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人才调研报告(模板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03:40:18
农业人才调研报告(模板18篇)
时间:2023-11-29 03:40:18     小编:MJ笔神

报告具有相对稳定的格式和写作风格,但也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个性化余地。那么在撰写报告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关键要素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报告的目的和受众,从而确定报告的整体结构和详细内容。其次,我们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此外,报告的语言应该简练明了,逻辑结构应该清晰有序,以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和获得所需的信息。报告范文的阅读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行业动态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农业人才调研报告篇一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最终牵引力。消费结构则是居民生活质量最直接的表现。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居民万,占总人口数的,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对全省居民的消费情况有着重大影响。

本文收集了-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及服务共八项消费支出数据。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对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

从表1中的eles参数估计值及统计检验结果来看,各项消费支出和人均纯收入之间都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eles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下面从基本需求、需求收入弹性和边际消费倾向方面对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

(一)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水*分析:基本生活需求能充分满足,但文化、教育、娱乐消费不足。居民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水*下,为保证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居民对商品和劳务所需要的基本消费量的支付能力,它反映了居民最低消费需求。

由表2得知,省农村居民人均基本生活消费需求支出总额为元,而人均实际消费支出总额达到元,将近人均基本生活消费需求的两倍,由此可见,省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进一步观察,尽管在总量上实际消费总额大大高于基本需求总额,但文教娱乐这一项并没有达到基本需求额,反映出省农村居民的文化、教育、娱乐现状亟待改善。

(二)边际消费倾向分析:消费意识较强,但消费结构层次偏低。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变动额和收入变动额之间的比率。它反映了居民对各类消费的偏好及其新增购买力的投向。

由表1得知,省农村居民总边际消费倾向为,说明农村居民新增收入中的70%用于生活消费支出。显示出省农村居民储蓄率较低,消费意识较强。这对全省经济的健康快速增长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各大类边际消费倾向系数中,排第一位是食品(),其次是居住()。这说明省农村居民在收入有所增加的情况下,首先考虑的是增加食品的消费量和提高食品的质量,改善膳食结构。紧接着便是考虑改善居住环境,这也反应出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层次偏低。

其他按顺序排列分别为交通通信()、医疗保健()、家庭设备()、衣着()、其他()、文教娱乐()。交通通信和医疗保健两大类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也说明了:一方面,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已深入到农村,农民对出行以及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方面的要求提高;另一方面,农民医疗保险、保健意识增强,越来越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文教娱乐的边际消费倾向为负数,说明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文教娱乐的支出反而有所下降,反映出省农村居民对文化、教育等精神消费投入的忽视,全省整体精神文化层次较低。

(三)需求收入弹性分析:居住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潜力较大。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在商品价格不变时,需求量变动率与收入变动率的比率。它反映了食品等商品消费支出对收入的敏感程度。

从整体上看,居住支出对收入的敏感性最高,为。其次是家庭设备,为。这说明此两类商品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快于收入的增长速度。反映出省农民非常关注和热衷于改善家庭生活、居住条件。而食品、衣着、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医疗保健、其他类的需求收入弹性都小于1,说明这几类商品对收入变动的反应不敏感,缺乏弹性,省农民对这些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增长低于其收入的增长。

针对目前的消费现状,为合理引导省农村居民消费,促进其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提出如下几项建议:

(一)稳步提高省农村居民收入。影响农民消费需求的因素是收入,只有不断扩大农民收入,才能提高农民消费需求,推动消费结构的优化。

(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适合省农村、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稳定农民消费预期,放开农民消费思路的重要基础。

(三)大力推动“建材下乡”、“家电下乡”。针对全省农村居民居住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潜力较大的情况,全面推广“建材下乡”、“家电下乡”开拓农村市场,引导企业设计、开发、生产适合农村消费的建材、家电产品,扩大农村消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四)进一步提高文教娱乐服务质量。人们对文教娱乐的重视,体现出居民更高的文化品位和精神文化素养,是科学技术水*进步和生活质量改善的充分表现。提高文教娱乐服务的质量,引导居民向更高的精神文化层次消费,对于全省消费结构的改善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更新消费观念,提升消费水*。省农村居民吃、穿、住三大基本类消费占生活消费支出的,即绝大多数农民的消费仅限于一般的生活支出。消费层次和消费观念都比较落后。应大力推广农村信贷政策,简化信贷手续,提高农民对信贷的认识,让农民能够利用信贷享受新的消费形式,充分挖掘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

农业人才调研报告篇二

农村科普工作既是整个基层科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抓好农村科普工作,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加快农业科学技术转化、应用水*,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在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参与下,经过科协系统各组织多年深入细致的工作,农村科普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主要体现在:

1、农村科普覆盖面扩大,群众普遍受益。

调查表明,农民科技意识普遍增强,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更易得到农户接受,农户对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更加愿意投入。农民安全生产、健康生活、食品安全、优生优育、节能环保意识普遍增强,接受新的生产经营和生活理念有较大进步。抵御xxx和封建迷信的能力有较大提高,几乎所有农户都认同科技对产业发展、增产增收、农产品质量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农村运用新品种、新技术的水*得到很大提高,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达到90%以上,新的种养殖、加工技术,新农药、肥料、农机推广应用水*大幅度提高,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农户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的积极性很高,科技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50%,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近40%。每年参加过1次以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农户达50%以上。每年至少得到1种以上科普资料、图书、挂图、画册和其他科普宣传品的农户超过60%。通过广播接受技术指导的农户约占50%。有半数以上农户收看过电视科普节目,有近10%的农户免费得到过赠送的优良品种、肥料、药品等生产资料。据对近些年来科普统计资料分析,各种情况表明,农村科普工作覆盖面有了很大提高。

2、农村科普内容丰富,形式载体多样。

科普内容更加丰富。与现阶段农村发展需求相适应,目前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普及仍然是农村科普工作的主体,但近年来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医药卫生、质量技术标准、环境保护、知识产权、防灾减灾、节能降耗、*保障、政策法规、公民道德素质、交通城建等知识也进入农村科普内容。实用技术中除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仍是主要内容外,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技术占有相当重要地位,农村科普内容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3、农村科普组织发展,队伍不断壮大。

农村科普组织领导体系较为健全。现在科协、科技、宣传、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都设有专门的职能部门承担科普特别是农村科普工作。党政领导经常参加科普活动,农村科普工作纳入科技进步等工作考核。乡镇科协得以保留,并全部配齐了乡镇科协*、秘书长,健全了组织体系。每年乡镇科协都要牵头组织大型科普活动2次以上,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次以上,编印数十种科普资料。作为农村科普主要载体和*台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稳步发展。科普人才队伍也日渐壮大:

一是随着“一村一个大学生”计划的实施,我县近80%的村配备了科普员,这支队伍比较稳定。

二是近年来,获*科协、省、市、县命名的科普带头人近百人、科技示范户近百户他们在农村科普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在农村科普中发挥骨干作用的农民专家科技服务团不断发展。

四是科普志愿者队伍、科普服务小分队不断发展。

五是还有其他一些热心科普工作的志愿者等,对农村科普作出了贡献。

4、农村科普资源整合加大,力量明显增强。

近年来科普经费总体上增加是比较快的,科协科普经费中有70%左右用在农村科普上,农村科普条件设施逐渐改善。

一是场地、设施等整合趋势明显。农村科普培训、活动场所、设施设备与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场所及设施、乡镇、村、农技协的场所设施设备、农村示范教育场所及设施设备共用共享,提高了利用率。

二是农村科普力量协作加强。乡镇科协干部、大学生村官、乡镇农技推广工作人员、农技协技术骨干和农技人才、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人员形成合力,在工作上互相协作、配合、集聚成农村科普的骨干力量。

三是部门工作整合明显增强。在党委、*的领导下,科协搞好运作、管理和统筹协调,农村科普纳入了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各部门各自承担相应的科普工作,共同搞好农村科普,增强了农村科普力量和影响力。

农业人才调研报告篇三

人才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战略性工作。几年来,曹县县委、县*认真落实国家、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大力开发人才资源,紧紧抓住人才的培养、使用、引进、管理、服务等关键环节,大力加强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

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515人。其中:党政人才546人,占人才总数的;专业技术人才1861人,占人才总数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90人,占人才总数的;高技能人才1315人,占人才总数的3%;农村实用人才376人,占人才总数的。全县约每3100人拥有人才2人。

绝大多数人才相对集中在县城区、开发区和乡镇驻地,而在农村,人才数量偏少。从事一线生产第一、二产业的人才偏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现有人才相对集中在教育、卫生、党政群系统,处于经济建设一线的人才所占比重与实际需要相比偏少。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一)高度重视人才工作。

围绕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谋划推进人才工作。组建了人才工作机构,成立了由宣传部、*部等22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办公室设在县委组织部;筹备召开了全县优秀人才表彰大会;结合我县实际,科学建立了五类人才三级信息库,并将各系统人才录入微机,实行动态管理。

(二)建立人才工作框架。

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较为系统地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曹县人才开发十年规划》、《曹县优秀人才评选表彰办法》等各项配套制度,内容涵盖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多个范畴,对人才的培养、选拔、引进、使用、激励、服务等各个环节都作了规定,增强了我县人才工作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三)确立“一三五六”人才工作运行体制。

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全县人才现状的基础上,认真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曹县实际,提出并确立了“一三五六”人才工作运行体制。即:营造一个良好环境,抓住三个关键环节,努力建好五支队伍,逐步建立六种机制。

(一)营造一个良好环境。各级党委和组织、人社部门要变“管人”的观念为服务的观念,把人才工作的重点更多地放到搞好服务上来,努力营造强大的社会舆论环境、宽松的政策法制环境和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

(二)抓好人才工作三个环节。一是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对党政人才要着力培养驾驭全局、科学决策、开拓创新的领导和行政能力,对企业管理人才要着力培养勇于开拓创新、追求卓越品质的管理营销能力,对专业技术人才要着力培养技术创新、研发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按计划选送一批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到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或国外去深造。二是积极引进急需人才。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才思路,采取“客座教授”、“星期日工程师”等方式,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重点工程、高效农业等重要领域所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要做好我县现有人才的整体开发与综合利用。针对目前我县现有人才中存在的“学非所用,用非所长”的不合理现象,每年在全县开展一次大规模人才自荐活动,本着“工作需要,本人自愿”的方针进行大力调整,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坚持五支队伍一起抓。以分级分类管理为基础,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五支队伍一起抓,努力形成门类齐全、梯次合理、满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宏大的人才队伍。一是储备一批人才。县、镇两级建立人才储备基金,每年从愿意在曹县工作的应届本科以上毕业生中,选拔100-200名储备人才,根据所学专业分别输送到机关、企业和农村。二是掌握一批各类人才。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对高新技术企业、上缴税金在50万元以上企业、职工在500人以上企业的董事长和经理以及全县取得中、高级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建立档案,实施动态管理。三是表彰一批优秀人才。每年在全县开展一次大的评选活动,评选树立一批优秀干部、优秀企业家、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优秀高技能人才,并进行广泛宣传,在全县逐步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四)逐步建立六种机制。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逐步建立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和人才资源开发规律的人才培养机制;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拔任用机制;制度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合理流动机制;与工作业绩相联系的人才激励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保障机制。

1、人才政策不够完善,体制不活,资金不足。受相关规定和政策的约束,人才流动受单位编制、性质、身份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人才流通的渠道受阻,造成部分人才资源的流失与浪费。同时,用于人才培养的资金不足,许多行业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因待遇不高、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大量外流。特别是一些优秀企业骨干和专业技术人员流失现象尤为突出。各行业高技能人才奇缺,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

2、观念不新,在人才的认识和使用上还存在一定偏差。很多单位和部门领导往往注重项目和资金的引进,对人尽其才、用其所长认识不足;有的单位领导只重视人才拥有、不重视人才开发,或是只重视使用人才、不重视培养人才,对一些骨干人才,只知道使用,不注重培养提高。凡此种种,导致人才综合开发使用效益还不高。

3、农村实用人才整体素质不高,具有示范型、带动型的实用人才较少。农村实用人才大多数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生产经营规模小、实力差,获取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为薄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同时,对农村实用人缺乏较为完善的组织、开发、管理机制。

1、加强人才发展前瞻性研究。一要不断深化对人才工作的理论研究,把理论研究和当前各项重要工作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着重研究带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和广大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分析新情况,把握新特点,理出新思路,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二围绕曹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研究制定曹县下步人才规划纲要,初步搭建起曹县人才队伍建设总的政策体系框架,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提出具体政策和相关配套措施。

2、设立*津贴。每年从各类人才队伍中评选出10人左右“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每年表彰一次。对其实施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在管理期内给予一定数额的*津贴、定期安排健康体检等等。同时,制定出台“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奖励办法。

农业人才调研报告篇四

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在农村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起示范和带动作用,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并得到群众认可的农村劳动者。结合本人所住的枝江市姚家港镇石宝山村,近期对本村的走访调查,对本村实用人才总体规模、层次、结构和分布情况有了一些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村农村实用人才整体概况分析。

据调查,全村共有农村实用人才21人,占全村农村总人口的6%,涵盖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企业经营、农村经纪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农业科技型、技能劳动型、文体艺术类和其它类10个方面。从区域分布,人才类别、内部结构看,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农村实用人才发展较快。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实用人才不断涌现,且逐年呈上升趋势。由单一的种植业、养殖业向农产品加工业、企业经营、农村专业合作带头人等行业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到了较大贡献。

(二)各行业农村实用人才层出不穷,涵盖方方面面。调查结果显示:全村农村实用人才21人中,生产能手有5人,其中种植能手有4人,养殖能手有4人;经营能手3人,其中企业经营人才1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带头人1人;能工巧匠有3人。种植业、养殖业、企业经营人才比重较大,能工巧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少,科技型人才缺乏。

(三)农村实用人才年龄结构趋于中年化。在年龄结构上,全村30-40岁9人,占全村实用人才的%;41-50岁的10人,占%;51岁以上的占2人,占9%。

(四)农村实用人才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文化程度上,初中以下的14人,占全村实用人才的%;高中(中专)的3人,占%;大专以上的4人,占%,初中及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约占七成,比重大。

(五)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能情况:从调查看,农民技师2人,其余未申报专业职称。

(一)农村实用人才成了开发性农业的引路人。开发性农业人才主要是指种植业、养殖业。全村有8人,其中种植业4人,养殖业4人。他们在水稻产业提升行动、优质稻生产、棉花优质高效栽培、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养殖上,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他们当中有开发数千亩荒滩种粮做法,有土地向大户流转典型的经验,有回乡创业发展规模养殖的模式,有农技农机结合的成功事例,有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

我村丁士根自1991年开始承包江心洲500亩荒滩试种小麦,当年获得较好的收益。逐步发展到2007年400余亩,添置了大型拖拉机,旋耕机,抽水机,机动喷雾器,实行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李松林、施结木被授予市农村致富带头人。在生产能手的带动下,仅江心村综合开发利用荒滩2万亩,全镇土地向大户集中流转8000亩。

(二)农村实用人才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生产效率低,市场信息不灵,农产品卖价低,销路不畅,影响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东至县辰鑫植物油有限公司自1992年起走“公司十农户十基地”的农业产业化路子,建立优质油菜生产基地5万亩,订单生产3万亩,带动1万余户增产增收。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东至县昌泰工贸责任公司,依托当地优质棉花,从事棉花收购、加工、销售,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农村实用人才盘活了农产品市场流通。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在流通领域,及时把握市场信息,将农民的稻谷、小麦、棉花、芝麻、花生、生猪、蔬菜等产品集中起来,销售出去,以销促产,带活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我村村余卫兵年营销粮食1000吨,刘玉学年营销棉花500吨,辰鑫公司程根生营销菜籽4000吨,阮双林年营销芝麻、花生等农产品3000吨,产品销往浙江、江西、上海等12个省、市,不仅自己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入,还带动当地老百姓增产增收。

(四)农村实用人才创新了农业经济体制。章茂林创办了同福水产合作社,陈立旺创办了新华棉花专业合作社。运用产业化经营,通过示范,引导农民走集约化、标准化、产供销一体化发展之路。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外面的大市场对接,实行订单生产,以销定产,带领农民闯市场,提高农产品的卖点,使农民从中收益。

(五)农村实用人才带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一批农村实用人才掌握一技之后,到大城市创业找市场,组织本地农民有序流动。主要行业有建筑业、装璜业、缝纫业、修理业等,我村向外输送技能劳动型人才百余人,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了收入。同时他们在外学习了技术、管理经验,积累资本,回乡创业,在农村大显身手。

(六)技能劳动型人才助推农民致富。我村朱成洲是一名瓦工,拥有一技之长,从事装璜业,带着村里人组成一个施工队与金利来总公司达成装饰协议,营业额逐年上升,2012年达到500万元,安置20余人就业。

(七)复合型人才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人才是关键。刘明华自学农村土建工程,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专业,掌握各种知识后,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承包窑厂,生产优质红砖,从事农村公路、水利兴修等工程建设,质量达标,深受老百姓欢迎。

1、人才匮乏。我镇是农业大镇,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关键。据调查,全镇农村实用人才仅人,占农村人口比重低,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与发达地区相比,显得农村实用人才匮乏。

2、结构不合理。从行业上分析,农村人才发展不平衡,从事种植业、养殖业能手多于其它行业,科技型人才缺乏,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带头人刚起步,能工巧匠人才少;从性别上看,农村实用人才男性多于女性,;直接从事生产的多,从事社会化服务的少。

3、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初中人数占总数比重大,没有经正规化训练和学习,基本上都是靠自学或师传,专业化水平不高。

4、经济实力不强。他们创业时间不长,从事行业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处在创业之初期,资本积累少,经济实力明显不强,参与市场竞争能力还很弱。

5、带动能力弱。我镇有市、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各自围绕自身产业优势,仅带动小部份农户增产增收,大部份农户还是靠自已发展,整体带动能力不强。

6、年龄中年以上。人才调查中,中年以上年龄偏多,年轻人极少,基本上到外地创业、发展。人才大量流失。

7、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地方财政对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的投入经费很少,工。

作环境不优,办公场所、办公设备条件差,工作开展困难重重。

1、统筹规划,明确目标,培养造就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各级政府要把农村实用上摆上议事日程,确定主要领导亲自抓,抓出成效。一是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从本地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制定发展规划。二是认真组织实施。明确实施主体单位,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强有力的合力。三是要突出主导产业,形成一村一品,充分发挥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四是大力发展农村中介服务组织,积极发展专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等各类农村中介服务组织,畅通信息、开阔视野、加强互动、优化服务,不断增强中介组织的服务功能。五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技能认证评定工作,颁发“绿色证书、”技能证书,专业技能证书,做到持证上岗。

2、加强培训,提高素材,加快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步伐。要定期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季节性,如产业技术: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技术;工程技术:建安工程、食品工程、质量安全工程等;服务技术:营销、物流、信息、维修、保健等。确定相关部门具体落实。与此同时,通过输送人才到大中学校进修,系统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还可通过阳光工程培训,提高技能,加速人才培养进程。

3、加大投入,财力支持,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提供资金保障。财政要从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培训、进修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尤其是要对农村实用人才在创业、发展生产上重点扶持,引导他们规模种植、规模养殖、规模加工,培育主导产业,形成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一村一品,有明显的特色优势。逐步建立起政府、企业、农民相结合的投入机制。

4、创新机制,政策扶持,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要从多方面,宽领域支持农村实用人才想事业、干事业、成就事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要出台有关优惠政策,从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扶持,解决信用融资、农业保险、技术支撑、税收优惠等重点难题,真正发挥政府扶持农民、扶持农业、促进农村实用人才服务农民,服务农业,服务农村,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

5、加强领导,组织引导,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发展步伐。要从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的大局出发,从农民增收的长远着眼,立足当前,着眼长年,把农村实用的培养和发挥作用摆上政府议事日程,确定主要领导亲自抓,抓出成效。对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农村实用人才,要给予奖励和表彰。要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快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步伐,建设一批农村最急需,用得上的人才,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农业人才调研报告篇五

按照农业部下发的《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xx年阳光工程任务申报工作》(农办科[xx]3号),按通知要求,抽调相关人员认真对集贤县的农业及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新农村建设对农业农村人才的需求和机构等方面进行了调研,进行和分析,并形成报告。

集贤县行政区划面积2283.4平方公里,辖5镇3乡159个行政村和2个国营农场,总人口32万,农业人口约18万。集贤县是全国产粮大县、黑龙江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有“中国大豆浸油之乡”的美誉,特色产业突出。我县特色产业突出,坚持“园区引领、产业支撑”的发展思路,农产品精深加工、煤化工、经贸物流、新型能源、文化旅游5个产业快速发展。有粮食加工企业40多家,年加工能力500万吨以上。年产原煤110万吨以上,华本能源煤化工等项目正在引领煤炭产业由原煤生产向资源深度开发转化;有各类专业市场40余个,集贤商贸城是全省十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全国文明市场,板子房瓜菜市场是全国最大的西瓜专业批发市场,物流园区、煤炭市场、粮食市场和三江农资批发市场市场繁荣有序,购销两旺。

1、从年龄结构上看,41岁以上的共约有74680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31.3%;40岁及以下的共约有116950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60.7%。

2、从学历结构上看,初中以下的共有37705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24.6%;初中及以上的共有14234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75.4%。

3、从性别结构上看,女性共有87482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24.3%。

4、从行业分布情况上看,全县共有乡村管理人员443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4.1%;生产能人共有1350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60.3%,其中种植能手730人,养殖能手170人,林农120人,加工能手130人;经营能人共有368人,约占总数的12%;能工巧匠共有415人,约占总数的13.5%,其中技能带动型人才226人,文体类人才189人。

随着新农村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和现代农业发展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升级和农业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实用人才需求量将越来越大,预测xx来我县农村实用人才需求量为4080人,其中农机服务人员:990人、种植业服务人员:600人、畜牧、渔业从业人员:250人、兽医服务人员:160人、农业经营管理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1660人、涉农企业及休闲农业从业人员:420人。

集贤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办公室。

农业人才调研报告篇六

xx位于xx省西南部,总面积1898*方公里,城区面积*方公里,20xx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35元,财政总收入9596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719万元),属经经济欠发达县。全县辖7镇13乡345个行政村,总人口万,其中农业人口万(占87以上),农业劳动力万人(农村青年劳动力万)。青年劳动力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其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我县农村的小康建设和现代化进程。xx团县委结合我县农村青年队伍庞大、青年素质相对较低的实际,以实施“农村青年人才培训工程”为抓手,以培养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为目标,立足于青年成长成才,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农村青年人才培训工作,先后组织青年农业适用技术培训42期,职业技能培训12期,订单培训3期,在岗青工培训2期,劳动后备力量培训1期,受训青年达1500余人次,并实行培训、就业、创业一体化操作,输送青年就业200余人,扶持青年创业50人,切实提高了农村青年的就业水*和创业能力,培训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一)扎实做好培训的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1、建立机构,加强领导。为了加强对青年培训工作的领导,确保培训成效,团县委成立农村青年人才培训工作协调小组,由团县委*任组长,团县委副*任副组长,下设培训办公室,负责编制全县培训计划,联系落实扶持政策,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全县的农村青年素质培训工作,并认真搞好全县农村青年培训的政策调研、任务落实、督促检查和年度考核等工作。各乡镇团委也相应成立了本级青年培训工作协调机构,负责完成上级团组织交办的培训任务,并配合本地党委*及其它部门做好培训工作。为了加强横向联系,还专门成立了由团委、人事劳动、科协、农业、水利等部门组成的“农村青年人才培训工程”领导小组。

2、制定规划,明确目标。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颁布了《xx县农村青年素质培训工作实施计划》,明确了培训的指导思想、对象、体系、内容、形式等,并明确了具体的工作目标,计划用3年时间,培训农村青年3000人,20xx年要完成1000人的培训任务,其中农业适用技术培训400人,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技能培训)200人,二、三产业青年农民工培训200人,劳动后备力量培训200人。并将培训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乡镇团委,列为团组织的重点工作,加强督促考核。

3、深入调查,掌握需求。为切实掌握青年培训需求,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计划性与实效性,各基层团组织通过发放调查表、走村入户、座谈等形式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青年农业适用技术、职业技能及在岗青工岗位技能培训3项需求调查,建立了全县农村青年“培训需求信息库”。有烤烟种植、香菇标准化生产、毛竹高效经营等32个专业的农业适用技术培训需求,确定村级培训点65个,有参训需求的青年3343人。经发动,有160名农村青年报名参加美容美发、电焊、家电维修、计算机、宾馆服务等10余个专业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向竹木加工、铅笔制造、农产品加工、建筑等行业企业发放培训需求调查表,掌握有培训需求的企业40余家,涉及青工1000余人。培训需求信息库的建立,为实行“按需施教”打下了基础。

(二)培训操作过程做到规范有序。

1、规范操作程序。8月初,团县委组织各乡镇团委在百山祖乡召开“农村青年人才培训工程”启动仪式暨首期培训现场会,组织各团委负责人认真学习了团省委《青年培训项目管理办法》及《操作规程》2个文件中的班次设置、学员管理、教材建设、师资建设、经费使用、督导检查、效果评价、奖励处罚等一系列规定,并现场观摩学习了首期小竹笋栽培管理培训操作的全过程,使大家对培训过程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各级团组织做到“学员及时申报、资格仔细审批、上课严格签到、考核严格把关”,对各个环节的工作都严格按上级规定进行操作,并根据各个培训项目的特点,对一些环节的操作规范进行了合理的变通,摸索出一套符合基层操作实际又合乎上级规定的操作规程。

2、完善台帐资料。注意培训资料库的建设,以“谁牵头主办,谁负责整理”为原则,建立县、乡两级培训资料库,培训中形成的“一表、一卡、一册、一稿”为必备资料,对每期培训的学员审批表、学籍卡、签到册、讲课稿都及时进行归档,使每期培训做到有案可查。团县委还根据培训需求,分专业聘请专家编写农村青年人才培训工程系列教材,现已完成茶业、香菇、锥栗、小竹笋等农业适用技术教材10余种。建立基层团委培训情况定期上报制度,由乡镇团委组织的各期培训都填写《农村青年人才培训情况表》,并及时将相关资料的复印件、信息稿件、图片等上交团县委备案。

(三)加大宣传力度,为培训营造良好氛围。

1、积极汇报,主动协调。为争取县领导对青年人才培训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团县委以汇报作为宣传的切入点,多次向县领导汇报青年培训工作,并定期将进展情况以简报的形式向领导反馈,得到了县领导的肯定,县财政及时拨付培训的配套经费,并在师资、场地等具体问题上争取领导牵头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县“百村万民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团县委多次在全县性的农民素质培训工作会议上通报农村青年培训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取得了成员单位的一致认同,加大了对青年培训工程的支持力度,增强了协同配合的主动性。

农业人才调研报告篇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农业农村局关于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x县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农业增效三大主题,紧扣“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不断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广泛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和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工作,在加快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持续快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加强x县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发挥基层人才队伍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我县基层农业技术队伍建设状况进行了调研。

近年来,x县不断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目前主要有x支技术人才队伍。

x县共有农业专业技术类事业单位x个,分别是x、x等,专业技术人员x人,涉及农业、林业、畜牧等。按行业分,农业x人,林业x人,畜牧x人。按职称分,高级x人,中级x人,初级x人。

x县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个,其中农业x个,林业x个,畜牧x个。农业合作经济组织x个,其中农业x个,林业x个,畜牧x个,蔬菜x个,共有专业技术人员x人。

x县与x大学等x个高校保持长期战略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合作关系,合作教授x人,其中,农业x个,林业x个,畜牧x个。按职称分:教授x人,副教授x人,讲师x人。

现有懂技术、善经营、精管理、富经验的本地“土专家”“田秀才”x人,职业农民x人。

领导重视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关键和前提。为加强全县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x县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把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列为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工作重点,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判人才机构、人才资源、人才利用等重要事项,围绕工作内容、工作环节、工作重心等方面研究部署工作计划和工作任务,建立了科学的用人机制,使此项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近年来,x县立足当地农业资源和特色产业,不断完善机构建设,适应新时代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形势,先后成立了县x站、县农业科研中心等农技推广机构,为壮大基层农技人员队伍奠定了基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工作环境较为艰苦,不受毕业生青睐的工作,为破解这个难题,x县主动出击,通过到定向招聘、绿色通道、快速补充紧缺人才等方式,不断充实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近年来共引进专业技术人员x人,其中研究生学历x人,高级职称x人。在补充人员力量的同时,突出提高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在实施专业技术人员再教育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并重,将专业技术人员送出去“取经”,沉下来锻炼,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并通过省、市技能大赛舞台来检验水平,让专业技术人员在一线战场上得到历练。

近年来,x县持续落实农业优惠政策,加大社会农业组织建设,培育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力量,吸引了大量的农业技术人才成为农业现代化推进的建设者,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人才格局。如:位于x乡的x农资公司在短短x年时间内,延伸服务链条,从单一的销售业务逐步发展为集农资销售、技术服务、农产品销售、技能培训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连锁企业,与该公司长期合作农业教授x人,高级职称人才x人,常驻专家x人,为提升科级含量、发展壮大当地农业产业发挥了巨大作用,真正成为了当地的“农民之友”“致富之源”。

x县以职业农民培育为重要抓手,以将农民就地转化成技术员为目标,不断壮大农业技术人才队伍。近三年,举办开展各类培训班x余期次,培训农民x人次,其中农业类x次,林业类x次,畜牧类x次。其中,参训龙头企业x家,农民专业合作社x家,种养大户x户。按照贴近主导产业、贴近农时季节、贴近服务对象的原则,选取x栽植、蔬菜种植、x养殖技术为培训内容,采取集中培训与入户指导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现代媒体教学相结合、农业专家培训与种田能手示范相结合等培训模式,认定职业农民x人。通过培训,传统农民就地转化为农技推广员,大大提高了“职业农民”的造血功能,壮大了技术人员队伍。

为解决农业专家匮乏问题,x县积极与高校加强技术合作,采取“合作社(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基地+农户”模式,利用合作社(龙头企业)的资金、人员、资源优势,通过“引进来”的方式,建立农技推广服务专家库和科研示范基地,为农户提供农资、培训和技术服务。目前,专家库涵盖农、林、畜、果、菜五大产业,吸纳专家x人,其中教授职称x人,高级职称x人。我们还将干部职工、种养殖能手、社会技术人员“送出去”,到高校和其他科研示范基地“取经”,学习引进最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技术水平。

经过不懈努力,x县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近年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广大农村培养了一批致富带头人和技术能手,这些人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x县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人才作用,利用农技队伍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扎实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如x镇的x合作社通过引进滴管、测土配肥、病虫害防治等现代化管理技术,x作物种植规模从x亩发展到现在x亩,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效益x年内翻了x番。农业技术人才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推动作用,该合作社通过邀请x大学教授现地指导、选派技术员到x等地学习,在生产过程中推广生物物理防治病虫害、田间土肥水管理等技术,在品种选育上引进了x、x等x个新品种,x品质和产量得到极大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入社种植户人均种植面积x亩,年人均收入x元,已形成了该村的主导产业和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

通过人才队伍建设,x县县、乡、村三级的农业技术人才队伍体系不断扩充,中、高级职称人才大幅增加,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种植结构不断调整,科学种养殖和管理技术全面推广,土地生产效率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有效提高,x年全县新发展x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x亩,x畜禽养殖数量达到x头(只、羽),年增长量达到x。

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x县突出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并重的原则,加强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建设,在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同时,增强管理能力,积极掌握市场经济规律,将生产力转化为经济效益,以实实在在的收益激发周边群众学技术、学管理的欲望,带动更多的群众一起生产、一起致富,种养殖大户、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农业园区不断发展壮大。例如,x镇x村养殖户x通过参加养殖技术培训,发展x养殖,在专家的指导下,养殖规模逐年扩大,从最初的x只达到现在的x只,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到x元。

一动力。x县还存在农业创新方面经费投入不够,技术人员研发创新能力不足,制约农业高质量发展。

x县将积极探索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建设高素质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可靠人才保障。

一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积极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工作,为技术干部创造学习提高的机会,打造施展才华的平台,不断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的服务水平。二是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队伍。继续加强培育农村乡土人才,健全乡土人才评聘机制,将农村中更多的“种养大户”、“流通大户”“土专家”“田秀才”等人才吸纳进来。三是加快农民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继续加大职业农民、农民技术员培育力度,扎实开展培训工作,认真做好资格认定,确保农民技术人才队伍逐年发展壮大。

一是建立引人机制。采取技术合作、技术入股、建立农业示范基地等多种形式,积极吸引外来人才参与现代农业建设。二是严格考核奖惩机制。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能上能下制度和工作业绩与绩效工作挂钩制度,合理优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促进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有序化、健康化发展。三是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机构,明确各级工作职责,签订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理念。

一是着力改善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条件,改善农业技术人员的待遇,让技术人才留得住、展才智。二是营造农业科技工作的积极氛围。对农业科技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才的优秀事迹,要善于挖掘,善于推介,并对其中德才兼备的予以优先提拔。三是加大对农业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研发和创新投入,激励技术人才创新,让创新成为引领全县农业发展的“动力引擎”。

农业人才调研报告篇八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决策,更需要全民的参与。xx年6月30日至7月6日,xx大学xx农业机械化社会实践调研团队在张馨艺的带领下一行9人,来到xx县进行了为期7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本次实践以“农业机械化调研”为主题,通过对xx各镇的探寻,深入xx县各镇农业机构调查,走访当地资深农民,向上一级政府反馈意见,我们相继参观了碧云花园,魏塘甜瓜之乡,丁栅渔民村,西塘古镇,“小蜜蜂”葡萄生产基地,与此同时我们在各镇进行农业机械化方面知识的宣传,进一步倡导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机械化的应用,让大众了解到机械在农业中的重要性。这次实践活动增加了我们对xx农业化程度的深层了解,既看到了近年来xx县相继出台了农机化扶持政策加快了农机化发展取得的成果,也深深的被xx人民的吃苦耐劳、勤劳朴实的精神所感染,更加坚定了我们刻苦学习、奉献祖国的决心,因此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令我们受益匪浅。

近年来xx县相继出台了农机化扶持政策加快了农机化发展。xx县农机部门围绕促进效益农业发展,全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一是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全县拥有拖拉机5397台、联合收割机203台,植保机械721台套,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3.76万千瓦,机械原值15760万元,位居全省前列。二是新机具、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围绕瓜菜、蘑菇、畜禽、花卉、水果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配套装备先进适用农业机械,促进了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县拥有冷藏保鲜4745m3,多功能田园管理机15台,喷滴灌设施1935亩,大棚温控设施3套,果蔬分级机5台。三是公司投资农机成为新亮点。在农机项目的引导扶持下,先进适用农业装备成为农业企业的投资热点。xx碧云花园有限公司先后投资395.3万元,购置引进农产品冷藏保鲜库1230m3、喷滴灌设施350亩、大棚温控设施3套、田园管理机3台、集雨设施2套、割草机3台、农用运输机4台,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较好地提升了产业层次和效益。xx县的专业乡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魏塘的“中国甜瓜之乡”、姚庄的“黄桃之乡”、西塘的“沼虾之乡”、丁栅的“甲鱼之乡”、惠民的“蜜梨之乡”相继涌现。农业区域特色经济加快了xx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现代化步伐,全县初步形成了南部设施农业栽培、北部名特优水产养殖、中部食用菌生产的区域布局,设施瓜菜种植面积4.9万亩,淡水养殖8.3万亩,粮经比例已调整为45∶55,前几年xx又启动了3万亩无公害大棚瓜菜基地。全县上下以稳定粮食生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主线,探索了一条具有xx特色的结构优化增收之路,提高了农业竞争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据农经统计分析,今年粮食收入2.7亿元,比去年增17.4%,经济作物7.08亿元,增长10.5%,畜牧业7.3亿元,增长27.5%,林业0.9亿元,增长25%,食用菌0.58亿元,增长5%,预计全年农业总收入18.5亿元,增长24.9%。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特色主导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今年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29.5万亩,大米、水果、蔬菜、畜禽、食用菌及农产品加工等几大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发展,优势进一步显现。基地促龙头,龙头带基地,相互促进、相互发展,龙头企业健康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突破单一粮食加工,走出作坊式加工模式,由低档次向中高档次,由内销为主向外销推进,涌现出具有一定带动力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26个。今年新增市、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各4家,全县已拥有2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9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县级龙头企业15家,4家农业行业协会、43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其带动辐射力进一步增强。生态绿色农业与循环经济相结合,推广了一批生态农业模式,建设了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区,生态绿色农业优势进一步凸现。今年新通过省级认证的无公害基地3个,国家绿色食品1个,组织申报的省绿色农产品4个正在认证当中。目前全县通过省级认证的无公害基地16个,国家绿色食品1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13个。

碧云生态农业机械化。

7月1日上午,xx大学xx农业机械化调研社会实践队伍的同学来到了此次的第一站——xx碧云花园。

这次社会实践紧紧围绕着农业机械化生产这一课题,通过对碧云花园生态农业结构的调查、了解、学习现有一些生态植物的一些栽培技术和机械化设置。与碧云花园的创建人潘菊明先生进行交流,逐渐对碧云花园总体的结构、潘先生创建理念和对农业机械化前景的一些评价。

作为xx优势产业农机化示范基地农业大棚是种植过程中的重点设施农业。在作物培养过程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便是大棚的机械化集中管理。大棚采用自动温控,湿控对作物的生长条件进行精确控制,还利用自动遮阳棚保证阳光的适当供给。

在作物的灌溉方面,园区全面采用雨水灌溉,并配有专业的水净化装置,使用喷滴灌设备,使植物得能够得到充足的无污染水分。

现在园区正处于建设当中,在未来的两三年时间里将会有巨大的变化,相信在两三年后,作为农机化的示范基地的“碧云花园”,不管是在园区整体管理及进一步建设方面,还是在园内作物的培养方面,机械化程度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甚至作为典范,使周围邻近县市,乃至全国各地的`农业生产者们更加重视农业机械化,并使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作物给他们带来的经济效益。

魏塘甜瓜之乡之行。

7月2日上午,xx大学xx农业机械化调研社会实践小分队到达了目的地魏塘益农合作社(曾被xx省农业厅评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在辅导员、当地瓜农和队长的带领下,小分队参观了种植大棚,学习了甜瓜种植的有关知识和相应的机械化程度并动手尝试了摘瓜。

当中我们了解到魏塘益农合作社由于引进外资,机械设备和改进生产技术,从而使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还了解到种植过程中不同时期应用到的相应农具和小型机械。而后,我们还品尝了名为皇后翠绿的甜瓜。在满足和充实中结束了上午的调研。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由于人力、资金、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魏塘益农合作社的机械化程度相对不高,种植技术较为传统。基本上都采用人工采摘方式,国外先进的瓜果采摘机应用不足。据问卷调查发现,95%以上的瓜农农忙时会选择雇佣农民采瓜,而很少有瓜农会想到使用机械,而且国内暂时还没有普及效率高,价格低廉的瓜果采摘机。但是“甜瓜之乡”机械化发展前景看好。希望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扶持帮助下魏塘的明天会更好。

渔村印象。

很多人以为美是一种奢侈品,只有艺术家、文人才有,渔民村的美告诉你,美完全可能体现在生活底层,渗透在自然而然的举手投足,辛勤劳作的汗水和特色创业的智慧之中。

这便是丁栅渔民村,也是xx大学xx农业机械化调研小组次此行的第三站。

渔民村,远近闻名的六塔鳖产地。鱼鳖混养是村里的一大特色产业。7月3日,在丁栅党委吴书记的陪同下,调研小组参观了养鳖池,学习了养鳖过程中建池、引种、喂养和捕捞等有关知识。有幸欣赏到了的打甲鱼的场景,还见识了打鱼枪和其他一些新农具。

鉴于渔民村是由传统家庭式渔民经集合而设,养殖捕捞手法承袭了传统方式,生产方式还趋于人工和半机械化。但从蒸蒸日上的水产养殖事业,集垂钓、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正确发展模式不难看出,只有采用合适的操作方式,才能提高产品竞争力,提升产业层次和效益,实现和谐发展。

姚庄特色。

近年来,在xx县农机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姚庄全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历史上的姚庄一直以种粮食为主,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供应基地。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传承,才有发展农业机械化。xx农业机械化实践小分队通过调研了解到姚庄主要拥有各式拖拉机近五千台,联合收割机187台,植保机械总动力约两千千瓦,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0万千瓦,在全县占有很大比重。新机具.新机械得到广泛应用,包括播种机、还田机、耕作机、插秧机、脱粒机等。以锦绣黄桃和蘑菇为突出产业,配套装备新近适用农业机械,拥有冷藏保鲜51353立方米,多功能田园管理机,喷滴灌设施,大棚控温设施,果蔬分级机,还配有农用割草机和农用运输机以及一些再加工工机械。

姚庄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农业机械化发展不是盲目的,机械设备不是越多越好,只有依托区域性优势产品,寻找农机化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才能充分发挥机械的作用,提高作业效率。

“小蜜蜂”葡萄生产基地。

7月5日,xx大学xx农业机械化调研小分队来到第五站,魏塘镇小蜜蜂葡萄生产基地。

关键词:

频振式杀虫灯。

该灯是农业部推广的物理诱杀虫害装置。葡萄上的各类害虫,通过该等夜间的灯光、波、色、味等四种功能可诱杀1287种害虫,基地果穗生长至采收期间可不实施杀虫剂农药。

灌溉。

葡萄基地还引进了以色列滴管灌溉技术,在葡萄生育期间,控制漫灌,同时控制土壤地面水分,以株定水滴灌,降低葡萄果实的含水量,提高品质。除了了解到正在使用的一些装置,我们还学习了很多新技术。例如葡萄套瓶,生物农药防病,生态施肥等。

走访。

调研小组到达葡萄基地时,正值农民们下地劳作,小分队于是分散在田间对农民进行问卷调查。95.3%的农民都表示更愿意用机械代替人力,95%的农民意识到机械化对xx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但就小蜜蜂葡萄基地来说,43%的村民认为政府的投入力度相对不够,机械化程度相对不高。除此之外,小分队还走访了一些农民家庭,了解他们曾经使用和想要使用的机械化设施,并发放宣传单。

思考。

由于是精品葡萄,种植过程中使用大型机械的可能性较小,但这并不妨碍发展机械化的生产模式。这就需要我们扎实文化课的基础,充分运用创造力,能够设计出合适的机械。

本次社会实践我们走访了5站,历时7天,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为农机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xx县紧紧抓住农业发展的新机遇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目标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在近几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将“xx独特的农业发展模式”,推向xx,乃至全国,对新农村的发展,农产量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为农机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xx县紧紧抓住农业发展的新机遇,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目标,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近年来,xx县相继出台了农机化扶持政策,加快了农机化发展。同时其发展也存在着农机科技含量低、农机化投入相对不足、农机化程度相对不高等问题。

1、基本现状。

xx县地处xx省东北部杭嘉湖平原,位于江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处,辖区耕地面积458072亩,总人口38万,其中29万是农业人口,占75%,人均耕地面积1.5亩。;第一产业实际从业人员18.69万人,农业人均纯收入已经上升到10121元。传统农作物以水稻、大小麦等为主,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瓜果等经济作物发展迅速,大棚蔬菜是xx农业最具特色的产业之一,全县大棚蔬菜面积超过5万亩,机械耕地面积32.64万亩,植保机械作业面积136.35万亩,机械收获面积31.13万亩,播种面积1.27万亩,农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农业产业特色明显,瓜果蔬菜、畜禽养殖、淡水养殖等已具规模。

(1)农机化装备增强,发展空间很大。至xx年底,xx县农机总动力253182kw。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粮食作物生产中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机耕率90%,机脱率100%,机电排灌92%,机收率32%,机植保率66%。而农业结构的调整以后,新兴经济作物生产中农业机械化的利用程度低,尚处于起步阶段,瓜果蔬菜、畜禽养殖、淡水养殖等生产过程中,机械化水平还很低,只有少数环节使用机械,大量还需依靠人工作业,农机化发展的空间很大。

(2)农机化投入多元化,服务社会化。农机化投入机制有了新的突破,改变了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户单一投入的格局,逐步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村各类经济组织和专业大户为主的多元化投入新模式。农村经济组织、专业大户购置了农业机械,以农机服务队等形式,进行社会化服务,把农机作为一项产业来经营。

(3)农机化管理法制化,管理力度大大加强。随着农业部《农用拖拉机及驾驶员安全监理规定》、《联合收割机及其驾驶员安全监理规定》、《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暂行管理办法》、《xx省农业机械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以及《xx市拖拉机驾驶员管理办法》和《xx市拖拉机牌证管理办法》的实行,农机生产、销售、使用行为得到规范,农机化管理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管理力度大大加强。

(4)农机经营效益化,农民收入增加。xx年,xx县农机经营单位数11817,收入18416.66万元,纯收入7127.42万元,为农民人均收入贡献245.7元。在市场的引导下,农机经营效益明显,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2、存在的问题。

xx县的农机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还是不能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稻、大小麦及油菜等大宗农作物农机化水平有待提高。虽然全县机耕率水平已经比较高,但是水稻、大小麦、油菜等种植、收获等许多环节还是大量依靠人工作业,农民还不能从根本上解放出来。

(2)设施农业的农机化水平很低。近年来,xx县设施农业发展很快,但是与设施农业配套的农业机械引进、示范、推广力度不够。虽然在碧云花园大棚浇灌设备水平比较高,但是像“甜瓜之乡”等地的大棚仍然使用人工浇灌。目前推广的仅有大棚多功能管理机等为数很少的农业机械,推广范围和规模也仅限于农业园区和少数大户,与大棚配套的喷滴灌设施应用范围也不广。

(3)农产品加工储运机械发展缓慢。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xx县的瓜菜水果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瓜菜水果等农产品年产量已达到100万t。目前以鲜销为主,只有少量农产品经加工后投放市场或者采用冷库保鲜,虽然较xx年已经有相当大的提高,但是总的来说农产品加工储运机械发展缓慢,农产品附加值低,适应市场能力较弱。

(4)畜禽水产养殖机械化水平不高。生猪、家禽、淡水养殖等虽然已达到一定规模,但机械化水平低,目前只有渔业生产上增氧设备在使用,大量依靠人工作业,我们参观了丁栅“甲鱼之乡”,仍然采用打甲鱼的方式获得成品甲鱼,效率不高。养殖户急需相应的机械设备来提高生产率,增加产品附加值。

3、农机化发展对策。

农业机械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因此,xx县农机化发展的思路是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紧抓住农业结构调整机遇,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大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传统农业产业机械化水平,拓展新兴农业产业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解放农村劳动力,实现农机化发展的目的。为实现这一目标,应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重视农机化作用,切实做好建设农业机械化的工作。加大对xx县农业机械化的财政投入,定制好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将其作为xx县发展计划的一部分。

(2)加强基层农机化推广队伍建设,健全农机化推广体系。农机化发展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农机化推广队伍,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机化推广服务队伍建设,保证编制、人员、经费的落实,通过技术培训等形式加强其业务技能和管理能力,提高农机化服务能力。

(3)政府投入资金,战略性调整农业机械化结构,以适应农业结构的调整。一是要提高水稻、大小麦、油菜等大宗农产品的机械化水平,从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提高机械化水平面;二是加快设施农业配套农业机械的引进、推广,重点支持高效益设施农业实现机械化;三是加快引进畜禽、淡水养殖机械,提高规模化养殖的机械化水平。

(4)加强组织,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机管理部门要按照市场规律,合理布局农机化区域,做好农机供求、服务等信息工作,进一步扩大农机社会化服务功能。

(5)加强引导,形成多层次、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以政府和集体资金投入为导向、以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农机化投入机制,逐步加大对农机化的投入,促进农机化的发展。

农业人才调研报告篇九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安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以及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现状;建议。

1发展现状。

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被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

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的手工劳动,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目前,大安市农机总动力63.1万千瓦,拥有各种农机26257台。大安市农作物机播率85%左右,机收率不到20%,秸秆直接还田率20%左右。

要把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实践当中,这样才能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食品安全。目前,大安市抗旱坐水一条龙作业模式的粮食高产模式化种植技术日益成熟,高光效、生物防治等技术全面推广,科技贡献率接近70%。20xx年,大安市推广生物防治等五项重点技术205万亩,开展粮食高产创建13万亩。主要农作物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还开展了科技110、开通技术服务热线、建立庄稼医院等科技服务平台,利用各种形式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

1.3农业经营方式产业化。

要转变农业产业增长,主要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提高农业的经营效益,增强农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目前,大安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已发展到43家,绿色、有机、无公害品牌发展到40个。农产品精深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带动3.6农万户增收。

农业人才调研报告篇十

人才市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新生事物,对于发挥市场功能,促进人才交流、实现人才的人有效配置和社会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才市场的基本功能是满足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提供求职者的就业机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市场的功能也有必要进一步拓展和升级,以利于保持人才市场的生命力,提高人才市场的社会经济效益。

早期的人才市场功能主要是组织人才招聘会和人事代理,人才招聘会有如定期举行的“庙会“,在有限的时间和固定的场所内组织人才招聘活动,用人单位和求职者进行供需见面,用人单位接受求职简历,达成初步意向。人事代理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代理人事档案管理等事务。地方政府部门主管的人才市场,在人才中介服务中占有主导地位,起到规范市场秩序、塑造品牌形象、带动行业自律的重要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对于人才市场的中介服务的需求逐步增加,这即为人才市场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向人才市场服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也表明,人才市场的功能在逐步增强、拓展和升级。

从社会上对于人才市场功能的需求角度分析,人才市场的发展将有三个方向的选择。

首先是在人才招聘服务的传统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实现网络化、专业化、高级化的趋势,网络化是指运用信息网络,将网上招聘和市场招聘对接起来,形成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联合,因为网络招聘不受时空范围的限制,便捷高效,特别适合具有较高学历的年轻人的需要,但是,网络的交流毕竟相互了解不够深入具体可信,而且,人才交流的范围基本是在区域市场内,因此“网上联络、场内见面”是十分必要的。网络化还指各地人才市场之间相互形成网络连接,逐步实现用人需求和人才供给的信息资源共享,形成跨区域的联合招聘,促进更大范围内的人才流动和合理配置。比如新安人才网借助网络建设的技术优势,在四五年内构建了安徽最大的人才信息网,人才简历档案达到45万,为12000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网络招聘。专业化是指在较大的城市获范围内,形成一定的专业化人才市场,在人才招聘中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这即包括一定层次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和关键技术人才,也包括市场需求规模大、市场流动频率高的各类专业人才。合肥人才市场根据合肥市“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组织分门别类如it、建筑房地产、化工、家电等专场招聘会。专业化不仅可以考虑定期不定期的举行专门人才招聘的专场招聘会,也意味着某些人才市场在某些专业领域中占有相对优势,保持在某个专门人才领域中的长期服务的能力和特色。几年前,合肥中高级经营人才公司就举办中高级人才与用人单位对接的封闭式、宾馆式招聘会,供需双方的评价都比较满意。高级化是指从提供招聘信息和供需见面场所提高到在招聘服务中接受委托代理,按照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设计测试工具、方法和程序,构建专门化的人才信息库,逐步达到猎头服务的水平。从发达地区如上海的近期信息看,猎头公司的组建和业务活动日渐活跃,合肥本地的猎头服务也渐趋成熟,为人才招聘高级化服务昭示了可观的前景。

其次,围绕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提供延伸性服务,比如典型的业务项目,一是可以拓展的业务领域是人员测评,比如新安人才网在网上提供标准化的职业性向测试,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公告中要求相关职位的求职者提供职业心理测试的报告,这样,有利于用人单位降低招聘环节的考察成本,提高招聘质量。二是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现在用人单位对于拟长期聘用、培养开发的储备人才越来越重视任职前的职业发展规划,人才市场抓住这一契机,提供通用型的职业生涯规划模本,对人才进行职业心理测评并提交测试报告,能够有效满足用人单位的特殊需求。三是组织新员工培训,现在用人单位对于新员工培训越来越重视,对于诸如商务礼仪、行为素养、职业理念、沟通技巧等职业基本素质的培训需求也非常旺盛,人才市场如果能够把握这一市场需求,组织专兼职的培训师资队伍,为用人单位提供长期、稳定和规范化的职业培训,是很有市场前景的。四是继续做好人事代理服务工作,拓宽人事代理服务的业务范围。特别是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招聘一定数量的人员,经过必要的岗前培训,进行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的服务和管理,进行劳务输出,实行劳务派遣,既有利于用人单位控制用工成本,也能保障劳务派遣人员的合法权益,也能够提高人才市场的规模效益。再次,向更为长远和更高水平的中介服务领域进发,确立和实现依托招聘服务主业、探索咨询服务新空间的战略目标。

农业人才调研报告篇十一

近几年来,我区围绕“三大产业”的发展,在人才集聚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方面,借助市场的自我配置功能,通过区域内的产业调整和各项重点项目的推进,实现了人才在产业和专业上的自我整合。另一方面,突出我区科技信息业、商贸商务和文化旅游这三大重点产业的发展,专门成立了区it人才市场,并依托省市人才市场及“”等南京地区的市场资源,组织区域范围内的企业参加各类招聘会,吸引人才。同时我区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人才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强,并在今年出台了《区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这些工作都有力地促进了我区人才集聚和三大产业的快速发展。

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对人才集聚的要求更高,“科技信息、商贸商务、文化旅游”三大产业在南京地区、“”区域乃至世界范围内越来越被作为一地一国经济发展的热门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竞争已达到“白热化”的地步。而我区受所在区域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甚大,总体上看,人才集聚与三大产业发展的要求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距离。

一是现有人才资源存量较少,层次较低,“领军”人才奇缺。据调查,截止年底,在我区国有企业单位中,经营管理人员总计28人(见附表),从事房地产业的21人,居民服务和其它服务业的7人。本科学历只有5人;专业技术人员只有3人,分别从事会计(2人)和政工(1人)工作。

在我区国有事业单位中,管理人员有712人,主要集中于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教育以及卫生部门。这三大部门分别为272、202和114人,而信息产业、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分别只有11、7和45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只有5人,居民服务业56人。总体看,学历层次有待提升,研究生只有3人,大部分为本科(323人)和专科(280人)。事业单位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为3486人。中级职称1641人,高级职称只有656人。专业类别较为狭窄,主要集中于教学和卫生岗位,而从事工程技术的只有27人,经济人员12人。

在我区非公经济部门中,根据区劳动保障局提供的数据,年在我区进行就业备案的人员共计10115人。其中大专学历的有5628人,本科学历的有4222人,硕士以上学历的有265人。据分析,从事三大产业的人员在80%左右,即有8000人,科技信息业约占40%,商贸商务业约占40%,文化旅游约占20%。考虑到现代人才频繁流动的特点,如果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共计有24000人左右。按照管理者和员工1:10的比例,管理者在2400人左右,若平均分布到三大产业,每个行业的精英人物可能在800人左右,而领军人物则更少。

二是认识不到位,政策难以落实,工作投入不大。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区许多部门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着重“引资”、轻“引智”的现象,未能真正树立起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对人才及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对人才工作的投入不大,对企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发展没能因势利导,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管理方式。在政策上也存在着重经济发展、轻人才集聚的现象,吸引人才的政策引力和执行力不够。人才激励政策还不足以吸引高级人才,常常出现与高端人才失之交臂及人才流失的现象。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增长面临过快下滑的危险。面对经济发展的复杂环境和人才竞争的.严峻形势,必须充分认识通过人才集聚推动三大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

(一)集聚三大产业人才是应对当前及今后经济发展环境的理性选择。

当前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业稳健运行。但是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金融危机已严重恶化,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明显增多。同时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这对我区当前及今后经济发展特别是三大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因素。我区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服务外包等产业的发展都将受到这些因素或大或小、或多或少地干扰,并在一段时期内逐步显现出来。这迫切需要我们集聚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深入研究目前我区所处的经济环境,应对目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使我区三大产业能够实现逆势而上、超常规发展。

(二)集聚三大产业人才是应对当前区域经济激烈竞争的现实举措。

从产业发展来看,我区已经明确了“”期间要进一步扩大科技信息业发展优势、凸显文化旅游业发展特色、提升商贸商务业发展水平,使三大产业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但是从实际来看,当前我区科技信息产业面临着其它城区的激烈竞争,招商引资难度加大。鼓楼已形成新模范马路、路高科技产业集聚优势,人才和科技资源突出;白下南理工科技园二期已经启动,中小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雨花区目前拥有中兴、华为等一批国内大型高科技企业,为雨花招商形成了巨大品牌影响力。在文化旅游业方面,我区也面临着体制、区域、人才、软环境的多重挑战,面临着鼓楼、秦淮、白下等区的激烈竞争。在商务商贸业方面,我区一直面临鼓楼和白下等核心城区的竞争,一些优势也正在被其它城区赶超。区域经济竞争的规律表明:区域竞争的焦点在产业,产业竞争的焦点在人才!从历史和现实来看,没有人才支撑的产业,必定缺乏创新和应变能力,迟早会陷入衰退,导致区域经济增长乏力甚至下滑。

(三)集聚三大产业人才也是改变目前人才队伍及工作现状的客观要求。

目前我区三大产业人才的质量和综合竞争力还不能适应三大产业发展的需要,人才集中度与产业集中度相关性不高。“”以来,由于没有深刻把握三大产业发展和当今人才流动的特点和规律,未能真正树立起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导致我区对高素质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认识不到位,对人才及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对人才工作的投入不到位,使得人才在经济快速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没有形成新引进的人才集聚在主要产业的态势。科技、旅游、商务、营销等产业的高端精英人才缺乏,特别是急需的高层次、复合型的领军人才缺乏,已成为三大产业加速发展的瓶颈。这一现象在民营科技领域尤为突出;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层次较低,而人才供给的层次日益提高,这迫切需要相关企业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路,树立人才是企业第一竞争力的核心理念。

当前,我区集聚人才发展三大产业既面临诸多的挑战,又面临难得的机遇。我区应狠抓人才工作不放松,将人才战略作为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把人才集聚作为走特色道路的根本抓手,集聚更多的人才到创业发展。在调研基础上,课题组认为,集聚三大产业人才,应树立“大人才”观念,广泛集聚人才;要实施“用人才引进人才”和“柔性引进人才”的办法,不断壮大人才队伍;要建立人才工作的保障机制,为人才集聚提高更优质的服务。

(一)树立“大人才”观念,广泛集聚人才。

所谓“大人才”的集聚观念,就是要全方位集聚人才,不仅要集聚直接从事三大产业活动的人才,也要引进培养从事三大产业人才管理服务工作的人才,同时还要选聘为三大产业发展献计献策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就是要多类型集聚人才,集聚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管理营销等各种类型的人才;就是要多层次集聚人才,集聚包括一般技能型、高级管理型、领军人物型的人才。总体说,就是主要吸引集聚专业人才,实现量的扩张;挖掘培育研发人才,实现质的跃升;招募纳贤领军人才,实现行业的发展。

1、全方位集聚人才。要集聚直接从事三大产业活动的人才,包括一切从事科技信息、商务商贸、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人才。他们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是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是我区人才队伍的基础力量。

要培养从事三大产业人才管理服务工作的人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企业内部从事人事管理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干部、专家或员工。培养好这支队伍,既能引进三大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还能提升全区人才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水平。

要选聘为三大产业发展献计献策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这些专家学者是我区把脉三大产业发展、提升优化产业结构、追踪世界产业发展态势的高端智库。没有这个智库的引领,我区就不能站在产业发展的高端,就容易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处于下风。

2、多类型集聚人才。按照价值链组成,企业全部活动可以分解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管理营销三个方面。根据我区发展实际,我区应配合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集聚所需的相关人才。我区应当全力集聚研发设计方面的人才,因为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是科技活动的核心,而研发人力资源又是开展rd活动的重要基础,是创造高附加值的关键力量,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的决定性因素。长期以来,我区研发人才存量较低,严重制约了我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今后一定要重点集聚这一方面的人才。此外,在生产制造环节,要重在集聚有特殊技能的技术型工人,提升制造业产品的质量。在管理营销环节,重在集聚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具有全球营销理念的人才。由于我区制造业增加值比重不是很高,而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占据九成,所以,集聚人才应当重点放在两头(研发和营销),同时兼顾中间(制造)。

3、多层次集聚人才。人才也是有层次性的,既有一般技能型的,也有高级管理型的,还有行业领军人物型的。我区集聚人才,既要铺天盖地,又要个别吸收。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和趋势,各个层次的人才我区都应当有所集聚,当然也要有所侧重。

一般技能人才是我区三大产业发展的基础。只要具有一技之长(具有相关行业资格证书)、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都应是我区集聚的对象。没有一定的数量,相关产业也难以形成积聚效应。广招这些人才,我区发展三大产业就有了坚实的基石。

高级管理人才是我区三大产业发展的依靠。他们往往是企业的管理者,或者是技术权威。在产业发展中,他们是直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不同层次人才沟通的媒介。集聚这些人才,我区发展三大产业就有了可靠保证。

领军灵魂人物是我区三大产业发展的关键。引进人才,要有一定数量,但更关键的是在领军人物的识别和选聘方面。无锡引进了一个施正荣,就有了一个尚德企业,于是就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光伏产业。所以我区也要学习无锡有关部门独具慧眼的人才意识,下大力气吸引三大产业的领军人物。一个领军人物,往往能够带动一个行业的发展,无论是对于经济发展,还是对于产业升级、人才集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意义。紧盯某些行业的领军人物,吸引他们为我区发展服务,我区三大产业就有了腾飞的跳板。

(二)实施“用人才引进人才”和“柔性引进人才”的办法,壮大人才队伍。

一是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要引进“千里马”,首先要培养“伯乐”。没有伯乐,就不能识别千里马。千里马是人才,伯乐也是人才。所以,一定要在广义的人才概念上开展工作,用人才来识别人才、管理人才、选用人才、服务人才。无论是直接从事三大产业活动的人才,还是为三大产业发展献计献策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如果离开了服务这些人才的工作队伍,三大产业发展的人才基础就不会坚实、不能巩固。因此,首先要建立一支服务三大产业人才工作的队伍,这是做好三大产业人才工作最基础的工作。同时要重视现有直接从事三大产业工作以及相关管理工作的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这部分群体的知识水平,更新知识结构,以此作为选聘、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基础。

组织人事部门的同志以及三大产业相关管理部门从事人才服务管理工作的人员是非常重要的人才资源之一。要有计划地开展培训,提高他们对于三大产业的了解以及当今人才流动特点的认识,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

三大产业人才协会是现有人才存量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吸引未来人才增量的重要平台。要充分发挥三大产业人才协会的作用,加强人才信息、管理经验等知识的交流,为引进、服务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也是“伯乐”重要的组成部分。三大产业的企业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主,所以一定要加强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层的队伍集聚,提高这支队伍识人、用人的水平。要通过国际化、市场化和网络化等培训途径,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加快培养、造就一批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优秀人力资源管理专家。

二是形成人才柔性引进的新思路。所谓人才柔性引进,是指打破国籍、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人才流动中的刚性制约,在不改变人才与所属单位人事关系的前提下,适应市场经济和人才社会化的发展要求,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调节、非户籍合同管理的一种人才引进方式。柔性引进国内外人才的方式有智力引进、智力借入、业余兼职、人才派遣等多种途径。我区也应充分利用这一新思路,在做好人才引进的同时,通过聘用、兼职、租赁、咨询、讲学、技术合作、技术入股等灵活多样的柔性方式引进各类人才,借脑生智,借智生财,吸引一批素质优良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鼓励我区企业与高校或科研机构创办专家工作站、研发中心、中试基地等,搭建引才平台,采取多种方式灵活引进国内外人才和智力。注重发挥各类园区对人才的柔性吸纳、集聚作用,使其成为承接人才的平台。对来我区每年工作满三个月的柔性引进人才,在子女入学、买房租房等问题上实行最大限度的政策扶持。

(三)建立人才工作的保障机制,为人才集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才集聚,实现多出人才、多出成果,关键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良好的人才集聚机制。

要进一步强化对集聚人才的组织领导。我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把集聚人才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定期研究和解决人才集聚中的重大问题。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人才集聚的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各有关职能部门、街道以及社会团体要建立相应的人才工作组织网络和工作制度,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要建立良好的人才循环机制。人才循环能有效地防止创造力的衰退。一个人长期从事一种工作,必然形成固定观念,思想僵化,难有创新。所以,可以通过换岗、轮岗、调任等多种循环方式,转换人才工作的专业,促使人才从一个领域转向另一个领域去拓荒、去耕耘,将会激活思维,触类旁通,引发创造,保持活力,从而更好地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要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和考核力度。建议区设立人才集聚专项资金,专门用于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奖励等。资金主要由同级财政投入,并随着经济的增长每年有所增加。建立以政府引导为主、银行资本和民间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风险投资体系,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金融服务;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把人才工作纳入年度三个文明考核体系,作为考核各部门党政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政绩的重要内容。

要强化服务,优化人才集聚的政策环境。首先,应改善人才创业、干事的服务环境,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建立人才引进“一站式”服务体系,协助用人单位考核并组织对学术水平、专业技术、科研能力进行测评和论证,为用人单位办理引进人才的人事、户口、保险等手续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需提供远程服务的,办理时间一般不应超过5个工作日)。其次,推动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人才公寓集聚。建议在较短时间内规划一定规模的人才公寓,缓解来我区工作的人才在买房租房方面的困难,并对入住公寓的人才提供房租补贴,对符合三大产业发展要求的外省市引入的人才,优先安排入住人才公寓。第三,打造我区人才信息平台,完善人才信息资源服务。建议区有关部门建立全区综合性的人才数据系统,培育良好的信息资源环境,定期发布全区人才通报,为各方提供人才专项咨询服务,共享全区人才信息,引导人才在全区合理流动。

农业人才调研报告篇十二

各位领导:。

当前农业现代化的特出问题之一是农业和农村的快速发展与人才队伍的相对滞后。基层和农业部门反应很大,进一步强化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刻不容缓。根据这次主任会议议题,我局进行了专题调研,召集部分乡镇分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分管领导和基层农业服务单位同志进行座谈,并赴x学习先进经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我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经过多年摸索、多年努力,逐步形成了公益性、经营性和帮扶性三种推广模式,较好地发挥了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了农技推广的针对性,也兼顾了新技术应用的导向作用。通过积极开展宣传发动、技术培训、试验示范等活动,推广了适用于我市的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在水稻新品种及其机插高产载培技术、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蔬菜新品种及其无公害优质栽培技术、穴盘育苗技术、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综合防治技术,在畜禽、水产新品种及其集约化饲养技术、健康生态养殖技术等方面收到良好成效,奠定了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这其中,农业部门和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付出了辛勤劳动,通过包村联户、“一村一品”,技术培训等扎实工作,有效推进了农业技术进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结构老化,约xx%农技人员超过45岁。四是农技推广经费得不到保障,基层农技单位要兼顾经营创收,人心不稳,精力不够集中。五是农技推广机制也不够完善和灵活,难以适应实际需要。

1.定编。

定岗,定责,职责到位,贯彻执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从人员落实开始,人员不落实,一切都是空谈。一是人员落实,定编定岗。疏理一下各镇(街道)农技人员编制情况,尽快恢复和落实到位,做到定编定岗、在编在岗,落实到位后,人员岗位上墙公示。做到这一点,首先市里要有明确意见,明确要求,其次各镇(街道)要有明确态度,明确观念。人员落实是检验各级政府是否真正重视农业的一杆标尺。

二是明确职责,职责到位。农技人员岗位职责一定要明确,岗位的技能要求一定要明确,做到人员精干,服务优质,运行规范,有效履行职能。

三是明确服务内容,强化绩效考核。明确岗位农技员的服务责任区域、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间,并量化考核指标,将考核结果与奖金分配、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岗位续聘等挂钩,有效激发农技人员积极性。

2.特点、特色、特出,统筹服务。

由于农业的多样性,基层农技服务机构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可以实行各镇(街道)特出重点,彰显特色,统筹服务。一是各镇(街道)根据自有农技人才专业特长和本地农业产业特点,特出一至两个农业技术重点,强化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形成农技服务特色。二是统筹农技服务资源,实现跨区域农技服务。市级统筹协调,各镇(街道)农技服务面向全市,提高服务能力,综合服务资源,提高服务效能。三是形成政府主导的农技推广体系。按照“提高市一级、强化镇一级、发展村一级、延伸户一级”的总体思路,通过理顺管理体制、优化服务条件、完善运行机制、畅通技术渠道、强化队伍建设等措施,建立起市级主导、镇级主体,村级配合,户级参与的“四级联动”农技推广体系。

3.政府主导与市场化相结合,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

坚持以政府构建为主体,以强化公益职能为主导,以开展多元化服务为宗旨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一是不断提高和完善上述“四级联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能力与水平,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二是充分发挥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生产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农业技术优势,通过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专业生产组织进行农业技术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倡导成立合作联社、产业联盟、公司+农户等联合联营的生产组织方式,实现专业生产组织的社会化技术服务,可以极大完善、覆盖和提高农业技术服务水平,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第三是推进示范园区和标准化建设。通过科技示范园区以点带面,推进农业技术进步,通过农业标准化,推进农业创新和实现高品质、高效益、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农业发展。

4.强化人才政策保障,为农业科技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拓宽思路,完善政策,营造良好氛围,让农业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一是镇(街道)农技推广部门运行经费全部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保证农技人员工资、福利和办公设施,实现基层农技人贝留得住。用得上,稳得住,做到爱岗敬业,经费落实是检验各统政府是否真心重视农业的块试金石。

二是实行农业科技学培养农技人才,人才定向养策略。通过高考体制规范操作,邦优录取,吸引一本优秀人才进入农技推广领城,收到极好效果。三是强化农业技术和技能培训工作。即加强农技推广人员的再教育培训,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加强农业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推广,关健是因地制宜,务求实效。

5.务实创新,以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核心竞争能力都十分重要。要善于开发新技术、应用新技术,实现新型经营主体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形成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理想格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农业人才调研报告篇十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品牌。发展品牌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如何打造优质名牌,实现我县农业生产由重量向重质、重效的转变,推进农产品上档次、上水平,推进农民增收,这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我县品牌农业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县以三品一标为抓手,主要为提升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美誉度,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引导和培育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生产主体,效益逐步显现,促进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截止到目前,我县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生产主体有30家,三品一标产品总数93个,有效认证面积40。79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主体22家,产品80个,面积22。1万亩,绿色食品生产主体5家,产品10个,面积1。54万亩,地标产品3个,认证面积17。43万亩。上述获证产品中,蔬菜类47个、粮食类19个、果品类21个、玫瑰产品3个、鱼类2个、禽蛋1个。

目前,我县一些历史悠远、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品牌产品被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和消费者所熟知和了解,民乐享大白菜、天源玫瑰干花蕾、九州玫瑰干花蕾3个产品被评为山东省名牌农(林)产品,民乐享马铃薯、大白菜先后荣获济南市十大农产品品牌,腾龙山鸡腿菇被评为济南市市民最喜爱的十大品牌农产品。我县玫瑰制品、食用菌、绿色蔬菜等品牌农产品的影响正逐步扩大。

二、我县品牌农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品牌农业覆盖面小。我县三品一标新认证数量每年稳步增长,但认证产品大部分都是初级产品,加工产品少,而精深加工产品则更少。

(二)企业品牌意识淡薄。由于目前实施市场准入制度进展缓慢,很多市场农产品优质不优价,无论认证与否产品都可以进入市场,导致企业参与三品认证的积极性不高,品牌意识淡薄,求精求高意识不强,不少获证农副产品尚停留在出售原成品或初加工产品阶段,加工精度和开发深度不够,科技含量不高,品牌产品包装设计档次不高。

(三)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品牌农业实施主体需要大量生产资金进行基地建设、配套相关设施,品牌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使我县现有三品一标品牌较为混杂,存在小、散、弱现象,管理难度大,品牌作用难以发挥。

(四)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亟待建立。三品一标生产仍以农民分散种养为主,组织化程度低,生产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基地农户的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和利益联结机制还不紧密、不完善,农业标准化技术、质量安全可追溯化记录难以真正落实到农户、到产品。部分农产品仍存在质量安全隐患,违规、违法、超范围用标现象仍然存在。

三、发展我县品牌农业的建议。

(一)强化行政推动,加强品牌认证宣传。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年度认证计划,把三品一标认证为重点的品牌农业创建任务分解到镇街,严格考核,加快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和科技下乡、咨询、发放明白纸、示范培训等形式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普及农业三品一标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农产品生产主体的申报积极性。

(二)扶持龙头企业,培育品牌主体。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行业协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是打造农业品牌的主体,培育品牌必须抓住主体中的龙头。大力支持具有知名品牌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扩大品牌农产品的生产规模,依托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信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制定实施企业品牌发展规划,建立品牌农业基地,开发品牌产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向龙头企业倾斜,鼓励开展以品牌为纽带的资产重组,通过联合、兼并、股份合作等方式进一步做强做大。

(三)严格认证监管,提高产品质量。在三品一标申报认证工作中,严把认证环节各个关口,落实各项监管制度并实行全程监控,严格执行审查标准,规范工作程序,严格审查申请主体质量监管体系,确保产品质量,认定一个产地,带动一片标准化生产,发展一个产品,保障一方产品安全。按照全程质量控制措施的要求,对全县有品牌的生产单位的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记录、生产操作规程落实、基地标牌、档案管理、产品抽检等,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认真清理、打击获证三品一标企业不用标、不规范用标以及没有认证的企业乱用标的违法违规行为,强化获证单位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确保品牌农产品质量。

(四)完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提升品牌农业竞争能力。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监管要求,以现有农产品质检机构为基础,结合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以特色主导产业为重点,建设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优化整合检测资源,配备现代化检测仪器设备,加强检测机构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支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购置检测设备,加强生产环节质量监控,为品牌农业创建提供保障。

(五)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针对农产品标准质量不统一,造成市场混乱,降低市场竞争力的问题,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创建一种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一个能够展现xxxx农业特色,为市场和消费者广泛认可的公用品牌,提升xxxx境内名优特农产品的形象和效益。例如章丘市,在区域内就打造了百脉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了章丘农产品的美誉度。

农业人才调研报告篇十四

办事处位于市南部,华北油田腹地,北邻市区,东与麻家坞镇交界,南与北汉乡相邻,西临石门桥镇,辖12个行政村,总人口10620人,耕地面积13056亩,20xx年粮食播种面积1067公顷夏秋两季,粮食总产量6243吨,农民人均纯收入8127元。

(一)耕地分布:办事处地处市区边缘及油田腹地,季家铺林庄村大部分土地被征用,华北油田会战之初,柿庄4个村、白鹅坟等几个村都不同程度被征用土地,现在全处境内油田农场分布很多。

(二)农业基础设施:由于全处地势较低。共有机井90眼,均为浅井,由于地表浅层水多为碱性,难以利用,各村均不同程度利用地上水浇地。近几年来,地上水被污染,全处农业基础设施尤显滞后。

(三)专业合作社分布:全处有专业合作社两个,一是鑫农蔬菜专业合作社,一是冬枣种植专业合作社。鑫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xx年,注册资金40万元,法人王建国,成员有8人,主要负责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开展与蔬菜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信息咨询服务,产地范围包括永丰村、柿庄北村、蒋庄、郝家铺等村,生产面积约为400公顷,设施蔬菜达3500亩,总产量达12000吨,实现产值1800万元。

冬枣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xx年,注册资金518万元,法人刘铁槐,位于柿庄东村,产地范围包括柿庄东村柿汉路两侧86亩冬枣,年产值110万元。

(四)龙头企业的培育:多年来,办事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优化环境,培育了具较强生命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示范园区两个:一个是新源淀粉有限公司,另一个是市丰丽特色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区。新源淀粉有限公司是农产品深加工重点企业,位于办事处东北方向,占地10000平米,现有员工50人,主要产品为优质小麦淀粉、活性谷朊粉,深受用户信赖。商标为“红牛”牌,年产值20xx万元以上,其每年所需原料高筋质小麦来源于我处境内,对我处小麦种植起到了巨大辐射带动作用。

特色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区位于市五官淀原种场,核心区占地面积2300亩,以5700亩为示范区,带动辐射周边群众,核心区建设主要包括高新科技展示区、生态产业化示范区、农耕文化大观园、服务中心、景观绿化区等,园区总投资3.5亿元,建设年限为5年。目前,园区路面硬化、行政管理区、高务会馆、会议中心及餐厅已竣工,52个温室大棚及80余个春棚已建成,地下管道完成工程总量的70%,温泉井项目已报到省里正等待批复,该园区建成后将成为北方最大的高效农业创业基地,可辐射带动20000余人就业。

1、农业基础设施滞后,群众对农业工作理解不全面,传统思想较为严重是影响农业工作的`重要因素。2、农产品附加值低,类别单一,产业化经营还不到位等。这些都需要工我们在工作中继续改善提高。

1、巩固原有的专业合作社及龙头企业,并继续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和标准,打造品牌优势,为更进一步占有市场做准备。

2、谋划好永丰三联牧业有限公司项目,此项目计划占地36亩,投资2600万元,建成大耳羊良种繁殖基地,现已完成选址,项目正在报批当中。

3、优化发展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积极谋划油地共建项目。与油田单位协商,充分利用油田农场建成高标准产业化项目或园区,更好的服务油地居民生活需要。

4、充分利用办事处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采摘园等项目,打造休闲、文明生态渡假村,为市区农业增添新亮点。

农业人才调研报告篇十五

根据《**市第二批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总体安排,**市文联党组积极行动,由党组书记牵头,通过认真研究调研内容,制定调研方案,采取发放问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开展了详细具体的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科学发展观既是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新矛盾新问题的基本原则。**文艺界如何更好地“繁荣文艺创作,构建和谐文联”,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建立健全了文联各项规章制度,使机关管理的各个环节畅通有序,促使管理手段、管理方式有效创新,带动了管理理念、管理体制机制的不断进步,推动了科学管理水平和科学发展能力的提高,强化了求真务实的意识,使之能够在新形势下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委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进而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推动了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和在更高水平上推进改革开放。

二是激发了活力,鼓足了干劲。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提高了文联机关队伍的整体素质,牢固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进一步增强了“联络、协调、服务”的理念,推动我市文艺事业的全面和可持续性发展。

三是转变了作风,实现科学发展。通过扎实深入地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文联机关转变了思想作风,完善了管理体系建设,强化了服务意识和服务本领,确保了各项政策决策的公开、透明、规范。

1、人才青黄不接。

文联机关目前在职人员18人(行编12人,事编6人),平均年龄四十多岁,五年之内,将有一批人退休,其中有的还是骨干力量。一旦他们退休,文联将面临着人才断层,尤其是专业人才青黄不接。一些年轻的同志缺乏专业知识,难以独当一面地工作。主要原因:一是历史的原因,过去所进的人员中,非专业人才占的比重较大;二是机制的原因,由于编制的限制,调入专业人才十分困难,因而造成了目前这种两难的局面:一方面人才青黄不接,一方面专业人才无法调入。文联目前的人才建设状况,对于建设文化强市,繁荣发展我市的文艺事业,为我市的文艺家做好“联络、协调、服务”工作,有一定的差距和困难。八县(市)文联也存在着类似问题。

2、经费投入不足。

《振风》杂志是文联的机关刊物,按照我们原来的设想,《振风》杂志改刊以后,我们打算办成双月刊,每年出刊6期,每期印刷5000册,每期费用约需2万元,全年要12万元。一直以来,财政给予《振风》大力支持。但经费始终是困扰《振风》的首要问题。最初,市财政每年拨款三万六千元,《振风》尚能每年坚持出版四期。以后,由于**财政紧张,经费逐年递减,《振风》的刊期也变得不固定,随经费情况而易。至xx年,财政拨款一万元,《振风》今年也就只能出刊一期。《振风》改刊以后,财政逐年增加至目前每年4万元,按每期经费2万计,只能出两期。**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六百多万人口,xx年又被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振风》杂志则是市级唯一的文学刊物,曾获省优秀内刊称号。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提高**的文化品位,财政支持办好一份文学杂志《振风》,是完全有必要的。据我们了解,周边地市,甚至**辖县,财政对文学刊物的支持都是很大的。池州每年拨款10万,桐城10万,枞阳8万。**每年四万,肯定是不足的,因此,我们只能缩减刊期,由最初设想的双月刊改为季刊,每年出四期,印数也相应减少。

针对上述人才青黄不接和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我们经过认真研究,认识到,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光是等、靠、要,有些问题必须力争,有些问题还要自己设法解决。为了改变专业人才青黄不接的状况,我们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是大力培养机关的年轻人,通过各种形式培训他们,使他们取得专业职称,掌握一定的技能,提高业务水平,胜任本职工作。二是积极引进专业人才。xx年,我们从宿松县文联调入姚岚同志进期刊编辑部,任《振风》编辑部主任。xx年,**武警支队画家胡越忠同志转业到文联,我们安排他在组联部工作。他们都只有四十多岁,为文联增添了新鲜血液。目前,文联机关各项工作虽能正常运转,但五年以后,由于一批人到龄退休,文联的专业人才仍然会产生断层。为此,我们一方面物色合适的专业人才,一方面积极争取在编制内调进人才,以解决五年以后人才断层问题。

关于《振风》杂志经费不足的问题,除了积极争取市财政支持,我们成立了《振风》杂志理事会,利用社会力量办好《振风》。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企业单位,取得他们的支持,共同办好《振风》。就目前这种状态,《振风》杂志也只能办成季刊,要想办成双月刊,财政还必须加大投入。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底蕴十分丰厚,历史上产生过许多伟大的文学艺术家。市委提出文化强市的发展战略,我们认为是符合我们市情的。历史上,我们曾产生过辉煌的桐城文派;现代文学史上,张恨水的通俗文学流派在中国产生过巨大影响;当代以严凤英为代表的黄梅戏就是一块响铛铛的文化品牌和艺术流派。黄梅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瑰宝,是我市的一张名片,经过以严凤英、韩再芬为代表的几代艺术家的努力,终于从一个民间小戏种,发展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我市以黄梅戏为媒介,成功地举办过四届黄梅戏艺术节,不仅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创造了丰硕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把黄梅戏艺术推向了世界,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了黄梅戏,知道了我们**。这也是文化和经济有机结合的成功例子。除黄梅戏之外,**的版画在省内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市委、市政府可以利用这个艺术平台,着力将**版画打造成为一个美术流派,比如皖江版画派,甚至可以形成一种文化产业。国内外文化产业成功的例子很多,例如美国好莱坞的电影、日本的动漫、韩国的电视剧,广东的油画村、杨柳青的年画、自贡的灯展、潍坊的风筝,以及国内许多成功的文化艺术节,都是经济和文化成功结合的典范,不仅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甚至成为一种文化产业,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当然,要形成一种文化产业,一是要找准目标,二是要加大前期投入。比如**的版画,一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二要加强硬件建设,比如展览馆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展览馆。所以,文化强市不仅是一句口号,更要有一些实际的举措。

农业人才调研报告篇十六

政府为了实现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等目的,通过法定方法和方式将政府的财政收入转移支付给特定的农业生产对象进行补贴,简称农业补贴。多年来,我国采取了多种农业补贴措施,促进和改善了农业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农业补贴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改进完善我国的农业补贴制度并适应wt0《农业协定》规则十分重要,必须正确面对,妥善解决。

(一)我国农业补贴制度的主要内容:农业补贴内容主要包括:

1、直接补贴。一是粮食直补。如20xx年起,国家按照实际种植面积,直接给农户发放补贴;二是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20xx年起,国家对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给予直接补贴;三是农机具购置补贴。20xx年开始,国家针对有对农业生产者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部分补贴;四是畜牧良种补贴。该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品种改良加快畜牧业发展;五是农业保险补贴。国家为支持农业保险业务的开展,而对相关业务的保费给予一定的补贴。

2、间接补贴。即运用价格政策措施和市场干预等手段,向农民提供间接补贴。一是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从20xx年开始,当市场上的粮食价格低于国家最低收购价时,政府部门委托符合条件的农粮企业按照最低收购价收购农民手中卖不出去的粮食,从而实现稳定市场和保护农民利益的目的。二是20xx年开始,执行粮油临时收储政策等收储措施。

(二)我国现行农业补贴的特点。

1、农业补贴具有特殊性。我国对农业进行补贴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业生产是不可替代。农业生产对自然气候的依赖性很强,市场风险非常大,同时农业也是食品供应的唯一来源,也是诸多工业生产领域重要的原料来源。所以国家对农业的补贴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及社会稳定和发展。

2、农业补贴具有政策导向性。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决定了农业风险大,利润低。假如完全靠市场规则,资本和劳动力不愿意流入农业产业。资本的短缺和劳动力的大量流失,使我国农业面临着发展危机。为了促进农业的协调、稳定发展,国家有必要采取补贴政策。

3、农业补贴的规模具有局限性。过度补贴不仅会增加纳税人的负担,对工业和其他产业造成影响,同时也容易违反wt0相关的农业规定,造成国际贸易摩擦。

4、农业补贴的对象具有特定性。因受财政承担能力和wt0规则的限制,我们应集中财力,有针对性地对一些重点农产品进行补贴,来提高类别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衣食需要。

近年来,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制度对稳定我国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农民人均纯收入以每年超过5%的速度增加。但就目前农业补贴制度还存在以下问题。

1、农业补贴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专项农业补贴法规,《农业法》、《植物检疫条例》等法律法规中有关农业补贴的政策与规定很少提及,且规定不明确,操作难度大,而且内容已落后,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一是不利于实现农业补贴最初的目的;二是不满足wt0规则的要求。

2、农业补贴实施效果不明显。一是实施农业补贴之后,农业的产出效益仍然偏低,无法保证农业稳定发展;二是粮食直补等农业补贴只根据承包或种植面积发放,但也存在不合理现象,如直接种植农户没有享受到补贴款,而有土地未种地得到补贴款,挫伤了种粮户的种田积极性。

3、农业补贴结构不合理。我国农业补贴结构主要包括三大类。第一类是以粮食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直接补贴为主的综合性补贴;第二类是以农机具购置补贴和良种补贴为主要内容的专项生产性补贴;第三类是以粮食最低收购价直接补贴政策体系。而这些补贴大多数属于wt0《农业协定》中的黄箱补贴,黄箱补贴在短期内对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及增加农民的收入和促进农业发展有明显效果,但对促进农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效果不明显。

目前我国农业补贴制度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方面,通过对十几年农业补贴制度执行情况分析,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补贴制度建议如下:

1、加强完善农业补贴制度,从法律上保障农业补贴实施。一是我们应借鉴国外对农业补贴立法好的经验,完善我国农业补贴制度,最重要的是完善《农业法》,保障加大对农业补贴的投入力度,保持农业投入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同时兼顾工业、第三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尽快出台《农业补贴相关法》,明确农业补贴的相关原则、对象、程序、资金来源、法律责任等诸多方面法律规定。三是结合我国农业实际,出台修订具体的农业补贴条例,保证农业补贴政策落实到位,有利于农业发展和保障农民利益。四是遵守wto《农业协定》有关规则,完善我国农业补贴方式。wt0《农业协定》将农业补贴分为三类,即黄箱补贴、绿箱补贴及蓝箱补贴。我国目前的农业补贴大多以“黄箱补贴”为主,而“绿箱补贴”功能措施手段缺泛。所以,我国应加强对自然灾害救济补贴、粮食援助补贴、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如秸秆还田,有效解决秸秆禁烧抛问题)等“绿箱补贴”措施。

2、加大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补贴。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还处于粗放型经营阶段,科技含量相对比较低,产出效益低。我国应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注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使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真正能够运用到农业生产中,不断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3、加快农业人才资源的培养推进。我国农民老龄化问题已经十分突出。农民进城务工或从事非农人员不断增加,因为地少人多,加之每年午秋两季收种时间短,种田产生经济收入有低,50岁以下农村人员大多数不愿意在农村种地,长期下去有可能出现农村土地抛荒现象,所以培养农业后备人才的意义非常重要,任务非常紧迫,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十分关键。多年来,有关部门虽然实施了一系列农民技能培训工程,但因没有一个稳定的制度提供保障,导致无长期规划和目标、加之资金投入不足、培训内容与现实需求脱节等问题,影响了培训的效果。我国应立足于现代农业长远发展与近期现状相结合的需要,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后备人才培养规划,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健全相关法律制度,真正把“三农”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才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农业人才调研报告篇十七

古语有云:“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自古以来,各位明主均对人才选贤任能,以保国家长治久安。而农村是支持整个社会发展的根基,农村实用人才活跃在广大农村,植根于农业生产第一线,是学习、应用、传播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力量,对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全面建设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村为做好人才工作,特对本村人才做了一份调研。

一、xx村人才现状。

1、党政型人才。现我村共有党员xx人,预备党员xx人,平均年龄xx岁。全体党员紧紧围绕在以石永林书记的领导下,以党小组为单位下设十个分支部书记,井条有序的开展各类活动并认真学习各种理论知识,不断加强执政能力,积极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受到村民的拥戴。

2、专业技术人才。在农村,专业技术人才比较稀缺,但是我村仍有此类人才。xx幼儿园的金兰芬老师和卫生所的龚跃华医生就是典型代表,此外还有每年毕业回家的大学生,他们有的走上从政之路,有的进到事业单位,有的走进企业,还有的留守农村。

3、企业经营管理人才。xx村企业不多,但现有私人企业仍在各自的行业内取得了不菲的成绩。xx化工添加剂厂制作并供应红塔卷烟厂各种香精原料;xx家具厂联合了全国知名品牌雀之林建立了公司,家具供不应求。这些都能反映出我村现有企业管理人才的优秀。

4、技能型人才。xx村主要以农业为主,技能型人才也偏向农业方面。由于市区和乡镇各级政府的重视,每年都会有一些针对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培训,例如葡萄种植、烟叶种植以及蔬菜种植等。六组组长徐永生是这方面人才的代表,他承包了大面积土地进行蔬菜种植和果树栽种,引进了全国优秀品种并敢于大胆实验,带动了xx农业的发展。在建筑、电焊等其他方面,我村也有相应人才。

5、乡土人才。在我村,乡土人才并不明显,在老年活动中心,几个老太太带领了一群群众练习舞蹈,但是要算作乡土人才,还是比较牵强。

二、存在的问题。

1、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合理。各方面人才都比较稀缺,且农村青年流失严重,农村实用型人才后继无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企业管理人才和乡土人才比较稀缺,无法拉动企业的大力发展和弘扬乡土文化。

2、人才培养能力不强。除了正规的学校试教育培养外,我村采取的主要培养手段是农函大,可是农函大培养技术和名额有限,人才培养能力不足,造成了人才不精、无专家的困窘局面。

3、农村人才中拔尖人才缺乏。现有农村基层技术人才大多数是种植、养殖的能手,在经营方面的人才还不多,整体素质不高。我社区农村人才工作缺乏科学规划,培养滞后,自由发展,有而不尖,难以有助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

4、农村人才队伍开发经费不足。一是投入资金不足。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方面,所需教材资料、实践操作现场、教师授课补助、参观学习资金均难以落实,直接影响了实用人才开发的顺利进展,影响了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二是农村实用人才自身发展资金不足。由于大部分人员生长在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再加上没有相应的资金扶助,许多有理想、有技术、有文化的实用人才,往往因缺少创业资金而不能依靠专业特长发家致富,从而使得一部分实用人才“英雄无用武之地”,想率先致富从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对策及建议。

1、营造尊重人才、尊重既能的氛围。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受“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以及“重仕轻工”、“重学历轻技能”等传统观念的影响,重普教轻职教、重理论轻实践、重科学轻技术、重知识轻技能的倾向还比较严重,加之社会转型期存在的舆论导向失当(如不恰当地宣传高考状元和以高考录取率论英雄)、收入差距拉大(企业一线人员收入过低)、技术工人实际地位低下等消极因素,都严重影响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在全社会确立“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和“江山代有才人出.自古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从物质、精神、情感等方面建立对高技能人才的激励导向机制。

大的投入。除了需要普通高等教育所需要的基本办学条件外.还需要建设与现代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实验、实习、实训实施,设备投入、维护管理、实训耗材等成本费用很大。加强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绝不能削弱政府投入的主导地位。各级财政要把人才开发经费列入本级预算,发挥财政投入的导向作用。政府的财力也是有限的,完全依赖政府的投入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够的。要调动全社会的资源,引入市场投资机制,充分发挥现有的技工学校、就业培训中心的作用,多渠道、多方式筹措资金。调动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

3、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培育壮大农村技能型人才队伍。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需要。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着眼点不能局限于新型农民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以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为重点,加大对青年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一大批掌握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以适应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向城市转移就业需要。

“人才难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之。”必须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我们的社会才能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xx社区居委会。

2011年5月3日。

农业人才调研报告篇十八

(2009年10月15日)。

一、海洋人才队伍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目前海洋人才基本情况。

我市海洋人才队伍规模较小,缺少高素质、高层次的海洋人才队伍。目前,事业单位和企业中共有海洋方面的人才不足150人,主要分布在事业单位和沿海个别化工企业当中,他们的学历偏低,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所占比例不到5%;年龄结构也不合理,30岁以下的海洋人才所占比例不到20%。

(二)海洋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3、对海洋人才缺少正规、系统的业务培训,培训经费不足;

4、资金不足是制约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的主要因素。

二、对完善人才体系、发挥海洋人才优势、加快推进蓝色经济区的建议。

4、政府要加大资金支持的力度,为海洋人才的引进、发展和使用提供资金支持。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23135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