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九川语录读后感(优秀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18:59:19
陈九川语录读后感(优秀19篇)
时间:2023-11-29 18:59:19     小编:紫衣梦

写读后感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思考所读内容,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读后感不限于流水账式的叙述,可以探究作品背后蕴含的思想和意义。下面是一些读者们写的对心灵触动最深的读后感,供大家欣赏。

陈九川语录读后感篇一

看到姥姥,我也想起了自己的爷爷!

暑假公公带着侄女来玩了些日子,每天都是我来操办一天三顿饭,当忙完吃完饭我洗碗筷的时候就会想起爷爷,因为自己开始顾家了,会懂得换位思考了才知道爷爷的不易!奶奶是地主家的女儿,从小都不干活,家里的一天三顿饭,顿顿都是爷爷做的!因为爷爷家里条件不好,所以也算是招的上门女婿,爷爷从招进奶奶家的那刻,再到有我爸和我叔,然后到我和我弟这辈,这么大一家子的'饭菜都是爷爷一天三顿换着花样的做!而我们还会埋怨他做咸了,做淡了,做多了,做少了!因为我爱吃红烧土豆,所以爷爷顿顿都有红烧土豆!这也会引起我们的埋怨!因为这些埋怨,所以我从小都没有怀着感恩的心去享受爷爷做的美食!现在想起来,感觉只有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爷爷做的一大桌美食的时候,才是最幸福的时候,因为一家人在一起吃饭,那才叫家!所以我一直很怀恋爷爷做的各种好吃的!

自从自己天天想着今天吃啥,明天吃啥,中午吃啥,晚上吃啥,大热天的留着汗,在厨房里蒸着桑拿做出来的一桌子好吃的,别人都没动过,还觉得你做的不好吃的时候,自己有多难受!

所以说,懂得尊重别人有多重要!不停告诫自己一定要教育好女儿,妈妈并不是你的保姆,妈妈在这种大热天里,想破了脑袋给你做的好吃的,为了让你吃得营养长得身体棒棒才做的,你应该怀着感恩的心来享受这些美食!哪怕妈妈做的不是很美味,但妈妈毕竟不是大厨师,可是妈妈也是用心来做的,一定要懂的尊重和感恩!别人都不是欠你的,也不是义务的,你要懂得这些道理!懂得感恩!同时也要懂得尊重和理解别人!

陈九川语录读后感篇二

刚见到这书名《姥姥语录》就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很想翻翻这本书都写了些什么,正如所想,看似并不华丽的语言,亲切的叙述,却让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作者与姥姥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以及作者对姥姥深深地怀念。书中回忆了作者与姥姥在一起生活过的快乐时光,还有作者想方设法让年迈的姥姥留在世间所做的点点滴滴,像与每一个读这本书的人聊天一样,讲述着关于姥姥的故事,关于姥姥那些值得一生受用的道理。

书中的姥姥和蔼可亲,善良而大度。她并没有受过什么高等教育,却把人生的事看得明明白白,透着生活的智慧;她知足常乐,不计较得失,坚信着老天的公平;她勤劳肯干,一生忙碌而充实;她善解人意,聆听之后会用浅显而又深奥的道理点醒你。阅读的过程中,时刻让人感觉暖意融融,深深爱上了这位可爱的姥姥。她好像很少会被愁事困扰,她明白,“乐就是福”,就像她说的“吃了一辈子小亏,占了一辈子大便宜??一辈子没有大幸福,小幸福一天一个”。

这本书教会了我们如何乐观的面对生活,更是让我们不自觉的被姥姥那颗知足、宽容、感恩的心感动。书中姥姥那些语重心长的话,那些实实在在的理也不禁让我想到自己的姥姥,同样是小时候经常待在姥姥家的我,在看到倪萍对姥姥那种浓浓的爱时不由得感同身受,姥姥对外甥女的特别疼爱和外甥女对姥姥那种浓浓的依恋与感激之情我都能深切地体会到,不由得让我更加喜欢这本书。姥姥懂得疼爱,却不溺爱,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总结出做人的道理,教会我们要学会和别人分享快乐,要学会靠自己,要坚持,要好学,不让自己闲下来才能把日子过的更充实。

书中的水门口也令人向往,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清新朴实的地方,才孕育了淳朴善良的心灵。在这个充满了人群与车辆的城市时代里,书中的水门口仿佛让人看到了一抹清新的绿色。也正是因为经历过了自由的农村生活也经历了严厉教导下的城市生活,才有了倪萍亲切的笑容、率真的谈吐和胆大心细的作风。她毫不隐瞒自己的喜怒哀乐,也在书中坦言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她也有一段凭借抽烟消除恐惧的堕落时光,最后还是姥姥用她那真真切切的理告诉她“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坚强的倪萍,还是做到了姥姥眼里那个无所不能的人。

质朴无华的语言流露着真挚的情感,贴心而温暖,我相信,每一个读过此书的人都会被书中那些真实而打动,为那些字字在心、句句在理儿的大白话而豁然。这就是《姥姥语录》,一本朴实地描述了日常生活的书,它没有华丽的语言,却那么让人亲切,它靠平凡去感动世人,用一句句贴心的老理儿去点醒世人,我相信,这位可爱的姥姥将在每一位读者的心中永生,时刻提醒着我们“乐就是福”。

陈九川语录读后感篇三

倪萍的姥姥语录是一本可以翻翻的书,看它可以借着想念自己家的老太太,可以是奶奶、姥姥甚至是婆婆和老娘,姥姥语录就像家家老太太家长里短的事儿、理儿,陈芝麻烂谷子都可以从尘封的记忆中揪出,晒晒晾凉。

自己的姥姥也来自山东,和书中的老人一样,讲着旧礼、循着旧规、有点朴实、有点世故、有点从容,留着齐鲁的遗风。也许是这个原因吧,对书中姥姥的言行尤其熟悉、亲切,像是在脑海中过电影,触发了对自己姥姥的音容笑貌和甜蜜场景的回忆。

计划着将姥姥语录作为临睡前泛读,计划着进行泰戈尔式的品味和享受,只是,看了几章就发觉这其实也是倪萍的语录,萍姐的话如够年头的美酒,不仅甘醇,而且辛辣,搞得每一小节抒情短评都见微知著,澎湃得一如激情燃烧的岁月。

还是那个总是煽动得人心情荡漾不已的大牌主持啊,有本事拿起笔刀继续无声地拨动、震颤人的心弦。我决定临睡前还是不看了,保持淡定。

陈九川语录读后感篇四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看董卿的节目《朗读者》,里面本书的作者倪萍分享了书中的一篇文章,觉得话语很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全是生活中的大白话,就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话语。所以后面在网上买了这本书,一直到看完,感触特别深。因为我也是从小跟姥姥一起生活长大的,看这本书里面的字里行间,脑袋里面会不自觉的回忆自己成长的回忆。其实这就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姥姥的话不是什么大道理,但是它就是从小刻在我们心里,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一直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为人处世。下面把本书的一些文章和心得拿出一些来和大家做一个分享:

本书的作者是倪萍,先后主持了13届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演员、作家、赵本山的梦中情人这些可能是我们对作者的第一印象,而本书的主人公,姥姥原名刘鸿卿,用作者的话说没有上过一天学,却有一个诗意的名字,一个一辈子围着灶台生活的小脚女人,而也正是这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得女人影响甚至改变了倪萍的一生,现在也在默默影响着成千上万个看本书的读者。作者是这样描述的:姥姥年轻时说的那些话,就像萝卜、白菜一样,不值什么钱,却是最顺口、最对胃的好东西。下到锅里,就养命……。姥姥的话,渗进我的骨头,融在我的血液中,影响着我的一生。

姥姥的冬天,这篇文章说的是姥姥老了以后身体不好,一到冬天就会咳嗽,整夜睡不好觉,咳嗽的厉害的时候,我时常都会在想姥姥会不会这个冬天就过不去了,所以每年的冬天都像姥姥的一个坎,姥姥年轻的时候没有享受过什么福,所以到姥姥老了时候我们都拼命的孝敬姥姥,什么好吃给她买什么,什么贵给她买什么,有次我问姥姥,姥姥你这辈子最幸福的年纪是什么时候,姥姥却告诉我是20多岁的时候,我问她,姥姥那时候你多苦啊,要吃的没吃的,要穿的没穿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有什么幸福可言,你看你现在什么都不差,儿女承欢膝下多好。姥姥说“孩子,管多么富裕都没有年轻富裕啊,年轻的时候胳膊是胳膊,腿儿是腿儿,年龄到了,富裕管个啥,眼也花了,牙也酥了,浑身都穷了,要钱有什么用”,多么睿智的姥姥,她用最平淡的话告诉年轻人,你们是现在是你们这辈子最富裕的时候,不要在最富裕的时候败给现实。

眼要是吃不饱,人就像个傻子。印象中姥姥是最爱美的'人,在乡下最穷的时候,也喜欢在院子里养一些月季,养一些牵牛花,婆婆丁,冬天下雪的时候,人都穿不暖的时候,也要给用剪刀剪一些布条给话穿上衣服,还要穿的五颜六色的,就算冬天不开花,远看着也像话点缀的家里的院子。姥姥说:“人的肚子不怕饿,没有稠的就喝点稀的,没有稀的,喝水也死不了。眼睛可不能饿着,眼要是见不着好东西,慢慢心就瞎了,心瞎了,人就没有用了。眼要是吃不饱,人就像个傻子”。姥姥用最质朴的情感、最省钱的方式养育着眼睛,养育着美,养育着我们的心灵,姥姥告诉我们要多看看这个世界的美好的东西,多去见识一下我们的大千世界,见识多了,格局和眼界也就大了。

以上就分享了两个书中姥姥最朴实的几句话,希望可以让有共鸣的同学可以去读一下这本书。

陈九川语录读后感篇五

人们常说,“立志才能成才”,“有志者,事竟成”。的确,我们要想报效祖国,首先就得树立起远大的志向,只有这样,才会有奋斗的目标,才会有不竭的动力。

作为一名初中生,我们的远大志向应该是: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将来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学虽然也有努力进取之心,却只有三分钟的热度,一旦遇到困难就泄气,就打退堂鼓,不能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地学习;还有的同学,他们也想做遵守纪律、好好学习的优秀生,可是却管不住自己,时间一长就忘记了自己的决心;更有些同学,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以为努力学习是为了家长和老师,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同学之所以有如此欠佳的表现,我认为主要原因是这些同学还没有真正在自己心中树立起远大理想。“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因此,我们要想成才,就要先立志,要立长志。誓把祖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应该成为我们青少年的远大志向。

树立起远大志向,有了长远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还需要确定自己的短期目标。作为学生,我们现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过硬本领,提高综合素质。因为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成才的基础,一个没有文化知识、缺乏良好素质的人,空有远大理想又有何用呢?终究还是南柯一梦。我们只有一步一步地实现短期目标,才能最终实现长远的奋斗目标。这样既有远大的志向,又有明确的短期目标,我们学习就会有信心、有动力,就不会出现那种“三分钟热度”和“无志者常立志”的现象了。

陈九川语录读后感篇六

今天闲来无事,拿起《致良知》,翻到了《陈九川语录》,好几天没有读过,今天读起来特别认真。先生告诉九川、于中和谦之,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圣人,只因自己不能真的相信,把这个圣人给埋没了。每个人的`心中都存在良知,纵使身为盗贼,心中也有良知。

先生这番话,我读过之后深有感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圣人,只是自己不能够相信。我有一个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因为一件事情我们起了冲突,还相互之间动了手,我决定不再与他做朋友,就算在一起也相互不说话。我当时以为我们真的会从此以后变为路人,直到有一天他生病住院,我才感觉心中很难受,原来我们之间的友情依旧在,我去医院看他,他挣扎着从床上坐起来,我们之间没有说话,但是我知道,我们之间的友谊又回到了从前。

于中是个很谦虚的人,也深得先生喜爱。当先生告诉于中心中住着一个圣人的时候,于中表示不敢当,先生再三告诫,于中才笑着接受。做人应该谦虚,不能骄纵,毕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但是做人也不能过度谦虚,谦虚过度就是虚伪,这个度一定要掌握好。如果于中没有把握好这个度,不停地谦让,先生听到后面也会厌烦,先生就会觉得于中是个虚伪的小人,不值得去结交。

九川在虔州因病卧床不起,心情很是糟糕,先生听到之后感到虔州,告诉九川,人要懂得快活,病由心起,只有心情好了,病才会好的快,九川谨记先生教诲,在大夫的调理下,病慢慢好了。

如何才是真正的做学问,先生告诉我们,做学问不是刻意去做,而是在心中种下一棵学问的种子,根由心生,种子才会发芽。做学问一定是遵从内心,要时刻谨记,在任何时候不要因为他人的干扰而影响自己的判断,不要因为他人而随意更改自己的意愿,这才是真的做学问。

陈九川语录读后感篇七

《姥姥语录》是这么饱含作者对姥姥的爱以及对姥姥的孝心的一本书,有那些令人读后潸然泪下的故事,那些让心变得柔软酸楚的话语。使人心为之动容。这位99岁的姥姥虽没有文化,但是总会在我们困难的时候,给予我们非常巨大的启迪。让我带大家走进这位99岁姥姥看似平常但使人受用终生的大智慧。

作者倪萍是著名主持人、演员,她用她真挚感人的文字,描述了她姥姥淳朴,看似平凡却又不凡的一生。

这本书读后有两点给我触动很大,一是姥姥的智慧,二是倪萍的孝心。

倪萍的姥姥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没有多少文化,但在困难时刻,姥姥总会用她那大白话点拨着我,多少个想不开的问题,都是姥姥一个个鸡毛蒜皮的比喻让我豁然开朗;姥姥的宽容,姥姥的良善,不断地修正着我的缺点,改正着我的错误;姥姥的智慧,姥姥的光亮始终照耀着我,温暖着我。使我感到什么叫做人生的大智慧。

不想用华丽的词藻赞美姥姥,因为那不是她的风格。姥姥平凡质朴才是她最美的特点。读《姥姥语录》发现,所谓的平凡人,智慧却是非凡的。姥姥和我们身边很多老人家一样,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也没有多少文化知识,但却比很多拥有高学历的人士更明白、更善于把握和运用做人的道理。明白做人的时候,生活的时候,不只是一份高学历,更是要有一颗对热爱生活的心。

这就是姥姥!一个没有文化的中国老年妇女说出来的话语!

倪萍为了让97岁的姥姥每天有些事做,每天开心一点,就想了一个点子:说欧洲某国家收购瓜子仁,要求必须是手剥的,不能用嘴嗑,瓜子仁必须是完整的,15元一斤,问姥姥愿不愿意在家里剥瓜子,姥姥很是愿意,于是就开始剥瓜子。那时起倪萍就按瓜子重量给姥姥发工资,并动员全家偷偷吃掉这将”出口欧洲“的瓜子仁,甚至有朋友来临走也要让朋友带上些。姥姥因此有了事做,自己也觉得自己还有用,还挣了钱。这件事可见倪萍是费尽心思让老人在世的日子快快乐乐。从此可见作者倪萍十分爱姥姥,也体现出了她的一片孝心。

虽然这本书中有许多姥姥这个农村妇女不太正确的见解,但这话语十分朴实,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人启发。这也许就是作者倪萍怀念姥姥的最好方法。

陈九川语录读后感篇八

从小我也是奶奶带大,总觉得奶奶那一辈子的人非常的淳朴,奶奶也说了很多大白话,但是却对我应该很深,奶奶说天亮睡不久,人老命不长。

每每奶奶早上都是很早就会起来,虽然奶奶做的饭一般,但是我却认为是世界上最好香德菜,随着奶奶年龄德增长,慢慢奶奶很多时候老是糊涂,饭菜有时候盐少有时候言多的,但却一样时常都拿出鸡蛋出来,在她认为鸡蛋就是最珍贵的,很多时候自己不舍单吃留给我。小的时候有好吃的奶奶总会留给我,我问她奶奶你也吃,奶奶却说少吃多有味,说他吃饱了。后来长大了才慢慢知道奶奶其实是舍不得吃给我吃罢了。

到了奶奶的影子了一样。最后祝愿我家老小孩能够长寿,而我能够对对回去看看他。

陈九川语录读后感篇九

(一)。

今天,我开始背诵古诗文,每背一篇我就会把读后感写在博客里。今天我背诵的是《孔子语录》。文章只有6句话,却每句都有一个道理在里面。

温故而知新,保持谦和的心态,即学习又要思考,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向别人学习:善从之,不善改之……这些道理好象很深奥,但又和我们小学生密切相关。

“按时温习,共同讨论,保持谦和”这应该是和我们最贴切的话了。老师为什么要提醒我们:“这个知识会了吗?回家多看一看。”?因为我们必须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记忆才能学会新的知识。但老师总不能什么都提醒你,更多需要你自己去提醒自己:“这个知识我会了吗?要不要再看一看?”有时复习却是很枯燥,但是在老师问问题时,在考试时,你复习到别人没有复习到的知识,从而得到的表扬、高分是不是令人愉快?不要把学习看作负担,想想结果,还是很令人喜悦的。记不记得老师曾经在课堂上说:“小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记不记得课间时总会有几个同学为一个问题在激烈的讨论。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自学是重要的,但是共同学习也是必要的。有时自己遇到的问题不一定自己能解开,通过别人一点拨,也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呢!大家有没有经历过:有一天在老师留完作业后有同学给你打电话,请教你一些题。这说明你在班上应该成绩不错了。但是这时你一定要保持一个谦虚的态度。他相信你才打电话找你问作业,切莫辜负了他对你的信任。再说,你能讲得明白说明你把这个知识弄懂了。听的同学会了,你也检查了自己一次这不是两全其美吗?这个道理连起来便是:先自己复习老师讲的,然后发现自己不明白的就和同学讨论。等同学来问自己时就在检查自己会了没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大家一定都记得这句话,但是他后边也说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明可不能干什么都和别人学,学别人的优点,别人的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才真正对自己有好处。有时老师批评一个同学做错了事,他会很不服气的说:“xxx也做了,我才做的。”这是我便想起了这句话,每个人都应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你想想,他做的事是对是不对,他做了有什么后果,我做了又有什么后果,才决定是学还是不学,这样不就好了吗。比如有人在教室里踢球,你想:他踢球会撞到人,会被老师批评,我做了也会被批评,还是不在教室踢球了。这样又可以免了老师一顿骂。

我认为这则《孔子语录》对我们很有帮助,有空你也来读读。

(二)。

暑假,是个读书的大好机会,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暑假这两个月的时间,去读几本对自己有益的课外读物。这次暑假,我过得很充实,也很快乐,因为我读了很多课外书,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了很多。《孔子名言》让我明白了许多平时学不会的做人的道理。

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着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孔子名言》这本书集合了孔子所说过的话,并进行深刻的体会,用一个个小故事,令读者受益匪浅,明白了许许多多的道理。本书的主编何顺用自己的笔调写出了孔子的知识渊博,同时也告诉读者正因为孔子能说出这么多有哲理的话,完全是靠它自身的努力和读书。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向孔子学习!

孔子的名言中,这句话让我体会很深:真金要靠火来炼,在关键时刻去认识一个人。这句话的大意就是说:真金还得火来炼,看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是肝胆相照、同甘共苦的益友还是为利而来的损友,在平时往往是很难看出来的,只有到了艰难困苦的逆境,甚至生死存亡的绝境,才能认清它的真实面目。在利益面前各种人的真实面目都会赤裸裸的暴露出来。有的人在对自己有利益或对自己的利益没有损害的时候,可以和你称兄道弟、亲密无间。可是一旦损害他们的了利益时他们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一切的友情一切的感情统统都抛之脑后心里面只有自己的利益。而那些与你一起同甘共苦的朋友们在利益面前,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他们与你之间的友情。这个时候,也是你真正认识一个人的时候。也许有些人在平时的日子里和你关系非常好,但他们在利益的面前或许不会选择你,选择了利益。所以,看一个人是不是你的真心朋友,往往是在最危险、最艰难、最关键的时刻。

(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孔子的名言,也是我最喜欢的名言。

寒假里,我认真地读了《孔子》这本书,让我学习到很多知识。书上,记载孔子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家庭,从小就热爱学习,在15岁那年就定下终生学习的志向。从此以后,它谦虚好学、勤奋刻苦、热爱学习、饱览文籍。最后他具有相当的人格魅力和极其渊博的知识,同时也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的根本思想是“仁”和“礼”。它包括了刻苦用功,尊老爱幼,有差别地去爱人,提高自己的修养等。

所以我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礼有仁的中国人。

陈九川语录读后感篇十

放假在家,买了一本倪萍写的书《姥姥的语录》来拜读,读出了一份辛酸,读出了一点味道,更读出了一份想念。于是想在空闲的时间写点东西,就算是对疼爱自己的姥姥姥爷的一份清明节的心灵对话吧!

清明,一个值得让人辛酸的日子,一个值得让人怀念的日子,一个值得让人沉思的日子。4月4日,早早起来,开车来到了老家,把姥姥姥爷喜欢吃的用的东西准备齐全,带上儿子来到了姥姥姥爷的坟墓前。一年了有太多的话想对二老说,有太多的嗑想对二老唠,此时的脑子里象过电影一样充盈着美好的回忆:春天,姥姥和姥爷合作,在地里为春耕而忙碌的身影瞬间浮现在眼前,姥爷专业的驾驶着牲口,一口行话让牲口变得温顺而听使唤。姥姥则在一旁点豆子和种子,撒的匀称而专业,他们二老合作的默契而愉快。累了姥爷就会在地边休息片刻,吧嗒吧嗒抽带烟。姥姥则坐在一旁开始用头上的草帽扇着扇着;夏天,姥姥总喜欢拿着一把芭蕉扇坐在家中宅院的台阶上扇呀扇,给我们扇走玩耍后流出的汗水,给我们扇走叮咬我们的蚊虫,更给我们带来扇动中一种享受的快乐;秋天,地里总会有姥姥姥爷忙碌的身影,拔草、摘豆子、掰棒子都是我们所不能及的。

姥爷每次从地里回到家,总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惊喜,几个红红的小果子从篮子里拿出,分给我们孩子吃,看着我们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姥爷就会高兴的合不拢嘴,这时候姥姥把早已经准备好的.糖水递到姥爷的手里,姥爷就会细细的咀嚼起来,那份劳动后的满足感欣然挂在脸上。姥爷牙口不好,总喜欢到墙头外的香椿树上摘一些叶子,用开水一冲放上少许盐,就开始就饭吃起来。小的时候我不太懂姥爷为什么要这样做,逐渐长大的我越发懂得,这就是姥爷朴实本色的生活;冬天,老爷和姥姥成了闲人,坐在烧热的炕上跟我们讲自己亲身跟日本鬼子斗智斗勇的故事,跟我们玩牛牌,一起去推碾子,给我们做年糕,做驴打滚吃。炸丸子,炸白薯鱼……一想起这些,心底就更多了一份对姥姥姥爷的想念。

“清明”意味着逝去。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东西会逝去,比如:亲人、朋友、健康、金钱等等。但有一样,在有生之年会永远伴随你,那就是在人生的旅途中,对你熟知的人对你熟悉的物心中油然而生的一种情感。它包含清明的伤感,逝去的思念,离开的想念,伤病的惦念……愿在梦中和天堂里的他们叙旧……想在每天和天堂外的他们心语……你们二老朴实无华的做人本色会在孙女的记忆深处永远保留!

陈九川语录读后感篇十一

最近读了倪萍写的《姥姥语录》,感觉写的很平实、很感人,还有些风趣。

姥姥虽然没上过学不识什么字,但她一生勤劳善良、精明能干,是个让人爱戴、令人敬佩的人,以前常说毛主席语录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我看姥姥语录也可堪此评价,往往真理就是从平凡的生活中悟出的道理。

姥姥是具有我们中国传统美德的劳动妇女代表,她勤俭持家、朴实善良、吃苦耐劳、坚韧勇敢。姥姥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出智慧的人生,姥姥一生辛劳,也经过一些磨难,但姥姥的晚年的.过得非常幸福、子孙也非常有出息,这些都证明姥姥是个有大智慧、大福气的人,可亲可爱的姥姥活得很明白、很真实。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读了《姥姥语录》更是深有体会,《姥姥语录》让姥姥成了我们大家的宝,她的话朴实中蕴藏着深刻的人生的哲理,记住她的话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很大的益处。

陈九川语录读后感篇十二

一口气看完了《姥姥语录》,这里面没有太华丽的语言,也没有波澜曲折的故事情境,用姥姥的话说“人人都明白的理儿,家家都遇上过的事儿”,但却深深的吸引着我,也许不仅仅是觉得姥姥的话语吸引我,姥姥和倪萍的那份情感更让我羡慕不已。

看着倪萍和姥姥有趣的对话,让人觉得很亲近而又有哲理,不禁感叹,用白岩松老师的话就是“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一定没文化。

”姥姥那些看似平凡、陈芝麻的小事,但却句句有理,让人信服,为之惊叹。

姥姥说:“麻烦别人自己心里是苦的,帮着别人自己心里是甜的。

给人一座金山是帮,给人一碗水喝也是帮。

你帮了别人,早晚人家也会帮你,不信你试试?这一辈子你试不出来,下一辈子你孩子也能试出来。

”姥姥这乐于助人的思想,已经落实到她的生活中了,她也想把这个好想法分享给我们,让我们看到,只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量多帮助他人,“好人有好报”,就是这个理。

“这就是太阳的好哇,管谁都赶不上它公平,不偏不向,不歪不斜,对谁都一样,给你多少就给他多少”世上不公平的事很多,但太阳是最公平的,给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

我们每天要面对很多的客户,给客户服务是否到位,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我们的服务是否让客户感到满意呢?

姥姥说:“有好事想着别人,别人就老想着你。

你有了好事不想着别人,只顾着自己,最后你就剩一个人了,一个人就没有来往了。

一个人一辈子的好事是有限的,使完了就完了,人多好事就多。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能想着别人,记住别人恩情的人还是有很多的,虽然我还没达到姥姥那个境界,我经常也会想,你认为的好事对别人来说也是好事吗?有时我不确定,我便不行动,但当我确定了,我会尽我的所能去实现。

在我这些年的经历中,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也许我遇到了很多像姥姥这样为人处事的好人,我知道我会记住那些曾经在我困难的`时候想着我的人。

这本书教会了我们如何乐观的面对生活,更是让我们不自觉的被姥姥那颗知足、宽容、感恩的心感动。

书中姥姥那些语重心长的话,那些实实在在的理也不禁让我想到自己的姥姥,同样是小时候经常待在姥姥家的我,在看到倪萍对姥姥那种浓浓的爱时不由得感同身受,姥姥对外甥女的特别疼爱和外甥女对姥姥那种浓浓的依恋与感激之情我都能深切地体会到,不由得让我更加喜欢这本书。

姥姥懂得疼爱,却不溺爱,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总结出做人的道理,教会我们要学会和别人分享快乐,要学会靠自己,要坚持,要学好,不让自己闲下来才能把日子过的更充实。

姥姥的生活常识用在我们为客户服务上同样可用,从姥姥说的话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感触。

质朴无华的语言流露着真挚的情感,贴心而温暖,我相信,每一个读过此书的人都会被书中那些真实而打动,为那些字字在心、句句在理儿的大白话而豁然。

这就是《姥姥语录》,一本朴实地描述了日常生活的书,它没有华丽的语言,却那么让人亲切,它靠平凡去感动世人,用一句句贴心的老理儿去点醒世人,我相信,这位可爱的姥姥将在每一位读者的心中永生,时刻提醒着我们“乐就是福”。

我平时读书不多,没想到第一次认真读的书,竟然出自倪萍之手。

在我的印象里这个曾经光鲜美丽的“央视一姐”,永远端庄贤德的站在舞台一角,用她特有的主持方式,影响了我们整整一代的人审美和思想,如今她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却一直不曾停下艺术人生的旅程。

这本210页的胶印版图书,我读了整整一个月。

起初它放在我的枕边,我用打发时光的眼光去读它。

书里的姥姥时不时的会跑出来,穿着对襟蓝布大衫,用木质的簪头将稀疏的头发挽成个髻子,盘腿坐在我的床边,我累了就躺在她绑着裹腿的大腿根儿上,任凭她操劳的手抚摸我的额头,细细软软的喊我的小名,原来所有生于那个时代的中国女性,都散发着土布一样温软的气息,那是倪萍的姥姥,也是我的。

姥姥去世已经6年了,从那个时候起,我特别抵触暮春初夏的时节,因为姥姥是伴着丁香花的香味走的,那香味儿和姥姥身上的味道一样,清香恬淡。

她比姥爷大几岁,那个时候都兴这样的“姐弟恋”。

文革的时候,姥爷打成了“右派”,生性刚烈的他一下子得了中风,既而半身不遂,在床上瘫了36个年头,姥姥一个人带大了7个子女,还有我们12个外甥男女,甚至在82岁的时候还在帮忙照看大表姐的小女儿。

她是骨子里爱美的女人,直到去世,都坚持不拄拐棍,于是家属楼前前后后都知道有位颤巍巍的姥姥,摸索着花园台子,扶着墙角,去菜场买菜,然后在颤巍巍的回家,给我们这群小兔崽子烙“炉羔子”。

我是她最惦念的那个孩子,一直都是。

从刚从产房抱出来,她就是我最亲近的那个人,倪萍说在她的眼里,“姥姥就是妈,妈就是姥姥”。

她为了给我热牛奶,挨过姥爷的棍子,也曾为了给高三的我做饭,把电饭锅的内胆放在煤气上烧成了废铝,还曾亲自把我的手交给我的老公,要他一定好好的疼我一辈子。

她一直那样的操着心,一刻也不停。

她最爱和老妈吵架,她总觉得老妈太爱说教我,在她的眼里,我永远是没有缺点的懂事孩子。

姥姥在世的时候,每年的寒暑假都要来我家过,我喜欢抱着她的瘦瘦的胳膊睡觉,喜欢吃她做的菜,就算是最普通的食材,用最普通的方法做出来,味道都是一等一的好吃。

那时的我多么的幸福,我坐在书房温书,姥姥就拿个板凳坐在我的对面,把小米、大豆、高粱有时还有豇豆,铺在地板上,带着花镜找粮食里的米虫。

在2009年一个春天的早晨,我醒来的时候发现姥姥给我做的小棉花被子找不见了,我的心一下子不安,买了当晚的火车票回去,19个小时的之后,看见姥姥坐在床上,用小勺子挖香瓜吃,我的眼泪不自主的流了下来,她在,家才是家。

看见我的电脑包坏了,85岁的她非要给我缝一个新的,包的内衬是她年轻时候自己织的老布,在她眼里几千块的电脑是个十足的“大物件”,她用弹好的新棉花絮在里面,又弄来一块紫花缎子给我做成了包面,她努力的踩在叽叽作响的老式缝纫机上,用疼爱的心拉起牵挂的线,她舍不得老,只要我们还需要她。

然而,时隔一个星期,包上的姥姥味还未消散,她就安静的走了,人生原来有那么多的来不及。

当读到《姥姥语录》,我又看见姥姥颤巍巍的向我走过来,她从淡紫色的丁香花树下走来,在老家鸡棚里摸出来白灿灿的柴鸡蛋,转身进屋,又去柴垛上抱一捆柴,日子的流彩映在姥姥身上,真美。

于是,我把这本书仔细的包上书皮,放在包里,在清晨、傍晚,于车上、课间,带着虔诚的心一字一字的去看,仿佛姥姥还在,仿佛她从未离开。

陈九川语录读后感篇十三

其实在张校长发这条信息之前,我们的杜老师就已经让我们阅读《姥姥语录》了。

这是一本充满爱和善的书,字里行间都是一些小到不能再小的`事情:包包子,捡麦穗,聊闲话……但却在作者的笔下生动了起来,如果没有对姥姥那份无微不至的爱,对生活的感触深厚,怎么会写出那么生动,那么活跃,那么活跃;更激活了心中对爱的理解,对孝的理解,对人和生命的理解。

这本书启发了我两点:一是姥姥的智慧;而是作者的孝心。

姥姥那些智慧的语言和比喻令我印象极为深刻,其中,就有这么一句:

“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着,这叫帮人;有一锅米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这叫别人帮你。”我一开始对后半句很奇怪,给别人盛饭,怎么能叫别人帮你呢?后来想了想,正因为是有了前一句“有一锅米自己吃不了”,这句话才能让人想通,姥姥的智慧真是博大啊。

作者为了能让97岁的姥姥能有些事做,让姥姥剥瓜子来挣钱,作者是想让姥姥快乐地过完一辈子;为了能让姥姥补补身体,补品从几元一斤买到几千一斤,为了能让姥姥开心,作者真是费尽心思。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趁着家人还健在,只要让长辈感到满足,幸福,这即是孝了。

陈九川语录读后感篇十四

《姥姥语录》叙述的事情朴实,简单,温暖。却又让人如此敬佩,敬佩于一个大字不识的老太太,用淳朴博大的胸怀,将许多“文化人”也看不清,理不明的事情,处理的那么透彻,那么在理。一时找不出什么样的词汇来形容这个老太太,就是能感觉到,她是多么了不起的姥姥!一个活到99岁的老太太呀!

我羡慕倪萍有这样一个姥姥,但是,倪萍又何尝不是因为自己的伟大,才有了几十年那么多辉煌的成就,最重要的是,依然善良,依然努力,依然不忘初心。

陈九川语录读后感篇十五

一口气听完了《姥姥语录》,倪萍通过她的嘴转述着姥姥的话。

书里没有姥姥的照片,但我隐约间看得到姥姥的模样——一个活得明白的老太太。倪萍的《日子》我没看过,但我相信,就算她出书为了赚钱,只要是她亲自写的,就一定会受用。扉页上微笑着早年的照片,和蔼、可近,百度倪萍,看到她近期的照片,不再是幸福滋润的临家大姐,而是臃肿的面容上堆积着生活中的经过风霜雨雪吹刮后的印记。倪萍是为一大家人忙前忙后的'女人,为了儿子可以付出一切的女人,是一个天蹋了可以擎天的女人,是一个心里、肩上承载太多的女人,她是一个大女人。她讲她的姥姥,让我想起我的奶奶。

奶奶说的话没有倪萍转述姥姥语录的精彩,但是理儿是一样的。小时候,奶奶分圆面包,用手掰肯定是掰不匀的,奶奶总是把大的一半分给姐姐,我拿着虽然嘴不说但心里不高兴(不然不能现在还记得,这件事在当时的我看可是件大事),奶奶给我那一半的时候会说,“大半小半其实就差一口”。这句话已经烙在我心里,但凡自己吃点亏的时候,就会想起这句话。奶奶通常把人懂事、谦让类似的态度说成“心眼儿好使”,我出来上学、工作,用奶话说“见大世面”,奶都归功于我心眼儿好使,她说“心眼儿好使的人,将来错不了”。

印象中的奶奶总是有还不完的人情,谁对她好一点,她会记一辈子,我现在回去,八十多的奶奶还会念叨着我爸小时侯谁对他好了,说人家是好人,可处的人,可要记住人家,奶奶的世界里似乎都是对她有恩的人。原来,我对生活一直心存感恩的态度源自于奶奶。奶奶没上过一天书,但是现在可以读圣经,她是个有心人,好学的人,崇尚知识。听妈说,我一出生,奶就在我枕头底下放本。我刚听懂话的时候奶奶总是逗我,“明长大了要上大学,奶奶带着暖瓶、脸盘送明到火车站,明跟奶奶说再见……”,每次说到这的时候我就哭,他们就笑。谁知奶奶逗我的一句玩笑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种子,我从小就知道自己要上大学。……奶奶的故事还有好多。刚给姑姑电话,让她带我给奶奶500块钱,虽然知道她不缺钱,没有花钱的地方,她的钱总是给“对她有恩的人”。

但给了她,变成她的了,她给别人更理直气壮了,给了她,我心里能舒服一些。钱已经不是钱,是一种感情的表达,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趁亲人还健在,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为自己获得未来的一份安宁。《姥姥语录》提醒我,及时爱我的亲人。

陈九川语录读后感篇十六

《姥姥语录》是央视名人倪萍先生在自己的姥姥故去后为她写的一本书。

初在书城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便被里面的资料深深的吸引了,这本书打破了我脑海中以往对“语录”说教风格的认识,取而代之的是字里行间里透出的一种亲切,倪萍用最平实的语言记叙了自己与姥姥五十多年间相处的点点滴滴。生活中哪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平平淡淡才是我们更多人生活的真实写照,越是平淡的日子越能引起读者强烈的代入感,读的越深就越觉得这本书就是在讲我们自己的生活。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芸芸众生中,我们每个人都在经营自己的生活,大千世界里,不同的人选取的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有些人虽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却能守着一扇能看得见日升月落的窗子悟出生活的道,完成生命的升华,而有些人却还没遭受一点挫折就大声呼喊着救命,怀抱着自己易碎的玻璃心,颤抖着蜷缩在世界的角落等待别人的安慰,我们常常感叹自己读破了万卷书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而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老太太却在自己并不顺利的一生中总结出一套生活的哲学,还转过身来把我们这些高学历的“知识分子”给教育了,难怪白岩松曾评价《姥姥语录》:“有文化的人不必须有学历,而有学历的人也不必须就有文化”。

“忠言”不必须是逆耳的,但必须是最直白朴素的,熟悉倪萍的人就应都明白,倪萍的儿子在出生后不久便患有一种很难治愈眼疾,刚得知这个消息的倪萍万念俱灰,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感觉自己的天都黑了”,那个时候的她经常整晚都合不上眼,夜深人静的时候靠着一根又一根的香烟来稳定自己的情绪,麻痹自己的神经,这一切,都被当时住在她家里的姥姥看在眼里,姥姥叮嘱她:“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姥姥还说:“天黑了快睡吧,孩子,天亮就快起来”,姥姥把不可避免的灾难说成是“天黑了”,“天黑了就是遇上挡不住的难事儿了,你得认命。认命不是撂下,是咬着牙,挺着,别在黑夜里耗着,把神儿都耗光了,好事儿来了预先还打个招呼,不好的事来了咣当一下就砸在你头上了,这些灾难从不会通知你。能人是越砸越结实,不能的人一下就被砸倒了。”为了治好儿子的病倪萍退出了中央电视台,带着儿子漂洋过海、寻医问药,最终治好了儿子的病。

姥姥是对的,生活本就无常,而人又偏偏是感性的动物,应对突如其来的灾祸,我们常常在第一时间就被情绪冲垮了自己的精神防线,一时冲动做出许多伤害自己与家人的事,等我们从痛苦中清醒过来后才追悔莫及。那么应对飞来横祸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姥姥告诉我们:第一,你要“认命”,认命就是应对现实,冷静下来正视此刻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第二,“认命”不等同于“认输”,要在黑暗中咬着牙“挺着”,等待黎明,而不是在焦虑中消耗自己的精神,影响自己的决定。

这样直白平实的大白话“语录”在书中比比皆是,比如:“房子没有梁,早晚得塌了,人要是没人帮着,你有多大能耐也活不起来呀!”、“糖稀越粘越厚,苦菜越洗苦水越少”、“父母帮着儿女,仨人都笑了;儿女帮着父母,仨人都哭了”,围着“炕沿锅沿”转了一辈子的姥姥用最简单易懂的道理类比出人生的大道,比起那些引经据典的“大道理”,这样朴实简单的“语录”却句句扎人心。

《姥姥语录》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的真情实感、朴实无华,它用最“生活”的语言触动了我们每个人内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合上书本后我陷入了沉思:我们每个人都有姥姥,每个人家里都有老人,寻常岁月的相处中,我们可曾做到像倪萍那样用心倾听她们说的话?如果没有,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要用心听一听了,相信你必须会有收获。

陈九川语录读后感篇十七

我读了倪萍写的《姥姥语录》这一本书,读后给我的感受十分深刻。

《姥姥语录》记录了倪萍与姥姥一起生活的50多年间的点点滴滴。倪萍的姥姥是一个十分平凡但又特别的老人,是一个到死也不愿麻烦别人的的老人。她没什么学历,但却是一个有着真正的人生的大智慧的人。

她那自认为很土的生活细节却也无不透露出她的智慧,她那种我们所不具备的种植的人生的大智慧,在这本书中处处闪光。《姥姥语录》在平常中透露着感动,在这些感动中有这么几处让我记忆深刻。

姥姥通过倪萍给她的“工作”挣得每月450元的工资,但她却视金钱如粪土,将自己辛辛苦苦得到的钱慷慨的赠与他人补贴家用。这正表现了她“欢乐都是乘法,忧伤是除法”的人生观念。

正如书中所说麻烦别人心里是苦的,帮着别人自己心里是甜的。给人一座金山是帮,给人一碗水喝也是帮,你帮了别人,早晚人家也会帮你,不信你试试?这一辈子是不出来,下一辈子你孩子也能试出来。

陈九川语录读后感篇十八

高考前一星期,我回家见到姥姥,她老人家拉着我的手,让我送她回家,我答应她,等下星期高考完带她回家。

考完到家,我问,姥姥回家了?我妈立刻就泪崩了,我的眼泪也流个不停,没表情,没意识,木木的听我妈把姥姥去世下葬的经过讲了一遍,老妈满满的自责和懊悔,毕竟姥姥是在我家住着发的急病……怕影响我高考就没告诉我。有时我也庆幸没能送姥姥走最后一程,没能见到她躺下的样子,我的脑海里才留住了姥姥一贯的倔强老太太模样。

随着时光的流逝,老人去了,孩子们大了,大炕拆了…可不变的是对姥姥家的那种情感,那种印在骨子里的幸福感!

陈九川语录读后感篇十九

《姥姥语录》记录了倪萍与姥姥一起生活的50多年间的点点滴滴。倪萍的姥姥是一个十分平凡但又特别的老人,是一个到死也不愿麻烦别人的的老人。她没什么学历,但却是一个有着真正的人生的大智慧的人。

她那自认为很土的生活细节却也无不透露出她的智慧,她那种我们所不具备的种植的人生的大智慧,在这本书中处处闪光。《姥姥语录》在平常中透露着感动,在这些感动中有这么几处让我记忆深刻。

姥姥通过倪萍给她的“工作”挣得每月450元的工资,但她却视金钱如粪土,将自己辛辛苦苦得到的`钱慷慨的赠与他人补贴家用。这正表现了她“欢乐都是乘法,忧伤是除法”的人生观念。

正如书中所说麻烦别人心里是苦的,帮着别人自己心里是甜的。给人一座金山是帮,给人一碗水喝也是帮,你帮了别人,早晚人家也会帮你,不信你试试?这一辈子是不出来,下一辈子你孩子也能试出来。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48331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