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范文(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13:05:10
2023年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范文(14篇)
时间:2023-11-29 13:05:10     小编:灵魂曲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并强化个人优点。如何在旅途中合理安排时间和预算?在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时,我们可以思考如何运用到自己的总结写作中,实现个性化的创作。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篇一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训练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倔强、忍饥挨饿、疲惫、小鬼、络腮胡子、口吻、浮现、青稞、硬邦邦"的词语。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了解小红军在行军途中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体会他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体会陈赓为什么要打自己一个嘴巴?

课文录音、挂图、投影片。

教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准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历尽千辛万苦,他们翻越雪山,强渡天险,横穿草地......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更为感人的是有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大,同样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了全程。但也有一些,则永远地倒在了行军途中,再也没有出来。陈赓同志每次回顾自己的革命经历,就会想起一个关于小红军的故事。陈赓同志把他称作《倔强的小红军》。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关于这个小红军的故事。

看老师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请大家自己大声地来读读这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词可以多读几遍。

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奠定情感基调,读通课文。

听录音朗读全文。要求仔细听读,想想录音读的和自己有什么不同的。

四、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反复诵读。

请大家学着录音中的老师再次读课文。然后,选出一段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或最受感动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己练读。教师巡回指导。

五、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学习本文生字新词。

让学生有充分选择的机会。展现自己认为读的好的内容,以培养读书兴趣。

简单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读这段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理解本文的新词意思。指导书写"稞""忍"两字。

对于学生没有提到的自然段,老师提出朗读要求。可指名朗读,也可让愿意读的同学小组读。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正音。

六、指名学生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让学生回答,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小结。学习语文重在读,贵在品。今天这堂课同学们认真朗读了课文,下一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课文内容,一起来品品课文中的感情。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篇二

本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作者满怀深情地赞扬了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愿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也赞扬了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本文的重点是通过人物简洁的对话和精彩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形象。难点一是为什么小红军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愿意接受陈赓的帮助,二是最后陈赓明白了什么。本教学设计采用两课连上的形式,不分课时。

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倔强、疲惫、口吻”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语,通过自主读书、感悟,体会小红军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一、让学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资料。

二、解题:什么叫“倔强”?老师简介陈赓。

三、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要想知道课文是怎样写小红军的,请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生字要读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1)问一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按小节朗读课文,学生互评并正音。

3、老师范读课文,请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

4、默读一遍课文,用笔圈画、批注,留下思考的痕迹。

四、解读陈赓——从配角入手。

出示:“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2、多读两遍这个句子,你对哪些词语有话要说?

(学生可能会对“终于”、“只好”等比较关注。)。

3、“终于”说明了什么?(陈赓经过很多次的努力。)。

4、我们来看看陈赓是怎样帮助小红军的?默读3—9节,同桌讨论。

5、汇报:三次想帮小红军,板书:骑马。

同行。

给青稞面。

6、其实陈赓自己的情况也不好,从哪里可以知道?自由读第二节。

指导看图,感受陈赓清瘦虚弱的形象。

小结:陈赓自己已经非常疲惫,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帮助小红军,这可以看出什么?板书:关心战士。

五、细究小红军——体会“倔强”

为什么陈赓第一眼看到小红军就想帮助他?出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一段话多读几遍,说说你的感觉。

(通过不断的自主读书,引导学生体会小红军自己已经极度虚弱疲惫了。)。

2、即使如此,小红军也没有接受一次陈赓的帮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红军是怎样一次次说服陈赓的。

3、自由读4—6节,说说小红军是怎样告诉陈赓他不需要骑马的。先自己读课文,然后同桌讨论。

(学生可能会抓住“满不在乎”、“笑”、“挺”等词语进行讨论,先让学生充分地说,老师顺势进行指导。)。

板书:不在乎、笑、挺。

4、有感情朗读4—6节,体会小红军的内心。

5、老师与学生分角色朗读7,8两节,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板书:拉、拍、鼓鼓的。

7、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可以充分一些。

六、感悟“明白”——升华情感。

默读11—14节思考:哪些地方特别让你感动?为什么?

2、汇报,“牙印”说明了什么?为什么特别让你感动?

3、想想“穷孩子”可能会是怎样的人?

4、出示:“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全班讨论,他明白了什么?

总结:他明白了小红军的体力早就不行了,路也走不动了,干粮早就没有了,已经处于极度饥饿、疲惫的状态,随时会有生命的危险,但小红军认为自己年轻,宁愿挨饿受冻,甚至牺牲也不愿拖累别人。

5、此时此刻,你想对小红军说些什么呢?

6、让我们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朗读全文。

七、学习生字。

同桌互相读准生字,讨论每个生字的写法。

2、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齐读。讨论如何记住每个生字,并独立组两个词。

(说明:生字词的学习也是中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但应教给方法,强调自主学习。)。

八、作业。

今年是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我们也应该以自己的方式庆祝一下。课后去准备与长征有关的故事,下节课开一个“长征故事会”。

板书设计。

陈赓:

骑马。

同行。

给青稞面。

关心战士。

小红军:不在乎。

等同伴。

宁愿自己挨饿受苦,笑。

鼓鼓的。

也不愿拖累别人。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篇三

《倔强的小红军》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一位红军作家----陈靖写的一篇记叙文,课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他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赞扬了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自己挨饿受冻,也决不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还赞扬了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本课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开始了故事的讲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同时也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表达了人物所蕴含的感情。全文共15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陈赓同志曾经讲过的一件往事。第二部分(2——10自然段)写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小红军,想帮助他,却被他说服,骑上马先走,最后小红军牺牲在陈赓同志的马背上,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两层。第一层(2——10自然段),第二层(11——15自然段)。

本单元课文学习方法的训练重点是“注意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因而借助上单元“注意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抓住文章的叙述的事件,体会人物的特点”学法来学习本课,并为后两课讲读课文《小兵张嘎夺枪记》、《虎门销烟》和略读课文《“0”的突破》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能在老师的点拨下独立学文。

这篇课文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感知全文大意,给生字正音,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第二课时品读全文,学文明理。

1、我班现有学生47人,是这学期刚招进来的,他们都是来自边远的瑶族村屯,语文基础较差,连最基本的拼音都不会读。因此班上学困生占了一半,老师的指导难度很大,收效甚微。

2、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较远,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当时长征过草地的艰苦生活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老师有必要在课前布置学生尽力收集有关长征过草地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当时的生活和自然环境。

3、学生阅读面和收集资料的能力有欠缺。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并受到感染和熏陶。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倔、惫、稞、嘛、膝、捶;要求会写的字有:倔、顾、饥、薄、段、港、狠;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倔强、回顾、忍饥挨饿、一段、香港。

3、引导学生了解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在以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及其感情。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字,会认4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理解“只有长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感受小松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结合实际理解“只有长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唱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小松树》,学生齐唱。

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来。

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按小松树的成长过程将课文分为四部分。

3小松树在不同的阶段看到了什么?画出有关内容。

4练习复述课文。

三学习生字生词。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

2交流学习心得。

3练习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指名复述课文。

二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

思考:小松树为什么要长高?你能在文中找到表现小松树这种感情的句子吗?

2交流。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

3小松树在不同的阶段又看到了什么?它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

4指导朗读。

5讨论:小松树在成长,变得越来越高,但小松树有一点没变。是什么呢?

三联系生活,理解中心句。

2齐背古诗《登鹳雀楼》,说说这首诗的哪两句话与小松树明白的道理相似。

3站得高,看得远。你从这个简单的事实中受到了什么启发?想到了什么?

4学生交流。

四思维拓展。

想象一下,长成森林中最高的小松树望到了什么?

教学总结: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的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本课的难点是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内容,紧扣重难点,上了一节扎实有效的低年级阅读识字教学。

一、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往往是从兴趣入手。《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所以我就努力去创设一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简笔画和贴图来吸引学生,加之导入语又带着点儿神秘的语气,运用故事化、儿童化的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乐于读书、乐于交流。

二、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对话中感悟、体验。

语感是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表演是对课文进行再创造。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与文中的人物对话,分角色表演来感悟、理解课文,获得情感体验。在指导学生朗读表演时,让学生想象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语气,尽可能读出当时的情境。读小松树的话时体会出它居高临下﹑骄傲自大。读风伯伯的话时,抓住“摸”、“高多了”、“托起来”等关键词语,感受风伯伯的宽厚慈爱,语重心长。使学生在表演中体验、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个性。在指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与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对话,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这个对话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人物的感受和体验更加深刻,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情操。

三、结合生活及语言环境,加深理解。最后一段,我抓住“惭愧”,让学生想象出小松树后悔,不好意思的神态,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如果你是小松树你会怎样想?会说些什么?”以此使文本得到延伸,深化课文主题。

存在的不足:

1、课时安排的容量太大,教学内容面面俱到,不能进行大胆的取舍。生字的教学不够扎实,老师对学生的回答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教学机智有待极高。

2、教师情感投入不足。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学过程中老师虽然利用了各种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朗读、交流的积极性。但是由于老师本身的情感投入不到位,导致学生读的时候时候情感不到位,影响了读书效果。

3、老师叙述和重复的语言过多,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有待加强。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篇五

《倔强的小红军》记叙了长征途中一个掉队的小红军,宁肯牺牲自己也不肯去陈赓的马,不肯吃陈赓的青稞面,最后昏倒在地的故事,反映出红军展示在长征艰苦生活中患难互助、生死与共的革命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赞扬了红军战士一心为他人的崇高品质。这是一片老课文,几年前我曾讲过几次,当时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是这样的:

1.给学生介绍背景。

2.抓住四次对话引导学生分析、品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3.引导学生体会陈赓当时明白了什么,以及小红军牺牲后,陈赓同志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反思这样的设计有以下几点不足:

1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以及学生的学习难点,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

2在课堂上学生多数的时间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研究语言文字,缺少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

3课文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不利于学生亭、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

4由于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太少,缺少结合自己生活经验的自发的独特感悟,所以文章的人文性、思想性基本是靠老师灌输,因而,三个维度不是整合在一起。

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讲这篇老课文当成一篇初次阅读的新课文去认识。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站在读者、编者、作者、教者,四个不同角度去钻研教材,我重新设计了本课教学。

一、学生经验为起点,丰富学习资源,拉近“生”――“本”对话的距离。

本课内容是真人真事,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赓同志的亲身经历。但是,它距离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远,讲的故事现在看来似乎是难以想象的,难以激起学生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如果仅仅利用第一课时或第二课时导入的几分钟的时间为学生介绍时代背景,学生不会有较深的体会。在课前我利用语文学科活动,引导班上学生围绕“长征”这一主题开展班集导读、导视活动。《红旗飘飘》等书籍、电影《长征》、都成了我们学习的资源。这样的教学设计院与教材而高于教材,在补充教材、拓展教材、开发教材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起了相关的知识背景,拉近了学生与教材对话的距离,增强了教材的感染力。

二、自主质疑为切入点,捕捉学生兴趣点和难点,以学定教。

在以往的备课中,我们常常设计一连串的问题给学生。这些问题并非生活中的原始问题,也不是学生提出来的,是教师为了教学而精心“设计”、“加工”出来的,往往脱离学生实际,甚至还会扼杀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在本课的设计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在阅读课外相关材料及初读课文之后,就课文内容提出他们自己不懂得问题;随后又引导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解决较简单的问题,并归纳、提炼出更有价值的问题;最后,学生们围绕着自己提出的重点问题(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赓?陈赓全明白了什么?)进一步品读课文,合作探究,从而实现个性化的阅读。教师也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捕捉到了学生在理解上的难点,更容易做到“以学定教”,为学生的学习需要而服务。

三、将“三个维度”与教材的重点、难点整合起来设计问题,以引发探究。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红军长征中的艰苦生活及红军战士患难相助、生死与共的革命精神,体会小红军一心为他人的崇高品质。教学难点在于理解“陈赓到底对得起还是对不起小红军”。如何在突破重点、难点的同时实现三个维度呢?我在反复钻研教材之后,将以上三点进行整合,设计了如下两个大问题:

1.在充分体会到小红军及陈赓同志都极度饥饿、虚弱、疲惫后,我引导学生对“陈赓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他骑上马,朝前走去。”这句话进行思考:这句话可以换个说法吗?其中“终于”能否舍去?从哪里看出“说服”与“被说服”都是那么不容易,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们围绕这些问题深入地进行了阅读、归纳、讨论、想象。在受到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学生们从陈赓“要求”小红军骑上马,到“命令”小红军骑一段,再到跟小红军“商量”一起走,最后到无可奈何地“付之以行动”,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地给小红军,感悟到了陈赓对小红军的关怀和爱护;从小红军倔强地拒绝,说自己“体力强”、“等同伴”、“干粮多”,感受到小红军对首长的爱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良品质。围绕一个“终于”的探究,学生在品读陈赓与小红军一而再、再而三的说服对方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被红军战士患难相助、生死与共的精神所感动。“陈赓对得起还是对不起这个小兄弟”这一难点也巧妙地解决了。

2.“陈赓为什么感到受骗了,他全明白了什么?”在学生的自主质疑中这一问题比较集中,也很有价值。怎样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呢?我这样设计:在播放红军艰难过草地的电影片段后,请学生们再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尤其是第一自然段)思考:陈赓在哪些地方受骗了?他是想到什么才明白的?学生们在默读思考、交流体会之后有了许多令他们激动的发现:草地上艰险难走,炼油吗齐的陈赓都十分疲惫,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怎么可能“体力强”?草地上荒无人烟,陈赓掉队了都很难赶上同伴,小红军的年龄这么小,怎么会有在他后面的同伴?长时间行军,战士们都忍饥挨饿,小红军怎么会“干粮多”……学生们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解决了问题,更深刻地感悟到了小红军的优秀品质,还学会了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联想的读书方法。

3.课文最后一段写道:“他深情地搂着小红军,狠狠地捶着自己的腿说:“‘陈赓啊陈赓,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呀!’”我引导学生体会“深情”又包含着怎样的感情,此时学生各有各的'理解,有爱、有恨、有悔……我又引导学生将个性化的理解和个性化的朗读结合起来展示,学生们对“深情”的理解更丰富、更深刻了。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思考:陈赓对小红军的称呼前后有什么变化,你是怎么理解的?“深情”之中的尊重、敬佩之情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个学生。

在新课标颁布的今天,如何用新的理念,对“老”课文的教学重新设计,是我们关注的问题。我认为,本课的教学就在于“以学定教”。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根据自己对教材的主观理解,直接提出关键问题,让学生围绕关键问题阅读理解,步步“牵”着学生走。我没有设计问题,而是把发现问题的主动去交给学生。根据学生在对课外有关资料及课文的阅读中获得的体会,有到学生提出不懂得问题(自主质疑),在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解决较为简单的问题(合作探究)最后辅导学生归纳,提炼出了更有价值的问题(师生互动)。教学流程呈现为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师生互动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地步步逼近关键问题(重、难点),及避免了越俎代跑,又防止了学生的放任自流,这样就为学生的自读自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感情的波动、激荡、张扬,需要一定的场景、画面来驱动,及入境才能入情。见到生死离别,我们会黯然神伤;见到莺歌燕舞,我们会流连往返。在教学中我为了创设特定的情景,充分利用了课外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亲历”红军长征艰难的斗争历程(播放《长征》录像),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置身于陈赓、小红军战士的行列中,同思、同虑、同忧,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共鸣。教学设计把生活体验与情感体验融为一体,把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情感的升华融为一体,把语文教学中的知识性与情感性融为一体。源于教材,开发教材,拓展教材,目的就在于以学定教,以情激情。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篇六

本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往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作者满怀深情地赞扬了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愿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也赞扬了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本文的重点是通过人物简洁的对话和精彩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形象。难点一是为什么小红军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愿意接受陈赓的帮助,二是最后陈赓明白了什么。本教学设计采用两连上的形式,不分时。

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倔强、疲惫、口吻”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语,通过自主读书、感悟,体会小红军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一、让学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资料。

二、解题:什么叫“倔强”?老师简介陈赓。

三、初读文——感知大意。

要想知道文是怎样写小红军的,请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文,生字要读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1)问一个问题:文讲了一什么事?(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按小节朗读文,学生互评并正音。

3老师范读文,请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

4默读一遍文,用笔圈画、批注,留下思考的痕迹。

四、解读陈赓——从配角入手。

出示:“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2多读两遍这个句子,你对哪些词语有话要说?

(学生可能会对“终于”、“只好”等比较关注。)。

3“终于”说明了什么?(陈赓经过很多次的努力。)。

4我们来看看陈赓是怎样帮助小红军的?默读3—9节,同桌讨论。

汇报:三次想帮小红军,板书:骑马。

同行。

给青稞面。

6其实陈赓自己的情况也不好,从哪里可以知道?自由读第二节。

指导看图,感受陈赓清瘦虚弱的形象。

小结:陈赓自己已经非常疲惫,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帮助小红军,这可以看出什么?板书:关心战士。

五、细究小红军——体会“倔强”

为什么陈赓第一眼看到小红军就想帮助他?出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一段话。多读几遍,说说你的感觉。

(通过不断的自主读书,引导学生体会小红军自己已经极度虚弱疲惫了。)。

2即使如此,小红军也没有接受一次陈赓的帮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红军是怎样一次次说服陈赓的。

3自由读4—6节,说说小红军是怎样告诉陈赓他不需要骑马的。先自己读文,然后同桌讨论。

(学生可能会抓住“满不在乎”、“笑”、“挺”等词语进行讨论,先让学生充分地说,老师顺势进行指导。)。

板书:不在乎、笑、挺。

4有感情朗读4—6节,体会小红军的内心。

老师与学生分角色朗读7,8两节,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板书:拉、拍、鼓鼓的。

7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可以充分一些。

六、感悟“明白”——升华情感。

默读11—14节。思考:哪些地方特别让你感动?为什么?

2汇报,“牙印”说明了什么?为什么特别让你感动?

3想想“穷孩子”可能会是怎样的人?

4出示:“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全班讨论,他明白了什么?

总结:他明白了小红军的体力早就不行了,路也走不动了,干粮早就没有了,已经处于极度饥饿、疲惫的状态,随时会有生命的危险,但小红军认为自己年轻,宁愿挨饿受冻,甚至牺牲也不愿拖累别人。

此时此刻,你想对小红军说些什么呢?

6让我们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朗读全文。

七、学习生字。

同桌互相读准生字,讨论每个生字的写法。

2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齐读。讨论如何记住每个生字,并独立组两个词。

(说明:生字词的学习也是中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但应教给方法,强调自主学习。)。

八、作业。

今年是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我们也应该以自己的方式庆祝一下。后去准备与长征有关的故事,下节开一个“长征故事会”。

板书设计。

陈赓:

骑马。

同行。

给青稞面。

关心战士。

小红军:不在乎。

等同伴。

宁愿自己挨饿受苦,笑。

鼓鼓的。

也不愿拖累别人。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篇七

教材分析:

器乐曲《挤奶舞》是采用一首欢快的蒙古族民歌写成,2/4拍,羽调式,乐曲描绘了孩子们学做小小挤奶员,愉快忙碌着挤奶的情景。学生边听乐曲边学做挤奶舞。这个舞蹈主要由蒙古族舞蹈中常见。“硬肩”、“笑肩”和“挤奶”等动作组成。

《小松树》是一首动听的内蒙古民歌。2/4拍,徵调式,复乐段结构。松树是一种常绿乔木,种类很多,有红松、白松、樟子松、马尾松、落叶松等,其叶子为针形。松木成材好,不易虫蛀,用途广泛。《小松树》这首歌以赞美小松树为题,从拟人的角度,赞美小松树“绿茵茵”,“真漂亮”,“像小兄弟一样”,“幸福的在微笑”,比喻小朋友像小松树一样茁壮成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喜爱小松树挺拔、顽强的品格,勇敢地与风沙搏斗的精神。歌曲起伏的旋律优美抒情,歌唱性强,音域不宽,仅有八度,适宜低年级学生演唱。

教学目标:

一、通过歌曲的演唱和聆听乐曲感受蒙古族民歌和乐曲的特点,进一步体验和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启发学生想象,结合歌乐曲编创简单动作,能边唱边表演,边听边表演。

教学内容:

一、聆听《挤奶舞》。

二、表演《小松树》。

教学重难点:

一、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表演。

二、听辨出音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二、学唱《小松树》。

1、通过听录音的范唱和教师的范唱、让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

2、轻声有感情地随着音乐读歌词。

3、听着教师的琴声,轻声地填词,教师注意发现问题,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4、能正确地演唱时,可合着录音伴奏。

5、听范唱,分小组自编动作表演。

6、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想像力,编创自己独特的动作表演。

7、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聆听并表演《挤奶舞》。

乐品尝美味的食品吧!”

1、生边品尝奶茶边欣赏《挤奶舞》音乐听老师简介。

“这个奶茶呀是蒙古人民招待客人的必备饮料,是用砖茶熬成紫红色后在加如鲜奶做成的,营养丰富,既解渴用开胃还可提神呢!”

2、表演《挤奶舞》。

“哎,蒙古小骑兵去哪了?哦,原来他看到小朋友这么喜欢吃这些食品他正拿着桶给我们去挤奶了,我们一起去帮帮他吧!(拿着桶转一圈,到挤奶场)。

你觉得挤奶该注意什么?”

(1)单膝跪(2)卷袖(3)创编挤奶动作。

师生一起表演“挤奶舞”

四、了解蒙古人民喜爱的活动。

五、课堂小结。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篇八

一、关注个体差异,引导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交流,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文内容进行学习,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种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手段、学习伙伴的开放性教学,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而“把教学的主动权让给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的本真回归,体现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的新课程思想以及“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

二、营造互动氛围,引导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是信息时代人们学习的重要特征,学会合作是现代社会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求在教学中进行师生、生生的合作、交流与互动、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读书学习,以及学生质疑问难时的互帮互助等,都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合作性。学生在合作中形成互动,在思考中相互接纳,这样可以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可以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得到增强。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也由传授者转为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使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师生之间形成“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在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创设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赓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究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分析小红军“骗”时的动作、神情、语言,再将学法迁移到小红军是怎样一步步说服陈赓同志先走的;通过学生自读、自练、自悟,明白了小红军在急需帮助的情况下,为了不拖累别人而拒绝了陈赓的帮助,心中对小红军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然后引导学生大胆地评价小红军是一个怎样的人,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进而使学生的心中深深刻印上小红军的光辉形象。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深刻体悟,满足了“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强烈需要,为他们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篇九

我们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现在丰衣足食,一天到晚吃喝玩乐。免费上学,还不要上学。一个孩子有的衣服可以开衣店。家里一大堆玩具玩也玩不完。不说这些,就说那时哪都有危险,生命之花随时可以凋谢。可我们现在,门是保险门,小区门口有保安,甚至有些还请起了私人保镖。现在想起那些吃不饱,穿不暖,还当起了军人。我就从书上读到了一个小红军的故事真令人感动。

那故事叫《倔强的小红军》,小红军掉队了,穿着草鞋,脚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让他骑马,小红军看老马已经疲惫不堪,如果自己再骑上,马便会没力气,那陈赓同志便会每马骑,甚至死亡。小红军机智地说服了陈赓同志,陈赓同志让他吃东西。他没吃,因为陈赓同志食物不够,他会饿死的。可自己也很饿,但他还是没吃。把装着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带着牙印,那一定是小红军最饿的时候,忍饿留下的。

这种为人着想,舍己为人的思想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更要珍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字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熟读课文,理解感悟人物的思想品质。

3、巩固并学习常用的解词、读书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具学具:学生搜集的有关长征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会搜集资料,而且还会把有用的资料整理出来,相信只要你们坚持长此以往,你们的收获一定更多。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讲发生在长征途中的一个故事《倔强的小红军》(板书:倔强的小红军)。

知道读写“倔强”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同学们,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这位小红军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师巡视指导读书姿势,了解学生读书情况)。

这位小红军是怎样的一个人?读完一边看出来的请举手。

没看出来的再读一遍。我相信,这个问题每个同学都能看出来。读书不要慌张,静下心读慢一点,一边读一边思考。已经看出来的同学可以把你的看法写下来。

有人读了两三遍了。这会儿一定有很多人看出来了。看出来的同学请举手,我看看有多少人。

下面,我们交流一下各人的看法。

(生交流,师随机板书:性格、外貌、思想)。

说外貌时,指导学生说的简练一点。

交流思想时,让学生用“宁肯……也”来表达。

同学们,小红军是个怎样的人?把大家的意思集中起来就很全面。谁连起来说一说?先说外貌,性格,再说思想品德。

三、细读课文,扫清疑难。

同学们自己把书读懂了。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话一点都不假。学语文就要好好读书,边读边思。不过,小红军的外貌、性格书上都有交待,他的思想品格云全市大家体会出来的,能体会出这一点的同学真了不起。但是,我们学语文不单单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理解语言文字,学习语言文字,所以要认真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能熟读成诵更好。我想看看同学们是否读的正确流利。

谁来读第一、二两节?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看书,同时画出不懂的词语。

指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回顾、疲惫)点出“深情”作为铺垫。“络腮胡子”指导看图理解,“倔强”用小红军说的话和写他动作的词语来理解。

四、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学生交流,然后请一生读,(师随机板书:牛膝骨、停止)。

是呀,看见小红军牺牲了,陈赓怎么能不懊悔,怎么能不责备自己!

生读相关的句子,师板书:轻轻地拍。

当你们读到“小红军停止了呼吸”后,不由得又想到了前面的什么?

生找出相关的句子读,师引导说出原来小红军说自己不饿、不累都是装出来的(板书:装的)。

多么懂事的小红军,多么可爱的小红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并且应当记住“读书一定要注意前后联系(板书:前后联系),这样才能更深刻的理解课文。--我想,现在再读这些句子,感情一定不一样了,请自由读课文,把你的理解、你的感情表达出来,看谁读的让别人听了之后很感动。

(学生练读,抽生读,师范读,生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五、理解“深情”在这篇课文当中所包含的情意。(敬佩、激动、内疚、怀念)。

六、作业。

教学后记: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了解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并受到感染和熏陶。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的高尚品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3.这是一个发生在红军长征路上的故事,我们来看一段关于红军长征的影片,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边看边想,通过影片你对红军长征又有了哪些了解?(播放影片)。

4.长征途中,面对艰苦的环境,红军战士患难与共的故事很多。下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走进那个时代,走近红军战士高尚的心灵。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中这是一个怎样的的小红军?把你认为最能体现小红军特点的语句画下来。

2.把你的体会和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3.谁愿意把你的体会和大家一起交流?

4.集体交流:

(1)重点指导体会3――10自然段中描写小红军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

a.出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语句,说出不同的体会,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b.重点体会小红军的倔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

c.出示描写小红军动作、神态的语句,说体会,做动作,并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3――10自然段。读后指名评价。

5.面对这个倔强的小红军,听了他充足的理由,看着他勇敢坚强的表现,陈赓被说服了,他骑着马往前走去。当他想到自己上当后再次找到小红军时,他已经倒在草地上牺牲了。这时,陈赓全明白了,他到底明白了什么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13、14自然段。

(1)齐读课文13、14自然段。

(2)陈赓发现了什么?他明白了什么?

a.重点体会“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b.找出其他相关的语句,说出自己的`感受。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3、14自然段。

6.小红军牺牲了,陈赓捶着自己的腿说:“陈赓啊陈赓,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呀!”

(1)对他说的这句话,你是怎么想的?

(2)从课文中可以看出陈赓是怎样的一个人?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此时此刻,你想对小红军或陈赓说些什么?

2.刚强的小红军战士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愿拖累别人,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他的心灵是多么美好,他的品德是多么高尚。陈赓同志关心战士,助人为乐的品质令我们敬佩。

3.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四.拓展活动。

红军长征途中还有很多很多感人的故事,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和图片,办一份主题为“红色长征”的手抄报。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篇十二

教材分析:

器乐曲《挤奶舞》是采用一首欢快的蒙古族民歌写成,2/4拍,羽调式,乐曲描绘了孩子们学做小小挤奶员,愉快忙碌着挤奶的情景。学生边听乐曲边学做挤奶舞。这个舞蹈主要由蒙古族舞蹈中常见。“硬肩”、“笑肩”和“挤奶”等动作组成。

《小松树》是一首动听的内蒙古民歌。2/4拍,徵调式,复乐段结构。松树是一种常绿乔木,种类很多,有红松、白松、樟子松、马尾松、落叶松等,其叶子为针形。松木成材好,不易虫蛀,用途广泛。《小松树》这首歌以赞美小松树为题,从拟人的角度,赞美小松树“绿茵茵”,“真漂亮”,“像小兄弟一样”,“幸福的在微笑”,比喻小朋友像小松树一样茁壮成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喜爱小松树挺拔、顽强的品格,勇敢地与风沙搏斗的精神。歌曲起伏的旋律优美抒情,歌唱性强,音域不宽,仅有八度,适宜低年级学生演唱。

教学目标:

一、通过歌曲的演唱和聆听乐曲感受蒙古族民歌和乐曲的特点,进一步体验和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启发学生想象,结合歌乐曲编创简单动作,能边唱边表演,边听边表演。

教学内容:

一、聆听《挤奶舞》。

二、表演《小松树》。

教学重难点:

一、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表演。

二、听辨出音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二、学唱《小松树》。

1、通过听录音的范唱和教师的范唱、让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

2、轻声有感情地随着音乐读歌词。

3、听着教师的琴声,轻声地填词,教师注意发现问题,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4、能正确地演唱时,可合着录音伴奏。

5、听范唱,分小组自编动作表演。

6、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想像力,编创自己独特的动作表演。

7、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聆听并表演《挤奶舞》。

乐品尝美味的食品吧!”

1、生边品尝奶茶边欣赏《挤奶舞》音乐听老师简介。

“这个奶茶呀是蒙古人民招待客人的必备饮料,是用砖茶熬成紫红色后在加如鲜奶做成的,营养丰富,既解渴用开胃还可提神呢!”

2、表演《挤奶舞》。

“哎,蒙古小骑兵去哪了?哦,原来他看到小朋友这么喜欢吃这些食品他正拿着桶给我们去挤奶了,我们一起去帮帮他吧!(拿着桶转一圈,到挤奶场)。

你觉得挤奶该注意什么?”

(1)单膝跪(2)卷袖(3)创编挤奶动作。

师生一起表演“挤奶舞”

四、了解蒙古人民喜爱的活动。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篇十三

《倔强的小红军》记叙了长征途中一个掉队的小红军,宁肯牺牲自己也不肯骑陈赓的马,不肯吃陈赓的青稞面,最后昏倒在地的故事。反映出红军战士在长征艰苦生活中患难互助、生死与共的革命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赞扬了红军战士一心为他人的崇高品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红军长征中的艰苦生活及红军战士患难相助、生死与共的革命精神,体会小红军一心为他人的崇高品质。教学难点在于理解“陈赓到底对得起还是对不起小红军”。

我在学生阅读课外相关材料及初读课文之后,就课文内容提出他们自己不懂的问题;随后又引导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解决较简单的'问题,并归纳。在充分体会到小红军及陈赓同志都极度饥饿、虚弱、疲惫后,我引导学生对“陈赓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他骑上马,朝前走去。”这句话进行思考:这句话可以换个说法吗?其中“终于”能否舍去?从哪里看出“说服”与“被说服”都是那么不容易,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们围绕这些问题深入地进行了阅读、归纳、讨论、想象。学生们围绕着自己提出的重点问题(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赓?陈赓全明白了什么?)进一步品读课文,合作探究,从而实现个性化的阅读。学生们从陈赓“要求”小红军骑上马,到“命令”小红军骑一段,再到跟小红军“商量”一起走,最后到无可奈何地“付之以行动”,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地给小红军,感悟到了陈赓对小红军的关怀和爱护;从小红军倔强地拒绝,说自己“体力强”、“等同伴”、“干粮多”,感受到小红军对首长的爱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良品质。围绕一个“终于”的探究,学生在品读陈赓与小红军一而再、再而三的说服对方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被红军战士患难相助、生死与共的精神所感动。“陈赓对得起还是对不起这个小兄弟”这一难点也巧妙地解决了。明白了小红军在急需帮助的情况下,为了不拖累别人而拒绝了陈赓的帮助,心中对小红军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然后引导学生大胆地评价小红军是一个怎样的人,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进而使学生的心中深深刻印上小红军的光辉形象。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训练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倔强、忍饥挨饿、疲惫、小鬼、络腮胡子、口吻、浮现、青稞、硬邦邦的词语。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么说、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学难点:了解小红军在行军途中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体会他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体会陈赓为什么要打自己一个嘴巴?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挂图、投影片。

教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准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历尽千辛万苦,他们翻越雪山,强渡天险,横穿草地......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更为感人的是有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大,同样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了全程。但也有一些,则永远地倒在了行军途中,再也没有出来。陈赓同志每次回顾自己的革命经历,就会想起一个关于小红军的故事。陈赓同志把他称作《倔强的小红军》。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关于这个小红军的故事。看老师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请大家自己大声地来读读这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词可以多读几遍。

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奠定情感基调,读通课文。

听录音朗读全文。要求仔细听读,想想录音读的和自己有什么不同的。

四、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反复诵读。

请大家学着录音中的老师再次读课文。然后,选出一段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或最受感动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己练读。教师巡回指导。

五、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学习本文生字新词。

让学生有充分选择的机会。展现自己认为读的好的内容,以培养读书兴趣。

简单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读这段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理解本文的新词意思。指导书写稞忍两字。

对于学生没有提到的自然段,老师提出朗读要求。可指名朗读,也可让愿意读的'同学小组读。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正音。

六、指名学生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让学生回答,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小结。学习语文重在读,贵在品。今天这堂课同学们认真朗读了课文,下一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课文内容,一起来品品课文中的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以小组研究学习为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自己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导学生质疑,提出本课时的教学任务。

二、学生充分质疑,老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大致罗列出以下问题:(投影片)。

1、为什么称这个小红军为倔强的小红军?从哪些地方我们能够看出来。

2、小红军是如何一步一步说服陈赓同志骑上马先走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3、面对这样倔强的小红军,陈赓同志又是怎么做的呢?

三、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

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是这样的,一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个小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寻找,认真思考、小组讨论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假如学习的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可以问问其他小组的成员,或者直接问问老师。

四、组织交流以上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小红军的倔强和在陈赓同志内心的后悔、自责中表现出的对小红军的关心。

投影句子。课文第四、第六、第八、第十自然段内容。指名学生抓住小红军的神态动作来感悟他的倔强。

2小红军的倔强和课文中的陈赓同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如何一步一步地说服陈赓同志的,也能看出他的倔强来。

对比投影课文第三、第五、第七、第九自然段。分角色朗读课文2到10自然段。

回答怎么说服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

不肯骑。

体力强。

不肯走。

等同伴。

不肯吃。

有干粮。

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板书。

一心想着别人。

陈赓同志有没有意识到这点?

4学生表情朗读课文11到16自然段。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

5出示练习题,启发想象,深化认识。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红军,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耳光,他是多么_______________,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教师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在长征途中,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红军将士都会把他人放在自己前面。同学们如果想了解更多这样的故事,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去寻找收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38583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