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说课稿(通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07:12:19
梅花魂说课稿(通用18篇)
时间:2023-11-29 07:12:19     小编:LZ文人

没有汇总和总结,我们很难衡量我们的成就和进步。完善写作组织和结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梅花魂说课稿篇一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6课,陈慧英女士的佳作《梅花魂》.

这是一篇回忆录,有过经历就能沉淀情感,她以倒叙的手法勾画出了一位远在异乡的老华侨,也就是她的外祖父与梅花之间的那份深情。因此,我以“梅花”为主线,以读代讲,大胆想象,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爱祖国的感情。进而引导学生做一个有梅花品性的人。

由于文中的时代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基于以上思考,我对本课第二课时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三品梅花魂、由浅入深,逐步体会梅花魂的深层含义。

第一步:赏梅入文,初探梅花魂。

在《梅花三弄》的音乐声中,我用课件缓缓出示梅花傲雪绽放的绝美图片,随即开始现场绘画梅花那遒劲的枝干。(画梅花)这时,学生的脑海中一定涌出大量咏梅的诗句。于是,通过小组间赛读梅花名句的方式,唤起他们对梅花的美艳、幽芳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板书:赞花)。

随后,由诗入文,引导学生在文中勾画出描写梅花的词句!反复诵读,读出感情!原来啊,这梅花,竟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她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在这一步的“品”中,我意在让学生爱花,赞花,懂花。引导他们迅速走入文本,为后面的'学习感悟铺路。

此时,我顺势进入第二步:品事入境,再探梅花魂。

由于有初读的基础,对于文中五件事情的品读和感悟,我放手让学生自学:首先,我请孩子们找出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那件事情,多读几遍。同时划出最打动你的语句,想想为什么它打动了你,并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或疑惑,做好批注。在孩子们完成后,我又鼓励他们在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根据孩子们的反馈,我适时指导,引导孩子们体会外公三次流泪带给我们的感动。同时把“品落泪”作为本环节的重点,读中悟,悟中谈体会。

在爱国歌曲《我的中国心》的音乐声中,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进东南亚的星岛,想象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的爷孙俩,一遍又一遍的读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读的伤感、忧郁,甚至能感受腮边也流下冰凉的泪珠。莺儿尚小,不懂,但学生明白啊!

接着,又随莺儿走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躺在藤沙发上,因不能回国,竟然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着。读出丝丝惆怅,万般无奈。

再读到那艘即将回国的大客船,正是爷孙离别之时,泪眼朦胧啊!莺儿走了,但他的心会随莺儿一同回去,回到他魂牵梦绕的祖国。

随后,我适时质疑:孩子们,这几件事中,还有你不理解或有疑惑的地方吗?此时,学生们一定会提出:

墨梅图是外公的最爱,当初可是不让任何人碰一下的,现在又为什么会送给我呢?

学生再次聚焦在课文的13段,以读代讲,深入体会,明白在老人心中,他不但爱梅花,更热爱那些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

那“气节”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有气节”的表现呢?我请孩子们结合课外收集的知识库,说说苏武、岳飞、文天祥这些英雄的事迹。并且大胆走上讲台,用粉笔书写出对英雄们的赞誉。(板书:坚强不屈。贴:顶天立地、有骨气、有品格??)。

此时,学生入情入境,自豪的读出:几千年来,这些英雄人物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为国献身,就像这梅花一样,令人敬佩!

原来,临别赠梅,寄托着外祖父的最殷切的期望——希望瑛儿能够秉承民族精神,做一个有梅花品性的人。

至此,学生们那年轻饱满的热情早已激起。教学进入。

第三步,联想悟情,三探梅花魂。

这个环节,让学生从文本中走出来,联想到生活中的人和事,再次感受,不屈不挠的人都是具有梅花品质的人。

学生分小组讨论课前收集到的陈慧瑛的资料,并适时强调善于课外延伸才能更深入的了解课文。

原来,1967年,21岁的陈慧瑛由于出身华侨家庭,被发配到山西太行山。睡土窑,吃糠窝窝,喝雪水,一待就是六年。远在国外的亲人屡次劝她离开祖国,回南洋发展。

同学们,你们猜一猜,慧瑛女生是如何回答的呢?

是啊,她一次又一次地拒绝回到南洋。许多人问过陈慧瑛,遭遇苦难之时为什么不选择离开,她的回答是:“我曾经悲哀,但从没绝望;我历尽坎坷,但从未彷徨;我熟悉异邦的繁华,但并不向往。人生的得失悲欢、苦辣甜酸,都会随着时光消逝。永不磨灭的,是我心中不变的祖国之恋。”

梅花有魂,人亦有情,外祖父就是那千千万万侨居在海外的游子的缩影。那份对祖国真挚的情感影响了自己的孙女,也将不断鼓舞着我们每个人。那么,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在悠扬的《爱你,中国》歌声中,本节课拉上帷幕,但孩子们对人生的思考还将继续,永不停歇!

梅花魂说课稿篇二

王老师这节课,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教师应当把机会留给学生,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对教学环节中的每一个问题的设计必须是立体的.,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自读自悟”的最佳境界。让自主学习成为课堂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课堂因自主学习而精彩。下面,我就王老师的课谈谈我的体会。

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在课堂上,王老师注重了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课堂上王老师用充满激情、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对外祖父读诗流泪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这节课中,王老师让学生把外祖父的情感变成了学生自己的情感,把作者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把文章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了,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走进了外祖父的内心世界,感悟到了外祖父的深深思乡情、爱国意。

“不错、好极了、真了不起、”这些都是鼓励性语言,学生一听就懂,然而鼓励的评价过于单一,模式化,学生更希望知道自己好在哪里。在教学中,王老师那恰如其分的评价给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在王老师的评价中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找到了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达到了有效的学习。

梅花魂说课稿篇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梅花魂》,我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说课,分别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意义。

《梅花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包括了古诗词三首和记叙文三篇,体裁虽然不同,但都表达了爱国人士的爱国情操或浓浓的思乡之情。本单元课文在写作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首尾相呼应,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要体会人物的情感,还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的,在今后的作文中加以运用。

《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文章讲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华侨老人,他十分喜爱梅花,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的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的是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读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梅。

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等词语,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首尾相应的写作特点,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浓浓的爱国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并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

2、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写作特点。

(四)说教学难点:

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讲,要理解借物寄情的手法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理解外祖父通过赞美梅花中寄托深深的爱国情感便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刚刚跨入高段学习的时期,理解力、观察分析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正快速发展,加强对学生理解力、观察分析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设定了以下教学方法:

1、质疑法:俗话说,学贵有疑。教学时,我会从“魂”字入手,让学生提出疑问。然后再从文章中理解“魂”所代表的含义。

2、讨论法:对于课文中一些有深刻含义的句子,学生往往会不理解,这时候需要团队合作的精神,当孩子们对着一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的时候,也是孩子学习热情最高涨的时候,通过这样的讨论,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也会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3、品读法: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这篇课文蕴含着浓浓的感情色彩,通过朗读,加上老师的点拨,自然可以体会人物的感情。所采用的朗读的方式因句子的需要,重点的句子重点读,细细读,还要边读边思考,方可领略文章的意旨。

四、说教学过程:

《梅花魂》是一篇叙事散文,结合文章的特点和写作手法,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环节:

1、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我会把本课的12个生字词做成两页课件,第一页是有拼音的生字词,第二页是去掉拼音的生字词。通过开火车读的形式检查字音是否每个都读准了。然后通过集体读的形式加以巩固。容易读错的字还要反复读。

2、导入设计。

梅花回忆了哪几件事?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直奔主题,让学生提出疑问,然后自读课文,最终达到初步了解全文大意。

3、整体感知,提炼脉络、

通过默读课文,学生对课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是提取文章脉络的好时机,我会请学生说说作者围绕梅花回忆了哪五件事?老师提炼,及时作出板书。

再读课文,想一想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特别喜爱?这样设计目的:提出问题,让学生再读课文,是想学生在朗读中学会捉住重点去读,读重点,重点读,以读突破难点。

4、深入理解,重点品读。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生应该不难找到第三段是写外公特别喜欢梅花,我会请两个孩子读这段话,听了孩子绘声绘色的朗读,学生的心中很自然会浮现当时外公大发脾气的情景。而当时的我只有五岁,对于外公的行为又害怕又奇怪,我为什么害怕?我奇怪的又是什么呢?学生小组讨论,再汇报。在明白了外公对墨梅图特别喜爱的时候,我再让学生找出哪些词能体现外公对墨梅图特别重视。重点词找到了,再反复朗读重点句子,体会墨梅在外公心中的地位就不难了。设计目的:这样做让学生先了解墨梅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目的是为后面赞扬梅花的精神做铺垫,正是因为梅花不管经历多少风欺雪压,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屈不挠的,外祖父才分外珍惜。

当学生明白道梅花的精神时,我会追问,梅花这种最有品格,最有骨气,最有灵魂的精神代表的是什么?是指那坚贞不屈的中国人。学到这里,可以顺带让学生说说在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着梅花精神的英雄人物。

当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再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13自然段,相信会读得更深入了。此时,我们再回过头看外祖父三次落泪的情景:

(1)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雨丝细如愁”之类的句子时,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

(2)外祖父因年老无法回祖国,呜呜地哭。

(3)临行送别,泪眼蒙蒙。我们不难体会外祖父的心情,这三处的处理,我预设这样,先让学生自由读,把三处情景找出来,把自己当作外祖父,写一写心中所想。然后全班交流。

最后由我总结,回归课题。外祖父几次落泪,是因为心中眷恋着祖国,作为一个中国人,血管里流动着是中国人的血,胸中跳动着是一颗中国心,在外漂泊多年了,仍然不能落叶归根,心中是多么的凄凉。虽然自己不能回国了,但是外祖父还是郑重地把墨梅图送给我,其实是希望我从小学习梅花这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

5、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深化主题。

美的到底是什么呢?部分学生会想到是在赞美那些有着梅花精神的中国人。我马上追问:“这样借梅花来赞美人的写法叫什么?——顺势托出借物喻人。最后强调在写作文时,我们可以加以运用。

6、用歌声唱响外祖父的心声。

想到外祖父老了,已无法达成回国的心愿,但他的心会随我一同回到祖国去,他拥有的是一颗爱国心,一个中华民族的赤子之心,就让歌声带着他的灵魂一起飞向祖国吧。这时播放《我的中国心》,让孩子们一起走近外祖父的心。

7、总结全文。

一幅《梅花图》写出了一个久居海外的华侨老人的心声,赞美的是一个个有着梅花精神的中华儿女,启发我们的是,作为中国人就要有品格,有骨气,有灵魂!

8、布置作业。

搜集具有梅花精神的人物,合作把他们的故事编成手抄报。

五、说板书设计。

设计目的:我的板书设计以概括事件的形式出示,题目体现中心,简单明了,看到板书既能体现课文的主要内容,又能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

在这次说课过程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既在课堂上强化了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同时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操。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梅花魂说课稿篇四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语文组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梅花魂》第二课时。下面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梅花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二篇课文,本组以“思乡”为主题编排了四篇体裁不同的文章,训练重点是增强学生的爱国思想,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并能在以后的作文写作中适时运用。

《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好教材。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文章讲的是“我”的祖父是一位华侨老人,他十分喜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的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像梅花一样有节气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课文的主要内容,生字,新词,用词及表达方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下面我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要求,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熟练掌握生字新词读写及含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并能在以后的作文写作中适时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并学习这种品格,体会老华侨眷恋祖国的感情。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联系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为:通过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在爱梅花、送梅花图和梅花手绢中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我准备采用“自主读书,合作探究,感悟交流”的教学方法,努力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合作者。在学法上,本课拟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划一划,想一想,议一议,自主,合作,探究地来读懂课文,调动学生眼口手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

1,复习内容,导入课文

首先带领学生齐读课后26个生字,然后问学生“同学们,还记得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五件事吗?谁能告诉老师?”学生踊跃回答,练习表达。本环节主要考察学生对第一课时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巩固归纳,为本课时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2,深入重点,揭示中心,能力培养

我会适时提出阅读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勾画重点词句并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我及时做出评价,引导总结。提出问题诸如:

(1)外祖父为什么那么喜爱梅花?

(2)而他又为什么要把他最喜爱的墨梅图和梅花手绢送给我呢?寄托了怎样的情感呢?

(3)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能结合你所掌握的学习方法谈谈自己的感受吗?等等

我将贯穿这些问题,鼓励学生交流讨论,归纳总结,最后解决问题,从而深入了解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悟出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和眷恋之情。本环节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思考,言语表达及概括等多方面能力,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难点突破,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本环节我会让学生画出文中引用的三句诗,讨论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体会,我会对学生的每一种想法都给予尊重和肯定,最后我加以完善并引导总结出,课文引用诗文的意图在于体现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不忘自己的祖国文化,寄托了老人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再让学生朗读有关外祖父爱梅花送梅花图和手绢的段落,勾画形象生动的词句加以体会,直至最后讨论总结出梅花魂就是外祖父的爱国心,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就是海外赤子的一腔赤子之情!进而再一次的升华情感!

最后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结构严谨,和生动形象的写作手法,并鼓励学生能在以后的作文中适时的大胆运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脉络清晰,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梅花魂

爱国心赤子情民族魂

我的板书力求简明、概括。让学生获得更鲜明、更震撼的情感体验。

各位评委老师,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针对课文特点和单元训练要求,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梅花魂说课稿篇五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梅花魂》,本组课文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虽然他们是处在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但却是同样的思念、怀念和赞美故乡的感情,一首首古诗,一篇篇散文,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赤子之心。而本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心。作者选取了记忆中有关祖父的几件平常小事娓娓道来,将这一件件小事化为一幅幅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并在前后照应的文章结构中提升了祖父的爱国之情:祖父一遍又一遍地教“我”学唐诗宋词并常常情不自禁地落下冰冷的泪珠的情形、祖父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墨梅图》上污迹的场景、祖父回不了祖国时那孩子似的哭泣、离别时被赤道吹来的风撩乱的祖父的那头银发,以及那块绣着血色梅花的手帕——这一幅幅画面鲜明而深刻地留在我的脑海中,深深地打动着我,并让我体会到了文章题目“梅花魂”所蕴涵的深意。“梅花魂”所象征的,不正是凝聚在一个爱国老华侨身上的那种品格、那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民族气节吗?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便是对深入其骨髓的中华民族品格和气节的珍爱啊,这种珍爱是最深刻、最坚定不移、最感人的爱国情怀!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理解文中的情感、明确文章的表达方式应该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通过之前的有关思乡课文的学习,学生们应该能够通过自读感受到一份爱国之情,但是对本文中所体现出的对中华民族的品格和气节的理解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文中祖父的爱国情怀之所以能上升到对民族品格和气节的一种坚定不移的热爱,是源于对中华文化的熟悉和理解以及其丰富的人生阅历。而五年级的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积累没有达到那样的程度,又缺少相关的体验,年龄,学识上的巨大差距,使学生不能感受真切,理解起来难度自然就大。怎样让学生体会到这份深刻的爱国之情成为教学的重难点。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三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字;

2、通过品读文章有关中国文化的语段,理解“梅花魂”的深刻含义,感受祖父坚定不移、感人至深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

3、理解和学习文章选取平常小事表现深刻主题及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提升语文能力(教学难点)。

为达成上述教学目标,体现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主要采取朗读法,批注法等等教学方法。

本篇课文我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安排学习生字,以及找到文章的大概,以及五个小故事,熟悉课文。第二课时安排学生在知道五个小故事的基础上,通过批注法,让学生理解小故事背后的真情,感受外祖父的爱国情怀,以及题目的深刻含义。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这一课时我安排了4个板块:

一、图片欣赏,渲染气氛。

以一张梅花图导入课文,让学生从感性的角度感受梅花身上的象征意义,以及点到深层的内容,为学生理解课题“梅花魂”做好铺垫,使得教学难度有所减缓。

二、重点品读,体会情感。

学生学习课文,找出文中的平常小事,并作出自己的批注,教师和学生一起来交流,体会外祖父的思乡,眷恋祖国的心,感受外祖父的爱国情怀。最后理解外祖父内心独白的第13自然段,那个“她”字,4个“愈”字,三个“最”字,感受祖父坚定不移,忠贞的爱国情怀。也从单单的梅花精神过度到人的精神,民族的精神。从而来理解课题“梅花魂”

的深意。

三、对话交流,提升情感。

对于上个环节具体学习了外祖父的生活小事,学生会理解祖父思乡,念乡的情怀,而祖父那一段内心的独白,学生的理解还不能那么深刻,因此结合朗读感悟,让学生去想象和揣摩祖父内心的感受,通过想象自己是那个小女孩,面对祖父这样的内心表白,会有什么感受,进行单方面的对话交流,以此来了解祖父的心情,并且反复朗读该段,从梅花这个象征意义入手,不但理解祖父以梅花表自己思乡的感情,更是以梅花喻人,人有骨气的这种精神,也是喻中华民族这种顶天立地的精神。从而真正理解课题“梅花魂”的真正的深意。

四、拓展延伸,小结课堂。

梅花图再次展示,已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此时学生在看到梅花图,一定会有很多不同的感触,一定有更多的话要说,所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在理解了祖父思念家乡的情感和爱国情怀的基础上,让学生动笔来写一写,从笔尖流露出学生自己学到的东西,实现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迁移。布置一个课后作业,学习课文的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来写一篇小作文,不但把学习的内容拓展到课外,而且也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得课堂充满语文味,同样课外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有语文味。

梅花魂说课稿篇六

《梅花魂》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该单元虽然体裁不同,但各自表达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相同的思乡、恋乡、爱国之情。本课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经历,一个个小故事,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歌颂了华侨外祖父心系祖国、眷恋祖国的深厚情感。课文在写作上有以下特点: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语言凝练,中心突出;借梅花来表情,蕴意深刻,在教学中应注意把握,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

围绕本文特点及新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要求,确立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认识并掌握生字,读写、积累新词。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通读全文。

3、理清课文脉络,概括主要事件。

4、理解梅花品格及梅花魂的含义,体会华侨老人爱梅爱国的思想感情。

1、体会梅花的品格及梅花魂的深刻含义。

2、理解华侨老人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的深刻爱国感情。

课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独立学习新课内容,熟读课文,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字词障碍。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兴趣。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寒梅傲雪的图片,在《红梅赞》的歌声中(配歌词)教师语言导入:梅花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笔下赞颂的对象,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这样优美的诗句可谓字字含情,句句铿锵。引入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正字正音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品梅花之秉性,悟爱国之深情。

1、学习第三自然段。

2、品味爷孙俩难忘的一课,学习4-13自然段。

有一天,妈妈告诉我回国的消息,当我询问外祖父是否回去时,外祖父竟呜呜地哭了,离别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把我叫到书房里,给我上了人生中难忘的一课,(出示插图)他对我说了些什么呢?外祖父说得话有几层含义,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梅花秉性的理解。

梅花的秉性集中在2-4句:这里指导扣关键词:4个愈和3个最。由梅花而联想到中华民族许多有气节的人物,老师追问:你联想到哪些英雄人物?他们和梅花有什么联系?接着让学生在对这两点理解的基础上再联系到外祖父,他不仅仅是说给我听,而是表白自己的心迹,他就是这样一个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国人。

3、体会外祖父深情地流泪:学习2-15自然段,抓爱国主线。

外祖父赞誉梅花顶天立地、坚贞不屈的秉性,可是有件事却时刻牵挂着他的情素,每当想起就不禁潸然泪下,读全文。

找找外祖父几次落泪,分别在什么情况下流泪?几次落泪给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此刻外祖父想到了些什么?由此体会外祖父时刻牵挂祖国,心系祖国。并指导朗读读出外祖父的伤感、忧郁之情。

(四)、推敲课题,学习写法。

1、设疑: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换成其他题目可以吗?为什么?

2、读读开头和结尾,想想他们有什么联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结束语:梅花有魂,人有情,外祖父就是那千千万万侨居在海外的游子的缩影。那份对祖国真挚的情感将不断鼓舞着我们。

(五)、作业布置:

1、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女孩莺子,在外祖父训斥妈妈、抹净梅图时,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写下你的感受或行动。

2、选择课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

(六)、板书设计。

梅花魂。

(民族魂)。

黯然分外失声。

泪下爱惜痛哭。

爱国心。

临别含泪。

送图递绢。

梅花魂说课稿篇七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梅花魂》。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梅花魂》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育第九册第二组第二篇课文。文章讲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华侨老人,他十分喜爱墨梅图,在回国之迹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的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课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单元目标及要求,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读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清香”等词语,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入探究”来体验合作探索学习的乐趣。了解课文首尾相应的写作特色,理解外祖父爱梅花的真正原因。

3.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

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并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

根据语文新课标要求,单元教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四)说教学难点:

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讲,要理解借物寄情的手法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理解外祖父通过喜爱梅花来寄托深深的爱国之情便成了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具体方法有:

1.情境教学法:从图画入手,课件出示梅花诗和各种恶劣坏境下的美丽梅花图,播放轻音乐,让学生说说对梅花的理解。

2.讨论法:对于课文中一些有深刻含义的句子,学生往往会不理解,这时候就需要团队合作的精神,当孩子们对着一个问题展开激烈讨论的时候,也是孩子们学习热情最高涨的时候。梅花的品格是什么?“魂”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可以引发学生讨论,自由发挥,使他们对学习此文有良好的兴趣。

3.品读法: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学生在读中领悟情感。这篇课文情感渲染的高潮是外祖父的三次落泪,我在这里会让学生们采用齐读,默读,品读这三次哭,让学生在读中更深入了解梅花的含义。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美好的感情,提升阅读的乐趣。

(二)说学法。

五年级的学生对学习语文已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中重在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让他们多提出问题,多思考,多合作探究,同时建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过程:

《梅花魂》是一篇叙事散文,结合文章的特点和写作手法,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开课时课件播放教师课前收集的梅花诗,引导学生读诗知梅,然后再出示配乐的寒冬恶劣坏境下争芳斗艳的寒梅傲雪图,让学生欣赏完谈感受。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绪易受坏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多媒体播放梅花诗和梅花图,营造氛围,将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对梅花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懂得梅花的精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完后检查字词情况。

在这里我会在黑板上写出“魂”,“分外”,“抹净”,“低头折节”,然后分别让他们标出“魂”,“分”,“抹”,“折”的拼音,并正确读写“缕缕清香”,“梅花魂”等词语。

【设计意图】为文章的学习扫清文字障碍,按新课标要求进行字词的积累。

2..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对课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是是提取文章脉络的好时机,我会提出两个问题:(1)说说作者围绕梅花回忆了哪五件事?(学生交流回答后通过教师的进一步概括板书读诗落泪,珍惜梅图,赠送梅图,送梅花巾,不能回国)(2)从哪件事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非常喜爱?请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有目的地去读读课文。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带着问题有目的再读课文,既能锻炼学生自主能力也能让学生抓住重点事件。

(三)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梅花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使学生初步懂得梅花的含义。了解字词的作用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加学生对写作手法的积累,并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设计意图】范读中让学生感受梅花的精神,品格的回答使学生更加了解了梅花的深层含义,理解“魂”字的含义,懂得“魂”指的就是梅花精神,是外祖父的一颗爱国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1)第一次是教“我”读唐诗宋词的时候,读到思乡的诗句时,情不自禁的流泪,此刻祖父想到了什么?由此体会外祖父时刻牵挂祖国,心系祖国。(板书爱国心)并且在这里我会指导同学朗读,读出外祖父的伤感,忧郁之情。

(3)第三次在送别之时赠送“我”手帕时泪眼朦胧,这里对外祖父的外貌做了特写,让学生读描写外貌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想到外祖父老了,已无法达到回国的心愿,但他的心会随“我”一同回去,回到他魂牵梦绕的祖国。

【设计意图】旅居海外的外祖父有着深深地爱花之情,更有恒古不变的爱国之情。此环节意在紧紧扣住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让学生感悟游子的爱国心。作者在描写这三次落泪时也伴随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学生感悟时也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另外两次展开的学习活动也不同。第一处是读中悟,第二处是想象悟,第三处是谈体会。活动实现了由积累到表达感悟的过程。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则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读读课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体会这种写作手法的好处。

2.总结:一副《梅花图》写出了一个久居海外华侨老人的心声,赞美的是一个个有着梅花精神的中华儿女,启发我们的是,作为中国人就要有一颗中国心。(板书中国心)3.体会老人的爱国心,说说古今中外都有哪些爱国人士?【设计意图】语文新课标提出: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因此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了解古今中外的爱国人士,深入了解梅花魂的含义。

(五)安排作业,强化练习。

一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因此,本节课计划安排两道课后作业:

作业1:写一篇小短文,要求运用“前后照应,首尾相连”的写作手法。

作业2:搜集表达“爱国心”和“民族魂”的资料,办一期手抄报。

四、说板书设计。

梅花魂。

中国心。

该板书力求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内容主线,表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有反映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简单明了,使人一目了然。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梅花魂说课稿篇八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人教版第九册第二单元的第6课《梅花魂》。

一说教材。

《梅花魂》这是篇回忆录,写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个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颂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本文脉络清楚,以“梅花”为本文的线索。我回忆与外祖父的五件事,分别是读诗常落泪、珍惜墨梅图、不能回国哭、赠送墨梅画、再送血梅绢。在叙述时有详有略,详写了我回国之际,外祖父把墨梅图赠送给我以及教育我要做一个具有梅花秉性的人。这段内容的叙述隐含了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文章结构严谨,做到了前后呼应,首位相连。开头由梅花想到已故的外祖父,结尾是看到梅花图而想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这样不仅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而且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使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一位身在异乡的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文章还通过莺儿稚嫩的声音表达了外祖父的'言传身教在她幼小的心里扎下了深深的爱国之根。同时,我也准备抓住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一个句子(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来组织教学。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单元训练重点及新大纲对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体会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两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

根据格纹内容我设计了一下四个环节:

(一)导入,初解梅花含韵。

开课时课件播放教师课前收集的梅花诗,引导生读诗知梅,然后再出示配乐的美丽梅花图,让学生欣赏完后谈感受。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对梅花有感性的认识,并初步懂得梅花的精神。

(二)初读,直奔重点,品梅花之秉性。

学生自由默读课文,读通课文。感受梅花的品格,并以此为主题引导生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有一天,妈妈告诉我回国的消息,当我询问外祖父是否回去时,外祖父竟呜呜地哭了,离别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把我叫到书房里,给我上了人生中难忘的一课,(出示插图)他对我说了些什么呢?外祖父说得话有几层含义,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梅花秉性的理解。生交流分层情况:三层、四层都可以,只要说得有依据。梅花的秉性集中在2-4句:这里指导扣关键词:4个愈和3个最。由梅花而联想到中华民族许多有气节的物,老师追问:你联想到哪些英雄人物?他们和梅花有什么联系?接着让学生在对这两点理解的基础上再联系到外祖父5,他不仅仅是说给我听,而是表白自己的心迹,他就是这样一个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国人。

设计意图:谈梅花这一段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先从内容入手,理清条理,再抓梅花与民族魂之间的关系,梅花的品质正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最后再回到外祖父的品质上来。这样始终围绕文本中的主要人物和情感主线。)。

梅花魂说课稿篇九

(一)说教材的地位。

《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该单元虽然体裁不同,但都表达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的爱国之情。本单元重点训练的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与前一组“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紧密联系。但是本单元又侧重于从训练作文的角度提出,因此,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还要在今后的作文写作中注意应用。

《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文章讲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华侨老人,他十分喜爱墨梅图,在回国之迹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的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单元目标及要求,根据新课标要求,我设了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撩、眷”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并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

根据语文新课标要求,单元教学的要求,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下: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四)说教学难点:

这篇课文所授的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因此,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为本课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方法:

1.讨论法:学生都比较喜欢提问,老师则要多鼓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张扬个性的需要。梅花的品格是什么?“魂”又是什么?标题的含义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可以引发学生讨论,自由发挥,使他们对学习此文有良好的兴趣。

2.品读法:这篇课文情感渲染的高潮是外祖父的三次落泪,我在这里会让学生们采用齐读,默读,品赏这三次哭,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深入了解梅花的含义。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美好的感情,提升阅读的乐趣。

(二)说学法。

我所教的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普遍较好,班级同学比较活泼开朗,课堂活跃,比较喜欢抢答问题,在课堂上我采取了多讨论,多提问,多自学的方法让学生们了解学习此课。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梅花魂说课稿篇十

《梅花魂》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该单元虽然体裁不同,但各自表达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相同的思乡、恋乡、爱国之情。本课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经历,一个个小故事,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歌颂了华侨外祖父心系祖国、眷恋祖国的深厚情感。课文在写作上有以下特点: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语言凝练,中心突出;借梅花来表情,蕴意深刻,在教学中应注意把握,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

围绕本文特点及新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要求,确立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认识并掌握生字,读写、积累新词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通读全文。

3、理清课文脉络,概括主要事件。

4、理解梅花品格及梅花魂的含义,体会华侨老人爱梅爱国的思想感情。

1、体会梅花的品格及梅花魂的深刻含义。

2、理解华侨老人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的深刻爱国感情。

课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独立学习新课内容,熟读课文,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字词障碍。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寒梅傲雪的图片,在《红梅赞》的歌声中(配歌词)教师语言导入:梅花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笔下赞颂的对象,想: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这样优美的诗句可谓字字含情,句句铿锵。引入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正字正音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品梅花之秉性,悟爱国之深情

1、学习第三自然段。

2、品味爷孙俩难忘的一课,学习4-13自然段

有一天,妈妈告诉我回国的消息,当我询问外祖父是否回去时,外祖父竟呜呜地哭了,离别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把我叫到书房里,给我上了人生中难忘的一课,(出示插图)他对我说了些什么呢?外祖父说得话有几层含义,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梅花秉性的理解。

梅花的秉性集中在2-4句:这里指导扣关键词:4个愈和3个最。由梅花而联想到中华民族许多有气节的人物,老师追问:你联想到哪些英雄人物?他们和梅花有什么联系?接着让学生在对这两点理解的基础上再联系到外祖父,他不仅仅是说给我听,而是表白自己的心迹,他就是这样一个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国人。

3、体会外祖父深情地流泪:学习2-15自然段,抓爱国主线

外祖父赞誉梅花顶天立地、坚贞不屈的秉性,可是有件事却时刻牵挂着他的情素,每当想起就不禁潸然泪下,读全文。

找找外祖父几次落泪,分别在什么情况下流泪?几次落泪给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此刻外祖父想到了些什么?由此体会外祖父时刻牵挂祖国,心系祖国。并指导朗读读出外祖父的伤感、忧郁之情。

(四)、推敲课题,学习写法

1、设疑: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换成其他题目可以吗?为什么?

2、读读开头和结尾,想想他们有什么联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结束语:梅花有魂,人有情,外祖父就是那千千万万侨居在海外的游子的缩影。那份对祖国真挚的情感将不断鼓舞着我们。

(五)、作业布置:

1、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女孩莺子,在外祖父训斥妈妈、抹净梅图时,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写下你的感受或行动。

2、选择课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

(六)、板书设计

梅花魂

(民族魂)

黯然 分外 失声

泪下 爱惜 痛哭

爱国心

临别含泪

送图递绢

梅花魂说课稿篇十一

《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好教材。这篇阅读课文生动感人,情真意切。它讲了一位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的深深眷恋,表露了一位老人的中国心。

全文采用倒叙的写法,首先由梅花想到外祖父,接着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即:常常教外孙女读唐诗宋词;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珍惜;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船快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帕。最后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本文在写作上有以下特点:

1、紧紧围绕外祖父在国外思念祖国这一思想感情展开回忆,中心突出。

2、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借梅花来表情,蕴意深刻。

本课是五年制小语教材第十册第五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该单元远虽然体裁不同,但都表达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相同的爱国之情。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后照应,首尾连贯”,与前一组“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联系紧密。但是本组有侧重于从训练作文的角度提出,不仅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呼应,首尾连贯”的,并能在今后的作文中注意做到。

根据教材内容,单元训练重点及新大纲对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中目标1、3为本课教学重点;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两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任务将分在以下五个环节中完成。

第一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因此,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围绕“课文讲了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分组认真读课文,在充分的阅读中整体感知,并对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

第二环节:学生汇报,教师点拨各小组选代表将集中了组员智慧的见解发表出来,其他组员可以适时补充,别的小组可以发表不同的理解和看法,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对其中问题做以点拨,如:作者小时候,外祖父为什么常常教她唐诗宋词?外祖父为什么让我摆弄古玩,而墨梅图却碰都不让碰?老人为什么把心爱的图画送给外孙女呢?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第三环节:重点感悟,领会含义重点读“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总要有梅花的禀性才好”这段话,想想这句话讲了几层意思,进一步体会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和通过梅花寄托的爱国之情,并从中领会课题“梅花魂”的含义。

第四环节:拓展引申,品味情感为使学生旁征博引,学以致用,联系王安石的《梅花》诗和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词,帮助学生体味梅花傲雪的精神,加深学生的感受,并结合所学,举例说说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高洁气节的人,让学生产生赞扬并学习这种品格的动机和愿望。也使学生明白外祖父爱梅花即是爱祖国这一思想感情。

第五环节:总结全文,学习写法出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学生读后,让他们说出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学生也许只能说出“联系紧密”之类的笼统感受,教师可进一步指出: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这样首尾连贯,前后呼应,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至此完成教学目标1、2、3。

教学目标4的完成分散在整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新课标明确指出: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重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篇课文感情充沛,文辞优美,尤其适合于学生诵读,在体会到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之后,让学生带著这位老人未了的遗憾反复诵读;在理解课文思考问题时,学生可默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在体会老华侨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时,让学生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和外祖父讲述梅花品格的一段话(这梅花,总要有梅花的禀性才好)这两节内容,意思含蓄,感情深刻,最能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蕴含感情。因此,要做为朗读重点,通过小声读,细体会,诵读表感情等多种方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充分体现阅读课文的特点。

梅花魂说课稿篇十二

《梅花魂》是一篇文笔优美,情感真挚的好文章。我主要要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四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的地位

《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该单元虽然体裁不同,但都表达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的爱国之情。本单元重点训练的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与前一组“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紧密联系。但是本单元又侧重于从训练作文的角度提出,因此,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还要在今后的作文写作中注意应用。

《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文章讲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华侨老人,他十分喜爱墨梅图,在回国之迹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的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单元目标及要求,根据新课标要求,我设了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撩、眷”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并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

根据语文新课标要求,单元教学的要求,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下: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四)说教学难点:

这篇课文所授的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因此,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为本课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一)说教法

1.讨论法:学生都比较喜欢提问,老师则要多鼓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张扬个性的需要。梅花的品格是什么?“魂”又是什么?标题的含义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可以引发学生讨论,自由发挥,使他们对学习此文有良好的兴趣。

2.品读法:这篇课文情感渲染的高潮是外祖父的三次落泪,我在这里会让学生们采用齐读,默读,品赏这三次哭,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深入了解梅花的含义。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美好的感情,提升阅读的乐趣。

(二)说学法

我们班的学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普遍较好,班级同学比较活泼开朗,课堂活跃,比较喜欢抢答问题,在课堂上我采取了多讨论,多提问,多自学的方法让学生们了解学习此课。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梅花魂》是一篇叙事散文,结合文章的特点和写作手法,我借鉴了记叙文的引导发现模式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回忆上节课内容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同学们默读课文,通过默读了解全文,提出问题,使学生默读时有重点的把握了解点,让学生能抓住重点事件。同时,在这个环节中我运用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四)深入理解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梅花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使学生初步懂得梅花的含义。了解字词的作用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对学生写作手法的积累,并为下一题做铺垫。其中我在这个环节中运用了讨论法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插入《红梅赞》音乐,帮助学生理解梅花魂的含义。

设计意图:范读中让学生感受梅花的精神,品格的回答使学生更加了解了梅花的深层含义,理解“魂”字的含义,懂得“魂”指的就是梅花精神,是外祖父的一颗爱国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导语相照应。

(四)品味赏析

2.第一次是教我读唐诗宋词的时候,读到思乡的诗句时,情不自禁的流泪,此刻祖父想到了什么?由此体会外祖父时刻牵挂祖国,心系祖国。并且在这里我会指导同学朗读,读出外祖父的伤感,忧郁之情。

4.第三次在送别之时赠送我手帕时泪眼朦胧,这里对外祖父的外貌做了特写,让学生读描写外貌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想到外祖父老了,已无法达到回国的心愿,但他的心会随我一同回去,回到他魂牵梦绕的祖国。

(五)课堂练笔,把读写结合落到实处

(六)指导写法:读读课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体会这种写作手法的好处。

(七)扩展延伸

课内阅读《我的中国心》,对课文做有益的补充

(八)布置作业

对课堂教学进行巩固。把课内外联系起来。

中国心

计意图:本文由珍爱梅图——赠送梅图——三次落泪的过程讲起,并且在讲解这三个过程时都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华侨老人的爱国之心,华侨老人的中国心。这样的板书使学生一看即懂,看到板书就能够明白所讲内容及文章重点。

梅花魂说课稿篇十三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梅花魂》这篇课文围绕一幅梅花图写了“我”和外祖父的几件事,展现了一位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文中的外祖父特别珍惜梅花图,他认为梅花代表了中国人最美好的品质,在外孙女回国之前,他将梅花图交给了外孙女,这也寄寓了老人对后辈深沉的希望,即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课文感情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

1.会认“葬、腮”等1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3.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意。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难点:

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意。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默读法

本课课前有默读要求,要继续锻炼学生通过默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多次提到梅花,要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梅花所代表的意像,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寄寓的爱国情意。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课内主要是正确了解课文内容,正确理解课文的主旨。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一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梅,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课件展示赞美梅花的诗句)。她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不肯低头的秉性,深受古今中国人的喜爱。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珍爱梅花的老人。

二、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快速默读课文,疏通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生字:葬 腮 虬 玷 郑 秉 飕 码 撩 胧 绢 侨 眷

2.课文写了外祖父哪些事?表达了什么感情?

教外孙女读诗词落泪;爱惜墨梅图;因不能回国而哭;将墨梅图送给外孙女;赠送梅花手绢。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4.再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讨论交流,体会情感

1.外祖父为何读到诗句落泪,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外祖父爱惜墨梅图?(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

3.外祖父为什么这么爱惜墨梅图?(第13自然段)

举例中华民族中有气节的人物,体会外祖父深爱梅花是为了让自己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4.外祖父赠送墨梅图和手绢的原因。

让“我”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带回祖国。

四、升华情感

1.课文写了几次外祖父落泪,你体会到了什么?

一个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强烈希望归国却无法回国、刻苦铭心的憾事。

2.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有什么更深的了解。

这梅花魂就是外祖父的爱国心,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海外赤子的一片爱国之心

3.感情朗读。

五、课文小结

梅花魂是中华民族的魂,也是每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的魂!从对梅花的喜爱中,我们看到的是外祖父不变的中国心。由于历史原因,有许多像文中的外祖父那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他们虽然身在异国,血管里却始终流动着中国人的血,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

六、板书设计

梅花魂说课稿篇十四

《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漂泊在外的游子们,是怀着一颗怎样的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的。

《梅花魂》一课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整篇文章以梅花喻人,以梅花魂喻国人之气节。透过“我”的记忆,追溯了我、外祖父关于梅花发生的五件事。第一件和第三件作者直接表达了外祖父的思乡念国之情,学生自己一读也自然明白。二四五这三件小事,作者娓娓道出外祖父与梅花之间的那份深情:珍爱墨梅图,送墨梅图赞梅花、赞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送绣有梅花的手绢,一步步读来,让我们恍然明白: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老人对祖国深深地眷恋之情全部寄托在梅花身上;同时,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也一如梅花,坚贞不移,虽然漂泊他乡,但永远不变的就是他炽热的爱国之心。

2、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重点句段,体会外祖父的爱国之情。

3、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之中。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课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独立学习新课内容,熟读课文,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字词障碍。

(一)导入新课,解题质疑

学生背诵《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样优美的诗句可谓字字含情,句句铿锵。激发学生情感,引入课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解课题梅花魂。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预习检测。设计意图是考察学生预习情况,为文章的学习扫清文字障碍,按新课标要求进行字词的积累,进入新课做铺垫。

(三)品读感悟

一:学生静心默读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外祖父爱梅花,运用以前学过的圈重点词句,写批注的方法这样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找到位,也可以使学生学会自主阅读。

二:抓重点段,体会外祖父为什么如此珍爱墨梅图。引导学生体会外祖父爱梅、赞梅,赞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进而体会老人的爱国之心。两个大问题既清晰又层层递进,合理地巧妙地将文中的主要内容联系起来,也是一条清晰的情感线,将外祖父的爱国之情抽丝剥茧般地落于学生们的眼中,心中。

三:在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感悟梅花的坚强不屈和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的顶天立地,物和人的共同之处自然印在学生们的心中。此时提出借物喻人写作手法,既清晰又水到渠成,学生轻轻松松地了解并掌握。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在学习《梅花魂》课文的基础上,拓展迁移,让学生自主阅读学习陶铸的《松树的风格》,在阅读中感悟松树的精神,让学生的情感再一次得到升华。在拓展阅读和小练笔中,进一步落实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并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写作手法,运用在自己的练笔中。

首尾呼应、梅花魂、中国魂。

动作描写、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

细节描写、语言描写。

借物喻人、神态描写、外祖父—爱—梅花—更爱—祖国。

这样的板书设计突出课堂所讲重点,使学生一看即懂,看到板书就能够明白所讲内容及文章重点。

梅花魂说课稿篇十五

教学活动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微观层次的课程资源。在课程实施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得以广泛交流与共享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还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也就是说小学生具有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因此,在《梅花魂》的教学中,依据教与学的需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运用情境创设法、质疑问难法、感悟品读法、联想迁移法等教学方法,适时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非物质化教学手段(简练生动的教学语言和正确的体态语言等),为学生创设一个个“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新模式课堂,达到一种文本、语言、情景画面高度结合,变无声的文字为有形的画面、有声的情感。让学生在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中自读自悟,多样化小组交流讨论、汇报评议,新颖化想象练笔等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人人参与,个个投入,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让学生在读赏梅花了解人物中感知文本;珍爱梅花读懂人物,品颂梅花赞诵人物,品悟眷恋魂牵人物中感悟文本;总结拓展,作业快餐中延伸文本。整个堂课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挖掘文本的内涵,丰富文本的情感,升华文本的精髓。也真正形成了一种投入读、尽情说、入境品、展开想、积累写的有效的课程教学。

《梅花魂》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该单元虽然体裁不同,但表达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相同的思乡、爱国之情。本课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一起生活直至离别的经历。一个个小故事,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梅花魂巳注入老人的毕生之中。

《梅花魂》是一篇语句含蓄,感情真挚、深沉的课文。借梅花,用具体事例抒爱国情。在教学中应注意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情感。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围绕本文特点及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的要求,确立了这节课以下教学目标: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创设不同情境,多法品读重点词句,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令人感动的词句。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1、物质化教学手段(设备与技术):教师运用flash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这节课的教学。依据教与学的需要,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个个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的情景,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文本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使学生在多元化教学中投入读、尽情说、入境品、展开想、积累写。

2、非物质化教学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小学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也就是说小学生具有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这就要求老师的教学具有形象性。本节课我在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还应用简练生动的教学语言和正确的目光、表情、手势、体位这些体态语言。进行形象性情感教学,欲求达到一种理想的情感佳境。

在本节课设计思考是以学为中心,教师运用情境创设法、质疑问难法、感悟品读法、联想迁移法等教学方法,融会贯通地使用物质化教学手段和非物质化教学手段,给学生创设一个个“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新模式课堂。达到一种文本、语言、情景画面高度结合,变无声的文字为有形的画面、有声的情感。学生在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自读自悟,多样化小组交流讨论、汇报评议,新颖化想象练笔等教与学的互动中,能人人参与,个个投入,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挖掘文本的内涵,丰富文本的情感,升华文本的精髓。

(一)说情境导入、感知文本——读赏梅花,了解人物

首先出示配乐梅花课件,创设情境,学生欣赏梅花之时,设层三读课题,读出梅花的形象、品格、骨气。接着质疑回顾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感知文本的的主线。再结合文字课件出示具体事件,整合出课文是从华侨老人爱梅颂梅、眷恋祖国两个内容来叙述的,并找出其段落。这有助于把握课文重点,为进入精读作铺垫。

(二)、说品“爱”“颂”“恋”,感悟文本

(即珍爱梅花,读懂人物;品颂梅花,赞诵人物;品悟眷恋,魂牵人物)

为了在教学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学习难点,我扣“爱”“颂”“恋”三字设计录像和图文片课件,准备运用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自读自悟,多样化小组交流讨论、汇报评议,新颖化想象练笔等,来进行情境教学。这一重点环节我是分三部来完成的。

第一步:珍爱梅花,读懂人物

在学生读懂文章内容,把握五件事分别从爱梅颂梅、眷恋祖国两大方面来叙述的。教学时扣一个“爱“设疑引导学生先直奔重点段落学第二件事。先让学生自读划句,再交流反馈:指名读——评读——品读,感悟品读句子,领会“训斥、玷污、轻轻刮、慢慢抹”等词的含义,读懂外祖父对“梅花”图的珍爱。最后小结体会语言的表达方式。

第二步:品颂梅花,赞诵人物

文本的精髓,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文本的语言、内容、情感成为学生自己的特征,“学生能品梅花秉性,悟爱国之心,学做有民族气节的人”这是这一节课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也是教学的难点。道理好懂,品难求。这就要求教师注重“溶情”,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情。我首先播放一段并配有图、声、乐并茂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外祖父郑重地送给“我”墨梅图的动人情景,亲耳倾听到外祖父所说的话。使学生进入了激昂向上的情景之中。然后引导学生分层感悟品读梅花的品格、灵魂、骨气,激起学生想赞颂梅花的兴趣,适时引导学生交流搜集或是积累赞颂梅花的诗句。而在学“赞誉民族气节的人物”和“有梅花秉性的人”这两个内容时,采用读句——评析——品悟——联想的方法,感悟梅花的秉性及具有梅花魂的民族气节人物,拓展例举古往今来有民族气节的英雄人物。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在品读文本,感悟文情。

第三步,品悟眷恋,魂牵人物

在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这一方面之时,放手让学生自学“吟唐诗宋词而落泪、因不能回国而哭泣、离别赠梅绢而伤感”这三件事。1、出示学习要求,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选择自己喜欢一件事自读自学。2、合作探究,评议读句说体会。 3、汇报交流,品读展示 。展示“吟诗词而落泪“这一部分时,扣诗句,悟诗情,品人思。交流评读“因不能回国而哭泣” 这一部分时,分角色朗读体会思国情;汇报“离别赠梅绢而伤感”这一部分时,在读悟文句扣“血色的梅花”这一字眼,再一次品梅花魂,爱国之心。抓住契机出示配乐送别图,来想象练写训练,让学生在交流评议中触摸老人的心声。

(三)、说总结拓展,作业快餐

1、师总结并与学生分享搜集到的一首为老人写的《乡愁》诗,使学生在情境朗诵时走进华侨老人的心灵;在配乐唱《我的中国心》,使学生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爱国激情。2、放录像(梅花图)出示选择性的课外作业大餐。为这一节课延伸拓展画上点睛之笔。

梅花魂说课稿篇十六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梅花魂》,我主要要从教学理念、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语文是一种感悟的艺术,一些感性的文字的堆积,所以语文的学习就应该渗透过文字的躯干,透视文字的灵魂,体会作者真情的流淌。《梅花魂》是篇思乡爱国的文章,为此,整篇课文设计以生为本,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交流,感悟文中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同时,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为一体,在落实工具性的基础上体现人文性。

(一)说教材的地位

《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该单元虽然体裁不同,但都表达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的爱国之情。《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文章讲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华侨老人,他十分喜爱墨梅图,在回国之迹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的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单元目标及要求,根据新课标要求,我设了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撩、眷”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并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

根据语文新课标要求,单元教学的要求,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下: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四)说教学难点:

这篇课文所授的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因此,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为本课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一)说教法

针对五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本单元的文本特点,我选择了以下教法。

1、图文结合法:让学生通过看图中来体会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对故土的眷念。

2、联想理解法:为使学生旁征博引,学以致用,联系学生课外阅读的如王安石的《梅花》诗等名作,举例说说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高洁气节的人,帮助学生体味梅花傲雪的精神,产生赞扬并学习这种品格的动机和愿望。也使学生明白外祖父爱梅花即是爱祖国这一思想感情。

3、读中品,品中悟:朗读是与文本对话的工具,教师利用深情并茂地朗读,用饱满的真挚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同时激发学生朗读的愿望。在反复诵读品味重点句子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用情感驱动学习,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把人家的秉性变成自己的,从而产生与主人公相同的思索和共鸣。

(二)、说学法:

1、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互相倾听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避免了教师教学的单一性,同时还不断丰富了文本的情感内容。

2、圈点勾画,谈体会:文本中的重点词句是帮助学生体验情感的载体,所以学生的体会都是在教师引导下从圈点勾画的地方中产生的。

《梅花魂》是一篇叙事散文,结合文章的特点和写作手法,我借鉴了记叙文的引导发现模式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导语设计

设计意图:提出所学重点,考察学生对第一课时的学习了解程度,为进入下文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中的五件事,想一想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同学们默读课文,通过默读了解全文,提出问题,使学生默读时有重点的把握了解点,让学生能抓住重点事件。

(三)深入理解

1、在这个环节,我会先提出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快速的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外祖父一向是和蔼可亲的,可是有一次他却大发脾气,使我又害怕又奇怪,“我”为什么害怕了?学生朗读课文在交流中体会到害怕的原因是我玩耍时不小心弄脏了墨梅图,外祖父拉下脸来训斥妈妈。指导学生抓住惟独,分外,轻轻,慢慢,抹净等词语来体会。

设计意图:了解字词的作用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对学生写作手法的积累,并为下一题做铺垫。其中我在这个环节中运用了讨论法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范读中让学生感受梅花的精神,品格的回答使学生更加了解了梅花的深层含义,理解“魂”字的含义,懂得“魂”指的就是梅花精神,是外祖父的一颗爱国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导语相照应。

(四)品味赏析

2、第一次是教我读唐诗宋词的时候,读到思乡的诗句时,情不自禁的流泪,此刻祖父想到了什么?由此体会外祖父时刻牵挂祖国,心系祖国。并且在这里我会指导同学朗读,读出外祖父的伤感,忧郁之情。

4、第三次在送别之时赠送我手帕时泪眼朦胧,这里对外祖父的外貌做了特写,让学生读描写外貌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5、听歌曲感受外祖父的爱国心,并且有感情的伴随音乐朗读这三次落泪。

设计意图:紧紧扣住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让学生感悟游子的爱国心。作者在描写这三次落泪时也伴随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学生感悟时也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另外两次展开的学习活动也不同。第一处是读中悟,第二处是想象悟,第三处是谈体会。活动实现了由积累到表达感悟的过程。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则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我运用了品读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思想感情。

6、读读课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体会这种写作手法的好处。

(五)扩展延伸

体会老人的爱国心,说说古今中外都有哪些爱国人士?

设计意图:了解古今中外的爱国人士,深入了解梅花魂的含义。

(六)总结全文

《梅花魂》是一篇华侨来人体现爱国心的文章,文章采用叙事的手法,写了老人与“我”的五件事,运用了“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通过“读——悟——理解——分析”而感受学习。

(七)布置作业

写一篇小短文,要求运用“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

6、梅花魂

梅花魂——民族精神

珍爱梅图

赠送梅图 中国心

三次落泪

我的板书图文并茂,一朵盛开的梅花,展开的花瓣中板书的是回忆外祖父的几件事,花蕊则点明中心,梅花魂即民族魂,即外祖父的爱国心、赤子情,形象直观,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在心中形成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这样,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不仅深深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也深深影响着孩子们。

在这次说课过程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突出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梅花魂说课稿篇十七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梅花魂》,本组课文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虽然他们是处在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但却是同样的思念、怀念和赞美故乡的感情,一首首古诗,一篇篇散文,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赤子之心。而本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心。作者选取了记忆中有关祖父的几件平常小事娓娓道来,将这一件件小事化为一幅幅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并在前后照应的文章结构中提升了祖父的爱国之情:祖父一遍又一遍地教“我”学唐诗宋词并常常情不自禁地落下冰冷的泪珠的情形、祖父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墨梅图》上污迹的场景、祖父回不了祖国时那孩子似的哭泣、离别时被赤道吹来的风撩乱的祖父的那头银发,以及那块绣着血色梅花的手帕——这一幅幅画面鲜明而深刻地留在我的脑海中,深深地打动着我,并让我体会到了文章题目“梅花魂”所蕴涵的深意。“梅花魂”所象征的,不正是凝聚在一个爱国老华侨身上的那种品格、那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民族气节吗?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便是对深入其骨髓的中华民族品格和气节的珍爱啊,这种珍爱是最深刻、最坚定不移、最感人的爱国情怀!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理解文中的情感、明确文章的表达方式应该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通过之前的有关思乡课文的学习,学生们应该能够通过自读感受到一份爱国之情,但是对本文中所体现出的对中华民族的品格和气节的理解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文中祖父的爱国情怀之所以能上升到对民族品格和气节的一种坚定不移的热爱,是源于对中华文化的熟悉和理解以及其丰富的人生阅历。而五年级的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积累没有达到那样的程度,又缺少相关的体验,年龄,学识上的巨大差距,使学生不能感受真切,理解起来难度自然就大。怎样让学生体会到这份深刻的爱国之情成为教学的重难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字;

2、通过品读文章有关中国文化的语段,理解“梅花魂”的深刻含义,感受祖父坚定不移、感人至深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

3、理解和学习文章选取平常小事表现深刻主题及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提升语文能力(教学难点)。

为达成上述教学目标,体现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主要采取朗读法,批注法等等教学方法。

本篇课文我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安排学习生字,以及找到文章的大概,以及五个小故事,熟悉课文。第二课时安排学生在知道五个小故事的基础上,通过批注法,让学生理解小故事背后的真情,感受外祖父的爱国情怀,以及题目的深刻含义。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这一课时我安排了4个板块:

以一张梅花图导入课文,让学生从感性的角度感受梅花身上的象征意义,以及点到深层的内容,为学生理解课题“梅花魂”做好铺垫,使得教学难度有所减缓。

学生学习课文,找出文中的平常小事,并作出自己的批注,教师和学生一起来交流,体会外祖父的思乡,眷恋祖国的心,感受外祖父的爱国情怀。最后理解外祖父内心独白的第13自然段,那个“她”字,4个“愈”字,三个“最”字,感受祖父坚定不移,忠贞的爱国情怀。也从单单的梅花精神过度到人的精神,民族的精神。从而来理解课题“梅花魂”

的深意。

对于上个环节具体学习了外祖父的生活小事,学生会理解祖父思乡,念乡的情怀,而祖父那一段内心的独白,学生的理解还不能那么深刻,因此结合朗读感悟,让学生去想象和揣摩祖父内心的感受,通过想象自己是那个小女孩,面对祖父这样的内心表白,会有什么感受,进行单方面的对话交流,以此来了解祖父的心情,并且反复朗读该段,从梅花这个象征意义入手,不但理解祖父以梅花表自己思乡的感情,更是以梅花喻人,人有骨气的这种精神,也是喻中华民族这种顶天立地的精神。从而真正理解课题“梅花魂”的真正的深意。

梅花图再次展示,已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此时学生在看到梅花图,一定会有很多不同的感触,一定有更多的话要说,所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在理解了祖父思念家乡的情感和爱国情怀的基础上,让学生动笔来写一写,从笔尖流露出学生自己学到的东西,实现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迁移。布置一个课后作业,学习课文的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来写一篇小作文,不但把学习的内容拓展到课外,而且也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得课堂充满语文味,同样课外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有语文味。

梅花魂说课稿篇十八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梅花魂》,我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说课,分别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意义。

《梅花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包括了古诗词三首和记叙文三篇,体裁虽然不同,但都表达了爱国人士的爱国情操或浓浓的思乡之情。本单元课文在写作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首尾相呼应,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要体会人物的情感,还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的,在今后的作文中加以运用。

《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文章讲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华侨老人,他十分喜爱梅花,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的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的是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读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梅。

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等词语,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首尾相应的写作特点,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浓浓的爱国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并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

2、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写作特点。

(四)说教学难点:

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讲,要理解借物寄情的手法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理解外祖父通过赞美梅花中寄托深深的爱国情感便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刚刚跨入高段学习的时期,理解力、观察分析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正快速发展,加强对学生理解力、观察分析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根据教材内容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设定了以下教学方法:

1、质疑法:俗话说,学贵有疑。教学时,我会从“魂”字入手,让学生提出疑问。然后再从文章中理解“魂”所代表的含义。

2、讨论法:对于课文中一些有深刻含义的句子,学生往往会不理解,这时候需要团队合作的精神,当孩子们对着一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的时候,也是孩子学习热情最高涨的时候,通过这样的讨论,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也会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3、品读法: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这篇课文蕴含着浓浓的感情色彩,通过朗读,加上老师的点拨,自然可以体会人物的感情。所采用的朗读的方式因句子的需要,重点的句子重点读,细细读,还要边读边思考,方可领略文章的意旨。

《梅花魂》是一篇叙事散文,结合文章的特点和写作手法,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环节:

1、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我会把本课的12个生字词做成两页课件,第一页是有拼音的生字词,第二页是去掉拼音的生字词。通过开火车读的形式检查字音是否每个都读准了。然后通过集体读的形式加以巩固。容易读错的字还要反复读。

2、导入设计。

梅花回忆了哪几件事?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直奔主题,让学生提出疑问,然后自读课文,最终达到初步了解全文大意。

3、整体感知,提炼脉络、

通过默读课文,学生对课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是提取文章脉络的好时机,我会请学生说说作者围绕梅花回忆了哪五件事?老师提炼,及时作出板书。

再读课文,想一想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特别喜爱?这样设计目的:提出问题,让学生再读课文,是想学生在朗读中学会捉住重点去读,读重点,重点读,以读突破难点。

4、深入理解,重点品读。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生应该不难找到第三段是写外公特别喜欢梅花,我会请两个孩子读这段话,听了孩子绘声绘色的朗读,学生的心中很自然会浮现当时外公大发脾气的情景。而当时的我只有五岁,对于外公的行为又害怕又奇怪,我为什么害怕?我奇怪的又是什么呢?学生小组讨论,再汇报。在明白了外公对墨梅图特别喜爱的时候,我再让学生找出哪些词能体现外公对墨梅图特别重视。重点词找到了,再反复朗读重点句子,体会墨梅在外公心中的地位就不难了。设计目的:这样做让学生先了解墨梅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目的是为后面赞扬梅花的精神做铺垫,正是因为梅花不管经历多少风欺雪压,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屈不挠的,外祖父才分外珍惜。

当学生明白道梅花的精神时,我会追问,梅花这种最有品格,最有骨气,最有灵魂的精神代表的是什么?是指那坚贞不屈的中国人。学到这里,可以顺带让学生说说在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着梅花精神的英雄人物。

当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再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13自然段,相信会读得更深入了。此时,我们再回过头看外祖父三次落泪的情景:

(1)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雨丝细如愁”之类的句子时,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

(2)外祖父因年老无法回祖国,呜呜地哭。

(3)临行送别,泪眼蒙蒙。我们不难体会外祖父的心情,这三处的处理,我预设这样,先让学生自由读,把三处情景找出来,把自己当作外祖父,写一写心中所想。然后全班交流。

最后由我总结,回归课题。外祖父几次落泪,是因为心中眷恋着祖国,作为一个中国人,血管里流动着是中国人的血,胸中跳动着是一颗中国心,在外漂泊多年了,仍然不能落叶归根,心中是多么的凄凉。虽然自己不能回国了,但是外祖父还是郑重地把墨梅图送给我,其实是希望我从小学习梅花这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

5、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深化主题。

美的到底是什么呢?部分学生会想到是在赞美那些有着梅花精神的中国人。我马上追问:“这样借梅花来赞美人的写法叫什么?——顺势托出借物喻人。最后强调在写作文时,我们可以加以运用。

6、用歌声唱响外祖父的心声。

想到外祖父老了,已无法达成回国的心愿,但他的心会随我一同回到祖国去,他拥有的是一颗爱国心,一个中华民族的赤子之心,就让歌声带着他的灵魂一起飞向祖国吧。这时播放《我的中国心》,让孩子们一起走近外祖父的心。

7、总结全文。

一幅《梅花图》写出了一个久居海外的华侨老人的心声,赞美的是一个个有着梅花精神的中华儿女,启发我们的是,作为中国人就要有品格,有骨气,有灵魂!

8、布置作业。

搜集具有梅花精神的人物,合作把他们的故事编成手抄报。

设计目的:我的板书设计以概括事件的形式出示,题目体现中心,简单明了,看到板书既能体现课文的主要内容,又能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

在这次说课过程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既在课堂上强化了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同时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操。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28961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