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郑愁予改写范文(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8 22:26:04
错误郑愁予改写范文(20篇)
时间:2023-11-28 22:26:04     小编:曼珠

人生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合理地进行决策和判断。总结的语言要简练有力,避免使用太多废话和空洞的词句。这些总结范文涵盖了各种不同的主题和内容,相信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错误郑愁予改写篇一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这是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句。

三月的江南,如莲花的女子,穿行在莲花中,岁月已过,容颜如莲花开落,真是人间绝美的意境,诗人总是喜欢把美丽的女子比作莲花,把长长的相思寄托莲子,“莲子清如水”.

从小到大,有多少诗篇是关于江南的?现在终于明白了白居易的那句饱含了多少深情的诗———“能不忆江南?”

但我不是归人,只是一个过客。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项,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三月的柳絮如此安静,一切静物皆在三月复生,所以一直以来,就有三月是恋爱的季节.然而,三月的你的心却是静静的河底的石头,河水流过,岁月流过,却丝毫不曾改变你当初站立的位置,恰如一处风景,静立!

春光如画,我看见寂寞的你穿行在岁月之间,繁花似落,笑容不现,仿若莲花,洁白无语!

而这所有风景浓缩的原因在于:。

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一切的外在沉静,内心如此之绝望的原因在于:我不是归人,我是过客!

仿佛听到绿袖子的声音,绕人而过.

青石板上,水珠滴滴落落,春风依旧,岁月无声.

仿佛一切皆为无妄之臆想,什么也不曾经过.......

错误郑愁予改写篇二

三月的江南,美丽的莲花开了又落了;东风不来,柔软的柳条也不象往日般偏偏起舞,只是耷拉着脑袋,静静地挂在那里。

“几年了,好几年了!”

这是我自己吗?我禁不住用自己的手指拈拈那曾经富有弹性的青春而阳光的笑脸,却发现它虽然弹性依旧却已失去了昔日的光泽。

这是我自己吗?看着镜中那有些陌生的容颜,我呆呆地想。

该死的,你离开了我,却把牵挂留给了我,让我独自在这孤独冷清的小屋中煎熬。度日如年啊!

我呆坐在梳妆台前,漠然地看着自己。

傍晚的小镇,静静的;青石的街道似乎也没有行人。

只是偶尔从远方传来几声“汪汪”的犬吠声。

突然之间,静寂的街道传来了阵阵达达的马蹄声。

好熟悉的马蹄声!

那蹄声达达,也仿佛懂得了我的心思,越来越近了,甚至就在我的窗前。

是他!一定是他!

我的心狂跳起来,惊喜地跳起,向窗边冲去,哗地拉开窗帘,砰地一声,打开窗扉。俯首看去,好熟悉的背影!

一定是他!

那熟悉的马蹄声,那熟悉的背影,……。

这时,他也恰好向我仰望过来,微笑着,但满脸惊奇。

“啊!”

当我模糊的双眸渐渐地清晰,我发现,他根本不是我的归人,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

我怅然若失,刚才的激动和惊喜,一下子烟消云散,失望再一次布满了我的双颊。

我缓缓地关上窗扉,拉上窗帘,慢慢地走到梳妆台前坐下。

那达达的'马蹄声,渐渐地远去了……。

小镇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只是偶尔从镇边的树林里传来几声乌鸦的叫声。

错误郑愁予改写篇三

踩着归乡的步子,我的心也逐渐变得轻快起来,此刻太阳也似乎归心似箭,早早地便下了山,尽管连日来日夜兼程但仍不愿停住行程,继而走向另一座江南小城。

一路走来早已看到春的消息,但春风似乎从未临幸这座江南小城,路旁的柳枝巍然不动,似铁如刚。别是太阳太过吝啬,收回了一切春意和生机。而让几丝淡淡的忧怨、几缕轻轻的思愁肆意地弥漫于空气中,不胜凉意。马蹄的“达达”声不断在空气中回响,我诧异平日里没有多大声音的马蹄,在此刻却像一颗丢入湖中的石头击起的水晕,余音不绝。这大概便是“静故了群动”的意境罢。我愈是前行,便愈觉得凉得彻骨。愈是凉得彻骨,愈觉得有一种灼热的目光火辣辣地想将我烧透。我不由地调转马头,在昏暗的夕阳中搜索那双目光。吱呀”一声,像是对我搜索的应答,从厚重的.门内闪出一个人影伫立在门边上。由于屋内透出了灯光,我清晰地看到了一个少妇倚在门旁,发髻油亮,略施粉黛。这难道便是春?不,这春怕跨过了夏早已入秋了,她日日呼吸这愁怨的空气怎能不忧愁,而这空气因为她的忧愁而更加愁怨。

她踮着脚尖,颦着眉头,眉下的一双含着秋水的眼睛深深地锁定着我。我也看着她,看看,内心浮现出另一个形象,曾几何时,我的妻子也是这样颦眉远送的,她们都有一双含着秋水的眼睛,都期盼我有所行动——调转马头向她们飞奔而去,对她们说:“我回来了。”不由地,我拉紧了缰绳,马儿迈开步子,缓缓地向她走去,她的眉头也缓缓地展开,像一朵开放的水莲,但我忽然停下了,她,毕竟不是我的妻子,我不是她殷殷的期盼,我那含着秋水的妻子才是的。

我坚定地调转马头,向前奔去,留给她一个残忍的背影。我知道我不是第一个带给她希望和失望的人,但我由衷希望我是最后一个,我觉察到一朵水莲静默地谢了,在我心头……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错误郑愁予改写篇四

1.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准。

2.培养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歌意象,体味诗歌意境。

教学重点。

1.把握思妇词这一题材;。

2.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种错误是美丽的,在郑愁予的笔下被刻画的入木三分,无论是语言还是结构,都是那么美丽,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这首诗中的意象美。

(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他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继续从事写作。1955年中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他的早期诗作多为关怀社会的诗。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1968年,郑愁予35岁那年应邀赴美国爱荷华参加“国际写作计划”,1972年在爱荷华大学获创作艺术硕士学位,并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转往耶鲁大学,在东亚语文学系当高级讲师,现任耶鲁驻校诗人及资深中文导师。

(三)解读和探究。

1、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美丽的故事情节。

(2)学生自由讨论,根据诗中的语句判断“我”“你”的身份(5分钟)。

(自由朗读—讨论——自由发言——要点归结——齐读)。

要点归结:

“我”是一位游子,有“我打江南走过”“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句为证。

“你”是一位闺中思妇,有“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般开落”及第二节中的诗句为证。

2、展开联想和想象,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

(1)诗中用什么意象来写女子的外貌?

明确:(投影:莲花—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莲花的特点:美丽纯洁高雅。

(投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投影:最是那有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徐志摩〈〈沙扬娜拉〉〉)。

(投影:纯净温柔)。

明确:倒装句,应该是“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开落的莲花”。为了强调“开落””。“在季节里”是说女子天天在等待,直等得红颜憔悴枯槁。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女子的美丽与深情。

长短句交替,长句暗示女子等待时间之长,短句暗示过客匆匆。

(板书:莲花开落——相思无尽,红颜消退。)。

(3)女子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

明确:诗中说“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帏不揭”、“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她的内心很寂寞。它的心如江南的这座小城一样,封闭、寂寞,又像傍晚的街道一样落寞、孤单;也像三月不揭的春帷般幽闭;更像紧掩的窗扉,把自己封闭了起来。

3、展开想象,再现故事情节。

师: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诗为什么起的诗题是“错误”呢?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这里隐含的一个小故事。

首先,大家先四人一组讨论一下。

(生带着思考和问题进行热烈讨论)。

一生答:我这样理解: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碰到一个痴痴等待丈夫或情人的闺中女子,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信息,又没有漫天飞舞的柳絮为她排解心中的相思。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无心去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

(此时教师点拨: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但又悠长深远)。

生:终于,她听到达达的马蹄,美丽的马蹄声,以为日夜盼望的心上人归来了。当打开窗扉的那一刻,看到的只是一个过路人。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象上天捉弄了她一样。

(热烈鼓掌)。

4、背诵课文。

(四)总结扩展。

1、总结:就这样错了千百年也美了千百年。

是啊,在归人的声声长叹中,有多少个朝代的女子幻成同一个温柔谦卑的灵魂,有多少莲花似的容颜蹉跎在哭泣的岁月中,有多少美丽的声音曾唱过相思之曲……千百年过去了,她们依然等待着,在等待中轮回。这正如丰子恺在《实行的悲哀》中说的:“世事之乐不在于实行而在于希望,犹似风景之美不在于其中而在其外。”正因为有这样的思想,我们才可以吟唱出“让生命去等候/等候下一个漂流/让生命去等候/等候下一个伤口”这样的句子,平淡而从容,即使伤感,也带着释然的微笑。

(五)作业布置。

错误郑愁予改写篇五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江湖夜雨十年灯。期期复期期,归期未有期。池中的莲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镜已蒙尘,我的容颜只为你绽放;懒于晨妆,只因没有悦已者欣赏。

三月了,东风为什么还不来呢?你可知那寂寞的柳絮渴望着激情的飞扬。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那就紧掩窗扉,让心儿在黑暗中沉睡吧,等待你达达的马蹄声来唤醒。

为了今生我们能够再见面,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万遍。

向晚的街道上,突然传来了达达的马蹄声,空旷又苍凉。我倾耳细听,是那熟悉的跫音啊,越来越近。

整顿衣裳起潋容,事事四五通。我要用全部的美丽来迎接你,我的美丽只为你盛开。

掀起窗帏,推开窗角,我的目光越过莲花的开落,定格在那青石街道中的白马身上。

啊!是你?不是你!

我听到心碎的声音,洒落一地。

为什么不是你?

错误郑愁予改写篇六

岁月漫长,我的亲人不知去了有多久。我的思念之情也与日俱增,那强烈的思念之情使我从孤寂到希望再到失落。

天色已晚,我站在屋内回忆我们曾经走过的路,曾有过的艰辛和欢乐,曾许过的诺言……。

我多么渴望永远就这样活在过去,永远、永远。但一阵达达的马蹄声打破了我寂静的梦,同时也把我从希望带到了失望。我空虚的心理再现了他的身影,我模糊的眼中出现了团聚的细节,我朦胧的脑海呈现了属于我们的话语。

我激动的拉开窗帘,空荡荡的街上如我的心一般寂静。远处那伟岸的身躯是否就是哪个我要等待的人呢?我反复地问自己,反复地祈祷:那一定就是你。夕阳余光照着我的脸,也照着这整条小巷。河畔上有几个孩子在嬉闹,树上有喜鹊在鸣叫。那人离我越来越近,我的希望也越来越大,我心里重复着同样的话语:是他,一定是他!靠近了,我也绝望了。不是他,真的不是他!阴沉的河边没有了小孩子们的嬉闹,也没有了午时的喧闹,只有几处炊烟,缭绕地向空中散开,让天空变得模糊,使心灵跟着朦胧。望着这长长的灰色的青石的街道,我忍不住再次辛酸。那失望的泪水顺着脸颊涔涔而下,那等待中的寂寞的心都要麻木了。我多么渴望那过路的就是我要等待的他。哪怕是错误,是短暂的美,那么,我所有的等待也会变得有点意义。

还记得那天在梧桐树下我们的最后一句话:等我回来。可如今,我等了多少天、多少年,连自己都不清楚了。然而那心中的他却依然没有回来。树儿枯了,叶儿落了,等待的心也随之要死了。

当那过客的身影消失时,我的失望也消失了。我不会失望,我相信他会回来的,我也不会让寂寞包围着我,因为那样我的亲人也会不高兴的。从现在起,我会快活地过日子,直到我等待的人归来,直到我们的诺言实现。

看!那条长长的街道,呈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喧哗。

错误郑愁予改写篇七

夕阳终于将金色的粉子洒这座江南小城,我望见不远处有一座庭院,院中布满了青草的痕迹,一条石凳已长上了岁月的青苔,看来,这里已经被人遗弃了,似我一样呢!

“唉……”可我分明听见一声女人沉重的叹息。我驾着马上前去,忽然,从屋内奔来一名女子,虽然已沧桑,可仍能依稀看到她的美丽。

“是郎君么?”她问我,可当我清楚地站在他面前时,我分明地望见她眼角的泪珠,已深深地陷入肉里。

余辉镀在她的身上,脸上,形成了一个美丽的晕圈,我似乎闻见她身上的失望所散发的气息,萦绕在我的心头……她转过身去,再一次步进那座溢满幸福与痛苦的'小院,留给我的只有一个凄美落寞的背影。

错误郑愁予改写篇八

诗歌错误郑愁予分享给大家,郑愁予的这首诗刚一发表,台湾岛上到处便响起达达的马蹄声,流传甚广。一起来看看吧。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郑愁予的这首诗刚一发表,台湾岛上到处便响起达达的马蹄声,流传甚广。它轻巧隽秀,美丽凄婉,含蓄蕴藉,百读不厌。诗的首句,“我打江南走过”,由江南起笔,诗意淡远开阔。江南,在古典诗词里,既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又是一个令人销魂之所在。屈原在《招魂》中地唱道:“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凄婉哀伤。古乐府《江南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之句,又使它成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好地方,历来备受文人骚客的由衷赞美。白居易的《忆江南》最为著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同代稍后的韦庄干脆直言:“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而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更是一首缠绵动人的闺怨词。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江南不单纯是一个地理上的'区域概念,它几乎积淀成为美好如梦凄婉迷离而又让游子低徊伤感的幽远的意象。“我打江南走过”,自然便染上了凄清漂泊之感。“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以花喻人,古典诗词中比比皆是,把美丽的容颜比作莲花,也不乏其例。单是诗人白居易,《忆江南》中就有“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之句,《长恨歌》中“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分明又融入了感伤思念之情。这里的比喻,都是静态的。现代诗人徐志摩的《沙扬娜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不仅以莲花喻容颜,更喻神态,有新意,更鲜活。而“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写出了一种动态的美,在漫长的等待中,即使如莲花般娇美的容颜,也会像过了季节的莲花褪色凋落。第一节两句诗,前句简短,似游子漂泊匆匆而过,后句长而复杂,好像思妇的愁绪绵绵不尽。

思妇在漫漫无期的等待中,有一天,她忽然听到清脆的达达马蹄声由远而近,那必是自己思念的人骑马归来,她的心被达达的马蹄激活了,怀着满腔的惊喜,打开久久紧掩的窗扉,迎接归人到家,可看到的是一个陌生过客,从窗前走过,这和“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何其相似,又是一个多么让人心伤的故事啊。《错误》确是一首精致典雅充满哀怨的诗歌。

诗读到这里,可以说已升堂,但尚未入室。我们说《错误》是一首优秀的经典之作,不仅在于它对古典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创新,而且在于它的现代手法的运用,张显了现代诗歌的魅力。下面,我们就叙述视角这个角度来剖析《错误》这首诗歌的现代性。

现代叙述学在分析小说时认为,在作家和作品之间存在着一个叙述者,作家并不直接在作品里站出来叙事,而是通过叙述者来叙事。古代诗歌中,闺怨诗多为代言体,诗人与诗之间的叙述者清晰明显。如唐沈如筠的《闺怨》:“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诗人就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客观的叙述。有的诗人把自己设想为思妇,直接以思妇的口吻叙述,如唐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而《错误》诗中的叙述者,与此又不尽相同,这个叙述者就是“我”,在诗中充当了两个角色,或者说叙述时采用了两种视角:受限制的视角和全知视角。《错误》诗第一句“我打江南走过”,采用的是受限制的视角,第二句和第二节诗,采用的是全知视角,第三节,采用的又是受限制的视角。为了理解方便,我们不妨把原诗改动如下:

错误郑愁予改写篇九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7.诗中用了一个小倒装句,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诗意盎然。这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这首诗中诗人选取了“莲花、柳絮______、_______、东风”等意象,其中“东风”这一意象取自李商隐《无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9.“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运用的手法是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0.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从结构上看,本诗的开头与结尾内容为首尾倒置,这样处理,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得诗意盎然,在不协调中闪出光彩。

b.“美丽的错误”是一个病句,既然是错误,就不可能美丽,同样,美丽也不可能是错误的,因此诗人这一句值得商榷。

c.本诗中运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东风”等,从而一再表现了郑愁予中国性的最根本的所在。

d.这首诗语言清新,不在文字上玩弄游戏,竭力以最忠实的文字展示诗人最忠实的感情。

11.这首诗被广为传诵,它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50字以内)(3分)。

参考答案:

7.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8.马蹄春帷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9.比喻倦守空闺的女子,娇美的面容因等待而憔悴。

10.b。

11.鲜明的韵律感,具有古典美的意象和比喻以及含蓄动人的故事情境,是本诗最主要的艺术特色。

错误郑愁予改写篇十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解析:

一、清新雅致的婉约风格。

一座江南的小城,一个暮春三月的日子,一个盼归的思妇,一段执著的爱情。这样的故事,如果在宋人笔下,也必定是一首凄婉伤感的婉约词。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错误》,意境优美,诗意深婉,显示的正是婉约之美的美学特色。

二、绮思无穷的抒情视角。

郑愁予的《错误》,没有哭哭啼啼。江南女子的愁怨,给我们的感觉,是那么的清新雅致,绮思无穷。“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小诗到了最后这两句,点明了诗题,原来这个“错误”,是这样一个给人以隽永回忆的“美丽的错误”,至此,也点明了全诗的抒情视角。

三、心随字动的长句短句。

第一小段,“我打江南走过”,六个字;“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十五个字,长短句交错。在诗第二段中,凡“你的心……”均是长句,写“我”多为短句,读起来错落有致,节奏鲜明。长短句交错,带给读者的还不仅于此。短句暗示的是“我”作为一个过客来得匆匆,我们仿佛随着急促的马蹄声在目送过客匆匆而过;长句暗示的是江南女子等待之悠悠,思念之绵绵。这样,心随字动,怎不为江南女子执著的爱情而感怀。

四、新颖别致的生动比喻。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江南女子的美丽清新脱俗;“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新颖巧妙的比喻,活脱脱的刻画出一位执著等待爱人归来的思妇形象。看来,她的爱人离开她的时间也不短了,内心的孤寂就如“寂寞的城”“街道向晚”,但这并没有冲淡她的思念之情,她的心只为他的心上人开放。

错误郑愁予改写篇十一

今天教师节。照常上课。跟平时一样,没刻意地备过课。快要上课时,拿着课本就准备去上课。出了办公室门才想起来我课表都还没看,还不知道第一节课是哪个班的课。于是又转回来看课表。

在我看课表时,一个同事说,想去听我的课,问我欢迎还是不欢迎。马上就要上课了,我不能说不欢迎,要是我说不欢迎,一是不能直说,既然不能直说,就要找个比较恰当的理由来拒绝,要找到比较恰当的理由就需要一定的时间。二是说不欢迎,就说明胆虚或者准备不充分怕露马脚。我只能说,十分的欢迎。

先完成昨天布置的课堂练习。第一题是注音,第二题是错别字,第三题是选词填空。无论是高二结束后的省会考,还是最终的高考,这三种题型都是必考的题型,也是最难拿到分的题型。现在就开始让学生见识这样的题型,我就不相信,3年以后,还不会有质的突破。事先我没想过要如何来落实。尽管有同事来听课,我也没要故意回避的意思。

我问学生有没有哪个同学做好第一道题了。连问三声,没有一个学生回应。我说,那好,说明大家都太忙,事先没有时间做,那就现开始在做吧。为了节省时间,可以资源共享,4个同学一组,a、b、c、d,一个同学玩成一项。哪一组先完成,哪一组派代表举手发言。

几分钟后,就有学生纷纷举手。我随意叫一个在举手的学生到台子上把注音有误的字改正过来让大家共享。完成了第一道题,后面两道题也如法炮制。都很快得到解决。

最后一道题是选择填空,虽然举手的学生已经说出了正确答案,但要他们说出理由,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跟学生简单讲了“原型”和“原形”、“年青”和“年轻”、“勾通”和“沟通”两组词的区别。通过我的简单讲解,学生就会知其然,也会知其所以然。

说实在的,在学生说出正确答案之前,我也并不知道正确答案该选哪一项。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是经学生动手翻词典,查字典核实过,都是准确无误。答案一经出来,我就能说出其所以然,这就是老师和学生的不同之处。

在赏析郑愁予的《错误》之前,先叫一个学生起来朗读。起来朗诵的学生问我,是不是只要她朗诵《错误》。我说,不是“错误”的其他两首(舒婷的《致橡树》和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朗诵。学生听后哄堂大笑。

叫起来的的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完三首诗,教室里马上响起热烈的掌声。不用我说什么,听的人都会觉得该学生确实朗诵得不错。不知道坐后排的同事听后有何感想,包括我,也自愧不如。

我说,在《错误》这首诗里,我们知道,一个浪子骑着马周游江南,独守空闺的女子昼盼夜盼,日盼月盼。盼啊盼,等啊等。突然有学生问我,她在盼谁,在等谁。我说,“我”。教室里再次哄堂大笑。

学生的笑声过后。我把带着双引号(“”)的“我”字在黑板上。我进一步说,独守空闺的女子盼啊盼,等啊等,总算听到“达达的马蹄声”了。可是,等来的不是她要等的人推开门进来,而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如果说,在不尽的期盼和等待中还有希望的话,那么,一声“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就由希望变成失望,又由失望完全变成了绝望。可怜一个独守空闺的女子!

不是吗?独守空闺的女子在盼啊盼,等啊等的'过程中,就是时光悠悠,莲花开了又落了,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封闭、沉闷、没有生气、孤苦伶仃。这个“城”是“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甚至向晚的街上已无人迹,她在失望中将心的门扉紧掩。这个过程使独守空闺的女子度日如年,这就够她她难以承受的了。

这时,街上传来达达的马蹄声,这声音给极度失望的她又带来新希望。但是,这希望不过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并不是她盼望的归人,而只是一个过客。对独守空闺的女子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错误郑愁予改写篇十二

知识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朗读并背诵。

2.理解生动,鲜明的意象。

能力目标:

1.感知,分析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

2.领悟诗中主人公的感情,正确理解“美丽的错误”的涵义。

3.品味诗中古典的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领悟诗中女子的情感,正确理解“美丽的错误”的涵义。同时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2.难点: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在诗中所表现的意境美。

教学过程。

1.导入:我们通常犯的“错误”为什么不用“美丽”形容?

今天学的诗《错误》和这个错误用什么区别?

每个学生都有好奇性,用问题法导入,开始就直接提出本课的重点学生的思考,引起学生的思考,有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作者简介。

根据“知人论世”的原则,有必要介绍作者,但只是简要的介绍,根据他诗中的两种不同的气质,指出郑愁予是“浪子诗人”,进行语文积累。由于他诗中常用古典意象,又叫“中国的中国诗人”。并让学生在此诗中总结。对难点在一定意义上有所突破。

3.朗诵。

抽一个学生起来诵读,我之所以不要学生齐读,是因为我觉得朗读是一种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而且这种再创造带有鲜明的个体色彩,因为朗读本身就打上了理解的烙印,每个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一样,他朗读时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是不一样的。

4.听朗读带。

请学生带着问题听:“这首诗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这是一个培养语感和整体感知的过程,我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让学生的思维保持连贯性,也有利于节约时间。

5.新课研讨:

这步主要在于学生的研讨和想象,由此我设立如下问题。

(1)诗中包含了那些事物?

(2)“莲花的开落”应怎样理解?

(3)诗中包含的意象有那些?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4)怎样理解“美丽的错误”?

这三个问题建立在对整体文章的把握上,第一个问题中,我之所以不用意象来提问,是想让学生分清表现在诗中的事物和意象,理解意象是作者寄托了感情的事物。第二个问题,在于学生的讨论,采用问题探究法。既展现女子等待之久,相思无尽,也有可能是女子的感情变化。问题三是对于意象的理解,为本诗的难点,由老师讲解,引导,学生朗读,联系自身想象完成,重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由利于本单元的作文教学。最后一个问题是根据本文的重难点而设立,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争议较多。老师不宜介绍太多争论话题,也不应禁锢学生思想。让学生自主讨论,老师引导,共同一起完成。

6.解答:

其目的在于回顾开头提出的问题,对两种错误进行解答,深化重难点。同时对“中国的中国诗人”进行讲解,由文本分析过渡到对风格特点的分析。在思维的连贯中引出下一点。

7.讨论总结。

对诗的结构,风格,语言进行总结。这些已经在新课研讨中出现,但在最后加以总结,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使主题突出。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错误郑愁予改写篇十三

1.学习《错误》,了解郑愁予的简历及诗歌创作特点。

2.学习《错误》,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3.了解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简史。

一、师:(导入新课)。

郑愁予是当代活跃在台湾诗坛的一位著名诗人。曾有人评价他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重音),他能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诗句华美,而且绝对是现代的。”他的这首《错误》并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你是否同意以上的这些评价呢?那这首诗又是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感受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在朗读时,最好找几位同学单独朗诵,整体朗诵没有氛围,无诗歌韵味,

注意诗句的停顿和节奏。)再用多媒体放中央电视台的《错误》朗诵。让学生感受名家朗诵的风范。

三、师: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诗为什么起的诗题是“错误”呢?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这里隐含的一个小故事。

首先,大家先四人一组讨论一下。

生:(带着思考和问题进行热烈讨论)。

一生答:我这样理解:

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碰到一个痴痴等待丈夫或情人的闺中女子,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信息,又没有漫天飞舞的柳絮为她排解心中的相思。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无心去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此时教师点拨: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但又悠长深远)。终于,她听到达达的马蹄,美丽的马蹄声,以为日夜盼望的心上人归来了。当打开窗扉的那一刻,看到的只是一个过路人。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象上天捉弄了她一样。(热烈鼓掌)。

师:非常好。不错,这首诗是写了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写了一个遗憾的过程。这很容易让人去描绘那时这样一幅幅画面。当他们双眼交错的一刹那,他们内心的琴弦是怎样被激荡起来的?好,如果让你当导演,把这个相遇的过程拍一部小的电影短片,不知在座的各位会怎么去安排呢?可以不拘于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生:(热烈讨论)。

一生:我有些想法,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时间:黄昏时分,火红的夕阳正放射着自己最后的光和热,慢慢向西天坠去。它的光辉照射着青石铺就的街道上。

地点:江南一小镇上。

人物:骑马的游子,女子。

过程:诗中的男主人公是个浪迹天涯的游子。一天傍晚,在江南的小镇上,在街道的尽头,慢慢走过来一匹马,马上坐着一蓝衣青年。那就是“我”,诗中的主人公。走在青石的街道上,落山的夕阳照射在青石铺就的街道上,小镇上异常安静。“我”骑马踱在青石上,发出有节奏的“达达”声。起风了,“我”的发丝微微地飘扬了起来。然后镜头转到小巷中长满藤萝爬山虎的青石墙。看着这些,“我”似乎若有所思。思什么不得而知,只听到“我”在轻轻吟诵席慕容的“如果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镜头转到小巷尽头一处闺楼之中,梳妆台前坐着一位女子,手中正刺绣,但眉头紧蹙,心不在焉。楼下传来小孩子嬉戏的声音,但她充耳不闻。这时,自街道上由远而近传来达达的马蹄声。略一迟疑,随即她又凝神细听,确实是达达的马蹄声。一束灿烂的笑容自她脸上绽放开来。她放下手中的东西,冲到了窗前,推开窗子,朝街道上望去。远远的,一个人向她走来。但,那张脸,却不是她所熟悉的那个人的。

(合)马上的人也注意到了她,停下了口中之词。当四目交错而过的那刻,影片响起了悠扬的音乐声。风起了,柳絮漫天飘洒起来。镜头慢慢向上拉升,雾色笼罩着小巷、小镇。

同学们都凝神静思了一会,热烈地鼓起了掌。

一生:我想补充一下。这时的“我”也可以牵着马。

另一生:结尾也可以响起江南小镇特有的街头叫卖声,让影片笼罩在江南特有的氛围中。

生:(讨论热烈)各抒己见。

一生:文章标题是用“错误”起名,而且是“美丽的错误”。“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给人跌宕起伏的感觉。

(师补充:这首诗所表现出的意境,又与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有相似之处。这可以说成是它的中国性联想)。

一生:他在诗中还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马蹄”、“春帏”。这些我们在古典诗词中见的较多。

(师补充:很好,举个例子。东风这一意象来自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所以讲郑具有很深的古典诗词的修养。)。

生找到:“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师:很好。

一生:还有“达达”的马蹄声,这在中国文化里才有。这是中国文化传统约定的。

(鼓掌!)。

三、师:很好。大家谈了这么多,我们来简单看一下郑愁予的个人简历。也是为本课做一个总结。

放上投影片,老师带领学生们看一遍。

《错误》这首诗共九行,、九十四个字,篇幅不长,但艺术上却很有特色。从结构上看,隐含着纵横两条线索。明显可见的纵线是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从横线来看,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正是因为“我’’从江南走至女子的处所也不进去,女子期盼的“容颜如莲花开落”,等待的炽情变成了心灰意冷。最后两句本应该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所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在这里诗人用一个小倒装句。这样的安排,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得诗意盎然,在不协调中闪发出光彩。这首诗另一动人之处是其语言之美,特别是“美丽的错误’’数字。这句话原本就是矛盾,“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前后情景的逆转,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更形成了清劲跌宕之势。文字纯净是这首诗的另一个优点。《错误》至今仍能打动无数读者的心弦,最重要的因素不在于以词藻取胜,而是以它内在的情感打动人。这种情感不伪装、不雕饰,在诗中使情景和谐一致,产生了意味不尽的艺术感染力。

选读郑愁予的其他诗作并向同学推介。

错误郑愁予改写篇十四

整体感知:

郑愁予是台湾当代著名诗人。他的名作《错误》被誉为“当代抒情诗的绝唱”。这首诗写的是江南一个小镇上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一个遗憾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兴趣盎然地鉴赏这首美丽的诗歌并针对其中鲜明的意象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要让学生懂得好的诗歌应给人无限的联想和想象空间。同时,让学生对郑的诗歌创作及特点有初步的了解。

地点:多媒体教室。

方式:以诵读和互动讨论为主。

过程:

一:

师:(导入新课)。

郑愁予是当代活跃在台湾诗坛的一位著名诗人。曾有人评价他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重音),他能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诗句华美,而且绝对是现代的。”他的这首《错误》并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你是否同意以上的这些评价呢?那这首诗又是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感受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

先学生自由读全诗,然后教师范读。

师:请注意本诗中一些特殊的句式和书面化的词语,请同学们指出来。

生:柳絮(xu)、跫(qiong)音、春帏(wei)、窗扉(fei)。

“如莲花的开落”、“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师:好的。请大家再齐读一遍。注意诗句的停顿和节奏。

生:齐读。

三:

师: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诗为什么起的'诗题是“错误”呢?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这里隐含的一个小故事。

首先,大家先四人一组讨论一下。

生:(带着思考和问题进行热烈讨论)。

一生答:我这样理解:

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碰到一个痴痴等待丈夫或情人的闺中女子,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信息,又没有漫天飞舞的柳絮为她排解心中的相思。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无心去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此时教师点拨: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但又悠长深远)。终于,她听到达达的马蹄,美丽的马蹄声,以为日夜盼望的心上人归来了。当打开窗扉的那一刻,看到的只是一个过路人。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象上天捉弄了她一样。(热烈鼓掌)。

师:非常好。不错,这首诗是写了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写了一个遗憾的过程。这很容易让人去描绘那时这样一幅幅画面。当他们双眼交错的一刹那,他们内心的琴弦是怎样被激荡起来的?好,如果让你当导演,把这个相遇的过程拍一部小的电影短片,不知在座的各位会怎么去安排呢?可以不拘于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生:(热烈讨论)。

一生:我有些想法,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时间:黄昏时分,火红的夕阳正放射着自己最后的光和热,慢慢向西天坠去。它的光辉照射着青石铺就的街道上。

地点:江南一小镇上。

人物:骑马的游子,女子。

过程:诗中的男主人公是个浪迹天涯的游子。一天傍晚,在江南的小镇上,在街道的尽头,慢慢走过来一匹马,马上坐着一蓝衣青年。那就是“我”,诗中的主人公。渐渐落山的夕阳照射在青石铺就的街道上,小镇上异常安静。“我”骑马踱在青石上,发出有节奏的“达达”声。起风了,“我”的发丝微微地飘扬了起来。然后镜头转到小巷中长满藤萝爬山虎的青石墙。看着这些,“我”似乎若有所思。思什么不得而知,只听到“我”在轻轻吟诵席慕容的“如果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镜头转到小巷尽头一处闺楼之中,梳妆台前坐着一位女子,手中正刺绣,但眉头紧蹙,心不在焉。楼下传来小孩子嬉戏的声音,但她充耳不闻。这时,自街道上由远而近传来达达的马蹄声。略一迟疑,随即她又凝神细听,确实是达达的马蹄声。一束灿烂的笑容自她脸上绽放开来。她放下手中的东西,冲到了窗前,推开窗子,朝街道上望去。远远的,一个人向她走来。但,那张脸,却不是她所熟悉的那个人的。

(合)马上的人也注意到了她,停下了口中之词。当四目交错而过的那刻,影片响起了悠扬的音乐声。风起了,柳絮漫天飘洒起来。镜头慢慢向上拉升,雾色笼罩着小巷、小镇。

同学们都凝神静思了一会,热烈地鼓起了掌。

一生:我想补充一下。这时的“我”也可以牵着马。

另一生:结尾也可以响起江南小镇特有的街头叫卖声,让影片笼罩在江南特有的氛围中。

生:(讨论热烈)各抒己见。

一生:文章标题是用“错误”起名,而且是“美丽的错误”。“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给人跌宕起伏的感觉。

(师补充:这首诗所表现出的意境,又与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有相似之处。这可以说成是它的中国性联想)。

错误郑愁予改写篇十五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拓展阅读:《未选择的路》。

罗伯特·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错误郑愁予改写篇十六

郑愁予的诗和他的名字一样,轻巧又带着深深的愁怨,婉转而藏着一份诉说的衷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这是辛弃疾的词,何等的空寥,何等的愁怨?同时,这正是诗人诗的意境。

在诗的开头,诗人说:“我打江南走过。”简单的“江南”二字,一下子就将人们带入充满诗情画意的境地——那蒙蒙的烟雨,那翠绿的河岸和灵秀的山水,当然还有深闺和那思念的人儿。然而,诗人心中的江南是消瘦的江南,留下的风景已经变换了数旬,已经如莲花,在开开落落之间只剩下了一支干枯的荷梗。

这是怎样的季节呢?该是春季吧,早春,一切都在焦急的等待中。东风滞留在遥远的地方,柳絮在柔柔的柳枝中沉沉睡去,不管人间的等待和梦。在这样的季节里,在江南那小小的城市的阁楼中,妇人的心扉紧闭,如幽深的青石小巷,笼罩在氤氲的暮色中,寂寞中伴着深深的愁思。

一切都静静的,连一个足音都没有。春天或许已经来了,那绿树和鲜花已经在绚烂地开着了。然而,没有心灵盼望的足音,春天等于没来,春色仍藏在深深的帷幕中。“你”的心扉如同那深深庭院的一扇窗扉,紧紧地关着一颗寂寞的心,含着深深的愁怨。南宋著名词人蒋捷的词道:“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但这首诗里说的不是黄花秋声,红叶低窗,是绿柳早春,青石深巷;不是凄凉在心,是相思,是悠悠的哀愁和寂寞。

这时,“我”的足音,清脆的马蹄声在江南的青石板路上达达而过。这“美丽的错误”更生动新颖地写出了思妇的怀人心情,写出了那心中的'寂寞和盼望。然而,这“美丽的错误”使妇人陷入了更深的寂寞中。诗人只是一个过客。诗人走过,留给妇人一份落寞和怀念。正如李清照的词所说的:“此情无计可消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诗歌深得宋词的长处,意境幽婉而朦胧。诗歌的表现手法纯熟,句式整饬,语调轻快,富于节奏感。开头和结尾的两句都使用了短句,这恰恰是对过客的描写: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来不及停下就消逝在岁月的长河里。中间的句子都是用长句,采用轻俏的词语,如柔柔的柳枝。那是在写妇人,悠悠的,如女主人的相思和怀念。诗中的意象都是诗歌手法的表现,比喻也用得恰到好处。

错误郑愁予改写篇十七

1、知道上课专心听讲的重要性。

2、明白在外面擅自离开身边大人会遇到危险。

3、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一、小猴子图片一张。

——孩子们你们认识这张图片上的动物不啊?

——谁来说说猴子都喜欢什么啊?

——你们知道小猴这么多事那!

——那我们一起看小猴子怎么上课的吧!

二、讲述《不专心的小猴》的故事。

——山羊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森林里学习大自然……。

——到森林里小猴没有听老师讲课,去抓蝴蝶了……。

——小猴抓够蝴蝶后,才发现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

——山羊老师和同学们找到小猴时,山羊老师批评小猴……。

——小猴妈妈来接小猴放学……。

三、《不专心的小猴》故事的内容大义。

——说小猴不认真听课,光顾着玩了。

——小猴不听老师的话,自己走丢了。

——山羊老师发现小猴不见了,就去找小猴啦。

——找到小猴后,老师告诉小猴自己乱跑会遇到危险的。

——小猴妈妈问小猴,小猴答不上来,认识到了错误。

四、小结。

——故事是不是说明上课不认真听讲,就什么也学不会啊!上课专心听讲很重要啊!

——我们外出一定要跟住身边的大人,如果自己走丢遇到危险了怎么办。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错误郑愁予改写篇十八

诗歌错误郑愁予分享给大家,郑愁予的这首诗刚一发表,台湾岛上到处便响起达达的马蹄声,流传甚广。一起来看看吧。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郑愁予的这首诗刚一发表,台湾岛上到处便响起达达的马蹄声,流传甚广。它轻巧隽秀,美丽凄婉,含蓄蕴藉,百读不厌。诗的首句,“我打江南走过”,由江南起笔,诗意淡远开阔。江南,在古典诗词里,既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又是一个令人销魂之所在。屈原在《招魂》中地唱道:“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凄婉哀伤。古乐府《江南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之句,又使它成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好地方,历来备受文人骚客的由衷赞美。白居易的《忆江南》最为著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同代稍后的韦庄干脆直言:“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而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更是一首缠绵动人的闺怨词。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江南不单纯是一个地理上的'区域概念,它几乎积淀成为美好如梦凄婉迷离而又让游子低徊伤感的幽远的意象。“我打江南走过”,自然便染上了凄清漂泊之感。“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以花喻人,古典诗词中比比皆是,把美丽的容颜比作莲花,也不乏其例。单是诗人白居易,《忆江南》中就有“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之句,《长恨歌》中“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分明又融入了感伤思念之情。这里的比喻,都是静态的。现代诗人徐志摩的《沙扬娜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不仅以莲花喻容颜,更喻神态,有新意,更鲜活。而“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写出了一种动态的美,在漫长的等待中,即使如莲花般娇美的容颜,也会像过了季节的莲花褪色凋落。第一节两句诗,前句简短,似游子漂泊匆匆而过,后句长而复杂,好像思妇的愁绪绵绵不尽。

思妇在漫漫无期的等待中,有一天,她忽然听到清脆的达达马蹄声由远而近,那必是自己思念的人骑马归来,她的心被达达的马蹄激活了,怀着满腔的惊喜,打开久久紧掩的窗扉,迎接归人到家,可看到的是一个陌生过客,从窗前走过,这和“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何其相似,又是一个多么让人心伤的故事啊。《错误》确是一首精致典雅充满哀怨的诗歌。

诗读到这里,可以说已升堂,但尚未入室。我们说《错误》是一首优秀的经典之作,不仅在于它对古典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创新,而且在于它的现代手法的运用,张显了现代诗歌的魅力。下面,我们就叙述视角这个角度来剖析《错误》这首诗歌的现代性。

现代叙述学在分析小说时认为,在作家和作品之间存在着一个叙述者,作家并不直接在作品里站出来叙事,而是通过叙述者来叙事。古代诗歌中,闺怨诗多为代言体,诗人与诗之间的叙述者清晰明显。如唐沈如筠的《闺怨》:“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诗人就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客观的叙述。有的诗人把自己设想为思妇,直接以思妇的口吻叙述,如唐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而《错误》诗中的叙述者,与此又不尽相同,这个叙述者就是“我”,在诗中充当了两个角色,或者说叙述时采用了两种视角:受限制的视角和全知视角。《错误》诗第一句“我打江南走过”,采用的是受限制的视角,第二句和第二节诗,采用的是全知视角,第三节,采用的又是受限制的视角。为了理解方便,我们不妨把原诗改动如下:

错误郑愁予改写篇十九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拓展阅读:《未选择的路》。

罗伯特·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错误郑愁予改写篇二十

教学目标:

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认识诗人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课时:

1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婉约是唐宋时的一种诗词风格,与之相应的是豪放派。这碍难感种风格不仅并列于唐宋这两个诗词顶峰的朝代,并且至今仍被人们发挥得淋一漓尽致。《错误》正是现代婉约诗之典范。

朗读诗歌。

二、总体把握。

1、诗歌内容。

明确:见《教师用书》。

2、诗歌特色*。

你觉得本诗有什么特色*?请说说你的总体感受。

明确:主要有:

(1)明快而不直露,含蓄而不晦涩,委婉地抒发了离愁别绪。

(2)诗歌的意象都是很传统的、中国的。诗人从中国诗歌的浓厚传统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用杨牧的话说:郑是“中国的中国诗人”。这是对郑在西化之风劲吹的台湾而坚持中华民族特色*的创作个性*的极好评价。

(3)短小别致,“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

(4)比喻新奇鲜活。等等。

三、具体赏析。

1、“错误”

题目是“错误”,这是指什么错误?

讨论明确;大致有:

(1)女子错误地以为来人是归人;

(2)我错误地“打江南走过”,捉弄了女子的感情;

(3)“我”确实是女子日日夜夜盼望的归人(心上人),但是“我”“过家门而不入”,令女子错误地以为“我”回家了。

2、“美丽”

“错误”是“美丽”的,这如何理解?

讨论明确:

(2)“我”无意识中破坏了女子的心情,使其由兴奋跌入失望,这虽然是个“误会”是个“错误”,但是从审美的角度看,是“美丽”的。

(3)这个故事,或者说这个情节美丽,因此“错误”也成为一种美丽。

3、这是一首美丽而忧伤的诗歌,叙述的是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请你从诗中一字、一词、一句或一节加以体会,说说它的美丽或忧伤。

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参看《龙门新教案》)。

四、再读诗歌。

五、作业布置。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19170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