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司是我们工作中的引领者,他们的激励和指导使我们不断成长。在总结中要注意突出重点,给读者以启发和思考。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篇一
核心提示:《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的内容。本课通过“有关人造卫星的知识”引入一些有关人造卫星运行的数据,让学生学会能对较大的数进行估计,并在具体活动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
《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的内容。本课通过“有关人造卫星的知识”引入一些有关人造卫星运行的数据,让学生学会能对较大的数进行估计,并在具体活动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
这节课可以说是单纯的计算课,枯燥无味少不了,而且书中出示的主题图情景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学生对于卫星的了解也是少之甚少,但是通过课前了解我发现学生对卫星都非常感兴趣,所以备课时我找了一些关于人造地球卫星的图片和资料,把学生一步步带进情境中,在合适的机会出示卫星运行时间的信息从而导入新课。根据新课程理念,为了避免学生机械地操练计算,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多体会一些数学的思维方式,多让他们尝试探索,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运算的意义,并能用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这节课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课,我将重点主要放在计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小组合作具体讨论交流;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
反思: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有关人造卫星资料数据收集过程,培养学生收集数据的`能力。2、学会估算:对于一些学生来讲,估算较为困难。所以让那些掌握较好的同学交流下自己的估算方法,对于其他同学来讲,能起到示范作用。使他们在别人的帮助下慢慢的学会。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具体计算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用自己的计算方法探索。对于学生多种不同的算法,只要他们讲得出理由,都应加以肯定。不要求学生掌握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用。把重点放在讨论竖式的计算方法上,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算理。4、巩固练习:根据学生在练习中所出现的问题,拿出来让学生集体议一议,以巩固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从这节课上让我明白了旧知和新知同等重要,没有相关旧知的充分储备,新知进行时就会很不顺利。对于估算教学只要学生有估算的意识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把它复杂化。
再就是在我的课堂上,个人评价应该选择一种更好的方式,做到对学生及时评价,从而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要注意提问问题的技巧,应该把大问题分散开,把握教学推进的节奏。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我改进和学习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篇二
本课通过“有关人造卫星的知识”引入一些有关人造卫星运行的数据,让学生学会能对较大的数进行估计,并在具体活动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在这个环节中,我结合神七的发射,问学生神舟七号是什么时候发射的?它绕地球旋转多少圈?又是什么时间回来的?(9月25日21时10分04秒发射,绕地球转45圈,于28日返回)。然后我告诉孩子经过计算神州绕七号绕地球一周大约需要96分,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大约使114分。这样导入不但使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同时对他们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新课中,创设情境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讨论、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解答。让学生求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学生很快列出了算式114×21=,因为上学期我们学习过两位数乘两位数,所以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试着做。本节课是一节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课,我将重点主要放在计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具体讨论;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算理。适时的引导,循序渐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求异、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探求新知,最终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教学中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调动了学习积极性,降低了难度。但是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仍然有部分同学当用十位上的数相乘时,积的末尾与个位对齐。造成计算错误,对个别同学课堂上还要多关注。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篇三
《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的内容。本课通过“有关人造卫星的知识”引入一些有关人造卫星运行的数据,让学生学会能对较大的数进行估计,我将重点主要放在计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小组合作具体讨论交流;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有关人造卫星资料数据收集过程,培养学生收集数据的能力。
2、学会估算:对于一些学生来讲,估算较为困难。所以让那些掌握较好的同学交流下自己的估算方法,对于其他同学来讲,能起到示范作用。使他们在别人的帮助下慢慢的学会。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具体计算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用自己的计算方法探索。对于学生多种不同的算法,只要他们讲得出理由,都应加以肯定。不要求学生掌握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用。把重点放在讨论竖式的计算方法上,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4、巩固练习:根据学生在练习中所出现的问题,拿出来让学生集体议一议,以巩固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从这节课上让我明白了旧知和新知同等重要,没有相关旧知的充分储备,新知进行时就会很不顺利。对于估算教学只要学生有估算的意识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把它复杂化。
再就是在我的课堂上,个人评价应该选择一种更好的方式,做到对学生及时评价,从而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要注意提问问题的技巧,应该把大问题分散开,把握教学推进的节奏。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我改进和学习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具体活动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篇四
本节课崔老师通过“有关人造卫星的知识”引入一些有关人造卫星运行的数据,让学生学会能对较大的数进行估算,并在具体活动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
崔老师创设情境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讨论、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解答。让学生求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学生很快列出了算式114×21=,因为上学期学习过两位数乘两位数,所以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试着做。本节课是一节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课,崔老师将重点主要放在计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具体讨论;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算理。适时的引导,循序渐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求异、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探求新知,最终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催老师这节课注重算法多样化,是一节很朴实的课。
我对本节课的建议是:
1、崔老师组织上有缺失,已经有三个小组展示完了,仍有小组在黑板上写,根本没听其他小组的展示。
2、催老师应要求学生语言的严密,有个学生说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数位对齐就可以了。
3、练习设计没有坡度。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0页《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掌握估算的策略和方法,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使学生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数位对齐和进位问题。
教学难点:
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进位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的航天事业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早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就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你们长大了,想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知识。(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二、新授。
学生:114×5你会计算吗?在自己的本上算一算。找学生板演(黑板左侧)。
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板书)谁会列算式?
114×21=你能估计一下这个算式的积大概是多少吗?
三、自主探索算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有:
1、先算20圈:114×20=2280(分)。
再算1圈:114×1=114(分)。
加在一起:2280+114=2394(分)。
2、114×21。
=114×7×3。
=798×3。
=2394(分)。
3、竖式计算。
114。
×21。
114。
228。
2394。
对于第三种算法,可能有的学生格式会出现错误,针对错误逐一进行分析。
四、优化算法。
这么多的算法都能得到精确结果,你最喜欢用哪种算法呢?
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下竖式计算该如何去做。
首先,在书写的时候和以前学习的一样,数位对齐。
先算1×114=114,实际上算的是什么?(卫星绕地球1圈所用的时间)。
然后2再与114相乘,实际上算的是什么?(卫星绕地球20圈所用的时间,这里的“2”表示“2”个十,“2”乘“114”得到“288”个十,所以末尾的“8”写在十位上,表示卫星绕地球20圈所用的`时间是2280分钟)。
最后把两次计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卫星绕地球21圈所用的时间。
五、总结算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数位对齐,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相乘,乘得的结果末尾与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相乘,乘得的结果末尾与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六、有针对性的练习。
既然大家都知道三位数乘两位数该怎样计算,那么张老师就要考考大家:
135×45408×2554×31247×210。
总结对于乘数中间有0的算式应强调0的处理,在计算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时,我们通常把数位多的乘数写在上面。
七、课堂总结。
我们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数位对齐,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相乘,乘得的结果末尾与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相乘,乘得的结果末尾与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在计算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时,我们通常把数位多的乘数写在上面。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篇六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卫星运行时间》,首先我对本节课的教材来做一些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中的第一课时,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学,位于书本的第33页到34页。
卫星运行时间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在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意义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充分的交流。
而教材中呈现的情境虽然离学生生活比较远,但是学生通过媒体、网络和书籍已经了解了许多相关的知识,通过情境教学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掌握竖式计算的技巧和算理。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竖式计算。
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技巧和算理。
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教法:
《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拓展的。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学习本课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讨论、交流来获得新的知识。所以在教法上,我采取自主探索、观察的教法来进行,同时结合实际操作、思考等辅助教学方式。
学法:作为学生在目前阶段已有的知识机构,对竖式计算的方法已经能够掌握。因而在学法上,我将采取引导及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乘法运算?接着让学生帮忙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算式,从而使得已学的竖式计算方法得到复习和巩固,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提供书上的主题图:围绕“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与绕21圈”这两个信息,让学生非常明确地提出问题:21圈要多少时间?并列出算式:114×21。
这样的设计,减少了学生在此时提出与本课无关的问题。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
3、估算
让学生先估算一下“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在具体的情境中,鼓励学生进行估算,用自己对数及数量关系的理解,培养数感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把握,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为下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
4、自主探究114×21的计算方法114×21如何解决这道乘法题的计算,是学生面临的新问题前面的估算环节就为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计算提供了多种策略。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完全可以自主探究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学生提出:114×20+114×1,114×3×7和竖式计算等。将学生反馈的计算方法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反思。通过观察发现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中算理与竖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竖式计算,重点讲解竖式计算的算理。让学生在评价和倾听的过程中,发现、感悟,从而得到提升。
5、形成性练习
算一算书本34页练习第一题。
在学生计算时,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和疑问作为纠错题,再次让学生自己出诊,找出病因,提高运算能力。
针对学生学习实际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改错题,更有指向性和针对性。
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刚才的计算,在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并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情况。
6、巩固性练习
集体独立计算书本34页练一练第三题。
数学课是做数学而不是说数学,加强学生的计算练习,从中找到计算的技巧和计算时应注意的地方,也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掌握计算算理。
7、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这样的提问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小结能力和自信心,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篇七
(2)查阅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有关知识。
(3)预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原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知识循序渐进,结构安排独具匠心。教学时,我采用了引导、类比、激趣、知识迁移等方法,首先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顺理成章地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乘法教学上来,再由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导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和旧知的类比和知识的迁移,总结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最后设计了有一定难度的习题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2、学生课前准备的有关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的知识。
一、复习导入。
1、列竖式计算。
54×1227×49。
2、估算。
98×3421×75。
3、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师生共研,探索新知。
1、让学生说说课前收集的有关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知识。
2、多媒体课件出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知识.这是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情景图和文字描述,让学生起来读一读,了解有关知识。
3、强调“地球一周114分钟”
4、提问:绕5圈需要多少时间?
学生解答:114×5×570(分钟)。
5、接着提问:绕10圈需要多少时间?20圈呢?
抽学生解答:114×10=1140(分钟)114×20=2280(分钟)。
6、紧接着提问:绕21圈需要多少时间?
(1)学生列式:114×21(2)谁能估算114×21是多少?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甲:114×21≈100×21=2100(分钟)学生乙:114×21≈110×20=2200(分钟)学生丙:114×21≈114×20=2280(分钟)。
首先肯定这些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是你认为哪个更加接近正确答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应该是学生丙更接近正确答案,因为第一个因数没有变,第二个因数变化很小。
7、114×21正确结果到底是多少了?你打算怎样计算?学生分小组交流计算方法,然后汇报。方法一:114×20=2280方法二:114×21114×1=114=114×7×3=798×32280+114=2394=2394方法三:
8、教师对上面三种方法都给予表扬和鼓励,但是我们更加提倡方法三用竖式计算,因为竖式相对比较方便,在以后的学习中使用的更加广泛。
9、用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
学生理解并记忆(用坚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到的积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积末位数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强调: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仍然按照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法则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森林医生:122132×14×214841321212646052772。
2、出示多媒体课件。
选四道题让学生分组比赛计算,看看哪组计算的又对又快。
第一组:120×13第二组:103×31第三组:61×201第四组:321×15。
四、拓展练习:
原价:160元现价:138元。
(1)商店从工厂批发的复读机每台140元,商店要付给工厂多少元?
交流步骤:
a、每个人先猜是赚还是亏;
b、一起讨论出解决方法;
c、看看自己猜得对不对。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六、布置作业。
课本第31页第2题、第3题。
七、书设计。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绕21圈需要多少时间?
方法一:114×20=2280。
方法三:
新课中,创设情境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讨论、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解答。让学生求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学生很快列出了算式114×21=,因为上学期我们学习过两位数乘两位数,所以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试着做。本节课是一节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课,我将重点主要放在计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具体讨论;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算理。适时的引导,循序渐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求异、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探求新知,最终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篇八
一、复习准备:
出示口算练习。
师:口算练习,不是问题吧?
生七嘴八舌:没问题;小菜一碟;容易……。
师:先别夸口,要细心呀!
生1:112=336,1120=3360。
生2、1342=268,13420=2680。
师:发现什么了?
生3、后一个积添个0就可以了。
生4、后一个积是前一个积的10倍。
生5、后一个因数是前一个因数的10倍。
师:把这几个同学的综合在一起说一说九更好了。
生说:(先同桌说,再集中)。
师:很好,让我们继续)。
生6、1133=339,11330=3390。
生7、2112=422,21110=4220。
片刻后,学生们:咦……。
生8、2112=422,21110=2110。
师:这两个题之间还有上面的关系吗?
生:没了!
师:那请你看看,21112与这两个算师有关系吗?(讨论)。
生:12个211可以看成2个211与10个211的和。(综合了学生的发言)。
二、创设情境,探究问题:
1、出示主题图:
师:这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关于这颗卫星你知道什么相关的知识?
生:我国是197年发射的这颗卫星……。
师说明: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重173。
千克,绕地球一圈需时114分,是世界上第五个自主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师:结合这段内容,你能看出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
师:那我们结合“绕地球一圈需时114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绕地球一圈需时114分,半圈用多少分钟?
师:如何解决呢?
生2、114=,(其余学生认可)。
生3、绕地球一圈需时114分,圈用多少分钟?
有人急不可耐,说:114=,大约25分。
反对者:大约28分(其余学生同意反对者)。
生4、10圈用多少分钟?(114=)。
生5、11圈用多少分钟?
生6、34圈用多少分钟?
师:11圈用多少分钟?34圈用多少分钟?这两个问题,请你小组内讨论后,自己在本上试着解决)。
3、试着解决问题:
……。
4、汇报:
生1、竖式法(35人左右)我用以前学过得竖式的方法计算的',虽然其中一个因数是三位数,但是方法一样。
错例:主要是对位错:(不多)。
114。
34。
456。
342。
798。
生2、我是这么做的:(指的是11411)。
11411。
=11410+1141。
=1140+114。
=1254。
生3、我是这么做的:(指的是11411)。
以前我们学过两位数乘11的钱算方法:两边一拉,中间一加,11411也可以这么算……)。
生4、
11434。
=11433+114。
=114113+114。
=3876。
生5、
11434。
=11430+1144。
=3420+456。
=3876。
师:大家方法挺多的,但看来,虽然大家比较习惯用竖式解决,但是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还是非常好的。
三、巩固:
13545=40825=54312=21247=。
四、小结:有什么收获?
生1:三位数和两位数相乘,和以前的方法一样。
生2、计算时要注意对位。
生3、注意0的问题。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篇九
本节课崔老师通过“有关人造卫星的知识”引入一些有关人造卫星运行的数据,让学生学会能对较大的数进行估算,并在具体活动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
崔老师创设情境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讨论、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解答。让学生求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学生很快列出了算式114×21=,因为上学期学习过两位数乘两位数,所以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试着做。本节课是一节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课,崔老师将重点主要放在计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具体讨论;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算理。适时的引导,循序渐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求异、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探求新知,最终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催老师这节课注重算法多样化,是一节很朴实的课。
我对本节课的建议是:
1、崔老师组织上有缺失,已经有三个小组展示完了,仍有小组在黑板上写,根本没听其他小组的展示。
2、催老师应要求学生语言的严密,有个学生说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数位对齐就可以了。
3、练习设计没有坡度。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篇十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格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为社会造福的志趣。
抓住关键词进行语言训练,并激发科学兴趣。
多媒体课件。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跟踪台风的卫星》这篇课文。
下面我们来复习几个词,有信心读好吗?
第三代气象卫星监视跟踪台风报告。
(屏幕同时出示这几个词语。)。
你能选用一个或者多个词说一句话吗?
指名学生说。
把这六个词语连起来,用一两句话说说“气象卫星是怎样跟踪台风的?”
1、对台风有怎样的印象?(粗暴、危害人类、脾气不好、狂妄……)。
(师板书)。
对卫星的印象如何?(自信、脾气好、坚定)。
(师板书)。
2、下面,老师请大家默读课文3—7自然段,把能体现台风凶狠的、狂妄的句子画上“—”,能体会卫星自信、坚定的句子画上“﹋”。
3、学生默读,师巡视。
4、还记得台风和卫星初次见面是什么情景吗?
请读一读第1、2自然段。
板书(盯住时刻跟踪、监视)。
5、当得知卫星要时刻跟踪时,台风怎么反应?
6、哪个词体现台风凶狠、狂妄?
(狂怒)师板书。
7、我想采访一下台风:你最想告诉人们什么?
“我有多厉害”
8、看他到底厉害在哪呢?
自由读。学生回答。
9、这个台风语文还学得挺好,词用得很准确。
问:“嘿嘿……”后面有个省略号,你觉得台风想还说的是什么?
10、鸟儿见我xxxxxxxx。
xxxxx见我xxxxxxxx,。
xxxxx见我xxxxxxxx,
(我可以让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录像:台风来时。
11、带着这种感觉再读一读第3自然段。
12、可是气象卫星怕吗?他怎么说?
“可我偏偏爱跟着你走……”
哪个词感受到“坚定”——偏偏。(板书)。
13、此时台风能忍受吗?他有何表现?
生读文。
那个句子最能体现台风的状态?
什么词体现台风的凶狠——“狂暴”(板书)。
生边读边做动作。
14、他扑得过去吗?(气象卫星在300千米的高空,扑不下来)。
15、威胁不下来,武力也不行,狡猾的台风怎么做?
生读文。
这时台风心里怎么想的?
“气死我了,我一定要把你甩掉。”
师:把你的心情读出来。
生:哼!我要把你甩掉!
师:谁再来?
(生读)。
师:听,台风不服气呢!
能甩的掉吗?——不能。
16、小卫星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生:想甩掉我?没门儿!
师板书:嘲笑。
师:小卫星用嘲笑的口气说。
师:哪个小卫星再来对台风说说?
(生读)。
师:他这样读,我听出了在嘲笑台风,你想怎么读?
(生读)。
师:小卫星们,一起来。(生齐读)。
17师:听到小卫星的嘲笑。台风怎么做?
“台风暴跳如雷,像头疯狂的巨兽,呼呼地向着城市扑去。”
师板书:暴跳如雷。
自己读读这句话,看看你的眼前出现一头什么样的巨兽?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
生:台风暴跳如雷,像头疯狂地巨兽,呼呼地向着城市扑去。
师:你的眼前出现一头什么样的巨兽?
生:一头凶恶的老虎。
生:一头可怕的狮子。
师:是老虎、狮子这么大吗?(不够)。
是一幢楼房那么大吗?
(还不够)多大呀!
(老师做动作)这么大的一头巨兽正眦着牙,咧着嘴,朝我们扑来,好可怕呀!
台风们,一起来。(生做动作,齐读)。
18、看到这场景,游老师的心提到嗓子眼了,这个美丽的城市即将毁于一旦,怎么办呀?
让安安心呀?
生读原句。“可是他很快发现堤坝筑高了,树木撑牢了,人们谈笑风生,一点也不惊慌。
19、师:“谈笑风生”,怎样才是谈笑风生呢?
生:人们聚在一起,说说笑笑。
用“谈笑风生”说一句话。
师:咦?我不明白了,面对一头这么疯狂的巨兽,人们还能说说笑笑?
20、这是谁的功劳?
(小卫星的功劳)。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读文。
师:人们收到信息了,有了准备、
师:哪个小卫星把你的功劳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哈!这里的人们早就知道你快要来了。气象卫星自豪地说,每隔二十五分钟,我就向他们报告一次你的行踪。
师:看来这是一个非常谦虚的小卫星,不够自豪。(板书:自豪)谁再来?
(指生读)。
21师:真是一个自豪的小卫星。
1、卫星如此神通广大,威力无比,台风认输了吗?
认输了。怎么做?
读文。
2、现在卫星能休息收工了吗?
生读文。
台风虽然走了,可气象卫星还是时刻跟踪监视着……。
3、你想对气象卫星说什么?
生:感谢……。
师:不仅要感谢气象卫星,还要感谢默默无闻研究气象卫星的科学家们。
1、分角色朗读全文。
请想当台风的同学站起来,想当气象卫星的同学,稳稳的坐着,咱们一起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了这篇课文,现在谁能告诉我气象卫星是怎样跟踪台风的?
看板书说。
是啊!台风的威力再大,也不如我们人类的智慧大。除了气象卫星,科学家们还发明了许多用途广泛的卫星,如:通信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截击卫星等等。
只要你们从小用功学习,爱科学,学科学,长大一定会研制出更多用途的卫星,为社会为人类造福。
同学们,你还想知道哪些人造卫星?选择一个作点研究,再把结果跟同学们交流交流。
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资料,你们可以参考一下。
(出示课件)。
《跟踪台风的卫星》这篇课文是苏教版第六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篇童话最显著的特点是:作者运用角色语言,通过台风和卫星的对话、神态及动作生动地介绍了第三代气象卫星的特点和作用。所以在教学本文,我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对话、神态及动作。
1、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词句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理解词句,理解含义比较深的词句在课文中的意义和对于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品词品句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品味、揣摩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理解其内涵,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和技巧。“卫星”与“台风”这两个人物,是很有意思的,把课文中几个对应词放在一起引领学生阅读,也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认识卫星。一是从“台风猛然看见——朝他眨着眼睛的小星星——大声嚷道:‘你是谁?竟敢盯着我!’”——“小星星笑了笑——跟踪你、监视你”首次认识;从“台风狂怒地嚷着……-——可我偏偏爱跟着你走——台风狂暴起来,对准气象卫星猛扑过去——离地面三百公里”再次认识;从“哼,我要把你甩掉——想甩掉我我?没门儿!”第三次认识;从“台风暴跳如雷,向城市扑去——人们谈笑风生,一点也不惊慌——气象卫星自豪地说……”第四次认识;从“台风一听泄气了——懒洋洋地朝另一个方向奔去——情事地转过来,又紧紧地跟踪着,监视着……”第五次认识。
也就是说,在课堂上,借助这五次关键词句,可以让学生理解第三代卫星的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跟踪”,这是前几代卫星不具备的特点。围绕着“跟踪”角色情绪及动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抓住关键词“狂怒”、“狂暴”、“暴跳如雷”、“泄气”来体会台风的狂暴和气势汹汹,并感悟到台风貌似强大实际上是“软弱”的;抓住“偏偏”、“嘲笑”、“自豪”等词语感受卫星的自信和坚定,并让学生体会看来渺小的卫星实际上威力无比。
2、注重积累词语。
著名学者邓拓说:“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重视积累的。”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进行同类型词语积累,比如描写台风可恶的词语,当台风泄气后的词语,能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感悟、理解,加大了情感体验的深刻性。
语文教学的“六个度”:亲和度、自由度、参与度、整合度、习练度、延展度。本课教学中有几处拓展我觉得是比较能够符合以上六度的,比如在教学台风狂怒时同类型句子的练习说话,还有台风猛扑向城市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学生在这样的环节里感受到了新奇,能做到全员参与,练习与课文有了一定的延展,在达到练习说话的目的时,还能让学生能更进一步地体会课文内容。
在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读,我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晓畅直至提高。并且在读中相机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抓住重点词再深入研读。这样一来,就简化了头绪,直奔重点。
本篇课文的事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说是有一定的距离的,但可以感受的到学生对于卫星很感兴趣,因此采用多媒体课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篇十一
崔老师展示的《卫星运行的时间》一课,让我感受颇多。
这是一节计算课教学,许多年来,计算课很少被当成公开课,这也足以说明上计算课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也说明县教育局领导对计算课,特别是计算算理的重视和对学生对计算算理是否理解的关注程度。传统的计算教学常常通过机械重复、大题量的训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只重视计算的结果,不重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法的概括。而这一节课后,我发现教学中,崔老师始终坚持以教师的引领为主线,充分利用数学知识这个“载体”,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因此,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教学时,没有满足于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学会计算,着重关注学生是否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注重转化、建模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从而把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数学教育的根本途径。
反思这几节课,我们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重组并不是把几块内容简单的相加或相减,而是要抓住“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作为主线,先让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两位数乘一位数24×2”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24×10”,通过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所要用的知识作了很好的铺垫,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去学习新知识,使学生很容易接受。在此教师在要求学生计算24×12,这时学生就很容易的用各种方法进行计算。教师在引入阶段通过现实数学情境的创设,采取忆旧引新的方法,从复习到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说明教师充分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复习旧知来为学习新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新课标指出:笔算教学不应仅限于竖式计算,应鼓励学生探索和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同一道计算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存在着差异,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和解题策略,这正是学生具有的不同个性的体现。在本节课教学24x12时,放手让学生试算,学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又根据口算的方法来计算的;有把因数拆成两个一位数,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计算的;有直接列竖式进行计算的;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解法,进行小组内交流,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间的数学交流。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使不同的人学到了不同的数学。同时在这堂课中也让学生进行了估算的练习,因为这是我们平常生活中最有用的方法。在计算教学中,我们教师同样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的必要的发展。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
我的思考:
1、能否让探究更具实效性?
在组织学生自主探究24×12=?时,教师先让学生进行“估算”,再要求学生进行“口算”,最后再放手让学生进行“笔算”。本着层层递进、步步为营的思路显然也有一定的设计意图,但是在学生出现的几种算法中,真正属于“口算”范畴的只有一种,即“可以先算24×10=240元,得出买10本书的钱,再算24×2=48元,算出的是买2本书的钱,然后把两部分的钱加起来,240+48=288元,就是一套12本书的钱。”这恰恰就是进行“笔算”的思路。但是由于在课堂上,学生还出现了例如:“可以先算24×6=144元,得出买6本书的钱,再算144×2=288元,就是一套12本书的钱。”这会不会造成学生进一步探索“用竖式计算”时的困惑呢?还处于后一种思维的学生是不是都是按照教师的思路依据第一种方法去列竖式呢?是否有学生先列出24乘6的一个竖式,再列出144乘2的一个竖式呢?如何让探究更具实效性?我们想是不是可以先让学生对几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比较,在体会算法多样化的同时突出算法的最优化呢?当大多数学生都认可前一种口算方法时,再组织学生利用这种口算思路去探索“用竖式计算”的方法,也就水到渠成了。
2.计算教学中究竟需要怎么样的教学情境?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篇十二
一、说课标: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这块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教学,应减少单纯的技能训练,避免繁杂的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鼓励算法多样化,将运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等。基于以上内容,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
二、说教材。
《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意义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充分的交流。
三、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学习本课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讨论、交流来获得新知。教材中呈现的情境虽然离学生生活远些,但学生通过教师简单介绍,创设的情境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爱祖国教育。
四、教学目标定位。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3、通过对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笔算方法并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正确笔算。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提供书上的主题图:围绕“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这个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提出问题能力。
2、估算。
让学生先估算一下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在具体的情境中鼓励学生进行估算,用自己对数及其关系的理解,培养数感并对运算结果进行把握,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为下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
3、自主探究114×21的计算方法。
114×21如何解决这道乘法题的计算,是学生面临的新问题。前面的估算环节就为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提供了多种策略。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完全可以自主探究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学生提出:114×20+114、100×21+24×21、114×3×7、110×1+4×1+110×20+4×20、10×1+4×1+110×20+4×20、竖式计算等,并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反思。通过观察发现各种不同算法中算理与竖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竖式计算。让他们在评价与倾听的过程中去发现,去感悟,去提升。
4、形成性练习:
(1)305x28=。
(2)森林医生。
(3)笔算。
(4)解决实际问题。
5、学习评价。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哪些问题?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篇十三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出示课件,引出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接着提出人造卫星绕地球2圈、5圈……21圈的时间计算问题。
在学生列出算式后,组织学生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学生可以把114看作100来估算,也可把21看作20来估算。估算时让学生说说估算的方法,并组织全班进行交流。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让学生先独立尝试竖式计算,然后讨论交流,并总结方法。
做试一试中的四道题,请4人板演。
做练一练中的第2题,森林医生,让学生找出错误,并改正。
三、课堂活动。
做练一练第4题: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问题。在学生解答时可分几步呈现:
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情境中的信息,然后请学生自己提出一些问题。
2、出示商店从工厂批发的数量,讨论按批发的数量,原来可以买多少钱,现在降价后只能买多少钱。
3、出示问题(1),讨论提出的问题。
4、出示问题(2),讨论提出的问题。
做练一练第5题:本题是一道提高估算能力的教学游戏题。本题的策略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根据积的位数来考虑是否符合条件。2、在积是五位数的算式中,看两乘数的最高位相乘的得数约是几。3、对接近3万或5万的算式再具体地算一算。
学生在思考时,教师应指导他们有规律地思考,即从右往左或从上往下,以免出现遗漏。
[板书设计]。
114×21=。
[教学后记]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多数同学能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只有魏晓芳、刘航、胡义、牟锐、刘小红还是要多次来到我的办公室辅导,才勉强会了一点点,我该怎样帮他们呢,他们自己不上进。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篇十四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卫星运行时间》,首先我对本节课的教材来做一些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中的第一课时,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学,位于书本的第33页到34页。
卫星运行时间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在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意义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充分的交流。
而教材中呈现的情境虽然离学生生活比较远,但是学生通过媒体、网络和书籍已经了解了许多相关的知识,通过情境教学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掌握竖式计算的技巧和算理。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竖式计算。
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技巧和算理。
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教法:
《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拓展的。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学习本课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讨论、交流来获得新的知识。所以在教法上,我采取自主探索、观察的教法来进行,同时结合实际操作、思考等辅助教学方式。
学法:作为学生在目前阶段已有的知识机构,对竖式计算的方法已经能够掌握。因而在学法上,我将采取引导及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乘法运算?接着让学生帮忙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算式,从而使得已学的竖式计算方法得到复习和巩固,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提供书上的主题图:围绕“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与绕21圈”这两个信息,让学生非常明确地提出问题:21圈要多少时间?并列出算式:114×21。
这样的设计,减少了学生在此时提出与本课无关的问题。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
3.估算
让学生先估算一下“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在具体的情境中,鼓励学生进行估算,用自己对数及数量关系的理解,培养数感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把握,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为下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
4.自主探究114×21的计算方法114×21如何解决这道乘法题的计算,是学生面临的新问题。前面的估算环节就为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计算提供了多种策略。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完全可以自主探究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学生提出:114×20+114×1,114×3×7和竖式计算等。将学生反馈的计算方法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反思。通过观察发现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中算理与竖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竖式计算,重点讲解竖式计算的算理。让学生在评价和倾听的过程中,发现、感悟,从而得到提升。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篇十五
《卫星运行时间》系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4——35页的教学内容。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这是在以往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一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教材结合“人造地球卫星”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列竖式计算乘法的算理。这也将为后续的乘法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有以前的基础,一般说来计算难度不是很大。同时考虑到学生年龄和数据计算枯燥的特点,我班孩子在计算中也容易出错。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立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理解编者意图,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确立的重点是两、三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难点是乘数中间和末位有0的乘法的准确计算。
三、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我从四个环节设计了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在设计的第一稿中,我是先由课件导入,引出介绍卫星资料的情境,说说发现的数学信息,从中引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重点研究与此相关的问题并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列出算式。“绕地球21圈的时间”学生提不到,就由老师提出。因为解决这个问题列式是114x21。这个环节做到简明扼要,直奔主题。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估算。
在具体的情境中先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估算一下。在交流不同策略的同时确定得数的取值范围。起初,我对估算的理解是比较肤浅的,曾有过困惑,如个别学生直接就说出准确数值后,还有没有必要再让其他学生估算了呢?通过研讨和实践,我认识不但关注结果,更要关注估算的策略与过程,估算同时也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
2、自主探究算法。
(1)鼓励独立探索算法。
(2)同桌交流。
(3)全班共享。
比较竖式与口算、表格计算法,发现计算道理一样,但竖式又具有书写简洁的特点,适用于所有的乘法,建议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竖式的方法。
三、拓展应用、巩固新知。
基础练习。
1、出示三道典型算式。学生计算,教师在巡视时注意搜集错例记在小本子上。
2、森林医生。
出示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例,当堂解决共性问题。意在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提高练习。
安排34页第4题,这是计算商店的盈利问题。
学生解答时,分步出现问题,降低学生解决问题的难度,鼓励学生采取不同的解题策略。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通过提问: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能说一说乘法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吗?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篇十六
《卫星运行时间》的教学内容是结合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要求学生在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积的基础上,探索两、三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在三年级,学生就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本节课是对三年级知识的拓展。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在精确计算前,教材安排了估一估的环节,接着和学生一起探索两、三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出示了四种计算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有尝试多种方法计算的意识。教材的难点重点都安排在课后的试一试,通过练习巩固,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将本节课知识进行拓展延伸,用于解决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论。这节课也为后面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激发学生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兴趣,树立学生计算的信心。
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和需要处理连续进位的计算。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教你们认识一种你们从没接触过的东西人造地球卫星。知道它的用途吗?我们无论是打电话、看卫星电视、还是gps定位都离不开人造卫星。它给人类带来的便利是不可估计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人造地球卫星的知识卫星运行时间。(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师:(显示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时间)大家把黑板上这句话读一遍,将得到的数学信息记下。
【设计意图】计算教学源于生活的需要,我创设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看来同学们三年级的乘法学的非常棒。我也知道2圈、5圈肯定是难不住你们的。那么假设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0圈,你们会吗?(请同学起来回答)。
师:同学们,我们没有学过两位乘三位数的乘法,xxx能现在做出一个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非常的棒。
(预设1)我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11020=2200,所以11421大约等于2200。
(预设2)我把114看作100,把21看作20,10020=2000,所以11421大约等于2000。
师:通过同学们估算的答案,我们知道估算就是将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因数进行适当的四舍五入得出的答案。那么谁估算的答案最接近精确值呢?同学们去试着计算一下吧。(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养成计算前估算的习惯。将课堂还给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出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三、反馈方法,优化算法。
师:老师下去走了一圈,发现了各种各样的做法,总结出三种算法,呈现出来给大家看看。
先算20圈:11420=2280(分)11421。
再算1圈:1141=114(分)=11473。
加在一起:2280+114=2394(分)=7983。
=2394(分)。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刚刚接触的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还没有一个固定的做法。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将之前的知识发挥出最大的迁移,自己摸索出自己喜欢的计算方式。
师:同学们异口同声的都选择的竖式计算,那么在用竖式做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时,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数位的对齐。
【设计意图】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中学生最容易犯的就是数位对齐和进位错误的问题,在这步就正好体现出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竖式计算的优越性。
四、总结算法,巩固训练。
(一)、师:看看自己学会了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吗,试一试吧!(请学生演板课本p34试一试)。
1354540825。
5431247210。
(二)、师:演板的同学已经做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做的怎么样呢?(组织学生找到演板学生犯的错误,集体订正。)。
(三)、师:总结错误,强化算法。
1、学生在做中间带0的竖式计算时,往往会出现0乘任何数得任何数的现象。
2、两位数放前面时,学生不知道讲数位多的数放在上面列竖式其实更简单。
3、进位很容易就会忘记或者上一步的进位加到了下一步,标明进位时数字写太大造成混淆了原来了因数。
四、师:这些错误下面的同学应该也会出现,那么经过我们一起总结出来这些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对计算要更细心、更准确。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新知识。对于乘数中间有0的算式应强调0的处理,在计算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时,我们通常把数位多的乘数写在上面。集体订正,也会减少学生的错误,激发学生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兴趣,树立学生计算的信心。
师:学习数学最终都是要将数学运用到生活当中去的,既然今天同学们学会了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算法,能不能帮老师解决一下这些问题呢?(多媒体显示问题)。
【设计意图】:在学生学会了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计算后,还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的。此环节设计两道应用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原本单一的竖式计算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生活性。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课堂总结,课外巩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
(1)把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因数进行适当的四舍五入。
取近似数;
(2)将近似数相乘的积作为估算的结果。
2、列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1)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到的末位数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到的末位数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
课外作业:课本p34页练一练1、2题。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篇十七
《卫星运行时间》系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4——35页的教学内容。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这是在以往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一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教材结合“人造地球卫星”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列竖式计算乘法的算理。这也将为后续的乘法学习奠定基础。
由于学生有以前的基础,一般说来计算难度不是很大。同时考虑到学生年龄和数据计算枯燥的特点,我班孩子在计算中也容易出错。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立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理解编者意图,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确立的重点是两、三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难点是乘数中间和末位有0的乘法的准确计算。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我从四个环节设计了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在设计的第一稿中,我是先由课件导入,引出介绍卫星资料的情境,说说发现的数学信息,从中引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重点研究与此相关的问题并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列出算式。“绕地球21圈的时间”学生提不到,就由老师提出。因为解决这个问题列式是114x21。这个环节做到简明扼要,直奔主题。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估算。
在具体的情境中先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估算一下。在交流不同策略的同时确定得数的取值范围。起初,我对估算的理解是比较肤浅的,曾有过困惑,如个别学生直接就说出准确数值后,还有没有必要再让其他学生估算了呢?通过研讨和实践,我认识不但关注结果,更要关注估算的策略与过程,估算同时也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
2、自主探究算法。
(1)鼓励独立探索算法。
(2)同桌交流。
(3)全班共享。
比较竖式与口算、表格计算法,发现计算道理一样,但竖式又具有书写简洁的特点,适用于所有的乘法,建议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竖式的方法。
基础练习。
1、出示三道典型算式。学生计算,教师在巡视时注意搜集错例记在小本子上。
2、森林医生。
出示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例,当堂解决共性问题。意在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提高练习。
安排34页第4题,这是计算商店的盈利问题。
学生解答时,分步出现问题,降低学生解决问题的难度,鼓励学生采取不同的解题策略。
通过提问: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能说一说乘法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吗?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篇十八
聆听了崔老师执教的四年级数学课——《卫星的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感触颇深,真可谓是受益匪浅,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很多,下面就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课堂语言精准且具激励性。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密、准确、精练、逻辑性强。崔老师在课堂上做到了没用的话不说,与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无关的话不说,做到了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同时教学语言具有亲切感、有激励性,能“抓住”学生,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究状态,是数学课堂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的最好诠释。
二、注重估算能力的'培养。
估算,是数学学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技能,是学生逻辑思维的凝结与浓缩。崔老师在出示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之后精心设计了估算的环节,问道:“你能先估计一下卫星的运行时间吗?”在估算交流活动中不仅让孩子们体会到如何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同时也让孩子们体会到他们所学习的内容不是枯燥、刻板的,而是有趣的、富有生气的,这时候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灵活地运用估算,对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注重算理的表述。
算理是计算的理论依据,而算法则是依据算理提炼出来的计算规律和方法,它是算理的具体体现,算理和算法是相辅相成的。课堂上崔老师特别注重学生对算理的表述,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没有算理的理解,就没有算法的真正掌握。
四、为学生提供充足时空。
崔老师的课不管是新知探究环节还是巩固应用环节。教师都能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究,去交流。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课堂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互动空间。老师只在关键处点拨、重点处强调、难点处引导,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研讨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我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博采众长,努力缩短与优秀教师的差距。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417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