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运行的规律。在写总结时,我们应该注重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的客观评价,不抄袭他人的观点和经验。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总结范文,或许能为你提供一些灵感。
古诗小学教学设计篇一
1、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并理解古诗的意思。
2、认识9个生字,学会5个生字。
1、能用生字口头组词,认识“吃、求、通、饭、识”五个生字。
2、能独立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5个生字。
教育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书写生字,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使学生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也是辛苦的。
:《锄禾》这首古诗学生非常熟悉,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背诵,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了“锄禾、午”,理解了“餐、皆”的意思,理解了前两句描绘的场景。对于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学生能独立分析生字的字型、结构,通过多种记忆方法记住9个生字。
教学构想: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通过古诗译文,引导学生背诵古诗。通过学生喜爱的“开火车”、“摘苹果”游戏复习、巩固9个生字,并能用“滴、汗、知、苦、午”组词,丰富识字量。通过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教师指导,“当、汗、知”三个生字的书写,“禾、午”两个生字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书写,在书写的同时运用各种评价鼓励学生认真书写。
:掌握5个生字的笔画特点,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媒体: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生字卡片。
一、创设情境背诵古诗:
小朋友,你们都喜欢听故事对吗?我们就先来听一个小故事,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第一册-锄禾》。(课件出示古诗插图,播放古诗译文)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引出《锄禾》这首古诗)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巩固识字:
学习这首古诗时,我们还与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们来了(出示生字卡片)。
1、让我们开动智慧小火车,
师:火车,火车,开起来。
师:开到我们这里来。
师:uu—。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由“检修员”来帮助读字。
2、我们的火车开到了苹果园。看,树上结着又大又红的苹果,你们想干什么?要摘苹果吃有个要求,仔细听:摘下来的苹果上的字能和哪个盘子上的字组成词,就放进哪个盘子里,听明白了吗?谁想来帮大家摘苹果?(指名摘苹果,同时播放《劳动最光荣》歌曲)苹果都摘完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劳动成果,苹果是谁摘的,就来带大家读一读词。(这里增加识字量,让学生说说“饭、求、吃、通、识”这五个字自己是怎样认识的)。
三、写字: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你们想把他们漂亮的写出来吗?好你们看:
1、课件出示“当”:
(1)这是哪个生字朋友?请学生跟生字朋友一起书空(课件演示“当”的书写笔顺)。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在写这个字的上半部分时应注意哪一笔;写下半部分时应注意些什么。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4)学生独立练习书写,书写后进行自我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就奖给自己一颗小红星)。
(5)指名展示,请“小评委”说说自己的意见。
2、课件出示“汗”:
(1)这个生字朋友是谁?学生跟生字朋友书空(课件演示“汗”的书写笔顺)。
(2)分析结构,指名说说在写这个字时应注意些什么才能把字写漂亮,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儿歌:一笔点,二笔点,三笔提到横中线,四笔写得是短横,五笔写得是长横,六笔写坚,竖要直,这样“汗”字才漂亮。
(4)学生独立练习书写,书写后进行自我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就奖给自己一颗小红星)。
(5)指名展示(对比展示,一本写得好的,一本写得不好的)请“小评委”说说自己的意见,谁写得好,谁写得不好(给写得不好的学生以鼓励)。
3、课件出示“知”:
(1)又来了一个生字朋友,他是谁?学生跟生字朋友书空。
(2)指名说说在写这个字的左半部分时要注意什么;写右半部分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儿歌:小撇写到横中线,写了短横写长横,再写长撇和小点,右边的“口”字方又小。
(4)学生独立练习书写,书写后进行自我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就奖给自己一颗小红星)。
(5)指名展示:请学生自己先来评价,再让其他小评委评价。
4、课件出示“午、禾”;。
(1)请“小老师”带大家书空。
(2)课件再播放“生字朋友”的要求:请学生自己来写字,一定要看清生字的模样,把生字写漂亮。
(3)学生独立观察写字,教师及时指导。
(4)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每个组评出“小小书法家”,进行展示。
四、拼字游戏:
生字朋友看大家这么聪明,想和我们来玩拼字游戏,你们愿意吗?在每一组的桌子上有一些字和笔画的卡片请每组小朋友来拼一拼,看能拼成哪些字。(请一组学生到黑板上拼字)。
五、课件演示五个生字朋友,教师进行总结。
课后小记:学生游戏中掌握了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课件的演示,学生能够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认真书写生字。“午、禾”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写字,效果较好。互相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有实效,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愿意写字。
古诗小学教学设计篇二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赠。
过程和方法目标:
读懂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联系生活进行联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陶冶学生珍惜纯洁高尚的友情的思想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指导学生通过谈悟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感受朋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
一、交流课前收集的李白资料: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让你们搜集有关李白的资料,谁能把想到的告诉大家?(生如数家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诗人。)。
师: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赠就是送,汪伦是人名。)。
师: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生一一提出:我想知道汪伦和李白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李白会写诗送他?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思想?)。
师总结:(播放幻灯片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的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他爱游山玩水,留下了近千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
二、故事导入:
师:有同学想知道李白和汪伦的故事,现在老师讲给你们听。
三、初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播放幻灯片3)。
1、自由练读,要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古诗,在读中学会赠字。
3、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时评价学生,鼓励学生。
师:刚才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很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
(师适机赞美: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再注意点节奏就更好了。你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还有谁愿意来挑战他?)。
师:李白乘船要离开的时候,听到汪伦踏着节拍唱歌的声音,他满脸惊喜地转过身来,所以第二句诗该读出惊喜的语气。(范读)。
四、在具体的诗境中理解词意和诗意,感受朋友间的浓浓情谊。
1、感悟第一句:李白乘舟将欲行。播放幻灯片4。
师:欲是什么意思?
师:连字成句,说说整句意思。
(李白乘着小船将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踏歌的声音。)。
师:你还知道那些含有欲字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欲把西湖比西子。)。
2、师总结:在这些诗句中欲都是将要、想要的意思,同学们在今后学习古诗时,如果遇到欲字可以试着把意思带到诗中理解。
3、指导朗读。师:请把依依不舍的`感情融入文字,深情朗读。
4、理解第二句:忽闻岸上踏歌声。
师:闻是什么意思?踏歌是什么意思?
(闻就是听到的意思。踏歌就是一边用脚打着节拍,一边唱歌。)。
师:理解整句诗的意思。前两句古诗连起来理解意思。
师:你还知道哪些含有闻字的诗句?(柴门闻犬吠。)。
5、师总结:在这些诗句中闻都是听到的意思,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学会思考归纳总结。
6、指导朗读前两句古诗,在读中感悟诗人恋恋不舍,又饱含感激之情。
7、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播放幻灯片5。
(1)不及:比不上。
(2)让学生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然后和前面的两句连起来,理解整首古诗的意思。
(3)指导学生把李白和汪伦的深厚感情带入文字融入诗句。
这首诗后两句该这样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及应该读重音,才能表示汪伦对我的情意深。(指名反复试读)。
师:千尺是多深?1米=3尺,1千尺=333。
3米。我们教室的高是4米,1千尺相当于84层教室那么高的楼房。
师:桃花潭真有那么深吗?
(桃花潭并没有那么深,这是夸张的写法。)。
那为什么说千尺桃花水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里又用了比喻,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比作桃花潭的水深。不及就是比不上,先突出这桃花潭水的深,再说明比不上汪伦的情意深,以此表现情意的深厚。看看图中二人抱拳相向,就可体会他们依依惜别的深情了。
那么桃花/潭水/深千尺中的深千尺也应读重音。)。
(4)诵读整首古诗。(男女分别读,闭上眼睛读,站起来读,摇头晃脑读。)。
五、创设情境,让诗句走进生活。
同学们,你们马上就要毕业了,面对着朝夕相处的好朋友,诗中的哪两句最能表达你对她的感情?名字可以换成你朋友的名字。
六、课外延伸,一首离别诗引出一组离别诗。(播放幻灯片6———8)。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知道的古诗中,还有那些事离别名句。
七、课堂总结:
老师希望这些千古留芳的名句,在我们的心中永远灿然开放。让我们记住这些美好的感情吧!
八、布置作业:(播放幻灯片9)。
把这首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加入你想象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
赠汪伦。
唐·李白。
依依不舍。
深情厚谊。
古诗小学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课书要学习三首古诗。)读后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想到了过去学习的古诗、诗人的介绍……特别想知道“古诗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谁写的?诗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
3、明任务: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元代、清代和明代着名的诗歌。诗人分别是王冕、郑燮和于谦……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洗砚池千锤万凿焚烧乾坤。
2、朗读古诗。
3、联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者划下来。
第1页。
4、分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三、检查预习。
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
四、学习《墨梅》。
1、了解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墨梅》作者:元代着名画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着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
(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4)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2、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第2页。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c.理解诗句的意思。(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d.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e.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乾坤:天地,人间。
c.诗句的意思。(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天地。)。
d.进一步理解。
第3页。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操。)。
3、朗读全诗。
4、总结全诗: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5、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6、总结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
请大家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墨梅》这首古诗的?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五、作业:
1、背诵《墨梅》。
2、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后两首古诗,提出不懂的第4页问题。
第5页。
古诗小学教学设计篇四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
・・2、齐读、指名读。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课文注释及自学诗句,记下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学生自学讨论}。
・・(1)分角色试练表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
・・(生谈)。
・・5、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6、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7、《回乡偶书》描绘了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组内进行编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演出,师生评议。
・・8、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9、感情朗读、想象情景。
・・三、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nb。
古诗小学教学设计篇五
本次教学的主旨是领会诗歌的`意境。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赠汪伦》是长春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中的一首古诗,这一古诗被安排在第9板块。这一板块主要学习的主题是朋友,意在使学生在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的方法的基础上,联系实际,体会到友情的可贵。
2、教学对象分析。
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对古诗的理解比较有难度,但是他们对新鲜事物有探索的欲望。在教学中,角是要努力创设情景,将学生吸引到古诗的意境中来。本班学生的识字能力比较强,知识面比较广,所以课堂含量应该比较丰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7个字(赠、伦、乘、将、忽、踏、送),会写“汪”“李”“情”“舟”“闻”“及”6个生字。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随文识字,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3、情感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友情的真挚,有交朋友的欲望。
四、教学重难点:
古诗朗读时注意停顿、重音,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1、flash课件,2、视频文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背《静夜思》、《独坐敬庭山》这几首古诗的作者都是谁呢?(李白)。
介绍诗人:唐朝诗人,他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他给后世人留下900多首诗,人们都称他为“诗仙”。
学习“李”字。
“李”是一个姓。咱们班姓李的孩子举举手,多自豪和那么有才的大诗人一个姓,快来介绍一下这个字,怎样使大家都记住。
2、今天再来学习一首李白写的诗,齐读课题。
学习“赠”字。
“赠”就是送给的意思。拼读认识“赠”。
3、出示“汪伦”(唐朝人,家住泾州桃花潭边,他性格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帮助附近的村民而毫无吝啬,是个仗义之人)。
学习“汪”字。
(二)借助故事理解诗意。
李白为什么要送给汪伦这首诗呢?这里面还有一个动人的小故事呢!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仰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后来,汪伦写了这样一封信:“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李白与汪伦一见如故,他便留下来住了好几天,汪伦对李白盛情款待,两人相见恨晚。二人分别时,汪伦踏歌相送,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千古送别诗。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两遍诗,想一想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三)随文识字。
1、学习“舟”字。
李白乘坐小船要走了,诗句中提到小船了吗?(播放字理图)古代人们就是把船称做“舟”。
拼读音节读字。
课件演示笔顺,书空笔顺。
观察字在虚宫格中的位置,指导写字。
2、学习“闻”字。
李白乘坐小船要走时发生什么事了?在诗中哪里看出他听到歌声?(闻)。
拼读音节读字。
分析字型、讲一讲记字的好办法。
诗中前两行记叙了两人分别的场景,你们通过读再来体会体会吧,男女生分读、全班齐读前两行诗。
李白回想起几天来和汪伦相处的点点滴滴,他们在诗文的共同爱好,切磋的多少个不眠之夜,他们情谊深厚,志同道合。人生难得一知己啊!临别时,汪论带者一群村民脚塌节拍,手挽手前来送行,李白感慨万分,面对此情此景,面对桃花潭水,李白立刻写下了这首,作为感谢!
请同学们读读下两句。
3、学习“及”字。
后两行诗中哪一个词是“不如”的意思?(及)。
拼读音节读字。
“不及”是不如的意思,“及”是比得上、赶得上的意思。组词。
课件演示笔顺,书空笔顺,开火车写笔顺。
4、学习“情”字。
回忆以前学习过哪些青字大家族中的字。
拼读音节读“情”字。
(四)指导读诗。
1、一首峙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通过朗读尽情地表达出来吧!
2、教师激情,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诗。
3、指名背诵并说一说自己背诗的方法。会背诵的一起背,不会的也没关系,可以照着书读。
(五)拓展,练习表达。
2、表示两人之间深厚友谊的诗还有很多,像《黄鹤楼》、《别董大》、《晓出净慈寺》古诗作为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在以后我们还会不断地学习。
(七)游戏巩固生字。
小白兔过河(读词语)。
(八)板书设计略。
古诗小学教学设计篇六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四、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古诗小学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了解三首古诗的大概意思,初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3、认识双线格内的个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2个字。
难、重点:
1、读懂诗的意思,能背诵这三首古诗。
2、颂读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和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这三首诗的资料。
2、挂图或课件。
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介绍作者。
b介绍王昌龄、杜甫、戚继光,说说这些了解是从从哪里得到的?
二、自学诗歌,感知大意。
出示自学提纲,按提纲要求自学三首古诗歌。
三、合作讨论,解决疑难。
a小组内朗读这三首诗歌,组长汇总组内读不明白的地方,组内讨论。
b小组学习汇报:学习组长先报告讨论的是什么问题,通过讨论弄明白了什么,是怎么弄明白的?其他同学补充。
四、指导精读,启发想象。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
(1)背诵三首古诗。
(2)“自选佳句”由学生自由选择,不做统一规定。
二、迁移练习。
(1)仿照戚继光的《马上作》,替北洋海军名将邓世昌也写一首《舰上作》,表达他的`爱国情怀。如学生有困难,也可用填空形式完成。
(2)根据情景填写适当的古诗。
的春天,当一位中国记者踏上伊拉克的领土,面对葱葱的绿树和弹痕累累的墙壁,不禁想到了杜甫的两句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指导写字。
三、实践活动。
课后找王昌龄、杜甫的其他诗作读一读,背一背,并与同学们互相交流。
教学反思:
通过三首古诗的学习,使学生对爱国诗有所感悟,对爱国诗人有了深刻的了解。
古诗小学教学设计篇八
认识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
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
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诵读全诗。
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
4、练习背诵。
四、指导写字“促、深”。
古诗小学教学设计篇九
课前透视:
本课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无论从诗句内容还是在学诗体验上,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另外结合教材图文并茂、诗句韵味优美适于诵读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营造学诗意境,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鼓励学生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课件或插图,适合读诗配乐的音乐资料。
2、收集曾经读背过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
教学。
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同学们你们会背古诗吗?谁能把自己知道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由背诗活动,营造学诗的氛围,实现自然过渡,相机板书课题。)。
2、观察:教师出示准备的课件或是两诗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问: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试着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说一说。在学生观察说话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本文两首诗的特点,教学中应抓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优势,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把观察与说话结合起来,感悟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初步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对话平台。
初读。
1、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引导学生初读诗句,也可以让课前会读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指读。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识字经验,抓住重点字进行正音和识记,如:紫应读平舌音、川应读翘舌音;瀑由三点水加熟字暴组成、炉字可以用造句子冬天我们要生火炉取暖。的方法记忆等,教育要充分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3、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识记字的情况。
4、同伴练读诗句,争取背诵。
(充分尊重学生的`读书、识字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夯实基础,为研读诗句,体会感情打下良好的铺垫。)。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炉、烟、流、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导。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教师进行示范书写。其他的字学生对照课本自行书写。
3、交流评价。(自评、同桌评、小组评)采取多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
(及时巩固认字成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自主写字的水平和良好习惯。)。
研读。
1、自学诗句。借助工具书和图画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交流自学中已经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重点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难。
4、边读边想每句诗都写了怎样的景色。
(尊重学习的学习主动权。启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自主阅读,解决问题的能力。)。
悟读。
1、自由读诗,对照插图,体会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小组合作,借助文中的插图描述画面,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把想像的画面说生动,说具体。
3、启发:如果你是诗人,站在这飞瀑的下面,会有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4、组织学生扮演诗人,借助教师准备的课件或挂图,进行角色换位,体会诗句的含义和情感。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说发现,说理解,说体验,在学生之间的互动互补中,感悟诗句,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读书的过程变成了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有趣经历。)。
诵读。
1、带着自己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组织学生进行多形式感情朗读。如:评读、赛读、加动作读、看画面读等,引导学生读好诗句。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朗朗书声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永恒追求。多形式的感情朗读,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了语言积累,从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激发了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回顾。
1、背诵《望庐山瀑布》,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2、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方法。
(巩固积累,引导方法,为《绝句》的学习做准备。)。
自读。
1、按上节课的方法,自读学习。学习生字,进行识记,读准字音。
2、交流自学情况。出示卡片认读生字,(鹭、含、岭、泊、吴)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个别字注意扩词练习,加深学生对字意的理解,促进识记。
3、指读诗句。抓住重点的字音,进行指导。如:翠读平舌音,泊读bo不要发成be的音等。
(挖掘学生识字经验,引导主动识字。加强识字经验的交流,培养学生多渠道识字的良好习惯。)。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吴、含、窗、岭、鸣、绝、泊、柳,引导学生从字形、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并把自己提醒大家在书写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说清楚。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窗注意不要丢掉囱字上面的小撇。含和岭的里面都有相近的部分,注意含里面的是今,岭里面的是令。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写字是低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教学中应突出其主要地位,下大力气,抓实抓好。以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感悟。
1、出示诗句(不出现插图),默读诗句,利用工具书自学诗句内容。
2、启发思考:如果让你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你觉得画面上应该画些什么,并说出理由。
(一句一景、色彩多姿是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创设情境,变话为画,有机地转化学习活动,在学生想画、说画、赏画、评画的过程中,理解了诗句的大意,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但组织过程中要注意画画不是活动的主体,只是理解诗意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不能花费过长时间,以免喧宾夺主,偏离重点,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
诵读。
1、出示插图或学生的优秀画作,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图文对照,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以及诗句寓情于景,景美情浓的特点。
3、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读背诗句。如:自读、小组合作读、配乐读、指画面读等,实现美读成诵的学习目标。
拓展。
1、把自己收集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有条件的可以召开一个小型诗歌朗诵会,展示学生课外的古诗积累情况。
古诗小学教学设计篇十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根据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上任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逢入京使。
岑参〔唐代〕。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
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笔写书信,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
注释。
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凭:托,烦,请。传语:捎口信。
在路上遇见回京的使者,请他捎句话给家人不要挂念,这是人之常情,但通过诗人表达出来就深了一层,结句尤让人觉得似含有无数悲辛。
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
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清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见《艺概诗概》)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有这一特色。
常考题型。
1.诗中借写眼前景色,点明路途遥远的句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2.反映诗人面对前路迢迢,不禁回首故乡,却愁思萦怀的诗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3.诗中描绘诗人偶遇老友,万分喜悦,并托友人捎信向家人报平安的诗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诗人极具夸张地写自己的思乡情结,暗暗透露想要鸿雁传书想法的诗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5.诗中借走马相逢的生活细节描写,蕴含诗人复杂情感的诗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一)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种”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2分)。
2、本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1答:“龙钟”在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它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
2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二)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解释词语:
故园:漫漫:
龙钟:凭:
传语: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
1、解释词语:
故园:指作者在长安的家。
漫漫:形容路途遥远。
龙钟:沾湿。
凭:托。
传语:捎口信。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3、“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答: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答: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古诗小学教学设计篇十一
课文说明:
第一课收录了《塞下曲》、《春望》《示儿》《前出塞》四首诗。
《塞下曲》中的李广是一位武艺高超,力大无比的将军。这首诗通过对飞将军李广高超武艺的描写,赞美了这支卫国部队,使人感觉到这支队伍有着充分的信心和力量击败敌人。
《示儿》是陆游的绝笔。《示儿》表达了诗人恢复中原、统一国家至死不变的爱国愿望。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读书方法,解释诗句和部分字词的意思。
3.学会本课生字。
4.由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二、教学时间:
3课时。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训练重点是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读书方法。这个训练从预习开始,学生要认真思考预习题的要求与内容。课堂上要启发学生自己去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要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要动手查找字典,在重点字词旁作注释,写写自己的理解、体会。更要动口回答问题,出声朗读,背诵课文等。
初读课文。
1.边读诗句,边看注释。
2.试讲每首诗的意思。
3.把不懂得诗句画出来。
一、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注意停顿。
2.老师范读,学生再练习。
3.指名读。
二、学习《塞下曲》。
1.解题,介绍作者:《塞下曲》:“塞”为边界的意思。《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卢纶:曾经参过军,它写的描写军队生活的诗,内容充实,富有生气。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2.逐句讲解:学生讲解诗句的意思,老师纠正。
1/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夜晚的`森林里,光线暗淡,辨不清楚,一阵风吹过,草丛突然动起来,就以为有野兽在活动。那天夜里,飞将军李广听到草间有响声和动静,马上拉弓射箭。
2/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李广在天刚亮的时候,去寻找他夜晚时射出去的箭,发现自己由于拉弓时用力过猛,箭射进了石头棱里。
3.思考:《塞下曲》描写了怎样的一位将军?是从哪些诗句中看出来的?
1/读诗句。
2/小结三、作业:
1.抄古诗。
2.练习朗读课文,背、默《塞下曲》。学习《示儿》。
1.介绍作者、背景。陆游:南宋爱国诗人,一生坚持抗战,从?
4.练习背诵.
一、学习《春望》。
1.介绍作者和背景。作者是大诗人杜甫。公元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元月,京城长安沦陷。不久杜甫听到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报国心切,只身投奔灵武,不幸中途被叛军俘虏,解送到沦陷的长安。这首诗就是在长安的所见所感。春望:就是在春天远望的意思。
1.介绍背景。作者杜甫,《出塞曲》是古代歌曲的题目,内容和《塞下曲》一样,大多是写边境上士兵的战斗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这里选的是杜甫《前出塞》之六。杜甫是用士兵的口气写这首诗。
思考: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诗人是怎样把这一意思有力地表现出来的?使人通过反诘的语气,把这一意思有力地表达出来的。
3.背诵古诗。课后小结::第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读课文要动脑、动口、动手”,本课是四首古诗,更能体现出“读”的重要性。
1.老师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多读、善读,带着感情读,反复体会词句的意义和情味,使“知”和“情”相互渗透,互为因果,构成有机的统一体。
1.以读激情,以读悟文。
引导学生们弄清全诗的意思,诗句之间的联系后,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读议结合,以读激情,以情捂文,使学生深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水到渠成的感知诗人的思想感情。
---------------------------。
古诗小学教学设计篇十二
本课是两首古诗。袁枚的《所见》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
教学重点可以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培养朗读古诗的兴趣。
2.认识“所、枚”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背诵两首古诗。
如何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多媒体课件:
(大意是:在茂密的树林中,一个牧童骑在。
黄牛背上,唱着嘹亮的歌儿,歌声穿过树林飘向远方。树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忽然牧童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
2.教师引导学生猜想:
牧童停止歌唱,他想干什么?
二、初读感知,正确流利。
小朋友们,有一个诗人叫袁枚,他看到这样的画面,觉得很有趣,就写了一首小诗《所见》。
(板书课题)。
相机学习“所、枚”。
1.教师范读,感受节奏。
小朋友们,你们听一听,老师哪儿停顿长一些或者声音延长一些。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试读诗歌,注意诗的节奏与音准。
4.指名试读,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捕、蝉、闭、立、童、林、黄(1)带拼音读。
(提醒学生读好翘舌音“蝉”,后鼻音“童、黄”,前鼻音“林”。)。
(2)去拼音读。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把自己读得准的字读一读。(及时表扬激励。)。
(3)游戏:我指你说。
一个小朋友随即指大屏幕上的生字、其他小朋友齐读,要求迅速而准确。
三、再读感悟,了解大意。
1.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小朋友们,读读诗,看看图,你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如果有不理解的字词就把它圈画出来。
2.小组读,合作学习,说说诗意。把不理解的词讨论讨论;把诗的大意轮流说一说。
3.欣赏读,结合图画,想像意境。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观察图画,体会诗的意境。
四、想像画面,熟读成诵。
1.闭目想像。
2.带着这种情趣,有感情地朗读。
3.练习有感情的背诵。
五、识记字形,练习写字。
1.教师再次出示会拼音的生字。
瞧,你们的好朋友又来了,还认识吗?指名读。
2.通过形旁理解字意来帮助识字。
(如提手旁跟手的动作有关:捕;木字旁跟树木有关:林;虫字旁跟昆虫有关:蝉)。
3.通过猜谜引导学生识字。
如:一户一斤米。
(所);骑牛写文章。
(牧);人才进了门。
(闭)。
4.读词语,造句子识字。
如:认读:所有所以;放牧、牧草;关闭、闭路电视机等童———牧童———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歌。
5、教师示范,指导书写。
重点对学生进行指导:“林”字左边“木”字的捺变成点;“童”“黄”的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立”字下横要写长。“黄、童”笔画较多,指导学生书写时可以通过分解笔画,化难为易。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所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袁枚的《所见》,你们会背诵吗?
(齐背)。
你还会背诵哪些古诗呢?
(指名背)。
2.教师及时热情表扬,导入新课。
(出示古诗)。
二、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1.教师范读,感受节奏。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试读诗歌。
四人一小组,请小组长安排好读的顺序,其他组员听一听,评一评节奏与音准。
4.指明试读,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池、惜、阴、晴、柔、露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字吗?
(1)带拼音读。
读准翘舌音“池”,前鼻音“阴”,后鼻音“晴”,边音“露”。
(2)去拼音读。
谁能像老师一样带领大家准确地读一读这些生字。
(3)游戏:找朋友。
老师把写有生字的卡片发给小朋友。如:师:“阴”字在哪里?快来和我做朋友。
生:“阴”字在这里,我来和你做朋友。
三、再读感悟,了解大意。
1.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1)播放多媒体课件:
泉水悄然从泉眼里流出,浓密的树阴倒映在清清的池水里,嫩绿的小荷叶露出尖尖的小角,一群群蜻蜓飞来立在它的上头。
(2)小朋友们,读读诗,想想画面。
你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用笔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2.小组读,合作学习说说诗意。
四人一小组,把不理解的词讨论讨论,把诗的大意轮流说一说。
3.欣赏读,结合图画,想像意境。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观察图画,体会诗的意境。
四、想像画面,熟读成诵。
1.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像。
2.带着这种感情朗读。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五、识记字形,练习写字。
1.教师再次出示去拼音的生字,指名读。
2.联系前面的课文,熟字带生字,如:蜻———晴(同声旁);怪———惜(同偏旁);阳———阴(反义字)。
3.创造性识字,如:柔。
(把矛放在树上。)。
4.读词语,造句子识字。
如认读:可惜、爱惜;晴空、晴天;柔和、柔软。
池———池塘池塘里开满了荷花。
露———露珠露珠在荷叶上跳舞。
六、总结全文。
小朋友们,这两天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
(揭题:古诗两首)。
古诗小学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材分析:根据冀教版信息技术课程要求,文字处理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应用技能。第一册安排的第二个模块就是以word文字处理软件为例,使学生在主题活动中,感受文字编排、图文混排的作用,学会根据主题选择适当的信息表达方式。《古诗配画》是本模块的第二个学习内容,主要是使学生学会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根据诗词内容合理安排图片的位置,使文档图文并茂。本课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艺术学科的整合,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1、知识目标。
(1)练习文字输入,在word文档中输入古诗。(2)让学生学会插入图片和调整图片大小。(3)让学生学会设置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
2、能力目标。
通过古诗配画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和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艺术氛围中陶冶情操,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培养美感,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文本框中插入文字和文字效果的修饰。难点:设置文本框格式。教学准备:
微机室、教学powerpoint课件。
秉着“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创造”的指导思想,我将教学过程拟订为“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导探究,自主尝试——集中答疑,演示转播——交流评价,全课小结”四个环节进行,努力构建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在你学过的古诗中把你最喜欢一首背诵给大家听好不好?
同学们掌握了这么多首古诗,老师对你们真要刮目相看了。老师也有几首喜欢的古诗,你们想知道吗?幻灯片《古诗欣赏》。
同学们刚才看得非常投入,听得也非常认真。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那么同学们,你们也可以把喜欢的古诗做出这样的效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word制作古诗配画。
(二)引导探究,自主尝试。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个好朋友——学习小助手,她会帮助你来完成这节课的任务。师打开学习小助手简单介绍。
老师会颁给他一个优秀设计奖。请星级最多的同学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谁还想对他的作品说说你的感受呢?说说你喜欢哪些地方,觉得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师:其实同学们的作品都很不错,希望你们今后继续努力学习相关的知识,将来成为真正的设计师。板书设计:
十七古诗配画。
输入古诗挑选图片插入图片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
古诗小学教学设计篇十四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的代表作品。范成大六十一岁时,在石湖养病期间写下了六十篇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各十二首,总题“四时田园杂兴”。诗篇把农民的勤劳,淳朴的美德通过儿童天真活泼的举动不经意地展现,更显童趣盎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
2.背诵两首古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背诵两首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难点】。
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学习《四时田园杂兴》(一)。
一、谈话导入。
一年之中有哪几个季节?你能用一首诗来告诉同学们你喜欢哪个季节吗?(学生交流)是呀!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习了有关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板书课题:《四时田园杂兴》还记得我们一年级时学过的古诗《夏日》吗?那就是诗人范成大的作品,让我们一起背一下吧!(学生齐背古诗)。
2、教师范读古诗。
同学们背的真好,下面我们来学习古诗《四时田园杂兴》,请同学们把书捧起来,听老师读古诗,注意听清本课生字的字音,听清古诗的重音和节拍。
二、介绍作者释题。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范成大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他的忧国恤民的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杂兴就是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相当于平常我们读到的诗歌中的:无题。只是诗人们有感而发,即兴记下。)。
2.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三、学习诗文内容。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学生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村庄儿女——————耘田织布。
童孙——————————学种瓜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昼:白天。耘:除草。耘田:在田里除草。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未解:不懂。
供:参加。耕织:耕田织布。傍:靠近。桑阴:桑树下。
古诗小学教学设计篇十五
1、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了解诗的内容和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通过学习,体会诗意,并能从内容想开去。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涕泪、洛阳。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课前查阅收集有关杜甫的资料,了解他们的生活年代的情况。
两课时。
20xx年9月15日。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位爱国诗人杜甫写的一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板书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解题:闻:听。
指名汇报,对了解信息较多的学生可追问信息的来源并及时表扬鼓励。教师出示相关课件。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2、指名读诗,正音。
1、自由读,借助字典、结合书上的注释,同桌互相合作,说说诗句的意思。
2、汇报交流。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初:刚闻:听。
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这个消息,眼泪就洒满了衣裳。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回过头来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漫卷:胡乱卷起。
回过头来看看夫人和孩子,哪里还有一丝忧愁?胡乱卷起诗书,我高兴得快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尽情饮酒。
青春:春光,春天的景物。
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好回到自己的家乡。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就。
我立刻就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一路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
学生口述句意,教师出示课件作点评和补充。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读了这首诗,你感到诗人当时的心情怎么样?原因是什么呢?
(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
4、引导学生从诗中想开去。
(1)如果当时流漓在外的人是你,你听到这种好消息,你会怎样表达你的心情?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联系诗的内容说说你的体会。
5、配音,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出示《春夜喜雨》让学生齐读。
2、出示《春望》,指名朗读。
悲之切是因为国家未统一,失地未收复;喜欲狂是因为国家收复了失地。一悲一喜,让我们鲜明地感受到两位诗人的拳拳爱国之心。他们的确是著名的爱国诗人,留下了许多爱国诗篇,请同学们课外收集来读一读,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第二课时。
1、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治爱美情趣,受到爱国主义精神影响。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
3、结合学诗,培养学生的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
过渡:今天我们学习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牵挂祖国的诗。(板题)。
2、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自主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教师点拨。
(以旧引新自然,自主确定目标民主。)。
1、读题质疑。示:告知,告诉。
引发思考:谁告诉儿子?告诉了儿子什么?为什么要告诉?
2、结合搜集的材料,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1、试读,要求正确流利。
2、让学生结合注释,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运用掌握的学诗方法:读查连疑,弄清诗句内容,体会诗句的文字美。
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充分练读;想象诗人临危时,遗憾之至,叮嘱儿子时的情景,教师可通过放音乐,用语言描绘,启发学生闭目想象,深悟诗情。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默写《示儿》,互相检查。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想象的画面及人物的语言。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的临终绝笔。全诗文字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似乎不费时力,就能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一腔爱国热情。但是理解诗意并不难,学生读上几遍,再疏通一下几个字的字义,如“元”、“但”、“定”等的意思,学生就能理解个八九不离十了。但学古诗词,远不止理解诗意那么简单。体悟诗人能过短短的二十八个字所表达的诗情,才是重中之重。这首诗,以“悲”为感情基调,抒发了诗人对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渴强烈望,爱国热情一表无遗。但是要让学生真正地懂得陆游的拳拳爱国心,岂是一首诗所能做到的。陆游一生追求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虽多次遭受排挤、打压、却仍不改其报国之心。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篇,抒情言志。
所以,在学完《示儿》后,为了让学生更多更深入地了解陆游的性情、陆游的志向,我又向学生出示了他的另两首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首诗,写于不同的时期,写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人老时,做梦时,乃至临终时,诗人都在忧国忧民。三首诗表达了诗人同一个情怀:一心为国、渴望祖国统一。
三首诗学下来,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为陆游强烈的爱国情怀深深震撼了。陆游也成了学生心目中真正意义上的爱国诗人。
古诗小学教学设计篇十六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3、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了解诗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熟读,背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2课时。
1.简单介绍唐诗。
五言绝句(五绝)。
绝句。
七言绝句(七绝)。
文本框:近体诗。
五言律诗(五律)。
律诗。
七言律诗(七律)。
排律。
(以上图表板书在黑板,并借助课件演示,约八分钟)。
2.边塞诗导入。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约两分钟)。
1.整体感知教师范读,并思考以下问题:
王维是怎样的一个人?(之后提问)。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名。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约八分钟)。
2.谈谈创作背景和意境情感。
开元二十五年,王唯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这首诗就是在出塞途中写的。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约七分钟)。
1.让一学生朗读,小组讨论:说出这首诗所表现的事、景、情;由此导入讲解全诗。
(约两分钟)。
2.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讲解: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翻译:我只身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途中经过属国居延。(约三分钟)。
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讲解: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约两分钟)。
提问(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
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提供的答案:“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提问(2):说说这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提供的答案: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约八分钟)。
概述本节课所上内容,强调重点。
内容:
1.介绍诗歌和王维。
2.介绍创作背景和意境情感。
3.讲了诗歌的前四句。
重点:
1.熟读成诵。
2.理解作者的情感(板书,约三分钟)。
1.翻译“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预习课文。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好在哪里?(约两分钟)。
温故知新:(以提问的方式)。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讲了王维的《使至塞上》,现在请一个同学来简单介绍一下王维。
2.回顾上节课内容(约五分钟)。
1.上节课,老师让同学们翻译“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现在请同学翻译一下。
翻译:像随风飘飞的蓬草出了汉塞,像归雁飞入了胡天。(约两分钟)。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让学生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
大漠孤烟直: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沙漠上,那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既显得孤单,又格外醒目,“直”字,使景物一下变得挺拔坚韧,刚直有力。(约五分钟)。
古诗小学教学设计篇十七
《四时田园杂兴》是西师大六语下册第二课,主要让学生学会熟读并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把诗意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作者劳动人民的赞美。
1.了解作者范成大及其《四时田园杂兴》,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进一步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味欣赏,体会诗歌的意境。3.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指导学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导学互动。
多媒体课件。
一提纲导学。
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图片导入,释题,简介作者:
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张图片,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眼前的这片风景。(如果能用上自己积累的诗句,那就更美了!)。
这个地方叫石湖,正如同学们所说,是一个山青水秀,风景优美的好地方。树木成荫,掩映着白墙黑瓦,再加上碧绿的秧苗,清澈的河水,金黄的菜花,还有自由嬉戏的野鸭,一派田园风光!这里是宋朝著名诗人范成大的家乡,他辞官后回到故乡住了十年,把这里的田园风光,这里的田园生活都写进诗里,写了60首诗。而且每首诗的题目都是一样的——(课件出示)跟老师念:《四时田园杂兴》(再读一遍)。
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读诗首先要读懂诗题,“四时”指的就是一年四季,这个词语用的巧,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都包含在内了,仔细品味一下,还有哪个词用的也很巧?(杂兴)你很会品味,能说说你的理解吗?(杂兴这个词,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随感”,各种各样的感受都可以。)。
因为有了这60首《四时田园杂兴》,石湖的田园风光显得更为诗情画意了,也因为这60首传诵千古的《四时田园杂兴》,大家又把范成大叫做——范石湖。
2、出示导纲。
了解作者范成大及其《四时田园杂兴》,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二合作互动。
1小组交流。
2展示评价(美读第一首:
在范成大眼中,田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都能成为《四时田园杂兴》的主角。(出示)。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请大家自由读读,思考:这首诗描写的是四时中那个季节的风景?(生自由读)。
蛱,蛱蝶指的就是蝴蝶。
谁来读读这首诗,把你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读好。
读出来了吗?(春天)你是从哪里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的?
再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像,你看到了春天田园怎样的画面?(自由读)。
从这几句诗中,同学们感受到了怎样的田园风光,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你眼前出现的画面。
1.梅子金黄杏子肥,
“肥”就是指梅子的个儿很大,是这样的.吗?这就是金黄的梅子,肥大的杏子,我看到同学们惊喜的表情,那就请你带着这份惊喜来读读——相信诗人的感受也和我们一样。我们一起读,和诗人分享这份惊喜!
2.麦花雪白菜花稀。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春的气息?麦子开花白白的,菜花稀稀落落的。
果子肥,菜花稀,他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着,你还看到了什么?
3.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这就是范成大眼中的家乡,诗人的心是多么悠闲,他淡淡地把自己看到的景物用文字描出来。这样的田园风光,用一个字形容就是——美。(板书:风光美)。
三导学归纳。
1、学生归纳。
课文围绕“学会聆听”、“把聆听的经验教给他人”展开故事内容。
2、教师指导: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训练。
1、拓展运用。
2、编题自练。
四时田园杂兴动物蜻蜓。
蛱蝶。
植物梅子。
杏子。
麦花。
菜花。
古诗小学教学设计篇十八
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知识点。
梳理理解古诗意境背诵并积累春天的古诗。
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咏柳》)。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学习《春日》)。
一、复习导入(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复习旧知;指导书写生字;交流古诗)。
一、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识字写字三、书写练习。
四、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五、作业: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
课后。
反思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古诗小学教学设计篇十九
《夜书所见》也是七言绝句,作者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全诗描绘了深秋夜晚,儿童提着灯笼捉蟋蟀的情景,富有生活情趣。
1、认识生字,会写“客、借”等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从《夜书所见》中感悟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1、教学重点: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感情诗意,体会情感。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知
(一)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二)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另外一首古诗。
(三)板书课题《夜书所见》。
(四)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一)学生自由读古诗,圈出古诗中的生字。
(二)试着拼读生字,把字音读准,把古诗读通顺。
(三)认读生字。
1、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拼读,重点读好“借”“应”。
2、请读对的学生领读。
3、小组交流: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4、全班交流。
(四)读词语。
1、出示词语指名读。
2、开火车读。
(五)指名读古诗。
(六)师范读古诗。
(七)学生齐读古诗。(让学生有学习主人的意识,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细读古诗,理解诗意
(一)这首诗写了什么呢?看了这幅图,你一定会明白的。
(二)请同学们仔细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三)学生反馈。
(四)你们说的这些,都能从这首诗中找到相对应的字或词,请大家找一找。
(五)小组内交流找到的内容。
(六)全班交流。(让学生从形象直观的图入手,找文中相对应的景,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七)讨论诗意。词的意思我们理解了,现在再加上自己的想象,整首诗的意思相信大家也能理解。请大家四人一组讨论诗意。
(八)交流:
1、重点提示,引导学生从图中看“江中的诗人在很冷的夜晚还不睡”,来想象他不睡的原因,从而体会出诗人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2、第二行诗也可引导学生想象:诗人看到小孩子在捉蟋蟀时想到了什么。
四、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一)听朗读录音,学生练习读。
(二)谁给我们展示一下?
(三)学生读诗。
(四)学生自由背一背。
(五)师生背,师背前一句,生接后一句。
(六)齐背。
五、总结升华,课外拓展
(一)学生谈学习收获。
(二)师小结: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大家的收获不少,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有更多的收获。
古诗小学教学设计篇二十
一.导入:情景导入,确定目标。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不管是上至我国第一部诗歌道总集《诗经》,还是下至唐诗、宋词、元曲,都有很多精典篇章,我们也学习了不少。初中三年我们一共学习了其中三十首,【投影】另外还有二十几首附诗,不知同学们是否还记得,下面老师就从中点几篇,大家来背一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天净沙秋思》、《春望》。
二.背一背:看谁记得多,记得牢。
今天,我们要看一看哪个组将会在这次诗歌复习竞赛中获胜。a组有没有信心?b组呢?
好,下面我们进入第一环节:名句填空。【投影】说到名句填空,这么多首诗,名句也很多,老师将它们分了类:
首先请a组同学为b组选题,并指名答题。
不错的,都答对了,但你能否到黑板上把它们写出来呢?请这位同学上黑板来写一写,下面的同学拿出本子也写一写。
他写得对不对?有没有错别字?他们应得多少分?
下面请b组同学为a组选题,并指名答题。你也来写一写,下面同学再在本子上写一写。有没有错误?他们应得多少分?好,不错的,两组打了平手。我们再来看看其余的题目,一起来回答。
很好,通过第一个环节,我们知道学习诗歌,首先得把它背上,不但要背熟,而且还要会写。因为只有会写了,才能把中考中的名句填空的分数收归囊中,对吧?!
三.品一品:看谁理解得深,理解得透。
请看题,老师把这道题读一遍,同学们看看应选哪一个选项。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为什么选b呢?我们来看一下正确答案。
经过上一轮的自由抢答,我们来看一看双方的得分。a组多少分?b组多少分?这一轮a组胜出。b组要加油啊!有没有信心在下一轮中超过他们?(有)那我们就拭目以待了。
四.想一想:看谁归纳得好,归纳得妙。
通过上一个环节的学习,同学们有没有留意这些题目都是从哪些角度出题的?我们把它们归纳出来,以后自己复习的时候就有章可循了。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有没有谁来补充。
同学们说得很好,赏析诗歌无非从这几个角度入手,请看大屏幕。【投影】。
推敲关键词句。
品析艺术特色。
理解诗歌主题。
五.练一练:看谁运用得精,运用得活。
知道了赏析诗歌的一般角度,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请同学们作一回中考命题老师,分别就《望岳》和《杜少府之任蜀川》为对方出三道题,注意出题的角度和提问的方式,并整理好答案,时间5分钟。
时间到,先请b组出题,a组接题(指名出题,你请谁答题),a组一共答对了多少题?
老师也为这首诗编了两道题,请同学们答一答。
下面看a组的了,a组出题,b组接题(指名出题,你请谁答题),b组一共答对了多少题?老师也为这首诗编了两道,请同学们再答一答。
不错,两组同学表现的各有千秋。出题者出得好,题题都问到了点子上,都问到了诗歌赏析的关键之处;而答题者答得更妙,句句都答到了位,答得对方心服口服。真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啊!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得分情况。最终a组在这次诗歌复习竞赛中获胜,让我们同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表示祝贺,但是b也不要所馁,下一次我们有的是机会。
六.总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了解复习诗歌的一般方法,也了解了诗歌常规的命题角度,其实也学会了自我复习诗歌的方法。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课后请同学们一方面要将所学的诗歌能熟练背诵默写,并加以理解。另外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自选一首诗,编三道诗歌赏析题,然后我们汇编在一起,打印出来,做个练习,看看谁能做得最好。
好,这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古诗小学教学设计篇二十一
了解两首古诗的诗句的意思。
了解诗的作者的相关知识。
理解诗句所蕴含的道理。
释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描写江南的绮丽春色。同时又慨叹南朝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二句写今:
四句吊古:
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四句抒情:
指导反复朗读,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239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