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读后感(实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18:46:16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读后感(实用16篇)
时间:2023-11-29 18:46:16     小编:笔尘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之后,对于书中内容、作者观点以及自己的思考感受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书中的意义,同时也可以对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思考水平进行反思。读后感是一种对于读书的回顾与思考,也是一种对于书籍的致敬和赞美。每次读完一本书,都可以通过写读后感来进一步消化书中的内容,使读书成为一种更有意义的行为。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首先要全面而准确地理解书籍的主题和核心思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几篇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读完这些范文,会给你更多的思路和灵感,帮助你写一篇精彩的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相信这些范文会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读后感篇一

在我校读书月活动中,学校给每位教师购买了一本书——《教育就是唤醒》,从书名就能看出是一本很吸引人的书。

我利用课余时间拜读了这本书,说心里话,确实学到了不少的教育理念,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也遇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看了这本书后,有些问题也就不算问题了。

彭兴顺教授这本书共有八讲,主要是从教师和家庭两个环节阐述教育。

其中我印象较深的是第二讲和第五讲的内容。

现在我就第二讲《发现教师职业之美》和第五讲《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的内容谈谈我的感想。

第二讲开篇就问:我们做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好教师的重要条件是什么?答案有爱心、能力、专业素质、责任感、亲和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等等。

大家都说的不错,教师除了具有这些条件外,彭教授认为就是'爱教、会教'四个字。

我也挺赞同教授的说法,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是爱学生,再就是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

书中把教师分为几种类型:第一种,生存型教师——无奈的苦涯,看书中所举的例子,自己偷偷的笑呢,其实我在教学中也存在例子中的某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较消极或被动教学,把教师的工作看成无可奈何的选择,我是不是要重新认识我的思想问题呢?改变一下我的思路呢?我能不能把这份工作看作是一种享受呢?第二种,享受型教师——吃苦也是享受。

有时想老师应该怀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工作,并在教师这一平凡的职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教师快乐地与学生交往,欣赏地享受着自己教学中的成就。

学生成长,教师快乐。

我现在的教学中,基本能达到这种类型的教师,和学生们在一起很快乐。

爱孩子、爱学校、爱事业——而当教师。

朱永新先生在他的《教育是一首诗》中说:'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份快乐的心情……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种生活的诗意;你能从平凡中品味出伟大,从失败中咀嚼出成就;你能读懂每一个孩子的脸庞,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房;你会惊奇地发现:幸福从此熙熙攘攘。

'看完名人所说的,是不是真的感到幸福的多。

第三种,发展型教师——创造的快乐。

作为这一类型的教师,我们确实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教师的工作中,我们都应把教师看成是教育活动的反思者,教师要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如果教学没有反思,让自己的认识停留于知其然而不去探究其所以然,是不明智的教育观念。

教师在教学中,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新思想、新理论,更新自己的观念,自觉调整决策与行为,在提高认识水平的同时也争取实践的成功。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在《漫谈边教学边研究》一文中说:'他在教学中始终处于发现和创造的激情中,始终处于体验与享受教育教学的幸福与快乐中,职业道德更为坚定,专业精神也不断丰盈。

'我们在工作中就缺少创造性及研究性教学的精神。

书中第五讲《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不管作为家长,还是教师,在我的生活及教师生涯中,我认为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是很关键的,尤其是小学的前三年和中学七年级是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关键几年。

苏联作家乌申斯基所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第五讲主要从三个方面谈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不良习惯成因分析和如何培养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有利于事业发展,有利于家庭幸福。

不利成长的家庭环境是学生不良习惯的发源地,许多不良习惯表现在孩子身上,根源却往往是在家长身上。

一是家长缺少从小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意识,认为树大自然直,未能抓住机遇的最有利时机。

二是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孩子们所做的事情都让大人做了,表面上是在帮助孩子,实际上却在阻碍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

三是有

的家长虽然想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但是缺乏有效的方法。

另外,存在缺陷的学校教育也是学生不良习惯的生长区,在家庭中的不良习惯带到学校,学校在教育中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孩子的其它方面,不良习惯一直延续下去,后果在不断蔓延难以收拾,并且老师的习惯也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学生。

最后,不尽如人意的社会影响是学生不良习惯的助推器。

本讲中的第三部分是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在书中教给了我们很多,例如,以身作则,良好示范(举了很多这方面的例子);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强调四个字:开始,坚持。

在教育中行为习惯的要抓住两个转化,即从认识向行为的转化,从行为向习惯的转化。

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要有以下的习惯的养成:1.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均衡营养;2.作息习惯:早睡早起,形成规律;3.自理习惯:力所能及,自强自立;4.学习习惯:积极主动,步步为营。

习惯的养成要讲求科学,循序渐进。

教育要从家庭开始,家庭教育也是一门学问(好好学习,好好经营自己的家),孩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头事。

我看完的这本书后,从书中学到了很多,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是一种学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些问题是我们家长所犯的通病。

看完书,自己有所反思,我在教育孩子方面,确实需要改正,掌握正确的方法,教育我的学生和孩子。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

”教育的功能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唤醒人们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使人性发出灿烂的光辉;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蕴藏在人脑中的巨大潜能得以开发;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使人们在创造生活中享受幸福的人生。

——这段话是彭兴顺老师在《教育就是唤醒》自序中所言,深受感动,唤醒了内心对教育的渴望。

阅读此书,其中对于“如何成为名师“感受最深。

下面从“关于读书、关于从教”两方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一、关于读书

所有成功的人士都离不开读书、学习、反思,这是最近耳濡目染励志个案得出的一个共同点。

天下第一好事就是读书。

作为一名教师,没有收藏和阅读数量的教育,科学、人文等方面的书籍,是不可思议的。

新东方合伙人之一王强在《读书改变人生》一文中提到:他有一个座右铭叫“读书只读一流的书”——他觉得读书一定要读一流的书,做人一定要做一流的人。

第一,一定要读经典,读那些能够改变我们生命轨迹的书籍,能比别人走得稍微远一点的保证。

因为那些书不是字,是生命,而这些生命对读者的生命来说,是一种引领。

第二,一定要读哲学。

哲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寻找人之为人的存在根由的一种诘问。

作为一个人,我们不得不问我们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要到哪里去。

第三,不能不读历史。

历史对人类到目前为止的所有生活场景进行了最接近真实的描述。

人的生命有限,如果想领略人类经历的甜酸苦辣、成功和失败、生命和死亡,就只能去读历史。

第四,心理学要读。

像弗洛伊德这样的心理学家,他拆解的是人意识的存在,探寻的是一个人的意识和心灵究竟怎样协调运行的,是如何保持人之为人的内在本质的。

人读书越多,越不会被外在的环境所困扰,越不会被寂寞孤独这样可怖的东西所折服。

因为书籍逐渐在人的心灵里建造了一个完全独立于外界的力量的王国,这个王国是被心灵完全拥有的,在这个世界里栖居着令人神往的古今中外丰富而伟大的灵魂。

当一个人的心灵完全拥有这样一个王国的时候,他灵魂的承受能力会有多么坚强!因为他完全不需要依靠任何外力来支撑他的生命。

的确!“书到用时方恨少”!最近在写自己的硕士论文时,着实感到自己读的书太少了,可谓则亦此!对于许多问题,不知从何谈起,其内含的因素有哪些,该如何挖掘与延伸,故此,虽认真努力,但也无法深钻,并享受到研究的快乐!可悲!

二、关于从教

在书中,作者关于名师的成长经历中,不止一次提到“智慧”和“思维”二字,我想这是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所必备的,也是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获取的。

要做到这两点,教师必须改变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大胆创新。

(一)变思维

国际公认的教育技术领头人alan认为:在全球经济化时代的`今天,我们需要培养的孩子具备以下三种技能:一是需要教会学生学会处理海量信息。

二是需要从幼儿园开始教学生学会全球交流。

三是需要教会学生如何自我导向,并懂得如何不断组织自己的学习。

要培养孩子这些技能,我们要改变以往 “不敢、不愿、不会”的“三不”情绪,有冲动没行动的学习态度,敢于尝试,敢于失败。

在日常教学中,我能运用phonic、先学后教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掌握单词的发音规律;对以往单一、有趣游戏进行改造,朝着有趣有效的方向努力,发挥游戏的最大效益;不惜放慢教学进度,提供多种情景锻炼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使学生明白知识的语用功能;调整教材内容,通过文本再构,整合知识,通过语篇输出,建立系统学习体系……对于这些新颖的教学理念,自己是抱着“摸着石头过河”的态度尝试,边做边学,边学边做。

为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我会阅读相关的书籍,找到行动背后的理论根源,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

如阅读《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明白phonics教学实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和钥匙,有了这把钥匙,学生就能自如的阅读。

又如阅读《为思维而教》,明白游戏的最大魅力在于引起学生的思维,再让其有新的创造。

又如百度搜寻相关“文本再构”的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读后感篇二

读了陈鹤琴的《家庭教育》一书后,深知“怎样为人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是一门需要用热心、用耐心、用真心堆积起来的学问。书中对于小孩的生活教育从醒到睡,从笑到哭,从吃到睡,从健康到生病,从待人到接物,从游戏到学习等,种种问题都深入浅出的进行了讲解,使我受益匪浅。

在家庭中如何培养教育孩子的问题,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和复杂的问题。俗话说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是父母,那么家庭教育的好坏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它和学校教育有着同等的重要性,两者缺一不可。所以说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的孩子聪明,活泼,大方,好胜性强,自信心也非常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等。但是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往往显得束手无策,也不听别人的劝告。而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这种爱就会变成溺爱,这对孩子的成长没什么好处。“小孩子实在难养得非常”,“小孩子不但是难养的,而稍明事理人,知道也难教得非常”,在《家庭教育》中,作者提供了诸多养育孩子的方法,这些方法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而如何教育孩子则是一门更深的学问。

书中提到“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孩子的观察力和学习能力有时真是超乎想象,在不经意间我们教小孩子一套,而自己做得另外一套,这样她就会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你问:“为什么爸爸可以这样、妈妈可以那样?,我不可以呢?”

她的是非观会混淆,对你以后的话也会将信将疑、不会那么采纳听从的。所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非常重要,但以身作则说来简单,实施起来却着实不易,我们自己应在从生活习惯、待人接物方面改掉不良习惯,更称职地为人父母。

自私似乎是现在小孩子的通病,在家里她爱吃的东西最好只给她一人留着别人是不能碰的,喜欢的玩具也不肯给别人玩,而且有动不动就发脾气的坏习惯。所以书中提到教育儿童要教他们扫除自私自利心理,对于食物不要争多嫌少,对于玩具不要强夺霸占,需善事晓喻,教儿童推己及人,引导他们设身处地的思想,养成大气无私的习惯,认识到分享比独占更快乐。

书中的核心观点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认识和尊重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倡导“游戏式教育法”。作者认为:“小孩子是生来好动、以游戏为生命的”,因此,做父母的应遵循这一规律,“游戏就是学习,学习就是游戏”。例如作者提出应该给孩子塑泥的机会,小孩子玩污泥,虽有时会污及身上的衣服,却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对照今天非常多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就大大缩减了玩耍和游戏的时间和机会,怎不令人感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读后感篇三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与唤醒。"教育的功能就是唤醒人们心灵当中最美好的东西,使人性发出灿烂的光辉,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蕴藏在人们脑中的巨大潜能得以开发,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使人们在创造生活中享受幸福人生。

通过读完本书我深有体会,深深地感悟到:唤醒孩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老师,我们要具备教师的职业道德,"业不精,人师之大忌;德不正,为人师之大害。"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必须始终敬畏道德规范,自觉践行师德规范,提升自我心理素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要做一个"爱教"、"会教"的好老师。自古以来,作为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作为老师也一样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成才成功。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孩子们的差异参差不齐,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通过对本次的学习,让我明白了教育不仅仅需要爱,还需要爱的智慧,爱的科学和爱的艺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暂时没有教好的孩子!因此,用心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童心、责任心和信心。教育孩子的过程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要学会观察,善于倾听,及时做好家访,其次,要理解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最后要亲近孩子,"亲其师,信其道",说明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再教育中的重要性,所以对于学生要做到关怀、宽容、关注和赏识。"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是乌申斯基所说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所以说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对于孩子的教育过程,就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过程,导致孩子不良习惯养成的原因有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所以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作为家长、老师以及社会,都应该给孩子做好示范,以身作则,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并且在引导的道路上要讲究科学,循序渐进,多鼓励孩子,给孩子树立自信心,每一个孩子都是潜力股,老师应该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每一位孩子,善待孩子的优势智能,并去开发他的潜能,给孩子提供成功的`动力,这不仅仅只是老师的任务,也需要家长的共同配合,引导孩子树立人生的目标,增强自信心理,激励孩子对自己的目标付出实际行动,并一步一步为之奋斗,最终走向成功。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用美德去占据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勇于承担责任,装满宽容上路,始终守住诚信,还要教会孩子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需要老师、父母与社会去共同灌溉,让孩子的心灵沾满了美德。

因此,唤醒孩子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努力。

xxx。

20xx年5月。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读后感篇四

最近读了《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这本书,看到题目,觉得挺有意思的,好的教育就这么简单吗?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还真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新的课改给我们带来新的理念。理想的教师,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他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他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他是课程的开发者与建设者。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具有专业知识,包括背景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具有特殊技能,即课程资源开发、整合、实施、平价的能力;具有职业情意,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品质。”而一个个好的教师就是构成一所好的学校的重要因素,随着现时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多少家长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不惜背井离乡,为孩子寻求好的学校。可见一间好的学校对孩子的重要性。而好的学校其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就是有好的教师。的确,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同小可的。一个非常好的教师甚至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

正如书中所说,理想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开发者与建设者。

何为好教师呢?我认同书中的观点:优秀教师不是依据什么头衔或是什么高级。好教师就是那些爱岗敬业者,他们爱学生爱得有点儿婆婆妈妈,虽提炼不出什么教育思想,但在教学上能尽心尽力,苦累不计。他爱学生的心是无比赤诚的、火辣辣的;每当他走进课堂时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付出多少辛苦和多少汗水也心甘情愿。这样的教师在才智上未必杰出,但他们的人格是有一定魅力的,在主观上和客观上都有益于学生,对学生也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师的人格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格健全,因而好教师就是好教育。我要做一个好老师……。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读后感篇五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这本书是我从市图书馆借阅的,当初吸引我从书架上取下它的就是书的标题。我非常认同作者的这个观点:好教师就是好教育。程红兵,上海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市语文名师培养基地带头人。他用自己的行为与业绩告诉我们,不要动辄就埋怨社会,把一切不如意都推给“体制”。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只要坚守内心的良知与理想,自觉抵制世俗的诱惑与时尚的挑逗,一个有追求的教育者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甚至可以走得足够远。

在书中,作者从六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讲教师的职业修养“爱满天下”;二是讲育人之道——生命之爱、民主思想、人文情怀;三是讲学校管理——努力打造学校的品牌;四是讲语文教学观——让心灵自由呼吸;五是介绍部分语文教学的`课堂实录;六讲作文指导——创新思维写华章。看完书,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自身的不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可谓受益匪浅。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要求我们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学习,要努力提高师德修养,提高专业素养,学习现代科学的教育理论,做到与时代同步,与学生同步。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让读书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是教师的一种责任、一种情怀、一种追求。一要读教育经典,真正的经典永恒而平易;二要读教育报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三要读人文书籍,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四要读学生和为学生写的书,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想想自己的业余时间,忙是事实,但也不至于真的连看书的时间都没有。只是在心里对读书不够重视,习惯没有养成。“春困秋乏夏打盹,冬天不是读书天。”不想读书,四季都有理由。好教师,应该是职业读书人。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师工作者的实质所在。”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还要求我们教师要“爱满天下”。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赏识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区触及年轻的心灵。教师,关注的不能只是学生学到多少知识,其行为是否符合规范等。教师首先关注的应该是人,关注人的情感,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性的完善。不能把学生当成小大人看待,吹毛求疵,以种种成人的规范去束缚他,而应把学生看成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他们有童心,有童趣,比大人拥有更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更杰出的创新精神。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亲其师,信其道”,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必须赢得学生的爱。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读后感篇六

程红兵,上海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市语文名师培养基地带头人。他用自己的行为与业绩告诉我们,不要动辄就埋怨社会,把一切不如意都推给“体制”。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只要坚守内心的良知与理想,自觉抵制世俗的诱惑与时尚的挑逗,一个有追求的教育者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甚至可以走得足够远。

在书中,作者从六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讲教师的职业修养“

满天下”;二是讲育人之道——生命之爱、民主思想、人文情怀;三是讲学校管理——努力打造学校的品牌;四是讲语文教学观——让

心灵

自由呼吸;五是介绍部分语文教学的课堂实录;六讲作文指导——创新思维写华章。看完书,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自身的.不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可谓受益匪浅。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要求我们教师要注重自身的

学习

,要努力提高师德修养,提高

专业

素养,学习现代科学的教育理论,做到与时代同步,与学生同步。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让读书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是教师的一种责任、一种情怀、一种追求。一要读教育经典,真正的经典永恒而平易;二要读教育报刊,了解同行在思考

什么

;三要读人文书籍,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四要读学生和为学生写的书,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想想自己的业余时间,忙是事实,但也不至于真的连看书的时间都没有。只是在心里对读书不够重视,习惯没有养成。“春困秋乏夏打盹,冬天不是读书天。”不想读书,四季都有理由。好教师,应该是职业读书人。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师工作者的实质所在。”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还要求我们教师要“爱满天下”。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赏识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区触及年轻的心灵。教师,关注的不能只是学生学到多少知识,其行为是否符合规范等。教师首先关注的应该是人,关注人的情感,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性的完善。不能把学生当成小大人看待,吹毛求疵,以种种成人的规范去束缚他,而应把学生看成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他们有童心,有童趣,比大人拥有更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更杰出的创新精神。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亲其师,信其道”,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必须赢得学生的爱。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读后感篇七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我非常认同作者的这个观点:好教师就是好教育。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只要坚守内心的良知与理想,自觉抵制世俗的诱惑与时尚的挑逗,一个有追求的教育者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甚至可以走得足够远。

在书中,作者从六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讲教师的职业修养“爱满天下”;二是讲育人之道——生命之爱、民主思想、人文情怀;三是讲学校管理——努力打造学校的品牌;四是讲语文教学观——让心灵自由呼吸;五是介绍部分语文教学的课堂实录;六讲作文指导——创新思维写华章。看完书,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自身的不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可谓受益匪浅。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要求我们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学习,要努力提高师德修养,提高专业素养,学习现代科学的教育理论,做到与时代同步,与学生同步。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让读书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是教师的一种责任、一种情怀、一种追求。一要读教育经典,真正的经典永恒而平易;二要读教育报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三要读人文书籍,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四要读学生和为学生写的书,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想想自己的业余时间,忙是事实,但也不至于真的连看书的时间都没有。只是在心里对读书不够重视,习惯没有养成。“春困秋乏夏打盹,冬天不是读书天。”不想读书,四季都有理由。好教师,应该是职业读书人。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师工作者的实质所在。”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还要求我们教师要“爱满天下”。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赏识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区触及年轻的心灵。教师,关注的不能只是学生学到多少知识,其行为是否符合规范等。教师首先关注的应该是人,关注人的情感,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性的完善。不能把学生当成小大人看待,吹毛求疵,以种种成人的规范去束缚他,而应把学生看成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他们有童心,有童趣,比大人拥有更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更杰出的创新精神。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亲其师,信其道”,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必须赢得学生的爱。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读后感篇八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做为一名教师就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师:即从教师与学生关系看,他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他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他是课程开发者与建设者,相对于以前的教师来说不单单是引导者那样简单。

教师不但有特定的学科知识,这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同时教师还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和把握领会的同时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知识。实践知识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比如对课堂上一些“意外”能随机应变,应付自如就是实践性知识的用处,当然,教师的知识技能的获得需要多方面的条件,读书是首要的。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让读书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是教师的`一种责任,一种情怀,一种追求。教师应该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

一、读教育经典:真正的经典永恒而平易;

二、读教育报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

三、读人文书籍: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

四、读中学生和为中学生写的书:走进学生的心灵。

提倡教师不断阅读学习,无论是从教师的学历、专业理想、专业情操、还是专业品质、价值观等都做了具体的要求。现在的教师要想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得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提高才能成为一名有理想的教师。

这本书不但在教师的职业修养,育人之道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还在学校管理方面也做了特别经典的陈述,尤其在语文观这方面程老师不但阐述了自己的语文教学理念以及指出了现在语文课堂缺陷和补救的方法措施,同时再现了自己语文教学——精彩的课堂实录。最后作者又把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作文指导——创新思维写华章的课堂实录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使我重睹程老师精彩课堂,从中受益匪浅,记得当时我看过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小学高年级的作文课也可以这样上的想法。

总之,这本书是教师专业类中我看的最为仔细的一本书心里感慨颇多,有许许多多的“原来我也可以这样做”的想法不断从脑海深处闪现出来。这本书指导性颇强,是教师茶余饭后的首选阅读资料。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读后感篇九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读后感篇十

寒假中我读了《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一书,让我收益匪浅。读完全书印象较深的是这本书中第三章第三节中讲到的反思对于我们幼儿教师的重要性。书中讲到反思不但能完善和提高我们的教学经验,还能促进我们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的成长,能够帮助我们向“研究型”教师发展。

如何对教学进行反思?书中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反思的方法。

1、幼儿教师不但要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进行反思,还要在他人评价的过程中进行反思。

2、幼儿教师要能在观察幼儿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幼儿教师要能够对于幼儿的学习行为给予认真的观察、分析,对于幼儿的学习效果进行研究,这样有利于幼儿教师全面的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具体来说幼儿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要能时时的观察幼儿,关注幼儿的“所做、所说、所思、所学、所感受。”

3、幼儿教师要在相互借鉴的过程中自我反思,除了在同伴之间开展观摩活动之外,还要注意研究和分析优秀幼儿教师的课堂实录,通过对他们课堂教学的结构、教学教育方法、语言表达的技巧、板书的设计、幼儿的听课和反馈情况等各个方面的观察和思考,客观的评价教学的好坏。并且能够联系自己平时的教学进行对比,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习他人的优点,并且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所发展和创新。

4、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反思。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曾经要求幼儿教师要“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不断补充其知识的大海”。如果没有深厚理论知识的支撑,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将缺乏高层建瓴式的引导,使其无法达到较高的教学境界。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读后感篇十一

近来我有幸拜读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书里面关于养成教育的一些深刻见解,让我受益匪浅。本书是一本关于养成教育的专著,不仅科学严谨,而且实用新颖。我深深赞同作者的教育观点: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必须从小养成。

“有的孩子做作业,边做边玩,心思不能集中在作业上”,“有的孩子上课听讲静不下心来,一会儿跟同学说话,一会儿玩手中的东西,一会儿看看窗外”相信很多老师在管教孩子方面都有过这些难题,有时还真让我们对这些孩子们无可奈何。我认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造就一个人一生幸福的基石,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做老师的责任,我们应更多的去关注一下他们的学习以及平时在校的生活习惯。当然学校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许多好的有关细节教育的要求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养成的过程却不是简单的。如果养成了不良习惯,要把它转化成良好的习惯,就要经过一个痛苦的过程。为了不让孩子经历这种痛苦的磨练,我们从一开始就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你的一言一行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孩子们现在的模仿能力是最佳时期,他们会模仿你的一言一行,所以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首先要严于律己,从我做起,为人师表,言行一致。当然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学校单方面就能做到的他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相互配合。

就那我们班的吴妙研同学来说,她以前逃过半天学这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多么恶历的行为。问其原因才知道由于家庭作业没有完成不敢来上学,怕老师告诉家长,自己回家又挨打了。通过了解我知道她和妈妈的关系很糟因为每当她犯错误时妈妈就会打她,而爸爸又在很远的地方工作无法照顾她,因此她就对妈妈产生了恐惧的心理。

事后我找到她的妈妈通过我们相互沟通如何教育孩子,慢慢的她们母女的感情融洽了许多,学习上也进步了。如果我们对这件事情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孩子就有可能经常性的逃学形成习惯,到那时在去纠正它将会是一件很难的事。正如人们经常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习惯的力量强大而顽固不可融化,习惯一旦形成,终其一生,便难以改变。这里讲的“本性”,当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很大程度上,是在后天养成的,也就是说,与自我长期来的习惯是密不可分的。

正如书中原序部分提到的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家庭教育的专著《颜氏家训》就十分强调教育应从小抓起。颜之推说:“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岁数,可省笞罚。”其中蕴涵着一个习惯养成的道理。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固而巨大的力量,也就是说习惯一但养成那么就很难在改变。当然好的习惯是让人们享受终生的,如果一个学生学习很认真那么他踏上社会后工作、生活、做人处事都将会是一个严谨、负责任的人。

因此我认为,良好习惯的培养应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去与学科知识有机相溶来渗透做人道理,来养成学生的基本习惯。作为教师,应当担负起相关责任以及承担相应的任务。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读后感篇十二

通过喆妈公益阅读我很有幸试读了著名教育专家林格着作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书中那流淌的思想,那细致入微的点点滴滴教育经验和养成教育的妙招,着实让我感到身为人母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真是任重而道远啊。

本书被列为全国养成教育实验学校(幼儿园)的通用教程。读完这本书感到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每个老师、家长、孩子去读的书,更让我深深地感到习惯的养成必须要从小培养,并且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确实,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也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陶行知认为,儿童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就像书的封皮上所写: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支配人生,成也习惯,败也习惯。

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21天是个平均数,所以培养习惯重在一个月,关键在头三天。

一是态度问题;

二是性格问题;

三是熟练程度问题;

四是习惯问题;

五是考试焦虑问题。

一是认识马虎的`危害性;

二是学会自检,用验算法检查;

三是整理错题集,要写清楚是如何错了,是概念不清、用错公式还是抄写错了?

五是认真审题,注意埋伏;

六是学会“解剖习题”,找出给出的已知条件,可划出图形便于理解。

有个孩子从少养成了马虎的坏习惯,长大了当建筑师,在计算工地用料时,把砖的数量后面多写了一个“0”,结果工地的砖多运去9倍,盖完楼还必须用汽车往回运。仅这一项国家财产就损失了上万元。

书中还详细介绍了“纠正磨蹭的习惯”、“纠正没有目标的习惯”、“纠正不专心的习惯”,还详细介绍了要用自己的风格来学习,十种类型的学习个性,书中详细透彻的分析,对照问题发生的很多实例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在第四章,在校学习的三大核心习惯,详细介绍了怎样进行课前预习、上课如何去听讲以及需要不需要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很有必要,我的孩子就很喜欢课外阅读,这一点我很欣慰,有时吃饭、上厕所都要捧着书看,但我担心的是书读了不少,但缺乏思考。对照书中的自测对照表格:我家的课外阅读只能评为及格:知道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常常是抓来就看;泛泛而读,不太有目标,阅读时很少注意重点;看看就算了,很少记忆。只有这样去课外阅读才能达到优秀:十分清楚阅读课外读本与读活课本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有针对性强,有方向,有重点;将所获知识与课堂知识融会贯通;有自己的阅读计划和安排;自觉记忆,掌握了很好的方法,并将所得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从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养成教育的14项内容及操作、终身学习的五大习惯、在校学习的三大核心习惯、克服不良学习习惯、用自己的风格学习6个章节进行详解。有实例、点拨、建议、自我评估,是一本教育工具书,看后受益匪浅,是一盏引领老师、家长、学生具体怎样培养好习惯的指明灯。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读后感篇十三

去年因为生孩子,所以接了初一年级13和14班,现在接手快一年了,觉得好习惯的培养,从小抓起最容易。于是我就在学校图书室寻找关于习惯培养方面的书籍。有幸的找到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这本书是我国第一本养成教育系统著作,科学,严谨,新颖,实用,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这本书第一章就介绍了养成教育是培养好习惯的教育,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而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从而达到其最终的目的——形成良好的习惯。我觉得很适合我,于是我就细细品读了第一、二章的内容----什么是习惯?使我对习惯有了更深的了解。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习惯改变人的一生。习惯能决定人的命运。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其实是说习惯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是不假思索就自觉地、经常地、反复去做了。比如每天要刷牙、洗脸等。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

1.简单。天下大事必成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最简单的东西,往往是最基本且最重要的东西。习惯并不深奥,常常很简单。比如按时作息、遵守规则等等,其实都是做起来一点都不难的事情,难是难在坚持。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并且把最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了,就是不简单。

2.自然。自然就是不假思索、不用思想去控制的行为,这是习惯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果做一件事情还需要专门的思考和意志的努力,表明习惯并未真正养成。比如每天晨练30分钟,孩子要是在父母的提醒下才去,只能算是一种行为,而非习惯;孩子要是想都没想,自动地去锻炼,一天不锻炼就感到别扭,觉得浑身不舒服,这就叫养成习惯了。

3.后天性。习惯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中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有的习惯是很自然、不费什么功夫就形成的,有的则需要长期、反复的训练。而养成同一种习惯需要花费的时间,也会因个体的不同而产生明显的差异。

4.可变。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一般形成后就很难改变,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即使是已经形成的很牢固的不良习惯,只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和影响,也能发生改变。当然,这需要极强的意志力和自信心来克服惯性的作用力。

5.情境性。习惯是在相同情境下出现的相同反应。养成某种习惯的人,一旦到了特定的场合,习惯就会表现出来。比如有的孩子只在学校爱劳动,在家里就懒了,就是受到情境的制约。

1.按习惯的价值分,良好(积极的)习惯和不良(消极的)习惯。凡是对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起积极作用,适应人的正常需要,且对人具有正向价值的一类习惯就是良好的习惯或积极的习惯。

2.按习惯的层面分,社会性习惯和个(个体)性习惯。社会性习惯多是强调与他人发生联系的习惯,通常体现为适应公共生活领域的习惯。如遵守交通规则、爱护环境、文明礼貌等。个体习惯则是社会个体所独有的习惯。如有人习惯早睡早起,有人习惯晚睡晚起;有人习惯早上锻炼,有人习惯晚上锻炼等。

3.按习惯的水平分,动作性习惯和智慧性习惯。动作性习惯主要是一些自动化了的身体反应和行为动作,比较简单,形成的时间较短,容易训练。如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洗脸等。智慧性习惯比较复杂,层次更高,需要较长时期的训练才能形成,这类习惯主要涉及的是思维方式、情感反应和心理反应倾向方面的内容。比如做事有计划、凡事三思而后行、实事求是、质疑等。

4.按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分,一般性习惯和特殊性习惯。一般性习惯与人的一般能力要求相一致,如善于观察事物、勤于思考等。特殊性习惯与特殊技能和能力要求相适应,如建筑师、艺术家等职业所需要的利用表象构图的习惯等。

5.按不同的活动领域分,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这是按照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领域来分的,还可以进行细分。比如学习习惯中可分出预习习惯、复习习惯、作业习惯,等等。

6.按出现的时间分,传统性习惯与时代性(现实性)习惯。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习惯可以看成传统性习惯,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新习惯就是时代性习惯。

读后使我深深思考,教育工作与产品制造截然不同,产品坏了可以报废,而对人的教育和培养如果失败了,损失的将是一个人的一生。所以,教育无小事。任何一名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把“教书”和“育人”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做精做细,落到实处。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读后感篇十四

书中写到“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的行为。良好的习惯能促人进步,诱人发展,然而良好习惯的形成却要经历一个相当漫长、艰难地过程。

教育工作与产品制造截然不同,产品坏了可以报废,而对人的教育和培养如果失败了,损失的将是一个人的一生。所以,教育无小事。任何一名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把“教书”和“育人”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做精做细,落到实处。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良好的习惯,我认为要尊重学生的权利和参与性,要重视过程的循序渐进性,还要坚持过程的长期性。

从教学方面来看,教师应把教学过程中的小事做细、做全面,真正做到严谨细致。在备课中注意细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师生互动时间、问题设计、板书设计都要面面俱到,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环节,否则,可能导致一堂课的失败。上课过程要注意细节,学生的一举一动、课堂反馈都要仔细观察,适时调整课堂过程,以取得最好的课堂效果。布置和批改作业要注意细节,不能一味地贪多。要精批细改,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精讲多练。作业反映出的学生学习情况,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制定对策,及时解决。

从育人方面来看,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学生展现自己高尚优雅的风度和修养,对学生施以正面影响。我们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言传不如身教”。央视曾播出这样一则公益广告,相信大家都看过:小男孩看到忙碌了一天的妈妈还给姥姥打洗脚水,自己也摇摇晃晃地给妈妈打来洗脚水。许多问题不用说教。老师在学生面前言行不注意,随意乱扔垃圾等,都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教师如果“不拘小节”,不能成为学生的行为楷模,那么,他的形象就难以在同学心目中立起来,学生带着诸多的心里困惑,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则不易养成。在注重言传身教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心理状态的细节。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动作和眼神,都是复杂内可能及时制止一场纠纷,会避免一次可能的伤害事故,会阻止一次因年幼无知而误入歧途的人生悲剧。习惯是在不断重复和练习中逐步形成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形成。例:刚入学时就要求学生书写认真,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书写的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升级与年龄的增长,要求学生做作业认真仔细,形成做事严谨的良好习惯。要看到学生身上一天一天的进步。进行鼓励。不要稍有不慎,先劈头盖脸一顿批评。逐渐又培养学生的良好思考习惯。不要一遇难题就溜之大吉。这些良好的习惯都是在循序渐进中形成的。当然,学生良好的习惯,不仅仅是包括学习习惯,还包括很多。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而习惯则是日积月累的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而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其他方面的习惯,都是这样,慢慢培养。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读后感篇十五

拜读了孙芸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我觉得这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本著作为我们任何年纪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精神食粮,是指导我们如何做好教育工作的一部好书。闲暇时拜读孙老师的著作,既能增加趣味,又能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还会大大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

书中并不是一味的说教,既有必要的理论,又列举了很多令人信服的事例,读起来感慨不己。我很赞成孙芸晓老师给我们的诸多建议,如:“一分钟赞美法”“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原则”“计划周密有条理的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尊重的规律”等等这些措施科学合理,又简单易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能理解习惯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特别对现在的小学生影响更大。可是我们都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随处可见,不做作业,随地吐痰,对人没礼貌,打架骂人等。这些坏习惯的养成已经对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除去家庭教育的原因,作为学校老师们的责任很重大。如果放任自流,那将会毁掉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习惯,即如书中所说包括做人的习惯,做事的习惯。

当然,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教育的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我们一定要在这关键环节不让孩子掉队。因此,我们可以好好地学习,孙芸晓老师提倡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原则与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学会关爱别人,结合学校的感恩教育,爱的教育再根据学科的知识教肓,有机地渗透爱心教育,让我们的学生学会爱,感受爱,心中处处充满爱。不能老抱怨的学生多么不听话,多让人伤心。何不用抱怨的时间来思考用什么办法帮助和引导孩子的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从书中例举经验中可以发现,给孩子赞扬不能说些假、大、空的话,而要关注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更重要的是,必要时还可忽略一下孩子所犯的错误,不要对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却用放大镜来看待孩子的缺点。

孙老师也曾在书中说过这样一句经典的话:“如果养成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有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了它的债务,这就是习惯,我不断反思”。愿我们将孩子的习惯培养放在每天的教育日程中来,当好孩子成长的引路人。的确培养孩子一个好习惯,给孩子一生财富;纠正孩子一个坏习惯,给孩子一生幸福。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读后感篇十六

通过读书,让我明白了“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的行为,它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是的,一旦“习惯成了自然”,当然是好习惯,那会使一个人终身受益啊!由此也让我想起网上看到的一则短评:据说,上万日本人离开体育场,地上不会留下一片纸片等垃圾。就这一个好的卫生习惯、一点“小事”,让人们惊呼:日本人太可怕了,日本人没有理由不成功。

小事决定成功,如若家长和老师还在一味追求高分,只重视孩子智育的发展,想必要培养一个杰出的人才,那也是难事!因为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成人、成功的基础。

养成教育怎样抓?怀仁一中的领导认为,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所谓“大处”,就是一切从培养合格的学生构想,而“小处”则是从生活中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我也极为认同,特别是细读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让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这一真理!面对孩子,我们应该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课堂上,要求学生坐姿正确,首先老师就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来不得半点马虎。因为家长和老师的品格对学生构成一种巨大的影响力。这力量绝非教科书、格言和道德说教所能代替。它不是贴在墙上的豪言壮语,也不是写在纸上的名言警句,更不是挂在嘴上的信条,而是教育者用生命对学生的教育。

教育无小节。在学生活动的世界里,教师应约束自己,不要以为是细枝末节就可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知道细枝末节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话更具吸引力的。每个教师都要用自己美好的思想和行为去影响学生,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教育的方法种种,在这本书中可谓包罗万象,如境教法、身教法、训练法、言教法、实践锻炼法、指导自我教育法、疏导法等等。

至于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作为重点看了好多遍,特别是班上也有学习磨蹭的孩子,上课不专心的孩子,写作业马马虎虎的学生也不少,文中提到的妙招有种一开学就想在我的学生身上试试的冲动,是呀,读书真好,即学即用,如获至宝,相信我会将这本书长伴左右,因为书中的理论需要与我的实践相磨合,因为书中的方法需要借鉴并因生而宜作改动,因为书中的金玉良言还需要细细咀嚼,因为书中的思想还要不断地吸纳……看来一本好书也如一种好的习惯终身受益啊!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47948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