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来了教案(模板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16:58:13
狼来了教案(模板19篇)
时间:2023-11-29 16:58:13     小编:笔砚

教案的编写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教案编写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时间分配,保证各个环节的合理安排。掌握好教案的编写方法和技巧,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成效。

狼来了教案篇一

1、通过本次主题班会使学生明确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低碳生活,让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2、学习和寻觅低碳节能的诀窍和办法。

3、培养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倡导低碳,呵护地球。

活动方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主持、朗诵、活动与表演相结合。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体验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的意义。

活动过程。

一、班主任导入主题,明确班次班会的内容。

二、学生活动1、主持人上场,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2、低碳生活知多少。

(1)播放有关低碳生活的资料,学生观看,了解什么是低碳生活。

(2)采访:通过看资料结合你们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谈谈你对低碳生活有了那些了解?

(3)知识竞答活动。

(4)主持人小结:“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3、快板表演: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4、情景剧表演:我们的一天。

5、诗朗诵: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2)学生汇报交流,主持人加以总结,大屏幕显示:

5.出门购物,尽量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

6.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自带餐具,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8.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

9.尽量不使用冰箱、空调、电风扇,热时可用股份的蒲扇或其他材质的扇子。

10.夏天开空调前,应先打开窗户让室内空气自然更换,开电风扇让室内先降温,开空调后调至室温25~26°之间,用小风,这样既省电也低碳;11.用过的塑料瓶,把它洗干净后可用来盛各种液体物质;12.食物废料、残渣,可以用作肥料用。

(3)主持人小结。

7、宣读倡议书。

三、班主任讲话。

同学们,我们的地球需要我们共同来爱护,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资源,降低能耗,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狼来了教案篇二

一、(课件展示1)导入  :

李清照在它的词作《一剪梅》中说过:“此情无计可消除,才可眉头,却上心头”,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使人领略到她的万千愁情,给予人们无止境的遐想。蒋维翰在《春女怨》一诗中写道:“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儿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进得来?”诗中用了花树、庭院等冷景,通过写景状物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怨意。这些都是表示闺怨的作品,而当代中国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错误》,则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它是当代的闺怨诗,此诗美丽凄哀,人们评价它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

二、(课件展示2)简介作者。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他随家人去中国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继续从事写作。1955年中兴大学毕业后,在中国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他的早期诗作多为关怀社会的诗。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1968年,郑愁予35岁那年应邀赴美国爱荷华参加“国际写作计划”,1972年在爱荷华大学获创作艺术硕士学位,并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转往耶鲁大学,在东亚语文学系当高级讲师,现任耶鲁驻校诗人及资深中文导师。

三、(课件展示3)放课文朗读录音,指名让一名学生朗读,教师评点。

四、整体把握诗意。

本诗写了两个人,“我”和“你”,“你”在闺中苦苦地等候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我”是一个过客,打江南经过,“我”的马蹄声让“你”产生了“我”就是“你”的“白马王子”的错觉,但可惜的是一瞬间的“惊喜”换来了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失望”。

五、研讨新课:

学生思考:

请同学们通读全诗,找找看那些是能够唤起你心中亲切联想的中国式的意想?

(课件展示4)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小小的寂寞的城;小小的窗扉紧掩;青石的街道向晚。

2、这些意向写出了女子的怎样的心绪?

描写的应是春季的江南,春天到了,江南大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阳光明媚,百花盛开,草长莺飞,但这独处深闺中的女子却不能感觉到那温柔的春风,那婀娜的柳絮。它的心如江南的这座小城一样,封闭、寂寞,又像傍晚的街道一样落寞、孤单;也像三月不揭的春帷般幽闭;更像紧掩的窗扉,把自己封闭了起来。虽然作者未言一“愁”字,但我们完全可以感觉到刘方平《春怨》中“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句的内涵。但是闺中女子苦苦地等待她的心上人出现,说明了她对心上人的感情执着、专一。

在百无聊赖中,街道上分明地传来了越来越近的“达达”的马蹄声,一丝希望在她心中升腾。大家设想一下,这个女子会做出什么动作来?她在那瞬间的心情又是如何的?明确:她会快步走到窗前,迫不及待地揭开窗帘向外张望,满心希望马儿送来的是“她”的“白马王子”,心中充满了惊喜。

4、问:事实又是如何?这女子的心理又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残酷的事实,马上的“我”只是“打江南走过”的一名“过客”,根本不是“她”期盼已久的“白马王子”。“她”只好千万个不愿意地放下了窗帘,悄然转过头去,双眼已经模糊;马上过客看到的,依然是一道凝滞的无情的帘子。这时,女子的心里充满了失望。

5、问:请大家再深入思考一下,产生了这次错误之后,这女子的心理又会如何变化?

明确:她会在心里嗟叹“应念我,终日凝眸。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然后,她又会在“期待”到“惊喜”再到“失望”之间不断地反复。为什么呢?明确:我们想象一下,这位过客走了之后,如果窗外又一次响起马蹄声,她会怎样?显然,她还是会重复刚才的动作,即使“过尽千帆皆不是”,但当第一千零一片帆过来之时,她还是会举目远眺,随帆移动自己的目光,无怨无悔。情至深处,“肠断白频洲”啊。

八、讨论。

1、(课件展示5)问:本诗题为“错误”,这是一个怎样的错误?(学生讨论,教师分析订正)。

明确:(1)一方面:女子痴痴的深情,女子误以为我”是她的心上人归来了;(2)“我”的出现打搅了深院中的女子。

2、(课件展示6)。

问:为何又说这个错误是美丽的呢?

明确:达达的马蹄声给了女子希望,虽然最后以失望告终,但这过程是美丽的,因为女子的生活起了裢漪,有了情节,打破了原本的死寂。

九讨论本诗的特色。

1、结构美。

(1)大景到小景再到特写:江南——小城——街道——帷幕——窗扉——马蹄;

(2)倒装: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倒叙式的结构,使得诗歌诗意盎然。从语言运用上来讲,第二、第四个比喻的原句应是“你的心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你的心是小小的紧掩的窗扉”,如今把“向晚”和“紧掩”倒装,化板为活,去俗生新,加强了语言的变化,婉曲的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理,描摹出思妇幽闭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刻画出一个寂寞女子哀怨的形象:怨妇的心封闭、沉闷、没有生气,在这个“城中”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街上寂无人迹,她将失望的心扉紧掩。

2、语言美。

(1)优美的意境、前后情景的逆转,具有高度的戏剧性。

2、阅读郑愁予的《天窗》,体会其抒发的思想感情。

天窗。

郑愁予。

每夜,星子们都来我的屋瓦上汲水。

我在井底仰卧着,好深的井啊。

自从有了天窗。

就象亲手揭开覆身的冰雪。

——我是北地忍不住的春天。

星子们都美丽,分占了循环着的七个夜,

而那南方的蓝色的小星呢?

源自春泉的水已在四壁间荡着。

那叮叮有声的陶瓶还未垂下来。

啊,星子们都美丽。

而在梦中也响着的,只有一个名字。

那名字,自在得像流水……。

这首诗的动人,是因为他用了鲜活的现代生活语言,表现了甚具古典意味的纯然之美。它是那么满溢着热切的情绪一—因为怀想着一个人,诗人自喻为天窗——并由这一情绪带动着意义的推展,使诗意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这过程中,读者的心被深深吸引,他们被一种美的情愫感动着,直到诗的末尾,当诗人的彩笔照出:“那名字,自在得像流水……”,心中虽意犹未尽,但却得到欣赏上的满足,并且领悟到,这“天窗”,是诗人的化身,而诗人之所以化身为天窗,乃是借此怀想一个人——“那南方的蓝色的小星”,于是,我们也会进一步发现,《天窗》一诗,原来是一首美丽的情诗。

[打包下载][引用该文][发表评论][转寄该文][关闭窗口]。

此文章相关评论:。

该文章有2个相关评论如下:(点这儿论坛方式查看)。

davidluxiang发表于:2004/11/2702:51pm。

(课件展示2)简介作者。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他随家人去中国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继续从事写作。1955年中兴大学毕业后,在中国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他的早期诗作多为关怀社会的诗。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1968年,郑愁予35岁那年应邀赴美国爱荷华参加“国际写作计划”,1972年在爱荷华大学获创作艺术硕士学位,并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转往耶鲁大学,在东亚语文学系当高级讲师,现任耶鲁驻校诗人及资深中文导师。

我认为这部分可以省略,因为这是垃圾信息!

顶部。

yuanling79发表于:2004/11/2706:43pm。

你说的是,但是这是我刚上班时候上的第一课所准备的教案。当然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诚恳的借鉴您的建议的!

狼来了教案篇三

一、目标:

1、把握王道士这一形象,体味“他只是错步向前的小丑”的评价。

2、感受“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感受作者复杂的心态,进而感受一种民族的耻辱之痛,一种文人的无奈之痛,一种近乎自欺欺人的希望之痛。

二、过程:

(一)、导入  :

它,就是我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代表——敦煌文化。那它究竟是怎样成了我们永久的痛的?谁应为它的悲剧负责?让我们跟随据说是上一世纪最后一位大师的散文大家余秋雨,走进他的《文化苦旅》,走进他的《道士塔》,去感受那份痛,去触摸那份痛。

(二)、本文涉及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处于事件旋涡的王道士,一个是处于边缘但感同身受的余秋雨。

先让我们来看王道士。

1、王道士的所作所为:(速读课文,找)。

a、粉刷壁画(第二节第3段)。

b、砸碎塑雕(第二节第4段)。

c、出卖文物(第三节6-11段)。

d、报送官员(第三节前部分)。

2、对于这样的王道士,你作何评价?有何根据?(跟着学生的鼻子走)。

(幼稚、愚昧、卖国、无知、小丑、罪人、走运、受害者……)。

(这里,就可以抓住走运和受害者加以挖掘,学生的讨论可能会涉及到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而不是王道士一个人的过错等主题性的内容……)。

3、对他,余秋雨先生是怎样评价的?

a、历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b、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泄也只是对牛弹琴……。

c、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

初读(学生很冷漠)。

再自由读,读出什么感情?(谴责、嘲讽、同情……)。

齐读,要有点不同,要有味道。

(三)、由“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中的“只是、小丑”,

探讨“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

1、悲剧是怎样造成的?(朗读讨论第三节的4、5、6三段,感觉官僚的所做所为,感受和欧美学者的差别,)。

2、为什么说他只是小丑?

(对于整个悲剧,王道士是偶然,也是必然,这是一个国家的悲剧!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这里,不仅是文物的流失,而是知道是文物,是宝贝,却不知道珍惜,是典型的自作孽,诚如郁达夫悼念鲁迅时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这话用这里也是可以的。)。

(四)、面对这样的悲剧,面对这样的王道士,余秋雨的心理是怎样的?请大家划出你认为最能表现秋雨感情的语句,读读,并用:

“我看到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余秋雨”加以表达,简单地阐明理由。

可能有:

(这是一个痛苦不已的、矛盾的、愤怒的、理智的、近乎自欺欺人的、无奈的、字字带血,句句含泪的……)。

(如果可以,要引导学生体会末节光明背后的伤感与痛楚,扬眉吐气背后的耻辱与愤懑,那是文人的一种近乎自欺欺人的希望之痛啊)。

(五)、作业 :

感受余秋雨。

板书:(空白处补充学生的看法)。

王同情讽刺余。

道秋。

士谴责嘲笑雨。

作者邮箱:

狼来了教案篇四

一、领会《药》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二、通过课文了解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三、通过课文学习分析情节结构(特别是双线结构)和归纳主题的方法。

教学时数    三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一、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二、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

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五单元。本单元是小说单元,也是本期学习的第二个小说单元。第五单元的单元要求是:小说的情节和主题。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265页把“小说的情节和主题”浏览一遍。要求画出:1.情节的定义;2.情节包括几个部分;3.阅读小说时对情节要注意的三个“是否”;4.主题的定义;5.分析主题时要考察的三要素和两要点(教师巡堂,检查学生是否画对)。下面我们将以这些知识来指导我们阅读分析《药》。

教师板书课题、作者并释题:“药”是用来干什么的?(医治人们病苦,疗救社会)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小说的思想内容是否能回答这个问题(留下悬念,待学完本文后讨论)。

指导预习。

学生阅读“预习提示”,教师提问并归纳“提示”要点。

研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要求:

(1)请把能体现小说时代背景和社会政治情况的有关人物服饰、语言、环境描写的文句勾画出来。

教师巡堂点拨,逐步缩小范围(尤其是环境描写方面的),引导学生把“思考和练习”一的1—4句画出即可。

(2)讨论:作者通过上述描写,反映了怎样一个典型环境?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本文反映的是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一方面是清政府对革命者的残酷镇压;另方面是革命者绝不会因遭受挫折而消沉。(完成“思考和练习”一)。

二、二读课文,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

“所谓情节,就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学生第二遍阅读课文时要求准备:

(1)讲述《药》所包含的两个故事,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发展变化与结局交待清楚,要给小说的四个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

(2)讨论:《药》的情节包括几个部分;比较两个故事叙述方法上的区别。

(3)讨论:小说两条线索是怎样连接、交织、融合在一起的。

在以上讲述和讨论过程中,教师订正、筛选学生的语言,板书小说明、暗并行的双线结构图(见人教社“教参”第139页),同时完成“思考和练习”三第一部分。

板书依次出现的顺序应是:1.华家的故事情节;2.夏家的故事情节;3.两个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4.明、暗线;5.两条线索的连接、交织、融合的地点。主题暂不板书,待分析完人物后再归纳。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药》的“情节的设计是否有力地表现了人物性格”。

华老栓(《药》的主人公)。

1.华老栓的身分与社会地位是怎样的?

一个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经济困难(如,“满幅补钉的夹被”见215 页),地位低下(如,“两个眼眶,都围着一圈黑线”还要对客人“笑嘻嘻的”)。

2.华老栓有哪些性格特征?

愚昧、落后。他爱子心切,深信人血馒头能够治儿子的病,他能为买到这种药深感“爽快”(如,211页对他“……觉……变……得……有……”这些充满信心的神情描写。完成“思考和练习”四、2),感到“幸福”(如,213页对他“……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的心理描写。完成“思考和练习”四、3),他只关心儿子,对革命不关心更不理解,不知他儿子吃的人血馒头正是革命者的鲜血(见212页“……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这又表现了他麻木、无知。但他又和一切劳动者一样,具有勤劳、善良、俭朴的品格(见:高潮部分215页—216页对老栓的外貌、动作的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开端部分210页—212页有关对老栓的动作描写;如,“老栓接了”显得庄重,“抖抖的装”显得激动,“按了两下”显出小心瑾慎,这些都联系着他内心活动显现着性格;再如,“吃一惊”不但写出场面的可怕,并显现了老栓的胆怯,“按一按”写出了老栓的钱来得不易和对钱的珍惜,以及对儿子医病的渴盼,“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写出了他对钱珍惜及惊惧神态,又“不敢拿他的东西”更体现了他的胆怯与善良及其矛盾心情),应当说这些才是他性格的主要方面。

3.作者对他的态度怎样?

可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概括。既同情他的不幸,又批判他的愚昧落后;他的愚昧落后是封建统治者长期统治造成的。

夏俞(《药》的主人公)。

分析之前,教师可介绍一些夏瑜这个人物形象的背景材料(见人教社1991年1月第1版高中第三册教参第146—148页,补充资料四“关于秋瑾烈士被害和《药》的创作”以及补充资料五“关于《药》的素材”)并适当讲解一些生活原型与艺术典型的关系。分析夏瑜时应紧扣课文进行分析。

夏瑜在作品中没有出场,作者主要是通过刽子手和茶客的谈话来侧面描写他的行为思想。

1.夏瑜的身分、家境和对革命的认识是怎样的?

夏瑜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家境贫寒,对革命矢志不渝,具有革命者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和为革命而献身的精神(见高潮部分217—218页)。

2.作者对他的态度怎样?

既赞扬其精神,也形象地指出他的斗争的悲剧性;即,他的主张、行动、牺牲未能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同情;但他的牺牲并非毫无影响。(参见高潮和结局部分)。

康大叔。

1.他的身分与社会地位是怎样的?

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和镇压群众的工具,是直接杀害夏瑜的凶手,但还不是罪魁祸首。他对群众蛮横凶恶;对革命极端仇视。是个穷凶极恶贪得无厌的刽子手。(其间可联系人们对他的“笑”和“敬”的后面隐藏着“怕”来分析,适时完成“思考和练习”二)。

2.康大叔有哪些性格特征?

他凶暴、残忍、贪婪、无耻(可用212页和215页关于对他的语言、装束、动作描写,尤其是那些动词的使用来分析,如:嚷、抢、扯、裹、塞、抓、担、捏、哼——表现了他的凶狠、贪婪;闯、披、散、捆、嚷——表现了他的蛮横、凶暴。并通过对作者选词的推敲,同时完成了“思考和练习”五)。

作者以鲜明的爱憎描写了以上三个人物,也可说是三类人物的典型;即,资产阶级革命者、人民群众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爪牙,情节的设计有力地表现了人物性格。至于对一帮茶客的分析,教师可参看教参141页。华大妈的性格与华老栓有相似处,这里从略;夏四奶奶的性格,可在讲授课文《夜》时再联系着谈。

第三教时。

教学要点。

一、归纳《药》的主题。

二、联系《药》的情节初步理解阅读小说时要注意的情节设计的后两个“是否”。

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两节课的授课内容后,布置学生讨论以下四个讨论题。

在学生分析小说主题时,教师应按单元知识向学生提出:“首先要从人物、情节、环境出发,进行认真的考察。”“其次,还得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小说的动机。”

在讨论时学生可能提出多种见解,教师也不妨将教参“补充资料”的五种提法出示(见教参144页),以引起学生讨论。我们的意思是赞成课文“预习提示”的见解,因为其中注意到了作者的创作动机。《药》的主题可作以下 概括:

小说通过描写华、夏两家的悲剧,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和愚弄人民的反动本质;更重要的是,它通过“药”这一发人深省的事件,表现了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作品反映了当时残酷的现实,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2.根据本文主题,谈谈你是怎么理解作品把夏瑜的英勇献身作为暗线来安排?这样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好处?(完成“思考和练习”三要求回答的  部分答案见教参143页)。

揭示主题。(见教参138页)讨论这个问题时,教师应照应起始课释题时留下的悬念来作结。

4.单元知识短文中指出:“阅读小说时,要注意情节的设计是否有力地表现了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性格决定的。”联系《药》的情节发展谈谈你的一点看法。

这些问题的回答应当说都是肯定的。第一个“是否”由于在分析人物时学生已有较多的感性认识,这里讨论可着重讨论后两个“是否”。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以课文第四部分(结局)为例来研究,一方面易于达到目的,另方面也可加深这部分思想内容的理解。根据讨论情况,教师可适时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由于小栓的病未能对症下药,死是必然的。两位母亲在“这一年的清明”要去上坟,正是母亲对亲子之爱驱使;至于坟头上要出现花环,不但是为了展示华大妈和夏四奶奶的愚昧不理解,更重要的是革命者夏瑜的思想行为并非毫无影响的必然显现。因此说华大妈、夏四奶奶上坟以及夏瑜坟头上的花环这一情节和细节的出现,都是由人物性格的力量推动的。学生只要谈得出或理解到这些,可说对情节的发展与人物性格的关系有了初步的理解。

因为,一方面她不理解她儿子的行为是革命的,另方面她又怀念被清政府杀害的儿子,但又怕人发现,她的表情,正是她这种内心隐秘的矛盾心理的反映(完成“思考和练习”四、4)学生只要能谈得出或理解到这些,就是对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由其独特性格决定的有了初步理解。

布置作业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小组选出一名对戏剧创作较有兴趣的学生执笔,用《药》的第三部分(高潮)内容为材料,以《茶馆人物谱》为题,将该部分改为独幕剧(课外“思考和练习”六的要求可纳入其中),然后集体修改,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作汇报演出(各组演出时间不超过15分钟)。

狼来了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扣纽扣的方法。

2、在操作过程中发展幼儿手指肌肉活动,使幼儿两手互相配合协调。

一、活动准备:

大娃娃若干,每个娃娃穿一件背心,在幼儿学解纽扣的基础上进行。

二、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带娃娃到公园去玩玩,但是带娃娃到公园去先要帮他把衣服穿好。

(二)教幼儿帮娃娃穿衣服:

1、老师讲解示范:

先给娃娃穿上衣服(将娃娃的手伸进袖口)然后把衣服对整齐。一只手的食拇指那着纽扣,另一只手的大拇指伸进纽扣洞,由食指帮忙,将纽扣塞进纽洞。这样一个纽扣便扣好了。(老师先后示范扣三粒纽扣)。

2、幼儿操作:

(1)让幼儿学习先扣最下面的一粒纽扣,再找旁边的纽洞。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

3、老师检查娃娃衣服上的纽扣是否都扣整齐了。

(三)带娃娃外出散步。

狼来了教案篇六

课题《错误》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双基分析)1、分析这首诗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2、感受诗歌语言表现出来的节奏。

3、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当代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教学目的(知识能力、德育的目标要求)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当代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2、通过阅读鉴赏,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热爱。

生活的情感。

教具录音机   小黑板教学方法导读讨论。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简介诗歌,导入  :

1、郑愁予的诗素以婉约见长,他的爱情诗更可以说清新婉约,绮思无穷。今天我们学习的《错误》也是如此,它以江南的小城为背景,写思妇盼望归人的执着的爱情,意境优美而深婉,显示的正的婉约的美学特点。

2、简介作者: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中国台湾现代派诗人。1933年出生于河南,1949年去中国台湾。1955年服役。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1958年赶赴美国,曾任爱荷华大学讲师、耶鲁大学教授。著有诗集《梦土上》、《衣钵》、《燕人行》。他创作的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是曲折动人、情谊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

二、讲授新课:

1、范读课文(放教学录音)。

2、要求学生齐读课文一遍。

3、出示重点字词,引导学生掌握。

跫音   春闱   窗扉。

4、逐节讲析并评价:

解析:这两句诗在全诗的分段中,具有“诗序”的作用,在意旨和情调上统摄全诗。

容颜憔悴如斯。同时亦有自“君去后、首如飞蓬”之意,女为悦己者容,相思之人不在眼前,哪有心思,“日晚倦梳头”。更为妙绝的是“留在季节里”,一个“留”字,韵味全出。

(2)《错误》第二节,作者是采用什么手法来描写思妇的心理的?

解析:这一小节,作者主要运用两个比喻来写思妇之心,表现思妇的怀人心理。

妇目光所及,小巷悠长,空旷寂寞,恰如其心。

窗扉紧掩,春帐不揭,而这一切皆源于“蛩音不响”,游子不归,这怎一个“愁”字了得。

揭”对“窗扉”的烘托。

(3)为什么说“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这首诗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

解析:此句点明诗题。

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而这,又完全是作者想像中的情景。在这一点上,《错误》有异曲同工之妙。“如开落的莲花的容颜”,“如小小的寂寞的城”和“小小的窗扉紧掩”的心,以及“达达的马蹄”所带来的那种欣喜,这一切也都是作者所想的,以“你对我的思念之苦”,来写我对你的思念之切,构思精巧。

解析:郑愁予,本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济南,少年时代随当国民党军官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饱览祖国各地风土人情、山水风光,1949年随家人去中国台湾。此诗写于1954年,作者正20岁,远离大陆,故土之思自会油然而生。而诗人之名郑愁予,正是采用了辛弃疾的诗句“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之意,而辛弃疾此词抒发的正是故国、故土之思,作者以此为名,深意不言自明。

诗中思妇思念游子,实则是游子思念思妇,游子是作者。思妇是故土、故乡,抒发对故国之思是合情合理的,认为此诗是乡愁诗是有一定道理的。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一、介绍海子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

海子是一位很有特色的孤独的理想主义诗人。他的这首诗显示了诗人充满灵性、纯真的创作风格。

读来给人一种清新温暖的感觉。

二、诵读指导:

学生自由品读诗作,体会诗作表达的情绪。

提示:本诗语言质朴明朗,而又隽永清新,要注意读出诗中积极、昂扬的情感。

三、学生自由发言,探讨诗人的情绪和诗作的内涵。

福的日常生活都是诗人拟想的产物,’幻想和现实构成了诗人两难的境地。

世生活的向往。

板书设计 。

错误。

郑愁予。

1、继承古代诗词传统。

2、鲜活的比喻和生动的意象。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1、挥之不去的悲凉感。

2、质朴本真的语言风格。

教后记。

狼来了教案篇七

2.体会作者贯穿全文的悲怆苍凉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

全面把握课文的内容及其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 】。

体会作者处于矛盾心理下悲怆苍凉的情感。

【教学方法】。

讲读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文导入  】。

【教学进程】。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一至三自然段。

我们再来看这一部分的第五自然段,作者面对着王道士所遗存的怪模怪样的几座天师灵官,心中充满了巨大的苦痛。但是,作为后人的他,却又无计可施。那种想为却又无可作为的心理在他内心中不断的冲突升级,作者正是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下才写出这篇文章的。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自己阅读中细心体会。

第二课时:

【课文导入  】。

【教学进程】。

至此,王道士盗卖国宝的罪行才算停止。

我们的同学都是学艺术的,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都能够成为出色的艺术家。而艺术又是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精华的部分,希望同学们能用自己的双手为我们的民族文化增添更多更美的奇葩,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以后的人生中始终能够坚定不移的用艺术家所应具备的良知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板书设计 】。

道士塔。

余秋雨。

道士。

强盗。

官员。

狼来了教案篇八

3.深深思索每一位诗人通过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1.鉴赏诗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细腻的思想感情。

2.体味诗中蕴含的哲理。

3.感受中外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四.知识分析:

1.《断章》分析。

1.1了解作者。

1.2认识作品。

诗人通过对“风景”的刹那间感悟,涉及了“相对性”的哲理命题。

2.《风雨》。

2.1了解作者。

2.2认识作品。

3.1了解作者。

3.2认识作品。

4.《回旋舞》。

4.1了解作者。

4.2认识作品。

在这首诗中,保尔•福尔用童话般的想像展示了“世界大同”的思想。

5.《在一个地铁站》。

5.1了解作者。

5.2认识作品。

这首短仅两行的小诗作于20世纪初,是最早的意象派诗歌之一。

【典型例题】 。

1.阅读北岛《迷途》,对诗歌象征意义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沿着鸽子的哨音 。

我寻找你 。

高高的森林档住了天空 。

小路上 。

一棵迷途的蒲公英 。

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 。

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下 。

我找到了你 。

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

a.“哨音”象征天使般的召唤,“森林”象征遮挡于前进道路的障碍因素。

b.“蒲公英”象征一时迷途的同伴,我与同伴一起找到追寻的目标。

c.“湖泊”象征追寻的归宿,它是作者心目中美好的理想。

d.“你”“眼睛”象征着深不可测的湖泊和清清一碧的湖水。

答案:d。

2.阅读康白情《草儿》(1919年),指出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草儿在前, 。

鞭儿在后。 。

那喘吁吁的耕牛, 。

正担着犁鸢, 。

古着白眼, 。

带水拖泥。 。

在那里“一东二冬”地走着。   。

“呼——呼——” 。

“牛,你不要叹气,快犁,快犁, 。

我把草儿给你”。 。

“呼——呼——” 。

“牛,快犁快犁。 。

你还要叹气, 。

我把鞭儿抽你”。 。

牛呵! 。

人呵! 。

草儿在前, 。

鞭儿在后。 。

答案:d。

3.阅读周作人《小河》(片断),指出对诗歌形式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一条小河,稳稳地向前流动。 。

经过的地方,两面全是乌黑的土; 。

生满了红的花,碧绿的叶,黄的果实。 。

一个农夫背了锄来,在小河中间筑起一道堰。 。

下流干了; 。

上流的水被堰拦着,下来不得; 。

不得前进,又不能退回,水只在堰前乱转。 。

a.每一诗行有一定的节拍,隔行押大致相同的韵,读起来琅琅上口。

b.诗人以自己的情绪支配诗行,不受标点约束,每行无固定字数。

c.诗歌语言口语化,从容不迫地传达出诗人舒缓的情绪。

d.诗句的内在节奏十分和谐,与散文语言完全不同,给读者以美感。

答案:a。

【模拟试题】。

1.下列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必竟       呕吐     好征兆       令人咋舌。

b.谛造       暴躁    大路货       独出新裁。

c.荏冉       山冈    刹那间       满目创痍。

d.浩翰      函养    棉制品       半身不随。

2.下列作家、年代(或国籍)、作品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卞之琳——现代——《断章》。

保尔福尔——法国——《回旋舞》。

b.郑愁予——当代——《错误》。

庞德——英国——《在一个地铁站》。

c.芦荻——当代——《风雨》。

毛泽东——现代——《沁园春 长沙》。

d.艾青——现代——《我爱这土地》。

余光中——当代——《乡愁》   。

3.下列一组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

a.我有年轻的舵手的忧怀。

b.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c.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

d.他们可以用他们的船在水上造成一座美丽的桥。

4.下面对庞德的《在一个地铁站》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阅读《断章》完成下列题目。

5.诗句中出现四个“你”,所指代的对象是否同一人?为什么?

7.对沙白的《红叶》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8.对艾青《盼望》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1979年3月于上海。

9.对下面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远和近。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d.两首诗都有童稚和梦幻色彩,但细品却充满成年人的孤寂与忧伤。

【试题答案】。

1.b   2.b   3.d   4.c。

7.c 作者在这里是将绿色与流血、奋斗、牺牲联系起来。

9.b 此说与诗的题旨不符。

狼来了教案篇九

活动教师:海绵宝宝。

活动科目:数学。

设计意图:

根据小班幼儿学习数的特点来看,孩子学数比较形象、直观。因此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老师所提供的特定的材料来感知“1”和“许多”这两个不同的量,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感知数的概念。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宝宝1,并能手口一致的点数1。

2.了解1和许多及其关系。

3.激发幼儿对数的兴趣。

活动重点:认识数字宝宝1,并能手口一致的点数1。

活动难点:了解1和许多及其关系。

活动准备:数字宝宝1、幻灯片、图片、各种糖果。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儿歌:1、1、1像铅笔细又长,1、1、1、一个房子大又大,1、1、1、里面住着一个人。

二、基本部分。

(一)刚才的儿歌里我们说到了数字宝宝1,我们一起来认。

识一下数字宝宝1。

(二)手口一致点数1。

1.从百宝箱中拿出糖果,让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1,并且放在另外一个容器里。

2.把各种糖果放在一起,尝试让幼儿说出这是“许多糖果”。

3.再从容器里取出糖果。

教师小结:一个一个的糖果放在一起就变成了许多,许多糖果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糖果。

(三)出示幻灯片。

1种物体的图片和许多物体的图片。

(四)游戏:

区别1和许多。

三、结束部分。

分享糖果。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中幼儿配合的很好,目标也基本达到,由于自己的紧张语速有点快,教具没也能充分利用,最后结尾规则没有讲清楚,导致一放下糖幼儿就开始吃,最后结尾不太完美。在今后的活动中自己能够有所提升、更加完美。

侯瑞。

薛家湾第十一幼儿园。

20xx年10月。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儿歌:1、1、1像铅笔细又长,一个房子大又大,里面住着一个人。

二、基本部分。

(一)刚才的儿歌里我们说到了数字宝宝1,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数字宝宝1。

(二)手口一致点数1。

1.从百宝箱中拿出各种水果,让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1,并且放在另外一个容器里。

2.把各种水果放在一起,尝试让幼儿说出这是“许多水果”。

3.再从容器里取出水果。

教师小结:一个一个的水果放在一起就变成了许多,许多水果可以分成一个一个水果。

(三)出示幻灯片。

1种物体的图片和许多物体的图片。

(四)游戏:

区别1和许多。

三、结束部分。

分享水果。

狼来了教案篇十

阅读理解能力是一种高度的鉴赏能力,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呢?为提高大家的阅读能力,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希望对你有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19.诗中用了一个小倒装句,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诗意盎然。这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0.这首诗中诗人选取了“莲花、柳絮______、_______、东风”等意象,其中“东风”这一意象取自李商隐《无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运用的手法是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从结构上看,本诗的开头与结尾内容为首尾倒置,这样处理,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得诗意盎然,在不协调中闪出光彩。

b.“美丽的错误”是一个病句,既然是错误,就不可能美丽,同样,美丽也不可能是错误的,因此诗人这一句值得商榷。

c.本诗中运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东风”等,从而一再表现了郑愁予中国性的最根本的所在。

d.这首诗语言清新,不在文字上玩弄游戏,竭力以最忠实的文字展示诗人最忠实的感情。

23.这首诗被广为传诵,它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50字以内)(3分)。

19.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20.马蹄 春帷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1.比喻 倦守空闺的女子,娇美的面容因等待而憔悴。

22.b。

23.鲜明的韵律感,具有古典美的意象和比喻以及含蓄动人的故事情境,是本诗最主要的艺术特色。

狼来了教案篇十一

活动目标:

1、学习礼貌用语:“你好,再见”。并在老师的提醒下会正确使用。

2、熟悉歌曲,初步培养幼儿节奏感,学习按节奏拍手,根据歌曲内容进行简单的歌表演。

活动准备:

在活动室一角布置一个熊猫的家,并请一名老师戴上熊猫头饰扮演熊猫。

活动组织:

1、教师通过讲述故事《有礼貌的小白兔》,启发幼儿学习故事中的“你好”,“再见”等礼貌用语,引起幼儿兴趣。

师:“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名字叫什么?”“你们为什么喜欢小白兔呀!”“因为小白兔有礼貌,所以大家都喜欢它!”

2、熟悉歌曲《礼貌歌》,并学会按节奏拍手,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师:“老师把刚才的故事编成了一首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看,请小朋友跟着音乐来拍手,”

3、根据歌曲内容配上简单表演动作,让幼儿熟悉歌词内容。

唱“你好,你好亲爱的朋友,我们一起,快乐无比”时,左右手握拳在胸前,大拇指相向,按节奏两个大拇指互相点一点。

唱“再见,再见,亲爱的朋友,我们将再见”时,左右手握拳在胸前相对,两个大拇指互相弯曲,作点头状。

4、通过游戏,让幼儿掌握“你好”“再见”礼貌用语的正确用法。

师:“我们去熊猫家作客吧!”“到了熊猫家我们怎么说?”“我们一起来表演《礼貌歌》给熊猫看吧!”“我们该回家了,跟熊猫说什么?”

附故事:

有一天,小白兔到熊猫家去作客,小白兔说:“你好”熊猫请小白兔吃萝卜,小白兔说:“谢谢”于是,小白兔和熊猫在一起高高兴兴地搭积木,做游戏。小白兔要回家了,熊猫拉拉小白兔的手说:“我喜欢和你作朋友!”小白兔向小熊猫招招手说:“再见”就回家了!

设计意图:

乐意学习语言,为幼儿创设情境或准备木偶鸡、鸭若干,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说礼貌用语,体会有好朋友的乐趣。在日常活动中常和父母、老师、同伴互相问好,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礼貌用语。

狼来了教案篇十二

二、简介作者。

三、放课文朗读录音,指名让一名学生朗读,教师评点。

四、整体把握诗意。

五、分析诗的“前奏”。

1、学生齐读前奏部分,讨论前奏中比喻运用之妙。

板书:莲花开落——相思无尽,红颜消退。

六、分析诗的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本部分。

板书:寂寞的城。

街道向晚      封闭、沉闷。

春帷不揭      落寞、孤单。

窗扉紧掩。

3、问:这个女子的心情是封闭、沉闷、落寞的。春帷不揭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她的院子里没有人来,没有一点动静。

4、问:她甚至封闭到了连窗帘也不拉开的地步,那么,她在干什么?

明确:在等待。苦苦地守侯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出现。

板书:等待。

七、分析诗的第二部分。

2、学生齐读本部分。

板书:(蹄声)。

惊喜。

4、问:事实又是如何?这女子的心理又是如何变化的?

板书:(过客)。

失望。

八、总结。

1、问:本诗题为“错误”,这为什么是一个错误?(学生讨论,教师分析订正)。

2、问:为何又说这个错误是美丽的呢?

板书:(美丽)               (错误)。

九、解决课后练习。

十、扩展。

提示:答案不求统一,但朗诵时可指导学生:理解不同,朗读的重音处理也就不同。

2、阅读郑愁予的《天窗》,体会其抒发的思想感情。

天    窗。

郑愁予。

每夜,星子们都来我的屋瓦上汲水。

我在井底仰卧着,好深的井啊。

自从有了天窗。

就象亲手揭开覆身的冰雪。

——我是北地忍不住的春天。

星子们都美丽,分占了循环着的七个夜,

而那南方的蓝色的小星呢?

源自春泉的水已在四壁间荡着。

那叮叮有声的陶瓶还未垂下来。

啊,星子们都美丽。

而在梦中也响着的,只有一个名字。

那名字,自在得像流水……。

附:整体板书设计 。

莲花开落——相思无尽,红颜消退。

寂寞的城。

街道向晚      封闭、沉闷。

春帷不揭      落寞、孤单。

窗扉紧掩。

(蹄声)        (过客)。

等待             惊喜            失望。

(美丽)        (错误)。

狼来了教案篇十三

1、认读3个字。

2、浏览课文,了解心理实验的起因、经过、结论。

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课文的`能力。

思品。

懂得遇事要摆正心态、勇往直前,奔向目的地。

教学重点。

浏览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懂得遇事要摆正心态,勇往直前,奔向目的地。

教学难点。

自学课文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要求:

浏览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懂得遇事要摆正心态,勇往直前,奔向目的地。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走过独木桥吗?什么时候走过?有什么感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和你们一样大小的小伙伴们在走独木桥后有怎样的感受。(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通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遇到难读的地方放慢速度多读几次。

2。交流初步感受。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划分文章段落。

三、细读体会。

(一)默读课文,结合表格把文中相关的语句画出来,口头填表。自学后,主动与小组同学交流。

实验目的实验次数桥下状况学生表现实验结论。

(二)全班交流。

抓住重点的词语“很快穿过、异常小心、战战兢兢、慢慢爬过、心有余悸”进行指导体会。

四、情感升华。

读了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先写下来,再与同学进行交流。

狼来了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亲切自然的声音及不同速度较流利地演唱歌曲《走呀走》。

2、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律动等音乐活动中感受快、中、慢三种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通过小组活动、相互合作、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即兴创造意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能用亲切自然的声音及不同速度较流利地演唱《走呀走》。

2、通过演唱歌曲及有趣的律动,感受不同速度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训练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具准备:课件、小动物头饰、电子琴、鼓等。

教学过程:

一、听听走走,感受速度。

1、听《口哨与小狗》带领学生精神饱满地走进教室。

2、教师敲鼓,学生熟悉小鼓的音色。

3、教师匀速地敲鼓,引导学生随着鼓声轻轻拍一拍手、拍一拍腿、拍一拍肩等。

4、随匀速的鼓声走一走,体验中速不快不慢的感觉。

5、随着快慢不同的鼓声走一走,体验快速、慢速的不同感觉。

(1)教师按快慢不同的速度敲鼓,学生听鼓声走一走。

(2)游戏:吹气球。

二、听听唱唱,理解表现。

(一)学习歌曲第一段,感受慢速表现的音乐形象。

1、聆听歌曲第一段,感受慢速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2、讨论老爷爷走路的速度和和姿势,并模仿。

3、引导学生在音乐声中模仿老爷爷走的各种动作。

4、学唱第一段歌词。

(二)学习歌曲二、三两段,感受中速、快速表现的音乐形象。

1、聆听歌曲二、三两段,感受中速、快速两种速度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2、讨论解放军和小朋友的走路速度和姿势,并模仿。

3、听音乐分别学解放军和小朋友走一走。

4、学唱二、三两段歌词。

(三)完整学唱歌曲。

1、揭示歌曲:其实,音乐和生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它来自于我们的'生活,看(大屏幕出示歌曲《走呀走》),这首歌曲就是根据生活中三种不同人走路的不同速度和姿势而写的。

2、完整欣赏歌曲,感受不同速度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

3、按不同速度要求完整演唱歌曲。

4、小组对抗赛。

三、听听议议,拓展延伸。

(一)为小兔子、小乌龟选择合适的音乐。

1、欣赏快慢不同的两段音乐,感受不同的速度。

2、讨论:你觉得哪一段音乐适合小兔子,哪一段适合小乌龟?为什么?

3、集体在音乐声中模仿两种动物的动作。

(二)欣赏不同速度的歌曲,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

师:小兔子和小乌龟为了感谢大家,为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1、欣赏两首歌曲,感受不同的速度和情绪。

2、交流听后的不同感觉,教师小结:原来不同的速度不但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还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呢。

3、随乐律动,感受不同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四、扼要小结,走向生活。

狼来了教案篇十五

一、师生互相交流、沟通,促进了解,融洽氛围。

二、学生寒假生活、作业汇报。

1、名著阅读。

2、古诗背诵。

3、征文写作。

4、社会实践。

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评价。

1、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延伸。

2、要加强课外阅读的`落实与提高。

3、要加强写作的文从字顺与创意。

四、学生阅读语文书卷首语,看目录,初步感知新语文书的特点。

五、教师学法指导:

1、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自始至终积极大胆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亲身实践的氛围中解疑寻难,尝试成功。

2、要强化朗读感知与体验,在朗读中理解、体味、感悟课文。同时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朗读,并将课文的精神力量内化为自己的文学素养,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狼来了教案篇十六

笔者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应当是教学生学的意思,在教学合一中能够达到教学相长。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教和学生学截然分开的。学生习惯了有东西压制着,你忽然拿去了压制他们的东西,比如说让他们自学一篇课文或者自学其它的课目,学生所表现出来很茫然,一节课上无事可做,养在笼中的鸟儿放回归到森林里去了,因为长期的驯化已不能适应自然界的风雨!

这样的三个话题基本上涵盖了作者对这一文化现象的思考,在第一教时笔者对这篇课文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这节课试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对课文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把他们的文稿收上来一一看了一下,却让我大失所望,他们对课文内容浮浅的理解,只是简答题一般的结构方式,干瘪而无味的语言,更有草草的书写,所有这一切都让我感觉这节课尝试的失败。

我真的想不通一个读了十几年书的人要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却是那么的无能。其实阅读材料并不深奥,课文的内容也易于理解,可是学了十几年的书,字写不好,句子读不通,思想内容理解起来也是似是而非,表达更是词不达意,每次考过之后,还津津有味地争论卷面上的分数,但是平时语文的素养如此的溃乏,真的有一种对语文无可奈何之感。

回想起自己学习语文的经历,似乎也没有值得借鉴的东西,以前教过我的教师的课都已随时间而灰飞烟灭了,研究那些优质课教师的课堂结构,师生活动的课堂实录收获也只是了了,谈不上什么启发和收获。学校里许多课题的研究,我参与过几个课题的研究,似乎课题的炮制也略微知道了这些课题研究的情况,每一项实验似乎都有一种美好的结局,而所有的结局其实都是在纸上谈兵,是研究者一种善良的推测。我因此也怀疑那些写在书刊杂志上的所谓经验。

我似乎很相信,学生只有读,只有写,才能写好语文,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学生除了语文课本,参考书之外,读其它的书则会被班主任没收,教学生写,学生所有的活动都在教室里,这里面每时每刻都在教师的监控之下,教师不在,学生干部就充当了教师的耳目,每一次课外活动都被学生认为是奢侈的事儿,都是班主任开恩的赏赐。现在我也能明白,我们为什么写作文的时候一提笔常常笔落深沉,记下烦恼郁闷的事能够滔滔不绝,那是因为压抑在心里的委曲太多了,这里有竞争的急功近利,有背负家庭的希望的不堪之重,还有肩负着教师的名誉的分数,唯独失去了思考,我们的学习但底是为什么,对于目标的迷失,使我们的学习失去了冲动,失去了青春的激情的学习使得我们青春黯然无光。常常在一些庸俗的书里憧憬着一些无聊的虚幻的明天。

教了十几年的书,面对现在的学生我忽然不知怎么教了。

狼来了教案篇十七

2、通过课文了解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

3、通过课文学习分析情节结构(特别是双线结构)和归纳主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

2、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 。

教学时数:三教时 备 注。

教学过程 : 。

第一教时 。

一、导入  新课 。

二、指导预习 。

学生阅读“预习提示”,教师提问并归纳“提示”要点。 。

三、研习新课 。

一、初读课文,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

要求: 。

(2)讨论:作者通过上述描写,反映了怎样一个典型环境? 。

四、二读课文,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

(2)讨论:《药》的情节包括几个部分;比较两个故事叙述方法上的区别。 。

(3)讨论:小说两条线索是怎样连接、交织、融合在一起的。 。

五、后记。

第二课时:

2、通过课文了解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

3、通过课文学习分析情节结构(特别是双线结构)和归纳主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

2、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 。

教学要点 。

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 。

教学过程 :

一、华老栓(《药》的主人公) 。

1.华老栓的身分与社会地位是怎样的? 。

2.华老栓有哪些性格特征? 。

3.作者对他的态度怎样? 。

二、夏瑜(《药》的主人公) 。

1.夏瑜的身分、家境和对革命的认识是怎样的? 。

2.作者对他的态度怎样? 。

三、康大叔 。

1.他的身分与社会地位是怎样的? 。

2.康大叔有哪些性格特征? 。

四、后记。

第三教时。

2、通过课文了解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

3、通过课文学习分析情节结构(特别是双线结构)和归纳主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归纳《药》的主题。 。

2、联系《药》的情节初步理解阅读小说时要注意的情节设计的后两个“是否”。

教学过程 :

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两节课的授课内容后,布置学生讨论以下四个讨论题。 。

三、《药》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

四、情节。

五、布置作业 。

六、后记。

狼来了教案篇十八

教学目的(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3)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4)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印发有关材料。

材料一:李白生平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材料二:李白诗作选。

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瑚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哭宣城善酿纪叟。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注:(1)老春,酒。(2)夜台,阴间。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临路歌》。

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江上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西岳云台歌》。

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送蔡山人》。

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英——《东武吟》。

材料三:杜甫诗二首。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饮中八仙歌》。

不见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教学过程 。

课间音乐(幻灯片1、2)。

一、导入  新课。

请大家猜一个简单的谜语:酉时下大雨(酒)。

“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不见》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他的一生。(幻灯片3)。

同学们能说出李白的关于酒的诗句吗?(学生发言,幻灯片4、5、6)。

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李白的一首劝酒诗《将进酒》。(板书课题:将进酒)。

二、学习目标(幻灯片7)。

本堂课我们争取达成以下学习目标。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3)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4)背诵全诗。

三、配乐朗诵(幻灯片8)。

四、学生自读,整体感知。

1.布置思考题:如何鉴赏诗歌,今年的高考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途径,就是抓住“诗眼”。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句呢?下面请同学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诗歌,整体感知。(板书:感知思想内容)。

2.学生自读。

3.学生回答思考结果(估计回答有多种)。

4.讨论:你为什么找这一句?联系你所学过的、知道的李白诗歌稍加说明。

回答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诗歌从这一句点酒入题,虽没有用一“酒”字,但诗人用“金樽”“对月”这样的形象语言,更把饮酒行乐诗意化了。诗中的李白认为人生只要能开怀畅饮,便无所遗憾了。联系前面“朝如青丝暮成雪”的人生苦短的悲感来看,似乎反映了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

回答二:“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一句表明诗人渴求建功立业,渴望有所作为,并且高度自信。“有用”而“必”,这是何等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因此在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在《行路难》的最后他不是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吗?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所以这一句便成了全诗中最精彩夺目的诗句。

回答三:“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李白怀用世之才,立志治国安邦,却“抱利器而无所施”,而碌碌之辈反窃居高位,所谓“骅骝拳不能食,蹇驴得意鸣春风”,心理怎能平衡?说“富贵不足贵”决不是李白的由衷之言,而是他失望忧愤之极的反语。在《江上吟》中说:“功名富贵若长在,江水也应西北流。”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更是愤怒地喊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所以这两句,可看做统摄全诗的中心句。正因为其人生目标不能实现,厌见污浊的现实,他才借酒麻醉自己,以减轻愁苦。

5.小结。

同学们的回答很好,其实同学们的有不同的看法,正是李白矛盾苦闷复杂的内心体现。李白生活在盛唐,但就在“开元之治”如日中天之际,唐玄宗就已开始失去励精图治之心,封建统治阶级渐渐脱下开明的外衣,朝廷广开才路的诏令也越来越变成一纸空文。不过在“安史之乱”前,阴影还潜伏在光明下面。因此,他一方面对唐王朝产生了怀疑和失望;一方面又对它还抱有很大幻想。一方面感到青春易逝,功业未成,而自悲自叹;一方面又觉得来日方长,此生还大有可为,而自慰自解。所以在他的诗歌中就出现了明暗交错、悲欢杂糅的调子。“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一种消极避世,“但愿长醉不复醒”也是一种消极避世;“长风破浪会有时”是渴望用世,“天生我才必有用”则是渴望用世。

6.集体朗读(板书:苦闷矛盾)。

五、讨论艺术手法。

过渡语:好的艺术作品讲究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常常需要精妙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和承载。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矛盾、苦闷的内心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来表达。请大家展开讨论,找出相应的诗句并分析。(板书:解读艺术手法)。

1.讨论。

(1)比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古诗中常用的“比兴”手法。古人常以流水比年逝,一去不返,如李煜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又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兴起对生命渺小短暂的喟叹,抒发“巨人式的感伤”。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源远流长,自高原奔泻而下,似从九天而落,其浩大的声势,令古今文人震撼激动。李白写黄河的诗句还有“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等。而尤以“黄河之水天上来”最脍炙人口,成为赞美黄河的千古名句。

(2)夸张。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空间范畴的夸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前一句把壮浪的说得更壮浪,后一句把短暂的说得更短暂,形成反向的夸张,既有比意,又有反衬作用。

“会须一饮三百杯”,极度夸张,这是多么痛快的宴饮,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斗酒十千恣欢谑”,一斗酒价值十千钱,极度夸张,极言名贵。

“与尔同销万古愁”,愁思之深,感情之奔涌,非如椽巨笔不能为之。

2.小结。

(板书:比兴夸张)这首诗之所以给人以奔放豪迈的印象,与比兴、夸张手法的运用很有关系。读者明知这些诗句所包含的意绪是悲凉的,但却感到它们被表达得气势磅礴。这些诗句正如受伤雄狮的悲吼,照样能震荡山林,而决不是秋虫在窗下哀鸣,枯草在风中瑟缩。

六、指导背诵。

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欣赏诗歌最好的手段莫过于朗诵了,接下来让我们在前面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

遵循感情发展的线索会帮助我们记忆,纵观全诗,围绕一“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1—4)乐观(5—8)狂放(9—14)愤激(15—22)更狂放(23—27)愁苦(28)。

悲乐狂愤狂愁(幻灯片9)。

(学生单独背诵、齐背)。

七、总结创作风格。

宋代著名诗歌评论家严羽说,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这个比喻真是恰到好处。

中国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怀李白》就这样写道: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幻灯片10)。

这首诗借“酒”渲染了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和旷世的诗才,而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在其诗作中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首诗便以雄伟形象的起兴,和极度的夸张,一吐胸中块垒,很好地展现了诗人性格,体现了飘逸豪放、流畅自然的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板书:领悟创作风格:浪漫主义)。

八、比较阅读。

下面让我们看一首唐代另一位天才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的《将进酒》。比较一下两首《将进酒》,看看在创作上有何不同。(幻灯片11)。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参考:应当是“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这句说何况正值暮春时节,娇艳鲜红的桃花零落如雨,令人感触到时光奔逝,生命短促,所以才有“劝君终日酩酊醉”这样劝人及时行乐的句子。

李白说“行乐须及春”,如果说前面写的是行乐,那么这两句意味“须及春”。这与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有着极为相似之处,但相比之下,那种理想与现实碰撞而产生的痛苦情绪似乎更为沉重,而那种“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傲气和自信则在这里是几乎看不到了。这与李贺本人的遭遇和思想有关系,他是一位二十七岁便夭折的天才,自幼体弱,相貌近乎丑怪,却有一颗非常早慧而敏感的心。他算是有贵族的血统,但家道早已衰微。他因遭受打击,连进士考试都未能参加,后来只得到一个从九品的小小官职。羸弱多病的体质和不幸的遭遇使他的思想十分伤感。他虽也有远大的抱负,更怀着对于生命的深深眷恋,却常常感觉到前途迷茫和年华流逝的恐惧。这首诗正是此种眷恋和恐惧的产物,从中我们可看到一个封建社会青年诗人才华横溢而带有病态的内心世界。

两首诗歌的高下,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若论诗歌的境界,李白诗的高度是极少有人能企及的,包括李贺。

2.艺术手法方面(课后思考)。

(1)多用精美名物,辞采瑰丽,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有丰富的形象暗示性,诗歌形式富于绘画美。

(2)省略叙写语言,笔下形象在空间内作感性显现,自成完整意境,有如电影“蒙太奇”,启迪读者联想。

(3)结构奇突,结尾二句在前文关于人间乐事的瑰丽夸大的描写基础上,猛作翻转,出现了死的意念和“坟上土”的惨淡形象,有力地表现了诗歌的主题。

九、布置作业 。

2.就李贺《将进酒》的艺术手法写一篇赏析性小作,题目自定。

(回放配乐朗诵幻灯片,下课。)。

十、板书设计 。

感知思想内容:矛盾苦闷。

解读艺术手法:比兴夸张。

领悟创作风格:浪漫主义。

作者邮箱:

狼来了教案篇十九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课文中的9个生字。感情朗读课文。

3、知道老奶奶为什么说“我为你骄傲”体会承担责任,宽容待人。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整体感知。

师:我们来一个复习生字小游戏,听音取卡片(老师读生字的音,学生手举相应的卡片)。

滑玻璃碎攒封歉箱顿。

师:再来读读几组词语。

(出示)玻璃兔子打招呼。

光滑破碎继续。

开心害怕不自在一阵轻松。

(学生读词语)。

师:先读第一行词语,

生:(认读后发现最后一个字读轻声)。

师:再读第二行词语。

生:(读后发现这些词语的两个字都近义词)。

师:读第三行词语。

生:(读后发现这些词语都是表现人物心情的词语)。

师:说得好,这些词语表现了男孩的心情变化。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男孩看到石头像子弹一样废除,心里很开心。后来心情怎么又变化了呢?请三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3---5自然段。其他同学找到心情变化的句子。

二、品读课文,走进内心。

(一)整体感知。

师:把你们找到的表现男孩心里变化的语句读一读。

生:“那天晚上,我一想到老奶奶家被打碎的玻璃就害怕,担心他知道是我干的。”

生:“她也和往常一样,微笑着跟我打招呼,我却觉得很不自在。”

生:“一直等到天黑……我心里顿时感到一阵轻松。”

(二)走进男孩内心。

师:我们先看前两个句子,它们在同一个自然段中。

(出示:那天晚上,我一想到老奶奶家被打碎的玻璃就害怕,担心他知道是我干的。这以后,我还是和往常一样,每天给他送报纸。她也和往常一样,微笑着跟我打招呼,我却觉得很不自在。)谁来读读这段话。

生:担心害怕。

师:当我吃晚饭的`时候,我一想到老奶奶家被打碎的玻璃就……。

生:心里特别紧张。

师:当我躺到床上想睡觉的时候,一想到老奶奶家被打碎的玻璃就……。

生:担心得睡不着,迷迷糊糊还做恶梦。

出示:

第一天,我看见老奶奶,她和往常一样和我打招呼,我想“————”。

第二天,我路过老奶奶房前,她微笑着和我打招呼,我想“————”。第三天,老奶奶和往常一样微笑的和我打招呼,我想“————。”

第四天……。

生:第一天,我看见老奶奶,她和往常一样和我打招呼,我想:“还好还好,老奶奶没有发现玻璃是我打碎的,是知道了,多不好意思啊!

生:第二天,我路过老奶奶房前,她微笑着和我打招呼,我想:虽然老奶奶还是微笑着,但是我觉得特别难受,我不该欺骗奶奶的还是告诉她吧!

生:第三天,我给老奶奶送报纸,老奶奶还是微笑着跟我打招呼,我心里难受极了,干了坏事一定要改正,心里才会舒服的。

生:第四天,老奶奶还是和往常一样朝我微笑着,我心里很不自在,还是跟老奶奶承认错误吧!

师:你们都已经懂得小男孩的心了,真了不起啊!一定能读好第三自然段。

(自由读后指名多位学生朗读)。

师:你们说得对还是向老奶奶承认错误吧。我邀请女同学读第四自然段,男孩子读第五自然段。

(男女同学分段读课文)。

生:便条上要写事情的经过,还要写自己真诚的道歉。

师:我们就替男孩把便条补充完整吧!

出示便条:

(学生写话,老师巡视)。

生:在那个风和日丽的中午,我用石头把您家的玻璃砸打碎了。心里很不自在。我要向您道歉心里才轻松。

师:你写明了事情的经过,也写了自己真诚的道歉,把心情也写上去了,真好。

生:在那个风和日丽的中午,我把您家的玻璃打碎了,心里很难受,向您道歉,我送报纸的钱积起来有七美元,给您修理窗户。

师:你写得更好,把自己积攒钱的事情也写上去了。

生:在那个风和日丽的中午,我把您家的玻璃打碎了,我要向您真诚地道歉。我把三个星期以来送报纸的七美元钱给您,您把玻璃修修好,我心里就轻松了。

师:越写越棒。我们拿起小便条,好好地读一读,还可以把别人写得好的句子也用进去。

123下一页(三)朗读最后两个段落,体会老奶奶的品格。

师:你们喜欢这个男孩吗?

生:喜欢。

师:老奶奶也喜欢这样的男孩。我们自己读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老奶奶对男孩的喜欢。

(一学生朗读后)。

师:从哪里看出老奶奶喜欢男孩呢?

生:我把报纸给奶奶时,还微笑着给男孩一袋饼干。

生:老奶奶把钱还给了小男孩,便条上写着:我为你骄傲。

师:出示:(我为你骄傲)我们把老奶奶的心里话说。

出来吧!

生:我为你知错就改而骄傲。

生:我为你用自己的送报纸的钱改正自己的错误而骄傲。

生:我为你的懂事,知道了自己做错了事情自己承担而感到骄傲。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结实了一位始终朝男孩微笑的宽容的老奶奶和知错就改很负责任的小男孩,还根据男孩的做法想象他心里怎么想的,我们学得非常好。

板书。

(老奶奶图画)(男孩图画)。

害怕。

微笑不自在知错改错。

轻松。

感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44991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