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作为教学的指导和评价依据,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编写教案时要注意将知识点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通过这些教案范例的分享,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地球的教案篇一
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动植物提供的资源。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说出人类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一些实例。
2.能参与制作一个爱护小动物的装置(“小鸟餐厅”或者小鸟之家)。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探究动植物与人类关系的活动感兴趣。
2.愿意倾听,乐于表达。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体会到应该保护身边的动植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说说与人类衣、食、住、行有关的动植物。
教学难点:认识到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体会到应该保护身边的动植物。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牛奶盒子、直尺、记号笔、剪刀、绳子等(可事先请家长适当进行加工)。
教师准备:课件、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相联系的资料、班级研究记录表、选取几个与动植物人类关系密切的典型观察场地(如蔬菜园、绿化区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预设2分钟)
1.出示图片:请观察大屏幕上的图片,图片中有什么?
2.小狗是动物、小草是植物。动物、植物和我们(人类)都生活在地球家园中,是我们地球家园的一部分。我们也把地球家园也叫作大自然。
3.大自然就像一位母亲,而我们就像她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做大自然的孩子》。(出示课题)亲近大自然,做大自然的孩子,会让我们了解更多大自然的奥秘。
二、探索(预设13分钟)
2.图中的野花、小草、骏马和我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3.让我们做一个“自然侦探家”到校园里找找更多的动植物和我们的联系。
4.我们去教室外活动要注意什么呢?
(1)保持安静,用心观察,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第7页中;
(2)保护动植物,尽量不打扰不破坏;
(3)听从老师指挥,不奔跑打闹。
5.能做到上面几条要求就是优秀的“自然侦探家”,让我们一起带好《学生活动手册》,安静有序的排队,跟着老师走吧。
6.选取1-2个典型观察场地组织进行观察,表扬认真观察、及时记录的“自然侦探家”。
三、研讨(预设8分钟)
1.组织学生说说动植物与我们的联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个例引导认识动植物与我们的衣、食、住、行等关系。
2.你能说出10个或10个以上与我们衣、食、住、行有关的动植物名称吗?
3.组织小组讨论,并填写记录表。(记录表上既可以画画也可以写字)
4.请典型小组同学上来展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有选择性地写在“班级研究记录表”中。
5.对于刚才小组的发现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完善“班级研究记录表”。
6.我们的生活与动植物还有哪些联系?可以试着让孩子从生存环境、水土保持、生态平衡、生存伙伴等角度浅显的说一说。
四、实践(预设12分钟)
3.让我们看一下视频了解详细制作过程。
4.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呢?重点强调剪刀等要注意安全:不能对准自己和其他小朋友;要缓缓用力,不能太用力。
5.让我们拿出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开始制作吧。
6.小组展示制作的“小鸟餐厅”。
7.提示: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给小鸟喂食,比如天气严寒或雪天,不能让小鸟产生依赖。
8.课外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寻找合适的地方摆放“小鸟餐厅”,并且定时观察记录。我们还可以搜集资料和相关材料“给小鸟建一个家”。
五、拓展(预设5分钟)
1.我们人类的生活与动植物密不可分,因此我们要走进大自然,去了解更多植物、动物与人类的`联系。
2.你看这些课本22页的图画,说说这些动植物与我们有怎样的联系?
3.请同学们继续当“自然侦探”,在家长陪同下到植物园或野外去,发现更多的动植物与人类的联系。
活动注意:
(2)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动物或植物,可以通过手机软件“形色”等查一查,也可以记录下三个以上的特征,给它起个名字,或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3)保护动植物,静悄悄的观察,不要打扰和破坏。
【板书设计】
做大自然的孩子
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有关的动植物
衣:棉花、鸭子、羊、牛……
食:水稻、小麦、猪、西瓜……
住:松树……
行:松树、牛、马……
地球的教案篇二
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地球上经纬度的划分。
谈话法和讲授法。
【引入新课】人类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形状是个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读一读”,思考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经过计算得出,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21米,如果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时这个差别几乎就看不出来了。因为差别很小,通常人们仍将地球看成圆球体。
【板书】。
1、地球是一个十分接近圆球体的不规则球体运用课本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并计算地球的平均半径,运用地球的赤道半径,计算赤道的周长,它约为4万千米。
2、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再来观察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提问讨论】。
(1)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地球仪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
(3)在地球仪上找到南北极点。
(4)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并回答问题:
(1)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
(2)球面上绘着地图,地图上标有南北极和经纬度,颜色、符号、文字、表示陆地、山脉、河流、海洋、湖泊等地理事物。
(3)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4)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为北极;与北极相反一点为南极。
三、地轴和两极。
【教师演示】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指导学生转动自己的小型地球仪,让学生领会“一轴两点”并领会地球上东西方向的确定。
四、经线和纬线。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提问:
(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线称为什么线?(经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称为什么线?(纬线)。
(2)观察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圆?
(3)所有经线长度是否相等?所有纬线长度是否相等?
(4)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一个经线圈?
(5)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
学生小组讨论以后,代表发言,全班总结。
五、经度和纬度。
继续观察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经线?学生说有无数条。为了区别出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规定了不同的度数,即经度。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到0度和180度经线,由0度经线向东西各划分出180度。分别称为东经度和西经度。观察0度和18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同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哪一个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大?哪一个小?(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线组成的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小)。
【教师讲解】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组成的经线圈,将地球分成东西两个半球。
地球的教案篇三
1、会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地球妈妈。认识新笔画“竖折折钩”和新偏旁“角字头儿”。
2、正确认读12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揭示课题、猜测了解课文内容
出示课题《地球妈妈》,让学生猜测:文章回写些什么?地球是谁的妈妈?
二、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带着“地球是谁的妈妈”?这一问题读课问。通过自主阅读,了解文章的主要意思。
2、小组讨论“大大的家”“小小的家”分别指的是什么?
3、指读课文。
4、齐读课文。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6、朗读课文,7、深化理解和感悟。
8、一边想象画面,9、一边背诵课文。
(让学生抓住“半空中的树杈上”“池塘里的荷叶下面”“地底下的泥洞里”“地上的小房子里”四组方位的转换,想象里面分别住着哪些小动物,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地球妈妈》。)
4、想象扩展,5、深化课文主题
再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改编或续编课文。
1、可以用其它的小动物替换文章中写到的这些:
半空中的树杈上,有喜鹊和小乌鸦的家。池塘里的荷叶下面,有小蝌蚪和小青蛙的家……
2、替换文中的`方位词语:
冰冷的南极大陆,有小企鹅的家。深深的海洋里面有鲸鱼的家……
3、由课文中写到的动物扩展到植物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
宽广的南极大陆,有大树和小草的家。高高的天空中,有白云和春雨的家……
一、识字教学
两个同学为一组,互相检查生字卡片上的字哪些已经认识,那些还不认识,全班交流检查结果。把不认识的字逐个写到黑板上,让认识的同学讲一讲是怎么记住的。
地球、真好、半空、松鼠、虾、兔、狗
二、写字教学
个字上面的“人”些地稍扁一些。
子的“弯钩”写在横中线上。
鸟要认识新笔画“竖折折钩”。
书写鱼时要学习新偏旁“角字头儿”。
地球的教案篇四
选自(浙江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七年级第二册。
教材是学生在小学和七年级第一册对静态地球的认识及九大行星绕日运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继续通过探究让学生体会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以及由此体验太阳的东升西落和昼夜交替的规律,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地球的公转做好准备。是学生对地球原有认识的沿伸(从原来认识的静态的地球——到动态的地球)。
我校地处衢江区的山区,学生对天文、地理方面知识了解的比较少;初一学生对空间想象能力也较弱。但学生对天文方面知识有浓厚的兴趣。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突出科学探究体现科学本质,注重学生发展。)
本课的设计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动作(活动),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将个体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分为同化、顺应、平衡和自我调节等环节。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故本人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出现,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对当前知识有效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努力体现如下特征:
1、强调创设情境并使学生进入情景。
2、强调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活动。
3、强调为学生提供多种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问题研究。
4、强调通过探究式教学方法,利用小组合作模拟形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喜悦与乐趣。
5、强调学生进行意义建构。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旋转特征。
2、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和讨论。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的含义及昼夜交替周期。
3、通过模拟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乐于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地球仪、十字方向标、矿烛、火柴、白色的乒乓球十四组,地球自转及昼夜现象课件。
(一)激发引入
师: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你们对我们的家园——地球了解有多少呢?
生:-------------------------。(学生依靠以前所学所接受的知识进行回答,内容很丰富。)
(常见的先入错误概念与科学的正确概念发生冲突,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不对,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师:地球究竟是如何自转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探究《地球的自转》。
(二)探究(1)地球的自转
师:请同学们转动地球仪,看看地球仪有几种转动方向?
生:(通过转动地球仪)有自西向东和自东向西两种。
提出问题:
师:地球究竟是绕地轴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旋转呢?
建立假设:
学生假设:1、地球自西向东旋转。2、地球自东向西旋转。
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师:如何来设计实验检验我们的假设呢?
(根据以上的猜测假定太阳不动,用点燃的矿烛代表太阳,白色的乒乓球代表地球仪,在“地球仪”上某点贴上十字方向标以判定方位,在十字方向标中间插上一火柴代表观察者。)
师:怎样检验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以观察者看到太阳是否是东升西落为标准。)
方案一:猜测地球自西向东旋转。
方案二:猜测地球自东向西旋转。
(学生进行探究,教师巡视,帮助学生解决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师:请各组派一代表汇报探究的结果,进行组间交流。
得出结论:
1、地球是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2、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从北极上方观察地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师:我们的结论是否正确呢?让我们坐上航天飞机离开地球到太空中看看吧!
播放地球自转的课件。(通过学生相互间合作与探究得出了符合科学的正确的结论,学生有了成就感。)
(三)、探究(2)昼夜交替和昼夜交替现象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完善其中一方案:(1、用点燃的矿烛代表太阳,白色的乒乓球代表地球仪,让“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观察“地球”那部分被“太阳光”照到哪部分没有被照到。各代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2、转动“地球”使它自西向东旋转(即自左向右)转动,观察同一地点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小组中学生代表发言:“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的部分代表白天即(昼);“太阳光”没有照射到“地球”上的部分表示黑夜即(夜)。转动“地球”使它自西向东旋转(即自左向右)转动,观察同一地点会出现白天与黑夜交替现象。
师:造成昼夜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
师小结: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半就是白昼,而被着太阳的另一半则太阳照不到,是黑夜,这就产生了昼夜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地球每转一周,昼夜就更替一次,这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师:昼夜更替一次的时间是多少?
生:约24小时。
演示:地球上被照亮与没被照亮(即昼与夜)之间有一条分界线——晨昏线(圈)。
师:晨昏线(圈)有几条?
生(讨论):有无数条。
播放昼夜现象及昼夜交替现象课件。(使较抽象较难理解的现象直观化、具体化、可接受化。)
师: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对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有没有好处?为什么?请大家课后思考。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大家的探讨、研究,你们对地球有那些新的认识?
及你得到了些什么?是否有新的问题!
生:小结(通过学生小结使新的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意义的建构,与原有知识进行顺应。同时产生新的问题激发新的探究动机和目标。)
激发学生探究动机及兴趣是有效进行探究式教学和这种教学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本设计抓住学生的先入错误概念与科学的正确概念的冲突引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动机及学习兴趣。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也较抽象,但通过模拟实验的形式把它形象化、可视化、易懂化使学生可操作化,效果较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实以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出现,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按照探究活动的步骤进行探究活动,使学生能真正的动起来、活起来,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教师确实要改变教育观念,不能做好好先生把学生捧在手心怕他碎了,含在嘴里怕他化了,应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只要我们能为他们创设起较好情境、合适的氛围学生的科学素养完全可以在“开放、自主”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地球的教案篇五
甲:同学们,大家好!现在我宣布:《地球妈妈我爱你》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乙:在浩瀚的宇宙太空,有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她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
甲:很久很久以前,当人类在地球上诞生时,她就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生存条件――陆地、海洋、森林和空气。
乙:地球养育了世间万物生命,她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妈妈。
甲:但如今,我们的地球妈妈却遭受着各种各样的破坏,空气和水变脏了、动物和森林变少了、噪声污染、垃圾成灾,地球妈妈变得越来越丑陋肮脏。
甲:谁不爱自己的妈妈,当我们的妈妈不再漂亮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乙:今天我们召开《地球妈妈我爱你》主题班会,就是让同学们增强环保观念:环境保护,从自己做起。
甲:首先请看___/___同学表演的小品《让地球妈妈变得更美丽》。
甲:也许有的同学会问,为什么我们的生活越变越好,而我们的环境却越变越差呢?
乙:其实这都是人类自己造成的。比如:工厂排出的废水废气污染了空气和水,对森林滥砍滥伐使水土流失、绿地减少,捕杀野生动物使动物种类越来越少。
甲:还有,我们平时如果浪费水和纸张、乱扔垃圾、随便捕杀小动物,都是对我们环境的破坏。
甲:要想保护环境,同学们首先要弄清楚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多从课本、报纸电视上学习一些环保小知识。
乙:下面请看___同学表演的舞蹈《万泉河水》。
甲:同学们,万泉河是我国南方一条非常清澈美丽的河流,但是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保护水源,有一天这条河也将会不再美丽。
乙:有的同学可能会说,环境保护很简单,我经常打扫卫生、不乱扔果皮纸屑就行了。
甲:也有的同学会想,保护地球这个责任太重了,那是他们大人的.事情,我们小孩子怕是干不了。
乙:其实这两种想法都不对。保护地球,我们每一个少先队员都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也是我们能够做到的。
甲:下面这个节目会教给大家一些平时力所能及的环保技能,请看三句半《争当环保小标兵》。
表演者:______。
甲:这回大家知道了吧,保护地球、爱护环境,不仅是我们能够做到的,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乙:比如:新年马上就要到了,同学们之间要送贺卡,可是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树木因做贺卡而被砍伐,所以同学们不妨选用废纸自己动手制作贺年卡,既别致又有意义。
甲:同时我们还可以把买贺卡的钱节省下来种树,还可以参加领养树的活动,在树上挂上一块小牌,写上你的名字,定期去给它浇水、培土,照料它成长,让它成为你家庭的一员。
乙:此外,我们还可以把用过的玻璃瓶、易拉罐回收利用,制作成笔筒、花瓶,既环保又锻炼了头脑和动手能力。
甲:总之,环保方面的小知识小技巧还有很多很多,大家只要用心,就能做个合格的“环保小卫士”。
乙:下面请看___/___同学表演的相声《诚实的孩子》。
甲: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妈妈,必须一齐爱护,共同分享。乙: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妈妈,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的家园,爱护我们自己。
甲:让我们从自我做起,从爱护每棵树木、每颗花草做起;
乙:让我们从自我做起,从爱护每一只鸟、每一片蓝天、每一池清水做起;
甲:让地球妈妈更加年轻、更加美丽!
乙:让爱心照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
甲:请欣赏由___同学表演的歌曲《让爱发光》。
甲:老师同学们,迎宾路小学中队《地球妈妈我爱你》主题班会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
乙:同学们,再见!
地球的教案篇六
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谈话法和讲授法。
【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读一读”,思考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运用课本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并计算地球的平均半径,运用地球的赤道半径,计算赤道的周长,它约为4万千米。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再来观察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提问讨论】。
(1)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地球仪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
(3)在地球仪上找到南北极点。
(4)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并回答问题:
(1)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
(2)球面上绘着地图,地图上标有南北极和经纬度,颜色、符号、文字、表示陆地、山脉、河流、海洋、湖泊等地理事物。
(3)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4)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为北极;与北极相反一点为南极。
三、地轴和两极。
【教师演示】。
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指导学生转动自己的小型地球仪,让学生领会“一轴两点”并领会地球上东西方向的确定。
四、经线和纬线。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提问:
(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线称为什么线?(经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称为什么线?(纬线)。
(2)观察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圆?
地球的教案篇七
1、按自己的意愿自由合作绘画,表现出地球的山川、河流、房屋、动植物等特征。
2、能把画面内容填入熟悉的曲调中并演唱出来。
3、热爱地球,热爱可爱家园,体验创作的快乐。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1、小组合作具有创新的绘画。
2、把画面内容填入熟悉的曲调中并演唱出来。
1、话有地球形状的画纸每组一张,黑色记号笔若干。
2、歌碟、影碟机。
一、看看说说。
出示地球画纸,让幼儿说说地球上有些什么。引导幼儿用“有……有……还有……”句式回答。
二、想想画画。
师:那么想不想请小画笔帮忙来打扮打扮大地球呢?
1、交代要求:每组合作完成一幅画,尽量和别人画得不一样。
2、幼儿合作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三、说说唱唱。
展示幼儿的作品。
1、说一说。
师:那么在地球上话了些什么呢?
割据幼儿的.回答在画上贴上标记,并整理成儿歌和幼儿一起念。
2、唱一唱:
师:这么美的地球故事想不想把它变成歌曲唱出来呢?
跟着伴奏音乐看画面集体练唱歌曲。
3、变一变:
根据幼儿的意愿变换顺序再练唱。
4、分组练唱:每组幼儿在自己的作品前看图画练唱。
四、环保教育。
师: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可是地球妈妈遭到了环境污染等破坏,我们可要好好保护它,从小爱护环境,不让它受到伤害。
地球的教案篇八
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谈话法和讲授法。
地球的教案篇九
(学生回答)
游戏引课: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是“找朋友”。这和我们小时候的“找朋友”游戏不同,我们要在不知道名字的情况下,找到自己想找的朋友。
学生回答:相貌特征、性格爱好、座位等。
教师引导:我们可以通过座位号很准确的找到某位同学。
活动:教师说出座位号(排列号),请这位同学起立示意。
教师引导:现在我们加深难度,我们把全班分为东西各四组,南北各三组,这样能否找得到想找的朋友呢?(分东西、南北组数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定)
学生回答:可以。
活动:1.教师说出东西组号和南北组号,如“东二组、北三组”,请符合要求的同学起立示意。(学生熟练后,加快速度)
2.教师说出第一位同学的组号,由这位同学说出另一个同学的组号,依次传下去。
3.指出一名同学,其他同学说出该同学的位置。
教师引导:联系地球的经线与纬线,想想我们刚才分的组号和经纬线及经纬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活动:联系刚才我们找朋友的过程,请你们在地球仪上找到以下几个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20xx年3月23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安全坠入44.4°s、150°w的南太平洋海域,请找出碎片的具体位置;20时,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在哪里?(课本第八页)
教师评价。
学生活动:请完成课本第8页活动1.2.3。
教师提问:请你们说说对全球定位的理解。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利用经纬网找到某个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学会了正确地读出某个地理位置的经度和纬度。
地球的教案篇十
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引入]我们都知道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有多大?可能没有几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师引导]阅读课本“读一读”,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阶段,并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地球的形状。(学生看书、思考、回答)。
[教师讲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不断深入。通过地球卫星的精确计算,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请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差值、赤道长度(学生计算、回答)。
[承转]地球很大,怎样才能更好的研究它?人们制作了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为什么做成正圆呢?(学生回答)。
[板书]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提问]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地球仪如何转动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回答)。
[承转]想一想为什么要在地球仪上画许多的线呢?(学生回答)是为了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和方向。所以下面我们重点研究这些线------经线和纬线。同学4人一组,观察地球仪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样的线是经线?什么样的线是纬线?
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整圆?
所有的经线和所有的纬线是否相等?
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
在地球仪上你能画出几条经线和纬线?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带领学生填表对比二者的区别,加深印象)。
[板书]三、经线和纬线。
经线。
纬线。
概念。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地球仪上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圆弧状况。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
圆,每条纬线可以自成一圈。
长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相等。
赤道最长,向两侧递减,到极点为零。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数量。
无数条。
[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三、经线和纬线。
经线。
纬线。
概念。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地球仪上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圆弧状况。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
圆,每条纬线可以自成一圈。
长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相等。
赤道最长,向两侧递减,到极点为零。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地球的教案篇十一
同学们,当你坐在平稳行使的列车上,看到车窗外的景物在不断后移。这是为什么?(相对运动的缘故)。
1.第一册中我们学过:我们在地球上看到恒星绕北极星逆时针方向旋转,为什么?
2.你知道为什么我们每天会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引起的。
地球的教案篇十二
1.鼓励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2.激发幼儿“保护地球母亲”的意识和树立发展绿色科技的远大理想。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1.保护地球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爱护环境、节水节电等做起。
2.激发幼儿保护地球的意识。
dvd、资料
一、老师介绍地球目前的严峻情况。
二、引导幼儿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的意见。
三、总结,教育幼儿担负起小主人的职责,爱护地球,保护地球。
在本次活动中,我利用电视及讲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的兴趣非常浓,参与性高,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发言并畅谈自己的理想,但在幼儿树立理想上,我应该创设一些人类保护地球的成就情景,让幼儿有更丰富的体验。我会不断地总结和努力,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小百科: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地球的教案篇十三
1.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2.研讨本文的说明方法。
3.搜集有关地球及其能源的开发利用的资料,以便了解科学的飞速发展,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激励学生对未来的探索。
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自读课。
提示简评法。
电脑、电视。
阅读讨论法。
气圈看看水圈我们石圈:位置的。
性质地形成球探索开发。
时间阶段目标。
1.补充、扩大知识面,激发学生读课文的欲望。
2.了解课文内容。
3.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
4.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5.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
6.理解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理。
1.导入:
(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但对地球了解又有多少呢?
(2)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有关知识,就清仔细阅读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的《看看我们的地球》一文。
2.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并思考:从文中你了解到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
3.提示:地球有哪些部分组成?课文主要介绍的是哪部分?明确:地球有气圈、水圈、石圈组成。主要介绍了主体石圈。
4.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有关石圈的知识?
明确:课文从石圈的位置、性质、形成以及人类对石圈的探索及开发利用等方面介绍了有关石圈的知识。文章先由地球的气圈、水圈引出课文的说明对象——石圈,接着介绍石圈的位置、性质及形成;有石圈的形成,引出人们从古到今对石圈的最上层的开发利用;由此又引出如何解决石圈最上层可利用的各种矿物质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由解决的办法又引出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由此又引出如何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由此又引出要揭开有关地球起源之谜,最后,展望开发利用其他天体的美好前景。
明确:作者认为要解决石圈上可利用的矿物资源日渐减少的问题有两种办法:
(1)靠现代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矿和各种新技术部门的合作者们共同努力,往石圈下部更深的地方要原料。
(2)继续找寻和利用新的物质和动力来源,热就是便于利用的动力根源。
作者认为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的办法是:
(1)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对地球的内部结构进行直接的探索研究。
(2)发射火箭到其他天体和通过远距离自动控制仪器的记录等,得到有关那个天体内部结构的资料来进行比较研究,间接地了解地球内部物质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6.提问:课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举一例说明其作用。
明确:
(2)列数字:“大约每往下降33米,温度就升高1℃。”通过数字准确地说明了越往地球深处,温度越加增高。
(3)作比较:“可是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眼睛所能钻进石圈的深度,顶多也不过十几公里。而地球的直径却有着12,000多公里呢!”通过列数字、作比较说明当时我们对地球的了解非常有限。
7.总结:
8.交流现代人们对地球的开发资料。
教师活动。
1.说导语。
2.(1)听读评读(2)评价答案的优劣。
3.提示思考角度。
4.(1)提出思考的问题(2)归纳总结。
5.提问,巡视。
学生活动。
1.介绍知道的地球知识。
2.(1)个别分段读课文,并思考问题。(2)回答问题。
3.思考回答。
4.阅读讨论概括回答。
5.阅读课文筛选答案。
6.理解阅读,讨论回答。圈点答案。
地球的教案篇十四
【生】4人一组讨论。
【师】(1)抽生回答。
(2)边播放“地球的自转”第三部分昼夜交替边讲解昼夜产生的原因。
(3)提问:太阳上有昼夜之分吗?
【生】同桌讨论,举手回答。
【师】
(4)抽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5)小结:地球是一个不透光的球形固体,阳光只从一侧照射。
2、昼夜交替的原因和规律
【师】
(1)边播放“地球的自转”第三部分“从北极上空看昼夜交替现象”边讲解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的自转。
(2)提问:昼夜交替有规律吗?
【生】同桌讨论,举手回答。
【师】
(3)抽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地球自转一周,昼夜交替一次)
1、晨昏线(圈)
【师】
(1)边播放“地球的自转”第四部分边指出晨线、昏线和晨昏圈。
(2)提问:晨线和昏线在地球的位置是否固定不变?
【生】同桌讨论,举手回答。
【师】
(3)抽生回答。引出晨线、昏线和晨昏圈的含义。
(4)晨线和昏线的定义。
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由黑夜变为白昼的界线即为晨线。
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由白昼变为黑夜的界线即为晨线。
【师】(1)提问:地球的自转有何规律?
【师】(2)抽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师】(4)抽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1、书面作业:
作业本练习1—8小题。
2、活动作业:
在晚上,利用自制地球仪,用手电当作太阳,体验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和晨线、昏线和晨昏圈的含义。
地球的教案篇十五
1、了解地球的形状,知道地表颜色等基本知识,感受地球的美丽,激起对地球的热爱之情,明白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有责任保护地球。
2、学会课文生字6个,理解并积累词语;进一步熟悉部首查字法,能正确地确定部首。
3、正确掌握顿号与“和”的用法,会仿照例句写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1、教学重点:了解地球的模样,知道不同的地表颜色代表着不同的地方;学会使用顿号。
2、教学难点:了解北极和南极。
2课时。
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了解地球的形状,知道地表颜色的最基本的知识,感受地球的美丽。
2、学会本课生字“浑、牧、泊、漠、茫、矿”,理解“浑身、牧场、白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掌握顿号与“和”的用法,会仿照例句写句子。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吗?
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出示地球仪(或地图),提问:看了地球仪,你对地球有什么新的发现和疑问吗?(注:也可播放有关的.课件演示。)。
是啊!地球仪正是根据地球和地球表面的地理状况而制作的模型,你们的这些发现真了不起,让我们一起带着你们产生的疑问(如:地球上的各种颜色表示什么)来读读课文吧。
1、口头提出或投影出示自学提示:
(1)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课文。
(2)简要说说地球什么样。
2、学生自学。
3、检查反馈。
(1)分组分节朗读课文。
(2)指名学生说说地球什么样?(点出地球是个“大圆球”,“穿着花衣裳”即可。)。
(3)随机理解“浑身”这个词语。
(4)引导体会地球的形状和颜色特点,指导朗读第2节。
1、自由读课文3-7节,边读边划,地球的花衣裳有哪几种颜色?它们各是什么地方?
读后完成填空:______________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2)指名学生选自己喜欢的颜色来反馈交流,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3)质疑:你对所填的词有哪些不理解?
(北极:地轴的北端,北半球的顶点。南极:地轴的南端,南半球的顶点。南极、北极是地球最冷的地方,常年覆盖着积雪。)。
2、拓展想象,句式训练。
(1)想象一下,地球上的颜色除了刚才所填的事物,还可以填什么事物?
那绿色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提问:你所填的事物有什么根据?(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按事物的本来面貌进行描写。)。
(3)选取学生所填的一个句子,与文中相应的.诗句进行比较。
那绿色的地方,是公园、草地和花坛。
那绿色的地方,是森林、田野和牧场。
读读上面的句子。
体会:课文中为什么不写绿色的地方,是公园、草地和花坛?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远远地看地球,看不清细小的物体,只能看到大面积的概貌。
3、学习顿号与“和”的用法。
(1)出示课后第4题的句子,同桌互读句子,说说顿号与“和”的用法。
(2)指名反馈。
(3)师小结:顿号前后的词具有共同特点,并且可以换序,“和”一般用在最后一个词前。
(4)完成作业本第6题。
1、朗读课文,感受地球之美。
2、课后识记有关地球的知识。
1、学习课文1、8小节,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明白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有责任保护和利用地球,抒发心中激动之情。
3、进一步熟悉部首查字法,并在老师指导下正确选择义项。
4、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地球多美啊!然而,每天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却从来没有真切地看过穿着一身如此漂亮花衣裳的地球母亲,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生自由述说)。
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呀!也很好!今天,我们暂且就乘上科学家们已经制造的飞船去太空看一看吧。
齐读第1小节。
课件演示:飞船缓缓飞离地球进入太空,在飞船里观看地球的情景。(准备一些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
看得出来,同学们非常的兴奋和激动,让我们怀着这样的心情读第1-7小节。
讨论:结束了这一次虚拟的旅行,你最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把你想说的写下来,想做的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展示学生写的话和画的画,师生共同评议、讨论。
过渡:小朋友们这么爱护地球,而且都有学好本领,长大了把地球打扮得更加漂亮的远大理想,我相信当我们真正登上太空去看地球的那一天,地球准会更漂亮。
你认为地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也可提出我们要注意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妈妈永远美丽下去,让这颗蓝色的星球永远在宇宙中璀璨下去。)。
1、回顾部首查字法。(投影部首查字法的使用步骤,写出序号)。
2、用部首查字法查带点字的意思。
牧场草原白茫茫浑身。
3、反馈交流。
1、完成《课堂作业本》。
2、以“保护地球”为主题,收集资料,开一个主题班会。
地球的教案篇十六
1、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逐渐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2、能用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见解,愿意与同伴和老师进行积极的交流。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1、图片若干。
2、录像带(录有美丽大自然的风景)。
4、被污染和美丽的地球。
(一)观赏美丽的家园。
1、师:前些天,我们小朋友已经一起讨论过关于地球和人的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关于地球上美丽风景的电视片。
2、你们刚才看了电视:感受到地球上那些地方是很美的?
3、你们去过那些地方,也感受到地球的是很美的?
(二)了解地球正在遭受的种种危害。
1、请个别幼儿说说地球上的哪些地方生病了?
2、幼儿向客人老师介绍并分散贴图片,自由交流。
3、听录音:我是一个生病的地球,最近几年,我身上的病越来越多了,我的空气中有许多细菌,使空气受到污染,我的海水、湖水、都变了颜色,不再是蓝蓝的大海,清洁的河流,我的森林变得光秃秃了,有的树叶也长不出来了,鸟儿没有了自己的家,唉,我真难过呀!
幼儿分两组竞赛,说出一个方法,教师拿掉一块被污染的地球,露出美丽的地球。
在如何保护环境的问题上,很多小朋友都能想出很多的方法,有的甚至超越现实说要发明一些东西来保护地球。
地球的教案篇十七
1.知识目标:知道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的;认识到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都蕴含着人类文明的成果;懂得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认识到各国文化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知道面对不同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
2.能力目标:对文化不同会导致行为方式差异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价值,能够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拥有开放的胸怀。克服面对文化差异产生的不安和焦虑;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对我们民族的文化产生更强烈的自豪感,立志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促进派。
教学重点: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教学难点: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课前准备:请学生课前通过网络、书籍、杂志等途径,搜集各个国家、民族有关节日、饮食、服装、音乐、标志和代表人物等材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上的知识,更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情感体验教学法
(一)、导入新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先进的通信工具和交通工具不断涌现,国际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使地球成为一个小小的地球村。在这个地球村中,各国的文化丰富多彩、璀璨迷人共同谱写着和谐的世界文化乐章。集体我们学习第五课多采文化“地球村”。
(二)学习新课:
第五课多采文化“地球村”
一、世界文化之旅
(一)、丰富多彩的文化
你知道我国有那些传统节日吗?这些节日是怎么来的?在这些节日中有什么传统食品?
你知道外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说出这些节日的文化内涵。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填写p56的表格)
小结: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节日文化,即使有些看似名称相同的节日,不同的国家又具有本民族的节日特色。如“母亲节”、“圣诞节”等等。从各国传统节日这一文化可以看出: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不同文化的特色。
目的:进一步也能到学生认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要求:讨论不同国家和民族有哪些具有国家代表性的东西;学生按教材要求选取某些国家的文化代表文物并说明理由;教师在学生会的基础上归纳讲解,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资料,如图片、画册、音像资料等,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在评选国家的文化代表人物时,可先个人评选,再小组评选,最后选出本班评出的外国文化代表人物。
小结: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精华,它们是人类的共同宝贵财富。各国的文化代表人物,被深深地打上了本国和本民族的烙印,又是他们把本国的文化推向了世界。如果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被某一文化所取代,这对人类无疑是一种灾难。正是这些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文化,把大千世界装扮成一个百花盛开的大花园。
(二)、和谐的文化乐章
问题探究:认识文化差异(p58)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文化的差异,认识到文化没有优劣之别;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才能奏出和谐的乐章。
我们的现代用语中,也受到外来语的影响,学生对于外来语的接受比较快,这里可以让学生在课上进行交流。
小结:语言是一种文化存在着差别,不存在优劣。文化也存在差异,各有千秋。如果没有文化的差异,世界将变得单调而毫无生机,我们要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
活动:尊重差异文化(p59)
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化的差异会导致沟通的障碍,我们应该尊重其他文化,加强沟通和相互理解。
要求:教师可以讲述教材中的故事(也可找两个学生表演),还可以根据“教师教学用书”p93的材料补充故事,引导学生讨论书中的问题。
小结:对待文化差异我们有两种态度,一是排斥,二是勾通。任何文化都有它的优点,有它的价值,都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我们既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互相学习。
(三)课堂小结:我们都是一个“地球村”的居民,各国人民之间的接触和彼此的影响愈来愈深广,“地球村”的村民们,让我们在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不断沟通,拉近距离,共谱和谐的文化乐章。
(四)巩固练习:自主练习与检测作业本
(五)布置作业:自主练习与检测作业本
地球的教案篇十八
1、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尝试自主性填唱。
2、结合生活经验创编歌词“画xx”,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3、激发幼儿热爱地球的情感。
4、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能熟练的演唱歌曲并尝试自主性填唱。
结合生活经验创编歌词“画xx”,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水彩笔、白纸若干,熟悉歌词内容,教学碟片一张,钢琴一架。
一、开始部分。
1、组织幼儿做端,准备上课。
2、教师谈话,调动幼儿学习经验,复习儿歌《画地球》。
3、发声练习。
1=c-d4/4。
123215。
地球的教案篇十九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热爱和平、热爱自然、保护地球的主旨。
理解地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通过重点句段的品读,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珍爱、保护意识。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拥有生命的星球!它是那样美丽、晶莹:蔚蓝的大海,辽阔的草原,起伏的群山,莽莽的森林……到处都留下了人们生产、生活的足迹。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板书课题)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地球存在了亿万年、地球是大家的、地球把一切都给了人类、地球被人类破坏、人人都该珍惜地球上的一切生物、资源。
文中有这样两句话――请看课件:
提示:阳光、月光、海洋、陆地、森林、草原、戈壁、沙漠。
:谁能读出文中的诗句?请同学们想一想,人类做了哪些令自己惭愧的事情?出示课件:
语 段 赏 析
用刀枪去撕裂土地,
让马蹄去践踏丰收,
硝烟窒息儿童的歌声,
鲜血染红清澈的河流;
把动物摆上贪吃者的餐桌,
残忍地捕杀人类的朋友;
无节制地侵占植物王国的领地,
坐视一个个物种绝后,
还有,还有,还有……
(2)看前四句,说说你们知道人类做了什么事情?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3)师:“窒息”是什么意思?谁能够根据诗句的情境,尝试来解释这个词语?
(4)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根据自己对战争的了解,谈一谈战争对人类的危害?看图片,指导朗读(怀着沉痛语气)
:战争给人们的心灵留下了浓重的阴影,除此之外,人们还做了什么呢?教师逐句读诗句,学生概括。(砍伐森林,捕杀动物,侵占土地)
思考:砍伐森林,给地球带来什么危害呢?捕杀动物,侵占土地呢?
(6):同学们,通过对这些诗句的学习,你们的心情怎样?想说些什么吗?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阅读这段文字呢?(指名读)
:如果人人都能这样珍惜我们身边的一切,那么我们的眼前将会出现多么美丽的画面啊!(看图片,读诗句,体味作者情感,指导朗读)
“所有的草原和牧场,飘荡着欢快的歌声,徜徉着羊群、骏马和奶牛。”
谁能用这个词说个句子?
(3)“所有洒过汗水的田野,庄稼结出丰硕的谷物,葡萄滴下甘醇的美酒……”
这一句又该怎样读?
(4)根据自己的理解,仿照课文的形式,试着吟诵我们自己的诗句,补充省略号后的内容。(课件)
所有的高山,都苍翠、(),雄鹰(),令人()。
所有的森林,都郁郁葱葱,成为()的乐园
所有的鱼儿,都()。
所有的湖泊,都()
眼前的画卷太美了,但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还很遥远,需要我们行动起来,不断努力,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还给大地原有的生机、活力。现在就让我们行动起来,用自己的方式为保护地球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吧。
4、教师总结:为了地球母亲不再哭泣,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永远生活在这个美丽的星球,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为保护地球的环境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吧!让我们都争做一名环保小卫士!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让我们再一次倾听作者的心声,也是所有珍爱生命,珍爱地球的人们的共同的呼声。
5、布置作业:学习了这首诗,大家也对现代诗有了一定了解,尝试描绘你心中那个美好的未来生活。
地球的教案篇二十
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初步感受地球吸引力的存在。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1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各种小塑料玩具,糖纸,羽毛,纸偶,球,沙包)。
2老师作挂图两张。
3氢气球,普通气球各一个。
1引导幼儿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
(1)游戏:幼儿运用操作材料,自由抛耍。老师同幼儿个别交流。
老师问:“扔到空中的物体最后会怎么样?(掉下来)。
教师问:“你们能让扔到空中的物体不掉下来吗?(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方法)。
2初步理解为什么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
打开书第31页,教师讲述科学家牛顿爷爷的故事。
3进一步探索不同的物体或同样的物体其形状不同,下落的情况也不同。
(1)让幼儿自己选择两种物体做实验,发现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如羽毛和沙包,并让幼儿想一想,为什么?
(2)教师出示两张同样大小的纸片。
教师:请小朋友想一想,老师一松手,这两张纸片谁先落地?谁后落地?(同时落地)。
教师与幼儿共同实验,将其中一张揉成团。(教师:我们现在来看一看,比一比,谁先落地?谁后落地?为什么?)。
(3)教师出示两张挂图,并设计“空气娃娃”进行讲解。
教师:我们周围,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是什么?(空气)。
教师出示两个外表接近的气球(一个是氢气球,一个是普通气球)。
1教师演示,并提问:
(1)这里有两个气球,你们想想看,如果教师一松手,这两个气球会怎样?(落下来)。
(2)为什么一个气球落了下来,而另一个气球却上了天呢?
(3)你们想一想,当我们坐着飞机去旅行,飞机会不会掉下来呢?为什么?
小结:我们生活的地球有一个很大的本领,就是它具有吸引力,物体无论扔多高,无论我们。
怎么吹,怎么煽,总会掉下来。只是重的物体落得快,轻的物体落得慢。
大班幼儿还对科普知识不太了解,大部分幼儿都是似懂非懂的样子,接受率不高。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普及科普知识,在活动区域增设科普读物,一些科普玩具。
帮助幼儿学习这门潜移默化的课程。另外,家长也要配合,经常带孩子去一些科技馆去激发孩子的兴趣。
地球的教案篇二十一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地球,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要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教学重点:理解地球的可爱与易碎。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从而明白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
教具准备:课件
1、谈话:同学们,第二单元我们学习了《荔枝》这篇课文,深深体会到母亲对儿孙浓浓的爱,感受到母亲这个称呼是多么的亲切,多么令作者魂牵梦萦。我们除了这个有血有肉的母亲,还可以把什么也称作母亲?(老师、祖国、大地、黄河、地球……)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见一见地球妈妈。板书“地球”。
2、播放课件,认识地球的美丽可爱。
1、检查学生课前学习情况:课文介绍了有关地球的哪些知识?画出宇航员感叹的句子。
2、生汇报交流。出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生对此句质疑。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用“――”划出描写地球“可爱”的句子,用“~~~”划出地球容易“破碎”的句子。
1、了解地球的“可爱”
(1)出示: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a从哪里体会到地球的可爱。
b朗读、品读、齐读,体会地球的可爱。
(2)出示: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a为什么说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b生结合收集的资料谈。
c指名读、齐读。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3)了解地球的无私。生交流资料,地球向人类提供了哪些资源?
2、了解地球的“易碎”
(1)自读课文3、4自然段,哪个词最扎你的心?结合收集到资料谈谈。
(2)生态灾难有哪些?生交流。师出示相关的课件。
(3)展开想象:此时生态灾难还仅仅是四个字吗?它仿佛变成什么?
(5)小结:看到伤痕累累的地球妈妈,我们禁不住伤心,禁不住惭愧,禁不住想起了宇航员说的那句话:
出示课件,生齐读“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3、了解“无法移居”
(1)地球是那样可爱,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但人类还不以为然,总认为(引读出示:“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2)到底能不能移居呢?
(3)小结:宇宙之大,如果人类再不断地破坏地球,人类将无立足之地。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所以我们要(引读出示:“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终于真正认识了另一位妈妈――地球,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地球妈妈和她的儿女们说说,请你们打开心声,把自己最深感受写下来。
2、生交流感受。
听了同学们的表白,老师很感动,有我们这些有志的女儿,相信有一天,我们的妈妈会变得更美丽、可爱,保护环境,珍爱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警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1、进一步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说明方法,写一篇读后感。
2、创作一条宣传环保的公益广告,在班上交流。
3、调查家乡环境遭破坏的情况,和同学们商讨保护的办法。
地球的教案篇二十二
1、了解了解地球自转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两个周期、速度。
2、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现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自转的特征
难点:地球自转的周期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以“地球自转运动”为主要教学线索,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探究地球自转的特征,为下节课学习地球自转地理意义打下基础。由于“地球的运动”内容基础性和空间思维要求极强,在高中地理内容中,既是一个难点,又是一个关键点,还是一个考点,因此要花足够的时间与学生共同探究。
【导入】
为什么太阳会东升西落?从今天的“锄禾日当午”到明天的“日
当午”需要多长时间?
【学习新课】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展示)
1、了解了解地球自转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两个周期、速度。
2、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现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师)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
(生)对自己在导学案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
(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逐一解答。
疑惑一、地球自转的速度
(师)任何一种圆周运动,总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下面我们
就来探讨一下地球自转的速度。线速度是指做
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长,角
速度是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
的角度。
(生)读图,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如何计算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
度?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分布有何特点?除极点外,地球自转的
角速度是多少?
(3)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分布有何特点? 疑惑二、地球自转的周期
(师)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地球自转的周期。由于选
取参照物的不同地球自转有恒星日和太阳日两个周期。
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
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太阳、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阳日。
【活动】利用地球仪演示恒星日和太阳日
(师)一个恒星日地球自转了多少度?一个太阳日地球自转了多
少度?恒星日和太阳日谁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高效探究】
(10分钟高效讨论探究)
要求:各组明确自己的任务,对于本组答案进一步整理、完善。
【展示】
展示要求:限时5分钟,口头展示,脱稿展示,分层次,要点化,注重小结。
地球的教案篇二十三
1、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尝试自主性填唱。
2、结合生活经验创编歌词“画xx”,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能熟练的演唱歌曲并尝试自主性填唱。
结合生活经验创编歌词“画xx”,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水彩笔、白纸若干,熟悉歌词内容,教学碟片一张,钢琴一架。
一、开始部分。
1、组织幼儿做端,准备上课。
2、教师谈话,调动幼儿学习经验,复习儿歌《画地球》。
3、发声练习。
1=c—d4/4。
123215︱123215︱5353153︱454322||。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配合旋律自主学习填唱。
(1)教师清唱歌曲,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歌曲旋律。
(2)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欣赏旋律,尝试自主性填唱。
教师:我们再来听听这首好听的歌曲,小朋友们可以试试把儿歌和音乐配在一起,看能不能合起来唱。
(3)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自主填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进行重点练习。
(4)教师与幼儿跟随音乐共同演唱歌曲2—3遍。
2、结合已有经验,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创编歌词,并进行演唱。
3、集体交流创编经验,教师提炼部分创编内容进行集体演唱。
4、反复练习唱歌,指导幼儿唱准节奏。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对幼儿进行思品教育,教育幼儿要爱护我们的家园,保护地球。
2、下课休息。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地球的教案篇二十四
1.通过收集资料、课堂交流等活动,了解一些月球的基本知识和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
2.能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有关信息,并按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整理。
3.从人类探索月球的艰辛历程中体会到科学的进步和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宇宙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准备:
1.了解教参上介绍的有关月球的知识;
2.整理准备提供给学生的月球资料(远古时期、伽利略时期、近现代时期);(附后)。
3.录像资料(备课系统:人类在不同时期对月球的探索);
4.月球卡范例(参考教材上的范例)。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2.请几个同学讲故事或者背诗歌。
(预设:《静夜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嫦娥奔月》)。
(预设:认识:月有阴晴圆缺;疑问:明月几时有;想象:月球像地球一样生活着生物)。
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梳理板书:肉眼观月地面天文望远镜观月探测器探测与登月考察)。
2.提供老师准备的3份资料,学生阅读并把最感兴趣的部分圈划出来。
3.你对人类认识月球的过程有什么想法?
(预设: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
1.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学生展示自己的信息但不作具体介绍)。
2.讨论:启发学生以“月球卡”的形式交流月球信息。
3.小组合作制作“月球卡”。教师巡视指导。
4.“月球卡”交流会。
(适时穿插阿波罗号宇航员奥尔德林的故事:在别人问及他是否为没成为第一个下月球的人感到遗憾时,他风趣地说道:“别忘了,我是第一个从月球下地球的人”。充分体现了一个宇航员热心科学事业而不看重个人荣誉的`洒脱。)(注:如果学生没有收集到资料,可以把阅读老师的资料与制作“月球卡”活动合并起来)。
1.课后进一步收集有关月球的资料。
2.在班级中展出“月球卡”。
农村兼职科学教师坦言:现在的科学教材,书上有的,学生知道,老师也知道;书上没有的,学生不知道,老师也不知道。从教学内容来看,《地球的卫星——月球》是一节典型的运用已有资料理解科学的教学。面对这样的非动手实验的科学课,教材上提供的信息(文字资料)是很有限的,教师该怎么备课?本教学设计提供了范例:
1.通读教材——补充教材的“空白点”。备课的第一步就是要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去收集相关的专业知识给自己“充电”。比如本课,教材上仅仅介绍了各个时期人类探索月球的观测工具及一些基本数据,而各个时期人类的发现,还有“人类留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的背景资料等都是教材的“空白点”。教师只有在课前从教参、网络、书籍上广泛阅读有关月球的资料,才能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整理资料、认识月球,甚至在信息产生冲突时及时判断信息的正误并进行引导。
2.解读学生——找准教学的“起始点”。月球在学生来看并不十分神秘的背景下,我们的教学要走向哪里?教材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在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活动中建构起“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在不断改进,对月球的认识不断深入、丰富,同时还有很多的疑惑期待我们进一步探索”的观念。因此,本课的重点不是让学生掌握多少月球知识,而是让学生体验到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这也是新教材与老的常识教材《月球》一课的根本区别。学生的知识储备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我们的教学起点。
3.精简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课教学很容易出现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的问题,要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备课时要围绕教学重点统筹布局活动的内容、方式与时间。明确各环节的设计意图,理清线索,预设好学生的活动、想法,教师的教学就能做到游刃有余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312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