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媳妇事迹材料(模板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10:11:24
最美媳妇事迹材料(模板16篇)
时间:2023-11-29 10:11:24     小编:念青松

建议书是一种用于提出改进和建议的文档,它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写总结时要注意结尾,可以总结自己的体会和反思,并给出进一步的行动计划。下面是一些精美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

最美媳妇事迹材料篇一



最美媳妇事迹成为人们口口传颂的佳话,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美媳妇事迹材料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凌晨5点半,乡亲们还在睡梦中,郭河镇光辉村的**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草草地洗漱完毕,她悄声推开公公的房门,确定公公无异常后,她孤身一人来到屋后的菜园,利索地择满两篮子新鲜蔬菜。将两大篮蔬菜固定在电动车上,她小心翼翼地朝着镇里的集贸市场赶去。

丈夫的“后勤保姆”

今年55岁的**,爱人胡俊是郭河初级中学教师,很少有时间做农活,家中几亩地的播种、管理、收获,都是这个憨厚的农村妇女一手承担。

**家有三个儿女,爱人转正后,她随其搬到镇上学校里居住。早中晚按时照顾好丈夫和子女的生活起居,其他时间总是往老家跑,看望家中的老人,管理农田的作物,成为她的“例行公事”。

家中一亩多田种植的是时令蔬菜。一到秋冬季节,她的一双手皴裂得像老梨树皮一般,有的地方就像刀割的口子,做饭洗衣,一接触到冷水,她就疼得裂开嘴,呲着牙。

每天别人还在梦乡中时,她就打着手电筒从学校来到了自己的园田,将成熟的蔬菜采摘洗净,挑到集市上叫卖。有时100多斤的担子挑到街上,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她从不叫苦叫累。当丈夫要帮她时,她总是说:“不要耽误了你的工作,教好学生娃是你的大事!”

婆婆的“亲生女儿”

在乡亲们看来,**不仅是一个不停劳作的人,更是一个心地善良、有孝心的人。

2003年9月23日,长期患有高血压的婆婆中风了,转至市脑血管医院治疗一周后,婆婆的命虽然保住了,但落了个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和她的丈夫不厌其烦地在病床前端茶递饭,端屎倒尿。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婆婆的病一拖就是九年,期间婆婆曾再度中风,完全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然而,九年来,婆婆没有一次因为失禁弄脏床铺,全凭**守在床边侍候,并及时清理。直到婆婆离世,身上也没有一点疮疤。

九年来,婆婆想吃点什么,她总是变着花样做出来,让婆婆满意。婆婆在世时总是念叨:“我的远新比别人的女儿都有良心。”**把婆婆当作亲娘侍候,婆婆更认为她比亲生女儿还要亲。

在侍奉婆婆的同时,她和丈夫一起完成了儿子的婚姻大事,迎来了孙子的降临。一系列家事的操劳,她比同龄人更显苍老,五十岁就已两鬓斑白。

公公的“小棉袄”

送走婆婆后,**轻松了四年。然而,2016年11月15日,84岁高龄的公公在一次偶然中摔倒了,造成膑骨骨折。正在田里干活的她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用家里的三轮车把公公拉到郭河医院诊治。

当丈夫赶到医院时,公公的问诊、拍片、给药的事情都已结束。**一个人跑前跑后,将公公背上弄下,累得气喘吁吁。

得知老年人髌骨骨折不宜做手术,只能静卧修养后,她和丈夫又连忙把老人送回家安顿。自此,**每天早上八点钟把早餐端到床前,一口一口,一匙一匙喂到公公的嘴里,下午两点,再做上可口的饭菜喂着公公吃,晚上五点烧水,给公公洗脸擦身子。

有时老人尿湿了裤子,她也毫无顾忌地给公公换上干爽的衣服。公公也曾难为情地对她说:“真是难为你了,这是好多儿子都做不到的!”她却笑着说:“不要紧,孝敬老人是我们做晚辈的职责嘛!”

冬日里,每当室外阳光灿烂时,她就把公公从床上背到轮椅上,推到外面透透气,晒晒太阳,原本对生命失去希望的老人露出久违的笑容。

左邻右舍看到后说:“胡爹,您真有福气,有这么一个好媳妇,您还可多活几年!我们也要向王姐学习。”每每此时,**总是腼腆一笑:“不值一提。”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在剑秋路社区却有一位几十年如一日孝敬瘫痪在床的公公和年近80岁的老母亲的好媳妇好女儿——**。她的家庭和睦幸福,多次被评为北戴河区“五好家庭”、“好儿媳、好女儿”。

作为好儿媳,**没有泣天感地的事迹,没有感人肺腑的表白,不需要豪言壮语,不需要宣传报道。她以一个典型的东方女性的心态,埋头做着她认为该做的事,把“孝”字深深地刻写在自己的字典里,抒写着“孝”的朴实与无华。

**,女,49岁,是剑秋路社区的一名普通下岗女工。五口之家。丈夫是一名普通工人。上有90多岁不能自理的公公、有近80岁的母亲,下有一个读研究生的女儿。家庭生活很困难。自打结婚起,就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公婆身体不好,自婆婆去世后,因丈夫工作繁忙,照顾公公、母亲的重担就落在她一个人身上,九十岁的老公公身体不好,牙口也不好,她就给他们做些可口清淡的饭菜,公公不爱吃米饭,她就换着样的给老公公做些面饭。十多年来,没和公公红过一次脸,和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婆婆在的时候都是婆婆给公公理发,婆婆病逝多年了,他就学着给公公理发,理发是用的老式的推子,也不会用,把手都磨出了泡,一回生,二回熟,慢慢就学会了。平时为老人洗衣、买药、带公公去看病,想到老人一辈子也不容易,孝敬老人是她们的义务,也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照顾老人要用心去关爱。公公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过去的苦日子,让他落下了不少的病根,神经衰弱,腰腿痛病,心脏也不好,为了让公公身体健康,**四处为他求医,**在饮食上,尽量调剂着吃。老公公对媳妇是打心眼里喜欢。

她经常给老人洗头、洗脚、按摩,在她精心的照顾、关心下,公公的被褥整天干干净净的,公公从头到脚都是干净、整洁的,每当亲戚邻里来看望公公时,公公都会流着激动的泪向他们诉说,他虽然身体不好,但他命好,有这样孝顺的好儿媳。儿媳心细,有耐心,从不因侍候公公而抱怨一句,从不因肩上的担子重而发一次脾气,公公每天看到的是她那张关切、疼爱公公的笑脸,听到的是一句句关心体贴的问候:爸,今天好些吗?爸今天你想吃点啥呀......,每天儿媳为他做完一系列的护理后,公公看到儿媳额头上的汗珠,总心疼地的流着泪水,孩子,爸爸拖累你了,以后,不用为我经常洗头、洗脚、按摩了,爸实在不忍心让你整天这么辛苦呀,听着公公这么一说,素华非常感动,并笑着对公公说:爸,您放心,我年轻,身体棒呢,再说孝敬您,照顾您是我应该做的,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善良的儿媳呀。

为了使老公公睡着舒适不得褥疮,老公公的被褥,她总是经常拆洗凉晒,让老人盖着舒坦,到了夏季,不管活多忙,**总是把老公公的衣服勤洗勤换,每天都为老人擦身洗肢,天热了,一有时间**就把老人背到外面乘凉,怕老人闷得慌,给老人买了录音机,让老人听节目消磨时间,丰富老人的文化生活,受**的熏陶,孩子从小放学回来也自觉的帮助伺候老人。

**几十年如一日伺候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社区在板报和一些活动中进行了宣传,使社区广大妇女在生活中受到影响和启迪,社会风气自然而然的就好了起来,**在尊老敬老举动赢得了社区广大妇女的感动、敬重。**的公公逢人必说的一句话就是:“他今生算积德了,娶了这样一个好媳妇,让他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别看他身体不能动弹,可他过的可开心了,心里亮莹莹的”。**的大姑姐更是逢人必讲,老公公在**跟前照顾她们是一百个放心,整天比她们这做女儿的照顾的还周到呢。左邻右舍提起**都竖起大拇指,**就是这样,把尊老敬老当作一种责任,以一颗爱心为不能自理的公公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

**常说:对待老人要无微不至,要有耐心,老人不图吃得好,穿得好,只要心情好,不生气就行,让老人过上舒适幸福的晚年,尽到做子女的责任。她的母亲已近80岁,身体不好,患有胆囊炎,医生提出平时饮食要特别注意,多吃流食,容易消化,不能吃米饭等不易消化的食物。针对母亲的身体情况,她在饮食上不厌其烦的为老人变换花样让老人吃的可口。最近由于老人年龄大了又增加了高血压、痔疮等病,为给母亲治病,她省吃简用省下钱来为老人治病。这些年来她就是这样始终如一的照顾老人。谁家有困难只要找到她,她就热心去帮助人家,邻居都夸她是一个贤惠、孝顺的好儿媳、好女儿,自己心理也很欣慰。她和邻居和睦相处,从没有闹过矛盾,多次被评为北戴河区“五好家庭”、“好儿媳、好女儿”。

下岗后,她想就自己家里的现状,不能呆在家里,应该干点什么工作挣钱贴补家用。于是,她就找到了社区,在社区各位领导的帮助下,干起了清洁工这一行。一晃已经干了7年。她很珍惜这个岗位,所以每天天一亮,就起床,冒着严寒酷暑,风里来,雨里去,穿梭在大街小巷里,为创造一个优美整洁的环境,让居民有个舒适的好心情,让游人有个好印象,用她的辛勤劳动换来一个整洁优美的环境,心理感到特别的高兴。

几十年的媳妇生活,使**更加深深的理解了“孝顺”的含义,作为儿女,要做到尽善尽美的“孝顺”是不容易,但只要自己真心去做,用心付出,就终会有回报。但她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

**就是这样一位丈夫眼中勤劳能干、体贴关心的好妻子;女儿眼中和蔼慈祥、朴实善良的好母亲;公婆眼中通情达理、孝敬老人的好媳妇;邻居眼中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心人。


     

两年前公公去世了,剩下婆婆一个人了,刘老师对婆婆更是百般体贴,只要能让老人高兴的事,她都满足她,老人喜欢自己过,就随她意,但会经常把她叫过来一起吃顿饭。每次买来菜呀、水果啊等,她都要留给婆婆一份。东西不多,但却是一份心意,婆婆总是乐乐呵呵地接过去。婆婆喜欢玩小麻将,聊起这个话题有说不完的话,可刘老师却是个外行,为了多和老人聊天,她经常以这个话茬和老人家闲聊,老人总会满脸洋溢着笑容和她说个没完,看着婆婆高兴她便觉得开心。刘老师的努力感动了婆婆,也改善了婆媳关系。婆婆逢人便说她有个好儿媳妇,看着老人那骄傲的样子,就知道她对儿媳的喜欢是抑制不住的情感的流露。

最美媳妇事迹材料篇二

在xxxx县xxxx镇xxxx村有一个和睦、温馨、幸福的家庭,这个家庭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无数点滴却汇聚成一个爱心之家,这就是xxxx的家。xxxx,是xxxx镇xxxx村村民,现年60岁,她勤俭持家、尊老爱幼、忙里忙外、任劳任怨、默默履行了一个家庭主妇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用自己的爱心凝聚着整个家庭,为老人提供了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为子女们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

一、她是家中的好媳妇。

人常说:‘婆媳关系最难处’。“好媳妇”说起来轻松,可是做起来,做好那是相当的难,是要付出很多、很多„„甚至委屈。她没有同婆婆“红过一次脸”,始终默默付出,没有怨言。老年人经常多病,她就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时时提醒要加衣服要吃药,经常陪她去看病吊针。一年四季婆婆穿的衣服鞋袜都有她置办。家中的柴米油盐如有欠缺她都及时购买回来,从不让别人操心。婆婆人老心不老,对这一切明记于心,逢人就夸她是个好媳妇,也是个好闺女。

二、她是丈夫的好妻子。

刚结婚时,丈夫一直在外打工,每逢春节才能回家,家庭重担自然落在她一个人肩上,伺候老人,照管孩子,洗衣做饭,种地收割等内内外外的活全靠她一个人挑着,她一不叫苦,二不埋怨,结婚时买的几件衣服穿了很多年,丈夫心里实在过意不去,每当给她买件新衣服,她总要报怨好一阵,平时也舍不得穿,只有逢年过节或走亲戚时才穿。多年来,她没有逢集上街的习惯,说是上街就得花钱,平时对用水、用电也十分节俭。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她除了照顾老人、教育子女,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她也常劝丈夫不要回家,说她一人能行。就这样,她成了丈夫的贤内助,减少了丈夫的后顾之忧,丈夫疼她,她更体贴丈夫。在她得病以后,体力渐渐不支。为了能为家庭多出一份力,经常拖着疲惫的身子,依然坚持到地里干活。丈夫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面对着倔强不服输的她,毅然打消了外出了念头,留在家里悉心的照顾她。看着日渐瘦消,手上还始终不肯放下农活的她,丈夫说:“要安心陪在她身边,即使再困难,也要一起挺过去。”

三、她是孩子的好妈妈。

xxxx有二个孩子,孩子上小学和初中时学习成绩一直全校前茅。当时小学生的功课重作业多,大量作业要拿回家完成。她坚持每天晚上手里的针线活,按时和孩子们“做功课”,陪着孩子读书,她经常对村里人说:“自己没有文化,吃了亏,一定要让孩子有出息”。为了培养孩子成才,她重视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除了逢年过节给孩子们买些新衣裳,她一直亲手把大人穿过的衣服裁剪做给孩子穿,衣服虽旧,但很合体,经常勤换洗,孩子们也非常乐意。而她也一直默默的履行着一个做母亲的义务,深深的爱着她的孩子们。

四、她是村民眼中的好公民。

生活中的xxxx,尊老爱幼,心态阳光。xxxx倡导一家人都勤劳吃苦。同时,热心帮助邻里,见到有人出去没有把门锁上,她就主动在那里帮助看守;冬天下雪后,她立即带头扫雪,方便大家安全行走。前几年,村上推广种植了全膜玉米,她积极响应村中号召,第一个带头种植,并说服周围邻里,一同响应。第二年,种植的玉米获得了丰收,带动了全村群众的种植热情。在一个小小社中,邻里之间通过xxxx这个好邻居而团结、凝聚在一起,拧成了一股绳。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切。不仅家里的关系相处的和睦,邻里关系相处的也很融洽,她对待老人以孝心,对待家庭以爱心,为邻里热心帮忙,赢得了家人的一致称道,更赢得了村民们的广泛赞誉。

最美媳妇事迹材料篇三

在××县胡张乡,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广为人知,她的事迹传遍十里八乡。她勤劳致富,十五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的照料、伺候行动不便的公公婆婆,赢得全乡人民的敬仰,也为全乡的妇女做出了表率。

十五年艰辛生活,她没有倒下。

××,37岁,家住胡张乡永兴庄,结婚不到一年,便同大哥分了家。夫妻俩分到3间砖瓦房,家具一件也没有,连吃饭用的碗也是向邻居借的,还外债累累,生活过的很不像样。

××没有抱怨,她知道:自己还年轻,只要下点苦,一切都会有的,日子也会好起来的。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全家人都健健康康的,多么简单而又现实的要求。

生活总是不容易,不久他们便有了一对儿女,尽管给生活增加了幸福的气氛,但也增加了压力,因为又多了两个人要吃饭。坐月子期间,是急需要人照顾的,但她却把丈夫吱到外地去打工。

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的十几亩地全压在她一个人身上,起早贪黑,还要照顾老人、小孩。每天安排好老人,就用平车拉着两个尚未懂事的儿女到地里去,把他们放在地头玩,她则面朝黄土,背朝天干个没完。

fa了,家具买全了,连日子也越过越火了。谁见了都无不赞叹地说:“真能行!”

对待公婆,她比对待自己的亲爹亲娘还亲。

她的公公金元来,已70多岁且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老伴也常年患病。照顾公婆的重担就压在了××一个人身上。每顿饭,××都是不厌其烦的给公公报菜单:今天我做了你爱吃的鸡蛋炒西红柿,在你正前方,还有炒土豆丝在你左手边。并把馒头放在老人手上,为了老人的走动方便,对于家中的家具摆放从不轻易摆动,如有改变,就是挪个椅子,也要给老人嘱咐再嘱咐。

有一次,儿子为了做作业方便,把一个凳子放在院子里,做完作业就出去玩了,忘把凳子放回原地了。公公经过院子时,差点摔到,恰好被××看见扶住了才没摔倒。过后,××狠狠地教训了儿子,并告诉儿子:“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每天早上,再忙也不忘给老人端上碗鸡蛋汤。公公总是心疼地说:“分财产,没给你分下啥,家里也不富裕,孩子还要上学,吃饱饭查字典本站就行了,鸡蛋汤就免了。”但××从没有间断过。每天给公公打洗脸水、递毛巾、洗衣服都是她的家常便饭。

婆婆常年患风湿关节炎,时不时就要住院,婆婆总是不忍心地说:“家里没钱,拿些药,就不住院了。”××坚决不同意,执意要婆婆住院。婆婆住院期间,每天伺候完公公,步行到医院陪婆婆,给老人送饭按摩身体、擦脸、洗衣、端便盆,从不嫌脏嫌累,还时不时给老人买舍不得给儿女买的水果、营养品。每次出院时,总不忘给老人买件新衣服,说是有新气。住在同一病房的舍友,总是羡慕不已,常有舍友对老人说:“你有个好儿女啊!”他们哪知道她比女儿还要亲。

对待邻居,她更是热心周到,随叫随到。

她不仅是家中的顶梁柱,更是邻居的好帮手,邻居眼中的`女强人。左邻左舍,有什么事都愿意请她帮忙。在永兴庄,大多数男丁都常年在外打工,留下的都是女主人。春秋季浇地,由于井水供应不足,只好排到晚上浇地,邻居都会请她去做伴,尽管白天干活已经很累了,但她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邻居,并准时到地里等着,忙前忙后。有时,一晚上不能睡觉,白天还照样去地里干活。

邻居有一位60多岁的老人,自己一个人在家,儿女们常年在外,只是在逢年过节时才回家转转,××隔三差五到家里坐坐,陪老人聊聊天,说说话,看看有什么要帮忙的?自家地里种的西瓜、甜瓜熟了,甚至自己蒸的野菜都要给老人送些。

××是平凡的,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一鸣惊人的能力。她只是用自己认为“应该做的”思想,指导着自己的行动。但她的影响是不同凡响的,她不仅树立了尊老爱幼的榜样,而且成为新时代妇女勤劳致富的楷模。

××连年被村里评为“好媳妇”光荣称号,今年被乡里评为“感动××县胡张乡十大人物”之一。我相信:在××县这片热土上像××一样生活在农村,劳动在田间地头,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作着平凡工作的人,以前很多,现在很多,将来会更多。

“我是普通的农民,没什么文化,靠的是没日没夜的辛勤劳动过日子。我的愿望就是希望全家人都能平平安安、和和睦睦的,公公婆婆就是我的亲爹亲娘,我只是做了一个女儿应该做的。”

平凡的举动。

不平凡的影响。

――代题记。

最美媳妇事迹材料篇四

她,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四十年如一日服侍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婆婆,一如既往,无微不至,从不言弃,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传遍周边村镇,她就是**镇**村**组**同志。

***1948年出生在**镇**村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父母老实淳朴、厚道正直,***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父母亲的教育熏陶下,自幼就是一个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尊老爱幼、和蔼可亲的女孩。1966年嫁入**镇***村***组,与大她3岁的李继春结为夫妻,公公婆婆也是地道的农民,纯朴热情。当时婆婆陈回秀42岁,性格开朗随和,婆媳关系融洽。婚后尽管家境贫寒,但夫妻和睦、家庭和谐,一家人也就其乐融融。然而,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1977年婆婆陈回秀因病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不仅家里花费了大笔的医药费,而且婆婆从此由一个健康人变成生活难以自理的残废。婆婆是个急性子,一时难以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常耍性子,发脾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生怕婆婆想不开,寻短见。于是日夜陪伴婆婆,苦口劝导,耐心疏导,对她说“瘫子也要过日子,何况你能行走,我会服侍你。”在儿媳的鼓励劝导下,陈回秀慢慢摆脱了阴影,树立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走上了生活的正轨。陈回秀生育了二子一女,女儿远嫁银坑,无法常伴身边,次子李阳春今年52岁一直未成家立业,常年四处流浪,漂泊不定。对母亲的赡养也是视而不见、不了了之。

***作为长嫂,她是恨铁不成钢,对婆婆赡养服侍他们夫妇一概扛起,从不奢求弟弟负担,1978年公公去世,他们未要求弟弟付一分钱丧葬费,有次弟弟带回个女友,***夫妇是既当哥嫂又当爹娘,挽留他们在家过春节,旁人笑话***又养娘又养弟,***说:“我付出点算什么,只要弟弟有个伴,成个家我就心满意足了”。然而,不争气的弟弟仍与女友分道扬镳,过起了流浪生活。婆婆陈回秀刚过起失明失聪的生活时,心理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疑神疑鬼,对谁也不信任,有次邻居做喜酒,在家制土糕点,香气四溢,陈回秀误认为家里做糕点不给自己吃,很是生儿媳的气,***心疼婆婆要是不失明就不会产生这样的误会,于是请邻居作了解释,这才解开婆婆心中的结,至今婆媳俩谈起此事,还忍笑不止。***用博大的胸怀包容着家庭成员的不足,用孝心敬奉长辈,用爱心呵护晚辈,把一个清贫残缺的家勉强经营得和和美美。

孝在坚持中凸现厚重。

自1977年陈回秀老人失明失聪起,至今已40余年,***一直待在婆婆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从不言弃。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陈回秀老人却是久病床前有孝媳。当初,***既要服侍婆婆,又要参加集体劳动,她不得不天未亮就起床,做好饭菜送到婆婆手上,然后出早工,晚上要收拾家务到深夜才入睡,她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任劳任怨,毫无怨言。婆婆有晚餐喝酒的'习惯,***习惯性地每晚备一杯酒;婆婆大小便不方便,便放了一个便桶在墙角,每天一次清洗;婆婆洗澡要备好衣物、洗澡水;吃喝拉撒无一不安排得妥妥当当。四十年来,***很少在外过夜,到十里八乡喝酒,都要赶回家侍奉婆婆,否则心理不踏实。有次内侄婚庆,要到娘家帮几天忙,她硬是把婆婆带到了娘家。改革开放后,两个女儿相继成人成家,家境日渐宽裕,***为了让婆婆过得舒心,她买了一台微型电视机放在婆婆床头,替她清寂解闷。这些年,丈夫李继春身患高压血也常需要***的照顾,有时情绪不好语言上冲撞了老娘,***劝他“家有一老就是活宝,我们也要老呀!”丈夫哭笑不得,心里暗暗敬佩自己的妻子真是耐得烦呀!雷锋同志曾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同志用四十年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她的孝道,印证了她的孝心,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尊老爱幼、淳朴真诚的博大情怀,塑造了一个农村媳妇博爱、仁慈、善良的光辉形象。

最美媳妇事迹材料篇五

凌晨5点半,乡亲们还在睡梦中,郭河镇光辉村的**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草草地洗漱完毕,她悄声推开公公的房门,确定公公无异常后,她孤身一人来到屋后的菜园,利索地择满两篮子新鲜蔬菜。将两大篮蔬菜固定在电动车上,她小心翼翼地朝着镇里的集贸市场赶去。

丈夫的“后勤保姆”

今年55岁的**,爱人胡俊是郭河初级中学教师,很少有时间做农活,家中几亩地的播种、管理、收获,都是这个憨厚的农村妇女一手承担。

**家有三个儿女,爱人转正后,她随其搬到镇上学校里居住。早中晚按时照顾好丈夫和子女的生活起居,其他时间总是往老家跑,看望家中的老人,管理农田的作物,成为她的“例行公事”。

家中一亩多田种植的是时令蔬菜。一到秋冬季节,她的一双手皴裂得像老梨树皮一般,有的地方就像刀割的口子,做饭洗衣,一接触到冷水,她就疼得裂开嘴,呲着牙。

每天别人还在梦乡中时,她就打着手电筒从学校来到了自己的园田,将成熟的蔬菜采摘洗净,挑到集市上叫卖。有时100多斤的担子挑到街上,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她从不叫苦叫累。当丈夫要帮她时,她总是说:“不要耽误了你的工作,教好学生娃是你的大事!”

婆婆的“亲生女儿”

在乡亲们看来,**不仅是一个不停劳作的人,更是一个心地善良、有孝心的人。

9月23日,长期患有高血压的婆婆中风了,转至市脑血管医院治疗一周后,婆婆的命虽然保住了,但落了个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和她的丈夫不厌其烦地在病床前端茶递饭,端屎倒尿。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婆婆的病一拖就是九年,期间婆婆曾再度中风,完全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然而,九年来,婆婆没有一次因为失禁弄脏床铺,全凭**守在床边侍候,并及时清理。直到婆婆离世,身上也没有一点疮疤。

九年来,婆婆想吃点什么,她总是变着花样做出来,让婆婆满意。婆婆在世时总是念叨:“我的远新比别人的女儿都有良心。”**把婆婆当作亲娘侍候,婆婆更认为她比亲生女儿还要亲。

在侍奉婆婆的同时,她和丈夫一起完成了儿子的婚姻大事,迎来了孙子的降临。一系列家事的操劳,她比同龄人更显苍老,五十岁就已两鬓斑白。

公公的“小棉袄”

送走婆婆后,**轻松了四年。然而,11月15日,84岁高龄的公公在一次偶然中摔倒了,造成膑骨骨折。正在田里干活的她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用家里的三轮车把公公拉到郭河医院诊治。

当丈夫赶到医院时,公公的问诊、拍片、给药的事情都已结束。**一个人跑前跑后,将公公背上弄下,累得气喘吁吁。

得知老年人髌骨骨折不宜做手术,只能静卧修养后,她和丈夫又连忙把老人送回家安顿。自此,**每天早上八点钟把早餐端到床前,一口一口,一匙一匙喂到公公的嘴里,下午两点,再做上可口的饭菜喂着公公吃,晚上五点烧水,给公公洗脸擦身子。

有时老人尿湿了裤子,她也毫无顾忌地给公公换上干爽的衣服。公公也曾难为情地对她说:“真是难为你了,这是好多儿子都做不到的!”她却笑着说:“不要紧,孝敬老人是我们做晚辈的职责嘛!”

冬日里,每当室外阳光灿烂时,她就把公公从床上背到轮椅上,推到外面透透气,晒晒太阳,原本对生命失去希望的老人露出久违的笑容。

左邻右舍看到后说:“胡爹,您真有福气,有这么一个好媳妇,您还可多活几年!我们也要向王姐学习。”每每此时,**总是腼腆一笑:“不值一提。”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在剑秋路社区却有一位几十年如一日孝敬瘫痪在床的公公和年近80岁的老母亲的好媳妇好女儿——**。她的家庭和睦幸福,多次被评为北戴河区“五好家庭”、“好儿媳、好女儿”。

作为好儿媳,**没有泣天感地的事迹,没有感人肺腑的表白,不需要豪言壮语,不需要宣传报道。她以一个典型的东方女性的心态,埋头做着她认为该做的事,把“孝”字深深地刻写在自己的字典里,抒写着“孝”的朴实与无华。

**,女,49岁,是剑秋路社区的一名普通下岗女工。五口之家。丈夫是一名普通工人。上有90多岁不能自理的公公、有近80岁的母亲,下有一个读研究生的女儿。家庭生活很困难。自打结婚起,就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公婆身体不好,自婆婆去世后,因丈夫工作繁忙,照顾公公、母亲的重担就落在她一个人身上,九十岁的老公公身体不好,牙口也不好,她就给他们做些可口清淡的饭菜,公公不爱吃米饭,她就换着样的给老公公做些面饭。十多年来,没和公公红过一次脸,和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婆婆在的时候都是婆婆给公公理发,婆婆病逝多年了,他就学着给公公理发,理发是用的老式的推子,也不会用,把手都磨出了泡,一回生,二回熟,慢慢就学会了。平时为老人洗衣、买药、带公公去看病,想到老人一辈子也不容易,孝敬老人是她们的义务,也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照顾老人要用心去关爱。公公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过去的苦日子,让他落下了不少的病根,神经衰弱,腰腿痛病,心脏也不好,为了让公公身体健康,**四处为他求医,**在饮食上,尽量调剂着吃。老公公对媳妇是打心眼里喜欢。

她经常给老人洗头、洗脚、按摩,在她精心的照顾、关心下,公公的被褥整天干干净净的,公公从头到脚都是干净、整洁的,每当亲戚邻里来看望公公时,公公都会流着激动的泪向他们诉说,他虽然身体不好,但他命好,有这样孝顺的好儿媳。儿媳心细,有耐心,从不因侍候公公而抱怨一句,从不因肩上的担子重而发一次脾气,公公每天看到的是她那张关切、疼爱公公的笑脸,听到的是一句句关心体贴的问候:爸,今天好些吗?爸今天你想吃点啥呀......,每天儿媳为他做完一系列的护理后,公公看到儿媳额头上的汗珠,总心疼地的流着泪水,孩子,爸爸拖累你了,以后,不用为我经常洗头、洗脚、按摩了,爸实在不忍心让你整天这么辛苦呀,听着公公这么一说,素华非常感动,并笑着对公公说:爸,您放心,我年轻,身体棒呢,再说孝敬您,照顾您是我应该做的,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善良的儿媳呀。

为了使老公公睡着舒适不得褥疮,老公公的被褥,她总是经常拆洗凉晒,让老人盖着舒坦,到了夏季,不管活多忙,**总是把老公公的衣服勤洗勤换,每天都为老人擦身洗肢,天热了,一有时间**就把老人背到外面乘凉,怕老人闷得慌,给老人买了录音机,让老人听节目消磨时间,丰富老人的文化生活,受**的熏陶,孩子从小放学回来也自觉的帮助伺候老人。

**几十年如一日伺候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社区在板报和一些活动中进行了宣传,使社区广大妇女在生活中受到影响和启迪,社会风气自然而然的就好了起来,**在尊老敬老举动赢得了社区广大妇女的感动、敬重。**的公公逢人必说的一句话就是:“他今生算积德了,娶了这样一个好媳妇,让他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别看他身体不能动弹,可他过的可开心了,心里亮莹莹的”。**的大姑姐更是逢人必讲,老公公在**跟前照顾她们是一百个放心,整天比她们这做女儿的照顾的还周到呢。左邻右舍提起**都竖起大拇指,**就是这样,把尊老敬老当作一种责任,以一颗爱心为不能自理的公公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

**常说:对待老人要无微不至,要有耐心,老人不图吃得好,穿得好,只要心情好,不生气就行,让老人过上舒适幸福的晚年,尽到做子女的责任。她的母亲已近80岁,身体不好,患有胆囊炎,医生提出平时饮食要特别注意,多吃流食,容易消化,不能吃米饭等不易消化的食物。针对母亲的身体情况,她在饮食上不厌其烦的为老人变换花样让老人吃的可口。最近由于老人年龄大了又增加了高血压、痔疮等病,为给母亲治病,她省吃简用省下钱来为老人治病。这些年来她就是这样始终如一的照顾老人。谁家有困难只要找到她,她就热心去帮助人家,邻居都夸她是一个贤惠、孝顺的好儿媳、好女儿,自己心理也很欣慰。她和邻居和睦相处,从没有闹过矛盾,多次被评为北戴河区“五好家庭”、“好儿媳、好女儿”。

下岗后,她想就自己家里的现状,不能呆在家里,应该干点什么工作挣钱贴补家用。于是,她就找到了社区,在社区各位领导的帮助下,干起了清洁工这一行。一晃已经干了7年。她很珍惜这个岗位,所以每天天一亮,就起床,冒着严寒酷暑,风里来,雨里去,穿梭在大街小巷里,为创造一个优美整洁的环境,让居民有个舒适的好心情,让游人有个好印象,用她的辛勤劳动换来一个整洁优美的环境,心理感到特别的高兴。

几十年的媳妇生活,使**更加深深的理解了“孝顺”的含义,作为儿女,要做到尽善尽美的“孝顺”是不容易,但只要自己真心去做,用心付出,就终会有回报。但她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

**就是这样一位丈夫眼中勤劳能干、体贴关心的好妻子;女儿眼中和蔼慈祥、朴实善良的好母亲;公婆眼中通情达理、孝敬老人的好媳妇;邻居眼中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心人。

两年前公公去世了,剩下婆婆一个人了,刘老师对婆婆更是百般体贴,只要能让老人高兴的事,她都满足她,老人喜欢自己过,就随她意,但会经常把她叫过来一起吃顿饭。每次买来菜呀、水果啊等,她都要留给婆婆一份。东西不多,但却是一份心意,婆婆总是乐乐呵呵地接过去。婆婆喜欢玩小麻将,聊起这个话题有说不完的话,可刘老师却是个外行,为了多和老人聊天,她经常以这个话茬和老人家闲聊,老人总会满脸洋溢着笑容和她说个没完,看着婆婆高兴她便觉得开心。刘老师的努力感动了婆婆,也改善了婆媳关系。婆婆逢人便说她有个好儿媳妇,看着老人那骄傲的样子,就知道她对儿媳的喜欢是抑制不住的情感的流露。

刘老师常说:“老人身体健健康康的,就是做儿女的福气。”今后她会更加孝敬婆婆,让婆婆度过一个快乐幸福的晚年。

最美媳妇事迹材料篇六

在习文乡马辛庄村,有一位好媳妇名叫李文,多年来,她孝敬公婆,体贴丈夫,照顾儿女,得到了村民的普遍赞扬。

多年以来,她将婆媳关系处理的极为融洽。从没有与公公、婆婆高声说过话,没有跟他们红过脸。他们逢人便说:“我家的媳妇知书达理,是个好媳妇,我们知足了”。

为了培养孩子成才,她重视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

她与丈夫和睦相处,在处理家庭的大小事时,夫妻能平等对待,互相通气,共同商量,做到办每件事双方都心情舒畅,从来没有闹过别扭。

为了让丈夫全心全意的在外打工,她义不容辞地担起了家庭重担。除了忙完地里的活,回到家里忙家务,始终把家务做得井井有条,整洁舒适,创造了一个舒心安逸的生活环境。

她始终认为:“要想家庭和睦,媳妇一定要孝敬公婆”。

最美媳妇事迹材料篇七

从事教育工作,爱岗敬业,甘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领导,教师们一致认为我是一个工作能力强,能歌善舞、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还被评为“十佳好媳妇”。

一、明事理,识大体,处理好家庭关系。

1984年3月8日,我不顾父母反对,嫁给了丈夫____。那时,我们家已农转非进城了,丈夫家在农村,家庭条件差,又是后妈。父母担心我难处理好家庭婆媳关系,我劝慰父母说:“你们为人正直、豁达、善良、尊老爱幼就是我的楷模,何况我是一名人民教师会用很高姿态去面对一些问题和矛盾的”。第二年九月生下了女儿,取名叫____,丈夫姓__,我姓____,就是希望我们一家老少和睦相处,美满幸福。事实上几十年来,我将这种婆媳关系处理得极为融洽。从没有与公公、婆婆高声说过话,过没有跟他们红过脸。

就在女儿近方6岁时,我又怀上了第二胎,公公婆婆是喜出望外,丈夫是单传,指望再抱小孙儿,天天念叨“一儿一枝花,儿子才是传后人”。然而,我早与丈夫商量好了,终身只要一个孩子,七个多月后便到县医院做了人工引产,婆婆知道后心都碎了,像是晴天辟雷,公公更是大发雷霆,急得直跺脚,认为游家要断“烟火了”,写下遗书准备出走。我强忍住委屈和内心的痛苦,向公公婆婆赔礼道歉。我安慰婆婆说:“您虽然没有给学清生命,也没有养育我这个媳妇,但您也是一个勤劳、朴实的母亲,把您当作亲妈,珍惜人间的母子之情,会孝敬你们二老一辈子的,为你们养老送终”。然后给他们讲我国的《计划生育条例》,周恩来与邓颖超的故事,用国情、真情感化他们,用自己的诚心去融解公公婆婆心中的疙瘩。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们终于想通了,逢人便说:“我家的媳妇知书达理,是个好媳妇,我们知足了”。

二、柔弱的身体,挑起家庭的重担。

前些年,自己的身体一直不好,脂肪瘤、乳腺炎、胆结石,四次手术,身上留下了六处伤疤,被病痛折磨得不成人样,多亏了婆婆、丈夫的悉心照料,才慢慢恢复健康。丈夫也是一名教师,是一个事业心极强的人,对待工作精益求精,多年担任毕业班的教学任务。“县十佳模范班主任”、“县十佳优秀教师”、“市模范教师”、“市骨干教师”等荣誉他戴满了,可他无暇顾及家庭生活,也不在公公、婆婆的身边。很少看来他的影子,有事打电话给他,他的回答总是“我要上课,不能请假”。为了让丈夫全心全意地工作,我义不容辞地担起了家庭重担。上班时间忙完教学,回到家里忙家务,始终把家务做得井井有条,整洁舒适,给丈夫和孩子创造了一个舒心安逸的网生活环境。给公公婆婆也减轻了家务劳累。丈夫的四个妹妹本是同父异母所生,我一直把她们当自己的亲妹妹来看,她们的婚事也是我一手操办,邻里乡亲说“长哥长嫂像爷娘”,两次做房屋也没让丈夫请一天假。20____年装修房子时,一天我顶着37℃的夏日炎热,找师傅、买几车板材、水泥、瓷砖、沙子等材料,七层的高楼,我爬上跑下的,累得骨头像散架似的,身上也晒起了皮,晚上给丈夫打电话汇报时,他只说了三个“哦”字,连一句心疼体贴的话语也没有。我当时我很失望,鼻子酸酸的,眼泪快要掉下来,觉得自己当这个家庭的媳妇真的很累,很不容易。但是“自古忠孝两难全”。我也是一名教师,我一定要支持他。公公、婆婆也年近七旬了,能力有限,为了家庭,为了女儿,再苦再累,我也该扛起家庭的重担。这些事公公、婆婆是看在眼里,说在嘴上,夸我能干,说这个家多亏了有个好媳妇。

三、孝敬公婆,体贴人微。

随着时代的变化,古代的“三从四德”变得无影无踪了,甚至有“要想家庭和,除非媳妇做婆婆”的说法流传。而我认为:“两想家庭和,媳妇一定要孝敬公婆”。孝敬老人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家后,我用行动实践我的诺言,用真诚和关爱去换起老人的信任。,婆婆的腰疼病越来越厉害,不但疼痛,而且直不起腰,行走不方便,我白天去上课,休息时抽空给婆婆洗衣做饭,晚上帮波波按摩,为她查资料、找大夫、寻偏方,后来知道咸宁有家偏方治疗腰疼病、关节炎有效。我就不辞劳苦扶着婆婆前去就医。通过治疗,婆婆的病情得到了缓解。婆婆说:“我的病快好了,你却累瘦了圈了”。就在去年十月底,婆婆又突发贤结石,在床上喊天叫地,疼痛难忍,当时我在朋友家吃饭,听到这个信,我立即放下碗筷,找来车子赶快将婆婆送到医院,交上了两千元的住院费,让婆婆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在她生病的时候,我细心照料,做饭送汤,给婆婆擦洗,方便大小便,忙里忙外的,由于婆婆身体高大累我腰酸背疼的,也不叫一声苦,有时甚至忘了自己还饥肠辘辘的,心里装的只是婆婆的病疼。是媳妇应尽的义务,是女性的一种美德,邻里乡亲羡慕说:“有这样贤惠的媳网妇,是前生烧高香了”。平时,老师们也称赞:“方老师是个受人尊敬的人,有女人的品味和修养,有高尚的情操。

下一页更多精彩“好媳。

妇个人事。

迹”

最美媳妇事迹材料篇八

在**镇采访,不少人都说**村的“好媳妇”**:“这样心善耐得起烦的媳妇,真不多见。”“伺候公婆四五年,端屎端尿不嫌弃,了不起。”7月12日,带着好奇,记者前往**村**家一探究竟。

**今年42岁。从至今,她一直留守在家照顾老人和两个小孩。

婆婆有冠心病,每年都要住院好几次。除了病危的最后日子,婆婆还算“好照顾”。比较麻烦的是公爹,起初走路老摔跤、端不动碗,最后连大小便都不能自控。从生病到去世的5年里,公爹的吃喝拉撒全在床上,其中甘苦可以想象。

最开始,公爹还能勉强支撑着自己上厕所,后来得人扶,再后来弄不好就把大小便屙在了裤子上、床上。**只好买来成人用纸尿裤,给他“兜”着。第一次帮着穿纸尿裤时,老人有点不好意思,攥着裤带不松手。**劝他:“人老了,就是小伢,这有什么不好意思呢!”慢慢地,老人也就习惯让儿媳妇帮着穿,帮着洗,喂着吃。

一年春节,丈夫在家逗留的时间稍长,临走时感激地望着**:“连我都做不到的事,你却替我做了……”

去年冬天一场雪,让原本“勉强能动”的婆婆也倒下了——不小心摔了一跤,就再也起不来。84岁的两位老人,只好被安排在一个房间、两个铺位上。每天送小儿子上学后,**要做饭、喂两位老人吃饭、给老人洗澡、做清洁,忙得团团转。

忙累不算什么,让**略感失落的是,好多邻居都不来串门儿了。“我喜欢热闹,可是,大家看我忙,又嫌弃我家有气味,都不怎么来玩。”

公婆在弥留之际,吞咽都有困难,即使煮了粥,一勺一勺地喂,也渐渐咽不下去了。**莫名难过,常常一边喂,一边自个儿掉泪。去年底,婆婆去世;今年4月,公爹咽下最后一口气。两次丧事上,村里长辈们都给**挂上“好媳妇”光荣牌,全村人交口称颂。

前不久,**镇委、镇政府在全镇评选孝老爱亲典型,**第一个上榜受奖。“人老了很可怜,你就把他当小伢养,就蛮好。”面对称赞,**始终腼腆。

“爹爹,这水温怎么样?”5月13日,母亲节,34岁的**跟往常一样,挽着袖子帮公爹洗头发。

“这苕媳妇,你做得太多啦!”又有乡邻长辈来打趣,但这打趣里,更多是赞扬和羡慕。

**,**丰城市郊人,前嫁到**,做了三伏潭镇三湾村老荣家的儿媳。

最初,这个**姑娘很不适应偏僻农村的生活,“离城区太远了,买东西不方便”,所以只要有空,她就上街,买这买那。婆婆看到了,免不了指责:“青菜,自家田里有;水果,贵死人!真是不会过日子!”

**不顶嘴,但心里很不高兴。可是后来她发现,公婆确实很勤劳很节俭:他们种了10多亩地,每天忙得连喘口气的工夫都没有,还舍不得吃、舍不得穿。

“老人节约惯了,看不得年轻人大手大脚。”理解老人后,**开始融入这个家庭。

结婚没多久,她就扛了锄头下田,并帮着洗衣、做饭、收拾屋子。村里“好事者”见了,免不了议论:“荣家娶了个苕媳妇,只晓得做事,不晓得享福!”

听了这话,**总是笑笑。她想做得更好。再上街,她不仅给自己和丈夫买,还给公婆买。冬天买棉衣棉靴,夏天买汗衫草帽。婆婆的脚后跟冻得裂开口子,她买来治冻疮的特效药,给婆婆擦。

婆婆有严重的高血压病,可总听不进劝,饮食方面很不注意。说了多次不奏效,**就用“迂回战术”——请村医帮着劝。一天从医务室回来,婆婆脸上难掩喜色:“我媳妇还懂医学哩,晓得吃芹菜、木耳是降血压的,以后我真得多听听她的……”

性子急、嗓门大的婆婆,终于意识到“自家的媳妇是个宝”,对儿媳再也不挑三拣四。一次上街,她还专门给**带回一袋**特产。

丈夫在外打工,**跟公婆在家种田、抚养孩子,关系越来越亲近,她“生怕公婆出点什么事,自己撑不起”。

怕什么来什么。幸福安宁的日子没过两年,婆婆就因脑溢血住进医院。当时**刚生了二宝在娘家休养,接到电话后抱了婴儿连夜往回赶。

看着重症监护室里浑身插满管子的婆婆,**哭出了声:“妈,你才58岁呀,你一天福都没享过……”已昏迷24小时的婆婆,此时竟从眼角淌出两行泪,随后溘然长逝。

婆婆走了,病弱的爹爹越发显得可怜。**感觉自己“突然长大了”,她担起了婆婆在世时的角色,成了家里的主心骨。

如今,她在镇中心幼儿园当老师,每天忙完工作就是围着老人孩子转。“爹爹的腰肌劳损很严重,已干不了活了,我得好好照顾他……”

“我家媳妇就和自己丫头一样,贴心呀。这几年家里里里外外都是她帮着打理呀。她不是好媳妇谁是呢?”11月2日,西流河镇茭排村村民**,和邻居谈起儿媳妇被评为村里好媳妇时,乐得合不拢嘴。

**的儿媳妇叫**,是公安县狮子口镇人。在外打工结识了丈夫周超。自幼丧母的**与自幼丧父的周超惺惺相惜,很快从相识相知到相爱。**不在意周超家庭贫困,毅然决定嫁到了西流河镇茭排村。

当时村里的人,都对这位外来的媳妇议论纷纷,说新娶来的媳妇长得白净,看着就娇气,估计一年都不会下田做事。而**却不然,结婚不到一个星期,总是没事就向婆婆及村中年长的人请教,还有模有样地学婶婶、大姐们割鱼草。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就近打工。

“婆婆含辛茹苦把周超姐弟几人抚养长大,不容易啊。我一定要承担起赡养老人、抚育儿女、立志兴家的重任。”嫁到家里的那天起,**就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

**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自幼缺少母爱的**对公婆尤为敬重,把照顾公婆当作她义不容辞的责任。多年来,她都是尽最大努力让公婆生活得舒心,让老人吃好、穿好、生活好。

“娶了这么好的媳妇,我就等着享福喽!”**说,,她在砍干鱼时不慎将大拇指砍伤,儿媳妇得知情况后,立即要带她去医院,可她说什么都不愿去,“我就想伤口不大,谁知道去了医院,医生说伤口深,给缝了3针。”

受了伤的**手不能碰水。那段时间,**边照顾不满周岁的孩子,边陪老人打针、换药,照顾老人洗漱,还要忙田里的庄稼。一个月下来,婆婆的手好了,**整个人瘦了一圈,“也是因为这件事,让我们婆媳关系更近了一步。”

生活中,婆媳和睦相处在很多人眼里很难,但**却不这样认为:“老人有老人的生活方式,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看法,生活中出现磕磕碰碰是难免的。每每这时,我都会妈妈前、奶奶后地叫个不停,博老人一笑,矛盾也就化解了。”

“看到媳妇和妈相处得好,最开心的就是我呀。”周超说,正因为这样,他更有干劲。通过短短几年打拼,他在城区买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

“我们都有父母亲,都有老的那一天。只要我们孝敬老人、善待老人,等我们老了,孩子也会同样孝顺、照顾我们。”**说,她和婆婆搬到城区住,一起见证儿子的成长。

重阳节,茭排村好媳妇评选时,**以高票当选为好媳妇,还代表村里8名好媳妇作了题为《让爱这颗种籽生根发芽》的典型发言。“婆婆就是妈,我会很爱她。”朴实的语句,赢得在场邻里乡亲的热烈掌声。

最美媳妇事迹材料篇九

xx,女,现年36岁,中共党员,20xx年以来任xx镇xx村计生专职主任、妇联主任。她不仅仅是公公和婆婆离不开的好儿媳,并且是让xx村由乱子村向“尊老敬老”模范村转变的示范者和推动者。20xx年以来,她每年都被评为xx村的“好媳妇”,20xx年、20xx年、20xx年均被评为xx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个人,20xx,20xx年荣获“山东省优秀计生专职主任”称号。

孝敬公婆,做“尊老敬老”的示范者。

她1995年结婚,当时婆家的经济条件还比较差,家庭生活不太富裕,并且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弟弟,xx决定婚事新办,一切从简。对此,她受到了婆家和邻里的好评。婚后,他们跟公婆一齐住。丈夫从事建筑行业,经常是工程忙、工期紧,顾不上家,她便担当起照顾家庭的重任。工作之余,她总要挤时间为公婆洗衣、做饭,陪伴老人说话、娱乐,而公婆见她工作繁忙,也主动为她带孩子,做好饭菜等着她下班,大家你敬我爱,和睦相处。逢年过节或是公婆的生日,她总要为公婆准备礼物,虽不是贵重的东西,但却是十分适用。每次收到礼物,公公、婆婆都十分开心。婆婆总说:“儿媳比儿子强多了”。她对“孝顺”有着自我独特的理解,儿女花钱为父母买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东西是“孝”,而不让老人生气、担心,则叫“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xx总让公公和婆婆吃得开开心心,穿得干干净净。在xx村以及周边的十里八村,大家都明白xx的名字,婆媳如同母女,婆婆叫她从不叫大名,总是亲切地、甜甜地叫“小霞”。

弘扬“孝”风,做“尊老敬老”的推动者。

xx村434户,2078人,其中妇女劳动力847人。原先,xx村还是远近闻名的乱子村,不仅仅计划外生育的多,并且婆媳打架闹别扭的也多。20xx年,xx市公开招聘村计生专职主任,xx在考试中脱颖而出被聘任为xx村计生专职主任,同年群众推选她为村妇联主任。为扭转落后局面,她结合自我的工作特点,加强宣传引导,大力推广礼貌和谐之风;哪家有矛盾哪里到,当起了村里的矛盾调解员;为育龄妇女供给随访服务,成为了xx村妇女的公认的贴心人。她每一天都在围着村里的“大娘、大婶、妇女姐妹”转,经过自我的言传身教,村内的风气渐渐好转。对此,xx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想着如何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评价每位群众的行为,让孝敬老人光荣,不孝敬老人可耻的思想深入人心。

从20xx年开始,xx征得村党支部、村民委会的支持,在村内开展了评选“五好礼貌家庭”、“好婆婆”、“好媳妇”活动。xx村成立了由威望较高的“五老”人员为成员的评审委员会,制定了评选标准,由群众按生产组进行推选,再由评审委员会进行审核点评。每年年终,xx村召开由全体村民参加的表彰大会,对评选出的“好媳妇”、“好婆婆”、“礼貌家庭”进行表彰,受表彰者披红戴花上台领奖取荣誉证书和奖品,并把受表彰人员的照片张贴到光荣榜,让他们感到政治上光荣。连续三年受奖的,村里组织受表彰的先进个人赴日照市、南街村等地参观学习,帮忙他们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发家致富。俗话说“家和万事兴”,xx村群众参与村团体事业的进取性越来越高,xx村各项事业发展也进入了快速上升期。近几年来,群众义务开发荒山2280亩,累计栽植石榴、长红枣、柿子等林果已达260万株。xx村还实施了礼貌生态村建设,村内主要街巷全部进行硬化、绿化,建设了农家书屋、健身广场、供销超市、老年活动室、新农村建设俱乐部,群众生活迈向了城市化。

最美媳妇事迹材料篇十

xx,男,观化乡村人,出生于1969年8月,大专学历,7月加入。,20开始担任村支部书记,曾获得区优秀。员、市优秀支部书记、区“五型书记”等荣誉称号。在同志带领下,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观化乡村,位于观化乡西边的飞龙关外,是区的边远山区,丝绸之路贯穿其间,东至飞龙关,南接县,西抵高桥关,北眺。辖4个村民小组,104户农户,300人。昔日的村是一个行路难、用电难、收视难等众多问题缠身的落后村,是一个人心涣散群众矛盾多的问题村……,但近几年来,村在观化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村支部、村委一班人的带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出门就能够坐车,改变了几十、上百年来肩挑背磨的现状,改变了“两耳不闻山外事,一生只耕门前山”的历史。至2013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6607余元,平均每年人均增收356元。农民收入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穷则思变。

村支部在同志的带领下,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村的经济发展思路:依托村的自然资源优势,不断发展林竹业、畜牧业及山木药材;大力改善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一年有新发展,三年有新发展,五年有新突破。

二、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至底,村支部、村委认真按照本村的经济发展思路,大力进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增。观念的贫穷是最大的贫穷,思想落后是最大的落后。在张书记的带领下,两委在促进小农意识转变上狠下功夫,会同乡包村干部进村入户,利用村民会、户长会等形式鼓励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并带头敢想、敢试、敢干,让群众明白了发展是执政兴国、富村的第一要务,脚踏实地、因地制宜,让当地村民放弃“等、靠、要”思想,树立“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理念,主动谋发展。

1、认真宣传退耕还林政策,确保退耕“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全村高标准退耕还林430亩,栽竹1000余亩,造林上千亩。

2、认真发展畜牧业。村支部加强与信用部门的沟通联系,近三年,观化信用社为村90%左右的农户供给贷款200余次,金额近百万元,解决了农户依靠科技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且资金回收良好,并被评为“信用村”。改变了过去全村在信用社仅有500元信用贷款还难以收回,群众害怕投入的窘状。经过努力,全村已发展养羊大户10余户,羊600余只,肉牛100余头,牲猪800余头,并涌现了百头以上的养猪大户3户,发展兔子上千只,小家禽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有数户养殖大户。到目前,村户平1头牛、8头猪、6只羊、10只鸡、10只兔,畜牧业发展上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有群众戏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有牛羊。”

3、大力发展药材。以鸿林集团为龙头,很多发展黄柏基地。几年来,张书记在“飞龙关、大火地”等地带头成片栽植黄柏,全村栽植黄柏3000余亩近百万株,户平拥有黄柏30亩、上万株,现普遍长势良好,假以时日,每株黄柏以30元计算收入,户平将增收3万余元,那时村的黄柏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千元增收工程”。

4、以短养长抓增收。去今两年,村支部带领群众利用黄柏地内大搞增、间、套种,全村增种油菜400余亩,收入10万余元。增种玉米700余亩,增产25万斤,增收15万元,仅这两项全村就增收25万元,实现人均增收。

三.带领全村群众新修村道,打破发展瓶颈。

村地处偏远,交通条件十分落后,村民有农副产品卖不出去,生活条件难以改善。为了改善这一面貌,张书记组织党员、干部及部分群众外出参观李坝八角村,学习晏场“火烧坡精神”,经过进取争取,村农村公路通达得以在年立项实施。村两委抓住机遇,带领广大群众克服各种困难,加宽原村道3.5公里,新修村道两条共4.7公里,贯穿了全村境内村道,极大地改善了村交通条件,使群众得到了实惠,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大幅度提升。

四、转变观念,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促进群众增收。

在村支部的号召下,去年仅300余人的村到省外务工的就有30余人,县外务工的就有40余人,县内务工的有20余人。他们出去不仅仅带回了金钱,更重要的是带回了新的观点、新的发展理念。过去常见到的村民农闲时玩麻将,此刻不见了。如今的人真忙起来了,有的在山西办矿,有的在买房,有的在办厂,有的买了车搞运输成天忙。

五、勇挑重担,全力搞好灾后恢复重建。

在“4.20”抗震救灾中,冲锋在前,为受灾群众搭建临时安置帐篷,带领党员干部挨家挨户了解受灾情景,个人为灾区捐款元,资助本村4组孤儿高新月在名山读小学。在灾后恢复重建期,发扬5+2,白加黑精神,带领全村百姓全力建设“茶马驿站”新村,为新发展谋出路,致力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新村。

最美媳妇事迹材料篇十一

用柔弱的双肩,挑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担,她用十几年的真情,谱写了和谐的美好画卷,她用浓浓的关爱,真诚地守卫着矿工的平安,她就是增子坊矿综采队队长谢妻子----周继萍。

周继萍,今年42岁,1987年与谢结婚,从此成为一名矿工的妻子。十几年来,她把丈夫视为家中的顶梁柱,默默地操持家务,伺候老人,照顾孩子,积极参加各种安全协管活动,和矿区的姐妹们一起为矿区的安全生产托起了半边天,被矿工们称为好矿嫂。

甘做矿工贤内助。

“既然做了矿工的妻子,不论多难,都要把这个家操持好,绝不让丈夫分心。”因为她深知,安全生产是煤矿“天”字号大事,是矿工家庭的命根子,维护好丈夫的安全是妻子的责任。丈夫每次上班前,她总是千叮万嘱:“下井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俺和孩子在家等你。”一句平凡的话语,道出了自己内心的那份深深的眷恋与牵挂。

20xx年4月,谢担任坡矿运输队书记一职。丈夫肩上的担子重了,工作更忙了,经常是不分昼夜,加班加点。为了丈夫能在煤矿平平安安地工作,她任劳任怨,辛勤持家,养老抚小,将家中的重担独自挑起来,既要照顾家中老人和孩子,还要工作,非常辛苦,但每次丈夫来电话她都说:“家里没事,有我呢,你放心吧,只要你平平安安的……”每次丈夫休班回家,她就换着花样的做他最喜欢吃的饭菜,听他说说矿上的事情,讲讲职工们的趣事,温馨和谐...

最美媳妇事迹材料篇十二

在习文乡马辛庄村,有一位好媳妇名叫李xx,多年来,她孝敬公婆,体贴丈夫,照顾儿女,得到了村民的普遍赞扬。

一、明事理、识大体,处理好家庭关系。

多年以来,她将婆媳关系处理的极为融洽。从没有与公公、婆婆高声说过话,没有跟他们红过脸。他们逢人便说:“我家的媳妇知书达理,是个好媳妇,我们知足了”。

为了培养孩子成才,她重视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

她与丈夫和睦相处,在处理家庭的大小事时,夫妻能平等对待,互相通气,共同商量,做到办每件事双方都心情舒畅,从来没有闹过别扭。

二、柔弱的身体,挑起家庭的重担。

为了让丈夫全心全意的在外打工,她义不容辞地担起了家庭重担。除了忙完地里的活,回到家里忙家务,始终把家务做得井井有条,整洁舒适,创造了一个舒心安逸的生活环境。

三、孝敬公婆,体贴入微。

她始终认为:“要想家庭和睦,媳妇一定要孝敬公婆”。

最美媳妇事迹材料篇十三

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绿荫,没有表白,不求回报。丈夫工作非常繁忙,有时候很难避免把工作中烦闷的心情及暴躁的心态带回家去。而她总是以一个女性宽广的胸怀去抚平丈夫的情绪,春风化雨般的温暖也使丈夫能以心平气和的情绪、稳健的心态再次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时她从来不因为丈夫工作繁忙,照顾不了家而拖丈夫的后腿,影响丈夫的工作。他们婚后相敬如宾,她和丈夫之所以能和睦相处,最大的秘诀就是她们二人之间非常坦诚,推心置腹,沟通非常到位,她们经常彼此向对方敞开心扉。在处理家庭的大小事时,夫妻能平等对待,互相通气,共同磋商决定,做到办每件大事双方都心情舒畅。她勤俭持家,合理安排工资收入,从不铺张浪费。添置家居用品,培养儿子上学以及家中的其它生活琐事,都由她独自承担,从不让丈夫操心。

照看,孩子上学的接送、生活照料管理的工作,基本上全由她一个人承担。孩子教育、管理又是一件非常艰辛的事情。她不仅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儿子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经常鼓励他勤奋刻苦学习,同时,还要养成团结同学、礼貌待人的好品性,她经常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询问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积极配合老师正确引导孩子的学习方向。儿子的学习成绩始终在班里名列前茅,连年被评为优秀生,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母亲的心血和汗水。人常说:‘婆媳关系最难处’。是啊,做人难,做好人难,做好媳妇更难。“好媳妇”说起来轻松,可是做起来,做好那是相当的难,是要付出很多、很多??甚至委屈。做儿子的总是有些粗心,自己的母亲有个头疼脑热往往视而不见,甚至司空见惯。但她就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时时提醒要加衣服要吃药,有时还亲自领着去看病吊针。一年四季婆婆穿的衣服鞋袜都有她置办。家中的柴米油盐如有欠缺她都及时购买回来,从不让别人操心。

她是学生心中的好老师。和学生关系融洽,对同学一视同仁。有时她也会说某某同学成绩差,但这些同学也是她经常照顾的对象。她利用闲暇给他们辅导功课,询问他们的饮食起居,和他们的家长交流管理教育孩子的方法。特别是那些寄宿生,吃穿用度观察特别仔细,有时就把自己孩子的衣服鞋袜给他们穿,自己孩子的.好吃给他们吃。这些同学和她的关系也格外亲密。

在实际工作中,她始终实践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条,“求实、创新”、“严谨、扎实”地开展教学工作,她的数学课堂,生动、形象、平等、和谐、活跃而有序。常常是欢声笑语不断,教学效果极佳。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认真总结教学心得。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意能力的培养,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由于她不懈的努力,她的工作得到学校领导同事的赞许,家长的好评,社会的认可。她所带班级的成绩一直居各班前列,她也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她走到哪里就把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精神带到哪里。凡和她共过事的领导、同事一提起她就会伸出大拇指佩服地说:“勤奋敬业,踏实能干,工作上巾帼从不让须眉”。

人到中年,事业和家庭的担子是最重的时期,每一个人都渴望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令人欣慰的是,她和丈夫彼此相互关爱、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生活得幸福和谐。正所谓“时刻保持平常心,知足常乐一身轻”。教师工资本就不高,平时生活中,她不慕新潮,不摆阔气,从不浪费,提倡节约,精打细算,用之有度。在她的辛勤努力下,家里的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条,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

都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他们的幸福家庭是一家人共同缔造的,有待人宽厚的丈夫,有善解人意,吃苦耐劳的妻子,还有乖巧孝顺的儿子。和谐家庭的创造说起来也很简单:那就是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相互尊重。

最美媳妇事迹材料篇十四

1987年,兴化市钓鱼镇春景村三组的陈步先在县城一家饭店当掌勺厨师,姚爱英在饭店当服务员。相处中,陈步先觉得姚爱英心地善良,勤劳贤惠。姚爱英感到陈步先处事认真,吃苦耐劳。1990年2月,姚爱英与陈步先由相爱而结婚。第二年,他们生了一个儿子,三口之家,其乐融融。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4年7月18日早晨,陈步先骑自行车到饭店上班,途中意外摔倒,当场昏迷不醒。姚爱英以为摔一下并不要紧,等到兴化市人民医院的诊断出来后,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陈步先脊椎中枢神经受伤,除头脑清醒外,颈部以下全都失去了知觉。当时,陈步先大小便失禁,正发着高烧,医生说,高位截瘫病人高烧不退,死亡率99%。医生让姚爱英尽快为丈夫准备后事。

医生的诊断和建议犹如晴天霹雳。姚爱英怎么也不能接受摔一下就无法治愈的事实。她跪在医生面前,请求医生再给丈夫治疗一段时间。=实在治不好再抬回去。十多天后,医生建议姚爱英将丈夫转到大医院治疗。

辗转于盐城、扬州等地医院,陈步先的病情丝毫不见好转。不久,家中仅有的一点积蓄就花光了。姚爱英含泪将丈夫带回家中。

陈步先回到家里后,邻居们都吓了一跳。以往身体健壮的陈步先,现在躺在床上连一个手指都不能动弹。不少村邻以为,姚爱英很可能离开这个家。姚爱英的父母见女儿瘦了一圈,十分心疼。劝女儿回娘家过一段时间。

姚爱英一筹莫展。一想到这个来之不易的家,特别是与自己朝夕相处、相亲相爱的丈夫,她就不忍离去。她想: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自己也要拼命努力,决不放弃。她要让自己的丈夫活下来,即使不能活下来,也要让他幸福地离开人世。从此,姚爱英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每到大忙时节,姚爱英就心慌。以往,重体力活都由丈夫做,自己仅配合丈夫干些较轻的体力活。现在丈夫瘫痪在床,大忙时节请工又特别难,所有的体力活,不论轻重只能由她一个人去做。

兴化河道纵横,庄稼收获后以船运为主。不会撑船的姚爱英学会了撑船。1995年夏收的一天,姚爱英把麦子装上了船。船刚动身,狂风大作。刚学会撑船的她,篙子一别掉到了水里,姚爱英拼命游上岸。儿子急着跑来喊她回家:爸爸把大便解在了床上。姚爱英落汤鸡一样跑回家,把丈夫身上收拾干净后,又急忙跑去挑麦把。电闪雷鸣中,姚爱英一边挑,一边哭,脸上分不清哪是雨水,哪是泪水。

也在这一年,姚爱英77岁的婆婆病危在床。想到媳妇为照顾儿子忙里忙外,婆婆坚决不让姚爱英服侍自己。但姚爱英仍抽空去照料。婆婆小便困难,姚爱英便按照顾丈夫的方法,到医院买来导尿管。婆婆在临终前老泪纵横,夸姚爱英是世上难得的好媳妇。

“绝不让丈夫在家中等死,要让他活下来。”从把丈夫带回家,姚爱英就有了这种想法。为此,她借债给丈夫买药治疗。

为了给丈夫补充营养,姚爱英经常到集镇上买回排骨、鱼、鸡,烧烂后用调羹一勺一勺地喂。丈夫吃不完的,留给儿子。邻居们说,除了过年,看不到姚爱英吃荤菜。

高位截瘫病人血流不畅,会导致身体溃烂。为恢复丈夫身体功能,姚爱英不分昼夜地为丈夫翻身、搓揉、捶打。夜里,她把丈夫毫无知觉的手和脚抱在自己怀里捂。

看着不分白天黑夜照料自己和儿子的妻子日渐消瘦,瘫痪在床的孙步先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认为即使自己活下来,也是个废人,活一天,就会拖累妻子一天,几次想寻短见,都被姚爱英开导通了。后来,陈步先又劝姚爱英改嫁。姚爱英说:我俩走到一起也是缘分,在你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却离开你,于情于理都讲不通。况且,你的高烧已经退了,说明我对你的照料是有成效的。我要是走了,谁来照顾你?说不定医生说的百分之零点几的奇迹就会在你身上出现。

苦心人,天不负。在姚爱英悉心服侍、照料下,奇迹终于出现了。1996年夏天,陈步先的下肢渐渐有了一点知觉。姚爱英甭提多高兴了。她尝试着让丈夫自己用筷子吃饭,搀扶他在屋内走动。两年多后,陈步先已能拄着双拐在庭院内走动,有时还走出庭院与邻居聊天。

由于丈夫多年瘫痪在床,家中的支出,随着孩子上学而增加。1998年5月,姚爱英看到丈夫已能拄双拐在小范围内走动,决定外出打工。

姚爱英把丈夫托付给8岁的儿子和邻居,来到离家近30公里的兴化城郊一私营企业。为节省3元钱的车费,姚爱英早晨4点半就起床做饭,然后带着大米和咸菜往厂里赶。

打工期间,姚爱英牵挂着家中的丈夫和儿子。回家时,总要带点肉、鱼和水果给爷儿俩吃。每次出门前,她都要把爷儿俩的衣服洗好,叠整齐,拎满一缸水,留足一个星期吃的米、面、油,并把它们放到容易拿的地方,再多抱点草放到厨房里。临走还要特别叮嘱年幼的儿子,千万要照顾好爸爸。

7年多来,省吃俭用的姚爱英舍不得为自己添置新衣服,每月挣来的360元钱几乎都花在了丈夫和儿子身上。为给丈夫解闷,今年春节,她借了400元钱,加上家中仅有的300多元钱,买了一台旧彩电让丈夫看。

7年多来,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姚爱英都没有低头,没有退缩。在丈夫、儿子和村邻面前,她从不流泪。村邻们都说:姚爱英付出的太多了,她太辛苦了。

最美媳妇事迹材料篇十五

事实上十几年来,我将婆媳关系处理得极为融洽。从没有与公公、婆婆高声说过话,过没有跟他们红过脸。他们逢人便说:“我家的媳妇知书达理,是个好媳妇,我们知足了”。

为了培养孩子成才,重视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孩子教育、管理又是一件非常艰辛的事情。不仅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他的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经常鼓励他勤奋刻苦学习,同时,还要养成团结同学、礼貌待人的好习惯。并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

随着时代的变化,古代的“三从四德”变得无影无踪了,甚至有“要想家庭和,除非媳妇做婆婆”的说法流传。而我认为:“两想家庭和,媳妇一定要孝敬公婆”。孝敬老人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家后,我用行动实践我的诺言,用真诚和关爱去换起老人的信任。20xx年,婆婆生病,在她生病的时候,我细心照料,做饭送汤,给婆婆擦洗,方便大小便,忙里忙外的,由于婆婆身体高大累我腰酸背疼的,也不叫一声苦,有时甚至忘了自己还饥肠辘辘的,心里装的只是婆婆的病疼。是媳妇应尽的义务,是女性的一种美德,邻里乡亲羡慕说:“有这样贤惠的媳妇,是前生烧高香了”。平时,老师们也称赞:有女人的品味和修养,有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内涵,有女儿的孝心和媳妇的贤良,不愧是新时代的有知识的女性”。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和万事兴。家庭里没有一点小矛盾是不可能的,只要我们之间多一分谅解,多一分关怀、多一分宽容,家庭会更加和睦、幸福、社会会更加和、美好,敬老爱幼睦里邻。

做个好媳妇,为妻子的角色增添了魅力,为母亲的角色增添道德,为女人的角色增添内涵。

最美媳妇事迹材料篇十六

马xx,王范乡刘村庄德孝文化苑义务管理员,也是医疗志愿服务队成员,日常生活中免费为老人体检,平时还帮老年日间照料买菜,为老人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各种服务。

在她20岁的时候,经人介绍她认识了她的先生。他和她比起来,简直是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奶奶宠爱他,父亲母亲呵护他,还有懂事的弟弟,一大家子在一起的幸福不正是她想要的吗?拥有这样的家庭,让她觉得很满足、很知足。在谈恋爱的时候,她就给自己许了个诺言:上苍给了她一个梦寐以求的美满家庭,她所能回报的,就是全心对待所有的家庭成员,为了自己的多年的心愿,也是为了做儿媳的那份责任。

经营好自己的事业是对家庭成员负责的第一步,有了经济基础的保障,才能让家长安心、脸上增光。她经营的诊所从最初的一个小单间扩展成冬有暖气、夏有空调、四季舒适的门面房。农忙之余,不断进修、学习,参加市里的辅导班,掌握日渐更新的医学知识,将最新的医疗技术相关信息带回村里,既方便了村民就医,又在医疗保障方面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一点贡献。公婆经常说,邻里乡亲们挣点钱都不容易,能照顾就多照顾点。只要资金周转的开,街坊邻里来看病,手头上的钱暂时比较紧张的,都可以在这里先就医,等钱宽裕了再结账。公婆淳朴的善心时刻提醒着她,做人要厚道,要换位思考,急病人之所急,像对待亲朋一样对待每一位病人。她的小诊所在大家的关爱下逐渐成长,也希望以后能为大家提更多的保障。

在大家的称呼里,她家先生的父母是她的公婆,但是在她心里,早已将他们当成是她的父母来看待,他们也把她当成是家里的姑娘。嫁入仝家以来,一直喊的都是爸、妈,老两口听起来也很开心。在她眼里,孝顺其实很简单。花钱为父母买好吃的、好穿的,好用的东西就是“孝”,不让老人生气、担心那就是“顺”。公婆衣服的尺寸早就熟记在心,只要看到合适的,自己省点,也要先紧着公婆买。春夏秋冬的衣服,全由她来包办。公婆每次试穿的时候,嘴上总说她乱花钱,但是看到他们眼里的喜悦,她知道,公婆是心疼她。老人年纪大了,一般的手机老人家看不清、听不到,特地托人在市场上给公婆买来大铃声和大按键的手机,这样也方便了家里人的联系。奶奶是全家人的宝贝疙瘩,经常给奶奶洗澡、洗头,剪脚趾甲,买新衣裳,吃新鲜玩意,带奶奶电脑视频,定时给奶奶检查身体,陪奶奶打麻将,唠嗑,逗奶奶开心,奶奶心情好了,身体健健康康,那就是她们全家人的福气。公婆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俗话说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本着这个简单的理念,她们一家和和美美的度过了十几个春秋。

当然,两代人在一起总有“代沟”,有时候对某些事情的看法不一致,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遇到公婆无法理解的事情,本着宽容的心,慢慢和老人家讲解、沟通。如果暂时无法理解的,就先放一放,给老人一些考虑和体会的时间,这也是尊重家长的表现。

寒来暑往,转眼家里的小叔也到了适婚年龄。给小叔找对象成为家里的头等大事。像对待自己的亲弟弟一样,四处张罗好姑娘,小叔去相亲,当然要先配备一套好行头,这个事不用考虑,做嫂子的一定要先忙在前面,让小叔在硬件方面不输给别人。在她的撮合下,小叔找了个好姑娘,她也有了个好妯娌。大家像姐妹一样相处,共同孝敬长辈,关爱晚辈。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33750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