得明显少了,到了第三次几乎没人笑了,于是那位老师说,你们不喜欢为同一个笑话一直笑,那么为何要为同一件不开心的事一直伤心呢?那一刻,我几乎是为之一颤的,仿佛受到了打击,我的嘴角渐渐舒展开来,是的,确实如此。
也许,读完此书,对于幸福的尺度我们还是很模糊,那么,不急,请再静静地回忆下书里的每一个人物、情节,包括他们的所思所想,特别要关注毕淑敏老师对于每件事的评论和指点,然后我们再对照自己仔细分析,或许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答案也便随即而来了。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要对于幸福注入过多的光芒,正如毕淑敏老师所说,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朴素的东西才是真实可信的,也只有真实的东西我们才能得以衡量。
不过,请不要奢望能从书中找到尺度的标准答案,因为幸福本身就是因人而异的。富有的人创造财富然后去施舍于人,他觉得这么做很幸福;贫困的人吃饱肚子就觉得是一种幸福了,这二者之间的差距是如此悬殊,所以,幸福的尺度永远不会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当然,也如毕淑敏老师所说,幸福并非无边无际的,也是有尺度的。而幸福的尺度其实就在我们各自的心中,因为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什么能让自己真正的快乐。
幸福的尺度读后感篇四
城厢中学曹爱平。
这篇文章虽然没有读完,但从中也深深的感到教师所担负的道德责任重大,对此,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首先,要“爱国守法”,这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用我们的言行去熏陶,教育下一代。第二,“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最基本的要求。没有责任就教不好学生,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师。我们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深刻的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第三,关爱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教好书、育好人,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第四,“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不仅仅是在教师的着装、仪容等方面提出的要求。更深层次的是对教师的言行举止的要求。作为教师,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成为学生的模范与标榜。一个好的教师,不仅仅是学术高、更重要的师德要高,并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第五,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因此对我而言,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是我永久的必修课。虽然年老,但还要积极向组内的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做到:“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以适应与时俱进的潮流。
总之,我觉得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在平时,更应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幸福的尺度读后感篇五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幸福的尺度》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在写《幸福的尺度》这本书的读后感之前,我想先谈一谈毕淑敏老师的另一部作品,那便是《破解幸福密码》。像许许多多读者一样,我曾经很积极且很好奇地读完了那本书的每一个细节,无非是想找寻到那个密码,可是,读完后才顿然醒悟,那个密码其实并不存在,若说有,也有,那便是我们每个人对于幸福的理解。感慨之余,我一口气写下了《破解幸福密码》读后感,然后很随意地放在了我的博客上,没承想,点击率一路猛增。我相信,真正吸人眼球的并不是我的文字,而是幸福这个词。而我之所以在这里炫耀点击率的原因就是要说明世人对于幸福这个词的重视或者说渴望。
幸福,这个我们平日里极少挂在嘴上的词,却以一种无比坚定的姿态潜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特别是在生活品质日渐贫瘠的年代,对幸福强烈的渴望成了我们每个人努力的动力。可是,何为幸福?有人说幸福就是快乐,有人说幸福就是成就,也有人说幸福是个虚无飘渺的东西。还是我们勤劳朴实的老农最实在,吃饱穿暖就是幸福。是的,在不同的年代,幸福的定义有着不同的解释,或平淡,或飘渺,尺度因此而产生。尺度是每个人对于幸福的理解度抑或理想度,而因每个人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不同,对于幸福的理解度当然也不尽相同。还是毕淑敏老师说得好:幸福的尺寸始终在我们内心的神圣之处,那就是对自己生命状态的全然把握,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这个方式又是给自己带来快乐的。
《幸福的尺度》一书虽说多数是毕淑敏老师的旧作,但因有了全新的装帧,读来倒也是别有一番风味。诚如毕淑敏老师在书中所说:我愿以当年老阿妈为自己亲人捻线的心境,要求自己的文字,温暖而不伤人。所以,无论是旧作或者新作,温暖的文字是永远让人百看不厌的。
这本书毕淑敏老师精心用了六大章节组成,每一章节都用了一个闪亮的标语,如:幸福,从心开始、幸福,为你守候的节等等。而且每一章都由几个独立的人或事组成,读来亲切、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再加上毕淑敏老师灵动的文笔、敏捷的思维,还有那种拉家常似的娓娓道来的叙述,让我们在感动之后,回味无穷。
书的一开始,毕淑敏老师以提醒幸福为开篇,我先是很惊诧,仔细一想,也不无道理。是啊,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很多人都觉得不快乐,可是,你又是如何知道自己不快乐的,那必定是体会过快乐滋味的吧。那么,这段快乐的时间哪怕是几分几秒你也要紧紧记牢了,提醒自己你是幸福的。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对悲伤过于沉湎,而对那些幸福的时刻很容易忘记,其实那是你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记得,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讲座,那位老师对同一个笑话讲了三遍,第一次笑的人很多,第二次笑得明显少了,到了第三次几乎没人笑了,于是那位老师说,你们不喜欢为同一个笑话一直笑,那么为何要为同一件不开心的事一直伤心呢?那一刻,我几乎是为之一颤的,仿佛受到了打击,我的嘴角渐渐舒展开来,是的,确实如此。
也许,读完此书,对于幸福的尺度我们还是很模糊,那么,不急,请再静静地回忆下书里的每一个人物、情节,包括他们的所思所想,特别要关注毕淑敏老师对于每件事的评论和指点,然后我们再对照自己仔细分析,或许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答案也便随即而来了。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要对于幸福注入过多的光芒,正如毕淑敏老师所说,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朴素的东西才是真实可信的,也只有真实的东西我们才能得以衡量。
不过,请不要奢望能从书中找到尺度的标准答案,因为幸福本身就是因人而异的。富有的人创造财富然后去施舍于人,他觉得这么做很幸福;贫困的人吃饱肚子就觉得是一种幸福了,这二者之间的差距是如此悬殊,所以,幸福的尺度永远不会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当然,也如毕淑敏老师所说,幸福并非无边无际的,也是有尺度的。而幸福的尺度其实就在我们各自的心中,因为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什么能让自己真正的快乐。
有人说,幸福是在歌舞厅里随着动听的音乐翩翩起舞亦或者是端坐在奥迪,宝马驰骋于人流如期的大街上招摇过市。而有的人却说幸福只是能够饱饱的吃上一顿饭亦或者是能够暖暖的过上一天就足以。因为幸福的尺寸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大家所向往的也有所不同。
“幸福”?这个似乎在我们耳边很少听到的词语,那只是埋藏在人们内心中的一种渴望,或深或浅,往往取决于人们向往的程度。渴望成了每个人心中一股不可缺少的动力。
正如毕淑敏老师在书中所说的一样,幸福觉得多数都是朴素的,朴素的东西往往才是最真实的,也是只有真正真实的东西才得以拿来衡量。
看到这里我难免想到之前偶然间看到的一篇小故事。
小狮子问它的妈妈:幸福在什幺地方?狮子妈妈说: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
于是,小狮子不停地追着自己的尾巴,它追了一整天也追不到。它把这个情形告诉妈妈。
狮子妈妈笑着说:其实你不用刻意寻找幸福,只要你一直往前走,幸福,便会自然而然地跟着你。
看到狮子妈妈最后一句话,我不知不觉有些明白了。幸福本身就因人而异,不同环境的人便会有不同的向往。
比如说我们,我们往往想取得好的成绩,来报答父女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比如说,在外地工作的父母们,他们只想努力的挣钱,让自己的孩子们家人们过上幸福的日子。
在《幸福的尺度》这篇文章中,毕淑敏老师用心良苦地写了六大章节,并且这六大章节前,毕淑敏非常细心的写上了醒目的标语,让人不记得都难“幸福,从心开始”“幸福,让心灵完整的另一半”“幸福,触手可及”……每一篇的每一段的每一句话,都由毕淑敏老师娓娓道来的,都是毕淑敏老师智慧的结晶,凝聚着她的内心。每一篇都是幸福的开始。
幸福就是快乐,幸福是成就,幸福是个虚无缥缈的东西。在整本书中说的: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相成的一块糕饼,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朋友的一个温暖的拥抱……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
不过,大家请不要从书中去寻求幸福的尺寸究竟是什么,因为每个人在心目中对幸福的渴望都有所不同,富人认为,只要用自己的钱去帮助更多的人,就是一种幸福。而穷人却认为,只要吃好喝好一顿就是一种幸福了。
幸福都在每个人的心中,只要自己认为自己什么是幸福的,便就是幸福的了。
最近我在读毕淑敏的散文集——《幸福的尺度》,让我明白了幸福到底是什么。
“世界上有预报台风的,有预报蝗虫的,有预报瘟疫的,有预报地震的,没有人预报幸福的。其实幸福和世界万物一样,有它的征兆。幸福常常是朦胧地、很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甘霖。你不要总希冀轰轰烈烈的幸福,它多半只是静悄悄地扑面而来……”——《提醒幸福》一开始读这本书给我映像最深的就是这篇文章了。它的文字很唯美,可是我当初还不太理解其中的奥秘。可一个偶然的情况下,让我理解了幸福的含义。
“滴答——滴答——”时钟在分秒不停的走着。“啪”地一声,分针指向“12”,时针和分针形成了30deg;的夹角——已经11点了。星期六,本事让人放松的周末时光,可我依然在奋笔疾书。为什么?因为对于学生来说“风暴”——月考来了。对于上次考试失利的'我来说,月考无疑是证明自己的救命稻草,所以,我必须抓住这次机会!
“吱——”门开了,妈妈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端来了盛满温水的玻璃杯,轻轻地放在了桌角,那杯温热的水在玻璃杯的映衬下显得那样纯净,毫无杂质。妈妈看了我一眼,叹了口气,说:“孩子,11点了,快睡觉吧。别累着自己了!”可现在一心想做题的我哪顾得上妈妈的提醒和那杯水啊!于是,我不耐烦的说:“行了,行了。我知道了!你要是困,你先睡不就行了?”妈妈摇了摇头,又蹑手蹑脚地走了出去,轻轻地关上了门。
不知过了多久,我的眼睛又干又胀,困意已经无数次地侵入我的大脑。我伸了一个懒腰,眼睛一扫,就看到桌边放着我前几天读的书——《幸福的尺度》,又看到了放在一边,已经有些冰凉的水。打开门,我看到电视机不停发光的屏幕以及坐在沙发上睡着的妈妈。妈妈的黑眼圈何时变得那么地重?这是,妈妈的头往下一垂,醒了过来:“哎,我……我怎么睡着了,你准备睡觉了?”我点了点头,轻声说道:“你也快睡吧,我这就睡。”
经历了这件事,再回顾这本书,才发现书中处处都有我的影子。
我喜欢毕淑敏的《幸福的尺度》,那一篇篇脍炙人口、发人深思的美文,似一股股清澈的泉水,迅速在周身荡漾开来。每次捧读,都是对心灵的又一次洗涤和滋养,久久不愿放下。
毕淑敏:著名作家,人称“文学的白衣天使”。她擅长将人性的悲悯,化为冷静的处方,合成融道德、文学、科学于一体的美学况味。在她的新作《幸福的尺度》中,其文字总能春风化雨地直指人心,外在温润、内里凌厉,给人以希望和疗愈,帮人们用幸福呵护生命的尺度。
《幸福的尺度》以书写幸福为主题,记录了毕淑敏对幸福的理解与感悟。全书从内心的澄澈、爱的坚持、亲情的守候、活在当下等角度,揭开幸福的面纱,来深度诠释“幸福哪怕再细微,也顽强存在”。这还是一本关于现世人生、内在心灵、如何看待幸福的温暖小书,在充斥着不安全感的浮躁社会,给内心坚强的力量。书中不讲大道理,没有教条指南,只是与我们分享一些心灵平和的主张、拥有幸福的提醒。毕淑敏将平凡化为神奇,于平凡细致中抒写生活的真、善、美;抒发平常人绝不平庸的感受。读之,如同一味清醒剂,让人开始重新审视人生,思考生命本真。
毕淑敏的散文往往将笔触停留在现实生活中,于妙趣横生中感悟幸福,探讨灵魂。她认为幸福是灵魂的成就,而不是金钱的功劳。真正的幸福是一种内心感受,人们的幸福感和物质有一定的关联,人不可脱离环境妄谈幸福,但是当人们丰衣足食之后,再继续增加物质的供给,幸福感并不能相应地成比例增加。她在《全家福的琐屑》中告诉世人:“真正的尊严应该是一种独立自主的精神,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追求内心的充实、安详、愉悦。”这样的文字,折射着女性水样的光华,如一剂心灵处方,文火清蒸,给人恰到好处的滋养。
毕淑敏以散文世界最坚韧的一支笔,既给我们理性的清醒,足以指导我们在残酷现实中奋力向前;又有温柔的观照,让我们能在披荆斩棘中找到更好的自己。她的散文不仅能让人感受到一般女性的细腻情感,有些篇章还能让人体会到一般女性作家少有的豪爽、大气。如《幸福的镜片》中,她以为幸福的家庭,不妨成为回收情绪垃圾的炼炉。将成员的种种不快,以至愤慨忧愁苦恼悲凉,都虚怀若谷地包容下来,然后紧闭炉门,不再泄漏。好的家庭是会变形的镜片,能发生奇妙的折射,放大欢乐,缩小痛苦,这就是幸福家庭的奇妙镜片功能。在她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用睿智的眼光,对生活、生命进行着理性思索的智者,同时又揭示了生活的丰厚底蕴。
幸福的尺度读后感篇六
也许因为是学习中文的缘故,总是相信文字和话语的力量,觉得话语是有重量的,文字是有温度的,听话的人能透过话语感受到说话人心意的重量,而阅读者亦能看着文字感受其中传达的写字者的温度。但是这一点,在不明确文字和话语的力量的人看来,是近乎天方夜谭的存在,因为他们并不相信一句话,一个字能改变些什么,唇舌之语能撼动的东西的确甚微,但却可以给人的心中注入无尽的能量。而我,是信的,我相信话语的分量。这样的相信既不是基于类似于哲学家,譬如福柯那样的“话语”和“权力”结合起来进而对话语本身进行政治意味的强调,这样的相信;也不是基于世俗的,为人处世之道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句六月寒”,这样为了世故而相信的信仰。相信,只是因为感动,感同身受的心动。
刘欢曾经唱过一首歌,叫《从前慢》,歌词原是来源于木心先生——那位写了《云雀叫了一整天》的老先生,他的一首小诗,里面这样唱到:
不知为何,每当听到这首歌,脑海总会浮现一个在江南小镇,打开楼上的窗户,两手捧着圆圆的脸蛋,张望着远方的少女的样子,她在等待一个人吧,“从前的日色,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真好,我更私心里以为,那把从前的锁锁住的正是她的心门,“你锁了,人家就懂了”,她一次次眺望,可是也免不了出现郑愁予的《错误》里这样的场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那“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路过的人“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当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我才是十二岁豆蔻年华的年纪,我不懂,不懂等待是什么,更不懂得等待的意义,就像不懂得发生在我身边的等待一样——每次远行的父亲归来,母亲脸上总要添一些藏不住的笑意,为什么要等待?为什么甘愿等待?我不懂。
也是在很小的时候,总是对《聊斋志异》、《警世通言》里面的痴男怨女的故事,以及《孔雀东南飞》、《西厢记》这样的古人演绎的爱情故事抱有一种沉迷,故事中男主人公总是外出考取功名,留下女主人公留在家中,翘首以盼,化作望夫石,也许是十年,也许是二十年,仅仅靠着他临行前的一句话,或是托友人寄回的一封书信,便从少女变成少妇,最后变成老妇。为什么要等待?为什么甘愿等待?我不懂。
在前几年的时候,一次旅游中去到一个古镇,还记得那是一个清晨,早上的雾气弥漫,走在青石板路上,看着小桥旁边一位老奶奶,用木槌敲打着要洗的衣服,河水就像过去几十年的光阴一样从她身边缓缓流过,身边路过的旅行团的导游给外来的游客们讲解着,小桥前的那个牌坊是几百年前,皇帝钦赐的贞洁牌坊,纪念小镇上一位贞洁烈女,以后有越来越多的女人的名字被刻上去,听到这样的故事,我的内心是排斥的,甚至是抗拒的,在我心中,一个女人首先是一个人,任何泯灭人性的道德都是不人道甚至残暴的,这样的道德当然不应当存在。只是,眼前洗衣的老奶奶和几百年前的那个女子的样子仿佛跨越时间在我眼前重叠在一起,又让人的思绪万千,为什么要做贞洁烈女呢?仅仅是因为封建道德的所要求的三从四德,为了那一块能让后来人记住和看见的没有温度的牌坊么?也许有的女子是这样,但是,会不会,有的女子只是为了那个人临行前的一句“等我”呢?如果是这样,我便更疑惑了,为什么要等待?为什么甘愿等待?我不懂。
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对于这样的等待,我都是抱着和那位女诗人舒婷一样的想法,比起做被人所铭记的望夫石,总是想着“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直到慢慢长大,我开始明白,正是那句临行前的告别,或是千里传信的字句,它们的温度和重量,支撑着这些女子,看尽一次次日出日落,度过一个个无尽的长夜,不需要任何荣华富贵的诱惑,更不需要甜言蜜语的承诺,只是一句“不久当还归”就能让她们用尽一生的岁月翘首以盼,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只是这样的告别时的画面也足以让她们要等待,更甘愿等待。我们生在一个加速的时代,每个人都好像无比慌忙,我们来不及揣度那些话语的重量,那些文字的温度,又或许,那些文字和话语里本是没有温度的,充满的只是游戏人间的嬉笑,就像那句“宝贝,人和人一场游戏”,话是脱口而出的,字是肆意编排的,所以情感自当是浮夸焦躁的。也许在面对这些等待时,我们应当惭愧,我不敢说我们和她们追求幸福的方式孰好孰坏,我只想说,或许她们更懂得幸福的重量,而我们都太过狭隘,我们追求幸福,是追求幸福的结果,这样的这一种追求必然会让人饱受挫折,因为就像杨绛先生所言“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其实幸福往往只是一瞬间的事,就好比读一本书,在阅读的整个过程都是那么的艰难乏味枯燥,只有合上书的最后一页才会有片刻的满足,追求幸福的道路也一样,也许只是那一句话,那一封信,见的那一面,之前的所有等待也好,内心所受的煎熬,一切的一切,又怎能相提并论呢?因为啊,幸福实在太幸福了,而我们总是太过狭隘,不知道那一刻的甜,那一个人,那一句话会消解所有苦难,是的,所有,苦难。
我终于理解了沈从文先生在《边城》里为翠翠留下的等待的结局:“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为什么要等待?为什么甘愿等待?因为相信,相信话语,相信文字,相信背后的力量和温度,所以才会相信幸福,为什么要相信幸福呢?因为,正是因为相信,所以才比较幸福啊。
幸福的尺度读后感篇七
这个暑假经历了不少事。儿子如愿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学校和专业,还没来得及高兴,母亲及家人就生病,整个暑假忙得我心情都不好,但是亲戚朋友和闺蜜还说我很幸福。我幸福吗?我怎么没有觉得?是不是我感知幸福的能力太差?打开书橱,发现了毕淑敏的散文经典《幸福的尺度》这本书买了很长一段时间了,还没来得及读,正好看看名人是如何看待幸福的,也顺便对照自己是否真的幸福。
书的一开始,毕淑敏老师就以《提醒幸福》为开篇,我先是很惊诧,仔细一想,也不无道理。是啊,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很多人都觉得不快乐,可是,你又是如何知道自己不快乐的,那必定是体会过快乐滋味的吧。那么,这段快乐的时间哪怕是几分几秒你也要紧紧记牢了,提醒自己你是幸福的。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对悲伤过于沉湎,而对那些幸福的时刻很容易忘记,其实那是你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记得,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老师把同一个笑话连续讲了三遍,第一次笑的人很多,第二次笑得人明显少了,到了第三次几乎没人笑了,于是那位老师说,你们不喜欢为同一个笑话一直笑,那么为何要为同一件不开心的事一直伤心呢?那一刻,我几乎是为之一颤的,仿佛受到了打击,是的,确实如此。记得莎士比亚有这样一句名言“适当的悲衰可以表示感情的深切,过度的伤心却可以证明智慧的欠缺”。
《幸福的尺度》这本书既给我们理性的清醒,足以指导我们在残酷现实中奋力向前;又有温柔的观照,让我们能在披荆斩棘中找到更好的自己。她的散文不仅能让人感受到一般女性的细腻情感,有些篇章还能让人体会到一般女作家少有的豪爽、大气。如《幸福的镜片》中,她以为幸福的家庭,不妨成为回收情绪垃圾的炼炉。将家庭成员的种种不快,以至愤慨忧愁苦恼悲凉,都虚怀若谷地包容下来,然后紧闭炉门,不再泄漏。好的家庭是会变形的镜片,能发生奇妙的折射。放大欢乐,缩小痛苦,这就是幸福家庭的奇妙镜片功能。在她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用睿智的眼光,对生活、生命进行着理性思索的智者,同时又揭示了生活的丰厚底蕴。
《幸福的尺度》这本书由六大章节组成,每一章节都用了一个闪亮的标语,如:幸福,从心开始;幸福,为你守候的灯;幸福,触手可及等等。而且每一章都由几个独立的人或事组成,那种拉家常似的娓娓道来的叙述,读来亲切,不会觉得枯燥乏味,让我们在感动之后,回味无穷。
不过,请不要奢望能从书中找到尺度的标准答案,因为幸福本身就是因人而异的。富有的人创造财富然后去施舍于人,他觉得这么做很幸福;贫困的人吃饱肚子就觉得是一种幸福了,这二者之间的差距是如此悬殊,所以,幸福的尺度永远不会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当然,也如毕淑敏老师所说,幸福并非无边无际的,也是有尺度的。而幸福的尺度其实就在我们各自的心中,因为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什么能让自己真正的快乐。
幸福的尺度读后感篇八
自从在‘清廉江苏’微信公众号看到廉政动漫《尺·度》这个短片后,像追美剧一样每集必追,遇到喜欢的还可以回放反复看。”太仓网友“漆思思“在凤凰网发帖留言。“《尺·度》把清正廉洁做为人生的价值追求深深的植入于每一位党员同志心中……把“严守正”作为一种社会风气代代传承。”网友“天天玩水”在江苏卫视荔枝网评论道。
最近一段时间,每集仅有两三分钟的短片《尺·度》已经悄然在太仓的党员干部圈中走红,通过微信、微博观看,相互之间探讨剧情俨然成了一种新风尚。“太仓纪检”、“太仓长江口旅游度假区”等微信公众号积极转载,党员干部们在观看学习的同时也纷纷留言,分享自己的感触与心得。
该片塑造了某市市委书记老严这一形象,并以老严及其家人、朋友、同事为背景,将《准则》、《条例》通过22个小故事演绎出来,生动形象、贴近生活。
今年以来,太仓市纪委在推动落实从严治党,促进学习党规党纪方面推陈出新,充分利用太仓纪检微信、微博、太仓勤廉网等平台,与相关单位合力开展了《准则》、《条例》知识竞赛、微型勤廉党课、党纪党规专题讲座等活动,有力的促进了党员干部自觉将《准则》、《条例》内记于心、外化于行。
幸福的尺度读后感篇九
在写《幸福的尺度》这本书的读后感之前,我想先谈一谈毕淑敏老师的另一部作品,那便是《幸福密码》。像许许多多读者一样,我曾经很积极且很好奇地读完了那本书的每一个细节,无非是想找寻到那个密码,可是,读完后才顿然醒悟,那个密码其实并不存在,若说有,也有,那便是我们每个人对于幸福的理解。感慨之余,我一口气写下了《幸福密码》读后感,然后很随意地放在了我的博客上,没承想,点击率一路猛增。我相信,真正吸人眼球的并不是我的文字,而是幸福这个词。而我之所以在这里炫耀点击率的原因就是要说明世人对于幸福这个词的重视或者说渴望。
幸福,这个我们平日里极少挂在嘴上的词,却以一种无比坚定的姿态潜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特别是在生活品质日渐贫瘠的年代,对幸福强烈的渴望成了我们每个人努力的动力。可是,何为幸福?有人说幸福就是快乐,有人说幸福就是成就,也有人说幸福是个虚无飘渺的东西。还是我们勤劳朴实的老农最实在,吃饱穿暖就是幸福。是的,在不同的年代,幸福的定义有着不同的解释,或平淡,或飘渺,尺度因此而产生。尺度是每个人对于幸福的理解度抑或理想度,而因每个人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不同,对于幸福的理解度当然也不尽相同。还是毕淑敏老师说得好:幸福的尺寸始终在我们内心的神圣之处,那就是对自己生命状态的全然把握,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这个方式又是给自己带来快乐的。
《幸福的尺度》一书虽说多数是毕淑敏老师的旧作,但因有了全新的装帧,读来倒也是别有一番风味。诚如毕淑敏老师在书中所说:我愿以当年老阿妈为自己亲人捻线的心境,要求自己的文字,温暖而不伤人。所以,无论是旧作或者新作,温暖的文字是永远让人百看不厌的。
这本书毕淑敏老师精心用了六大章节组成,每一章节都用了一个闪亮的标语,如:幸福,从心开始、幸福,为你守候的节等等。而且每一章都由几个独立的人或事组成,读来亲切、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再加上毕淑敏老师灵动的文笔、敏捷的思维,还有那种拉家常似的娓娓道来的叙述,让我们在感动之后,回味无穷。
幸福的尺度读后感篇十
我读了《建设幸福中国》这本书后,明白了许多道理,也知道了人们为建设幸福中国所付出的成果。
还知道了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我们的国家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幸福起来”的不寻常的历程。一代代前辈的发奋图强推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回顾过去,人们创造了伟大的光辉业绩;展望未来,我们对国家的锦绣前程充满信心!
中国的未来属于我们新的一代,幸福中国等待我们去建设!
我们要努力学习,还要加强思想品德,有远大的理想,陶冶高尚情操。还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与创新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健康成长。学习进步;实现全面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少年儿童去创造精彩人生,让我们为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奋斗,奋斗,再奋斗!
还要学会生存,不要依赖父母,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像鲁滨逊那样,独自在荒岛上生活了18年,我们要向他学习那种临危不惧,坚强勇敢的精神。
读了这本书,我突然明白,所有辉煌的成就,不是坐等,而是为之奋斗,拼搏。而我们,作为学子,承担着民族复兴的重担,要孜孜不倦,刻苦学习。
未来,中国有我,有我们!
幸福的尺度读后感篇十一
我不是漫威迷,但对最近播出的一部动漫片却很感兴趣,甚至开始追剧,这就是《尺•度》,一部由江苏省纪委推出的解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动漫片。
《准则》和《条例》是在党长期执政和依法治国条件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实现依规依纪治党,切实加强党内监督的重大举措。两项法规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要确保党规党纪真正执行到位,有效宣讲是前提。只有宣讲到位,才能让全体党员对党规党纪了然于胸,执行到位。
在当前的反腐倡廉形势下,如何利用“互联网+”提高宣讲工作的广泛性、针对性和吸引力?全国首部学习宣传《准则》《条例》系列动漫剧《尺•度》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它围绕《准则》《条例》为全体共产党员开列的“负面清单”和“六大纪律”,用一个个违纪案例进行了明确清晰的解读。
《尺•度》形式灵活,每集都包含了党纪条规、动漫故事、名言警句、温馨提示四个部分,演绎典型案列,引人入胜。该剧紧扣《准则》《条例》中部分重要条款和新增条款,用虚拟的严书记在工作中如何处理违反党规党纪的事例,以及同事、家属等角色的协力演绎,生动展示了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是如何落实到位的,也让大家真切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是动真格的。
幸福的尺度读后感篇十二
上次看这本书应该是高中吧,忘记当时是以怎样的心情读完的,但我记得白岩松对我的影响很大。看完后当时我就想在大学时读新闻传播专业,但实际上当时的我对此了解得并不多。大一分专业时没有传播学可选,选了师范。
大学虽然偶尔关注白岩松的动态,但却没再把书看一遍。再读第二次已经是硕士研究生一年级了。这一次,我认真也不是很认真地看完了,之后对于我已经很了解的部分是浏览。这一次,在看关于汶川地震的章节时眼眶湿润了,其他章节情绪起伏并不是很大。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想有这点时间把书再看一遍,不如去读点名著。这个思绪没有继续下去,因为我喜欢白岩松啊,再看一遍也无妨。毕竟最近也在看《对白》的综艺节目,看《新闻周刊》等,他的言论会提醒我保持清醒独立与理性。
回看这本书,感慨的是在那段我还不懂事的时间里,老白经历了很多,那段时光于他而言很精彩,他一一记录下来。我很好奇,因为我一直好奇在某个时间点大家都在做些什么?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在干些什么?所以我更好奇我喜欢的老白那段时间里经历了什么?他有哪些感悟,我向他又走进了一步。等忙完了这段考试周的准备,要把《白说》翻看。很期待他会在书中说哪些我还不知道的故事,肯定很多。
老白演讲摘抄:
人到中年,友情之树日渐凋零。人终究会走向越来越孤单的岁月。当你拥有一种阅读的习惯时,你永远不会孤单。当我最孤寂、一个人的时候,随便拿起一本书,如同邀请一位朋友。你可以跟它对话,可以反对他的意见,你可以突然跟他找到共鸣,你也可以把它放下拿起另外一本书,让它插进你们的对话。你永远不会真正的孤单。因此,阅读从来不是一个功利的事业,应该是一种生命方式,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幸福的尺度读后感篇十三
自从在‘清廉江苏’微信公众号看到廉政动漫《尺·度》这个短片后,像追美剧一样每集必追,遇到喜欢的还可以回放反复看。”太仓网友“漆思思“在凤凰网发帖留言。“《尺·度》把清正廉洁做为人生的价值追求深深的植入于每一位党员同志心中……把“严守正”作为一种社会风气代代传承。”网友“天天玩水”在江苏卫视荔枝网评论道。
最近一段时间,每集仅有两三分钟的短片《尺·度》已经悄然在太仓的党员干部圈中走红,通过微信、微博观看,相互之间探讨剧情俨然成了一种新风尚。“太仓纪检”、“太仓长江口旅游度假区”等微信公众号积极,党员干部们在观看学习的同时也纷纷留言,分享自己的感触与心得。
该片塑造了某市市委书记老严这一形象,并以老严及其家人、朋友、同事为背景,将《准则》、《条例》通过22个小故事演绎出来,生动形象、贴近生活。
今年以来,太仓市纪委在推动落实从严治党,促进学习党规党纪方面推陈出新,充分利用太仓纪检微信、微博、太仓勤廉网等平台,与相关单位合力开展了《准则》、《条例》知识竞赛、微型勤廉党课、党纪党规专题讲座等活动,有力的促进了党员干部自觉将《准则》、《条例》内记于心、外化于行。
幸福的尺度读后感篇十四
如果单身的时候我读这本书,会觉得他过于自我,会误导一大批年轻人放弃原有的工作,去追求所谓的自由和梦想。而此刻读它,却像是听一个朋友诉说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我尊重任何人的生存方式,那是他的自由,我不仰慕,也不鄙视。因为我也身在其中。你想怎么活,用哪种方式度过此生,都是你的自由。换做以前,可能又会长篇大论一番,现在真的不会了。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成熟---包容一切存在。
我也担心有一天我就这么无名的离开了,所以,想每天记录一下。可以聊聊几字,也可以通篇作文。不管哪种,都是证明存在的方式。
听别人故事,品自己人生。
幸福的尺度读后感篇十五
刚好接触第一本读物就是毕淑敏老师的散文集。当时很青涩,对于那些优美的文字只是觉得很舒心读起来。于是我早上晨读都要背诵,比背诵课文还要认真。一遇到好的片段,我会专门用手抄本给记录下来。每当拿着手抄本欣赏的时候,我都很开心,而且经常在自习课上手抄毕淑敏老师的文章。如今已经上班好多年,上学那时候的习惯已经没有了,但是看见她的散文集,依然爱不释手。
《恰到好处的幸福》当我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就被这个题目吸引。自从成人自己奋斗,各种各样的压力随之而来。每日为生计奔波在家和公司之间,心很累,总觉得生活过的好辛苦。一直重复在奔波劳碌的路上来来回回,似乎已经忘了生活的美好,没有幸福的感动,日复一日匆忙工作,上班下班,奋斗工作。生活似乎已经成了一种过程。当打开这本书的时候,忽然发现久违的欣喜和内心的平静,原来之前的那种感觉和喜欢深入骨髓,融入到我的生命里。
本书是一本充满温暖力量的灵魂读物,纵有千间房屋,夜间无外一床安宿,纵有万亩良田,一日终究只需三餐。幸福是一种心的富足,不以物质的多寡来衡量,它是付出、分享和爱的感受。恰到好处,是一种哲学和艺术的结晶体。它代表的豁达和淡然,是幸福门前的长廊。轻轻走过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门环。佛家有一句话,叫“无挂碍物者无恐怖”,不妨借用来,少需要物者少烦恼。因为必需少,所以受限轻。人就获得了更快的行走,更高的飞翔。
幸福是一种人生体验,是对生活的一种诠释。在这个纷扰复杂的社会中,我们还是需要守住自己一方净土。不为车房这些物质条件而不停的为难自己。日日活在比较和羡慕嫉妒中,生活就会黯然失色,过分的为难自己就会痛苦,恰到好处即可。
有香气的女子。
幸福的尺度读后感篇十六
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年代,一个似乎可以通过努力就可以心想事成的年代,很多人逐渐地迷失在不断满足的欲望中。我也时常在想,当很多人都已经品尝到幸福的甜味,为何还要苦苦追寻更大的幸福。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见了毕淑敏,遇见了她的《幸福的尺度》。
什么样的幸福才是健康的幸福?毕淑敏告诉我们,她应该是在一定尺度下发生的事。那么,我们又该怎么理解这个尺度呢?文中这样的一句话似乎就是最好的回答——“尺度表面上看,很好理解,就是说,物体在不发生质的变化前提下,可以有一点变动的范围,但是,不能过量。”
在深夜里,我与作者促膝长谈,通过她的文字;清晨,我与作者交流我的的想法,通过她的文字。在不断品读文章的过程中,我慢慢地去理解她关于幸福的诠释,关于幸福的尺度的真谛。然后,我也开始思考关于我的成长之路。
经过一些时间的思考,我慢慢发现,尺度下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例如,一个银行的工作人员,对于她而言,她应该为自己的这份工作感到满足,对自己能够在岗位上奉献自己才华感到幸福。假如,她经不住诱惑想要更加奢侈的生活,一不小心挪用公款,那么不属于她的幸福之梦终有一天会破灭,因为她超越了法律的尺度。又比如说,一位官员,在他的尺度下,他的幸福就在于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带给一方百姓幸福,这种来自人们的认同感的荣誉也是一种幸福。如果,他一不小心超出了自己的职责范畴,为一部分人谋取利益,那么不属于他的幸福之梦也会破灭。每个人都应该在法律范围内践行自己的梦想,坚持自己的生活,从平淡中感受生活中那些善良的幸福因素。
我想,我的幸福应该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成绩,凭借着自己感恩的心去理解生活中的美好。小学毕业考对我来说,是人生重要关卡的第一关。在备战的那些日子里,虽然我要克服娱乐的诱惑,忍住寂寞,还要付出汗水去攻克一道道难题,但是,当我看到那一个优异的成绩时,我心里说不出的喜悦。原来,亲手培育的瓜果才最香甜。特别是,当我看到父母欣慰的笑容,我更加懂得了有一种幸福叫做付出,叫做给予。我没有在该学习时间里选择叛逆,而是选择严格约束自己,抵制外来诱惑,认真成长自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的成长之路只有在尺度下才能走得更远,才能收获得更多。
人的一生,从一开始到结束向来都不是单独存在的。我们都生活在一个整体中,这个整体的约定俗成和相互温暖才是支撑着我们幸福存在的理由。
我愿意在尺度下快乐地成长,幸福地生活。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109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