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读后感(专业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8 19:35:12
步履不停读后感(专业16篇)
时间:2023-11-28 19:35:12     小编:笔砚

写读后感有助于梳理自己的思路和观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书中的知识。如何写一篇有深度、有观点、有个人色彩的读后感?这是一些热门图书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

步履不停读后感篇一

从医院回家,桌上是那本新拆封的书《步履不停》。

写在书前的那句话我很喜欢:步履不停,人生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

来不及对崇拜的哥哥,对因为救人而离世的哥哥说一句“再见”;

来不及对母亲,对一直活在哥哥童年记忆里的母亲,说一句“爱你”;

以及对过去四十多年的自己,对当下失业的自己,对茫然的未来,说一句“加油”。

人生短暂,我们总有些来不及。书中的人物,有太多来不及说出口的话,来不及表达的情感,在每个类似相同的昨日到来时,如论当时拥有了怎样强烈的'情感,都被湮灭。

电影《失孤》曾帅说:原来我担心,我来不及长大,没找到他们,我就死掉了;现在我长大了,我又担心,我来不及找到他们,他们就死掉了。

这样的心情,正是书中的“我”的感受,贯彻在书中的每一一个字里行间,默默跟随我们阅读的萦绕在心间。

步履不停读后感篇二

上初二那年,鹿隐因得罪了班里一个很有势力的男生,全班男生都欺负她,女生也对他唯恐避之不及。当时的她,脆弱敏感的心灵在遭受了无数排挤之后轰然崩塌,她活得越发像个疲惫的影子,沉默地承受着一切,笨拙地伤害自己。

直到她看见了一个拿着酒瓶子的醉汉,行人避之如避瘟疫,而他视而不见,照样好好走自己的路。她忽然明白,一直以来她的心魔都是自己。他没有必要回应他人的恶意。现在,她如愿在最好的重点高中读高三,有了可以一起逛街的好姐妹,一起打闹的男同学。有一次,她在街上遇见了那个曾经得罪过的男生,他朝她冷哼一声,她却坦然回望。

我们努力去改变自己,不是为了力挽狂澜,让那些讨厌我们的人喜欢我们,而是为了让自己变得足够好。

你看,时间最终会抚平你所有的`伤痕,它亲吻着你的脸颊,柔声告诉你:其实根本就不用害怕呀。

别低头,皇冠会掉。对于那些令人反感的恶意,不屈服,不在意,在自己的世界里,做大侠,时间会帮你化解一切。

步履不停读后感篇三

很喜欢这种温情的文字,又特别害怕看,因为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敏感之人。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八个字,小学时就学到过,却从来没能理解它的意思。转眼间,成了24岁的大姑娘,总感觉自己还是原来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女孩,又觉得自己饱经沧桑。看这本书时,我总会想起父亲,要是他还在,那该有多好。

父亲留给我的记忆,是小时候他在外打工,妈妈带我打电话给他要糖吃,是我上高中时他一月一次大晚上的接从县城回家的我,是他在家门口颓废的坐在小椅子上孤独的背影,是他在医院检查鼻子时痛苦得泪流满面的面孔,是他在床上疼痛难忍的打转转又不停地喊我名字,是他在我高考期间凌晨发消息安慰我说他睡眠很好,不要担心,是他微张着嘴呼出的`口臭气味,是他在我赶回之后手掌的温度渐渐褪去......

呵……我为什么要在大晚上的写这些,五六年了,一直无法释怀,逝去的人并没有消失,他们的面孔反而更加清晰与深刻。要是我是漫画家,我一定会把父亲的记忆全部画出来。

书中的母亲思念着逝去的儿子,而我想念我逝去的爸爸。

人生总有一些来不及,这些遗憾,会跟随我们一辈子,但是生活还得继续,不是吗?生命总是在不停的更换交替着,未来等我有了孩子,我也会有新的羁绊与牵挂。步履不停,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那么,就先做好还来得及的事情吧,比如,温柔待妈妈,常给妈妈打电话,多回去陪陪她。

步履不停读后感篇四

或许没有,等到体会随风而逝的生命脆弱时,才明白了什么是子欲养而亲不待;或许是的,我们在陪伴他们的时候渐渐的感觉到了自己的无力和对未来的期望。

看着黄色的花粉蝶飞入家中,母亲想起了那个说是已逝之人的灵魂会化作蝴蝶与家人重聚,主角也渐渐意识到长兄的死亡不止给家庭带来了悲痛,还有那道过不去的坎,母亲会一次次的叫被救的孩子来家中做客,纵然那人会十分窘迫,会在一次次的来访中不知所措,但母亲会叫他来参加每年兄长的祭奠。在孩子离开后,她像一个小孩子一般,对我提出的建议‘希望人家不要再来了,这只是对每一个人的惩罚’,回答说:“只是过了十年唉,怎么可以让他就这么忘了呢?如果他不在过来,那你兄长死去的痛苦,全要由我们自己一家去承担了,我又该如何去度过剩下的岁月呢?”

就这样浑浑噩噩的活着,慢慢地父亲离我们而去,母亲独自住在乡下的老家,被救的小孩子也不再来了,我和姐姐忙于自己的工作,没时间,没时间回到家中。母亲独自承担的哥哥死去的痛苦,她也随着时间不断的慢慢变老。后来啊,母亲她也病了,我这时也成立一个比较有名的作家,在医院里,他会像小孩子一样和护士们开玩笑,也会向我吐槽着护士手法不好,她如同一个顽童一般,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自己,不再被过去所束缚,却也不在对未来怀有期望,渐渐的,她停留在原地,而我却步履不停,依旧向前。

每个人的人生都如同一段路,我们只能往前走,没有办法后退,渐渐的走在我们前面的人,停下了,而我们自己却只能不断向前。人生的路上步履不停,我们能做的只有不断的向前走,无法驻足观赏途中的风景,无法回头去不断地缅怀过去,只能不断向前看,走好自己脚下的路,做好自己面前的事情,不让未来的自己去后悔。人生的路上,步履不停。

步履不停读后感篇五

整部影片看下来,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竟然是良多的父亲恭平。作为一名开业医生,他为这个职业奉献了自己的全部青春。虽然现在已经退休,他也一直牵挂着诊所的事务,并始终希望能够有人继承自己的事业。而作为一个父亲,他显然是不幸的。继承了父业的大儿子却在15年前意外去世,二儿子良多心里有的始终是绘画修复工作。强烈的落空感让这个老人少言寡语,即使说话也常带嘲讽意味。

影片中的一个场景让我差点为这个老人落泪:他当了一辈子医生,看着邻居老太被推上救护车,即使非常想尽己所能助一臂之力,最后却因救护人员的一句“退后一点”而怏怏离开。这一刻,他想必应该是极失落的吧,那似乎意味着他从此再也没有机会进行他所钟爱的事业。而送别场景更是让我看到了这个寡言父亲背后对儿子如山的爱。在原地目送完儿子一家离开后,一直默不作声的父亲只是说一句:“他们新年会来的。”这句话里包含了太多感情,有期盼,有安慰,更多的是坚定。

导演是枝裕和说:“我想要写一个什么事都没发生的故事……一个什么事都没发生,但却很有趣的故事。因为大家人生当中并不会常发生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件,但是日常生活却很有趣不是吗?这次的电影,我想要描写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悲剧、欢笑和残酷。”

步履不停读后感篇六

嘗試著寫下大一以後再也沒有觸碰過的完整讀完書的感想。

由作者角度,將每個人的對人的刻薄和心酸表現的就像太陽之于太阳那样。

母亲在长子失去的数十年里,带着巨大的惋惜悲痛甚至对救起孩子的一点点一点点愤怒活着,她想要看见那孩子的愧疚,以至于忽略了对他的刻薄,但大概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一次次挽留逝去之人渐渐的消失在回忆里的脸。在之后老去的那些年里,她对于父亲那种挖苦似的,也是她无法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发泄。人老了,最无能为力的就是数着活着的日子,数着子女看望的日子。

和贯穿母亲极为相似的是,两个人似乎都在极为优秀的长子逝去以后,失去了寄托的理想和美满,一度沉重和痛。好像应了那句话,父爱如山,呼之欲出的满满的压抑,失去了理想的寄托以后,而对我的苛刻也似乎不那么难以理解。最深刻的是他对作者说的一句话,多打电话给母亲,听她絮絮叨叨又能怎么样。

而我(作者),看着一切的不和谐,在双亲失去以后,一切苛刻尖酸的亲人的举止看上去明朗。身为曾经被巨大的浓浓的亲情包围过的人会感到哀痛,对于没有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后面隐藏的哀痛。双亲生前想要远离的情绪和失去以后匆匆回忆起他们也曾心酸和美好,两个巨大的矛盾。

只想说,趁着父母还在的时候,在他们匆匆从你身边走过,哪怕偶尔忽略你的时候,步履不停地跟着他们。

步履不停读后感篇七

看完了《步履不停》,有一些感触很深。虽然这本书的笔触不是很深,词句也并不是那么的优美,甚至于还有点像是个人一种负面情绪的抒发,但是我很有感触,有些话如鲠在喉。

回顾生活中的`我们,有没有还没有对身边的人说的话,想做的事。

如果有,一定要趁早,趁我们还活着时;

如果有,一定要趁着身体还健康,肩上的担子还能担当;

如果有,一定要趁着还有一颗年轻的心,还能有汩汩的血流动。

这些,都是作者想要教会我们的思想。

同时,也是我,作为一个病人,一个只能捧着书阅读的人,给你们的忠告。

步履不停读后感篇八

日本小说总有些淡淡的苦涩和紧张,尤其是描写家庭的,总有些模版化的日本特色—一个严厉不善沟通的父亲,一个宽容的好心的母亲。

而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描写的正是这样一家人团聚的一天日常。

说是日常,其实也不太日常。

这是一个破碎的家庭,不管是主人公和父母亲的疏离,还是主人公大哥的离世,都像是一只蝴蝶扇动的翅膀,给家庭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和大多数日本家庭一样的是,书中的“大家长”父亲有些执拗,坚持着自己作为“家主”的尊严。即使想与儿女相聚,即使想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人生,也会在某个意识到“啊,我居然有这样羞耻的想法”的时候退缩。

而母亲,失去了自己喜爱的大儿子之后,再也没能从记忆里逃脱出来。虽然看上去依然是个善良的老妇人,但是总有些“刻薄”的言论和做法。

这两位老人的形象十分真实,也因此和我们絮絮叨叨、扭扭捏捏的主人公形成了对比。

故事的主人公是这个家庭的次子。

这个内向的、不自信的“还是个孩子”的中年男人,或许让我们更多地看到了自己和成长的环境。

少年时被父母和周围人拿来和“哥哥”对比,活成了“哥哥”身后那个没有名字的、不值得被关注的平庸的“弟弟”。

即便是这样,在嫉妒着哥哥的同时,也因此不用背负家庭的责任,能够自由地从事自己的事业。或许,原本,他也能够在开展自己的人生之后,与家庭和兄长达成和解。

但是偏偏哥哥在当好的年华,因为救人去世了。

父母亲本来规划好的人生道路突然截断了。再也没有人可以继承父亲的诊所,再也没有能够理解他人生的接班人,父亲只能落寞地关闭诊所,看着自己半生的心血落在空处。

母亲引以为傲的大儿子,便成了心里永远的痛苦。改嫁的儿媳,被救上来的少年,忌日飞来的`蝴蝶,那日的情景,任何可以让痛苦减轻或者深化的人事物,都被拿来反复咀嚼。

主人公,也因此成了家里需要负担责任的“接班人”。面对这个角色和“重担”,他手足无措,慌不择路,只能用懦弱的孩子般的态度,逃避母亲的依靠,和父亲难得一见的软弱。

这样的成长阶段,发生在我自己的二十岁出头,而发生在主人公的四十岁。

那一天,主人公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到了老家,依然还是个?“沉浸于阴影”的少年。但是,在母亲尝试的依靠中,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与父亲的争论中,他体会到了试图逃避的重担,并在几年后父母亲的去世中,成长了。

也成为了他一直“不喜欢”的“成年人”。

步履不停读后感篇九

《步履不停》是是枝裕和“人间三部曲”中我最后看的一本。比起《小偷家族》和《比海更深》,这一本没有那么多的纠葛,这里最大的纠葛可能就是大哥十五年前救下的那个男孩。

“我”带着妻子孩子到乡下祭拜因救人而去世的大哥。作者把所有的回忆和细枝末节的东西叠加到这样一个平常的日子。它浓缩了父母辈的感触,关于爱与时间,关于回忆,关于教育。

两百多页,一口气看完后记住了两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话。

“小孩很难照着父母的期待成长的。”从小就不被看好的“我”,在三十岁以前一直没有固定工作,四十岁娶了一个二婚的带着儿子的女人作为妻子。“我”好像一直活在大哥留下来的阴影当中,活在父母的期待当中,裹足不前的时候,他们恨不得替“我”做出所有决定。

其实在书中表现出来的这种关心很隐晦——母亲说话总是尖酸刻薄,父亲似乎对一切都是漠不关心。但是想起第二句话——“人生,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似乎又能明白这样一种父母的感情。

去海边散步时,接母亲的救护车离开时,他的身影总是那么孤独,甚至有些无助。故事中的场景都是很平常的生活场景,它们好像就是我们的故事,家长里短,纠结的情感,兄弟姐妹间的比较,难于启齿的爱以及生活的角落里的,淡淡的忧伤。

像“我”一样,我们总不会料想到某一次平常的见面会是最后一次团聚。中国人的情结里永远有一句很悲的话叫做“子欲养而亲不待”。

你总是相信她会变成天上一颗远远望着你,守护你的星子。却总不能提前醒悟到,现在不去拥抱,可能也不会有机会了。

你懂得时间它针脚一般的步履不停,但实际上总是在自己的世界里裹足不前。

来不及了,才哭着说“爱你”。

步履不停读后感篇十

刚刚开始看的时候,我会觉得这种类型的写作很平淡,把生活中的一件事以及观点看法一一叙述开来,曾经读《人间失格》,《我是猫》都有这样的感受。

那是平凡的生活,普通人的感受,就像一个人一直用一种令人昏睡的语调断断续续的讲述故事,而故事本身同样平淡无奇。可是当你真正透过文字,看完整本书,却又觉得回味悠长。那些作者书写的普通人的感受,是那样的真实。面对“威严绝对”的父亲总感觉无话可说,相处的时候会感到心累和尴尬,却又有那么些瞬间很心疼那个已经年老逞强的父亲。

哥哥的永远是母亲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十五年过去了,她也还总是回忆起那天一切的细节,不断深挖,想着哥哥每一个举动的意义。我想可能没有什么意义,不过是妈妈赋予了它,期望了它,就像把路旁的蝴蝶看作是哥哥的化身一样。而“我”对于这一切感觉尴尬又不适,毕竟不是母亲,最后“我”也真正成为了父母,慢慢的,”我”也开始变成了母亲,那些自己明明曾经很不希望成为的样子,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再一次的循环上演,在失去之后才开始理解,可是就像作者所说的,总有些事情来不及,失去了就是失去了。

亲情散落在那些家庭琐事,父母子女关系之中,闪着点点微光,却又被那些压迫的生活所埋没,让人很难看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步履不停读后感篇十一

双11的时候,从网上买了很多评价很高的书,其中就有一本《步履不停》。昨天收到之后,我利用昨天和今天的空余时间,把这本书看完了。

这是一本思念父母的书,故事情节很简单,就是讲横山良多作为家里的次子,在大哥的忌日这天,带着一个刚娶的拖油瓶妻儿,回父母家,和父母姐姐团聚的故事。这是一次有回忆的家庭聚会,因为再往后,横山一家再也没有这样聚过。作者是枝裕和把故事写的跟绝大多数日本优秀电影作家一样,细腻温暖,平淡如风又令人回味无穷。我历来就喜欢这样温暖平静的调调,但是由于我的父母还不算老,我更多的是想念起我的爷爷奶奶。

我真的失去了我的爷爷奶奶了,他们都只活在我们的记忆中。而立之年的我,周一到周五白天要忙工作,晚上回家要陪孩子,周末也是自己带孩子,时间被挤占得满满当当,又呼啸如白驹过隙,根本没有闲暇和精力去回忆去怅然。

但是我又清楚的知道,他们都活生生的在我的脑海中,他们都很安静,在暖阳午后的台阶上,我奶奶带着棕褐色的毛线帽,低拢着头,打着瞌睡。我爷爷呢,也拿着不知道哪里抓的瓜子,在奶奶身旁呆呆的安静的磕着瓜子。他们都好好的,安安静静的在我脑海的角落里。只有在我哄赛赛睡觉了之后的安静晚上或者在我读了《步履不停》这样的纪念亲人的书本之后,才会是我走到了他们的跟前,我奶奶会马上抬起头,把耷拉下来的帽檐扶上去,发现头发乱了之后,再把帽子捋下来,把发簪子取下,重新把头发全部梳簪到脑后,再戴上帽子。我爷爷则会愣愣的看着我,把手里的瓜子递给我。

10月27日,是爷爷的百天祭日。我本来是不记得这一天的,但是那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梦见我带着家人在老家叔叔家里拜祭爷爷,赛赛在家里不听话,到处乱跑乱窜,我一着急就醒了,醒来是凌晨五点多,过了一会,凌晨5:52的时候,叔叔在家族群里发了“父亲的百日祭文”,我才知道,那天是爷爷的百天祭日。等到7点多的样子,我起床去给赛赛煎鸡蛋,好好的煤气灶说什么也打不着,煤气费也充足,按压开关也冒气,火星也挺大的,但是就是打不着火,最后,我找出打火机点了一张纸,伸进灶台中才把火苗点起来。我还跟赛赛妈妈说要换燃气灶电池了,但是到中午赛赛妈妈做饭的时候,又什么事都没有,一点就着。

这样的怪事,还在爷爷入土那天发生过。本来那天出奇的热,下午两三点该去给爷爷烧纸钱,又正是热气正盛的`时候。结果下午我们全家上下准备出门去坟上的时候,天突然阴了下来,等到我们把纸楼纸钱都烧好了之后,天又放晴了。或许真的是爷爷的在天之灵在显威吧,因为我的爷爷在糊涂了之后,也是不认得人,只认得钱的,烧纸钱给他的时候,他应该是知道的。

奶奶却是出奇的安静,无论我怎么去回忆过往的奶奶,她都是一个敞亮的人,是一个脾气大的急躁的人。她说她喜欢安静,但是待人处事的做法,却是让她的家里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热闹的人,从平常的家常唠嗑,到春节期间四面八方赶来的给奶奶拜年的长辈晚辈。我小时候就很喜欢去奶奶的房间里睡觉,一直到上初中高中,仍然还要去她那睡觉。她还养猫猫狗狗,丢了猫还会四处去找。现在她这么安静,让我很不适应。就像她走的那天一样,风轻云淡,轻轻的走了,甚至都没等一等我这个长孙,我都跟她说了,我机票都定好了再过三天就回来了呀。她没有等我,去年十一回去的时候,她一再嘱咐我要我多给她打电话,怎么走的时候又舍得这么干净轻松呢?我给她八百块钱要她买东西吃,回头她就给了我一千,哪里还有对孙儿如此操心的奶奶呀?可是奶奶很安静,很慈祥很平和的走了。

如今,我已经模糊了爷爷奶奶过世的日子,渐渐的,我也模糊了他们的生死,当我想起他们的时候,他们就鲜活的在我的面前,晒着太阳,磕着瓜子,我心里装着他们,他们心里装着我这个长孙。

步履不停读后感篇十二

写家庭,怀念父亲,母亲,回忆童年类似这样的小说有很多很多,但是能够脱颖而出却不简单。

看到前面的一百来页,觉得就很奇怪,为什么要叫步履不停呢?我相信别人写文章肯定不像我这样随便的吧!越到后面才是越来越明白,原来这就是母亲所喜爱的一首歌里面的一句歌词啊!

当一家人在一起的这一天,母亲翻出了旧日的cd。从歌声中所有人的记忆似乎回到父母亲年轻的时候,母亲去车站等待父亲的过程中作为儿子的我第一次听到看到母亲陶醉的样子,那是不一样的母亲,有着光芒,或许又是一种落寞……无限延长在儿子的心中。

优秀的大儿子为救他人而死去,使父母亲永远不能忘怀,以至于对被儿子救起的人施以心灵的酷刑。

真的是困惑我啊!

人总是在行走,步履不停,停下来的那一刻是什么时候呢?或许死后,我想死应该分两种:一种是精神上的,一种是身体上的。

记得有人说过人的一生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身体的死亡,第二人次是人们对她的遗忘的死亡,第三次是亲人,朋友对她的遗忘的死亡。就先说这么多吧!!

天气好好的早上,一切都是这么美好!

步履不停读后感篇十三

又到了一年之中不得不回家的日子。“我”与妻子,和她的儿子一起坐在列车上,商量着这次拒绝父母留宿的托词。不是不想念,也有许久日子没有看望他们了,只是一想到即将面对的是什么,带着新婚妻子的我,内心不免忐忑。然而,仅仅几年之后,自己是无比后悔今天的所作所为。

“我”,已步入中年,却刚与一位带着男孩的女子结婚;甚至于回家那天,还未收到新工作的面试通知。这就是是枝裕和笔下的男主角,与同样碌碌无为的我们在无数瞬间重合。不知是否可称为近乡情怯,我们和“我”一样,在归家时,内心都隐藏了一些不确定,甚至于害怕面对自己的双亲。也许是期末成绩,也许是曾多次向他们索要生活费,也有可能是忧于父母的唠叨。

即使没有书中的那些巧合,在现实生活中仍有这么多足以让我们害怕的存在。“我”是害怕的,所以忐忑地度过了这一天。连临走之际,也都未曾与他们好好告别。生活是残酷的,你再想告别时,他却告诉你,已经来不及了。

父母在我们成长时,也迅速衰老着。从夹杂着银丝,到两鬓斑白。在这快速的衰老面前,我们也只能手足无措地面对着同样手足无措的双亲。或许过去内心还隐藏着儿时的怨怼,可你也知道,在这么多年的幸福生活后,它们早已随风而去。在这各自余尽的日子里,我们所能做的是,珍惜以后每一次的相聚,做好每一次的告别。

不要爱的太迟,有些心意,不可等某个日子;不要爱的太迟,有些告别,不能留给下一次。步履不停,错失太易,请,在余生放慢些脚步吧。

步履不停读后感篇十四

读书以后,时常隔半年才回家两周短暂见面。记得两年前大学毕业,第一次赶上在家过生日,妈妈特地叫了一大家子人去酒店。那一年很奇妙,就我一个孩子放假回家了,突然成了饭桌上的主角,我不安又装乖起来。饭后,妈妈又要带我去棋牌室,听阿姨们夸我,她再谦虚说“哪里好”的样子。我有时候很喜欢妈妈这样简单的小心思,也喜欢和妈妈走在一起,别人说“哎呀,你还有这么高的女儿”,妈妈笑得样子。

和家人都很久不见,很奇妙。在学校会尽量一周一次的频率打电话,有时候看到群里消息没必要不会主动回复,就会收到私信问你在忙吗?我的性格不太会寒暄,我或许也知道家人会惦念,但不知道怎么表达亲切。我会看到父母的白发,意识到他们老了,但是我还没长大,懊悔又难过。我避免看到这些真实,所以我总是拒绝去深思,去听他们说生活。

读书太像象牙塔了,我躲在里面心安理得,但知道现实往往充斥着太多不安与烦琐。可是因为我理直气壮做个孩子,所以不管父母老了,这让我偶尔有些歉疚,但还是没有行动。

我知道我爱我的家人,也知道岁月步履不停,但总觉得自己不够光亮,所以不知道如何坚毅坦承去听岁月的叮咛,一同抵御流淌的时光。我总希望大家自己好,这样就心安理得了。不行啊,还是要主动去爱,去分享。好像错过了彼此的时光,都会小心地不知道如何靠近和分享。如果我愿意清醒就好啦,不等我的话,就期望我快点跑起来啊。

但即便我眼看着父母年华老去,我却什么都没有做。我只能不知所措地远远看着同样不知所措的父母。

步履不停读后感篇十五

看过上一本日本文学作品是岩井俊二的《情书》,也是有同名电影的作品。两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简短,但是举轻若重。这种文风我一度很喜欢,但是渐渐的我被这种细腻折磨,无限的联想引起回忆的共鸣,说来都是痛苦不堪。直到学会接受。

跟这本书同时在看的还有蔡崇达的《皮囊》,看这些小而细腻的文字和故事,总是唤起微微的颤抖。就像春天的柳絮,柔软而洁白,风中轻舞,钻进人们脆弱的地方。比如两本书里都提到的父母。抛去关系,其实父母也只是泛泛之众的个体罢了,像你一样的个体,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成长成了父母的样子,我们却迫不及待地想要他们丢掉自己的身份,同时他们或许会希望我们成为他们希望成为的样子。然后我们成长了,他们衰老了,你开始看到他们的脆弱还有对你的依赖,才发现啊,原来他们也会这样,像孩子一样,其实只是他们又变回了自己。一辈子去寻找自己的样子,真的很艰难。所以不再怪那么多,我们都是因为做自己才如此不相容。

至于烦恼,我希望可以少一点。每个人都有烦恼,而我深知自己的烦恼常来自于对自己深深的否定里,只是还是无能为力。但还是努力走下去,步履不停。

步履不停读后感篇十六

任时光匆匆流去,我们也要步履不停。

看过电影四年后再来回味这本小说,又是一番滋味。如果说电影囿于时长,难以将家庭这个小世界中的喜怒哀乐和分分离离尽数呈现,那么这本小说则可说是用散文一般轻盈的语言,“肆无忌惮”的将家人间的各种小情绪和家庭里的各种琐碎之事倾泻而出。

《步履不停》中糅合着自我的成长、亲人的逝去、父母的衰老,一代人接替着一代人艰难的迈步在人生路上,这种遗憾感和无力感,真实的令人痛心。回首我的这四年,春风依旧,韶光流逝,我从课堂步入社会,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无论是“当初若是听父母的话去做也许就不一样了”还是“如果换成现在的我就能做的很好”之类的感伤,至今也仍会不时袭上心头,这是我对自己逝去光阴的执念。而四年弹指一挥,父母们却已渐入退休,最近不断向我感慨“这人啊,一到50岁,身体就大大不如以前了”。父母们无意间的感叹总会让我陷入阵阵恐慌,这是家人间的羁绊。

在衰老面前,孩子们也是手足无措的应对手足无措的父母们的。是啊,尽管人生路上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但我们依旧要含泪微笑,步履不停。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14383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