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应该尊敬和孝顺他们。总结的语言要简练明了,避免啰嗦和重复,注意语法和表达的准确性。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以下总结范文,它们都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后的表达。
春天来啦说课稿篇一
本课是二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文章结合时节,把孩子们引领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的情感。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认真读这篇课文,领会其中的情与趣,我们会感到回味无穷。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会认九个字,会写九9个字。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调动学生主动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能够在远教资源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能够在远教资源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朗读感悟法。
阅读能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而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因此,淡化教师的讲,让学生通过自由读、默读、合作读、赏读等多种形式来理解感悟课文是本课主要的学习方法。
(一)创设情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不竭动力。上课一开始我是这样导入的:冬季过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轻轻地向我们走来,孩子们想去找她吗?这时媒体出示动画的图片,用美丽的图片,可爱的动画,引起学生的注意。看后我让学生练习用我看到了什么来说一句完整的话。春天多美啊,春天在哪里?孩子们我们一起唱这首歌吧!
这时候的孩子们,已经被那精美的画面深深吸引,已经被那欢快的歌曲深深感染,再加上我的语言引导,都想一起去寻找春天,很顺利的把孩子们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这时我在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找春天。
(二)整体感知。
自主学习,能发掘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全面成长。在这个环节,我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觉得难读的字做上符号。再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熟字变形、找规律、分解字形等,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如:猜谜语、编儿歌、比动作、引用同学或家人的姓名等方法进行识记。运用媒体对生字进行直观的教学,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在他们的朗读中对于难读准字音的利用媒体进行一一范读,这样学生就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了识字任务。对于写字,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写字要领,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独立完成写字任务,通过媒体演示难写的字:这样用形象直观的演示,加深学生的印象,正确书写生字。在不知不觉的教学中,就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三)感受领悟。
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多种朗读方式。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孩子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找春天的?”并让孩子抓住“脱”“冲”“奔”等关键字词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喜悦,兴奋的心情,再让孩子们小组讨论读课文、交流课文中的小朋友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再用媒体资源出示相关段落,我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看图,并让学生图文结合想为什么把小草说成是春天的眉毛呢?用同样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5、6、7自然段,学生再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段落比赛读。并要求生仔细听,认真评,这样通过师生的互动学习和学生的自主学生已经能充分感受春天的多姿多彩。接着我说孩子们你们找到了美丽的春天,现在心情怎么样?孩子们会说“高兴、愉快、兴奋”等,那就用你们现在的这种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媒体出示)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通过播放春天景色的录像我介绍录象资料,生闭目想象。,在悠扬的乐曲中,在美丽的画面中,在老师的激情导入中,就能感受到春光的美好。
(四)课内延伸。
在这个环节中,我激趣导入:春天的景色美不胜收,音乐中的春天充满幻想,孩子们朗读中的春天犹在眼前,孩子们把自己眼里的春天画下来吧。让学生动手画,画好后让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课内课外的春天场景达地到了有机的整合。孩子们对春天的热爱之情也得到了升华。
六、说板书、练习。
本课的板书采用了简笔画的设计,把孩子们找到的春天一一展现,充分给学生以美的体验。在读课文以后,让孩子们来进行补充、添画,这样的板书,既归纳本课的重点,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学习中得到展现自我的机会。
练习是让学生在“手抄本”上选择本课里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进行摘抄,再写一两句赞美春天的句子。目的在于有意识的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扩展课内学习的内容。
教学《找春天》,最让我欣慰的是孩子们始终保持着高涨的热情。这里有惊讶、有欣喜、有展示时的成功感,学习成了一件非常主动、快乐的事。在教学中我注重情境的创设、兴趣的诱发,给学生营造宽松的氛围,采用平等对话,个性阅读,并让学生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培养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以致生活走进了语文,语文走向了生活。
春天来啦说课稿篇二
今天听了小赵老师的一节五年级的音乐课《渴望春天》。莫扎特所写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旋律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音乐清新、明朗的格调;6/8拍既轻快、活泼。整节课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主要有以下亮点:
一、教师教态自然,学生训练有素。从一开始复习上节课内容开始,学生很快就进入状态,边打节奏边唱,而且有一定的音乐素养了,营造了一个欢乐的`学习气氛。
二、课堂环节安排紧凑。学生几乎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循序渐进的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教师先设计了有节奏的读歌词,这一环节解决了节奏中的难点问题并很好的联系歌词一起解决,是个很好的方法。
三、教师对音乐乐理知识的渗透学习贯穿整个课堂,给学生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这个地方提点建议就是,在讲歌词的同时把春天“美”渗入进去,给学生一些画面感,再加上后面的旋律的“美”,让学生可以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整节课美中不足就是缺乏一个“美”感。
春天来啦说课稿篇三
《春天的手》是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春天”这一主题中的第一篇主讲课文,它是一首儿歌。这首儿歌通篇以拟人的手法描写春天里大地变绿,小河解冻,小鸟欢歌,小朋友户外活动多起来的景象,处处表现了春风、春光、春色、春之声的无穷美妙和勃勃生机。
作者把春天这一抽象概念形象化成春天的手,通过春天的手“抚摸”、“掠过”、“拂过”、“拍着”等动作,让孩子们感知春天来了,周围发生的变化。最后以“拉住春天的手,春天就在你心头”结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懂得只有学会观察大自然,才能发现我们身边的美好景物。同时让学生在美好的春天里体会美妙的语言文字,在诵读中感受春天的魅力,感受诗歌的节奏之美。
基于以上特点,我们设计了一下几个教学环节 :
一、建于我们北方的春天的景物变化不是那么明显,对孩子理解课文内容产生矛盾。因此,在导课部分, 设计了播放歌曲动画导入(歌曲《春天在哪里》)让学生在听歌、唱歌的同时,不知不觉随着轻松愉快的领略春天来了,大自然的变化,为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
二、以读促讲。学习语文不仅仅是让学生通过儿歌知道春天来了,大地变绿,小河解冻,小鸟欢歌,小朋友户外活动多起来的景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儿歌的韵律美,语言文字的美,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为此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如:配乐读、个别读、男女赛读、表演读、师生互动读等环节。并在在指导朗读中,鼓励学生带上动作,让学生通过做动作体会记忆“抚摸、掠过、拂过、拍着”这些动作词的含义,在读中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来临是细无声的、温暖舒适的,从而愿意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
三、随文识字、游戏识字。
本课要求共识14个生字,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词义,掌握字形,客服识字的枯燥无味,就设计了随文识字,拼音订正环节,红花找绿叶的游戏识字环节,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目的。
四、仿写拓展,训练表达。
在学生对春天有了深刻的感受后,鼓励学生仿写诗歌,说说春天的手还到了哪里,做了什么,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五、板书。
强老师的简笔画画得很好,我们组在备课时设计的板书是老师边讲解课文边随机以简笔画的形式画出大地变绿,小河解冻,小鸟欢歌,树枝发芽的板书,这样的板书既直观又简洁,结果由于红花照绿叶交朋友的识字游戏占用黑板太多,就不得已而改成今天的板书,我认为有点遗憾。
春天来啦说课稿篇四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二课《找春天》。
本课是二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文章结合时节,把孩子们引领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认真读这篇课文,领会其中的情与趣,我们会感到回味无穷。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会认14个字,会写9个字。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调动学生主动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能够在多媒体资源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1、自主识字法。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在媒体的直观的演示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识字任务。
2、情景教学法。
为了让学生能感受到这春天的美好,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春天的场景,采用优美语言,引导学生欣赏各种春天美丽的画面,体会春光的美好,再用欢快的歌曲帮助学生体会课文内容,这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起到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朗读感悟法。
阅读能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而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因此,淡化教师的讲,让学生通过自由读、默读、合作读、赏读等多种形式来理解感悟课文是本课主要的学习方法。
(一)创设情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不竭动力。上课开始我是这样导入的:冬天过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轻轻地向我们走来,孩子们想去找她吗?这时媒体出示动画的图片,用美丽的图片,可爱的动画,引起学生的注意。看后我让学生练习用我看到了什么来说一句完整的话。春天多美啊,春天在哪里?孩子们我们一起唱这首歌吧!
这时候的孩子们,已经被那精美的画面深深吸引,已经被那欢快的歌曲深深感染,再加上我的语言引导,都想一起去寻找春天,很顺利的把孩子们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这时我在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找春天。
(二)整体感知。
自主学习,能发掘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全面成长。在这个环节,我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觉得难读的字做上符号。再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熟字变形、找规律、分解字形等,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如:猜谜语、编儿歌、比动作、引用同学或家人的姓名等方法进行识记。运用媒体对生字进行直观的教学,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在他们的朗读中对于难读准字音的利用媒体进行一一范读,这样学生就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了识字任务。对于写字,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写字要领,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独立完成写字任务,通过媒体演示难写的字:这样用形象直观的演示,加深学生的印象,正确书写生字。在不知不觉的教学中,就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三)感受领悟。
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多种朗读方式。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孩子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找春天的?”并让孩子抓住“脱”“冲”“奔”等关键字词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喜悦,兴奋的心情,再让孩子们小组讨论读课文、交流课文中的小朋友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再用媒体资源出示相关段落,我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看图,并让学生图文结合想为什么把小草说成是春天的眉毛呢?用同样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4、5、6、7自然段,学生再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段落比赛读。并要求生仔细听,认真评,这样通过师生的互动学习和学生的自主学生已经能充分感受春天的多姿多彩。接着我说孩子们你们找到了美丽的春天,现在心情怎么样?孩子们会说“高兴、愉快、兴奋”等,那就用你们现在的这种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媒体出示)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通过播放春天景色的录像我介绍录象资料,生闭目想象。,在悠扬的乐曲中,在美丽的画面中,在老师的激情导入中,就能感受到春光的美好。
(四)课内延伸。
在这个环节中,我激趣导入:春天的景色美不胜收,音乐中的春天充满幻想,孩子们朗读中的春天犹在眼前,孩子们把自己眼里的春天画下来吧。让学生动手画,画好后让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课内课外的春天场景达地到了有机的整合。孩子们对春天的热爱之情也得到了升华。
本课的板书采用了简笔画的设计,把孩子们找到的春天一一展现,充分给学生以美的体验。在读课文以后,让孩子们来进行补充、添画,这样的板书,既归纳本课的重点,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学习中得到展现自我的机会。
练习是让学生在“手抄本”上选择本课里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进行摘抄,再写一两句赞美春天的句子。目的在于有意识的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扩展课内学习的内容。
教学《找春天》,最让我欣慰的是孩子们始终保持着高涨的热情。这里有惊讶、有欣喜、有展示时的成功感,学习成了一件非常主动、快乐的事。在教学中我注重情境的创设、兴趣的诱发,给学生营造宽松的氛围,采用平等对话,个性阅读,并让学生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培养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以致生活走进了语文,语文走向了生活。
春天来啦说课稿篇五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这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和孩子们的生活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强烈呼唤。
实习老师高萍首先从提问开始,导入课文:春天是美丽的',同学们最想做的是什么?由此吸引同学注意,提高同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再是板书课题,使同学加深对课文题目的印象。学习诗歌,有感情朗读很重要,课堂中充分重视了对于诗歌的朗读,把同学们分为几个小组,小组间比赛有感情朗读,使同学们在竞争中不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诗歌,使同学们更加轻松地学习诗歌。在教学过程中,广泛提问同学,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鼓励其积极发言,增加其自信心。
但最后一点,有点不足,就是没有及时回归整体。在课文讲完时可以让同学们齐读诗歌或自由朗读一遍,加深记忆,通过朗读,回归课文整体。
高萍这次讲课还是很不错的,充分借鉴了前几次讲课时的优点,有效地改正了不足,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加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使同学们欢快地融入进课堂之中。
春天来啦说课稿篇六
《我和春天交朋友》是三年级的一堂阅读课,主要的文本就是三篇诗歌。刘老师运用自己深厚的语文涵养,扎实的教学手段将课堂演绎地酣畅淋漓。
1、刚上课,就让我大吃一惊,哦,学生连课文还没有见过,可是当堂发的啊,佩服不已。
整个三篇诗歌以不同的方式逐一出现。第一篇《春天在哪里》,充分让孩子朗读,运用齐读、个别读、赛读等多种方式。然后说,你知道了什么?沉浸在琅琅的读书声中。第二篇《花籽》,出来得有趣,只出现诗歌的前一半,让孩子们写后一半。孩子们天真的语言顿时飘洒起来。第三篇是《春天被卖光了》,其妙处便是藏起题目来让孩子们大胆想象。三种不同的文本出现方式,所预示的教学目标也是不同的。更是有一种鲜明的层次性。第一篇充分朗读,理解内容,而第二篇则开始引发进一步的思考,而且学生的主体得到明显提升,一个“我说”一览无遗,第三篇的取题目,别看只是想出几个字,但是要联系诗歌内容,合理智慧地思考,却是相当不简单的,这是一种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刘老师在文本的设计和把握上取得我们深入学习。
2、课堂机智应该是精彩课堂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从备课到上课,我们预设了很多很多,胸有成竹,但是往往课堂中的一小点却让你手足无措。无法预知学生的思维,无法捕捉课堂的每个细节,无法在课堂上照顾全部,无法在短时间里想出合理的应对等等问题如果不思量,一转眼也就过去了,似乎无足轻重。但是大师级的老师往往就是因为这一小点让他的课堂熠熠生辉。
片段一:
老师:春天,校园里什么花儿开了啊?
男生:桂花。(全班哄堂大笑。)。
老师:是叫不出名的花吧,桂花什么时候开的'啊?
男生:秋天。
(我觉得给学生一个台阶下,胜过表扬十次。同时刘老师不忘让孩子自己纠正自己的知识性错误。)。
片段二:
老师让大家自由朗读诗文,结果大家读得一致的整齐。老师说:告诉大家一个本领,一般人还不告诉呢?自己管自己读……(这里有些话没有记清楚,大致的意思就是说会得到更多的理解。)。
(仿佛是演戏一般,但是一种亲切感出来了,老师就该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百变类型,你看于永正老师多有意思,上课还去打鸟。有位老师评价他,就是一台活的多媒体设备。神秘、幽默的话语顿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片段三:
(想在的孩子,我觉得缺少学会欣赏、赞美别人,总觉得自己是最好的,而忘记,谦虚是人的一大美德。)。
片段四:
老师:听到春天来了这个好消息,花儿是怎么做的?(生说。)。
老师:花儿在想?
生说:春天怎么还没来?春天在哪里?
老师:它着急的样子,你能读出来吗?你来。先问一下,你是什么花儿呀?
生说:迎春花。(开始朗读。)。
(你是什么花儿呀,多有意思,让孩子身临其境。这朗读的感觉好了,自然感情就会发挥出来。)。
片段四:
老师:你们说,它(花儿)可爱在哪儿?
生1:在公园里。
生2:有很多颜色。
老师:花儿不知道自己就是春天,花儿还在找春天。
(当学生说不出来时,不一定要继续等待,而是可以主动出击。)。
……。
一系列的片段,无不展示教师的智慧,这是语文课堂上的珍贵财富。这些细小的点滴,让我好好回味,细细品尝,慢慢滋润。
听得不太仔细,再加上自己才疏学浅,不当之处,不吝赐教。
春天来啦说课稿篇七
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一些古诗词、优美的文句有一定的积累,对描写、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有一定的认识,也能够自主运用。同时,他们还保留着孩子的天真、好奇、逐步有自己的思想及认识,对社会、自然有着探索精神。另外,开展此活动时正值春季,活动的学习资源容易找到,适宜学生自主开展,学生能借此活动亲近自然,缓解学习的压力,能使他们的身心都得到愉悦,因此这项活动无论是在能力培养还是情感提升方面,其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一、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民俗、文学、艺术的殿堂寻觅春天的踪迹,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感受生命,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二、在寻觅、赞美春天的活动中,初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能力;
三、让学生在创作中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1、课时安排:1课时。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3、学生准备:
(1)搜集有关春天的节气、谚语、成语、诗歌。
(2)选择朱自清的散文《春》中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创作一幅春景图,并为这幅画题上一首小诗。
最是一年春好时,春天是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当你走出户外,又见桃红柳绿、又听鸟语花香时,你的心中一定也涌动着一种渴望吧!让我们去寻春吧!去捕捉春的踪迹,谱写春的赞歌!
【设计意图】通过搜集节气资料以及有关谚语,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物候变化的习惯,从中发现春天的足迹,感悟春天的变化,从而引发关于自然、关于生命的诸多思考。
【教学方法】课堂小组竞赛法。通过小组成员回答问题加分评奖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踊跃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教学内容】。
1、春在节气中。学生根据课下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二十四节气以及和春天有关的六个节气。
2、春在谚语中。学生根据课下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有关春天的谚语。
【设计意图】注重突出综合性学习的文学色彩,体现语文课堂的文学味道。通过整合有关于春的文学素材,从而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春的文字,让学生徜徉在文学的殿堂。
【教学方法】欣赏陶治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置身于春天的文字中,激发他们对春天的热爱,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
1、春在词语中。由学生列举描写春天的成语。
2、春在诗歌中。
(2)介绍诗配画这种形式。让大家欣赏《咏柳》、《清明》、《滁州西涧》、《大林寺桃花》、《赋得古原草送别》这几幅诗配画作品,请同学们总结诗配画的特点。
(3)介绍画题诗这种形式及特点。老师给大家提供几幅画,让大家为它题上与之内容相吻合的古诗。然后师生共同赏析鉴赏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4)由学生再补充自己积累的有关春天的古诗,并进行古诗名句填空比赛。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艺术创作中去,亲身感受、亲手创作,将自己的作品、才能在活动过程中充分的展现出来,真正谱一支自己的“春天的赞歌”。
【教学方法】作品展示法。坚持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自信品质的形成。
【教学内容】。
1、春在图画中。学生再次走进朱自清的散文《春》。选择最喜欢的一幅画面,创作一幅春景图,并为这幅画题上一首小诗。学生畅谈创作意图,教生共同点评。
2、春在歌声中。学生对绘春之歌进行再创作。仿照歌词形式,改写划线的歌词,再唱唱自己改词的歌曲《春天在哪里》。
春天来啦说课稿篇八
今天,我是第一次听许老师的这堂课,看到课题《触摸春天》,就会让人产生许多想象来,本文以一个邻家的盲女孩安静为形象,以代表春天的蝴蝶为意象,娓娓道出一个蕴涵很深的哲学话题:触摸生命的春天。这样的文字需要品,不同的人品它有不同的味道,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品它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正所谓“一轮皓月当空照,千江有水千江月。”
那么,如何引领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去读懂这些文字及蕴涵的.主题呢?这就要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有一个“浅”出的过程,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而这个点要能起到“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今天,许老师这一点做得很好,他以“全新的体验”为切入点,展开教学。许老师先是引导学生体会“这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居然被一个盲女孩,她看不见百花盛开的景象,看不见爸爸妈妈的笑脸,看不见周围的朋友,眼前一片漆黑的盲女孩抓住了,这的确是一个奇迹。
但随着学生与文本的不断接触,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又让学生渐渐明白,“这一切又不是一个奇迹”,这个盲女孩眼睛虽然瞎了,但她心灵的窗户并没有关闭,她是在用她是全部身心来感受多姿多彩的世界,在她的内心世界里,同样是一片明媚动人的景色。正像文章所说的“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许老师紧紧围绕“这是一个奇迹”、“这又不是一个奇迹”展开教学,在不近情理又合乎情理的矛盾解决中,完成对重点词句的敲打及文本意义的建构。引导学生理解、再现文本中的形象,把握这些形象的实质和内涵,帮助学生表达内心的独特感受。教学由此展开铺开,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直至形成正确的立体的解读。
二、过程展开很充分。
语言清晰。
四、教学调控中有些地方还不太妥。
春天来啦说课稿篇九
本课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为了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感受春天,理解春天。通过春天的自然现象来映射出相关的色彩知识,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主观创作,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畅想。
课时设计为1课时。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思维,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
根据本课的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1.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感受春天,理解春天。
2.通过观察,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进行大胆的想象,构思出自己对春天的想象,和对春天的感受。
3.学习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与表现形式,并用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去表现春天。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对美的发现与追求,理解自然美与艺术美之间的关系。
2.学习有关色彩基础知识,将其更好的应用到美术创作中。
教学难点:1.归纳总结关于春天的相关知识。
2.学习理解相关色彩基础知识,将其融入生活,融入创作。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方法,本节课我采取“学导互动”教学法,在教师必要讲授的同时,鼓励学生探究知识,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发现相结合进行教学。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组织者,是引导者。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种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的探究知识,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合作式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基本的美术技能、技巧。
课程教学设计围绕新课程理念共分:情景设置、自主探究、动手实践、交流提高四个环节。
(一)情景设置
欣赏表现春天主题的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引学生注意,带领学生进入表现春天的学习情境,导入本课课题。直观地感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展开想象。
(二)自主探索
教师出示活动问题1那些现象象我们传达了春天的信息。
2春天到了,我们可以组织哪些课外活动。
3春节中哪些风俗传达了春天的信息。
4以“春天”为主题进行赛古诗,赛歌,赛成语,赛春联。
(三)动手实践
教师讲授相关色彩知识,学生在美术本上进行知识的验证与巩固。
(四)交流学习
学生相互交流对春天的感受,并尝试用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形式表达对春,夏,秋,冬四季特征的感受。
学生可以尝试抽象、具象中的另一种风格进行创作。
春天来啦说课稿篇十
描写春天的诗歌及故事有很多,《找春天》是大班语言教材里的一篇幼儿散文诗,它以拟人、优美贴近幼儿生活的现象来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且是一首语言上生动、有趣吸引幼儿注意,琅琅上口,结构简练的散文诗。
1、知识上:学习散文诗,通过比喻、拟人的手法知道春天来了。
2、技能上:认识散文诗中的比喻手法,并鼓励幼儿说一说春天还在哪里。
3、情感上:通过春天的美丽,激发幼儿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通过散文诗知道春天来了
难点:在学习散文诗的基础上,模仿学说春天还在哪里
1、与散文诗内容相关的绘画图片
教法:直观法、朗诵法
学法:讨论法为主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这首歌里你都听到了什么?”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回答,教师往春天在哪里方向引导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的导入使课堂活动生动、有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本身就含有寻找春天的含义,与散文内容相符)
二、学习散文诗,通过散文诗内容知道春天来了
“哦,原来这首歌是唱春天在哪里的,那你找到春天在哪里了吗?”
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引导有关春天特有的景色
1、大雁回来了
“老师找到春天在哪里了,快看,在哪里呀?”
出示蓝蓝的天空,大雁南飞图
“谁来告诉我这幅图你是怎样看出春天来的?”
通过蓝蓝的天空以及往南飞翔的大雁引导
小结:“哦,我找到了,她在天空上,蓝蓝的天空上,南飞的大雁又飞回来了。”
2、嫩绿的新芽
“小朋友,快看,这是什么?”
出示有嫩绿的新芽的大树图
“这是一棵冒出嫩绿的新芽的大树,你们知道什么季节大树才会生长出新芽吗?”
引导幼儿从嫩绿的新芽知道春天来了
“你们找到春天了吗?”“老师也找到了。”
小结:“我找到了,她在树梢上,一棵棵树都吐出了嫩绿的新芽。”
3、田野里
“看,这是什么?田野里是什么颜色的?”
“什么季节才会有金色的油菜田?”
“你们觉得金色的油菜田像什么一样?”
“如果是你,你愿意变成什么小动物飞向花丛中?”
小结:“是啊,我找到了春天,她在田野里,油菜田好似一片金色的海洋,一群群可爱的小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着。”
4、上坡上
“小朋友,春天除了在刚发出新芽的大树上、在田野里还可以在哪里呢?”
幼儿讨论,教师引导幼儿从景色方面入手
“谁来告诉大家,你的讨论结果是什么,春天还在哪里?”
幼儿回答
“我们一起来看看谁的回答和老师想的是一样的。”
出示与散文诗内容相关的上坡图片
教师一边出示一边说散文诗内容
“哦,我找到了,她在山坡上,青青的小草像给山坡铺上绿地毯,漫山遍野的花朵争相怒放,美丽的小蝴蝶围着它们,跳起了欢乐的舞蹈。”
5、小河里
“冬天的时候天气非常寒冷,河里的水会怎样呢?”
“春天来了,气温回升,河里的水又怎样了?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谁来模仿下?”
幼儿模仿小河里水哗哗的声音
6、小结
“春天真美丽,老师找到了春天,你找到了吗?”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关于春天的散文诗吧。”
教师朗诵散文诗
“这么美丽的散文诗,你们喜欢吗?可是它现在还缺一个名字,小朋友,快,你们想一想可以给它取什么好听的名字呢?”
幼儿讨论,并回答自己见解
“老师想到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找春天,让我们一起带着散文的名字再来欣赏这首散文诗吧。”
教师再次朗诵散文诗
三、春天在哪里,激发幼儿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1、春天在哪里
“美丽的春天受人喜欢,不仅你们喜欢,老师也喜欢,老师找了这么多春天,那你们也来找找,春天还在哪里?”
2、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春天有这么多美丽的景色,老师相信你们肯定非常的喜欢,如果它没有了你们的心情会怎样?那我们平时该怎样做?”
四、结束活动
“小朋友,你们真厉害,能够找到这么多与春天相关的景物,那让我们一起出去找找春天吧。”
春天来啦说课稿篇十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教学重点的定位
《家乡的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粤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1课。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多彩的季节”。根据单元目标,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1、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感受春天的气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行为与习惯:学会照顾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知识与技能:了解春天的气候特征,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4、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记录、体验等活动感受大自然的变化。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教学重点定为:
通过活动,让儿童感知春天、赞美春天,并在实践活动中将这种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内化为儿童品德,培养儿童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的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都已经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本课必要的情感和认知基础。但学生的认识呈现为零散、无序的表层感知;而自然之美,孩子们的感受更是停留在感官的浅表层面。从这个角度看,本课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要帮助孩子梳理认识、获得新的感悟,建立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三条主线和四个方面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本课侧重突出“儿童与自然”这一主线,体现“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这两方面。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的生存关系,初步懂得珍爱生命,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意识和能力,并促进个性品质和主体意识的健康发展,为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
基于“学情”与本课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上教学重点。本课难点在于:如何使学生对春天的认识,通过教学活动内化成为热爱生活的意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初步掌握基本的生活能力。
教学重点的解决方法与过程
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方法来进行教学,首先是,引领孩子们
(活动一)寻找春天发现春天
品德新课标指出:综合性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生活的空间为课堂,以学生学会生活,建构生活为主题的活动。因此,我采取走进生活,主体践行的教学策略。带领着孩子们走进学校的生物园寻找春天。孩子们用眼看花开,用耳听蛙鸣,用双手去触摸,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美好气息。这充分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联系学生的生活,引导着他们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活动、主体践行,让学生有一次真实的感官体验,在寻找春天的过程中,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春天,热爱大自然。
(活动二)了解春天
“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如何在思品课堂中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呢?二年级学生的年纪较小,对春天的认识不能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解春天。于是,我建了一个春天主题的网站,引导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站资源展开学习,自主地获得道德信息。孩子们从网站上可以看到春天的图片、读到有关的诗歌,欣赏春天的歌曲、了解各地的春天的不同景象等等。通过浏览网站这一教学活动,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阅读信息、整理信息的过程中真正自主构建道德素质。同时,为开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春天拓宽设计思路。
(活动三)展示春天赞美春天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并学会加工、展示道德信息的过程中所展现的收获和情感是我们不可低量的。在这个环节里,他们将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示。可以说春天,唱春天、画春天、演春天等等。老师始终作为一个引导者,为学生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地体验、经历活动过程,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参加学习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同时,也突出了品德课程的活动性和综合性。寓语文、音乐、美术于一体,加深春天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更好地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
(活动四)掌握常识健康身体
品德与生活课程中有一系列生活保健型课文,根据二年级孩子的心理与教材内容特点,从孩子的生活出发,在课堂上用低年级孩子喜欢的活动作为教学载体将有助于教学。为了使学生了解到春天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防潮的小窍门,使之成为课内生成的教学资源。为了让学生懂得预防春天疾病的重要性,我出示学生请假情况统计表,还邀请一位当医生的学生家长为学生做春季健康讲座。这个环节体现了品德课程的生活性,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以上整个教学过程,旨在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从春天的直观认识,过渡到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的目标。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春天来啦说课稿篇十二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找春天》。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找春天》是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美丽的春天》第一课《春天来了》第一个主题活动。
今天我说的是第一主题《春天来了》的第一课时《找春天》。这个主题教育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找春天的活动,发现春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
2.说课时。
《春天来了》这个主题我计划教学为两课时,今天说的是第一课时。《品德生活》教材图文并茂,精选了很多卡通图片,这些精美的卡通图片,他们的言谈举止、面目表情非常贴近教室中的小朋友的生活,小朋友非常爱看,都愿意与课本中的小朋友交朋友;文字很少,大多以小兔乖乖,或卡通小朋友提出的问题为呈现方式,这些问题贴近儿童生活,富有启发性,对儿童有很强的感染力。
3.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从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来看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根据教材特点和《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我觉得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的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其目的就是培养创造性的人才。
(1)积极参加找春天活动,体会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2)通过观察、感受,发现春天的主要特征。
(3)体会农民耕种的辛苦以及他们对新一年的期望。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欣赏大自然的能力,懂得欣赏活动中应有的文明行为,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4.说教学重难点。
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难点是初步体会农民春耕春种的辛劳。
5.说教学准备。
我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充分认识到,要想很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必须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
(1)课前让小朋友们搜集、观察一些有关反映春天的资料。
(2)播放电脑动画片,反映农民春耕春种的劳动场面。
(3)播放春天美丽景色的资料。
(4)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
制订了主体教学目标,做了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后,关键的问题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教法与学法来达成教学目标。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一年级儿童好动、爱玩的特殊性,我预设的基本教法是:启发式、活动式、合作探究等等我选择这些基本教法的理由是从课程性质和儿童的特性而决定的。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性、活动型课程,本课程的性质强调活动,所以我设计的基本教法是注重活动、强调活动,让儿童充分参与教学过程,参与各种活动,在各种活动中,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儿童的心灵感受世界,用儿童自己的方式研究世界,通过儿童的观察、搜集资料、讨论合作、亲身经历、体验,从中获得感受。生活知识的获得与思想品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他们在各种活动中感悟出来的,不是由老师硬性地传授给他们的。新课程条件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主体,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根据这些基理念,所以我预设了上述基本教法。
关于学法,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在很多情况下,教法与学法是紧紧的交织在一起的。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从这三个方面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予必要的具体指导。
根据本课内容,我以组织学生活动的形式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活动一:生猜谜语导入新课。
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标明,兴趣是儿童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通过学生喜欢的“猜谜语”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主题,自然的导入新课中。
活动二:交流发现寻找春天。
交流课前发现的活动中,学生把生活中的观察、发现,进行交流,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三:学生体验了解春天。
本环节通过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演一演等方式从植物、动物、人类活动等方面了解和感受春天的特征。
活动四:春冬对比春天特征。
在上个环节中学生已经基本明确了春天的特征。通过本环节春天和冬天的季节变化,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春天特征的了解。视频的生动演示让学生在视觉上直观的感受到春天的变化,然后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完成填空内容,更好的掌握了春天的特征。
活动五:感受春天留住春天。
播放课件,学生通过欣赏春天花开的图片,不仅感受到春天的美丽,而且自然过渡到留住春天这一环节,学生交流介绍了很多留住天的办法,然后动手去实践,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在画一画、做一做、品一品的活动中,从不同角度感知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六:公园一角课堂延伸。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延伸。《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本身就是对学生生活的教育。通过“公园一角”的环节,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应该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到在社会生活中应有的文明行为和环保意识。
活动七: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通过完成课后社会实践活动,将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收集春天的古诗”“和父母去郊游”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我,最后在音乐声中升华“亲近大自然”这一情感。
板书设计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为概括出本课的主要内容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各位评委,我预设的教学思路是否科学,敬请各位指正。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我注重联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亲历春天。让他们对春天的感触是发自内心的,真切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并从中得到体验,获得快乐!
春天来啦说课稿篇十三
二月二十四日,听了朱老师所执教的《找春天》一课后,有如下感受:
朱老师的语文素养很高,做事情踏实认真,每一个字都写得那么漂亮,在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时,都能体现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发展。
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觉得难读的字做个记号,然后同桌互读互听,接着采用了开火车,出示字卡等形式让学生边认读边交流识字方法,总结出了可以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识字,如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熟字变形、找规律、分解字形等,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如:猜谜语、编儿歌、比动作、引用同学或家人的`姓名等方法进行识记。运用课件的演示,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随着孩子们大声的朗读,一个个生字完整的出现,孩子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自主的寻找出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其次,朱老师在表扬激励评价学生上也值得我们学习,瞧,孩子们一个个乐得,争着举起小手回答问题呢!
春天来啦说课稿篇十四
根据《美术新课程规范》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春天来啦》一课属于“造型·表示”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示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本课教学时数为1课时。
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发明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 认知目标: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2、 操作目标:激活学生的记忆,鼓励学生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大胆表示春天的色彩。
3、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识别和表示能力。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是:对春天色彩的观察、记忆和多种表示。
教学难点是:涂色的方法与画面的整体色彩倾向。
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天真浪漫、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所以我主要采用下面的教法进行教学:
1.观察多篇分析法:
老师通过展示有关春天的各种图片引导学生自身去感受、去体验春天的美和色彩。通过多篇大师和同龄人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者表示春天时所运用的色彩、资料、方法等,以拓宽他们的创作思路。
2.情境教学法:
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是有效地激发学生艺术发明力的必要手段。艺术课程的学习尤其要充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本课中通过美妙的旋律《春天在哪里》、具有冲击力视频《春天的秘密》多篇,把学生带入到春天的世界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丰富学生的体验,带动学生的艺术表示欲。
本课以“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示春天”为主要目的,因此,我准备采用下面的方法为主进行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学习法
其实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一个要重要。因此,我紧紧围绕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把疑问、难解答的问题放入教学过程局部,有针对的和启发性的提问:“你知道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变化?”等教学问题。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展示各种春天图片,增加直观性,鼓励学生大胆表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分析,学会表达。
《美术课程规范》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发明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效果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需精心设计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验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促进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培养个性。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儿歌激趣,导入新课。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源不时的动力。美术教学也一样,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才干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学生才干用心去观察,去体会,去感受,这样的观察才更有效,印象才深刻。因此,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想不想听听?”教师充溢诱惑的语言随同而来的儿歌《春天在哪里》立刻吸引了学生的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多篇完毕,趁着学生情绪高涨,我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同学们你听懂了吗?你知道这首歌主要歌唱了什么?(爱表示是小朋友们的天性,相信小朋友们多篇了有声有色的儿歌片断后都能清楚地表达儿歌的内容)。从而引出课题——《春天来啦》。
(二)、引发考虑、联想春天
(1)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2)忆: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变化?
(3)你印象中的春天有哪些代表性的景物?
春天是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苏、万树萌绿、绿草如茵、百花争艳的生机蓬勃的季节。它给大自然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美。让学生回忆春天,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
(三)走进春天的世界
(1)播放flash《春天的秘密》,适时播放动画精彩课件。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让学生留恋、向往。同时也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在多篇的过程中让他们自身去观察春天的景象,直观又生动,多篇完毕,让学生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回答,将课堂气氛推向一个^***。
(2)展示教师课前收集的各种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和色彩。
(四)、引导探究
(1)春天有哪些主要的色彩?
(2)出示一组色彩组合,你觉得上面两组色彩哪一组比较适合画春天呢?
本课的重点之一就是春天的色彩,所以要引导学生发现春天的色彩变化,有意地选择色彩和搭配颜色,用鲜艳、丰富的色彩表示春天的美丽。
(五)多篇评述,提高审美
通过大师和同龄人的作品,展示几种不同的表示春天的绘画方式,如中国画、油画、水粉画、油画棒画、水彩笔画等,引导学生发现美,培养学生表达自身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以启发学生采用更多的表示方式,尽情地表示自身感受到的春天的色彩。
(六)安排实践任务
大胆创作,点拨引导
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发明的空间。鼓励学生用自身喜欢的绘画工具进行描绘,注意色彩的运用,让展开思路、大胆表示。
学生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身的看法,协助解决诸如构图、色彩搭配等问题,教师适当引导突破。
(七)、展示评价,推荐经验
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胜利的喜悦。
春天来啦说课稿篇十五
《春天在哪里》是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第一单元的教材都是围绕“春天”这一主题进行编排的,与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融为一体,刚好又是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学习本组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在语文园地口语交际的过程中,穿插了综合实践活动,使口语交际更有凭借,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舞台,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学生入学已有半年,能用普通话进行表达,但表达得不够完整、不够准确。由于学生年龄小,倾听别人说话缺乏耐心、不够认真。因此,将本次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完整地讲述春天的变化,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仪态大方、有礼貌。认真听人说话,了解内容,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
活动的准备要从开始本组学习时就提出要求。在课文部分,引导学生走进春天的图画,用眼去欣赏,用耳去倾听,用心去感悟。在识字部分,提示学生去找春天,画春天,搜集有关春天的资料。组织学生到滨江公园去春游,要求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三个方面去寻找,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哪些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想不想听?”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接着播放视频《春天在哪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然后以“春天不仅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还钻进了小朋友的耳朵里,躲在小朋友的心田里。回忆一下,大家到滨江公园去春游,发现春天有哪些变化了?” 调动起小朋友的学习热情。
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把课堂教学拓展到生活实际,使学生敢说、乐说、会说、善说,享受到交际的乐趣。
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互相介绍自己看到的春天的景物、听到的春天的声音、感受到的春天的变化,在小组中合作交流,发表见解,互相补充。教师提示学生尽量说具体、补充完整,并且融入其中,个别辅导。
这样做,能够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增强学生表达的自信心,又可以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教师问:“同学们在小组中说得真好,谁愿意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你在哪里找到春天了?它是什么样儿的?”找几位同学上台说说,要注意说具体、说完整,做到大方、有礼貌。台下的同学和老师一块儿认真听,对没说到的内容,可以进行补充,对没听懂的地方,可以发问质疑,还可以评价他说得好不好,并说明原因。
课前,教师已要求学生搜集了许多有关春天的资料。此时,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由各小组推荐学生上台,或展示图片、绘画作品,介绍图中春天的景物,或展示照片,介绍是谁在哪里干什么,那里风景如何,或展示实物,介绍它在春天时的变化,或朗读有关春天的诗词,或谈自己感受到的春天。听与说的要求不变。
交际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初步的简单的评价活动,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并判断正误、优劣,或肯定赞扬,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对别人提出建议和批评。课堂上这种积极交流、双向互动的局面,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进一步端正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注意观察和倾听,及时发现学生口语交际的不足,予以点拨纠正,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更要善于发现学生充满童趣、富有创意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创造生机勃勃、极富动态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
“同学们说的真美啊,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我们一起欣赏吧!”播放视频《春满人间》,展示出春天的美景。“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画面,你们想说什么?你最喜欢哪个画面,为什么?”让学生通过视频画面温故而知新,促使学生情不自禁地主动观察春天的景物、倾听春天的声音、了解春天的变化、唱出春天的赞歌。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资源。在这一环节中,整合课内外和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拓展学习。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官认识,开阔学生视野,播放视频《春满人间》,同学们就会情不自禁地说:“春天真美啊!”教师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赞美春天。如:画一画自己看到的春天、背一背有关春天的诗词、唱一唱有关春天的歌曲、写一写有关春天的感受……这样跨学科的整合学习,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中渗透整合,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意识。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学生不喜欢春天。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机会,让喜欢春天的学生和不喜欢春天的学生分成两队,分别准备资料,双方展开辩论,看谁能说服对方。在这一交际过程中,喜欢春天的学生可能会说:春天天气暖和了,草绿了,花开了,到处都是美丽的景色,我可以出去春游,所以我喜欢春天。春天来了,不用再穿厚棉衣了,我喜欢春天。春天可以放风筝,因此我喜欢春天。而不喜欢春天的学生可能会说:春天天气忽冷忽热,容易感冒,我身体弱,不喜欢春天。春天也是病菌大量繁殖的季节,很多流行病就是这时候开始流行的,比如流脑、非典等,损害人的健康,我不喜欢春天。在这激烈的争辩中,学生对春天的特点了解得更全面,认识更客观。然后,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出去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应该注意什么呢?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这样水到渠成地为学生创设了交际的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从中得出,要有健康的体魄,必须注意卫生、积极锻炼身体,游玩中还要注意安全。
春天来啦说课稿篇十六
《触摸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简短的抒情散文真切描写了盲童安静在花丛中用手触摸、用心感受美好春天以及在一个春天充满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并将蝴蝶放飞的感人故事,表达了安静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
本文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安静的举动,她从捉蝴蝶,到放蝴蝶,再到仰起头张望。一条是作者的感受,从惊叹,到感动,再到对人生发出感慨: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意境隽美,所蕴含的道理非常深刻。文章文笔细腻,用词丰富、优美,读起来让人不自觉地被课文细腻的情感牵动着。本篇课文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珍贵与美好,并思索应该怎样去热爱自己与他人的生命,从而升华学生的人生观。
1、学会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好句,增强语言的积累。
过程目标:通过朗读、思考、讨论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关键词句蕴含的道理及领悟其中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注,懂得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由于本课的话题凝重、深沉,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如何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和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所表达的情感,就成为这课的教学重点。怎样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缺少体验。
我的教法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创设情境法、品味语言法、朗读体会法、想象感悟法
我先说一下第一课时的内容简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二、疑而学文,识写生字。
一、再读课文,自读自悟。四、课后作业,词句积累。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巩固,进入新课
1、 在复习巩固环节,我先让学生读词:流连、花繁叶茂、流畅、灵性、弧线、飞翔、缤纷。
设计理念:这些词是文中关键词语和难以理解的词语。温故而知新,词语是学习课文的基础,巩固字词为学好课文打下了基础。
2、 接下来,我先出示春天美景图,接着说道:春天向我们走来了!我们眼前的春天多美啊,你们能不能用成语来描绘一下?(学生就开始描绘了:五颜六色、花繁叶茂、五彩缤纷….)多么美啊,这些多姿多彩的景色我们都可以用我们明亮的眼睛看到,可安静却无法用眼睛去看。她是怎么感受春天的呢?今天,让我们跟着小女孩安静一起去触摸春天吧!
设计理念:古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能够通过展示孩子熟悉的春天美景,创设了情境,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 品味语言,感悟奇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安静是个什么样的小女孩?(坚强、热爱春
天、热爱生活)在“品味语言,感悟奇迹”着一环节中,我首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师:安静看不见美丽的春天,却深深地热爱着春天,她用手触摸、用心感受着春天,创造了很多奇迹。
教师说完后,让学生试试从课文中找出安静身上发生的奇迹,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老师要根据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加以引导,并给予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具有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安静身上发生奇迹的句子正是基于这一理念。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在安静身上发生奇迹的句子 :
“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2、 学生可能会回答:安静正在花香中流连,所以走得很流畅。学生还可能会说:她对周围很熟悉,所以才没有摔倒。…这样,通过联系上下文加强了对句子的理解。
3、 学生回答后,我请一个学生朗读这个句子,要求读得流畅,读出流畅的感觉。
读想结合的运用,让学生在读中悟理,更深刻地领悟了句子的含义。
学生也可能提出这个句子:“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为了让学生加强理解,我做了如下安排:
1、首先,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体会感情。
2、接着,我出示了着两个句子,进行比较
她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1) 教师问道:这两个句子哪个更好?为什么?你有什么不同感受?
通过比较的思考与回答,学生品味了语言,更深刻地把握了句子的用词。
(2) 接着播放背景音乐,男生读,再女生读。
4、 假如我们正看着安静,我们看见她极其准确地把手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此时此刻,你们会怎么做?文中的“我”有是怎么做?“我”喊出来了吗?为什么不喊?带着这样的话语,我让学生想象自身可能的举动,加深了内心体验,并与文中的“我”的做法相比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文中作者的情感。
5、 最后,我让学生怀着同样的心情读这句话,通过朗读来加深对情感的领悟。
那么,学生还可能提出这样的句子: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实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气的灵性抓住了。 ”
如何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句子的意蕴,把握此句的情感呢?
1、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要求细心感受
2、 接着,我对重点词语进行了分析。提出问题:“悄然”“竟然”是什么意思?能去掉吗?为什么?让学生通过讨论再回答。讨论的学习方式,加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理解了句子的深刻含义。
3、 现在你们都是安静,请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朗读来做动作。师读: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教师接着读句子,学生跟着教师的朗读做动作。并回答问题:
你们感受到了什么?“神奇的灵性”指什么?
4、 然后播放背景音乐,全班轻声朗读这一段。
最后提出了疑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要求学生通过安静来想象,从而升华了文中安静热爱生活的主旨。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我在指导学生进行体验和感悟时,通过启发、提问、让学生进入到语言中,与作者、与文本对话。我引导学生品析语言,体会用词,在读想中体会表达效果,增强语言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音乐的渲染创设了情境,并在朗读中加以体会,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了熏陶。
三、 情感的升华,生活源于爱
1、 师:这样一个全新的地方,让安静很留恋,她感受到了属于自己的春天。请闭上你
教师随即提出了疑问:安静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张开了手指,放飞了蝴蝶)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许久,她张开手指………张望。”
(1)针对此句,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并写下感受。
(2)接着提出问题:安静不能看到东西,为什么还用“张望”?
学生可能说:她想看蝴蝶飞到哪儿去了。也可能说:她也想象蝴蝶一样飞翔。…….
学生回答完后,教师进行了总结:安静渴望着自由飞翔,经常流连在花香中的她用手触摸春天,用心热爱生活,她也想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总结后,我出示了文章的中心句:“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教师总结并得出了结论:安静也有生活的权利,安静也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潜能”。通过让学生想象,感受了安静的内心世界,也更深地感悟了课文语言。同时通过写所思所想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使读、写很好的融入到语文课堂中。
2、 接下来,教师讲述通过图片和资料,讲述了海伦的故事。并让学生课外搜集有关故事以及身边的人和事。
设计理念:把语文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了,促使学习生活化把学生的眼光引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四、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在布置作业,课外拓展的最后环节中,我让学生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设计办小报的作业,正是基于这一指导精神。
五、说板书
17触摸春天
安静 :创造奇迹—热爱生活
放飞蝴蝶 -珍爱生命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254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