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总结是实现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的基础,我们需要定期对自己的目标进行总结和评估。写总结时,要注意语言的得体和准确,避免使用模糊不清或错误的表达方式。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遵义的导游词篇一
第一个要推荐的是赤水筒筒笋,它可不是普通的竹笋,是选用背阳、湿地生长菁竹笋“阴山笋”,质嫩味鲜,清脆爽口,极富营养价值,并有医药功能: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然后就是竹燕窝,口感清爽嫩滑,又鲜又脆,有暖胃驱寒、缓解风湿性关节炎的功效;再者就是腊肉,赤水的腊肉以这里的地区优势而成为天下一绝。赤水湿度大,腊肉干却润,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醇香四溢,味道醇厚。说道醇厚啊,赤水的古镇更是如此,那么午餐过后,稍作休息,咱们就去感受这里古镇的醇厚。
游客们!我们将进入丙安古镇,从外围看,古镇依山傍水,四周山清水秀,苍翠欲滴,可谓是“青山近水翠,绿水绕山柔”啊!现在我们就进入古镇,走进这里相信大家和我一样被震撼了,此时我们走在古镇石板街上,有狭窄压抑之感,一弯又一弯,本以为无路可走,谁知转个弯就是宽敞的石板街,柳暗花明,如入仙境。古镇河畔悬岩的建筑都是吊脚楼风格,独柱高脚楼、虚脚楼、无底楼、悬空楼我们一一领略。清代陈熙晋在这里写下了“树桫炊烟夕照收,无端风雨落床头。客心摇曳青灯里,一夜滩声撼小楼。”这里的恬静安谧确实很难与战争联系起来。1935年红军四渡赤水时,红一军第二师和师团部曾在这里扎营,为红军顺利渡赤水河取得了战略性的胜利,而如今丙安红一军团纪念馆已成为红一军在全国唯一的纪念馆。那么现在我们就参观这个纪念馆。
各位游客,今天的赤水一日游就要结束了,不知大家觉得我讲解的怎么样,希望在赤水的这段时光能成为您贵州之旅中最深刻的记忆,同时也把赤水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朋友。
遵义的导游词篇二
岩前飞瀑洒落,翠竹婆娑。像把亚热带巨型红层盆地发育而来的丹霞岩穴,嵌进玉储碧窗,精致地展示了中国西南地区,大地构造运动演化过程的缩影。鲜艳的丹霞石刻,遍布岩穴,有的.表面如鱼粼、如蜂窝、如水波,纹理相通,造型各异,讲述了巴蜀古湖从形成到消亡的历史过程。
杨家岩最具特色的地方,不仅在于他的观赏性和科考价值,还在于他的参与性。返程中,坐在一条长达600多米的滑槽内,就能直通山底,让您一边领略原始丛林的古朴幽静,一边享受童年的乐趣。我猜想,您的童年一定未滑过如此之长的滑滑梯。到达溪边,您还可以乘上飘流船,顺流而下,与红石清泉碰撞搏击,尽情感受清溪峡谷中的激情奔放。
遵义的导游词篇三
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遵义!我是你们导游小张,大家也可以叫我张导,只是此张导并非彼张导。我知道,大家就是奔这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来的,那就话不多说,我们启程吧!
话说1934年10月10日这天夜里,由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江西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在革命的紧急关头,中央接受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放弃向湘西进军计划,改向敌人薄弱的贵州进军。1935年1月,红军来到了黔北重镇遵义,并在1月15日,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也即是著名的遵义会议),解决迫在眉睫的军事问题。
大家请看这门楣上的大匾,这是毛泽东于1964年题写的黑漆金匾,上面的“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苍劲有力,金碧辉煌。这也是毛泽东为全国革命纪念地题字的唯一一处。因而特别珍贵。原来这大门两侧有八间铺子,是当年房主经营酱菜及颜料纸张的店铺。这个大门已经不对外开放了,真是给我们卖了个关子啊!大家要了解这其中故事,就请随我从前面的纪念馆正门进去一探究竟吧!
大家请看!这就是那幢各位曾经如此熟悉而又遥远的房子了。对面是毛泽东的七言律诗《长征》的草书碑刻。这里原是黔军25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它修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这是一座坐北朝南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建筑。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个部分。主楼四周有回廊,东西两端各有一转角楼梯,外面加有一道木栅栏。门窗涂饰赭色,镶嵌彩色玻璃,窗的外层还加有板门。楼内各房间设有壁橱。整个主楼占地面积528平方米。是当年遵义城最宏伟的建筑。
遵义会议会议室在楼上,原为房主的小客厅。会议室呈长方形,面积27平方米,这里的陈设,基本上是当年开会时的原貌。屋子正中的顶壁上悬挂的荷叶边盖洋员灯,东壁的挂钟和两个壁柜,中央的长方木桌和周围的20只木架藤心靠背椅以及长方桌下的火盆,这些都是按原来陈列的原物。
看到这里,大家是否依稀看了到革命家们在这里激烈争辩的身影呢。这次会议否定了从第四次反“围剿”以来,以博古为首的三人团的军事路线。通过了决议,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工作。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以及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大家一定想知道有哪些名人住过这栋房子吧?毛泽东?很遗憾,毛老人家没有按照您的指示住在这里!那到底有谁呢?请随我到楼下一探究竟吧!
好了!现在我们要揭晓刚才的谜底了!这西头的第一间就是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办公室兼住室了。这里的桌椅箱柜以及文房四宝等都是按原状陈列的'。墙壁上挂有望远镜和竹斗笠,还有一张周恩来长征到达陕北后的留影。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记录下了周恩来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生涯。那清晰的面容、垂胸的长髯、坚定的目光,与室内简朴的陈设相映衬,可以想见周恩来在战争岁月中呕心沥血的生涯,令人肃然起敬。
这东头第一间就是朱老总和夫人康克清的办公室兼住室了,与周恩来的办公室兼住室相对。这里也都是按原貌陈列的,我就不一一介绍了。这张朱德和康克清在窑洞前的合影也是长征到达陕北后所拍的。朱德忠厚而又慈祥的面容配以康克清的飒爽英姿,不难想见他们共同度过的艰苦曲折的革命春秋。
而总参谋长刘伯承就住这一间了。大家可以慢慢瞻仰这些伟人的生活遗迹,但请不要动动它们。
大家请看,这间最大的是军委总司令办公室(即作战室)了,在会议室的正下方,面积有56平方米,由两间长方形的房间组成,中间布一道可折叠的六合门。屋子正中陈列着两张黑漆大方桌,桌上有当时使用过的一些物品。这一幅巨大的地图是云、贵、川三省接壤地区的军用地图,图上插着这些红蓝色的三角小旗,标示的是遵义会议召开期间的敌我态势。当年,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参谋长刘伯承等就在这里运筹帏幄,部署红军如何摆脱国min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将红军引向胜得前进的道路。
从外地赶来参加遵义会议的刘少奇、李卓然、彭德怀、杨尚昆就住在这一间了,床铺是用木板临时搭成的,现在也按原状陈列。1985年初,在隆重纪念遵义会议胜利召开50周年的日子里,杨尚昆与李伯钊故地重游来到遵义,杨尚昆无比兴奋地在他当年睡过的门板床铺上坐着照了一张像呢!
现在,会址我们参观完了,要进一步了解长征的来龙去脉,我们就得去里边的遵义会议陈列馆了。
遵义会议陈列馆于2005年遵义会议召开70周年之际落成。陈列馆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共有250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和680米长的展线,展出文物及图片资料400余件、文字资料约2万字,分为“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四渡赤水”、“胜利会师”、“永放光芒”五个单元。其中还有栩栩如生的雕塑,现在大就跟着现场讲解员慢慢参观吧!
遵义的导游词篇四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神奇壮观、美丽多姿的七彩丹霞谷观光游览。张掖丹霞地貌景观区是省级地质公园,地处祁连山北麓,东距张掖39—56公里,海拔高度一3800米,面积约5lo多平方公里。景观区主要包括七彩丹霞区和丹霞奇观区两大景观区。七彩丹霞区主要分布在临泽县倪家营乡,丹霞奇观区主要分布在肃南县康乐乡、白银乡地段。张掖丹霞地貌被中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终身名誉会会长、著名的地理学家中山大学教授黄进教授誉为“张掖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貌中国第一”,“张掖彩色丘陵中国第一”,“张掖丹霞地貌是中国发育最好的地区之一”。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景观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极高的旅游观赏价值。
丹霞地貌作为古老的地质遗迹,它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时期,是喜马拉雅山运动中发育形成的红色岩系随着地壳的抬升,山坡以崩塌过程为主而后退,保留下来的红色砂岩经长期的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了孤立的奇岩怪石,所以其突出特点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澳大利亚等地,在我国分布最广,其中以广东省仁化县的丹霞山最为出名。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科院资深院士陈国达教授以发育典型的丹霞山为代表,命名了一种新的地貌类型——丹霞地貌,为学术界所接受与采用。张掖丹霞地貌集广东丹霞山的悬崖峭壁、峰林石柱的奇、险、美于一体,还兼有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斓、绚丽多姿,是我国干旱地区最典型的丹霞地貌。其气势之磅礴、面积之广阔、造型之奇特、色彩之缤纷,观赏性之强,举世罕见,全国一流,实属大自然之鬼斧神工。
遵义的导游词篇五
海龙囤,一个出了名的古代军事遗址,尽管还没有作为旅游景区对外开放,可对于一帮中文系的老家伙们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今年的同学会在遵义召开,遵义的同学为了把活动搞得丰富多彩,让大家玩得尽兴,不仅为大家安排好了车辆、食宿,还安排好了旅游行程,其中一天,便是去海龙囤。
清早起来吃过早餐,我们一行人分乘四辆车兴致勃勃朝海龙囤进发。
大约一个小时,我们来到龙岩山下的小村前。刚下车,村里的一位小姑娘便迎了上来,说是愿意给我们做导游,谈好价,我们便沿着山路开始登山。
小姑娘姓刘,瘦削的身子,大约十六、七岁,初中毕业辍了学,干起了导游。别看姑娘年纪小,可开朗大方,导游词背得滚瓜烂熟,给我们介绍起来一点也不含糊:
海龙囤是是中国、乃至亚洲唯一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军事古城堡,大型军事建筑与宫殿建筑合二为一,即把军事防御与政治统治合为一体的土司城堡遗址,是研究西南地区土司制度和关隘设施的重要实物资料。遗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城区西北的太平乡龙岩山,故又名龙岩囤。其始建于唐朝,扩建于南宋及明朝,之后焚毁于明朝。
海龙囤遗址南距遵义市区25公里,北距娄山关风景名胜区40公里,面积5平方公里。其高居于群山之巅,四面陡峭,左右环溪,沟壑纵横,山势险峻,仅山后仄径一线可以攀登,现已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经铜拄关、铁柱关一路攀爬,我们来到了“歇马台”。“歇马台”是一个平台,连接着上下关口,原为军事瞭望哨,凡登囤人马必须在此等待验贴之后,方能进入“飞虎关”。台边竖有“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的石碑,台的三面用仿木栏杆圈成了一个观景台。立于台前,放眼四望,千山万壑,逶迤连绵;俯瞰脚下,深渊万丈,杂树丛生,藤蔓相连。我顾不得汗水往眼里钻,对着眼前壮丽的景色不停的“咔嚓、咔嚓”。
利用大家拍照、休息的空挡,小刘不失时机地又为我们作起了介绍:
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南诏攻陷播州(今遵义)。公元876年,朝廷派鄱阳镇守穆星天前来平乱,获胜,圣喻“世袭”播州。原播州侯罗太汪赴泸州邀杨端返播,设计毒死穆星天。其时,朝廷内忧外患,根本无力定勘杨端之罪,只要边关无患,便上上大吉。遂命杨端迁居白锦堡,穆家军驻军老鹰岩(今海龙囤),故此地又称穆家寨,从此穆、杨两族400余年纷争不断。直到公元1220xx年,杨粲举大军斩首穆永忠,才结束两族纠纷。南宋末年,为防“元兵”来犯,杨文选址穆家寨,改名龙岩屯,并扩建加固,增修“养马城”等,与附近的“娄山关”、“鼎山城”形成完整的纵深防御系统。
听完小刘解说,我们继续前行。由此上囤顶有两条路,一条是为方便游客,新修的便道,一条是经由“天梯”入“飞虎关”的旧道。尽管我们知道“天梯”难行,还是选择了旧道。
所谓“天梯”,果然名不虚传。陡峭且不说,单是那三十六级,每一级约七、八十公分高的石级,要一级一级接二连三往上爬,就够人喝一壶了。我还好,一身短打,腿迈得开,抓住栏沿轻轻一跨就得一级。女士们就有点难了,我和几个劳力好一点的男士只好一个拉一个,将她们一步一步拉到了关前。
“飞虎关”,亦称“吊桥关”,乃利用半崖上的天然石壕凿成的城门,是名副其实的雄关。据说原先除了有一道厚厚的石门外还设有吊桥,其关隘前有“天梯”,后有绝壁,更兼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易守难攻,任何来犯之敌均只能“望关兴叹”。
遵义的导游词篇六
中国丹霞谷旅游度假区,位于贵州省习水县三岔河,距习水县城45公里,景区面积达30多平方公里,地处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系国家级森林公园。北面与重庆江津四面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山之隔,与四川合江佛宝国家级森林公园毗邻,西连贵州赤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处于川、黔、渝旅游“金三角”的腹部地带。
资料。
它是六千五百万年前,远古绿色世界劫后余生留给习水的宝贵自然遗产;是镶嵌在黔北高原上一颗璀璨的.生态明珠。
中国丹霞谷深藏于绿色林海之中,九沟十八岔涧谷纵横,山原逶迤,林莽苍苍,千峰竟秀,碧水萦绕。嵌入群山之间的条条沟谷叠翠千丈,浓荫蔽日。一根根红色石柱在浓绿中拔地而起,傲视林层;一块块巨大厚重的红层丹崖,色彩斑斓、幻影重重,拟人拟物,栩栩如生。瀑布跌水隐匿于青山翠谷之中,宛如铺在绿树丛中的一张张网,悬挂在红岩之上的一道道帘,散发出高山流水的悠悠情思。
遵义的导游词篇七
遵义旅游区是大西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川渝黔金三角旅游区的重点景区,也是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热点中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初步统计,遵义市共有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和社会资源3个大类、40个品种、100多个景区(点),其中,有国家级资源14处、省级资源75处。遵义山川秀丽,风光独特,尤以山、水、林、洞为主要特色。
截至20__年,遵义市有世界自然遗产1个(赤水丹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赤水风景名胜区)、省级6个(习水、娄山关、绥阳宽阔水、仁怀茅台、余庆大乌江、湄潭湄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4个(九道水国家森林公园、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省级4个(习水飞鸽、中国杉王、遵义娄山关、大板水);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双河溶洞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1个(遵义会议会址旅游景区、赤水大瀑布景区、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水上大天门旅游景区、四渡赤水纪念馆、中国丹霞谷旅游风景区、汇川区娄山关景区、湄潭天下第一壶茶文化旅游景区、赤水竹海旅游景区、余庆飞龙寨景区、赤水市佛光岩景区、凤冈茶海之心景区、仁怀市中国酒文化城、湄潭茶海生态园景区、务川仡佬文化旅游景区、赤水四洞沟旅游景区、绥阳双河洞旅游景区、仁怀茅台酒镇、桐梓杉坪旅游景区、汇川海龙屯旅游景区、绥阳红果树旅游景区)。
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四渡赤水纪念馆,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红军街,红军遵义总政治部旧址,毛主席旧居,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旧址,苟坝会议会址,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博古旧居,遵义会议陈列馆,娄山关摩崖石刻等。
中国侏罗纪公园,绥阳九道门,栗元草场旅游度假区,宽阔水自然保护区,习水长嵌沟景区,红石野谷(杨家岩)景区,五柱峰景区,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余庆飞龙湖,双河溶洞国家级地质公园,三岔河旅游度假区,赤水十丈洞景区,云门囤旅游度假区,遵义三阁公园,遵义枫香温泉,凤凰山森林公园等。
赤水古城、玛瑙山军事营盘、湘山寺、桃溪寺、海龙屯军事遗址、丙安古镇、杨粲墓、金鼎山等。
茶海之心景区是中国西部茶海,茶林相间的茶海之心景区,茶海之心紫薇堂茶庄等自然风光。湄潭位于于遵义东南侧,距遵义70余公里,是中国名茶之乡,处云贵高原,居大娄山脉南麓,乌江北岸。
遵义的导游词篇八
所处位置及地形。
据文献资料推断,海龙囤的始建年代应不晚于宋宝祐五年(公元1257年),是在抗蒙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军事屯堡。此后历经修葺。明万历年间,杨应龙主政播州时进一步加固城墙,并于囤前筑九关,意欲使之成为“子孙万代之基”,不料却在不久后的1600年初夏毁于“平播”的战火。
背景历史。
唐朝时,以当今遵义为中心的“播州”广大地区被“南诏国”彝人占领,公元876年,朝廷派杨端前来平乱。事平后命杨端“世袭”播州,建立了持续七百余年、共29代的杨氏土司政权。
明朝末年,杨氏29代“土司”、骠骑将军、播州宣慰使杨应龙与川、渝地方发生矛盾,后激化为军事冲突、演化为叛乱。1600年,国力衰竭的明朝廷最后倾全力调8省之24万军队分8路发动“平播之役”。“龙岩囤”被焚毁,后又被易名曰“海龙囤”。意为“龙困于海,不能再兴云复雨”。播州从此“改土归流”、分为两府,一曰平越府,划与新建的贵州省;一曰遵义府,隶属四川省。
挖掘过程。
20xx年3月,贵州省文物局正式启动海龙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工作,4月23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领衔的联合考古队在副所长李飞的带领下进驻海龙屯,展开田野考古工作。
完整处,高达七八米。囤后设后关、西关、万安关三关(后两关为吊桥关),两两围合为土城、月城,形成两重瓮城的格局。囤东上囤道沿城墙蜿蜒,必要处设以关隘,以扼其要,如今尚存者有铁柱、铜柱、飞虎(三十六步)、飞龙、朝天、飞凤六关。囤内沿城墙的高地及险要处,遗有“四角亭”
“绣花楼”等遗迹,可能为查看敌情的敌楼。囤内最核心的遗迹,是坐落于中央偏西处的两组规模庞大的建筑群,居南者当地人称“老王宫”,居北者为“新王宫”,彼此相距约200米。均因山取势,从东北向西南逐级抬升,占地各2万平方米左右。
建筑,仅局部揭露;其开间不足2米,颇显狭小,但做工极为考究,屋内墁砖二层(底层为长方形砖,上层为方砖),间铺5厘米厚细沙;结合“左祖右社”的普遍建置,颇疑此系供奉祖先牌位的“杨氏家庙”。f8左侧系一高台,因山所建的台基高约4米,民间称“三台星”(f17),实为五台,逐级抬升,中央各设踏道;两侧山墙基用石雕枭混线,颇显精致;台之两侧前端设对称踏道,居左者通往“水牢”,实系一石砌券拱通道(l2);《平播全书》记杨应龙自缢于“卧房”,明军攻破后,于“后房”得其尸首,知卧房居于新王宫后端;结合种种,疑f17即是土司寝宫。若推论不谬,则新王宫的整体布局遵循了“前堂后寝”的普遍模式。只是处于地形等因素的考量,寝宫未接后堂,而居于其左后方。“水牢”(l2)西邻f9,仅对其东稍间进行了清理,发现青花瓷片上万片,另有铁锅碎片、灶台、水槽等,表明此系一厨房。f9西端紧邻城墙处,有并列二坑,设进水孔和排水孔(排出城墙外),疑系厕所。“新王宫”及其附近共探明房址20余栋(组),限于篇幅不逐一介绍。
二、价值及研究意义。
海龙囤是一处融保卫国家利益与维护土司家族利益于一体,集关堡山城与土司衙署于一身的土司城堡。它是为巩固中国西南边陲而由中央政府和地方势力联合修建的防御性工事,它的修建因此融合了播州杨氏长期山城防御实践的经验积累以及当时中原普遍流行的筑城理念,以之为代表的山城与处在穆家川的平原城一起构成了播州杨氏的城邑体系,其内中轴线对称、正堂居中等做法,反映了土司对中央朝廷的精神认同。地方与中央的良好关系,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繁荣。杨氏的防务智慧甚至影响到钓鱼城的出现,以及明清时代该地区数以百计的堡寨的修建,从这个意义上讲,海龙囤是中国西南山地建筑的杰出典范。
偏处西南一隅的海龙囤,与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息息相关,是中央与地方互动,家与国关系相互转换的重要场域,是中国唐宋羁縻之制和元明土司制度的产物,它完整见证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政策由羁縻之制到土司制度再到“改土归流”的演变,也见证了杨氏家族统领下播州的辉煌与覆灭。
正因此故,海龙囤的发掘,对从考古学的角度推进西南土司的研究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就现实而言,结合申遗所开展的考古发掘工作极大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使多方在文化遗产诸多问题上达成共识,对遗产保护产生了积极作用。发掘过程中所开展的一系列慈善扶贫及公众考古活动,在与大众的互动中回应了社会的关切从而强化了学科存在的价值,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海龙囤遗址“海龙囤”是“海龙囤遗址”的同义词。
海龙屯,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军事古堡,也是世界上最完整的中世纪军事城堡之一。它以气势恢弘和关隘险峻而著称。是明代万历年间惨绝人寰的“平播之役”的主战场,贵州境内历史上规模最大和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就发生在这里。
历史上有名的“平播之役”的主战场,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中世纪军事城堡。
随山势绵延5千米多,气象十分宏大。现存铜门关、飞凤关、朝天关等9道关隘遗址,以及天梯、殿宇等多处遗址均保存完整。
海龙屯众山簇拥,峡谷幽深,龙岩山高耸入云,峡谷中有白沙水,方圆约5公里,四周有铜柱关、铁柱关、飞龙关、飞风关、朝天关、飞虎关、万安关、西关、云凤楼,以及水牢、金库、银库、火药池、绣花楼、校场坝、采石场等遗址。海龙囤孤峰入云,四面陡峭,山后一线窄径是唯一通道,山下湘水环流,群峰簇拥,壁垒森严,完全是一派军事要塞的形式。
这里是播州杨氏政权七百年统治的后期老巢。囤中有许多遗址文物,是黔北的重要人文景观。
放,抢救文物古迹,海龙屯于1982年被核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又被省文化厅推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播之役。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正月,明朝发动“平播之役”,命四川总督李化龙统数省兵24万,八道并进攻打播州,四月中旬官兵云集围困海龙囤,播州土司兵顽强抵抗,李化龙下令“百道央攻”,五月中旬把杨应龙围于囤内,三省五总兵抽精锐设云梯轮番仰攻半月余,于六月初六凌晨破囤,杨应龙自缢死,官兵在囤上杀戮焚劫,履宇街市夷为平地,阶础纵横,瓦砾成丘,杨氏自唐以来在播州700余年的世袭统治从此结束。
遵义的导游词篇九
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赤水中部葫市镇金沙沟一带,离赤水城40公里,赤枫公路旁侧。是国家环保局根据国家"六五"环保计划于1984年在贵州赤水建立的一处以物种保护为主的综合型示范性自然保护区。
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以桫椤及其生存环境为保护对象的唯一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距离长江最近的一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面积最广的桫椤林区。
早在一二百年前,有关赤水桫椤的记载已经见诸于相关书籍。清道光年间编撰出版的贵州《仁怀直隶厅物产志》中就有记载:“地产桫椤,叶如凤尾,色青。”清道光年间的十二怀辖区内便包含赤水。
1983年,贵州省人民政府组成“贵州省珍稀濒危植物考察组”深入赤水金沙沟一带去考察贵州省珍稀植物——小金花茶。无意中发现到桫椤,并确认这种植物就是世界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从而结束了赤水桫椤长期不为人知的历史。赤水有大面积桫椤分布的发现轰动了全国乃至世界。1984年,赤水县人民政府建立了“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1992年,国务院批准“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为“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xx年10月,国家旅游局批准,在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开设地球爬行动物时代标志植物及其生存环境游览观光园林,正式命名为“中国侏罗纪公园”,这是中国惟一一个以“侏罗纪”命名的国家级公园。
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次年被接纳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
保护区有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生态环境表现出很大的特殊性,成为同纬度地区一种特殊的生态类型,加上这里地势险峻,人迹罕至,环境受人的影响甚小,迄今为止保持着原始的“本底”状态。区内少破坏,无污染,自然环境之间关系平衡稳定。
桫椤系当今地球上保存不多的一种冰川前期植物,被称为科学研究的“活化石”,在保护区、科研、观赏上具有重要价值,是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保护区保存的桫椤,普通株高4-6米,很多地段成片分布,形成以桫椤为优势的植物群落,种群数量达4万余株,具有桫椤数量多,生长好,分布集中,生态原始的突出特点,是目前国内一处十分少见的桫椤天然集中分布区,典型代表意义十分突出。桫椤作为历史的见证,科学研究的“活化石”,对研究古后地质节气候、古环境的演变,对探索生物进化的奥秘,对保证遗传物种生态系统的永续利用具有极重要的保护及科学研究价值。桫椤也因树形优美、生态环境特殊而极富观赏价值。
遵义的导游词篇十
【轿亭】顾名思义,轿亭就是轿夫营运的“车站”。这些轿夫全部是四洞沟土生土长的苗家汉子,其轿子又叫滑竿,全部就地取材,加工而成,两根竹竿架上一把软竹躺椅,人躺在上面,可以尽情地悠哉悠哉。因四洞沟景区由四个瀑布即四洞组成,而每个洞之间的距离差不多,所以从轿亭开始,坐滑竿的话,其政府指导价是每洞20元,最低优惠价是每洞10元;不过,我们团队中重量级的人物坐轿的话,那就得付重量级的钱,给多少就看您自己的啦。
【竹笋、竹荪】赤水市位于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的交接之处,年均气温17℃,降水量1200—1300毫米,生态植被良好,气候四季宜人,是竹子的理想生存地。您看游道两旁,竹子成片成林,蔚为壮观。大家都知道,春天是万物生长发芽的季节,也是竹笋拱土而出的时节,但是在赤水市任何一个地方,竹子都是在夏秋季节发芽成笋,拔节生长,持续时间长达6个多月,您说奇怪不奇怪?!而且在竹林中还生长着一种特别名贵的食物:竹荪。这个“荪”是由“草”头和“孙”字组成的,是一种叫隐花菌的菌类植物,属担子菌纲、鬼笔科。当枯死的竹竿和飘落的竹叶腐烂变霉以后,在一定的气候、土壤、阳光等条件下,加上强烈的温差变化,年长日久便生长出竹荪这种名贵的滋补食品。远在古代,竹荪便作为贡品进贡皇帝,被誉为“京果之王”,如今钓鱼台国宴也经常以竹荪烹制佳肴接待国际贵宾。从清朝中期至解放前,四洞沟等地出产的竹荪价格最高时竟与黄金等价,一家三口的农户只要采到四两到半斤的竹荪便可保证全家人一年都不干活,也不愁吃穿。竹荪生长在哪里,哪里就充盈着散逸的清淡幽香,将其晒干后,这种幽香更加芬芳,泌人心脾。竹荪质地细腻,味道鲜美,清脆爽口,煮汤时加一点竹荪,不但可以调味,而且还可以防腐,几天内不会变味,因此它具有色、香、味三绝的特点。竹荪的蛋白质含量达到30—40%,含有人体必需的19种氨基酸、赖氨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不仅对高血压、支气管炎、风湿病有特殊疗效,而且对胆固醇、脂肪过厚等病症也有明显疗效,同时,对人体肝脏益处多多,具有治癌防癌的作用。
遵义的导游词篇十一
海龙囤又名龙岩囤,位于贵州省汇川区高坪镇玉龙村义龙岩山东。下面是本站带来的遵义海龙囤。
导游词。
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海龙囤,一个出了名的古代军事遗址,尽管还没有作为旅游景区对外开放,可对于一帮中文系的老家伙们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今年的同学会在遵义召开,遵义的同学为了把活动搞得丰富多彩,让大家玩得尽兴,不仅为大家安排好了车辆、食宿,还安排好了旅游行程,其中一天,便是去海龙囤。
清早起来吃过早餐,我们一行人分乘四辆车兴致勃勃朝海龙囤进发。
大约一个小时,我们来到龙岩山下的小村前。刚下车,村里的一位小姑娘便迎了上来,说是愿意给我们做导游,谈好价,我们便沿着山路开始登山。
小姑娘姓刘,瘦削的身子,大约十六、七岁,初中毕业辍了学,干起了导游。别看姑娘年纪小,可开朗大方,导游词背得滚瓜烂熟,给我们介绍起来一点也不含糊:
海龙囤是是中国、乃至亚洲唯一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军事古城堡,大型军事建筑与宫殿建筑合二为一,即把军事防御与政治统治合为一体的土司城堡遗址,是研究西南地区土司制度和关隘设施的重要实物资料。遗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城区西北的太平乡龙岩山,故又名龙岩囤。其始建于唐朝,扩建于南宋及明朝,之后焚毁于明朝。
海龙囤遗址南距遵义市区25公里,北距娄山关风景名胜区40公里,面积5平方公里。其高居于群山之巅,四面陡峭,左右环溪,沟壑纵横,山势险峻,仅山后仄径一线可以攀登,现已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经铜拄关、铁柱关一路攀爬,我们来到了“歇马台”。“歇马台”是一个平台,连接着上下关口,原为军事瞭望哨,凡登囤人马必须在此等待验贴之后,方能进入“飞虎关”。台边竖有“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的石碑,台的三面用仿木栏杆圈成了一个观景台。立于台前,放眼四望,千山万壑,逶迤连绵;俯瞰脚下,深渊万丈,杂树丛生,藤蔓相连。我顾不得汗水往眼里钻,对着眼前壮丽的景色不停的“咔嚓、咔嚓”。
利用大家拍照、休息的空挡,小刘不失时机地又为我们作起了介绍:
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南诏攻陷播州(今遵义)。公元876年,朝廷派鄱阳镇守穆星天前来平乱,获胜,圣喻“世袭”播州。原播州侯罗太汪赴泸州邀杨端返播,设计毒死穆星天。其时,朝廷内忧外患,根本无力定勘杨端之罪,只要边关无患,便上上大吉。遂命杨端迁居白锦堡,穆家军驻军老鹰岩(今海龙囤),故此地又称穆家寨,从此穆、杨两族400余年纷争不断。直到公元1220xx年,杨粲举大军斩首穆永忠,才结束两族纠纷。南宋末年,为防“元兵”来犯,杨文选址穆家寨,改名龙岩屯,并扩建加固,增修“养马城”等,与附近的“娄山关”、“鼎山城”形成完整的纵深防御系统。
听完小刘解说,我们继续前行。由此上囤顶有两条路,一条是为方便游客,新修的便道,一条是经由“天梯”入“飞虎关”的旧道。尽管我们知道“天梯”难行,还是选择了旧道。
所谓“天梯”,果然名不虚传。陡峭且不说,单是那三十六级,每一级约七、八十公分高的石级,要一级一级接二连三往上爬,就够人喝一壶了。我还好,一身短打,腿迈得开,抓住栏沿轻轻一跨就得一级。女士们就有点难了,我和几个劳力好一点的男士只好一个拉一个,将她们一步一步拉到了关前。
“飞虎关”,亦称“吊桥关”,乃利用半崖上的天然石壕凿成的城门,是名副其实的雄关。据说原先除了有一道厚厚的石门外还设有吊桥,其关隘前有“天梯”,后有绝壁,更兼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易守难攻,任何来犯之敌均只能“望关兴叹”。
海龙囤遗址对于研究中世纪的军事、政治、技术、工艺等,颇具价值。四百年来,文人学士、官绅百姓游览凭吊者,络绎不绝。特别是“骠骑将军示谕龙岩囤严禁碑”,简直就是一部反映当时军事要塞管理制度的稀有档案。海龙囤现已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海龙囤遗址位于贵州遵义老城北约30里的龙岩山东麓、湘江上游,是研究土司制度的完整遗址。据现有文献,海龙囤始建于1257年,由南宋朝廷与播州的土司杨氏共同营建,后来毁于1620xx年对抗明朝廷的战争。据贵州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飞介绍,如今周长约6公里的环囤城墙尚存,囤内面积达1.59平方公里,“老王宫”和“新王宫”是囤内两组最大的建筑群,面积均在2万平方米左右,大体为“横三纵三”的布局,是集军事屯堡、衙署与“行宫”为一体的“土司”遗存。
唐朝时,以当今遵义为中心的“播州”广大地区被“南诏国”彝人占领,公元876年,朝廷派杨端前来平乱。事平后命杨端“世袭”播州,建立了持续七百余年、共29代的杨氏土司政权。
政权初建,为“设险以守其国”、并作“保固之根本”,于州治西北15公里之“龙岩山”建“龙岩囤”,平时练兵,战时作行政、军事中心。南宋末年,为防“元兵”来犯,扩建加固,增修“养马城”“养鸡城”等形成体系,又与附近的“娄山关”、“鼎山城”形成纵深防御系统。明朝时又重修。
明朝末年,杨氏29代“土司”、骠骑将军、播州宣慰使杨应龙与川、渝地方发生矛盾,后激化为军事冲突、演化为叛乱。1620xx年,国力衰竭的明朝廷最后倾全力调8省之24万军队分8路发动“平播之役”。战争初期,北面川军3000人在娄山关全部被歼、片甲不留,南面的乌江之战,消灭联军3万人马。相持两月,播州各地关隘相继失守,杨应龙只好带领1.7万人马退守海龙囤,各路官军围而攻之。由于守军有天险可凭,有积储足恃,有悍勇苗兵可用,囤下河谷中官兵死伤颇众。几经努力,苦战114天,官军终于爬上“后关”,攻占了这座“坚不可摧”的军事要塞,“斩级22687颗”,“招降播民一十二万”。“龙岩囤”被焚毁,后又被易名曰“海龙囤”。意为“龙困于海,不能再兴云复雨”。播州从此“改土归流”、分为两府,一曰平越府,划与新建的贵州省;一曰遵义府,隶属四川省。
北依娄山,南近乌江,近控五城,远瞰巴巫的遵义,历来是黔北重镇。一曲“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不仅唱出了遵义的豪情,也唱出了中国人的豪情。古军事城堡海龙囤,系中国中世纪军事古城堡、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南方封建土司文化的杰出代表,海龙囤军事古城堡建于南宋理宗宝佑五年(公元1257年)又名海龙囤。《遵义府志》记载:“一蒂孤悬,群山固结,左右环溪,阴深峻险”,原为播州杨氏第十五世土宫杨文为抵御蒙古大军而构筑的军事营垒,后多有修葺,是宋明时期杨氏土司的主要军事堡垒,且因囤上风光秀丽,又兼作杨氏家族别墅行宫。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杨氏二十九世土官杨应龙又调集役夫工匠,在其祖先修建的龙岩囤上扩建城堡,修建9关以拒官军,各关之间石墙相连,马道互通,城堞随山势绵延5千多米,气势十分雄伟。
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20xx年),明朝廷发动平播战争,兵部侍郎李化龙总督川湖贵三省军事,率十五省兵二十四万人,从重庆出发,取道江,破九盘,攻娄山,围攻海龙囤,双方决战历时114天,共伤亡人数3-5万人,杨应龙便自缢身亡,万历二十九年,朝廷对播州实行“改土归流”政策,杨氏自唐以来历经720xx年的土官统治,宣告结束。海龙囤上,木结构建筑物被焚毁,但城墙、关隘、王宫中轴踏步,建筑基石、水牢、卡门等石砌建筑物仍保留420xx年前的规模,展现出当时平播战争的惨烈场景。海龙囤是迄今为止亚洲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军事城堡。
遵义的导游词篇十二
赤水是一块红色的圣土,在此,我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赤水人用一首红军歌谣《红军都是英雄汉》来欢迎大家,并预祝我们的这次赤水之旅获得圆满的成功:(唱)红军都是英雄汉,不怕艰苦不怕难,千山万水脚下踩,革命重担一肩挑,勇渡赤水敌胆寒。
赤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隶属于遵义地区,因赤水河汛期河水呈赤红色长达八个月而得名。全市总面积1801.2平方公里,总人口30余万人,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东南与贵州习水县接壤,西北分别与四川古蔺、叙永、合江三县交界,水陆通衢,交通便捷,陆接川南,江连吴楚,素有“川黔锁钥”、“黔北门户”之称,因其历史悠久、物产富庶、风光旖旎,所以又被称之为“黔北明珠”。
赤水市分别距川南重镇泸州市78公里、重庆市260公里、成都市360公里、遵义市299公里、贵阳市450公里,位于成都—乐山—自贡和三峡—重庆两条旅游热线的双重辐射圈内,与四川合江佛宝国家森林公园、重庆江津四面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一起构成川黔渝的“旅游金三角”。
遵义的导游词篇十三
提到遵义人们肯定会想到——历史名城这一称号,不错,遵义的确是一个传承历史文化的地方。现在我就带你去尽情游览。
首先我们必然要去遵义会议会址。走进大门,在绕过小路就来到了著名的遵义会议会址。看,灰墙、黑瓦又庄严又美丽。它周围有一至三米的拱形大洞,洞旁有一棵大柱,柱前有一棵傲然屹立的大树。到遵义会议会址楼上,瞧,大约有十八根椅子,下面有烤火的火盆,火盆上面有黑色的桌子,可壮观了!
离开遵义会议会址,让我们到红军街去大饱口福。红军街卖小吃的可多了,有卖糖人的,有卖姜片的,还有卖拉面的,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让你一次吃个够,你犯不着担心钱包,这儿可是物美价廉!肚子吃饱了该运动运动,走,我们爬山去!
第三站是凤凰山,加油快爬呀!爬到半山腰你会惊奇的发现下面的人竟然是蚂蚁般大小。草地上长满了小草,五颜六色的花遍地开放如同一个美丽无比的大花园。走到小路旁你就像进入了花卉展览。美丽的桃花在春风中露出了笑脸,迎春花的花瓣就像黄蝴蝶在枝头翩翩起舞。
遵义的导游词篇十四
海龙囤遗址对于研究中世纪的军事、政治、技术、工艺等,颇具价值。四百年来,文人学士、官绅百姓游览凭吊者,络绎不绝。特别是“骠骑将军示谕龙岩囤严禁碑”,简直就是一部反映当时军事要塞管理制度的稀有档案。海龙囤现已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海龙囤遗址位于贵州遵义老城北约30里的龙岩山东麓、湘江上游,是研究土司制度的完整遗址。据现有文献,海龙囤始建于1257年,由南宋朝廷与播州的土司杨氏共同营建,后来毁于16对抗明朝廷的战争。据贵州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飞介绍,如今周长约6公里的环囤城墙尚存,囤内面积达1.59平方公里,“老王宫”和“新王宫”是囤内两组最大的建筑群,面积均在2万平方米左右,大体为“横三纵三”的布局,是集军事屯堡、衙署与“行宫”为一体的“土司”遗存。
唐朝时,以当今遵义为中心的“播州”广大地区被“南诏国”彝人占领,公元876年,朝廷派杨端前来平乱。事平后命杨端“世袭”播州,建立了持续七百余年、共29代的杨氏土司政权。
政权初建,为“设险以守其国”、并作“保固之根本”,于州治西北15公里之“龙岩山”建“龙岩囤”,平时练兵,战时作行政、军事中心。南宋末年,为防“元兵”来犯,扩建加固,增修“养马城”“养鸡城”等形成体系,又与附近的“娄山关”、“鼎山城”形成纵深防御系统。明朝时又重修。
明朝末年,杨氏29代“土司”、骠骑将军、播州宣慰使杨应龙与川、渝地方发生矛盾,后激化为军事冲突、演化为叛乱。1600年,国力衰竭的明朝廷最后倾全力调8省之24万军队分8路发动“平播之役”。战争初期,北面川军3000人在娄山关全部被歼、片甲不留,南面的乌江之战,消灭联军3万人马。相持两月,播州各地关隘相继失守,杨应龙只好带领1.7万人马退守海龙囤,各路官军围而攻之。由于守军有天险可凭,有积储足恃,有悍勇苗兵可用,囤下河谷中官兵死伤颇众。几经努力,苦战114天,官军终于爬上“后关”,攻占了这座“坚不可摧”的军事要塞,“斩级22687颗”,“招降播民一十二万”。“龙岩囤”被焚毁,后又被易名曰“海龙囤”。意为“龙困于海,不能再兴云复雨”。播州从此“改土归流”、分为两府,一曰平越府,划与新建的贵州省;一曰遵义府,隶属四川省。
遵义的导游词篇十五
据文献资料推断,海龙囤的始建年代应不晚于宋宝祐五年(公元1257年),是在抗蒙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军事屯堡。此后历经修葺。明万历年间,杨应龙主政播州时进一步加固城墙,并于囤前筑九关,意欲使之成为“子孙万代之基”,不料却在不久后的1600年初夏毁于“平播”的战火。
背景历史。
唐朝时,以当今遵义为中心的“播州”广大地区被“南诏国”彝人占领,公元876年,朝廷派杨端前来平乱。事平后命杨端“世袭”播州,建立了持续七百余年、共29代的杨氏土司政权。
明朝末年,杨氏29代“土司”、骠骑将军、播州宣慰使杨应龙与川、渝地方发生矛盾,后激化为军事冲突、演化为叛乱。1600年,国力衰竭的明朝廷最后倾全力调8省之24万军队分8路发动“平播之役”。“龙岩囤”被焚毁,后又被易名曰“海龙囤”。意为“龙困于海,不能再兴云复雨”。播州从此“改土归流”、分为两府,一曰平越府,划与新建的贵州省;一曰遵义府,隶属四川省。
挖掘过程。
20xx年3月,贵州省文物局正式启动海龙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工作,4月23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领衔的联合考古队在副所长李飞的带领下进驻海龙屯,展开田野考古工作。
完整处,高达七八米。囤后设后关、西关、万安关三关(后两关为吊桥关),两两围合为土城、月城,形成两重瓮城的格局。囤东上囤道沿城墙蜿蜒,必要处设以关隘,以扼其要,如今尚存者有铁柱、铜柱、飞虎(三十六步)、飞龙、朝天、飞凤六关。囤内沿城墙的高地及险要处,遗有“四角亭”
“绣花楼”等遗迹,可能为查看敌情的敌楼。囤内最核心的遗迹,是坐落于中央偏西处的两组规模庞大的建筑群,居南者当地人称“老王宫”,居北者为“新王宫”,彼此相距约200米。均因山取势,从东北向西南逐级抬升,占地各2万平方米左右。
建筑,仅局部揭露;其开间不足2米,颇显狭小,但做工极为考究,屋内墁砖二层(底层为长方形砖,上层为方砖),间铺5厘米厚细沙;结合“左祖右社”的普遍建置,颇疑此系供奉祖先牌位的“杨氏家庙”。f8左侧系一高台,因山所建的台基高约4米,民间称“三台星”(f17),实为五台,逐级抬升,中央各设踏道;两侧山墙基用石雕枭混线,颇显精致;台之两侧前端设对称踏道,居左者通往“水牢”,实系一石砌券拱通道(l2);《平播全书》记杨应龙自缢于“卧房”,明军攻破后,于“后房”得其尸首,知卧房居于新王宫后端;结合种种,疑f17即是土司寝宫。若推论不谬,则新王宫的整体布局遵循了“前堂后寝”的普遍模式。只是处于地形等因素的考量,寝宫未接后堂,而居于其左后方。“水牢”(l2)西邻f9,仅对其东稍间进行了清理,发现青花瓷片上万片,另有铁锅碎片、灶台、水槽等,表明此系一厨房。f9西端紧邻城墙处,有并列二坑,设进水孔和排水孔(排出城墙外),疑系厕所。“新王宫”及其附近共探明房址20余栋(组),限于篇幅不逐一介绍。
二、价值及研究意义。
海龙囤是一处融保卫国家利益与维护土司家族利益于一体,集关堡山城与土司衙署于一身的土司城堡。它是为巩固中国西南边陲而由中央政府和地方势力联合修建的防御性工事,它的修建因此融合了播州杨氏长期山城防御实践的经验积累以及当时中原普遍流行的筑城理念,以之为代表的山城与处在穆家川的平原城一起构成了播州杨氏的城邑体系,其内中轴线对称、正堂居中等做法,反映了土司对中央朝廷的精神认同。地方与中央的良好关系,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繁荣。杨氏的防务智慧甚至影响到钓鱼城的出现,以及明清时代该地区数以百计的堡寨的修建,从这个意义上讲,海龙囤是中国西南山地建筑的杰出典范。
偏处西南一隅的海龙囤,与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息息相关,是中央与地方互动,家与国关系相互转换的重要场域,是中国唐宋羁縻之制和元明土司制度的产物,它完整见证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政策由羁縻之制到土司制度再到“改土归流”的演变,也见证了杨氏家族统领下播州的辉煌与覆灭。
正因此故,海龙囤的发掘,对从考古学的角度推进西南土司的研究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就现实而言,结合申遗所开展的考古发掘工作极大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使多方在文化遗产诸多问题上达成共识,对遗产保护产生了积极作用。发掘过程中所开展的一系列慈善扶贫及公众考古活动,在与大众的互动中回应了社会的关切从而强化了学科存在的价值,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遵义的导游词篇十六
遵义是贵州的有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很多不同地区的游客来参观,导游要结合遵义的特色景点,详细介绍给游客了解。下面是本站带来的遵义的。
导游词。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提到遵义人们肯定会想到——历史名城这一称号,不错,遵义的确是一个传承历史文化的地方。现在我就带你去尽情游览。
首先我们必然要去遵义会议会址。走进大门,在绕过小路就来到了著名的遵义会议会址。看,灰墙、黑瓦又庄严又美丽。它周围有一至三米的拱形大洞,洞旁有一棵大柱,柱前有一棵傲然屹立的大树。到遵义会议会址楼上,瞧,大约有十八根椅子,下面有烤火的火盆,火盆上面有黑色的桌子,可壮观了!
离开遵义会议会址,让我们到红军街去大饱口福。红军街卖小吃的可多了,有卖糖人的,有卖姜片的,还有卖拉面的,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让你一次吃个够,你犯不着担心钱包,这儿可是物美价廉!肚子吃饱了该运动运动,走,我们爬山去!
第三站是凤凰山,加油快爬呀!爬到半山腰你会惊奇的发现下面的人竟然是蚂蚁般大小。草地上长满了小草,五颜六色的花遍地开放如同一个美丽无比的大花园。走到小路旁你就像进入了花卉展览。美丽的桃花在春风中露出了笑脸,迎春花的花瓣就像黄蝴蝶在枝头翩翩起舞。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当这首歌回荡在你耳边,你可能回想起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在这当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经历千心万苦。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共产党建立起了新中国,此路程中,红军经过许多大省大县,其中,有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的遵义会议会址。
于是,因为是星期六,我来到文明已久的遵义会议会址,当我进入大门我感到革命前辈留下的气息,遵义会议会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老城红旗街80号,建于1955年,是当时的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在1964年,毛泽东在此楼房的大门上写了“遵义会议会址”所以在这此后,此楼房就叫遵义会议会址,进入大门以后可见一座大楼分两层,一楼有走廊,楼房的四面有柱廊,此楼房占地面积528平方米。
据说在1935年1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到达遵义,1月15日到17日,党中央在此召开了中央政法局扩大会议,也就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它在极端危机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在这里有一个大厅,在大厅中央有一张长方形木桌,四周有一圈靠背椅。有关人士说,当时,遵义会议就在此处召开的。会址中还有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的办公室和住室。
今天,来到此处,我知道了许多知识,收获不小,来到这里我很高兴,虽然脚很软但我觉的只有一个字“值”。
那天清晨,我们早早向凤凰山进发。远望凤凰山,它犹如一位身披薄纱的仙女,显得那么端庄,那么秀美。一路上我蹦蹦跳跳,就像一只刚从南方飞来的小燕子。进入凤凰公园的中门,顺着宽宽的坡路向上走,两旁林立的参天大树,林间密布的葱绿灌木,使我对森林有了清楚的认识。走过一段长长的坡路便是石阶。我们拾级而上,过二龙潭,便来到了荡胸湖。
荡胸湖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湖底的石头。我漫步在湖边,尽情地欣赏着这清清的湖水和岸边点点的新绿。突然,我发现湖水边有黑黑的小蝌蚪。我找来一根枯枝,便蹲在湖边与小蝌蚪玩了起来。我用枯枝挡住它们的去路,它们就顺着枯枝边游过去,一点没有怪罪我的意思。我想抓几只小蝌蚪回家养,可爸爸说,小蝌蚪离开离开这里后不能适应很可能会死掉,还说小蝌蚪长大会变成青蛙,青蛙是庄稼的卫士,我们不能破坏生态。我只好作罢。
离开荡胸湖,经过元稹纪念馆,我们沿着通天梯往上走,两旁又是密密的树林。林中满是青的草、绿的草和各色鲜艳的花。聆听着鸟儿的欢歌,我瞧瞧这,嗅嗅那,看不够绿树红花,闻不够清气芬芳。
来到了红军亭。此时已是艳阳一片,衬着蓝的天,白的云,四周桃花如霞,杜鹃似火,油菜花一片金黄,加之那青青的树,绿绿的草,给红军亭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使红军亭变得更加雄伟、更加金碧辉煌。站在红军亭里,放眼望去,我们生活的达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好不欢腾。在爸妈的指点下,我依稀看到了我居住的大楼,就读的七小。那常去的翠屏山竟变得那么渺小,州河也犹如一条白色的飘带。一阵山风吹来,让人顿觉神清气爽。
春天的凤凰山真美啊!
遵义的导游词篇十七
1935年1月7日红军长征途中占领遵义。贵州军阀王家烈、候之担闻讯,慌忙调兵遣将,在娄山关一带设防,以保老巢。为确保中共中央在黔北遵义建立新战略根据地,确保主力部队在遵义休整和遵义会议的安全,中革军委命令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率部追击,向北逃窜的敌军,夺取娄山关,以防御川南之敌向遵义进犯。1月9日红军以猛烈火力从关南发起总攻,迅猛杀上娄山关,战斗大获全胜。2月25日凌晨,红三军团在军团长彭德怀的率领下,采取正面攻击和两翼包围的迂回战术,再度向娄山关挺进,指挥红一、三军团,与敌军为争夺关口展开激战。
敌人仓皇应战,凭险据守,红军向黑神庙猛烈攻击,并在点灯山急调部队从东侧迂回,歼灭敌军4个团。随后又乘胜追击,击败敌军2个师,攻占娄山关一战,黔军被歼灭600余人,红军伤亡100余人,取得红军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在娄山关上感慨万端,吟出了长征中最为悲壮的著名诗句《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描写了红军指战员英勇鏖战的壮烈情景。娄山关关口西侧笋子山为娄山主峰,东侧山峰俨若巨锥,名大尖山,山上现遗有碉堡残垒。两则山梁上壕堑犹存,关口南侧公路边,有行书“娄山关”
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北部大娄山山峰之间,距市区50公里,这里正处于遵义、桐梓两地的交界处,是川黔公路和铁路交通要道。娄山关又名娄关、太平关,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拔1576米,娄山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自古被称为黔北第一险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1月7日红军长征途中占领遵义。贵州军阀王家烈、候之担闻讯,慌忙调兵遣将,在娄山关一带设防,以保老巢。为确保中共中央在黔北遵义建立新战略根据地,确保主力部队在遵义休整和遵义会议的安全,中革军委命令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率部追击,向北逃窜的敌军,夺取娄山关,以防御川南之敌向遵义进犯。
娥.娄山关》词手迹石碑,关口西侧山垭建有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1966年建造,碑高11米,碑座宽6米,南侧为大理石贴面,横刻原国防部长张爱萍手书“遵义战役牺牲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15个行草大字,碑座北侧嵌5.4米长的汉白玉浮雕,雕刻娄山关战斗中红军将领、战士、游击队员跃马横枪,攻克天险的英雄群像;碑座东侧有“娄山关战斗简介”碑文一方;碑体为两根并立的文化石巨柱,顶削为斜尖,状若两把红军刺刀,又象征娄山关群峰刺天,中通一线的险峻形势;碑体二柱,蕴含红军“二渡赤水”、再克娄山、重占遵义的军事行动。碑体二柱的上方分别嵌黑色大理石,南侧雕一面红军战旗,标志红军攻克娄山关;北侧镌刻张爱萍将军长征时作于县境的《西江月.遵义大捷》手迹。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碑:全长25米,通高13.55米,下有石砌平台,石级,碑南北侧建护墙,栽植松柏。景区还有历史陈列馆,面积160㎡。1982年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被列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遵义的导游词篇十八
据文献资料推断,海龙囤的始建年代应不晚于宋宝?五年(公元1257年),是在抗蒙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军事屯堡。此后历经修葺。明万历年间,杨应龙主政播州时进一步加固城墙,并于囤前筑九关,意欲使之成为“子孙万代之基”,不料却在不久后的16初夏毁于“平播”的战火。
背景历史。
唐朝时,以当今遵义为中心的“播州”广大地区被“南诏国”彝人占领,公元876年,朝廷派杨端前来平乱。事平后命杨端“世袭”播州,建立了持续七百余年、共29代的杨氏土司政权。
明朝末年,杨氏29代“土司”、骠骑将军、播州宣慰使杨应龙与川、渝地方发生矛盾,后激化为军事冲突、演化为叛乱。1600年,国力衰竭的明朝廷最后倾全力调8省之24万军队分8路发动“平播之役”。“龙岩囤”被焚毁,后又被易名曰“海龙囤”。意为“龙困于海,不能再兴云复雨”。播州从此“改土归流”、分为两府,一曰平越府,划与新建的贵州省;一曰遵义府,隶属四川省。
挖掘过程。
3月,贵州省文物局正式启动海龙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工作,4月23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领衔的联合考古队在副所长李飞的带领下进驻海龙屯,展开田野考古工作。
完整处,高达七八米。囤后设后关、西关、万安关三关(后两关为吊桥关),两两围合为土城、月城,形成两重瓮城的格局。囤东上囤道沿城墙蜿蜒,必要处设以关隘,以扼其要,如今尚存者有铁柱、铜柱、飞虎(三十六步)、飞龙、朝天、飞凤六关。囤内沿城墙的高地及险要处,遗有“四角亭”
“绣花楼”等遗迹,可能为查看敌情的敌楼。囤内最核心的遗迹,是坐落于中央偏西处的两组规模庞大的建筑群,居南者当地人称“老王宫”,居北者为“新王宫”,彼此相距约200米。均因山取势,从东北向西南逐级抬升,占地各2万平方米左右。
建筑,仅局部揭露;其开间不足2米,颇显狭小,但做工极为考究,屋内墁砖二层(底层为长方形砖,上层为方砖),间铺5厘米厚细沙;结合“左祖右社”的普遍建置,颇疑此系供奉祖先牌位的“杨氏家庙”。f8左侧系一高台,因山所建的台基高约4米,民间称“三台星”(f17),实为五台,逐级抬升,中央各设踏道;两侧山墙基用石雕枭混线,颇显精致;台之两侧前端设对称踏道,居左者通往“水牢”,实系一石砌券拱通道(l2);《平播全书》记杨应龙自缢于“卧房”,明军攻破后,于“后房”得其尸首,知卧房居于新王宫后端;结合种.种,疑f17即是土司寝宫。若推论不谬,则新王宫的整体布局遵循了“前堂后寝”的普遍模式。只是处于地形等因素的考量,寝宫未接后堂,而居于其左后方。“水牢”(l2)西邻f9,仅对其东稍间进行了清理,发现青花瓷片上万片,另有铁锅碎片、灶台、水槽等,表明此系一厨房。f9西端紧邻城墙处,有并列二坑,设进水孔和排水孔(排出城墙外),疑系厕所。“新王宫”及其附近共探明房址20余栋(组),限于篇幅不逐一介绍。
二、价值及研究意义。
海龙囤是一处融保卫国家利益与维护土司家族利益于一体,集关堡山城与土司衙署于一身的土司城堡。它是为巩固中国西南边陲而由中央政府和地方势力联合修建的防御性工事,它的修建因此融合了播州杨氏长期山城防御实践的经验积累以及当时中原普遍流行的筑城理念,以之为代表的山城与处在穆家川的平原城一起构成了播州杨氏的城邑体系,其内中轴线对称、正堂居中等做法,反映了土司对中央朝廷的精神认同。地方与中央的良好关系,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繁荣。杨氏的防务智慧甚至影响到钓鱼城的出现,以及明清时代该地区数以百计的堡寨的修建,从这个意义上讲,海龙囤是中国西南山地建筑的杰出典范。
偏处西南一隅的海龙囤,与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息息相关,是中央与地方互动,家与国关系相互转换的重要场域,是中国唐宋羁縻之制和元明土司制度的产物,它完整见证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政策由羁縻之制到土司制度再到“改土归流”的演变,也见证了杨氏家族统领下播州的辉煌与覆灭。
正因此故,海龙囤的发掘,对从考古学的角度推进西南土司的研究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就现实而言,结合申遗所开展的考古发掘工作极大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使多方在文化遗产诸多问题上达成共识,对遗产保护产生了积极作用。发掘过程中所开展的一系列慈善扶贫及公众考古活动,在与大众的互动中回应了社会的关切从而强化了学科存在的价值,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遵义的导游词篇十九
【南天门】站在撑腰岩前,朝对面大山望去,但见一堵巨大的石壁矗立在远方,石壁上自然形成一幅规模宏大的天宫宫殿图,右下方便是通往仙境的南天门,当地曾有俗语“跨过渡仙桥,爬上天堂岩,穿越南天门,便可到达神仙宫殿。”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已经到了仙境中很久了,因为渡仙桥在景区的外面。(如若天气不太晴朗,能见度低,就要求客人展开想象力充分地想象南天门。)。
【鲸鱼上岸、猿猴做梦】停,请大家停下来,往前看:溪流右边,游道左边,一块巨石横嵌其中。虽然竹林和小树挡住了部分视线,但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不是一只鲸鱼在往前跑着赶路吗?!噢,原来不仅大海里有鲸鱼,四洞沟也有鲸鱼,得知各位朋友今日来四洞沟观光游览,便急着跑上岸来欢迎大家的到来。绕过鲸鱼石,透过溪边的桫椤树叶望过去,溪中一块石头神似一只猴头正在打瞌睡,做起了美梦,而且美梦正酣啊!真乃是“鲸鱼上岸催路走,猿猴美梦正当头。”
【水帘洞瀑布】(岔路口标牌处开讲)今天游览四洞沟的第一洞—水帘洞瀑布马上就要到了,大家也许已经听到水帘洞瀑布訇然作响的声音啦。水帘洞瀑布宽37.5米,高31米,取意瀑布倾泻而下如白纱珠帘悬挂石壁。清代本土诗人黄三之有诗赞曰:首洞横滩一字河,水穿石孔鼓琴歌;湖中小石时藏露,俨若清波拥翠螺。瀑布下方水潭名叫碧波潭,潭中有竹筏供大家游玩,到上面照相每人1元,坐在上面绕潭游玩一圈每人2元。瀑布左边石壁上镌刻有“水帘洞”三个朱红大字,可做拍照留影的背景。三个大字下方便是太皇石,穿过太皇石便可到达瀑布背面去伸手触摸瀑布。因太皇石这处岩罩过于低矮,既使皇帝来了也要低头勾腰才能穿过,连皇帝都要鞠躬的人就只有太皇帝了,故此石得名太皇石。
【清心湖、台湾岛】与水帘洞瀑布进行“亲密接触”之后,登上几步石阶,我们便到了清心湖。清心湖乃人工湖泊,平均水深不到2米,因渐离水帘洞瀑布的轰响可以清心怡神而得名。湖上有竹筏供大家乘坐游玩,前进近300米仅收每人2元钱,还可以亲耳免费聆听原汁原味、优美动听的苗家山歌。竹筏行到中途,溪湖之中出现一个小岛,形似台湾岛,而又好像赤水市著名的地方小吃——猪儿粑,我们叫它台湾岛。在四洞沟,“台湾岛”被紧紧地簇拥在大家庭之中,享受着大家庭的温暖,这昭示着真正的“台湾岛”在不久的将来也必将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遵义的导游词篇二十
【天恩桥】在验票口的前方,溪流之中,显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进入景区的第一个景点:天恩桥。您看,两座巨型石板桥横卧溪流之上,恍若上天所赐,专为大家的到来而精心铺设的一样,故名天恩桥。实际上,天恩桥的每块石板均重达5吨以上,修建于160多年前,耗费了当地老百姓300多个工时。
【过验票口】经过验票口后,我们就完完全全地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啦。这条淙淙流淌的小溪名叫闵溪,溪水清澈干净,溪底丹霞岩石泛发红光,溪旁河柳丛生,挨挨挤挤,游道两旁篁竹比比皆是,构成一个恬淡的世外桃源,所以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中外游客称四洞沟景区为“万竹之园”、“没有败笔的景区”,从而使四洞沟景区获得了“小家碧玉”的美誉。今天,我们就要亲手去撩开“小家碧玉”那迷人的面纱。
【发电房】我们的面前出现了一排房子,大家猜一猜,这排房子除了居住外,原来还有什么用途?(略为停顿)大家没有猜到吧,这曾是四洞村的发电房,修建于1963年,当时造价仅1万余元,发电量只有几个千瓦,不够村子里的照明用电,后来虽然更换了一台20千瓦的发电机,但终因发电量太小而旅游业已蓬勃地发展起来了,所以被淘汰了,这栋房子也变成了居民用房,等会儿往前走几步您就能看到已被废弃不用的引水坝在无形中变成了闵溪汛期来临时减缓洪水冲击力的阻力坝,又在为新的造福人类的事业默默地奉献着。
【擦耳岩、猴跳石】我们前进方向的右边有一块石头,名叫擦耳岩,虽然我们今天所走的游道已十分地宽敞,但在旅游开发之前,这里地势险峻,却又是当地村民进出的必经之道,所以每每经过只能擦耳而行。从擦耳岩的位置往溪流中望过去,溪流中几块巨石随意摆放,不成规则。据当地老百姓相传,有一年,道教鼻祖张三丰带着一箱宝物准备去给东海龙王祝寿,当他走到四洞沟时,因迷恋沟中美景耽误了时辰。鸡叫了三遍之后,张三丰还没有起身赶路的念头,致使装着宝物的巨箱不劈自开,但见箱盖、箱体四散五裂,片刻之间便化为红色巨石横卧溪流之中,令张三丰懊恼不已。年长日久,这几块巨石便成了我们面前的这幅模样,因经常有猴子在这些巨石上跳来跳去,故曰猴跳石。
遵义的导游词篇二十一
遵义红军山又叫遵义红军烈士陵园,很多游客都会去遵义参观红军山,导游有做好红军山的解说,向游客详细介绍红军山的历史。下面是本站带来的遵义红军山。
导游词。
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红军烈士陵园建立以后,一方面红军的好处深深铭记在群众心中,另一方面有成千上万的人民扶老携幼,自发前往瞻仰,每年陵园接待游客均在25万人次以上。甚至来自省城和首都大专院校工作、实习或参观的学生,也都到这里举行纪念活动,邀请当地健在的老红军讲述当年长征的故事。这些盛况。使整个陵园自然形成了教育青少年和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红军优良传统,继往开来,振兴中华的大课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遵义被列入全国二十四个革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继后又被列为全国七十三个中等城市之一。自遵义市红军烈士陵园建园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先念、杨尚昆、伍修权、薄一波,以及中央一些部、办、委的负责同志来遵视察工作时,都曾前往红军烈士陵园凭吊瞻仰。时任李先念,还在陵园中心亲手栽下了纪念树。其他一些省、市、自治区的人大、政协、顾委参观团,以及全国知名人士等也都登上陵园,瞻仰、缅怀革命先烈。就连不少来遵的外国朋友,也都要去陵园进行参观。
遵义红军山又叫遵义红军烈士陵园,于凤凰山麓、湘江河畔,占地103亩,陵园与“遵义会议会址”和“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等纪念体系隔江相对,彼此辉映,不过遵义人都叫红军山。步出会址,路过扬柳街一侧的红军总政治部驻地,一座郁郁葱葱的山岗便是遵义红军烈士陵园,人们尊称为“红军山”。遵义红军山纪念碑位于遵义市小龙山上,陵园正面碑正面是邓小平同志手书的竖写“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碑后是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墓。为纪念遵义会议五十周年时兴建的一座别具特色的纪念碑。拾级而上,只见满山青松翠柏,一座巨大的红砂石墓茔掩映在万绿丛中,里面安葬着红三军团参谋长邓平同志的骨灰。山上还有一座青石圆坟,坟前立着一块石碑,上书“红军坟”三个大字。里面葬着一位当年为遵义人民治病而惨遭反动派杀害的红军卫生员。
1935年,红军长征到遵义时,驻城郊桑木垭的前哨连有一位不满二十岁的卫生员。他既有一套成熟医术,又有赤胆忠心的医德。恰逢当地流行伤寒病,群众因病死亡人数不断攀升。有鉴于此,卫生员在战友们忙于打土豪、给劳苦群众分粮分物时,不分昼夜、风雨无阻地走村串巷,给老百姓看病、送药、打针。由于医德好、医术高,经卫生员诊治的病人无不手到病除。这一消息很快风传开去,周围数十里的农民纷纷前往求医、讨药,一时间把他忙得不亦乐乎。
某日傍晚,一名约12岁的小孩哭着跑来哀求,请他到远离驻地十多里的地方为其病重的父母看病。看着满脸泪水的小孩,卫生员感到心里有根弦被深深地触动了。他不顾数天来的疲劳,冒着小雨、踏着泥泞到达患者家中,连夜给王大爷、王大娘服药、打针,直到天明时患者脱险后才返回驻地。回到驻地后,卫生员却发现营地内已是人去楼空。原来就在他为患者治病的夜里,连队接到命令连夜赶路去别处执行任务了。由于卫生员迟迟未归,连长便写了一张字条托房东转交给他,字条上写道:“小洪,部队要执行紧急任务,不能等你,你回来后,立即向桐梓方向赶来。”见到连长的指示,卫生员立即向连队出发的方向急追而去,没想到临走时却被前来感恩的群众簇拥着,这送鸡蛋,那送米粑,十分难舍。就在这时,敌人闻讯而至,不幸落入敌人手中的卫生员被枪杀于桑木垭场口。老百姓为了报答他生前为民除病的恩情,将其尸体就地安埋在路旁。因不知其籍贯和名字,群众只得称之为“红军坟”。后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原校长钟有煌同志证实,卫生员名叫龙思泉,是红军三军团五师十三团二营的优秀卫生员。
大家好,是中国革命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山上还有一座青石圆坟、政策,也使得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了深渊的纪念意义,在这幢楼的后面还有一翠柏环绕的幽静雅致的花园,这个房间呈长方形,在我们头顶上方“遵义会议会址”这六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取消了博古,坟前立着一块石碑,上书“红军坟”三个大字。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的这间小客厅,是中国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遵义也就成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楼台曲折。
确立了。这座郁郁葱葱的山岗便是遵义红军烈士陵园,是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折点,对博古,它们显得多么苍劲奋力,可以看到满山青松翠柏。提到贵州提到遵义,现在我们已经来到遵义会址的门口了,或许您并不了解,大家反思过去,给中国的革命史中留下了重要的一笔,但若是提到遵义会议,仍保留了当时的风貌。
陵园西边的“青松堂”里,上面封土.19米、红军坟,宽0,厚0,威震环宇的精神,顶部宽2米见方,头像用紫色花岗石雕凿而成.83米,西北侧是女红军形象.03米,有一座红军卫生员墓。碑的顶端是5米高的镰刀锤子标志。坟四周以青砂石砌成墓裙,象征着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在邓萍墓的右后侧,离地面2米的大圆环,标志表层是氮化钛合金片呈鱼鳞状结构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安放着几十位无名红军烈士的骨灰盒、“四渡赤水”,背面阴刻楷书《红军坟简介》、“遵义人民迎红军”,塑像墓座上刻有简单的文字说明,是“邓萍烈士之墓”。距会址约1千米。纪念碑的北面小山坡上。
在邓萍墓西面处,高2.7米,内容是“强渡乌江”,碑座上石碑高2,红军烈士陵园因建有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墓,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邓萍烈士牺牲时的情景,墓的最高处约3米,碑的外围是一个直径20米、“娄山关大捷”,使外环的星光装饰和圆环内的汉白玉画像结合成一体、红军女卫生员铜像以及纪念红军长征在遵义牺牲的烈士纪念碑而著名,雄伟磅薄的气派,东南侧为老红军形像,反映红军崇高理想情操。整个纪念碑以环形和伸向天空的造型构成,西南侧是青年红军形象,坟前竖立一块青石墓碑,裙高1,由28块碑连成一体组成的红军英烈墙,永远激励着后代。邓萍墓东边、钟伟剑烈士,阴刻贴金,群众称为红军坟。大圆环由4个5米高的红军头像托着,正面阴刻“红军坟”三个红色大字,寓意红军威震四方,20xx年新建了红军长征在贵州牺牲的1338名烈士英名。
1984年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50周年、邓萍牺牲时的雕塑、钟伟剑两位烈士的生平事迹。碑的正面是1984年11月2日由邓小平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在红军烈士陵园建设红军烈士纪念碑,遵义地委决定,下宽6米见方;圆环内壁是4组汉白玉石浮雕.2米。整个碑高30米,是一座表现邓萍中弹倒在张爱萍身上的半身雕塑像,圆环外壁镶着28颗闪光的星。陵园内的“翠柏园”里陈列着邓萍,东北侧是赤卫队员形象。“青松堂”是1991年2月由时任国务院的李鹏为陵园题写的遵义红军山又叫红军烈士陵园,坐落在遵义市城区湘江河畔风景秀丽的凤凰山南麓小龙山上!
星期天,天气特别好,万里碧空飘着朵朵白云,老师带着我们去红军山扫墓。到了红军山,一眼就看见了30多米高的纪念碑,纪念碑底座是由青色的大理石砌成的,上宽下窄,下面是6米见方,上面是2米见方,形成一个宝塔形,上面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拱形的门,里面是一间安放骨灰的房子。我抬头一看,碑正面有一行字,这是邓小平爷爷亲手题的词:“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
碑的顶端是5米高的镰刀锤子,表面挂着金片,呈鱼鳞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一阵风吹来,金片发出清脆的声音。碑的前面摆放着层层叠叠、大大小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花,寄托着名城人民对红军烈士的缅怀和无限的哀思。围着碑的四周有一个巨大的环形浮雕,直径20米,高2。7米,由四个5米高的红军头像托着。浮雕外面镶嵌着28颗闪亮的星星,环形浮雕的里刻着红军攻打遵义及四渡赤水的故事。
红军烈士纪念碑在遵义人民的心中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所以,在每年4月5日清明节前后,许许多多的遵义人都要到红军山来扫墓,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252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