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做出改进。总结的语言要简练有力,避免使用太多废话和空洞的词句。以下是大师总结的时间管理技巧,帮你合理利用时间提高效率。
以脱贫攻坚为的学习心得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在全国的共同努力下,贫困人口不断缩减,贫困村、贫困县纷纷摘帽,扶贫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脱贫攻坚号”不能停步,要继续扬帆起航,以实际行动为其保驾护航,直到最后成功抵岸。
深入理解政策,做好政策解析的“引航人”。党中央聚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精准惠民好政策,为了让这些惠民政策能发挥实际作用,助推脱贫攻坚取得更大成效,广大干部要发挥带头左右,因地制宜、深入研究,将政策言辞转化为群众听得懂、能理解的朴素语言,确保惠民好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同时,要做到结对帮扶家庭情况了解深、理解准、掌握全,在帮扶过程中,对于群众出现的困难,要充分发挥政策优势,确保人民群众享受脱贫攻坚的政策红利,切实做到精准施策、精准脱贫。
紧跟政策“指挥棒”,做好政策落实的“掌舵人”。熟悉了解了政策还不够,还要狠抓贯彻落实,确保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要以钉钉子精神,攻坚克难,继续绷紧弦、咬紧牙、加把劲,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坚定不移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好,把各项政策实施好,把各地优势发挥好,就一定能够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要讲究科学方法、科学施策、有效应对,要深入群众,联系群众,切实解决群众问题、难题。
筑牢思想防线,做好脱贫攻坚号的“护航人”。在脱贫攻坚战斗中,出现有些干部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扶贫专项资金等现象,同时还存在盲目决策、弄虚作假、数字脱贫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为了杜绝此类现象、问题的发生,广大干部要不断加强扶贫工作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时,要主动作为,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切实增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责任感,紧迫感。以拔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时刻心中有民、忠诚于民,时刻心中有戒、忠诚于党,严守思想防线,严守纪律红线,严守道德底线。
以脱贫攻坚为的学习心得篇二
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攻坚克难,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分析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就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作出重大部署,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取得最后胜利。
目前看,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脱贫进度符合预期。但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给我们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增加了难度。唯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迎难而上、攻城拔寨,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才能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兑现我们党的郑重承诺。
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要敢于攻坚克难,坚决完成既定任务。关于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的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已经作出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抓好贯彻落实,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要继续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落实脱贫攻坚方案,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确保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对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较真碰硬“督”,各省区市要凝心聚力“战”,啃下最后的硬骨头。要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防止反弹。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要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实现应保尽保。
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要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扶上马送一程,过渡期内严格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严格考核开展普查,严把退出关,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激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实施精准帮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这个底线任务不能打任何折扣,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承诺必须如期兑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现在,冲锋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合力攻坚、顽强作战,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以脱贫攻坚为的学习心得篇三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呼和浩特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班。这几天,通过在浙江大学学习,我认为脱贫攻坚工作的基础是农民本身。改造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提升脱贫的内生动力,既是当前脱贫攻坚战的薄弱环节,也是脱贫攻坚战最大的难点。
习近平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
扶贫先扶志。扶贫工作中“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扶贫先扶志,一定要把扶贫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习近平强调:“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贫困地区完全可能依靠自身努力、政策、长处、优势在特定领域‘先飞’,以弥补贫困带来的劣势。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
扶贫必扶智。摆脱贫困需要智慧。培养智慧教育是根本,教育是拔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再穷不能穷教育。习近平多次强调“扶贫必扶智、阻止贫困代际传递。”他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20__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扶贫先扶智,绝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结合我镇实际,我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让广大帮扶干部和“第一书记”要驻村入户,经常性地深入到农户的家庭中去,与贫困群众贴得更近些,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一对一融进去,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各家各户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对每户的情况要心里有数。
二是紧紧抓住教育扶贫这个根本。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同城市孩子一样,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全面实施教育扶贫战略,采取免、减、奖、贷、助、补等多种方式,确保每个贫困孩子在各个教育阶段“有学上”“上得起”,决不让一名贫困孩子失学,不让他们输在起跑钱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好教育才是根本。
三是通过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群众基本素质。对贫困户进行就业再培训,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技能,助力脱贫攻坚。培训要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等培训要求的原则,根据贫苦群众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量体裁衣,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市场的需求和贫困家庭的培训意愿,因地制宜,开展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重点让贫困户、脱贫户掌握能致富的技能。希望贫困户通过培训,能提高贫困劳动力生产技能和致富本领,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真正发挥培训立竿见影的功效。
四是紧贴群众口味改进宣传方式。要大力塑造和宣传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致富带头人、产业扶贫等先进典型,营造齐心协力精准脱贫的良好舆论氛围,调动贫困群众人心思进、主动脱贫、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对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及帮扶干部进行培训,使驻村干部了解政策、吃透政策,要求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及帮扶干部在开展帮扶工作的同时,进村入户发放宣传手册,广泛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和包村干部微信群等自媒体及时推送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内容,加强沟通互动,提高村民参与率,真正将政策信息放到贫困户家确保精准扶贫政策宣传活动实现全覆盖。
幸福美好的生活不会从天而降,脱贫致富终归是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随着脱贫攻坚日益深入,我们要更加坚持问题导向、对症施策,以更大的决心、更精准的举措和更超常的力度,着力拔除贫困群众思想和能力上的穷根,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事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
以脱贫攻坚为的学习心得篇四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丰衣足食、安家乐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最朴素的愿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经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力部署,花大气力推进脱贫攻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脱贫成就。如今已经迎来了这最后攻坚拔寨的时期,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时间紧急、任务繁重,加之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欠缓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唯有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将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脚于“实”,以扎实的作风下足实功、巧功、硬功,确保落实有力、落实有方、落实有效,才能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直至夺取最后的全面胜利。
确保落实有“力”,要敢于斗争、善于作为,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攻坚克难、直摘贫帽。犹如登山一样,越是靠近顶峰,越是道路艰险,需要不变的信心和超强的毅力,尽全身所能所为方能领略顶峰的风光。剩余的52个贫困县、2707个贫困村和551万贫困人口没有脱贫,大多位于“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地理条件险恶、生产生活环境恶劣、产业单一或空白、特殊群体弱势群体占多数,可谓脱贫攻坚必须跨越的“娄山关”“腊子口”,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十分艰巨。越是艰险越向前,我们共产党人从来就不畏惧任何风险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我们独特的品质和精神,越是逼近胜利越是要与困难抗争到底。要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疏解扶贫产业链、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做好易地扶贫拆迁等各项民生工作中去,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攻坚克难、奋勇前行,团结带领群众直摘贫帽,走向脱贫致富美好生活。
要加强区域与区域的扶贫协作交流,比如通过东西部扶贫“点对点”帮助贫困劳动力尽快有序返岗,区域相近产业相似的贫困地区要强化交流、注重人财产统筹协调,实现合作共赢等。要有改革创新精神,创新脱贫致富方式方法,善于利用互联网等新兴科技手段拓宽销售渠道,积极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切实提升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实现脱贫从巩固成果到扩大成果。
掌握扶贫干部需求期盼,做好工作、生活、安全等各方面保障,让基层扶贫干部全身心地投入脱贫攻坚工作中去。另一方面,针对在脱贫工作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或者新发现的短板弱项,要注重克服和解决,如有必要可以针对短板弱项开展专项脱贫攻坚行动,制定合理有效的方案制度,强化落实力度、推进整改进度,努力地排除千难万险,以坚定的信心和必胜的信念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确保脱贫攻坚任务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以脱贫攻坚为的学习心得篇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为应对疫情影响,中央和各地都出台了许多政策。如何畅通政策传导,抓好“最后一公里”,让群众真正得实惠,是摆在纪检监察机关面前的重要课题。纪检监察干部要立足岗位职责,强化监督、全程监督,以三个“变化”打好监督“主动牌”,切实把监督抓到底、抓到位,为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态度改变:莫当傲娇纪检“小干部”摆出官架子”
部分纪检干部总觉得自己比被检查的单位高一头,“腆个肚子、背着手、哼啊哈的”,全身散发出“小干部”气息。“想让别人畏惧”的心理、踮起脚尖走路的做派,是没有认清自身角色定位的表现。纪检干部的威信是建立在该站出来的时候及时站出来监督,拉衣扯袖、红脸出汗、治病救人的基础上,而不是以权压人,让自己变得高高在上、妄自尊大,把权力当成抬高个人名誉与地位的筹码。首先要改变我们的态度,收起腆着的肚子,放下背着的双手,咽下“哼啊哈”的官话,端正对自己的角色认知。其次,要接地气,融入脱贫攻坚工作,换位思考帮扶工作者遇到的问题,并打消他们畏惧“被指出”的心理。最后要走在前、做表率,坚定思想修养和意志力,率先做到将规矩和纪律挺在前面,以身作则,公平公正公开,让我们的监督工作经得起检验,真正让别人“服气”。
方法巧变:让基层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迎检。
所谓的“督查检查”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重留痕轻实绩等问题,地方和基层应接不暇时常叫苦,“由于各类督查太多,基层一些日常工作只能放到晚上和周末做。平时哪里还有时间真正思考问题,落实整改?”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纪检监察机关作为监督部门,更要从自身减起。要注重方式方法,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比如保证督查和整改的时间不交叉,多个部门一起督查的内容不重复,时间不重合,可数据共享;督查的方式除开看材料和下村走访本身,可尝试派遣干部融入检查单位的脱贫攻坚岗位一段时间,结合基层实际,实打实地发现问题。给被督查的单位留点能呼吸的“氧气”,通过巧秒改善督查方式,适当给基层减压,精简会议文件和督查检查考核,进一步把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制度转变:通过激励从“怕”监督到 “邀请”监督。
完善监督制度,是提高监督效能的重要举措,如何让地方从过去“怕”监督到“邀请”监督,值得我们考量。一方面可以把加强监督和正向激励结合起来,如通过奖励举报线索,提高民众和广大干部监督的积极性,严肃查处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另一方面,除开各个渠道接到的线索,我们也要激励敢于自我剖析、主动梳理问题、并整改落实到位的单位。对于主动“邀请”监督的单位,可以在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给与其“绩效考评”等次加分、通报表扬。针对一些地方干部存在怕出错、怕问责、怕告状的顾虑,我们还应适当出台相关激励干部改革创新勇于担当容错纠错实施办法,在执纪问责中积极实践运用容错纠错,给主动作为、创新勇为的担当实干者吃下“定心丸”,促使监督真正由“被动”变为“主动”。
以脱贫攻坚为的学习心得篇六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陕西、山西、宁夏,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对脱贫攻坚工作做出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瞄准突出问题精准施策,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时间紧任务重。农村扶贫工作关系全局,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支柱,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和重要抓手。贫困人口依托特色产业发展实现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有效脱贫。为此,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就不失为一条现实可行之路。以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为抓手,走农业产业扶贫道路,以产业带动生产,激活贫困户的内生发展动力,主动参与脱贫致富工作,可以更快地创造财富、分享财富,让更多的贫困户端上就业的“饭碗”。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地的脱贫方略,引导和扶持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由“输血”救济到“造血”自救的依托,也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
打造可持续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无恒业者无恒心,让农业产业扶贫行稳致远,就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始终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想办法拓展产业链,夯实产业基础,构建产供销一体化合作机制,实现更稳定、更长远的发展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点赞的“小木耳”和“小黄花”两个“大产业”,都是紧密围绕本地特色的农产品,从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着手,建立起全产业链,塑造了地方特产品牌形象,大大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推动专业化合作组织,走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道路,形成从生产端到销售端的全链条产业发展模式,加大农产品电商化的扶持力度,建立线上销售的长效机制,更好地支撑扶贫产业发展。
农业产业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关键要加强资金支持和技术保障,稳固产业发展基础,更快更好地拓展发展空间。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推动产业落地生根,无论是搞种养殖业,还是农产品加工业、兴办扶贫工厂、开展乡村旅游产业,都必须配套相应的资金和科学技术,建立符合现代市场体系的标准化产业流程。同时,还要出台政策大力支持科技下乡,鼓励科研院校展开技术扶贫,将先进技术传授给贫困农牧民,指导科学种植养殖。贫困地区的劳动部门与市场机构、电商平台等合作,加强技术培训工作,可以为贫困户培训特色手工技术、电商开店、直播技巧、旅游服务接待等职业技能,由此提高贫困户的技术素养,拓宽贫困户的创业就业范围。
以脱贫攻坚为的学习心得篇七
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各卡乡约呷村海拔约3500米,距离县城14公里,是成都师范学院的定点扶贫村。落后的交通、思想观念及气候环境给当地脱贫攻坚带来一定难度。
7月,成都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办公室主任李胤勇担重任,奔赴道孚县各卡乡约呷村开始驻村扶贫工作。如何将中央、省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如何发挥帮扶实效是他驻村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
精准识别致贫原因科学制定脱贫计划。
在科学识别原因的基础上,李胤和同事制定了20的脱贫计划。约呷村共23户138人,贫困户4户22人;年前已脱贫3户13人。按户“一超六有、村“一低五有”的标准,2018年实现约呷村脱贫1户9人,实现约呷村整村退出。
因症施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为了解每家贫苦户的真实情况,因症施策,李胤有空就往贫困户家里走,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也经常去了解他们的情况,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就业意愿。他说,“每家每户致贫原因都不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定要精准识别,因户施策,进而制定出帮扶措施。贫困户缺什么,我们补什么;贫困户少什么,我们给什么。”
每年9月初,村里都会收割青稞。因为面积大、时间紧、人力不足等原因,以往收割都会错过最佳时期。2018年8月,成都师院向该村资助了收割机。通过实际解决村民的问题,使村民们心更暖了,对驻村帮扶工作更是赞不绝口。
俗话说,扶贫先扶志。在走访入户期间,很多村民并不太清楚精准扶贫的一些政策,李胤和同事面向全村群众大力宣传扶贫政策和结对帮扶的重大意义,鼓励贫困群众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奋斗目标,按照计划持之以恒的发展生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精准扶贫更重要的是帮助群众找到长期有效的致富门路。他多次深入群众听取意见,了解村情,经常走访相关产业发展方面的专家。在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经过专家评审、可行性论证,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确立了旅游产业、牦牛养殖、藏药种植为主的“三大产业”。
对于精准扶贫工作,李胤说:“平凡的我却做着一件不太平凡的事情。”
以脱贫攻坚为的学习心得篇八
古人尚且讲: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我们共产党人看到群众生活如此困苦,更应感到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这是习总书记担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主持召开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现场会时有感而发的一席肺腑之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扶贫工作,作为一场攻坚战来开展,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身先力行深入贫困区,走进贫困户,切实的帮助群众解决身边困难,共商脱贫脱困致富路。扶贫攻坚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脚踏实地的行动,把为民谋福的恒心放在心上,把涉及扶贫的一项项惠民政策落实好,把贫困群众遇到的一个个实际问题解决好。
扶贫攻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贫困群众的小康梦也不会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把扶贫攻坚的意识根植于脑,就像习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我们对脱贫攻坚要有一种责任感、紧迫感,要带着感情做这项工作,要真正做到内心向往贫困群众住上新房,穿上新衣,向往贫困群众发家致富,奔上小康,让扶贫攻坚成为党员干部的心中事,心中石。习总书记强调抓扶贫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要一件事一件事做好。扶贫攻坚,更需要我们党员干部多一些担当,多一些办法,多一些接地气的思路,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来解决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以脱贫攻坚为的学习心得篇九
《脱贫攻坚》这本书在认真研读后,渐渐发现书中朗括的很多案例对我们的作用是醍醐灌顶的效果,很多东西我们可以运用在实践或指导实践中的思想。脱贫攻坚作为当前重要的一项民生福祉的一件任务,党员干部不断将责任和任务进行明晰,认真开展调研,认真抓好落实。
认真阅读《脱贫攻坚》一书,既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结合党员的实际和学习的内容,既要考虑知识的纵向联系,又要考虑新知的横向衔接。在实践中,发现不足进行提升,认真改变贫困户的思想是重中之重。
在当前这场必须打赢的脱贫攻坚战中,如果说上级政策是牵引力,外部帮扶是推动力,那么,贫困群众自身的脱贫志向,正是不可或缺的内生动力。无数地区的脱贫经验证明:摆脱贫困,首要的意义不是摆脱物质上的贫困,而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解决好头脑中的贫困,才可能实现“弱鸟先飞”“至穷致富”。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这个“硬骨头”,当务之急,正是先要除掉“头脑贫困”这个障碍。特别是,“等靠要”的观望心态、依赖心理和功利思想,当前还有很多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人穷志短、不思进取。有的贫困户每当发一些救灾、救助物品,就会有一些群众相互“攀比”,出现争穷比穷、“躺着当低保户”的现象。
贫穷不可怕,怕的是思想和思路的贫困。群众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解决好了精神面貌,坚定信心、积极进取,激发出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才可能化短处为长处,变劣势为优势,让“至贫”能致富。反之,如果扶贫变成了养懒人的政策,就算花很多精力和投入暂时搞上去,也不能持久,甚至还会陷入“越穷越要、越要越懒、越懒越穷”的恶性循环。
对贫困群众来说,扶贫当先扶志。有了志气,“输血”才有作用,“造血”才有可能。“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鼓励贫困户通过双手苦干、巧干致富,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观念。
以脱贫攻坚为的学习心得篇十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随着脱贫攻坚走向纵深,各地尽锐出战,贫困县脱贫摘帽进入高峰,670万户因病致贫户实现脱贫……通过一系列政策,让众多贫困群众送走“穷神”。同时,中国正将千年来都未曾实现过的脱贫大梦变为现实。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指出,脱贫攻坚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不过也应清楚地看到,如今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虽摆脱贫困,可在治疗“穷根”的道路上,仍需做好“防守”,不得马虎大意,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打通脱贫路上最后一公里做出努力。这就要为脱贫攻坚“瘦身增肌”,建立长效脱贫机制,让贫困群众脱贫脱得彻底、脱得放心,为他们打好脱贫致富的翻身仗送去东风。
为脱贫攻坚者“松绑”。帮扶干部作为脱贫一线的战士,是贫困群众的“知心人”。可“知心人”有时却被“烦心事”所困扰,不光前有文山会海的压力,后有扶贫要留“迹”的无奈,诸多形式主义束缚住了他们的手脚,让扶贫变成一种“数字游戏”,只求过关就好,使得帮扶干部失去了“穿针引线”的作用。解铃还须系铃人,就要让帮扶干部从形式主义中抽身出来,首要就是扶正脱贫目标,奔着“两不愁三保障”去,不能人为过分地拔高脱贫标准。并且要做到“命令精准”,施令者宁可牺牲自身的时间与精力,也不为一线攻坚者徒增负担。其次不妨让当下最流行的大数据来跑路,让帮扶干部来做主,既能减少“纸”尖上的浪费,也能节约宝贵的时间与精力,让帮扶干部能够甩开膀子加油干,全身心投入于扶贫工作的大潮之中。
为脱贫造血器“增压”。曾有一句顺口溜这样描述大凉山,“中国扶贫看四川,四川扶贫看凉山”,足以看出凉山扶贫任务的艰巨性,然而当地雷波脐橙产业却让脱贫变成了一种“易事”,因其汁多甜美的特点正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常客”,更让当地果农户均产值十多万元。不难看出,这些特色产业正成为脱贫的造血器,那么继续因地制宜,深化打造本地脱贫特色产业发展,树立自身龙头品牌,就是为脱贫攻坚输送不竭动力。这源于特色产业不光能够带动本地基础设施建设,又能以此为跳板,吸引更多的企业与投资涌入本地,又一次增强发展的引擎,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而贫困群众就可以享受到发展的“红利”,能在家门口体验到家乡大千变化,也能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钥匙,激发改变落后现状的内在动力。
为脱贫老百姓“补短”。常言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当有了精力以及物力作为基础,就要从细小处入手,为贫困老百姓补齐“短板”。不光要继续在医疗保障、生活住房等基础要求上“减负提质”,让贫困群众绝不会有任何“硬伤”。而且要着重在思想短板上下功夫,就要以走进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为原则,化被动为主动,深耕基层田野地间,用最直白的“土味话”与“听诊器”,去摸清贫困群众的痛点难点,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并用特色产业所带来的“好成果”去打动贫困群众的内心,使他们相信脱贫攻坚不是口号,而是实打实、看得见、摸得着的希望,从而改变以往“发展只能靠等,发财只能靠想”的观念,真正意识到只有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谋划发展,只能用自己的双手,才能收获财富、获得成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政策对老百姓好,才是真正的好”。脱贫攻坚的“初心使命”就是让贫困群众达到“两不愁、三保障”。随着大考来临,为考生们“瘦身增肌”,就是考试得高分的“利器”,才能用最好的状态去回答好时代赋予中国的“历史考题”。
以脱贫攻坚为的学习心得篇十一
脱贫攻坚从20__年至今将近4年的时间,在这段期间集聚各方力量,深入村组入户调查,与群众交心谈心,齐心协力,最终向国家、人民交了一份答卷。不管结果如何,大家都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就脱贫攻坚也有自己的一点心得想与大家分享。
我所挂的村组是大河新寨村民小组,本小组常住人口38户172人。最初开展工作的时候有很多群众不了解什么是建档立卡户,什么是脱贫攻坚工作,导致群众对这一项工作的开展带有抵触的情绪。经过长期的工作,走村入户,一遍又一遍进行面对面交流,与农户同吃住,细心的询问、认真地记录、不断的思索,对每家每户进行摸底,从初认识到熟悉掌握,从老百姓的不支持到支持;走村入户时,村民笑脸相迎,把自己当做亲人来对待,能准确叫出自己的名字,任何大小事会邀请自己,遇到困难想到找自己。这些成绩的取得并不是偶然,这和自己的付出是分不开的,成绩的好坏无需自己多说,老百姓的反应已经给出了答案。看到自己的村民这样对待自己,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这是用心、用情换来的。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过程中让我深刻体会到,干好每一项工作,首先,领导要重视。脱贫攻坚可以说是一件百年不遇的大事,自己作为其中的一员觉得很荣幸。在这项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大家都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只有得到领导的重视,大家一条心,才能让干部放手大胆的去开展工作,在工作中找问题、找方法,让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最终的胜利。反之,如果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可以说就是没有组织保障,干部开展工作也只会达到花拳绣腿的效果,并不是真抓实干搞落实。得到领导的重视,大家同心协力,劲往一处使,再大的困难也都能够克服。
其次,对于贫困户帮扶我个人觉得,扶贫先扶志,做到精准扶贫,真正的了解到他们缺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什么才能真正的帮助他们。如果只是盲目的帮扶,这样不仅帮不到贫困群众,甚至会成为群众的负担,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帮扶,最重要的是要从思想上教育他们、帮助他们。只有思想上进了,让他们真正的了解到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怎样才能走向小康,有了明确的目标,加上帮扶干部及政府各方的力量,这样的造血式帮扶才是有效的,可靠的。如果单纯是输血式的帮扶,即使投入再多,长期以往,不但不会解决贫困,反而只会形成他们“等、靠、要”的思想,从而走向越来越贫困的局面,全面小康社会也就变得遥不可及。
以脱贫攻坚为的学习心得篇十二
6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我市组织领导干部参观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和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革命传统教育活动,重温中国工农红军在乌蒙山区开展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和地下党在毕节的活动历程,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接受思想和精神上的再教育,动员全市上下回顾党的光荣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凝聚脱贫攻坚力量,坚定同步小康信心,努力打造试验区改革发展升级版。
市委书记陈志刚,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昌旭,市人大会主任吴安玉,市政协主席宫晓农,市委副书记李建,市委罗建强、周全富、王开俊、文松波、蒋兴勇、尹恒斌、王光友、杨小强,市人大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和党组成员,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市委党校、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参观。
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是我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地。展厅里,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生动地记录了红军在黔西北的战斗历史。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重温了战火纷飞年代老一代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陈志刚说,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该经常参观红色旧址,接受革命教育。他指出,重温革命历史,学习革命精神,提升思想境界,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领会“忠诚、干净、担当”核心要义。忠诚,就是对党的无限忠心。面对残酷的斗争、长征的艰难和生命的考验,老一辈革命家都敢于抛头颅、洒热血。干净,就是无私。老一辈革命家无论身居何职,衣食住行都简朴,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干干净净为官。担当,就是敢作敢当。敢于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贡献,敢于寻求真理、讲真话、办实事。老一辈革命家的这些崇高品质,永远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谱写了厚重的红色历史,铸就了不朽的革命精神。老一辈革命家一心为革命、不怕牺牲、顽强斗争的高贵品质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使我们的思想一次又一次得到升华,心灵一次又一次受到洗礼,是一堂震撼心灵、激励终身的无声党课。全市上下都要铭记历史启示,弘扬长征精神,认真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定理想信念,遵守党章党规,践行“两新”使命,为坚持“三大主题、建设四个高地、打造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升级版”贡献智慧和力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以脱贫攻坚为的学习心得篇十三
2020年,注定不平凡。不仅仅是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席卷全球,更是因为在严峻复杂的疫情挑战下,中国誓要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不平凡的年份,不平凡的梦想,决定着全国两会的脱贫议题备受瞩目,决定着代表委员的扶贫建言备受期待。
作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一项工作,脱贫攻坚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心头大事。2019年,在内蒙古代表团嘱咐“打好脱贫攻坚战”,在甘肃代表团强调“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在河南代表团强调“按时按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在福建代表团要求“增强脱贫措施的实效性”……习近平总书记连续7年在全国两会同代表委员共商脱贫攻坚大计,那些重要的指示和金句,不仅成为深入人心的理念,更转化为务实有效的基层行动。因而,百姓更加期盼今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脱贫攻坚决胜决战铺下决心的“压舱石”、夯入信心的“定盘星”。
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上,时间记录着沧海桑田、初心不改,书写着岁月豪迈、硕果累累。目前,全国贫困人口还有551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6%,全国贫困县减至52个,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尽管我们已经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但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时间紧迫,形势严峻,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本来就极具挑战,疫情又增加了难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集中力量啃下脱贫硬骨头,多措并举巩固成果”。全国两会召开,再动员、再部署是题中之义,目的就是要响鼓重锤,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取得最后胜利。
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战贫叠加战“疫”,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好最后冲刺、打赢这场硬仗,怎样巩固成果防止返贫,又如何在脱贫之后做好乡村振兴的衔接文章,将成为各地民众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共同热议的话题。其中,许多难题亟待扎实研究、理性破,许多矛盾急需谋划良策、寻找出路。代表委员们中间不乏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更应发挥联系面广、专业性强的优势,扛起“一言兴邦”“一言利民”的担当,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以脱贫攻坚为的学习心得篇十四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党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贯彻执行。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党中央认为,完成上述两大目标任务,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工作成效。全党务必深刻认识做好20“三农”工作的特殊重要性,毫不松懈,持续加力,坚决夺取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面胜利。
做好2020年“三农”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强化举措、狠抓落实,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全面完成脱贫任务。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成就,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已经脱贫,现在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阶段。要坚持精准扶贫,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在普遍实现“两不愁”基础上,全面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进一步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集中发力,狠抓政策落实。对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脱贫难度大的县和行政村,要组织精锐力量强力帮扶、挂牌督战。对特殊贫困群体,要落实落细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各级财政要继续增加专项扶贫资金,中央财政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扶贫小额信贷等支持政策。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
(二)巩固脱贫成果。各地要对已脱贫人口开展全面排查,认真查找漏洞缺项,一项一项整改清零,一户一户对账销号。总结推广各地经验做法,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户的动态监测,将新发生贫困人口及时纳入帮扶,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制度保障。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扩大贫困地区退耕还林还草规模。深化扶志扶智,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三)做好考核验收和宣传工作。严把贫困退出关,严格执行贫困退出标准和程序,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加强常态化督导,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开展脱贫攻坚普查。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宣传工作,全面展现新时代扶贫脱贫壮阔实践,全面宣传扶贫事业历史性成就,深刻揭示脱贫攻坚伟大成就背后的制度优势,向世界讲好中国减贫生动故事。
(四)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坚持贫困县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强化脱贫攻坚责任落实,继续执行对贫困县的主要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定点扶贫、社会扶贫力度,稳定扶贫工作队伍,强化基层帮扶力量。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对已实现稳定脱贫的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专项扶贫资金,支持非贫困县、非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
(五)研究接续推进减贫工作。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贫困状况将发生重大变化,扶贫工作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扶贫工作方式由集中作战调整为常态推进。要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加强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顶层设计,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抓紧研究制定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意见。
以脱贫攻坚为的学习心得篇十五
_省相对于甘肃省在扶贫开发方面,不论是在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条件上,还是在经济实力、基础设施、贫困程度上,都有着绝对的优势。但要实现到20_年“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攻坚任务目标,还必须学习甘肃、贵州的经验和作法,在“精”和“准”上做好结合文章。
一是学习甘肃省扶贫攻坚的精神。
目标措施精准,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在制定扶贫目标措施时,明确了“三不原则”,即不现实的目标不说、不切实的任务不讲、不实际的办法不提,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做到因地制宜、一村一业、一户一策;信息资料齐全,各级扶贫开发部门均规范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贫困村、贫困户信息资料,包括贫困原因、扶贫措施、脱贫目标和计划,同时开发了一套精准扶贫工作网络平台,通过点击某个村某个贫困户,就能直观地看到该户的人口、致贫原因、帮扶需求、脱贫计划和进展等详细信息。虽然甘肃与_在贫困程度、贫困面和自然环境、资源优势等方面截然不同,有些方面不能照搬照套,但甘肃省在推进扶贫开发上的信心、决心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是精准产业项目支撑群众脱贫。
贵州省海雀村之所以能把风沙四起的荒山变成万亩林海,关键是找到了科学发展、生态富民的精准路子;甘肃省平凉市之所以能在干旱贫脊的土地上发展苹果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就是因为因地制宜找准了扶贫项目。因此,我们强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要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不搞大而化之地大水漫灌,在扶贫对象、产业项目、资金安排和规划措施等方面,要做到因人、因地、因贫困原因,有针对性地精准扶贫之策。
三是从解放思想上实施精准扶贫。
一位曾经在甘肃部队工作过15年的朋友讲过这样两个事例,其一:某村支部书记到县里开会回来,自豪地对大伙说,我们今年又把贫困村的资格给争回来了!其二:部队到当地结对村去扶贫,给某户贫困户送去两头优质种羊,鼓励他发展养殖业脱贫致富。再去时发现羊没了,已经被农户宰掉吃了,问及原因,农户理所当然地说道“你们送来就是给我们吃的嘛!”。
在我们当前实际工作中,有的干部认为戴上贫困村的帽子,肯定会给村里带来真金白银和项目扶持,宁愿守着这顶帽子不愿摘去;有的群众争着要当贫困户,等着上级领导送来慰问金和物资。这种等人授鱼、等米下锅的思想,严重制约了扶贫政策的实施和脱贫计划的实现,必须要在实施精准扶贫措施的基础上,正确引导贫困村和贫困对象转变思想,树立干中求助、积极脱贫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对建档立卡对象要算好收入账,达到脱贫标准的要予以标识,及时退出贫困之列,才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小康的目标。
四是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扶贫攻坚和精准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在涉及到土地开发、利用和资源配置上,不能盲目冒进,不能单一地追求高产出、高效益的产业项目,同时还应兼顾环境和土地资源保护,做好科学规划,决不能以脱贫致富为目的而私开乱挖、毁坏地形地貌、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决不能为了当前脱贫摘帽的目标而吃子孙饭、断子孙路,确保扶贫攻坚与坚持绿色发展统筹兼顾,既要顺利实现精准脱贫、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又要做到科学、可持续发展。
以脱贫攻坚为的学习心得篇十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在全国的共同努力下,贫困人口不断缩减,贫困村、贫困县纷纷摘帽,扶贫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脱贫攻坚号”不能停步,要继续扬帆起航,以实际行动为其保驾护航,直到最后成功抵岸。
深入理解政策,做好政策解析的“引航人”。党中央聚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精准惠民好政策,为了让这些惠民政策能发挥实际作用,助推脱贫攻坚取得更大成效,广大干部要发挥带头左右,因地制宜、深入研究,将政策言辞转化为群众听得懂、能理解的朴素语言,确保惠民好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同时,要做到结对帮扶家庭情况了解深、理解准、掌握全,在帮扶过程中,对于群众出现的困难,要充分发挥政策优势,确保人民群众享受脱贫攻坚的政策红利,切实做到精准施策、精准脱贫。
紧跟政策“指挥棒”,做好政策落实的“掌舵人”。熟悉了解了政策还不够,还要狠抓贯彻落实,确保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要以钉钉子精神,攻坚克难,继续绷紧弦、咬紧牙、加把劲,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坚定不移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好,把各项政策实施好,把各地优势发挥好,就一定能够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要讲究科学方法、科学施策、有效应对,要深入群众,联系群众,切实解决群众问题、难题。
筑牢思想防线,做好脱贫攻坚号的“护航人”。在脱贫攻坚战斗中,出现有些干部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扶贫专项资金等现象,同时还存在盲目决策、弄虚作假、数字脱贫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为了杜绝此类现象、问题的发生,广大干部要不断加强扶贫工作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时,要主动作为,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切实增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责任感,紧迫感。以拔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时刻心中有民、忠诚于民,时刻心中有戒、忠诚于党,严守思想防线,严守纪律红线,严守道德底线。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231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