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具备系统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教案中的评估环节要科学准确,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好教案编写的基本技巧,能够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Year第四课时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2、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
3、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二、重、难点。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凤凰之子――沈从文(1902――1988)。
1.湘西少年:
我不了解家中为什么只要我读书,不让我玩。我自己总以为读书太容易了点,把认得的字记记那不算什么希奇。最希奇处应当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分习惯下所做的一切事情。为什么骡子推磨时得把眼睛遮上?为什么刀得烧红时在水里一淬方能坚硬?为什么雕佛像的会把木头雕成人形,所贴的金那么薄又用什么方法作成?为什么小铜匠会在一块铜板上钻那么一个圆眼,刻花时刻得整整齐齐?这些古怪事情太多了。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2.军旅生涯:1917――1922。
一到第二天,各处团总来见司令供办给养时,同时就用绳子缚来四十三个老实乡下人。当夜过了一次堂,每人照呈案的罪名询问了几句,各人按罪名轻重先来一顿板子、一顿夹棍。有二十七个在刑罚中画了供,用墨涂在手掌上取了手模。第二天,这二十七个乡下人就被簇拥到市外田坪里把头砍了。(《清乡所见》)。
3.抒情诗人:《边城》《长河》《湘行散记》《从文自传》。
4.被流放的歌者:
“一切终得变,从大处看发展,中国行将进入一个崭新时代,则无可怀疑。用笔者求其有意义,有作用,传统写作方式以及对社会态度,实值得严肃认真加以检讨,有所抉择……人近中年,情绪凝固,又或因性情内向,缺少社交适应能力,用笔方式,二十年三十年统统由一个‘思’字起步,此时却必需用‘信’字起步,或不容易扭转,过不多久,即未被迫搁笔,亦终得把笔搁下。这是我们一代若干人必然结果。”
郭沫若的《斥反动文艺》(载《大众文艺丛刊》1948年第1辑)。中把沈从文定性为“桃红色”作家,并批判道:“特别是沈从文,他一直有意识地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
“我”在什么地方?寻觅,也无处可以找到。我“意志”是什么?我写的全是要不得的,这是人家说的......我终得牺牲。我不向南行,留下在这里,本来即是为孩子在新环境中受教育,自己决心作牺牲的!应当放弃了对一只沉船的希望,将爱给予下一代。(1949年初致夫人张兆和的信)。
1949年的春节刚过去几天,早晨,他开始实现这一悲壮的举动,被儿子制止了。儿子走后,他又用几种方法寻求解脱,幸好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小舅子张中和及时来到沈家,解救了他。或许是天道未泯,一代大师本不该如此离开人世;也许是天意轮回,中国的文物研究注定需要此人。不管怎样,沈从文侥幸逃过了这次命运的劫难。在我看来,这是他个人之幸,更是国家之幸。
在医院,他仍然处于极度的精神错乱中,把戴着口罩的医生认定为伪装的迫害者。出院后,不断有朋友来看他。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慢慢从紊乱中解脱出来,变得安静了。
一和好的音乐对面,我即得完全投降认输。它是唯一用过程来说教,而不是以是非说教的改造人的工程师。一到音乐中我就十分善良,完全和孩子们一样,整个变了。我似乎是从无数回无数种音乐中支持了自己,改造了自己,而又在当前从一个长长乐曲中新生了的。(1949年9月20日致夫人的信)。
正是音乐的滋润,心灵豁然洞开,沈从文已领悟到了生命的深层内涵:“生命在发展中,变化是常态,毁灭是常态。生命本身不能凝固,凝固即近于死亡或真正死亡。惟转化为文字,为形象,为音符,为节奏,可望将生命某一种形式,某一种状态,凝固下来,形成生命另外一种存在和延续……”(《沈从文别集·抽象的抒情》)。
5.甜酒·苦酒――沈从文的爱情生活。
在中国公学,这个潦倒的书生开始了漫长的求爱历程。沈从文跟得很紧,追得很累,而张兆和只是沉默。在肯定沈从文是个好人的同时,张兆和对他竟是毫无感觉。尽管对沈从文连篇累牍的情书不胜其烦,还是个孩子的张兆和却找不到适当的办法拒绝沈老师的热情。她以为沉默是最好的拒绝方式,因而对沈从文的求爱信照例不复。可沈从文不管这些,依旧勤快地写他的情书。
“‘萑苇’是易折的,‘磐石’是难动的,我的生命等于‘萑苇’,爱你的心希望它能如‘磐石’。
“望到北平高空明蓝的天,使人只想下跪,你给我的影响恰如这天空,距离得那么远,我日里望着,晚上做梦,总梦到生着翅膀,向上飞举。向上飞去,便看到许多星子,都成为你的眼睛了。”
沈从文曾跟张兆和说:“如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乡下人喝杯甜酒吧。”等父亲同意了自己的婚事后,张兆和即拍电报给沈从文:“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二.大师经典――《边城》。
1.故事梗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2.愁人的美丽:温暖而哀伤。
我坐在后舱口稀薄日光下,向着河流清算我对于这条河水这个地方的一切旧帐。原来我离开了这个地方已十六年。想起这一堆倏然而来飘然而逝的日子,想起这堆日子中所有人事的变迁,我轻轻的叹息了好些次。……“望着汤汤的流水,我心中好象忽然彻悟了一点人生,同时又好象从这条河上,新得到了一点智慧。的的确确,这河水过去给我的是‘知识’,如今给我的却是‘智慧’。山头一抹淡淡的午后阳光感动我,水底各色圆如棋子的石头也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渣滓,透明烛照,对面前万象百物,对拉船人和小小船只,一切都那么爱着,十分温暖的爱着。我的情感早已融入这第二故乡一切光景声色里了。我仿佛很渺小很谦卑,对一切有生无生似乎都在向我伸手,且微笑的轻轻的说:‘我来了,是的,我依然和从前一样的来了。我们全是原来的样子,真令人高兴。你,充满着牛粪和桐油气味的小小河街,……很可喜的是我们还互相认识,因为我们过去实在太熟悉了’。”(《湘行散记·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他深深感受到的东西,竟如刻骨铭心一般并且顽强地渗透在他的《边城》等作品之中。他对那些不能真正体味他作品的“城里人”说:“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背后蕴藏的热情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他的作品背后却又有着极现实又极恒定的东西。这些东西,是一些人生的基本形式和人类的基本生存状态。比如说隔膜。沈从文小说的表面生活是平和的,温情脉脉的(《边城》呒终处在一派淳朴之气中)。然而这淳朴之气下面,却是深深的隔膜(几乎是“存在主义”的隔膜)。顺顺与二老的隔膜,二老与大老的隔膜,二老与翠翠的隔膜,二老与老船夫的隔膜,老船夫与顺顺的隔膜,老船夫与翠翠的隔膜,翠翠与整个世界的隔膜(甚至对她自己都有隔膜)……注定了一切都将在悲剧中了结(一种比啼哭与嚎叫深刻得多的.悲剧)。沈从文以为朱光潜先生对他所作的断语最在本质上:深心里,是个孤独者。这种孤独感散发在《边城》的字里行间。《边城》,这“边”字,就有了一丝孤独。作品一开头:“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这孤独便又深了点。那独立山头的白塔,那类似于“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渡口景象,那一幅幅黄昏与夜晚的凄清幽远的景色……无一莫把孤独托现出来。作品背后,是一个无底的企盼(张德蒂的雕塑《边城》以翠翠的盼望做画,极传《边城》之神)。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的简单介绍,为我们了解“边城”做了一点铺垫工作。但对一部可以称之为伟大的作品来说,我们所做的仅仅是个开始。一部伟大的作品是要用尽一生去阅读、体会、沉思,使我们在生命历程的每一个瞬间都有一盏心灵之灯相伴左右。今天,我们继续前路,通过对所选部分做出简要的分析来聆听大师。
二.布置问题。
(一)写了什么。
1.阅读预习提示,指出小说“写了什么”?
明确:以“爱”为中心,围绕一个“爱”字展开一件件故事。
2.课文中体现了哪些“爱”?
明确:祖孙之爱;男女之爱;兄弟之爱。
3.这些“爱”中所突出的是:翠翠与天保兄弟的爱情。
(二)怎样写的。
1.以翠翠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划分情节脉络。
明确:翠翠心中的凄凉——翠翠的父亲、母亲——翠翠的梦——爷爷上城——爷孙谈“唱歌”——翠翠爱听“歌”
2.“薄薄的凄凉”――隐约的内心波动,无法勃发。
“胡思乱想”――摆脱不掉的情思,莫名其妙。
“忽然哭了”――无处言说,人情质朴。
心上沉重――入情渐深。
轻飏的梦――爱有所属。
梦外人生――傩送的爱。
柔软的芦管――翠翠的爱。
又摘虎尾草――心有所属。
3.什么样的爱。
明确:纯净平等真挚自然……似乎是超越人间,可又是深埋在每个人内心深处,谁不希望一场纯净的爱情。
比较: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晰。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泗。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上邪》。
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子夜歌》。
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
《简·爱》:“你以为我穷、不美,我就低你一等?你错了。我们是平等的。就像我们同样穿行过坟墓,同样站在上帝的脚跟前,我们是平等的。因为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简这样对罗切斯特说。
《呼啸山庄》:(凯瑟琳在与女仆交谈):“我在这世上最大的苦恼,就是希克厉的苦恼;他的每一个苦恼,从刚开头,我就觉察到,切身感受到了。我生命中最大的思念就是他,即使其它一切都毁灭了。独有他留下来,我依然还是我。假使其它一切都留下,独有他毁灭了,那整个宇宙就变成一个巨大的陌生人,我就不像是它的一部分了。”
《大话西游》:曾经有一分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你的剑在我的咽喉上割下去吧!不用再犹豫了!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花样年华》:那些消逝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看的到,抓不着。他一直在怀念着过去的一切;如果他能冲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会走回早已消逝的岁月。
4.祖孙之爱:
关怀:祖父对翠翠无时无刻的挂怀;翠翠对祖父的依靠。
5.兄弟之爱:
尊重:竞争。
总结:
但当你合上书本,世事纷沓而来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阅读《边城》的那个场景那个瞬间是那样的不真实,仿佛是一段偷来的并不属于你的时光……于是,你摇摇头,笑了。
《边城》的意义:这美好的柔情也许只能存在于古老的湘西,那偏远的边地;这美好的柔情深埋在每个人的心底,那心中的一个角落。
Year第四课时教案篇二
通过游戏、练习等方式巩固本单元知识。
【教学重点】。
巩固练习本单元所学单词和句型。
【教学难点】。
通过故事的学习,达到情感教育。
【教学环节】。
一、学习目标(2分钟)。
1.做游戏,做练习,巩固本单元所学单词和句型。
2.能够在实际交际中询问和回答有关职业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15分钟)。
1.温故知新复习本单元单词。复习本单元句型。
2.阅读方法读课本上的对话,教师创设情景,编造对话。假设你去参加英语达人秀,填写报名表时,教师询问你的家人的`情况,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运用已经学过的交际用语。
3.互助释疑小组内交流自己家庭成员的职业和理想。
三、展示交流(10分钟)。
1.请同学上台表演自己的英语达人秀,教师进行适当的情感教育。
2.请同学上台做游戏,一人读,一人画,巩固所学知识。
3.画出自己的理想的职业并做陈述。
四、点拨升华(8分钟)。
1.教师放对话录音,学生跟读,纠正读音。
2.指名学生有感情读对话。
五、课堂作业(5分钟)。
andwritetheirnamesandjob.
andguess.
Year第四课时教案篇三
教学内容:
单元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整理和练习图形和变换,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表象和钝角锐角的判别。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画平移的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数平移距离。
1、观察43页第一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数平移的距离。
2、动手涂颜色。
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找到那条船的。
二、画平移后的图形。
1、先让学生给43页第二题的`四个点标上记号。
2、问学生,图形移动3格上边的点移动几格?图形的大小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吗?
3、学生讨论,该怎么样画平移后的图形。
4、学生汇报方法。
5、老师总结:先找好四个点移动后的位置,再把四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平移后的图形。
6、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第2题的两个要求。
7、独立完成44页第5题。
三、判断练习。
1、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
2、判断哪些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四、动手操作。
1.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45页的做一做。
五、动手完成剪一剪。自学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Year第四课时教案篇四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分数乘法》第四课时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分数乘法》第四课时教学设计分数乘法(第4课时)。
教学内容:第45页例题4、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对策:
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复习。
1、计算下列各式。
1/15╳5=2╳2/3=7/8╳14=15/6╳24=。
2、说说整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先约分再计算还是先计算再约分方便?
二、新授。
1、出示例题4题目和图。
2、理解题目意思。
4、右边呢?
5、你能看图用算式来表示结果吗?填在书上。组织交流。
6、总结: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7、探究:观察这两个算式,猜才分数与分数相乘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
验证猜想,教学例题5。
(1)出示例题5。
(2)在图中画斜线表示计算结果,再填空。
(3)组织交流: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关系?
(4)总结得出: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巩固。
1、出示1/42/38/93/4。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可能出现两种:先乘再约分或先约分再相乘。
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方法谁更好?如果是24/7755/8呢?再次体会到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
4、介绍简便书写格式,发现可以在算式上直接约分,再计算,提高速度。
四、比较。
所以不管上分数乘整数还是分数,都可以看作是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来计算。
五、巩固提高。
先独立计算在书上,指名板演,再组织交流。
2、第48页上的第1题。
读题先在图中表示出来,再列式计算。组织交流想法。
3、第48页上的第3题。
先独立判断,将不对的改正过来。组织交流:是否正确?错在哪里?怎样改?最后是多少?
4、第48页上的第4题。
先独立计算,再组织交流: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结果怎样?
六、布置作业:练习九2、5。
课前思考:
教学例4和例5时,我想如果借助投影仪依次呈现长方形图,可能会对学生思考问题有帮助,特别是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生来说,这样便于他们直观地看出所求部分占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当然,最后还是要让学生从直观图中抽象出本质的东西,即认识到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在试一试的教学中,要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是计算分数乘分数时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第二层次尝试用分数乘分数的方法计算分数乘整数;第三层次学习直接在题中约分的方法来计算分数乘法。估计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一下子呈现在学生面前,会使一部分学生不知所措。课中教师要多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课前思考:
例4的教学可分三步进行,第一,看图理解1/2的1/4和1/2的3/4表示的意义,联系图弄清分别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第二,进一步明确求1/2的1/4或1/2的3/4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第三,前两步的思考过程完成教材上的填空,建立关于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
例5可以根据例4的猜想,算出算式的积,再通过画图验证。教学时让学生观察比较几个算式的因数和积,通过交流归纳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在介绍简便书写格式,发现可以在算式上直接约分再计算,学生可能在整数乘分数时会把整数同分子约分,教学时要进行强调。
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时,我借助直观的图形,不仅让学生掌握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含义。并在例题教学之后增加了一个画一画环节----(1)教师写一个分数乘分数的算式,让一个学生上黑板画图表示算式的意义,要求边画边说为什么怎样画;(2)再写一个分数乘分数的算式,让全体学生独立画图表示,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交流。这样学生对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第48页第4题练习时,加强了分数乘法与分数加法的对比,强化计算方法区别,防止学生对两种计算出现混淆。
课后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在例4的教学中由于要借助直观图来思考1/2的1/4和1/2的3/4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所以忽略了指导学生理解1/2的1/4和1/2的3/4所表示的意义,这是今天这节课上的一处败笔。因为对于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推导和理解、运用,对于学生来说反而不存在太大的问题。
从学生作业情况来看,遇到整数乘分数时,往往出现错误,分析原因是计算时不会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母来计算,出现分子和分子约分的现象;还有些学生约分时仍存在错误,这样就造成乘法计算错误。
估计明天的课上计算分数连乘时问题会更多,教学时要思考对策。
课后反思:
通过教学,学生能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学习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Year第四课时教案篇五
小壁虎在墙壁上捉虫子吃,忽然,一条蛇咬住了它的尾巴,小壁虎一挣断尾巴,逃走了。
没有尾巴好难看啊!小壁虎想去借条尾巴,它爬呀爬爬,爬到草地上,正在吃草,小壁虎问:“牛大姐,能把你的尾巴借给我吗?”牛大姐说:“不行,我要用它拍蚊子呢。”小壁虎沮丧地向前爬去。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了小河边。它看见小鱼正在河里摇着尾巴游来游去。小壁虎说:“鱼姐姐,把你的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我要用嘴巴拨水呢!”小壁虎又一次失望了,又向前爬去。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屋檐下,它看见小鸟在天空中摇着尾巴,自由地飞来飞去。小壁虎说:“燕子阿姨,把你的尾巴借给我行吗?“燕子说:“不行啊,我飞的时候要用它掌握方向呢!”
小壁虎很难过,它爬呀爬,爬到沟里告诉妈妈,妈妈笑着说:“傻孩子,你的尾巴不是长出来了吗?”小壁虎转过去一看,高兴地叫了起来:“我又有新尾巴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Year第四课时教案篇六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初步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笔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能力。
过程与方法:
借助学具的演示,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富有思考的习题训练,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最初步的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培养正确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熟练地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教学准备:
教师:总复习第5题的口算卡片、第7题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练习纸一张。
教学步骤:
一、复习口算:
1、师拿出装有口算卡片的纸盒,随意指名上台口答。
2、出示练习十八第3题。
(1)13连续减2:13、11、、、
(2)15连续减3:3、15、、、
生读题并解题。
3、指名学生上台汇报结果。
4、出示练习十八第4题、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代表上台汇报。
二、复习加、减混合计算。
1、出示43+20-7=62-9+11=。
生上台计算并说出运算顺序。
2、出示总复习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复习用数学解决问题。
1、多媒体课件演示总复习第7题。
学生观察思考。
2、师:“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概括图意。
3、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分组计论提出数学问题并一一列在纸上。
4、请小组派代表上台演示讨论结果。
小组汇报交流。
5、多媒体出示题目(1)蝴蝶和蜻蜓一共有24只,其中蝴蝶有8只,蜻蜓有多少只?
生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6、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算?”
生--用减法计算。
7、师:“为什么用减法算?”
生:因为要求蜻蜓有多少只,必须从一共有24只里去掉蝴蝶的'只数,所以用减法。
8、出示题目(2)有蝴蝶8只,蜻蜓16只,蜻蜓比蝴蝶多几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算?
这道题还可以怎样提问题?
生:蝴蝶比蜻蜓少几只?
师:为什么也用减法算?
9、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指导学生解答。
10、出示练习十八第6题。、
学生读题并解答。
11、出示练习十八第7题。
生分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汇报。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加减法的意义,同学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并且能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表现得真不错。
五、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复习。
(1)13连续减2:13、11。
(2)15连续减3:3、15。
43+20-7=62-9+11=。
Year第四课时教案篇七
通过课文制作风车的.情节,学生再次复习、巩固形状单词。
通过学习这个幽默故事,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的语境中理解每一句话,用英语来思考故事。
通过课文制作风车的情节,学生再次复习、巩固形状单词。
教学挂图、教学磁带、单词卡片、录音机、纸折风车。
a. greetings.
b. 先带领学生复习形状单词、数词,并进行交际练习。
c. 配合教学挂图,给学生讲故事。再讲故事的时候可适当用英语做些介绍,重点词句多重复几次。
d. 学生观察教学挂图,找出主线人物,并说出他们的名字。
播放录音,要求学生听出是谁说的话,并注意让学生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e. 再让学生反复听、模仿说句子的基础上,可让他们听分图录音进行角色表演。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故事。可以分角色进行,也可以采取一人讲述一幅图的方式。
f. 反复播放录音。并在期间与学生一起做风车。
Year第四课时教案篇八
1、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Year第四课时教案篇九
左光斗,字共之,南直隶桐城人。举万历丁未进士,选授浙江道街史。天启初,与给事中杨涟俱以清直敢言负重望,每国家有大议,公卿大臣辄问光斗、涟云何。两人公忠一体,有所举劾,必诰而后行,权贵人皆凛凛畏之,一时海内有道高名之士皆从之游,而小人之趋利贪权势者皆弗之便也。巡视屯田水利,上书言国家倚漕东南不可恃。光斗亲巡行阡陌,督官吏,教民种植桑麻蒿秸,仿佛江南。神宗不豫,太监刘朝、魏忠贤矫太子夸,光斗封还不启。又奏太监陈登夺民籽粒,坏屯政,且请蠲十三场逋租,民成复业焉。寻又督学畿辅,光斗能知人,往往所取士能预决其得失利钝,后皆卒如其言,无一爽者。光斗念天下承平九,人不知兵,而疆埸多敌,每行部辄较诸生射,奏开屯学,又奏开武学。光斗多谙朝廷典故,而留心于当世之事,慨然以天下自任。光宗崩,太监魏忠贤专国命,其党崔呈秀、魏广微尤用事。御史崔呈秀,初巡接淮扬,赇累巨万,高攀龙劾之,遂父事忠贤,魏大中亦劾大学士魏广微,两人教忠贤速杀涟、光斗等。会扬涟奏忠贤二十四罪,于是忠贤罢两人官而逐之。广微族忠贤劫光斗装以逮忠贤不应已而觇光斗就道惟襆被而已广微私自喜曰幸未劫也故事,御史巡视屯田,屯吏馈金数百,御史受之以为常。光斗独却不受,诸御史皆惭且恚,至是诬奏之。忠贤矫旨,遣缇骑速光斗、涟入京考鞠,后杀光斗于狱。先是光斗在狱,出片纸寄其家日:“辱极,污极,痛极,死矣!死矣!如二亲何?愿以此报天子,报二祖列宗。”是岁天启五年七月也。阅二年,烈皇帝立,诛魏忠贤等,赠光斗右副都御史,予祭葬,谥忠毅。
(节选自《戴名世集》)。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所举劾,必谘而后行谘:商议。
b、太监刘朝、魏忠贤矫太子令矫:伪造。
c、每行部辄较诸生射较:校正。
d、遣缇骑逮光斗、涟人京考鞠鞠:审讯。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光斗清直敢言,震慑权贵。他与杨涟二人担负重望,弹劾不法,抗拒阄党;他检举太监陈登侵夺百姓粮食、破坏屯田措施的不法行为。
b。左光斗心忧社稷,防患未然。天下太平日久,边境又值多事之秋,因此他在地方视察时鼓励军事教育,并上奏启动对屯田军民讲习耕战,又上奏开设军事学校。
c、左光斗发展农业,重视民生。他亲自巡察田间,督责官吏,并引导百姓种植桑麻蒿秸等作物。又请求免除十三场的欠租,当地百姓都得以恢复本业。
d、左光斗清廉被诬,惨死狱中。魏广微借左光斗担任御史巡视屯田时洁身自好,没有依照旧例接受屯吏的赠金而遭到其他御史的忌恨之机,诬陷其下狱,致使左光斗惨死狱中。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o分)。
(1)一时海内有道高名之士皆从之游,而小人之趋利贪权势者皆弗之便也。
(2)光斗能知人,往往所取士能预决其得失利钝,后皆卒如其言,无一爽者。
参考答案。
4.c5.b6.d。
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一时之间国内有道德有名望的人都跟随他们,和他们交往,而那些追逐利益贪图权势的小人都因他们的存在而感到不方便。(关键词“游”、“小人之趋利贪权势者”的定语后置结构、“便”的意动用法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左光斗了解人,往往他选拔人才都能够事先判定他们的成败得失,后来都终像他所说的那样,没有任何差错。(关键词“决”“得失利钝”“爽”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左光斗,字共之,南直隶桐城人。考中万历丁未年进士,经过选拔被授予浙江道御史。天启初年,左光斗和给事中杨涟都凭借清廉正直、敢于进言而担负重望,每当朝廷商议国家大事,公卿大臣就会询问左光斗、杨涟怎么办。两人同样公正忠诚,只要有举荐弹劾的事情,必定事先商量而后施行,权贵们都深为恐惧,一时之间国内有道德有名望的人都跟随他们,和他们交往,而那些追逐利益贪图权势的小人都因他们的存在而感到不方便。(左光斗)巡视屯田水利,上书说国家倚仗东南漕运不可靠。左光斗亲自在田间视察,督责官吏,让百姓种植桑麻蒿秸等作物,就像长江以南那样。神宗皇帝生病期间,太监刘朝、魏忠贤伪造太子命令,左光斗缄封退还并不开启。又上奏报告太监陈登夺百姓粮食,破坏屯田措施,又请求免除了十三场的欠租,百姓都因此得以恢复本业。不久又在京城附近地区督学,左光斗了解人,往往他选拔人才都能够事先判定他们的成败得失,后来都终像他所说的那样,没有任何差错。左光斗考虑天下太平日久,百姓们对军事都不能了解,但边境又时值多事之秋,因此每每巡行下辖地区时就会考核学校儒生的射箭之术,上奏启动对屯田军民讲习耕战,又上奏开设军事学校。左光斗熟悉很多的朝廷典章制度,并且对当代的时事非常关注,激昂慷慨,以天下为己任。
光宗去世,太监魏忠贤操控了国家的政权,他的党羽崔呈秀、魏广微尤其专权。御史崔呈秀,初次到淮扬一带巡视考察,就聚敛了大量贿金,高攀龙弹劾了他,于是他就把魏忠贤像父亲一样侍奉,魏大中又弹劾大学士魏广微,于是两人让魏忠贤赶紧杀掉杨涟、左光斗等人。恰逢杨涟上奏魏忠贤二十四条罪状,于是魏忠贤罢免了杨、左两人的官职并将他们逐出京城。魏广微唆使魏忠贤强取左光斗的行装(以期通过搜获赃款)来逮捕左光斗,魏忠贤没有回应,后来魏广微偷察左光斗上路,(行装)只有铺盖卷罢了,魏广微窃喜说:“幸亏没有去强取呀。”按照惯例,御史巡视屯田,屯田官吏赠送数百金,御史都接受这笔钱并习以为常。唯独左光斗推辞不收,御史们都又愧又怒,于是此时(有人趁机)上奏诬陷他。魏忠贤假托圣旨,派遣缇骑逮捕左光斗和杨涟进京审问,随后在监狱里杀害了左光斗。在此之前,左光斗在监狱里,传出一张纸寄到他的家里说:“太屈辱,太污秽,太痛苦,我快死了!我快死了!我的双亲该怎么办?希望用我的死报答天子,报答二祖列宗。”那时是天启五年七月。过了两年,崇祯皇帝即位,杀掉魏忠贤等人,追赠左光斗为右副都御史,给予祭祀厚葬,谥号忠毅。
Year第四课时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2.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分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出示课本上的对话请境框。
2.整理、归纳问题,并出示完整的题目。
3.顺势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分数乘法(二)。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巡视、指导小组讨论学习。
2.提问:怎样用算是表示6个1/2?
3.6×1/2这个乘法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4.归纳小结分数乘法(二)的算式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5.6×1/3如何计算呢?
6.总结计算方法。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出示教材第5题试一试第1、2题。
2.组织学生做第6页练一练1-3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2.布置课外预习:课本第7-9页分数乘法(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继续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2、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1/4×34×1/412×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每一道算式的意义。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对比好门和小明的高度,并注意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学生做第2题,教师注意提醒学生及时约分化成最简分数。并同桌之间相互说说每个算式的数学意义。
学生做第3题,教师巡视学生做题情况,并及时对有困难得学生进行帮助。
学生做第4题,教师注意让学生能够区分最少和最多这个数字范围,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的答案。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480×3/81≤80(千克)180×5/6=150(千克)。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知识目标:继续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3/11×39/16×1221×5/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注意两种约分方式。)。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学生自己动手填完课本例题上的方格。
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1:6×1/2=6×1/2≤3个;学生2:6×1/3=6×1/3≤2个)。
教师和学生对比这两个题目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初步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数学意义。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5页试一试,36的1/4和1/6分别是多少?
注意让学生体验求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学意义。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6×1/2=6×1/2≤3个;6×1/3=6×1/3≤2个。
整数乘以分数的数学意义:就是求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Year第四课时教案篇十一
18.吆喝目标定向:知识与能力1.了解旧时吆喝的内容、种类、作用,把握文章的结构2.合作调查能力、搜集整理能力、表演能力等过程与方法1.上集市搜集、调查、整理如今当地的种种“吆喝”,研究其规律、特点及价值,探讨其中包含的民风民俗等2.自学讨论法、行动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热爱本土俗文化的情感。2.归类记录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为发扬古文化遗产做一点贡献。【教材分析】萧乾的《吆喝》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让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内容贴近生活,文字也不难理解。学生基本上可以自读,在自读后由学生质疑提问,师生共同解决。重点:带有地方特色的吆喝的作用及其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1.以小组为单位,深入调查: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或旧时生意人调查过去人们吆喝的内容和声调,做好记录或录音2.每人模仿一两句旧时的吆喝声如:卖豆腐的,收破烂的等【教学目标】1.交流学生调查或搜集到的`旧时各种吆喝,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2.学习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及作者情感【具体步骤】一、导入新课1.教师先放吆喝。2.请同学们模仿昨天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旧时商人处学到的吆喝(教师可适时组织评点)3.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我们这儿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这种商贩叫卖的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悠扬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要不是你们爷爷奶奶们还健在的话,它们就可能永远地消逝了。知道吗?你们昨天做了一件多有意义的事啊!你们昨天做的,是整理我们本土的文化遗产事啊!只不过我们昨天只做了第一步,如果将采集到的这些吆喝用文字整理下来,那才是大功一件呢。(讨论如何动笔?)4.看看著名的作家、记者、翻译家箫乾是如何动笔写《吆喝》的。作者作品简介及处理课后生字词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吆喝声?这些吆喝声是按什么样的顺序组织起来的?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学生默读,自我思索)a..文章中的吆喝声林林总总,多而且杂,但作者却介绍得有条有理。总的来说,文章写了作者在北京听到的大多数吆喝声,从“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中,可以得知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首先从早到晚介绍了“大清早卖早点的……到了晚上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其次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吆喝声。b.课文也是按照“引入”(1~3)、“介绍叙述”(4~10)、“评论”(11~14)来安排结构的,脉络清晰。(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导的方法,导的艺术,把问题留给学生解决,及时总结,切勿包办,教师应引导学生找总起句、过渡句来理清文章的脉络,从而梳理出板书。2.你觉得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着怎样的感情?从文中那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你能从同学的介绍中听出这种感情吗?作者在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包含着怀念之情,包含着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惋惜。(末段“倒还剩一种吆喝”即可体会出来)3.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相互交流,体会其中的意味。三、质疑解疑1.为什么介绍“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吆喝?(对材料的加工剪裁功夫)要点:因为各种的吆喝声实在太多,没必要一一描述,只要写其中的几种有代表性的就可以了,做到有重点、有目的地介绍,主题更突出。2.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会吓了马趴?(自然写实、幽默调侃)3.为什么作者要大量运用“京白”口语?罗列这么多的吆喝声,是不是繁冗了些?(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后落实情感目标)要点:作者运用“京白”的艺术语言,一是因为他对北京家乡的热爱,二是因为写的“吆喝”都是当地的口语,用当地语言来写更真实,更有表现力。4.括号里的句子或词语有什么用?要点:里面的句子、词语是解释前面的方言或起补充说明的,如:“我对卖蛤蟆骨朵儿(蝌蚪)的最有好感”,这里是解释;“过好一会儿(好像饿得接不上气儿啦)”,这里是补充说明,方便了读者对课文的理解。5………(学生自己提出)四.全课小结:1、由珍惜民族文化遗产与汪奎元事件的正确与错误之处2、本文值得学习的地方。五、作业布置:1.识记字词,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2.学生自由选择文中提及的或课外的吆喝声,进行模仿。并由学生从语气、语速、语调、音量等方面加以点评。3.自己为一种商品创造一则吆喝广告。先弄清怎么创造(如:方言、事物特色、夸张、语速语调)4.交流与讨论:你如何看待当前街头的吆喝声?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如今的中学生对于旧式的“吆喝”是相当陌生的,这就为教学带来了难度。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录音、录像等媒体使增加学生对“吆喝”的了解,教师还可以根据当地条件,设计有关活动,如让学生走上社会,走上集市,倾听吆喝,搜集、调查、整理甚至可以学上一两句当地的种种“吆喝”,了解其作用,分析其与广告的关系。总之要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借此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通过这课的设计,我觉得文学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让我们这些远离旧北京的人,对旧北京的文化遗产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更加的珍惜现在的生活,发扬和继承古文化遗产。
Year第四课时教案篇十二
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能正确的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一、复习。
1、每个同学有3本书,有8个同学,一共有多少本书?
2、有12个梨,每3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二、新授。
(一)教学例4。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图,说出图意。
(1)有几条船?
(2)每条船上有几人?
2、出示第二幅图,提问:碰碰车每辆可坐3人,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车?
3、讨论解决问题。
4、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5、引导分析,(1)要求要坐几辆车,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2)这两个条件在题里都告诉我们了吗?
(3)必须先算什么?怎么计算?
(4)第2步算什么?
6、让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不同的`解题方法。
7、小结:先求出这群小朋友的人数,(6×4=24),再求所需碰碰车的辆数(24÷3=8)。
8、引导列出综合算式,6×4÷3,说明:这是乘除混合运算,计算顺序按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
(二)比较。
1、让学生把例4与前面的例题进行比较。
2、使学生体会,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答案。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三。
四、总结。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4、有6条船,每条船坐4人,每辆碰碰车坐3人,这么多人要坐几辆?
(1)6×24(人)(2)6×4÷3。
24÷3=8(人)=24÷3。
=8(人)。
教学反思:
Year第四课时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让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
教学准备:图片、学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4456732865。
2、6的3倍是多少?
3个9是多少?
72是9的几倍?
16里面有几个2?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能力和理解简单乘除法的数量关系。
二、展开学习。
1、投影出示第61页第6题。
(1)学生汇报从图上可以看出哪些信息和问题?
买9元一枝的钢笔要花63元钱,换6元一枝的钢笔。共需要多少钱?他们要买几枝钢笔?讨论两个问题的计算顺序。
(2)如果直接算6元一枝的钢笔要多少钱你会算吗?试一试。
2、投影出示第7题。
(1)仔细说说看到了什么?要我们算什么?
(2)学生尝试练习。
(3)交流解答思路。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3、解答第8题。
从图上我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要我们求什么?你会算吗?学生独立解答后在小组内交流思路,再集体校对。
(在指导练习时,要培养学生整体读图、读题的习惯,独立思考,自主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同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可列分步式,也可列综合式,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用两种方式进行解答。
【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题兴趣。
三、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或画出示意图,使之明白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以后它的总长度与每折长度之间的关系,这样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Year第四课时教案篇十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地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
3、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月亮湾的美丽。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配乐介绍,初步感知。
1、听听导游小姐的介绍。
2、听了介绍,你们觉得月亮湾美丽吗?你们最喜欢这儿的什么?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相互交流识字的方法。
2、出示:映灿坡。
3、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二、品读课文,读中悟情。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数一数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想一想,写了村前哪几处地方的`美丽景色?你最喜欢哪一地方的景色?2、学生交流,指名讲述。
1)板书: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2)这些地方是怎么的美呢?
3)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读好吗?评议。
4)谁能按照课文顺序,说说月亮湾村前的美丽景色吗?
5)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三段。
1、村子前面的景色真美丽,那村子后面的景色是怎样的呢?
2、指名读,提出不懂的地方。
3、茶园里不时飘来采茶姑娘欢快的笑声(表明人民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三、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2、练习读全文。
3、背诵全文。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识字。
2、指导书写,学生临写。
五、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笔画一画月亮湾的景色。
2、仿照课文,说说你的家乡的景色。
Year第四课时教案篇十五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理解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播放歌曲导入新课: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既然嗓子晃荡胳膊沉甸甸拎着水桶。
3、师:歌曲中的小朋友多疼爱自己的父母啊!
(1)同学们,在家里父母是怎么夸奖你的?
(2)今天,我们来看看课文里的三位妈妈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课文,找出三位妈妈的话。
师: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找出三位妈妈评价自己孩子的话,用“---”画出来。
2、全班交流:指名读、自读。
3、指导朗读三位妈妈的话,体会阅读乐趣。
(1)出示第一位妈妈的话,指名读,学生评价。
师采访“妈妈”:您刚才在夸奖自己儿子的时候,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那你能夸得再自豪点吗?(再指名读句子)。
(2)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指导朗读。(提示:可边读边做动作)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第三位妈妈的表现。
(3)出示第三位妈妈的话,指名读。
师:两位妈妈都夸奖了自己的儿子,而第三位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谁能谦虚地读一读?
师:真是一位谦虚朴实的妈妈!
(4)分角色朗读1--6自然段。
师:孩子是妈妈心中的太阳,当妈妈的都爱自己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妈妈呢?(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4、品读文本,体会“孝敬”美德。
(1)引导朗读7、8自然段:
课文的哪些词语或句子告诉了我们水重?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2)引导朗读9--11自然段:
师:三个儿子面对这么重的水,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继续读课文,找出三个儿子的做法,画上自己喜欢的符号。
同桌交流后,师相机板书。
说话练习:用“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说一句完整的话。
师:如果这三个儿子就在你面前,你想对他们中的谁说点儿什么吗?(指名说)。
(3)引导朗读12、13自然段:
师:其中的一位妈妈和老爷爷也有一段对话,请你和同桌分角色读一读。
分角色朗读展示。
采访“老爷爷”: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呢?(指名回答)。
三、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1、是啊,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多辛苦啊!只有孝敬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同学们,现在条件好了,水桶是不用你们提了,你觉得从今天开始你们可以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来孝敬他们?(生自由说)。
2、我们都是在爸爸、妈妈手心里疼爱着长大的,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可是当我们渐渐长大,有的学生就开始粗声粗气的对父母讲话,甚至不耐烦,那么我们应该以一颗什么样的心来面对爸爸、妈妈呢?(生自由说)。
3、孩子们,今天老师还为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名字叫《感恩的心》。(播放歌曲)让我们在这优美的歌声中,回忆父母曾经为我们的付出、给我们的关爱,请在这张空白的心形卡片上写下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几句心里话。
4、请几位学生读一读卡片上的话。(及时鼓励、引导)。
四、小结:
同学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师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用你们美丽的微笑去回报母亲吧!
五、作业:
从今天开始行动起来,每天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有心的同学还可能将这些记在你的日记中,我将是一份最好的成长记录。
Year第四课时教案篇十六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以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多音字“重”,并能把它写好看;写好“采”“幼”。
3、了解重阳节的时间及风俗习惯。
4、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借助老师的提示词语,能基本概括大意。
一、导入。
1、同学们,我国有许多传统佳节(出示图片)同学们看看,这是哪个节日呢?人们会做些什么呢?(出示填空)每逢中秋节,我们总会()。。。。。。这些美好的节日我们统称它们为“佳节”。【师范写佳节,指导书写佳】这些传统佳节都有着不同的习俗,可是不变的是在这样传统佳节中我们都会和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和传统佳节有关的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生读课题。“逢”是后鼻音,谁再读读,齐读课题。
二、字词识记出示词语,指名读,生字逐个认读。
重阳节头插茱萸登高远眺挽手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天各一方思念思绪万千。
重阳节指导书写重。【习字册上描一个写一个】。
头插茱萸登高远眺。
出示茱萸图片,介绍重阳节的习俗:茱萸是一种带香味的植物,传说可以祛病驱邪,所以人们在农历的九月初九这一天,头插或者臂戴茱萸,饮菊花酒,爬山登高,以求步步高升,健康长寿,这也是一个亲人团聚的节日。
重阳节这一天人们是怎样欢度节日的呢?老师也找了几个词语。出示。
手挽手扶老携幼指导书写幼【习字册上描一个写一个】。
兴高采烈指导书写采【习字册上描一个写一个】。
还有几个词语老师看看大家会不会读?
读完词语,我们把这些词语放进句子中,看看同学们会不会读?
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
王维思绪万千,提起笔来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词语、句子我们都会读了,下面我们一起把书打开,走进课文去读读吧!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同学们特别注意听下老师是怎样读后面那首古诗的。
三、初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
2、学生模仿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朗读情况,请个别学生读课文2、3段。其余学生听读、纠错。
课文会读了吗?你们发现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文包诗,以前学过这样的课文吗?文包诗的课文有什么特点?古诗的意思蕴含在课文中。
4、朗读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生读,师生共评,师指导朗读。
5、感知文意:请同学们默读思考: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这首诗的呢?出示提示词语,生思考概括文意。
四、写字指导;生拿出习字册描红,并写生字,师反馈指导。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及古诗,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通过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天各一方”等词语的意思;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含义,通过“独”“异乡”“佳节”“倍思亲”“少一人”等词语的品析体会诗人身居异乡在重阳佳节时更加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王维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面的第二句。我们一起来诵读古诗。想要了解古诗的意思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去寻找吧!
二、精读品析。
(15岁、2年)他去了哪里?做什么?他有什么感受?板书【孤独、思念】。
出示:当孤身一人在外求学的王维受人欺负的时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夜深人静,王维难以入眠的时候,他会想——————;当王维生病的时候,他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王维取得优异的成绩时,他多想______________;当王维…….
【相机理解独,异乡的意思】。
你也有过这种孤独的感受吗?能不能带着这种感觉读第一段。指导抓住15岁那年、两年了。这两个词语读好第一段。
a.王维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热闹、扶老携幼、登高游玩。【相机解释扶老携幼兴高采烈】b.这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人们在干什么?请同学们展开了丰富想象,把人们欢度节日的情景说出来!(登高游玩、喝酒写诗、聊天嬉戏。。。。。)如此热闹的场景,让我们一起愉快的读一读把!(指导朗读,欢快的节奏)。
我猜,王维看到这种情景一定也很开心,也是兴高采烈的,你们同意吗?
c.此时王维的心情怎样?【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王维为什么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师:王维15岁就离开家乡在长安生活,已经两年了,这700多个日日夜夜都是孤独一人。此时恰逢重阳佳节,看到家家户户都是团聚在一起欢度佳节,他却不能与家人相聚,他的心情怎能高兴得起来,他怎能不更加想念家乡的亲人?)再读第二自然段。
这就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再读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抓住倍思亲指导朗读)再读古诗。男生读第一、二段,女生读一、二句诗。
3、品读三四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a、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王维想了些什么?【生答王维在想什么?】王维想到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喝酒聊天、写诗吟诵。。。。。)而如今却天各一方不能想会:介绍王维家乡与长安相距数千里,中间还隔着一座高耸入云、难以翻越的华山。一处在山的东面,一处在——山的西面,【借机理解诗题山东,忆的意思】真是“天各一方”。
b、配乐范读第三段(怎样读好第三段呢?哪些词语要读好呢?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思念)。
这就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再读这两句诗。女生读课文,男生读诗句。
三、再读古诗,情感升华。
1、配乐诵读古诗。2、背诵古诗。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师:“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何止王维一人啊!身在海外的游子,思念故乡时,会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引说)。
2、(配乐)今天是中秋节,爸爸在外地出差,他打电话回来说非常想念我们。爸爸此时的心情可以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补充习题》。
(2)小练笔。(你有过思念亲人的感受吗?请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来表达你对亲人的思念)。
板书设计:
Year第四课时教案篇十七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无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数学教案-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8+5.2=10。
7-5.5=1.5。
4.54=18。
1.80.3=6。
7.50.25=30。
0.150.5=0.3。
1.20.4=0.48。
6.7-5.6=1.1。
9.9+1=10.9。
016.2=0。
01.8=0。
360.4=90。
问:1.80.3、4.54、1.20.4各表示什么意义?
2、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
(1)120+804=140。
(2)16216+902=47。
二、新授:
1、出示课题: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介绍四则运算: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3、教学例1。
出示例1:下面的算式里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3.7-2.5+4.63.660.9。
问:题中含有几个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回答后,自己试算)。
小结:算式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含有一级运算,要按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4、教学例2:
出示例2:下面的算式里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35.6-51.736.75+2.521.2。
问:这两道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地方。它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回答后,独立计算)。
小结: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做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5、指导看书。
学生看书,补充完整课本例题。
6、小结:混合运算步骤比较多,容易发生错误,我们要养良好的习惯,计算时要做到:“一看、二想、三划、四算、五查”。在没有括号算式中,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37页做一做。(要求学生在先算的部分划上横线,把必要的竖式写在递等式的右边。)。
2、课本练习十第1题。
3、思考题。
下面是有关联的四个算式,请想一想,列出一个综合算式。
(1)1.6323.2=0.51(2)0.250.16=0.04。
(3)0.51-0.04=0.47(4)0.47+0.13=0.6。
课后小结:
Year第四课时教案篇十八
17.端午的鸭蛋目标定向【知识目标】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能力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2、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家乡的热爱的感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教学难点】解读文本,品味经典。【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教学过程一、导入端午节是在什么时候?纪念谁?既然端午节如此有意义,那么,我们家乡都有哪些过端午的习俗呢?你的端午节又是如何度过的?我们今天来学习的一篇关于端午的回忆性文章,板书:《端午的鸭蛋》简介作者: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二、读文本1、思考作者汪曾祺家乡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有哪些风俗?其中哪些是高邮所独有的?明确:共有7种(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帖五毒、帖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其中吃十二红为当地所独有。板书:第一段端午的风俗2、朗读第一段中描写“十二红”的片段结合上下文,思考作者特意写这么一件当地独有的风俗,用意何在?明确:引出文章的核心――家乡端午的鸭蛋板书:第二段家乡的鸭蛋3、朗读第二三自然段(个别朗读与齐读相结合)思考:高邮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点?板书:多(鸭多、蛋多)好(质细而油多)名满天下奇(盛产双黄蛋)4、作者对家乡的鸭蛋情有独钟,表达什么样的思想?(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三、品语言作者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融入它独具特色的文学语言之中,汪曾祺的语言特色可以归结为:板书口语化文白夹杂富幽默感方言雅俗共赏请同学们找出体现作者上述语言特色的句子(教师可各举例二三)四、谈乡情1、文章四五两端写的是什么?挂鸭蛋络子,蛋壳装萤。板书家乡端午的鸭蛋2、同学们,小时候的你是否更爱过端午节?或者更爱过其他传统节日?童年因为纯真所以美好,而美好的一切总是藏在记忆的最深处,最容易被人们想起,被人们怀念。同样,汪先生长篇叙写这段童年过端午的记忆,正是因为对故乡的美好回忆,已经深深植入作者的心灵,无论他走到哪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总会时时萦绕,不曾散去!五、随堂练笔写写福州或你故乡的一种小吃,或记述一种特有的风俗。在字里行间融入对家乡的热爱,注意运用不同风格的语言,不少于两百字。板书设计端午的鸭蛋汪曾祺行文语言家乡端午的风俗口语化富幽默感家乡的鸭蛋(多、奇、好)――名满天下文白夹杂雅俗共赏家乡端午的鸭蛋方言教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朗读精彩片段,不仅调动了眼、口、耳,在读出韵味的同时,也活跃气氛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体验与理解。学生找作者极富特色的文学语言这一环节,进行的较为顺利,比起让学生归纳作者的语言特点,先给出目标,让学生在文中找答案,虽降低了完成难度,但同样让学生对其语言特点有了深刻的体会。结合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谈家乡的习俗,让其用发现美的眼睛再次回望故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学生参与热情高。
Year第四课时教案篇十九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掌握在计算过程中近似计算,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后在本子上练习。
10.1+9.990.19.7283.2+15.20.2。
2.计算下列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7.053.8527.14(2)0.630.570.36。
(3)4.321.72.54(4)4.670.2320.30。
指出取积、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及约等号“”的使用。
二、新授。
1.揭示课题:“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2.出示例3:计算:3.61.2+0.55。
问:运算顺序是什么?
如果要先算1.2+0.5该怎么办?(添上括号),这时运算顺序怎样?
3.6(1.2+0.5)5。
学生尝试练习,指名板演,当学生发现3.61.7除不尽时提出问题老师该怎么办?教师回答在计算过程中除得的商超过两位小数的,一般只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计算。
学生练习完后,教师讲评,重点解决:
=3.61.75。
2.125(这里为什么用约等号?)。
=10.6(这里为什么又用等号?)。
小结:教师指出黑板上的题,“3.6(1.2+0.5)5我们用了什么符号?”(用了小括号)“在这里小括号有什么作用?”(改变运算顺序)“算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除不尽或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时,我们可以怎样做?”(一般可以只除到第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教师板书:中括号[],并说明中括号的写法。例如在例3中要先算(1.2+0.5)5,就要加中括号。这样就可得到下面的算式:
3.6[(1.2+0.5)5]。
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讲解:3.6[(1.2+0.5)5]。
=3.6(1.75)。
=3.68.5(这里为什么用等号?)。
0.42(这里为什么用约等号?)。
指导学生看书。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若有错改正过来。
4.06(13.54+14.46)-0.14(15.38-1.74)37。
=4.0628-0.41=13.4637。
0.145-0.414.557。
=0.0050.65。
2、课本第38页做一做。(先划出运算顺序,后计算)。
3、堂上练习。
练习十第2题前两题。
练习十第3、4题。
Year第四课时教案篇二十
1.师:请同学们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课件出示三个句子,学生交流发现。
a.指名读句子。
b.学生交流发现(要求学生发现有哪些不同的形式。一是引号里面的话可放在说的后面;二是可放在说的前面;三是可以省去说字,放在陈述性成分的前后。/article/)。
c、师总结。
边,也可以放在中间。
3.齐读句子、体会。
4.拓展练习。
(1)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2)把下面人物说的话进行不同形式的变换,并体会表达的效果。
例: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a、高尔基说: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b、来吧。高尔基说,我让他们放你进来。)。
二、日积月累。
(一)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自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齐读巩固。
7.拓展练习。
(1)学生读课前搜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2)师课件出示以下的.名人名言,指名感情朗读,再齐读。
a、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毛泽东。
b、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美国)。
c、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刘备。
d、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英国)。
e、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富兰克林(美国)。
(二)我会填。
1、课件出示两组的形近、同音字。
耍()杂()推()究()。
要()朵()准()穷()。
峰()郊()诚()纪()。
蜂()胶()城()记()。
(1)你发现了什么?(第一组是形近字,第二组既是形近字又是同音字)。
(2)指名说说每组的两个生字在字形、字音、字义上的不同,然后口头组词。
(3)学生动笔组词,最后交流、展示。
1、拓展练习(课件出示,看谁做得又快又准确)。
喝()阵()已()该()。
渴()陈()己()孩()。
提()密()桃()珠()。
题()蜜()逃()蛛()。
三、成语故事。
师:同学们,刚刚学过的名人名言使你们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在情感上获得熏陶。那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同样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1.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2.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3.各自再读。
4、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5、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6、课外阅读、搜集有关成语故事。(提示:要读一些易于理解和平时经常听说的成语故事。如:一鸣惊人一箭双雕东山再起亡羊补牢世外桃源三顾茅庐刻舟求剑杞人忧天入木三分水滴石穿鹤立鸡群望梅止渴南辕北辙叶公好龙拔苗助长负荆请罪江郎才尽惊弓之鸟等)。
资料袋(讲名人故事)。
亮亮:(拿出桑兰的照片,向大家介绍)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对,是桑兰。首先由我为大家讲讲桑兰的故事吧。桑兰曾经是世界上翻跟头翻得最好的女孩子,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1987年7月,17岁的中国体操队队员桑兰赴美国纽约参加世界第四界友好运动会,在训练中意外受伤,造成胸部以下完全瘫痪。到今天为止,坚强的桑兰告别了自己心爱的体操训练场,把奥运冠军的梦想尘封在心底,而且还将她推进连坐起来都要别人帮忙的境地桑兰坦然地接受了命运的挑战,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永远微笑着的阳光女孩。她相信,只要尽了努力,未来仍然是很美好的。如今,她在坚持康复训练的同时,不仅在大学修读新闻传播、在星空卫视主持《桑兰》体育节目,还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现在的桑兰依然在坚持着康复训练,因为她深信有一天,自己一定会站起来,所以她不断为此而努力。
美美:桑兰这种绝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向她学习。
明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地面对哦!
玲玲:是啊,外人的帮助只是一种辅助,真正能够一直支持着自己的只有自己,所以遇到困难时,我们都要像桑兰一样乐观地面对!
佳佳:听到这里,我也想起一个人来。不过,他叫什么名字,得请你们来猜了。
美美:好,快讲吧,我们肯定能猜出来。
佳佳:听到这里,我也想起一个人来。不过,他叫什么名字,得请你们来猜了。
美美:好,快讲吧,我们肯定能猜出来。
佳佳:8月27日下午,他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跨栏决赛中,跑出了12秒91的好成绩,夺得金牌,并打破奥运会纪录、平世界纪录。在奥运会田径赛场的短跑项目上,成为了第一个跑在最前面的中国人、亚洲人。
亮亮:是刘翔!
Year第四课时教案篇二十一
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呈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出发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一。第1~4题。
四、总结。
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7×8=56。
56÷8=(7)口诀:(七)八五十六。
56÷7=(8)口诀:七(八)五十六。
教学反思: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283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