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测量大班教案(热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15:28:07
自然测量大班教案(热门16篇)
时间:2023-11-29 15:28:07     小编:雨中梧

教案的编写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案中的教学步骤应该安排得合理有序,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完成。如果你需要一些教案的灵感,不妨看看下面的范文,或许能够帮到你。

自然测量大班教案篇一

1、学习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3、同伴之间能相互合作,大胆的交流。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测量工具(各种长棍、尺、绳子、纸盒等)、笔、记录纸、黑板、摸箱、标记。

1、导入:将幼儿分成五组,进行跑步比赛。

师:你们知道刚才跑了有多远?有什么办法知道呢?(量一量)。

2、提出测量要求:这里有许多材料,每组商量一下选一种材料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工具和结果记录下来交给老师。

3、幼儿第一次尝试测量,教师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并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

4、请测量方法正误的两组幼儿分别演示,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精确。老师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是第二次测量的开始,依次接着量)。

如幼儿测量的都正确,也请一位幼儿示范,教师加以解释。

5、请幼儿反思刚才本组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进行第二次测量验证第一次的测量结果。

6、请每组推选一位幼儿介绍本组的测量结果。

7、提出问题,引起幼儿思考: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因为用的量具不同,有的长、有的短,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8、游戏:找宝藏。第三次尝试测量。

幼儿从摸箱里摸出一张画有宝藏地点的标记图,根据图进行测量,找到宝藏。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自然测量大班教案篇二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观察与测量》的第2部分,在同学们尝试用各种感官对多种物体做了细致的观察基础上,发现我们的细致的观察也会有不可靠的时候,感觉不可靠怎么办?测量可以为我们提供精确的数据。本课将对同学们进行五种基本测量技能(测量长度,估算面积、测量容积、测量质量、测量温度、测量时间)的训练。

自然测量大班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学习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测量工具(各种长棍、尺、绳子、纸盒等)、笔、记录纸、黑板、摸箱、标记。

活动过程:

1、导入:将幼儿分成五组,进行跑步比赛。

师:你们知道刚才跑了有多远?有什么办法知道呢?(量一量)。

2、提出测量要求:这里有许多材料,每组商量一下选一种材料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工具和结果记录下来交给老师。

3、幼儿第一次尝试测量,教师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并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

4、请测量方法正误的两组幼儿分别演示,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精确。老师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是第二次测量的开始,依次接着量)。

如幼儿测量的都正确,也请一位幼儿示范,教师加以解释。

5、请幼儿反思刚才本组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进行第二次测量验证第一次的测量结果。

6、请每组推选一位幼儿介绍本组的测量结果。

7、提出问题,引起幼儿思考: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因为用的量具不同,有的长、有的短,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8、游戏:找宝藏。第三次尝试测量。

幼儿从摸箱里摸出一张画有宝藏地点的标记图,根据图进行测量,找到宝藏。

活动反思:

《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自然测量大班教案篇四

教材简析:

测量是一个比较传统的科学内容,以往的测量活动大多是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定数量的测量工具如:筷子、绳子、粉笔、吸管等,让幼儿进行测量的,他们的思维就大多被局限在教师所提供的工具内,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然而,现实生活中,可供幼儿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很多,有的甚至我们成人都想不到,但是幼儿却能够去发现。

设计理念:

本活动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将幼儿身边的事物“桌子”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自主的探索、发现、操作,进而创造,从而获得测量的正确方法与经验,从中体验经过他们自己探索发现而获得的成功,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工具进行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记录测量结果。

2、幼儿能积极动脑,解决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测量,体验合作的快乐。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蜡笔、纸人手一份。

2、桌子八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那就让我们自己动脑去量一量吧!

(二)幼儿进行测量,自己动脑寻找量具进行测量。

量完后提问:

1、你刚刚是用什么量的?(幼儿介绍自己使用的量具)。

2、那你是怎么量的呢?请你来给大家示范一下。(请多个幼儿回答并示范)。

3、你觉得他的这种方法怎么样?(每请一个幼儿示范后,让其他幼儿评价一下)。

4、教师与幼儿一同总结,从而得出正确的测量方法:从左往右或者从上往下开始测量,如果长度不够,做好标记,再从标记处接着往下量。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再次测量桌子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师:现在老师要请你们用和刚刚不一样的方法,再去量一量桌子的长度,然后把你用的量的工具和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你记录的结果要自己看得懂,别人也要看得懂。

1.幼儿进行测量,教师进行观察指导。

2.你是用什么量的?怎么量的?你量的结果是怎样的?(让幼儿出示测量记录表)。

3.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呢?为什么同一张桌子,你们量了之后记录下来的结果不一样呢?(幼儿讨论后回答)。

4、教师小结(边演示边操作):虽然量的工具不同,但是量出来的桌子的长度还是一样的!

5、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直尺、卷尺等。

(四)幼儿自由选择测量对象,进行测量并记录。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可以去量一量,你还想量什么呢?在量的时候,把你量的对象、量时用的工具和量的结果都记录下来。你还可以和别人对照一下,同一样东西,量的结果一样吗?如果你一个人不行的话,你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去测量。

1.幼儿自由测量,教师观察并指导。

2.幼儿之间相互交流测量的过程。

3.集体交流评价。

4.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自然测量大班教案篇五

1、喜欢参与测量活动,乐意运用自然测量的知识来解决所碰到的问题。

2、自主选择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初步认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且初步学习正确测量的方法。

3、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1、长短不一的测量工具、粉笔。

2、故事图片。

3、记录纸、笔。

幼儿讨论。

幼儿自选工具测量某一物体。

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测量的结果,并与同伴对比,有什么发现?

1、比较测量的结果。

引导幼儿寻找测量结果与工具的关系。

2、讨论测量的方法。

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首尾相连。

3、小结:使用测量工具的长短不一样,那么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一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笔画个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

2、幼儿操作。

3、讨论与总结:

(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一样吗?

(3)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你的结果呢?

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

3、幼儿游戏:跳远。

自然测量大班教案篇六

1、幼儿学习自然测量,知道除了用测量工具量物体的长度外,还可以用其他许多的东西进行,并试着做记录。

2、在活动中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为第二次测量的开始点,依次接着量)和初步探索量具长短和测量结果的简单关系。

3、对自然测量感兴趣,愿意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探索,试着讲述操作结果。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各种不同形状的积木,笔,纸等。

1、初步探索:

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做小小测量员,老师这里有一些纸条要请小朋友来量一量。

提出要求:

(1)不能用尺来量。

(2)量好纸条后可以选择其他的`东西进行测量。

幼儿操作活动后,老师略作讲评:原来不用尺我们也可以知道纸的长度。

刚才,我们用许多的东西来测量了纸的长度,这次我们要用同样的工具来量这张纸的长度,用什么呢?和孩子进行讨论得出结论选择同一样测量工具。要求:在测量时,愿意记录小朋友可以进行记录。

幼儿探索活动,老师观察记录,提醒幼儿作记录。

讲评活动:我们已经量完了,现在一起来讲讲你量出这张纸有多长?

从幼儿的讲述中得出正确的测量方法。(可以从孩子得出不同的结果后问:这是怎么回事,请几个小朋友上来操作。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

3、探索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出不同的结果。

幼儿操作,老师指导,得出不同的结果后作讲评。知道量具和测量结果的简单关系。

4、延伸活动:

今天的小小测量员真能干,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出了许多东西的长度,现在,请能干的测量员去看看教室里还有什么可以测量的,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

《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自然测量大班教案篇七

活动目的:

1、喜欢参与测量活动,乐意运用自然测量的知识来解决所碰到的问题。

2、自主选择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初步认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且初步学习正确测量的方法。

3、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长短不一的测量工具、粉笔。

2、故事图片。

3、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以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问题:蓝猫和淘气的争论如何测量小汽车的车顶长度?

幼儿讨论。

(二)幼儿尝试活动。

幼儿自选工具测量某一物体。

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测量的结果,并与同伴对比,有什么发现?

(三)讨论。

1、比较测量的结果。

引导幼儿寻找测量结果与工具的关系。

2、讨论测量的方法。

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首尾相连。

3、小结:使用测量工具的长短不一样,那么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四)幼儿自主测量。

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一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笔画个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

2、幼儿操作。

3、讨论与总结:

(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一样吗?

(3)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你的结果呢?

(五)延伸活动。

1、讨论: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量的工具?

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

3、幼儿游戏:跳远。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第二个环节。

适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习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

不足之处: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

问题:

对策:

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第二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操作,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习不同的测量方法。

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标放在第二个课时来进行。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自然测量大班教案篇八

1.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进行简单的记录。

2.通过动手动脑的活动,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

3.探索测量工具长度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活动重点: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对物体进行测量。

感知测量工具长度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1.经验准备: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若干测量的自然物,如:铅笔、吸管等,初步懂得用生活中的自然物测量物体。

2.知识准备:已认识物体的长、宽;以及记录的经验。

3.材料准备:记录表10张;粉笔2人一根;铅笔、吸管、水彩笔等测量材料若干。

(一)以问题引入,引导幼儿说出多种测量工具,激发幼儿兴趣。

(二)介绍测量工具及记录表。

(三)第一次体验:幼儿用筷子测量活动室的物品。

1.结合图示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师边讲解边用正确方法测量黑板)

(1)用正确的方法测量:从起点开始,沿边量,第一次量应在尾部做记号,记号是第二次量的起点。

(2)测量工具要沿边缘测量;

(3)在测量记录表格中记录次数。

(4)提出操作要求: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并作记录;两个人合作,一个人测量、一个人记录,轮流进行;操作时保持安静有序。

2.幼儿自由操作,师观察幼儿测量与记录情况。

(1)重点指导幼儿必须一次一次的连着量,中间不能留空,也不能重叠。

(2)提醒幼儿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如果测量物的长度不是测量工具的整数倍,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记录)

4.师小结正确的测量方法。

小结:从起点开始,沿边量,第一次量应在尾部做记号,记号是第二次量的开始。

(四)第二次体验:幼儿再次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感知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要求:运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可以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鼓励幼儿尝试用两种以上的工具测量同一种物品。

3.讨论:为什么记录表中相同的物品,会有不同的测量结果呢?

4.师幼共同小结:工具不同,结果不同,工具长,次数少;工具短,次数多。

此次活动,幼儿初步掌握了用不同的测量物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掌握了正确的测量方法并做记录,活动中,部分幼儿对于测量方法的记录并不是能正确地掌握好,在幼儿自由操作的时候,教师适时地介入引导;在感知不同的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时,幼儿能充分利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测量,并做记录,这个环节幼儿的兴趣较高,在掌握测量方法后,对于自由选择测量工具幼儿更自主,活动更积极。在小结环节中,幼儿通过记录表,初步感知了测量工具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都能自主地进行主动的学习和探索。

自然测量大班教案篇九

1、喜欢参与测量活动,乐意运用自然测量的知识来解决所碰到的问题。

2、自主选择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初步认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且初步学习正确测量的方法。

3、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1、长短不一的测量工具、粉笔。

2、故事图片。

3、记录纸、笔。

(一)创设问题情景。

以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问题:蓝猫和淘气的争论如何测量小汽车的车顶长度?

幼儿讨论。

(二)幼儿尝试活动。

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测量的结果,并与同伴对比,有什么发现?

(三)讨论。

1、比较测量的结果。

引导幼儿寻找测量结果与工具的关系。

2、讨论测量的方法。

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首尾相连。

3、小结:使用测量工具的长短不一样,那么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一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笔画个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

2、幼儿操作。

3、讨论与总结:

(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一样吗?

(3)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你的结果呢?

(五)延伸活动。

1、讨论: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量的工具?

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

3、幼儿游戏:跳远。

自然测量大班教案篇十

1.幼儿学习自然测量,知道除了用测量工具量物体的长度外,还可以用其他许多的东西进行,并试着做记录。

2.在活动中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为第二次测量的开始点,依次接着量)和初步探索量具长短和测量结果的简单关系。

3.对自然测量感兴趣,愿意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探索,试着讲述操作结果。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各种不同形状的积木,笔,纸等。

1.初步探索:

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做小小测量员,老师这里有一些纸条要请小朋友来量一量。

提出要求:

(1)不能用尺来量。

(2)量好纸条后可以选择其他的东西进行测量。

幼儿操作活动后,老师略作讲评:原来不用尺我们也可以知道纸的长度。

刚才,我们用许多的东西来测量了纸的长度,这次我们要用同样的'工具来量这张纸的长度,用什么呢?和孩子进行讨论得出结论选择同一样测量工具。要求:在测量时,愿意记录小朋友可以进行记录。

幼儿探索活动,老师观察记录,提醒幼儿作记录。

讲评活动:我们已经量完了,现在一起来讲讲你量出这张纸有多长?

从幼儿的讲述中得出正确的测量方法。(可以从孩子得出不同的结果后问:这是怎么回事,请几个小朋友上来操作。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

3.探索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出不同的结果。

幼儿操作,老师指导,得出不同的结果后作讲评。知道量具和测量结果的简单关系。

4.延伸活动:

今天的小小测量员真能干,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出了许多东西的长度,现在,请能干的测量员去看看教室里还有什么可以测量的,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

自然测量大班教案篇十一

1、学习自然测量长度的方法,尝试测量周围的物品并表达测量结果。

2、了解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初步懂得根据测量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测量工具(铅笔、长条积木、吸管、纸条等)、笔、记录表、黑板、粉笔、抹布等。

一、引题:

小猫想请小朋友帮个忙,它想去吃鱼,这有两条路可走请小朋友为它找一条更近的路。(小朋友用目测的方法回答了问题)下面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方法来检验你们用目测法判断的是否正确那就是自然测量。

二、量一量。

1、教师用纸棒(测量工具)示范量一下。

师:刚才小老师是怎样测量的谁会说说。

生:用一个小纸棒。

师:你说了老师想说的了,这个叫测量工具。

师:还有谁看仔细了,请他来说说。

生:对着那条路量的。

生:有做记号的。

师:你们都说得更好了,观察得更认真了,都看到我有做记号了,还有要补充的吗?还有一个小朋友没有发现。

师:那老师来告诉你。

2、师再演示,一边讲解一边操作(强调注意测量时应注意的事项。测量时工具要和被量的物体一边要对齐,每次测量都应做记号,测量中不能留有间隙,也不能重复测量)。这就要自然测量。

3、出示记录表,讲解如何使用并记录次数。

4、幼儿用同种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和宽。

师:请小朋友用纸棒这个测量工具量一个桌子的长和宽,并在记录表上记录。

(1)幼儿尝试用铅笔测量并在表(一)做记录。

(2)请全班幼儿展示记录表,集体验证测量结果。

师:请小朋友来说说长量了几次?宽量了几次?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桌子长所以量的就长,宽更短就量得少。

师小结:刚才这个小朋友说得很好,动脑筋了,当我们用同种测量工具测量不同物体,次数多的较长,次数少的较短。

5、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测量黑板的'长度。

师:老师这还有许多的不同的测量工具,请小朋友量一量并做好记录。

(1)幼儿尝试选择三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在表(二)做记录。

师:小朋友都量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咦,大家的结果都一样吗?为什么。

师:对,结果不一样,因为你们用了不同的测量工具。

(2)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了什么工具,各测量了几次。

生:我用了毛线来量,量了4次。

生:我用笔来量,量了6次。

师:我们来比一比这两个工具,你发现了什么?

生:毛线长,笔更短。

小结:原来工具长,次数少,工具短,次数多。

6、幼儿说说: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当测量工具?

三、结束活动。

请小朋友回家的时候用自然测量的办法量量家里家具电器等。

自然测量大班教案篇十二

2、进一步感知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多。

3、对测量活动感兴趣。

2、学具:。

(1)各种长度不同的量具。

(2)记录用的作业单、笔等。

3、教学用品:相等长度的小课桌若干、其他等物。

一、用打扮教室引起幼儿的测量兴趣。

t:春天到了,我们小朋友们都穿上了好看的'衣服,我们幼儿园也将要打扮一新,我们要给这里的小桌子做一个布的桌套,桌套要和桌子一样大小,现在我们就来量量看,桌子有多长。

二、幼儿自选一种量具进行测量。量好后,请幼儿用笔和纸记录下来。

三、幼儿交流自己刚才的测量方法与结果。

教师讲述正确的方法:要求每次测量注意首尾相接。

讨论:量相同的桌子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测量结果?

幼儿讨论。

小结:。

测量工具越长,测得的结果越小,。

测量工具越短,测得的结果越大。

四、幼儿换一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和第一次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再次感受量具长短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五、师生共同小结。

在测量活动中,我们发现大家测量相同的小桌子,用的量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最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多。

自然测量大班教案篇十三

2、自主选择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初步认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且初步学习正确测量的方法。

3、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1、长短不一的测量工具、粉笔

2、故事图片

3、记录纸、笔

幼儿讨论

幼儿自选工具测量某一物体

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测量的结果,并与同伴对比,有什么发现?

1、比较测量的结果

引导幼儿寻找测量结果与工具的关系

2、讨论测量的方法

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首尾相连

3、小结:使用测量工具的长短不一样,那么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一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笔画个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

2、幼儿操作。

3、讨论与总结:

(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一样吗?

(3)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你的结果呢?

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

3、幼儿游戏:跳远

自然测量大班教案篇十四

1、学习自然测量长度的方法,尝试测量周围的物品并表达测量结果。

2、了解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初步懂得根据测量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测量工具(铅笔、长条积木、吸管、纸条等)、笔、记录表、黑板、粉笔、抹布等。

1、幼儿尝试测量,教师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归纳、演示正确的测量方法。

2、幼儿用同种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和宽。

(1)幼儿尝试用铅笔测量并在表(一)做记录。

(2)请全班幼儿展示记录表,集体验证测量结果。

(3)引导幼儿感知同种测量工具测量不同物体,次数多的较长,次数少的较短。

3、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地板方格线的`长度。

(1)幼儿尝试选择三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在表(二)做记录。

(2)引导幼儿探索量具的不同与测量的结果有关,工具长,次数少,工具短,次数多。

4、同伴合作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教室周围的物品。

(1)幼儿说说: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当测量工具?

(2)引导幼儿互相合作根据测量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在表(三)。

1、本活动操作的材料大部分是现成的,有的是和幼儿一起准备的,随手可得的,适合日常教学。

2、创设幼儿操作探索的环境,引发幼儿大胆参与尝试。活动以幼儿动手操作为主,通过操作实践,由浅入深,环环紧扣。让幼儿尝试测量,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同种工具测量桌子的长或宽,并做记录——不同工具测量地板方格线的长,并做记录——自选工具测量自选的物体。在活动中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尝试、探索,到最后大部分的幼儿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测量,获得了有关自然测量的经验,通过测量、记录比较明白了测量工具与测量对象的关系。

3、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操作,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趣味性和探究性。在活动中的材料有:铅笔、纸条、吸管、长条积塑、绳、小棒、纸筒等等,每个幼儿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在看、想、说、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提高了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幼儿在测量时都忘记了地板是脏的,有的跪着量,有的趴着量,看着他们那么专心的样子,我都不忍心一直提醒他们要蹲着量。

4、教师还是紧张语速较快,测量方法讲得不够清楚,第一次测量时对幼儿提的问题给予了回避,教师不能灵活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言行,语言还是不够简练,说的话还是比较多。

自然测量大班教案篇十五

1、学习自然测量长度的方法,尝试测量周围的物品并表达测量结果。

2、了解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提供小棒、吸管等测量工具,人手一份记录表。

1、谈话引题:“桌子的一边有多长,有多宽?长比宽长多少?我们要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2、教师示范测量的方法:首尾相接,做下记号,记录次数。

3、幼儿自选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结果。

4、交流和比较各自的测量结果。

5、组织幼儿讨论:

大家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说一说分别用什么工具,比一比工具是不是一样。引导幼儿得出结论:工具不同,结果不同;工具长,次数少;工具短,次数多。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自然测量大班教案篇十六

1.能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自然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等。

2.体验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3.初步理解测量的意义。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测量的意义,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

直尺,长纸条,测量用的绳子,木棍,记录纸。

2启发幼儿用自然工具来测量两株植物的高矮,(如用手,用小棍,或者用直尺,等)。在测量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测量时将测量工具首尾相接。

3分组活动:第一组用手或手臂来量桌子,门,窗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的结果并且记录下来。第二组用绳或者脚步来测量教室,黑板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结果并记录下来。第三组用棍子或者直尺来测量桌子,椅子的.长度或宽度或高度,说出测量结果并记录下来。

4对照汇报结果引导幼儿探索:用长方形纸条自制量尺,写上0——10的数字做成量尺。

5交流小结,鼓励幼儿用书,铅笔,小棍,直尺来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学前阶段的幼儿,对与数的概念理解难掌握,测量的意义难理解,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上让幼儿自己操作自己动手来寻求答案,让幼儿真正了解测量的乐趣。这一活动幼儿比较兴趣参与活动,但是测量结果的记录有所欠佳。对于这一活动我进行了反思:虽然幼儿乐与参与了活动,但是实践过程操作能力还不够强。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多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42549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