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飘香的端午节范文(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15:15:21
初二飘香的端午节范文(20篇)
时间:2023-11-29 15:15:21     小编:雅蕊

运动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我们应该每天都保持一定的运动量。确保总结的内容准确、客观、具体,并且具备可操作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初二飘香的端午节篇一

定定地看着眼前这棵细瘦却又笔挺的绿树,眼前似乎又浮现出那憨厚朴实的背影。“沙--沙--”,熟悉的声响再一次将我从睡梦中吵醒,我不由有些不满,自这扫地工来了以后,我再没睡过一次安稳觉。拉开窗帘,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瘦削的背影,穿一件皱巴巴的蓝外套和一条洗得发白的长裤。他将扫帚倚靠在一颗桂树下,蹒跚地走回刚才扫的绿化带旁,慢慢弯下腰,双腿微微弯曲,两手在绿化中摸索着什么。不一会,他转过身,露出一张饱经风霜的脸,手中拿着一只钱包。他看了看四周,然后将钱包塞入怀中,接着若无其事地走向远处继续扫地。

初二飘香的端午节篇二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到了,我仿佛又闻到了那股清香的粽子味道。

今天是星期六,妈妈就提前在家包粽子了。只见妈妈拿着一片长长的竹叶,非常熟练地将竹叶卷成一个圆锥形,像一个小小的漏斗,再往“漏斗”里舀进满满一勺子的糯米,放进几粒花生,接着再把“漏斗”填满,妈妈两边手捏着“漏斗”的两角小学生作文你也可以投稿,灵巧地左折右叠,用一根细长的绳子在粽子上绕来绕去,把粽子捆得严严实实的,一个粽子就诞生了。

包好了粽子,就开始煮粽子了。妈妈把一大提粽子放进一个大大的锅里,没过水,点上火,煮了半个小时后,妈妈又帮锅里的粽子翻了个身,接着再煮。妈妈说这样糯米才能熟透,粽子吃起来更绵软。又过了一个小时,满屋都飘满了清香的粽子味,馋得我口水都流下来了。剥开一个粽子,竹叶的清香扑面而来,轻轻地咬一口,糯米和花生夹杂的香味让我三下五除二就干掉了一个粽子。妈妈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笑着说:“慢点吃,别噎着!”

闽侯县实验小学二年(7)班董林恺指导老师:江春兰。

初二飘香的端午节篇三

小时候。

记忆朦胧。太外婆喜欢自己包粽子。说也奇怪,我就独爱太外婆包的粽子。每逢端午前两天,太外婆总会在灶台那边包粽子。那是我依靠在她的身旁,看着她用筋脉突兀的双手颤抖着去包粽子。那飘香的粽叶中心包裹着白白的米饭,总会让我涶诞三尺。我看着太外婆的手在不停地颤动着,然后我便问:“小太外婆,你是不是冷了?手怎么抖得这么厉害?”太外婆为了让我吃得到那香喷喷的她亲手包的粽子,竟然瞒着我说:“凤儿乖,太外婆这是在帮你把粽子弄得更加好吃呢!”对了,那年的粽子充满了温情。

然后。

余音袅袅。“那年的龙舟划得特别起劲!”小外舅回忆说。正是那年,我认识了屈原。其实也不能算是认识,是了解罢。那年,我们全家都坐在露台上庆佳节。天空向刷过的蓝缎子,雨下过后,大自然的芳香又焕发出来了,虽说没有明月,但那情景貌似中秋。粽子还是粽子,但是就不是太外婆包的了。我正咀嚼着那白白的米饭,突然,突发奇想打算了解粽子,于是我问妈妈:“这粽子是怎么来的呢?”“……屈原……”妈妈向我讲述了那个爱国志士的感人故事。对了,那年的粽子充满了敬佩。

今日。

往事犹存。我已经学会了包粽子,我可以独自做出当时那令我口水大流的喷香粽子了。坐在露台上,我望着每一位亲人,又望望那明净的天空。每一位亲人都老了,我得珍惜;可是,屈原那是的神话却可以通过我们祖祖辈辈传诵下去,直到永远。死亡不会带走恩念,欢笑也泪水总会在心中沉淀。

又到了粽子飘香的时候。对亲人的怀念,对祖国的热爱,透过那清香的粽叶缓缓飘到我的心间。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汩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包粽子、划龙舟、煮鸡蛋,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奶奶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

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让细线系在什么地方啊?”

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今年五月节是在外面过,一个人,每逢佳节倍思亲呀。

应节气买了几个粽子吃。小时候对这些传统食品比较排斥,现在却非常喜欢吃,一方面也许是制作工艺有了改进,另一方面也许是我这个人比较传统,因此行为举止也有着浓郁的中国风。

小时候家里吃粽子的时候,提前好几天就要把江米泡上,那时候江米比较贵,我们都吃黄米的。那个年代吃大米还算是比较奢侈吧,因为江米比较像大米的味道,我不爱吃小米,所以就不爱吃黄米粽子,家里多数都包一些两掺的,吃起来很不错。

粽子叶一定要新鲜的,有的人家包的粽子可能是因为粽叶不新鲜,我总感觉是谁往里面吐了一口痰,味道让我作呕,那样的粽子也吃了不少,很排斥。

书上说粽子叶吃完了要泡在水里,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我们家很遵守这个传统,吃完的粽子叶都泡在一个盆里。不过我总怀疑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是洗干净了明年接着用,不管怎么说,第二年再用起来味道就怪怪的。

晚上在菜市场买了两块钱的桑仁。有人叫桑粒,南方叫桑葚,反正我们都叫桑仁,就是桑树上结的那种紫色小串串,吃完了嘴里手里一团黑啊。小时候姥姥家住在老房子,后院就有一棵很大的桑仁树,应该还有蚕的,不过我都没见着,只是吃着好吃的桑仁。大舅家后来住在那里,还让大姐给我们家送桑仁,很大一方便袋,很好吃很好吃。后来姥姥家盖了新房子,就把那棵桑树砍了,很惋惜啊,再也吃不到桑仁了。买的东西总是感觉味道不如自己家的。

想起姥姥姥爷,对我真的是很好。当初姥姥生的都是儿子,想要一个姑娘,就从我的亲姥姥姥爷家,也就是姥爷的大哥家,把我妈妈抱养过去了。亲姥姥我没见过,亲姥爷有点印象,就是他快要病逝的时候,我和大姨家的丫头去他的小屋里偷罐头吃。亲姥姥姥爷这边是我的亲人啦,对我都很好的,可是亲姥姥姥爷我却印象不多,很难过,记得妈妈说过亲姥姥在我满月的时候,还给我买了一个小毛毯,盖起来很软很暖的。这边姥姥姥爷把妈妈抱养过去了,对妈妈也是很好的,妈妈管姥姥叫妈妈,管姥爷叫伯伯(baibai),小时候我都不了解,后来长大了才慢慢知道的。姥姥很胖,买衣服都没有合适的,从来不敢吃鱼,吃鱼就扎嗓子。年轻时候都没做过梦,真是心宽体胖。姥爷看起来不是很胖,可是裤腰比姥姥还多了三寸,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姥姥和姥爷我都没有尽孝,现在还很想他们。有两次在梦里梦到他们缺钱了,醒来时候我还觉得枕边清泪湿湿的,可是终究没有去上坟看看他们,我想总有时间,我会回老家给他们上上坟。

姥姥家的桑仁虽然没的吃了,可是四姨的婆婆家却有桑树,也结桑仁。记得那一年我在四姨家玩,就和一帮孩子们去摘桑仁吃。还有杏。在农村真好。桑仁都是在树上打下来的,不过我更青睐于站在墙上自己去够,这样才新鲜嘛。四姨家我非常喜欢,因为那个小村子还分山上山下,到了夏天满四周都是郁郁葱葱的,有一年我去四姨家的地里,正好是黄昏时分,炊烟袅袅,夕阳西下,让我一下子想起了《西厢记》里的句子“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确实四下里郁郁葱葱的景致,让人陶醉其中,而且空气是那么的新鲜。

一晃又是好多年过去,当我还在回味上一辈亲人的悲悲喜喜的时候,我们这一代的兄弟姐妹,却天各一方,难以聚合。怀念小时候,想念远方的亲人,就在这端午节的前夕,送去我最诚心最虔诚的祝福和祈盼吧。

初二飘香的端午节篇四

每当金秋来临,故乡的城内城外,都会开满默默传香的小小桂花。不起眼的淡黄,却弥漫着浓烈而又淡雅的清香。爸爸的爱就象这桂子,在我的记忆深处无语地散发香味,让我的心充满了温暖和感动。

家长会。家长们匆匆忙忙赶来,走进教室。妈妈也进去了,留下爸爸和我等在门外。

爸爸尽力让沮丧失落的我重新鼓起信心,我却在窃笑爸爸看起来壮实了很多。突然,爸爸摘下了我的眼镜。我莫名其妙,傻傻地问爸爸:“怎么了?爸。”“看看你这眼镜,脏成什么样子了!”略带责备的口气,却包含着浓浓的爱意。我傻傻地笑着,享受着这甜甜的滋味,却见爸爸开了外套拉链,撩开了毛衣。深秋十月,天气已经很冷了,更何况我们站在空旷的大厅里。这么冷,爸爸难道还嫌热?我正要劝爸爸小心着凉,只见他小心翼翼的用粗糙的大手拿着我脏兮兮的眼镜,另一只手拽出内衣的一角,仔仔细细地将镜片擦了又擦。我目瞪口呆,爸爸却像没事人似的,说:“纯棉的,不伤眼镜片。”还叮嘱我说:“以后一定要记得擦眼镜,要不影响上课看黑板。而且像今天这样擦了还不行,回去最好用水冲冲。”我呆在那里。爸爸一见我的傻样子,笑了笑,小心的给我戴上了眼镜。“哇,看的清楚多了!”温暖,从那架小小的眼镜,透过皮肤到达我的心房。眼镜上爸爸的体温,像春天的感觉。

初二飘香的端午节篇五

我喜欢夜。喜欢在夜晚散步,喜欢在夜风中遐想。或在月光下,或在路灯下,迎着习习的晚风,或独自一人哼着自己喜欢的歌儿,或和好友一道边走边聊。

我喜欢夜。不仅因为夜的安静,风的轻飘,月的朦胧,还因为星星传送着我的思念,月儿寄托着我的情愫。这缘于那个月圆之夜。也是我在学校度过的第一个中秋节。初中时我是走读生,每天都在家里。到了这儿,离家很远,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对于从未离过家的我,当然很不适应。何况是在中秋节呢?于是便一个人跑出教室坐在篮球场的大树下,望着月亮发呆。这时一个人向这边走来,是静。一个可爱活泼的女孩。于是我们诉说着彼此的烦恼和思乡之情。静对我说:“梦,让我们把对家人的思念告诉星星和月亮,让它们把我的思念和祝福带给我们的家人吧。我想他们这会儿也正望着月儿想我们呢?”我很快便同意了,我们把自己心中的话告诉了月亮和星儿。说完以后,我和静都觉得好多了。从此我便爱上了夜,爱上了这轮月。虽然好友和我分开了,但是我们都会让月儿和星儿传送着彼此的思念和祝福。

我喜欢夜。喜欢那或圆或缺,或明或亮的月。在月光下,在路灯下,在习习的晚风中散步,让星儿和月儿把我的思念和祝福带给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也带给那些寂寞的人,愿他们不再孤单。

初二飘香的端午节篇六

又到了一年的立夏时节,班主任老师说:“为了锻炼我们的自理能力,这次烧野米饭全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就不请爸爸妈妈来帮忙了!”同学们信心十足,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大家都迫不及待,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做野米饭的材料都是大家根据分工提前一天准备好带到学校的。有咸肉、蚕豆、玉米粒、土豆、胡萝卜、米、油、盐、锅铲和盆子等。开工喽!有的淘米,有的刷锅,有的拾柴,有的剥豆子,有的切胡萝卜。我们小组的同学们各司其职,干得热火朝天,甚至还有些手忙脚乱。不一会儿,食材准备就绪,大家开始生火,你一根我一把地往炉子里塞了许多柴火和干草。火势渐渐旺了起来。我们拿出油,往锅里倒。

第一个入锅的是咸肉,“大厨”拿着锅铲,娴熟地在锅里翻动着。其他的菜也陆陆续续地“跳”下锅。“二厨”也来帮忙了。最后倒的是米,大家轮流试铲了一次,我一时失手——米被我铲到外面去了,真是可惜了粮食!接着我们盖上锅盖,把炉子下的火扇得更旺了。烧着烧着,锅里飘出了一股浓浓的焦香味,大事不妙!掀开锅盖一看,饭被我们烧焦了。但是大家都忍不住尝了尝,有的说苦,有的说香,我也尝了尝,焦的地方实在难吃,不焦的地方飘香十里。虽然饭烧焦了,但幸亏我们还有另外几道美味佳肴:杂烩汤、“一锅乱炒”和烤土豆。大家吃得欲罢不能,争先恐后地加餐,看着大家狼吞虎咽的架势,我也以最快的速度吃掉盘子中的烤土豆,生怕再被别人给抢了。同学们一边品尝着美味佳肴,一边聊着天,一会儿又嬉笑打闹。整个野炊区弥漫着我们的欢声笑语和香喷喷的饭香。

初二飘香的端午节篇七

端午节的时候,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但作为一个标准吃货,最关心的自然还是吃的——也就是家喻户晓的粽子。

这粽子无需我多说,所有人应该都知道,它由粽叶包成,拥有绿色的外表,当它脱下绿色的外衣时,会露出白色的粽肉,仿佛在诱惑着你,让你吃下它。它的馅也是五花八门的,但枣棕最多,当然还有肉粽、小豆粽、米粽等。

别看拆粽子外衣简单,但包粽子可不简单。粽叶很好找,一般河边的嫩芦苇叶或是竹叶都可以。包的过程比较困难,特别是对我们这种只顾吃不会做的人来说。包粽子之前,要提前一天把糯米浸泡好。

包粽子也有讲究,必须要包成三角形,若是包成了其他形状,便成了“四不像”了。看着别人包起来如鱼得水,可自己操作却实属不易。我时常包成其他形状,全是不规则的,一按下去,有些地方就已经变形了。

对于我来说,外表不是关键,只要里面好吃就够了。于是,我那丑粽子也跟着漂亮粽子一起下了锅。当锅再一次被揭开,那些混在一起的味道弥漫开来,萦绕在鼻尖。粽子入口之后,有点粘,但味道挺不错,让人回味无穷。

粽叶飘香季,就是这样,总有离开的时候!那粽子的香甜,那端午节的美好,我已经记在心间,不会忘怀!

初二飘香的端午节篇八

沁水县西关小学三年级(4)帅俣丞。

端午节到了,新鲜的棕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洁白的糯米,晶莹剔透;红枣、葡萄干和花生高中优秀作文原创分享,显得那么诱人。

妈妈用灵巧的双手左折右叠,再用绳子层层缠绕,很快,一个精致的粽子就包好了……煮上那么一会儿,粽子的香味便飘满了屋子,叫人馋得直流口水!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熟了的粽子往嘴里送。

初二飘香的端午节篇九

第一次在松花江边的房子里过端午节,心里不免有些小兴奋,头天晚上便做好了计划,清晨4.30分,闹铃响起,一骨碌翻身下床,换了衣服,准备到江边去采些艾蒿,再按照古***俗,用江水洗脸洗眼睛,祈求一年健康平安,然后顺路给小孙子买个香草荷包。推开屋门,门把手上竟然有一绺用红丝线捆扎的艾蒿,还有一个带着五彩丝线穗子的香草荷包。我暗自诧异,搬到这个小区没有多久,并没有熟识的亲朋好友住在这里,是谁大清早便送来了节日的祝福呢?一转身,看见邻居家的门上也挂着相同的艾蒿和荷包,心里顿生温暖,原来,这是小区物业的礼物,真是有心之举。步入电梯,精致的宣传栏里,也换上了端午节的相关内容:“端午节的来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粽子的制作”、“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整个版面,套色印制,精心的设计,漂亮的插图,简洁的文字,节日的气氛扑面而来。从30楼下到1楼,大约58秒的时间里,我的眼睛没有从这个版面移开,走出电梯,心中生出良多感慨。

小的时候住在贫穷落后的乡下,没有吃过粽子,没有见过香草荷包,不知道五月节也叫端午节,更不知道它的来历。上学时,课本里没有,老师也没讲过。现在回想,那是一段多么可悲的岁月!一个民族,文化荒芜了,历史断裂了,人们逢年过节,只知道吃吃喝喝买买送送。人们不知道,五月节是所有传统节日中最具文化特色、最有精神内涵的一个重要节日;人们不知道,两千多年前有一个身居高位的爱国诗人屈原为了国家的存亡做过不妥协的抗争;人们不知道,他在得知国家灭亡的当日,愤然跳入汨罗江;人们不知道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在他忌日的这一天,当地百姓包了粽子投入江中,以祈求诗人尸骨的完好,这一习俗流传下来才有了端午节;诗人的不朽诗篇《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能够激发人们探求真理和爱国热情的名句,又能有多少人背诵得出?没有自己文化传承的民族,是一个没有根的民族,一个没有根的民族,就像水中的浮萍,经不起大风大浪;一个没有文化精神内涵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凝聚力的民族,这样的民族,无异于一盘散沙。好在天不亡我华夏,终于结束了那段悲催的历史,开始了改革开放,开始了伟大的民族复兴。传统文化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课堂上有了“弟子规”、“三字经”的朗朗诵读声;媒体上有了“诗词大会”、“朗读”等精品文化栏目;在企业,在社区,在广场,各种传统文化艺术活动方兴未艾,中华民族的寻根之旅,在功利时代艰难前行。

我自豪于自己的睿智,在改善住房的时候,倾其所有,选择了这样一个具有人文气息的物业小区。

在这里居住,目之所及,不仅有完美的绿化美化,而且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进入楼宇大厅,右面的墙壁上是三个壁挂画,分别是“仁”、“爱”、“信”三个大字,左面墙壁上是《弟子规·泛爱众》全文。电梯里的宣传栏,通栏标题是“戊戌崇爱,和谐万家”,副标题是:今天我有没有帮到别人?宣传栏里的具体内容随着节令随时更新。这样一种关于历史、关于文化、关于生活常识的大众化普及,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起到润物于无声的作用,尤其对于少年儿童。

这个端午节,在飘香的艾叶中,过得丰盈,过得安然。

公众号:咱们村。

初二飘香的端午节篇十

1、不知不觉间,又快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流传数千年的民谣叙述了端午节的习俗。小时候,在炎热的夏季,除了六一国际儿童节,就最盼望过端午节了,主要那时候还是吃不上啊。但不世事的自己一却不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夫子。

到了端午节,妈妈除了包粽子以外,总会从平时经常开的抽屉里把五颜六色的缤纷灿烂的棉线找出来,用心地把他们搓起来,拧成五彩绳,极虔诚地像举行一次神圣的仪式似的把它系在我们兄妹细细的手腕上和脚腕上。快乐的小妹平时没有什么奢侈的装饰物可带,只有这古老的廉价的但意义非凡的五彩绳来满足她爱美的天性,高兴的乐呵好几天。妈妈说,五彩绳可以辟邪,等夏天第一个知了来了的时候(其实知了就在本地的地底下),把他挂在树梢上让知了刁去垫窝,人这一夏天就会平安无恙。这看似有点不可理解的做法,却在幼小的记忆中烙下了深深的影子。

随着时间不经意间的流逝,我参加工作并和梦中的女孩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每到端午节跟妻子说起这一习俗,妻子都会投来异样的眼神,惊奇地像打量一个从地球以外的星体来的“不速之客”。我知道,妻子从来打心里就不喜欢这烦琐的做法,还会说我妈是老土。但她却会为我和淘气的儿子早早地准备飘香的粽子。端午节那天,我们在香甜的粽子味中体会端午节的快乐。

有时候,生活就是这样难以捉摸,你纵使有千万双眼睛也看不清它的本来面目。妈吗那看似迷信的做法,却整整影响我的生活。饱经生活沧桑的妈妈是在用心来教育在她眼里永远长不大的,是用普天下所有的母爱来诠释的。在她的心里,儿女能有所作为,生活过的好好的,孙子长的胖胖的,是她唯一的期盼。她从来没有在心里为自己留一份空隙,从来没有奢侈地多为自己想一想。每当节假日,我们拎着东西回家的时候,她都会重复着同样的话:不要太浪费钱,我粗米淡饭的就足够了,营养丰富还没有污染,这精那丸啥补药的,我吃不惯。

又到端午节了,老妈从老家打来电话:端午节到了,别忘记给她的儿子和儿子的儿子系一个五彩绳。妻子却在张罗着包肉粽子。

2、一年中的节日,我最喜欢的要数端午节了。

每到端午节,我总要起个大早,去感受一年中最香气四溢的一个早晨。清晨的空气格外的清新,满街都是卖香草的农人,推车的、挑担的……他们带来了许多还沾着露水的香草:艾草、菖蒲、紫苏、薄荷、灯心草、车轮叶……他们还带来了一些香花:栀子花、石榴花、玫瑰花、月季花……大街小巷到处弥漫着这些花草的香味,流连于其间,不光是嗅觉,几乎所有的感官都兴奋起来,让人的心情不能不美好起来。

大街小巷卖香囊的小摊也常引人驻足。一个个香囊缝制精巧,造型奇特。你买一个小老鼠的,他买一个小兔子的,挂在孩子的身上,也送给孩子了许多美好的念想。

家家粽子飘香。大大小小的粽子、各种口味的粽子一笼一笼出锅,那种香味真是诱人。剥一个沾满蜂蜜,满口满心都流动着甜蜜。

鼻子、耳朵、额头抹上雄黄酒。因为有着特别的意义,那雄黄、独头蒜泡成的酒在这个节日里也不再令人讨厌了,似乎也成了香醇美酒。

一切一切,都因为这个节日而美好起来。这是个飘香的节日,不仅仅空气中流动着香气,似乎连带着人和各种事物都“香”了起来。

这是大诗人屈原带给我们的节日;这是那个朝饮晨露、赞美香草、行洁志廉的屈原带给我们的节日;这是一个拒绝邪毒,崇尚高洁的节日;这是一个飘香的节日!

初二飘香的端午节篇十一

“五月天,是端阳。插艾叶呀,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儿歌说的就是五月五日端午节。正好今天就是端午节,我们全家一起去姥爷家吃粽子。

到了姥爷家,姥姥马上端出一大盆粽子,有三角形的,有长方形形的。三角形的粽子是用青青的芦苇叶包的,长方形的粽子用的是棕色的菠萝叶包的。拨开一片片紧紧包裹着的粽叶,粽子发出了一阵阵清香,我忍不住惊叹道:“这比大白米饭香多了。”姥姥问我:“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我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妈妈却胸有成竹地说道:“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他是个爱国人士,人民为了纪念投江自杀的屈原,于是包粽子扔进河里,这样,那些鱼虾吃饱了,自然就不会再吃屈原的尸体了。于是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

哇,原来端午节还藏着这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不仅吃了美味的粽子,还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真是个难忘的端午节啊!

初二飘香的端午节篇十二

月光洒下,我趴在窗前,仿佛又回到那年,回到了那粽味飘香的厨房,看着奶奶摆弄着手中的粽子。

“奶奶,好香啊!”我眨着眼睛,与奶奶有着说不完的话。奶奶说:“以前,养你爸爸那几兄弟,我灵活的手可帮了不少忙,搬到了城里,人也老了,手也就不灵活咯!”奶奶包的粽子从来都是一丝不苟的,她早早地起床,去市场买上好的腊肉、花生与八角等食材,整整花上两三个小时。在以前,爸爸就告诉我,奶奶卖粽子绝不卖一只杂货,从来都不贪小便宜,只做最好、最有诚信的粽子。

只见奶奶戴着袖套的手上下飞舞,像极了白蝴蝶,奶奶将糯米和馅一点一点地掺和在一起,时不时捞起糖和盐放入其中,嘴里还哼着旧时的曲子,好像回到了她的最初。半晌,奶奶微微一笑,快速地将粽子包了起来,放入蒸锅小火慢烧。

一会儿,厨房里便四处飘香,那盈满了厨房的粽香,便从我的鼻腔沁了进去,一阵清爽,直入心田,如同一颗糖,蜜进了脑海里。

奶奶终于揭开锅盖,我早已按捺不住,伸出手就想去抓,奶奶赶忙说:“烫呀!”我只好把手收了回来,但却无法阻止粽香在心中飘荡。奶奶拿了两块布,将盛着粽子的小碗拿出来,用竹筷扒开粽叶,夹了一口到我嘴里,糯米糯软至极,满嘴里都是幸福的味道,吞下去,糯米经过喉咙,带来了的无尽温暖。“奶奶,你也吃呀!”我一脸欢乐地闹着,奶奶却只是摸了摸我的头,说:“唉,老啦,不适合吃甜食。”我一脸难受,但奶奶却说:“奶奶看着你吃,心里呀,就比吃了蜜还甜。”

奶奶的为人处事,我永远记在心里,事事都讲诚信,绝不干违背道德的事情,奶奶的所作所为为我铺了一条又宽又长的道路。现如今奶奶虽然离我而去了,但我知道,是她让我生命的小树快速成长,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更加壮硕和美丽。

为人若精诚,总能胜人一筹;纵清欢百味,不抵一缕粽香。我从未吃过与奶奶包的味道一样的粽子,但我却把它的味道狠狠地记在了心中,就像奶奶的样子一样。

月光倾落,那是光,似乎带着奶奶的模样飞奔而来,而且还有……。

那缕迷人的,粽香!

初二飘香的端午节篇十三

那天,阳光明媚,正是个大好天气,正适合去田垠、路边,门前屋后采摘艾叶来做艾叶糍粑。我和爸爸背着小篮子,到处采摘艾叶。当然,你不用怕找不到它,只要跟随着它的清香,必能找到。太阳看见我们采的艾叶飞进篮子里,把柔柔的阳光,撒在我们身上。

采完艾叶,便到了最重要的部分——做艾叶糍粑。把艾叶洗净,再用热水焯一遍。浸泡过后,捣烂艾叶,顿时香气四溢,让人沉醉。捣烂后,把糯米粉和艾叶混合,做成艾叶粉团。再把艾叶粉扯一团放在手上,挤压变成薄片,再包进一些馅料,包合,便可下锅。不过几十分钟,便可开吃。抓一个糍粑放进嘴里,馅汁流出来,赶快伸出舌头舔干净。当然,它那清香便也伴随着馅吞了下去,回味无穷。

初二飘香的端午节篇十四

每当麦花金黄、菜籽飘香的时候,就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大清早,爷爷会从菜园里采来艾叶挂在门上,说是辟邪。奶奶会从菜场买来“五黄”:黄鱼、黄瓜、黄酒、黄鳝、黄雄。端午吃五黄,从古一直流传至今。妈妈有一双灵巧的手。每年端午节的粽子,都是妈妈包的。在端午节的头一天晚上,妈妈就把粽叶浸泡在一个很大的盆子里,糯米也要在水里泡上一夜的。看妈妈包粽子是我最大的乐趣和风景了,有时候,顽皮的我也试图去学着包粽子,可是,几次都包不成形也就放弃了,妈妈包的粽子又结实、又漂亮。特别在粽子刚刚煮熟的时候,那糯香伴着箬叶香,馋得我非连续吃上几个不可。

初二飘香的端午节篇十五

又是一年端午节,忽然收到远在北京的女儿发来的照片,是几张包粽子的全部过程,看到她手上擎着一个精致又漂亮的小粽子,一脸的幸福和自豪,忽然想起二十多年前的往事。

那个时候,总是企盼端午节,因为每年端午节家里都会散发着浓郁的欢腾和粽叶飘香,那时候,妈妈还不会包粽子,总是请来隔壁的大娘过来给我们家包粽子,端午的味道总是浓郁而温馨。年复一年,大娘的年纪大了,也就不好意思请了,之后的几年,端午节总是到街边买上几个粽子表示一下而已,从此家里再也没了端午节的气氛,看着那几个冷冰冰的粽子,回想起那些年跑到芦苇塘摘粽叶、泡江米、红枣、花生。然后端午节的`前一天请来大娘,孩子们忙着屡粽叶,大娘灵巧的双手转的飞快,不一会一锅粽子包好了,然后妈妈又忙着在柴火上架一口大锅,煮粽子的时刻是在节前一天晚上,香味一出来,孩子们就在这样的香气里,走过来,走过去,探头探脑的。心里是欢喜的等待,脸上是无忧的笑容。闻着粽香,咽着口水,睡梦中也依然会有一些轻轻的牵挂。第二天一大锅香喷喷的粽子煮好了,妈妈总会给左邻右舍的送一些过去,这时候,就感觉满弄堂都是我们家里幸福的味道。

思绪落回桌上那几个冰冷的粽子,忽然我直奔里屋,叫妈妈再去请大娘一次,这次我决定学会自己包粽子,不能让端午节失去那种欢腾,不能让弟弟妹妹们失去对端午节的企盼,我学的很努力,很快就能自己包上一锅粽子了,于是,每年的端午节又延续了那份欢腾和企盼,看着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围坐在圆桌前,弟弟妹妹吵嚷着挑选自己喜欢的各种馅的粽子,角角落落都飘满粽叶的香味,忽然觉得,那一刻,幸福又回到了我们身边。

一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女儿如今也二十多岁了,端午节那一天,她说,很感谢妈妈教会她包粽子的手艺,自己包粽子过端午节会觉得很开心,能感觉到家的味道和妈妈的味道。说现在所怀念的并不仅仅是家乡的粽子的味道,更多的则是对父母的想念,父母在家里挂念着我们,心中才会有一个依靠。学会包粽子的女儿,延续着我们的生命,延续着端午节的温暖,同时也延续着中华的传统文化。

在这个传统节日,粽子不仅仅是美食,它还是一种文化,端午的粽子会久久飘香,中国的文化也将源远流长!

初二飘香的端午节篇十六

你知道端午节为什么插艾叶吗?让我来告诉你这一传统习俗的来历吧!

头天晚上,黄巢去探察地形时,看见人群中一位妇女,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怀里却抱着一个大孩子。黄巢心里很纳闷,就上前问道:“你为什么牵着小孩子却抱着一个大孩子?”妇女答道:“因为,大孩子是我哥哥的孩子,小孩子是我自己的儿子,万一逃难时,小的走丢了也就自独伤心罢了。大孩子却万万不可丢弃!”黄巢深受感动,他连声说:“大嫂,为了避免你有杀身之祸,所以你今晚在家门口挂上艾叶,这样那些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们了。”

好心的大嫂听了这话,回城连忙告诉所有的村民们,叫他们在门上挂上艾叶,这样就不会有杀身之祸了。刚好第二天端午节,黄巢带领部队杀进县城,看见各家各户都挂上了艾叶,黄巢怕失言伤了那位大嫂,就命令部队绕道行走了!于是,全城平安无事。

同学们,这下你知道了为什么端午节要插艾叶了吧!传说它还有除妖辟邪保平安的功效呢。

在端午节这天,我妈会买来很多的艾草。一些用于挂在门的两边,一些则用于煮汤供全家人沐浴用。

有句民谚是这样说的,“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潮汕地区,很多家庭都还保留着在端午节挂艾叶辟邪的传统习俗。

每年的端午节,妈妈都会把买来的艾草切段洗净后煮汤,由于我们家里人多,妈妈都要煮上好几锅艾草汤。据说用艾草汤来沐浴,能驱邪祛病,对身体大有好处。每次沐浴之后,能感觉都通体舒畅,神清气爽。所以,从小时候到现在,每年的端午节,我都会洗“艾草澡”。呵呵!现在我就能闻到自己身上的艾草香气呢!

除了吃粽子,插艾草,洗艾澡,潮汕还有一个主要习俗,那就是赛龙舟。不过由于赛龙舟的地方都是在农村,交通不是很方便,所以我没有去看。呵呵!

初二飘香的端午节篇十七

端午节到了,在我们乡下,这天早晨家家户户大门头上都插上菖蒲和艾,说是能驱邪避难保平安。父亲相信这些,这天他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拿起弯刀去菜园割回一大捆艾,挨家挨户地送,然后再把自家前门和后门都插了个遍。他不知从何时起,年年如是。

父亲一生勤劳善良,从不怕苦怕累,唯独怕的就是灾难。“平安就是福”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是的,他希望全家平安,更希望全村平安。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个非常岁月,说端午节插艾的习俗是封建迷信活动。村民们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个习俗因此曾一度中断。然而,父亲种植的艾根如韭菜一般,还是年年生长,年年收割。父亲把它晒干贮藏起来。谁家的新生儿洗三朝,就送一些;谁家婴幼儿感冒了,父亲就拿出艾叶叫他把艾叶和鸡蛋一起油煎了给患儿敷肚脐。我童年时,由于兄弟多家境贫寒,冬季穿不暖,常常感冒,父母亲就常常用开水泡艾叶给我蒸脚、泡脚发汗。的确比吃药打针要好得多,既经济实惠,又方便无副作用。父亲的艾叶在那个特殊年代发挥了巨大作用,众乡邻也夸他的艾叶治感冒功不可没。父亲打心眼里高兴,禁不住露出了得意而又满足的微笑。于是,他种植艾的劲头更大了。

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鬓发花白的父亲像小伙子一样,在几亩责任田里,挥汗如雨,春播秋收。转眼几年过去,终于有了一点积蓄,可父亲还是闲不住,又忙于选地基建新房。新房门前是一片荒山坡。父亲觉得荒着怪可惜的,就起早歇晚地一锄头一锄头地挖,开垦出一大块来作菜园。在这个园子的一角又种植了一小片艾。春天一到,艾芽萌发,长出绿叶,远望如席如茵;入夏长到半人高,株株如鸡毛掸帚,在微风中亭亭玉立,艾香扑鼻,沁人心脾,无不叫人赏心悦目。临近端午了,父亲又带着灿烂的微笑忙于收割挨家分送。就这样不辞辛苦,年复一年。

后来,我成家独立门户了,每当端午节的早晨,我一开大门,一股扑鼻的艾香,就沁入肺腑。抬头一看,哦,这是父亲插的艾呀!虽然独立门户多年,不管大事小事父亲总还为我操劳。我知道:这门头上插的不仅仅是父亲的艾草,它还是父亲为子孙、为他人和谐安康的一颗善心啊!

如今,父亲已过世八个端午节了,虽然他种植的艾根依然年年发芽、艾叶年年飘香,但是再也没有以往端午节早晨开门闻到艾香的.惊喜了。我失落地站在大门前,放眼望去,那园子里绿油油的艾依然在风中荡漾起伏,心头不由得涌出一阵酸楚,朦胧中仿佛看到父亲正在那里收割的身影,仿佛又闻到了父亲的艾叶在飘香,那艾香飘到了他曾经劳作过的山野,飘到了他曾经赠送的乡邻,飘到了我的心里。

初二飘香的端午节篇十八

我在语文课上学了一手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但对其中的习俗原由我不懂。老师让我们做个小小的调查。端午节到了,安徽合肥市民按照传统习俗,纷纷购买艾叶插在门上以招福驱邪。我在合肥市淮河路上一个菜市场内,看见一位女士买了几枝艾草,正准备回家烧饭。她说,按照传统,端午节要把艾草挂在门上驱邪。在合肥市城隍庙市场的路边,家住郊区的王大爷推着辆三轮车卖艾叶。他的艾草是从附近的山上采来,用别的草叶将几枝扎成整齐的一捆捆来卖,一块钱四捆,艾叶散发着特殊的芳香,不时有人上前挑选购买。

我不明白为什么偏偏用艾草呢?爸爸告诉我,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羽状深裂,表面是绿色,叶被密生白色毛,茎叶均有特殊香气。中国古代以艾叶为药,针灸的灸法,就是以艾草置于穴道上,进行烧灼治病。古人也因此认为艾草可以招福驱邪。我和爸爸还在一本古书上看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古时认为端午节之后天气开始炎热,蚊虫滋生,易发传染病,因而在这一天以所谓“天中五瑞”——菖蒲、艾叶、石榴花、蒜头和山丹等5种植物,来驱除各种毒害。

没想到端午节插艾叶还有这么多学问,传统节日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

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挂艾叶这是为什么呢?我感到很奇怪。

传说唐朝末年兵荒马乱人们四处逃命。

一天,大将军黄巢带着部队去攻城。在去察探地形的路上,大将军黄巢看见一位大嫂。她手里抱着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手上却牵着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大将军黄巢很奇怪,上前问道:“您为什么抱着大孩子却牵着小孩子呢?”

“这2、3岁的孩子是我的孩子,这6、7岁的孩子是我哥哥的孩子。我哥哥打仗去了,我大嫂也在战乱中死了,把这孩子托付给我。要是在危急的时候,我可以丢掉自己的孩子,救我哥的孩子。”大嫂说。

黄巢很感动,于是对大嫂说:“今天,您回去以后就在门前挂上艾叶,明天攻城的时候我就不会伤害你们一家。但这是军事秘密,您一定要保密啊!”可善良的大嫂马上将这个消息传了出去。

第二天,黄巢去攻城时发现家家户户门前挂上了艾叶。为了遵守诺言,黄巢只好收兵回去了,全城的老百姓免去了战乱之苦。大兵都已进城了,却又撤退了,人们都以为是挂了艾叶的功劳。从此,挂艾叶可以消灾避乱的说法便传开了。

到如今,每逢端午,人们都会在门前插上新采来的艾叶,那清新的药草味可以驱蚊辟邪,保平安呢!

初二飘香的端午节篇十九

这是人们很注重的传统佳节之一,于是眼前尽是一幅合家团聚其乐融融的画面。自然想起小时候在农村过端午节的情景,端午那天我跟妈妈学着用红纸折纸葫芦,然后用红线将艾叶、纸葫芦串起来挂在大门口、房门口,那大红色的穗儿在风中轻轻地扬起。最温暖的时候,是妈妈为我和妹妹“赐福”,她亲手将五彩线绑在我们的手腕上,用红线拴着艾叶缝在衣服角上,一边还祝福:“艾叶青青,保佑平安!在家亲人爱,出门朋友爱……”中午的时候,各家都忙碌起来。妈妈将提前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还放上鸡蛋,加火再煮,等到锅里飘出糯米香的时候,就已经煮好了。然后,妈妈还要做些美味的菜肴,再把粽子、鸡蛋摆上餐桌,妈妈说那象征着团团圆圆。菜肴备好了,粽子又香又粘,合着菜肴和艾叶的香味,从各家的院落里飘出来,整个小村子便浸泡在端午节的浓香里了。

渐渐的长大后,知道了离骚,知道了屈原,也知道了过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那天将煮熟的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现在的生活过得都好起来,过端午节时吃东西已显得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份温馨和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的其乐融融的感觉。这一天,出远门的人赶着回家,在家的父母同样也盼着儿女回家过节,那种急着往回奔的心情和老人等着孩子回来的期盼,都是亲情浓缩的珍藏底片,而我们也都珍惜这样的传统节日,因为持久的是一份亲情,留住的更是一份民族文化遗产。

过端午节当然少不了粽子,记得在广州上学时,那里的粽子格外的香,其实那里面放了咸香的瘦肉,有的.还放上大枣桂园,吃上一口,粘香粘香的!这使我这个北方长大的人第一次知道了粽子原来可以这样做,可以这么香!就象是我第一次在那里喝早茶,其实就是吃早餐,每个精致的小瓷碟里面都放着一种食品,品种非常多,比如三两块小排骨,或是几个凤爪等等,再来一小盘炒米粉,真的非常美味,悠闲中吃出了一份精致的心情。当然,现在的北方,食品不象以前那么单一了,随着文明的进步,食品文化的传播也非常快,每到端午节,大商场里有各种南北风味的粽子,大可以一饱口福。

现在每到过端午节的时候,我都会到公园的角落里寻一束艾叶,回到家用红纸折上纸葫芦,再用红线将他们串到一起,挂在我家的房门口,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也有那么一股避邪的意思哪!煮上粽子、鸡蛋,这时家里也芳香四溢起来,那浓浓的亲情充满了小屋。

初二飘香的端午节篇二十

后来长大了,又学了中医专业,所以对艾叶更有了浓厚的兴趣和感情。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灸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说法。

南方人端午时除了插艾,还会插菖蒲。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艾草还是一种很好的食物,在中国南方传统食品中,有一种糍粑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原料做成的艾糍粑。就是用清明前后鲜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红豆沙、绿豆沙及白糖、蜜枣等馅料,再将之蒸熟即可。在广东东江流域,当地人至今还会在春季采摘鲜嫩的艾草叶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干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辛温、味苦,入脾、肝、肾经。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现在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

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草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

民间用艾草治病的土方、验方更是枚不胜举。比如:艾草加姜可治风寒感冒、关节病、类风湿、咳嗽、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又如:艾草加红花可改善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血液循环不好,手脚麻或瘀血。再如:艾草泡脚加盐适用上焦有火,经常眼红、牙痛、咽喉痛、气躁心烦、上火下寒、脚腿肿胀。艾草加花椒20粒,适用脚汗、脚臭、脚气、温疹。等等。

而今,又是一年端午节。这飘荡了几千年的艾香,还是那样浓郁,那样绵长。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42186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