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范文(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8 19:59:08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范文(16篇)
时间:2023-11-28 19:59:08     小编:紫衣梦

总结是一个机会,让我们更好地改正和提高。散文的写作需要情感的流露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如果你想了解一些运动比赛的技巧和策略,以下的资料可能会给你一些帮助。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篇一

1、认识10个生字和“反文旁”。

2、诵读古诗,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朗读、背诵古诗。

4、初步感知月亮在中国文人眼中的特殊意义,培养学生对学习中国古诗的兴趣。

这是一首表现外出游子静夜思乡的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诵读是学习古诗,理解古诗最好的方法。我主要想通过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诵读古诗,理解古诗;通过解读“月”,让学生了解月在中古古代文人眼中的特殊意义,帮助学生更好的来体会诗人情感。

1、识字、写字。

2、朗读、背诵古诗。

3、诵读古诗,感受诗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乡之情。

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2、朗读、背诵古诗。

3、初步感知月亮在中国文人眼中的特殊意义,培养学生对学习中国古诗的兴趣。

学时重点。

1、朗读、背诵古诗。

2、诵读古诗,感受诗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乡之情。

学时难点。

诵读古诗,感受诗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乡之情。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第二学时。

一、图片欣赏,导入课题。

1、课件展示月亮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美好意境。

2、师:中国古代诗人也非常喜欢月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古诗。

3、揭题,读题。

(1)老师板书题目《静夜思》(故意把思写大些)。

(2)抽生读题,提醒学生注意“静”是后鼻音,“思”是平舌音。

(3)齐读课。

(4)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学生有可能说到安静的夜晚,很思念家乡。

二、学习古诗,在诵读中悟。

1、学生读诗,找答案。

2、理解故乡。

3、简介诗人,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

李白是唐朝的大诗人,他的故乡在哪里呢?就是现在四川的江油青莲,他在这儿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大概有。他是一个爱故乡的人,他长大后,还把自己的号取为“青莲居士”。后来,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离开了家乡,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所以,每当这样静静的夜晚,每当月亮升起的时候,他就会吟诵这首诗:

4、老师配乐读古诗。

5、学生练习读。

6、各种形式诵读古诗。

7、渲染气氛,感受思之切,思之悲。

师:李白非常的思念故乡,他到底思念故乡的什么呢?

(1)学生说:可能有家人、朋友、同学、田野等。

师:这些亲人、朋友、同学他再也没见过,和小伙伴一起捉泥鳅、放风筝的田野再也看不到了,他的心情是多么的(伤心、悲伤、难过)。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师:再没见过他的亲朋好友,他伤心地读古诗——。

再也不能去那熟悉的田野,他悲伤地念古诗——。

在这个安静的夜晚,他静静地吟诵古诗——。

(3)小结:我们读古诗就是要这样,把自己融入到当时的环境,把自己想象成诗人,入情入境地读。要表现静我们就读得轻些,要表现悲伤,就把声音放低些、慢些。

(4)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三、抓住重点词解读“月”,体会诗人情感。

1、请孩子们自己小声地读诗,看看诗里都提到了哪些景物,用横线划出来。

2、交流:月、霜。

师:孩子们,第一句诗就直接告诉我们月光像地上的——霜。你们见过霜吗?什么季节才会有霜呢?是啊,诗人说月光如霜,不仅是因为它们视觉上都给人很亮的感觉,还因为作者此时感到很孤单,非常的思念自己的故乡。你们看诗人,明明心里很悲伤,却不说出来,却说月光如——让学生说出来。(表扬接上来的孩子:真聪明,认真听课的孩子就是不一样。)那以后读诗的时候,看到月啊霜啊,你知道诗人的心情是悲伤的。第二句诗,也写到了月,诗人抬起头来望月,望就是——看,抬起头看。他抬起头看月亮,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自己的————故乡。

3、小结:一轮明月,勾起了李白对家乡的思念,一轮明月,触动了李白那悲伤的心弦,就是现在,我们也看到了同样的这轮明月,让我们同李白一起诵读这首诗吧!

四、说话训练。

师:大诗人李白,看到了月亮便思念起了故乡,请小朋友们,也看看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和由此想到的说给大家听一听。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篇二

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老师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敢于自信地表现自我、表现音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为了突破《静夜思》浓浓的思乡之情(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做到了:

一、朗诵作铺垫。

在导入新课时,我先让孩子们回忆并且有表情的朗诵学过的诗歌;为了进一步理解《静夜思》的情境,还让二年级的孩子解释“静”和“思”的含义;接下来,老师通过自己朗诵,学生个别朗诵,集体朗诵等形式,在朗诵时,抓住自己和孩子们的表情和动作来表达情境;最后还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情绪来表达《静夜思》思想感情的。这些都为后面有表情的演唱作好了铺垫。

二、演唱来表达。

我通过有表情的朗诵《静夜思》,让孩子们进入了其中的情境。演唱歌曲,就是对情境进行实施的时候了。为了更好的表达情境,先放录音两遍,让学生整体感知歌曲的旋律以及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接着自己有感情的范唱,带唱,师生接唱歌词。小组接龙唱,全班完整的演唱。在各种演唱的同时,我随时注意自己和孩子们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在孩子们对歌曲比较熟悉了以后,就对孩子们进行情感导入,通过想象身边的和远方的亲人来找思念的感觉。最后,在演唱时就要把思念之情寄托在歌声之中。经过我的循循善诱,孩子们的歌声充满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三、绘画作补充。

读和唱已经让孩子们进入了《静夜思》的情境,可我觉得还不够突出难点。教学刚开始,孩子们朗诵完《静夜思》后,在大屏幕上出示了几幅意境图,让孩子们找找与《静夜思》相符合的画面。在教学快结束时,老师还让孩子们在另外版本《静夜思》的旋律中根据音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对诗歌情境的理解来给音乐配画。

为了这个难点,竟花了一节课三分之二的时间,真不简单啊。

反思整节课,我认为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和谐的课堂。

上课时,老师不是抓紧时间直奔教学主题,而是随着《拍手歌》的律动自己和学生舞动起来。刚开始,由于羞涩(因为老师第一次给这些孩子上课,可能有点儿紧张吧)孩子们非常拘束,动作一点儿也不自然。在老师优美的舞姿,鼓励的语言下,孩子们渐渐的放开了很多,动作也大方了,每个同学都随着音乐自然地动起来了。刚才与老师的生疏感一下子无影无踪,变得与老师亲近起来了。律动不但让课堂变和谐了,而且还刺激和激发了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为后面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优美的课堂。

三、孩子的课堂。

四、角色的转换。

在实施新课程中,老师体现出了教育者的观念转变。她的执教表现告诉我们,她已经转变了那种教师是圣人,教材是圣经的旧观念。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是以统领者的身份出现,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以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等多种角色出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生学习的需要,适时恰当地转换角色。有时组织学生学习,有时指导学生活动,还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参与到学生中共同活动。她这样恰当地适时转换角色,有效地把学生引导到了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

五、整合的课堂。

1、音乐与语文的整合。

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一定的意境。这就注定了音乐与语文的联系。这一节课就是要表现《静夜思》思念亲人的情境。而这正是语文课上要表达的内容。所以老师先让孩子们朗诵诗歌,领会“静”和“思”的含义,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了让孩子们理解《静夜思》的情境,老师还给孩子们讲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环境。为孩子们吟唱歌曲要表达思念之情作好了铺垫。老师巧妙地把语文融合到音乐教学的课堂中,使课堂显得自然而又艺术。

2、音乐与美术的整合。

音乐和美术学科是艺术教育的主线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阵地,美术是流动的音乐,而音乐是流动的画面,两者紧密相连。老师在音乐教学中加入美术的创作,让学生把音乐美术有机的结合起来。更好的突破了难点。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妙在灵活,贵在创造。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认为现在的教学重要的是象老师那样去“做”。怎么做,做得好不好无关紧要,教师主要的任务是使学生乐意与自己合作,不应把目光盯在道路的尽头—教学结果上,而应集中精神引导学生在道路上如何前进。作为青年教师的我,必须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走近新课堂,探索新课堂的奥妙,让音乐课堂教学越来越精彩!

更多。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前6个生字,读准一个多音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

3、基本理清课文的层次,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古诗导入。

1、小朋友,我们在一年级的古诗文诵读活动中学到了许多古诗,你们还记得吗?给大家背一背吧。

指名学生背诵。

2、大家古诗学得真不错。有一位新同学叫英英(板书)她在学校里新学了一首古诗。(板书:学古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齐读板书)。

3、你是怎样记住“英”和“诗”的。

学生交流。

5、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你想知道的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范读课文。

听了录音你明白了什么?学生交流,逐个解决上述问题。

老师:小朋友听得真认真,如果我们认真地读课文,你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2、让我们快速读课文吧。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英英一首古诗教静夜思照一层白霜唐代背思念。

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齐读。

(2)齐读课文。

引导学生重点读英英说的三次话,归纳大意。

教师板书:

第一次诗句。

第二次诗意。

第三次作者。

(3)分角色读课文。

三、识字写字。

出示生字:英诗教首静思。

1、学生认读,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学生逐个观察生字,说说字怎样写才美观。

教师板书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四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找李白的资料,背诵李白的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入情入境地背诵古诗《静夜思》。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3、学会四个生字“意、照、层、代”,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培养阅读、积累古诗的习惯。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2、看图(插图1)。

根据昨天的学习,你能看图说一段话吗?学生看图说话。

3、英英和奶奶一共说了几次话?每次讲了什么?

4、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二、诗文整合。

1、第一层:

1)指名读英英的第一次说话。

出示诗,学生齐读。

教师:你读懂了什么?请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学生交流,在诗句上标出节奏记号,学生反复诵读诗句。

2)还有不明白的吗?(质疑: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

2、第二层:

不明白的我们通过读课文来解决。

指名读第二层。

逐句找出与其对应的诗句,再同桌对应读:一人读诗一人读诗意。

现在都理解了吗?真了不起,反复的阅读能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呢。齐读诗意。

3、第三层齐读对话说说明白了什么。

1)师生介绍李白,诵读李白的诗。

2)感悟诗句。

4、出示插图。

1)什么时候的月亮这么圆、这么亮?(每月的月半是满月,一年中有十二次的月圆)。

元宵、中秋你家是怎样过的?

学生:我家来了许多客人;我家吃糖芋头;我家吃月饼、做韭菜饼……。

教师:为什么要吃这些事物呢?(饼像月亮,象征着团团圆圆)。

是呀,放烟火、吃月饼、说笑,我们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过着节日。诗人李白远在他乡,那时没电话没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团圆。

2)诗人站在窗前看到了什么?背前2句诗。看着明月他想些什么?(学生:他想儿子现在长什么样了,学习好不好?妈妈身体健康吗?……)背后2句诗。

谁来当李白来朗读这首诗,评价。

三、情境体验。

文中英英古诗学得多好呀?让我们也像英英一样认真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说给家人听。表演评价。

四、学习生字。

意照层代。

认读交流如何写好生字。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五、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新学2首李白的诗。

板书:

3、英英学古诗。

第一次诗句。

第二次诗意。

第三次作者。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篇四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1、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落实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读物的实践活动。。

1、生字卡片、

2、每位学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3、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

教学方法:初步学习运用理解词义串连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说说自己看到的。

1、思:思念,想念。

2、谁在什么地方,思念什么?

3、课前准备情况(有关李白的)交流。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把诗中的生字单独拿出读两遍,认一认。

3、检查读的情况。(主要是字音)。

4、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1、朗读古诗。你喜欢怎样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多肯定,多鼓励)。

2、配乐朗诵。

静夜床光。

举头望低故乡。

1、说说你认记生字的方法,结合故的认识新偏旁。

2、生字卡片认读。

3、摘苹果游戏:把认到的生字摘下,组成词大声说出来。

1、观察范字指导书写。

耳上横短,下横长。

米:第一笔点写在左上格,小撇与点相对写在右下格。

2、描红,临写,并提醒坐姿与执笔姿势要正确。

3、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发现说给同学听。

2、课外继续收集和阅读:有关李白及他写的其他诗,还有描写夜空或介绍有关星体的科学知识的一些课外读物。把收集到的和读过的带到班里,向同学介绍或互相借阅。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篇五

1、用相应的情绪和清晰的咬字、演唱歌曲《静夜思》。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两首古诗的大意,副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能根据两首古诗的意境,分别为古诗添色、添画或配画。

用相应的情绪和清晰的咬字、演唱歌曲《静夜思》。

背唱歌曲,保持吐字、咬字的敏捷清晰。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安定情绪。

(二)、新课教学:。

导入:。

1、演唱歌曲《划小船》在歌曲中分组进行律动。

2、学生回忆以前熟悉的诗歌,有表情的朗诵。

1、设问:静和思分别是什么意思?这个画面最像哪首诗的意境?

2、教师吟诵。

3、学生吟诵。

学习歌曲。

1、教师有感情的范唱。

2、教师带唱一遍,学生观察教师演唱的表情。

3、用lu轻声哼唱。

4、师生接唱歌词。

展开探索。

1、启发讨论。

4、分组展现。

配画。

以《静夜思》为题,以绘画的形式体现诗歌的意境。

评价。

分组互相看,说说自己画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最喜欢这张画的哪一点。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篇六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两课时。

切入举偶。

对话平台。

范读。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边看图边欣赏。

自读。

1、请打开课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或者背一背吧!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和读背方式。)。

2、仔细观察,诗里面的字你认识了哪几个?是怎么认识的?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古诗,互相评议。

4、指名读文,师生共同评议。

识字。

2、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3、汇报。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把字读准确?请小老师说说在认读这些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4、开火车认读生字。

5、组词,用你喜欢的字说一句话。

6、游戏:找朋友。为生字宝宝找到自己的拼音朋友。

熟读。

1、自由练读。(可以大声读,小声读,同桌读,小组读,你读我听,二人齐读……)。

2、指名读文,注意字音读得是否准确。

3、与伙伴开展竞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自己找伙伴赛读。

写字。

2、汇报。

3、教师范写。提示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横与横之间的距离。

4、自由练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每个字都要让自己满意。

5、哪个字最满意,找出来和同座交流,指出你满意在哪里。

导入。

1、游戏:大转盘。(转盘上的指针转到了哪个词上就读哪个词,巩固识字效果。)。

2、齐读古诗。

评读。

1、指名读,大家评。(整体读得怎么样?哪儿读得很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2、组内互评。

感悟。

1、自由读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感受?

2、说说你什么时候见过“霜”。用动作表示“低头”、“举头”的意思。

3、你或者你的亲人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具体说说当时的感受。

质疑。

仔细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背诵。

1、参照插图,边想诗的意境边自由练习,教师随机指导。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可以同座背,组内背,自由找伙伴背。)。

3、教师引背、指名背、齐背。

3、表演背:假如你就是李白,请你边做动作边背这首诗。(配乐)。

写字。

1、大屏幕出示“头、米”,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3、学生描红、临写。

4、把自己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向学习伙伴和老师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识字和写字的乐趣。)。

实践。

1、课后练习“我会说”,把你观察到的夜晚的天空说给同学们听。

2、古诗朗诵会。(此项活动可延伸到课外进行,比比谁会背的古诗多,评出“小诗人”。)。

3、有余力的学生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诗并摘记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可以问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也可以自己查找。)。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篇七

教材分析:

这是本册教材中第二次出现古诗。该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描绘的情境。

学生特点:

《静夜思》是首家喻户晓的古诗,学龄前的儿童就应该有所接触,可是字音咬不准。他们对月亮很感兴趣,却不知道对月思人的情怀。教师要立足于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读准字音,读中悟情。在识字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重要的是要给他们机会去运用。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重难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朗读、背诵古诗。

2、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设计理念: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准备:

1、学生查询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2、每位学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猜一自然景物(月亮)。

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与月亮又关,让我们把书翻开,说说图上有什么。(板书课题)。

二、介绍背景。

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释题意。“思”是思念的意思。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圈出生字,边圈边读,加深印象。

3、小老师带读生字,齐读生字。

4、去掉拼音抽读生字。

5、六人小组讨论:用老师教给你的识字方法,你认识了哪几个字?说给同学听一听。

6、全班交流:用了什么方法记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字?

(加一加、减一减、变一变、换一换、猜字谜)。

四、生字回文,细读古诗。

1、生字回到文章中,你还认识吗?找小伙伴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教师倾听,多肯定,多鼓励)。

2、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什么呢?带着问题读读古诗。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说说夜空,朗读感悟。

让我们站起来,当一回李白!请你们想像一下,如果你就是此时此刻的诗人,看着一轮明月,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会想到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已见,体会感情,感受到李白那强烈的热爱家乡、思念家乡情感,同时学习有语气朗诵古诗的方法——要入情入境、大胆想象当时意境。

五、自我展示,当堂背诵。

多种方式熟读成诵。(男女赛读,分行读,分组读)。

六、学写生字。

1、观察笔顺,小老师带领同学书空。

2、观察范字与田字格的关系。

教师提示:横与横之间的距离。“耳”上横短,下横长,有一横在横中线上。“头”的第五笔是长点而不是捺,写得上尖下圆。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

注意学生的坐姿与握笔姿势,即使提醒纠正。(上身正,脊背直,下巴低……)。

4、展示佳作。

挑出自己写得最满意的字给同桌看,说说自己怎么写好它的。

5、组词,理解字意。

七、作业设计。

1、学了这首诗后,你最想做些什么?画一画,演一演,吟一吟,背一背,写一写……选择一项或几项完成。

2、生字抄写、组词。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篇八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静夜思》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时年26岁,写作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其《秋夕旅怀》诗当为《静夜思》的续篇,亦同时同地所作。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落实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读物的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每位学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3、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

教学方法:初步学习运用理解词义串连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图导入。

说说自己看到的。

二、揭题、释题。

1、思:思念,想念。

2、谁在什么地方,思念什么?

3、课前准备情况(有关李白的)交流。

三、初读古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把诗中的生字单独拿出读两遍,认一认。

3、检查读的情况。

4、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四、细读古诗。

1、朗读古诗。你喜欢怎样读?

2、配乐朗诵。

3、当堂背诵。思念故乡为题材的诗作,除了静夜思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呢?指名背诵,出示其中二首:《泊船瓜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五、认记生字记字形。

静夜床光。

举头望低故乡。

1、说说你认记生字的方法,结合故的.认识新偏旁。

2、生字卡片认读。

3、摘苹果游戏:把认到的生字摘下,组成词大声说出来。

六、练习写字,

1、观察范字指导书写。

耳上横短,下横长。

头:第一笔写在左上格,中间横略向上写在横中线上,第四笔竖撇,压竖中线起笔,最后一笔是长点,写在右下格。

米:第一笔点写在左上格,小撇与点相对写在右下格。

2、描红,临写,并提醒坐姿与执笔姿势要正确。

3、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七、课外作业。

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发现说给同学听。

2、课外继续收集和阅读:有关李白及他写的其他诗,还有描写夜空或介绍有关星体的科学知识的一些课外读物。把收集到的和读过的带到班里,向同学介绍或互相借阅。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篇十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参考翻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创作背景:

《静夜思》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时年26岁,写作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其《秋夕旅怀》诗当为《静夜思》的续篇,亦同时同地所作。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篇十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静夜思:题一作“夜思”。

一二句:就寝时床前洒满月光,如同降了一地白霜。

三四句:抬头一望,一轮皓月,千里清光,月是故乡明,安能不思乡?

赏析:

本诗简明地描绘了月夜的美景,真切地抒发了游子思念故乡的深情。

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誉《静夜思》为“绝妙古今”。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认识“夜、思”等9个生字;会写“思、床”等四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节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上学期的时候,我们曾学过三首古诗,你们还记得吗?能背给老师和同学听听吗?(请三位同学背)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题目是《静夜思》(板书课题),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

2、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需要完成3个任务,能够认写生字,读诵古诗,并能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3、预期效果:相信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努力表现一定会很好的完成我们的学习任务。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篇十三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一课时

ppt课件,生字卡片

一、猜谜语导入

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则: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

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令他们思念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2.板书课题,(教师板书,学生齐书空)认读生字“静”“夜”

3.有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啊?(李白)哪位同学对诗人有所了解?学生自由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主练读课文,并用“——”划出不认识的字。

2.四人小组内学习: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互教互学。

3.指名学生一行一行读课文。注意正音,指导读好 “ 床、 光、望、乡”的后鼻音。

4.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课文读准、读顺。

三、创设情境,复现生字

1.现在月亮姐姐要考考小朋友,把生字藏在星星里,你还认识它们吗?

2.游戏巩固:看到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月亮姐姐带着星星妹妹也赶来凑热闹了,月亮姐姐说:“我把星星妹妹变了个模样,我来考考你们,谁能认识,我们就和她交朋友。”(课件出示月亮星星图,指名一位学生上来点击鼠标,大家一齐认读),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老师也想参加,行吗?我来指,你来认,认的时候还可以站起来加上动作演一演这个字的意思。

3.出示:“光 、床 、望、乡 ” 4张生字卡片,开火车同桌齐读后鼻音的字。

4.出示生字卡片教学新偏旁“攵”“心”。

5.这些字都会读了,古诗是不是也能读正确呢?

(1)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

(2)齐读,读后正音。

四、创设情景,感受诗意。

2.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说:难过、伤心、悲哀……)

3.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想着教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之情。

4.小朋友,此时的你们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

5.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6.播放课文朗读视频,朗读表演: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

五、写字练习,学写7个生字

(一)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的笔顺及占格。

1.你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哪几笔该给大家提个醒的?

(二)学生独立描红、临写。注意写字时的坐姿与执笔姿势。(背景音乐播放)

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六、拓展活动

1欣赏学唱《静夜思》歌曲,让孩子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2.回家和家长一起找找李白写的另外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静 夜 思

李白

床前 明月 光,

疑是 地上 霜。

举头 望 明月,

低头 思 故乡。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篇十四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攵”。

2.朗读古诗,在读中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背诵这首古诗。

1、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

2、教学难点:在读中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歌描绘的美好意境。

1.5课时

(一)引入

1、孩子们喜欢古诗吗?你知道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听。

2、听过《静夜思》吗?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了解呢?

(二)学习生字

1、翻开书74页,自己读诗句,读完后将圈出来的生字宝宝多试拼几遍。

2、指名读,评议。

3、学习生字。

(1)读字音: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

a、小老师带读

b、你想提醒大家怎样读好这个字?

c、他能和谁交朋友?

(2)记字形:

a、左右结构:静(在哪里看见过这个字?)、低(它的反义词知道吗?)、故(它的偏旁是什么?区分反文和折文)。

b、上下结构:夜(分部件记忆,认识部件“夜下角”)、举(图画)、望(从前,有个小王子,他的妈妈死了,他很想念妈妈,人们告诉他妈妈到月亮上去了,于是他常常抬头望月亮想妈妈。同时教儿歌“王子望月望、望、望”。)。

c、半包围结构: 床(会意记忆:房子下面放了木板,做成了床)。

d、独体字:光(谜语记忆:小儿子是个大胖子)、头(谜语记忆:大戴两朵大红花)、乡(会意记忆:乡下山路多弯道)。

(3)检测。

小朋友,今晚不仅月亮姐姐来到了我们的现场,你看苹果妹妹也来凑热闹了。不过,它说:“我的身上有你们刚刚认识的字宝宝,只有把你认识的字宝宝读对读准,我才送给你。”

4、写字

过渡:还有一个生字宝宝,它说小朋友每天都用到它呢,想和他见面吗?它是?

(1)“头”可以和哪些字成为好朋友?

(2)观察幻灯,书空。

(3)观察:写好“头”要注意什么?写一个字

(4)抽生上黑板写,学生评价。

(5)注意再写一个字

(三)感悟意境,指导朗读

1.小朋友们,课题里的哪个字交代了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夜)(师手指课题。)哪个字交代了李白当时的心情?(思)

2.诗句中哪些地方写“夜”呢?(明月)从这个词怎么看出是写“夜”?

3.诗句中哪些地方写“思”?(思故乡)评价:对,这是作者直接地告诉我们他在思。请大家把李白思念故乡的感情读出来。指导:你们没读出李白思念故乡的感情,应该把“望”和“思”读真切一点。(师同时在黑板上标上着重号,并示范。)再读一遍试试,这次加上动作。

4.老师看到你们是抬头和低头,可是李白说他是举头和低头。“举” 和“抬”有什么区别?你们做“举”的动作给我看。(师:这不是举,而是伸手。再举一回,举起千斤重担来。对,这才叫“举”。)

5.李白抬起他的头像举千斤重,举得好费力。孩子们,你们说李白的头怎么就这么重?“举头”这个词怎么读?齐读后两句。

6. 李白在这样的夜晚独自一人身处异地,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同桌讨论一下,哪些句子是李白看到的景色,哪些句子是李白的想象。

7.老师引导:在这样静谧的夜晚,天上只有一轮什么?(明月)地上只有一个谁?(李白)是啊,天地这样广阔,却只有“明月与李白”相对望,难怪李白强调静夜里静思,他更加地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了。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语气读这首诗呢?学生感情朗读全诗。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篇十五

教学目标:1、能学会歌曲《静夜思》,并有感情的演唱。

2、能够用朗诵、演唱、配画来表现《静夜思》。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

教学难点: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

教学准备:彩笔 纸张 小奖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忆以前所熟悉的诗歌。

二、赏析。老师:“古诗中“静”是什么意思?“思”又是什么意思?

三、吟诵。

1、教师吟诵。

2、个别学生吟诵。

3、学生吟诵。

四、学习歌曲。

1、师有感情的范唱。观察老师演唱的表情。

2、老师带唱一遍。学生用“路”轻声哼唱。

3、老师学生接唱歌词。

五、演唱歌曲。

1、想象你身边的亲人和朋友离你很远……找思念的感觉。

2、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六、配画。

1、以《静夜思》为题,以绘画的形式体现诗歌的意境。

2、学生随音乐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七、评价。

1、分组互相看看,说说自己画了什么。表现了奥妙,最喜欢这张画的哪一点?

2、老师小结,发奖。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篇十六

采用低年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教材分析:

《静夜思》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1、认识10个生字。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教学重、难点。

1、朗读、背诵古诗。

2、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3、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教学流程:

一、猜谜语导入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谜底:月亮)。

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令他们思念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二、读中感悟。

1、师范读,生跟读。

2、同桌互读,并解决不会读的生字。

3、师范读,带节奏。

4、学生带节奏读。

5、分小组带节奏读。

三、出示图片,理解诗意。

1、分别出示四幅图片,指名说说分别是哪句诗?

师:古代诗歌除了带有鲜明的节奏感以外,朗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同学们,想听听吗?

2、师范读,全体朗诵本诗(ppt随机出示对应图片)。

3、配乐朗诵。

(1)指名朗诵(2)接诵。

(3)全体朗诵。

4、试背诵。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吟诵了一首关于月亮的诗,回家后不妨再找找还有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带来朗诵给大家听听。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15108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