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与孔子的对话高中作文(2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6 06:34:47
最新与孔子的对话高中作文(22篇)
时间:2023-03-16 06:34:47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与孔子的对话高中作文篇一

过了一会儿,下课了。学生们陆陆续续走完了。我一路小跑来到孔子跟前,对他说:“先生,我想向您请教几个问题。”孔子缓缓转过头来,脸上散发着慈爱的光芒。他微笑着说:“好啊,进来问吧!”说完对我行了个礼。我赶忙学着他的样子,回了个礼。

我们徐徐坐下,我问:“孔先生,您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请问,怎样才能读好书呢?”孔子双手自然放在膝上,不慌不忙地回答:“学习要先从学做人开始。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做人一定要有宽阔的心胸,坦荡地去面对生活中的得失,这样才可以做一个专注于学问的读书人。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不要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凡事要多思考,勤实践。”我点点头,赞同地说:“原来您的学说是一个整体,不能孤立地分开来理解啊!”

孔子喝了一口茶又继续说:“至于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旧知识,才能得到新的体会。”“常常复习就可以了吗?”我问。“非也,非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像有人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我眼前豁然开朗。孔圣人说的是要我们虚心向别人学习,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我并不满足于这些,继续追问:“除了复习与虚心学习,还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吗?”孔子赞赏地看着我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虚心学习的基础上还要学思结合,不能让自己的脑袋变成了别人的跑马场。”我点了点头,心想,学习如果能达到孔子所指点的这个境界,还愁学不好吗?

孔子站了起来,笑着说:“富人赠人以金,我送你一句话——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慢慢地走出去,我的眼前又只剩下了一本《论语》。

我的嘴巴动了动,还在回味刚才的“美味佳肴”。是的,“朝闻道,夕死可矣”,今天我闻到了“大道”,我将用一生的时间去追寻它。

与孔子的对话高中作文篇二

最近,我阅读了一本名为《孔子的故事》的书,觉得他的做法有点令我吃惊,于是我决定与他进行一次谈话。

不知在何时,我已坐在年迈的孔子的家中,我坐在桌子的一旁,孔子坐在对面,七十岁的孔子此时刚刚经历完十四年的奔波,脸上的沧桑和深邃的眼神已经告诉了我他对于自己浪费精力的懊悔与对世俗的看法。

我开始发问了:“孔夫子,请问您为何在五十五岁时决心已定,准备离开鲁国呢?“

孔子咧开嘴巴,用手撸着胡子仰天长啸,这笑如不细品,则听起来像是遇到了乐事的开怀之笑,但你细品,就会听出一股悲痛而又不想使外人知道的忏悔,接着他便说道:“当时礼崩乐坏,天下大乱,整个中原成为炼狱,百姓流离失所。我只想奔走诸国,游说君主,以礼治国,以仁治国。这一走就是十四年哇!

“哦,原来如此,那您为什么却仍在七十岁时归鲁呢?”我再次发问。

“哎,各国君主们目光短浅,只知攻城掠地,我的志向不能伸展呢!而且这一路我和我的弟子们也狼狈不堪,从这个国家逃到另一个国家,难呀!最终我看准时机才回到暂时太平的鲁国想专心育人啊!”孔夫子摇摇头,脸上浮起一丝苦笑,但眼神中却透露着坚毅。

“原来如此,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孔夫子,我有点理解您了!”我微笑,孔夫子也莞尔一笑。

听着孔夫子的回答,我细细地琢磨着孔子坎坷的一生,但我同时也想着:求学路不也是如此吗?孔夫子的治国理想虽然高妙,却得不到诸侯支持,不免落败;如果在学习的路上没有人在后面支持你,你也永远只有自己,那么刚学会走路的蹒跚的思想不就会被一阵风吹倒、重重地摔在地上了吗?但他仍在那个位置上,他还能够爬起来,向前行,并多了些不会摔倒的经验,直至成功。那么没人支持的孩子他的坎坷虽然也不会停,但他依然会直面人生,一路前行,直到他想出办法来解决并奇迹般的成功。

我站起来,与孔子握手告别。前路茫茫又怎么样?“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呢。”

与孔子的对话高中作文篇三

我以仰望天的虔诚仰望孔子。

一直以为孔子是个传奇。在历史的浩瀚星河中,这颗闪耀至今的星早已被后人罩上了神话的光环,其实,这个千古圣人就在触手可及之处。仰望孔子,我领悟到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他心底的爱与恨,理想与悲哀。

孔子的爱是“仁爱”。他爱学生,他的爱融在了饥肠辘辘时给学生留下那最后一碗救命的肉汤里;他爱百姓,他的爱显现在给人们带来的大同思想与安居乐业中;他爱国家,他的爱凝练在就算隔着千山万水也牵挂着鲁国的热忱之心里。仁者爱人,仰望孔子,我看到了在那个硝烟弥漫、冷酷无情的年代里,他的爱如温暖的阳光,普照人间,包容万物。

孔子的恨是深沉的。他恨横行霸道、瓜分国土的“三桓”,恨身处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年代,恨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徒有一颗火热之心。盼了许久的祭肉迟迟未到,等到的却是那冰凉的诀别信物。收起破碎的信仰,埋葬起恨与悲哀,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片他深深眷恋的土地。他的身后,马在哀鸣,风在怒吼。他的前方,暴雨淹没了道路。一片迷茫之中,会有多少艰难困苦?孔子,你将何去何从?仰望孔子,风沙淹没了他的荣辱、他的血泪,只剩下那复杂的思绪,积淀在那些颠沛流离的日子里。

南子道:“世人或许可以体会到孔子所受之苦,却无法体会到孔子在苦难中所领悟的境界。”面对尔虞我诈的世界,他坚定“以人为本”的思想;面对贫困无知的人民,他带来了“有教无类”的理念。对国家,他推崇“仁政”;对学习,他高呼“因材施教”。在他的君子之道前,“美而淫”的南子也不得不正色;颜回怀抱孔子的书籍,葬身于大海;子路受敌围攻,英勇赴死前仍不忘夫子教诲……

于千万名家皆如此,然孔子对我当代少年,尤为重要。

仰望孔子,他的形象在脑海耸立,他的理想在心中澎湃。他手中的长卷照亮历史,座下的弟子的朗朗书声依旧响彻大地。

孔子,以他的意志、博爱,撼天动地,留下一个伟大的灵魂,书写一部不朽的传奇。

与孔子的对话高中作文篇四

当寒风裹挟着大雪,淹没你眼前的世界,你是否畏惧,是否心灰意冷,是否仍坚信自己的力量。

佛教有轮回之说,所有的相逢都是重逢,所有的离开都是归来,鲁哀公十六年,你走了,却留下了千年不化的哲理。人总会以不同的方式走向生命的尽头,有的人死去了,就意味着永世的寂寞;有的人死去了,却意味着一种永恒和超越。

随着年龄的增长,与你的接触更甚,便愈加崇拜你那种对于命运的领悟,人生的豁达,世情的谙熟,社会的了解,从你的所言所行中,感受到常常于不期然间闪烁而出的智慧之光,着实令我们这些后辈于迷蒙中清晰,于混沌中了然,而获益匪浅。

我们应当相信每个人都是带着使命来到人间的。无论她多么的平凡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总有一个角落会将他搁置,总有那么些人需要他的存在。有些人在属于自己的狭小世界里,守着简单的安稳与幸福,不惊不扰的过一生,如长沮?,如桀溺;而夫子你则在纷扰的世俗中,以无所畏惧的姿态尽情地演绎着匡救天下的人生。

得知你曾因难以施展抱负后带领颜回,子路等十多名弟子竟开始了长达十四年周游列国的生涯,我不得不心生敬佩。更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一件事情,不管有多难,会不会有结果,这些都不重要,即使失败了也无可厚非,关键是夫子你有别人没有的勇气去解脱束缚的手脚,也有别人没有的胆量去勇敢面对。很多时候,我们不缺方法,缺的是一往无前的决心和魄力,总是在事情开始的时候就畏首畏尾,在事情进行的时候就瞻前顾后。怀才不遇没什么,大不了亲力亲为,躬身上路传大道;梦碎了没什么,大不了再重新做一个。

洛克菲勒说: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可取代毅力。才干不可以,怀才不遇者比比皆是,一事无成的天才很普遍;教育也不可以,世界上充满了学而无用的人。只有毅力和决心无往而不利。所以,怀才不遇的你带着毅力和决心,在教育上获得了永不褪色的成就,也唯有你,仁以为己任,倾尽一生。唯有你,配得上这圣人的称号。

与孔子的对话高中作文篇五

他终于不必搁于世间的束缚,徒步来到天堂。推开那扇扉门,六道轮回的光线刺痛了他,生疼中,他望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冥然兀坐在轮回的边缘,他紧抿一丝永恒的微笑。

“我在等你。”老者的鬤须在风中摇曳生姿。

他不解。

“我在等待一切迷茫而空寂的灵魂。”

他愕然,莫非眼前的老者就是千万年前的孔圣人吗?他又苦笑,那又能怎么样呢?此刻,他的心早已冰封,拒绝任何一丝阳光的侵袭,哀莫大于心死,而他选择的是后者。

“为何要选择这条路?”老者深邃的目光打量着这个年轻的面庞。是的,他才度过了人生的二十五个春秋。谁会相信,当年那个十五岁就考进北大,热情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意气少年会以这样残忍的方式来到这个不该来的地方。

他低头不语,他也无话可说。怕是寂寞久了,又或许只是单纯地想脱离那个扰人、喧嚣、浮华的尘世吧。

“可曾想过你的母亲?”

他的心猛然一颤,心口仿佛被人撕裂一般,宛如一种剜肉割骨的酷刑。她,何尝不是他最放不下的人。

“今天是你的生日,二十五年前的今天,你的母亲用她撕心裂肺的疼痛换你来到这个世界,而二十五年后,你却用更大的痛来‘回报’她。”

他开始抽泣,单薄的身体开始不住地抖动。

他的眼前开始浮现一幅画面:母亲早早地起床,忙活了很久,熬好一锅红米粥,冉冉升起的炊烟里,写满了一个母亲对孩子无尽的思念,今天是儿子的生日,她想以这样的方式,为异乡的儿子默默祝福。她在村口翘首遥盼,希望盼到儿子回家探亲的身影,哪怕只是一封写满思念的家书。然后她盼到的'确是儿子冰冷的躯体,一个母亲的心再也经不起碾扎······

他猛然跪下,脸深深地埋进胸前,双肩疯狂地抖动,不知他此时心中的想法,只有不断蔓延而下的泪水诠释着此刻的悲伤。

“前方是走向来生的路,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他慢慢直起身子,缓缓向前走去······

与孔子的对话高中作文篇六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历代代出过多少儒家著名学者,可最具代表性以及影响力的,非孔子莫属。而孔子所说的“仁”与“恕”为儒家理论中最最精髓的东西。

仁,什么是仁?孔子说过:“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也就是说,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安身立命,那就要努力让别人也立起来。自己想要发达,那就要让别人也发达起来。在离你最近的地方,有人碰到一些事,你帮助他一下,就是仁义的方法与秘诀了。这就是孔子对“仁”的理解。

那么,恕又是什么呢?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孔子:“老师啊,你能告诉我一句话,让我终身受益匪浅吗?”孔子回答道:“那就是‘恕’吧。”看看,这就是孔子——讲一个让人终身受益的话,只缩成一个“恕”字!圣人就是圣人,不会和你长篇大论地讲大道理。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字又进一步地解释了“恕”这个字——自己不想要的,别强加给别人。

从上面的这些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孔子的胸襟和气度,以及他品德的高尚。的确,人就应该要有宽广的胸怀,与人处事的时候,不可以心胸狭窄,而是应该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孔子“仁”与“恕”的思想,一直流传到今天,还一直影响着我们。而我们,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也应该怀有这种宽宏大量的胸怀。小学的时候,因为什么也不懂,和一个同学玩的时候,闹了点别扭,。后来,我们才明白了,其实那些事,只要忍一忍,就可以过去的,所以,我们又一次地和好如初,但我们再也不会像小时候那样子什么事也不放过对方了,而是学会了宽容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这就是孔子,他的话,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去,而是永久的刻在了我们的心中。

与孔子的对话高中作文篇七

在孔子研究院,我见到了众多的孔子画像。其中有太多的画像,若不经工作人员的介绍,我还真看不出,原来那些形象迥异的画中人竟是孔子。同画的是一个人,且多是孔子当年行教时期的作品,可为什么相差甚远呢?

其中一幅画像,画得很狞厉,粗鄙。看着凶悍粗壮,双耳垂轮,二目露白,鼻露孔,嘴露齿,简直就像蛮夷,看不出有丝毫的涵养与智慧。不由轻叹:这,怎么能是孔子呢?

这就是孔子。解说的口气非常坚定,仿佛她见过孔子。她说,孔子长得就是高大健壮,面目七露,凝重威严。见她这般毋庸置疑,我也无心再争辩什么。只坚信,我心中的孔子,绝不是这样的,绝不是这般大鱼大肉,大腕喝酒所养就的庸俗模样。他身材的确高大魁梧,但在智慧和谦恭的映衬下,只会显得他更加和善,悠远,大度。

他历经沧桑,饱受风云动荡,但依然心有执著,胸怀天下,孜孜以求,诲人不倦。

孔子时刻忧系的是家国天下,挂牵的是芸芸众生,有着这样博大深远情怀的人,怎么可能会是一副粗鄙蛮野的嘴脸?就算有着某些的不完美,相信也早被那渊博的智见与宽厚的仁德给淡去了。

一直喜欢画圣吴道子所画的孔子像。在这里有见,在家也早有珍藏。他的确画出了我们心中的孔子,形神契合。老人身着一袭长衣衫,须髯飘逸,双目前视,拱手而立,愈发显得谦逊和善,那是一种风烟俱净后的淡然,那是一种千帆过尽后的宁静。

这幅画像,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地暗合了我心中的孔子模样,因此,收藏心底,永远。

以前,曾看过一个小故事,说苏东坡和佛印两个好朋友常在一起参禅悟到,一日,忽谈到彼此像什么的问题。苏东坡说佛印像是一坨牛粪,而佛印却说苏像一尊佛。可见,一个人的心境与涵养的不同,也自会导致眼界的清浊及见识的高低。由此,也不难理解孔子在众画师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迥异模样了。

与孔子的对话高中作文篇八

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之文人,其作《论语》流芳百世,流传至今,几乎无人不知,无鬼不晓。

《论语》,封面精致,外壳鹅黄,厚厚的,正上方用宋体写着“论语”二字,下面写着“孔子的智慧”几个字,并配有一幅山水画,让人一眼就喜欢上了这本书。翻开书页,一股油墨香味扑鼻而来,啊!这本书我已经心仪很久了,还是妈妈特意从书店买来的呢!

这本书中字字珠玑,其中我认为最精辟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两句话。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这难道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做客,这难道不开心吗?别人不知道我有学问,而我不介意因为学习是为了自己,这难道不是一个君子吗?”这告诉了我们: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应手。如果别人对你有误会时,不要生气或难过,只要你做的是对的,别人终究会明白的。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 “三个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是缺点的话,就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一样的缺点,如果有就要立刻改过来。”告诉了我们:朋友或同学当中,每个人都有优缺点,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和改正自己的缺点。这两句话写得真好,我们大家也要好好读读哦!

《论语》,孔子智慧之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做人,就应该要不能只修饰外貌,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做人,就应该要对所有的人都要以爱心对待,也要多亲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应该要假若发现了自己的任何缺点和过失,必须得勇于改过,不能故意不改,并装作没发现;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之文人,其作《论语》流芳百世,流传至今,几乎无人不知,无鬼不晓。

《论语》,孔子,传颂千秋万代……

与孔子的对话高中作文篇九

他的思想,他的人格,他的人生,都是我们的借鉴。他是所有中国人乃至国外人都知道的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没错,他就是——孔子。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论语》及《五经》中。他的思想、学说堪称精华,他的作品为中国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他的品格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学而不厌和诲人不倦,又何尝不是高尚的吗?

我眼中的孔子又是怎样的呢,让我来告诉你吧。

先是孔子的作品《论语》,本书是孔子的语录,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行的记录,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追记。此书就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它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铸成了我们民族的个性。以“仁”为核心,随之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对我们学生很好示范的论点,又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对于我们学生更是好的。

再是孔子的教育贡献。别小看了这贡献,从中还能知道许多类。是他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讲学的先河。文化知识是贵族们的专利的现象,因此孔子把知识移植到民间。而他的教学目的是变化学生气质,成就他们的人格,提高生命境界,终至成物。也希望他们造就治国、平天下的栋梁之材。更以他诲人不倦的精神,对学生入如慈母般地关怀备至,如严父般地导以正道,如朋友般地切磋相长......孔子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要助人为乐,和所有人和睦相处。这样既学习了先人的好品质,又可以让社会和睦,更上一层楼!

我是从心中极度喜欢他的,从他的文雅名字和温顺的学说。那些对他不满之人,归于"人言可畏"!我相信孔子,不仅生在过去,更后在未来,一定还是永恒的!

与孔子的对话高中作文篇十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在孔子心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孔子以好学著称,对各种知识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我却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子谁他那里有不明白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所以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到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与人为善,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我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面,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他让我们懂得他"安贫乐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直道而行"的精神品质。

同孔子的仁说和礼说联系,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体现了孔子德治主张的政治思想。

经过以上的资料,我对孔子的精神品质和政治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孔子的弟子遍天下,也把仁,义,礼,智,信,传遍了天下,是我心中的伟人。

与孔子的对话高中作文篇十一

鲁襄公在位时期,一个“平凡”人悄无声息诞生于鲁国。没有惊人的天象,没有所谓的神迹。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整整一个时代,一个新的时代。

——题记

我曾接触过一些东周的典籍,曾见识过东周的群雄。忘不掉齐桓公征战四方,攘夷天下;忘不掉越王勾践的“三千越甲可吞吴”;更忘不掉秦政一人一骑,统一六国。所有都记得,却独独忘掉一个人,他用双脚踏遍了列国;他用思想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他用笔墨凝结了无数的经典;他,就是儒家的创始人——孔子。

孔子认为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他一人以一己之力创立了私学,将学术下移,让更多的人接受到了教育。这一举动为之后传统文化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孔子创立了孺家思想,影响我国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它的精髓是仁义道德、以礼服人、安邦治国、达到礼义为先。

在当时经商之人的地位是非常低微的,然而在孔子的三千弟子中却不乏有经商之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七十二真传弟子中“十哲”之一的子贡了。“好肆不守折而长者不为市窃”在史书中曾记载孔子十分厌恶经商之人将“市”与“窃”相提并论;但子贡是经商之人却在孔子门下有如高的地位,可见在孔子心里固然是商人但也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子贡被孔子比喻为“瑚琏”,对于孔子的这一比喻,很少有人懂,有的人认为是精石确凿的美丽玉器,还有人认为是巧夺天工的坚硬木器,有的人认为是美观坚固的实用瓦器,众说纷纭,但是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绝对是一种非常贵重的东西,古代人认为瑚琏是祭奠神圣的贵重之器。也表明对于孔子来说子贡也是十分重要的。

他知道人不能永存于世,所以让儒学来流芳;他知道封建君贵而民轻,所以让“仁德”来传世,这便是我心目中的孔子。

与孔子的对话高中作文篇十二

他的思想,他的人格,他的人生,都是我们的借鉴。他是所有中国人乃至国外人都明白的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没错,他就是――孔子。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论语》及《五经》中。他的思想、学说堪称精华,他的作品为中国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他的品格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学而不厌和诲人不倦,又何尝不是高尚的吗?

我眼中的孔子又是怎样的呢,让我来告诉你吧。

先是孔子的作品《论语》,本书是孔子的语录,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行的记录,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追记。此书就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它的思想资料、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铸成了我们民族的个性。以“仁”为核心,随之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对我们学生很好示范的论点,又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对于我们学生更是好的。

再是孔子的教育贡献。别小看了这贡献,从中还能明白许多类。是他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讲学的先河。文化知识是贵族们的专利的现象,因此孔子把知识移植到民间。而他的教学目的是变化学生气质,成就他们的人格,提高生命境界,终至成物。也期望他们造就治国、平天下的栋梁之材。更以他诲人不倦的精神,对学生入如慈母般地关怀备至,如严父般地导以正道,如朋友般地切磋相长。孔子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要助人为乐,和所有人和睦相处。这样既学习了先人的好品质,又能够让社会和睦,更上一层楼!

我是从心中极度喜欢他的,从他的文雅名字和温顺的学说。那些对他不满之人,归于"人言可畏"!我相信孔子,不仅仅生在过去,更后在未来,必须还是永恒的!

与孔子的对话高中作文篇十三

昨晚,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回到了春秋时代,看见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数不清的地摊、小贩……

我突然灵机一动,想到“孔子学堂”走一趟,亲自侦察一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不是真像书上写的一样。我从小贩那儿借了一双布鞋、一件破烂的衣服,又买了一长串香肠,问了路,便一路小跑了去。

这时正是下午第6个时辰,不上课,学府里无声无息的。

孔子正在竹林里专心地读书呢!我深深地鞠了个躬,叫道:“孔先生!请收下我吧!”我哭着说,“我叫彧艺,家在山上很偏僻的地方,我娘病倒在床上,父亲因战争而死……”

孔子用同情的眼光看着我,我把一串香肠给他做学费,孔子便很乐意地收下了我。

第二天一早,孔子还在读书,我不想打扰他,便藏在一棵大竹子后面。

上课时间到了,学生们被孔子安顿在座位上,这时,我忍不住“嘿嘿……”地笑了一声,孔子发现了,便把我介绍给了大家。

下课时,学生们散布在竹林里歇息,我问孔子:“孔先生,颜回这个人怎么样?”孔子回答:“颜回的信用好极了,我不及他。”我接着问:“那么子路又怎么样呢?”孔子说:“子路的勇敢,远近驰名,我不及他。”我再问:“那么子张又怎么样?”孔子对我说:“子张严谨庄重,我不及他。”我越听越糊涂,忍不住问:“您说得可真叫我迷惑,既然他们比您还要好,为什么还要您来教他们呢?”孔先生亲切地告诉我:“颜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变通;子路很勇敢,但谦厚、忍让方面仍待学习;子张处事谨慎,为人严肃,可是旁人却不容易亲近他。我这三个学生各有优点,但是还要不断地学习啊……哦,对了,我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我听了深深地点了点头,我明白这也是孔先生对我这个新学生的教诲啊。

又上课了,我满怀敬意地望着孔先生……

突然姥姥的叫声打断了我的美梦,多么有趣的梦啊!我说:“姥姥,我正和孔子对话呢!”

与孔子的对话高中作文篇十四

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名丘,字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号称弟子三千,关于他的故事可太多太多!所以我们今日就来谈一谈:我心中的孔子!

首先,我认为他是一个不耻下问、终身求索的人。我们明白孔子有很多的导师,大到道家创始人。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十五岁到七十岁,孔子一共活了七十三岁,孔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在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在孔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第二,我认为孔子是一个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孔子从四十多岁开始讲学,一生弘扬仁、义、礼、智、信。孔子的一生无疑是一次人世间的苦行。他出身于以往的贵族,却必须应对家族没落的现实,他创造了"以仁为本"的思想,却要应对尔虞我诈的世事,年少的困难并未泯灭他远大的志向。中年的挫折未曾动摇过他那坚持下去的斗志。晚年的离丧也没能阻挡住他思想的升华!是他让中华民族成为了"全民有知"的民族,为中华若干年后各个盛世的腾飞积蓄了雄厚的知识力量。

孔子是每个人都了解的,我们学过他的名言警句也不少,可是真正能够知其意的缺很少很少,包括我自我,我目前也只能懂得他的几句而已。

如今想想,孔子被称为圣人可一点都没有错,他的每句话都包含巨大的哲理,每当我理解了其中的一句时,我只会认为我自我要学的知识还多着呢!

这就是我心中的孔子,这也就是孔子爱人、爱己,正像他的先师子产大夫说的那样:"苟利国家生死以之,士不能够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孔子不愧为真君子!他的弟子遍天下,也把仁、义、礼、智、信,传遍了天下!

我心中的孔子:东方圣贤!

与孔子的对话高中作文篇十五

时间就像一个导演,安排着各个历史人物按程序的出现、行事,然后逝去。经过岁月的沉淀,历史人物都已经不存在,但他们的精神却被传承、发扬和广大。—题记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以君子乎?”孔子已经离去,但我能从他身上学会了热情待客,明白了学习要时常复习,知道了不应该应为别人的不理解而生气,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应为什么而乐,不应为什么而生气,保持平和的心态。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从孔子身上,我又学会了学习时常注意学思结合,不断钻研进取以品德高尚的人魏标准,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并且在温习旧知识时获得新知识。从孔子的身上,我学会了一些学习上的方法。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从孔子身上,我还学会了为别人出谋划策要忠诚,和朋友交往时要诚实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需要时常温习,并且无论做人、学习都要诚实,不能受污浊环境的干扰,坚持做一个品德端正的人。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一生见识教书育人,创办私塾,收受弟子无数。他看人不论出身,只论品德,他认为大多数人皆可教育。孔子曾经周游列国,宣传西周的分封制度,但是苦于没有成效。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被封建君主视为正统学说。儒家传承两千多年以来,教育和影响了许多人中国人讲究礼仪,温文尔雅,这都与儒家学派分不开,与孔子分不开。

我只是芸芸众生中一个微小的孔子的崇拜者,在他伟大精神和道德涵养的笼罩下,我不断成长,不断完善自己,应为有这个伟大的航标,所以我绝对不会害怕迷路。

从孔子那里,我学会了很多。了解、探索、学习孔子,我的道路更平坦。

与孔子的对话高中作文篇十六

“孔子的雕像坐落在美丽的校园……”每每唱起校歌,我就会想起学校的那座孔子雕像。

走进学校的大门,便来到主干道——孔子大道。为什么这条主干道叫孔子大道呢?那是因为大道的正前方有一座高大的孔子雕像。

雕像立在圆形花坛的中央。花坛中,四季常青的灌木和五颜六色的鲜花常年簇拥着它。孔子身穿长袍,双手交叉在胸,左手臂还夹着一副竹简,身体略向前倾,像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微笑地迎接着每一位进入校园的人们。

走近雕像,你可以发现,它是由黑灰色大理石雕刻而成,有四个我这么高。雕像的底座是个长方体,要四个小学生才能合抱过来,正面刻着“万世宗师——孔子”四个大字,背面是孔子介绍的英文版面。

抬头仰望,只见孔子留着长长的胡须,目光锐利、面容严谨,身上的长袍好像正在随风飘动。看到孔子那庄重而认真的神情,人们很容易想到老师给孩子们上课的情景。恍惚间,我也仿佛成了子路、颜回他们当中的一员,“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等话语不停地在我耳边响起。

每个学期的开学典礼,全校师生都会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孔子雕像前举行拜师礼,以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敬,也是为了能更好地传承孔子的精神。每当我学习遇到困难想放弃的时候,每当我取得一点进步骄傲的时候,想到校园里的孔子雕像,想到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我都会振作精神,鼓励自己努力学习。

那一回,上数学课。因为上课开小差,我有道思考题做不出来。但因害怕不做会挨老师的批评,我乱写了一通。当大家都交作业时,看看自己的错题,再想想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不禁脸红了,赶紧擦掉,走到老师面前去请教……

孔子雕像既是校园一道风景,更是我们心中永恒的风景。它时刻提醒我要勤奋好学,要谦虚谨慎,更要孝悌有德,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与孔子的对话高中作文篇十七

一想到孔子,眼前就会浮现他的名作—《论语》。

《论语》不仅是我们中国人看的,学习的,好多外国朋友也在学习这本举世闻名,叫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怎样交友……的一本富含哲理的,体现我们中华文化的书籍。

在论语中,令我感触很深的有3个句子。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在生活中,有许多人为了自己的功、名、利,阿谀奉承,说好听的话去迎合别人,这种人太虚伪。如果我们全都这样,那这个世界就太虚假了,孔子说的这句话,目的就是让我们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如果靠说好听的话,做“好看”的事理想奋斗的话,毫无意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则讲的是孔子的求学方法和态度。记得有两个姐姐,她们学习都不好,所以准备比赛,看谁能考上好大学。有一个姐姐半途而废了,而另一个姐姐就像这一则论语一样,有乐观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她坚持不懈,最终考上了好大学。所以说一个人哪怕坚持不懈1秒钟,也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从这则论语中来看,古代治学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每天反省一下自己得所作所为,会看到有那么多不足的地方,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人都有自己自私的一方面,可当别人让你帮他办事时,就要像办自己的事一样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有些人交朋友是互相利用,而这样的朋友自己感觉起来,都很别扭。如果与朋友真诚相待,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从短短的几个字中能悟出那么多有关于生活点点滴滴的道理可想而知,孔子的学问多博大精深啊!如果人人都能参透每一条论语中所蕴含的哲理,那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世界该是一个多么强大,多么和睦的家园啊!

与孔子的对话高中作文篇十八

诚信,即诚实守信,不违背诺言。诚信是一种美好的品德。它能使人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够助人成功,能够使人交到知心朋友,能够使人在商场驰骋,百战百胜。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哉?”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为人处世呢?就象大车少了輗,小车少了軏,车子还怎么走呢?由此看来,诚信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

秦朝的商鞅为了在百姓心中树起对他的信任,进而顺利实行他的变法运动,在西城门口贴了张告示说:“谁要能把城门边的木柱搬到东城门就赏十金。”一开始百姓都不相信他,以为他是开玩笑的,因此一连几天都没有人去做这件事。商鞅误以为百姓对十金的奖赏不满,又将悬赏金额提高到五十金。百姓更加难以置信,议论纷纷。顿时间满城风言风语。一个壮汉路过城门,恰好身上没有盘缠,就将木柱搬到东城门。结果商鞅真的赏给壮汉五十金,百姓看了目瞪口呆。没想到商鞅是这样的信守诺言。对他感到信任,于是就支持、相信他所推行的变法运动。正应了那句话“得人心者,得天下。”商鞅正是从树立个人的诚信开启了他政治上的成功。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一定要真心实意地对待朋友,不可以欺骗朋友的感情,否则你将永远地失去这个朋友。而且这个不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影响到以后在社会为人处事的问题,因为,习惯一旦养成就难以改变。

诚信,并不是口头上的允诺,而是要靠实际的行动来体现。我们要学会诚信待人,并在现实生活中用点滴的积累去打造人生的“信用卡”。这张“信用卡”会帮助你获得知心的朋友,获得真挚的感情,获得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财富,获得商场和官场的成功,最后通向成功的彼岸!

让今天的点滴积累成为明天的收获吧!

与孔子的对话高中作文篇十九

漫步在街道上,不禁又转到了孔庙前,孔庙——我又看到了,看到了那四个字——“金声玉振”。

周围有很多游客,呵呵,都是来参观三孔的。我对家乡的自豪感不禁油然而生。每个人都在仔细的端详着,我雄赳赳气昂昂,继续往前走。我是孔子的后代,我唯恐自己嗷嗷,我也为家乡曲阜骄傲!我崇拜孔子,不像人们追求明星一样,也不像儿童热爱糖果一样,而是从心底的一种赞美,一种欣赏。我立志长大也要成为孔子那样的杰出人物!虽然孔子的道路是坎坷的,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并没有白费!

在人们身边擦过,我又来到了另一条街,这里的店铺好热闹,仔细一瞧,心却凉了一截。“三孔宾馆”,“孔子画廊”,“孔家煎饼”……等等,数不胜数,琳琅满目。这,这是什么,一个多么愚蠢的事情啊!套用孔子,不谨记他老人家的谆谆教导,却在这儿惹是生非,想沾别人的光!这些店家,怎么会有如此让人恶心的思想!

我又想到了那些富二代,那些寄生虫,附庸在他人之上,靠着别人吃饭。离开了“靠山”,不还是一无所有吗?

还有那些文人,那些所谓的文人,靠着国家对自己的信任,欺骗了所有人。他们这些作家在文章里写的可真是好啊,这些虚伪的人!可是,一旦到了那种战乱时代,他们一个个都是叛徒,都是汉奸!尤其是那些唱红歌的歌星,别看他们表面有多风光,可心里的思想都是腐败的、肮脏的。一点儿都不爱国!

我是地道的曲阜人,我也是孔子的后代,整天把孔子的论语背的叽里呱啦的,这些话语我们早已烂熟于心。但是烂熟于心的,也许仅仅是那些字的笔画和发音,这,难道不是吗?我的脸已经变得滚烫滚烫,没有任何勇气去看那些充满好奇的游客,他们东张西望,但对这些店铺丝毫没有反感。难道这已经司空见惯?难道世人已经看惯?

我没有心情接着走下去,回望,默默地,我察觉到了孔子的悲哀。

与孔子的对话高中作文篇二十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虽是孔子弟子及其后人记录的言论,但孔老夫子思想的精髓却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有幸一读,也得到了一些感悟,虽然年龄尚小,对许多语言的理解还不很到位,但还是愿意将自己的感悟,用文字记录下来。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的意思,温习旧的知识而从中获得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在这里,孔子教给我:对旧的知识要及时复习,而不能弃之不顾。的确,这句话很有道理,高中阶段,几乎每天都要接受大量的新知识,时间有限,很多人都选择学习新的,而把旧的放在一边,可是你有了时间再拿起所谓的旧知识,却又成为新的了。其实,温习旧知识,绝非是浪费时间,而是对知识的一种整合,酿酒愈久愈弥香,书品愈久愈有味,知识也是如此,温习的次数越多,就愈是饱和,你从中悟出的东西也就越多,而这些知识,将会是你宝贵的财富。

还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在告诉我:只是学习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感到愚昧。这句话同时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学习和思考是一对好朋友,永远都是结伴而行的。在学习过程中,要兼顾思考,在思考过程中也要学习。荀子在《劝学》中也曾说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也是在强调学习对于思考的重要性啊!而陆游有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时要躬行。虽然是在强调实践对于理论的重要性,但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是不是也可以引申一下,理解为思考实践对于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呢!总之,思考和学习一起,才能发挥出其无穷无尽的力量。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是在教给我们,要乐于学习,以学习为乐。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在教给我们:做学问要诚实,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孔子的思想深如大海,而我,愿做其中的一尾小鱼,细细品味其中的精华,汲取其中营养。

与孔子的对话高中作文篇二十一

孝就是子女对长辈尤其是对父母的尊重,关心和孝敬,它要求人们不仅要从思想上感激父母,更要从行动上报答父母,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仅要从物质上满足父母的需求,而且要给予父母精神上的慰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孝。

其实,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父母对我们的关心是如此的无微不至。回忆往事:当我们取得成功的时候,父母和我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当我们失败的时候,父母指导我们正确的前进方向;当我们因取得一点儿成绩而骄傲的时候,父母是我们的清醒剂;当我们在困难面前却步时,父母鼓起我们的信心,告诉我们要勇于尝试……试想一下,父母对我们的付出是如此的无私,难道我们不应该孝敬父母吗?

“香九龄,能温席”,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故事。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非常艰苦,母亲因病去世。母亲去世后,黄香更加关心照顾父亲。冬天夜里,天气特别寒冷。一天晚上,黄香在读书时,感觉比平常冷多了,他捧着书的手一直在颤抖。黄香心想:天气这般寒冷,家里又没有取暖的用器,父亲一天从早忙到晚,晚上睡觉时肯定不好入睡。于是,黄香亲自为父亲铺好床铺,然后钻进被子中,等到被子暖和时,才放心的让父亲睡觉。后来,“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被人们广为传颂。

黄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孝”的真正含义,他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内心深处本有的孝敬父母的念头更加深刻了。我们应该向黄香学习,学习他时时刻刻为父母着想的心思,用实际行动汇报父母的一片深情。

孝敬父母应该落实到行动上来,要从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二则以惧”。我们应该了解父母的年纪,时刻关心他们的身体,当父母生日时,为他们送上一句温馨的祝福;努力学习,不让父母为我们的学习操心;在家里为父母多承担一份家务,让父母好好休息。

百善孝为先,善哉斯言!

与孔子的对话高中作文篇二十二

孔子是中国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历史的尘埃中是座了不起的文学高峰。然而,难能可贵的是,孔子是个谦虚谨慎的人。

《列子·汤问》中曾经出现了两小儿辩日,当两个小孩询问孔子关于太阳的大小时,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竟然“不能决也”,可见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与谦虚谨慎的品质。他是位在当时就享有“圣人”名号的人,完全可以对这两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所说的话不予理睬或搪塞过去,可他不,为什么?因为他是孔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孔子。

孔子在学习上有独到的见解。《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更是连孩子都能朗朗上口的千古名句,他虽与老子等各派掌门人物有着不同的观点,却总是不远万里地驱车前往他们的住处讨论学习。

孔子倡导以仁服人,固守君子节操,一次,在陈断绝了粮食,许多孔子的学生倒下了,子路生气地质问孔子:“你见过这么穷的君子吗?”虽然孔子也饿极了,却还是对子路说:“君子在穷困时仍能固守节操,但小人在穷困时会做出伤害仁义的事;君子牺牲自己恪守仁义之道,小人因为穷困而做出违背仁义之道的事。”孔子的话让子路一愣一愣的,为什么?因为他是孔子,是“有杀身以成仁”的孔子。

孔子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极大的贡献,他可以说是在历史中有着承上启下作用的人,他不仅加快了中国文明、文化的传承,而且还推动了后中国的发展。他创始的儒家学派至今仍然兴盛,他教导出的学生都是具有仁德、礼节的君子,他还是个具有亲民意识的“至圣”,注重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哪怕见面礼只是一串干肉,孔子也会“笑纳”你为他的学生,短短几十年,他的私塾规模几乎就能与官学媲美了,为什么?因为他是孔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孔子。

孔子是500年才出一位的伟人,他是代表中国文化的灵魂工程师。在他的启发下,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充满着墨香与仁义礼让的美德。这就是我眼中的孔子。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2374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