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值得花时间来进行总结,以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表现。好的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反思和改进,我想我们需要学会写出有价值的总结。以下是一些情感表达的实践建议,供大家参考和实践。
常识高中读书心得篇一
故事真的很简单。一个84天没抓到一条鱼的可怜老渔夫,在海里奋斗了三天,忍受了三天的孤独痛苦,仍然只带回了一条大马哈鱼的骨头。
海明威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塑造了一个不成功的老人,在生活的压力下塑造了一个优雅而坚韧的不屈形象。
在书中,老人实际上是人类的化身。海是被人类征服的象征。在这个故事中,它诠释了人活着应有的性格,以及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也就是说,成功不是一条大马哈鱼所能证明的。人们应该乐观,不屈服于一切;人们应该有耐心,贫穷、饥饿、战争都会过去,面对困难永不放弃;做到这一点,我们的生活是成功的。人生之路漫长,艰难,充满坎坷,但只要你勇敢顽强地以自信的心迎接挑战,你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赢家!
这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的小说告诉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生活有多强大,我们的心应该有多宽广。
读完这本书后,我的心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平静下来。这位普通而受人尊敬的老人让我深深地明白,生活不应该被任何困难所屈服,而应该尽最大努力与生活中的困难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成功不是我们唯一的追求,一颗永不放弃的心是一种更有价值的品质。
常识高中读书心得篇二
最近学习了《有效教师》这本书,字里行间流露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以未完生的挚爱,散发着教师智慧的光芒。我被书中的名师们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着,心灵得到了净化,人格得到了完善,理念得到了更新。从中领会了许多知识,让我获得了许多感悟。
名言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成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名师魏书生认为: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不好教,常常是我们的方法太少。众多的成功者一再告诉我们,不管处于什么样的处境,只要你有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你就会自觉地去改变自己把外在的压力转化成巨大的动力,不断地学习,引千道清泉、集百家之长提升自己、充实自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标示了有效教师高尚的师德境界。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教育尤其需要热情,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博大而炽热的爱,就不能成就有效教师。古今中外的名师们都是在以德之教,以身示范的教育过程中站立起来的,都是在无私奉献、无私的爱中不断认识自我。
“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有效教师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教师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只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可见要成为有效教师对于学习的至关重要要有深刻认识,要把学习作为自身发展、胜任教学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深入的思考,那么既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他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它清楚地揭示了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反思。反思不仅仅是头脑内部的想一想,他是一个不断实践、学习、研究的过程,是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的深层次的对话,要想成为一名有效教师,扎实苦干的精神和态度是基础,而学会不断地自我反思则是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
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和培养不宪政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开敞胸襟,乐于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赏、不自我封闭。与学生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埋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长者、名师的指名和帮助,团结的力量大,集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体。
豁然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同行相轻”也同样是一名有效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一位特级教师总结自己的待人之道是:“念人之功,容人之过,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多么豁达的胸怀,剖析许多名师的成长经历,是我们前进的灯塔,沿著名师的足迹,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常识高中读书心得篇三
《繁星春水》这本书是我头一次接触,看惯了白话文的我,一下子来看诗集,就觉得有点不适应,不过也别有一番滋味。
翻开书,首篇导读便吸引了我。讲到冰心是如何创作诗集,从小到长大,充分体现了冰心在写作方面的天赋。
她的诗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著称。从《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满着梦,充满着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呵,……灵魂深处的孩子呵。”更诠释冰心与兄弟姐妹之间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谊。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渴望与幸福。
她后来出洋留学,一去便是多年,她便通过笔来叙述自己的思念,迫切希望能够早点回家。她幻想着与母亲见面,幻想着回家,她很快乐。但是一旦没了幻想,那么她就会变得更加的失落与失望。背井离乡,又离开了至爱的母亲,怎会没有思乡之情呢?“故乡的波浪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是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盘石,现在也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那波浪不断的拍打岸,我无动于衷,可是一旦离开了家乡.那一滴滴的波浪,无不在触动我内心的一根快要绷断的弦,思乡的弦,的确,世上只有妈妈好,母爱的爱是最伟大,母亲的爱是最纯洁。
冰心的短诗,给了我万千的感慨。她的诗不含丝毫的虚伪,全是出自内心的真实感受,能够感人至深,也可见冰心的童年幻想中度过的,她的幻想是那么美,那么引人入胜,那么富有童趣。但,她那深深的母爱,思母心切是我们所不能企及的。母爱是那么圣洁,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爱,所不能企及的。冰心是母爱的代名词,通过冰心我读懂了母爱。
此时的我,心潮澎湃,无法平静,万千感受,无法溢于言表。
此诗集中,冰心以母爱、童真和对大自然的歌颂为主题。女作家杏林子曾经说过:“除了爱我什么都没有!”的确,当你拥有爱就不需要别的什么东西了,因为你已经拥有了一切。冰心接受着母爱,同时她赞誉母爱,她爱大自然的一切。
冰心的诗句,是那样简朴,但是每一个字眼都蕴含着那样深的含义,许多诗句还透入着对母爱的深深的赞誉。从冰心的诗句中,我悟道:一个人爱万物,她(他)是美丽而快乐的;一个人被万物爱着,她(他)过得会安逸舒适。而同时为这两者,她(他)就是快乐的。
“冰心”这个词就是像她的人一般典雅清丽,超凡脱俗,也正如她所写的诗句,在淡淡的优雅的文笔中,还有着许多的哲理。一句“弱小的草呵!骄傲些吧,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告诉我们小草虽然渺小,但世界却需要你的点缀。又一句“青年人,珍重的描写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告诉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去做该做的,在时间的书上写下你的成绩与辉煌。总之,在冰心的诗句中,我们总能学到很多。
读这些小诗,似乎很亲切,因为冰心将大自然中最纯最本色又十分普通的东西用轻淡优雅的诗句表现出来,不加以任何人为的修饰,不添以任何华美的词句,带着一丝温柔的忧悠,或一些深深的内在美:明目下,绿叶如云,白衣如雪。怎样的感人呵!又况是别离之夜。在那娓娓道来的诗句中,满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是她冰清玉洁之心的再现。
常识高中读书心得篇四
我一直自诩比较喜欢杂七杂八的东西,对喜欢的东西也从来不深挖,最多在最爱它的时候做一点了解,因此了解的多半是一些浮光掠影式的东西,豆瓣网,知乎网和果壳网是我经常逛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在不间断更新一些零碎的小知识,这非常合的我口味。初看到梁文道先生的这本名为《常识》的著作时,我以为它是各种生活冷知识、普及各种科学常识的书,但是看了简介才发现,这本书刊载的内容是梁文道先生近两年来撰写的时评文字结集,谈及整治、民主、民族、教育、新闻自由、公民道德等诸多方面,因此是一本时评集之类的文章。文字风格犀利,文章主旨清晰,论述简洁有力,往往一针见血命中问题之要害,其文字在带给读者阅读快感之余,非常催人深省,正如梁氏自言:“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
梁文道说,这就是缺乏常识的表现。他把他的这本文集命名为“常识”,是因为世上的荒.唐事,多是由于常识稀缺。一切似乎都有了一个既定答案,便不去多想,便理所当然。然而可贵恰恰在于对一件事的反复思考,甚至挖掘其本质,尽量减少认识盲点,才能使自己不至于愚昧,而不是一旦认识,便欣然接受。这一再需要挖掘的东西,其实就是常识本身,说简单,也并不简单。因为最真实的东西总要被层层迷雾笼罩,就像《革命之路》里所说:“人们从来没有忘记真相,只是更好地学会撒谎。”当撒谎成为习惯,即使知道真相,也很难把它们拎出来,认真地当回事。
常识之后应该提倡什么?大概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吧?两者谁应该在前,谁应该在后,这也是个问题。我们要仔细那些总是热心地想把他的“常识”(其实也包含着他的价值观)兜售给我们的人,他们往往是想让我们变成跟他一样的人。因为常识很快会变成共识。有了这样的共识,在众声喧哗的网络时代,人群很容易就被割裂成一个又一个的小圈子,彼此诋毁,老死不相往来,最终走向自恋的尽头。
常识高中读书心得篇五
这本1776年1月由署名“一个英国人”托马斯.潘恩的小册子《常识》号称世界上第一本畅销书,虽然全文很短,但却写的铿锵有力、以无法辩驳的坚定语气告诉读者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愚蠢所在,北美大陆的独立之意义。潘恩号召大家摆脱和解的想法,尽快动起来,因为北美的情况独立再合适不过了,一定要和英国脱离关系。他通过分析英国的政体、英国对殖民地的态度、英国的军事能力、北美的军事能力和资源,来论证:
北美不需要国王,法律才是北美的国王;。
英国是不可能让北美拥有自己的海军,英国国王会否决一切让北美强大起来的法律;。
英国也不会真的庇护北美,只是为了贸易利益而为之;。
英国的军事能力让人望而生畏,但实际并未如此;。
北美人少地广,纵使负债进行独立战争,也可以通过卖地偿还贷款;。
北美有逶迤的海岸线,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做军火生意完全可行;。
北美人口正正好,这些人口好团结,也足够军事武装。
以上结论均指向“现在独立是最适宜的时候”这样的结论。
当然潘恩还设计了北美的政体,并始终强调政府的作用是“自由和安全”,如果一种机制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感,那它就会带来灾难,应该摒弃。英国之所以存在君主立宪,不是因为君主立宪制多么的先进,更多的是英国人的民族自傲感,英国人对君主立宪的自豪感来自于下议院的共和制度,而不是来自他们的国王。他的很多说法都是来自圣经,把圣经的故事加以解读,告知人民国王是人们自作自受的结果。还有世袭制,更是愚蠢之极。
常识高中读书心得篇六
的美景,又拍摄繁华的都市与“天街”比较,用美好的现实激励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有耕耘就会有收获,妈妈的公开课《天上的街市》获得了全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中考成绩名列前茅,她带的班级被评为市级文明班级,她也获得了“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称号。别说学生有多喜欢上她的课,就是年幼的我也巴不得快点长大,好去读她的那一班。
常识高中读书心得篇七
书名曰《常识》,正如梁氏自言:“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
“比起许多同行同道,我的环境比较宽松,我的信息来源比较多元,我冒的险比较小,我怕的事也比较少。”
“只有一种情况能使时事评论不朽,那就是你说的那些事老是重复出现。如果时事评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现实,那么现实的屹立不变就是对它最大的嘲讽了。任何有良心的评论家都该期盼自己的文章失效,他的文章若是总有现实意义,那是种悲哀。除非他那作者的自我要大于一个知识分子的志趣;江山不幸诗家幸。”
时评作者叫聂以真,这个人太逗了,前一阵子看他写过的文章,在大陆肯定发不了。他是一个经济学家,他讲共产党作为一个组织来看它的成本效益怎么样。他说世界上原来最大规模的组织宗教不算就是共产党,他有八千万人,这八千万人花了多少钱?能够做到多少事。算一下得出的结论,世界上成本效益最低的一个组织。这就是经济学家,这种东西我们不会做,我们不懂也没这么想过,但是他就会这么搞。香港是一直有这个传统,文人论证的传统,后来经济学家论证的传统。你当然就会受他的影响看他们的东西,很好玩。
我特别喜欢张-五-常老师的文章,文笔又好,娓娓道来。
两次短期出家,真剃头,但是头也不用太怎么剃,换一个袈裟过那种沙弥的生活,在寺院呆九天十天。因为我学南传佛教所谓小乘,他们这些国家泰国、缅甸很习惯年轻人都去当几天和尚,很常见的。
常识高中读书心得篇八
拿到李政涛的新著《教育常识》这本书时,我原以为会是一本很枯燥的教育理论的书籍,但是仔细看过后才发现其实这本书不是一本理论的书籍,恰如“序言”中所表达的:“说到底,这本书所讲的教育常识,首先是我自己眼中的教育常识,它绝非教育常识的全部,可能只是其中极少且微不足道的一部分,甚至有些是他人眼中的‘谬论’。我要努力做到讲出我思考过、体验过因而确信过的教育常识,是在和已有常识的对话中‘自己讲’和‘讲自己’。”的确,这样的“常识”里带有浓厚的个人气息,但正是这种经过个人经历、体悟、思考、提炼、验证的常识,才显得真实,才富有人情味。
第二点也就是书上的第35条我也很喜欢:教师一句话,影响人一生。教育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力量的源泉之一,是教师的语言,这种语言具有促进生命生长的力量。文章中所叙述的中国速算大师史丰收的故事对我促进很大。老师的一句很简单的一句话就唤醒了史丰收的探索、创造的热情和勇气。是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甚至改变学生一生命运。就像卡罗琳・奥林奇所说的那样“哎,有些言语和行为能给人脆弱的心灵带来创伤,且这种伤痕会伴随人的一生。”相反,一些鼓舞、表扬的言语和行为能给人脆弱的心灵带来光明,并且这种光明照亮人的一生。
第三个观点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有人曾将教师喻为“灵魂的工程师”,我觉得我们更应该是“灵魂的唤醒者”,每位学生的灵魂都是等候着被唤醒的“种子”。说的真好,真正的教育是能深刻有力地唤醒孩子的灵魂,让其产生自我生长的力量,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也就是伟大的教育家杜威所说过的“教育即生长”,学生在和教师一起行走的漫漫路程中,他们的种种需求处处挑战着教师的知识储备、德行涵养和坚韧意志。我能够每天把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我的学生在我的教育下每天都能够有所收获和成长是我最大的欣慰,也是我做为老师最大的幸福感!
常识高中读书心得篇九
传统管理的意识是“把人给我管住"就是管人理事,把人管好了,事情就自然而然的出来了。管理的常识是什么?下面本站小编整理了管理的常识优秀读书心得,希望对你有帮助。
几年以前,我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在不改变组织架构,不增加人员配备,不增加投资预算的情况下,一家农牧企业的销售额,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从20多亿元,上升到接近80亿元。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这家企业的营收计划是800亿元。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一家农牧企业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答案是:管理。
管理就是把理论变成常识的过程。看完一本叫《管理的常识》的书之后,这句话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我们会发现,在今后的企业发展中,作为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力,管理的地位会更加重要和突出。管理本身是一件系统工程,但是一定要让管理回归简单、形成常识、便于操作,不让它成为管理者或者被管理者的负担。只有后台管理水平的提升,才可能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实现前台营销效果的改善,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者需要具备全新的能力,不能只满足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应更善于发现市场机会并解决问题。国内很多企业,产品设计、引进和业务流程的安排等,都是由后台管理人员决定的,往往对市场变化更敏感的一线营销人员在这方面的话语权很小。如果想让邮政产品和流程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甚至形成新的增长点,就应该设计相应的工作机制。我们可以学习互联网企业设置用户体验官的岗位,鼓励管理人员直接面对客户,让他们更加主动了解市场发展趋势;通过机制的设计,鼓励和支持员工大胆开展探索,从而提高企业决策的效率和效益。
中国邮政拥有其他企业羡慕不已的品牌资源、牌照资源、网点资源和员工资源。这些资源要得到整合和运用,更离不开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员工资源为例,中国邮政有近百万的员工,是全世界拥有员工人数最多的企业之一。《管理的常识》作者陈春花教授经过长期的研究指出,中国企业人工成本低的概念是不成立的,因为中国企业中一般只有20%-25%的人能达到正常工作要求的绩效,有25%的人可以高效的工作。从这个角度看,面对这么多的邮政员工,如果真正做到激发潜能、人尽其用,企业的整体运营管控水平一定会有大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整合各种资源,满足客户多样化消费需求的能力,也一定能变得更强。
作为企业管理者,或者企业管理的参与者,也许你曾经想学习更多的管理知识,却因为外国管理著作的“厚重”而头痛,因为其中深奥的管理术语而退缩。那么我相信,当看到这本中国人写的管理著作——《管理的常识》时,你完全不会有这样的感觉。这本名字简单且不到200页的书,却实实在在不简单。因为它凝聚了作者20多年的教学和实战经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7个让管理发挥绩效的基本概念,将高深的管理理论变成了简单的常识。还要告诉你,更不简单的是这本书的作者,本文开头那个充满奇迹的案例,正是陈春花教授在兼任六和集团总裁的时候所创造的。
作为一名管理者,一直有一个矛盾存在:实际做多了发现缺乏理论知识指引,一味的按照理论操作又发现脱离实际。看过书,参加过培训,也一直在领悟,但悟不出良好的方法能把管理所赋予我们的实践和管理的双重身份做好。年初听姚总的讲课后,对这本书的观点略知一二,现在详细读了一遍,非常钦佩作者能把枯燥的理论变为常识,让我们这些后人能够深刻的理会,下面谈谈我对这些常识中印象最深的几点:
一,管理是管事,其一,管人与管事分不清,很多人相信如果把人管好了,管理就做好了,健峰一位老师来讲课时说到要处理好与员工的关系,自己掏钱请下属吃饭,原因是人心稳定了,才能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打成一片,否则就会摇摇欲坠波澜起伏,但是管理者如果不界定该做的事情,员工只凭兴趣做事,就一定得不到成绩。其二,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有的领导心疼下属每天加班尽可能的去帮忙完成,有也有的领导提倡加班认为态度最重要,但是我们都清楚,不管是帮忙还是加班,事情永远是做不完的,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做好当前最重要的,准备做好今后最重要的,作为领导,要领着下属做好最重要的。其三,管理的基本规律是管理不谈对错,而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公司一直强调的深入现场,我想也是需要我们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而不是在问题发生后,再去寻找原因和责任。管理会不断面对新问题,我们能努力做到同样问题不重复发生,但是我们没法避免新问题的发生,所以现场有问题马上解决比后知后觉的改善更重要。
二,对绩效负责的管理,我们常人的心态常常以苦作乐,付出就是对得起组织,但是只有功劳才能产生绩效,苦劳不产生绩效。我顿悟,产生苦劳很简单,只要有态度,就能产生苦劳,但是态度转化成能力才会产生绩效,才是对组织的贡献。我们也时常关注个人的品德,犯了错误就是品德差,但人都会犯错误,如果管理者不犯错,员工就不会有机会犯错,作为管理者,这话应该谨记在心。
三,公司不是一个家,这话似乎说的极其痛苦,因为第一次听到时,我感觉一阵心凉,但是这话很有道理,管理者不是父母官,因为对于组织而言,不能够谈论情感,爱好和兴趣,组织更注重的是责任,权利和目标,公司要有组织的效率,而不是仅有家庭的情感。公司是一个组织,组织对事不对人,当一个目标出现时,所有人都必须服从,每个人都成为组织的成员,而不是成为自己,才能让组织实现目标,就像军队组织之所以能成为强大队伍的原因。
四,领导的理解,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领导与管理者没有区别,也习惯性的认为领导就是这个专业的专家,或者综合能力的专家。此书解释到,领导是指影响别人,以达到群体目标的过程。领导者就是负有指导,协调群体活动的责任的人。所以说,并非所有居于领导职位的人都能领导,反之,不在领导岗位的人也能起到一定程度的领导作用,对于身兼一定管理职务的我们,需时刻提醒自我,没有不好的士兵,只有不好的将军,在电影界,拍不出好的电影时,换导演也不换演员;在体育界,比赛不出成绩时,换教练也不换运动员,可见领导的重要性。
五,人为什么工作,这本书按照马斯洛的五层需求理论给了我们完整的答案:赚钱,消耗能量,社会交往,成就感,社会地位。所以对于一名员工,有时候涨工资并不会带来满足感,我们的工作环境也很重要,我们的地位提升,成就感的满足也是很大的激励,我对此感同身受。
六,决策如何有效,一直以来都很佩服姚总的果断与高效,决策的事情,马上落实下去执行,绝不拖延。很多时候决定了一件事情不敢马上执行下去,这并不是慵懒或者低效,其实是怕决策不正确,偏离发展方向。但是我们都没有理解,决策是为了能够执行,而不是追求正确性,决策正确性不是决策本身而是决策得到执行的结果。
七,计划一定要在意行动,如果花很多时间设目标,分解目标,盯着下属设计划定目标,到了月底年底花时间总结,如果没有达成目标,再分析再计划,依次循环,就被认为是一个有管理的组织。而此书认为,计划等同于目标分解是最大的错误,我们要做的是花时间来讨论,分析和总结实现目标的行动的合理性,资源的安排以及时间的控制。这段简明扼要的解释,值得为此深思。
以上是我阅读此书后,感触良多的七点感想,并非全部按照书中的7个基本概念展开。
1:什么是管理。
传统管理的意识是“把人给我管住"就是管人理事,把人管好了,事情就自然而然的出来了。间接的把管理工作变成了对于人的琢磨。在固定的时间内安排的工作任务,通过管理人与管理事又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人的原因很多,在单一的事情上不应参杂这些原因,而是在事情的安排上要让下属明白工作的内容和要求。
书中提到了,管理所要求的合格决策,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只需了解两个相邻的上下级岗位即可判断管理的决策是否合格。每一个管理者确定明确下一个岗位所要做事情。
在面对问题上,我们还经常会出现对于错的的解释与争辩。在书中提到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这里就得回到“把人给我管住”观点。针对人就会有对错之分,这是人性尊重。如果管理者只对事不对人的安排,去面对事实,那中间就省去了人的这个原因,问题就会明了的摆出桌面。清晰的去界定事情的标准,管理需要不断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需要找原因与责任,抛开外界因素,直达问题的本质。
在衡量管理水平的唯一标准是能否让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合二为一,在管理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关注每个员工的个人目标的变化,从而才能使组织在不断的发现与解决,通过管理者组织目标不断的提高,提高组织目标的同时个人目标也不断的实现提升,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结果。要实现个人目标的达成,就必须要员工得到资源并有权利的运用这些资源,使他们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潜能。管理者核心资源:人力资源与财力资源。这两个是运作生产的根本。其他资源与权利放权给到员工使其信任上得到满足,达成个人与组织目标。
管理的三角形:权利,责任,利益。在这三点上员工承担着责任,由不同的岗位把责任分配下去,就形成了三角关系。员工在三角关系上相适应的使用与分享资源,分配就是经营,在资源的分配过程中,管理者经营着所管辖的所有资源,经营是所要正确的事做,管理把事情做对。两者是一前一后,有了正确的事在通过管理把事情做对。管理由经营来决定,管理的的水平不能超越经营水平。
管理者要面对效率,要想效率的提升就要学会劳动力的分工,加上人员的专业化水平,结合等级制度约束,什么样的职责就有什么样的权利同样承担相应的责任。充分的创造良好的组织环境,满足员工的心理要求,挖掘员工潜力。把每一个人员联系到一起,提升整体的力量,延续个体的价值。通过1:计划管理2:流程管理3:组织管理4:战略管理,文化管理。把生产效率问题点整合,打破职能习惯,培养系统的新思维,形成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
2:什么是组织。
组织是为目标存在的,组织里的人与人事不平等的。“组织不是一个家”注重的是责任,权利和目标,如果目标不能实现,那这个组织就没有意义,每个人就同样的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组织分工明确,目标清楚,不管成与否这事都是需要相应的同一组人来承担,在组织中可能出现分歧,牵扯到责任划分时组织只有人与人公平,但是绝对不平等,公平是指去承担结果,但结果的承担就不一定平等,责任与权利不一样造就了这种现象。企业设定了目标,那组织就是以目标而存在,组织中的任何一员都保持着奉献的关系在运转。每个人都主动贡献,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每个成员都应关心关爱彼此。组织才能集结众人力量,工作开展更加顺利。在组织中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时间久了就会有一个组织稳定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能应变突发情况或是间断的更加进步,我们作为管理这个需要不断的打破平衡,决不能追求“一团和气”。
3:什么是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就是让权力和责任的关系匹配。组织结构的自我约定关系,互相承担各自的责任,在责任中与权力的纵向安排与沟通,控制的横向发展,致使每个人在其中即使用权力也承担相应的责任,彼此约束与协调。在组织结构上指挥统一,每一个人都只有一个直接上司,在控制幅度上,每一个人都有管理的跨度,这个跨度是有限的。再就是分工经营,部门化分类工作,充分利用分类部门的资源共享,减少浪费,这里的浪费包括人员,物质,权利等。每个部门都是经过控制幅度与专业化划分,在肯定的职权范围内充分的发挥其专业能力。
4:什么是领导。
领导是指影响别人,以达到群体目标的过程。领导者就是负有指导,协调群里集体活动的责任人。领导的影响力由两个部分构成,权利通过企业的文化在形式上构成了法定的意义,在专业上他的领悟与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专业权利。人员安排上对于下属人员有奖赏权,惩罚权,对于部门的决策有决定性的统治权。这是公司的流程与制度无形的给予。在其他权利无法发挥想影响力的时候,领导者须具有自身的修炼,通过自身的外貌,知识,能力,好感等独特的一种无形的驾驭其他的管理者的魅力形式。管理者即属于管理者也是领导者,在不同的层次上体现的身份不一样,从上往下级看,领导者是定位方向,构建团队,促进变革的人,在横向同等职位是管理者负责有解决问题,保持稳定,按章行事的角色。领导者需具备以下技能,人际,概念性,技术性在这三种的技能越到基层技术性要求更多。而高层中主要扮演是概念性的技能。每个领导者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做事风格,这个风格就是他的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本身是否对与错是不重要的,主要看他的风格是否适应环境,有效的获得最好的结果。领导者应有效的沟通与尊重下属单位及个人,在工作中适当的授权,让他们获得满足感。领导者得充分利用资源与合理的时间安排保持良好正确的沟通,发挥上司的长处,欣赏与信任下属,保持整条链良性信息的传递与工作安排。
5:什么是激励。
激励就是让人们自己做出选择并愿意付出。让工作变成游戏,换位思考的方向。涨工资不会带来激励的作用,涨工资只是保健因素,在人的意识里面这些是认为理所当然的方面。作为基层管理者,最底层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影响力最大,在物质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其他还要满足人的生理,安全,交往,尊重和我自我实现,而这五种需求是由底层向高层的递进。管理中对于基层不能安于物质上的满足,在有限的物质下管理者引导其他精神如:成就,权利,亲和通过这三种弥补物质上的不足。通过四种方式如:鼓掌,赞美,鲜花,隆重的仪式来间接的表现出对员工的激励。这些非物质的产物都是需要管理者的个性化和制度化的结合,充分发挥管理者的想象力,给出员工惊喜,得到激励的效果。
6:决策如何有效。
管理者扮演着决策者又是执行者,决策的目的就是为了执行。决策本身就是选择,通过数字统计,文字分析,识别问题有标准有目的有分工的拟定分析与选择方案,在执行过程中按照要求执行达到目的后评估方案的缺失,这样整套的决策效果就检验出来。决策是对人与事的一个考量,所以管理者具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思维方式。自然科学是通过一系列的验证和调整达到效果,而社会科学是具有文史哲的素养是人性的表现。决策又分集体决策与个人负责两种,集体决策集思广益风险最小在技能互补,目标一致共同的方法大家一起来完成这项任务,但出现问题后集体人员一起承担。在个人责任中,我们要对自己和他人做出承诺,有自我责任意识与承担意识。只有每个人员有自我的个人责任这些人结合在一起就能完成决策的执行。个人决策的误区有四个“人际错觉”。不易察觉的偏好,这两种让我们在人性的表现中失误,是个人决策的局限性表现。要想在决策中如何保证效率?必须由以下几种方法:1:独断式决策2:咨询式决策3/4:决策(多数人控制)(共识)5:授权。通过不同的情况来衡量理论中方法在实际过程中的适用度。
7什么是计划。
计划就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寻找资源的一系列行动,计划管理分为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是绩效管理从基层上达到,另外一种是通过间接部门大方向的控制。计划是所有管理的基础,有计划才有管理的层次表现与执行,效果的突出。计划会逐步逐层的解决企业的各项问题,有目标时间点控制的一个虚拟联系的锁链。在这个工程中由管理者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紧密衔接。计划是对未来一个预测,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必须要保证行动的合理,找到资源,以实现未知目标,作为管理者在计划过程中不一定知道计划的内容,但是不管是否清楚。计划需要的是承担者与执行者才能有效的寻找到资源。计划是决策者的一个共同或者单一的虚拟目标,所以制定计划是关键,这里要消除各级的差距问题,反复讨论得到可行的行为安排,计划才能有效的制定。计划是根据总资源的分配,预算综合的一个过程的结果,在通过这个结果逐级的往下分派任务,管理者在中间执行监督与重新分配或是调整逐级的解决各级问题,使计划顺利的执行。执行的目标必须是具体,明确,适当,且事先制定。大家都在这个过程中依次逐级的分解制定自我团队的小目标,小目标必须是与总目标是方向一致,以员工为单位的完成个人与团队的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预想不到的变化,但是没有伤及总目标的根本,一般只是调整计划的实施的规定,但是程序和政策不作改变。如果问题没有解决,程序可变但中心政策不能调整。
通过以上的几章的分析了解,纠正了管理上的不正确的意识,知道了更多的细节上的分解与运用,知道整个管理组织自己的责任与职责,有计划有目标的去管理自己的车间。
常识高中读书心得篇十
读书是一种对于知识和智慧获取的重要途径,它帮助我们了解世界、提升自我意识和思考能力。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探索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点,还可以学习到一些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智慧,这些都可以体现在我们的读书心得体会之中。读书心得体会是将自己的思考与书中的内容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思维框架和观点。通过写作读书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并且对所读书籍的理解也可以更加全面和深入。
要想写好读书心得体会,首先需要仔细阅读书籍。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做好思维笔记,记录下一些自己觉得有价值的观点和想法。读完书籍后,我们可以花一些时间整理思维笔记,形成一个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大纲。在写读书心得体会时,要注意逻辑性和连贯性,可以将不同的观点分段展开,同时,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加以对比和佐证,使得读书心得体会更加丰富和有说服力。
读书心得体会是将自己的思维和阅读的内容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见解和观点。它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对于所读书籍的理解和消化,让我们通过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去理解书中所表达的思想与观点。读书心得体会还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于相关主题的认识和理解,丰富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角度,提高我们的批判和分析能力。通过读书心得体会的总结和归纳,我们可以将所读书籍的内容与自己的实际经验和生活联系起来,发现更多的人生智慧和启示。
第四段:分析读书心得体会对个人发展的促进作用(300字)。
读书心得体会对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读书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我认知和思考能力,加深自我理解和世界观的塑造。读书心得体会有助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对问题的深度思考能力,提高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读书心得体会,我们还可以培养对于知识的渴望和求知欲,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和阅读广度。读书心得体会还能够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力,培养我们的写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读书心得体会是我们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和体验的总结与归纳,是我们对于学习内容的思考和理解的展示。通过读书心得体会的写作,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所读书籍的内容,加深对于相关主题的理解和认识。读书心得体会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还可以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读书心得体会的总结和归纳,我们可以将所读书籍的内容与自己的实际经验和生活联系起来,发现更多的人生智慧和启示。因此,读书心得体会在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们应该重视并加以实践。
常识高中读书心得篇十一
一般认为,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美国人泰罗开始使用秒表研究如何如提高工作效率,而法国人法约尔一直在思考组织管理活动的普遍性和独立的规律,这标志着管理学的诞生。管理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普遍和最重要的一种活动。近百年来,人们把研究管理活动规律所形成管理基本原理与方法,统称为管理学。
关于管理必要性的观点,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
1、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特别是资金、能源、原材料往往成为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
2、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和现代企业建立的基础。
4、实现社会发展和企业和任何社会组织发展的预期目标,都需要靠全体成员长期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协调的过程。这一简短的定义包含了丰富的内涵。
1、管理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管理有五大基本职能,分别是: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1、决策: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借助于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从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并组织实施的全部过程。决策具有目的性、可行性、选择性、满意性、过程性、动态性等六个特点。决策受到环境、过去决策、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伦理、组织文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2、组织:组织设计的实质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工。它坚持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权利对等的原则和命令统一的原则。它受到外部化境、经营战略、技术企业发展阶段、规模等因素的影响。
3、领导:是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运用权力向下属施加影响力的一种行为或行为过程。领导工作包括五个不可少的因素:领导者、被领导者、作用对象、职权和领导行为。领导具有指挥、协调、激励作用。
4、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计划与实业作业动态适应的管理职能。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确立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控制的目的是保证企业活动符合计划的要求,以有效地实现预定目标。为此,我们应该适时控制、适度控制、客观控制、弹性控制。
5、创新: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及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它的基本内容是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环境创新。
通过三个星期对《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的阅读,我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管理与我们是息息相关的。一个学校能够蓬勃发展,久立不倒离不开校长等各级领导的管理;一个院系能够积极竞争,为院争光离不开院领导及分团委的管理;一个班级能够能够团结向上,通力协作离不开辅导员和班团的管理。我们要更好的生活下去,就必须适应各种各样的管理制度。
首先,我们要有计划性,计划是我们从事一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好的计划能够是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我们要服从领导,这里的服从并不是一味地盲从,要在坚持大方向的前提下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再者,我们必须是有组织性的,良好的团体协作总是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真正将自己融入一个集体可以体会到管理带来的许多趣味;同时,我们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创新精神、实践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向管理化方向发展,为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为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常识高中读书心得篇十二
我很高兴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渡轮人崔斯坦渡过无数的灵魂,从最初对不同灵魂的同情或遗憾,到最后的冷漠,从最初对自己生活的'不情愿和对摆脱这一切的向往,到最后的麻木,渡过一个又一个灵魂,但他无法渡过自己。他屈服于接受自己的命运,只把这样的工作当作一项任务,直到他遇到迪伦!
她有斗争、理性、固执、同情和爱!渡船人的任务是带着灵魂穿过一座又一座山。太阳出来了,天黑前到下一个安全屋,直到他们被送到下一个他不知名的世界,然后开始他的下一轮渡船!
在此期间,有许多危险。一方面,我们应该避免灵魂被恶魔抓住,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安慰灵魂知道他们死后的绝望。大多数灵魂听到这个消息都会非常悲伤和不可接受。只有迪伦很冷静,关注崔斯坦,这个渡船人!
因为她的关心,他逐渐放弃了,因为他的责任,她逐渐产生了爱,最后两个人……彼此相爱!他欺骗了他,陪她去了另一个世界,但她无能为力;她痛苦而无助,因为他是她从未强烈感受过的唯一支柱!没有他,另一个世界对她来说毫无意义!所以,她发誓要打破常规,回到他身边!回到荒野的世界。
没有渡轮人的保护,恶魔疯狂地窥视着她,每一分钟都处于极端的危险和恐惧之中,但她终于找到了他,欣喜若狂!这一次,让她摆渡他,带他去她生活的现实世界!这么多看似不可能的东西,但在她被他摆渡后,他不再变成另一个样子,也不再受伤后自动恢复……因为,他,渐渐地,像个……人!
两个相爱的人会幸福地在一起!迪伦成功摆渡了他!
“原来你在这里?
"我在这里!
常识高中读书心得篇十三
读书是一种优秀的习惯,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通过阅读,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与大家分享我对读书心得体会的一些常识和见解。
第二段:阅读的益处。
读书有许多益处。首先,阅读可以开拓我们的思维,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通过与作者的思维碰撞,我们可以学会思考问题的多种角度,并提出有深度的观点。其次,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不同类型的书籍可以让我们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此外,阅读可以增强我们的情感和情绪,让我们更加善于理解和体会别人的情感,提高我们的同理心和情商。
第三段: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读书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首先,我们应该选取适合自己的读书时间和环境。早晨和晚上通常是较为安静的时段,适合读书。其次,我们可以定期给自己一些读书目标,逐步提高我们的阅读量和速度。同时,我们还应该学会读书笔记和摘抄,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记录下来,有助于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最后,拓宽阅读领域也是很重要的。不仅应该读好书,还应该读高质量的报纸、杂志等,保持对社会热点和时事的关注。
第四段:读书的方法与技巧。
除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的效果。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不同类型的书籍的阅读方式。对于小说、故事书等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多地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对于科普书籍,我们可以更多地关注书中的知识点和实例。其次,我们可以了解一些阅读速读技巧。例如,学会快速扫描文章的标题、首尾句和重点段落,可以提高我们阅读的效率。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参加读书俱乐部或与他人分享读书心得来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理解。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可以激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读书心得的收获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它还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首先,通过读书,我能够更好地思考问题,培养出了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这使得我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其次,读书心得还帮助我更好地沟通和表达自己。通过书籍的启发和指导,我学会了如何使用正确的词汇和语法进行表达,并能够清晰地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最后,通过与书中的人物和故事的情感共鸣,我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不断地改进自己。
总结:
通过读书心得体会常识,我们能够更好地享受阅读的乐趣,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是取得阅读效果的重要因素。同时,读书心得也能够带给我们深远的影响,提高我们的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使我们在生活中变得更加出色。因此,让我们坚持阅读,不断积累知识和体验,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助力。
常识高中读书心得篇十四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是谁在浩浩的长江与黄河的奔腾呼啸中狂歌,“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是谁,在一洼小小的干泥塘边长叹。是谁,一梦化作一世逍遥,是谁,一生写尽一代风华。
世间一梦,万事逍遥,是什么让你无视那让天下人趋之若鹜的权势,在苏秦、张仪等人的梦想之前哂然一笑,面对那“愿以境内累之”的楚王,面对那恭敬立在自己身后的楚王使者,头也不回,“持竿不顾”的吐出那样一句流传千古的话语: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千年一梦,万世逍遥,湿润的吴楚大地的广袤平野上,依旧回荡着千年前你不一样的逍遥,当诸子百家们纷纷奔向城市,奔向诸侯将相的府邸时,你却转过了身,走进了乡村,面向着布衣百姓,讲述着你的道与德;当孟子、商鞅等向帝王们洋洋洒洒的陈述他们的治国方略之时,你却行走在田野之间,向着路边的老农讲述着大鹏与斥鷃的故事;当苏秦,张仪之流得意洋洋,愉悦的听着自己口袋中诸国相印相碰而发出的清脆声音时,你默默辞去了漆园小吏的职务……你是先秦诸子中的异类,在那样的时代中,你显得是那样的逍遥。
还记得你鼓盆而歌的那个日子吗?是她,在那无数个日日夜夜中,和你一起起早贪黑,操持家务,毫无怨言。是她作为你最坚强的后盾,为你那惊世的智慧提供最坚强的支撑,但是,她却是那样的去了,可以想到你的悲伤,但是,你是庄周,你的智慧决定了你不会像那些凡夫俗子一样无谓的哭泣悲号,你的鼓盆而歌中,又有几分豁达,几分悲伤,几分逍遥。
风起,云涌,大鹏南飞,从苍茫的北冥之上飞往那浩淼无际的.天池之畔,是你那瑰丽的笔触为他装上翅膀。你在那风云涌动的战国,用你的逍遥,守护着心灵的月亮,谱写了战国诸子不一样的风采。当田野间的风吹过你的身旁,纵然如此逍遥的你,是否感到一种乡愁的滋味。
不是物质之乡的乡愁,而是精神故园的愁思。
你带着上古的气息而来,从精神上你更像是上古时的人们,而非那个战火纷飞中的乱世的子民,你向往上古那淳朴的民风,却只在现实中看见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你的精神故园早已毁于一旦,心灵的月亮也已蒙尘,你的精神根本无乡可回,你只有怀着那永恒的乡愁,在精神的无何有之乡中,独自彷徨!
这是梦吗?或者不是吗?天下众生都是迷茫的吗?还是唯独我一个人是迷茫的?精神的故园无处可寻,你却只有仰首问天,无限彷徨。
但是,纵使怀着无法消却的乡愁,你却依旧是庄子,不朽的庄子,纵使世事苍茫,你无法参透,但是你却可以选择远离喧嚣,远离嘈杂,到山林田舍中去,为世俗增添一抹来自上古的亮色,在那枯寂的世界中,一梦逍遥。
纵使你已离我们远去千年之久,翻开你的书,依旧感受到来自上古的不灭沧桑,仿佛看见你的淡淡的乡愁,心灵与智慧的力量,以及一世逍遥。
轰鸣的机械文明在我翻开你的杰作时已经远去,尽管窗外车水马龙,轰鸣喧嚣,我也只能听见你在那精神的故园像我们慢慢讲述你的故事,我们知道,你的梦想一定会实现,既然旧的精神故园无法归去,那我们何不自己开辟一个新的故园!
我们知道你永远不会老去。
因为你说过: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常识高中读书心得篇十五
作为一名管理者,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是非常重大的。在高中阶段,我们开始接触到一些管理知识和技巧,逐渐培养起了一些管理者常识。这些知识和技巧不仅仅适用于学校的管理,也可以在生活中的不同领域发挥作用。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自己在学习管理者常识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管理者与团队。
作为管理者,我们需要学会与团队合作。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长和个性,这就要求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包容每个成员。而团队成员的协作,也是团队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作为管理者,我们需要学会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只有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团队的整体效能才能得到提升。
第三段:管理者的沟通能力。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一名管理者必备的素质。在团队中,沟通问题经常会成为团队协作的障碍。因此,作为管理者,我们需要学会倾听和表达。倾听不仅是为了听取他人的观点和想法,还能增进与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而表达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能否清晰地传达信息。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促进团队内部的合作,提高团队整体效能。
第四段:管理者的决策能力。
管理者需要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策。决策能力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在高中学习过程中,我们被要求参与各种各样的决策,使我们能够锻炼自己的决策能力。在做决策时,我们需要做到理性分析,权衡利弊,明确目标,并最终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些决策能力对我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第五段:管理者的领导力。
作为一名管理者,我们需要具备领导能力。领导力是管理者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高中阶段,通过组织学生活动、班级管理等实践,我们锻炼了自己的领导能力。管理者需要给团队确立目标,激励团队成员努力奋斗,推动团队向前发展。通过提升自身领导能力,我们能够更好地引领团队,实现团队的目标。
结尾段:通过学习管理者常识,我们逐渐在自身的成长道路上获得着指引和启迪。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不仅使自己在学校和职场中更加优秀,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高中这个阶段,我们要时刻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者常识,为将来的成长做好准备。
常识高中读书心得篇十六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xx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根据中央和省委的部署,从今年9月开始,我校将用半年多的时间,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校校委会已经就如何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了动员和部署。这些天来,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有了进一步准确把握,思想上进一步统一,认识上进一步深化,行动上进一步增强。下面就本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谈些心得体会。
一、进一步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强调指出,“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必须是科学的。
二、以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工作新发展。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重大的政治活动,要充分发挥好党总支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做好精神领会,扎实组织好、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切实做到行动落到实处,效果明显突出。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学习上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的方式,组织好全体党员读好《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一书,深入带动全体党员和广大教职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不断推动我校科学发展观学习新热潮,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提高全体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实现科学发展观深入广大党员头脑,进入灵魂,化为行动,实现我校“人人学先进,组织新发展”的新突破。
实践活动为抓好思想教育的重要契机,针对思想不解放,因循守旧,缺乏开拓创新、干事劲业,视野不开阔,自我满足,自我欣赏,缺乏进取精神,对工作标准不高,要求不严,学习愿望不强,素质提高不快,工作作风不扎实,工作不落实等存在问题进行清除解决,进一步增强党性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提高教师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党总支工作核心引领、辐射全校的新发展。
三、以科学发展观促进校教师工作有新突破。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要树立好“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新理念,重视和关心教师生活。充分发挥教师“桥梁”作用,让教师在学校“大家庭”中感受组织上的温暖关怀,不断提高教职工幸福指数,鼓励教师关注学校发展,出谋献策贡献力量。要切实把科学发展观核心理念融会到实处,认真开展好“沟通与共识”活动,积极听取教职工心声,及时送上组织温暖,开展教师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增强教师爱岗敬业、乐群奋进的精神意识,将人心凝聚统一到谋求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教育事业上来。
四、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好实际教育教学。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既要讲究科学,又要谋求发展。首先,树立好“以生为本”的理念,继续解放思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为人师者角色,更进一步融入教育教学,发挥好“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角色新定位,积极营造融洽、平等、民主、协商的课堂气氛,努力实现“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融入课堂新突破,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敢于创新和探究。其次,要在“教书育人”的职责上下真功夫,在实际细节上渗透体现,不断扎实工作,切实提高教科研水平,进一步改变工作作用,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重塑教育者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甘为人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无私奉献,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精神融入实际工作当中去,着力提高推进教育教学科学发展,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实际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学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促进和谐幸福校园新发展。
在全民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情况下,小学教学也不落后,我校全体小学教师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树立和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部署。而和谐的校园是由一个个和谐的课堂构成的。教师则是在校园中创造和谐的使者。对于老师来说,和谐的课堂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是一切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新教师来说,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而,探索有效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是教师实现和谐课堂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教学策略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优化课堂教学行为能带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学生发展,和谐校园氛围。
但是,我们的教师中还存在着教学策略意识不足,普遍缺乏对教学的整体思考,没有在头脑中形成有效的、科学的教学策略体系,在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上还存在一些盲目性。因此,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对课堂的和谐进行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为了让老师们,特别是新老师,能够更好地选择和运用教学策略,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我校为老师们举行了“生命自觉策略论坛”。论坛上,教师们采用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方式,针对一个个课堂问题,提出了一条条既科学又实用的策略。
比如,针对如何让孩子学会倾听这一问题,要采取什么策略。要想让孩子倾听,首先老师的话题要生活化,其次就是语言要有感染力,表情要丰富。而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贴近学生。如果孩子精神不集中,可以使用让孩子复述的方法,让他把刚才老师或同学说过的话复述一遍。
而对于不遵守课堂秩序的孩子,老师就得从一开始就跟孩子明确好课堂常规。何为课堂常规?课堂常规就是在老师要求学生做好的基础上,自己要求自己,自己监督别人,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良好的课堂常规能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师生共享教学效果。课堂常规就是要看细节、抓细节。小学教育其实就是细节教育。另外一个,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在要求学生实行某项活动之前,明确地给他指令,能让学生更有效地完成老师所要求的任务。沟通是解决问题、转换学生问题的最重要方式。要允许学生犯错。并且让学生感受到你无时无刻的关注和爱。多与家长沟通,为家长提供比较专业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和家长都信任你。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班级特点,制定有效的课堂常规训练方案,并长期实行训练,养成习惯。
对于忘做作业,不做作业,不交作业的学生,我们又得采取另外的策略。对于懒惰的学生,采用留堂、个别谈话的方式。给他能胜任的事情做,调动其积极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我们还可以尝试分层作业与奖励作业的办法;同桌检查作业的方法;优差生交换作业本写的方法;记录作业表现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与家长密切沟通,联系,争取家长支持,对家长进行指导,在家里强制性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而在知识学习上,我们又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很多老师都觉得,在课堂上教授新知识的时候,总是会有几个同学老是学不会,老师着急,弄得学生也紧张了。其实,学习知识像滚雪球一样,需要不断的复习,不断的巩固,我们不能奢望学生在一节课里全部掌握所学的知识,他今天不会,那么我们明天上课之前就复习,再不会,再复习,这样坚持下去,他肯定能学会并且掌握得很牢固的。
这一条条科学的小策略,能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更和谐。但是,不论是什么策略,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同时,一旦决定使用一种策略,就要不断训练学生,让学生适应老师的策略;一旦策略不适合,应该马上改变;策略在实施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问题,我们要根据问题开发出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建一个和谐的课堂。而老师们在使用了这些课堂小策略后,都有很深的感受。
特别是我们一年级的教师,感触更深。她们说,一年级的小朋友自制能力比较差,所以在教学中一直为在一年级培养良好的课堂习惯而努力,但是教师发现如果课堂本身没有么吸引力,那么再努力培养课堂习惯也无济于事。所以让老师最头疼的是每次讲评试卷的那一节课,学生的注意力根本就不在老师的评讲上,而在于自己的试卷或别人的分数。为了让学生们让真听我评讲和更正,我屡屡停下讲评来强调纪律,但效果不佳。后来经过教学策略论坛的名师指点,低年级评讲试卷时,应用投影仪评讲,而且不能先发学生的试卷,让学生看着投影评讲完试卷再发。评讲时,为了激励学生认真听讲,可以叫学生回答,答对的同学在黑板上加分,而且可以在试卷上加分,这样学生就安静下来,积极听讲了!这个方法在一年级很适用,很有效!
而英语组的老师也说,学生喜欢新奇的东西,更喜欢逞强表现自己帮助别人。如何使学生们在跟读光碟的过程中充满期待和热情,是一大难题,否则就会造成机械跟读。在学习了策略论坛后,我采用了光碟跟着学生读的方法。鼠标指到哪个单词句子,学生就读,读对了,我就点击让光碟播音。这样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而且很有成就感。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而对于老师来说,则是要“以生为本”。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孩子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都在与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对话,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可教育的。因为正如魏书生所说的:任何学生都有“两个我”组成。不做作业的“两个我”分别是,一是“懒惰、拖拉的我”;二是“想做作业的我”。走进学生的心里,就应该帮助学生找到“想做作业的我”,并使“这个我”的形象越来越明晰地出现在学生的心中。和谐课堂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和谐课堂的使者是老师,而和谐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和谐发展,我们才能真正创造出和谐的大校园。
常识高中读书心得篇十七
然回首,梦里春秋已十六度,在这十六年里,书始终伴着我成长,教给我点点滴滴。
还记得小时候读《哆啦a梦》的情景:左手捧书,右手拿着零食,看到大雄的懒惰,不禁叹气;看到静香的温柔,不禁喜欢;,惊于哆啦a梦的神奇。每当他们遇到危险时,不仅为他们担心,然而大雄的勇敢,胖虎的重义气,静香的沉着冷静,哆啦a梦的机智神奇,一点点,一页页,一本本,伴着我度过美好的童年。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些又带给我别样的愁绪,李白的豪放、杜甫的伤感,李清照的委婉、文天祥的正气……都让我为之一动,同时又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感到骄傲。读书,给予我的实在太多太多了。
当我受挫折时,是书教会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想放弃时,书又给予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当我想蜷缩在书的角落里时,书又让我去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景色。
常识高中读书心得篇十八
当我打开厚重而不厚实的千古佳文,带着浓浓的油墨气息,我又一次,震惊了!
《论语》是一篇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其内容涉及政治、教育、礼乐、生活等,是儒家文化的基础。它不仅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东亚乃至欧洲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它是中外人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读之作。
打开《论语》,我仿佛穿越了几千年的时空隧道,孔子留下了很多让我们永远反思生活和学习的文字,值得借鉴。他的言行深入学习,孝顺,德行,政治。让我惊叹!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的幸福人生观!
事实上,在这一生中,人们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不愉快的事情:《论语》说,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司马牛悲伤地说:别人有兄弟,但我没有。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夏说:“商闻之下: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尊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都是兄弟。为什么君子不患兄弟?这代表了《论语》所倡导的一种价值观:人们应该首先能够正确地面对生活中的遗憾,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它。每个人都不如别人,或者有一天不愉快的事情会“砰”地来到你身上。比如去年地震中的青海玉树人,特大山洪泥石流的甘肃舟曲人。他们(他们)有的瞬间失去了父母、孩子、兄弟姐妹等亲戚;有的瞬间失去了熟悉的家,那么他们(他们)应该面对什么样的心态呢?!自然灾害,人们无法预见,有时也无法避免。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只能接受它。不要纠缠太多,整天抢地,这只会加重你的痛苦,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
常识高中读书心得篇十九
看完这篇文章,感觉是简练并且比较实际的一篇文章。没有什么繁文缛节的东西,确实是一些相对是在的言论。
对于企业的管理陈教授把其分成了五步,而这五步中我感觉每一步都是非常重要的,其中计划管理、流程管理和组织管理从实际的企业运营中给出了比较规范的细则,给于我们实际的操作依据。
对于计划管理,文章中首先声明了这样一个观点:计划本身属于管理的一部分,是解决管理与资源之间关系是否匹配的问题重要环节。明确了目标是计划管理的基点,资源是其对象,由基点出发对对象进行有效的利用,最后达到目标与对象的相互匹配的结果。计划的指定不是在于你的目标,而是在于你的资源有多少,资源可以高效地利用多少,对于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制定企业计划的关键;另外就是对于计划管理的成功判断的标准并不是在于企业制定了多么完备的计划,而是在于它是否是一套现实可行的方案,不高于企业现有资源的利用,又不会对资源造成浪费,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只需要关心是否由资源来支撑目标。而这其中的资源也不仅仅是我们企业进行生产运营那么简单的资源定义,还包括人力资源、市场资源以及一些相关的行业标准、运作的经验甚至说一些相关的合作伙伴等等。而以上资源的特殊性又决定了计划管理是企业高层的重点,需要企业的高层的严密运作。
对于流程管理,文章中提到了流程是提高企业效率的关键。并且强调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的流程多少有一些消极的影响,比方说日本传统的家族式的企业流程管理模式在其发展一定程度以后就会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企业的效率开始低下了,文章中也多次提到了中国的传统思想对于我国企业的深入影响。虽然可能有一定改进,可是其传统的思想已经是深入员工的心里,尤其是在一些在企业工作时间长了员工身上表现的尤其明显,对于流程管理的改进构成了一定的阻力。
另外文章中多次提到了思维习惯的影响,那种“顾小家,忘大家”的思维方式不管从那个方面来说都是不利的。从我周围的学生工作中也能够体会到这一点,如果一个学生的组织要想做好,那种各个部门的积极的沟通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总的来说就是在分工明确前提下做到知己知彼相互沟通。好比是年糕一样,江米和枣的相互有效结合才能做成一块,而在外人看来,虽然枣和江米是混合的,可是枣还是枣,江米还是江米,但是味道已经升华了。我们的目标是做好这块年糕,而不是简单的把枣和江米做熟了得。另外呢在文章中多次强调从企业文化上确立绩效作为导向的作用,培植一种以绩效作为员工重要考核标准的企业文化氛围,从根本上去激励员工,带动起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带动起企业的积极性。对于管理层来说怎么去在流程上改革和不断地改进,其方式和细节是需要认真思考问题。因为改革的彻底与否,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有着很重要影响。
对于战略管理和文化管理,层次就稍微深入一些了,对于每个企业也就个性化了一些。这两项不是具体的运作措施和方案,是一种深入的文化内涵的开发和研究。对于管理层,这两项的培植需要的不只是耐心和勇气,更多的是智慧和长期的思考。
对于战略管理,文章中强调了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其中又强调了一个“企业潜能”、“顾客至上”和“难以模仿”等词汇。一个企业怎样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呢?市场和顾客是必须要了解和把握的,因为企业不就是靠市场和顾客去生存吗?把这两方面做到位了,企业的日子也不会难过到哪里去。对于海尔,战略的管理真的可以说是一种楷模,从一本《海尔·商道》的书中我了解到海尔的战略管理做的让我感到很是惊奇和佩服,不能说是相当的到位,因为我的资历还不能发表这种言论。
但是一个企业的战略对于外行都能够在短时间的认同,不能不说他的企业战略文化的成功的确是不一般。海尔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确立了自己的市场两道地位提高了自己的竞争实力,才拥有了核心的竞争力,把自己的独特的管理经验融汇到了自己的企业战略中,才拥有今天的实力。很多的企业来海尔去考察,甚至张瑞敏都承认,每天海尔都要有专门的人来接待这些企业,海尔是热情的,那些企业的领导者在赞不绝口之余也流露出自己的回去后的愿景,可是大多的反馈信息都是海尔的企业文化是难以复制的,也就是说海尔的核心的竞争力是难以复制的,这说明了什么呢?对于文化管理,要说的其实挺多的,案例也是多的不得了,一种理想的企业文化,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人才和机遇,可以使企业拥有良多的市场机遇。消费者对于一种企业文化的认同的意义远远要比单纯的产品的认同深厚的多。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135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