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艺术课教案大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17:23:19
幼儿艺术课教案大全(17篇)
时间:2023-11-29 17:23:19     小编:LZ文人

教案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和安排的重要工具,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水平,以便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教案的实施过程需要教师的耐心和细心,同时也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

幼儿艺术课教案篇一

1.学习演唱歌曲,并通过情绪、声音、速度的变化学习有感情地演唱。

2.在理解歌曲含义的基础上,尝试创编舞蹈动作,以更好地表现歌曲。

3.懂得同伴间应团结友爱,在表演中学习用眼神与同伴交流。

活动准备。

音乐:拉拉勾。

一、导入。

1.听音乐进教室。

提醒幼儿注意与同伴的目光交流。

2.练声曲《找朋友》。

二、展开。

1.歌表演《拉拉勾》两遍。

引导幼儿唱出歌曲中生气了、和好了以后高兴的感觉。

2.探索尝试创编。

(1)激发幼儿创编的兴趣.。

(2)引导幼儿逐句创编,在全体幼儿参与创编的基础上,选择个别编得较好的'幼儿把动作统一地教给大家。

提问:如果两个小朋友有点小矛盾,然后和好了会做什么动作?

(3)师生共同整理幼儿创编出的动作。

(4)幼儿结伴表演并引导幼儿编出最后一句。

启发幼儿,你们和好朋友在一起时想做什么动作?(拉拉勾)。

3.完整表演。

(1)边唱这表演。表扬在最后一句表演中表现出色的幼儿。

纠正个别动作,如勾手等;

(2)跟着音乐完整表演三.

三、结束。

小结幼儿活动情况。

幼儿艺术课教案篇二

1.大胆表达自己的梦想。

2.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梦想。

关于“梦想”的课件、记录表、白纸、记号笔、蜡笔。

一、谈谈梦想。

1.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梦想吗?

2.师:梦想就是自己非常想要做的一件事情,有的可能会实现,但有的不可能实现。

3.师:那你们有没有梦想?是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教师记录)。

4.师:老师有过许许多多的梦想,想看看吗?(引导幼儿观察课件)。

5.师:还有许多小朋友他们把自己的梦想画了出来,我们一看。(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布局)。

6.提问:他的梦想是什么?你们怎么一眼就看出来了?(他把自己的梦想画在画面的中间而且画得很大)。

7.师:再看看画面的'周围。(添画上背景,画面就很丰富)。

二、画出梦想。

1.师:你们想把自己的梦想画出来吗?

2.要求:在作画时,要把自己的梦想画在中间、画得最大,要让人一看就明白你的梦想是什么,再为自己的画添画上一些背景,让整幅画变得更加美观。

三、说一说,猜一猜。

1.(展示幼儿的作品)师:猜猜他的梦想是什么?你们怎么一下子看出来的?

2.师:我们在绘画的时候,要把最主要的东西画在画面的中间、画得最大,这样就能让人一看就明白。

幼儿艺术课教案篇三

1、初步学唱歌曲,唱准旋律,唱清楚歌词。

2、通过倾听和观察图片感知、记忆歌词的内容。

3、培养爱劳动的情感。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课件准备:《劳动最光荣》歌曲音频、歌曲伴奏音频,歌曲内容相关图片。

引导幼儿谈论有关劳动的话题。

我发现我们的教室非常干净,是谁这么能干把教师打扫的这么整洁干净?

在家里,小朋友可以帮妈妈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播放歌曲,组织幼儿学唱歌曲《劳动最光荣》。

1.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请幼儿欣赏,初步感知歌词。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仔细听一听歌里唱了什么事?

为什么要学习小喜鹊和小蜜蜂,不能学小蝴蝶呢?

2.再次播放歌曲,请小朋友仔细欣赏歌曲,用歌里的话说一说歌里唱了些什么?(幼儿说出一句歌词,教师即出示相应的图片)。

3.组织幼儿按节奏念歌词,教师带领幼儿按节奏念歌词,速度稍慢。

4.重点练习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和弱起节奏。

你们有没有地方觉得困难的地方?(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歌词或节奏掌握的还不准确的部分,重点练习切分节奏和弱起节奏)。

5.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我们现在跟着伴奏一起轻轻唱歌,要看着图片,把歌词唱清楚,好吗?(演唱1-2遍,可针对一字多音和弱起节奏单独练习)。

6.练唱歌曲。

我们玩图片捉迷藏的游戏,如果将图片拿走,你们能清楚地唱歌吗?(教师可以请幼儿分几次将图片拿走,每拿走一次就练习一遍歌曲)。

播放歌曲,请幼儿边唱歌边表演。

这首歌还可以边唱边表演,你们想做什么动作呢?

附【曲谱】。

1.歌曲具象,让幼儿“动心”

幼儿的学习是心灵的接触,因为只有心灵方能达到心灵,知识的传授也不能脱离心灵的轨道。当幼儿“动心”后,才能直接触及幼儿的理智和心灵,从而作用于对事物的认识,对自身的反思。

要让幼儿对歌唱活动“动心”,首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首能激发幼儿“动心”的歌曲。“劳动最光荣”的音乐用节奏、装饰性变奏的手法发展为a+a′的结构,旋律用五声音阶宫调式,活泼明朗,节奏鲜明。但整个歌曲较长,作为歌唱活动开展就必须截取,a部分:“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忙,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歌词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符合大班幼儿好模仿,对生活化的、趣味性的、象声的、象形的歌曲特别感兴趣的年龄发展特征。

2.策略有效,让幼儿“开心”

(1)教师的清唱。随着电教设备、多媒体的投入,老师的清唱似乎“难得一求”。中班幼儿还没有能力视唱,听唱便成了他们学唱歌的唯一途径,歌唱活动首先得让幼儿听清楚演唱的内容是什么。在清唱时,教师走近幼儿、走进幼儿,字正腔圆地和幼儿面对面唱歌,通过教师自己的范唱将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以幼儿能接受的方式充分表现出来,由内而外,以情带声,让幼儿感受到歌唱时“弹”的魅力,从而产生情绪、情感的共鸣,促使幼儿与教师一起歌唱。

(2)图谱的运用。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他们更能接受直观的事物。图谱教学在歌唱活动中的运用是一种视觉参与,它更具体、更形象地展现歌曲的结构、内容,由于“劳动最光荣”的歌词无规律可循,“突出顺序法”能有效地帮助幼儿解决记忆困难,促进幼儿积极动脑、主动学习。在倾听了教师的清唱后,“你听到了什么?”针对幼儿的回答出示对应的图谱;再次倾听教师的演唱后(伴奏很轻),给图谱按照歌词的先后顺序排队;幼儿尝试演唱后,找一找“你最喜欢哪句?”“哪句你觉得有困难?”对于“喜欢”的,图谱具有提示歌词的作用,对于“困难”的,则直接点击图谱,大家一目了然。图谱运用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提供了充分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幼儿在乐中学。当然,运用图谱应关注其科学性,不是每个歌唱活动都需要利用图谱,只有教师适宜地选择、有效地利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

幼儿艺术课教案篇四

1、初步学唱弱起的歌曲。尝试根据前奏的速度变化反映并歌唱。

2、尝试根据前奏的速度变化反映并歌唱。

3、引导幼儿进行默唱游戏,能在规定默唱的地方及时控制住自己不发声。

1、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导入。

2、幼儿学唱歌曲《快来拍拍》。

教师师范唱歌曲《快来拍拍》一遍,注意用点头的动作提前暗示幼儿歌曲即将开始,教师在演唱的过程中不做动作,以避免动作干扰幼儿倾听歌曲。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歌词内容。

教师:我唱歌中,拍了身体的哪些地方?

教师再次示范唱歌曲,引导幼儿找出歌词排列的规律。

幼儿跟着教师边唱歌边做动作。

3、教师变换歌曲前奏的速度,让幼儿用与前奏一致的速度唱歌,做身体动作。

幼儿跟着教师,随钢琴弹奏歌曲的不同速度,边做动作边唱歌两遍。对于有困难的幼儿,教师引导他们听清前奏并看自己的动作暗示。

4、教师与幼儿玩“藏起来”的唱歌游戏。

教师指导幼儿以较慢的速度玩“藏起来”的歌唱游戏。

教师:这个歌曲还可以玩更好玩的唱法,当唱到身体部位的时候,我们忍住不唱,仍做触摸该身体部位的动作。比如:当唱到“脚”的时候,我们忍住不唱脚,仍做触摸脚位的动作。我们来试试!

教师与幼儿尝试根据前奏的速度变化玩这个唱歌游戏。

教师:我们的伴奏音乐要快一点,大家试一试,看能不能按快的音乐节奏做动作。

5、教师清唱《小宝宝要睡觉》,幼儿放松,活动结束。

幼儿艺术课教案篇五

1、熟悉内容,听出节奏,听辨中高音区。

2、能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大吊车,体验游戏的快乐。

大吊车的图片、音乐

一、启发谈话,引起兴趣。

什么车的力气最大?大吊车能吊什么?是怎样吊的?

二、欣赏音乐,学习歌曲。

1、幼儿欣赏音乐,问:大吊车象什么?鼻子怎样?

2、一起听音乐学习歌曲。

3、请你用身体来做一辆大吊车。

4、跟随音乐一起做大吊车吊物体。说一说你吊到了什么?

5、问:大吊车什么时候放的高高的?什么时候放的低低的?高兴时会怎样?

1、跟随音乐,听辨中高音区做相应的动作。

幼儿边唱边做游戏。

幼儿艺术课教案篇六

1、引导幼儿利用橡皮泥的变化特性印出不同的花。

2、巩固幼儿画短直线的技能。

3、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1、橡皮泥人手一块,每组调好的各色颜料、绘画纸、棉花棒、擦手毛巾若干。

2、幼儿已有运用橡皮泥制作的经验。

(一)用橡皮泥印花,引起幼儿兴趣。

1、春天来了,草地上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

(教师边讲边把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蘸了颜料在白纸上印花,如圆形花、椭圆形花,每印一次,就变一下形状)

这些花还有茎的叶子呢。(边讲边用棉花棒蘸颜料画出茎和叶)

2、你们觉得这些花漂亮吗?刚才老师是请谁帮忙变出这些花的?(幼儿说出橡皮泥的名称)

你们觉得这些花一样吗?(引导幼儿说出花的颜色、形状)为什么一块橡皮泥印出了这么多大小、形状不一样的花呢(引导幼儿找出原因:因为老师印完一朵花就重新捏橡皮泥,变化它的大小、形状)

(二)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体验印花的快乐。

你们想不想也来把橡皮泥变一变,印出漂亮的花呀?

1、提出要求:

(1)选喜欢的各种各样的颜料,不要蘸太多,要让多的颜料滴掉些再轻轻印出。(示范一次)

(2)用棉花棒添画茎和叶。

(3)注意卫生,如手上脏了用毛巾擦。

2、指导幼儿印花,提醒幼儿掌握橡皮泥的变化,印的时候轻轻的按下。鼓励能力弱的幼儿大胆尝试,启发能力强的幼儿把画打扮得过且过更漂亮。

(三)讲语评,让幼儿感受成功的快乐。

小朋友的橡皮泥变的真好,你们的小手也越变越能干了。看到这么多漂亮的花,你们心里怎么样?再评评看,谁的橡皮泥印出的花最漂亮?花蝴蝶也被吸引过来了,我们一起去和花蝴蝶到花园里玩吧!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而后教师总结)

将橡皮泥放在活动区,鼓励幼儿捏捏、团团、变变。

幼儿艺术课教案篇七

2、体验撕纸活动的乐趣。

1、物质准备:

画有萝卜外形的纸张45张,长条纸若干、抹布、浆糊

2、知识经验准备:

小朋友已有一定的故事表演经验,有一定的撕贴经验。

(一)活动引入: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好朋友,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啊,好,现在我们一起把它变出来!

(二)教师出示萝卜,并示范如何撕帖。

师:小朋友知道小兔子最喜欢吃什么吗?好,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大萝卜请小兔子。

(三)教师讲解活动的重难点,强调幼儿要遵守规则。

1、小朋友要先把这条长长的纸撕下来,要一点一点慢慢地撕,不可以一下子撕得很大块,然后就抹一点点的浆糊,粘在纸上。

2、在活动的过程中要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面,并保持安静。

3、如果小手弄到浆糊了,要用麻布把手擦干净,保持大萝卜干净。

4、粘的时候,不可以超过轮廓线。

(四)幼儿分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小朋友要先将长条纸撕成小块,然后粘贴,特别指导能力弱的幼儿。

(五)教师总结,评价幼儿作品。

主要总结幼儿在活动中是否有按照教师的规则进行活动。

(六)结束活动

小白兔:今天来到小四班,太令我高兴了,谢谢你们为我做了这么多的萝卜,下次,我还来你们小四班做客!小朋友们,再见了!

幼儿复习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三、户外活动:

1、体育游戏:打大灰狼见领域活动指导p16。

2、分组活动:(见周计划表)

幼儿艺术课教案篇八

1、感受音乐的欢快节奏,初步提高审美的能力。

2、尝试根据歌曲内容给音乐进行舞蹈动作的创编。

3、掌握短语“高兴”、“哈罗”、“圆圈”。

碟子《说哈罗》、录音机、钢琴、较宽的活动场地,即我班的大教室。

(一)发声练习。

以《在农场》为发声曲目,在练声时,要求幼儿学小动物的叫声,提醒幼儿张开嘴巴,并不时通过言语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欣赏音乐《说哈罗》两遍。

1、一遍后,提问:在这段音乐里,你听到了什么?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欢快节奏。

2、两遍后,提问:这次,你听到了这首歌说了些什么?

你很(高兴),你就说(哈罗)!我们一起(唱)呀,大家一起(跳)呀,围个(圆圈)尽情欢笑说(哈罗)。

引导幼儿听出歌词中括号的词,便于幼儿进一步理解歌词内容。

(三)边听音乐边学习歌词两遍。

(四)根据音乐进行舞蹈的创编。

1、谁能给这首好听的歌伴舞?

(1)你很高兴你就说哈罗,该怎么给它伴舞?

(2)我们一起唱呀,大家一起跳呀,又该怎么伴舞?

(3)围个圆圈尽情欢笑说哈罗,怎么给这句歌词伴舞?

在这个过程中,请创编舞蹈较好的幼儿上来示范,并请幼儿跟着学习。

(4)放音乐,请幼儿跟随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进行伴舞。

你自己还能给这首快乐的歌曲伴什么舞蹈?请你用自己创编的舞蹈给它伴舞,好吗?

(五)师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进行歌舞表演,并做小结作为结束。

幼儿艺术课教案篇九

2、感受拓印作画的乐趣,发展幼儿美术创作力和表现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1、蒲公英的图片。

2、黑色卡纸、纸杯子、白色颜料、毛笔、剪刀、颜料盒。

一、以视频导入活动。

观看视频,教师引导幼儿了解蒲公英的形状和生长过程。

二、教师示范讲解。

1、出示所用到的工具。

2、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蒲公英,下面跟着老师用我们的巧巧手一起来制作吧!

首先,我们用剪刀将纸杯子剪开,剪成像太阳花一样的形状。然后用毛笔在每个花瓣上均匀地涂上白色颜料。再把涂了颜料的一面盖在黑色卡纸的上半部分,轻轻地左右转圈圈。最后,我们用绿色颜料画上一个直直的茎,这样蒲公英就做好了。

三、教师讲解需注意的事项。

1、提醒幼儿:为了让蒲公英看起来更好看、更漂亮,我们还可以给它勾画一个花边。

2、画完之后把刷子放到指定的地方进行清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教育建议指出:“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基于这样的理念指导,我尝试挖掘身边的资源自然界中孩子们熟悉的、喜爱的“蒲公英”,让孩子在欣赏蒲公英的美的同时感受生活的美好。在执教中班美术活动《蒲公英》后,我对活动进行了反思与梳理,反思如下:

一、选材源于自然,艺术感受生活化。

《指南》教育建议指出:“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蒲公英是幼儿身边常见、常玩的自然物,不仅能玩,还能带给人们美的感受。本次活动通过挖掘孩子身边的这一自然资源,通过欣赏活动让孩子感受艺术的生活化,寻找生活中美的感受和体验,并通过纸杯子拓印作画这个载体,让幼儿自主、大胆表现、创造生活中的美,从而使生活艺术化。

二、材料的有效投放,激发孩子自主表达。

《指南》在教育建议中也提出:“创造机会和条件,提供丰富的材料、工具或物品以支持幼儿进行艺术活动,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与创造。”

本次活动中投放了黑色卡纸,更能把白色蒲公英凸显出;幼儿从未接触过的作画工具纸杯子,大胆、新颖,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恰当的活动材料充分满足幼儿自主表达、表现自我感受的需求,让美术活动更加有效。

艺术源于生活,演绎生活。在今后,我还将以幼儿的发展为目标,不断追随幼儿的生活和审美情趣,不断挖掘艺术的独特形式,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让幼儿享受艺术活动带来的独特魅力。

幼儿艺术课教案篇十

设计这节课时,我主要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绘画基础、能力及兴趣来设想的。而房子又是平时孩子们最熟悉、最常见的物体,中班的孩子对房子的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给孩子们奠定了绘画的基础,让幼儿觉得活动较简单,同时激发孩子们愿意去想、去画的情趣。

1、学会讲述自己家的房子,引导幼儿了解房子的构造,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观察模型,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大胆想象、创作,在看看、说说、想想、画画中体验活动的快乐。

3、在幼儿合作学习中,培养幼儿从小爱家的情感。

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运用简单的线条绘画房子。

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大胆的绘画和涂色。

1、教师准备:动感《蜗牛》卡片1张、立体房子教具3个、音乐《童年的回忆》。

2、幼儿准备:16k白纸、水彩笔(每人一份)。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情境导入:听,是谁在叫我?(教师做出听的动作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提问:猜猜这个壳是谁的家?(教师出示蜗牛图片)。

3、引入主题“房子”。(教师敲小蜗牛的房子,让幼儿确定自己猜对了。)。

4、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家房子是什么样子的?(提高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出示教具,引导幼儿观察、想象。

1、教师:我把自己设计的房子带来了,你们想不想看看呀?出示彩色卡纸制作的'各种房子让幼儿欣赏。

(1)出示楼房“高哥哥”:我是高个子,你们可以叫我高哥哥,认识你们很高兴。

(2)出示平房“矮胖胖”:我是矮个子,你们可以叫我矮胖胖,嘿!小朋友们你们这么乖,我非常想和你们做朋友。

2、教师示范,幼儿一起加入画完蘑菇房。

3、请小朋友说说自己想要修一座什么样的房子?(分组讨论)。

三、在轻轻的音乐声中幼儿自由作画。

1、教师介绍每组操作的材料,及操作方法。

2、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当小小设计师吧!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操作要求: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画,注意彩笔的去放和桌面的清洁。

四、作品展示。

让每组幼儿都参加秀作品。(个别讲述自己的绘画内容)。

教师带领孩子将自己的绘画作品贴到外墙供大家欣赏。

幼儿艺术课教案篇十一

本次活动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让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花儿的形状美、颜色美;第二环节激发幼儿想为花朵穿上漂亮衣服的愿望;第三环节让幼儿尝试自己创作,在花园种上不同的花儿;第四环节让幼儿展示打扮好的花朵,共同感受春天的氛围。

1.愿意尝试用不同的图形和线条大胆表现造型各异的小花。

2.在为花儿打扮的过程中感受春天的气息,体验种花的快乐。

画好背景的纸每人一张、蜡笔。

1.春天来啦!天气越来越暖和了,花园里都开了哪些花?

2.观察图片,说说:图上有什么?你看到了什么颜色的花儿?

3.小结:花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各种各样的花儿,非常漂亮,那到底有些什么样的花呢?我们继续跟着花仙子去看一看。

5.这朵花它的花瓣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还有些什么样的花瓣?

6.小结:花儿的花瓣有圆圆的、长长的、还有的尖尖的等各种样子的,也很美。

3.我给花儿穿上圆圆/方方/…的花蕊,尖尖/长长/…的花瓣,真好看。方形花朵的示范:“上面平平平,两边直直直,小门关关紧。”螺旋形花朵的示范:“从中间开始紧紧地紧紧地往外绕一个越来越大的圈。”

4.绿色的蜡笔宝宝来帮忙,把花儿种在草坪上。

5.鼓励幼儿模仿蜡笔的口吻说出自己的意愿。

1.鼓励幼儿在花园空地上种造型各异的花。

2.尝试用绿色的蜡笔表现茎和叶子:叶子和茎能提供营养使花开得更鲜艳。

3.及时发现幼儿创造的花卉符号,供其他幼儿欣赏学习。

4.种花过程中要更换不同颜色的蜡笔,让花儿的颜色更加漂亮。

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看一看,谁的花园最漂亮?

幼儿艺术课教案篇十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者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感受和想象,幼儿要乐于发现美的事物。促进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在幼儿园的活动中不缺乏大量的高结构材料、音乐设备,教师们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自制教玩具,可是失去了更多的心意和创意,而忽视了生活中的教育素材,限制了教师与幼儿的创造力。

1、幼儿能用不同类型的塑料布,通过不同方法的操作进行合奏。

2、在活动中幼儿能积极主动的探索、发现,并大胆表述。

3、培养幼儿探索、发现精神,激发幼儿创作音乐的兴趣。

重点:幼儿主动探索不同塑料布的不同音质。

难点:幼儿能用不同塑料布,不同方法进行合奏。

各种类型的塑料布(根据不同材质收集)、音乐多首(幼儿已学歌曲)、活动场地布置(模仿演奏会)、节奏演奏会的小视频。

1.教师设置情景:“今天园长邀请我们去音乐厅听演奏会,小朋友们开心吗?”“我们去听演奏会需要注意什么?”交代要求进场。

2.带领幼儿有序、安静的坐下来,欣赏节奏演奏会视频小片段。“小朋友们等下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1.请幼儿认真欣赏演奏会,仔细观察。

2.教师启发幼儿把自己观看演奏会的感受、想法、问题表达出来。重点引导幼儿说说演奏的工具、节奏感受。

3.“你可以试着模仿一下节奏吗?”引导幼儿讨论,教师进行小结和评价。

4.“今天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也举办一场演奏会,邀请全园的老师来听,我们一起来筹备我们的演奏会吧。”激发幼儿也来进行一次演奏表演,“我们没有节奏工具,我们可以用什么呢?”提出问题,启发幼儿思考。教师出示“神奇的乐器”——各种塑料布。

5.“我们今天的工具只有塑料布,大家试一试,你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让它发出和别人不同的声音?再介绍一下你用的是什么样的塑料布?发现了什么?”让幼儿自由的去摸索、尝试让塑料布发出声音的方法,并选择1—2种塑料布。启发幼儿发现不同的塑料布用不同的方法可以产生不同的声音效果。

6.组织幼儿展示自己选择的塑料布,同时演示自己演奏的方法。再鼓励其他幼儿,思考还可以怎样操作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教师及时给予肯定、评价。

7.教师总结幼儿的发现,进行简洁归纳。请幼儿和老师一起把材质、声音类似的塑料布分类,并用不同图案标记。

8.引导幼儿进行演奏分组,选择相应的塑料布(每组幼儿统一操作方法、声音),带领幼儿练习如何看指挥(教师用指挥棒点指塑料布的图案标记,幼儿根据标记进行分组演奏)

9.教师扮演指挥,请每组幼儿根据指挥来演奏已学歌曲。

1.请幼儿更换塑料布或者变换操作手法(每组幼儿自己商量统一),再次演奏。

2.教师给予幼儿鼓励,并启发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来演奏呢?”。

3.延伸活动,让幼儿收集其他“神奇的乐器”。

通过活动幼儿能大胆探索发现,尝试不同的方式方法让不同材质的塑料布发出不同的声效,幼儿能在活动中积极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创意。在欣赏感受小视频节奏演奏会时,幼儿能较好的模仿其中的节奏点,逐步熟悉进行表演。在幼儿模仿、操作、探索、展示的过程中,促进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能力及合作能力的培养,每组幼儿荣誉感满满,能较好的商讨、分工完成任务,建立良好的社会性能力,遇到矛盾和冲突时,会主动采取其他措施,用语言、猜拳、轮流等形式解决问题。同时,因为幼儿第一次接触到如此简易、低结构的操作材料塑料布,个别幼儿一开始无所适从,教师并不急于给孩子直接的指导和答案,提供条件和机会让孩子们相互借鉴学习,逐渐的开始从简单的“拉扯”塑料袋发出声音,到后来“揉搓”、“碰撞”、“拍打”等方式创新出多种不同的音效。整个活动紧凑有序,孩子们被材料的可变化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启发了孩子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美好的事物,鼓励他们能有更多天马行空的创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品质。活动后,孩子们意犹未尽,还会常常利用幼儿园的区域、餐前、自由活动等时间“挖掘”了更多“节奏演奏会”的工具,让我也感受到了一节创新的简易材料课程的魅力所在,满满的幸福感。

幼儿艺术课教案篇十三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园艺术教育,推进园本节日,树立品牌形象,倡导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幼儿园文化艺术氛围,培养幼儿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我园特策划组织"我秀我精彩"首届艺术节活动。

通过开展具有时代特征和幼儿园特色的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引领全园教师、幼儿及家长积极参与到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通过家园合作、师幼互动、亲子配合等形式,让孩子、家长和教师共同分享艺术的欢乐,充分展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成果。

活跃文化生活,展现艺术风采,陶冶艺术情操,培养艺术才能。

我秀我精彩活动对象:幼儿园全体教师、幼儿和家长活动时间:20xx年5月31日活动安排:

1。结合日常教学活动中的音乐活动,加强舞蹈和律动的学习与练习从中感受与朋友一起舞蹈的快乐。

2。将每个英语活动中的律动音乐录到磁带上,在唱一唱,跳一跳的.过程中复习本学期的英语学习内容,重点复习句型。

继续未完成的美术活动,使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观察生活、了解生活,并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手段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发展幼儿的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

以复习本学期所学歌曲为主,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喜欢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1、以复习本学期所学故事、儿歌、手指游戏、古诗、三字经、看图讲述等内容为主开展系列活动,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并定时组织幼儿利用园内广播站为大家讲述故事,激发幼儿的自信心。

2、开展"好书大家读"活动,每位幼儿带一本自己喜爱的图书来园和大家分享,激发幼儿对书籍阅读的兴趣,培养前阅读技能,并养成爱护图书的良好习惯。

1、美术作品展。

2、舞蹈特色基本功及成品舞的展示。

幼儿艺术课教案篇十四

动物花花衣的主题已经开展一段时间了,幼儿对于不同动物的皮毛有了一定的了解,而这其中,小斑马以其可爱的造型,独特的皮毛吸引孩子的眼球。因此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开展此活动。活动预设以情境化的语言导入,在小斑马穿新衣的情境中,引导幼儿尝试在轮廓线内用黑白间隔的方法涂色。

活动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环节,通过观察让幼儿发现斑马纹的特点,为下面的表现作铺垫;第二、三环节亦是活动的难点,通过讲解,分解难点,师生共同尝试第一次表现到幼儿个体操作表现,也是一个检验幼儿是否内化的方法之一。

1、初步了解小斑马身上条纹的特点,尝试在轮廓线内用黑白间隔的方法涂色。

2、 喜欢斑马,乐意打扮小斑马。

斑马头饰、画好小斑马轮廓线的涂画纸、黑色蜡笔。

一、看斑马图片――通过观察感知斑马的主要特征。

1、(出示图片)瞧瞧我是谁?你怎么看出来的?(黑白条纹上进行判断。)

2、你喜欢斑马吗?为什么?(幼儿表达自己喜欢斑马的各种理由。)

小结:斑马穿的衣服很特别,只有黑、白两种颜色,让人一眼就认出它来。

二、小斑马穿衣服――了解小斑马身上条纹的特点,乐意为小斑马打扮

(一)小斑马的新衣――了解条纹的特点,初步尝试黑白相间涂色。

1、小斑马哪些地方有黑白条纹?(背上、脚上、脖子等)

2、这些黑白条纹是怎么排列的?(一条黑一条白,一条一条间隔着排)

3、小结:它穿的衣服都是黑白相间的,黑白的条纹排列得很整齐。

4、可是有一匹小斑马在哭“我的皮毛没有黑白相间,妈妈会认不出我?”

5、我们一起来帮帮它的忙,(老师示范)

指导:朝一个方向来回涂色,才会乌黑。

提醒:白色的地方雪白,黑色的地方乌黑,黑白相间才会漂漂亮亮的。

(二)小斑马穿新衣――幼儿个体打扮小斑马,在轮廓内用黑白间隔方法涂色

1、我们一起来帮更多的小斑马穿上新衣服。

要求:

1)每人选一匹马,用黑色蜡笔在轮廓线内以黑白相间的方式涂色。

2)涂色时注意涂满,不涂到轮廓线外面,做到乌黑、雪白。

四、小斑马比美――喜欢斑马

1、哪个小斑马的衣服最漂亮?

2、小结:黑白相间的衣服最适合小斑马,都很漂亮。

幼儿艺术课教案篇十五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艺术课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在观察比较中了解脸谱中主要图案所表示的含义,能用对称的经验并以绘画的方式表现唐僧师徒四人的有趣特征。

2.对故事《金猴降妖》感兴趣,积极大胆地表现自己喜欢的人物的特征。

1.脸形纸(可装有牛皮筋)、彩笔、记号笔、背景音乐、对应的半成品脸谱材料(唐僧帽、悟空箍、八戒鼻和脸上色块、沙僧胡子和月牙铲)等。

2.西游记人物脸谱图片、ppt课件。

3.幼儿有画脸谱的经验。

一、回忆故事,引出故事中的主要角色

1.听一段声音,回忆故事《金猴降妖》。

提问:请你听一段声音,仔细听这是什么故事?谁在说话?

(无论是动画片还是电视剧,孙悟空的声音都很有特点,加上幼儿对《西游记》非常熟悉,尤其喜欢孙悟空,所以选择以孙悟空的声音作为导入,便于引出下面的环节。)

2.让幼儿说出故事中其他主要人物。

(1)教师提问:去西天取经的还有谁?

(观察幼儿是否了解唐僧师徒一共有四人,并按幼儿说的顺序依次出示相关角色的名字。)

(2)小结:这四个人是著名的神话故事《西游记》里的人物。

二、观察脸谱,了解脸谱的主要特征,并尝试绘画

1.让幼儿从第一组京剧脸谱中找出孙悟空。

(1)(出示第一组脸谱:猴脸、孙悟空、二郎神)这里有三个脸谱,请你找一找,哪一个是孙悟空。

(教师要特别注意倾听并激发幼儿说清楚判断的理由。一般幼儿在观察比较后能发现脸谱上的金箍、桃子、毫毛、火眼金晴等特点。对于缺乏经验的幼儿,教师可以追问,如孙悟空最喜欢吃什么,它有个非常神奇的兵器叫什么等。由于幼儿对《西游记》很熟悉,教师的追问能促进幼儿回忆,并引导幼儿在脸谱上寻找这些特点,还可以让幼儿学学他们的表情、动作等。)

(2)请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依次回答:为什么你认为第几个脸谱是孙悟空,请说出理由。

(教师观察幼儿按顺序观察和表述的能力。)

2.幼儿从第二组京剧脸谱中找出其他三个角色。

(1)(出示第二组脸谱: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这四个脸谱分别是谁?请你说出判断的理由。(鼓励幼儿相互补充,完善对其他三个脸谱上图案信息的理解,同时根据幼儿所陈述的理由,把脸谱旁边的数字改成角色名字。)

(教师观察幼儿在比较四个脸谱的过程中,能否发现共有特点,同时了解幼儿是否知晓这个特点所代表的含义。)

3.幼儿了解京剧脸谱上的图案特点。

(1)这是世界有名的中国京剧脸谱(ppt上出示“中国京剧脸谱”六个字)。

(2)京剧脸谱会把每个人物的主要特征,如唐僧的白白净净、猪八戒的朝天鼻等长相特征,孙悟空爱吃桃子等爱好特征,他们用的兵器等物品特征表现出来。

4.幼儿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角色并陈述理由。

(1)你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个角色,为什么?

(该问题能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幼儿对这几个角色的认知。)

(此问题旨在了解幼儿对之前所说的特征是否清楚,还记得多少。)

5.幼儿了解桌上的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表现其主要特征。

(1)请你用桌上的材料画出你最喜欢的一个角色的脸谱特征。

(教师可以简单介绍桌上的辅助材料,以及它们的用法。这里提供的一些辅助材料能让幼儿自由表现,关键是让幼儿在表现中了解民族元素、脸谱主要特征的含义。)

(2)幼儿选择材料后进行绘画,并用辅助材料进行装饰。

(教师要观察了解选择每个角色的幼儿人数,幼儿能否表现出该角色脸谱上的主要特征。鼓励幼儿尽量大胆表现,可以选择辅助材料一起完成脸谱装饰。)

幼儿艺术课教案篇十六

1.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让幼儿在集体舞中感受交往的快乐。

2.熟悉音乐的旋律,并通过舞步走、跳表现出来4拍的节奏。

3.初步学习听辨4拍延长音,学会曲线走交换舞伴。

活动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空间,进行集体舞的表演。通过教师的参与,语言提示,幼儿练习解决。

难点:运用分配公主与王子的角色,分组练习曲线走,让幼儿在4拍延长音中掌握曲线交换舞伴的方法。

1、音乐《宾果》、《钟声》、《邮递马车》。

2、头饰:王子的桂冠,公主的头纱。

3、提前了解《灰姑娘》的故事内容。

4、事先排好的集体舞。

(一)故事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都听过灰姑娘的故事吗?在故事中,王子为了找到一位美丽的公主,举办了舞会,在舞会上王子拉着灰姑娘的手不停的跳舞。他们跳的什么舞呢?听,舞会的音乐响起来了。”

1.幼儿带着问题欣赏音乐(一段),教师随音乐向幼儿介绍舞蹈内容。

师:“王子拉着公主的手;大家一起围成大圆圈;互相交换舞伴握手。”

2.听音乐,欣赏集体舞。(四段)

师:“小朋友,你们从音乐中听出来他们是怎样跳舞的吗?今天,我把舞会中的王子与公主们都请到了我们家,他们要为小朋友表演,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看看他们是怎样跳的。”(幼儿示范集体舞)

3.分段学习动作,重点学习曲线走交换舞伴。

师:“王子和公主跳的是宫廷舞,你们觉得有意思吗?想学吗?现在,就请帅气的王子找到自己美丽的公主并为她带上桂冠,一起到前面来随着音乐,跳舞吧。”

(1)在教师语言的引导下,幼儿站双圈。

(2)在教师的提醒下,幼儿听着第一段音乐手拉手面向圈上双圈行进走。

(3)第二段由双圈变成一个圈,手拉手在圈上侧身跳,侧身跳时注意保持圆圈的大小。

(4)第三段看教师示范、讲解顺时针曲线走交换舞伴,了解交换舞伴的方法。先在圆圈上分组联系(王子不动,公主练习曲线走;公主不动,王子练习曲线走),然后再集体练习(不听音乐,教师语言提示),最后跟音乐练习。

(5)边听音乐边做交换舞伴的动作。

5. 听音乐完整的表演集体舞。

师:“王子和公主真聪明,这么快就学会了,那我们连起来完整的表演一遍好吗?”

(1)(两段)在教师语言的提示下,幼儿边听音乐边完整的表演集体舞,逐步熟悉动作的顺序及交替规律。

(2)(四段)幼儿倾听音乐,独立完成集体舞的表演。

6. 释放活动:(音乐《邮递马车》)

(音乐:敲钟的声音)师:“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了,王子和公主要驾着自己的'小马车回城堡去了。”

歌曲《欢乐颂》

幼儿园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以及歌唱活动带来的快乐。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以及节奏感。

3.引导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大胆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图片:白云,蓝天。

2.图谱、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观看图片:白云、太阳

教师:小朋友们看,图片上有什么?天多蓝呀高高的在上面,谁来了?又有谁来了?

多美的画面呀,蓝天高高,白云飘飘,太阳公公在微笑。这么美,我们来一起说一下。

过渡语:我们看到的这些美景,还有一首好听的歌呢,就表现了欢乐、高兴的心情,名字就叫“欢乐颂”。

请小朋友快速的找一把椅子坐下,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二、展开

1.课件欣赏歌曲(播歌词音乐,放课件)

教师:歌里都唱了些什么?是不是咱们刚才看见的美景呀?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利用图谱朗诵歌词

教师:小朋友说的可真好,现在我就来演唱一遍这首“欢乐颂”送给大家。

3.教师表演唱(放伴奏)

4.看课件,师生唱(放伴奏,点课件)

教师:刚才我看到有的小朋友都情不自禁的跟着老师一起唱起来了,让我们看着大屏幕一起来唱一唱。

老师唱得大声一点,小朋友可以小声一点。

5.教师指挥,幼儿唱(放伴奏)

那一会我们唱得时候,大家一定要看我的指挥,我的手动作小,小朋友就小声唱,我的手动作大,小朋友就大声唱,咱们来试试好不好。

过渡语:小朋友可真棒,都会用大小声表现歌曲了,你们知道吗?不仅你们喜欢唱,大人也喜欢唱,咱们看看他们是怎么唱的!

6.观看“欢乐颂”视频(放视频)

引导语:欢乐颂这首乐曲,是一首世界名曲,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每当人们高兴快乐的时候,或是欢庆重大节日时,人们都会唱起这首歌,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寄托美好的祝福。

7.小结(放歌词音乐)

幼儿艺术课教案篇十七

设计意图:

为了增强幼儿的绘画自信心,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在活动“认识各种帆船”之后设计了这一活动,引导幼儿制作各种各样的船帆。在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将各种形状的白纸有意识地折叠数次,使之产生各种折痕,自然形成各种奇妙的块状图案。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幼儿勾线、涂色,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

考虑到每个幼儿的发展进程是有差异的,所以我们还为幼儿提供了其他的作画材料,启发幼儿在做完一面船帆后,再用剪贴、绘画等组合方法制作船帆,这一做法可以扩大部分能力较强幼儿的创作空间。

目的:

1、运用随意折叠、涂色块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船帆。

2、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准备:

1、认识各种帆船,观看有关帆船比赛的录像。

2、师生共同收集帆船模型,布置帆船比赛的场景,其中个别帆船无帆(如图一)。

3、用来制作船帆的形状各异的白纸、记号笔、油画笔。

过程:

1、启发幼儿观察四周的帆船,说说帆船上少了什么。(部分船没有帆。)。

2、帆船没有帆能航行吗?为什么?怎么办?

1、鼓励幼儿自由讨论船帆的制作方法。

2、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室周围陈列的自制帆船(如图一),讨论船帆是怎样做成的。

3、引导幼儿观察船帆上的折痕并发现这些折痕通过反复折叠而产生的。

4、给每个幼儿一张白纸,请幼儿折叠并观察折痕。在此基础上,教师示范讲解:将纸随意折叠数次(如图二),注意尽量用力折叠,使折痕明显,然后打开,用记号笔描出折痕,最后上色,尽可能浅色和深色互相搭配或有规律地交替使用颜色。

1、指导幼儿自由选择一张图形纸当船帆进行设计、装饰。

2、启发幼儿将纸沿各种角度折叠,建议折的.次数不宜过多,一般以3~5次为宜,鼓励幼儿折出与别人不同的图案。

3、鼓励已经做完一面船帆的幼儿利用剪贴、绘画等组合方式制作其他式样、图案的船帆。

带领幼儿将制作的船帆粘贴在帆船上互相欣赏,感受帆的造型美和色彩美,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观察船体,激发幼儿制作船体的愿望。

2、组织幼儿举行“帆船比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45722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